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锦集19篇)由网友“若近若离@”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高从容
(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
摘 要:历史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各学科的进步,也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就四个方面能力培养阐述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能力;培养
历史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那么,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什么是历史学科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考查的总体目标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运用历史学科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两个方面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具体要求是能够达到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从本质上讲,这些能力属于高三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高考的角度而言,“调动与运用知识”这一项主要考查的是:面对试题,学生能否迅速调动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信息,整合在一起解决要回答的问题。实质是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如何在高三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提升获取和解读历史知识的能力
阅读的内容包括教科书、历年高考真题中的材料、教学中老师引用的各种史料。对于教科书,指导学生读好每个单元的前言总纲、单元目录,一边阅读一边构建知识体系,关注教材细节,研究每个历史图片、书下批注、文献材料等。对于阅读史料,要求学生从历史学习的要素出发,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历史人物,事件的影响意义以及历史的评价等。对于高考真题中的材料更要重点运用,要指导学生注意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题目的设问要求和关键词,读懂题目在问什么、有几个问题、属于哪个历史阶段等。然后联系所学、依据要求、规范回答。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升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中通过恰当设问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既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又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讨论合作使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大大提升;经过思考、讨论、表达,可以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知识的认知,并且训练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利用课前练讲训练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每节课前我会安排一位学生对所学过的某件历史事件进行讲述,定名为“每日一讲”。要求讲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同时要简要说清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这样的练习坚持了半个学期后,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阐释事件背景及影响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4.借助历史论文写作训练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高三的复习课重要的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熟悉高考真题的难度和题型,通过真题解析训练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
历年的高考真题也体现了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趋势。因此,解决学生在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上的欠缺很重要。每天我都会在课后给学生留一个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训练,有时是历史人物评价,有时是历史事件背景分析,有时是对某个制度进行点评。但是让他们写作之前一定会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坚持运用历史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坚持运用所学史观而不是个人观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论证探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语言变得简练、描述变得准确、用词变得专业。
三、提升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意义
1.高考学业考查的需要
以上四种能力是新课标和考纲具体要求的内容,经过对这四种能力的训练,学生在高考中可以较为轻松地面对各种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三复习阶段有步骤分阶段地训练这四种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学业考查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历史专业学习的需要
历史专业学习需要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需要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提取准确信息,需要对历史现象进行准确描述和阐释,需要对历史结论进行专业的论证和探讨。在中学阶段培养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这四种能力将有助于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和成长。
3.工作能力提升的需要
以上四种能力不仅是历史学科必须的,也是高考必须的,更是学生整个一生必备的综合能力。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这四种能力,并且这四种能力的不断提升将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充分训练是对学生终生受益的。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真正使学生学习历史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素养等方面加以落实,会改变目前历史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现状,促进学生的真正发展。
参考文献:
赵登明。历史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01)。
篇2:高三历史学科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学科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与时惧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本届高三历史复习以新课程标准与20xx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狠抓基础知识,注意提高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现象、探究历史规律和正确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在20xx年高考当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复习目标
1.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20xx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狠抓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复习效率,实实在在地推进素质教育。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共八个班376人选修历史,其中2班、4班中有陆建江、张杰、吴晓琴、陈红等几名学生基础好一点,其余基础都较差。从整体看,由于生源的'因素,历史分析问题能力整体较差,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只能分层教学,重点辅导。力争完成学校和上级领导给我们分配的指标。
四、具体措施
1. 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20xx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积极关注广东、海南地的课改方案,积极探索实践新课程改革。
2. 认真备课、上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努力提高45分钟效率,认真批改作业练习,做到“有做必批”。
3. 备课组分工合作,进行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集思广益,以不断完善。
4. 加强个别辅导与答题,针对性的辅导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有基础学习认真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消化,多鼓励他们,使其保持学习的热情;对于基础差,而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进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听好每节课,掌握基础知识。
5. 做到全盘计划,有序复习。在总复习过程当中做到整体部署、分段实施、步步走稳、段段落实,明确复习过程,做到心中有数。第一轮复习以单元复习为主,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第三轮复习以综合复习和适应性训练为主。
6. 练习、考试合理安排。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联系、考试的效果。
7. 注意实效得分。综合性试卷答题中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标准答案与学生的答案悬虚太大,学生的回答普遍不全、不准、不简、层次不清、东拼西凑,卷面也不整洁,字迹不清楚。针对上述问题指导学生重点练习客观题,强化主观题,适应练题量,效度练采分点。指导学生在解答综合题方面注意以下几点:①看清小题配分
②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③里清思路,确定答题范围、重点和层次,答案结合采分点。
④善于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能科学合理地判断、归纳、辨别、分析成因,解决问题。
⑤答案要简明准确。
五、教学进度安排
开学——9月16日 必修2
9月17日——10月31日 必修3
11月1日——12月9日 选修1
12月10日——1月底 选修4
一模前 必修1
二模前
第二轮复习
二模后 回归课本、综合练习、考前心理辅导
六、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问题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七、教学资料
1.教材:必修1 必修2 选修1 选修4
2.《历史创新讲坛》
3.历史《创新设计》
高三历史备课组
20xx.8.22
篇3: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具体的教学(复习)计划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服务于新课程下的高考。我所带的高三208班、213班、215班,其中208、213班为特长班,215班为文化班。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而且一直不够稳定,其中有学生的原因,比如在是识记基础知识方面不够下功夫,钻研学习的劲头不足,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学生的习题训练量不足,学生见的少,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能正确认识;许多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再加之老师对检查力度不强,督促不及时,对很多知识总是似是而非。
二、高考动向分析
20__年我省首次开始新课程的新高考。从20__年新高考历史试卷来看有以下特点:
(1)侧重考核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掌握,强调对历史事件过程的学习,回到学习历史最基本的层面。
(2)侧重考核学生对历史史料的'阅读、表述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历史学习更本质的要求。
(3)重视考核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
总之,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题出现了对历史事件细节的考察,尽力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非选择题的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论从史出”的观点,题的阅读量很大,要求学生从中根据要求提取相关历史信息,难度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题直接来自人民教育版的教材内容,而其他版根本就未提及过,因此,参考别的版本的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复习措施
(1)首先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对历史学科予以足够的重视。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习不会遇到绝对听不懂的内容,因此只要大家用心学,人人都会有收获,让学生从心理上树立我能学好和要学好历史的信心。再者用往届学生的成绩鼓励他们,考好成绩不是设想,而是完全有这种可能。
(2)课堂教学中实施好讲和练的关系。在讲的环节上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讲,给学生讲清知识框架,讲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讲的内容注意结合其他版本,尽力弥补知识的疏漏点。
练,之前做好学生记忆的巩固,指导记忆方法。坚持学生的做在前,教师的指导在后。针对选择题指导学生运用排除法,用已知推导出未知,审题时注意表示时间限制、范围限制的词,按题目要求答题。对于非选择题指导学生先读题,然后带着疑问阅读史料,从材料中层层分析其表述的内在含义,并训练准确表达的能力。
此外,指导学生用好手中的复习资料《备战新课程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听讲的基础上,看课本看资料,坚持自学钻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在辅导方法上采取大同小异的方法,大同,大多数学生紧跟老师的辅导步伐,能把讲的内容、习题弄懂弄透。小异,对于还有可能拔高的学生,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在现有资料之外,练更多的题,多钻研,长见识,不断提高历史学习水平。
四、复习进度
截止20__年12月,完成选修三的学习和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复习。
截止20__年的3月,完成世界历史的复习。
20__年4月止5月底补缺补漏,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训练,迎接高考。
篇4:提高学生历史教学论文
一、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
历史作为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历史史实的情况,才能够将历史的内容进一步完善起来,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史实的理解,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历史教学的课后教学情况来看,可以看到当前的历史教学在课后的复习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有效地记忆,而没有能够将历史史实让学生理解然后再进行背诵,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其效率难以达到有效的提高,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进行思考,才能够完成这样的工作。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往往不够浓厚,这里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往往认为历史史实距离自己的现实生活相对较远,不能够给他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具体的影响,这样就容易导致这些学生难以将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更好地连接到一起,这样就导致了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相对较低,难以达到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措施
针对当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应该从教师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他们给学生搭建好有效地平台,而且还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协调好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来源。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应该从历史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进行统筹安排和规划,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完善。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之前就要将历史课程预习的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能够查阅关于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这里应该看到的是历史教学过程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课前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角色,让自身从讲授课堂理论的角度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提升的过程,这样的话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仅仅只是空洞的历史史实,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在其中,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从而更加完善地提升了日常教学的效果。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不仅仅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认识,而且还应该努力提升其日常教学的效果,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提升历史教学效率不仅仅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也需要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日常教学安排,这样才能够将历史教学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起来,从而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历史教师应该做到统筹兼顾,从教师自身到学生、从课前到课后,都应该努力来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历史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同时更好地促进历史教学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为学生树立起历史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为了促使全市高三历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刻苦地钻研教材和考纲,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对各校高三历史的教学情况就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备课作业、试卷评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略和感受到高三历史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爱岗的精神,同时我们针对各校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任课教师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华中学、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历史教师,市三中有四位教师,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课教师,从总体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新老教师搭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较为合理的教学格局。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大多数学校能坚持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的更新,课堂教学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计划方面:
优点:
1、省中、光华、竹中、戴中教学计划中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策略具体,教学课时安排详细、能落实到每一周。其中省中有明确的高考目标,力争在常州市区的优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华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勾通,注重对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激励;南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进度中分两块:一快是课堂教学的进度表,内容包含新授课的中古史和单元复习课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另一快是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复习的内容安排,每一周都有学生阅读复习教材的安排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在此基础上进行行跟进性训练,以每单元25道选择题为题量,在安排表中请学生对照表格严格遵守。戴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教学策略讲究实效;竹中的计划扎实有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2、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进度基本一致,一般在11月的期中考试前完成《中国古代史》新授课的教学和单元复习教学,期中考试后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必须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三册书的单元复习和主要专题的复习,期末参加常州市高三统考,教学任务比较艰巨,但在与高三教师的交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对完成今年的教学复习任务充满了信心。
问题:
1、省中的教学计划中措施不够具体详细,要切实进行集体备课,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计划中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明确,要确定高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三中计划中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措施明确,教学课时安排详细,但教学设计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学内容能落实到每周、每一个知识点,但缺少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备课方面:
优点:
1、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课教师外,其它学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大多数学校能进行共同研讨集体备课、坚持实行教学案一体化。
2、省中、光华、南中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的教学案,既贴近高考、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各校教学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学案的质量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高考精典题的解析,引导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的命题意图和趋向。南中教学案规范、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结构图示的创新和设计,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学案也在不断地提高和优化。三中的学案设计切合学生的实际,选取的课堂思考题和训练题贴近学生的基础。
问题:
1、有些学校在教学案的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省中的学案中以填空的形式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有其可取的方面,但用大括号小括号的形式更利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网络式的知识体系,更便于学生记忆。
2、戴中教学案要进一步优化,要减少剪贴的成份,尽可能电子备课,努力形成备课组内教学案一体化的系列。
3、一些学校的教学案设计中缺少高考精典题一环的选取与回顾。
4、有些青年教师对教材、大纲的刻苦钻研、正确把握不够,集体备课后,不能很好地内化自己的东西。内功不够扎实。
课堂教学方面:
这一次高三历史教学调研共听了15位教师的课。历史课堂教学10节是优秀,优课率占66%,4节是良好,1节是一般。
《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一览表》
优秀良好一般备注
省中2
光华2
南中21
三中111
戴中11
埭中11
竹中1
优点:
1、大多数学校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念比较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二主”模式――教的主导和学的主体作用。能较好的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从宏观上让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之树,从微观上让学生了解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同时分析、理解、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因果关系。创设的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性,能注意到分层教学;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教师的引导、点拔、归纳到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以“问题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问题的创设来构建知识体系,再通过基础知识、知识结构来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教学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注重“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思维方法的有效训练。
2、有些优秀教师能以学生为本,师生活动频繁,注重教学实效,在教学中不是把现成的历史结论抛给学生,而是一环套一环,步步诱导学生感受历史、感悟历史,让学生自己悟出结论、得出结论。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回答内容进行点评,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评价意识。南中、埭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状态良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和思考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时发出会心的的笑声,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3、各校除了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外,像光华、南中还坚持养成学生自主看书阅读教材的习惯,在中古代史新授课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中自主复习《中国近现代史》,并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考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滚动的自主复习的模式。
4、南中、三中在课堂上坚持进行纸笔训练,每一节课前教师先设计好一小张既能构建知识体系,又在知识体系上“挖空”可以“填空”的默写的材料进行训练。天天坚持下去必有成效,因为这样做既能督促学生不断地温习,又能构建知识体系和夯实主干基础知识。
以上说明这些教师能深入的钻研教材和大纲,积极地开动脑筋、精益求精地进行教学思路和策略的设计。他们对教学的执着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感动。
问题:
1、有个别教师讲课缺乏激情,仍以知识的罗列和知识的疏理为主,以自己的讲述和分析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主,甚至整个课堂教学一讲到底,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没有很好地或很少地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活学生历史的思维能力,教学观念依然很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的了无兴趣、索然无味。
2、有的学校虽然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认真设计了教案,但由于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而学生的思维不能被激活,有的教师教学的应变能力较欠缺,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关系处理得不好,教学效果不明显。
3、有的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状态。
4、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太少或没有,没有形成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对学生思维过程或回答的内容不能够作出很好的点评或点评不到位。学法指导的力度不够,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所想所做。
市场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会计调研报告 ・产品调研报告
5、在课堂教学中一问一答的思维训练仍较多,纸笔训练不能很好地落实,很少进行纸笔训练。有的教师总认为纸笔训练太浪费时间,一道题目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教学进度和任务就无法完成了,没有处理好个别学生的思维训练与全体学生思维锻炼的关系。有的学校尽管已注意到纸笔训练,但无论是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都不够到位。
6、历史试题讲评课的教学模式陈旧,有的教师没有进行认真的统计和分析,没有在课堂上向学生总体讲明这一次测试结果的基本情况,基本上是一讲到底,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讲答案对答案的层面上,取几个典型的错误教师自己讲答案、自己分析,很少甚至没有让学生展示自己错误或正确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起来讲述发言的机会极少,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进行解题思路及方法的指导。
练习批改方面:
优点:
1、各校在学案中都能坚持一课一练,能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学案,并对学案进行全批全改,尤其是光华中学的教师注重学生学案中的质疑与反馈,对学生的质疑能做出及时的回答批语。省中教师精心设计和编写《届高三历史思维训练题》,每周2-3道主观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对此能坚持赋分批改。
2、光华、戴中、埭中每周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布置学生完成一至二道学科综合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能坚持赋分批改,戴中的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批改,找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及时进行订正和补充。三中每周三利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每周训练,题量是25道选择题,三道主观题,及时批改反馈,精讲精析。
3、省中、光华、竹中等校教师能坚持将学生选择题中的错题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进行跟踪训练与滚动性训练。
4、埭中的李志良老师坚持要求学生,督促学生做好学案的预习工作,检查批改认真,落实到位。
问题:
1、有些学校的作业批改力度不够,大致批一个“勾”或一个“阅”字,主观题的批改没有做到赋分批改。
2、有的学校不能很好地精心选取设计训练题。教师做的题目没有达到一定的量。
3、有的教师布置了作业,但检查批改不到位,学案中学生开了天窗,也没有询问原因,听而任之。
4、练习题不能做到精练精讲精析精评。
教学建议和要求:
1、要加强对教纲、考试说明、教材的深入研究,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
综合分析历年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高屋建瓴地提高备考的针对性,认真分析的高考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是命题人与教学第一线的.的教师之间的桥梁),同时对历年来的高考上海卷和广东卷等进行深入的钻研,以把握高考的命题思路、趋势和方向。要注意20《考试说明》新增加的内容(与20相比),并分析主要特点:(1)增加与知识体系有关的内容:(2)与热点内容有关;(3)某一历史阶段重要的历史内容等。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样教师备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信息说明:将降低试题难度。这个信息对复习备考的指导意义是:一是重视基础、重视课本;二是要求学生遇到容易题和中档题不要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要拿足拿够这部分的分值;三是对照《考试说明》,认真通读教材。今年江苏的高考历史试题,较大地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层次,加强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略降低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题量和分值。
2、夯实基础、重视能力、将识记――理解――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复习过程
近年来历史高考虽然注重能力的考查,但是必须依托基础。在教学复习中,针对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要“回归课本”,读书读书再读书,要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地阅读教材。要识记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进程。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记忆是基础,不是目的,运用才是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而理解是核心,在记忆和运用之间架起桥梁的就是理解,理解可以帮助更好的记忆,也只有理解了才能进行知识迁移运用,引导学生把复习的过程当成构建、整合知识的过程,把过去分散教学得来的知识,整理成比较系统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理解是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素质。在教学、复习中要把握好三者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学以致用。
在抓主干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图像图表的判读,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重视对历史地图,历史插图(人物图、文物图、漫画,照片)、表格等的复习训练。对于课本中小字部分也要重视起来,今年的高考试题有些考题就涉及到小字部分的内容,重视对小字部分的复习要成为师生们的共识。
3、要对传统的专题复习进行改造和和整合。
传统的专题复习从内容和形式来说有很多已较为成熟和完善,如中国古代史的制度、经济、文化、民专题族关系、对外交往等专题,中国近现代史的被侵略专题及抗争、探索、发展、外交等专题,世界近现代史的资本主义发展、民族主义的发展、国际关系的演等专题,都是相当重要的主干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并非年年都考,但他们构成了思考问题的框架和背景,只有基础的主干知识搞扎实了,才能有变通和创新。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往往打破古今中外的框架,如今年江苏卷的材料解析题26题“ ”的考查就是跨越了古今中外,28题考查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也是跨越了世界近现代史的,这种新现象就要求我们应对传统的专题进行整合,以适应高考的需要。比如可以在 上将古代 和近现代 整合在一起,通过对比就可以发现一些新问题(民族矛盾这个概念在古代和近代的外延就一样),得出一些新结论(只有在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共同繁荣)。
篇6:怎样提高学生历史记忆能力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要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教学中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解决难点。例如,十七世纪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在课堂讲述中,我从三方面入手:经济上——盛行农奴制,工场手工业落后;政治上——目的是想向外扩张;措施——军事、经济文化。讲述时板书力求简洁,纲目明了,板书繁杂反而不利于学生记忆。
要巩固记忆水平,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记忆质,美国内战一节讲析完后,一般学生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概况、结果基本都掌握了,但是为了提高记忆水平,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思考题“用史实说说美国内战为什么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我作了简单的提示:首先,独立战争虽然打碎了殖民枷锁,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不彻底,因为政权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其二,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从背景方面可以看出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其三,林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逐步废除奴隶制,在内战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体现了第二次革命的任务。综上分析就不难看出,美国内战确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篇7:高三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一、结合历史书和知识框架图,补充遗落知识点才能有好成绩
到了高三,各科的学习都主要围绕总复习上,相信同学们都会有关于历史知识的框架图,这个是可以在书店买到的。虽说如此,但毕竟印刷出版的都是适用于大众的,并非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量身打造,这就需要我们一边看着图一边对照历史书,把框架图上缺少的知识点补上,毕竟考试以教材为主。基础的做好,相信历史得高分也是近在眼前。好的成绩也会对自己有很大的鼓励。
二、制作时间轴,知道某人物或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基本技巧
当第一步骤完成了之后 ,就要根据时间先后进行 一个调整,由古代到近代,这样在逻辑上是有顺序的,就是时间顺序。高三历史更多要做的就是自己是否会分类整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当一切准备就绪,剩下的就是背背背了,相信有了之前的基础,记忆下来这些历史人物事件 也会更快。每天看一点,逐一渗透,相信很快就会达到只要一提起个知识点马上就会想到一系列的内容。
三、每轮复习都要跟上,对照自己的整理查缺补漏才能得高分
老师在高三进行历史知识穿线的时候,往往很快,稍不注意,就错过了很多历史年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所以跟上老师讲的很关键。而且对照自己整理的笔记或者知识点,才知道哪里是不足,哪里掌握的很好,学起来才会轻松许多。许多同学认为自己复习一样可以,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老师毕竟是老师,总有学生要学习的能力,而且历史是历史老师的专项,所以跟着老师一起穿线很重要,千万不要觉得课后自己一样行 ,因为很多事情之间的联系老师可以讲得很清楚,如果非要自己去整理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很麻烦。
篇8:高三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1、熟悉教材
历史属于文科,所以高一提高历史成绩的方法,就是背书。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学好历史的基础,特别是历史大事年表也要仔细背背,时间和历史事件顺序都要记好了,这样才能记得又快又牢。
要反复看教材,每个知识点都要背熟。可以合上书回忆各章节的内容,以此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记牢的部分就要再重新背诵。
2、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生想要学好历史,就要先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如果喜欢这一科,自然就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样自然会提高成绩。相反,如果某科成绩差,特别讨厌这一科,即使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是成绩也不一定会很高。
3、抓住历史框架
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都不了解什么是框架。这也导致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会经常走一些弯道,也就不可能学好历史。高一学生要善于整理归纳历史知识点,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历史,历史成绩才能提高。
4、历史学习要精
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明白无论做多少题目,都是在巩固练习历史知识点。所以,学生不需要采取题海战术,只要踏踏实实的弄清楚每一道题目比什么都强。
篇9:高三如何提高历史成绩
大量阅读
最扎实务实的一个办法就是看书,现在的试题越来越考察平时的积累,例如《明朝那些事》这本力荐是要看的,还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苦难辉煌》,《中国历史十五讲》,《欧洲历史十五讲》,《天朝的崩溃》,《我们台湾这些年》等都是很值得一看的书,这些书不是看看就行了,最好你边看边做笔记,例如明朝,7本下来前面的好多都忘得差不多了,再看一遍费时间,所以最好边看边整理下(不建议看《历史是个什么玩意》,我们老师说太不严谨,不利于卷面答题)。同时,你可以去寻求下老师的帮助,问问他什么样的书比较有好,请他推荐一下。平时的积累极为重要,特别是历史,考得范围很活而广,你要在脑海中构造一个历史框架,一步步细化,这样扎实地学才真正地达到来什么挡什么的境界。
加强基础知识
近年来,高考试题对能力的要求大大进步,但依然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由于《考试说明》中所确定的任何一项能力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能力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任何高层次的理论说明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因此,必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各种方式熟记基础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要点尽可能正确无误地记忆在头脑中,从而获得大量足够的感性熟悉,以便在考试时根据所学知识对试题进行分析,使所学知识升华到理性熟悉的高度,得出准确谜底并进行高层次的理论说明与阐释。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正视培养思维能力
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淡化了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能力考查题特别是思维能力考查题的比例上升,很大一部门都无法从课本上找到现成谜底,就连多项选择题的备选项目也不再是过去那种对课文的机械照搬,而是提供了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其命题原则就是立足于对教材基本知识内在本质的揭示。这样只靠熟记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需进步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平时的温习中,应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历史题目、历史事件设问,并作出简繁适当的回答。特别对那些立意很好的题目,可以进行再设计,并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题目,让学生自己去重新组织、归纳、收拾整顿,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间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做题方法——应试技巧要掌握
具体到做题方法上,对于选择题来说,排除法是最重要的,除了一些一眼就能选出来的题目,大部分题目要用到排除法,先排除明显错误的一到两个选项,一般还剩下两个选项,这时候可以分析老师想考什么知识点,但是切记千万不能想太多,有时候第一时间选的答案正确率往往是最高的,等到分析来分析去之后往往容易选那种迷惑性大的错误答案。同样,历史选择题中的难题基本都是分析一些历史大家的观点,面对这种题目时可以分析一下出题老师的考点,然后把答案放进去推导,看是否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最重要的是看清楚选项,很多选项往往就错在了一两个字上,比如遇到一些完全,绝对,基本之类的词的话就要留意了,八成这种绝对化的选项都是错的。
篇10:浅谈初三历史教学中学科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初三历史教学中学科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 要由于目前初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差异,初高中历史学习呈现学科能力要求的脱节,本文认为应该在四方面加强对初三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为高中历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关键词初三 历史 学科能力
培养本人由于一直从事初高中跨头教学,对初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较为了解。由于近些年来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行,对高中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加上初高中历史教材编写体例的不同(初中是通史式,高中是专题式),学习方式的不同(初中是开卷,高中是闭卷,能力要求较高),这就使得初高中历史的教学存在一定的能力脱节,很多高一学生在刚学高中历史时有“突爬陡坡的感觉”,反映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尽管内容有很多相似,但学起来真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初三历史教学中教师没有很好的过渡,尤其是对高中历史学科能力过渡性培养不够。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认为初三历史教学中应开始重点培养以下能力。
一、学会阅读历史材料
阅读历史材料是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课程实施后的几年高考试卷看,几乎每道题都涉及到材料的阅读,阅读能力决定了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信息的获取,所以初三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不同阅读材料的训练和阅读技巧的传授。第一类材料是最常见的文字阅读材料。
由于历史的文字材料常常是断章取义式的截取,加上不同作者(或译者)的语言表达风格不同,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训练时必须循序渐进,且注意方法技巧的归纳。第一步:选择课本内容作为训练材料。历史课本的特点是语言精炼、规范,表述完整,学生容易理解,教师设置问题的答案可紧扣阅读材料,这时的阅读技巧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找关键句。第二步:选择课本外的语言表述比较严谨、历史学术味较浓的作品作为训练材料。由于表述的内容不可能像书本上那样完整,所以这类材料的阅读技巧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出关键词进行联想,联想到材料所指的历史内容再根据问题回答。第三步:选择课本外的在语言表述上历史学术味不太浓,甚至带一点文学色彩或者个人主观性较强的作品作为训练材料。这类材料语言迷惑性较大,需要学生准确读懂作者的意图,然后再进行第二步式的联想。
第二类材料是非文字材料,主要有图片、表格等。这类材料较文字材料在信息的呈现上更为隐性,需要其他的阅读技巧。第一:注意非文字材料中的细节。比如图片、表格中用文字表述的内容,捕捉有效信息。第二:注意如何确定语言表述的关键词。关键词常在图片、表格的题目说明中。
二、学会复述历史史实
复述历史应该不是较高的能力要求,但是对初三学生来说,主要问题是抓不住重点,不能使用规范的历史语言,或者照搬课本语言,或者口语化。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提供给学生复述历史事件的机会,尤其注意纠正口语化的语言。同时教师也可以编制题目专门训练,如模仿语文学习中的成语解释,教师提供用“口语表达的历史”(如“成语的解释”),让学生用规范的历史术语回答(如“成语”)。举例:教师:提供“口语化的历史语言”――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资产阶级让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建立了一个君主没有权利,资产阶级拥有很大权力的制度。学生:用规范的历史术语回答――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资产阶级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三、学会理解历史概念
学习历史,离不开历史概念;理解历史,更离不开历史概念。如历史概念模糊,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历史现象,历史学习就无从谈起。经常有学生(初中、高中都有)在考试后面对错误总是懊恼地说“我以为是这个意思,没想到是那个意思”,其实问题在于学生对基本的历史概念理解有偏差,比如“资本主义”、“工业无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生产资料的改造”、“多极化”、“生产方式”、“生产组织方式”等等,可以说只要历史教师开口就涉及历史概念。所以学生概念不清对学历史影响极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以重视:第一、教师自己应该对历史概念有准确的理解,并能准确表述,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分析,保证学生不产生歧义。第二、教师在上课讲解中,每当提到某一重要的历史概念时,应该刻意强调,以引起学生注意,通过不断的刺激来强化学生的记忆。第三、教师设置一定的题目专门训练,比如:可模仿语文教学中的名词解释、可以进行概念辨析等。
四、学会梳理知识结构
梳理知识结构表面上看只是对知识的归纳整理,似乎浪费学生时间。其实不然。由于复习资料的丰富,学生目前的学习基本是“拿来主义”,可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本人以为,起码一个原因是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从没真正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所以知识掌握不牢固。如果指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结构,学生首先必须对一本书或一个阶段历史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并能揭示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不管学生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是否最合理,但经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学生对整理的相关知识必然掌握更牢固。在美国学者珍妮特沃斯等学者所著《学习的革命》一书中,作者认为学生“画脑图”比一行一行的做记录学得更容易更迅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繁多的历史知识整理成结构图实质也是画“脑图”,由于将知识点内在的联系揭示出来了,所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变成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孤立的机械的记忆,学习效果自然很好。当然,要初三年级的学生完全自己整理知识结构不容易。教师应该作详细的指导:第一、教师设计几种不同的结构模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第二、教师示范,呈现现成的知识结构,并说明自己整理的思维过程。第三、整理内容要求循序渐进。比如先从一课内容开始整理,然后从一个单元开始整理,最后整理一本书或一个历史阶段。
对初三学生着重培养上述四方面的学科能力是本人在初高中历史跨头教学中的实际感受,在近年来的教学尝试中取得明显的效果。由于初中历史学习能力要求不是很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需对初三学生提较高的学科能力要求,但又得重视一些重要的学科能力的过渡性培养,高中的历史学习才能拥有坚实的能力基础。
篇11:浅议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方法
浅议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方法
在我们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教师的讲授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学生大多在教师的指挥下记笔记、划课本,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不参与到学习中去.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学习者的理解才是最深刻的,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疑问与困惑,也想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与对策.
作 者:尹凤琴 作者单位:辽阳市第四高级中学,辽宁,辽阳,111000 刊 名:中小学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篇12:高三历史老师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学资料: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本事以及思维分析本事;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景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本事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资料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进取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本事。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总体措施:
1.加强团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资料、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善。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经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并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一样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终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本事。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十):
一、教学资料: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本事以及思维分析本事;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景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本事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资料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进取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本事。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总体措施:
1.加强团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资料、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善。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经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并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一样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终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本事。
篇13: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近些年来,我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作了点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在讲述普法战争一节时,我作 了简短的“埃姆斯急电”的故事情节介绍,然后着重指出:“普法战争爆发是路易波拿巴的扩张野心同俾斯麦 利用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政策发生了冲突,而埃姆斯急电仅起到了导火线作用”。采用与课文有关的传闻、秘 史,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讲述必须简洁,否则会出现喧宾夺主之感。
其二,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加以渲染,烘托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1848年欧洲革命中有一幅《梅特 涅夹着尾巴逃跑》的漫画插图。在导入新课中,我先让学生看这幅图,紧接着简短的介绍:“梅特涅是奥地利 首相,擅长外交权术,他一贯仇视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欧洲舞台上显赫一时,而在1848 年革命中却男扮女装仓皇出逃,可见这场革命声势浩大,那么这场革命是怎样爆发的呢?”以此来导入新课。 这种简短的插图介绍,给学生以1848年欧洲革命规模大,对反动统治打击之深,震动之大的信号。这对整体课 文的讲述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其三,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
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在 导入新课时,我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在历届高考中常出现一些题,我们在学习时应重点抓几方面问题。 在讲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节时,我作了这样的交待:①俄国历史上有哪两次改革?对俄国的历史发生了 什么影响?②俄国历史上两次改革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哪些内容?这种方法开宗明义使学生一开始 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同哪些章节有联系。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就集中,讲述课 文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记忆力水平也能相继提高。
二、指导学生掌握几种记忆方法,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①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节奏地复述,是提高记忆力良好的捷径。
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特别是中学历史书六 册一千多页,所要记的,夸大点说浩如烟海,因此培养学生有节奏地复述是很重要的。奥斯曼土耳其兴起中有 四次战争,我指导学生在节奏地记住62-89-96-53。事件是“阿德里亚堡、科索沃、尼科堡、君士但丁堡”。将 历史知识分解去记,有节奏地复述,记忆效果是比较好的。复述后,教师略加点拨指出:前三件事发生在十四 世纪,后者发生在十五世纪,然后再引导学生复述:1362、1389、1396、1453。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容易 记住。
《三十年代反法西斯斗争》一节中,朝鲜人民抗日武装斗争有四件大事:1932年4月抗日游击队,1934年3 月成立人民军,1936年5月成立祖国光复会,1937年6月奇袭普天堡。我引导学生复述:年是32、34、36、37; 月是4、3、5、6;事件是游击队―人民军―祖国光复会―奇袭普天堡。这样有节奏地复述几遍,一般学生都能 很快地识记。
②利用简单图示指导学生加以记忆。
利用图示,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唐代安西都护府图中一些地点,学生在 测验时往往张冠李戴,我采用图示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简图绘制速度快,直观性强,绘完后教师略加演示学生便可记住。天山北属北庭都护府,以南属安西都护 府,四镇中,上为碎叶,下为于阗,中为疏勒,安西都护府初设在高昌,后移至龟兹。寥寥数言把方位交待得 清清楚楚,学生识记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不易混淆。
三、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
加深理解。
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要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不仅有 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解决难点。例如,十七世纪俄国彼得 大帝改革,在课堂讲述中,我从三方面入手:经济上――盛行农奴制,工场手工业落后;政治上――目的是想 向外扩张;措施――军事、经济文化。讲述时板书力求简洁,纲目明了,板书繁杂反而不利于学生记忆。
要巩固记忆水平,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记忆质,美国内战一节讲析完后,一般学生对美国内战爆发 的原因、概况、结果基本都掌握了,但是为了提高记忆水平,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思考题“用史实说说美国内战 为什么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我作了简单的提示:首先,独立战争虽然打碎了殖民枷锁,走上了资本主义 发展道路,但不彻底,因为政权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其二,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从 背景方面可以看出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其三,林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逐步废除奴 隶制,在内战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体现了第二次革命的任务。综上分析就不难看出,美国内战确 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篇14:怎样提高学生历史记忆能力的历史教学反思
怎样提高学生历史记忆能力的历史教学反思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要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教学中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解决难点。例如,十七世纪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在课堂讲述中,我从三方面入手:经济上――盛行农奴制,工场手工业落后;政治上――目的是想向外扩张;措施――军事、经济文化。讲述时板书力求简洁,纲目明了,板书繁杂反而不利于学生记忆。
要巩固记忆水平,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记忆质,美国内战一节讲析完后,一般学生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概况、结果基本都掌握了,但是为了提高记忆水平,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思考题“用史实说说美国内战为什么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我作了简单的提示:首先,独立战争虽然打碎了殖民枷锁,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不彻底,因为政权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其二,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从背景方面可以看出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其三,林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逐步废除奴隶制,在内战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体现了第二次革命的任务。综上分析就不难看出,美国内战确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篇15:怎样提高学生历史记忆能力的历史教学反思
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要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教学中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解决难点。例如,十七世纪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在课堂讲述中,我从三方面入手:经济上――盛行农奴制,工场手工业落后;政治上――目的是想向外扩张;措施――军事、经济文化。讲述时板书力求简洁,纲目明了,板书繁杂反而不利于学生记忆。
要巩固记忆水平,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记忆质,美国内战一节讲析完后,一般学生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概况、结果基本都掌握了,但是为了提高记忆水平,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思考题“用史实说说美国内战为什么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我作了简单的提示:首先,独立战争虽然打碎了殖民枷锁,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不彻底,因为政权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其二,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从背景方面可以看出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其三,林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逐步废除奴隶制,在内战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体现了第二次革命的任务。综上分析就不难看出,美国内战确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篇16:高三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高三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为了促使全市高三历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刻苦地钻研教材和考纲,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对各校高三历史的教学情况就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备课作业、试卷评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略和感受到高三历史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爱岗的精神,同时我们针对各校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任课教师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华中学、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历史教师,市三中有四位教师,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课教师,从总体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新老教师搭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较为合理的教学格局。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大多数学校能坚持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的更新,课堂教学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计划方面:
优点:
1、省中、光华、竹中、戴中教学计划中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策略具体,教学课时安排详细、能落实到每一周。其中省中有明确的高考目标,力争在常州市区的优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华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勾通,注重对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激励;南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进度中分两块:一快是课堂教学的进度表,内容包含新授课的中古史和单元复习课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另一快是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复习的内容安排,每一周都有学生阅读复习教材的安排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在此基础上进行行跟进性训练,以每单元25道选择题为题量,在安排表中请学生对照表格严格遵守。戴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教学策略讲究实效;竹中的计划扎实有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2、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进度基本一致,一般在20xx年11月的期中考试前完成《中国古代史》新授课的教学和单元复习教学,期中考试后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必须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三册书的单元复习和主要专题的复习,期末参加常州市高三统考,教学任务比较艰巨,但在与高三教师的交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对完成今年的教学复习任务充满了信心。
问题:
1、省中的教学计划中措施不够具体详细,要切实进行集体备课,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计划中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明确,要确定高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三中计划中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措施明确,教学课时安排详细,但教学设计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学内容能落实到每周、每一个知识点,但缺少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备课方面:
优点:
1、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课教师外,其它学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大多数学校能进行共同研讨集体备课、坚持实行教学案一体化。
2、省中、光华、南中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的教学案,既贴近高考、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各校教学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学案的质量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高考精典题的解析,引导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的命题意图和趋向。南中教学案规范、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结构图示的创新和设计,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学案也在不断地提高和优化。三中的学案设计切合学生的实际,选取的课堂思考题和训练题贴近学生的基础。
问题:
1、有些学校在教学案的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省中的学案中以填空的形式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有其可取的方面,但用大括号小括号的形式更利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网络式的知识体系,更便于学生记忆。
2、戴中教学案要进一步优化,要减少剪贴的成份,尽可能电子备课,努力形成备课组内教学案一体化的系列。
篇17: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为了促使全市高三历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刻苦地钻研教材和考纲,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对各校高三历史的教学情况就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备课作业、试卷评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略和感受到高三历史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爱岗的精神,同时我们针对各校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任课教师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华中学、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历史教师,市三中有四位教师,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课教师,从总体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新老教师搭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较为合理的教学格局。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大多数学校能坚持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的更新,课堂教学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计划方面:
优点:
1、省中、光华、竹中、戴中教学计划中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策略具体,教学课时安排详细、能落实到每一周。其中省中有明确的高考目标,力争在常州市区的优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华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勾通,注重对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激励;南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进度中分两块:一快是课堂教学的进度表,内容包含新授课的中古史和单元复习课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另一快是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复习的内容安排,每一周都有学生阅读复习教材的安排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在此基础上进行行跟进性训练,以每单元25道选择题为题量,在安排表中请学生对照表格严格遵守。戴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教学策略讲究实效;竹中的计划扎实有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2、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进度基本一致,一般在11月的期中考试前完成《中国古代史》新授课的教学和单元复习教学,期中考试后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必须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三册书的单元复习和主要专题的复习,期末参加常州市高三统考,教学任务比较艰巨,但在与高三教师的交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对完成今年的教学复习任务充满了信心。
问题:
1、省中的教学计划中措施不够具体详细,要切实进行集体备课,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计划中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明确,要确定高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三中计划中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措施明确,教学课时安排详细,但教学设计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学内容能落实到每周、每一个知识点,但缺少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备课方面:
优点:
1、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课教师外,其它学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大多数学校能进行共同研讨集体备课、坚持实行教学案一体化。
2、省中、光华、南中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的教学案,既贴近高考、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各校教学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学案的质量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高考精典题的解析,引导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的命题意图和趋向。南中教学案规范、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结构图示的创新和设计,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学案也在不断地提高和优化。三中的学案设计切合学生的实际,选取的课堂思考题和训练题贴近学生的基础。
问题:
1、有些学校在教学案的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省中的学案中以填空的形式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有其可取的方面,但用大括号小括号的形式更利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网络式的知识体系,更便于学生记忆。
2、戴中教学案要进一步优化,要减少剪贴的成份,尽可能电子备课,努力形成备课组内教学案一体化的系列。
3、一些学校的教学案设计中缺少高考精典题一环的选取与回顾。
4、有些青年教师对教材、大纲的刻苦钻研、正确把握不够,集体备课后,不能很好地内化自己的东西。内功不够扎实。
课堂教学方面:
这一次高三历史教学调研共听了15位教师的课。历史课堂教学10节是优秀,优课率占66%,4节是良好,1节是一般。
《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一览表》
优秀良好一般备注
省中2
光华2
南中21
三中111
戴中11
埭中11
竹中1
优点:
1、大多数学校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念比较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二主”模式——教的主导和学的主体作用。能较好的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从宏观上让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之树,从微观上让学生了解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同时分析、理解、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因果关系。创设的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性,能注意到分层教学;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教师的引导、点拔、归纳到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以“问题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问题的创设来构建知识体系,再通过基础知识、知识结构来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教学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注重“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思维方法的有效训练。
2、有些优秀教师能以学生为本,师生活动频繁,注重教学实效,在教学中不是把现成的历史结论抛给学生,而是一环套一环,步步诱导学生感受历史、感悟历史,让学生自己悟出结论、得出结论。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回答内容进行点评,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评价意识。南中、埭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状态良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和思考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时发出会心的的笑声,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3、各校除了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外,像光华、南中还坚持养成学生自主看书阅读教材的习惯,在中古代史新授课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中自主复习《中国近现代史》,并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考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滚动的自主复习的模式。
4、南中、三中在课堂上坚持进行纸笔训练,每一节课前教师先设计好一小张既能构建知识体系,又在知识体系上“挖空”可以“填空”的默写的材料进行训练。天天坚持下去必有成效,因为这样做既能督促学生不断地温习,又能构建知识体系和夯实主干基础知识。
以上说明这些教师能深入的钻研教材和大纲,积极地开动脑筋、精益求精地进行教学思路和策略的设计。他们对教学的执着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感动。
问题:
1、有个别教师讲课缺乏激情,仍以知识的罗列和知识的疏理为主,以自己的讲述和分析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主,甚至整个课堂教学一讲到底,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没有很好地或很少地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活学生历史的思维能力,教学观念依然很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的了无兴趣、索然无味。
2、有的学校虽然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认真设计了教案,但由于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而学生的思维不能被激活,有的教师教学的应变能力较欠缺,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关系处理得不好,教学效果不明显。
3、有的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状态。
4、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太少或没有,没有形成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对学生思维过程或回答的内容不能够作出很好的点评或点评不到位。学法指导的力度不够,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所想所做。
5、在课堂教学中一问一答的思维训练仍较多,纸笔训练不能很好地落实,很少进行纸笔训练。有的教师总认为纸笔训练太浪费时间,一道题目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教学进度和任务就无法完成了,没有处理好个别学生的思维训练与全体学生思维锻炼的关系。有的学校尽管已注意到纸笔训练,但无论是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都不够到位。
6、历史试题讲评课的教学模式陈旧,有的教师没有进行认真的统计和分析,没有在课堂上向学生总体讲明这一次测试结果的基本情况,基本上是一讲到底,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讲答案对答案的层面上,取几个典型的错误教师自己讲答案、自己分析,很少甚至没有让学生展示自己错误或正确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起来讲述发言的机会极少,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进行解题思路及方法的指导。
练习批改方面:
优点:
1、各校在学案中都能坚持一课一练,能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学案,并对学案进行全批全改,尤其是光华中学的教师注重学生学案中的质疑与反馈,对学生的质疑能做出及时的回答批语。省中教师精心设计和编写《2006届高三历史思维训练题》,每周2-3道主观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对此能坚持赋分批改。
2、光华、戴中、埭中每周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布置学生完成一至二道学科综合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能坚持赋分批改,戴中的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批改,找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及时进行订正和补充。三中每周三利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每周训练,题量是25道选择题,三道主观题,及时批改反馈,精讲精析。
3、省中、光华、竹中等校教师能坚持将学生选择题中的错题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进行跟踪训练与滚动性训练。
4、埭中的李志良老师坚持要求学生,督促学生做好学案的预习工作,检查批改认真,落实到位。
问题:
1、有些学校的作业批改力度不够,大致批一个“勾”或一个“阅”字,主观题的批改没有做到赋分批改。
2、有的学校不能很好地精心选取设计训练题。教师做的题目没有达到一定的量。
3、有的教师布置了作业,但检查批改不到位,学案中学生开了天窗,也没有询问原因,听而任之。
4、练习题不能做到精练精讲精析精评。
教学建议和要求:
1、要加强对教纲、考试说明、教材的深入研究,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
综合分析历年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高屋建瓴地提高备考的针对性,认真分析的高考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是命题人与教学第一线的的教师之间的桥梁),同时对历年来的高考上海卷和广东卷等进行深入的钻研,以把握高考的命题思路、趋势和方向,
要注意20《考试说明》新增加的内容(与20相比),并分析主要特点:
(1)增加与知识体系有关的内容:
(2)与热点内容有关;
(3)某一历史阶段重要的历史内容等。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样教师备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信息说明:将降低试题难度。这个信息对复习备考的指导意义是:
一是重视基础、重视课本;二是要求学生遇到容易题和中档题不要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要拿足拿够这部分的分值;三是对照《考试说明》,认真通读教材。今年江苏的高考历史试题,较大地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层次,加强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略(自本网www. .com,请保留此标记。)降低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题量和分值。
2、夯实基础、重视能力、将识记——理解——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复习过程
近年来历史高考虽然注重能力的考查,但是必须依托基础。在教学复习中,针对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要“回归课本”,读书读书再读书,要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地阅读教材。要识记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进程。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记忆是基础,不是目的,运用才是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而理解是核心,在记忆和运用之间架起桥梁的就是理解,理解可以帮助更好的记忆,也只有理解了才能进行知识迁移运用,引导学生把复习的过程当成构建、整合知识的过程,把过去分散教学得来的知识,整理成比较系统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理解是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素质。在教学、复习中要把握好三者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学以致用。
在抓主干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图像图表的判读,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重视对历史地图,历史插图(人物图、文物图、漫画,照片)、表格等的复习训练。对于课本中小字部分也要重视起来,今年的高考试题有些考题就涉及到小字部分的内容,重视对小字部分的复习要成为师生们的共识。
3、要对传统的专题复习进行改造和和整合。
传统的专题复习从内容和形式来说有很多已较为成熟和完善,如中国古代史的制度、经济、文化、民专题族关系、对外交往等专题,中国近现代史的被侵略专题及抗争、探索、发展、外交等专题,世界近现代史的资本主义发展、民族主义的发展、国际关系的演等专题,都是相当重要的主干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并非年年都考,但他们构成了思考问题的框架和背景,只有基础的主干知识搞扎实了,才能有变通和创新。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往往打破古今中外的框架,如今年江苏卷的材料解析题26题“ ”的考查就是跨越了古今中外,28题考查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也是跨越了世界近现代史的,这种新现象就要求我们应对传统的专题进行整合,以适应高考的需要。比如可以在 上将古代 和近现代 整合在一起,通过对比就可以发现一些新问题(民族矛盾这个概念在古代和近代的外延就一样),得出一些新结论(只有在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共同繁荣)。
4、要寻找专题或热点问题的交叉点。
“高考命题就是在知识交汇点上命题。”(尹宗禹语)我们在复习教学时往往是针对一个专题或热点进行复习,但高考命题则总是在多个热点的交叉点上设置题目,从而形成新的专题内容。如今年江苏卷的26题“ ”、27题的“民族统一战线问题”、29题的“ ”、30题的向西方学习中国近代化的问题等都体现了专题和热点问题的交叉,这样设置,既不回避热点,又考查了考生多方面的能力,既不让人感到意外,但想拿到高分还需要相当的实力,因此我们在平常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寻找各个专题或热点之间的连接点和交汇点。
5、要从高中课程改革的角度探索高考试题命题的趋势和内容。
新课程改革大张旗鼓地进行,这对2006年的高考必然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所重视。今年的历史试题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命制,但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又明显体现出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接轨倾向。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完整的“体系性”的学科教学向“专题性”学科教学过渡。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要让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而高中的新课程则把原有的`学科体系浓缩为数十个专题,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学生备考的难度要远低于备考体系的难度。任何体系都是由若个知识点组成的,从理论上说,任何两个以上的知识点都可以组合成为一个命题范围,因此,依据学科体系来命题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为专题本身已经把考试的方向明确下来了。专题教学和专题命题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更多地尝试从学科专题的角度进行命题。
旧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材对所有的历史问题都提供了明确的结论,而新课程则相反,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对许多历史问题都没有提供现成的评价,给学生的学习留下了一个较多的思考空间。今年的广东卷已经采用了新课程的思路来进行命题操作,如“王安石教育改革”一题中的最后一问“你如何看待这些教育改革的措施”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教材中是没有丝毫涉及的,而且题目本身也没有提供任何材料供学生参考,考生只能凭自己的思考能力推断出答案。命题者在设计评分标准时给予了阅卷人较大的自主权DD“如果看法与答案要点有差异,但是言之有理,也可以酌情给分”。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但要识记理解教材提供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思考这些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自己又能否得出另外的结论?这是与新课程所倡导的过程性目标相统一的。
另外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实际,适当引用新教材中的相关理念、相关的知识,创设新的情境和问题,设计符合课改理念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6、要注重探究“研究性学习”在高考命题中的趋势
近年来上海卷以“彰显能力立意、引领教改新潮”在全国范围内令人瞩目,取得了显著了成效。而坚持主干基础知识的学以致用,考察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是上海卷强调的命题原则,即试卷要检验考生学生的基础性和实效性。这方面的学习任务以往主要是通过接受性学习完成的,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中生学习的必由经历。探究性学习中的确立主题、收集材料、实验观察、调查研究、合作交流、多元论证等步骤和方法是基于接受学习之上的高层次学习活动,对于鼓励创新理念,培养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复习中要注重探究“研究性学习”在高考命题中的趋势,研究上海卷的这类题目,把这类题目作为范例,尝试研究性学习命题的形式和内容。
7、要注重纸笔训练、注重学法、大力加强学科能力的培养
每一节课要花4—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纸笔训练,这一份纸笔训练的材料须是上一节课主干知识的内容,设计的形式是以构建主干知识体系为主,把其中的重要知识点或历史概念“挖空”让学生填写,这样操作的目的一是为了督促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及时巩固,努力做到堂堂清,另一方面也养成学生多阅读教材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要注重选择题的实训。选择题要求以高考的25道题为训练量每周一练,每隔一天进行10道选择题的实训,及时批改,及时统计分析,及时反馈,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将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详细的剖析,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并让学生进行点评,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教师讲评时要注意审题、解题技巧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要将容易出错的题目汇集起来,下一次再进行滚动性的复习训练。
主观题复习中要求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入手,要用一道题去复习一大片,而不是用10道题押高考一道题。努力做到: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二是要注意答题文字表述的规范性;三要注意总结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四是要以一带十,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五是要注重对高考中频繁出现的常考的知识点和比较型题目、开放性题目、图文地图类题目解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的训练,尤其是比较思维能力,让思路更开阔,更灵活。
8、结合教学和测试精讲精评、要加强审题和解题指导
高考的各类题型,都有一个审题问题。学生在审题中的失误,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消灭或减少审题上的失误,是比较常见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科成绩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时复习、训练和测试讲评中,有意识地加强审题指导,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非常重要。评讲模式须急待改进,要构建一种新的试题练习讲评教学模式,建议课堂讲评的模式如下:
①小结整体情况、突出评讲要点 ②展示思维过程、分类评析原因
③力求由此及彼、寻求解题规律 ④创设变式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讲评时要讲出“五个W”【即讲出①此题考什么(即命题者的意图),②此题怎么考的,③此题应该怎样想(解题思路如何),④怎样把前面的知识带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迁移),⑤此题怎样改,变成一道新题(如何变换角度进行设问,举一反三)】,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师生对其回答进行点评分析,坚持集体讲评与个别讲评有机结合起来,要形成让学生学会自行分析试卷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教师尽可能要分析透彻、点拨归纳到位,以提高试题练习讲评的教学效益。
评要点晴,评是考的继续、练的补充。试题评析应科学正确,要评出试题的特征,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讲要升华,讲思维要突出抓住关键题字,找准突破口,使之逐渐升华为技能方法,讲解题方法,探索过程,让学生从思维暴露过程中学会思考,领悟思维方法,并不断积累,逐渐内化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针对个别学生还要进行面评和学法指导。
9、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读教材
对中学生来讲,教材是教师讲课和高考命题的依托,也是学生获取系统的历史知识和从事课外阅读进一步开拓历史知识领域的基础。读好教材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指导:一、读目标,让学生了解全书的整体结构;二、读课文,让学生具体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三、读地图、插图,加强历史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四、读年表、查大事,树立时间观念。而这四个方面教师都须深入地钻研其方法,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看书、读书,养成会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培养其记忆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掌握一、浓缩记忆法;二、奇特联想法;三、比较记忆法;四、顺次记忆法;五、特征记忆;六、谐音记忆法;七、自编口诀法;八、图示记忆法的要领和方法。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脑、动手进行思维和训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师生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评;教师则重点讲线索、讲阶段特征、讲线索结构、讲历史概念,并以近年高考题中的典型试题做示范、让学生学着去分析、去挖掘、去整理;要引导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来理解教材;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理解教材;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10、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理想的历史教学应是“穿越时空的对话、思维火花的碰撞、文明薪火的传承”,其中“文明薪火的传承”则显示了历史教学的教化功能。教师要利用历史学科特有的优势,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交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要充分发挥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以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学习讨论,促进学生展开积极能动的学习活动。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对待学科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有耐心、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多看一眼,要不厌其烦,让他们感到你的真诚,使他们觉得你是真心的关心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要充分利用情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力。
篇18:如何提高历史教学成绩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那么如何提高历史教学成绩?围绕这个问题整理了如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成绩
一 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文本对话的关键
我认为课堂上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采用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在备课时选取与学生生活有关系的或是他们感兴趣材料,以材料为主线来完成课堂教学,避免单纯的说教。这样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积极地发表自已的见解、看法,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乐于表现自我。在我看来,下面的方法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要深入挖掘知识点
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的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学生往往对于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比较感兴趣,能否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的根本。因此,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准确地把握了各种知识的结合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2、设计问题要激起学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问,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3、教师要有高超的语言艺术
历史教学往往理论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从而有利知识的巩固。这样,会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取譬贴切,印象深刻。这比泛泛地讲,效果要好的多。
4、课外知识作为有机延伸
平时给学生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如看视频《历史中国历史进程的100件大事》《大国崛起》《复兴之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上面几个问题,教师富有魅力的语言表达,穿越历史的小话剧,人物角色置换的方式都能够让学生茅塞顿开,趣味无穷。
二 复习课是对知识点、考点的整合与提升
临阵磨枪不能当成学生应付考试的法宝,如何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出学生最大的潜能,让学生在各科时间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提高复习效率这就看教师的本事了。
我把一节课45分钟分割成几部分,教师总结归纳5分钟,背记知识点15分钟,习题训练15分钟,批改讲评10分钟。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既要动口动手动脑还要交流探讨,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知识点听教师串讲一遍,背记一遍,练习一遍,同桌批改一遍,纠错一遍,通过各种方式在学生脑袋里已经过了四五遍,印象很深刻。
在学生练习题选择上我偏重于拔高训练,所选的习题都是各省市中考的知识点,难度要高一些,学生在训练中提高了应试能力。
还有就是课堂上的小调剂,天气热了学生困了讲个笑话,男女生比赛背记,过火车回答问题等等,都能使学生在枯燥疲惫的学习中提高兴趣。
三 复习时间和内容要安排好 期末复习主要分四步走:
(一)按照课本章节对教材内容全面梳理,重点让学生学会阅读概括、史论阐释历史的能力
(二)展开专题复习,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三)做三套期末综合测试题,检验学生应试能力
(四)易错点、重要考点汇总
[如何提高历史教学成绩]
篇19:高三历史考试提高信息提取能力的方法
高三历史考试提高信息提取能力的方法一
一、学生在历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方面的缺陷
1.提取信息不全面
浅尝辄止,一叶障目。
由于年龄的缘故,中学生普遍具有浅尝辄止、一叶障目的毛病,看到一段材料、一则试题,往往得到一点信息就以为全面理解了。2003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3题与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7题就用几乎相同的图片内容命题:“图中犁耕方式开始于何时?”部分学生不仔细观察就选择了A项(春秋战国),因为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但是图片反映的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牛耕方式二牛一人犁耕法,这种方法却是西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目前,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出示的材料往往为一组,但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孤立地分析每则材料,而无法将所有材料联系起来进行整体思考。2003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试卷第36题要求“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6幅图片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这一试题对材料的整体思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每则材料既有一个标题,又有一个说明,如第5则材料是“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在宴会上”的照片,照片的说明文字是“跨越太平洋的碰杯”。该题的注意事项第2条明确提出“应突出一个主题,并涉及本题提供的所有材料”。因此,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就应该对题示所有的6则材料的主题进行提炼,要从整体上考虑所有6则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
只见表面,不见实质。
2002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28题要求从“秦砖汉瓦”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在题干中作了如下提示:“人们从商周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这段提示提醒考生,不仅应注意表面现象(即显性信息),如“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即隐性信息),如“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遗憾的是学生却无法从秦砖汉瓦所显示出的文字看出中国文字的变化(由小篆向隶书的变化),无法从秦砖汉瓦中看出秦汉时期的建筑技术的进步。
只见主体,不及其余。
在目前的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信息源中,既有文字又有图表和图片;既有材料正文还有一些辅助信息,如材料来源、材料提示语、图片和表格标题。在答题时,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材料正文而忽视其他信息源。如2003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28题,该题在题干中“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的字样对图片作了重要补充,它透露出以下信息:时间属唐代;主要对象是妇女,原素材唐三彩是彩陶且为陶俑(俑是古代的一种殉葬品,往往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生的回答来看,许多学生忽视了唐三彩为彩陶这一重要信息,没能得出当时的“陶瓷工艺具有较高水平”这样的结论。
2.提取信息不准确
不能理解喻意。
1995年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45题是一道值得借鉴的高考试题:“西方某学者说:‘美国没有童年,只有青壮年’。这一说法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解释你的回答。”在此,我们只能从其材料的喻意角度来分析该题,这里西方某学者所言并非本意,“美国没有童年”并不是说在美国没有小孩子,而是喻指美国历史没通常所说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美国“只有青壮年”则喻指的是美国一建国就确立了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此题如果不能理解其喻意,根本无法解答。在该题出现多年后,我将这一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发现许多同学仍对此题颇感迷惘。
不能排除无效信息。
在部分材料尤其是表格材料中,有的信息起到一种迷惑作用。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卷第41题第2小题引用了4幅饼状图表,要求从中概括出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图表中的“其他”事实上就是起到干扰作用的无效信息。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机构,表中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6省占流出人口的59.3%,而其他28个省级行政机构合计流出人口才占40.7%,这足以说明流动人口以前述6省为主,而这6个省处于中国内地,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至此结论已经可以得出。另一组图即“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同样属无效信息,对解答该题不起决定性作用,因为这一组能提取的信息是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但选项中却没有类似的表述。
不能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准确理解材料的真实意思。
在阅读历史材料时,囿于年龄和经验,学生往往忽视特定的历史条件,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1992年全国高考历史卷中“人说惠王”一题就需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该题题干为“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天下妇女儿童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君大王更为臣也。’”然后问文中的“人”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这里的“人”对惠王说的这段话的真实意思是什么,是肯定商鞅变法还是否定商鞅变法呢?材料已经提供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孝公死,惠王代后”,即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已逝,新的秦王刚刚即位,在这种新旧交替的时候,“人”委婉地说商鞅已经对惠王构成威胁(“大王更为臣”),其真实意图是借惠王之手中止商鞅变法,由此可见此“人”代表的是商鞅变法触犯了其既得利益的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二、如何培养学生提高历史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
1.重视审题训练
在审题训练中,我强调审时间、审地点、审关键词句、审提示语、审材料来源、审问题(根据材料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又可以反过来给考生以提示),这些都可以作为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将这些方法用之于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目前的一些重要考试对一些问题的关键词都采取加着重号(或加粗、或用不同字体表示)的方式,为考生避免犯审题的错误而发挥出真实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此举也养成了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他们认为考试中既然已经给了我们提示,就没有必要再多费心思。但是目前全国高考试卷中信息源尤其是非文字信息源的大量采用,着重号无法标注,这往往使得平时缺乏训练的考生手足无措。因此,平时训练中我们应该在语言和文字方面加强训练。文字训练时应该重点隐含,即对关键词不作标注。语言训练时教师可以故意用平淡的语气来叙说重点字词。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停顿、加重、放慢等语气来突出重点,但训练时则恰恰相反,各种可能突出重点的方法全部隐含,模拟考场上无人提示的情况。
3.加强对非文字信息源的关注
非文字信息源的大量采用是近年来全国高考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也是未来高考命题的一种趋势。新一轮课程改革也突出了非文字材料的地位,在教材中不再称“插图”而改称“图片”,它已不再是教材的点缀,这是史学“左图右史”传统在新时代的表现。近年来各种模式的全国高考卷的历史试题中出现了大量的普通表格、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多种类型的图表,各种类型图表的采用,是将其他学科的一些科学方法用之于历史学,是学科整合的结果,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加强对非文字信息源的关注是高三文科师生的当务之急。
历史考试中常见的思维性失误二
1.思维僵化 难以延伸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思维僵化,依赖性强,表现在对已有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巩固时难以形成思维延伸的结果。
2.思维不周 挂一漏万
学生在知识的巩固、理解与再认再现时,知识重组不到位,组织答案时丢三落四,挂一漏万。所以学生在有意识地培养思维能力时更应注重思维的精密性,力求思维活动的结果臻于完美。
3.思维狭隘 片面孤立
学生在对知识理解与运用时,常常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或者思考问题时只朝一个思路发展,而没有宏观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力争做到思维活动的开阔性、广泛性和完整性。
4.主观臆断 假设不当
学生在学习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往往容易按照自己主观设想的情况展开,结果造成失误。我们提倡积极思维,批判性的思维,但它必须是建立在正确而合理的知识分析的基础上,即平常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用科学严谨的分析结合正确的史实来论证假设的可行性,才能尽量避免主观臆断。
5.思维内敛 发散不开
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既要注意思维的规范性,又要保证答案组织准确到位,通常表现出思维内敛。对此,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找答案的思维能力。
6.脱离情景 联系不当
历史命题越来越注重创设新的试题情景考查学生知识运用与思维应变能力。但学生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总是觉得该问题似曾相识却又说不清道不明,最后导致思维游离于新情景与历史感性印象之间,从而联系不上最佳的答题方案。
7.思维紊乱 逻辑不严
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其常规思维是以问题中的“疑”为线索,以方法为中介,通过质疑—存疑—释疑三大步使思维深化,而常见失误是逻辑思维不严密,答题条理混乱。克服这类失误关键在于培养思维的系统性、定量性,要求学生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手段进行严密的思考从而产生高度概括性、论证性的思维活动结果。
8.思维定势 无法变通
思维定势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起着规范性的凝聚与约束作用,使其难以摆脱原有思维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从而在答题解疑的过程中无法变通。
9.逆向思维 其意不明
在历史考试答题过程中,学生通常喜欢按照试题所展示的历史事物的发展进程顺向思考问题,而常见试题类型中有题干注明否定选项符合题意的,学生却不明其意或由于肯定性思维惯性的作用而造成失误,所以学生应突破惯常思维方式,努力按照试题考查的意图去精心组织答案。
10.思维单一 综合力差
在分析问题时学生应当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如相似思维法、溯源思维法、组合思维法、变换形式与角度思维法、设想思维法等不同方法。
★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
★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锦集19篇)】相关文章:
高三教学总结10篇2022-05-07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2023-01-25
高三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2023-05-16
高三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22022-07-31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2023-02-19
高三教学工作总结2022-07-30
高三教师高考备考工作总结2022-05-07
高三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2023-09-18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2023-03-27
高中部的高三教学总结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