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与你交流,你错在哪?((共10篇))由网友“张曼乐张月鹿”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孩子不愿意与你交流,你错在哪?,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孩子不愿意与你交流,你错在哪?
孩子不愿意与你交流,你错在哪?
很多家长都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就不爱跟自己交流,无论自己怎么主动孩子还是不愿意搭理自己。那么这个时候家长们就要注意了,也许你的身上确实存在问题了。
每个人都不愿意其他人用命令式的方式去跟他说话的,如果家长喜欢性地用命令式的方式跟孩子交流的话,那么孩子会比较反感。例如:我警告你……,你今天必须……,给你三秒的时间……;你马上给我……;你最好赶紧……这些带有命令式的话语都是孩子不愿意听到的。家长让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不妨换一种语气吧,比如:孩子,你可以……;你做完作业先再玩好不好;你能先……这种带有商量的语气的话语更能让孩子接受!
很多做家长的都会对孩子没有耐心,他们会因为自己忙而忽视了孩子,或者是觉得孩子的问题很无聊所以不会好好做答,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愿意跟父母交流了。父母都应该是一个有耐心的倾听者,听孩子跟自己说自己的事情,不要去打断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善于制造谈心的机会的家长一定是比较关心孩子的,家长可以定期跟孩子面对面交流一下。让孩子说一说自己最近遇到了什么困难,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是爱他的,也会很乐意跟父母谈心。父母也可以跟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情况,让孩子也多了解自己。
孩子需要得到你的理解和尊重这样他才会愿意跟你聊天的。孩子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其实都乐意说给父母听的,只是有些父母没有认真地听,也没有给孩子自己的.意见,所以时间长了孩子就不愿意跟父母说了。
孩子慢慢长大了,都希望自己能够有自己的个人空间的,如果家长还是什么事情都替家长做主,什么事情都管制孩子的话那么孩子会觉得父母有些不可理喻,那么就不会跟父母有过多的交谈了。
你会认可你的孩子吗,其实大部分的家长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他们会认为孩子太小,有很多事情都不了解,所以不会认可孩子的想法以及看法的。家长的做法是不对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创造力,也有自己的思维,我们为什么不能尊重孩子的想法呢?
如果你的孩子不愿意跟你交流,那么请在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吧,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主动地疏远你了,这样对你对孩子都不好。
篇2:孩子你为什么不愿意改错作文
孩子你为什么不愿意改错作文
昨天下午,儿子写完作业,痛快的玩了起来。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打电脑,那叫一个忙呀!我休息了个把小时,叫过儿子,把你的作业拿过来让妈妈看看。儿子磨磨蹭蹭的不愿意去拿,“为什么不愿意去拿,你检查了吗?”儿子支支吾吾的回答着我的问话:“检查过了,就是检查过了。定的计划上没有检查这一项啊!“谁说没有这一项?把计划本拿过来看看,既然检查过了,还怕我看吗?检查过了,那就谁检查也不怕,怕什么,拿过来叫我看看就知道了。”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儿子翻开计划本,上面确实有检查作业这一项。儿子不好说什么了,终于把作业拿过来了。
翻开作业一看,儿子为了快速的写完作业,地理生物写的笔体都比较乱,他爸爸已经和他共同检查过了,也改过了。语文卷子字体还算马虎能过得去,可是答案错误就比较多,这个小子,作业总是不认真对待,心里的小九九不知道在盘算什么?可是有一条,就是想快点写完,就可以玩了,玩性不改;不管对错,应付差事。当然不能放过他。为此事,还经常和老公发生争执,老公说让他自己检查,你总是帮助他检查,他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还弄得大家都不高兴。道理大家都懂,可执行起来,总是不如人愿。这跟一个人的性格和从小养成的习惯有关。家长不能完全放手,家长在孩子作业中到底应该是什么姿态是很重要的,做好监督和督促作用是很重要的。每一次家长会,老师都会一再强调这个问题:对于自觉性好的孩子,当然家长就可以少操一些心,甚至可以完全放手;对于自觉性差一些的孩子,家长就要发挥职能,起好作用。老师是有经验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习惯和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后果,要不断的去修正,孩子才能有长足的进步。
我曾经试着放手,可儿子的如意算盘也打得精明,你紧我就紧,你松我就松。家长还要工作,还要做家务,不可能天天盯着他。为此,我们制定了很多办法,比如定时间,写作业不能超过几处错误等等,也起过一定的作用。同事曾教我一些办法:如果错误太多,就让他重新写,字体太乱也让他重新写。还要实施相应的惩罚办法,比如罚写了,比如从新打印一份。我试着用过,还真是起了一定作用。有一段时间,儿子很怕重写作业,字体也规范了许多。知道重写要浪费时间,玩的时间就更少了,心里像放下了一块石头,暂时舒展了一下眉头。儿子的耐性不是很长,这个法则他不遵守了。我没有在坚持要求他这么做,现在想来,不应该放弃,应继续坚持,直到他纠正为止。总是担心他不喜欢,心一软,有些放纵孩子。自觉性好的孩子,是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自己改错,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自觉性差一些的孩子,给从小没有严格要求,彻底纠正坏习惯有关。
看到今天的作业,我把儿子叫过来:“儿子,你为什么不愿意改错呢?”儿子的声音大了起来:“我就是不想改错,改错多浪费时间啊!”“是啊!改错是浪费时间,那你第一遍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好好写?不认真思考呢?老师讲课时,要认真听讲,写作业时仔细思考,就不会是这样吧!你总是改呀改呀,你自己也很烦躁,你第一遍写的时候慢一些,仔细一些,不用返工,时间不就节约好多嘛!你要做时间的主人,牢牢的掌握时间。你做错了,就是要改错,要不然,你就有很多知识学不会,问题越积累越多。考试的时候,不可能再让你把卷子拿回来,改过错再交上去对不对?”儿子知道今天是必须要改错的,只好到自己的房间,坐下来。“儿子,其实改错是很好的一件事,你只有改错,才能把不懂的知识弄会;只有勇于改正错误的孩子,才是勇敢的。你能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是很好的。你要注意方法,写作业时,不会的要及时问老师、问同学。不能胡编乱写,你要这样写,不是跟没写一样吗?从改一遍,作业本又乱,还浪费很多时间,得不偿失啊!学习好的孩子,一定是有好的学习方法,你可以把老师讲过的或家长讲过的划上三角,把自己做出来的画上对勾,鼓励自己一下,要有自己的方法。”“不检查不就行了,你干嘛要检查啊!”儿子还有些情绪,他不自主检查,还怕别人检查。“你要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爸爸妈妈工作能老去改错吗?有很多错误是没办法弥补的!你也一样,你要承担你的过错,错了,就要改正!”儿子没有再说,拿起笔来,把错误纠正过来。
有很多孩子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稀里糊涂就把作业写完了,明着看是节约了时间,实际上等于浪费了时间,家长还是要监督,尽力的去扭转孩子的思想,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能轻易的放手。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孩子的配合,也是磨练与考验孩子和家长意志的过程。老师每天发来的短信就是让我们要很好的监督孩子,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我们要加倍重视;对于孩子总是陷于改错的状况,也要和孩子认真分析原因,及时改正。
一个好习惯像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浓厚的学习兴趣等等的养成相当于走长途,最忌讳懈怠。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在培养习惯的漫长路途中多设几个“加油站”,时时提醒自己半路别“熄火”。孩子,既然你不愿意改错,那么就让我们少错,维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
篇3:你给孩子“吃”错了吗?
你给孩子“吃”错了吗?
作为家长,孩子“吃”的问题永远是头等大事,一些家长听说什么东西有营养、能健脑,就赶快让孩子多吃;听说吃零食会影响孩子食欲,就给孩子“一刀切”。其实,有些营养物质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有些零食吃得科学还会为孩子的健康加分。在育儿方面,家长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也犯了以下的错误。
错误之一:两餐间吃零食会减弱儿童食欲
人每天的进餐次数主要是个习惯问题,没有必要恪守一日三餐的成规。通常,儿童每天会产生5~6次饥饿感,家长没必要在两餐之间拒绝给孩子吃零食。事实上,许多营养专家提倡儿童每天吃分量较小的6餐,因为儿童胃较小,很容易吃饱。当然,零食不要是油炸类食品和巧克力等,如果是酸奶、水果、蔬菜制品等,儿童就会从中吸收营养。即使到正式进餐时孩子没食欲,父母也大可不必担心营养缺乏。
错误之二:低脂肪饮食对儿童健康有利
低脂肪饮食对成人有益,但脂肪对小孩是必需的'。幼儿两周岁前,比以后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脂肪。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需要脂肪的供应,健康成长也需要依赖充足的热能。对于幼儿来说,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奶或奶制品,1岁后,停止母乳喂养后可以喂全脂奶粉,不要喂脱脂或低脂奶粉。
错误之三:儿童摄入蛋白质越多越好
蛋白质在体内分解的产物许多是含氯物质,如尿素、氨、肌酐等。其中氨对人体是有毒的,它需经肝脏解毒作用后才能变成尿素,再由肾脏排出体外。如果蛋白质吃得过多,不仅会增加孩子肝脏的负担,而且会增加胃肠负担。时间过久会引起肝、肾受累,导致孩子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等。一般儿童每天吃250克主食,再吃点豆类、蛋、肉、鱼等副食品,蛋白质即可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
错误之四:多吃赖氨酸会使孩子聪明
不少父母以为赖氨酸会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因此经常购买小包装的赖氨酸添加到孩子的食物里。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虽说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9种氨基酸之一,但它的摄入量不能过多。经研究证明,摄入赖氨酸过多,超出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需要,它的代谢物在体内可产生有害物质,积聚在大脑和其他组织中,使儿童智力发育受到障碍。儿童食物中只要有一定量的乳制品、豆制品和鱼、蛋、肉,即可满足其需要。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 吴正芝
篇4: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交流?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
青春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家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就是“叛逆”。这个时期孩子渴望独立,摆脱父母的约束,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大人”的权利。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常常是力不从心。越批评他,他越和你较劲;你越是苦口婆心,他越对你置若罔闻。到头来,可能换来的就是一次次的争吵。那么,家长该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其实说到底,问题主要还是出现在沟通的方式上。家长若能正视孩子在青春期成长需要的变化,很多问题和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了。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常常会陷入几个误区:
1、指责与啰嗦
“你怎么那么粗心,又犯同样的错误!”
“说了那么多遍,你听到没有?”
“有没有动脑子呀,这么简单的都做错。”
……
很多家长在批评指责孩子的同时,忽略了他们的心情。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啰嗦、唠叨是一种重复刺激,会使孩子的大脑产生保护性抑制。
所以,不要总是说孩子叛逆,不愿意听自己的话。有时候是因为家长我们自己在沟通上用错了方法!
2、随意比较
孩子:“妈妈,这次我考得好差!”
妈妈:“你看看别人的孩子,考得多好!”
孩子:“妈妈,这次我考得很好哦,老师说我进步很大!”
妈妈:“有什么好开心的,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全校第一。”
“你看隔壁xx的孩子,成绩又好,才艺又棒……”
……
我们的很多家长总是无时无刻地那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进行比较。或许我们父母出发点是希望激励孩子,想好的人看齐,但是这样的比较总会适得其反。
父母总拿孩子进行比较,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他们产生抵触心理,也很容易造成妒忌心强。因此,家长们不要盲目地将孩子进行比较,学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潜能,当孩子进步的时候,要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赞扬!
3、高姿态的命令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我们的父母还喜欢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做事。习惯用语“不准”、“不允许”、“不行”。“你要好好学习,不要总是看电视!”,“房间弄得那么乱,赶紧收拾干净!”父母们总是喜欢将自己摆在一个高高的位置,以说教的口气来和孩子交流。其实,换位思考一下,没有谁会喜欢这样被约束的。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孩子,想要寻求独立,你越是约束严,越让他们产生抗拒!
青春期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作为父母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要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如何让孩子接受你的.建议?我们的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1、平等交流少说教
在孩子面前,说教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父母们要学会放下家长姿态,拿出对待成年人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与孩子沟通交流,多听孩子说,你可以提建议说利弊,但是让孩子自己抉择。在交流中尽量避免出现命令和指责的口吻,而是像朋友一样,让他们明白事情的重要性。
2、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是沟通最有效的方法。孩子在遇到问题或犯错的时候,不要急着指责批评,而是先认真听孩子说完,了解事情缘由,与孩子一起找出解决的办法。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打断孩子讲话,多鼓励他们表露自己的感受。
3、学会鼓励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可能有些会比较自卑,家长们不要揪着孩子的缺点一直说,在生活及学习上多留心孩子的优点和潜能。当发现孩子进步时,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学会鼓励孩子!
4、选择合适的时间沟通
我们总说,做一件事想要成功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时间的选择也是一门技巧。有时候孩子当时心情不好不愿意和你交流,你硬逼着ta和你聊天,效果事倍功半。
我们可以选择孩子比较放松,心情好一些的时候再聊,这样孩子更容易找到兴奋点,愿意和你沟通。
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每一位家长不断学习。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家长,同样的也没有完美的孩子,当孩子犯错或者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
篇5:你犯了破坏孩子食欲的错吗?
经常有妈妈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吃饭,每次吃饭都要绞尽脑汁磨好久才吃完,要不就是挑食,有的不爱吃蔬菜、有的不爱吃肉,有些妈妈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患了什么疾病或缺了什么元素,赶紧上医院做各种检查。然而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很多不爱吃饭的孩子身体其实没什么毛病。
那么,为什么孩子总是没有食欲呢?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的喂养方式出了问题,下面39育儿就列举4种影响孩子食欲的错误做法。
错误一:让孩子感觉吃饭是一种负担
孩子吃了几口饭就不吃了,很多妈妈就会忍不住说教,“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呀,你看隔壁小弟弟吃饭多好”,“吃饭的时候专心点,别东摸摸西摸摸”。“不吃是吧,饿你几天看看”……
儿童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家长是夸奖还是批评心理都很清楚,如果每次吃饭都备家长一阵说教,那么他打心底就会感觉吃饭是一件很有负担的事情,心里有负担食欲自然不会好。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护士长李文认为应该从小给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饮食氛围,让孩子感觉吃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对吃饭有抵触情绪。
错误二:每天提供千篇 一律的食物
有些父母其实是非常讲究营养的,每天的饮食也都有一张规定好的菜谱,比如早餐吃稀粥配蒸水蛋,中午米饭配蒸鱼和蔬菜,晚上吃骨头汤面条,乍一看这是一份非常合理的食谱,有鱼有肉有鸡蛋,有米饭有苗条……不过,你慢慢就会发现,宝宝的食欲越来越差。
食谱再有营养,吃的时间长了也会觉得不好吃,家长可以将心比心,我们是不是还埋怨过来来去去就几样菜的单位食堂呢。如果孩子不爱吃饭,考虑一下是不是食物不合胃口,最好能学习一些新的菜式,让孩子也能不时改善一下伙食。
错误三: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
细心地家长会发现,一岁以后的宝宝会用手握住勺子舀饭往自己嘴里面送,不过孩子的双手是笨拙的,经常会将饭菜撒了一地,家长们一开始可能会比较宽容,因为明白这是宝宝在学习呢,但是时间长了可能就不会再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一来是觉得搞清洁卫生太麻烦,二来是觉得宝宝自己动手玩心大,不好好吃饭。
然而事实上,吃饭也算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动手怎么能感受到吃饭的乐趣。建议妈妈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可以准备两套餐具,一套给宝宝,一套妈妈用,在宝宝自己吃饭的时候,妈妈可以见缝插针地喂饭。
错误四:没有合理供应零食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经过加工的零食属于垃圾食品,是禁止食用的。然而也有家长认为,孩子吃零食只要适量没有任何不妥。其实这两种想法都不完全对,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罐头食品等确实不应给孩子使用,但是小饼干、坚果仁、面包等零食对补充体力也是有好处的。
家长除了为孩子挑选健康的零食之外,合理安排零食的食用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每次正餐前一个小时内不要吃零食,这是因为宝宝胃容量小,吃了零食之后会影响正餐的摄入。
篇6:教育孩子有五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教育孩子有五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充分说明了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诚信、善良、尊重他人、有礼貌等更多品质方面。
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最开始是取决于父母的。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对家庭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孩子出现问题,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很少反思自己。都说教育哈子有五个层次,来看看你在第几层呢?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现代家庭生活水平高了,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除保证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以外,基本是孩子“指啥买啥”。家里条件没那么好,还会觉得是对孩子的亏欠。
有的家长不惜砸锅卖铁买学区房,暑假花3万给孩子报补习班等等。其初衷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通过这些外在条件辅助孩子更好地学习。
同事张哥说“儿子跟我一点也不亲。我这天天忙着工作,加班、出差,不都是为了给他多挣些钱花!”另一同事反驳“现在讲究的是陪伴。你再不陪孩子,孩子就长大了!”
父母为小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是应该的,但仅仅在金钱上,在孩子的.低层次需求上付出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一样。“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有两位爸爸:
一位爸爸为了做生意,赚更多的钱,他错过了很多孩子成长的过程。儿子出生、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他都没赶上。他没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甚至仅有的几次送孩子上学,还经常搞错班级。
另一位爸爸在业余时间会陪女儿讲故事、散步、做游戏……逢人就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跟自己特别亲。他说:“时间不白花,收获的都是幸福。”
你觉得两位爸爸,两个孩子谁更幸福呢?答案不言而喻。时间挤挤总是有的,钱是赚不完的,工作也是做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舍得为孩子花点时间,与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过程,别把自己当成家庭教育的局外人。
第三层次: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什么是教育的目标,可能很多家长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
你想培养孩子具有的品质:善良、正直、勇敢、诚实、自信;
你想让孩子成为有出息、有前途的人:上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找好工作、有幸福的人生;
这些就是目标。家长根据这些目标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是完成教育目标的过程。
但事实上,很多人对教育孩子没有具体的目标规划,想一出是一出,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三年级的芳芳诉苦:
她妈妈给她报了十个辅导班,占据了她所有的休闲、娱乐时间,她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学习机器。除了常规的数学、英语补习,还有一系列特长培训班,每天放学就是噩梦的开始。而一些舞蹈、书法特长班都是爸妈让她学的,她并不喜欢。
孩子不感兴趣,学这么多的意义何在?与其画个好大的圆,将来无法填满,不如脚踏实地,完成每一个可行的小目标,前提是这些目标的设立必须是和孩子一起规划的。
第四层次: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托尔斯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初的学习、模仿对象。
同学小林上学的时候是个特立独行的女孩,经常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通宵玩游戏,玩极限运动,怎么潇洒怎么来。但她结婚有孩子后像变了一个人,每天用规律的生活来替换从前的率性。为了陪孩子学习,她还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每天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她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还为自己更新了知识库。
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当代家长不像从前只根据经验教育,而是对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孩子心理健康学习都有着迫切的需求。通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让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加合理,让孩子的成长少走一些弯路。这就是言传身教正确的打开方式吧。
第五层次: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做到最好,并以身作则
看过《爸爸去哪儿》的都知道,嗯哼是个很“难搞”的小朋友,有时候面对任务,他没有安全感,对未知的事情感到害怕,当别的小朋友都去做的时候,电视机前的你可能已经责备他胆小爱哭了。
但杜江是这样做的,他没有生气,而是告诉嗯哼这个任务不存在风险,不会遇到可怕的东西,要勇于尝试,你可以做到,即使做不到也要试一试,爸爸永远支持你。
但现实中很多家长是怎么做的呢?
“再哭就不要你了,丢人”
“你怎么不学学人家”
“笨死了”……
为人父母,最高层次就是时常给孩子怀抱、温暖、支持,鼓励孩子去发挥,而父母就是他坚强的后盾。
篇7:你的孩子生活在哪一层快乐中
竞争式的快乐
我们社会的教育体系,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其实都停留在了竞争式的快乐这一层面。
所谓竞争式的快乐,即,一定得我比你强,这样才快乐,否则就痛苦。比方说自己孩子考上中山大学,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很值得开心,但你一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你的快乐一下子消散了,转而恨自己的孩子为啥就不如人家孩子争气。
我第一次深刻领会到竞争式的快乐,是因一个朋友。她对我说,她实在没法明白,人与人交往时,除了比较还能做什么。马丁纳引用了一个寓言故事来说明竞争式的快乐。
两个商人紧挨着开了商店,经营范围类似,他们唯一的快乐就是比对方强一点。一天,一个天使来到一个商人面前说,对我许愿吧,你的任何愿望都可以实现。不过,你的对手会比你多一倍。这个商人最初很沮丧,但突然间开心起来,他对天使说,请弄瞎我一只眼睛吧。
这个故事说明了竞争式快乐的可怕之处。陷在竞争式快乐中的人,势必会被这魔鬼的一面所折磨。
条件式的快乐
所谓条件式的快乐,马丁纳说,这里面去除掉了竞争的成分,这是很客观的快乐,你要一个条件,只要这个条件得以满足,你就会很快乐。譬如你的愿望是挣到多少钱以获得经济上的自由,当这个愿望实现后,你很快乐,而不会沉浸在比尔-盖茨比我有钱多了的痛苦中,这就是条件式的快乐。
无条件的快乐
第三个层面无条件的快乐,马丁纳称为“至乐”,处于这一层面的人,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条件,就能感觉到快乐与祥和。这是很美的状态。
第三个层面的快乐,并不容易活出。尽管有些父母能够给予孩子一些无条件的爱,但整体上,几乎没有谁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如此丰厚的馈赠,从小就彻底沉浸在无条件的至乐中。想获得这种快乐,我们都需要自己去学习。
不过,至少我们可以意识到,快乐有这三个层次,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只是最低层次的快乐,而我们的应试教育的核心逻辑,就是在追求竞争式的快乐,不仅教育系统的官员和老师如此,家长们也如此,而这些大人们也试图让孩子相信,这就是一切。
孩子天生具有:简单的快乐
其实,我们反过来可以从孩子的身上学习到,快乐其实是很简单的。孩子想吃糖,吃到了就很快乐。他要玩游戏,玩时就很快乐。他们有竞争式的快乐,但这绝非就是一切,假若大人不强烈地参与其中,制造“别的孩子”比你更值得爱这种信息,那么孩子对竞争式的快乐不会太痴迷,他们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就很快乐了。
可以说,孩子可以因为一切事情而快乐,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抱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如果没有受到干扰,孩子能够专注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这种专注本身就是一种至乐。
长大的我们仅剩:人群中的快乐
但长大了,我们好像都忘记了那些简单的快乐,我们最后只剩下了一种快乐――人群中的快乐。尤其是,在人群中我要成为最被赞许的,否则我就不快乐。
条件式的快乐和至乐能点燃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觉得不虚此生,但假若只剩下竞争式的快乐时,那么你会时时感觉身处地狱中。
孩子逐渐沦为:大人享受竞争式快乐的工具
更要命的是,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是大人们在享受竞争式的快乐,而孩子是他们实现自己这一最低层次快乐的工具,他们美好的生命,就消耗在如此没有意义的事情中。
假若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给别人提供竞争式的快乐,那就会产生巨大的无意义感。
我有一个可怕的预言――假若我们教育体系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是压力继续升级,那么被当作工具的孩子们会以他们的生命抗争。最后孩子们的自杀率会高到让整个社会恐惧,那时大人们才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逻辑。
如果家长一开始就选择保护孩子,免于目前教育体系的伤害,那么他们最终会发现,他们收获的并非是平庸,而是孩子的才能得以巨大解放,并且孩子的生命一直处于快乐之中。
篇8:怎样使孩子与你交谈
怎样使孩子与你交谈
一是做谈话的发起者。
要引导孩子们说话,成人得有想像力。比如问“告诉我,你今天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通常比问“你今天在幼儿园里做了什么”要好得多。因为后一种提问更容易得到的答案是“没做什么”,而前一种提问能使孩子们很好地问答你。如果总用同一个老问题来开始谈话,就像吃腻了的饭浆,孩子当然索然无味。
二是参与孩子的活动。
有人说,如果你不花―些时间与你孩子共同度过,那么再怎么强调要与孩子交流都是白搭。当你与孩子共同分享在一起的快乐时间时,是你.与孩子们交流的最好机会。可见,有意义卓有成效的谈话不能全依靠某种技巧,它应源于交淡双方良好的关系。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就要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比如共同参加活动。
三是问孩子想谈的内容。
另外一种促使孩子们交谈的方法就是问问他们究竟想要谈些什么。与孩子们谈论他所感兴趣的事情,这是他最兴奋的事,同时会让他感到你对他的`重视。
四是玩交谈游戏。
父母和孩子可以商讨玩交谈游戏,如你问我一个问题,我答;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来答。
与孩子相互问问题,是相互了解对方的好办法。这种交互提问的方式家长与孩子能够进行平等的谈话,双方都会很有收获。
五是家长要乐于做一个好听众。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向我们敞开心扉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倾听他们的谈话态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好听众呢?一、要全身心地投入;二、不要经常地用提问和评论打断孩子谈话;三、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和孩子约一个时间,一次再谈。四、认可孩子的感情。有时当孩子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做父母的总想去改变他们的情感。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有时父母的举措会使孩子们更加沮丧。因此,当孩子们在谈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时,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表示自己的理解。当然,在家里创造一个良好的交谈气氛是十分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家长与孩广能否进行成功交谈的一个前提条件。
篇9:如何让孩子愿意与你沟通
如何让孩子愿意与你沟通
一、以身作则,让孩子愿意与你沟通五年级的小磊在作文《我的爸爸》中写道:小时候我非常喜欢我的爸爸,也很爱和他说话。那时候爸爸说到做到,他要求我做完功课再看电视,他也不看,辅导我做完作业,大家一起看。他爱看书,还把书上的故事讲给我听,爸爸棒极了!可是自从他当上老板以后,就慢慢变了,我越来越不喜欢他了,原因是他只知道严格要求我,却不严格要求自己。他教我不要说脏话,可我却经常听到他用脏话骂妈妈;他要我认真学习好好读书,可他自己却只知道喝酒、打麻将。我再没见过他看书,有时我不懂的问题问他,他总是一问三不知。有一次我对他说:“爸爸,为什么你要我做的,你自己却做不好啊?”他一听火了,上来狠狠地揪住我的耳朵:“真是反了,倒教训起老子来了,看我不揍扁你!”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而感到苦恼,我真的不想理他了。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你只知道要求孩子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而自己却不拘小节,我行我素,久而久之,你的威信、你说话的`分量,就会在孩子的心目中大打折扣,以至于孩子会不屑与你进行沟通。二、以友相待,让孩子主动与你沟通高二学生董诚和妈妈杜女士就是一对最最要好的知心朋友。杜女士说:“以前逛商场,儿子要看光盘,我要看衣服,总有矛盾。后来,我看中什么衣服,就请儿子当参谋。我偷偷看儿子一眼,他点头我就试穿。我觉得儿子有男孩的眼光,妈妈衣服选得好不好,他一下就能看出来。儿子是我最好的参谋。”董诚说:“跟妈妈出去特别轻松。妈妈能让我当参谋,我这个当儿子的,感到就像她的好朋友,特有自信。”杜女士常常把自己无论是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心理感受与儿子分享,她说:“从当妈妈的那天开始,我就感觉我不光孕育了一个生命,更是多了一个朋友。”妈妈向儿子交心,儿子非常感动,他说:“妈妈跟我非常平等,而不是高高在上。我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妈妈说。”儿子有时候背着书包进门:“妈,我跟你说个事。”妈妈不管多忙都耐心听他说完。为人父母者大多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在家中常常沉默寡言,而一旦与朋友或同学在一起,却往往谈笑风生。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把父母当作可以交心、谈心的朋友,如果你想了解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那么收起你居高临下、训人说教的严肃面孔,像朋友那样,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三、理解包容,让孩子在沟通中完善自我有一位父亲是县教育局长,儿子是高中学生。有一天儿子跟父亲说:“爸,本人看上了一个女生,漂亮、智慧、好学,我能跟她谈恋爱吗?”父亲说:“好啊,你能看上她,她看上你了吗?”儿子自豪地说:“她也看上我了。”父亲乐呵呵地说:“那很好嘛,我跟你妈妈也是同学,不过是大学同学。如果你将来想在县里发展,你就跟她继续下去;如果想在市里发展,就应在市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想在省里发展,应该到省里解决问题;如果想到北京发展,应该到北京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想在国外发展,应该出国解决这个问题。”一心想读清华大学的儿子,听了父亲的一席话,想了想说:“那我就等等再说吧。”一味地批评指责,只会适得其反,孩子会因为不知所措,进而产生自卑、自闭、逆反甚至厌世心理。而理解包容、以理服人,实际上是父母给了孩子反省和改正的机会。四、欣赏激励,让孩子在沟通中改变人生王玲玉的女儿张茗,16岁时就出版了诗文集《阳光女孩》。这个有文学天赋的张茗,7岁时就写了第一首诗《镜子的美丽》当时她还不大会写字,许多字都是拼音代替的。可她却兴奋不已,大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写的诗!”妈妈看了―遍后,非常激动:“太棒了,我女儿会写诗了!我要把它珍藏起来。”妈妈的鼓励,让女儿信心大增。以后,女儿又陆续写第二首、第三首……后来又开始写散文、小说。王玲玉经常对女儿说:“孩子,妈妈是你永远的读者。”正是这位最忠实、最特殊的读者,大大激发了女儿的潜能,培养了女儿的自信,帮助女儿爱上了写作。1975年母亲节时,正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的比尔?盖茨,给他的母亲玛丽?盖茨寄来一张问候卡,上面这样写道:“我爱您!妈妈,您从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这位独步天下的亿万富翁,从他母亲那儿得到了―份被许多母亲忽视了的东西――欣赏和激励。“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孩子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被欣赏和激励。篇10:你清楚孩子为什么与你对抗吗?
孩子的对抗:是因为他不想成为你
三岁以前是孩子建构自我的过程,刚出生的婴儿是纯“本我”结构,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社会化功能的人格基础“自我”。尤其到了自我的敏感期两岁左右,孩子似乎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
人的“自我”有两大功能,一方面协调“本我”与“超我”的关系;另一方面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生活中出现了症状的人,通常是因为自我功能不良。
01
孩子不听话,是“好事”还是“坏事”?
往往越是挺话的孩子,未来成长的隐患会越大。他们听话,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意志,服从你,那么将来他独立面对社会,需要自己适应环境,并做选择的时候,会困难重重。
听话的孩子,自我功能差表现在:胆小、缺乏主见、到了青春期有可能格外的叛逆,表现出被动攻击。
如果青春期出现叛逆是好事,这是他最后一次为自己争取主权的机会。
那些一路被父母安排,孩子也顺从父母的人。最终他们的人生多半是惨淡的,他们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活过。他们要么郁郁寡欢,生活缺少乐趣。要么破罐子破摔,最终成为“啃老族”。
他们的内心独白是:
“反正从小什么都是你们做主,我也没法为自己的人生争取什么,那好我也没什么可拼搏奋斗的”。
更为严重的后果便是各种病症的表现:强迫症、抑郁症、厌食症、社交恐怖症等等…
02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请守住其本性!
孩子其实都是独一无二,但是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他们自认为是乖孩子,别人一定要爱他。当他们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没人爱,乖的逻辑被冲击到崩塌,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有一个朋友,要离婚,他说我过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我想做一件父母没有安排的事情,那就是离婚,他其实不是没有感情了,就是因为他被压制的太久了。
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
“宝贝,你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没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见。”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
乖孩子,其实是活在父母的人生观里,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猴子,压抑久了,不是患忧郁,就会爆发!
是时候该听听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了!
03
你希望孩子变成你吗?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大了,有自己的意志了,遵从自己的意志而活,有什么不好呢? 忘记了从哪里听来的,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听什么样的人的话。
通常希望孩子听话的家长,是习惯为孩子包办一切的,是操劳的,忙碌的甚至疲惫的,也常常伴随指责的,或抱怨的;而被这样的家长包办的孩子,是懒惰的,依赖的。所以,他们内心里恰恰不想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
如果你就是这样的父母,常常强加自己的意志给孩子,你的孩子潜意识里对你是爱多一些,还是讨厌多一些?临床案例告诉我们,孩子对父母的情感甚至是憎恨的。这样一来他又怎么可能听你的话,成为和你一样的人呢?
★ 争吵教学设计
★ 军犬黑子读后感
★ 《争吵》语文教案
★ 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孩子不愿意与你交流,你错在哪?(共10篇)】相关文章:
观后感怎么写2023-11-26
观后感怎么写格式2022-08-05
观后感2022-12-16
观后感的格式2022-10-13
观后感.2023-12-16
观后感锦集2022-07-02
吵架写给老公的一封信2022-12-18
观后感2002022-10-04
观后感200字左右2022-07-21
凄美动人的好句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