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那口古井的随笔((精选12篇))由网友“豆本豆花面”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家乡的那口古井的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篇1:家乡的那口古井的随笔
有关家乡的那口古井的随笔
车上有一碟李谷一的专辑,每每听起那首饱含深情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悸动。歌曲那优美的旋律把我带回遥远的故乡,使我忆起那口哺育我的古井。
少年不知茶滋味。儿童时代,农村的生活过得很紧巴,当然没有宽裕的钱买茶喝,我和全村四百多口乡亲们一样,一年四季饮用的都是从古井打出的水。我是喝着古井的水长大的,清凌凌的井水味道甘冽,相信丝毫不比茶水逊色。
古井座落在村子的中间,井壁周围用湿漉漉的青砖砌就,井沿四周分别用大青石围铺,成就了一个四四方方的井口。为了防滑,青石的表面被錾得斑斑点点。青石上被井绳磨出的沟辙深深,井壁的砖缝里长出的青苔郁郁,透漏出古井的沧桑,诉说着古井的历史。村里没人能说出古井的年龄,记得当时村里临井而居的齐奶奶,活了99岁,称得上是村里的活化石,当人问及古井的年龄时,她总是摇摇白发的头,张张没牙的嘴,半天吐出一句含混不清的话:“自从我嫁过来,这口井就在这里。”
据齐奶奶讲,更早时候,古井的四角不远处,各植一棵槐树,槐树许是得了井水滋润,比其它地方的树长得茂盛,棵棵树枝横斜,树叶葳蕤,浓荫蔽日,庇护着这一方井水。村人们都认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自然而然成了村人们聚集的场所。
事情总有好坏两面。冠盖如云的槐树无私地撒下一片绿荫,为古井遮风挡雨。然而,夜晚树枝上栖息的鸟儿却毫无顾忌的把鸟粪拉在井里,污染了井水。村里人想尽办法,撵不走栖息树上的鸟儿,便动了伐倒大树的念头,受到齐奶奶的极力阻拦。直到有一天,村里有一刚过门的媳妇来古井挑水,井绳刚续进井口,一条大青蛇沿着槐树横斜的.树枝朝井口上方爬来,吓得提水的媳妇花容失色,躲避不迭,跌落井中。路过的乡亲们协力相助,才把媳妇从井里捞了上来,捡回一条命。齐奶奶再没有理由阻拦,四棵槐树半天工夫被几个小伙子连根刨去。树有何罪?罪在青蛇!槐树却落了个殃及池鱼的下场。
古井四周的槐树不见了,然而,古井这方宝地的广场功能丝毫没有减弱。特别是到了夏天,井水幽幽,凉气袭人,古井成了全村消夏的好去处。白天,村里的姑娘媳妇们会聚集这里做针线,掐草编。热了,打一桶井水洗脸;渴了,提一桶井水消渴。夜里,男人们汇集在古井旁、月色下,打一桶井水,洗去一天的疲劳;或者,提一桶井水,浸泡一个刚摘下的西瓜,烟袋锅明灭的功夫,西瓜被井水浸透,吃在嘴里,通身的凉爽。我蹒跚学步时,跟随母亲活动在这片天地里,完成了吮吸母汁到啜饮井水的历史性转变。从此,古井的水成了我生命的源泉。我长成半大小伙时,跟随父亲活动在这片天地里,呛人的烟草味把我熏染成粗音大嗓的小伙。从此,挑水的担子搁在了我的肩上 。
在我的记忆里,古井的水是琼浆玉液。夏天,每次割草回来,拿起水瓢,从水缸里舀起一瓢水,一饮而尽,浑身的疲劳消除殆尽;冬天,每次放学回来,从水缸里敲碎一块冰,含在口里,生津止渴。古井的水是可以生用的,我一年四季喝凉水也不拉肚子。在夏天,我最喜欢吃母亲用古井水淘过的饸络。红薯面压出的饸络,蒸熟后冒着热气,在井水里滤过一遍,吃起来凉爽满口;在冬天,母亲最喜欢用古井水冻成的冰融化后的水给我们涂抹冻疮,一抹病除。直到我离开家乡在全国的东南西北漂泊时,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每到一地,尽管吃山珍海味,我都会食不甘味,当时我不知道那叫水土不服。
古井的水是无私的、取之不竭的。全村四百多口人,全都靠这口古井的水养活着。每天,全村人可以把井里的水挑干,使井水漏出井底。第二天,汩汩的泉水会把井水恢复到昨天的位置,默默无闻地迎接挑水人的光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在我还没有一扁担高的时候,就把父亲肩头的那根桑木扁担颤巍巍地放在了我的肩上。每次去古井挑水,我都会把头伸进井口,看一看井水上自己的倒影。井水婆娑,把我的影子摇碎,泛着亮光,像我家院子里丝瓜架下斑驳的阳光。光阴如梭,日光荏苒。婆娑的井水,摇走了我一脸的童稚;弯弯的扁担,强筋了我羸弱的身板。
我长大了,我不得不离开故乡,离开那座古井;我懂事了,我不得不离开故乡,寻找我的栖息之地。然而,我由衷地相信,我的身体离故乡越来越远,我的心灵离故乡越来越近。当我在灯红酒绿的场所犹豫时,当我在物欲横流的都市徘徊时,当我在无所适从的世界迷惑时,我都会想起我的故乡,想起哺育我成长的家乡的那口古井。
时代在进步。现在,故乡的乡亲们家家都用上了压水井或者自来水,吃水再也不需要肩挑背扛。家乡的古井己完成历史使命。然而,我每次回村,都要叩访那口古井,在古井边徘徊良久。尽管,那口古井已青石颓废、衰草萋萋。
我爱你,家乡的古井!家乡的古井,我对你的爱,没有条件!!
篇2:家乡那口古井散文
家乡那口古井散文
阳春三月,花红柳绿,春暖花开。正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大好时节,三月十日,我骑上心爱的“美利达坐骑”,骑行六十公里,回家乡探访那口记忆中的古井。
早些年,每个家庭都没有压井的时候,村里那口古井便是我们饮用水的主要来源,井水甘甜怡人、冬暖夏凉。村里人都爱来这里挑水喝,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人渐渐地远离了那口古井。挑水的人少了,井水满满,只需一个瓢子就能轻易的舀到水。井水还是那般的甘甜,清澈见底,可见那微波荡漾开来,犹如一朵盛开的花儿。 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挖的,自我打小懂事以来,它便静静地卧在村中的一个角落上。儿时,因为经济的缘故,家家户户不能像现在这样拥有一口井,更不知道农村后来也会像城市那样用上自来水,每当清晨和黄昏,农忙结束了,便有乡亲们排起队到那儿打水,有说有笑,甚至有一些男人等夜色到来,光着身子在井边上洗澡。后来,每家都打起了自己的压井,古井便开始荒废了,只是自来水没有通的时候,到了夏秋枯水时节,为缓解各自家里井水紧张供应,偶尔还有人光顾古井,在它的身体里舀出清凉的井水来。
小时候,常常在家门口看见村里人络绎不绝来井里挑水。水桶左右摇晃,便打湿了家门前的石径小路。而我常常坐在家门口,看着这稀疏的村里人来来回回。
这口井平时可供村里八十多户人家吃水。遇到天旱之时,井水便供不应求,而村子里的人便一大清早就跑到古井挑水,就怕喝不到这井水。
想想曾经的古井带给了村里人多少快乐的往事,而今人们把它荒废了。那石径小路也杂草丛生,自家的老屋也被新农村建设给拆了。而我的记忆却粒粒在目。曾经的往事又犹如眼前,只是无法想象这十多年的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记忆之中的那口古井是永远都无法被落迫成这样。我永远都无法相信儿时带给我们快乐、欢笑、清凉的那口古井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一声叹息。
曾经的往事如烟,而儿时的快乐却时常留在心底,陪伴着我成长。虽然那口古井今非惜比,然而我还是时常怀念它那甘甜的味道、冰爽的感觉。
记忆中,古井是那样为了我们的生活默默奉献着,没有过怨言,而且一年四季水量充沛。不知道古井开挖于什么时候,听村里长辈说,古井的历史很久了,没有人知道它在哪一年开始为村里供给水源。
村里八十六岁的赵帮才爷爷告诉我,他小的时候,古井是我们那个小村的唯一一口井。有一年大旱,因为用水的人多,井水有限,古井也快要枯竭了,两个年轻人为了争夺打水的顺序还打过架,还打伤过一个人,后来两个打架的人到死也没有串过门。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实在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要为了争水而打架,大概我这个年纪的人是无法体会得到那时候的用水紧张吧!古井对于赵帮才爷爷那一辈,实在是太重要了。
古井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也开始像这个小村一样寂寞了,我们这代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出了小村,到外面去挣钱打拼了,留在村里的'父母,他们也住进了楼房,用上了从自家井里涌上来的自来水,也没有人再会去关心那口古井了。
古井渐渐地被遗忘,它开始和荒草为伴,也许有几条蛇会在它的周围溜达,也许有几只青蛙会在它的水面上跳跃,也许有一些落叶打进它的身体,也许雪花飘入,为它织起一层薄冰。春天到来的时候,有乡亲们扛着锄头路过它的身旁,还是会丢去一眼,看看它有没有被填埋,只是不再会有人在此挑水了,更不会有人突然记起了它,不会有人体会它的寂寞。古井寂寞的这几些日子,始终未见有人扛起锄头来为它做一番整修,为它剃去井边上的杂草,也为它剃去忧伤。
那天,我回老家探访那口记忆中的古井,在古井旁久久站立,突然,我弯下腰,抚摸着它伤残的井缘,在那荒草的凌乱中,我捡起了一块染着岁月痕迹的硬币,用力擦干净后,那硬币上的时间告诉我,那是某个挑水的人在十年前掉在这儿的。捡起来的硬币已经长满锈花,也像这口古井的命运一样,被遗弃了。
我也在想,那些曾经喝过古井里清凉水的人,有的已经死去,有的已在新的地方安家,有的即使还留在小村里,他们也忘却了这口古井。那些忘记古井的人,却未曾被古井忘记,它还是如旧,一年四季,井水充沛,只是伤痕多了,期待也多了。日子久了,它或许不再为自己的悲凉而期待翻新和疏理了,而是在为那些在外地挣钱的人期待着,期待他们不要忘了养育过自己的古井。
古井呀古井,您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无私的为儿女奉献着自己,用您那甘甜怡人的乳汁哺育了我们,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您得功德高尚,让人没齿不忘!
篇3:那口古井的优美散文
那口古井的优美散文
家门前有一口古井,井水甘甜、冬暖夏冷。村里人都爱来这里挑水喝,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人渐渐地远离了那口古井。挑水的人少了,井水满满,只需一个瓢子就能轻易的舀到水。井水还是那般的甘甜,清澈见底,可见那微波荡漾开来,犹如一朵盛开的花儿。
小时候,常常在家门口看见村里人络绎不绝来井里挑水。水桶左右摇晃,便打湿了家门前的石径小路。而我常常坐在家门口,看着这稀疏的村里人来来回回。
这口井供村里十几户人家。遇到天旱之时,井水便供不应求,而村子里的人便一大清早起挑水,就怕喝不到这井水。
村子里不只这一口古井,有些有钱人家,也在自家的院子里挖了井,水总没有古井里的好喝。
这口古井,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岁月。只见那层层石头砌成的井沿有些落脱,而村里人修修补补,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也不见谁组织修补,谁看见破损了,就会很自觉的去补补。
有些淘气的孩子总放些鱼在里面,井里的鱼有红鲤鱼,也鲫鱼。鱼儿一般早上都躺在石缝隙里,等村里人挑完水之后,聪明的鱼儿便游出来活动活动。我至今很奇怪的是,井里没有水澡,不知鱼儿吃什么,一年下来,可见鱼儿明显的大好几倍。等鱼儿长大,村子里调皮一点的孩子便自己找来大头针弄弯钩再穿上自己从泥土里挖出来的蚯蚓,钓起鱼来。那鱼儿显然是饿了,愿者纷纷上钩。不管调皮的孩子如何钓,井里总还有些鱼儿在游荡。
要是被自家的大人看见了,大人便会吼两句,要是被村里人看见,村里人也都一笑而过,谁家没有一两个调皮的孩子。
井旁边挖了两条水沟。是村里人洗衣服时用来排水的。洗衣服便落在了大点的女孩子身上。大点的孩子都很早起来,把一家的人衣服洗好,便回家吃早饭,然后又相约一起去上学。而我却时常幸运,洗衣服是极少的,因为有姐姐在。
清晨,早起的时候,便可以看见成群的孩子围着井沿边的水泥地上洗衣服。这些勤快的`孩子总是成群结队的的来,成群结队的回家。洗衣服时,古井可热闹了,欢声笑语。涮涮的洗衣服声、言谈的欢笑声,偶尔还能听见鸭子的呱呱声……此起彼伏。
冬天的时候,便可看见一层层的热气往上冒。而冬天,这些勤快的孩子便在家里洗衣服,井沿变得空荡荡。季节变化也影响到了古井的热闹。
收稻子的时候,常常看见一群孩子从稻田里回来,满身泥巴,便站在井沿边打水洗洗衣服,洗洗脸,渴了就喝几口井水。大热天的,那冰爽的井水还可以解渴呢,消消暑。不光孩子们这样,连村子里的大人,也把衣服脱了,用一大桶的水往脖子倒下来,凉快凉快……更有趣的是一群的孩子要在井边凉快,那就成了泼水节,大家也不客气,硬是用大桶、小桶、瓢、脸盘往对方身上泼。把对方从头到脚淋成湿漉漉,看见水从头上、衣服上滴落下来,便会笑得合不拢嘴。那时候的我们,也不见感冒,身体都好的很。
前段时间回家,特意去看了一下古井。古井的水还是清澈见底,一群鱼儿在畅游,只是井沿边长满意了杂草、青苔,有点衰败的气息。
想想曾经的古井带给了村里人多少快乐的往事,而今人们把它荒废了。那石径小路也杂草丛生,自家的老屋也被新农村建设给拆了。而我的记忆却粒粒在目。曾经的往事又犹如眼前,只是无法想象这十多年的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记忆之中的那口古井是永远都无法被落迫成这样。我永远都无法相信儿时带给我们快乐、欢笑、清凉的那口古井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一声叹息。
曾经的往事如烟,而儿时的快乐却时常留在心底,陪伴着我成长。虽然那口古井今非惜比,然而我还是时常怀念它那甘甜的味道、冰爽的感觉。
篇4:每日随笔古井
每日随笔古井
这是一眼古井,那沿口大石上的斑斑苔痕能够说明古井的年龄。我尚不能从这些苔痕与大石风化的程度来推测古井的年纪了,只能说古井存在已久太久远了。久远到我的先祖未来方疆域的时候,古井便已经存在了。古井见证了许多年的风雨变迁,也见证过许多人世变换。本身的通透和丰富的阅历给了古井高深的智慧,使古井具有灵性。长与天光云影相伴,有得日月精华滋润,使古井具备了一定的神通。被这方人民尊为圣井,逢年过节都有香火供奉。
我小的时候,常常不以古井的神通为然。觉得人们如此崇拜于古井,不过是因为古井无私的馈赠给人们生命之源的水。得道些许认识几个字,会读几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更加不信古井有什么神通了。按照书上说的,那是无知和愚昧的行为。那时候,我尚无自己的判断和认知。一切的对错是非都是依据大众的评判而来。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我更加坚定这种判断的正确。
有位邻居卧病在床,天天只喝井水却不医治。那个坚信井水可以救命的邻居最后病死了,古井并没有因为邻居的虔诚而拯救他的生命。从这件事情过后,就有了许多人开始对古井的信仰动摇了。我和一种自以为是的书生乘机大肆宣扬科学和唯物,向乡亲们解释各种离奇产生的原因。常常鄙夷和攻击那些求神拜佛的乡亲。乡亲们在我们的努力下,开始不再相信因果轮回。不再相信果报还身。他们最后和我们一样不再敬畏神明。我和那一众书生为此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们合理铲除了迷信。我们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十分伟大而高尚的事情。直到后来我们经历了许多故事,我们才幡然大悟,我们当初是多么愚蠢。
在我们经历背叛、抛弃、出卖和孤立的时候,古井依然如初。每日供给出甘洌爽口的清水,每日任由天地万物投影到她的眼中。我也常常从她的身边走过,干渴时也俯下身子喝上几口井水。她并不因为我曾经的诽谤和轻慢而有所吝啬。她依然如常,不语不言。
再后来,我渐渐被遗忘。许多回忆和纠结让我心乱如麻,无所适从。每当想要沉静的时候,我就会到古井边坐上一会儿。看着清澈的井水和水面倒影的云影发呆。久而久之,这边形成了一种习惯。尼彩说过‘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我于古井这种长时间的凝视,让我们有了心心相印的`契合。我开始对我的那一系列的唯物主义论调产生怀疑了。因为我发现,我居然可以和古井对话。群网名大全
最早的对话是我被出卖的时候,我问古井:“为什么他会出卖我?”古井的声音从我脑海中传来:“因为他并不畏惧神明,也自认为你不会发现。”当时吓了我一跳,诸多疑问纷至沓来。略略镇定一番之后,我开始询问了许多疑惑。
我问:“你为什么不救三婶(重病不求医的那个邻居)?如果不是那件事,我们也不会怀疑你。”
古井回答:“天之道无私、无常、无情、无为。我虽有神通也不能逆天行事,强行干预生死轮回。而且,有生必有死,此乃自然法门。天地之间无一物是长久永存的。我且不能回避,何况你三婶乃是一介凡妇?我生于此世,当依照此世的法则行事。我能为之之事,自当竭力。我不能为之之事,不会强求。世人对我如何,那非我分内之事。”赞助商致辞
我继续发问:“因果正的存在吗?是神明在操控吗?”
古井回答:“因果真实存在却不是神明在操控。而是自然法则使然。就如你们和像你们一样的人祛除了人们心目中对神明的敬畏之心,让他们认识到即使再怎么作恶,神明也不会降下天罚来惩治他们。他们才开始变得不再修善;不再布施;不再分享。变得自我、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变得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变得得陇望蜀;欲壑难填。他们苦心思索的就是如何回避来自同类的算计和报复;如何将世界的一切都占为己有。他们开始忙碌,将这种占有欲当做一种上进心的表现。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们开始出卖朋友。出卖了朋友,获得了暂时的利益,却逐渐走向孤立。这个就是果报。他们无法满足,每天劳神伤力、身心疲惫,变得迷茫和无助。这个也是果报。他们不敬畏神明,自然不会相信誓言。一切都用俗世的法则来保护自己,没做几件事必须要三思四虑,还得约法三章。将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将原本温暖的事,等得冰凉。结果得到了却不满足,牵手了却不温暖。这也是果报。”
我似有所悟:“原来如此!从始至终,神明并无发挥什么作用,却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古井赞扬了我:“孺子可教!此乃大道无为无不为。”
我却对古井突然回答了我的话产生了疑问,这不是和他无为的理念相冲突吗?古井看破了我的心思,出言:“你读过诗书,应该知道‘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我能和你沟通,全是因为你有沟通的欲念,有觉悟的根基。否则,我也爱莫能助了。昔日佛祖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也是因为那一刻迦叶尊者与佛心心相映之故也。你能与我心意相通,我自然能与你对话。”
我以眼见光明,然而仍然有许多疑问:“时间信仰众多,那个才是最好最真的呢?”
古井回答:“我前面说过,世间没有一种事物是可以永世长存的。神明也有生灭轮回。你且用心,自可分辨世间诸般教化的真伪。天地无为,自然不主张主动的攻伐。凡有不能容物的教化皆属于伪教,乃人力操作之魔器。大凡大度容物,随缘际会者应属正教。当今唯物世界,一切神明灭度之劫将至。然而,当物欲横流至人心难安的时节,人们必定心思所属。那时节,神明该降生也。”
我问的最后一个问题,那是关于我如何处世的。古井慈祥的笑着说:“你已有了明悟,我无需多说。你且谨记:有生有死,生死无需长挂于心。有得有失,得失无需太过执着。有来有往,去留无需太过羁绊。生而具有七情六欲,不可纵之亦不可强禁之。随缘际会,切莫强求。另外!我灭度之期将至,此乃定数。然而,我历千百世,无数难舍情节不可随我灭度,就尽数付诸于你吧!好自为之!”
古井说他要灭度我当时并不相信。可没过多久,山上修路,一块大石头滚落。那眼不知道经历多少岁月的古井就被砸漏了底,再也无法聚水了。而他告诉我的故事,我至今还记得。时间无长久之事,我如今是时候将它们整理后告诉世人了。
篇5:家乡的那口井
家乡的那口井
家乡的那口井上海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 五(8)班 彭悠然
外婆家在长兴岛,每逢新年,爸爸妈妈都带我去岛上住。外婆家的大院子里有口井,那六角形的井是青绿色麻石砌成的,它的内沿却是滚圆的。井边竖着一根很粗的铁棍,上面系着麻绳,麻绳的另一端吊着半只大皮球,平时提水就用它。井口边的.一道道印痕告诉我,这口井的年纪比我大好多呢!
那口井的井水冬暖夏凉,冬天从不结冰,夏天也不会干涸。妈妈说,她小时候在冬天用井水洗脸,一点儿不冷。到了夏天,她将西瓜盛在篮里浸入井水中,晚上拎出来,那股清凉和香甜至今回味无穷。
那次,外婆提着木桶去井边打水,我跟在她的后面。我俩来到井边,她弯下腰将麻绳挽在手里,使劲地晃啊晃,然后一截截收上来。“哗啦”一声,外婆把水倒入木桶,拎着它走了回去。不一会儿,我又悄悄地来到井边,学着外婆的样子打水,但那麻绳好重啊!怎么也提不上来。我低下头往井里看,突然,谁将我抱了起来,只听外婆严厉地训斥:“阿唠虎!里灭有阿唠虎!当心阿唠虎切忒!”她说的是长兴话,意思是:“大老虎!里面有大老虎!当心大老虎吃掉你!”
后来,我知道“阿唠虎”就是井。如今外婆家动迁,那口井也被填掉,哪里还有我的“阿唠虎”呢?真怀念家乡的那口井啊!
(大全作文教育中心供稿)
篇6:家乡的古井散文
家乡的古井散文
我的家乡在陕西杨凌,属于关中平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家乡很贫穷,机井很少,农民吃水主要依靠村中的那口古井。
古井井口直径约有一米,四周铺着青石,青石油光瓦亮。父亲说,听他的爷爷说,这口古井在他爷爷的爷爷时就有。从井口四周铺的青石被人踩得平坦而光亮的程度能够见证,古井绝对是有年头了。
在我童年时,每天从早到晚,来古井打水的人都排着长队。大家有说有笑,议论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奇人秩事,那时人们生活中所获取的信息大都来源于这里。男人们还会掏出烟袋,很利落地用纸张卷出一支烟来抽。井口上架的辘轳从早到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犹如一曲美妙的音乐,吟唱着人们生活中的苦与乐。无论是硬朗的汉子还是玲珑娇小的村姑,都会很麻利地把满满的一桶水摇出水面,待两只桶打满后,用一根扁担挑起,颤颤巍巍,脚步平稳而轻盈,腰板挺得很直。
遇到几个月天旱,生产队会动用机井抽水浇灌农田。浇灌农田的机井离村庄很远,有三公里的路程。此时,不论男女老幼都会挑着水桶去机井打水。人们已经意识到,机井抽出来的水远比这口古井打来的水清澈甘甜。
人们对那口古井是非常敬畏的。那个年代正破除封建迷信,可逢年过节,依然有老人在夜幕时偷偷带着香和食品到古井阱上供,还会跪下磕几个头,起身再作个揖。母亲说,老人们是在拜井龙王,希望井龙王能够赐福村民,让井水永远清澈甘甜,永不枯竭。
家乡人对古井四周的卫生更为重视,绝对不允许在离井三十米内堆放垃圾和牲口粪便,就连小孩子内急也绝不允许在古井附近大小便。曾有一名妇女抱着不到一岁大的孩子路过古井时,因孩子内急,便就地让孩子撒尿,被村人看到,当下指责妇女缺少素养。
到了八十年代,家乡五个生产队共修建了一个水塔,并给每个村庄都接通了一个自来水龙头。虽然有了自来水,但供水的时间却很短。由于用水量大,每天早六点供水,最多到九点就没水了,所以每天供水时段,人们不论有多忙,都会排着长队去打水,谁也不愿再吃古井里的水。那时的古井几乎成了摆设。
九十年代初,在外工作了三年的我回到家乡,看到每村都有了自己的.水塔,自来水全天二十四小时供水,人们已遗忘了古井。我特意去看了那口古井,残破的辘轳上没了井绳,时不时会有小鸟落在辘轳的顶端,发出几声鸣叫,那叫声仿佛是在诉说着古井的往昔。
如今,家乡的自来水早已接到了每个家庭的锅台上,而那口解决了几代人饮水问题的古井,因在此地建了农家乐被填平。
古井是时代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古老的生活方式必然会被现代文明所淘汰。尽管如此,我至今还怀念儿时的那口古井,因为它毕竟养育过我。
篇7:小学生作文:家乡的古井
小学生作文:家乡的古井
最近我们岱山新村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美好乡村试点村,政府要在中心村小区里创建农民文化乐园,并在礼堂里布置村史和美好家园以及乡风民俗等内容的墙体展板。村里干部请我帮忙撰写展板的文稿,我也正好早就想把我们村里过去的事梳理一下,将来写我们灰堆嘴村子的简史留给后人阅读,让他们了解我们村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由于这样的原因我也就很满意地接受了任务,每天代晚写稿子,当写到村里的文物遗迹一段时,我立刻想起了村里的“古井”。第二天早晨我就去给“古井”拍了一张照片,想配在文章里,拍过照片使我想起了许多有关“古井”的往事。
原来我们村的“古井”是在村前的中间位置小池塘边,它是处在村里人居住的中心地带,我们村里人祖祖辈辈都是在此取水饮用的。
孩提时代我是个孤儿,从七八岁时就配着两个亮子到井里去担水,因为领养我的奶奶她老了也生病了,幼小的我就享受不到人生该享受的十年“洪福”。记得每天早晨到“古井”去挑水,井边早就排了长长的队伍,因为我们村里有一百多户人家,五百多人口的饮用水就只有靠这一口水井,因此每天早晚挑水的人都要一个接着一个地排着长队。人们有时脚下鞋底带着泥挑水时,水桶撒下的水就顺着石板流进了井里,在后面的人挑的就是比较浑浊的水了,但也没办法。于是就有许多人起早到井里去挑水,都想取一点干净的水回家,只要有人挑水,过一会功夫村前的.路上就洒满了水,让人感觉路面湿漉漉的,象刚下过春雨似的。
每年夏天,村里的大人都要组织“打井”。就是许多年轻的人,各家自带水桶、亮子一个接着一个(传递)开始打井里的水,直到把井水打干为止,然后就清理井底的淤泥和平时掉进井里的杂物等东西。实际上就是清理井水的卫生。
“打井”的场面有点热闹,大人们在紧张地打水,有时还说着笑话,小孩子在旁边观看,同时还有一部分中年人或妇女挨家挨户地收鸡蛋。等打井结束后烧给上来的人他们吃,可能是算慰劳或是奖赏打井水的人吧?
打我记事时,这样的日子虽然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可是我一直记忆犹新。大集体年代,夏天生产队的社员们到圩里去劳动,生产队长就会安排人到井里挑一担水,在代销店里买几包糖精放在水里,送到田里给大家喝。那种糖精水喝的特别甜,他抵得上现在上等的饮料,有的小孩子在旁边很馋也想喝,大人就舀一点给他喝,小孩子喝得特别上瘾有时把肚子涨得圆圆的还舍不得丢勺子,真让人有点好笑。(这样的挑水工作我也做过几次。)
现在想起来,那时村里人对井水的依赖性有多大,真是一天也离不开这哺育自己生命的“古井”。村里这口井自有人居住到这村里来时,就开始利用它从地下涌出的清泉,只不过是村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的进行了几次修缮。直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时,是大集体出资把“古井”从井底到地面都用石料砌垒成一个方形并代有台阶的大水井,供全村人方便饮用水。
近几年(开始)村里通了自来水,村民们都选择便利的方式,生活中开始用自来水而逐渐地淡忘了村里的“古井”。
如今“古井”已经“退休”闲赋在村里,但她在向我们这样的老人心里,就像是慈祥的祖母。我们不仅怀念她,而且还要保护她,敬仰她。因为“古井”自古以来她总是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们村里一代又一代人,“古井”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希望我们村里的后代人一定要“饮水思源”,要懂得做人应该明白感恩的道理,如果今后我们的饮水遇到困难时,村里的“古井”仍然会奉献出她的甘甜乳汁。
篇8:精美随笔短文:古井与文化
院子里,有一口古井。
古井一直在这,何时在院子里,早已没人记得。古井很深,井上苔藓斑斑。自从有了自来水后,已很少有人用古井打水了。打水的桶子不知被谁丢在了哪里。大院里熙熙攘攘,古井自在角落,无人在意,作伴青苔。有时,怀旧的人,会忙里偷闲,驻足井前。或是忧伤,或是感叹。旋踵而去。古井一直在这。
有两三个小子,偶尔玩耍间来到了井前。小子好奇,趴着井沿看着深深的井。有人问,井里可还有水吗?于是小子们找来了木桶与绳子。一寸一寸,木桶放去了井里。井的深处打起的仍是冷冽甘甜。原来如此。古井一直在这。
搁笔。
公众号:一笑书屋
篇9:乡村回忆的故事:家乡的那口老井
我们村在丘陵遍布的乌兰察布地区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村子。它不但地势平坦开阔,有山,有水,有树,有水田;而且交通便利发达,即使在几十年前,坐个汽车或火车也甚为方便。紧挨村子的东边就是一条集宁通往二连的208国道,站在家门口就能等上汽车。如果坐火车只需走八九里地到芦家村就可以实现了。此外,环绕村子周围的矮山上遍地是宝,有烧白灰用的石灰岩,有墨玉石,有汉白玉石,还有各种药草和发菜等,为当时贫困的乡民度日多了几分保障,可能正是源于这些条件,我们村曾经是方圆几十里最大的村子,大集体的时候居然有三个生产队,人口一度上过千余人。
打我记事起就知道我们村的地下水位很高,水源很充足,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我家大门前的那口供人们吃水用的水井,尽管用石头砌了高高的井台,但取水还是非常容易,只需人们用扁担一头的铁钩勾着水桶把腰稍稍一躬,就可以打出水来。到了夏秋雨季来临之后,水位变得更高,有时候井水水位距离井台一米略多。趴在井台上用水桶就可以把水舀出来。那时,父亲曾经想在院里打一口土豆窖,结果挖了不足一米就出水了,最后只能作罢。由于取水如此方便简捷,村里的许多人家就在自家房前檐后的空闲处,拿土坯、石块等围砌成一个个圐圙,秋冬的时候堆放一些柴草树叶,春暖花开的时候腾挪出来种菜。
春天,随着家家种菜序幕的拉开,几乎沉寂了一个冬天的水井畔也就重新热闹起来。先是左邻右舍的男人们为了浇地取水时省力省时,要在井台搭一个取水架,他们在井台下刨坑牢牢地竖起两根粗细高低一致的椽子,在两根椽子的上方固定上一根结实的横木,横木上固定一个能活动的吊钮,再准备一根两头均匀但较细的椽子当做撑杆,在它上段的不足三分之二处和吊钮相连,下方牢牢固定一块重量和一桶水差不多的石块,上部顶头再和一根长度有两个水井深的更细的木棍相连,木棍下方拴上一只胶皮水桶,一个取水架就制作成功了。取水架一旦制作成功就忙碌起来,男人们或早晨早起一会儿,或在晚上劳动回来霞光还没有散尽的时候,忙中偷闲往井台上一站,握住吊着水桶的木杆向下一拉,待水桶挨着水面的时候用力向下一挖,之后就势向上一提,撑杆后面受到大石块向下的重力,一桶水就很轻松地打了上来,被提出的水桶直接被按倒在井台边铺了草垫的水渠里,水就缓缓地顺着水道流向了人们家的小菜园。取水架不用的时候,撑杆的上端就直直地指向天空,像极了电影中的高射炮架,静静地矗立在井台旁。随着大人们在井边活动的增多,井畔也就成了我们小孩玩耍的乐园,我们舀着水渠里的水打水仗,在井台的石头上捏泥人,把从圐圙墙下挖出来的辣妈妈在水里洗得干干净净一绺一绺地填到嘴里大嚼,只辣得满眼泪花,弄得浑身是泥也乐此不疲,为此回家经常遭到大人的斥骂。
春天不但人开始忙碌就是鸟儿也闲不住,麻雀再不像冬天一样缩头缩脑地找个避风的地方能过夜就行了,为了后代它们也开始衔柴筑窝,而水井下面的石头缝隙对它们来说就是一个首选的好地方。它们老是趁人不注意的时候衔着一支柴草或一根羽毛,鬼鬼祟祟地跳到井下。别看它们自作聪明认为已经很隐蔽了,其实这一切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下,每每到了它们把窝筑好已经开始下蛋了,我们就避开大人们行动起来,挑选一个胆大腿长的伙伴小心翼翼地踩着井筒石头间的缝隙下去,然后根据蛛丝马迹:一粒鸟粪或一根柴草来判定鸟窝所在的位置,找到鸟窝后,用手是无法直接掏出来的,需要井口的同伴递一根长短适中粗细正好的木棍到井下,然后沾着井水,捅进缝隙来回地拧,这样鸟窝的柴草就被搅在了棍子上,用力一拉,一个完整的鸟窝就被拽了出来,结果有时是一个空窝,有时是几粒鸟蛋,有时也可能是几只刚孵化出的小鸟。在这个过程中,井下的伙伴稍有不慎,就可能滑落井下,所以,我们井上的人必须全神贯注地做好接应准备,以防不测。我曾经亲自下井掏过鸟窝,结果运气不好被姥姥发现后告诉了母亲,母亲愣是把我骂了个狗血喷头,从此我再也不敢做这种事情。不过比起其他一些小伙伴们我所受到的惩罚还是轻的,他们有的因此事还被家长撵着满大街打过。下井掏鸟确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大概大人们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杜绝我们下井掏鸟掉到井里淹死,也可能是因为麻雀一旦孵出小鸟就会把粪便拉得满井都是,严重污染了井水,有时大人们也会主动地把井里的鸟窝彻底清除,每到此时,气急败坏的麻雀们就会奓着毛,眼露凶光,上气不接下气地吼出怪异的叫声,在人的头顶极速地飞来飞去,恨那怕把人一口吞掉。
夏秋农闲的时候是井台边最热闹的季节,每天早饭过后,随着羊倌粗犷悠长的“放羊了——放羊了——”的吆喝声,人们家就陆陆续续把自家的三五只绵羊从圈里赶了出来,出了院门的羊儿先是抬头挺胸急匆匆地赶到井台边,趴在井边的石槽上饱饮一顿,然后才在羊倌的鞭影里懒洋洋地离开。
临近中午时分,女人们就从自家的菜地里采摘出一些蔬菜,从井里打上一桶水倒在自带的铁盆里,围坐在井台的石头上,一边闲聊一边一根一枝地清洗,用过的水泼洒到井台畔人们浇地冲出的浅坑里,每到人迹远去,这个小水坑就成为了麻雀和燕子戏耍的乐园,经常看到它们一排排地围在水坑周围喝水,有时还跑到水里扑腾一番后,跳出来精心梳理羽毛。
中午时分,从地里干活儿收工回来的男人们走到井台边,总喜欢把手里牵着的肚子吃得圆滚滚的马儿牵到石槽边任其敞开肚子把水喝个够。当然还有我们小孩也经常在半后晌把拔满猪菜、兔草的筐子放在井台畔,从井里打上水来倒到筐子里三番五次地冲洗,不为别的只为提着水淋淋的筐子,用力一转圆圈,水花四处喷溅,周围的小伙伴们在欢声笑语中落荒而逃。有时我们还把从小河里捉回来的泥鳅倒进井里,说等长大捞出来吃,每天一有时间就趴在井口寻找泥鳅的踪影,可哪能找到?
到了秋初人们家拆洗被子的时候,早饭过后,就有三三两两的妇女从家里拿着铁盆、洗衣板和拆下来的一堆要清洗的被褥布面堆放在井台下,从井里提出一桶又一桶清澈的水,坐在从家里拿来的小板凳上,“唰唰唰”地洗开了,她们一边洗着一边唠着家长里短,井台边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一些三五岁的小孩跟着她们的母亲在井台边玩泥耍水,浑身泥水遍布也乐此不疲。女人们把洗出的布面,或披放在圐圙墙上,或晾晒在附近的草滩上,甚至披散在菜园的蔬菜上,一阵微风吹过,布面随风抖动,就有细碎的水滴被吹落下来飘到人的脸上,特别地清爽。
冬天,水井旁除了早晨刚起床人们挑水的那一会还有点生机外,一天内几乎处于寂寞冷清状态。父亲一向是个勤快人,每天天光还没有放亮就起床了,把家里的炉火点着,鸡窝的门打开放出家里的六七只鸡之后,就挑着一双水桶,拿着一根安了木柄的冰锥到了井台。由于井里的水位距离地面太近,井水的水面也结满了冰,就连人们每天挑水中间戳开的小口经过一夜的寒冷也又封冻了,父亲把井台四周的冰戳完,撒上一层洗土,再把冰锥伸到井下,把冻住的井口戳开,才打上水颤悠悠地挑回家,一直到把家里的水缸挑满为止。就在父亲上井台不久,街坊邻居们也就陆陆续续前来挑水了,井台边水桶叮叮当当的撞击声和人们挑着水走的扁担吱吱吜吜的颤动声洒在村庄的小路上,为冬天清冷的早晨似乎增添了一丝的温暖和生机。
三十多年前,我由于读书和工作之故,离开村庄的时日越来越多,对记忆中充满欢乐的那口老井也越来越远。直到有一年假期回去,发现自家的院子里突然多了一口人工打成的远比村里那口老井深了许多的水井,一问父母方知,当时由于村子周边大规模修建公路,村南的河槽成为修路沙石的主要供应地,被肆意地挖掘,河道被挖得高低起伏,支离破碎,除了雨季,过去一年四季的汤汤流水再也见不到了。从此村里的水井就开始渐渐枯竭。为了吃水,父亲和三弟又在自家的院里人工打了这口大约有五六米深的水井,但水量也很是一般,除了供应家里几口人的吃水外,浇院里的小菜园都不充足,再后来干脆也枯干了。院里的水井枯竭之后,再靠人工打更深的井已经很不现实了。于是三弟雇人在院里钻了一口三十余米的机井,平时把一台小水泵安在井里,需要取水的时候,一合闸井水就从水管喷涌而出。这既方便了年老父母吃水的方便也彻底解决了父亲浇小菜园的后顾之忧。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好几年。今年夏天,我拖着病体强打精神回了近一年半未归的父母身边一趟。父母仍在每天鼓捣他们的小菜园,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父母院里三十米深的机井浇菜园也成了大问题,每次合闸抽水浇地只能持续六七分钟,连两畦菜地都难以浇完,等把水攒起来再浇六七分钟又得等二三个小时之后,父母那小小的一片菜地彻底浇完一次至少得需要四五天的时间。说起水井无水以后夏天吃菜都成了困难的事情,父母只是连连叹气。和父母的闲谈中,我似乎明白了水井无水的原因。原来这几年当地政府为了追求所谓的发展,大力引进外地资金,建立厂矿,刚我们村子周边就建起许多工厂,据说这些工厂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我们这里根本没有任何河流,靠的都是地下水,这些厂子为了用水方便充足,所打之井动辄好多口,深度都不会低于三四百米,地下水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日夜一刻也不停地被抽走,抽走,抽走。此外,现在农村的耕地几乎都对外承包出去了,承包者为了保证所承包土地的丰收,在村子四周的耕地里到处都钻着四五百米的深井,日夜不停地抽取着地下水。据说现在我们周边有的村子人和牲畜吃水已经出现了问题。听着这些发展背后的隐忧,我被深深地震惊了,我于是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轰轰烈烈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悲悲惨惨的后果。不是吗?我觉得我们村那口老井正在验证着我的判断。
老井由于枯竭被村人弃置后,大概人们怕小孩或家禽家畜不小心陷入,在井口搭了一些烂木棍,又苫了一些破衣服,压了一个大树根,静静地在那里一趟就是二三十年,时间一长,周围乱草杂土到处都是,直至去年,随着村里实行“十个全覆盖”给村民改造破旧房屋工程的推进,曾经为村民贡献了几十年生活用水的老井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被彻底填埋了,现在连一丝一毫的痕迹也再难寻到了。
篇10:家乡随笔
家乡随笔
家乡的清晨安详而宁静。连续几天的梅雨洗去了天空的白斑,漫天蓝色;盖住了世间的浮尘,清新自然;浇灌了脆弱的生命,遍地生机。悠远的世外桃源,定格在无欲无求的田园家乡,唱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远之歌。
终于,清脆的鸟鸣打破了冷漠的寂静,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阳光洒满了潮湿的小道。时间尚早,路上还很冷清。早点铺偶尔涌出浓浓白烟,期待上班族匆匆而过的身影能停留驻足。学生穿城而过,骑行在各条老道上,为整个城镇带来一丝青春活力。
微风轻轻荡起一层如丝绸般光滑的水纹,向湖的四周慢慢扩散开去;湖面上的倒影上下起伏,又被它抚平,仿佛不曾来过。空气清凉而湿润,薄如轻纱的水雾任由微风吹散,白鹤就这样出现在面前,我甚至还没准备好如何走近它。头小颈长,喙长而尖,脚细长,每一个动作都自带高雅气质,是天生的.舞者。对于这一只小小的白鹤而言,我的注视它也许并不陌生。也许,就在一天、百天,甚至千天之前,早就有人和它玩过同样的游戏了。只是我心里深藏的记忆,在被触动的那一刻,会是怎样的千头万绪呢?
不过,再美的相聚也有分别的时刻。我沿着老街混在人群中散步:拐角的报亭,老者戴着圆滑的老花镜细细阅读报纸,散发出浓厚麦香的面包店旁边总会伴随着奶茶店,各色小吃在小贩的吆喝声中更显诱人。“馄饨儿——”小贩深沉的嗓音夹杂特有的方言,像高山的钟声自近而远,又悠悠地回荡在四面八方。来上一碗,颤抖的汤汁溶入了宁静,消去一切烦恼和急躁,浮华褪去。
再走下去,不经意间便回到家。老墙老屋老门老窗,一切依旧,邻居依旧在门前晒满衣服,湿淋淋的衣服依旧有节奏地弹唱,我的母亲正在喂鸡。我的心就这样安静下来,疲惫也散去不少。
这片纯朴的土地,含蓄而悉心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嗷嗷待哺的婴儿,调皮嬉戏的孩童,还有莘莘学子,老实壮汉,斑白老者,在树荫下嗑瓜子聊家常的妇女。细细想想,这个城镇,见证了快乐的我,伤心的我,愤怒的我,孤独的我,沉重的我,可笑的我,无助的我。这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我生命河流中最纯净的记忆,散发着朴实的光芒。
传说,厚土之上,星河之下,有一个最美的天堂,叫作家乡。
篇11:家乡随笔散文
家乡随笔散文
在外漂泊的人,总会思念家乡,愈久愈烈,愈久愈强。我曾无数次的向他人说起我的家乡,仿佛成了一种谈资,甚至是炫耀。不见得真的有多好,情感使然。小时候写过很多家乡的作文,总是胡诌八扯,不得要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如果让游子们写家乡作文,一定真情洋溢,甚至是五味杂陈,耐人寻味。故谨以此文献给漂泊在外的游子们。
我的家乡位于河北承德的一个小县城里,是清朝皇家狩猎之所,飞禽走兽最多,木围之,以供权贵狩猎寻乐,故曰木兰围场,为紫赛明珠增色不少。此地傍山环水,集天地之灵气,吮日月之精华,乃龙脉所在,引得前清皇室不少的恐慌,借狩猎之名,到处立石碑镇压,或以牛粪烧上三天三夜,以断龙髓。其中轶事传说,不在少数,在此略过不表。
由于地处东北,蒙古,河北交界,所以受多种风俗文化影响。围场人讲话以东北音为主,略带京腔,又因此地盛产土豆,所以外人都说围场人说话是土豆味。在饮食方面,围场人爱吃猪肉炖粉条,粘豆包,酸菜,也爱吃牛羊肉,却少食狗肉,因为围场人大部分是满族人,说离谱点乃八旗后裔。围场人爱喝酒,而且酒量好,素有南来的北往的,喝不过围场的之说,究其原因是围场人豪爽好客,不醉不休。围场人长象朴素壮硕,多数人脸有红血丝,不知是风沙大,还是地方病,我总对外人说是围场太冷,冻的.。围场风景优美,好一派北国风光。围场县城,锥峰、堆垃儿与小楼街道遥相呼应,别有一番情趣,山中有树,树中有人家,此处最适隐居养老。塞罕坝更堪称一绝,森林草原,碧水蓝天,漫野的金莲花,满林子的蘑菇天地造化,粗犷奔放,又精致有加,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
围场留下了我太多的美好和牵挂,已是午夜2点,纵有千言万语,也只作罢,梦里去寻她美丽的围场,我的家。
篇12:家乡色调随笔
家乡色调随笔
村里有一种植物,父辈们管它叫蓝荆子。其实,它叫照山白,是华北杜鹃花的一种。华北还有一种杜鹃叫迎红杜鹃,迎红杜鹃的别名才叫蓝荆子,而迎红杜鹃邻村禾子涧才有。在我们村里的山坡上,我只见到了漂亮的照山白。
在村庄里生活多年,也不知道还有这么名贵的杜鹃花。杜鹃花有着花中西施的美称。人们都说:高山出俊鸟。没想到高山还有这么名贵的花卉。一篇资料上说,中国有杜鹃花种类约650种,依次排列下来是:云南、西藏、四川……最后一名是河北,有3种。而我们那里就有两种,可见,我们那里的村民是何等幸运的了。难怪,马家、沈家、韩家、高家等一家家人陆续来到了这北京高寒偏远的山区村子,并在那里生活定居下来。他们当时肯定认为那里的山水不错。可见村里的爷爷辈或者更早那辈的先人是多么有眼光的一代人。
村里冬天只有山上的松柏是绿色的,其它的植物都干枯凋敝,一眼望去,都是冬天裸露的无限苍茫。其实,只要是细看,就能够看到照山白的叶子是深褐色的,有一点幽绿的影子。正因照山白数量较少,人们也大都没往心里去,何况,我老爸一向再说,那“蓝荆子”(照山白)有毒,羊吃了会死掉。因此,村里人都不喜爱它。前年,休假时我在村里采了一束照山白回家,插在花瓶里,老爸还嘟囔好几句不情愿的话。那意思是它有毒,你还喜爱它干嘛?杜鹃之因此招人喜爱,它的'叶子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照山白的叶子在春天里,慢慢地返青变绿,叶片厚实细长狭卵圆形,革质。我喜爱革质的质地,就像皮鞋与布鞋的区别,布鞋就是居家过日子的穿着,而革质的皮鞋就是社交场合要必备的。皮鞋能登大雅之堂,而布鞋就只能隐居在柴门之后。照山白的花大概在6至7月开放,花形小而密生,呈总状花序,花冠钟形白色,很是素雅干净。对杜鹃花,人们大都喜爱紫红色,尤其是春节时,城市花店里卖的绝大部分都是那个品种,而白色的杜鹃花就极少见,何况还是在北方。杜鹃花的花语是爱的喜悦,而白色的杜鹃花是被爱的喜悦。爱与被爱都是爱,只要是真爱就是幸福的,彼此依存,互为体贴。今年春天,在花园里栽植了三颗照山白,长得都不错,那洁[由整理]
白的花,此刻还在开放着。以后再有几颗迎红杜鹃就好了,迎红杜鹃在5月左右开放,而且还是先开花后长叶子,红红一树应是五月村里的骄傲。
老爸说的没错,照山白有剧毒,尤其是每年新生的嫩叶毒性更大,知道它的厉害,人畜切莫食之。照山白生来就是让人欣赏的,能够接地气,但一切俗心杂念都近不了它的身。
★ 不一样的感觉随笔
★ 柳州赵家井作文
★ 古井教学设计
★ 苏童米读后感
【家乡的那口古井的随笔(精选12篇)】相关文章:
逝水年华初中作文800字2022-07-21
回忆老井散文2022-05-07
沈园的写景作文500字2022-11-14
淡竹阅读答案2023-12-07
小学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2023-12-05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023-04-16
淡竹 阅读答案2023-01-24
小学六年级语文《男孩,别哭》教案2023-07-01
关于家乡的作文:家乡的井水2022-05-08
寂寞的水井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