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精选5篇)由网友“迷你歪脑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如何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如何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如何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小学以学习型组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剖析 一所建校只有三年的学校,在浙江省不久前举行的“省级校本教研示范学校”评比中脱颖而出,据浙江省教育学院教科所的卢真金教授介绍,此次共评比出50所学校,诸暨市滨江小学是其中办学历史最短的一所小学。建校只三年,何以获此肯定?而且还是诸暨市新课程实验示范学校,并承担了省级课题一个,市级课题三个,近百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二十多个课件在省市级获奖,历年来家长满意率99%……7月,夏日的风吹起,穿过喧嚣的街道与楼群,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滨江小学,探询成功背后隐藏的答案。“有关教育与教学问题中,大多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骆燕琼校长一语中的。
左边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江东小学,右边是久负盛名的暨阳小学,新建的滨江小学如何在压力之下平稳而快速地发展?首要的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面对整体基础薄弱的现实,该怎么办?
问卷调查 追问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滨江小学是一所新兴学校,教师又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不可避免地存在办学经验缺乏、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当时,许多人说:瞧,那是一所什么学校,学校教师队伍基础那么薄弱,生源又那么差,不出两年肯定垮掉。
发展,需要找准定位,如何发展,需要决策层的清晰思路。没有过多的犹豫与彷徨,学校的领导们顶着嘲笑和压力,果断地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展开了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内容涉及教师职业情感、课堂教学理念、教育科研水平、个人发展设想及所需帮助、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满意率等多个维度。调查共收到28份有效问卷,他们对有效问卷进行了SPSS统计分析。
有效问卷显示出有效信息:学校新手型教师在职业情感上逊于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相对很弱,但他们教学观念新,科研意识强,渴望从团队中汲取营养,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比较快,在工作上有一种创新的冲动,思想中受束缚的东西少。
此外,在课堂教学上,这一群体中有91%的教师希望迅速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77%的教师对自己的教科研现状不满,需要有一整套的科研方法。青年教师有新教师的干劲、胆识,又过了磨合期,在课堂教学、教学科研方面也有了实战经验。虽然这一群体在教学、科研能力上都有明显优于其他教师,但他们也有制约自身发展的问题――理论功底尚浅,科研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也正是这一群体中有38%的教师所意识到的“希望能与专家合作”。
问卷帮助学校决策层打开了思路:把学校创建成为学习型组织,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交流合作式学校,将是不断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有效选择。
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必然要牵动许多“脉络”,理顺它,改革是必然的。作为新兴学校,必须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不仅要对教学过程或结构等外在的要素进行调整,而且要对影响组织运行的各种内在因素,包括学校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基本假设乃至根本目标,进行改革。简言之,就是要求学校不断引领教师进行学习,才能不断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并获得公众的认可,从而为学校在更大的空间发展拓宽渠道。
学习型组织系统纷繁而庞杂,如何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找到适切点?面对这样一种新型的组织,一所新兴学校靠什么去促使它的形成?
最佳切入点 实现理论向可操作层面转化
建立一所学习型校园,让学校在个人与整体发展间形成学习――持续改进――建立竞争优势的良性循环机制,以寻求一种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平衡,从而达到学校育人效益的最大化。要实现这些目标对一所新兴的小学谈何容易!因为,学习型组织由改善心智、自我超越、参与梦想、系统思考、团队学习五种模式构筑,环环相扣,系统复杂。
“找出最佳切入点,把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从理论层面向可操作层面转化”。骆燕琼校长对记者说。在的夏秋两季,学校领导几乎没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学校还特别邀请了浙江省教育学院教科所的卢真金教授及一些地方教育专家一起探讨。在一次次方案的建立和推翻中,骆校长和她的领导团队思路渐清: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平等、开放和研究性的组织。作为一个扁平型的横向系统,与原来的行政组织相比,它应该更强调平等,没有绝对的领导与权威;多依靠成员间的互动,没有既定的命令;能容忍组织相对的松散与自由,没有硬性的强迫。
毫无疑问,要促进这样一种新型组织的形成,需要科学的制度建设,更需要变革一定的制度规范。
在对学校通常的管理模式方法与手段进行重新的审视与梳理后,一种共识在决策中廓清:要以学习型组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必须意识到学校管理的主要职责要由原来的规范、限制、统一转变为催生、引导、促进,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开发制度管理新功能。
如变革原有的备课制度,倡导集体备课,将教学设计的实用、适切,有个性以及实际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发展结合,减少无效劳动;变革原有的会议制度,减少不必要的会议,会议中用来布置工作的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将剩下的时间用于学习和反思;创建新制度,挖掘时间潜力,制定科室协调制度,对日常工作或重大活动进行统一协调,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制定图书补贴制度,除学校投入大量经费完善学校图书室配置外,为参加学习型组织的教师每学年提供500元书贴,同时也要求各位教师把自购的书单上交学校,构建成一个流动书库,以便教师之间共享。
“在变革和制定有关制度过程中,学校有没有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去度量制度的生命力呢?”记者在学校的图书室门口向骆校长“发出”问题。骆校长带着记者,来到了一个“共享柜”前说道:“为了让教师在学习中更好地互动起来,同时,让知识资源形成有效循环,增强教师的可持续的学习力,我们建立了共享机制。”“哦”,记者不由得审视着共享柜,共享柜里的东西可真不少:有各类相关的教学资料;教师制作的数学、自然、英语等教具与学具;分类存放的来自各学科教师的文摘卡,据学校教导处的钟老师介绍,教师每学月都要向图书室上交5张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文摘卡,放到学校图书室的共享柜中,方便其他教师查阅。
“只一个共享柜就能让知识资源达到合作与共享的良性循环,并显示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吗?”记者困惑了。“面对知识爆炸时代每天不计其数的信息,怎样让教师利用最少的时间接触到最前沿有效信息是学校一直在探讨的问题。”骆校长刚说完,学校的袁老师热情地介绍道:“我们教师之间还有一个你荐我读制度,每个教师定期为大家推荐自己认为最值得了解的信息,在推荐的同时,推荐者要撰写推荐理由,以我自己的感受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制度,因为推荐的过程也是自己思考和大家交流的过程,彼此能不断地碰撞出智慧火花。另外,我们还有发布会制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制度……”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随着了解的深入,记者渐渐体会到一种来自“共享”的活力,而这样的.活力氛围,能让教师始终在思想着的成长的状态中享受智慧,感悟、品味教育。记者也同时感受到滨江小学的一切大小制度是为学习型组织萌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适宜土壤。
学校发展主线与变革主旋律越来越明晰,“学校终于可以点亮照耀它远行的灯塔,但要让学校“载着”老师更加顺利“航行”,我们更加需要具体而有效的操作策略和可执行机制。”骆校长对记者如是说。
制度建设过程不应是刚性的规定,而应是人性化的吸引与呼唤,应该创建什么样的有效机制,为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推波助澜?
鼓励与激励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生态链条
“面对新课程,如果我们的教师只有被动改变的痛苦,而没有成长的快乐,结果只能是失败。”骆校长认为,要唤起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由被动到主动,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由此,滨江小学以学习型组织中的五项修练为依托,提出应以学习为核心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链,这条链上依次是教师的学习动力(要不要学习)、学习愿景(学习什么)、学习能力(怎么学习)、学习效力(学得怎样)。这是一条生态链,因为上面维系着鼓励与激励。鼓励教师学会自我超越,学会系统反思,学会团体合作,学会协同探究,学会共同创新。
激励机制中,评价制度是衡量的基准。
与以往单纯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不同,滨江小学建立了发展性的评价机制与促进性的奖励办法。发展性评价包括分层评价、软硬结合评价、多向互动评价;促进性的奖励办法有骨干教师认定制度、学习奖励制度、创新活动认定制度。
“分层评价是以教师的工龄、年龄以及资历为标准吗?”记者提出了质疑。骆校长解释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校教师的发展起点存在差异。特别是面对新课标更是如此,如果不考虑到这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差异,那么很可能挫伤一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滨江小学在每学期的考核中,都设置了合格奖、优质奖、发展奖,只要教师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提高,都可以获奖。采访中,记者得知,学校有一位年轻女教师,从下面村小调入,普通话不好,新课程理念很落后,来到滨江小学,起初对自己的教学缺乏自信,一直都郁郁寡欢。可是,学校并没有放弃对她的塑造,从堂堂课蹲点指教到每一次进步的赞扬,使她渐渐找回了自信。学期结束时,虽然她和其他教师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她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发展奖,随后,她变得开朗了,在教学的探索上积极而主动起来。
有一位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并且较好地达到自己认定的目标,尽管与青年教师相比,发展的步伐慢了一些,但学校还是给予一定的学分和奖励。与她一样,在滨小,每个教师都可以依据个人情况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学校根据教师的自我发展规划进行考核,只要教师完成自我发展规划设计的学习任务,就可以获得学分与奖励。
“那什么样的评价是软评价呢?”记者来到学校的教学办公室,一进二年级办公室,迎面就看见墙上挂着这样一句话:“为自己鼓掌为别人鼓掌”。再到相邻的几个办公室,看见了不同的话:“微笑,是我成长的空气”,“欣赏,是发现绿洲的快乐”……记者明白了,一次表扬,一次交谈,一堂课的点评……软评价在学校中可以无处不在。“让教师体验成功,让教师生活在欣赏中,让教师更好地把握今天与明天”成了评价与激励的主要目标。采访中一位教师说:“在滨江小学工作很苦很累,可是,我不愿离开,因为在这里,我寻找到了奋斗的价值,体味到了成长的乐趣。”
学习型学校的构建和学习型教师的形成都是不断提升、动态发展的过程,谁都永远不能说自己已经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或是一个学习型教师了。如果说滨江小学三年来的深入思考与成功摸索只是发展的前奏,那展望未来,如何引领着学习型教师向更快、更好、更强的目标前进将是滨江小学永远的追寻。
篇2:建设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
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力军
在我国教师教育领域,199所师范类院校加上406所从事教师教育的综合院校组成了我国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双一流师范类高校在教师教育方面主要是发挥重要的学科引领作用,而相对于我国基础教育中庞大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真正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遍布全国各地、立足于服务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由地方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组成的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但在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我国社会城市化、区域化、非均衡化发展的特点,导致乡村教师培养和建设存在诸多困难,客观上存在乡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发展机会较少、补充难等问题,出现优秀乡村教师、优质生源、学龄人口流失严重,造成乡村教师中倦怠化、老龄化、结构缺员问题突出,最终导致乡村教育质量提升更难。
《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不仅全面体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而且为了更有效、更深刻地解决上述乡村教育之困和乡村教师之难,提出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总要求和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对于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服务乡村教育等工作形成了核心指导思想和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
依据《意见》精神,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在师范生的培养和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一是要对准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师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精准设计,大胆进行课程创新、教学创新、协同创新,教师教育类师资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并通过教学、实践等途径,开展卓越乡村教师的精准培养。
二是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新型乡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一专多能的良好职业素养,同时要注重乡村教育的需要,通过师范生的乡村教育调研、与乡村教师结对、乡村学校顶岗支教等过程来培养师范生的乡村教育情怀、乡村文化理解力、留守儿童的关爱、乡村社会发展等内在职业品质,促进广大师范生形成新时代乡村教师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和幸福感。
三是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在服务广大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中,要在服务区域中积极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针对乡村教师的需求定向发力、精准施策,将高校资源推送给乡村教师,为乡村教师建设贴心的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三名工作室以及落户中小学的高校学科专家工作室等多元发展平台,促进广大乡村教师想发展、能发展、发展好。
四是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要急乡村教育之所急,要充分发挥自己与中小学紧密结合、长期融合的优势,积极参与和承担定向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全面探索定向公费师范生的“县来县去、县来乡去、县来校去”等精准定向培养方式,同时探索“2+4”、“2+3”、“4”、“4+2”等不同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精准解决乡村教育学前、小教、特教、艺术教育等师资的短缺问题,也要为乡村教育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素养、良好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优秀师资。
五是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要发挥自己熟悉地方基础教育,深刻理解乡村教育、乡村教师需要,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有良好的合作传统、基础的优势,要充分发挥自己服务乡村的功能,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通过教师互派、互聘,开放课题和项目,课程、教材、基地、试验区等共建、共管、共享,协同地方,促进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作为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的一员,肇庆学院在乡村教师的教育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体改革和探索,形成了乡村教师教育“教师教育专业化,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育人开放化,培养目标卓越化”为基本内涵的“肇庆模式”。学校的教师教育学院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实训体系、竞赛体系、实践体系、培训体系和研究体系”;学校将教师教育学院与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师教育功能的一体化和资源的高度统筹,并在广大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平台作用;学校通过“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专家工作室、开放课题、开放课程、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等元素构建了一个服务乡村教师发展的U-G-S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开放式的多方力量协同培养卓越乡村教师的人才模式;学校通过建设国内一流的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构建了师范生和乡村教师高度共享的专业发展平台,也成为市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示范化平台;学校同时探索了卓越乡村教师培养中“二次选拔制、双导师制、多学科制、小学期制、研修制、游学制”,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在《意见》的指导下,肇庆学院将进一步发挥自己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充分认识到培养高素质的乡村教师,保证有质量的乡村教育,促进广东粤东西北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省具有新时代独有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肇庆学院将“做优师范”作为办学基本理念,进一步打造新时代“大教师教育”品牌,在定向公费师范生和未来卓越教师培养、乡村教师培训、乡村教育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全面、更积极的作用,强化“全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论坛” 的平台作用,不断探索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管理改革、职业品质、培养改革与发展、成长规律和全科教师的培养等问题,促进新时代乡村教育实现公平化、均衡化、现代化发展,同时要实现乡村教师的人本化、全面化、卓越化发展目标。
荀子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在《意见》精神的指导和要求下,全国所有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行动起来,肩负起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力军的责任,立足地方,服务乡村,着眼乡村社会发展,站在“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中国强”的战略高度,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积极参与、担当、改革和实践,全力提升未来乡村教师培养质量,全力服务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我国必然能建设出一支水平高、结构优化、受人尊重、吸引力强、发展好的乡村教师队伍。
加快建设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 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陕西是地处西部地区的经济欠发达省份,贫困县数量居于全国前列,乡村教育发展滞后是制约全省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因素。对此,近年来,陕西省把发展乡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环节来抓,整体部署,全面推进,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乡村教师政策用足用活,落实到位,打好“组合拳”,取得新成效。
陕西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是:通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涵养教师热爱乡村教育的情怀;通过挖潜现有编制、优化队伍结构保证乡村教师数量充足;通过实施“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的强师计划促进乡村教师素质优良;通过用好中央扶持政策、建立乡村骨干队伍、探索乡村教师帮扶制度激发乡村教师队伍的活力,让乡村教师下得去、教得好、看得远、留得住。
一是创新资源配置,确保乡村教师“下得去”。近年来,陕西省坚持存量挖潜,灵活用好现有编制,优先用于中小学教师补充,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和规模,鼓励引导公费师范生到乡村学校任教,在特岗计划和事业单位招教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体音美学科教师补充,到底全面解决乡村学校体音美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不断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指导市县做好“县管校聘”,采取走教、支教、交流轮岗等多种形式,盘活师资,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偏远乡村学校能够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相关课程;持续用好“三区人才”教师专项计划、优秀乡村青年教师奖励培养计划和银龄计划等中央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教育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
二是强化骨干引领,力求乡村教师“教得好”。积极发挥省市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乡村首席教师和教育部领航名师、名校园长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骨干教师联合教研、名师+研修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送教帮扶,助力扶智扶志。广大乡村教师足不出校(县)就可与名师和专家面对面交流,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一大批乡村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三是提升“国培”实效,帮助乡村教师“看得远”。陕西省科学设置国培计划和省培项目,80%用于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实现贫困县区乡村教师全覆盖。通过“国培”项目区县教师发展中心、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习实训基地和网络平台“四大建设”,为县域乡村教师培训和专业提升的常态化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名师送教、名校浸入、名点示范“三名示范”,精准发挥国培项目“育种子、探路子、打模子”作用,使广大乡村教师身在乡村,放眼世界,开阔国际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有效提升乡村学校研修品质和乡村教师专业能力。
四是加强政策激励,努力实现乡村教师“留得住”。陕西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切实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积极营造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强力督办,全省落实资金7.31亿元,全面解决特岗教师工资待遇,并建立特岗教师工资待遇“年年清”机制,确保特岗教师享受当地同等条件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按照中央部署,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牵头,省教育厅、人社厅、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强力督办,于今年7月底在全省107个县(区)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工资收入水平,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合法权益;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从43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于20扩大到所有贫困县,计划扩大到所有107个县(区),实现全省乡村教师全覆盖;落实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对长期扎根乡村学校的中小学教师,突出教学研究实绩,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作要求;落实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两年一表彰,颁发荣誉证书,组织乡村教师疗休养,不断激发乡村教师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乡村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教育的“短板”,在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面对现实困难和问题,比如教师队伍数量、质量和增量都还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偏低,岗位吸引力不强,义务教育体音美教师的结构性短缺,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严重不足,数量短缺;农村优秀教师不足且流失严重,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不够顺畅等,需要攻坚克难,难题。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务。教育部及时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从激发活力、优化结构、人才培养、关心生活、提高地位等多个方面出台具体政策,给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打了“强心针”,吃了“定心丸”,做出“暖心事”,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抓好《意见》的落实,需要把中央的政策与陕西的实际相结合,聚焦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扎实推进改革,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不懈努力。
一是实施强师计划,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意见》提出通过加强培养培训提高乡村教师质量,还要“培育乡村教育带头人”,我们结合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实施师范教育振兴计划,重点为乡村学校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初中短缺学科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推进实施陕西省新一轮中小学“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造就十万名骨干教师队伍;推进中小学“两级两类”骨干校(园)长培养计划,造就数千名骨干校(园)长队伍;实施“卓越校长领航计划”和“三秦名师领军计划”,打造一批陕西教育领航领军人才,积极培育骨干,带动全员提升;着力为乡村骨干教师名校访学、高端研修、跟岗实践、域外交流、学历提升等创造条件;实施全员素质提升计划,确保每位教师每五年不少于360学时全员培训;鼓励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引导优秀校(园)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通过送教下乡、城乡结对、跨校交流和网络研修等形式,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意见》提出“创新挖潜编制管理,提高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的使用效益”,要求我们继续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尽快完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探索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在设区市市域内调剂机制,对事业编制超编满编的县(区、市)在市域范围内调剂解决;深化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生活,在培养培训、骨干选拔、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继续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优化乡村教师发展环境,加快乡村教师成长步伐。
三是完善待遇保障,全面提升教师社会地位。《意见》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乡村教师的生活和成长高度关注,从提高社会地位、提高生活待遇、完善荣誉制度,以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针对我省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偏低、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的实际,从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和教师社会地位等方面,重点就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在全省逐步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进一步明确改革目标任务;加快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继续落实乡村教师疗休养制度;定期评选“乡村教师突出贡献奖”,激发广大教师从事乡村教育的热情核活力。
中央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我们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教育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扩宽工作思路,解难题,补齐短板,确保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助力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建设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
篇3:建设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实施方案
建设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实施方案模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规定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大力形成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风气”,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在全市形成“六种风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大力形成“六种风气”,教育引导全系统广大干部教师干正事、务正业、走正道,切实把思想和注意力统一到局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精力和行动统一到破解难题上、把优良作风和服务意识投入到教育发展上,形成“真抓实干、争先进位”的干事创业氛围,为实现我市教育第九个阶段发展战略所确定的目标任务提供思想和作风保证。
二、主要内容
(一)大力形成清廉风气,做到清正廉洁、艰苦奋斗。
加强干部教师思想作风建设,筑牢信念、道德和法纪防线,引导干部教师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校园。实行单位主要领导和重点岗位科(股)长“勤政廉政公开承诺”,公开办事程序。加强经费管理,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厉行节约作风,严肃整治奢侈浪费、公款大吃大喝和公款旅游行为,严禁乱发实物奖金。(责任科室:纪检监察室)
(二)大力形成敬业风气,做到勤政爱岗、乐于奉献。
加大爱岗敬业、勤勉奉献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机关纪律“十条禁令”,联系本单位和自身实际,认真查找在思想、学习、工作作风、工作纪律方面的突出问题,采取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专题整改会等形式查根源、论危害,制定整改措施,重点整治干部教师中存在的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质量不优、工作作风漂浮、工作执行力差、落实上级要求不到位等方面问题,真正将苦干实干作风落到实处。年末市委组织部将评选表彰“勤廉机关单位”和“勤廉领导干部”、“勤廉机关干部”、“勤廉基层干部”。(责任科室:纪检监察室、党委办公室)
(三)大力形成和谐风气,做到成全大局、团结奋斗。
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完善落实民主生活会和谈心谈话等制度,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尊重和配合,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促进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完善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载体、内容,认真开展包扶村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加大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设立“道德讲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责任科室:党委办公室)
(四)大力形成务实风气,做到务实重行、真抓实干。
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完善干部的考评机制。继续实施对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定期考察制度,明确考察范围、对象、办法、程序,增强考察透明度,坚持“党管干部,充分发扬民主、任人唯贤”原则,建立校长、副校长、主任层层聘任制度。通过考评和实行校级领导正职交流、横向调配、纵向提拔等措施,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我市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责任科室: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室)
(五)大力形成创新风气,做到解放思想、勇于开拓。
围绕“三年看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认真研究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学校法治建设等创新经验和作法,到暑期全面完成xx教育第九个阶段发展战略任务,加快xx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保证五年工作四年完成,促进“建设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总体目标和教育发展公平化、办学条件标准化、队伍素质专业化、学校管理法治化、教育教学优质化具体目标的实现。围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治理环境、优化服务,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讨论活动,立足教育实际,开展学习讨论和专题调研,通过分析问题和总结典型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措施,促进教育各项工作落实。(责任科室:党委办公室)
(六)大力形成学习风气,做到善于思考、勤奋好学。
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各级相关工作会议精神、重要部署和文件为核心内容,抓好党委核心组和系统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辅导讲座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分散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形式,重点开展学理论、学政策、学经济、学文化、学管理、学现代科技、学业务、学市情、学宗旨意识、学党章、学党史。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以“职级管理”和“两修三课”为平台,抓好基层干部教师和机关干部、后备干部的学习培训,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习风气的形成,争做学习型学校(单位),争当学习型干部。(责任科室:党委办公室)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由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办,负责对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各单位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坚持领导带头,身体力行,作出表率,保证思想、行动、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xx消息》、xx电视台、xx市教育信息网和学校板报、墙刊、条幅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全面展示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强化监督检查。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范围,狠抓监督检查。教育局纪委和党办将采取明察暗访、受理举报、专项检查等方式,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反岗位纪律、影响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严格问责,并在系统内进行通报。
篇4: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河北省无极县七汲镇初级中学 赵 华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素质教育的传达者。要将素质教育全面落实,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呢?
一、加强领导,强化目标管理
校长全面负责全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使用和优秀教师群体建设的全过程领导,营造浓厚的氛围,提升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没有目标,就没有奋斗的方向。确实可行的目标是教师工作的动力。每学年都提前一年经教代会审议通过下学年的《续聘方案》,让每个教职员工明确通过怎样的努力,取得怎样的业绩,就能续聘到什么岗位。新学年安排教职工岗位时,严格按《续聘方案》执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教职工思想放心,工作安心,思想无包袱,工作有动力,自然就能提高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作为人民教师的基本素质,不论是新教师还是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老教师都应该及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参加学校或全国召开的教育会议、观看高级特级教师的优秀课堂、订阅教育教学期刊杂志,都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必须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及管理方法,及时将国外及国内优秀期刊杂志中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实践。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小组内交流。
三、强化危机意识和挫折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力
一个教师,没有生存的危机意识,就不会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就不可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事实上,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思想意识问题。当每个教师都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学校的每一件事,并找到了自己在学校中的位置和生存价值,那他就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岗位工作中,就不会出现“出工不出力”的恶性现象。实行教师聘任制,激励骨干教师,鞭策后进教师。完善学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形成以校长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三讲、三爱”系列活动,树典型、促后进。对个别师德修养较差的教师,及时个别谈心,正面引导,耐心疏导,逐渐使其认识到教师的形象、威信、水平,感召力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将促进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四、强化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对于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其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它是在新形势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同时对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帮助教师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教师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建立教育、激励、约束三位一体的工作运行机制。通过宣传典型,树立榜样,对教师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激励。同时,把教师的`师德与政治、经济待遇挂起钩来,建立起具有一定强制力的约束机制,还把教师的师德与年度考核、奖金、评优挂起钩来,把思想教育、政策激励和制度约束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师德水平得到了显着的提高。
五、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教师工作是光荣的,也是艰苦的,特别是农村学校,校舍、教学设备、生源素质都比较差,教师工作的特别辛苦。所以,应当在学校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学校领导能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教师做到知人善任,在学校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公平竞争,尽可能多地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视并采纳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学校关心教师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尽可能去满足教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合理要求。努力解决教师的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使教师产生受到信任和尊重的亲切感受,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六、坚持能力本位,突出骨干教师培养
要加强师德修养,要着眼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传统文化底蕴。大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所有教师必须能胜任两门以上学科的教学。在培训工作中要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体现能力本位,按需培训、讲究实效,加强自学读书、网上学习、案例分析、教育教学调研、课堂教学实践等自主学习环节,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促进教师学习方式的改变,构建研修相结合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培训新模式。教师可以自我选择,学校推荐,参加市有关培训机构或高等学校的培训和学历提高进修。鼓励支持教师从事学历进修,提高进修,把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放在师资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建设和发展一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设立“名师工作室”,集中展示,形成特色,滚动发展。组织课题攻关,逐步形成教育实践、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的合力,提升学校学术研究层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参与培训与教师职务聘任、续聘挂钩的制度、强化评优激励机制、对取得优秀成绩的培训者和学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增强教师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七、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对现有专业教师坚持继续教育制度,帮助教师建立清晰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在职研究生的培训及职业资格培训,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要求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实训教学任务,提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由专业教师一人双肩挑。在指导课程设计等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和科技学术活动。办教师教学工作室(以师带徒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学生科技活动和心理咨询的指导。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对成绩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在课时津贴、学年度考核、晋职等方面要有所倾斜,以促使更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需要领导和员工齐心协力去完成。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团队精神,总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转变教育观念,总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会使团队不断进步,使学校的事业蒸蒸日上。
篇5: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心得体会
暑期我们认真学习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之后,让我感触颇深,使我深深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肩负着塑造灵魂,肩负着国家的未来的历史使命,教师职业道德的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兴衰。作为一名教师,我准备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要有责任心
既然当初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艰辛,选择了努力,选择了付出,我将无怨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在教学中尽心尽力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课前做到深钻教材,课上做到抓效率,课后勤批改勤辅导,真正做到持之以恒,永不懈怠。
二、对学生付出爱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学生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同时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学生,充分鼓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学生的导师、朋友。让学生感受到爱。特别是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儿童较多,他们大多因为爱的缺失,出现很多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不断学习完善自我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作为学生的榜样,我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
工作之余,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国内外教育教学专家的先进的教学教法,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出反思,寻找最有效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注重积累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注重同行之间的相互探讨相互学习,让自己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而不是捉襟见肘。在教学中要注重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工作中敢于创新,做到以最好的自我献身教育事业。
选择了教师,我将无悔地站在三尺讲台,无悔地耕耘于课堂。
★ 机械工业工作计划
★ 金工实习锻压报告
【如何锻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精选5篇)】相关文章:
学习时代楷模发布厅硬骨头六连事迹心得体会精选2024-01-26
陶瓷厂生产实习报告2023-02-25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023-01-30
学习《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心得体会精选2024-02-05
生产实习报告目的2022-09-13
锤炼坚强党性锻造高尚道德2023-07-22
向警旗致敬学习训词精神心得体会精选2023-09-11
纺纱生产实习报告2022-08-20
班主任管理论文:用爱心教育学生 用责任锻造自己2022-05-17
学生生产实习报告格式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