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立冬的习俗是怎样的(精选6篇)由网友“哲夕儿”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广东人立冬的习俗是怎样的,欢迎大家分享。
篇1:广东人立冬的习俗是怎样的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从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开始到11月22日或23日结束。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一样,都是农历上表明一个新季节的开始。习惯上,我国民间常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根据气象学上连续5日平均气温10℃以下为冬天,连续5日平均气温为10℃-20℃为秋天来看,广东在立冬时,仍是真正的秋天。
“立冬补冬”是民间数千年的习俗,一到立冬,广东人就会结伴去打边炉吃羊肉,热热闹闹地开怀大吃;而立冬后,不少人会把珍藏的高丽参、鹿茸找出来准备进补。广东人称火锅为打边炉。广东人重汤头,因此粤式的打边炉自然也以好的高汤为底,加上各式海鲜、山珍入味,蘸料则以沙茶酱为主。
在汕头每个节气都讲究进食不同应季美食,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进补”和吃板栗炒饭是汕头特有的习俗。据说立冬当天进补,营养成份会百分之百被人体吸收。进补药膳用的中药材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等,药膳常用的食品有乌鸡、鹧鸪、鸽子、鹌鹑、水鸭等。
在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立冬食蔗无病痛”。潮汕先人认为在立冬这一天吃了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又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深受潮汕民众喜爱。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浓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饭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以前潮汕地区立冬还有吃“炣饭”的习俗,这种食俗在远古时期就有了。潮汕地区俗谚说“十月十吃炣饭”,十月初是新米上市的时候,加上当时的白萝卜、小蒜、新鲜的猪肉等,一道简单美味的炣饭就做成了。据介绍,“炣”是指烹饪的方式,指用火烧,它体现了潮菜丰富的烹饪方式。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姜母鸭是自1980年代后才流行冬天进补的小吃。店家提供煮熟鸭肉、老姜(姜母)、米酒、胡蔴油、中药药材包,共同熬煮于顾客桌上瓦斯炉或炭火,食后通体暖畅,颇受欢迎。
广东人立冬养生要点
从“立冬”开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广东虽然还不冷,但还是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入冬以后起居调养都应该以“养藏”为主。
情志方面,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弈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此外,还可酌情选择沙参、玉竹、百合、无花果、银耳、枸杞、甲鱼、罗汉果等养阴的食物煲汤或炖煮。
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冬季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空气质量也会变好,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阴”,又耗心阳,因此,在冬季锻炼身体,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体微热为度。
立冬的由来介绍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篇2:广东人的立冬习俗
一、立冬的由来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二、广东立冬的习俗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从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开始到11月22日或23日结束。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一样,都是农历上表明一个新季节的开始。习惯上,我国民间常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根据气象学上连续5日平均气温10℃以下为冬天,连续5日平均气温为10℃-20℃为秋天来看,广东在立冬时,仍是真正的秋天。
“立冬补冬”是民间数千年的习俗,一到立冬,广东人就会结伴去打边炉吃羊肉,热热闹闹地开怀大吃;而立冬后,不少人会把珍藏的高丽参、鹿茸找出来准备进补。广东人称火锅为打边炉。广东人重汤头,因此粤式的打边炉自然也以好的高汤为底,加上各式海鲜、山珍入味,蘸料则以沙茶酱为主。
在汕头每个节气都讲究进食不同应季美食,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进补”和吃板栗炒饭是汕头特有的习俗。据说立冬当天进补,营养成份会百分之百被人体吸收。进补药膳用的中药材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等,药膳常用的食品有乌鸡、鹧鸪、鸽子、鹌鹑、水鸭等。
在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立冬食蔗无病痛”。潮汕先人认为在立冬这一天吃了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又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深受潮汕民众喜爱。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浓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饭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以前潮汕地区立冬还有吃“炣饭”的习俗,这种食俗在远古时期就有了。潮汕地区俗谚说“十月十吃炣饭”,十月初是新米上市的时候,加上当时的白萝卜、小蒜、新鲜的猪肉等,一道简单美味的炣饭就做成了。据介绍,“炣”是指烹饪的方式,指用火烧,它体现了潮菜丰富的烹饪方式。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姜母鸭是自1980年代后才流行冬天进补的小吃。店家提供煮熟鸭肉、老姜(姜母)、米酒、胡麻油、中药药材包,共同熬煮于顾客桌上瓦斯炉或炭火,食后通体暖畅,颇受欢迎。
三、广东人立冬养生要点
从“立冬”开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广东虽然还不冷,但还是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入冬以后起居调养都应该以“养藏”为主。
情志方面,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弈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此外,还可酌情选择沙参、玉竹、百合、无花果、银耳、枸杞、甲鱼、罗汉果等养阴的食物煲汤或炖煮。
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冬季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空气质量也会变好,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阴”,又耗心阳,因此,在冬季锻炼身体,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体微热为度。
四、立冬吃饺子的由来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区,就喜欢利用饺子来作为立冬进补食物。
在古代的中医学上的解释: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既然要养精蓄锐,必须要进行食补来增加冬季各类的免疫力,所以选择简单易得的饺子作为食补材料。
据传说,饺子这一事物,有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民间有“每逢交子之时,饺子不能不吃”的饮食习俗。于是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就会卖得很火。
另外,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在日常饮食上,人体需要“进补”,增加对各类营养的摄入。而饺子在制作种类、营养、味道等方面可以胜任此要求,自然大受青睐。
从烹饪科学的角度看,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温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杀菌,避免了烧烤炸条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保证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过程中也不至于因过氧化或水解而损失。
从膳食结构角度看,饺子的馅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类与菜果、肉类的适宜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并酸碱平衡,膳食宝塔形结构。
从营养角度看,饺子以水(汽)为传热介质经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类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体吸收。
合于中国人的肠胃于饮食习惯。符合“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和于术数”的养生之道。
虽然各种说法不一样,不过“补冬”的理念比较统一。保健专家提醒,立冬之后的饮食要以温补为主,可吃些热量较高的膳食,少食生冷,爱吃肉的小伙伴们要多吃蔬菜水果。
篇3:广东人立冬养生要点
广东人立冬养生
从“立冬”开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广东虽然还不冷,但还是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入冬以后起居调养都应该以“养藏”为主。
情志方面,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弈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此外,还可酌情选择沙参、玉竹、百合、无花果、银耳、枸杞、甲鱼、罗汉果等养阴的食物煲汤或炖煮。
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冬季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空气质量也会变好,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阴”,又耗心阳,因此,在冬季锻炼身体,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体微热为度。
立冬后要做这三件事
立冬之后,从此正式进入中医说的“封藏之季”。所谓“封藏”,既包含御寒保温之意,也包含贮备人体精气之意,下面的三点,对于冬天的养生尤其重要:
晚起
《黄帝内经》有个起床准则:“以待日光”,意思是作息要以阳光为准,早上起床,要等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冬天晚起,不仅能预防感冒,很多疾病都是在寒冷的清晨高发的,特别是心梗和脑中风这些要命的病。
冬天,非但不要早起,太阳下山后,也不要大运动量锻炼,否则会耗损本身已不强壮的阳气,犯了“冬要封藏”的大忌。
保温
癌症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人的体温降低了0.5度。而体温过低就是全身能量不足的表现。这一点在中医也可解释为癌症是“阴邪”,癌症病人都怕冷。
腰以下如果受寒,血液回流心脏就要变慢,就要出现中医说的“寒凝血淤”。特别是女性,如果腰腹部受寒,先是引起“盆腔淤血”,之后妇科疾病丛生、阳气虚弱的各种恶果接踵而来。
吃暖
冬天要吃温热的食物,不光是指食物的温度,还有食物的属性。羊肉、胡萝卜、南瓜、小米、饴糖、橘子、桂圆、大枣、红茶,以及粮食、坚果都是温性的。而且,最好用饴糖代替白糖,因为白糖、冰糖偏凉。
体质虚寒的人,冬天适合喝红茶,最好加几勺饴糖。如果脾胃虚寒,可以再加上10克炒麦芽,经过炒制的粮食,温补的力量加大,用开水冲泡后,就是一杯泛着粮食甜香的冬日暖茶了。
饮食有“五高”原则
高“蛋白质”
入冬后,可以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比如畜禽肉、鱼肉和鸡蛋等。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仅有5%~6%作为热量散失,脂肪则是4%~5%。因此,冬天吃高蛋白质的食物有助机体抗寒。值得注意的是,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红肉和动物内脏等还是铁元素的好来源。铁在体内参与血红素合成,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缺铁者外周组织的供氧减少,会因产热不够而感到寒冷。美国科学家对身着泳装的妇女进行耐寒测试发现,那些怕冷的妇女大多体内铁质不足,而一旦补充铁,症状就大大改善。需要提醒的是,每天的吃肉量别超2两。
高“B族维生素”
大部分B族维生素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都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适当摄入有助增强抗寒能力。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燕麦等粗粮、坚果、瘦猪肉及动物内脏中。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蛋黄、奶制品、菠菜、韭菜、油菜、花椰菜等。富含尼克酸的食物有全麦制品、糙米、豆类、芝麻、花生、香菇、鸡肉、瘦肉、鱼、绿叶菜等。
高“维生素D”
缺乏维生素D不但有损骨骼健康,还会引起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罹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阳光照射是人体获得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但在冬季,由于光照不足、衣服较厚等原因导致人体容易缺乏维生素D,此时通过膳食补充维生素D十分必要。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动物内脏、蛋黄、香菇、全脂奶等。
高“碘”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素是人体新陈代谢调控的重要激素,影响到人体的代谢率高低、生长发育、神经和肌肉功能。甲状腺素能够促进身体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转化成能量,抵御寒冷。如果缺碘,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缺乏,御寒能力会因此降低。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因此各种海洋食品均为碘的良好来源,如海带、紫菜、海鱼等。
高“香辛料”
在寒冷的冬天,适当吃些香辛料不仅能给大家带来味觉上的享受,还有助人体抵御寒冷。比如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产热潜力,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怕冷、冻伤等;美国农业部研究发现,饮食中加入肉桂,能提高新陈代谢,促进产热;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因此,冬天在烹调时,可以多放些辣椒、肉桂、姜等香辛料。
篇4:广东人中秋节的习俗有什么
广东人中秋节的习俗有什么
广州中秋节树亦作竖
在广州,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东莞中秋节要照月
东莞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广东人中秋美食有哪些
潮汕中秋节美食最多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客家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各民族中秋节习俗
布依族偷老瓜煮糯米饭 布依族在中秋节当天晚上有偷老瓜煮糯米饭的习俗。他们将偷来的老瓜用红布包好,一路放炮到缺子女的人家。这家的主人要请他们吃酒消夜,据说这样可以给这家人带来子女。而被偷的人家也不会责怪偷瓜的人,反而认为这样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收成。
仡佬族中秋夜祭祖灵 仡佬族把中秋称作“八月节”,节日的头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装,齐集在寨子的地坪上。几个青年把一头头戴大红花的黄牛牵来,寨中最长者——“族老”开始祷告,祈求五谷丰登;乐队奏起“八仙”曲,同时鸣粉枪、放鞭炮。然后杀牛,割下牛心,每户一份,表示全族团结一心。随后,“族老”还率众捧着小猪、老鸡、大鹅三牲,到菩萨树下祭祀。礼毕,全族欢聚一堂会餐,直到天黑。次日,各户举行家宴后,妇女们偕儿带女回娘家送礼;男人们串街会友,唱歌、谈天。据说,青年男女的歌舞活动一直延续到节日的最后一天。
土族打月亮 在土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中,人类与月亮的关系密不可分,土族将月亮与太阳并称“日月二吉”,认为二者都是天的一部分,可见,土族人民对月亮有深厚的宗教情感。
中秋之夜,家家院子里放一盆清水,当圆月的倒影出现在盆中时,人们便不停地用小石子击打,直把那轮圆月打得“体无完肤”。
阿昌族的特俗习俗 云南省梁河县一带的阿昌族,每逢中秋都忘不了给狗饱食一顿。
中秋佳节的诗句古诗
1、《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2、《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3、《十五夜抵建宁》
明·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4、《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5、《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篇5:广东人立冬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从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开始到11月22日或23日结束。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一样,都是农历上表明一个新季节的开始。习惯上,我国民间常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根据气象学上连续5日平均气温10℃以下为冬天,连续5日平均气温为10℃—20℃为秋天来看,广东在立冬时,仍是真正的秋天。
“立冬补冬”是民间数千年的习俗,一到立冬,广东人就会结伴去打边炉吃羊肉,热热闹闹地开怀大吃;而立冬后,不少人会把珍藏的高丽参、鹿茸找出来准备进补。广东人称火锅为打边炉。广东人重汤头,因此粤式的打边炉自然也以好的高汤为底,加上各式海鲜、山珍入味,蘸料则以沙茶酱为主。
在汕头每个节气都讲究进食不同应季美食,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进补”和吃板栗炒饭是汕头特有的习俗。据说立冬当天进补,营养成份会百分之百被人体吸收。进补药膳用的中药材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等,药膳常用的食品有乌鸡、鹧鸪、鸽子、鹌鹑、水鸭等。
在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立冬食蔗无病痛”。潮汕先人认为在立冬这一天吃了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又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深受潮汕民众喜爱。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浓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饭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以前潮汕地区立冬还有吃“炣饭”的习俗,这种食俗在远古时期就有了。潮汕地区俗谚说“十月十吃炣饭”,十月初是新米上市的时候,加上当时的白萝卜、小蒜、新鲜的猪肉等,一道简单美味的炣饭就做成了。据介绍,“炣”是指烹饪的方式,指用火烧,它体现了潮菜丰富的烹饪方式。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姜母鸭是自1980年代后才流行冬天进补的小吃。店家提供煮熟鸭肉、老姜(姜母)、米酒、胡蔴油、中药药材包,共同熬煮于顾客桌上瓦斯炉或炭火,食后通体暖畅,颇受欢迎。
广东人立冬养生要点
从“立冬”开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广东虽然还不冷,但还是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入冬以后起居调养都应该以“养藏”为主。
情志方面,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弈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此外,还可酌情选择沙参、玉竹、百合、无花果、银耳、枸杞、甲鱼、罗汉果等养阴的食物煲汤或炖煮。
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
冬季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升高,空气质量也会变好,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进行最为适宜。出汗过多既损伤人体之“阴”,又耗心阳,因此,在冬季锻炼身体,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体微热为度。
立冬的由来
立冬意义:万物收藏,归避寒冷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冬这个字在汉文的意思里极为绝妙,一是它与冻同音,人们听到冬声,即会联想到凛冽的北风和寒冷的霜雪;二是它为无丝可傍身御寒的终字,意为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人们一年可收成或劳累的时间也应该结束了,是收藏、补冬和养精蓄锐等待来春的时候了。
立冬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我国古代将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立冬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
篇6:立冬习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呢?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而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立冬的由来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 小雪节气南方习俗
★ 立冬养生作文
【广东人立冬的习俗是怎样的(精选6篇)】相关文章:
小雪节气习俗有哪些2023-12-06
立冬节气禁忌2022-09-27
立冬养生要保护阳气2022-05-06
立冬时节禁忌食物2022-11-14
端午节的传统民间习俗2022-08-31
节气小常识:立冬农历是几月几日2022-10-20
秋分是什么意思?秋分气候介绍2023-11-19
立冬节气由来2023-11-25
立冬节气由来有哪些2023-09-24
南方小年夜有什么传统习俗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