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作新视点(十一)场面与画面——嫁接动人的场景((共6篇))由网友“如鸣佩环”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初中写作新视点(十一)场面与画面——嫁接动人的场景,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初中写作新视点(十一)场面与画面——嫁接动人的场景
场面与画面
——嫁接动人的场景
【目标取向】
●明确“嫁接”、集中类似的素材,可使文章材料更加集中。
●掌握通过合理想象,构成完整、可信的情节的方法。
【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一
把不同的材料集中到一起不就是编故事了吗?编出来的、虚构的故事怎么能有真情实感呢?
问题描述二
我经历过一些事情,也觉得可以把它们组接起来写,但总是有拼凑的感觉,该怎么样才能把它们捏合到一起呢?
问题描述三
组合材料与作文的真实原则冲突吗?那写作文不是成了写小说吗?
【方法指导】
画画中的故事常常可以用来说明生活中的道理。
牡丹花是花中之魁,花色艳丽,花朵硕大,枝盛叶茂,雍容华贵。但你可知道,牡丹的叶春天最翠绿;花,则夏天最美丽;枝则秋天最粗壮。画家为了真实地反映出牡丹的特征,取了春天的叶,夏天的花,秋天的枝,合成一体。因此,画家笔下的牡丹,更美更艳。
从画画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组接是一种提炼素材,使之更典型的好方法。请看例文:
我的童话
从记事起,我的腿就因为关节错位而动了三次大手术:从记事起,我就只能趴在窗口,羡慕地看邻居孩子跳绳、踢毽子;从记事起,每个月夜,妈妈都在床前给我讲童话故事,她讲那善良的仙女给贫穷的人带来幸福,讲那铁拐李的仙丹妙药,讲那……可是我不信,我不爱听——为什么我的腿坏了,他们不来给我治!他们都不是好人!
到了上学的年龄。几年的治疗,使我能一拐一拐地走路了,但运动量不能大,稍走远些,晚上腿就好疼。我每天到附近的小学读书,每当星期一,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说着昨天怎样在河边嬉戏,怎样滑滑梯……我听着他们的笑语,看着自己的腿,心里真难受。
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回家哭着问妈妈:“为什么人家的腿都好好的?为什么独我不能去爬山?这不公平啊?”
第二天,妈妈给我带来二把二胡。我不要,我说:“有了二胡,我还是不能出去玩嘛。”“可是二胡有声有脚啊,”妈妈对我说,“你去不了的地方,声音可以带你去!”
真的吗?从此,每个清晨,每个傍晚,我都在窗前捧起二胡,拉起老师教的曲子。拉着,拉着,我看见窗外的杨柳枝在合着节奏摇着头,花儿在扭着腰。二胡声在蓝蓝的晴空下回旋,回旋。渐渐地,似乎这悠长的声音不是从我手中的弦上发出的,而是从那每一丝柳条,每一棵小草,每一缕白云间向我悠悠飞来,飞来……真的呀!二胡声是有脚的,她可以带我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我迷上了二胡。只要有空,我就捧起它如醉如痴地拉。我想:我要把二胡声拉得响响的,让二胡声飞到更远的地方。我拉着,拉着,那悠扬的曲调似乎已经飘上了天。啊,她在告诉我,刚才来到了远方的大草原,看到那一望无垠的碧绿的草地,看到那草原上艳丽的野花,遍地的牛羊,牧民们骑在骏马上,扬着鞭儿快乐地歌唱;啊!她在告诉我,刚才又到了蓝色的大海边,海涛在太阳下闪·光,“啪啦”一下抛向前,那金色的沙滩上有许许多多漂亮的贝壳,等着看海的小姑娘去捡,啊!她告诉我,一个个小朋友在滑滑梯,一连串的音符,在滑梯上“叮叮咚咚”地跳着舞,在沙坑里汇成了一潭。多好听啊,我把无数个音乐小使者派向四面八方,它们又从四面八方向我涌来。拉着,拉着,我忘了腿疼,忘了手酸,忘了昔日的难过、遗憾,心里留下的是骄傲、新奇和愉快。
我从此快快乐乐。我对同学们说:“你们知道吗?我每天去好多荚丽的地方,是我那长腿的二胡声带我去的!”“哈哈哈尸他们都笑了,“这怎么可能呢?这是你的童话!你的童话吧!”
我也笑了:“对,这也许是童话,可它又不完全是童话。这是我的二胡小天使对我讲的故事,这是我自小心中的理想!”每当我捧起二胡,每当我听到那好听的音乐声,我就会想:总有一天,我要带着我的二胡,到那二胡声带我去过的地方,在那儿重新拉起我的二胡,实现我的童话!
本文塑造了一个倔强、成熟的残疾少年的形象,她从二胡中找到慰藉,实现了“童话”。文中的“我”是怎样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呢?请听小作者的后记:
小时候写作文,老把作文比成“吹牛”。哪篇写得好一些,就是因为“牛皮吹得比较成功”。上了中学后,通过老师的辅导和课外阅读,以及自己的实践才体会到,无论是什么样的体裁、题目的作文,材料都必须从生活中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才能写好文章。
文中的主人公“我”,是我生活中所接触的两个人物的化身。在我班里,有一位患先天性髋关节移位的同学,她平时不能参加班中的好些活动,但她很顽强,很快乐地生活。她的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我也生过病,也尝到过不能正常活动的烦恼,所以她的精神给我很深的印象。在我住的弄堂里,有一位练二胡的小女孩。无论严寒酷暑,她都按时练琴,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美妙的旋律回荡在小弄里。常让我觉得这是一个音乐天使在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于是,我在文中把这两个人物集中在“我”的身上,写了这么个小姑娘。基于这种考虑,我写了这篇文章,以看似没有神仙鬼怪的故事勾画了一个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童话世界。
从后记中,我们看到,习作中的人物是现实生活中两个人物组接起来的,通过组接,一个全新的人物诞生了。
组接素材是提炼,加工的一种方法。在组接过程中,要忠于事物本质,不能歪曲事物本质。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但艺术真实一定要深刻地反映生活本质。组接素材要突出事物特征。我们可以把那些不重要的细节,不明显的事物变得意义重大,鲜明突出,而有些重要的部分却反而略去了。这样对现实生活的加工改造,可以更加突出事物的性质特征。
评一评
文章始终把事情集中在橙红色的小树林周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那一个美丽的地方
我的初中时代,是在一个花园般美丽的中学里度过的。那儿的一切,如行云、似流水,恬静流畅得像一支优荚的田园曲。每当我独自一个徜徉在林间的小路上,温柔、淡雅的小花点缀在缥缈的雾霭中,我眼前的一切,便童话般地融化在“梦”的境界里。我的“梦”是橙红色的:橙红色的天,橙红色的云,橙红色的地,橙红色的花,橙红色的只能感觉到的气息……然而,最使我难忘的,却是教学楼后面的小湖,鹅卵石下的小纸条。它在我心底写下了纯真的小诗。
那是一天的中午,我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信封上除了我的名字外什么也没有。我惊疑地拆开信封,只见里面是一片手掌大小的白纸,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几行字:
请你从今日起,每天训练结束后去教学楼后面的小湖,在那棵最小的枫树下找一个忠告,好吗?
一个崇拜你的朋友
我愕然了,想不到年少的我竟有了崇拜者,更不曾想到还有对我的忠告。而那未知的忠告又会是什么呢?好奇,驱使我去了那儿。
当天下午训练结束后,我就来到那橙红色的小湖旁,寻觅那棵橙红色的小枫树。
静悄悄的,我从容地在湖边搜寻着。终于找到了那棵小枫树,在这枫树的世界里,它也许根本不起眼,纤弱的身躯披着橙红色的衣裙,就像一位东方少女,典雅、高洁,我仿佛走进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找寻着那个神秘的忠告。
小枫树静静地望着我,蓦地,我发现枫树下有一块鹅卵石,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白玉,在夕阳里发出晶莹的光。我拾起了它,发现了那个“忠告”——一张橙红色的小笺:“你不必知道我是谁,我只是一个崇拜你的朋友,你在我心中有着一个特殊的地位,我希望你一切都完美。但据我所知,你现在学习成绩并不太好。你为什么不能努力呢?”
我觉得心中有一股热血在沸腾。“我要奋斗!我要自新!”我掏出笔,在那小笺上写下了这表达我心声的八个大字。然后,又细心地把纸条压在了那块鹅卵石下。
从此,我开始发愤学习;从此,我每天下午和一个不知名的朋友在那枫树下进行独特的对话……
“我发现你最近学习又松懈了,要牢记自己的誓言。”
“听说期中考试你得了全班第十八名,祝贺你进步了!”
那一张张橙红色的忠告激励着我努力向前,鼓舞我奋勇进取。在我成功的时候,它也欢欣;在我失败的时候,它能伸出手。在那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从未间断过那种特殊的对话。中考结束了,我终于考取了省重点中学。
我又来到了那个橙红色的小湖旁,重温我昨日的故事,或许它还会继续。一切的一切还是橙红色的:橙红色的天,橙红色的云,橙红色的地,橙红色的花,橙红色的只能感觉到的气息……小枫树依然那样单薄纤弱,鹅卵石下还是压着一张橙红色的小笺:“再见了,黄忠。你的前途是远大的,但不要忘记这里有一个崇拜你的朋友。”
我走了,“梦”也结束了。至今,我还不知道那个忠诚的朋友是谁,不知道是如何的模样,甚至不知道是男是女。但是,我永远怀念这位朋友,永远期待着那橙红色的对话……
练一练
1.老骆驼在垂暮之年,又一次穿越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千里沙漠,凯旋归来。
马和驴请老英雄去介绍经验。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老骆驼说,“认准目标,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到达了目的地。”
“就这些?没有了?”马和驴问。
“没有了,就这些。”
“唉!”马说,“我以为它能说出什么惊人的话来,谁知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就完了。”
“一点也不精彩,令人失望。”驴也深有同感。
是啊,人生中的这些“不精彩”往往被人们忽略。可是,正是由于这些“平凡”、“不精彩”,才孕育了成功与伟大。请以“感受平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宇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点拨:材料中的故事只是一个引子,引出写作话题“感受平凡”的引子,它可以出现在文章中,也可以不出现,以不出现为好。
注意以能表现平凡的一组场景来突出主旨。
2.节日剪影。要求:选取一个节日,通过几幅画面,一组镜头来表现它的特点、气氛。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注重细节捕捉,运用组接的方法。
3.那一刻,我哭了……要求将自己最深刻、最真实、最生动的一段经历用饱含情感的文字体现出来。
读一读
特别通知
吃过午饭,我高兴地喂完小白兔。它们是我的小钱柜,兔毛可是样紧俏玩意儿,昨天一次就卖了二十元,我打算将它派个大用场。可左算右算,还短缺十元,自然只好向妈妈伸手。
但是,刚刚开学,学费、书费、杂费已交了二十多元,前天,又补交了十五元勤工俭学费。现在又伸手,妈妈肯给么?果然,我才开口,她马上嚷嚷开了:“啊哟,怎么又要钱?卖兔毛的二十元呢?你呀,真是个大口袋,兔予毛拔光,也填不满!”好在妈妈知道我不是漏巴掌,话虽那么说,可钱还是给了我。
现在,口袋里有三十元钱了。上学路上,我吹着口哨,盘算着如何发挥这笔“巨款”的最优价值——先买把口琴,就买班里许多同学都有的那一种,飞天牌,五元钱就够了,再买一套运动服,那套旧的已经有了裂口,还有窟窿,穿在身上踢球都没劲。新的大概要二十二、三元吧,剩下两三元,留着暖暖口袋。
好不容易挨到了下午的自修课,我正要请假去买东西,班主任急匆匆走进教室,叫大家停下手头的功课,听他宣布一个特别通知:每个同学交五元钱公物赔偿押金。“这是学校的决定。”班主任强调说,“谁也不能托故不交,如果到毕业的时候没有损坏公物,这钱就退还给你。好了,别嘀咕,五元钱不算多,由班长负责收集,限明天放学以前交齐!”
班主任说完就走了,教室里嗡嗡嗡,说什么的都有。我摸摸口袋,后悔没有向妈妈多要五元钱,买口琴的计划,今日算是真的“飞天”了。
“同学们注意。”一个洪亮的声音压过了大家的议论。抬头一看,原来是语文老师,正微笑着站在讲台前。他扶了扶大眼镜架,直到教室里平静下来,才慢条斯理地说下去:“这里有个特别通知,希望大家注意听。现在,新学期开始了,你们都明白,要想学好语文,光靠课本不行,要有复习资料作保证。为此,我替每位同学订了一套,省教研室编的,只要四元钱……”
又一个“晴天霹雳”,把我轰得目瞪口呆,同学们有的面面相觑,有的交头接耳,悄声埋怨起来。语文老师用指头重重地敲了敲讲台,提高嗓音继续通知:“别吵吵,这可是为你们自己好,不要学那个泼留希金嘛,钢要用在刀口上,该花的就得花呀!班长,请代我把钱收起来!”
不愧是语文老师,把守财奴泼留希金都搬出来了,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有的同学沉默了一阵之后,立刻打了个小九九:五元加四元,共九元,向家里要一张“大团结”,还落得一元钱作零用。
如果真是这样,这个小九九倒是个如意算盘。偏偏今天下午不知刮了什么风,老师们像互通了声气,班主任、语文老师走了以后,教数学、物理、英语、政治的老师,一个个像走马灯似的光临教室。
“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要学好数学,就得多做习题。我特别通知你们,北京出版的高中数学题解是本好书,每本不到四元钱,我要求人手一册,班长把钱收起来!”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这里,我郑重通知大家,每人交五元钱,买一套福建出版的物理学习参考书……”
“现在,大家的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三元钱一套的英语学习材料很便宜,上海出版的。”
“班长,请你向每位账脑郝虮本┍嗟恼巫柿稀M牵豢墒В辈辉倮础?/P>
天啊,一个又一个的特别通知,已经二十五元了。还有化学老师、生物老师,不知为什么没有赶上趟,他们能例外吗?班长说:“先把二十五元钱交上来,也许,再准备五元还不够呢!”
唉,我的口琴、运动服都泡汤了。剪光兔子毛,再卖光兔予肉,也应付不了这些特别通知啊!
【点评】
●一个下午的自修课上,竟有那么多老师走马灯似的向学生收费买复习资料,虽不是绝无仅有,但却也实属少见。这是作者经过集中处理的结果,这样更能生动地反映复习资料成灾、学生负担过重的触目惊心的事实。
●许多以“一天”、“早上”为题的作文,实际上都是把平时琐碎的事集中在同一时间表现的产物。
记一记
关于人生态度:
人生,处处地方都有毒蛇在引诱我们。
——马克·吐温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杜甫
人生不出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罗曼·罗兰
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
——罗曼·罗兰
确切的人生是,保持一种适宜状态的与世无争的生活。
——蒙田
没有喜悦的人生,是没有油的灯。
——司各特
你若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欧阳修
当我活着的时候,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
——惠特曼
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前面才有路。
——鲁迅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战役——多事多难的漫长战役。
——艾匹克蒂塔
回忆往昔,从中得乐,等于活了两次人生。
——马体尔
尊卑优劣因个人而异,而不是因种族或民族而异。
——怀利
篇2:初中写作新视点(二十)老题目与新文章——发现的乐趣与价值
老题目与新文章
——发现的乐趣与价值
【目标取向】
●了解造成作文缺乏新意的原因。
●学会如何在老题目上发现新的角度。
●培养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在老题目上发现新角度的乐趣与价值。
●避免一味追求新意而失了真。
【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一
我爱我家,又是这样的老题目,唉,我怎样才能写出精彩文章?
问题描述二
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真难想出什么好思路,一看就在这个框框里动不了,有什么办法拓展新思路,选择独特的写作角度?
问题描述三
如果还是老的角度,又可不可以写出新的内容、新的意思来呢?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
显然,这不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循环的寓言。生活中经常见循环的现象,上学—一放学一一上学一放学;工作一—休息——工作—一休息。学习上也常有循环,比如小学的作文写过“我发现……”,中学作文题里有“我发现……”,大学里仍然会写“我发现……”,今后如果当了作家,还可以继续写“我发现……”。
【方法指导】
考试的时候,我们常碰到一些很老套的题目,比如“我这个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发现……”等,同学们往往会模拟在作文选或自己以前写过的类似文章。当然一方面这是一个比较有把握的得分方式,但是如果这个作文题很泛,大家都看到过,甚至老师上课讲过类似范文,那很有可能出现一个考场里有一部分考生写同一个内容的现象。有一年考试,一个考场的学生就有一半同学都写了关于失去母亲的作文,原因是考前老师讲过一篇类似的范文,有的同学就不动脑筋地照搬复述了,闹出大笑话。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得不偿失,反而会使阅卷老师对考生留下不好的印象,作文的分数一落千丈。
那么,我们如何把老题目写出自己的新意来呢?
比如,面对“我发现……”这样的作文题,如果归纳一下,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发现有什么”,相当于“我遇到了某件事”,“我经历了某件事”,“我学会了某件事”,主要是写一件事的过程。回想一下,小学里你曾经“发现”过什么呢?任意翻开一本小学作文选,我们不难找到类似于这样的一些题目:“我发现骑自行车不难”,“我发现了蚂蚁的窝”,“我发现书本上的错误”,“我发现了电脑的神奇”,“我发现了蚕宝宝蜕皮的秘密”。
中学里再这样写,恐怕就不行。当然,不是不可以,而是写了得不了高分,尤其是考试。因为,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生命的价值在哪里,作文的价值又在哪里呢?重复只是表面的现象,在一天天看似简单的重复之中,人长大了;在看似一样的题目“我发现……”中,经历不同生活的人和同一个处于各年龄阶段的人,会在一样的题目中反映出不同的眼光。比如说,大学生笔下的“我发现……”可以写出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忽略的、但却是问题所在的发现;经历过文革的人和没有经历过的人在同时写这个题目也会拥有不同的关注角度,由此可以影响到作文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尺度。
因此可以说,要让一个老套的作文题目产生出新意,关键是要学会细心地观察生活,自觉地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努力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包括逆向思维、跳跃思维等,来寻找写作的可能性。这里介绍两个常用的方式:展开和挖深。
展开:
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想想中学生要“发现”什么,才能与你的身份水平相称。这虽然和生活经验及阅历有关,有时比较抽象,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关键是要找到开启思路的有效方法。比如,可以用转换问题的方式,就是把“我发现……”转化为“我发现某物是什么”、“和什么有关”、“像什么”,“为什么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从中想到了什么”……在把简单的“我发现……”转化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思考后,我们可以如遣词造句一样把内容填进去,比如可以说是“我发现枕头里的秘密”,“我发现小河在哭泣”,“我发现1+1的哲理”,“我发现圆的奥秘”,“我发现读书的乐趣”,“我发现属于我的奶酪”……写作内容的可以反映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状态,中学生有他独特的年龄特征,每个人彼此又各不相同。如果我们在审题时把这些独特性考虑进去,那么就可以把丰富的生活纳入写作,作文自然就有了新意。
挖深:
这个方式要求比展开要高,因为它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需要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能超越眼前的具体事物,透视出事物背后可能隐藏的某种道理。还是用转换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我发现……”转换成“我发现什么和什么有关”、“我发现什么象征了什么”、“包含了什么”、“让我想起了什么”、“由此,我还想到了什么”——比如可以是“我发现棋如人生”,“我发现了阳光”,“我发现白色的精彩”,“我发现为什么彩虹是美丽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把思路向深处延伸,由此可以揭示一些生活普遍的道理。如果要做得更好的话,我们可以把自己对这些事和物的独特理解和看法写进去,当然,前提是要自圆其说。但是必须提醒的是:让老题目出新意而采用挖深的方式,不是要一味地追求新奇,导致题目怪异,内容空泛而不切实际。应该说,新意是要建立在实际生活上的。比如说,一个中学生还写“我发现骑自行车并不难”,他同样也可以写出新意来——如果他在学骑自行车的过程中把生活中人们常常忽视的道理和情感放进去,那么,这样的文章让人看了不仅不会认为是幼稚老套,反而既让老师容易理解你的想法,又使自己的思路清晰,反映出你的独具匠心。这就使文章在平凡之中见出了新意。
你不妨按照这个公式去写一篇文章试试,如果做了,你就会发现,在一个简单的题目里,可以蕴含着无穷的变化,里边有巨大的空间可以让你尽情挥洒你的想象力和思考。接踵而至的是,你会发现,你的作文思路丰富了,现实生活和写作连在了一起,分数也就自然高了。如果只是一味地关注分数,求稳而不懂求自己的“新”,那么,反而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文章干巴巴的,像枯木头一样。只有联系了生活实际、联系了自己的成长才可能写出“长大了”的作文。
【实践训练】
评一评
文章的标题给你怎样的感觉?那么文章的内容呢?
追索春天
不必寻找,也无需寻找,当时间老人在树杆上刻下一圈满满的年轮时,花蕊便开放在你的睫毛;不必挽留,也无法挽留,当你感觉到春之神韵来临的那一刻起,春,便以其凝重的脚步走向沧桑的远方。
穿越时空,四季轮回,透过季节与季节之间那美妙迷人的帷慢,春天依旧,是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岁月悠悠,衰老的是时间,年轻的是季节,而年轻的活力,便是春天。春天的内涵,不仅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谚语,而更是短暂与永恒的接力。
追索春天,春天是流动的小溪,清澈是她的灵魂。
追索春天,春天是凝固的旋律,热情是她的本性。
追索春天,春天是一朵开不败的花,花香与水共潮升。 ;
追索春天,春天是一泓陈酿老酒,让你品不清,尝不尽。
追索春天,春天是宇宙的一本巨著,人类只能看到她的片段或序幕。
追索春天,春天是人类的一瞥,她走来走去再走去走来……
关于标题:
关于文章内容:
关于春天,你的发现:
练一练
1.感受
点拨:人有眼耳鼻舌身五官,能感受外界黑白动静酸甜冷暖等变化。写这样的作文没有跑题的忧虑,却有高低的差别。关键也就在一个“感受什么”上。一个是表层、常见的感受,如“感受美味”,“感受母爱”,“感受地铁”,“感受香港”。一个是双层或深层的,如“感受三国英雄的悲哀”i“感受飞翔”,“感受寂寞”,“感受极限”,“感受贝多芬”。试着比较一下“感受乘飞机”与“感受飞翔”,高分的奥妙在哪里?
2.风景
3.渴望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理解、成功”等词语,注意心理活动的描写。
读一读
我发现棋人如生
从四年级开始,我就学会了下象棋,渐渐地发现,这小小的棋盘也反映着偌大的人生。
两人对奕,胆大者棋风泼辣,刚开局便全线出击,奋勇前进,大有“气吞万里如虎”:胆小者,重于防守,步步为营,举棋不定,惟恐一招误败,便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稳重的人深思熟虑,棋风矫健,貌似平静,却早已成竹在胸,轻浮的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行棋不虑后果,终因一叶障目而全局败北;工于心计的高手第一局故意榆给对方,增其傲气,灭其防备之心,而暗探对手套路,以谋对策,且言“君子让头局”,真可谓名利双收了,尔后避人之长,攻其之短,处处陷阱,请君入瓮,直杀得对手连局皆输,俯首称臣为止;高傲自大之徒往往瞧不起对手,摆出一副“惟我独尊”、盛气凌人之势,对手也往往被“震”住了,此等人心理虽胜人一筹,但并无真才实学,也难有胜局,人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态都在这楚河汉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棋之静,如一池春水,波澜不兴。棋一旦化静为动则狼烟四起,杀戮大开,双方死伤无数,这气势决不亚于硝烟滚滚的战场。
棋逢对手确是一件快事。双方坐定。大战三百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仍不分胜负。双方都免不了心情烦躁,偶尔大意失荆州,被对手抓住机会,穷追不舍,确认败局已定,胜利无望,忽又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回马一枪,直捣黄龙,对手亦无防备,终以胜局告终。此时顿觉特别畅快,回味无穷…… 、
其实人生也就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不易言败的对手,自己也只是在行棋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方能取得胜利。我总想,能在这一方小土地上发现这生命的玄机,也就能不枉此一生了。
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
【点评】
●“我发现——”这个老题目在这位作者的笔下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新的层次。如果小学生写下棋,可能写出来的文章大都类似“我学会下棋了”,“我跟爷爷学下棋”之类,但这位同学却以下棋作比方,通过棋理“发现”出了“我”这个年龄阶段对独特的生命和生活的体悟,使得文章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这就是他值得我们学习的成功之处。
●他同时运用了展开和挖深两种方式。可以看出,他的高明之处是把两件表面互不相干的事和物——我、棋和人生——联系在一起,从而写出了一番新境界。这就是展开的思维方式。我猜这一定是位对下棋有所了解的同学,而且平时也是个喜欢思考的孩子,对人生有着自己的体会,否则,他能达到这样的认识是不可能的。这些条件使得他十分恰当地运用了挖深的思维方式,完成了他高明的联系。
●但是,反过来想一想,这种高明的比方也并不奇妙。世界上什么不像人生呢?说河流如人生行不行呢?有目标,不怕曲折,才能到达终点,当然可以。说大海如人生行不行呢?有容乃大,胸怀宽广,才成大器,当然可以。说纸如人生行不行呢?剩下来都是一片空白,就看你怎么去设计,怎么去描画,这当然也可以。说书包如人生行不行呢?外表不由你决定,里面要装什么,则全凭你自己选择。其他的还有:粉笔如人生,球场如人生等。你看,不都很精彩吗?写作文就是借一个筐子,关键是你要有意识地把平时的思考装进去,才能让文章真正体现你自己的性格,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在这篇文章里,“棋”就是一个筐,作者就是把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设计放进去,让棋成为他思考人生的契机,这个有心的筐就成了他充满新意的发现。
记一记
关于发现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事物越平常,诗人就要站得高,才能从平常的东西抽出不平常的东西,才能使这种不平常的东西成为完美的真实。
——果戈里
诗需要有纯正思考和心灵幻想的自由。
一——罗曼·罗兰
艺术以创造为生命。
——柏格森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罗曼·罗兰
知识和教养是重要的,不过独创精神更可贵。
——池田大作
有人发现了,有人却发现不了。困难的是第一个想到这点啊!
——哥伦布
真正独树一帜的只是少数人,多数都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转的。
一—一歌德
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马克·吐温
人的精神所具有的创造力量,不外乎是将感官和经验提供给我们的材料加以联系、置换、扩大或缩小而已。
——休谟
篇3:初中写作新视点(十九)从走投无路到柳暗花明——文章的转折与过渡
从走投无路到柳暗花明
——文章的转折与过渡
【目标取向】
●掌握文章过渡转折的基本技巧。
●准确把握过渡的时机。
●文章过渡自然流畅。
●使用过渡来组接文章结构。
●适当的使用过渡,避免文章散、乱、浅。
【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一
有人说,写作文就像造房子,要一层一层地造。一层楼就好比是一段文章,层与层之间要有楼梯,我们才能走上去,段与段之间要有过渡,别人才能读得下去。如果不会使用过渡,问题就来了。
问题描述二
经常写着写着就像走进了死胡同,没法继续下去了。感觉好像话已经全部说完,但是实际上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表达出来。不知道应该怎样在文章的段落之间转换,在层次上进行深入,写来写去总是在原地绕圈子。而且,明明是一篇文章的两段,读起来却像是两篇文章,没有层次感,段落之间断裂,结构僵硬死板。
问题描述三
怎么样进行过渡呢?过渡有哪些技巧呢?有时候知道应该过渡了,可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技巧,过渡得很生硬,不自然,不流畅。一篇文章写到什么时候才需要过渡呢?有时把握不好分寸,即使正确使用了过渡,效果也不好,文章看起来还是不舒服。
问题描述四
虽然学会了过渡,文章连贯了,通顺了,但是读起来像流水账,散乱而没有重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文中提到的内容很多,可是都没有说清楚,像是在打游击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过渡方法用得不对,过渡的不是时候,还是出现了其他的错误?
【方法指导】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写文章如同吃饭,句子要一段一段地写,意思要一层一层地表达。有时候,为了使文章的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加连贯,在两个段落之间,经常要使用一种特殊的“连接部分”,这种连接部分就是文章的过渡。它的作用就像人身上的关节,把文中不同的两个部分连接起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过渡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
我们通常把过渡分为三种,即“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比如:
“13岁,刚出土的嫩芽,刚展翅的雏鸟。似乎你的天空无限宽广,你的道路无限开阔。
然而,正因为你是刚出壳的新生命,谁都要来保护你指教你训斥你——”
这里的“然而”,引导文章的思路转向另一个方面,它就像一个钩子,钩住前面的思路并转向后文,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因此就称它为“过渡词”。像“然而”、“但是”、“因此”、“总之”、“不过”等词,常常在文章里起过渡作用,可以这么认为,大多数关联词都能做“过渡词”。
过渡有时需要用一句话来完成,比如:“没过多久,我对他的看法就有了改变……”;“没有想到的是,甜甜蜜蜜的美梦很快就被放飞后的苦恼打破……”
如果一个段落主要起过渡作用,我们就称它为“过渡段”。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里前面一节描写了惨烈的松骨峰战役,接下来,用“我们的战士,充满了对敌人的恨,而对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却有无限的爱”,下面自然转入“马玉祥火中英勇救朝鲜儿童”的内容。过渡段主要用于比较长的文章,完成比较复杂的过渡,特别是一些理论文章,各层次之间需要严密地衔接,过渡段的使用自然比较多见。一般中学生写的记叙文内容较简单,篇幅也不长,因此,用过渡段的机会不是很多。
什么时候需要使用过渡呢?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
描写内容发生变化,通常要用过渡。比如,“北京的迎回归气氛越来越浓,几千里之外的香港更是像过节一样”。前文是在描述北京的欢庆场面,如果没有经过必要的过渡就一下子转到了香港,就好像孙悟空一个筋斗跳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肯定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认为你的文章连接得不紧密,断成了两节。所以在描写内容发生变化的时候,过渡是必不可少的。
表达手段改换,用过渡显得更加自然。比如:“望着老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啊,多么可敬的老人哪!”文章前面是描写,后面转向抒情,但是因为用了过渡,其间的转折几乎感觉不出来,这就是一个巧妙的过渡,在不知不觉中“暗渡陈仓”。
文章思想层次的递进,也可以用过渡。比如:“既然弄清了失败的原因,通往成功的路也就不远了……”正像前面说的,不同思想层次的段落就像是不同的楼层,彼此之间一定要有楼梯,也就是用过渡来衔接,否则就成了空中楼阁,别人也没有办法跟上你思维的变化。
根据过渡的特点和在文章中的作用,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借助它来把文章材料写丰富,思路写开阔,道理写深入,把文章写好。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你在写作文的时候,如果思路走进了死胡同,思维枯竭写不下去了,也就到了应该使用,过渡的时候了。例如:
“在单位,妈妈是一位劳模,回到家里也一刻闲不住——”
“爸爸在家里懒得像一只病猫,一出家门就变得生龙活虎——”
“别看平时老师跟我们嘻嘻哈哈,谁要是违反了‘原则问题’,他可轻易不会放过,就说那一天——”
“白天的街道热闹非凡,到了晚上可就是另外一幅景象了———”
“山下的风景平淡无奇,到了山顶,这才发现——”
“虽然他身在教室,思绪却早就飞到了医院——”
“从此,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他嘴上是这么说的,然而行动上却是另一副样子。”
“天下的道路条条相通,人生的道路却处处不同——”
“正当香港在热热闹闹庆回归的时刻,几千里之外的北京,早就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你看,聪明的过渡几乎可以把任何两部分内容轻而易举地“连接”在一起,就像万能胶水似的。它是一扇门,隐藏在思路的死胡同的尽头,当你找到并且打开这扇门,你会发现自己一下子豁然开朗,进入另一片广阔的天地,顿时思如泉涌。
这里需要说明几点。首先,好的过渡不一定要有明显的过渡形式,不一定非要出现各种关联词,那只是过渡的“初级阶段”而已,精彩的过渡应该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轻描淡写中达到连接文章的目的。其次,不能为使用过渡而用过渡。我们应该是在文章需要的时候才使用过渡,它应该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般地出现在段落中。一篇文章不能经常过渡,如果过渡太频繁,一些本来需要细致刻画的重要地方还来不及展开,就给匆匆地“过渡”走了,势必会出现凌乱而没有中心,效果适得其反。过渡太多而内容太少,就像现在的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一样,恨不得每隔三五分钟就放一次广告,本来好好的一部电视剧就这样被搅和了,看得观众兴趣全无。所以,作文中应该着力描写的部分还是要花力气去写,不能随意就一笔带过。同学们要注意,过渡是用来连接内容的,它本身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实践训练】
评一评
找找看,文章里哪些地方的过渡比较精彩,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着不足?
我真想是一颗星……
倘若思绪能开花,那便是我心中的一朵;倘若梦想有翅膀,我便要乘风而去,化作一颗永恒的星!
我真想是一颗星,披轻轻的风,穿淡淡的云。辉映世间的灿烂,照亮无际的黑暗,让那“黑色魔鬼”不再可怕,让辛劳了一天的人们在星光下甜甜地入睡。绿叶上,我要照亮每一颗晶莹的露珠,让无边的黑夜闪烁着无数的珍珠;田野里,我要将丝丝华光赐予深夜的昆虫音乐会,让田间久久回荡着美好的旋律。星光下,我和妈妈漫步在绿草芳花之间,我静静地听妈妈给我讲她们在金秋十月带学生到革命老区井冈山进行社会实践的事情:“那也是这样一个宁静的晚上,只是天上没有星星。我和另外两位老师一起走访农户,看望住在农户家的学生。我们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借着手电筒的光亮,可以隐约看见两边是待收割的稻田,空气中弥漫着新稻成熟的香味。秋虫呢哝,更为田野增添了几分神秘。走着走着,突然手电筒坏了,我们仿佛一下子掉进了黑色的深渊。真黑呀,伸手不见五指,只能偶然听到远处的一两声狗叫,我们只好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前行。唉,真不知道当地的老表是怎样过的,他们可真苦呀!”听着妈妈轻轻地叹息,我的小小的心早巳化作了一颗星,飞向天空,飞向井冈山,给老区的山山水水带去一片光明,也为老师们指引前行的道路。
星光与灯光相辉映。台灯明亮而柔和的光辉洒在妈妈从井冈山带回来的一张照片上。照片上一个孩子正在一盏昏暗的灯下学习,听妈妈说,这样的灯泡只有六瓦,这还算是比较富的家庭,一般家庭里连这六瓦的灯都没有。照片上那个孩子和我一样上初一,他的头埋得很低,大概是看不清书上的字吧。这样昏暗的灯光,不把眼睛看坏了吗?我的小小的心再次受到震撼。我真想是一颗星,用生命之光照亮那里的小伙伴,让他们挥动手中的笔,描绘彩色的明天。
我真想是一颗星,和我的星星朋友们一起翱翔,在遥远的天空轻松地、自豪地俯视着五彩的祖国大地!
我真想是一颗星,伴随着祖国走过今晚甜荚的月华星光,走向明天灿烂的朝阳晨曦!
你的评价
你的理由
练一练
1.与 面对面
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诀窍,是看填写词语的内容与生活现实的距离的关系。一般来说,距离越小,想象空间越小,发挥的余地也相对较小。反之,距离越远,发挥余地越大。具体说来,有四个不如:眼前的不如外面的,比如,“与爸爸面对面”,就不如“与孔子面对面”、“与比尔·盖兹面对面”;人不如物,如“与老师面对面”,不如“与镜子面对面”、“与沙漠化面对面”;具体的不如抽象的,如“与东方明珠面对面”,不如“与挑战面对面”、“与忧伤面对面”;正面的不如反面的,如“与成功面对面”,不如“与腐败面对面”、“与是非面对面”。
当然,构思方向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接下来还要看怎么用笔才行,毕竟思路只是思路而已。
2.理解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称呼,如老师;也可以填某种现象,如炒股,等等。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美在生活中吗
读一读
过 渡
渡口上。
“你为何不走?”
“我能走向哪里?” ·
“对岸呀?”
“不,不能,至少我长期的步行方式告诉我不可能。”
“那么,就只有过渡。”
“过渡?”
“是的,过渡。”
过渡,从此岸送你到彼岸,让那一时受阻的脚步得以重新迈开大步。一旦出现了过渡,被动即成为了主动,无望也会转为希望。要问如何在路尽难走的境况下继续前行——那么,就请过渡。
从单纯过渡到成熟,从单元过渡到整体,从紧张过渡到松弛,从简易过渡到复杂。即使成功是我们最终的目标,那么失败也不妨是一个必要的过渡。
过渡你疲倦的精神,过渡你沉睡的思想,过渡你匆忙的作息,过渡你生活的脚步。我们生来就没有注定要用一种感情一种脚步去度完自己的整个一生。看看那自然间的潮起潮落,我们不难发现,原来人生也需要许多次的选择与转变。就像春天的野花过渡到夏季的荷叶,秋雨的朦胧过渡到冬日的白雪,四季才呈现出天然的生机;就像苍穹的深邃过渡到蓝天的朗悦,晨曦的红纱过渡到月夜的清冷,自然也才谓博大而浩美。那么,在这一次次或短暂或漫长的过渡中我们不同样充满了调整后的信心与美丽的期待吗?
我为什么微笑
那是为了爱与和平
虽然曾也经历了悲与伤苦
但终究要过渡到一个有爱的心情
我本就是一个平凡的行人,而我却从不放弃每一次合适的过渡。我在过渡的时机中调整自己的方向,我在成功的过渡后走向新的境界。
【点评】
这是一篇写人生感悟的文章,在过渡中成长,在过渡中看到人生的轨迹和方向。这篇文章值得我们借鉴的有以下几点:
●文章题为《过渡》,这个题目容易写空泛,以感悟写感悟,造成内容太个人化而晦涩。但是作者从一个带寓言性质的场景开头,用一段对话来引出过渡的主题,很特别。这在思维上造成了一定的跳跃性,在内容上为下文的展开作了一个引子和铺垫。其实,这样的处理没什么难的,引子是比较抽象的,内容是对引子的阐发和解释,我们只要交待清楚其中的转换,把引子和感悟的内容统一起来就完全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作者从寓言性的引子转到自己对“过渡”的理解,再由此把“过渡”定位在自己对人生成败过渡的理解上。这是一个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很自然,也很贴切。实际上,无论是议论文还是抒情散文,我们要在说理和议论时做到过渡合理、确切,前提是我们本身要对描述对象有清醒的认识,这一点,《过渡》的作者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善于思考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转折的合理性,才可以在转折过渡时把问题说得有条理,说得让人明白。但是,小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转折过于急了。比如:从对成败过渡的描绘中引出调整的理解——“信心与美丽的期待”——接着说明这个过渡之所以必然是因为悲苦终要过渡到爱,这之间的转折太跳跃了,以至于有点晦涩。为什么这个“信心与美丽的期待”是爱的心情呢?小作者没有回答,只一味抒情了,这是一个过渡上的漏洞。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每一个转折的合理性。不要过度解释,否则就是《大话西游》里批判的唐僧似的罗嗦;也不要以为自己的文字已进入了世界的深处,却不知当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伟大和澄明时,读你文章的人是如人沙漠,一片望不到头的朦胧。
记一记
关于创作:
技巧是一切创作的生命。
——罗兰·巴特
我的作品只是荟萃了别人的花朵。我的贡献只不过是用线把它们束在了一起。
——蒙田
一部小说就是在一条大路上移动着的一面镜子。
——一司汤达
任何瞬间的灵感,事实上不能替代长期的工作。
——罗丹
通过以理性为活动基础的意志活动的创造叫做艺术。
——康德
天才的作品不是故意或随便产生出来的,而是出于由本能的必然性,所引导的“结论”——一般称“天才的激发”或“灵感的来临”等等。
——叔本华
我最喜欢的作家必须让我能找到我的世界。
——歌德
每篇文章的结构应该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
——柏拉图
说话行文必须简练,这样才能使思绪滔滔不绝。
——贺拉斯
放错位置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好的,恰到好处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坏的。
——惠特曼
篇4:初中写作新视点(九)得开与想得好——联想的作用与方法
想得开与想得好
——联想的作用与方法
【目标取向】
●进一步认识联想和想象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学习联想的常用方法,注意运用联想的基本原则。
●开拓联想和想象力,养成在事物之间寻找联系的思维习惯。
【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一
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很会写文章,大家说他们有才气,什么叫有才气呢?我的文章为什么没有才气? , .
问题描述二
俗话说,写文章要靠灵感,灵感是天生的吗?普通人能不能写出想象力丰富的文章?
问题描述三
老师在写评语的时候常用“联想丰富”来称赞一篇好作文。在一篇作文当中是不是联想越多越好,好的联想有什么特点?评价一处联想好不好有什么标准吗?
问题描述四
有人说联想和想象是一回事,有人说它们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方法描述】
关于联想与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文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一篇文章中,如果有比较丰富而又独特的联想和想象,我们就会说此人有才气。才气不是天生的,因为联想和想象有规律可循,能通过训练提高想象力。
所谓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联想,可以从眼前的事物生发开去,由一点发散到另一点。
按照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同,联想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多种形式。由一个事物想到在空间上或时间上接近的另一事物,这就是接近联想。如果想起了和对象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近或相似的事物,就会形成相似联想。相似联想反映着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共同性,一般的比喻都是借助相似联想。所以这种联想形式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得相当普遍,所起的作用也特别突出。如鲁迅在《故乡》中称“杨二嫂”为“圆规”,就是由杨二嫂两条瘦长的腿想到圆规细长的腿;再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就是把“彩霞”、“澄江”分别与“绮”、“练”(都是丝绸名)联系了起来。对比联想是从某件事物引起对其他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回忆。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头脑的加工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的思维活动。利用想象,可以把微小的再造成庞大的,简单的生成复杂的,抽象的化作具体的,遥远的变成眼前的,破旧的翻成崭新的,反过来、,也可以由大变小,由复杂变简单。只要你愿意,存在你脑海里的材料可以像变魔术一样任意变幻。比如,未来一万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谁也没有标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想象,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推理,把它描绘成各种样子。
写作文的时候,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就可以比较从容。大到审题,选材,小到比喻夸张,都是把两个以上的材料联系起来进行加工。比如看到一个题目,立即联想到以前遇到的什么人,看过的什么新闻,见过的什么场景,听过的什么音乐,记住的什么名人名言,以及以前写过的类似的作文……,把这些材料进行一番比较,最后选出比较合适的,再经过一些思考加工,就比较有把握了。
有人说,联想和想象是创新思维的两种不同形式,联想的内容都是已知的、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想象通过思维产生新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不过,二者有很多共同点,一是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要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家都说联想的好,那么至少你要知道“银河”、“九天”这些词语、典故;你要想象一万年以后的世界,你就应该懂得一点基因知识、环保知识、宇宙和外星探索知识,电脑知识等等,要不然,你的想象就没有依据,想出来也不会精彩。有的人把好的想象和联想看成是灵感爆发得来的,其实,灵感也要以知识基础和思考习惯为前提。二是都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把两件事物联想在一起,主要看它们有没有共同特征,比如长腿和圆规,大桥和彩虹,网络和高速公路;再如想象中的未来世界,要有未来世界的特征。三是最好得有创造性,想得新鲜、独特。比如人们把美国篮球明星乔丹比喻为“飞人”这是有创造性的,把罗纳尔多称为“外星人”,这是第一次这样比,所以人们的印象十分深,可是如果再把另外的人也称为“飞人”“外星人”那就不够有创造性,至少应该加一点改造,比如叫“小飞人”,“赛外星人”,“超人”等,大家才会认可。
【实践训练】
评一评
画出下文中表明作者展开联想的句子,并将这些句子从修辞运用、叙述的角度、内容拓展等角度将这些句子分分类,找出一些联想的规律。
乡野之秋
秋的纤手搭上了故乡的肩膀,江南的乡野把秋的丰满、秋的清凉、秋的气质、秋的韵味、秋的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
江南的秋意,只有在深秋才能感受得到,也只有在晚秋的清晨才能领悟到那种清冽的气息,扑面而来的神爽惬意。白的、蓝的牵牛花随意地开。嗅着空气里若有若无的幽香,你就知道,这桂花也开得正欢呢!
秋日淡淡的阳光,像一个美丽忧郁的少女那抹浅浅的微笑。天,是那种坚实、纯净、光润、有质感的蔚蓝,让人见了忍不住想伸出手去摸一摸它。几多乳白色的云朵在天空上随意地飘动。风,轻轻的。
遍野的山林,静默着、沉思着。当秋风纤细的手指抚过枝丫,轻微的“沙沙”声里,稀疏的枝叶中,又晃晃悠悠地飘下几片或银灰或橘黄的叶片。踩在厚厚的积叶上,吟着老范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想必别有一番滋味。这个季节,也是小松鼠最忙的季节,他们细碎的脚步和活跃的身影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呢!
远望无垠的田野,绿的和黄的在打架。在一片橙黄的枯草地上,偶尔冒出几点,冷绿,便分外吸引人的眼。看到它,心里便莫名地舒畅,像已经穿越了冬季,看见春天绿色的眼眸里闪过希望的影子一般。天空中,又响起了乌儿清脆的呜叫声,看他们欢快地拍打着翅膀飞走,我坚决认为他们是朝着幸福的方向飞去。
池塘、河流,一下子安静了,竹筏静静地躺在水面上,时有火红的枫叶从水面飘过。河边的姑娘少了,而鸭子仍是池塘的常客。垂钓的老翁也有,还能常常听见那清亮悠扬、拖着长长韵尾的山歌,这时潺潺的水流声便分外清晰悦耳了。
秋的内容是这样的繁多,秋的思想又是这样深邃,那新翻的玫瑰红的泥土,那金色的稻浪,那皎洁的圆月,那田间活跃的点点色彩……你说你能读懂秋吗?
你的发现
练一练
1. 之间
点拨:这道作文题最浅层的意义是有关系上的限制,而且强调的是两个人或物之间的关系,如果分开单独写其中的一个个体,就没有领会出题人的意图;但是,如果只写两者的普通关系,文章也不会得高分,因为出题的人还有一个隐含的意图,要通过个体之间的关系,写出彼此之间的情感、反映某种精神。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选择比较陌生的事物,找到你个人想象的结合点,在选取材料的角度上胜人一筹。
2.假如你是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我”,请进行合理想象,以“这是我的责任”为题写一篇文章。
初二开学,“我”被同学们选为班长。于是“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管理班级。不久,一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好出风头。对此,“我”说:“这是我的责任!”此后,班里常常响起这句话。一学期下来,当听到同学们日渐多起来的赞扬时,“我”还是说:“这是我的责任。”
要求: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3.窗内芭蕉窗外雨,点点滴滴到天明,是一种诗意的感觉;音乐轻轻低回,斜倚竹榻听雨,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在听雨声滴嗒之中,烦躁喧嚣一扫而空,心灵得到了净化。
请你以300字左右的文字,写写你“听雨”时的感受。
读一读
生活几何
一个点,一条线,点作圆心,线作半柱,用圆规轻轻一划,于是,一个完整的、美丽的圆便展现在眼前了。——题记
点
窗外,冬季的天空灰蒙蒙的。初来乍到的我坐在教室这个靠窗的角落,此刻的心情并不比那天空晴朗多少。
从那个熟悉的环境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迎向这些陌生的目光,听说这里的人不是很友好,而且排外,这个想法使我心中刚涌现出的那份激动迅速冷却,取而代之的则是深深的不确定。
大家都在热闹地彼此交谈着。只有我,静静地坐在窗旁,用局外人的眼光打量着这一切。在心中细细品味着孤独的滋味。父亲告诉我:要学会自立,可现在……
“嗨,你好!”问候声在身旁响起,稍稍侧过脸去,旁边的女孩看着我盈盈地荚,双目仿佛是暗色调布景下闪动着的亮点,闪烁着友好和热情。
此刻,身后那灰色的天空中,太阳已不知何时探出了头。阳光冲破阴霾,温柔的照在身上,舒服极了!
线
之后,晴朗的日子便一天天多了起来。坐在窗旁,一缕缕的阳光透过明净的玻璃窗射进来,就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照在讲台上,那个漂亮的女数学老师,在黑板上轻巧地点了两点,用尺轻轻一连,“大家看,”她说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每天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回来,生活两点一线,却不无精彩。我和好友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聊天、嬉笑,校园生活于是又多了一抹亮色。
“现在感觉怎么样?”她问,同时露出盈盈的笑容,“我指各方面。”
昂芎茫昂蜕疃既绱恕!蔽彝Υ穑靶恍?”
阳光下,我们的手紧紧拉着,随着步于的节奏,前后荡啊荡,荡出一条美丽的曲线。南方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直泻下来。于是,一条条直线如剑一般好看。知道么?我已经隐隐嗅到了春的气息。
面
春天终于悄然而至。窗下的座位就越来越暖和了。我的心情随之晴朗,通过周围的朋友,我了解了整个班级和其中这些可爱的人们。
班里的同学们说,你适应得很快嘛。而我,只能也只有说谢谢。
集体总是温暖的,像阳光一样,温抚着每个成员,收获却不止如此,一切都说明,这里的人同样友好,同样有着阳光般的感情。这一条条友谊的红线相连,展现出一个完荚的面。就像现在,黄昏夕阳的余辉洒满教室的每个角落,到处都是金灿灿的一片”。……
校园的生活,有点,有线,也有面。组成荚丽的几何图形,像阳光一样滋润着生活。演绎着生活的精彩。
【点评】
●作者思维从点、线、面出发,论到一人、两人、集体的关系,形象贴切,含义不俗。这就是好的联想可以达到的效果。
●联想作文往往是从话题出发,与形状相似的物体联系,与内涵相类的事物联系,与精神合拍的道理联系。联想并不难,以“点、线、面”为例,可以写“太阳,光线,地球的能源”;“一个字,一句话,一本书”:“木,林,森”;“泉,河,海”……世界上形似神似的物体何其多!
记一记
关于想象:
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黑格尔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联想和想象当然与印象或记忆有关,没有印象和记忆,联想或想象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很明显,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印象或记忆的如实复现。
——王朝闻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刘勰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凡能自由想象,并把互不相干的各种观点结合起来的人,就是最勇敢,最有创造性的人。
——普利斯特列
联想是思维运动之关键,将观察、记忆、想象、创造,串成一个连续不断的思维活动,使创造之河在人类的生活中源源流长,永不枯竭。
——巴甫洛夫
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篇5:初中写作新视点(十六)零件装配与快速作文技巧——巧借现成材料
零件装配与快速作文技巧
——巧借现成材料
【目标取向】
●知道在考场上快速完成一篇作文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学会借助平时的写作材料快速完成写作。
●懂得快速作文的关键是平时注意积累素材、作文训练认真。
●明白抄袭和借用素材进行再加工的差别,养成合理运用现有资料的意识。
【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一
有的同学说,我平时的作文写得蛮好的,可是一到真正的考试就不行了。关键是平时写作文没有时间限制,可以充分酝酿感情,选择素材,遣词造句等。而考试的时候,时间总是不够用,使我的水平没法充分发挥。
问题描述二
有的同学到了考场上,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写好了。这种人属于思维敏捷型,传说中古代许多文人就是思维敏捷、出口成章。据说唐朝的王勃当时写《滕王阁序》就是一气呵成的,这样的人是天才,一般人可以学吗?
问题描述三
平时,我们听说有借钱、借书的,写作文有没有借时间的呢?
问题描述四
借助平时的作文素材,可以提高考试作文的速度。哪些素材可以借,怎样把这些素材“借”到作文中去?
问题描述五
有人说,把平时写的作文背熟,到时候一抄就可以了,这样就能提高作文速度。那么借助平时的材料与抄袭旧作有什么区别?
【方法指导】
影响考试作文质量的一大问题是时间不够用。
不过,时间不够,可以借呀!
问题是,到哪里去借呢?
大家有没有去过银行呀?把平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到了想用的时候再去取。时间能不能像银行里的钱一样,可以有存有取呢?
构思看上去是一个语言组织的过程,其实,更准确地说,构思是对某一个人、某一个事物从陌生到熟悉、从表面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也是作者某一种思想观念渐渐形成的过程,或者说是他自己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要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看出进步,但是,作文考试不可能给你时间让你慢慢去“成长”,而只是给你一两节课的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好需要花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办法只有一个,向过去“借时间”。当然,时间是不可以借的,但是,材料可以借,思考可以借,半成品的语言可以借。这些东西都是你利用平时时间完成的,一旦今天需要,把它借过来用在一篇文章中,这不等于是向过去借时间吗?
比如写跟“母亲”有关的题目,那么,从小学开始,类似于《母爱》、《我的一家》、《我的爸爸妈妈》、《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我最崇拜的人》等,凡是写母亲的习作,都可以拿过来,经过改造以后嫁接到作文里。反过来,一则好的材料,又可以借到许多题目上去。比方说一个关于教师的材料,就可以借给《难忘的人》、《忘不了他》、《我的某某老师》、《我最想见到的人》等题目。甚至《温暖》、《礼物》、《一件小事》这样抽象的题目,都可以变通使用。
从小的方面来说,写作文还可以借以前见过、用过的开头结尾,借成功的过渡句子,借以前用过的漂亮、出彩的句子。从整个一篇文章来看,这些开头结尾虽然小,却是经过许多篇作文反复写作锤炼出来的警句。把它搬到文章里,不仅节省时间,往往还能起到关键作用。如果一篇文章借用的片断多了,就像盖房子有了许多预制件。用大块大块的预制件,比起一砖一瓦地砌来,当然速度会快些,质量也会好些。
以上说的是作文的硬件。其实,作文的软件也可以借。所谓软件,指的是思想立意。作文的题目虽然万万千千,但是,如果在思想立意方面归纳一下,无非是那么几类。如公德美德类,健康成长类,开放创新类,保护环境类。因此,中学生写的文章,其题目、材料十有八九不出这样的立意范围。比如:闹钟——时间意识;小路——成长足迹;小石子、小草——奉献精神;我的小天地、童年——成长主题;老师——爱、奉献精神,动物——人与自然,等等,一套就准。如果你对这些观念早有思考,并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观念,写作文的时候马上就可以根据题目找到相应的一套说法,从而省下不少时间。
从来源上看,供你借的地方是很多的。可以从日记中来,从随笔中来,从以往的习作中来,从听到的故事来,从学过的范文教材中来,从读过的书籍、报刊、杂志、电视中来等等。只要合适,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借有许多好处,但是,千万要注意几点:一是借来的东西,一定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文章的语言风格改造一下,最终消化成你自己的东西,其次,借来的东西,只能作为零件使用,有机地改造成为你的作文的组成部分,如果东拼西凑,张冠李戴,就会引起逻辑混乱,效果适得其反。而囫囵吞枣或抄袭别人,不仅容易跑题偏题,还要冒道德风险,不仅不应该,也是划不来的。
【实践训练】
评一评
下面这篇作文的材料多是生活中的小事,你认为可以怎样重新组合一下?或者结合你的阅读、生活积累再为文章选一两则材料,说说自己补充这些材料的理由。
老 班 儿
老班儿,就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个比我们大四五岁的女孩:梳着马尾辨,常和我们一起蹦蹦跳跳。
上中学没多久,我们便发现我们这个20岁的老班儿清纯得有些幼稚,她总认为世界到处充满阳光,做事似乎不如我们成熟。
初次拔河比赛,我们向高年级同学取得经验——可以买通监视老师加一个人。还没等我们把计划说完,老班儿便虎着脸坚决反对。结果我们在最后一轮输了。同学都很生气,老班儿却笑脸可人,扔给我们一句“我们有实力”,就忙别的去了。
老班儿还很骄傲。一开始教我们语文,说自己有信心使我们班的语文成绩超过所谓的快班。可没想到,我们班比慢班还要落后。她承认太高估了自己。当然,她仍不放松对我们的要求,因为她“爱生如弟妹”。
老班儿还有些脆弱。全校会操比赛,我们班败得很惨,老班儿竟趴在桌上哭了,就像一个受了天大委屈的孩子。因为老班儿在比赛前告诉我们:在比赛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纪律,不然就不喜欢我们了。于是,我们安静地坐了一个下午。比赛结束后,老班儿很高兴,说这一次没有一个班比我们更安静、更守纪律。可最终,我们却与“精神文明奖”无缘。一听结果,我们的老班儿像孩子似的赌气转身走了,接着便是躲进办公室恣情哭泣。
唉,老班儿,不要这样嘛!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难免会有一些世俗的举止,但只要我们不嘲弄理想,不亵渎感情,不背叛友谊,不玷污亲情,我们问心无愧!那些奖不奖的,不要也罢嘛!别哭了,好吗,亲爱的老班儿?
修改意见:
可以补充的材料:
练一练
1.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美的标准不同,对事物的评价就不一样。自然风光是美的,高楼大厦是美的,流行服装自然是美的,同样,少年的天真是美的,飘落的树叶是美的,奶奶的白发也是美的,在你经历中,有没有在一瞬间感动了你,改变你对美的看法呢?
请以“美”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点拨:一是对美的外在特征层面的描写,即写美的事物。最常见的美有这么几类:景物美,社会行为美,人的心灵美等。前者可以写一次旅游当中看到的一片美景,或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变化,或一个心地善良,心灵纯洁的人物。常可以用对比或衬托的手法。比如以前这个地方怎么不好,现在变得多么可爱;刚开始遇见一个人物多么可恶,最后证明他表面不美,行动却很美。不过,这样的构思既要新颖,又不能过头。二是对美的观念层面的议论,即通过不同美的阐述,写出对美的独特看法,美的观念。比如对流行歌曲、宠物热、哈日族、追星族等的看法,可以批评商榷,也可以为另类美正名。这一类文章难写,但易得高分,可谓风险与收益同在。
2.留在我心灵深处的
提示:空格内可填上“伤痛”、“记忆”、“悔恨”、“一幕”、“剪影”、“风景”等。
3.原来是这样
提示:可以按照“误会,悬念,解密,升华”的模式选择和处理材料,省一个步骤,减一分精彩。
读一读
亡命初三
清晨,窗外没有阳光。
冲出家门,天上没有太阳。
“今天早读读什么?语文还是英语?”路上,我问同学。
“不知道。反正读什么都一样。”
第一节是数学课。
“昨天的试卷做完了吗?”这是老师每课必问的问题。“做完了!”声音好响。
“那好,我来检查一下。”老师不愧是老谋深算啊。做完的暗自庆幸,剩下的,自动到后面站成了一溜儿——识时务者为俊杰嘛!一看,嗬——都是刚刚喊得最响的!看来我们又得接受教师的“列数宇”教育法了。“看看你们班!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有41天就中考了,你们怎么还不紧不慢的啊?一班只有一个没做完的,五班也就两个,你们……还有上次考试……”
课间有一半人还在座位上,因为又发了两张试卷。
物理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了进来——我们倒宁愿他板着脸——笑里藏刀是他的杀手铜。果然在他龙飞凤舞地写了一黑板习题之后,转身送给我们一个可怕的笑容,“我这儿有几张试卷,有时间就做做,没时间就拖一拖吧。但我可能随时会讲评。”天!这比限期完成还可怕!如果真有人不做……
“好恐怖啊!”后座的女孩小声说。
“三十六计‘做’为上策。”同桌苦笑道。
第三节语文课,听课率“高”达20%——大家都在忙刚刚发的试卷。“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下课的时候,课代表抱来了5份试卷。
然后是英语课、化学课,教室里只有刷刷的写字声了……
午休铃响了。所有学生冲向饭堂——不是走,也不是跑,是冲。这个时候没人会谦让,大家都用尽全力向前跑——谁跑得慢了,不但吃不到好菜,而且排队要浪费好多时间,对于初三的人来讲,时间就是金钱啊!以至于体育老师见状,慨叹道:“要是测50米你们也能跑这么快就好了!”
回到教室,黑板上的方程式已经给人改过:
课本+试卷+习题 知识存储器(俗名学生)
我摇头苦笑。
挨到了自习课,我整理一下今天的试卷:语文5张,数学2张,英语2张,物理4张,化学5张,共计18张。还好,今天没有政治课。
后座的女孩拉住我说:“你知道我昨天夜里梦到什么了吗?我梦到我们终于熬到了中考,我打开试卷正想看……然后呢?”旁边一个最怕考试的家伙急切地问道。“我被隔壁小孩予的哭声惊醒了。”“妈的,我宰了那小子!”
同桌一本正经地按着计算器:“我6天用一支笔芯,一年52个星期,除去放假剩50个星期,一支笔芯3块5,3.5乘以50……一个学年就是175块!简直是浪费!”
靠窗的男孩子望着羽毛球场上的初二学生恨恨地说:“看你们能高兴到什么时候!等明年……”“等明年看到他们累死累活的样子,我会很高兴的。”有人接话。
放学后还得搞体育专项训练,因为还有10天就是体育中招考试了。人在初三,身不由已。
22点45分,我上床睡觉。从上床到入睡不过3分钟——初三的字典里可没有“失眠”这两个字。
我的梦里没有中考题,只梦见我们在茫茫大海上奋力挣扎,永远也卸不掉的背包里塞满了习题试卷,指示标永远清晰地指着一个方向,可是任凭我们累得手脚麻木,却始终见不到岸……
【点评】
●文章生动、细腻,把初三的生活写活了。
●文章的涉及范围很广,从数学课写到化学课,从第一节写到自习课,从现实写到梦境,材料丰富,篇幅也超长。在一个小时里,要完成这样的构思是不可思议的。仅仅举一个例子:算术题“我6天用一支笔芯,一年52个星期,除去放假剩50个星期,一支笔芯3块5,3.5乘以50……一个学年就是175块!”考试的时候哪有时间算,这不是拿分数开玩笑吗?如果不是平时算过,至少平时多次想过这个问题,我以为。
记一记
关于天才与勤奋: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一一一鲁迅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一——华罗庚
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一童第周
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迫使它燃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高尔基
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
—一列宾
灵感——这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
——柴可夫斯基
如果我一天不练习钢琴,我就不知道自己弹的是什么了;如果我两天不练习,我就演奏得像个初学的人一样;如果我三天不练习,那就得向我的学生学习了。
——鲁宾斯坦
我的格言始终是:没有一天不动笔:如果我有时候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是为了要使它醒了以后更兴奋。
—一贝多芬
人们在那里高谈阔论着天才和灵感之类的东西,而我却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精心地劳动着,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联结起来。
一一海涅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一一—门捷列夫
要成功一件事业,必须花掉毕生的时间。
一一—列文虎克
懒惰就像生锈一样,它长起来要比勤劳把锈磨去还快。
一一富兰克林
篇6:初中写作新视点(二十三)拨动读者眼电图与文章经营——修辞、成语、典故及其他
拨动读者眼电图与文章经营
——修辞、成语、典故及其他
【目标取向】
●熟练掌握各种修辞手法。
●语言精彩,流畅清新。
●善于引用各种名言警句。
●不刻意堆砌词汇。
●广泛阅读,善于积累。
【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一
怎样使文章精彩一些?文字不够漂亮,平平淡淡像白开水,描写时刻画不够优美细致,抒情时表达感情不到位,单调乏味的语言支撑不起文章的中心思想;甚至“连累”了中心思想的阐明。
问题描述二
怎么样才能让语言不显得干巴巴的?写来写去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平铺直叙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语言没有生气,死气沉沉。
问题描述三
词汇量比较少,脑子里“存储”的“干货”不够用,每到写文章的时候都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不常用的词语又老是记不住,应该怎么办?
【方法指导】
我们知道,医生可以借助于心电图和脑电图来诊断某些疾病,因为心电图、脑电图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身体某些器官的运动状况。人体中,除了心电图、脑电图以外,可能还存在着一种“眼电图”,通过它,我们可以测试出人的视觉系统活动的状况。人的眼睛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像一架打开的搜索雷达,眼睛的视线沿着文字顺序一行一行地扫描,扫描的结果不断传到大脑里进行处理、记忆。扫描到普通的句子,眼睛激不起兴奋,“电波”平淡得像一条直线;而看到不同一般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独到的议论,感人的抒情,就像雷达捕捉到有价值的目标一样,眼睛就会一亮,这一亮,跟电图上就跳起一道波峰,同时,在阅读的人的脑海里划上了一道比较深的印象。人们对文章的总体评价,往往是看它给人留下多少小亮点,激起脑电图里多少波峰来决定的。如果
在一篇文章中,每隔几句话,就有一处让老师的眼睛突然一亮的地方,那么,他对你的作文评价肯定不会太低。反过来,一篇文章从头到尾没有一点惊人之处,全是清汤寡水、淡而无味的白话、空话,看文章的人不仅喜欢不起来,还会心生厌倦,自然会影响对文章的评价。
例如下面的一段文字:
新来的班主任颇有创意,这不,学期一开始,就搞起了班委竞选,自己搭班子,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当班干部。“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便烧得大家焦头烂额——国庆节各组都要出节目,以检验他们的实力。
身为一组之长,自然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赶紧去挖掘本组的艺术人才,找来找去,才发现本组组员个个头脑发达,却是些“被艺术遗忘的角落”,不得已,这才想到了“班外兵团”……
文章写的是班级发生的普通故事,材料并不新颖,结构也很一般,但是读起来却并不令人生厌,其关键就在于作者的语言。里面连续使用了俗话和流行语,不时让我们的眼睛亮一下,亮的次数越多,印象就越好。写作文要想得高分,就必须让阅卷人的眼睛不断地闪亮,眼电图不停地波动。
让读者眼睛一亮的方法很多。从大的方面讲,文章的基本要素,诸如主题、材料、结构、立意、开头、结尾等,哪个地方精彩,哪个地方就能激得眼睛亮一下,同时,眼电图的波纹也会跟着跳一下,在脑海里划上一道较深的记号。小的方面说,一个词语也可以起到大作用,比如作文题目中,用《童年往事》,就不如《往事如歌》闪亮,《雨夜随想》就不如《听雨》亮,《<黔之驴>新说》就不如《给黔驴正名》亮。文章的题目、主题、材料、结构等决定以后,小亮点更多地依赖文章的语言来实现。有分量的话可以让人眼睛一亮,新颖的观点、说法会让人眼睛一亮,引用不太常见的名言古语,不大为人熟知的历史典故,新鲜的科学知识,社会公理常识以及古代文学作品当中的名句等等,都能起到拨动眼电图的作用。
那么,用什么方法使得文章能让人眼前一亮呢?
俗话说,人要衣裳,马要鞍装。语言就是一篇文章的衣裳,是一眼就能看得见的外表。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文章的想象程度、结构章法、语言风格属于比较外在的要素。
其中,语言是最表层,也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要素。
许多人在看作文时i往往一眼就能断定这篇作文放在几类卷里面,大体上应该给一个什么分数,他靠的是语言感觉。语言功底好,得分自然会高。语言好,即使跑了题,他也会认为你是“马失前蹄”,从宽处理。所以有句话叫做“材不够,意来凑,意不够,词来凑”。
前面我们强调要像说话那样写文章,主要意思是希望同学们能用一种轻松平常的心态来对待作文,并不是要大家拒绝使用书面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朴实、流畅是基础,在口语化的基础上,还要有意识地运用一些“书面”一点的词语、成语或修辞手法,就像给一件普通的衣服上添几朵花一样,给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从小学到中学,差不多在每一篇课文里我们都能学到三五个生活中不太常用的词语,也就是“书面语”,这些词语非常有表现力,比如“眷恋”、“质朴”、“惊愕”、“期盼”、“仿佛”、“阴沉”、“若隐若现”、“情不自禁”等等。这样的词在文章里感觉也十分普通,可是,如果去掉这些词语,文章的辞采就逊色了许多。因此,写作文时,应该注意让这样的词语发挥作用。
其实,中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已经极丰富了,不少同学在做复杂的“成语接龙”游戏时,几分钟内可以一口气接上三五十个,可是翻开他的作文,却常常一个成语也找不到,明明会用却没有用,等于浪费宁自己的能力,这是很可惜的。因此,为了使文章更漂亮,更有表现力,在一篇文章中应该这样提醒自己:
多用几个常用词语。
这里并不是要大家去搬用生僻的词语,而是选用最普通的一些词汇。例如,“对面的窗子里传来一阵琴声”这个句子,如果加一个“悠扬”或者“刺耳”,表达效果就好多了,“我沿着一条小路往前走”,加上“蜿蜒的”或者“陌生的”或者“陡峭的”那就漂亮多了。
你看,这几个词都是普通的常用词,一到句子里就不平常了。再如“压抑”、“延伸”、“隐隐作痛”、“痕迹”等,可以说比比皆是。有时我们读一篇文章,满篇找不到一个华丽的词语,更找不到一个生词,却觉得文章很漂亮,就是因为作者使用的都是这种既普通又有些陌生化的词语。
用上三五个修辞。
最常用也是最好用的当然是“比喻”。比如说“某某学校出了许多人才”,就不如“某某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好;比如说“某某以非常快的速度跑去”,就不如“某某像离弦的箭一样地飞过去”、“某某一转眼就没影儿了”的效果好。当然,同学们一看就知道,前边用的是比喻,后边用的是夸张。修辞用得好用得巧,描写就容易传神。
引用几句名人词语。
名人名言、古代诗句、历史典故等,积淀了许多代人的思想与文化,有很强的表现力,适当地引用,等于是借别人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借他人的衣服为自己打扮,可以增加作文的分量。比如下面写竹子的这个片段:
“一顷含秋绿,森风十万竿”,吟诵着唐代诗人李群玉的《题竹》,再深吸一口林中清馨的潮气,一股淡淡的竹香不觉沁人肺腑。
……急步奔到湖边,细细品来,似乎对白居易“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的诗句,有了更深的理解。悠忽间,一枝竹叶悄然划到了我的脖颈。转身望去,堤岸上翠林绿幛,掩映着秋日的残花衰柳,一扫人们心头“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颓然情绪,忍不住高诵起“梅花一时艳,竹叶千年色”来,同时,也为板桥老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执着而拍案叫好。
小作者眼前无非是一片竹子,但是,由于他想象联翩,积累丰富,善于巧借古人语言,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意,就把竹林写得有了生灵活气,有了历史文化,同时也有了作者的个性。试想,如果去掉引用的部分,这段文字还能剩下多少韵味?
【实践训练】
评一评
画出文章中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钢笔的故事
我是一支不幸的钢笔,唉,“英雄”末路空长叹,只好隐居了。听说自古名士,但凡隐居,也必是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而我呢,则默默地呆在一只破纸盒子里!太不公平了!
想当年,我是何等的“英雄”气概!穿着金灿灿的龙凤铠甲,系着红色的飘带,被出版社作为一件光荣的奖品,赠给了一个爱写童话的小孩。那就是我现在的主人,一个实际上不情愿提笔写作的人。
当时,我正是“英雄”少年,一心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我幻想着在那辽阔的方字格战场上,纵横驰骋,冲杀突出,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让我的主人获得更多的荣誉。然而,那只不过是一场清秋大梦罢了。要知道,我的主人懒而又懒,一旦拿起我来,便厌恶不堪,只写了十个字便摔下我走开了,可怜的是十个字当中还有两个错字。后来,我才明白主人写作的秘密——原来是她的父母把她按到书桌前,厉声道:“今天必须写出来,懂吗?”然后把我往她面前一丢。嘿,主人无可奈何之下,才开始起用我。她起初总是烦躁不安,用我的脑袋不断地敲击桌子,弄得我眼冒金星;接着又用牙齿嗑我的铠甲。瞧,害得我现在身上一点儿光彩也没有了。好一会儿,主人才算想出了点儿什么,拿起我来,在纸上乱糟糟地写了一堆,哎呀,那字真是不堪入目。其实,我是很有学问的,但由于主人的无能,使得我也无脸再见江东父老。
说起我被迫隐居的原因,那更是天大的冤案,一言难尽。我本来是喝蓝黑墨水的,主人却马马虎虎地让我喝了一通碳素墨水。此后,我便大病一场,竟然写不出一个字了。主人啊,这能怨我吗?可是,主人却把我扔到了破烂盒子里,叫道:“哎呀,现在的产品都是什么质量,还是英雄牌呢,才半年就写不出字了!”
天啊,我堂堂英雄,此生谁料,心在“稿纸上”,身置“纸盒中”。呜呼……有谁来“掸英雄泪”呢?
你的理由
练一练
1.路
点拨:我们每天都在走路,路是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但路同时也是一个象征,席慕容把路作为少年时纯真爱情的象征,以此写成了《山路》;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传唱不息,正是它把路和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相联系。我们在写这个作文题时,可以想+下,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和路有关的特殊经历呢?如果有,这个特殊经历为什么会让你觉得特殊呢?如果没有,那么路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呢?鲁迅先生说过,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教室外的天空
3.我喜欢
读一读
四季之乐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春回大地了。轻轻松松换上春装,潇潇洒洒打个电话:“三月,我们去踏青。”蜂喧蝶舞,树笑花闹,我们去那快乐的老家,追寻春的倩影。笑声奏响了清流,脚步惊醒了春草,心情感染了万物。春风里,我们尽情跳舞。景好美,心好乐,情好悦。“喀嚓”,友人定格下我灿烂的笑容。阳春美景令人陶醉,是春风吹醒了我刚刚经历冬眠后的快乐。
“蝉噪林逾静,乌鸣山更幽。”炎炎夏日,夹一本书,我躲进了竹林,眼睛旅行在竹林的小道,心灵便开始散步在美妙的故事中。曼妙的自然之景里,我放任着;美妙的书本之旅上,我忘情着。情飘着,心也荡着,直到山那边的快乐王国。蝉的大联唱中,昭君出塞时的黄沙,貂蝉月下轻舞时的团扇,玉环华清池洗浴时的白绫,西子浣纱时的波纹,已是潜意识里的另一种快乐!让人慨叹的乐,原来在夏日树阴下的书页里。
“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桐结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于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月上柳梢头,我独自吹笛黄昏后。一种意境,它朦胧着;一支乐曲,它飘荡着。我邀明月共舞,月无语,惟有清辉悠悠,送我一份清幽之乐。有点儿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兴,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欢乐的清秋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雪预兆出一个丰年,呼唤出丰年竹篮里的风情。雪花飘飘,如白蝶舞空,似仙鹤蹈云。房白了,树白了,人也白了。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孩子们在嬉戏,我也在嬉戏。给雪翁抹个鬼脸,给雪婆涂个红唇,给雪郎戴个瓜帽,给雪姑系块红绸,快快乐乐,无长无少,无忧无虑。寒气早飞九天外,暖意正蕴五脏内。这是一幅冬欢图,它的线条是好心情,它的色彩是心情好。
四季皆可乐,乐在四季中。常与四季下棋,以心作注,以乐为子,睹得风风火火,赢得快快乐乐,何乐而不为?
【点评】
描写四季的文章很多,但是这篇文章为什么让我们眼前一亮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文章的特点人手。
●作者写四季由四句著名诗句引出的。古诗的开头可以让人一下子进入作者要营造的意境。看来作者是一位很好的设计师。因为这是一篇散文,散文容易在结构上太散。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作者选了这四句诗,与春夏秋冬相关,虽然彼此并非一首诗作,但在形式上与整篇文章的格调浑然一体。
●文章善于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四季的特色。作者在这篇小品中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包括对比、排比、比喻、拟人等。特别是很多手法不是单独使用,而是几种修辞套在一起使用。比如,“昭君出塞时的黄沙,貂蝉月下轻舞时的团扇,玉环华清池洗浴时的白绫,西子浣纱时的波纹”,这段话与前文“蝉的大联唱”联系起来看,是一段比喻;独立来看,则是一段精彩的排比;而且还用了通感,把只可听的用可看的来作比,在色彩上引起视觉上的美感。这样的语言极精致自然,不做作。做到这样是要一定程度的语言功底的,否则很难掌握好尺度,到后来反而成了纯粹辞藻的堆砌。
●文章多用典故。还是刚才那个例子,昭君出塞、貂禅夜舞、杨玉环洗浴华清池、西施浣纱若耶溪,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都在为蝉声所带来的欢乐服务,让人读来意味无穷。在整篇文章里,这样的用典比比皆是,而且用的典都是常识,这样不至于让人读来茫然不知其中妙处。
●文章写“乐”,处处写景绘情都是从乐处着笔,到行文最后,笔锋汇集四季之乐而及人之乐,做到破题深入,是点睛之笔。整个文章在这里汇在一起,“乐”在文中。这就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妙处。这是一篇好散文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内在逻辑还是外在形式,都有赖于作者的匠心独运。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回答为什么这篇文章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了。概括起来说就是,它在结构上和语言上都很精致,让人读来文气十足,韵味袅袅,充分展示了作者在语言上的功底。
记一记
关于个性: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在宁静中积累起来的情感。
——华兹华斯
卓越的美无不具有与之相称的某些奇异之处。
——培根
在热情的激昂中,灵魂的火焰才有足够的力量把造成天才的各种材料熔冶于一炉。
——司汤达
才能是来自独创性。独创性是思维、观察、理解和判断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莫泊桑
要忠实于脚下的尘世。
——尼采
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是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
——纪伯伦
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某种意义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卡西尔
我以为,也在一切天才身上,重要的是我敢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一种东西。是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声音。
——屠格涅夫
诗人的标志和凭证,在于他说出人们没有说过的话。
——爱默生
一个独一无二的诗人不必唱古老的歌。
——泰戈尔
★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 诗歌发展
【初中写作新视点(十一)场面与画面——嫁接动人的场景(共6篇)】相关文章:
何其芳《预言》赏析22023-08-24
《公民凯恩》高中生观后感2023-01-15
电影《智取威虎山》观后感2022-11-04
纪录片创作体会2024-03-21
《走进纽约》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4-01-29
民族服饰中幼儿园文化艺术中的运用论文2022-12-07
高考记叙文写作要点及点评2023-01-30
高中作文写作方法2023-04-15
电影《智取威虎山》的精选观后感400字2023-03-05
新闻系学生电视台社会实践报告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