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乐府诗

时间:2023-08-01 08:19:5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长歌行乐府诗(推荐6篇)由网友“五元里美”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长歌行乐府诗,希望大家喜欢!

长歌行乐府诗

篇1: 长歌行乐府诗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j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貌。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那里能够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期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解题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超多的诗歌作品,资料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发奋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发奋”明白为“发奋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发奋,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用心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超多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简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完美。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好处,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之后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刻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刻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最后推出“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发奋、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一样,没有自身发奋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发奋”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

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务必及时发奋。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就应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就应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能够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发奋,不好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用心的。

这首《长歌行》不一样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篇2: 长歌行乐府诗

长歌行汉乐府诗

在我们大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古诗学习之后,我想同学们对于古诗学习都有着自己的一些小方法,小技巧。在我们大家学习长歌行汉乐府诗的时候,我们要运用上自己所掌握的一些古诗学习技巧,这样有助于提高我们大家的学习效率。

长歌行

汉-乐府诗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j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发奋,

老大徒伤悲。

[注释]

1。老大:年老。

2。徒:徒然。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比较、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刻奋发发奋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期望大家能够在我们的以上的长歌行汉乐府诗的知识学习中,能够牢牢地掌握,这样,我们大家在相关试题的解答中就有了依据,提高我们的正确率。

篇3:乐府诗《长歌行》鉴赏

乐府诗《长歌行》鉴赏

长歌行

作者:乐府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解题

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乐府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乐府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乐府诗;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乐府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cuī”.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ī”这个音。

这首乐府诗选自《乐府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乐府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乐府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乐府诗》(《新乐府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简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乐府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乐府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乐府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乐府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同学们可循着乐府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

调动同学们思考,无疑比代替同学们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乐府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乐府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同学们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篇4:长歌行(汉乐府诗)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注释:

1.老大:年老。

2.徒:徒然。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篇5:长歌行

宋代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译文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算没法做个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喝醉了,在东海里骑着鲸鱼玩耍游荡;

也该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带兵杀敌,收复沦陷的国土与首都长安。

可怜我,什么功名也没建立,年龄却已老大,白发萧骚;

傍晚躺在这成都的古庙,眼见着落日的余晖,装点这僧房的纱窗。

哎,难道我这个驰骋沙场的杀敌能手,就成了这么个做做诗的无用之辈,像寒蝉那样?

酒兴来时我把桥边酒家的酒都买光;长长的酒瓶,把大车全都堆满。

唤来了乐队奏起悲壮的音乐助兴,喝起来犹如黄河水倾倒在钜野中一样。

我平时滴酒不沾,这番豪迈气概,顿时令许多人惊讶感叹。

国仇还没报,壮士已衰老;匣中宝剑耐不了寂寞,半夜里发出阵阵吟啸。

什么时候在三更大雪中收复了飞狐城,凯旋归来,与将士宴会欢笑!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安期生:传说是秦始皇时的仙人。

犹当:应当。表愿望。

李西平:唐朝名将李晟(成)因平定叛乱有功,封为西平王。

枭(xiāo):杀。

旧京:指唐朝京城长安。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六月,李晟从叛将朱泚手中收复长安城。

种种:头发短的样子。

来无情:无情地生长。

成都:今在四川省成都市。陆游时在成都,寄寓在多福院。

岂其:难道。表反诘。

寒螿(jiāng):寒蝉。似蝉,体较小。

市桥:桥名,在成都石牛门。

磊落:酒瓶堆叠的样子。

哀丝豪竹:指悲壮的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剧饮:放量喝酒。

钜野:古代大泽名。旧址在今山东钜野县附近,临近黄河。

顿:立刻。

匣:剑鞘。

宝剑夜有声:这是表示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

何当:哪时能够。

凯旋:胜利归来。

飞狐城: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当时被金人侵占。

赏析

诗用浪漫手法开始,前四句谈自己生平的抱负:或者做个安期生那样的神仙,游戏人生;要么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杀敌立功。这四句写得气势很雄壮,与李白《将进酒》等古风一样,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激励,使人进入振奋的状态。就表达上来说,前者又只是后者的'陪衬,做神仙是幻想,做名将才是诗人努力想实现的方向。同时,用李西平事又十分贴切当时时局,陆游正是想要同李西平扫平逆贼、收复旧京长安一样扫平金虏、收复旧都汴京。

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愿望是那么地虚无缥缈。诗人回到了现实,便把前四句放出的狂澜一下子倒挽回来,进而感叹自己,年龄老大,功业无成,只能闲居在僧寮,无聊地躺着,默送着夕阳西下。他想着,像自己这样的战士,就不能只作个诗人,发出凄苦的吟声,这决不是自己所愿意的,于是诗在沉重的压抑中再度放开,故作豪语,先写自己放浪于酒,意气奋发,从而在吐露心中郁结的烦闷时,又表现自己的豪情、对未来的向往,这就是收复失地,饮酒庆功。末两句结得很自然,既承上饮酒而来,又与起首要做李西平遥遥呼应。

后人评放翁诗十九都是从军之作,这首诗虽然是闲居遣怀,主题仍与从军诗保持了一致。诗的格调雄放豪轶,悲中带壮,既有不满与牢骚,又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无论是醉歌作达还是自我排遣,都紧密围绕对国事的关心与对未来的信心,所以很有鼓舞力。

创作背景

这首七古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当时陆游五十岁,离蜀州通判任,闲居成都,住安福院僧寮。回想一生走过的路程,想到自己从前方被调回,杀敌的希望落空,他心中很苦闷,因此借这诗抒发胸中的抱负。

篇6:王昌龄长歌行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繁体对照】

卷140_6【長歌行】王昌齡

曠野饒悲風,飕飕黃蒿草。

系馬倚白楊,誰知我懷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盡衰老。

北登漢家陵,南望長安道。

下有枯樹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孫盡,千載無人過。

寶玉頻發掘,精靈其奈何。

人生須達命,有酒且長歌。

【注释】

①长歌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

②饶:多。悲风:凄厉的寒风。

③飕飕:象声词,状风雨声。黄:全诗校:“一作多。”

④倚:全诗校:“一作停。”

⑤所是:凡是。是,全诗校:“一作见。”同袍:指情感相契者。《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袍,全诗校:“一作怀。”

⑥北:全诗校:“一作况。”汉家陵:汉代帝王的陵墓,大都分布在长安西北部一带。

⑦窠:巢穴。

⑧高皇:即汉高祖刘邦。

⑨“宝玉”句:谓汉家陵墓频频被盗发。《文选》张载《七哀诗》李善注引曹丕《典论》曰:“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押金缕,体骨并尽。”

⑩精灵:神明;鬼神。

11、达命:通晓命运,参透人生。

长歌行12册教案

长歌行汉乐府

长歌行汉乐府翻译

长歌行古诗诗意赏析

《长歌行》阅读答案翻译及赏析

长歌行汉乐府诗

汉乐府长歌行

汉乐府 长歌行

长歌行赏析 古诗

《长歌行》汉乐府

长歌行乐府诗
《长歌行乐府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长歌行乐府诗(推荐6篇)】相关文章:

长歌行 赏析2023-06-26

长歌行译文及赏析2022-12-08

二年级语文《长歌行》教学教案2023-05-28

长歌行古诗带拼音2024-03-26

古诗江南汉乐府2024-04-30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12-11

长歌行古诗翻译2023-03-14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2022-05-08

长歌行古诗2023-04-02

短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2024-01-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