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赏析(精选12篇)由网友“花叶蔓长春”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
宋代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译文
远处的岸边有小船三两只,淅淅的风吹着刚长出来的芦苇萧萧做响。江心沙洲宿雁冲破晓烟飞去。残月照在小桥上,小桥上的白霜显得更白,天渐渐的亮了。远远的路上行人渐渐的多起来。往来的人,无论是坐车的还是乘船的,都是为了名和利。
一眼望去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突然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回家。愁云恨雨象丝缕一样牵萦着两地。日月相催,新春浦过残腊又到。年华转眼就过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有什么益处。还是回去吧。家中的玉楼里,有人在想我。
注释
归朝欢:词牌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双调”。双调一百四字,上下片各九句六仄韵。
别岸:离岸而去。
葭(jiā)苇:芦苇。班固《汉书·李广传》:“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萧萧:草木摇落之声。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淅淅:风声。
沙汀:水中沙洲。破烟:穿破烟雾。
“溪桥”句:挂在溪桥边的残月的月色和霜色连成一片。
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务而跋涉在外。后泛指行旅。
只轮双桨:意为坐车乘船。轮,代指马车。桨,代指船只。
利名客:热衷仕宦、追求利禄的人。辛弃疾《霜天晓角·暮山层碧》:“一叶软红深处,应不是,利名客。”
一望:一眼望去。乡关:家乡。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归心:回家的念头。梅尧臣《送庭老归河阳》:“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愁云恨雨:指色彩惨淡,容易引起愁思的云雨。牵萦(yíng):纠缠;牵挂。
残腊:腊月的尽头。
岁华:年华。
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形容形容人漂泊不定。
归去来:赶紧回去吧。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但此处仅用其表面意义,无归隐之意。
玉楼:本指神仙所居之处,此处指妻子的`居室。
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别岸扁舟三两只”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水中沙洲上昨夜栖落的大雁收到惊吓,破雾而飞;天上一弯残月和溪桥上的晨霜上下辉映,发出冷暗的白光……这四句写出了肃杀、苍凉之感。“沙汀”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之人惊起所致。“别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点明这一点是为后文作铺垫。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
从整个上片来看,词人笔下之景全为萧瑟凄凉之景,词人笔下之人尽是追名逐利之人,这些已显示出他对羁旅生涯的厌倦。词作自然地转入下片,抒发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
过片“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词人说“一望”,可即使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却是根本无法望见的;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对于这种迫切念头的产生,词人作了层层铺叙,细致地揭示了内心的活动。“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象丝缕一样牵萦两地;“新春残腊相催逼”是说明时序代谢,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于岁月飞逝自易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岁华”句延伸上文“新春”句意,流光转瞬,与天涯浪迹联系起来,更增深沉的感慨。“浪萍”和“风梗”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象浮萍和断梗一样随水、风飘荡无定。柳永深感这种毫无结果的漫游确是徒劳无益,从现实艰难的境况来看还不如回乡。于是逼出最后三句:“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是思乡的主要原因,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自然是设想妻子多年家苦苦相忆了。柳永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离家后事实上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思乡之情却往往异常强烈;他在京都的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妓恋爱,但怀念妻子的深情却时时自然地流露。
从整首词看,柳永对自己的羁旅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越来越意识到他浪迹四方,汲汲以求的东西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虚无,他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是想抗争的,有自己的方式以求的解脱,那就是,将生命的重心移近爱情。但其实这种抗争是苍白无力的,因为爱情本身就是脆弱的,更何况柳永一生随处笙歌宴饮,爱情之花如同水中之浮萍,随开随去,留给他的总是苦涩的回忆。所以说,柳永的可悲之处不仅在于漂泊穷年、事业无成、情感无依,更在于他对人生之路的别无选择。
创作背景
柳永成年后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虽寓居京都汴梁,但生活一直比较动荡。他对羁旅漂泊的苦况有着深切的体会乃至清醒的认识,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羁旅行役词。这首《归朝欢》就是其中之一。
篇2:《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译文
远处的岸边有小船三两只,淅淅的风吹着刚长出来的芦苇萧萧做响。江心沙洲宿雁冲破晓烟飞去。残月照在小桥上,小桥上的白霜显得更白,天渐渐的亮了。远远的路上行人渐渐的多起来。往来的人,无论是坐车的还是乘船的,都是为了名和利。
一眼望去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突然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回家。愁云恨雨象丝缕一样牵萦着两地。日月相催,新春浦过残腊又到。年华转眼就过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有什么益处。还是回去吧。家中的玉楼里,有人在想我。
注释
⑴归朝欢:词牌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双调”。双调一百四字,上下片各九句六仄韵。
⑵别岸:离岸而去。
⑶葭(jiā)苇:芦苇。班固《汉书·李广传》:“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萧萧:草木摇落之声。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淅淅:风声。
⑷沙汀:水中沙洲。破烟:穿破烟雾。
⑸“溪桥”句:挂在溪桥边的残月的月色和霜色连成一片。
⑹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务而跋涉在外。后泛指行旅。
⑺只轮双桨:意为坐车乘船。轮,代指马车。桨,代指船只。
⑻利名客:热衷仕宦、追求利禄的人。辛弃疾《霜天晓角·暮山层碧》:“一叶软红深处,应不是,利名客。”
⑼一望:一眼望去。乡关:家乡。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⑽归心:回家的念头。梅尧臣《送庭老归河阳》:“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⑾愁云恨雨:指色彩惨淡,容易引起愁思的云雨。牵萦(yíng):纠缠;牵挂。
⑿残腊:腊月的尽头。
⒀岁华:年华。
⒁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形容形容人漂泊不定。
⒂归去来:赶紧回去吧。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但此处仅用其表面意义,无归隐之意。
⒃玉楼:本指神仙所居之处,此处指妻子的居室。
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别岸扁舟三两只”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水中沙洲上昨夜栖落的大雁收到惊吓,破雾而飞;天上一弯残月和溪桥上的晨霜上下辉映,发出冷暗的白光……这四句写出了肃杀、苍凉之感。“沙汀”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之人惊起所致。“别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残月” 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点明这一点是为后文作铺垫。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
从整个上片来看,词人笔下之景全为萧瑟凄凉之景,词人笔下之人尽是追名逐利之人,这些已显示出他对羁旅生涯的厌倦。词作自然地转入下片,抒发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
过片“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词人说“一望”,可即使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却是根本无法望见的;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对于这种迫切念头的产生,词人作了层层铺叙,细致地揭示了内心的活动。“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象丝缕一样牵萦两地;“新春残腊相催逼”是说明时序代谢,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于岁月飞逝自易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岁华”句延伸上文“新春”句意,流光转瞬,与天涯浪迹联系起来,更增深沉的感慨。“浪萍”和“风梗”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象浮萍和断梗一样随水、风飘荡无定。柳永深感这种毫无结果的漫游确是徒劳无益,从现实艰难的境况来看还不如回乡。于是逼出最后三句:“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是思乡的主要原因,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家乡的 “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自然是设想妻子多年家苦苦相忆了。柳永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离家后事实上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思乡之情却往往异常强烈;他在京都的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妓恋爱,但怀念妻子的深情却时时自然地流露。[4]
从整首词看,柳永对自己的羁旅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越来越意识到他浪迹四方,汲汲以求的东西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虚无,他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是想抗争的,有自己的方式以求的解脱,那就是,将生命的重心移近爱情。但其实这种抗争是苍白无力的,因为爱情本身就是脆弱的,更何况柳永一生随处笙歌宴饮,爱情之花如同水中之浮萍,随开随去,留给他的总是苦涩的回忆。所以说,柳永的可悲之处不仅在于漂泊穷年、事业无成、情感无依,更在于他对人生之路的别无选择。
创作背景
柳永成年后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虽寓居京都汴梁,但生活一直比较动荡。中举前为求取功名、维持生计,四处干谒漫游,中举后又为官务公事奔走在外,羁旅行役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对羁旅漂泊的苦况有着深切的体会乃至清醒的认识,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羁旅行役词。[3] 这首《归朝欢》就是其中之一。此词写江南之景,可见作此词时,柳永正在江南;词中有“新春残腊相催逼”句,则说明此词作于冬春之交,新春之时;“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二句说明此词乃柳永思妻之作。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家庭出生
永于雍熙四年(987)生于京东西路济州任城县,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柳宜无奈将妻子与儿子柳永带回福建崇安老家,请其继母也就是柳永的继祖母虞氏代养,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所以四至九岁时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过其童年时代的,此后柳永终身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崇安。《建宁府志》中录的那首写在崇安中峰寺的《中峰寺》诗,就出于童年柳永之手,也可称之为神童了。
柳永系崇安五夫里(今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人,那里兴植荷花,他家前是一片偌大的白蕖之象,钟灵毓秀之山水,养育汲乃更塑造了柳永洒脱飘溢的人生情怀和浮世苦短,何来云归的经世之观,故柳永一出家门,便没再回来,那个美丽的家乡,那蕖白荷只能留在他心于四方的纯粹思念中。
仕途坎坷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是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著有《乐章集》。柳永的父亲(柳宜)、叔叔(柳宣)、哥哥(三接、三复)、儿子(柳涚)、侄子(柳淇)都是进士。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词作极佳,流传甚广。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奉旨填词
永中了科举,不曾想到他作的《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一句惹了皇帝,丢了官职。众所周知,进士是要皇帝御笔批准的,然而这词一日传到了宋仁宗耳朵里,宋仁宗很生气,便把柳永的名字从中榜名单中抹去,笑骂:“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落榜后,柳永自称:“奉旨填词。”奉旨填词,何等潇洒!
感情之事
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途经江州,照例流浪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余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从此,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篇3:《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翻译赏析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翻译赏析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前言】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词的上片,词人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下片转而抒发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整首词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
【注释】
⑴归朝欢:词牌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双调”。双调一百四字,上下片各九句六仄韵。
⑵别岸:离岸而去。
⑶葭苇:芦苇。班固《汉书·李广传》:“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萧萧:草木摇落之声。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淅淅:风声。
⑷沙汀:水中沙洲。破烟:穿破烟雾。
⑸“溪桥”句:挂在溪桥边的残月的月色和霜色连成一片。
⑹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务而跋涉在外。后泛指行旅。
⑺只轮双桨:意为坐车乘船。轮,代指马车。桨,代指船只。
⑻利名客:热衷仕宦、追求利禄的人。辛弃疾《霜天晓角·暮山层碧》:“一叶软红深处,应不是,利名客。”
⑼一望:一眼望去。乡关:家乡。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⑽归心:回家的念头。梅尧臣《送庭老归河阳》:“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⑾愁云恨雨:指色彩惨淡,容易引起愁思的云雨。牵萦:纠缠;牵挂。
⑿残腊:腊月的尽头。
⒀岁华:年华。
⒁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形容形容人漂泊不定。
⒂归去来:赶紧回去吧。陶潜着《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但此处仅用其表面意义,无归隐之意。
⒃玉楼:本指神仙所居之处,此处指妻子的居室。
【翻译】
远处的岸边有小船三两只,淅淅的风吹着刚长出来的芦苇萧萧做响。江心沙洲宿雁冲破晓烟飞去。残月照在小桥上,小桥上的白霜显得更白,天渐渐的亮了。远远的路上行人渐渐的多起来。往来的人,无论是坐车的还是乘船的,都是为了名和利。
一眼望去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突然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回家。愁云恨雨象丝缕一样牵萦着两地。日月相催,新春浦过残腊又到。年华转眼就过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有什么益处。还是回去吧。家中的玉楼里,有人在想我。
【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别岸扁舟三两只”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水中沙洲上昨夜栖落的大雁收到惊吓,破雾而飞;天上一弯残月和溪桥上的晨霜上下辉映,发出冷暗的白光……这四句写出了肃杀、苍凉之感。“沙汀”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之人惊起所致。“别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
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点明这一点是为后文作铺垫。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
从整个上片来看,词人笔下之景全为萧瑟凄凉之景,词人笔下之人尽是追名逐利之人,这些已显示出他对羁旅生涯的厌倦。词作自然地转入下片,抒发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
过片“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词人说“一望”,可即使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却是根本无法望见的;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对于这种迫切念头的产生,词人作了层层铺叙,细致地揭示了内心的活动。“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象丝缕一样牵萦两地;“新春残腊相催逼”是说明时序代谢,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于岁月飞逝自易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
“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岁华”句延伸上文“新春”句意,流光转瞬,与天涯浪迹联系起来,更增深沉的感慨。“浪萍”和“风梗”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象浮萍和断梗一样随水、风飘荡无定。柳永深感这种毫无结果的`漫游确是徒劳无益,从现实艰难的境况来看还不如回乡。于是逼出最后三句:“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是思乡的主要原因,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自然是设想妻子多年家苦苦相忆了。柳永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离家后事实上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思乡之情却往往异常强烈;他在京都的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妓恋爱,但怀念妻子的深情却时时自然地流露。[4]
从整首词看,柳永对自己的羁旅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越来越意识到他浪迹四方,汲汲以求的东西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虚无,他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是想抗争的,有自己的方式以求的解脱,那就是,将生命的重心移近爱情。但其实这种抗争是苍白无力的,因为爱情本身就是脆弱的,更何况柳永一生随处笙歌宴饮,爱情之花如同水中之浮萍,随开随去,留给他的总是苦涩的回忆。所以说,柳永的可悲之处不仅在于漂泊穷年、事业无成、情感无依,更在于他对人生之路的别无选择。
篇4:《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鉴赏
原文: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译文
远处的岸边有小船三两只,淅淅的风吹着刚长出来的芦苇萧萧做响。江心沙洲宿雁冲破晓烟飞去。残月照在小桥上,小桥上的白霜显得更白,天渐渐的亮了。远远的路上行人渐渐的多起来。往来的人,无论是坐车的还是乘船的,都是为了名和利。
一眼望去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突然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回家。愁云恨雨象丝缕一样牵萦着两地。日月相催,新春浦过残腊又到。年华转眼就过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有什么益处。还是回去吧。家中的玉楼里,有人在想我。
注释
⑴归朝欢:词牌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双调”。双调一百四字,上下片各九句六仄韵。
⑵别岸:离岸而去。
⑶葭(jiā)苇:芦苇。班固《汉书·李广传》:“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萧萧:草木摇落之声。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淅淅:风声。
⑷沙汀:水中沙洲。破烟:穿破烟雾。
⑸“溪桥”句:挂在溪桥边的残月的月色和霜色连成一片。
⑹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务而跋涉在外。后泛指行旅。
⑺只轮双桨:意为坐车乘船。轮,代指马车。桨,代指船只。
⑻利名客:热衷仕宦、追求利禄的人。辛弃疾《霜天晓角·暮山层碧》:“一叶软红深处,应不是,利名客。”
⑼一望:一眼望去。乡关:家乡。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⑽归心:回家的念头。梅尧臣《送庭老归河阳》:“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⑾愁云恨雨:指色彩惨淡,容易引起愁思的云雨。牵萦(yíng):纠缠;牵挂。
⑿残腊:腊月的尽头。
⒀岁华:年华。
⒁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形容形容人漂泊不定。
⒂归去来:赶紧回去吧。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但此处仅用其表面意义,无归隐之意。
⒃玉楼:本指神仙所居之处,此处指妻子的居室。
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别岸扁舟三两只”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水中沙洲上昨夜栖落的大雁收到惊吓,破雾而飞;天上一弯残月和溪桥上的晨霜上下辉映,发出冷暗的白光……这四句写出了肃杀、苍凉之感。“沙汀”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之人惊起所致。“别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点明这一点是为后文作铺垫。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
从整个上片来看,词人笔下之景全为萧瑟凄凉之景,词人笔下之人尽是追名逐利之人,这些已显示出他对羁旅生涯的厌倦。词作自然地转入下片,抒发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
过片“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词人说“一望”,可即使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却是根本无法望见的;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对于这种迫切念头的产生,词人作了层层铺叙,细致地揭示了内心的活动。“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象丝缕一样牵萦两地;“新春残腊相催逼”是说明时序代谢,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于岁月飞逝自易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岁华”句延伸上文“新春”句意,流光转瞬,与天涯浪迹联系起来,更增深沉的感慨。“浪萍”和“风梗”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象浮萍和断梗一样随水、风飘荡无定。柳永深感这种毫无结果的漫游确是徒劳无益,从现实艰难的境况来看还不如回乡。于是逼出最后三句:“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是思乡的主要原因,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自然是设想妻子多年家苦苦相忆了。柳永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离家后事实上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思乡之情却往往异常强烈;他在京都的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妓恋爱,但怀念妻子的深情却时时自然地流露。[4]
从整首词看,柳永对自己的羁旅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越来越意识到他浪迹四方,汲汲以求的东西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虚无,他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是想抗争的,有自己的方式以求的解脱,那就是,将生命的重心移近爱情。但其实这种抗争是苍白无力的,因为爱情本身就是脆弱的,更何况柳永一生随处笙歌宴饮,爱情之花如同水中之浮萍,随开随去,留给他的总是苦涩的回忆。所以说,柳永的可悲之处不仅在于漂泊穷年、事业无成、情感无依,更在于他对人生之路的别无选择。
篇5:柳永《归朝欢· 别岸扁舟三两只》阅读答案
(宋)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采,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8.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赏析。(5分)
9.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6分)
篇6:柳永《归朝欢· 别岸扁舟三两只》阅读答案
8.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行旅的艰辛;烘托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淅淅,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冬初,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5分;总说3分,答出一点给1分;赏析2分,能结合意象、意境分析任意两点即可)
9.“转觉归心生羽翼”写词人恨不能立刻插翅飞回故乡,突出了归乡之情的迫切;而愁如云恨如雨,则突出了词人乡愁的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与“岁华都瞬息”一起表现出了词人年光逼人、年华易逝的'伤感。“浪萍风梗诚何益”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命如“浪萍风梗”,浪迹无定之苦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最后几句写出了自己归乡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6分;思乡、年华易逝、厌倦漂泊、思亲四点之中,答出任意三点并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篇7:柳永《归朝欢》翻译及赏析
柳永《归朝欢》翻译及赏析
【原文】
归朝欢⑴
别岸扁舟三两只⑵。葭苇萧萧风淅淅⑶。沙汀宿雁破烟飞⑷,溪桥残月和霜白⑸。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⑹。往来人,只轮双桨⑺,尽是利名客⑻。
一望乡关烟水隔⑼。转觉归心生羽翼⑽。愁云恨雨两牵萦⑾,新春残腊相催逼⑿。岁华都瞬息⒀。浪萍风梗诚何益⒁。归去来⒂,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释】
⑴归朝欢:词牌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双调”。双调一百四字,上下片各九句六仄韵。
⑵别岸:离岸而去。
⑶葭(jiā)苇:芦苇。班固《汉书·李广传》:“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萧萧:草木摇落之声。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淅淅:风声。
⑷沙汀:水中沙洲。破烟:穿破烟雾。
⑸“溪桥”句:挂在溪桥边的残月的月色和霜色连成一片。
⑹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务而跋涉在外。后泛指行旅。
⑺只轮双桨:意为坐车乘船。轮,代指马车。桨,代指船只。
⑻利名客:热衷仕宦、追求利禄的人。辛弃疾《霜天晓角·暮山层碧》:“一叶软红深处,应不是,利名客。”
⑼一望:一眼望去。乡关:家乡。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⑽归心:回家的念头。梅尧臣《送庭老归河阳》:“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⑾愁云恨雨:指色彩惨淡,容易引起愁思的云雨。牵萦(yíng):纠缠;牵挂。
⑿残腊:腊月的尽头。
⒀岁华:年华。
⒁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形容形容人漂泊不定。
⒂归去来:赶紧回去吧。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但此处仅用其表面意义,无归隐之意。
⒃玉楼:本指神仙所居之处,此处指妻子的居室。
【作品介绍】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词的上片,词人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下片转而抒发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
【白话译文】
远处的岸边有小船三两只,淅淅的风吹着刚长出来的芦苇萧萧做响。江心沙洲宿雁冲破晓烟飞去。残月照在小桥上,小桥上的白霜显得更白,天渐渐的亮了。远远的路上行人渐渐的.多起来。往来的人,无论是坐车的还是乘船的,都是为了名和利。
一眼望去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突然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回家。愁云恨雨象丝缕一样牵萦着两地。日月相催,新春浦过残腊又到。年华转眼就过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有什么益处。还是回去吧。家中的玉楼里,有人在想我。
【创作背景】
柳永成年后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虽寓居京都汴梁,但生活一直比较动荡。中举前为求取功名、维持生计,四处干谒漫游,中举后又为官务公事奔走在外,羁旅行役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对羁旅漂泊的苦况有着深切的体会乃至清醒的认识,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羁旅行役词。这首《归朝欢》就是其中之一。此词写江南之景,可见作此词时,柳永正在江南;词中有“新春残腊相催逼”句,则说明此词作于冬春之交,新春之时;“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二句说明此词乃柳永思妻之作。
【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别岸扁舟三两只”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水中沙洲上昨夜栖落的大雁收到惊吓,破雾而飞;天上一弯残月和溪桥上的晨霜上下辉映,发出冷暗的白光……这四句写出了肃杀、苍凉之感。“沙汀”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之人惊起所致。“别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点明这一点是为后文作铺垫。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
从整个上片来看,词人笔下之景全为萧瑟凄凉之景,词人笔下之人尽是追名逐利之人,这些已显示出他对羁旅生涯的厌倦。词作自然地转入下片,抒发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
过片“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词人说“一望”,可即使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却是根本无法望见的;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对于这种迫切念头的产生,词人作了层层铺叙,细致地揭示了内心的活动。“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象丝缕一样牵萦两地;“新春残腊相催逼”是说明时序代谢,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于岁月飞逝自易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岁华”句延伸上文“新春”句意,流光转瞬,与天涯浪迹联系起来,更增深沉的感慨。“浪萍”和“风梗”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象浮萍和断梗一样随水、风飘荡无定。柳永深感这种毫无结果的漫游确是徒劳无益,从现实艰难的境况来看还不如回乡。于是逼出最后三句:“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是思乡的主要原因,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自然是设想妻子多年家苦苦相忆了。柳永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离家后事实上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思乡之情却往往异常强烈;他在京都的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妓恋爱,但怀念妻子的深情却时时自然地流露。
从整首词看,柳永对自己的羁旅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越来越意识到他浪迹四方,汲汲以求的东西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虚无,他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是想抗争的,有自己的方式以求的解脱,那就是,将生命的重心移近爱情。但其实这种抗争是苍白无力的,因为爱情本身就是脆弱的,更何况柳永一生随处笙歌宴饮,爱情之花如同水中之浮萍,随开随去,留给他的总是苦涩的回忆。所以说,柳永的可悲之处不仅在于漂泊穷年、事业无成、情感无依,更在于他对人生之路的别无选择。[3]
名家点评
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薛瑞生《柳永词选》:上片首四句写景,以情观景,是处景色皆着人情。别岸扁舟,葭苇萧萧,沙汀雁飞,溪桥霜白,已将黎明时萧条之景写尽,而孤身只影立于此萧条之景中。
篇8:柳永《归朝欢》宋词赏析
柳永《归朝欢》宋词赏析
归朝欢
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
葭苇萧萧风淅淅。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渐渐分曙色。
路遥山远多行役。
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
转觉归心生羽翼。
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
岁华都瞬息。
浪萍风梗诚何益。
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释
1,萧萧:拟声词。
2,淅淅:风声。
3, 沙丁: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
4,破:穿。
5,残月:指将落的月亮,一弯残月。
6,曙色:拂晓时的天色。
7,行役:出行。
8,利名客:追逐名利的人。
9,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10,愁云恨雨:喻儿女离情。
【简析】:
此词以白描和铺叙的'手法,情景相生地抒写作者冬日早行而怀念故乡的思绪和浪迹江湖的苦闷情怀。
作者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前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别岸」是稍远的江岸,「萧萧」为芦苇之声,「淅淅」乃风的声响。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此处写景如画般地写出了江乡的荒寒景象。「沙汀」即水间洲渚,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人们惊起所致。江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在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只轮」「双桨」,借指车船。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
过片「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一望」实即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根本无法望见;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对于这种迫切念头的产生,词人作了层层铺叙,细致地揭示了内心的活动。「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象丝缕一样牵萦两地;「新春残腊相催逼」是说明时序代谢,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于岁月飞逝自易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岁华」句申上「新春」句意,流光转瞬,与天涯浪迹联系起来,更增深沉的感慨。「萍」和「梗」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象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无定。柳永深感这种毫无结果的漫游确是徒劳无益,从现实艰难的境况来看还不如回乡。于是逼出最后三句:「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是思乡的主要原因,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自然是设想妻子多年在家苦苦相忆了。柳永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在离家后事实上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思乡之情却往往异常强烈;他在京都的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妓恋爱,但怀念妻子的深情却时时自然地流露。
篇9:归朝欢阅读答案及赏析
归朝欢阅读答案及赏析
归朝欢
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采,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1.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赏析。(5分)
2.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行旅的艰辛;烘托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淅淅,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冬初,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5分;总说3分,答一点给1分;赏析2分,能结合意象、意境分析任意两点即可)
2.“转觉归心生羽翼”写词人恨不能立刻插翅飞回故乡,突出了归乡之情的迫切;而愁如云恨如雨,则突出了词人乡愁的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与“岁华都瞬息”一起表现出了词人年光逼人、年华易逝的伤感。“浪萍风梗诚何益”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命如“浪萍风梗”,浪迹无定之苦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最后几句写出了自己归乡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6分;思乡、年华易逝、厌倦漂泊、思亲四点之中,答出三点并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作品赏析
由于柳永天性风流,才性高妙,后因“奉旨填词”而仕途坎坷,最终以毕生精力作词,在“倚红偎翠”、“浅酌低唱”中寻找寄托,并自诩“白衣卿相”。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这首《归朝欢》是写冬日早行而怀念故乡的作品,抒写冬日早行而怀念故乡的思绪和浪迹江湖的苦闷情怀。全词如下: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词作的上片,词人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抒情氛围。前两句写道:“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别岸”是稍远的江岸。“扁舟”即小船。“萧萧”拟声词,此指芦苇发出的`声音。“淅淅”拟声词,指风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淅淅的声音。接着写道:“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沙汀”即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这里的沙汀是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破”即穿。“烟”即迷蒙的雾气。
“残月”指将落的月亮,一弯残月。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露宿的大雁惊飞起来,穿过弥蒙雾气,残月照在小溪的小桥面似如秋霜一样洁白。这里,“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就上路。其中的“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形成工对。上句写了大雁高飞起来,因人早起赶路而惊飞,下句写似如秋霜的溪桥。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寒冬早行的景物及其特点。接着写道:“渐渐分曙色。”“曙色”即拂晓时的天色。这一句为写景之总括,不但表明时间推移,已经快到拂晓,而且暗示了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为推动词意的发展做了有力的铺垫。天亮了,词人看到:“路遥山远多行役。”“行役”即指出行。这里是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意思是说,东方发白,弯弯曲曲的道路上,出行的人渐渐多起来了。一些“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这里的“只轮”“双桨”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分别借指车和船。“利名客”指追逐名利的人。
这几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坐船乘车的人,尽是“利名客”。为什么柳永要这样说?这与柳永的处境有关。我们知道,“奉旨填词”的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样,徒步行走,心中也免不了怨恨。
接着过片“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写人转入主观抒情——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所以“一望”也就是想望。“乡关”即家乡所在地。其中,“乡”即家乡,“关”即关隘、关塞。自己与故乡相隔遥远,烟水迷茫,根本无法望见。所以,在这样的处境中,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转觉归心生羽翼”。“觉”即醒悟。也就是说,词人醒悟了,巴不得生出双翼,立刻飞回故乡。其中“生羽翼”突出了归乡之情的迫切。接着写道:“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愁云恨雨”往往用来比喻儿女离情。“愁云恨雨两牵萦”就是说愁如云恨如雨如同丝一样牵萦两地。这里,通过比喻来突出词人乡愁之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新春残腊”即新年与旧年的交替时。这里,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一年接一年。接着一句是“岁华都瞬息”。“岁华”即年华,时光。“瞬息”即时间过得很快。
南朝梁沈约在《却东西门行》写道:“岁华委徂貌,年霜移暮发。”这里,词人把“新春残腊相催逼”和“岁华都瞬息”放在一起,强调了年光逼人、年华易逝的伤感。“浪萍风梗诚何益。”“萍”和“梗”在古代诗词中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无定。这里,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命如“浪萍风梗”一样,表现出词人浪迹无定之苦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
最后三句写道:“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归去来”出自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指归隐乡里。这里是“回去”的意思。“来兮”是助词,无义。这几句写出了思乡的主要原因,并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原来是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个人说谁?当然是词人的妻子了。为什么?我们知道,柳永离家后再也没有回到故乡,而在京都的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妓一起,而这些人也绝对不是他所“忆”的人,更何况,前文也说道“一望乡关烟水隔”。所以,词人所表现出来的自然是多年没有回去的故乡和自己所爱的妻子。词作卒章显志,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艺术上,首先,结构匀称完整,层层推进,卒章显志。其次,白描和铺叙相结合,虚实结合,情景相生,提高词作的境界。再次,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但增强词的含蓄性,而且更富形象感。第四,语言平易、准确、形象、贴切,特别是工整的对偶句的运用,使词作的语言更具富于表现力。
篇10:归朝欢,归朝欢无名氏,归朝欢的意思,归朝欢赏析
归朝欢,归朝欢无名氏,归朝欢的意思,归朝欢赏析 -诗词大全
归朝欢作者:无名氏 朝代:元 体裁:词 天地初分何处寄。父母无生名甚字。须将这个要分明,推穷此理宁论是。细细传不二。亦能整究从前事。往来频,不知迷迷,甚日得言赐。忽尔真灵前面至。认得无形欢喜示。惺惺觑着甚端严,辉辉返照通容易。见时惟觅妙玄微,雅深中透出圆光,五般颜来,复本总祥瑞。
篇11:归朝欢,归朝欢辛弃疾,归朝欢的意思,归朝欢赏析
归朝欢,归朝欢辛弃疾,归朝欢的意思,归朝欢赏析 -诗词大全
归朝欢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体裁:词 山下千林花太俗。山上一枝看不足。春风正在此花边,菖蒲自蘸清溪绿。与花同草木。问谁风雨飘零速。莫怨歌,夜深岩下,惊动白云宿。病怯残年频自卜。老爱遗编难细读。苦无妙手画於菟,人间雕刻真成鹄。梦中人似玉。觉来更忆腰如束。许多愁,问君有酒,何不日丝竹。
篇12:归朝欢,归朝欢张先,归朝欢的意思,归朝欢赏析
归朝欢,归朝欢张先,归朝欢的意思,归朝欢赏析 -诗词大全
归朝欢作者:张先 朝代:宋 体裁:词 声转辘轳闻露井。晓引银瓶牵素绠。西园人语夜来风,丛英飘坠红成径。宝猊烟未冷。莲台香蜡残痕凝。等身金,谁能得意,买此好光景。粉落轻妆红玉莹。月枕横钗云坠领。有情无物不双栖,文禽只合常交颈。昼长欢岂定。争如翻作春消永。日睿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
★ 归朝欢 继古韵,归朝欢 继古韵王处一,归朝欢 继古韵的意思,归朝欢 继古
★ 柳永名言名句
★ 凤栖梧 山居遣兴,凤栖梧 山居遣兴王丹桂,凤栖梧 山居遣兴的意思,凤栖梧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赏析(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归朝欢 读画斋丛书本元草堂诗馀卷上,归朝欢 读画斋丛书本元草堂诗馀卷上滕2023-08-06
柳永雨霖铃翻译赏析2022-09-08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 时筑偃湖未成》赏析2023-04-24
《凤栖梧》诗词练习附答案2022-12-24
凤栖梧/蝶恋花,凤栖梧/蝶恋花无名氏,凤栖梧/蝶恋花的意思,凤栖梧/蝶恋2022-11-21
柳永的词2022-04-30
柳永词两首2023-04-01
柳永写雨霖铃翻译2022-12-29
浅析柳永词的女性形象2022-05-07
柳永雨霖玲的翻译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