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什么朝代(精选7篇)由网友“hanxiang2222”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杜甫是什么朝代,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杜甫是哪个朝代?
杜甫是哪个朝代?
(一)杜甫是哪个朝代?
唐代 杜甫(72-770)
(二)杜甫简介
杜甫(7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三)杜甫的经典作品
杜甫的'经典作品之《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的经典作品之《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的经典作品之《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的经典作品之《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的经典作品之《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的经典作品之《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的经典作品之《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的经典作品之《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的经典作品之《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的经典作品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篇2:杜甫是哪个朝代的参考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参考
诗人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中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据岑仲勉考证杜甫是杜预第四子杜耽之后,且为杜预十四世孙,然而胡可先根据杜预叔父杜并墓志所记载的先祖,指出杜甫是杜预长子杜锡的后代。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究竟是怎么死的?
关于杜甫的死,《新唐书》中记载:“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夕)卒,年五十九。”
后人描述的具体情形是,杜甫出四川沿水路前往郴州投奔亲戚,途经耒阳的方田驿时,遭遇大水,杜甫的孤船被困江上不得行走,一困就是10天。要说耽误点时间也不算什么,反正没急务公干,要命的是吃的没了,一顿两顿可以忍受,但几天不进食怎么受得了呢?老迈体弱的杜甫处境可想而知。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诗圣的不幸遭遇被耒阳县的聂县令知道了,这个地方父母官立即实施爱心救援行动,先从洪水中救出杜甫,再遣人给饥肠辘辘的杜甫送来香喷喷的烤牛肉外加一坛白酒。估计聂县令对诗圣的饮食喜好有所了解,故而才能投其所好——喝酒吃肉的确是诗圣平生的一大嗜好。
常言道饥不择食,更何况面对美酒佳肴。快要饿疯了的杜甫当即一顿暴食狂饮,长时间隐忍的食欲是满足了,但可怕的危险也悄然而至。果然,杜甫的消化系统承受不了如此突如其来的重负,当天夜里倒下后,再也没能起来。杜甫被酒肉夺去了生命,史称“饫死耒阳”。现代医学认为,暴饮暴食酒肉极易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重症者可致死亡。由此推断杜甫死于重症胰腺炎也未可知。
美酒佳肴前的杜甫
不过,饫死之说对这位诗坛领袖来说毕竟不好听,所谓饫死,说白了就是撑死。于是,人们便换个角度进行研究。史学大师郭沫若就提出了食物中毒说:“聂县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当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冷藏得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以腐化后24小时至28小时初生之毒最为剧烈,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而致死。”并且在分析了杜甫当时的身体状况后得出结论:“腐肉中毒致死不是不可能,而是完全有可能的。”
尽管郭大师的中毒致死说和传统的饫死说在致死原因上有很大不同,但并没否认杜甫死于喝酒吃肉。所以,长期以来,杜甫死于美酒佳肴一直是杜甫之死的主流说法。
不过,学界也有另一种意见,指出新旧唐书对杜甫的死因记载皆沿袭唐人郑处晦的《明皇杂录·别录》,而《明皇杂录》系笔记小说,它讲的故事,并不靠谱。认为杜甫是病死的,因为有人对杜甫的诗深入研究后发现,杜甫生前患有严重的消渴症——糖尿病,正是这个“甜蜜杀手”夺走了杜甫的生命。然而病死说也是一种纯粹的推测,并无确凿的文献依据。看来,在没有科学定论之前,饫死之说还是不应该否定的,尽管它也有漏洞,但毕竟是上了正史的。
这几种说法,究竟孰是孰非,各位应该有自己的评判吧!
杜甫的“北漂”生活:带着老婆孩子一年连搬4次家
最近杜甫忽然成了网络名人,一系列“杜甫很忙”的恶搞图片被各大网站纷纷,图片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忙得不可开交,让观者哭笑不得。杜甫生前的确很忙,可杜甫从没工夫去忙这些劳什子,诗圣和我们常人一样,忙得更多的是实在普通不过的东西:生计。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754年杜甫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杜甫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杜甫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杜甫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乐观,杜甫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手脚冻僵的杜甫苦苦寻找的“橡栗”,是一种不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可见杜甫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自己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帮。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今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于此更应对辛劳一生的诗圣奉上我们的敬意,为我们的文学遗产中有这样伟大的杜甫而骄傲、而自豪,而不是用无聊的恶搞来折腾和亵渎。
篇3:杜甫是哪个朝代的人
唐代
杜甫的一生:
公元712年,杜甫出生。
公元7,杜甫能作诗,方才7岁。
公元7,杜甫开始学习书法。
公元725年,14岁的杜甫开始同文人出游,能与他们对诗。
公元730年,杜甫为19岁,身怀抱负和不羁,开始他的游历时期,与友人游历江南一带。
公元731年至公元734年,杜甫花费了4年的时间在吴越一带游历。
公元735年,杜甫回乡参与科举考试,但是未入选。
公元736年,再次出游的杜甫在齐赵一带游历,结交友人苏源明。此后的五年杜甫均在这一代游历,在他三十岁的时候方回东郡。
公元744年,回乡的杜甫在东郡呆了三年,在这里与“诗仙”李白相结识,两人共游齐鲁,访问各方名士,甚是愉悦。
公元746年,35岁的杜甫去长安参与考试未入选,便客居长安十年,为谋取生活常作为儒生为权贵门上客,献诗。
公元755年至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爆发到平定期间,杜甫曾任官职左拾遗,后因耿直谏言为人所诬被贬,期间认识到统治者腐朽而辞官,而后一直在躲避战乱而逃,生活窘迫至极。
公元770年,59岁的杜甫病逝舟中。
杜甫的历史影响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但却傲骨铮铮,才华横溢。首先,他倾一生之心血,以诗的形式记载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35岁以前,正值唐代的开元盛世,国泰民安,他在游览祖国山河之时,写出了大约130余首歌颂王朝,抒发壮志的诗。如“杜陵一布衣,老大意转挫,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老夫怕趋走,率府且消遣,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向往,即使落第,也没有消沉,因为繁荣兴旺的太平环境,能为他提供施展才华的地方。安史之乱以后,他饱历战乱的磨难,战争、流离等成为他的诗的主题,如“野旷天清无城声,四万义军同日死”,“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又如“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安史之乱后,国难并没有结束,吐蕃又成为唐王朝的威胁,杜甫带着对唐王朝的绝望,离京入蜀,又出蜀东去,在长达的流浪生活中,用诗记载了各地人民的.生活与渴望归故乡的愿望。如“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满目生悲事,因事作远游”,“今春看又过,何日是旧年”,反映了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家衰败,人民绝望的事实。总之,杜甫一生的诗作,反映了唐朝因安史之乱而由盛转衰的历史。
其次,杜甫以敏锐的目光,犀利的语言反映了唐朝中后期的社会现实。虽然杜甫在年轻时期寄希望于王朝,但安史之乱的爆发及唐王朝的腐败,使他对整个社会有了一个深切的了解,于是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抒抽茅茨空”,“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等让人觉得有“恨声出纸上”的绝句,而造成这种贫富不均的原因则是“关中小儿坏纪纲”,于是他讥讽道:“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通过这种深刻的揭露,反映了唐代整个社会现实。
再次,杜甫以饱满真挚的感情、生动丰富的语言描写了广大下层人民的生活,并对他们寄予深切的同情。杜甫反映广大人民的代表诗作为“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些诗篇描写了战乱下的人民苦难。入蜀后,杜甫把自己的命运和劳动人民密切联系起来,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如此高尚境界的诗篇,即使在临近死亡、饥寒交迫的小船上,他仍关心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用干枯的右手写下了“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绝笔,表达了杜甫对人民的热爱。
篇4:杜甫是哪个朝代的?
唐代
人物简介
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个人成就
诗歌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 ,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书法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物评价
杜甫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杜甫是位失志不移的爱国人士;杜甫还是位历经磨难仍不折不挠的坚强汉子。
首先,杜甫是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杜甫传世之作多达1400余首,其诗作实现了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其诗如后人所评论的那样:“艺术性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 其诗吸引了众多诗词爱好者的研究和评论,比如唐元稹曾评价其诗作:“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苏东坡说:“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故可学。”明杜诗研究专家卢世榷美誉杜甫流寓云安时撰写的《十二月一日三首》为“七律之神境”;清浦起龙说:“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而在1960年,开国元勋陈毅在其诗《吾读》也说“喜其题材备”,而叶剑英元帅则在《成都草堂》里说:“杜凌笔落伤豺虎”;后人有称杜甫《秋兴八首》是“声韵雅畅,词采高华,气象冠冕,真足虎视词坛,独步一世”的“力抗九鼎,勇夺三军”的名作;对于杜诗赞美之词不胜枚举,有人用诗、有人用文,有人抄录、有人借用,后人称其为“诗圣”当无虚夸耳。
其次,杜甫是位失志不移的爱国诗人。爱国是时代之呼唤,是国家、社会之要求,但作一个爱国的人确实有些难度,当一个失志不移、屡次遭受变迁的爱国之人则更加难,但杜甫用它的实际行动和真诚话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表里如一,责任感强的爱国形象。他曾经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地要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出力,他曾经无忧无虑地准备着仕途生涯,但他的人生充满了诸多无奈,英雄报国无门、朝廷衰败,安史之乱爆发,个人穷困潦倒,流落饥寒,终生不用,满腔热情、一身才华无处施展。他曾经“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曾经遐思着“何当击凡鸟,毛血撒平芜”,“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但是后来仕途不济,国家衰败,他想着“欲陈济世策”,仍“尚想趋朝廷,毫发裨社稷”,“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种不顾个人兴衰、荣辱,一心报国的思想值得钦佩,这种致君尧舜的儒家思想和人生观在他的世界观中是居于主流地位的,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往西蜀,唐肃宗灵武继位后,杜甫又赶往灵武,结果途中被叛军抓捕,在长安期间又写下了《悲青坂》、《春望》等诗。 后又冒着生命危险逃离了长安,逃往肃宗所在地凤翔,晚年的杜甫仍不忘国家发展,仍以国家的灾难为念,“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想必在他心里对分离祖国的`战争该是多么的愤恨,对那阵阵号角该是多么的无奈。对其爱国思想和诗文风格,陈毅元帅曾在《吾读》里面说:“吾读杜甫诗,喜其体裁备。干戈离乱中,忧国忧民泪。”,这当是一代元勋热爱杜诗,喜欢杜甫的原因,由此也可揣测出开国元勋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等喜欢杜甫之诗,参观杜甫草堂,敬佩杜甫爱国思绪之端倪。
再次,我个人认为杜甫还是位历经磨难仍不折不挠的坚强汉子。在事业上苏轼曾说杜甫“流落饥寒,终生不用”,而杜甫也在诗中提到了其生活上的窘境:“艰难昧生理,迢递来三蜀”,“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等,饭菜、住所均不能自给,生活环境恶劣,有时一与故人不联系,便无饭食,孩子脸色都会因饥饿而改变,甚至遇到人生之悲,孩子因生活窘迫而夭折。在仕途上也一生不达,屡遭贬斥,且仕途正好时因成都节度使严武等的保举和推荐,后来严武死后,其失去了庇护伞,仕途遇到了滑铁卢。也许因为杜甫事业和生活的双重艰难,杜甫人生中也有一些消极和愤慨甚至自责和苦涩的成分。他揭露社会现实:“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写诗寄托哀思和苦恼:“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叫莺语太丁宁。”,“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他也自责:“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他也寄情于酒:“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缪如蜜甜。”,道出“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身外事情凄凉而不堪回首,无穷无尽,但杯中酒是有限的,来日苦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似自言自语,举杯而饮;又似捶胸顿足,慨然长叹,大吼一声:“儒术与我何有哉?孔丘盗拓俱尘埃!”。
但无论怎样,酒醒时分,镇静之余,他从来都没有去抱怨什么、后悔什么,他还是那么自信、那么爱国、那么地才华横溢,他坚持了下来,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在那只陈旧的小船上,诗人还在担心着保卫边疆的士兵,久难停息的战争号角,他是一个不折不挠的铁汉子!
杜甫,一个历经磨难仍不折不挠的汉子;一个才华横溢且矢志不移的著名爱国诗人!
篇5:杜甫是在哪个朝代
唐代
杜甫的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 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并未得重用。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的历史影响:
杜甫一生在政治上的建树,几乎没有多少值得提起的东西,因为他根本没有得到过那样的机会。他要报效祖国,他要忠于朝廷,他坚决反对叛乱,但是历史没有给他多少机会。他除了在肃宗的朝廷里偶然地仗义执言,从此受到朝廷疏远以外,其他时候始终默默无闻,甚至很多时候他是处于民间的。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由宋人开始奠定的,那么我们先从宋人看起。北宋有个政治家叫王安石,他对杜甫就非常尊敬,他在一首题杜甫画像的诗里这样说:“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就是我推测一下您的心灵,是古代也非常少有的、非常高尚非常伟大的一颗心灵。我非常希望您能够起死回生,让我做你的朋友。
我们再看南宋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陆游在《读杜诗》这首诗里对杜甫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同时对于杜甫的思想,对于杜甫的道德,对于杜甫在政治上的一些见解,也都给予极高的评价。陆游甚至认为,假如杜甫有机会的话,他完全可能在政治上面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作为。因此这首诗最后说:“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咨嗟!”他的意思就是说后代人仅仅把杜甫当做一个诗人来看,我对这一点感到非常惋惜,非常不满,可见杜甫的意义远远溢出于文学家、诗人之外。
再来看看南宋理学宗师朱熹的评价。理学家,尤其是南宋的理学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非常严格,有时甚至是苛刻的,朱熹就是这样的。我们看一部《朱子语类》,里面不受到他批评的历史人物是非常少的。在他们这种非常严格的道德标准的审视之下,很多历史人物都受到无情的批评。但是朱熹认为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五位伟大的人物,那么这五位人物是哪五位呢?第一是汉代的诸葛亮,然后是唐代的三位,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颜真卿,另一个是韩愈。最后是北宋的范仲淹。诸葛亮和范仲淹这两位人物不用我多讲,大家都很熟悉,他们在政治上,在道德上,都有很高的建树,这是历史早有定评的。值得讨论的是唐代的三位人物。朱熹把这五个人称为“五君子”,唐代就有三君子,其中第一位就是杜甫,第二位是颜真卿,但是颜真卿也是一位著名的忠臣烈士,他为了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藩镇的叛乱,被军阀李希烈杀害了。第三位韩愈,他是儒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文学史上的大人物,文以载道的提出者,发动了唐代的古文运动。韩愈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活中,每当国家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他总是仗义执言,奋不顾身地站出来说话,多次被贬到南方荒远之地。由此可见,“五君子”中除了杜甫以外的四位人物,他们的一生中都在政治方面有很多建树,是功业彪炳的政治家,或是为国捐躯的烈士。惟独杜甫算不上一个政治人物。杜甫一生在政治上的建树,几乎没有多少值得可以提起的东西,因为他根本没有得到过那样的机会。他要报效祖国,他要忠于朝廷,他坚决反对叛乱,但是历史没有给他多少机会。他除了在肃宗的朝廷里偶然地仗义执言,从此受到朝廷疏远以外,其他时候始终默默无闻,甚至很多时候他是处于民间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为什么也得到了朱熹的高度赞扬?为什么在朱熹看来,杜甫可以在从诸葛亮到范仲淹的这样一张名单中占有一席之地?朱熹说得很清楚,关键在于他们五个人有共同点,他们都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他们在道德上、在人格上,都有伟大的建树。
朱熹的原话是这样说的:“皆所谓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意思就是他们都是光明正大、磊磊落落的人,是在人格上成为楷模的人。这显然不是一种文学的评价,而是一种道德的评价,一种文化的评价。
到了近代,闻一多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叫做《杜甫》。在这篇《杜甫》的最后,闻一多这样说杜甫:他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篇6:诗人杜甫是哪个朝代的人
1、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唐朝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4、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写的诗句
1)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杜甫《孤雁》
2)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3)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4)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5)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6)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7)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8)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9)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孤雁》
10)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11)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12)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篇7:诗人杜甫是哪个朝代的
诗人杜甫是哪个朝代的
诗人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中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据岑仲勉考证杜甫是杜预第四子杜耽之后,且为杜预十四世孙,然而胡可先根据杜预叔父杜并墓志所记载的先祖,指出杜甫是杜预长子杜锡的后代。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究竟是怎么死的?
关于杜甫的死,《新唐书》中记载:“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夕)卒,年五十九。”
后人描述的具体情形是,杜甫出四川沿水路前往郴州投奔亲戚,途经耒阳的方田驿时,遭遇大水,杜甫的孤船被困江上不得行走,一困就是10天。要说耽误点时间也不算什么,反正没急务公干,要命的是吃的没了,一顿两顿可以忍受,但几天不进食怎么受得了呢?老迈体弱的杜甫处境可想而知。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诗圣的不幸遭遇被耒阳县的聂县令知道了,这个地方父母官立即实施爱心救援行动,先从洪水中救出杜甫,再遣人给饥肠辘辘的他送来香喷喷的烤牛肉外加一坛白酒。估计聂县令对诗圣的饮食喜好有所了解,故而才能投其所好——喝酒吃肉的确是诗圣平生的一大嗜好。
常言道饥不择食,更何况面对美酒佳肴。快要饿疯了的杜甫当即一顿暴食狂饮,长时间隐忍的食欲是满足了,但可怕的危险也悄然而至。果然,他的消化系统承受不了如此突如其来的重负,当天夜里倒下后,再也没能起来。他被酒肉夺去了生命,史称“饫死耒阳”。现代医学认为,暴饮暴食酒肉极易导致急性胰腺炎发作,重症者可致死亡。由此推断杜甫死于重症胰腺炎也未可知。
美酒佳肴前的杜甫
不过,饫死之说对这位诗坛领袖来说毕竟不好听,所谓饫死,说白了就是撑死。于是,人们便换个角度进行研究。史学大师郭沫若就提出了食物中毒说:“聂县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当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冷藏得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以腐化后24小时至28小时初生之毒最为剧烈,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而致死。”并且在分析了杜甫当时的身体状况后得出结论:“腐肉中毒致死不是不可能,而是完全有可能的。”
尽管郭大师的中毒致死说和传统的饫死说在致死原因上有很大不同,但并没否认杜甫死于喝酒吃肉。所以,长期以来,杜甫死于美酒佳肴一直是杜甫之死的主流说法。
不过,学界也有另一种意见,指出新旧唐书对杜甫的死因记载皆沿袭唐人郑处晦的《明皇杂录·别录》,而《明皇杂录》系笔记小说,它讲的故事,并不靠谱。认为杜甫是病死的.,因为有人对杜甫的诗深入研究后发现,杜甫生前患有严重的消渴症——糖尿病,正是这个“甜蜜杀手”夺走了杜甫的生命。然而病死说也是一种纯粹的推测,并无确凿的文献依据。看来,在没有科学定论之前,饫死之说还是不应该否定的,尽管它也有漏洞,但毕竟是上了正史的。
这几种说法,究竟孰是孰非,各位应该有自己的评判吧!
杜甫的“北漂”生活:带着老婆孩子一年连搬4次家
最近杜甫忽然成了网络名人,一系列“杜甫很忙”的恶搞图片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图片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忙得不可开交,让观者哭笑不得。杜甫生前的确很忙,可他从没工夫去忙这些劳什子,诗圣和我们常人一样,忙得更多的是实在普通不过的东西:生计。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乐观,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手脚冻僵的杜甫苦苦寻找的“橡栗”,是一种不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自己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帮。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今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于此更应对辛劳一生的诗圣奉上我们的敬意,为我们的文学遗产中有这样伟大的诗人而骄傲、而自豪,而不是用无聊的恶搞来折腾和亵渎。
★ 杜甫是什么朝代的
★ 陆游是哪个朝代的
★ 幼儿古诗
★ 五言绝句古诗
★ 高中英语必背作文
【杜甫是什么朝代(精选7篇)】相关文章:
关于形容长江的励志诗句2023-04-27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22023-05-14
客亭,客亭陆游,客亭的意思,客亭赏析2024-02-18
描写春天的古诗二年级2023-01-13
关于长江的诗词2022-07-26
诗经是哪个朝代2023-04-24
三国后面是哪个朝代2023-09-04
长江的诗词2022-12-02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2023-06-18
经汾阳旧宅,经汾阳旧宅赵嘏,经汾阳旧宅的意思,经汾阳旧宅赏析202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