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纤聚酯发展分析(通用6篇)由网友“cycisco”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国非纤聚酯发展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我国非纤聚酯发展分析
我国非纤聚酯发展分析
国内非纤聚酯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90年代后消费量与生产量 飞速增长。1995年,国内非纤聚酯生产能力仅11.12万吨,产量约9.5万吨, 实际消费量达18万吨;到,我国非纤聚酯仅瓶用聚酯生产企业就增加到 13家,实际形成年产能力近40万吨。近几年,国内非纤聚酯生产能力年均增长 率近30%。瓶用聚酯聚酯瓶与玻璃瓶和一般塑料瓶相比,具有更优异的性能,这使得 许多国家在短时期内致力于开发聚酯瓶,并逐步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
瓶用聚酯最大的终端用途是软饮料包装。目前全球77%的瓶用聚酯树脂用 于食品包装,非食品包装仅占23%。食品包装中主要是碳酸饮料包装瓶,约占 总量的50%,其它饮料包装占21%,食用油及沙拉包装约占6%。在全球塑料 瓶消费中,聚酯瓶约占20%。在过去5年中,聚酯瓶消费年增长率达18%。
聚酯瓶最初仅用于少量国外品牌饮料包装,真正大量使用是从近几年开始 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包装材料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聚酯包装容器 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尤其在饮料包装方面,聚酯瓶以其优良的性能逐渐替代 了聚氯乙烯瓶、玻璃瓶、马口铁罐及铝罐等。同时聚酯的其它用途也在不断扩 展,如聚酯包装容器用于化妆品、药物、食用油等,其需求量增长十分迅速。
饮料瓶据中国饮料协会统计,19国内饮料产量约1940万 吨。其中, 碳酸饮料占46%,饮用水占21%,茶占9%。95%的水,70%左右的碳酸饮料 采用聚酯包装,使用聚酯包装的饮料约占饮料总产量的60%。年,中国碳 酸饮料产量约667万吨,耗聚酯14万吨;饮用水产量约300万吨,约耗聚酯8万 吨。聚酯瓶还用于茶等热罐装饮料包装。1999年中国茶饮料产量约130万吨, 用于热罐装的聚酯瓶约15亿只,耗聚酯约4万吨。
食用油瓶1992年至,中国食用油年消费量从700多万吨上升到1130 万吨,增长61%。食用油包装以高密度聚乙烯为主,少量采用聚酯包装。但随 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提高,追求包装透明度、洁净度,聚酯瓶在食用油包装方面 增长比较快。目前国内约有10%左右的食用油采用聚酯小包装,年消费聚酯约 4万吨。预计透明包装的食用油将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聚酯油瓶将部分取代 高密度聚乙烯瓶。
聚酯薄膜聚酯薄膜主要指双向拉伸聚酯膜。由于膜级聚酯的专业生产厂较 少,国内部分聚酯膜生产厂从纤维级聚酯生产厂采购原料。目前我国聚酯薄膜 年产能力约为10万吨,产量约8万吨。
国内聚酯薄膜设备普遍规模偏小,年产能力在千吨以上的公司不到30家。 大中型薄膜企业的设备绝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的。全国最大的聚酯薄膜生产厂 是佛山杜邦鸿基公司,年产能力为2.2万吨。千吨以下的小型设备以国产为 主。
我国聚酯薄膜最大的应用市场是包装,约占总用量的50%,用于电工绝缘 约20%,用于感光材料为8%,建筑装潢行业消费量约为10%,另外在电子行 业中约消费2%(以进口产品为主)。
1999年我国聚酯薄膜需求量11万~12万吨。目前国内聚酯薄膜年供应量 在8万吨左右,还需要有2万~3万吨进口产品来满足一些专门用途的需要。
目前由于聚酯包装材料的优良性能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接受,其应用领域 不断扩大。不仅食品包装中越来越多地应用聚酯材料,而且在医药、化妆品等 非食品包装中,聚酯的消费增长也十分迅速。因此,我们认为聚酯非纤用途将 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其原因如下:
聚酯瓶的应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聚酯瓶生产能耗较低,仅为玻璃瓶的41%~ 64%,如果进一步回收再利用,其能耗还可降低50%左右。聚酯作为环保节能 型材料,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聚酯包装材料的应用能提高产品价值据报道,我国仅包装一项每年损失就 达100亿元以上,这其中因包装外观粗糙、破损率高等造成损失最大。而国内 的`出口商品也常因为包装在国际市场上往往是头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 格,尤其许多出口土特产品,往往因为包装材料及包装形式不能满足国外要求 而无法进入国际市场。如果某些物品改用聚酯包装,就能改变这种状况。如在 食品包装方面,聚酯阻隔性好,无毒性,可以满足许多国家的食品包装卫生要 求;在非食品包装中,聚酯透明度高,强度高,只需稍加装饰,就可以达到美 观、大方的要求,可帮助商品提高价格,增加效益。
聚酯瓶替代玻璃瓶,增加安全感,应用潜力大非纤聚酯最具市场潜力的 是:替代啤酒瓶。目前国外已有部分啤酒生产厂采用聚酯瓶包装。一旦聚酯瓶 替代了玻璃啤酒瓶,以1999年啤酒产量超过万吨为基数,大约消耗250 亿~300亿只啤酒瓶(包括回收再用),即使是部分替代,其市场前景也不可 估量。而且改用了聚酯啤酒瓶,可以大大减少因玻璃瓶爆炸造成的意外伤害事 故,这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生产厂家都是有益的。根据国内某啤酒厂测算,如 果聚酯啤酒瓶的生产与灌装工艺过关,产品质量完全可以信赖,那么聚酯啤酒 瓶的成本在降低到0.7~0.8元/只时,可以应用于中、高档啤酒包装。
根据目前国内非纤聚酯应用及其下游行业发展情况,预计到,国内 非纤聚酯需求平均增长率高于20%,总需求量约100万吨左右。支撑国内非纤 聚酯需求量增长的仍是瓶用聚酯。预计瓶用聚酯年需求量将达到60万~65万 吨。膜级聚酯随着市场应用正规化,增长速度将超过瓶用聚酯,尤其是包装用 膜消费聚酯的量将迅速增长,年总需求量将达到28万~30万吨。
篇2:我国非纤聚酯发展分析
我国非纤聚酯发展分析
国内非纤聚酯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90年代后消费量与生产量 飞速增长。1995年,国内非纤聚酯生产能力仅11.12万吨,产量约9.5万吨, 实际消费量达18万吨;到1999年,我国非纤聚酯仅瓶用聚酯生产企业就增加到 13家,实际形成年产能力近40万吨。近几年,国内非纤聚酯生产能力年均增长 率近30%。瓶用聚酯聚酯瓶与玻璃瓶和一般塑料瓶相比,具有更优异的性能,这使得 许多国家在短时期内致力于开发聚酯瓶,并逐步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
瓶用聚酯最大的终端用途是软饮料包装。目前全球77%的瓶用聚酯树脂用 于食品包装,非食品包装仅占23%。食品包装中主要是碳酸饮料包装瓶,约占 总量的50%,其它饮料包装占21%,食用油及沙拉包装约占6%。在全球塑料 瓶消费中,聚酯瓶约占20%。在过去5年中,聚酯瓶消费年增长率达18%。
聚酯瓶最初仅用于少量国外品牌饮料包装,真正大量使用是从近几年开始 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包装材料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聚酯包装容器 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尤其在饮料包装方面,聚酯瓶以其优良的性能逐渐替代 了聚氯乙烯瓶、玻璃瓶、马口铁罐及铝罐等。同时聚酯的其它用途也在不断扩 展,如聚酯包装容器用于化妆品、药物、食用油等,其需求量增长十分迅速。
饮料瓶据中国饮料协会统计,1999年国内饮料产量约1940万 吨。其中, 碳酸饮料占46%,饮用水占21%,茶占9%。95%的水,70%左右的碳酸饮料 采用聚酯包装,使用聚酯包装的饮料约占饮料总产量的60%。1999年,中国碳 酸饮料产量约667万吨,耗聚酯14万吨;饮用水产量约300万吨,约耗聚酯8万 吨。聚酯瓶还用于茶等热罐装饮料包装。1999年中国茶饮料产量约130万吨, 用于热罐装的聚酯瓶约15亿只,耗聚酯约4万吨。
食用油瓶1992年至19,中国食用油年消费量从700多万吨上升到1130 万吨,增长61%。食用油包装以高密度聚乙烯为主,少量采用聚酯包装。但随 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提高,追求包装透明度、洁净度,聚酯瓶在食用油包装方面 增长比较快。目前国内约有10%左右的食用油采用聚酯小包装,年消费聚酯约 4万吨。预计透明包装的食用油将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聚酯油瓶将部分取代 高密度聚乙烯瓶。
聚酯薄膜聚酯薄膜主要指双向拉伸聚酯膜。由于膜级聚酯的.专业生产厂较 少,国内部分聚酯膜生产厂从纤维级聚酯生产厂采购原料。目前我国聚酯薄膜 年产能力约为10万吨,产量约8万吨。
国内聚酯薄膜设备普遍规模偏小,年产能力在千吨以上的公司不到30家。 大中型薄膜企业的设备绝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的。全国最大的聚酯薄膜生产厂 是佛山杜邦鸿基公司,年产能力为2.2万吨。千吨以下的小型设备以国产为 主。
我国聚酯薄膜最大的应用市场是包装,约占总用量的50%,用于电工绝缘 约20%,用于感光材料为8%,建筑装潢行业消费量约为10%,另外在电子行 业中约消费2%(以进口产品为主)。
1999年我国聚酯薄膜需求量11万~12万吨。目前国内聚酯薄膜年供应量 在8万吨左右,还需要有2万~3万吨进口产品来满足一些专门用途的需要。
目前由于聚酯包装材料的优良性能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接受,其应用领域 不断扩大。不仅食品包装中越来越多地应用聚酯材料,而且在医药、化妆品等 非食品包装中,聚酯的消费增长也十分迅速。因此,我们认为聚酯非纤用途将 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其原因如下:
聚酯瓶的应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聚酯瓶生产能耗较低,仅为玻璃瓶的41%~ 64%,如果进一步回收再利用,其能耗还可降低50%左右。聚酯作为环保节能 型材料,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聚酯包装材料的应用能提高产品价值据报道,我国仅包装一项每年损失就 达100亿元以上,这其中因包装外观粗糙、破损率高等造成损失最大。而国内 的出口商品也常因为包装在国际市场上往往是头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 格,尤其许多出口土特产品,往往因为包装材料及包装形式不能
[1] [2]
篇3:我国环境保护发展分析
摘要:做好环境与生态的保护,才会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更会提高周围的环境生活质量。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现状,分析环境保护存在的一些漏洞与问题,提出了几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对策。希望通过具体描述,对今后的生态资源能够做到有效地利用,真正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
一直以来,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不断建设与发展,我国的经济始终处于快速发展的轨道上,随之而来问题也出现了,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保问题一直是当今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目前。从环境保护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山水已经不复存在,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加大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生态发展,才会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才会为子孙后代造福。
21世纪的今天,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环保问题,它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不论是工业发展还是农业发展都取得了圆满的效果。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跟着出现了,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往日的青山绿水已经不复存在、天空没有以前蔚蓝,人们向往的那种山青水绿的生活环境离我们越来越远。因此,做好环境与生态的保护,才会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更会提高我们周围的环境生活质量。
1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现今,我国的工业建设与农业建设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这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最基础的前提,可以说,不论是从人们的生存来看,还是从生存的未来发展来看,环境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些必要的资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以及各项事业的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被纳入一项重点工作。做好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促进生态平衡建设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发展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环境问题才会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这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2目前环境保护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一些漏洞问题
2.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一直以来,大气污染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突出问题。大气是人类和动物、植物摄取氧气的重要源泉。从目前大气污染的现状来看,我国北方地区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北方冬季寒冷,主要以采暖方式过冬,因此,燃煤中的悬浮颗粒物检测值很高。再加上一些工业发展中使用的一些化石燃料,同样也会释放出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一旦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就会破坏大气层,从而导致大气污染十分严重。除此之外,大气污染的原因还有一些其他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例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等。
2.2水污染问题非常严重
在当今的城市发展建设中,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虽然在有些城市的工业建设发展中,一些废水、污水得到了很好的处理,但还是有一些生活污水问题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而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远不能适应需要(处理的比例不足10%)。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地下水普遍超采,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
3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未来发展对策
3.1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切实落实环境保护的地位
要重视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良好的环境是人民生活水平、生活标准的一个衡量尺度,美好的生活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相一致的。作为环境保护的领导者和提倡者,政府应当重视环保、支持环保,为环境保护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物质保障。环境保护必须要有实际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托,有正确的科学依据作为凭靠,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支撑,才能顺利地实施下去。所有规矩和社会化的行为都是由人类支配的,如果国家并没有满足人类这一需求,就无法确保人类会将精力投入到环保事业中。而实际上环保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人们自发的遵守与爱护,只有将全民的环保意识全部调动起来,环境保护现状才可以缓解,所以,环保事业在进行发展中步子要循序渐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3.2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直以来,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进行的,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而一个国家的发展面貌要靠城市的环境保护事业质量好坏衡量。但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重视力度上并不乐观,正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那么,在当下,全新的经济发展状态下,从原有的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之间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如何保持两者间共同发展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之一,对此,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就成为主要发展进程方案之一。所谓的绿色发展计划就是指提高效益、节约所有资源和减少废物等主要特点作为主要持续发展方案,但并不是要为了保护好环境就放弃经济增长的计划,前提是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承载力之间相互要协调,对此,这种形式也被作为主要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进行着。作为专业相关工作者,更要秉承这个概念,继续朝着绿色保护方向认真的进行下去。
4结语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其中大气污染以及水污染十分严重,要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国家,就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当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未来的发展需要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同和谐发展,因此,做好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赵永新.我国进入环境污染高发期[N].人民日报,.
[2]解振华.为什么要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N].经济日报,.
作者:康雷 单位:长春市环境保护局朝阳分局
篇4:我国环境保护发展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与工业的发展,进入到高科技的社会以后,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都在不断消耗着自然资源。而在当今时代下,被牺牲的环境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向人类索要补偿,因此在当下,人类要充分意识到污染与破坏对生态带来的各类不好的影响。通过人类不断的反思与科技的发展,在人类生产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成为新时代人类经济发展建设的共同理念。在环境和生态的建设与保护中,人类不仅会面临重建绿色环境的重要任务,更要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不同职能部门在环境建设上应该负担的不同责任。只有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制系统,才能最大程度地规范环境保护制度。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
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与政府的主导是相辅相成的。在建设绿色环境的模式下,公民对环境起到的是监督作用。而在实现的环境建设路径中,公民参与的制度并没有特别完善,环境在保护与监督的过程中,如何保障公众有较高的参与程度,是当前我国在环境建设上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公众参与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1.保护环境是社会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共同要求。在社会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如何让人类更健康的生活是经济发展的最终诉求,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下,可以得知,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环境发展共同进步,生态系统是不可复制的自然保护屏障。而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不断告诫人类,社会的发展应与环境的生态系统同步,只有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上的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绿地建设与城市公园都应进行配套建设。而居民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监督者。在居住用地附近不应出现严重污染或排放的废弃加工厂与垃圾厂等。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城市居民满意度则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体现,在环境建设中,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物质财富。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加多元化,也不断反映出在环境建设中,人民的诉求不断增加,因此,其应不断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中来。只有环境保护建设工作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才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建设中不断前进。
2.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其是建立在自然环境系统中的社会系统。在经济的发展中需要不断索取能源资源,且会不断占用自然用地。因此,对于城市建设来说,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环境资源评估中可以得出,资源的价值集中体现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而对于个人、家庭、社区等公众的社会概念而言,家庭环保是会不断影响周边环境的小作为。一个家庭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可以影响社区,而当保护环境传递到社区中,又可以为相关区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环境的改善。因此,对于环境资源来说,其公共属性是自然赋予其的基本载体。只有保护公共环境载体,才是保护自然资源最有效的根本方法。草木树林都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只有根据其特性进行不同程度的结合,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不断发展经济,才能使公众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从法律角度分析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1.加强社会公众监督。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公众首先应该保证能够参与到对环境问题的讨论听证会中,了解民意从而帮助政府进行强有力的科学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首先应该进行作为,要引导群众参与到政府管理中。不应该不考虑公民意识或者只搞形式主义。在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经济的前进不应该以生态破坏为代价。而人民群众是生态发展的集中受益者。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寻找共同的利益点,从而寻求价值最大化,解决问题。而在政府的管理过程中,新闻媒体也应发挥其作用,做到信息公众化。将所收集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传递给人民,并积极开展舆论监督。通过媒体不断进行政府与普通民众的沟通。
2.建立固定基金,为环境法律申诉提供保证。若城市建设对环境造成了不好影响,公众有权进行环境公益的诉讼。而在诉讼过程中,会涉及一些费用,这便要求建立固定的环境公共基金,为诉讼甚至保护环境做出有力保障。环保基金在建设过程中,首先应以透明的方式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而基金在用途方面应以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其所涉及到的宣传费用、环境治理费用,污染恢复费用都应该透明地接受公众监督。
3.完善环境责任承担方式。在环境管理中,责任分配是重中之重,只有将责任落实下去,对环境的保护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实现。而在现代管理中,应突破原有的责任分配方式。企业若在环境上对社会创造出与经济价值相辅相成的生态价值,便可以在环境诉讼中减少处分。而在具体的分配过程中,污染者不仅要对破坏的环境进行偿还,还应对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进行一定的恢复与补偿。
三、结语
在公众参与中,只有建立符合环境发展的管理机制,才能实现环境保护。一方面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另一方面,政府应借鉴国外不同的法律管理手段,通过体制上的限制不断更新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机制,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别涛.环境公益诉讼[M].北京:法律出版社,.
[3]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张璐.环境产业的法律调整――市场化渐进与环境资源法转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孙伟平单位:河北世纪联合律师事务所
篇5:我国环境保护发展分析
摘要:中国在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后,以此为契机制定了多部规范,初步构建了中国海洋环境法律保护体系。然而,在多年的实践中,仍然导致了海洋环境保护现实问题的凸显。结合实践与立法,尝试提出了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强国
由于海洋潜藏着大量的资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其开采也愈来愈加频繁,使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在近几年大力宣传环保的基础下,公民对于环境的保护的意识逐渐加强。即便如此,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依旧严峻。不仅是海洋环境的规范值得我们关注,海洋环境保护的规范落实更值得我们总结,把脉问诊,不断提高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水平。
一、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
早在1982年,联合国审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构建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度框架,在对以前海洋相关规范进行总结的同时,更加详尽地对海洋环境保护在法律的角度进行了说明。同年,中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对其作出了修改。为了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更好予以落实,国务院相继于198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199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初步形成了中国海洋环境的基本保护框架。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使得中国海洋环境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在被批准加入公约,对1983年《海洋环境保护法》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在原有基础之上增加了海洋生态保护、海洋工程建设、海洋废物倾倒、海洋污染应急等。在19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与《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中,对于海上溢油应急系统的建立作出了规定,当发生了溢油等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做出相应,最大化减小海洋污染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还建立有相应的海洋污染民事赔偿责任,如在《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中就有所规定。总之,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中国已经形成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多位一体的体系雏形,共同保障中国海洋环境安全。
二、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现状
(一)海洋环境污染严重
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海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水淤积、海岸侵蚀严重、海洋灾害频发等。中国的海洋遭到污染,近年来水质明显下降。海域内生物种类多达数万,但在大肆捕捞的情况下,也导致了物种锐减,某些物种甚至濒临灭绝。在各个主要的河口淤积现象较为严重,某些沿岸城市的海岸中化学物质连年增加,出现了侵蚀问题。另外,由于对于海洋资源的不断挖掘,也导致诸如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公众保护意识不够
近年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年增高,但仍然受到长期以来老旧农耕文化的影响,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有较大差距。这就导致了近年来出现了过度捕捞等不合理的开采现象,公众对于海洋环境污染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参与不够。即使在出现了海洋环境污染的现象之时,对于事后救济的相应不够,不能较快遏制污染的扩大。与此,当自己的海洋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应有权益。
(三)海洋保护规范与执法力度均不足
完善统一的规范是具体政策落实的基石,在海洋资源利用范围不断扩大之时,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目前缺乏海洋领域的根本大法,即使有一些法律、法规,综合性也不够,对于违反海洋环境保护的处罚力度也远远不够。在一些地方,对于海洋环境保护有自己的地方立法,但是缺少实施细则。在现有的规范体系中,对于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不能够得以有效的落实,不利于应急问题的有效控制。另外,海洋环境的违法成本很低,一些污染者在权衡利益之后,甘愿承担这较小的违法成本。
(四)政府监管缺失
海洋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对于海洋中的物种进行开发,可能打破其中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管理。中国幅员辽阔,各省市对海洋问题分散管理,建立了自己的管理系统。因而,这也导致了问题的出现。在信息公开的问题上反馈不及时,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做得不够,缺乏协作。在出现了海洋污染事故之后,各部门也相互推诿,导致工作效率不高,监管缺乏力度。
三、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议
(一)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的构建是上层建筑,加强法律体系的顶层设计。在现有法律基础之上,要迎合新的发展趋势,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解决法律的滞后性难题。在进行海洋环境法律修改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尚未纳入保护体系的内容进行设计,诸如对于海岸线的管理没有同意的保护,对于尚未纳入部门要尽快填补空白,使得海洋环境保护体系更加全面而完整。同时也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海洋法律法规。在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的同时,也要让各种标准的完善跟进。中国应该以国际标准为蓝本,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海洋环境标准。对于尚未制定出的标准,要注意在符合中国保护的标准前提下,有效填补法律规范空白。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制定出本地适用的地方性标准。在法律规范和海洋环境标准的共同完善下,能够为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有力度的指导。
(二)提升公民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有了完善的法律规范仍然不足,必须将法律规范转化为实践。这就要求广泛的公民拥有海洋环境保护的主人翁意识,自己亲身参与到海洋环境的保护中来。对于现今一些人缺乏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要积极运用一些现代的宣传手段,充分发挥电视媒体、互联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先进典型,让广大公民学有标兵、赶有方向,早日树立海洋环境保护的危机意识,这也是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力保障。
(三)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队伍建设
中国现有的海洋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不足,需要一直有协作精神、高校有力的执法来予以补足。目前的海洋环境队伍散漫,没有形成向心力,由此,可以考虑把可将他们集合到一起,接受统一调配和培训,强化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配备先进的执法装备,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能力。另外,选拔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队伍,应该秉持较高的标准,从心理素质、团队意识、业务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确保优中选优,真正选拔出适应于当今海洋事业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四)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在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规范中,中国先后加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条约。此外,还加入了一些全球性或者区域性的海洋环境保护组织,与其他国家广泛合作,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交流。还积极学习其他海洋强国的先进技术,加强对于海洋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软实力,与其他国家展开项目计划,获得国际组织的资金支持,也提高中国海洋环境保护的硬件设备。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要通过多措并举,共同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法治环境。要完善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和标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民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国际合作,有效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建设。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将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只有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各种不足进行不断完善,才能早日将中国从“海洋大国”提升为“海洋强国”。
参考文献:
[1]曲琳.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J]公民与法,第1期
[2]马凤媛.我国海洋强国战略视角下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VUONG DINH VUONG 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篇6:我国B2B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分析
2003年我国B2B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分析
2003年中国B2B仍然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增长率大大快于发达国家的同期增长率。据统计,2001年,B2B电子商务成交额为1075亿元,比2000年的767.7亿元增长了40%。其中,家电业的交易额达到210亿元以上,石油行业的交易额也超过了165亿元,信息产品、纺织服装和日用轻工产品的出口中,通过B2B达成的交易也都在100亿元左右。赛迪顾问认为我国的电子商务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放在全球B2B竞争的跑道上,中国B2B还需加油加油再加油!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如何让中国更多的传统企业参与网上交易?如何让他们在更大程度上接受这种方式?中国B2B需要的不只是时间……B2B发展速度较快
2003年中国B2B网站达1345个,能够有效、持续运营的有667家。其中综合类网站149个,包括中国商品交易中心、阿里巴巴等,有72个综合类网站能够持续运营。专业类网站1196个,有464家网站从事内外贸信息的发布和会员服务,其中外贸网站281个,区域性网站219个。在这些专业类网站中,有50%左右能够持续运营。与此同时,一些大型企业的B2B交易网站并没有公开运行,只是在自身的供应链中使用。在商贸批发领域,比较多的企业只是建立了信息发布网站,并没有展开实质性的交易,但是预计未来2年内,大型的商贸企业会加大B2B在采购和供应方面的力度。
规模偏小 水平偏低
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仅仅为22.3%,并且未来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企业未来1年参与电子商务的可能性仅为13.7%。在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中,网上查询、网上发布信息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达到72.9%和71.4%,但是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其中,网站有在线支付功能的不到1/3,利用互联网进行过集团采购的只有1/7。
行业间差异明显
根据CCID调查,在各行业中,电子行业的电子商务参与比例较高,达到了35.1%,其次是汽车行业,建筑、电力行业较低。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行业特点、加入WTO带来的激烈竞争有关。金融、家电制造、石油化工、信息产品制造和分销等行业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参与B2B交易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交易额相对较大。具体情况见表2。
大企业对B2B的推动作用较大
国内B2B的交易中,大型企业的采购和销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采购方的强烈要求,许多企业不会主动进行电子化交易。小型企业的电子化采购需求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大企业的采购对于它的供应链上的小企业的生存来说特别重要,因此,如果大企业需要同它的供应链上的小企业进行电子化交易时,小企业一般都会快速响应要求,这样就会以这个大企业为中心,形成一个电子化的供应链。例如中国石化、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宝钢公司以及神州数码的B2B交易,就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电子化供应链,带动了一大批业务伙伴企业把他们的业务搬上网,这对2003年国内的B2B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这种推动力依然是国内B2B发展的主要动力。
电子商务症结所在
定位需要明确
虽然企业普遍关注电子商务,但大多数企业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很多网站包括一些大型企业的网站都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比如网站建设目的不明确,不知道目标用户是谁,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形象,网站功能简陋,用户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户的咨询也常常得不到回复等等。在2000-2002年,出现了一批为了上网而上网的网站,上网与企业经营之间几乎没有可以结合的地方,目前,这些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由于缺乏企业信息化战略的总体规划,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公司的业务严重脱节,应该从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角度考虑,将企业上网和电子商务纳入到信息化战略规划中,用信息化战略来指导企业的电子商务进程才能发挥互联网的最大价值。
商务环境有待改善
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社会商业信用问题、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问题、标准化问题、网络支付问题、企业管理层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问题、网络市场规模问题以及IT技术和管理信息人才问题,这些都困扰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经济不成熟,现货市场、有形市场不完善,企业信用较差,缺乏配套的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支付系统和控制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对企业不可能有很大的吸引力。
根据CCID的调查,目前有77.7%的被访企业还没有参与电子商务,其中32.8%的企业认为社会环境尚未成熟是目前未参与电子商务的原因。信用问题是企业进行网上交易时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目前电子商务活动主要是基于信誉较好的企业间展开的,因此交易量非常有限。因此,大力发展信用中介组织,建立社会信用机制,将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途径。56.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规范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加强监督,同时发展基础设施,提高硬件水平,加快培育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国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物流基础的进步和完善,但是,我们知道,物流产业是工业化高级阶段的产物,然而,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物流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这大大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与合同的认证,各大商业银行间没有联通而导致网络支付困难,被企业视为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障碍。同时,网上支付仍然没有成为网上购物的主流付款方式。
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根据CCID的调查,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仅仅为22.3%,并且未来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也明显不高。大型企业未来1年参与电子商务的可能性仅为15.8%,小型企业中不考虑参与电子商务的比例达到了39.4%。具体情况见表4。
从行业来看,未来一年内,25.0%的食品企业表示将考虑参与电子商务,而45.0%的建材企业表示较长时间内都将维持现状,不会考虑电子商务。大部分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产品宣传、知名度提高等较低的层面上,缺乏对电子商务的深刻认识。因此,更新观念,明确认识迫在眉睫。
未来市场空间较大
我国B2B的高速发展至少还会再持续3、4年,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行业结构还不齐全,同类型的交易网站还比较少,大部分没有饱和。而且,在一个区域内,在细分的市场中,每一个目标市场应该有2个有实力的竞争者,而许多类型都还是只有1个,甚至还没有著名的网站!这说明电子商务还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或者说这个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
在未来的三年内,基于互联网的B2B采购预计将显著地增长并且将接近于1.3万亿美元。全世界的电子商务活动将带来1.1万亿美元的收入。世界各国公司通过因特网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贸易额到2005年可望达到4.3万亿美元。赛迪顾问认为,到2005年全球B2B电子商务规模将达到4.3万亿美元。
★ 高分子智能材料
★ 个人认知实习报告
★ 寒假认知实习报告
★ 物流认知实习报告
【我国非纤聚酯发展分析(通用6篇)】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认知实习报告2022-12-29
公司人事管理认知的实习报告2022-12-22
财务认知实习报告2024-04-28
促销认知实习报告2022-08-18
认知实习评语2023-10-01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2022-05-07
SBS和APP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性能比较论文2023-05-04
考察装饰材料城2022-06-23
软件工程校外实习报告2022-05-12
认知实习报告开头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