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历史使命

时间:2023-08-08 07:41:1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历史使命(共7篇)由网友“dhfth”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历史使命,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历史使命

篇1: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历史使命

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历史使命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科学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社会科学工作者本身也存在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振作起来,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从而肩负起历史的`重托。

作 者:沈谦芳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联副主席、博士、教授,江西南昌,330077 刊 名:江西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3) 分类号:C1 关键词:社会科学工作者   挑战   历史使命  

篇2:浅谈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出路论文

摘要:“民以食为天”,粮食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资源,更是一种重要的生命资源。粮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的供给已经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多年供大于求,粮食形式明显改善。当前,世界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和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 挑战 出路 紧平衡 预警机制

我国近年来粮食生产形势大好,但从长远看来,粮食安全问题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党的十七x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首次写入重要文献。中央经济会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终坚持。”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切考虑。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

xxxx年11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罗马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第一次提出粮食安全的定义: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11月13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罗马召开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通过《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重新对粮食安全的定义做出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现在,我们认为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化解和消除导致粮食危机的各种因素,保证一个人的生活具有足够富多富有营养的粮食。

二,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

我国近些年粮食生产发展势头大好,但从长期看来,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我国的耕地资源少,淡水少,使我国粮食的生产能力受到一定制约。此外,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每一个同胞的吃饭问题依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

目前中国粮食的产需供给率大概是97%,玉米产需基本平衡,小麦、水稻供求偏紧,大豆存在较大缺口,薯类生产增长较快。从长远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制约和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很大。而随着人口增长,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粮食消费量继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因而紧平衡将是中长期中国粮食供求的常态。

(二)粮食价格上涨趋势增强。

从开始粮食价格开始上涨。9月后,由于物价上涨、种粮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玉米小麦价格上涨速度加快。粮食价格继续上涨,特别是大豆及豆油价格涨幅剧烈。在成本、需求、政策各方推动下我国粮价持续上涨。

(三)饥饿人口有增无减

据联合国公布的最新数据,全球每天忍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10.2亿人,扭转了过去40年中饥饿人口持续减少的趋势,而且这一数字将继续增加。

篇3:浅谈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出路论文

(一)资源环境因素的制约使得粮食供给增加困难

中国是世界上人均农业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耕地面积1.38亩,只有世界的1/3,并且耕地质量下降,沙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和污染严重。全国适宜耕种的面积只有一亿亩,扩大耕地面积有限。此外,我国的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我国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地区总体上严重缺水,影响了粮食生产。受气候影响,我国干旱缺水的状况也将有增无减。另外农田水利设施老化,而且科技支撑不足,也使得粮食增产缓慢。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5%,而中国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二)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供需矛盾加剧

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持续到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可能达到16亿。按照每年增加500万吨的供应量,到需要5.25亿吨,到2030年需要6.4亿吨左右的粮食供应。这种人均粮食需求量加大和人口总数稳定增长,必然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需求的刚性增长将使我国今后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增大。从区域分布看,粮食产销分布很不平衡,粮食销区的产销缺口有扩大的趋势。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均粮食的消耗量也会增加,这也增加了对粮食的总需求。

(三)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产业化程度低。

近年来,我国粮食加工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而且我国广大农村依然沿袭传统、分散的生产模式,粮食生产的科技附加值低。现阶段,粮食加工转化主要有三种形式:口粮加工、饲料加工和工业用粮加工。三种加工方式都存在这规模小、企业多、技术落后和加工能力过剩的问题。在经营方式上,产业化程度低,粮食生产加工销售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产业链条。

(四)粮食应急和救济系统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把粮食生产作为作为重中之重,对粮食安全的预警工作重视不够,这也是造成我国粮食生产悬殊动荡的原因之一。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实践证明,建立科学的粮食安全早期预警系统是政府调控、引导农产品市场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国虽然开始着手建立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措施,但是起步晚导致很多地方的粮食预警体系还不健全,一些措施还没能得到落实。此外,粮食的信息公开度较低,缺少对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困难家庭在粮食价额波动时的保护措施,而且在遇到突发性问题时也没有良好的预防措施。

(五)粮食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的食物来源比较狭窄,局限于种植业中的谷类和薯类作物。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据一项针对北京部分大学餐后剩菜剩饭情况的调查表明,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三分之一。按全国大专以上在校生总数量2860万人(20底数据)计,大学生们每年倒掉了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此外,有关部门在提及浪费粮食的问题时,往往会更多地强调消费端,而忽视解决粮食生产、储存、流通等环节的“隐性浪费”问题,原粮食利用率低,爱惜粮食观念淡薄,浪费粮食现象随处可见。

四,新形势下我国粮食问题的出路

(一)稳定耕地和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一是加大耕地和环境的保护。 在我国资源和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粮食供应紧张,只有耕地得以稳定,才能更好地解决粮食种植的合理结构,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应当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确保农田规模。实施严格的耕地农田保护制度,同时加大执法力度,要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二是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稳定粮食生产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应当一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强化其对基础设施的重视。同时加大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稳步推进农田水利、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此外还应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和生态条件。

(二)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保护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科技是个薄弱环节,科技贡献率低,技术成果转化慢,因为必须不断加快我国粮食的科技发展,拓展创新点,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我国需要加强对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搞好良种培育,改进栽培技术。大力研究和发展生物技术,开辟粮食等主要食物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同时,我们还应当研究和发展食物保鲜技术,对食物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储藏保鲜,是加强食物安全保障的不可替代的措施,可以减少浪费,有利于降低经济成本,也能够维护实物的质量。此外,我们还应当加强对农民农业科技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粮食的技能,运用高科技来改造我国的传统农业。

(三)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和应急保障体系

如今,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各种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都会给粮食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我们必须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和应急保障系统。根据对粮食市场情况的动态分析,及时进行信息的跟踪、采集、整理,并做好充分的预测分析,一旦发生灾害和突发事件,有关部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采取应对措施。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年份的收成状况,逐步完善粮食的生产、需求和储备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粮食储备的收购、管理和流通、周转制度。我们需要依据国内外粮食市场状况,从而 及时补充和抛售储备粮,稳定国内粮食市场。此外政府应鼓励农民进行合理的储粮, 国家应该给与适当的补贴和政策指导。

(四)倡导节约粮食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

保护粮食安全不仅仅是控制粮食生产,更要重视粮食消费。粮食资源是有限的,过度透支只会使粮食安全问题存在更大的隐患。应当提倡适度节俭的粮食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的行为。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节约粮食,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加强粮食产后减损技术的推广,控制粮食的过度加工,粮油的过度加工,使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大量流失,降低了成晶的营养价值,造成了原料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要引导科学饮食,倡导健康消费,形成合理的膳食结构。

结语: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要保证中国粮食安全,不但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指引,促进中国粮食结构的优化,还要政府在法律上进行强有力的限制,保证耕地安全。我们都应该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真正的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篇4:电信网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电信网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电信网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江苏省邮电管理局政策法规处)薛兴华

一、公用电信网发展状况

近几年是我国通信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作为中国第一电信运营商的国家邮电公用电信网,其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基础网络更加完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移动通信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初具规模。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国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到今年4月达到1.16亿门,中国电信网络规模路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城乡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25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恨户,居世界第三位。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8.2%。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6.5%。无线寻呼用户达到3600万户。数据通信终端用户达到36万户。

网络技术层次进一步提高。全国县以上城市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全国长途传输数字化比重达到99%;局用交换机程控化比重达到99.7%。全国建成317个扩大的C3本地网;长途电话网等级结构由四级向两级演变、调整已基本完成,长途二级网络架构已基本形成;模拟有线传输干线设备已全部退网,覆盖所有省会城市的大容量、高速率数字干线传输已基本形成。 2. 5Gb/sSDH传输技术已普遍在干线网上采用; 国产ATM宽带交换机已上网试运行;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省会城市和主要经济发达地区、直联与准直联相结合的7号信令网,省会以上城市的数字同步网设备和配套的监控系统已投入运行,省内二级同步网的系统建设和联网运行工作全部完成。

移动通信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全国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600万户,其中GSM网容量达到1500万户。GSM数字网覆盖全国304个地市和1731个县市,有24个省(区、市)实现县以上城市全覆盖,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31家运营公司开通自动漫游。完成了800兆CDMA中国电信长城网在4个城市的试验工作。280兆高速寻呼网在26个省会以上城市联网运行。

信息通信网络初具规模。数据通信总容量达到46万个端口,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覆盖全部地市以上城市和90%县市及部分乡镇,*中继宽带业务网已开通并提供服务。与相关部门联合建设了国家金融数据骨干网,合作开通了“中国商品交易中心”、“国中网”、“地震网”等多个数据通信专网,积极向社会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和计算机公众信息服务,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联网省市已达到22个,全国大部分地市以上的“168”已基本实现联网。“160”实现了近100个台的数据库联网。智能网已向社会开放了300、800等业务。

二、网络技术优化促进业务市场增长

近几年,世界电信发展呈现出业务市场全球化、三网融合信息化以及电信网络向综合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发展的三大趋势,面对电信业务市场的新需求和因特网对传统基础电信网的挑战,国家电信公用网已经敏感地意识到竞争的压力和加快基础电信网建设的必要性。中国电信已提出面向2010年的前瞻性发展策略和远景目标。

按照新规划,“九五”期间,我国长途交换网将加快本地网建设,取消C4网,较发达城市在充分考虑交换网安全的同时,将严格控制交换机种类,采用两个或多个本地网合用长途交换机的方式保证网络安全。到2010年,我国长途电话交换网将形成整个平面的无线动态网或分高低平面实施的动态选路网;除传统的普通语音业务外,还将在全国范围内便捷优质地提供各种智能业务及窄带ISDN业务,具备优越的网络性能和服务指标,并可按业务类型提供不同业务质量。

长途传输网建设形成以SDH传输系统为基础,结合ATM的双层基础平台结构,SDH传输网除了为语音业务提供传输通道,还将为高速数据业务提供路径,而ATM层则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的传输和调度。

在局所布局方面,电话交换网将向大容量、少局数的方向发展。中等城市本地电话交换网络的建设将以提高县(市)端局连接能力,发展下级模块或接入节点为组织原则以实现中、远期的目标过渡。*中继网络将由目前向用户提供PVC业务,传输速率2Mbps发展为提供SVC业务,用户速率也将进一步提高到45Mbps,而数据通信将提供622Mbps甚至更高速率下的多种应用。

“九五”期间,我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上的业务主要有多媒体信息检索及应用系统两类。2000年以后,多媒体业务将向宽带化发展,在“九五”期间以窄带业务为主的基础上,将增加宽带业务,主要有:宽带多媒体信息检索、VOD、电子医疗、高速局域网互连、电子购物、远程教育、宽带会议电视及可视电话等。与此同时,我国电信业务市场将加速发展,宽带业务除向企业、事业单位提供业务外,将下入一同收入家庭。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市宽带业务的普及率将达4%,全网忙时总业务量为10000Gbps,其中长途业务量1000Gbps。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快,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传送语音信息,因特网可以提供各种高速数据、多媒体通信、图像通信、视频点播等新业务。由于微处理器能力不断增强,以及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普及,交换能力不足的矛盾在我国已得到缓解,而用户接入问题已成为制约因素。传统方式大量铺设铜线,普通双绞线仅能传送300-3400Hz频带内的模拟信号,或利用Modem,传送数字信号, 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多媒体通信业务的带宽需要。以数字图像业务为例,MPEG-Ⅰ数字图像需1.132Mbps的传输速率,MPEGⅡ数字图像需要高达4~8Mbps的传输速率。

现在低速率的传统双绞线接入方式很难实现宽带业务的需求,制约了公用电信网向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的过渡。

最近,北京市话局面对不断出现的电信新业务、新功能的需求,通过提升网络技术层次,赢得集团大宗电信用户,并选择华为公司的C&C08交换机、SDH传输设备、通信电源等一整套设备建设疚集团用户网。这种网络可以为大用户提供丰富的Centrex业务、ISDN业务以及主叫号码显示、秘书台、校园卡等多种新业务,并能实现与现有的各种通信网络互联互通,通过30B+D与Internet相连,通过PHI接口与PSPDN相连,提供64Kbps到2Mbps通路与DDN网相连。

首先集团用户网建设两个局,与现有汇接局、端局用七号信令连接,通过灵活的组网方式用20多个远端模块覆盖5A级写字楼、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首期交换设备总容量近6万端口。

三、网络信息产业发展特征更加明显

全球信息化的推进对现代通信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信息产业特征更加明显,其特征有:一是行业融合趋势。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社会正快速进入一个数字化的世界,所有的通信方式语音、图像、视频和数据,都能够实现数字化。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和信息行业的融合、兼并以及互相渗透,使得行业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二是Internet和企业Intranet的强大需求对电信网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E-mail、Telenet、FTP成为人们新的通信工具, 电子商务成为商业活动的新途径。三是多媒

体服务将成为下世纪的主要信息服务。所有的多媒体应用都需要大量带宽和高速处理能力,信息高速公路目标就是谋略将现有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合一,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任何人提供无缝隙的多媒体、智能化综合通信业务,实现全球一网、每人一号的个人多媒体通信。

国家公用电信网已具备完善的信息基础平台,主要包括数据网、光纤传送网、ATM网、SDH网和光纤接入网。各地地方信息服务网和数据库的发展已成为本地电子信息资源的集散地、电子信息资源商用化的主渠道和Internet服务本地化的核心网。

经过几年的发展,支撑电信网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日趋成熟,网络交换机技术发展和变化更加明确。当前中国电信发展目标是建设多媒体网络平台和移动通信网。移动通信又是重中之重,特别是蜂窝移动电话业务,它是实现未来个人通信的关键,而移动网中的交换机则是该网的核心。与传统的程控数字交换机相比,移动网交换机更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主要体现在处理能力和数据库访问速度。由于用户的移动性,电话号码与交换机设备硬件接口间无对应关系,呼叫控制、接续控制和移动性控制各功能与移动业务无关。它要支持任何类型的接入技术,编号计划与网络也无关系。为保证通信质量和安全,移动网交换机需要更多的处理来完成接续,为确保实时性,要求采用大容量的数据库。

目前,智能网是在现有的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基础上,保留硬件,叠加一个七号信令网和数据库,向广大用户提供各种智能业务。这些业务中除了800号、900号、信用卡、专用虚拟网、通用号码业务、传真存储转发、电子信箱、可视图文、语音信箱、主被叫分摊付费等。例如虚拟交换机,也称集中交换业务,能省去小交换机的设备及维护等工作,技术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使不同地点的分支机构经虚拟交换机实现内部通信,不受地域条件的限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像和高速数据业务逐渐增加。 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应用越来越多,发展方向十分明确。为实现窄带 (N-ISDN)和今后的宽带(B_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需要配备相适应的交换机。而目前的N-ISDN可在现有交换体贴 进行功能扩展,更新软件版本,增加多种综合业务的交换处理能力。下一步将发展宽逞交换机,以适用B-ISDN的建立。异步转移模式(ATM)的交换机已确定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风的唯一交换方式,是网络宽带业务的发展方向。

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需求,推进电信网向信息网过渡,宽带多媒体数字通信骨干风的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电信网要向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宽带多媒体网的建设已势在必行。我国正在加快宽带网建设步伐,许多省市今年开始建设覆盖全地区的宽带多媒体网,以满足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并在此平台上着手建设*中继、宽带多媒体通信、交互式视频和视像点播等业务系统。

作为发展方向的宽带多媒体网的优势在于能够传输双向动态式图像,为可视电话、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多种业务的.发展提供广阔市场。无论是从技术条件,还是从潜在市场需求看,选择宽带业务为切入点,既能体现公用电信网络的水平,又可以解决社会上的一些实际问题。宽带多媒体网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一方面宽带业务面向特定的用户群,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另一方面网络建设与市场开发需要统筹规划,加快实施。

1998年公用电信网发展的目标是:加快基础网的建设,对网络进行扩容优化,提高上网速率。宽带多媒体网是对中国电信现有网络的充实和完善,加快宽带接入网的建设步伐,不仅能满足目前的通信需求,也为未来的图像通信等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作好技术准备。

四、网络生活和网络电话的影响日趋增大

网络的普及率对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因特网相对于封闭网络来讲费率低廉,传播能力快速,能直接利用电脑,打破原有媒体运作模式和商品行销方式,上网已成为传统电话、书信之外的新兴信息传递方式。据统计,到1998年2月,全世界因特网用户已达1.13亿。

个人电脑、网络电脑、简式电脑、网络电视等等,可以协助网络进入家庭生活,提高网络普及率还是要靠应用。因特网服务广泛,单项型应用很难带动普及率,网络应用相互联系十分密切。有应用,才有普及,有普及,才有应用,使用量大,成本才会低,成本低,使用量才会大。电话公司的话务市场大于网络市场,网络则对话务量提出挑战。当网络市场大于话务市场时,网络就会为电话公司提供新的机遇。

推广网络结合WWW网站图形声音动画能力,加上电脑储存信息容量远大于传媒媒体,有电脑运算能力作后盾,网络广告可达全球,很有吸引力。在一定程度推广之后,除了电脑、网络等特定销售领域之外,网络广告仍然无法与传统媒体竞争,主要输在形象广告能力不足,难以对特定层面进行网络广告、促销,除了在阅读人数、时数、单位成本占优势之外,相比于传统媒体,因为制作成本小,内容不够细致,设定阅读者身份、范围上也不够精神,网络广告潜力还没有开发出来。

发展仅一年多的网络电话,最近又发生革新。许多公司相继开发出不再经PC发话及收话端利用一般电话机即可使用超低价国际电话,语音品质接近普通电话,不再有声音延迟。目前,不仅ISP业务已经开始运营网络电话,有线电视业者也有意借此技术正式向电信业进军,网络电话带来的革命性冲击已经使得各国际电话公司大为紧张。全球十大网络电话公司中的六家最近在一起共同研究“电话对电话”的网络电话新趋势。

因特网是20世纪末的第一次信息革命,全球信息网(WWW)是第二次,现在,网络电话带来的第三次革命已经来临,影响深远。根据美国IDG集雾的统计资料,目前全球有近百万人使用网络电话。

Internet的国际接续近乎免费,使用网络电话只须支付市内电话费及较少的网络月租费,这将对国际电话公司业务市场提出严峻挑战。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和我国台湾),有线电视是十分重要的地方媒体。虽然某些法令规定不准跨业经营电信业,但两大网络结合已是国际趋势。有线电视可以从地区性Web站做起,使得地方信息与Internet结合, 网络电话将是有线电视业进入电信业的一项关键性技术。

网络电话发展已不再限于电脑专家专用。它的通讯品质已达到一般电话的标准。

网络电话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全球新一代电话系统。

从根本上讲,网际电话是一项价格便宜、效率更高的技术,它有力地表明了电信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久前还被人们视为业余无线电技术的一种高技术翻版而拒绝考虑的因特网电话,现在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

现在人们只需通过普通电话机就可以在万维网上打电话,而不必通过个计算机是对传统技术的重大突破。自AT&T公司100多年前发明电话以来,其基本设计原理一直没有发生改变。因特网的效率高得多,电话通过铜制电话线传输,到距离最的近的电话公司,公司有一台连通计算机把话音转换成计算机语言,并把它分解成若干片段或信息包。被压缩的信息包被输入因特网或数据网络,并与电子邮

件等其它传输业务共享线路。因特网电话比常规电话更为便宜。

据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发现40%以上的电信公司打算到1999年把部分电话或传真业务转移到因特网上。

推动因特网电话业务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因特网的基础技术是免费提供给公众的。因特网在使用高峰时会受到通信堵塞的困扰。当网络超载时,现使拥有快速接入系统的用户也会陷入困境。万维网的开发出最新版本以后,将能够为电话呼叫等传输业务提供更大的优先权。现在国际上正在开发几年以后可以交付使用的高速网络等二代因特网,以解决因容量不足而引起的堵塞现象。

五、电信网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先导和重要基础设施的中国电信公用网,当前重要的是推动电信基础风的网络信息化进程。社会信息化,首先要求通信网络的信息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已形成一个规模巨大、通信能力强、覆盖面广的现代通信网、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通信网向信息网转变,已成为通信网发展的新趋势。电信风向信息网发展是社会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通信网走向跨世纪的必然选择和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其发展方向如下:

1.建设和完善基础网。通信网的发展渐进的、建设、完善基础网,就是为整个电信网向信息网过渡奠定基础。现在许多地方满足用户拨打电话的管线建设已基本解决因此,当前重点要抓好第二主线进家庭问题,第二主线进家庭和电脑结合,就很好地解决了电话与电脑占线的矛盾。在本地网内部,要充分调剂运用网上设备,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速率。建设基础网,涉及到网络能力的扩容,以及网上用户的发展工作。

2.加快接入网建设。用户接入网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是连接用户和网络通信的最直接的网络。过去,由于接入网的线路以铜线为主,无法承载宽带业务。现在铜线接入网已成为信息化的“瓶颈”,从战略角度出发,要大力发展光纤接入网,着力做好光纤到路边、到大楼、到生活区的工作。

3.加快宽带多媒体数字通信骨干网的建设,实现网上信息多样化,服务深层化。多媒体的扩容和公路的拓宽,其作用十分明显:一是用户进入公路的路面宽敞了,传输速度就快;二是每条路宽敞了,路与路之间的车辆行驶也就方便了;三是从货源到大路的路面拓宽后,用户的货出门的速度也就加快了。因此,当前必须“拓宽路面”满足“车辆”奔跑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大胆对新业务进行试验,逐步实现推广。

总之,从电信网向信息网演变是个渐变的过程,又是一个必然过程。它还涉及到技术人才的培养,消费者消费意识的转变等的问题。

4.信息风要面向大众化

在加快信息上网时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打破部门条块分割的封闭状况,以更多更佳的信息吸引信息消费者。关键要面向大众化。

(1)面向大众化,加快市场化。网络经营者和信源单位积极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积极发展网上信息向用户开放,实行社会共享是十分重要的方面。要加快信息产业市场化,以保护上网信源单位的利益,吸引更多的信息上网,促进信息的开发加工,利用市场机制推动信息化的发展。在市场化进程中,要重视信息的开发加工,以高质量、高价值的信息吸引消费者。

(2)开拓信息市场,引导用户上网。公用通信信息传输部门,已建立了覆盖全国和全省的庞大的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又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者、经营者,已经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开拓信息源市场上要鼓励更多的信息源单位上网,帮助其开发信息,丰富网上的信息,也要进一步发展信息消费者,吸引更多的用户上网访问。

目前,在拓展市场工作上宣传不够。因此,要在各种媒体上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公用网络平台有整体的带动作用,邮电部门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快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层次、技术、传输速率等方面的发展,加快与全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的联网,开放更多的业务,以网络促业务的发展。

(3)突出特色,创建名牌。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必须突出特色,走名牌之路。创网络名牌,关键在网上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政府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既要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还要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积极引导和进行示范。

总之,电信网络在世纪之交面临的挑战,将使传统的网络更新换代,网络功能和全网效力更加突出,网络通信能力将有力推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和信息产业的大发展。

篇5:基因治疗面临的认识论挑战和伦理抉择

基因治疗面临的认识论挑战和伦理抉择

本文总结了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的'经验教训,同时在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提供的新的观念的背景下,从哲学认识论层面对传统的基因治疗设想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就基因治疗的伦理态度和伦理规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作 者:韩跃红 HAN Yue-hong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云南,昆明,650224 刊 名:道德与文明  PKU CSSCI英文刊名: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B82-057 关键词:基因治疗   认识论挑战   伦理规范  

篇6:电信网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电信网络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一、公用电信网发展状况

近几年是我国通信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作为中国第一电信运营商的国家邮电公用电信网,其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基础网络更加完善、网络技术不断提高、移动通信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初具规模。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国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到今年4月达到1.16亿门,中国电信网络规模路居世界第二位。全国城乡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25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恨户,居世界第三位。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8.2%。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6.5%。无线寻呼用户达到3600万户。数据通信终端用户达到36万户。

网络技术层次进一步提高。全国县以上城市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全国长途传输数字化比重达到99%;局用交换机程控化比重达到99.7%。全国建成317个扩大的C3本地网;长途电话网等级结构由四级向两级演变、调整已基本完成,长途二级网络架构已基本形成;模拟有线传输干线设备已全部退网,覆盖所有省会城市的大容量、高速率数字干线传输已基本形成。 2. 5Gb/sSDH传输技术已普遍在干线网上采用; 国产ATM宽带交换机已上网试运行;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省会城市和主要经济发达地区、直联与准直联相结合的7号信令网,省会以上城市的数字同步网设备和配套的监控系统已投入运行,省内二级同步网的系统建设和联网运行工作全部完成。

移动通信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全国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600万户,其中GSM网容量达到1500万户。GSM数字网覆盖全国304个地市和1731个县市,有24个省(区、市)实现县以上城市全覆盖,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31家运营公司开通自动漫游。完成了800兆CDMA中国电信长城网在4个城市的试验工作。280兆高速寻呼网在26个省会以上城市联网运行。

信息通信网络初具规模。数据通信总容量达到46万个端口,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覆盖全部地市以上城市和90%县市及部分乡镇,*中继宽带业务网已开通并提供服务。与相关部门联合建设了国家金融数据骨干网,合作开通了“中国商品交易中心“、“国中网”、“地震网“等多个数据通信专网,积极向社会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和计算机公众信息服务,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联网省市已达到22个,全国大部分地市以上的“168”已基本实现联网。“160“实现了近100个台的数据库联网。智能网已向社会开放了300、800等业务。

二、网络技术优化促进业务市场增长

近几年,世界电信发展呈现出业务市场全球化、三网融合信息化以及电信网络向综合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发展的三大趋势,面对电信业务市场的新需求和因特网对传统基础电信网的挑战,国家电信公用网已经敏感地意识到竞争的压力和加快基础电信网建设的必要性。中国电信已提出面向2010年的`前瞻性发展策略和远景目标。

按照新规划,“九五”期间,我国长途交换网将加快本地网建设,取消C4网,较发达城市在充分考虑交换网安全的同时,将严格控制交换机种类,采用两个或多个本地网合用长途交换机的方式保证网络安全。到2010年,我国长途电话交换网将形成整个平面的无线动态网或分高低平面实施的动态选路网;除传统的普通语音业务外,还将在全国范围内便捷优质地提供各种智能业务及窄带ISDN业务,具备优越的网络性能和服务指标,并可按业务类型提供不同业务质量。

长途传输网建设形成以SDH传输系统为基础,结合ATM的双层基础平台结构,SDH传输网除了为语音业务提供传输通道,还将为高速数据业务提供路径,而ATM层则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的传输和调度。

在局

[1] [2] [3] [4] [5]

篇7: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摘 要: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领域,其目的是通过制定规划保证人力资源战略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专业性较强、专业面较广、人员相对稳定、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以及护卫型岗位占主导地位等特点。本文结合多年实践,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就电力企业如何适应人力资源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挑战;发展新趋势;技能创新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之间的差异必将会对企业今后的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的电力企业只有不断的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正确理念,并且有效的挖掘、利用以及开发企业职工的潜在能力,全面的调动企业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只有这样我国的电力企业才能够得以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第一,专业性较强。企业中所有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岗位均需具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第二,专业面较广。涉及热动、电气、集控、金属材料、计算机及自动控制、电厂化学等诸多专业;第三,人员相对稳定。电力企业重视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员工,专业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小;第四,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由于电力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特点,要求员工除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条件。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电力企业的体制面临进一步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就一直在对电力进行改革,以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到20世纪90年代才初有成效,直到目前电力企业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仍然面临巨大挑战。2002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并开 始运作。到2005年,公司跻身全球500强企业,这是当时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但是在这一体制改革当中,电力企业也暴露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新的形势下,以新的发展观重新对待改革,抓住机遇,挑战电力体制改革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新的发展。(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传统人事问题仍然存在。企业的发展,重在人才的吸纳、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充分利用以及科学留住人才问题上。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因为受到传统人事管理的影响,缺乏现代科学选人、用人、留人观念,电力企业里人才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企业发展的瓶颈和企业经济以及人才的浪费。传统电力企业人事管理的薪酬和绩效问题都一直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也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将会越来越健全。电力企业人字资源未来发展,将会以各省为单位统一规划,建设完善的管理系统,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考虑:第一,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细化, 深化绩效管理等系统的具体应用;第二,随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进一步深入,通过不断积累数据,建立仓储数据库,实现电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信息的共享。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培训等)统一管理,最终形成集成的信息源,为了充分共享人力资源信息,未来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会越来越健全。(二)组织结构性冗员问题将进一步消化。辅助后勤岗位、社会通用专业等技术含量低的专业岗位中,组织结构性冗员问题较为普遍。电力企业的冗员问题将进一步消化:第一,在内部引入竞争机制,积极促成转岗,建立起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岗位配备记住,推行以竞争上岗为核心的优化劳动组合和岗位动态管理;第二,大力开展实效性职业技能培训和持证上岗培训;第三,畅通人力资源出口,进行适度优胜劣汰,对业绩考核不合格、多次培训不合格无法胜任岗位的员工给予强化培训、降低薪酬岗级、离岗轮训、待岗处理直至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不断激发员工内在驱动的动力和压力。(三)多元化培训体系将会越来越完善。电力企业多元化培训体系主要包括新进员工上岗培训、老员工定期在岗培训、岗位轮训和专题培训等类型。此外,通过回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动态评估,为新一轮针对性培训做好实践基础。电力企业多元化培训体系建立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聘用人力资源素质,实现员工自身成长和电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促进电力人才队伍总体素质的提升。(四)绩效薪酬管理机制将会越来越公平。未来电力企业的发展将越来越适应市场化竞争需求,这就要求:第一,在现有薪酬管理基础上,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通过薪资福利的奖励,鼓励员工创造出更多的业绩;第二,员工的技能和薪酬的提高,能让员工感觉到更多的企业归属感。绩效薪酬管理公平性要求,合理拉开不同岗位间的收入差距,提高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的收入水平,利用绩效薪酬调整员工的工作状态和绩效产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和电网企业特点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相连的绩效薪酬管理机制,有利于衡量员工的有效付出,将个人回报和个人对企业的有效付出挂钩,强调个体劳动的能动性,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四、电力企业如何适应人力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一)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电力企业树立“以人为本” 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人作为知识的主体,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电力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 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投资是第一投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是第一要务”的新人才观。切实增强“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新型人才意识。(二)加大企业与个人学习力度。我国电力企业在学习和引进西方新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经历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真的消化、吸收、创新管理技巧。第一,企业要加强多元化培训的内容和采用创新培训方式,去除事业单位“铁饭碗”的旧思维;第二,员工自身要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工作之余强化专业知识、通交际等积累。适应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就是适应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化人才竟争。(三)敢于知识和技能创新。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的战略资源往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力企业作为国家大力度扶持的一个项目,电力资源关系着全国居民的切身利益。电力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包含电力资源信息、知识、科技和创造力等方面,中小型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掌握高深专业知识,是否利用资讯科技进步,获取前沿信息并及时调整企业营运方向。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大力促进和提高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水平、规模及效率,大幅度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拓宽招聘员工的渠道、健全多元化培训体系、善绩效薪酬管理机制。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要从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认真学习以及知识创新三方面出发,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才能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俊丽.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甘肃科技,2012,20:91-92. [2] 唐栋彬.试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J].价值工程,2012,35:121-122. [3] 胡海.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9-10.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字

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心得体会,做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心得感悟

长征出发85周年走好新时期长征路的党员优秀心得总结精选

从治安方面讲讲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形式与形势心得体会

新时期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关于形势政策教育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800字

形势任务教育主持词

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历史使命
《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历史使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历史使命(共7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2023-10-20

形势与政策期末总结2022-08-17

迎党的生日讲战疫故事悟初心使命组织生活会总结心得发言稿2023-09-15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023-02-07

经济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2023-10-18

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作文2023-07-26

基层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2022-10-09

弘扬五四精神国旗下发言稿2022-05-21

市党代会闭幕式讲话稿2022-08-27

学习十四五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心得体会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