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共6篇)由网友“向遥姑娘”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加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加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核心就是要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更好地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1.入心入行是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本质要求
宣传思想工作强不强,关键是看工作质量和水平是否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目标要求。把准人的思想动态、激发人的信心斗志、凝聚人的精神力量,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强起来不仅是要在物质方面强起来,也要求全体人民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水平相应提高,在价值观念上同心同德,在干事创业上同向同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一是要在价值观念上同心同德。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广大人民的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注重在育新人上出实招,着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二是要在干事创业上同向同行。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和调结构稳增长保民生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改革路上我们还面临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攻坚战。如何引导人民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不断增加自豪感、自信心,更加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弘扬爱国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奋斗精神,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不成我必有责”的担当精神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2.常做常新是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方法和路径
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关键是要探索行之有效、管用能用的路径和方法,使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能符合时代特征、受众特点和内在规律。常做常新就是要在总结和把握规律性的基础上,使宣传思想工作体现创新性、富有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
一是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规律性。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内在规律性和科学性,把握传播规律,注重话语体系建设,既要讲清楚怎么看,又要说明白怎么办,通过解疑释惑、疏导情绪,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善于运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故事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做宣传思想工作要善于讲故事,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启示人和引导人。要善于把握受众特点、现实需求和接受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要善于运用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和差异化传播等策略,把“大众化”与“化大众”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宣传思想工作与普通群众“隔着一条河”,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宣传思想工作要富有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宣传思想工作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事业,要注重手段方式方法创新,坚持把有意义的内容和有意思的传播手段相结合。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优势,净化网络空间,提高用网治网水平,用新技术植入老载体、创建新平台,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要注重发挥时代新风和社会风向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先进典型先进模范培育、选树和宣传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和关爱先进的浓厚氛围,弘扬时代新风和社会正气,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不断提升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3.用情用力是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根本保障
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和发展人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在用情和用力上同时发力。
一是用情书写。宣传思想工作要紧跟人民群众生活的脚步,感知人民群众生活的态度,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才能充满情感、充满温度,抒写新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的新史诗。走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从人民群众的大智慧中汲取养分,让人民群众讲好自己的故事、国家的故事和民族的故事,以典型的小事例、从小角度揭示和折射社会生活,做到小切口揭示大主题、小事情反映大时代,逐步实现宣传思想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用情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从基层这一富矿中汲取营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化解基层宣讲“听不到”“听不进”“听不懂”同时存在的矛盾,打通宣传思想工作直抵人心的“最后一公里”。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动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凳,共围一张桌,了解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是什么,了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什么,了解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等等,找寻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最有底气和最朴实的能量。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扎根越深,深入人心也就越深,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也就提升得越快。只有始终保有人民立场感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到心坎上,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用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工作规律,注重方式方法,掌握好时度效的“火候”,掌握好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主动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等场所,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个性化的宣传策略和宣传手段;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大力培育时代新人。要将网上与网下的力量有效整合,打造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体矩阵,营造强大的能量气场,影响人、引领人、塑造人。要发挥好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英雄烈士等的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岗位意识,强化社会服务与实践养成,以最新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为自身在新时代成为时代新人准确定位。尤其是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下大力气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持能力为本,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久久为功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理论武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主题、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牢牢把握住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等问题,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下沉到基层,少些走马观花,多点蹲点观察,少些“清谈官”,多些“老黄牛”。
【思想宣传范文】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最为集中而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蕴和思想力量,最为集中而深刻地彰显了中国精神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民族风范,也最为集中而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
回应时代要求,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核心内涵,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国梦这个重要主题,深刻阐述民族复兴的基本内涵,深刻揭示我们在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所处的方位,科学规划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战略步骤,是引领民族复兴的总纲领,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紧紧围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精进展开,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把握时代特征,科学揭示“三大规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时代特征,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科学理论,又是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科学揭示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从对党的地位作用和历史使命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管党治党成效显著,党心民心凝聚,执政环境持续改善,执政资源不断优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科学揭示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做出了系统的回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方位的建设规律。“八个明确”深刻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要义,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等多角度,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十四个坚持”从实践的路径、方略、步骤等方面深刻回答“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进行具体谋划,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国家治理观与全球治理观的统一,鲜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重要理念,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道路作出的新思考、新探索。它突破“自我中心”和“单极意识”,以共同发展为追求,兼顾不同的利益,包容不同的价值,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体认,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当代诠释,为人类的共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立足时代问题,确立当代中国发展的方法论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战略思维是管总的,管长远的,管根本的,是唯物辩证法矛盾规律的具体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贯穿着深邃而高远的战略思维,为中华民族复兴擘画出气象恢宏的发展蓝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思维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现实,把握发展规律,深刻揭示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科学回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准确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彰显了共产党人深厚的历史修养、深邃的历史眼光、深沉的历史智慧。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的典范,处处体现着“整体”与“部分”、“变”与“不变”、“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思维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底线思维强调居安思危、知危图安,积极进取,赢得主动,是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底线思维警醒我们要时刻注意把握事物的度与量,关注事物微小、连续的变化有可能引起事物根本的质变,尤其是突变。“五大思维”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又吸取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是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探究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制胜法宝,也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今中国现实问题、指导当代中国前进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思想宣传范文】三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理想、政治立场、政治使命等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政治建设与纪律建设的辩证关系,高度重视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以严明的纪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党的纪律建设的重大制度成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了铁的纪律保证。
1.以严明的纪律强化思想引领和党章权威
正确的政治方向首先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但是,我们绝不是教条主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
《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健全完善制度,深入开展纪律教育,狠抓执纪监督,养成纪律自觉,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等。《条例》把这些内容落实到纪律规定当中,成为全体党员执行党的纪律的行动遵循,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纪律建设中的指导思想地位,并在不同条目中贯穿始终,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向引领作用。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是确保党的政治方向的根本依据,当然也是制定党纪法规的根本遵循。《条例》第一条就明确了《条例》的根本依据是党章;第三条阐述了党章与党的纪律的辩证关系,强调党章作为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和管党治党总规矩的地位,而党的纪律则是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第七条讲到违纪和纪律处分时,首先规定了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等,必须受到追究。这些内容都突出了党章的最高权威地位。
2.以严明的纪律突出“两个维护”和“四个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章明确规定:“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
《条例》突出强调了“两个维护”和“四个意识”。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条例》总则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时提出,“党组织和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条例》第六章“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中,增加了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行为的处分规定;增加对搞山头主义、拒不执行党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以及制造传播政治谣言等危害党的团结统一行为的处分规定;增加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等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行为的处分规定等。
3.以严明的纪律预防和解决现实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卓著成效。但是,党的建设依然面临重大风险挑战,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长期存在,“四大考验”长期复杂,“四种风险”尖锐严峻;党内政治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慵懒无为,“四风”问题突出等。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基础,破坏党的团结统一,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影响党的事业发展,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党就不能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承担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条例》突出问题导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注重克服和纠正现实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真正体现了全面从严从实的要求。比如,《条例》指出,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在廉洁纪律方面,加强对党员干部从事营利活动的监管,对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钱款、通过民间借贷等金融活动获取大额回报等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行为,利用决策、审批过程中掌握的信息买卖股票的行为,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的行为等作出处分规定。
4.以严明的纪律坚守政治理想和政治立场
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持党的政治本色、政治理想、政治立场,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初心使命和政治品格,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向前发展。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党员干部丝毫不能动摇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精神支柱。每个党员在入党之际就明确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奋斗目标,必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现阶段的目标任务就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此,全党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并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条例》突出地强调了这个方面的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公开发表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者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者歪曲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等等,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信仰宗教的党员,应当加强思想教育,经党组织帮助教育仍没有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参与利用宗教搞煽动活动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始终牢记党的政治本色、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是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深刻内涵。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的根本立场和政治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为人们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条例》强调,党员干部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同时,对于不作为乱作为、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各类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也作出了明确的纪律处分规定,并结合新的情况增加了对利用黑恶势力欺压群众、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行为的处分规定。这些规定把党的立场、宗旨和使命落实到工作实际当中,夯实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纪律基础。
5.以严明的纪律实现他律约束和自律自觉有机统一
党的纪律历来具有外在强制性和内在自律性辩证统一的特点,形成坚定正确方向的合力。一方面强调强制性规范功能,把纪律作为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违反和超越纪律都必须受到应有的处分,强制性地把党员干部的行为约束在纪律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强调教育和自律功能,激励和保护自觉遵守纪律的党员干部,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促进党员干部自觉认同党的纪律。
《条例》提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党纪面前一律平等。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的党组织和党员。这些原则突出强调了党的纪律的强制规范性和全面约束性。
同时,《条例》还强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引导党员干部习惯在纪律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这些规定体现了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既发挥纪律的强制和惩戒功能,使纪律成为不可突破的红线;又使党员干部不断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形成维护正确政治方向的主体自觉,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思想宣传范文】四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改革开放不断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新要求,赋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新的时代内涵。在领导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通过自我革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前,“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科技落后、人民贫困,中国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毅然决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引发了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由此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并正在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这场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是相辅相成的
40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40年来,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到精神面貌,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每一个亲历者、实践者对此都有深切体会,任何不怀偏见的人都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
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的。在领导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也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有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40年的实践表明,改革开放这场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紧密相联、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改革开放不断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新要求,赋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新的时代内涵。党的自我革命为改革开放指引方向,并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为改革开放提供有力保障。离开了党的自我革命,改革开放不可能顺利推进,更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通过自我革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自我革命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这是对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回顾改革开放40年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党的自我革命是全面而深刻的,尤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指导思想无疑是最重要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催生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又先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写在党的旗帜上。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正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又进一步指导着新的实践。
重新恢复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的历史告诉我们,正确的思想路线来之不易,一以贯之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更不容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正是因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改革开放才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思想路线问题,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偏离了就要犯大错误。
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都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形成的,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这种内在统一性是巨大的、独特的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优势,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地位变了,环境变了,条件变了,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大大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此有着清醒认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防范和纠正。比如,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使“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赢得了党心民心。坚持不懈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同一切脱离群众的现象作坚决斗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
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是我们党从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为这条重要经验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到改进党管干部方法,从建立公务员制度到改革干部选拔、考核、教育、培训、评价体系,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好干部标准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于在新时代如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作出了科学回答。
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视和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许多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的思想,有力推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对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早有预料,并不断采取措施加以惩治。但是,许多人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和严峻性还是估计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力挽狂澜的气魄遏制住了腐败蔓延的势头,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不断巩固发展。
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党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巩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政治生活的指导方针、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越来越明确。
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更加自觉地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作为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思想上的自我革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定不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使党的全面领导在新时代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就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就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就要完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执政能力。党的领导既要坚持和加强,又要改进和完善,从而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定不移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党的建设各项任务。在思想认识上,进一步明确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实际工作中,应牢牢把握党的建设的主线、统领、根基、着力点、总体布局,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坚定不移以使命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在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宝贵经验绝对不能丢。同时要看到,随着实践发展和时代进步,必须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更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用党建理论创新来指导和推动党建实践创新,进而推进党建制度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坚定不移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的时代课题。在极其艰巨、复杂、繁重的任务面前,在一个个难题面前,全党必须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是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思想宣传范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这一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登高望远、居安思危,从战略高度认识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然而,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首先要善于统揽全局,坚持问题导向,从战略高度认识把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
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依然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当前,多样化社会思潮暗流涌动,多元化思想观点激烈交锋。比如,意识形态“终结论”“淡化论”一直鼓吹“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等错误观点,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质疑改革开放和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余音未绝。
中国快速发展面临各种敌对势力遏制的挑战。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些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一方面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称霸论”,另一方面鼓吹“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等各式各样的“陷阱论”和“中国崩溃论”,企图影响中国快速发展进程。必须清醒认识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弱化的图谋一直没有改变,种.种论调和措施在深层次上体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面临移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挑战。“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已经是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问题产生发酵传播的显著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裂变式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加速发生“移动化革命”,维护移动新媒体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些西方国家凭借长期积累的话语强势和对信息技术的控制权,将移动新媒体作为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依托,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中,我们现有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各种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2.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新时代是意识形态建设任务更加繁重的时期,也是大有作为的时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紧紧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中心环节,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思想舆论引导,汇集改革发展共识,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坚持以立为本,用马克思主义立根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深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当前,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会这一科学理论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掌握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树立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加自觉地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着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必须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只有牢牢掌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才能不断增强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力控制力。
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引领力。要紧紧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着力提升理论阐释的说服力、教育引导的号召力、典型宣传的感染力。坚持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巩固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着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通过完善国际传播格局,宣介好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通过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坚持立破并举,敢于亮剑善于斗争,立场坚定批驳谬误。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不断强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到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坚持立破并举,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敢于发声亮剑,善于释疑解惑,守护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开展积极的舆论斗争,针对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动态、新特点和新趋势,及时分析研判,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同时,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
坚持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要适应现代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做好新媒体意识形态建设。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汇聚传播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准确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善于把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紧跟各种传播平台发展步伐,创新传播手段,拓宽工作渠道,把传统媒体内容优势和新媒体传播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两类媒体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善于运用大众的、通俗的内容和形式,善于将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理论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就其总体而言,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鲜明特色,也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起点,也是始终贯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的重要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好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分析解决学术研究重大问题的能力。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这一重要思想入脑入心,进教材、进课堂,确保将这一重要思想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各方面各环节,推出更有力量、更有温度、更有味道、理论深度和实践力度兼备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续写当代马克思主义绚烂 篇章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聚焦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进行学术创造,为人民著述、为人民立说,在服务人民中推动学术进步,不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构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实践发展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科体系的基础作用,坚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注重发展优势重点学科,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国际话语权。
篇2:加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核心就是要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更好地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1.入心入行是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本质要求
宣传思想工作强不强,关键是看工作质量和水平是否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目标要求。把准人的思想动态、激发人的信心斗志、凝聚人的精神力量,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强起来不仅是要在物质方面强起来,也要求全体人民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水平相应提高,在价值观念上同心同德,在干事创业上同向同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一是要在价值观念上同心同德。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广大人民的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注重在育新人上出实招,着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是要在干事创业上同向同行。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和调结构稳增长保民生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改革路上我们还面临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攻坚战。如何引导人民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不断增加自豪感、自信心,更加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弘扬爱国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奋斗精神,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不成我必有责”的担当精神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2.常做常新是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方法和路径
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关键是要探索行之有效、管用能用的路径和方法,使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能符合时代特征、受众特点和内在规律。常做常新就是要在总结和把握规律性的基础上,使宣传思想工作体现创新性、富有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
一是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规律性。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内在规律性和科学性,把握传播规律,注重话语体系建设,既要讲清楚怎么看,又要说明白怎么办,通过解疑释惑、疏导情绪,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善于运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故事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做宣传思想工作要善于讲故事,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启示人和引导人。要善于把握受众特点、现实需求和接受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要善于运用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和差异化传播等策略,把“大众化”与“化大众”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宣传思想工作与普通群众“隔着一条河”,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宣传思想工作要富有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宣传思想工作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事业,要注重手段方式方法创新,坚持把有意义的内容和有意思的传播手段相结合。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优势,净化网络空间,提高用网治网水平,用新技术植入老载体、创建新平台,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要注重发挥时代新风和社会风向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先进典型先进模范培育、选树和宣传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和关爱先进的浓厚氛围,弘扬时代新风和社会正气,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不断提升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3.用情用力是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根本保障
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和发展人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在用情和用力上同时发力。
一是用情书写。宣传思想工作要紧跟人民群众生活的脚步,感知人民群众生活的态度,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才能充满情感、充满温度,抒写新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的新史诗。走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从人民群众的大智慧中汲取养分,让人民群众讲好自己的故事、国家的故事和民族的故事,以典型的小事例、从小角度揭示和折射社会生活,做到小切口揭示大主题、小事情反映大时代,逐步实现宣传思想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用情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从基层这一富矿中汲取营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化解基层宣讲“听不到”“听不进”“听不懂”同时存在的矛盾,打通宣传思想工作直抵人心的“最后一公里”。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动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凳,共围一张桌,了解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是什么,了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什么,了解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等等,找寻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最有底气和最朴实的能量。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扎根越深,深入人心也就越深,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也就提升得越快。只有始终保有人民立场感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到心坎上,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用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工作规律,注重方式方法,掌握好时度效的“火候”,掌握好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主动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等场所,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个性化的宣传策略和宣传手段;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大力培育时代新人。要将网上与网下的力量有效整合,打造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体矩阵,营造强大的能量气场,影响人、引领人、塑造人。要发挥好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英雄烈士等的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岗位意识,强化社会服务与实践养成,以最新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为自身在新时代成为时代新人准确定位。尤其是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下大力气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持能力为本,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久久为功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理论武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主题、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牢牢把握住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等问题,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下沉到基层,少些走马观花,多点蹲点观察,少些“清谈官”,多些“老黄牛”。
【思想宣传范文】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最为集中而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蕴和思想力量,最为集中而深刻地彰显了中国精神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民族风范,也最为集中而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
回应时代要求,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核心内涵,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国梦这个重要主题,深刻阐述民族复兴的基本内涵,深刻揭示我们在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所处的方位,科学规划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战略步骤,是引领民族复兴的总纲领,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紧紧围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精进展开,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把握时代特征,科学揭示“三大规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时代特征,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科学理论,又是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科学揭示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从对党的地位作用和历史使命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管党治党成效显著,党心民心凝聚,执政环境持续改善,执政资源不断优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科学揭示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做出了系统的回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方位的建设规律。“八个明确”深刻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要义,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等多角度,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十四个坚持”从实践的路径、方略、步骤等方面深刻回答“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进行具体谋划,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国家治理观与全球治理观的统一,鲜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重要理念,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道路作出的新思考、新探索。它突破“自我中心”和“单极意识”,以共同发展为追求,兼顾不同的利益,包容不同的价值,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体认,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当代诠释,为人类的共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立足时代问题,确立当代中国发展的方法论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战略思维是管总的,管长远的,管根本的,是唯物辩证法矛盾规律的具体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贯穿着深邃而高远的战略思维,为中华民族复兴擘画出气象恢宏的发展蓝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思维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现实,把握发展规律,深刻揭示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科学回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准确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彰显了共产党人深厚的历史修养、深邃的历史眼光、深沉的历史智慧。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的典范,处处体现着“整体”与“部分”、“变”与“不变”、“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思维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底线思维强调居安思危、知危图安,积极进取,赢得主动,是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底线思维警醒我们要时刻注意把握事物的度与量,关注事物微小、连续的变化有可能引起事物根本的质变,尤其是突变。“五大思维”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又吸取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是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探究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制胜法宝,也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今中国现实问题、指导当代中国前进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思想宣传范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这一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登高望远、居安思危,从战略高度认识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然而,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首先要善于统揽全局,坚持问题导向,从战略高度认识把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
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依然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当前,多样化社会思潮暗流涌动,多元化思想观点激烈交锋。比如,意识形态“终结论”“淡化论”一直鼓吹“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等错误观点,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质疑改革开放和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余音未绝。
中国快速发展面临各种敌对势力遏制的挑战。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些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一方面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称霸论”,另一方面鼓吹“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等各式各样的“陷阱论”和“中国崩溃论”,企图影响中国快速发展进程。必须清醒认识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弱化的图谋一直没有改变,种.种论调和措施在深层次上体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面临移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挑战。“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已经是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问题产生发酵传播的显著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裂变式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加速发生“移动化革命”,维护移动新媒体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些西方国家凭借长期积累的话语强势和对信息技术的控制权,将移动新媒体作为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依托,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中,我们现有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各种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2.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新时代是意识形态建设任务更加繁重的时期,也是大有作为的时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紧紧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中心环节,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思想舆论引导,汇集改革发展共识,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坚持以立为本,用马克思主义立根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深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当前,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会这一科学理论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掌握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树立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加自觉地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着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必须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只有牢牢掌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才能不断增强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力控制力。
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引领力。要紧紧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着力提升理论阐释的说服力、教育引导的号召力、典型宣传的感染力。坚持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巩固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着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通过完善国际传播格局,宣介好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通过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坚持立破并举,敢于亮剑善于斗争,立场坚定批驳谬误。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不断强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到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坚持立破并举,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敢于发声亮剑,善于释疑解惑,守护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开展积极的舆论斗争,针对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动态、新特点和新趋势,及时分析研判,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同时,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
坚持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要适应现代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做好新媒体意识形态建设。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汇聚传播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准确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善于把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紧跟各种传播平台发展步伐,创新传播手段,拓宽工作渠道,把传统媒体内容优势和新媒体传播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两类媒体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善于运用大众的、通俗的内容和形式,善于将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理论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就其总体而言,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鲜明特色,也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起点,也是始终贯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的重要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好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分析解决学术研究重大问题的能力。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这一重要思想入脑入心,进教材、进课堂,确保将这一重要思想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各方面各环节,推出更有力量、更有温度、更有味道、理论深度和实践力度兼备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续写当代马克思主义绚烂 篇章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聚焦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进行学术创造,为人民著述、为人民立说,在服务人民中推动学术进步,不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构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实践发展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科体系的基础作用,坚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注重发展优势重点学科,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国际话语权。
【思想宣传范文】四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改革开放不断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新要求,赋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新的时代内涵。在领导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通过自我革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前,“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科技落后、人民贫困,中国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毅然决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引发了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由此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并正在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这场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是相辅相成的
40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40年来,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到精神面貌,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每一个亲历者、实践者对此都有深切体会,任何不怀偏见的人都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
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的。在领导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也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有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40年的实践表明,改革开放这场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紧密相联、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改革开放不断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新要求,赋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新的时代内涵。党的自我革命为改革开放指引方向,并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为改革开放提供有力保障。离开了党的自我革命,改革开放不可能顺利推进,更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通过自我革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自我革命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这是对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回顾改革开放40年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党的自我革命是全面而深刻的,尤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指导思想无疑是最重要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催生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又先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写在党的旗帜上。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正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又进一步指导着新的实践。
重新恢复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的历史告诉我们,正确的思想路线来之不易,一以贯之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更不容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正是因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改革开放才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思想路线问题,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偏离了就要犯大错误。
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都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形成的,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这种内在统一性是巨大的、独特的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优势,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地位变了,环境变了,条件变了,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大大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此有着清醒认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防范和纠正。比如,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使“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赢得了党心民心。坚持不懈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同一切脱离群众的现象作坚决斗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
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是我们党从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为这条重要经验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到改进党管干部方法,从建立公务员制度到改革干部选拔、考核、教育、培训、评价体系,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好干部标准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于在新时代如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作出了科学回答。
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视和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许多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的思想,有力推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对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早有预料,并不断采取措施加以惩治。但是,许多人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和严峻性还是估计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力挽狂澜的气魄遏制住了腐败蔓延的势头,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不断巩固发展。
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党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巩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20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政治生活的指导方针、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越来越明确。
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更加自觉地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作为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思想上的自我革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定不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使党的全面领导在新时代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就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就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就要完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执政能力。党的领导既要坚持和加强,又要改进和完善,从而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定不移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党的建设各项任务。在思想认识上,进一步明确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实际工作中,应牢牢把握党的建设的主线、统领、根基、着力点、总体布局,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坚定不移以使命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在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宝贵经验绝对不能丢。同时要看到,随着实践发展和时代进步,必须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更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用党建理论创新来指导和推动党建实践创新,进而推进党建制度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坚定不移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的时代课题。在极其艰巨、复杂、繁重的任务面前,在一个个难题面前,全党必须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是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篇3:加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核心就是要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更好地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1.入心入行是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本质要求
宣传思想工作强不强,关键是看工作质量和水平是否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目标要求。把准人的思想动态、激发人的信心斗志、凝聚人的精神力量,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强起来不仅是要在物质方面强起来,也要求全体人民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水平相应提高,在价值观念上同心同德,在干事创业上同向同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一是要在价值观念上同心同德。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广大人民的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注重在育新人上出实招,着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二是要在干事创业上同向同行。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和调结构稳增长保民生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改革路上我们还面临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攻坚战。如何引导人民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党的xx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不断增加自豪感、自信心,更加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指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弘扬爱国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奋斗精神,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不成我必有责”的担当精神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2.常做常新是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方法和路径
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关键是要探索行之有效、管用能用的路径和方法,使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要求能符合时代特征、受众特点和内在规律。常做常新就是要在总结和把握规律性的基础上,使宣传思想工作体现创新性、富有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
一是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规律性。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内在规律性和科学性,把握传播规律,注重话语体系建设,既要讲清楚怎么看,又要说明白怎么办,通过解疑释惑、疏导情绪,把“我们想讲的”变成“受众想听的”,把“受众想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善于运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故事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做宣传思想工作要善于讲故事,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启示人和引导人。要善于把握受众特点、现实需求和接受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要善于运用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和差异化传播等策略,把“大众化”与“化大众”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宣传思想工作与普通群众“隔着一条河”,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是宣传思想工作要富有创造性。说:“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宣传思想工作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事业,要注重手段方式方法创新,坚持把有意义的内容和有意思的传播手段相结合。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优势,净化网络空间,提高用网治网水平,用新技术植入老载体、创建新平台,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要注重发挥时代新风和社会风向的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先进典型先进模范培育、选树和宣传工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和关爱先进的浓厚氛围,弘扬时代新风和社会正气,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不断提升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3.用情用力是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根本保障
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和发展人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在用情和用力上同时发力。
一是用情书写。宣传思想工作要紧跟人民群众生活的脚步,感知人民群众生活的态度,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才能充满情感、充满温度,抒写新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的新史诗。走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从人民群众的大智慧中汲取养分,让人民群众讲好自己的故事、国家的故事和民族的故事,以典型的小事例、从小角度揭示和折射社会生活,做到小切口揭示大主题、小事情反映大时代,逐步实现宣传思想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用情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从基层这一富矿中汲取营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化解基层宣讲“听不到”“听不进”“听不懂”同时存在的矛盾,打通宣传思想工作直抵人心的“最后一公里”。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主动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凳,共围一张桌,了解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是什么,了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什么,了解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是什么,等等,找寻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最有底气和最朴实的能量。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扎根越深,深入人心也就越深,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也就提升得越快。只有始终保有人民立场感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到心坎上,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是用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工作规律,注重方式方法,掌握好时度效的“火候”,掌握好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主动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等场所,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个性化的宣传策略和宣传手段;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工作,大力培育时代新人。要将网上与网下的力量有效整合,打造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体矩阵,营造强大的能量气场,影响人、引领人、塑造人。要发挥好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英雄烈士等的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岗位意识,强化社会服务与实践养成,以最新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为自身在新时代成为时代新人准确定位。尤其是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下大力气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持能力为本,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久久为功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理论武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主题、科学体系和丰富内涵,牢牢把握住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等问题,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下沉到基层,少些走马观花,多点蹲点观察,少些“清谈官”,多些“老黄牛”。
【思想宣传范文】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最为集中而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蕴和思想力量,最为集中而深刻地彰显了中国精神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民族风范,也最为集中而深刻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
回应时代要求,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核心内涵,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国梦这个重要主题,深刻阐述民族复兴的基本内涵,深刻揭示我们在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所处的方位,科学规划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战略步骤,是引领民族复兴的总纲领,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紧紧围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精进展开,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把握时代特征,科学揭示“三大规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时代特征,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科学理论,又是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科学揭示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从对党的地位作用和历史使命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出发,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管党治党成效显著,党心民心凝聚,执政环境持续改善,执政资源不断优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科学揭示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做出了系统的回答,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时代条件、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方位的建设规律。“八个明确”深刻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与核心要义,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等多角度,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十四个坚持”从实践的路径、方略、步骤等方面深刻回答“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方面进行具体谋划,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
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国家治理观与全球治理观的统一,鲜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重要理念,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道路作出的新思考、新探索。它突破“自我中心”和“单极意识”,以共同发展为追求,兼顾不同的利益,包容不同的价值,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体认,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当代诠释,为人类的共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立足时代问题,确立当代中国发展的方法论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战略思维是管总的,管长远的,管根本的,是唯物辩证法矛盾规律的具体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贯穿着深邃而高远的战略思维,为中华民族复兴擘画出气象恢宏的发展蓝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思维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现实,把握发展规律,深刻揭示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科学回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准确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彰显了共产党人深厚的历史修养、深邃的历史眼光、深沉的历史智慧。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思维的典范,处处体现着“整体”与“部分”、“变”与“不变”、“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思维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底线思维强调居安思危、知危图安,积极进取,赢得主动,是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底线思维警醒我们要时刻注意把握事物的度与量,关注事物微小、连续的变化有可能引起事物根本的质变,尤其是突变。“五大思维”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又吸取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是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探究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制胜法宝,也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今中国现实问题、指导当代中国前进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思想宣传范文】三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理想、政治立场、政治使命等方面。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政治建设与纪律建设的辩证关系,高度重视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以严明的纪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党的纪律建设的重大制度成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了铁的纪律保证。
1.以严明的纪律强化思想引领和党章权威
正确的政治方向首先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具体实践。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但是,我们绝不是教条主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
《条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关于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健全完善制度,深入开展纪律教育,狠抓执纪监督,养成纪律自觉,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等。《条例》把这些内容落实到纪律规定当中,成为全体党员执行党的纪律的行动遵循,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纪律建设中的指导思想地位,并在不同条目中贯穿始终,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向引领作用。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是确保党的政治方向的根本依据,当然也是制定党纪法规的根本遵循。《条例》第一条就明确了《条例》的根本依据是党章;第三条阐述了党章与党的纪律的辩证关系,强调党章作为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和管党治党总规矩的地位,而党的纪律则是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第七条讲到违纪和纪律处分时,首先规定了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等,必须受到追究。这些内容都突出了党章的最高权威地位。
2.以严明的纪律突出“两个维护”和“四个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章明确规定:“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
《条例》突出强调了“两个维护”和“四个意识”。把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条例》总则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时提出,“党组织和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条例》第六章“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中,增加了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行为的处分规定;增加对搞山头主义、拒不执行党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扣、搞变通,以及制造传播政治谣言等危害党的团结统一行为的处分规定;增加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等对党不忠诚不老实行为的处分规定等。
3.以严明的纪律预防和解决现实突出问题
党的xx大以来,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卓著成效。但是,党的建设依然面临重大风险挑战,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长期存在,“四大考验”长期复杂,“四种风险”尖锐严峻;党内政治生活方面的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慵懒无为,“四风”问题突出等。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基础,破坏党的团结统一,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影响党的事业发展,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党就不能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承担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条例》突出问题导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注重克服和纠正现实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真正体现了全面从严从实的要求。比如,《条例》指出,重点查处党的xx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在廉洁纪律方面,加强对党员干部从事营利活动的监管,对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钱款、通过民间借贷等金融活动获取大额回报等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行为,利用决策、审批过程中掌握的信息买卖股票的行为,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的行为等作出处分规定。
4.以严明的纪律坚守政治理想和政治立场
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持党的政治本色、政治理想、政治立场,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初心使命和政治品格,确保党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向前发展。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党员干部丝毫不能动摇的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精神支柱。每个党员在入党之际就明确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奋斗目标,必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现阶段的目标任务就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此,全党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并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条例》突出地强调了这个方面的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公开发表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者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者歪曲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人民军队历史的,等等,要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信仰宗教的党员,应当加强思想教育,经党组织帮助教育仍没有转变的,应当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参与利用宗教搞煽动活动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始终牢记党的政治本色、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是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深刻内涵。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的根本立场和政治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为人们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条例》强调,党员干部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同时,对于不作为乱作为、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各类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也作出了明确的纪律处分规定,并结合新的情况增加了对利用黑恶势力欺压群众、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行为的处分规定。这些规定把党的立场、宗旨和使命落实到工作实际当中,夯实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纪律基础。
5.以严明的纪律实现他律约束和自律自觉有机统一
党的纪律历来具有外在强制性和内在自律性辩证统一的特点,形成坚定正确方向的合力。一方面强调强制性规范功能,把纪律作为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违反和超越纪律都必须受到应有的处分,强制性地把党员干部的行为约束在纪律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强调教育和自律功能,激励和保护自觉遵守纪律的党员干部,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促进党员干部自觉认同党的纪律。
《条例》提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党纪面前一律平等。对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肃、公正执行纪律,党内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的党组织和党员。这些原则突出强调了党的纪律的强制规范性和全面约束性。
同时,《条例》还强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引导党员干部习惯在纪律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这些规定体现了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既发挥纪律的强制和惩戒功能,使纪律成为不可突破的红线;又使党员干部不断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形成维护正确政治方向的主体自觉,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思想宣传范文】四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改革开放不断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新要求,赋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新的时代内涵。在领导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通过自我革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40年前,“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社会动荡、经济凋敝、科技落后、人民贫困,中国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毅然决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引发了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由此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并正在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这场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是相辅相成的
40年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40年来,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到精神面貌,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每一个亲历者、实践者对此都有深切体会,任何不怀偏见的人都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
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的。在领导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也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有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40年的实践表明,改革开放这场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紧密相联、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改革开放不断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新要求,赋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新的时代内涵。党的自我革命为改革开放指引方向,并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为改革开放提供有力保障。离开了党的自我革命,改革开放不可能顺利推进,更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通过自我革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自我革命
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这是对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回顾改革开放40年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党的自我革命是全面而深刻的,尤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指导思想无疑是最重要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催生了邓小平理论,党的xx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随着实践的发展,党的xx大、xx大又先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写在党的旗帜上。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正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又进一步指导着新的实践。
重新恢复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的历史告诉我们,正确的思想路线来之不易,一以贯之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更不容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正是因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改革开放才取得巨大成就。党的xx大后,高度重视思想路线问题,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偏离了就要犯大错误。
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都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形成的,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这种内在统一性是巨大的、独特的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优势,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xx大后,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地位变了,环境变了,条件变了,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大大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此有着清醒认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防范和纠正。比如,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20xx年党的xx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大力加强作风建设,使“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赢得了党心民心。坚持不懈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同一切脱离群众的现象作坚决斗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
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是我们党从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为这条重要经验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从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到改进党管干部方法,从建立公务员制度到改革干部选拔、考核、教育、培训、评价体系,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党的xx大以来,提出了好干部标准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于在新时代如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作出了科学回答。
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视和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其中之一就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xx大以来,就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许多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的思想,有力推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对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早有预料,并不断采取措施加以惩治。但是,许多人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和严峻性还是估计不足。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力挽狂澜的气魄遏制住了腐败蔓延的势头,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不断巩固发展。
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党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巩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20xx年党的xx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政治生活的指导方针、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越来越明确。
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更加自觉地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社会革命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作为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思想上的自我革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定不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使党的全面领导在新时代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来。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就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就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就要完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执政能力。党的领导既要坚持和加强,又要改进和完善,从而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定不移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党的建设各项任务。在思想认识上,进一步明确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实际工作中,应牢牢把握党的建设的主线、统领、根基、着力点、总体布局,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坚定不移以使命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在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宝贵经验绝对不能丢。同时要看到,随着实践发展和时代进步,必须不断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更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用党建理论创新来指导和推动党建实践创新,进而推进党建制度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坚定不移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的时代课题。在极其艰巨、复杂、繁重的任务面前,在一个个难题面前,全党必须提高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这是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思想宣传范文】五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这一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登高望远、居安思危,从战略高度认识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
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然而,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首先要善于统揽全局,坚持问题导向,从战略高度认识把握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
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依然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当前,多样化社会思潮暗流涌动,多元化思想观点激烈交锋。比如,意识形态“终结论”“淡化论”一直鼓吹“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等错误观点,挑战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质疑改革开放和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余音未绝。
中国快速发展面临各种敌对势力遏制的挑战。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些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一方面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称霸论”,另一方面鼓吹“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等各式各样的“陷阱论”和“中国崩溃论”,企图影响中国快速发展进程。必须清醒认识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弱化的图谋一直没有改变,种种论调和措施在深层次上体现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面临移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挑战。“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已经是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问题产生发酵传播的显著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裂变式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加速发生“移动化革命”,维护移动新媒体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些西方国家凭借长期积累的话语强势和对信息技术的控制权,将移动新媒体作为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依托,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中,我们现有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方式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各种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2.以立为本、立破并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新时代是意识形态建设任务更加繁重的时期,也是大有作为的时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工作的根本遵循,紧紧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中心环节,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思想舆论引导,汇集改革发展共识,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坚持以立为本,用马克思主义立根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深入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当前,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领会这一科学理论贯穿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掌握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树立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一科学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加自觉地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着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必须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只有牢牢掌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才能不断增强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力控制力。
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引领力。要紧紧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着力提升理论阐释的说服力、教育引导的号召力、典型宣传的感染力。坚持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巩固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着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通过完善国际传播格局,宣介好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通过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特别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坚持立破并举,敢于亮剑善于斗争,立场坚定批驳谬误。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不断强化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到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坚持立破并举,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敢于发声亮剑,善于释疑解惑,守护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开展积极的舆论斗争,针对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新动态、新特点和新趋势,及时分析研判,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同时,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
坚持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要适应现代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做好新媒体意识形态建设。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汇聚传播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准确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善于把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紧跟各种传播平台发展步伐,创新传播手段,拓宽工作渠道,把传统媒体内容优势和新媒体传播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两类媒体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善于运用大众的、通俗的内容和形式,善于将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理论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就其总体而言,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鲜明特色,也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起点,也是始终贯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的重要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好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分析解决学术研究重大问题的能力。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这一重要思想入脑入心,进教材、进课堂,确保将这一重要思想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各方面各环节,推出更有力量、更有温度、更有味道、理论深度和实践力度兼备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续写当代马克思主义绚烂篇章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聚焦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进行学术创造,为人民著述、为人民立说,在服务人民中推动学术进步,不断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构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实践发展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科体系的基础作用,坚持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的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注重发展优势重点学科,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国际话语权。
篇4: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在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作出的新的战略谋划和总体部署。五年前,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宣传思想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开创了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前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思想动员,集中回应了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系统阐发,发出了打好宣传思想工作主动仗的动员令。20,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则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宣传思想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果,总结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和规律,明确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的任务书。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奋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第一,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必须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引领我们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始终不渝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推动这一重要思想深入人心。我们要坚持不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不断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第二,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必须遵循宣传思想工作的客观规律,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九个坚持”。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五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宣传、网络舆论、文艺文化、哲学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校工作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面阐发,不断深化了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践证明,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完成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遵循宣传思想工作实践中总结的客观规律和宝贵经验。
在这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些思想成果集中概括为“九个坚持”。他强调,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些重要思想,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当前,我们要深刻理解“九个坚持”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把握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根本任务、理论武装、核心价值、文化自信、舆论传播、创作导向、网络建设、对外宣传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在坚持中不断推进和发展宣传思想工作,真正做到守正创新。
第三,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必须牢牢抓住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宣传思想工作目标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就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作出的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完成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战略任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聚民心,就是要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履行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形象,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五个方面的使命任务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涵盖了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发力方向。同时,宣传思想工作还必须“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这三个“下功夫”,从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实施、内容形式、质量水平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宣传思想工作战线要牢记使命任务,深入分析研究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关键处和要害处的具体内容,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总结经验,找准短板不足,创新工作思路、举措和办法。在实际工作中要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通过团结协作、艰苦努力,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必须坚持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守正出新,有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就是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要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环节,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把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落到实处,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要加大意识形态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管理和建设并举,在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大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力度,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要履行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尊重新闻舆论规律,改进宣传报道,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抓好媒体融合发展,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提升新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和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要抓住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个关键因素,教育引导宣传思想工作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思想宣传范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顺利实现党的伟大目标,全党必须自觉顺应历史规律,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赢得最广大人民真心诚意的支持和拥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不论是进行革命、建设,还是进行改革开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执政党并长期执政,说到底,就是因为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伟大动力,是党执政能力的本源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就是要通过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支持力、拥护力。最广大人民群众越是支持和拥护党,党的执政能力就越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过硬、本领过硬、制度过硬。
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急人民之所急,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具体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执政宗旨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好社会公平公正问题,匡正社会风气;通过在具体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自觉树立党员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在制度建设方面,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拓宽密切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有助于我们党了解群众的现状和愿望,进一步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从而制定正确的路线带领群众前进;有助于党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治理国家和社会,优化社会治理多元主体格局,支持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有助于从根本上保证党永不脱离群众,从而获得执政和前进的动力。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大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牵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地方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开展任何一项重要工作,总要抓好“组织落实”。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依托,没有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机制,不论什么样的先进思想和正确路线都不可能落到实处。这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原因所在。建设高质量的党组织,必须使其具有坚不可摧的凝聚力、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强大磁场般的吸引力和牵引力。
建设高质量的党组织,必须不断吸纳更多高质量人才,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党是党员的集合体,党的力量首先取决于全体党员的素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基础在于广大党员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始终坚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提高党员素质,广开进贤之路,吸纳众多高质量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要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要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教育引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严守纪律规矩、夯实廉政之基,健全基本知识体系、强化能力之基,增强干部素质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要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广开进贤之路,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要始终坚持吸纳人才,不断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素质,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建设高质量的党组织,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高效、运转畅通的制度体系。广大党员的素质和能力高低,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基础性作用,但党的执政能力不是党员能力的简单汇总。党之所以要组织起来,就是因为组织的整体力量大于组织内部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在党员个体能力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要保证和增强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就要保证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实现科学、合理、有机的配置和组合。权力和责任配置合理、人员组合得当,党员和党组织的积极性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取得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效果;配置和组合得不好,就可能导致权责不清、沟通不畅、矛盾丛生、效率低下,出现整体小于个体之和的情况,甚至毫无整体力量可言。这种配置和组合,就是包括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在内的党的组织制度体系。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全局性。党的基本制度好、领导体制适应党的事业发展要求、工作机制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就不断提高;反之则会下降。因此,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党的体制机制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全党同志必须增强组织建设意识,时刻警惕弱化组织的现象发生,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应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的纪律、优化党的作风。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必须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地方组织必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党的基层组织应从严抓好落实,加强各领域党建工作,确保党的主张和决策落到实处。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至关重要。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我们党只有勇于直面问题,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确保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思想宣传范文】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就告诉我们: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根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和“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从独特性和力量两层意思,表明了文化自信的独特作用。
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牢思想根基,提供精神、智慧和道义的支撑。道路、理论、制度的内涵界定,都包含着文化的基础要素。道路的确立、理论的架构、制度的建立,都必然由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
文化自信的内涵,不仅渗透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还渗透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日常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追求等方面。文化自信的最大特质,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思维力、先导力、潜移力、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创造力、孵化力、和谐力、和合力、感染力,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深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是激励我们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国家、民族、群体、个人失去了文化自信的根基、灵魂,必将无所适从。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
文化自信一旦确立起来,就将融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形成高尚的伦理道德、正确的行为操守、优雅的审美情趣,并在具体实践中规范、制约和激励人们的行动。文化的重大功能,是“教化”“化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人们的精神基因,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以繁荣和昌盛。文化建设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与盖大楼、修公路不一样,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建成的。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文化的改革需要更长的时间。为此,文化建设既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期坚韧不拔的精神。只有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化经典名篇、文化大家大师,无一不是在人类文化长期积淀和接力推进中才诞生的。这都充分表明了文化自信“更深厚”的特性。
正是由于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特性,使得文化自信产生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取得“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效果。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坚持用先进的文化“教化”“化人”的过程,都是先进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人民观、历史观等潜移默化的结果。
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正因为文化自信有着上述独特作用,它的意义也就特别重大。这些重大意义可从多个维度去作分析。
从国际发展的趋势看,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20世纪后期,随着知识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互联网、新能源等的发展,人们认为文化变成了当代国际竞争中的新焦点。19世纪是靠军事改变世界,20世纪是靠经济改变世界,21世纪则要靠文化改变世界。从这一意义上说,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从理论上看,将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视野和空间。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以来,从理论变为实践,从一国实践变为多国实践,便形成了理论、运动、制度“三统一”的观念和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和框架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提供思路和启示,为我们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找到了突破口、生长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看,文化自信指明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实践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自信的提出,正好为我们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指出了实践方向。那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和部署,在新的实践中,扎扎实实地搞好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抓好文化建设,更好地在国内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在国际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福祉。
从我国要实现由富变强的历史性飞跃看,文化自信是实现这一新飞跃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强盛,都需要以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发展为支撑。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从国家安全看,文化自信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激烈斗争、保证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可预测的因素日益增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信息大爆炸,传播大变革,多元文化碰撞冲击强烈,社会急剧转型,使得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表现出更多困惑,呈现出信念缺失、精神空虚、价值虚无、享乐拜金等一系列问题。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既给人们便捷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供机遇,又给各种不良文化的渗透提供渠道,使得我国不可避免地受到腐朽、有害、不良文化的挑战,影响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诸多意识形态的巨大浪潮中,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抵制腐朽、有害、不良文化的冲击,才能在对外交流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话语权,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思想宣传范文】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党内纪律的形式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作出明确要求。良好的家规有利于孕育良好的家风,对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进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我国历来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因此,优秀传统家规中的许多内容对于新时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仍具有积极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公正公道的处世观
为官做事离不开一颗为公之心,惟有事事处处都站在人民的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公为民,才能真正获得人民的认可。我国传统家规明确反对以私害公,强调为官者要以公心为大,公正公道、奉公勤政是我国传统家规中的重要内容。年富《官箴》刻石有言:“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徐氏家范》有言,“为家长者,必秉公执直”。《郑氏规范》中要求子孙“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并指出“子孙倘有出仕者,当蚤夜切切以报国为务”。这些家规成为郑氏家族后人戴在头上的一道“紧箍”,也在时刻警醒后人,为官做事一定要坚持公正公道、为公为民。
公正公道之心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在家庭点滴中不断培养、潜移默化。我国传统家规主张以公心治家,用公心影响后人的内容还有很多,例如“家长专以至公无私为本,不得徇偏”、“凡宗族间有是非曲直,族长当秉公道以决之”等。秉公评判,才能用公正公道的家庭文化孕育出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为公之心。
忠诚、干净、担当是新时代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没有公道之心,就不可能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秉持公心,才能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一心为公,才能砥砺我们担当作为。
二、清正廉洁的从政观
在我国不同时代的家规家训中,有很多内容都在教诫子女及家人要清正廉洁、洁身自好、勿贪勿奢,并将廉和耻结合起来,以知耻之心来促廉洁。这对于我们继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具有现实意义。有家训指出,“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为官者手中握有一定的公权力,必须懂得廉耻,坚决“不取”,做到清正廉洁。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还有家训指出,“仕宦不得以贿败官,贻辱祖宗”。由此可见,传统家规对贪赃枉法的行为是零容忍的。“不惟厚禄万钟为贵,而以节义为贵;不以黄金为富,而以经术为富。一身立政,民有可德之惠;一家积善,史有可录之功”。厚禄、黄金不是为官者的真“财富”,为官者真正的财富是老百姓感怀的惠政,是实实在在为民的政绩。“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为官清廉、洁身自好、言传身教,是留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好传承好古人清廉的从政观,始终做传承清廉家风,弘扬清风正气的坚定践行者,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慎于律己的修养观
权力越大,责任越重,经受的考验也越多。面对“围猎”在身边的各种诱惑,党员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慎始慎终、慎于律己。
在我国传统家规家训中常有以“毋”字开头的警句,这些内容在时刻警醒人们要手握戒尺、慎于律己。如“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不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等。重大节尚须慎小节,私心、怠惰、奢侈、罔法、纵欲等,往往都是从细微处开始侵蚀为官之德,这就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慎小处、慎细行、慎微末。领导干部手中握着公权力,交友就不再是纯粹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能否公正用权、廉洁从政的大事,所以必须慎重。正如《颜氏家训》所言:“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人际关系、朋友交往看似小事,却会影响人的一生,稍有不慎,便会走上不归路。身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自身交友原则,慎交友、交好友。
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否坚守初心,做到慎于律己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要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要警钟长鸣,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在慎于律己中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不断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与定力。
四、勤俭淡泊的生活观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应该长期坚持并不断弘扬的光荣传统。《郑氏规范》指出:“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吾何害哉!”还有的家训则要求“子孙不得无故设席,以致滥支。唯酒食是议,君子不取。”“家业之成,难如升天,当以俭素是绳是准”。传统家规中所大力倡导的勤俭生活态度,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率先垂范。
诸葛亮《诫子书》中有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勤俭虽只是个人生活习惯,却与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关系密切,更与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休戚相关。“勤俭者谋生之本计,亦人生立德之善道。惰则为失身之始,奢则为丧家之阶”。保持勤俭本色,才能正气浩然、初心不改,才能在为人民服务中找到人生乐趣。“大凡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勤俭与清廉密切相关,为官从政者一旦有了贪欲,开始向往奢侈享受而丢弃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就极易滑向腐败的深渊。
“盖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但比富比奢肯定不是共产党人的生活观。厉行节俭、淡泊名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在勤俭节约的生活中远离低级趣味,培养高尚情操,树立起立德立功立言的远大抱负,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和有益于人民的人。
总之,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治家格言、家规家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保持优秀家风成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成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要贡献。
【思想宣传范文】五
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解放思想始终是回响在神州大地的主旋律。四十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冲破传统思想观念束缚,扫除掣肘改革的思想障碍,为改革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进入新时代,改革又到了新的历史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以前。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我们要坚持以思想大解放实现改革大突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
解放思想,顾名思义就是解除思想观念的束缚,使思想观念符合实际并与时俱进。回首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无论是社会制度更替,还是社会变革,无不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解放思想始终是我们党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强大武器。我们党通过解放思想,克服了教条主义,从中国国情出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走过了一段曲折路程,脱离国情和时代变化的思想观念,曾经一度让国家处于“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打破了传统思想禁锢。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思想的解放促进了改革不断深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长期被贴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标签,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思想障碍。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思想束缚,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走向全方位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四十年来,解放思想始终为改革开放解除桎梏、扫清障碍、注入动力。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飞跃;每一次观念更新,都促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实事求是。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而是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解放思想的出发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臆断、固有经验和本本出发;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是主观符合客观、理论符合实际。解放思想,就是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消除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与时代变化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不断确立符合实际、与时俱进、满足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实现理论和制度、思路和对策、举措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在新时代,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求实意识和创新意识。
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解放思想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排除各方面的干扰,才保证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社会主义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代,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在空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保持思想定力和战略定力,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
增强求实意识,就是解放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基本国情作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推动国家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新时代,要进一步增强求实意识,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又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解放思想必须克服教条主义,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解放思想的核心要义,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四十年来,我们党坚持改革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繁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新时代,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摒弃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为改革发展扫除思想障碍,以创新驱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以思想大解放实现改革大突破
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立足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和长远目标,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改革新突破。
重视理论学习,把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解放思想的强大武器。推进思想解放,关键要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要求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强化问题导向,以实践成效检验思想解放成效。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解放思想的目的所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解放思想,辩证施策、对症下药,确保解决问题、取得实效。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解放思想的主体。解放思想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活动,需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获取智慧和力量,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推动。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虚心向人民学习,总结提升人民创造的实践经验,汲取人民的思想智慧,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凝聚更加磅礴的力量。
勇于担当作为,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深化改革。解放思想贵在勇于担当。冲破传统思想观念,实现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需要勇气、胆识和魄力。在新时代,面对更深层次的矛盾和“硬骨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担当意识,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以发展大局为重,以人民群众福祉为重,勇于作出自我牺牲。要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坚决将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篇5: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在20xx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在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作出的新的战略谋划和总体部署。五年前,在党的xx大之后不久,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宣传思想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开创了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五年前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思想动员,集中回应了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系统阐发,发出了打好宣传思想工作主动仗的动员令。20xx年,重要讲话则是在党的xx大以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宣传思想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果,总结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和规律,明确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的任务书。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奋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第一,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必须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引领我们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出,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始终不渝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坚定理想信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推动这一重要思想深入人心。我们要坚持不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不断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第二,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必须遵循宣传思想工作的客观规律,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九个坚持”。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和政治优势。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五年多来,对新闻宣传、网络舆论、文艺文化、哲学社会科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校工作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面阐发,不断深化了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实践证明,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完成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遵循宣传思想工作实践中总结的客观规律和宝贵经验。
在这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将这些思想成果集中概括为“九个坚持”。他强调,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些重要思想,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当前,我们要深刻理解“九个坚持”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把握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根本任务、理论武装、核心价值、文化自信、舆论传播、创作导向、网络建设、对外宣传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在坚持中不断推进和发展宣传思想工作,真正做到守正创新。
第三,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必须牢牢抓住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宣传思想工作目标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党的十九大后就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作出的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完成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战略任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聚民心,就是要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履行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形象,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五个方面的使命任务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涵盖了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发力方向。同时,宣传思想工作还必须“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这三个“下功夫”,从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实施、内容形式、质量水平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宣传思想工作战线要牢记使命任务,深入分析研究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关键处和要害处的具体内容,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总结经验,找准短板不足,创新工作思路、举措和办法。在实际工作中要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通过团结协作、艰苦努力,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必须坚持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发展。新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守正出新,有新气象新作为。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就是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要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环节,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把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落到实处,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要加大意识形态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管理和建设并举,在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大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力度,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要履行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尊重新闻舆论规律,改进宣传报道,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抓好媒体融合发展,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提升新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和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精品力作,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要抓住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个关键因素,教育引导宣传思想工作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思想宣传范文】二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顺利实现党的伟大目标,全党必须自觉顺应历史规律,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赢得最广大人民真心诚意的支持和拥护
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不论是进行革命、建设,还是进行改革开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执政党并长期执政,说到底,就是因为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伟大动力,是党执政能力的本源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就是要通过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执政的支持力、拥护力。最广大人民群众越是支持和拥护党,党的执政能力就越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过硬、本领过硬、制度过硬。
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急人民之所急,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具体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执政宗旨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解决好社会公平公正问题,匡正社会风气;通过在具体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自觉树立党员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在制度建设方面,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拓宽密切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渠道。指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有助于我们党了解群众的现状和愿望,进一步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从而制定正确的路线带领群众前进;有助于党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治理国家和社会,优化社会治理多元主体格局,支持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有助于从根本上保证党永不脱离群众,从而获得执政和前进的动力。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大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牵引力
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地方组织的根本任务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开展任何一项重要工作,总要抓好“组织落实”。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依托,没有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机制,不论什么样的先进思想和正确路线都不可能落到实处。这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原因所在。建设高质量的党组织,必须使其具有坚不可摧的凝聚力、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强大磁场般的吸引力和牵引力。
建设高质量的党组织,必须不断吸纳更多高质量人才,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党是党员的集合体,党的力量首先取决于全体党员的素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基础在于广大党员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始终坚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提高党员素质,广开进贤之路,吸纳众多高质量人才。强调,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重点是要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要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教育引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严守纪律规矩、夯实廉政之基,健全基本知识体系、强化能力之基,增强干部素质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要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广开进贤之路,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要始终坚持吸纳人才,不断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素质,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建设高质量的党组织,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高效、运转畅通的制度体系。广大党员的素质和能力高低,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基础性作用,但党的执政能力不是党员能力的简单汇总。党之所以要组织起来,就是因为组织的整体力量大于组织内部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在党员个体能力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要保证和增强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就要保证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实现科学、合理、有机的配置和组合。权力和责任配置合理、人员组合得当,党员和党组织的积极性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取得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效果;配置和组合得不好,就可能导致权责不清、沟通不畅、矛盾丛生、效率低下,出现整体小于个体之和的情况,甚至毫无整体力量可言。这种配置和组合,就是包括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管理制度在内的党的组织制度体系。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全局性。党的基本制度好、领导体制适应党的事业发展要求、工作机制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就不断提高;反之则会下降。因此,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党的体制机制建设。
指出:“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全党同志必须增强组织建设意识,时刻警惕弱化组织的现象发生,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应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的纪律、优化党的作风。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必须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地方组织必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党的基层组织应从严抓好落实,加强各领域党建工作,确保党的主张和决策落到实处。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至关重要。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我们党只有勇于直面问题,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确保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思想宣传范文】三
党的xx大以来,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重要论述精神,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就告诉我们: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根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和“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从独特性和力量两层意思,表明了文化自信的独特作用。
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牢思想根基,提供精神、智慧和道义的支撑。道路、理论、制度的内涵界定,都包含着文化的基础要素。道路的确立、理论的架构、制度的建立,都必然由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
文化自信的内涵,不仅渗透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还渗透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日常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追求等方面。文化自信的最大特质,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思维力、先导力、潜移力、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创造力、孵化力、和谐力、和合力、感染力,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深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是激励我们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国家、民族、群体、个人失去了文化自信的根基、灵魂,必将无所适从。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
文化自信一旦确立起来,就将融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形成高尚的伦理道德、正确的行为操守、优雅的审美情趣,并在具体实践中规范、制约和激励人们的行动。文化的重大功能,是“教化”“化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人们的精神基因,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以繁荣和昌盛。文化建设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与盖大楼、修公路不一样,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建成的。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文化的改革需要更长的时间。为此,文化建设既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期坚韧不拔的精神。只有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化经典名篇、文化大家大师,无一不是在人类文化长期积淀和接力推进中才诞生的。这都充分表明了文化自信“更深厚”的特性。
正是由于文化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特性,使得文化自信产生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取得“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效果。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坚持用先进的文化“教化”“化人”的过程,都是先进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人民观、历史观等潜移默化的结果。
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正因为文化自信有着上述独特作用,它的意义也就特别重大。这些重大意义可从多个维度去作分析。
从国际发展的趋势看,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20世纪后期,随着知识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互联网、新能源等的发展,人们认为文化变成了当代国际竞争中的新焦点。19世纪是靠军事改变世界,20世纪是靠经济改变世界,21世纪则要靠文化改变世界。从这一意义上说,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正如指出的:“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从理论上看,将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视野和空间。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以来,从理论变为实践,从一国实践变为多国实践,便形成了理论、运动、制度“三统一”的观念和模式。党的xx大以来,提出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和框架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提供思路和启示,为我们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找到了突破口、生长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看,文化自信指明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实践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自信的提出,正好为我们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指出了实践方向。那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和部署,在新的实践中,扎扎实实地搞好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抓好文化建设,更好地在国内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在国际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福祉。
从我国要实现由富变强的历史性飞跃看,文化自信是实现这一新飞跃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强盛,都需要以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发展为支撑。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从国家安全看,文化自信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激烈斗争、保证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可预测的因素日益增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信息大爆炸,传播大变革,多元文化碰撞冲击强烈,社会急剧转型,使得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表现出更多困惑,呈现出信念缺失、精神空虚、价值虚无、享乐拜金等一系列问题。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既给人们便捷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供机遇,又给各种不良文化的渗透提供渠道,使得我国不可避免地受到腐朽、有害、不良文化的挑战,影响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诸多意识形态的巨大浪潮中,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抵制腐朽、有害、不良文化的冲击,才能在对外交流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话语权,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思想宣传范文】四
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还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20xx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党内纪律的形式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作出明确要求。良好的家规有利于孕育良好的家风,对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进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我国历来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因此,优秀传统家规中的许多内容对于新时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仍具有积极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公正公道的处世观
为官做事离不开一颗为公之心,惟有事事处处都站在人民的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公为民,才能真正获得人民的认可。我国传统家规明确反对以私害公,强调为官者要以公心为大,公正公道、奉公勤政是我国传统家规中的重要内容。年富《官箴》刻石有言:“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徐氏家范》有言,“为家长者,必秉公执直”。《郑氏规范》中要求子孙“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并指出“子孙倘有出仕者,当蚤夜切切以报国为务”。这些家规成为郑氏家族后人戴在头上的一道“紧箍”,也在时刻警醒后人,为官做事一定要坚持公正公道、为公为民。
公正公道之心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在家庭点滴中不断培养、潜移默化。我国传统家规主张以公心治家,用公心影响后人的内容还有很多,例如“家长专以至公无私为本,不得徇偏”、“凡宗族间有是非曲直,族长当秉公道以决之”等。秉公评判,才能用公正公道的家庭文化孕育出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为公之心。
忠诚、干净、担当是新时代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没有公道之心,就不可能做到忠诚、干净、担当。秉持公心,才能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忠诚;一心为公,才能砥砺我们担当作为。
二、清正廉洁的从政观
在我国不同时代的家规家训中,有很多内容都在教诫子女及家人要清正廉洁、洁身自好、勿贪勿奢,并将廉和耻结合起来,以知耻之心来促廉洁。这对于我们继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具有现实意义。有家训指出,“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为官者手中握有一定的公权力,必须懂得廉耻,坚决“不取”,做到清正廉洁。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还有家训指出,“仕宦不得以贿败官,贻辱祖宗”。由此可见,传统家规对贪赃枉法的行为是零容忍的。“不惟厚禄万钟为贵,而以节义为贵;不以黄金为富,而以经术为富。一身立政,民有可德之惠;一家积善,史有可录之功”。厚禄、黄金不是为官者的真“财富”,为官者真正的财富是老百姓感怀的惠政,是实实在在为民的政绩。“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为官清廉、洁身自好、言传身教,是留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正如所指出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好传承好古人清廉的从政观,始终做传承清廉家风,弘扬清风正气的坚定践行者,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三、慎于律己的修养观
权力越大,责任越重,经受的考验也越多。面对“围猎”在身边的各种诱惑,党员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慎始慎终、慎于律己。
在我国传统家规家训中常有以“毋”字开头的警句,这些内容在时刻警醒人们要手握戒尺、慎于律己。如“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不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等。重大节尚须慎小节,私心、怠惰、奢侈、罔法、纵欲等,往往都是从细微处开始侵蚀为官之德,这就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慎小处、慎细行、慎微末。领导干部手中握着公权力,交友就不再是纯粹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能否公正用权、廉洁从政的大事,所以必须慎重。正如《颜氏家训》所言:“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人际关系、朋友交往看似小事,却会影响人的一生,稍有不慎,便会走上不归路。身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自身交友原则,慎交友、交好友。
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否坚守初心,做到慎于律己至关重要。强调:“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要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要警钟长鸣,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在慎于律己中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不断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与定力。
四、勤俭淡泊的生活观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应该长期坚持并不断弘扬的光荣传统。《郑氏规范》指出:“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吾何害哉!”还有的家训则要求“子孙不得无故设席,以致滥支。唯酒食是议,君子不取。”“家业之成,难如升天,当以俭素是绳是准”。传统家规中所大力倡导的勤俭生活态度,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率先垂范。
诸葛亮《诫子书》中有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勤俭虽只是个人生活习惯,却与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关系密切,更与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休戚相关。“勤俭者谋生之本计,亦人生立德之善道。惰则为失身之始,奢则为丧家之阶”。保持勤俭本色,才能正气浩然、初心不改,才能在为人民服务中找到人生乐趣。“大凡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勤俭与清廉密切相关,为官从政者一旦有了贪欲,开始向往奢侈享受而丢弃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就极易滑向腐败的深渊。
“盖志以淡泊明,而节从肥甘丧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但比富比奢肯定不是共产党人的生活观。厉行节俭、淡泊名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在勤俭节约的生活中远离低级趣味,培养高尚情操,树立起立德立功立言的远大抱负,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和有益于人民的人。
总之,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治家格言、家规家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保持优秀家风成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成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要贡献。
【思想宣传范文】五
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解放思想始终是回响在神州大地的主旋律。四十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冲破传统思想观念束缚,扫除掣肘改革的思想障碍,为改革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进入新时代,改革又到了新的历史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以前。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我们要坚持以思想大解放实现改革大突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
解放思想,顾名思义就是解除思想观念的束缚,使思想观念符合实际并与时俱进。回首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无论是社会制度更替,还是社会变革,无不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解放思想始终是我们党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强大武器。我们党通过解放思想,克服了教条主义,从中国国情出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探索中走过了一段曲折路程,脱离国情和时代变化的思想观念,曾经一度让国家处于“向何处去”的十字路口。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打破了传统思想禁锢。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思想的解放促进了改革不断深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长期被贴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标签,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思想障碍。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思想束缚,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走向全方位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四十年来,解放思想始终为改革开放解除桎梏、扫清障碍、注入动力。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新飞跃;每一次观念更新,都促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强调,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实事求是。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而是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解放思想的出发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臆断、固有经验和本本出发;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是主观符合客观、理论符合实际。解放思想,就是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消除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与时代变化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不断确立符合实际、与时俱进、满足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实现理论和制度、思路和对策、举措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在新时代,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求实意识和创新意识。
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解放思想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排除各方面的干扰,才保证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社会主义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代,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在空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保持思想定力和战略定力,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
增强求实意识,就是解放思想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基本国情作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推动国家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新时代,要进一步增强求实意识,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又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解放思想必须克服教条主义,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解放思想的核心要义,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四十年来,我们党坚持改革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繁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新时代,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摒弃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为改革发展扫除思想障碍,以创新驱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以思想大解放实现改革大突破
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立足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和长远目标,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改革新突破。
重视理论学习,把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解放思想的强大武器。推进思想解放,关键要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要求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强化问题导向,以实践成效检验思想解放成效。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解放思想的目的所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解放思想,辩证施策、对症下药,确保解决问题、取得实效。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解放思想的主体。解放思想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活动,需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获取智慧和力量,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推动。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虚心向人民学习,总结提升人民创造的实践经验,汲取人民的思想智慧,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凝聚更加磅礴的力量。
勇于担当作为,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深化改革。解放思想贵在勇于担当。冲破传统思想观念,实现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需要勇气、胆识和魄力。在新时代,面对更深层次的矛盾和“硬骨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担当意识,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以发展大局为重,以人民群众福祉为重,勇于作出自我牺牲。要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坚决将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篇6:加强全镇宣传思想工作
全镇宣传思想战线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区委扩大会议及全镇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跟进区委、区政府“做强城东港、决战300亿”目标,围绕“打造工业重镇实现跨越发展”总体战略,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一、围绕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进一步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学习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省、市、区委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将我镇重点理论文章向各类报刊、新闻网站等理论学习专栏报送,深入宣传我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做法和成效,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全镇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切实抓好理论成果的宣传和普及。要把理论宣传教育的触角伸向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运用讲坛、读书会、座谈讨论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政策咨询服务、参观考察等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在参与创建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熏陶。特别要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契机,精心组织各类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巩固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加大重大问题的研究力度。理论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的专家,要紧密结合我镇实际,紧紧围绕如何加大强工力度,实现三年化纤工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如何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问题,加强对策研究,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我镇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全镇工作大局和镇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二、围绕提升新形象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1、全力做好中心工作的宣传。新闻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心,精心组织策划好新闻宣传,切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党委、政府的部署上来。突出抓好主攻重大项目的宣传。制订重大项目宣传报道计划,开辟“重大项目建设”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及时报道重大项目推进建设进展情况、重要动态、典型经验。突出抓好加快化纤工业基地建设的宣传。化纤工业基地是我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的主战场,新闻宣传工作一定要围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园区企业、优化园区发展环境等开展系列宣传,充分展示化纤工业基地优良的投资发展环境。突出抓好集镇建设的宣传。通过对农民公寓建设、白鹿大道拓宽、集镇居民规划点美化、亮化、绿化等重点建设项目的跟踪报道,充分展示了我镇小城镇建设的大手笔、大气魄。突出做好“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宣传。大力宣传镇党委、政府鼓励支持创业的政策和举措,广泛宣传全镇上下加强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做法和经验。大力培育创业文化,广泛宣传全民创业的先进典型。积极将全镇各条战线涌现的先进典型向新闻媒体专题专栏报送,充分展示建镇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镇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奋起赶超的精神风貌。
2、不断加强对外宣传。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中央及省、市、区主流媒体的联系,多途径地开辟合作渠道,借助外力推动外宣工作开展,努力实现外宣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坚持瞄准大报、大台,多上头版、多上头条、多上大稿,进一步营造氛围,形成声势,推动工作。积极拓宽外宣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地宣传、推介。大力实施文化外宣、旅游外宣、经贸外宣工程。通过文化交流,把我镇的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宣传出去,把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成效宣传出去。旅游外宣要精心组织宣传推荐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我镇“绿色生态旅游、乡村特色农家乐游”等特色旅游资源,促进我镇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要以招商引资经贸会、重大项目签约会等重大活动为平台,精心组织策划宣传活动。
3、切实加强舆论平台建设与管理。切实加强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积极支持和发展正确健康的舆论,坚决抵制和克服消极有害的舆论。进一步整合新闻宣传资源,加大投入,加强新闻宣传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网络监控和网评队伍建设,扩大新闻信息量,及时上报信息更新新闻宣传内容,提升我镇网上新闻宣传水平。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及时掌握并报告网上重要舆情动态,妥善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针对涉及我镇网上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积极组织在线交流,扩大主流正面声音,牢牢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三、围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一步深化主题教育成果
1、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根据省、市、区委统一部署,今年我们将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主题教育。要开辟专栏大力宣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内涵、基本原则、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和促进我镇加快发展的重大作用,大力宣传同时,在公共场所、主要交通沿线制作大型公益广告牌,在全镇营造主题教育的浓厚氛围,并及时报道我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新举措、新进展和典型经验。
2、抓好主题实践活动。要根据主题教育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一是组织落实好省、市组织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大型系列采访报道活动。二是组织听取省市宣讲团的宣讲工作,同时我镇也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讲活动,深入基层、进学校、入企业,广泛开展宣讲,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来。三是积极参与上级组织开展的“十大创建先锋”、“十大服务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十大服务创业标兵”、“十大服务创业先进集体”、“十大服务项目建设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四是扎实做好“鄱阳湖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工作,向省、市、区推荐1-2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生产发展好的候选村,争取入选省文明办重点帮扶建设示范点。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全镇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
1、大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积极参与庐山区-度文明社区评比活动,使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体育得到明显加强。全面推进创建文明村镇工作。扎实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文明小康村镇活动,广泛开展“十大和谐村庄”、“十星级文明农户”、“文明信用农户”等评选表彰活动。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积极做好省、市、区文明单位复查工作。积极考察申报-度文明单位工作,促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2、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镇广泛开展公民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居民文明程度。广泛开展道德主题教育。继续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进一步挖掘传统节日内涵。通过网上祭英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节日慰问等,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继续在全镇青少年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镇中小学生开展网上签名寄语。突出典型示范引导。结合全国和省、市、区道德模范评选工作,广泛发动广大群众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在全镇上下形成浓郁的“学好人、做好事”的道德风尚。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入开展。深入开展网吧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不断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
五、围绕提高服务群众水平,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力度。举办系列特色文化活动。立足创新,突出特色,积极参与“濂溪文化艺术节”,重点举办好三大板块文化活动,办好以“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旅游文化活动,以“精彩周末”群众文化艺术节为主题的广场文化活动,以“同唱一首歌”社区文化为主题的社区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使之成为我镇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积极参与纪念建区30周年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音乐、曲艺、戏剧、书法、美术、摄影、舞蹈等文化活动,深入推进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建设。认真组织好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开展送文化下村,充分利用农闲、节假日时间,组织开展科技下村、文艺演出等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2、切实加强文化人才建设。加大对文艺人才的培养,建立激励机制,落实人员、经费、阵地,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推动文化工作健康、持续、协调发展。要认真组织文艺作品创作。策划各有关协会、学会和文艺人才、理论人才开展各类题材的文艺作品的创作。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创作出一批具有我镇特色,在全区、全市、甚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的精品佳作,力争有文艺作品在省、市、区获奖。
3、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促繁荣,以服务促管理,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积极推进文化市场平安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组织文化市场专项和综合治理行动,加大对重大案件的查处和督办力度,积极开展“打黄扫非”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加大对网吧市场监管查处力度,以城乡结合部网吧为监管重点区域,建立网吧管理联合检查机制,严厉打击网吧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七、围绕提高能力水平,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宣传干部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使宣传干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以“创业服务年”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思想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机关行为,完善工作程序,强化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机关作风和机关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2、加强舆情信息和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舆情信息收集分析研判的能力和水平,及时收集社会各界、境内外媒体的舆情动态,关注社会思潮的新发展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各阶层的思想动态,关注民众对区委、区政府重大工作部署的思想和行动反映,关注境内外涉浔舆情,关注倾向性问题。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重大课题的研究,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思想宣传范文】二
同志们:
这次全区科学发展总结表彰大会,是一次弘扬先进的大会,也是一次振奋精神,以励再战,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动员大会。刚才,会议对在2011年度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希望全区上下以先进为榜样,学先进、创一流,努力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2年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大开发大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把区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对于“实现新跨越、再造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区委、区政府将今年确定为“工作落实年”。下面,我就抓好工作落实,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抓好工作落实的重要意义
落实是决策部署的归宿和生命,是推进工作、成就事业的必然要求。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形势,明确责任,紧紧围绕“实现新跨越、再造新”的各项目标任务,充分认识抓好工作落实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
1.抓好工作落实是领导干部党性原则的应有之义。能否抓好工作落实,从根本上说是党性问题,是政治态度问题,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讲党性的重要标志。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经常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从中央到地方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不少,但很多事情往往提出来后只是热闹了一阵,并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把抓落实问题十分严肃地提到全党面前”。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决策部署落实好,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是忠诚于党的伟大事业的具体体现。对我区领导干部来讲,判断其是否讲党性,就看能否将上级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应当说,全区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能够讲政治、顾大局,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也有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口头上拥护,思想上缺乏抓工作落实的政治责任感,行动上抓不好工作落实甚至不去抓工作落实,这与领导干部党性原则的要求背道而驰。全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抓好工作落实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以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上级和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抓好工作落实是“实现新跨越、再造新”的根本要求。区党代会、人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实现新跨越、再造新”的宏伟蓝图。“三分谋划,七分落实”。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抓好落实,的事业就充满生机;不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回顾近年来的发展,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是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上级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抓好工作落实的结果。在“实现新跨越、再造新”的征程上,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真抓实干,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狠抓落实。纵观周边、放眼全国,每个先进地区的发展腾飞都是抢抓机遇、狠抓落实的结果。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无论从区位优势、政策环境、产业基础等各方面看,都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咬住既定目标不放松,一以贯之地推进工作、狠抓落实,“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3.抓好工作落实是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志。工作作风反映党员干部的形象,决定工作落实的质量。近年来,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大讨论,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但工作作风不实特别是落实不力的问题仍然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办事拖拉,效率不高,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有的缺乏进取精神,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工作有头无尾,虎头蛇尾,不能坚持到底,持之以恒;有的不脚踏实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脱离群众;有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热衷于作表面文章,不注重实际效果;甚至有的干部心思不在工作上,整天忙于迎来送往,吃喝玩乐,等等。上述这些问题,影响工作落实,损害干部形象,必须坚决克服。全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心思用在研究工作上,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干事业,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
4.抓好工作落实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抓落实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也是培养锻炼干部队伍的过程。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是我们党培养造就干部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干部成长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选派干部到“急、难、险、重”岗位上接受锻练,到拆迁、维稳等工作一线经受考验,在具体岗位、具体工作中交任务、压担子,通过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使干部在推进工作落实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每一位党员干部能力水平必须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我区刚刚完成区、镇、村居换届工作,一批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要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进入新角色、开展新工作。我们要继续坚持重视工作落实与重视干部培养相结合,在工作落实中培养干部,在干部培养中推动工作落实,着力打造一支活力足、能力强、肯干事的干部队伍。
【思想宣传范文】三
抓好工作落实,最终要体现在工作实践中,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成效上。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端正态度、讲究方法、知难而进,努力在想抓落实、善抓落实、敢抓落实上下功夫,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1.要端正态度,想抓工作落实。抓好工作落实是政治态度问题,抓落实的态度决定抓落实的力度。抓好工作落实,首先要端正态度。
要解放思想抓落实。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影响落实的成效。实践证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每一次提升,工作中的每一项突破,无不伴随着思想的大解放、境界的大提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完成“实现新跨越、再造新”的历史使命,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树立发展意识。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__周年大会讲话中着重强调:“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特别是对来讲,发展的意义尤为重大,发展的问题尤为突出,发展的任务尤为繁重。只有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加快发展,才能不断壮大全区经济实力,改善城市面貌,更好地保障民生,才能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树立机遇意识。当前,滨河新区的规划建设和北跨发展列入全市重大发展战略,这是蓄势腾飞、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加快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要树立忧患意识。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困难的一面。越是在形势好的时期,越要有忧患意识,越要居安思危。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和过去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先进区县相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我们的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城市对经济的支撑能力薄弱,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认真分析研究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树立竞争意识。谁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几年兄弟区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综合实力、城市面貌都实现了大提升,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这种形势让我们不能再以常规的思维、常规的速度寻求常规发展,否则就会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不论是区直部门,还是街镇、村居,都要把自己放在全省、全市的坐标中定位,坚持用一流的标准去谋划和推动工作。我们讲一流的标准,不仅是纵向比,更要横向比,对照先进找差距。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工作尺度。
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转变作风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前提。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抓好落实。市委书记王敏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群众为根本,以实践为标准,这是指导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思想理念。想抓落实就要坚持以群众为根本,时刻把群众利益顶在头上,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里,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聚民心的实事。特别是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并以此检验是否真正做到了抓好工作落实。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体现落实。求真务实就是各项工作要立足于“实”、扎根于“实”,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注重实效,真抓实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真正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脚踏实地干事业,埋头苦干促发展。对事关全区发展的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要靠前指挥,解决问题,确保干一项成一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重大问题,帮助部门和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加快落实。要以廉洁勤政的良好形象推动落实。干部形象代表着党的形象,关系着民心所向。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争做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表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理想信念、讲道德操守、讲人格品行,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要团结协作抓落实。团结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基石。多年来,全区党员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团结奋斗,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人团结干事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多联系、勤沟通,遇到问题不推诿,遇到困难合力办,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坦诚相见,始终保持一种合作共事的良好心态。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充分发扬民主,做到补台不拆台,努力把好事办实、急事办妥、难事办稳、大事办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各部门之间绝不能只强调局部利益,有利就干,无利不干,或者是消极应付,而应顾全大局,服从整体利益。要千方百计调动全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形成步调一致、狠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2.要讲究方法,善抓工作落实。不想抓落实干不好工作,不善抓落实同样干不好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以科学的方法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要突出重点抓落实。善于抓住重点,带动全盘,是推动工作落实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抓好影响全局、关系根本的重点工作。市委书记王敏同志春节前来调研时指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是当前面临的两大任务。”这两大任务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必须铭记于心,紧紧抓在手上。首先是经济发展的任务。经济发展是兴区之要,没有经济发展,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改善城市面貌、保障民生等各项工作就无法顺利实施。因此,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全区经济跨越发展。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三产富区战略,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做优做精传统服务业,抓好各类专业市场整合扩容提升,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的主体带动作用。要加快发展新型工业。依托化工产业园区和药山科技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集约集群发展,振兴工业经济,力争把化工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在全省具有重要地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努力争创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园区;把药山科技园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总部经济基地、高级职业人才培训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要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力争今年有2至3家公司上市。其次是城市建设的任务。城市建设跨越提升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支撑和基础。没有城市建设跨越提升,就不会有经济跨越发展,就无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以城市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步伐,强力推进城市建设跨越提升。要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着力提升老城区,加快实施旧城改造,打造金融商务集聚区,使老城区在改造中焕发活力,提升品味和形象。全力建设滨河新区,尽快形成“一轴、一心、两区、两带”开发格局。加快建设北部新城区,依托化工产业园区和鹊山龙湖两大载体,把黄河北地区建设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北部新城区。要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强力推进鹊山龙湖、泺口片区、徐李片区、北湖片区以及官扎营——宝华片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省城北部新的地标群。要搞好大明湖——小清河通航工程、火车站北广场及火车站钟楼复建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泺口穿黄隧道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
要注重具体抓落实。工作不落实往往反映在许多具体问题和具体工作上。每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和重大战略目标,都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加以落实。要把大的目标具体化为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举措。今天区委、区政府与各街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项工作任务指标都进行了量化和细化,要对照各自任务目标,逐项梳理分析,把指标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和具体人员身上,并逐一抓好落实。特别是重点工程项目,要科学安排工作计划,加强组织管理,落实责任,具体抓、抓具体,大到整个工程,小到一盏路灯、一块路沿石都要有人管、有人抓。要注重具体工作中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不抓细节,就成就不了大事;不抓细节,小事就会影响大事;不抓细节,工作就落实不到位。当前我区信访稳定形势严峻,压力巨大,集体访、进京访总量居高不下。在信访问题中,村居信访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是因为村居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的,但更多的是由于村居干部做群众工作不细致、不扎实,导致矛盾激化,形成上访。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街镇、村居干部要把信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群众工作来做,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化解排查矛盾纠纷立足于抓早、抓小、抓细,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确保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要创新思路抓落实。思路决定出路,决定落实的效果。讲创新思路,不是追求标新立异,而是要善于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办法、创新的理念解决前进中的困难,推动工作落实。市委书记王敏同志指出:“虽然与历下、市中相比,发展的程度低一些,但只要肯动脑筋,有创新,照样可以有所突破。”近年来,我区许多单位和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创造出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在城建领域探索出了“和谐拆迁”的成功经验,服务业方面打造了家居文化节、名优美食节等特色品牌,社会管理领域创出了“五位一体”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党建工作方面树立了“A级管理法”、党务公开“三日两点一评”等工作品牌,这些经验做法对推动工作落实起到了良好效果。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北跨发展、园区建设、房屋拆迁等许多领域都到了突破瓶颈的紧要关头,面对新问题、新困难,既有的经验和模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需要准确把握客观规律,深入分析区情实际,勇于突破老套路,因地制宜、因势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结合中出思路、在创新中出特色、在工作中树品牌。同时,要善于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推广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以一带十,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面开展。
3.要知难而进,敢抓工作落实。敢抓落实是一种敢为人先、知难而进的胆量气魄。习近平同志指出:“抓落实能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对领导干部的原则立场是一个现实的考验。”敢抓落实就要有敢于碰硬的勇气。在困难和阻力面前,勇气是决胜的关键。
要领导带头抓落实。抓好工作落实,党员是主体,干部是先锋,领导是关键。领导干部只有率先垂范,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抓好工作落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我区有的领导干部抓落实的责任心不强、力度不大,没有起到带头抓落实的示范作用;有的领导干部对存在的问题,包庇护短,报喜藏忧,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导致工作落而不实。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摒弃私心杂念,敢于碰硬,敢于面对矛盾,敢于解决问题。区几大班子成员等副区以上领导同志要率先垂范,带头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同志作为抓好工作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带领大家抓落实,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村居干部作为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贯彻落实的组织者、推动者,更要带头抓好工作落实。当前,我区村居干部整体素质是好的,能够认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善村居环境面貌,维护村居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部分村居干部在思想境界、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全区村居干部要进一步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同区委、区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驾驭工作、服务群众、抓好落实的能力和水平。
要攻坚克难抓落实。“事不避难,遇难不难”。面对困难,只有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才能成就事业。当前,在老城区、滨河新区、北部新城区开发中,在重点工程项目推进中,在园区建设发展中,在专业市场整合扩容提升中,在城市建设管理中,许多难题都需要攻坚。面对这些困难,我们没有退路,只能迎难而上,靠过硬的作风、措施和手段,实打实地工作,一个个地攻克,这样才能确保各项重点、难点工作得以突破。前段时期,治理黑摩的、打击出租车医托、整治占道经营等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充分说明我们的干部在困难面前能够知难而进,攻坚克难,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当前,拆迁是城市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拆迁的力度和速度决定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的力度和速度,顺利实施拆迁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城市拆迁,“实现新跨越、再造新”将无从谈起。今年,我们的拆迁压力巨大,仅泺口、徐李、北湖三个片区就有2__万平方米的建筑需要拆除。从前期调研的情况看,全区拆迁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行动不迅速、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尚未形成全力以赴抓拆迁的工作合力。对此,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团结一致、通力协作,全力推进拆迁工作。拆迁项目包挂领导要加强调度指导,加大协调力度,确保拆迁工作顺利推进。街镇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敢于担当责任,坚定不移地强力推进拆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本职,积极主动地靠上工作,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抓拆迁的浓厚氛围。
要锲而不舍抓落实。抓好工作落实,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抓落实不能仅凭一时的热情,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靠日复一日,甚至年复一年的艰苦努力。就北跨发展战略来说,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锲而不舍地向前推进,打造了化工产业园区和鹊山龙湖两大载体。目前,北跨发展已列入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特别是市委书记王敏同志来调研时强调“要北跨,就是从跨,市的北跨就是的北跨”,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北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继续加大对北跨发展的推进力度,锲而不舍抓好化工产业园区和鹊山龙湖两大载体建设,为北跨发展提供强大引擎。当前,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关键要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只有这样,“实现新跨越、再造新”的蓝图才能变为现实。
【思想宣传范文】四
好的思路要付诸行动、取得实效,就必须有好的机制作保障,用制度推动工作落实。
1.要强化责任机制,形成权责明确的责任体系。责任机制是抓好工作落实的“牛鼻子”。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各项工作要求,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责任分解机制,严格实行目标管理,把各项工作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做到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工作标准、时限要求“四明确”,以责任促落实,以责任促整改,以责任保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于影响全区发展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区委、区政府要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区级领导包挂重点工程项目制度,区几大班子成员等副区以上领导同志要在抓好工作落实中勇于担当,作出表率,不分“一二线”和“主配角”,确保一项重点工程,一名区级领导,一班人马,一抓到底。
2.要健全考核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考核机制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高压舱”。要把干部抓落实的态度、抓落实的能力、抓落实的成效以及群众对落实工作的评价,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中。区考核部门要按照客观公正、易于操作、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上级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抓紧制定科学管用的考评体系。街镇主要看经济实力有没有增强,经济增长点有没有增加,环境面貌有没有改善,社区服务功能有没有提高,特色、亮点有没有打造,等等。部门主要看为经济发展干了哪些实事,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工作落实情况如何,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是否得到群众认可,等等。在考核上,要坚持统一调度、从严操作、注重实绩,确保考核公平、公正、合理。
3.要完善督查机制,确保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督查机制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驱动力”。要配齐配强督查力量,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把督促检查贯穿于工作落实的全过程,做到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展到哪里,督查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保证工作定一项落实一项,抓一项成一项。要重点抓好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督查,做到交必办、办必果,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通过督查,发现和推广好的典型,工作落实好的,要大力表彰,工作落实差的,要进行严肃批评并限期整改。区人大、区政协要围绕“工作落实年”这一主题,积极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发展”等活动,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作用,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区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效能监察力度,对由于工作落实不到位引起的群众投诉,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作用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评议活动,促进全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要优化评价机制,树立正确鲜明的用人导向。评价机制是抓好工作落实的“基准点”。要把抓工作落实的能力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标准,完善干部考察制度,改进干部考察方法,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全面、科学、准确地认识干部、考察干部、任用干部,让那些不想抓工作落实、不善抓工作落实、不敢抓工作落实的人没有市场;让想抓工作落实、善抓工作落实、敢抓工作落实的人才脱颖而出,担当重任,进一步把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抓好工作落实上来。
同志们,抓好工作落实,把“实现新跨越、再造新”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关键靠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以新思路、新举措抓好工作落实,以实际行动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思想宣传范文】五
同志们:
为了全面贯彻全省惠农政策落实永靖现场会议和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场会暨交通大建设动员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县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工作,组织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迅速掀起以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管理为主的交通大建设活动,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工作暨交通大建设活动动员会。前面,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王仲华宣读了《全县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县委常委王安全宣读了《关于全县交通大建设活动的安排意见》,对两项工作分别做了具体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真实施好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工作
惠农政策是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惠农政策的落实,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农村发展和和谐稳定,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随着国家惠农政策项目的不断增加,补助标准的不断提高,对惠农政策落实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借鉴永靖县经验,积极推进我县改革试点工作,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大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工作的自觉性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将其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已连续7年下发了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好惠农政策,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而且对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年,我县通过实施强农惠农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建立了强农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部分乡镇和部门存在的监管不严、滞留挪用、贪污冒领惠农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但在惠农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干部讲关系、不讲原则,讲权力、不讲服务;优亲厚友,办事不公,不开展群众评议,不张榜公示,甚至以权谋私、侵占群众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群众对此意见很大。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纠正,必然会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惠农政策落实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发展的机遇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社会利益博弈日趋激烈,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任务日益繁重。面对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只有把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转化为工作的具体行动,我们才能确保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贯彻落实,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确保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这次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政策性强,群众关注,要在半年时间内完成改革试点的各项任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精心组织,采取得力措施,严格操作程序,务求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1、抓主抓重,明确工作要求。这次改革试点的目的是达到惠农政策人人知晓 ,操作程序规范透明,监管措施扎实有效,受益对象准确无误,惠农资金落实到位,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围绕这个目标,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突出干部培训。要把干部培训作为惠农政策宣传的前提,让村社干部首先成为惠农政策的“明白人”,使他们全面掌握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目的意义、享受条件、具体标准、报批程序等,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二是突出入户宣传。据调查,宣传不到位、知晓率低是群众对惠农政策工作落实有意见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坚持经常性入户宣传与集中入户宣传相结合,耐心细致讲解《惠农知识手册》,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达到“宣传不漏一户,政策不漏一项”,让群众真正明白惠农政策有哪些、自己能够享受哪些,消除疑虑和误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突出核查建档。这是一项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的基础性工作,要对各项惠农政策及享受对象全面模底,清理汇总,建立准确、详实的档案资料。四是突出民主评议。受益对象不准确是群众对惠农政策落实有意见的又一主要原因,因此,要对各类享受对象集中开展一次评议,通过民主评议,合理准确的核实确定受益对象,彻底解决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五是突出公开、公示。认真抓好评议和公示两个关键环节,让群众广泛参与,接受监督,努力做到惠农政策“零误差”、“无折扣”。六是突出机制创新。现行的惠农政策落实机制在近年来的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效力,但在具体环节上仍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农村低保发放不平衡、惠农资金到位不及时等问题,极易引发群众不满情绪,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试点工作中,要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长效机制。
2、密切协作,增强工作活力。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工作量大面宽、涉及行业广泛,各乡镇、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工作程序及表册制定要以业务部门为准,基础资料及档案管理要以乡镇为主,明确责任主体,决不允许任何部门、乡镇和个人推诿扯皮。特别是惠农政策涉及面广的财政、民政、农牧、林业、计生、卫生等部门,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班子,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借助这次改革试点,组织人员,按行业分系统加强业务指导,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三)加强领导,促进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1、强化工作责任,认真履行职责。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涉及到多部门、多环节、多方面的工作,不是靠一个部门或一个乡镇就能够做好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条块管理,正视差距,迎难而上,努力做到贯彻政策不走样子,规范操作不怕麻烦,确定对象不失公平。为了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和四个督查指导小组。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能,办公室要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督查,掌握工作动态,加强工作指导,发挥好综合协调的作用;四个督查指导小组要深入基层,全方位开展督查指导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尤其是财政局、民政局和林业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班子成员要分片包干,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在认真核查整改的基础上抓好工作落实。联乡县级领导要把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真正抓在手上,切实负起指导协调和督促落实的领导责任,在关键环节、关键工作上、要蹲乡指导,把好政策关、质量关;帮扶部门要把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帮扶任务,尽快抽调人员下到基层,在乡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任务不完成不准撤回;改革试点乡村要全力以赴,党委书记、乡镇长要亲自抓,各抓一个示范村。这里我向大家交待,这次试点的25个乡镇114个村,试点结束后,不能再出现任何问题;对改革试点工作不力,问题较多的,我们要抓几个典型。
2、掌握方法措施,建立健全机制。惠农政策落实改革试点工作头绪繁杂,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靠有效的措施作保证。永靖县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在惠农政策落实上取得实效,必须在培训宣传、核查摸底、公开透明、完善机制上狠下功夫。我们要学习借鉴永靖经验,把解决公开、公正、公平和高效便民及时足额发放等难点问题,作为有效落实惠农政策的突破口,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集中基层干部群众智慧,坚持阳光操作,规范运行,着力做好摸清底子、建档立卡等工作。在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方面,希望民政局和各乡镇多动脑子、下死决心,探索出几条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彻底解决长年积淀的问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实践,按照公开、公平、规范、透明的原则,在主要内容、实施范围、操作程序、发放形式等方面,不断完善改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长效机制,以健全的制度、规范的程序促进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
【加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共6篇)】相关文章:
全镇宣传思想工作情况2022-08-05
传达会议精神讲话稿2022-12-25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2023-03-11
街道宣传思想工作个人总结2023-03-06
交通运输部部长讲话稿2022-09-06
提高执政能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2023-07-16
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工作报告2023-04-18
全市旅游工作会议讲话稿2022-05-06
宣传部宣传思想工作总结的报告2023-09-02
县统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报告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