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精选7篇)由网友“我永远喜欢草莓”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作用:(1)能将要表达的资料说明得生动、形象、具体、逼真(2)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作用:能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1)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增加语言感染力。(2)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4、排比――作用:(1)加强语言气势一气呵成。(2)使富有节奏感。(3)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比较――作用:(1)能使语言色彩鲜明。(2)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6、对偶――作用:(1)形式整齐匀称、声韵和谐。(2)好处简练、醒目。(3)比较鲜明。
7、反复――作用:(1)强调思想资料。(2)突出思想感情。(3)描述事物情态。(4)摹写声音和颜色。
8、反问――作用:(1)加强语气。(2)增强语言力量。(3)激发了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设问――作用:(1)标题与开头用设问,能启发读者深思。帮忙读者领会文章的主题。(2)段与段之间使用设问,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结尾处用设问,既可点明主旨,又能增加回味。
10、引用――作用:(1)使论据确凿、充分、有力。(2)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3)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篇2: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知识梳理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比较、反问、设问、借代、互文。
二、定义及作用
1、{比喻}(明谕、暗喻、借谕)
(定义):描述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帮忙人们深入理解,用比喻阐明道理,能够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如: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③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
2、{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那里低唱,蟋蟀们在那里弹琴。
3、{夸张}
(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好处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
(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资料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能够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能够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分类):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运用反复,能起到加强论点,分清条理的作用;在文艺作品个性是诗歌中运用反复,能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举例]如: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借代}
(定义)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分类及举例]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
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8、{设问}
(定义)“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举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
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9、反问
(定义)“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
打感叹号。
[分类及举例]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
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
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10、{比较}
(定义)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一样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作用)在于同时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举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1、{引用}
(定义)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
效果。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分类及举例]
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
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暗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要注明“没用修辞”。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4、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入玻璃的带子―河!()
5、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立刻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6、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英尺十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7、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的树梢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貌。()
8、(班长)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9、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10、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
11、不一会儿,那红色变深了,成了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了。()
篇3:初中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初中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初中语文八大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3)补充: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a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b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c借喻可改为明喻和暗喻,而借代不能。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篇4: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衬映,互相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篇5: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篇6:对比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修辞手法的示例
1、这种花,虽不如牡丹富贵,虽不如玫瑰浓艳,虽不如百合芳香,但它有自己的淡雅清新,也颇受 人们青睐。
2、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良的`叫声还有尖些。
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篇7:修辞手法的作用和好处是什么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 《太原早秋》赏析
★ 太原早秋诗歌赏析
★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精选7篇)】相关文章:
太原诗歌2023-05-12
梅岭三章 教学设计示例2024-02-15
《风雨》 教案 (七年级上册)2023-10-28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解题的方法2023-01-12
《井冈翠竹》教案2023-03-26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2023-08-18
李白《太原早秋》译文及赏析2023-08-15
春课件2023-10-19
高考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2023-07-12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超全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