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热”,禁令不能成空文(共6篇)由网友“法外狂徒徒”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奥数热”,禁令不能成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奥数热”,禁令不能成空文
“奥数热”,禁令不能成空文
“奥数热”,禁令不能成空文 昨天,《今日早报》刊登了一篇调查报道,标题有点长,主标题是:“希望杯”数学邀请赛通知赫然写着“获奖名单报送各热点初中”,副题是:教育部门一再叫停奥数与“小升初”挂钩,为何奥数热仍“高烧不退”? 其实,主标题已经回答了副题里那个问题。数学邀请赛通知赫然写着“获奖名单报送各热点初中”,而一位民办初中校长说,小升初,除了奥数,没有太多可选的标准。不难看出,奥数培训与热点初中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默契。至于有没有合作关系,关系有多深,外人是很难知道的。 据业内人士说,真正适合奥数教学的学生只占5%。如果没有热点初中把奥数成绩作为选拔标准,奥数培训机构喊破嗓子也不可能把70%的学生裹挟到奥数热中来的。 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对5%以外的大部分孩子来说,学习奥数的过程,就是反复证明自己是一个傻瓜的过程。这也是教育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负责人杨东平激愤地喊出“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的原因。 问题是,杨东平眼里的“万恶的奥数”,在别人眼里不但不是万恶的`,而是可爱的、金灿灿的。杭州市每年有6万学生参加奥数竞赛,那么常年参加奥数培训的学生人数只会多于6万,以一个学生一年的培训费用3千元计,杭州一年的“奥数GDP”快接近2亿元了。 奥数培训是商业机构,不是公益性的教育机构,但是,小升初用奥数成绩做选拔标准,高考用奥数成绩做加分依据,“奥数标准”成为教育体制内的一个子系统,奥数培训这条产业链就成功地嵌入了应试教育体制,成为这个体制的一个最积极、最忠诚的部分,一个共犯结构。 让人费解的是,既然省市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准将奥数成绩与招生挂钩,为什么奥数培训机构和竞赛组织者敢于公开宣称“获奖名单报送各热点初中”?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难道不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挑衅与羞辱吗?既然有了禁令,为什么不查处、处罚违禁者呢?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过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济南各项指标均列第一,原因就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起到了作用。规定不能加课、不能办课外班,有人不听,违反禁令,那好,就通报批评。再发现,就进行严厉处罚。,共有3个地方和10所学校被通报,还有一所民办学校违规,被停止招生。可见,不是没有处罚权,是有权不用,该用不用,能用不用。杨东平对此现象有一个概括:学校失德,监管失职。教育部门不能只宣布一个规定就了事,否则就是对下一代不负责,对未来不负责。你不追究“奥数”的责任,民众就有权问你的责。篇2:奥数禁令年年发,奥数热为何还持续?
奥数禁令年年发,奥数热为何还持续?
仅23.9%受访家长不打算让孩子学奥数
江西南昌初二学生杨嘉怡,将自己的奥数学习形容为“煎熬”。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她已经上了6年的奥数培训班。“我不喜欢数学,我喜欢画画,爸妈说画画是不务正业,逼着我学数学。老师看我成绩不好,也让我课外补习”。
现在,她一周上两次奥数课,周三一次,周六一次,一次两个半小时。作业特别多,都是老师出的各种卷子。“上课听不懂,下课不会做”。她以前还试着努力跟上,现在完全放弃了。偶尔心情不好,就干脆不去上课,当然,是瞒着父母。对于杨嘉怡的状态,刚开始老师批评几句,后来就不管了,“反正都交了钱”。
杨嘉怡尝试和父母沟通,实在学不下去,能不能不上奥数班了。可父母说,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她也必须跟着学,能听多少是多少。
本次调查显示,64.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学奥数的孩子多,其中14.5%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多。27.0%的受访者表示一般。仅8.6%的受访者认为学奥数的孩子少。
在接受调查的家长群体中,37.3%的受访家长表示孩子已经上过或正在上校外奥数培训班,29.5%的受访家长打算让孩子上。9.3%的受访家长尚在犹豫。明确不打算让孩子学奥数的受访家长仅占23.9%。
今年46岁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民刘国忠,女儿已经上大学了,他有时会帮忙照管12岁的小侄子。他感觉,现在人们对奥数的热情比几年前要多得多,“我女儿小时候,有很多人在学奥数,但绝对不像现在这么普遍”。
周围家长之所以都让孩子学,刘国忠觉得,有一部分家长真觉得孩子是学奥数的料,想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但大部分都是这种心理:人家的.孩子学奥数,我的孩子不能落下。还有家长会想,你看人家学了奥数成绩变好了,所以奥数是灵丹妙药。其实,很多孩子学了奥数成绩该不好还是不好,因为基础不行。只有成绩特别好,才可以适度拔高。“现在的奥数培训班都把孩子逼成做题机器了,不会自己思考。奥数不应该是用来灌输的,那就失去了奥数的意义”。
57.0%受访者指出奥赛成绩成为“名校”敲门砖
湖南省长沙市民秀雯的女儿今年二年级,一年级开始上奥数班。她感觉自己的心态还比较正常。“我让孩子学,是因为她数学成绩还不错”。老师跟她说,女孩子学数学优势不如男孩子,孩子成绩不错,可以借着这个劲儿再深学一下。为了提高课堂成绩,也为了提前学知识开眼界,征求女儿同意后,秀雯给女儿报了奥数班。“她自己喜欢数学,学奥数就不太排斥”。
但她也发现,身边有家长是逼着孩子去学。“没办法,人家都在学,你说你孩子不学,那不是落下得更多吗?”她觉得,现在的家长都太心急了,生怕自家孩子不出众,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反正我得先跟别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挺无奈的,教育资源分层了,想往好的地方去,就得挤破头”。
杨嘉怡班上的同学几乎都在学奥数。成绩好的同学在学,成绩一般的、很差的,也都在学。学习状态两极分化,有好好学的,上课很认真地听讲,“但有很多同学都不喜欢,题太难作业太多,学不懂写不完。”杨嘉怡说。
在对待奥数的问题上,很多人都表现出了矛盾的心态。调查中,40.2%的受访者觉得身边孩子大部分都不适合学奥数。6.9%的受访者甚至认为基本都不适合。40.5%的受访者表示是一半一半。仅12.3%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孩子大部分都适合学。
有意思的是,尽管近半数受访者都承认,身边大多数孩子并不适合学奥数,依然只有26.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孩子没必要去学。44.7%的受访者还是坚持认为孩子有必要学奥数,29.3%的受访者感到不确定。
有人将孩子的日常学习比喻为“群众体育”,奥数就是“竞技体育”——只适合少数有天分、有兴趣的学生。而我国的“全民奥数”,却让绝大多数学生都成了“陪练”。
对于这样的局面,大多数人都心中有数,之所以义无反顾地让孩子走上这条崎岖之路, 原因很简单——与升学挂钩。57.0%的受访者指出奥数竞赛成绩成为进入“名校”的敲门砖,47.7%的受访者指出培训机构暗中组织考试,为“名校”选拔和推荐优质生源,38.2%的受访者认为是能快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增加升学砝码。仅19.2%的受访者认为奥数与升学没有必然联系。
36.8%的受访者指出,现有公办教学体系很难拉开学生差距,导致奥数成为名校敲门砖和择校捷径。
“当前奥数学习已是被异化的奥数,不再是兴趣和特长,演变成了升学的敲门砖。”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杨东平认为,奥数只是英语、语文等名目繁多的“考证热”中的代表,而出现考证热的核心,是择校制度。少部分学校握有大部分的优质资源,学校间差距太大,为上优质学校的竞争太过激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苏君阳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奥数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链,而且随着它与升学挂钩,这条利益链就变得更加庞大、坚固,想靠几个文件来打破这个利益链,可能性不大。
“奥数班”异常火热,50.8%的受访者指出是奥数与升学挂钩,并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和利益链。
“只要有应试需求,奥数都会热下去,这是刚需。”对于大城市奥数热,刘国忠认为,是因为选拔体系太单一,好学校想要优质的生源,也没什么好办法,“通过奥数,也能对学生智力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这样分出来的最上层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会比较高”。
调查中,60.2%的受访者直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家长“择校”意愿依然强烈。44.5%的受访者表示大家都在学,必须“随大流”,不能输在起跑线。
50.6%受访者建议教育部门严控各校招生过程,设立招生举报制度
来自山西省晋城的北京市某高校硕士研究生钱欣欣,觉得学奥数很有用,“一旦过了那个坎儿,你就比较通了。学习有超前量,你会非常自信,会更爱学习”。但她也觉得,现在那种全民学奥数的狂热,“太变态了”。她认为,关键还是不要跟升学挂钩,包括学校里的考试不能出成奥数那个难度。否则家长会不切实际地让孩子盲目学习,就失去了学习奥数的乐趣和意义。
该怎样遏制畸形的“奥数热”?调查中,47.6%的受访者指出要推进教育资源均衡,真正遏制家长“择校”冲动。45.7%的受访者希望严格限制奥数与升学挂钩。
刘国忠说,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人都有功利心理。如果奥数真的不再跟升学挂钩,学校也不再考这个了,谁还愿意折腾自家孩子,死磕奥数呢?一发现孩子不适合学,当然就不会继续,整个需求就下来了。
“今天的‘奥数’早已不是什么业余爱好、兴趣培养,而是围绕‘小升初’进行的高度商业化的择校竞争,占用着孩子们休息的时间,扼杀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杨东平表示,多年前对这个问题就下过禁令,但三令五申之下,仍然不见效果。就是因为有需求——择校竞争需要奥数。
他提出,对于废除奥数,治标的方法是明令禁止,教育部门出面监督管理,依法执政和取缔奥数培训机构。治本的方法,是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市农村教育水平相一致。
苏君阳表示,根治奥数不能只靠口号,还要有具体的政策跟进。比如,教育管理机构应该对各个学校的招生行为与招生过程进行监控,并设立招生举报制度,哪个学校一经被举报奥数与招生挂钩并被查实的话,就给予严厉处罚,绝不姑息。
调查中,50.6%的受访者建议教育部门严格监控各校招生过程,设立招生举报制度。32.1%的受访者希望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控制管理。10.5%的受访者建议干脆彻底取消奥数培训班。
篇3:趋之若鹜学奥数----奥数班热现象透视
趋之若鹜学奥数----奥数班热现象透视
大众网-齐鲁晚报 -11-22 记者 张伟
“孩子,你听懂了吗?”省城某“奥林匹克数学班”下课后,一位家长急切地迎上去问。孩子却摇摇头:“不太懂,老师讲得太快了,讲的我都没学过,太难了。”与这个孩子一样,每个周末都有三四百名小学生在省城这个“奥数班”里学习,尽管有相当多的孩子有同样的感受:听不懂!
“‘奥数班’如同雨后春笋,遍地都是,家长都选花了眼。”一位叫冯良春的小学老师这样说,“前几年英语热,现在数学同样热,各种各样的‘奥数班’、‘兴趣班’也就应运而生了。”据介绍,“奥数班”多如牛毛,也正说明其有巨大的市场。在省城几大新华书店,记者看到各种各样的“奥数”教材,如《奥数标准教程》、《奥数题库》、《奥数解题技巧》、《奥数跟踪辅导》、《奥赛直通车》等等。据工作人员讲,这类书卖得很火。
记者以家长的身份拨通了省城一家“奥数”培训班的电话,结果被告知现在已经“满员”,寒假以后才能报名,在这家“奥数”培训班,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每个级别都有四五个班,每个班都有40多个学生。这样算来,在这里学习“奥数”的孩子接近1000人。据了解,目前,省城济南学生人数在1000人左右的大“奥数班”就有七八家之多,加上各种各样的小“奥数班”,保守估计得三四十家。从省城一所小学提供的数字来看,该校三年级以上每个班有50%到60%的孩子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奥数”学习班,有的学校比例则更高。现在不少小学看到了这一巨大市场,纷纷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奥数班”、数学趣味班等等,有的学校甚至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学“奥数”。
据了解,社会上各类“奥数班”的价位并不低,每小时费用都在10元到15元左右,一般一次课都在2-3个小时,每周都上一到两次课,加上教材费和讲义费、试卷费等等,这样有的孩子一周在这方面的花费就达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不仅如此,多数孩子都是利用周末大老远跑到“奥数班”学习,一些家长为此还得专门接送,牵扯了大量精力。
目前,省城社会上办的“奥数班”不仅多,而且总体上处于无序状态。其主要表现是,“奥数班”辅导根本没有统一的师资、教法和教材及评价体系。尤其令人担心的是,有些“奥数班”的老师甚至根本就不懂“奥数”。
“奥数班”里到底能学什么呢?记者通过采访,得到的奥数班教学内容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是讲数学游戏趣味题,如传统的“鸡兔同笼”、“算得快”、“巧手切西瓜”、“火柴棒游戏”,以及简单的数列规律,如“苹果与抽屉”、“田忌赛马”等等;有的则单纯讲一些疑难应用题,个别题目甚至连老师都解答不出来;有的则是“超前讲课”,即把一些初中学的知识拿到“奥数班”里讲,如小学一般学一元一次简单方程,而“奥数班”偏偏讲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以显示出难度,有的甚至把高中里学的排列组合拿出来讲。从事多年“奥数”管理教学的`卢载福老师直言:超前教授知识,把初中、高中的一些问题教给小学生,忽视了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这种做法有害无益。据了解,还有的干脆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不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
师资一直是不少“奥数班”比较神秘的话题。多数“奥数班”都称自己师资雄厚,但具体请的什么老师都保密。有的学校办的“奥数班”,甚至是所有数学老师轮流上课。大明湖路小学杨兴永校长说,有些人可能懂数学,但不一定懂“奥数”。真正的“奥数”老师应该真正理解小学生所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奥数教学应该真正体现趣味性和能力性及综合性,教学内容应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是课本知识的综合、深化,而不是一味地偏、怪、难。这就对老师的要求特别严。
再者,对于“奥数班”的优劣,并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尺度。据了解,有一个“奥数班”结束后,老师出了一套百分奥数试卷考学生,结果10分以下的居然占了半数还多。而一些家长还认为孩子在里面学到了不少东西。
篇4:家长热议:中学生有必要学奥数吗
家长热议:中学生有必要学奥数吗
关于奥数,数学界的意见很明确的分成两派:倒奥派和挺奥派。我是做一线教学研究的,对这种大得没边没沿的问题本身没什么兴趣,但既是您还有另外几位朋友都在诚恳地问我这个问题,我就说一下我的意见。一家之见,我姑妄言之,各位姑妄听之。
首先,孩子是否特别喜欢数学,并对课内的知识有吃不饱的感觉?如是,可以考虑让他尝试奥数,如果孩子真的喜欢,不妨学下去;
第二,您的孩子并不喜欢奥数,但你们非常想上**名校,而要上该校,必须有奥数证书和英语证书,或内部考试考奥数知识。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太想进名校,又不是很反感奥数,不妨暂时忍耐一下,等进了名校再把奥数扔掉;
第三,孩子特别反感奥数,奥数都成了孩子的一块心病了。但由于家长的逼迫,硬着头皮不得不上。这种情况,立刻终止奥数学习,哪怕你刚刚交完一季度的学费。扔进去一点点钱不要紧,最要紧的是不要扔进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第四,奥数本来不过是个杂技,学得好固然好,但绝非所有人都有必要玩的。除了表面上的荣光,奥数金牌对我们的国家发展、民族富强似乎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我们普通人练练体操(普通数学)应对中、高考及以后的工作足够足够足够了(只要你不想当奥数教练!),很多中、高考数学高分、满分学生根本就没接触过奥数。甚至部分文体天才数学学个基础即可,连拔高都可以免了。
第五,据我所知,大量的学了奥数又没学明白的学生不仅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还把对奥数的恐惧弥漫到对思维要求较高的其它学科之中。一见难题,就想到奥数,就越发的不敢面对,就堆了,完全违背了学奥数的初衷。现在很多地方都打着华罗庚的旗号,其实华先生如果还健在,以先生的高贵人格,绝不会对孩子们的现状视若无睹,一定会站出来说句公道话的。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仅供好朋友们参考。
附:***妈妈的.求援信
老师:您好!很冒昧请教您一些数学方面的问题,在此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孩子的情况。今年上六年级,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因为奥数学的比较晚,是在五年级的时候学的,成绩一般,我们没有小升初的压力,我让孩子学奥数也不象别的孩子做很多奥数题,只让他开阔一下思维而已。
我想请教您的是小学学的奥数对初中数学学习有多大的帮助或影响,还有就是现在的奥数已开始进入复习阶段,别人在冲刺实际上是为了考个好学校,您认为我孩子还有必要在跟着老师复习吗,也就是老师带着做题,您能给我一些数学学习方面的建议吗?我发现碰到难题孩子不是很会动脑思考,我该怎么帮助孩子呢?
谢谢您,急盼您的回复。
***妈妈
本文选自《博雅书屋》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篇5:数学家杨乐等历陈奥数热弊端
数学家杨乐等历陈奥数热弊端
-09-29 16:28:25 新华报业网奥数班、奥校、奥赛……几年来一股奥数热席卷全国中小学,令许多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奥数热对中小学教育,甚至对数学教育到底是福是祸?
最近,我国著名数学家杨乐先生等多位国内数学大师们,在接受记者调查采访时,历陈奥数热的种种弊端,大声呼吁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奥数热降温,让数学教育健康发展。
热衷“奥数”是为逐利
“目前,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热衷奥数竞赛的真实目的是逐利”。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数学教师王华对记者说:“一些人打着‘奥数’的幌子来达到商业的目的,‘奥数’是在背黑锅。”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保继光教授向记者介绍:“由于目前的奥数竞赛都与升学挂钩,许多地方举办奥数学校和奥数班,其目的一是学校为了吸引生源、二是为教师创收。这种‘奥数’班不仅牵扯家长的大量精力,而且大大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保继光教授对记者说:“我是一位数学工作者,也是一位中学学生的家长,对这方面的.感触更深一些。由于目前‘奥数’与升学捆绑在了一起,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不学‘奥数’都要受影响!目前,由于有关部门明令禁止,许多学校名义上不再办‘奥数’班了,实际上大都转入了地下。学校为了生源和收入、家长为了孩子的升学,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单凭行政命令很难禁止。”
中科院数学所研究员、中国数学会副秘书长任南衡向记者说:“中国数学会明确反对目前这种全民搞‘奥数’的做法,因为它的实质是借‘应试教育’、升学的余威进行敛财,这与我国义务教育的宗旨是完全背离的!”
“奥数”热对学生不利
著名数学家杨乐对记者说:“现在‘奥数’的发展很不正常,从小学就开始搞,学生年龄很小,本来现在学校里负担就比较重,加上‘奥数’负担就更重了;‘奥数’由少数同学的爱好,变成了所有同学都参加。‘奥数’竞赛如果得到很高奖牌的,可以免试进入学校或者给予加分,这样就造成了人人学‘奥数’的现象。”
杨乐向记者分析:“‘奥数’或者说数学的强化训练,对数学学习是不是有利呢?我看未必。因为集中一段时间强化训练,它的目的不是说让同学进行系统的学习,认真思考,而是强行灌输给同学的是解决某些偏题的技巧。结果是同学们数学学习能力不仅无法提高,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都削弱了,这对同学的全面发展不利。”
杨乐先生介绍:“同时,还有一个情况值得关注,就是‘奥数’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本来中小学负担就很重,再加上‘奥数’的课外训练,同学们的负担更加加重。本来数学学习是要启发同学,引起同学的兴趣,现在变成沉重的负担了,这就使许多同学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厌学情绪,造成了很不好的效果。”
杨乐先生指出:“目前的‘奥数’竞赛实际上对中小学教育、对同学们在数学方面的能力的提高并不能带来好的作用。”
“奥数”竞赛应回到初衷
杨乐对记者说:“‘奥数’本来的目的,是吸引对数学有兴趣的高中学生来参加数学竞赛。同时,并不是事先进行长时间的统一训练,更不是像现在从小学就开始。”
保继光教授对记者说:“‘奥数’本身没有错,我在中学时代因为对数学的兴趣,参加了‘数学小组’,几位有共同爱好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找‘数学难题’做。这对我今后从事数学研究影响很大。少数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参加‘奥数’竞赛是应当鼓励的,引导比禁止更现实。‘奥数’本身没有错,关键不应该与升学挂起钩来!”
任南衡研究员对记者说:“造成‘奥数’人人喊打的原因是升学的指挥棒举偏了,改革应试教育,适度调整升学政策,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杨乐先生向记者介绍:“教育部门虽然对‘奥数’有了限制或停办措施,实际上变相‘奥数’班‘奥数’学校还是存在着。我觉得无论是社会,无论是学校、老师和家长,以及教育部门,都应该理性的对待‘奥数’,而不应该把它越炒越热。”
杨乐先生最后对记者说:“我希望‘奥数’竞赛最好回到原来的初衷。学生到了高中,学习有自觉性了,针对一部分数学确实很有兴趣的高中同学,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然后再进行数学竞赛,这样才能达到‘奥数’的真正目的。”
篇6:从菲尔茨数学奖看我国的奥数热(网友来稿)
从菲尔茨数学奖看我国的奥数热(网友来稿)
宁波北仑白峰中学 陈荣森
创立于1932年的菲尔茨数学奖历来有“数学中的诺贝尔奖”之称。它是由加拿大数学家约翰菲尔茨的名字命名的,授予取得杰出成就的40岁以下的数学家。首度颁奖在1936年,每4年颁奖一次,每次不超过4人。该奖项被认为是数学家的最高荣誉。从1936年共15届的评奖中,获奖人数为45,其中美国有16人,法国8人,英国7人,苏俄5人,日本3人,比利时2人,新西兰、意大利、德国、瑞典各一人。从获奖人数看,美国独占鳌头,雄居榜首,显示出美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的强大实力。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历来非常注重数学教育的大国,却连一个获奖的数学家都没有,这不能不让国人感到惋惜。身为国人对中国学生偏好竞技数学的认识应该是非常深刻的:中国学奥数的人不可谓不多--据统计城镇中小学学生受过奥数训练或参加过奥数竞赛的达82.79%;学奥数的时间不可谓不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甚至有的城市在幼儿园就开办了针对竞赛的奥数班;学奥数的热情不可谓不高--广州某名校招200个奥数生,居然有2万多个家长排队报名。真可谓有“全民奥数”的热情了。
其实奥数是源于1935年由苏联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的中学数学竞赛,只不过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而已,当时目的有两个:一是发现人才,特别是智力超常的儿童;二是加强青少年的交流,取长补短。然而一次这样有益的活动,后来居然演变成众多国家的数学爱好者特别是中国的家长和学生奉为倾注精力的圣坛,完全背离了原来举办数学竞赛的初衷。
依笔者看来,奥数这么热,不外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个人的或民间机构或地方上某些教育单位借助天然赋予的言语权故意夸大奥数的益智作用;二是有些家长确实从小孩学奥数当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比没进过奥数班的学生更多的升学优惠权,其他家长群起仿效;三是一些出版社、书商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故意言过其实地宣传奥数的应试作用,将奥数商品化。这些因素无疑为奥数的不健康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热衷于奥数的家长和小孩,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喜欢数学而把它作为自己今后奋斗目标的?据笔者对本校正在学奥数的学生抽样调查,喜欢数学的学生不及所调查学生的.三分之一,而将把数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目标的居然没有一个人能作肯定的回答。由此不难看出,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学奥数只是短期行为,并没有长远规划,这样只凭孩提时候短暂的热情与喜好或者是因父母强迫所学,这样的先天缺陷,必然少了坚定有力的后继努力和终生的奋斗精神做支撑。因而纵使有庞大的学奥数群体,也只是银样蜡枪头。菲尔茨数学奖要与中国人结缘,也就非常困难了。
从基础教育看,我国的中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普遍比美国学生要高,这是有据可依,有典可查的。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奥数大国却未能产生过世界级的数学大师和世界水平的数学成果,这不能不让人想得更多些。在笔者看来,我国学生的奥数热,绝大多数人是为了一个切近的功利目的,并非是为了今后选择数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也不是选择数学作为自己的职业,更不是选择数学作为自己的研究事业,纯粹是为了竞赛,为了升学,为了今后的生存。虽说数学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模式,是许多学科领域发展的基础,可对众多的中国学生来说,现在跻身奥数,无非是作为进身的阶梯和将来作为生存而提前获取优惠权的手段,一旦目的实现,那本已对奥数无兴趣的心理便会抬头,甚至全盘抛掉,哪里还有什么创造的欲望和创造力的提升。在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在南洋模范中学报告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奥数’这么热,是有些人一心想获奖,一心想发财”所致。
可能有人会说,我国的陈景润不是有“陈氏理论”立于世界数学之颠吗?不错,陈景润的成功只是在数学某一分支领域的成功,他是终生磨一剑。同样,我国很多中学生奥数爱好者在多次国际竞赛中获得的辉煌成绩,也是有预知结果的过程演算,并非是数学创造。再者,我国虽是奥数大国,但只是竞赛大国而非数学创造大国。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为了建立这样的竞赛大国,是以牺牲学生的其他活动的机会,透支其他能力的发展潜能为代价的。因此,我国学生的“奥数热”所付出的是时间和创造力的代价!
值得拍手称快的是,有些地方的教育工作者现在已经意识到奥数热带给学生的诸多不利因素,因此果断取消了奥数的成绩可以作为升学的种种优惠条件。
看来奥数热真的该降降温了。
写于2004-11-7
★ 除夜作阅读答案
★ 机关效能心得体会
★ 戒严令范文
【“奥数热”,禁令不能成空文(共6篇)】相关文章:
法律文书:申诉状格式2022-11-13
林业局述职评议整改汇报2023-09-30
党风廉政总结2023-12-23
坚决的反义词是什么2022-04-30
保洁员的年终工作总结2022-09-22
法律文书答辩状2023-03-25
行风评议 整改报告2022-11-02
反腐倡廉总结2023-06-09
反腐倡廉活动总结2022-10-09
安全生产工作述职报告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