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的拥抱随笔

时间:2023-08-23 07:51:5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怀念母亲的拥抱随笔(合集14篇)由网友“富美子”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怀念母亲的拥抱随笔,希望大家喜欢!

怀念母亲的拥抱随笔

篇1:怀念母亲的拥抱随笔

怀念母亲的拥抱随笔

当我看到那个身材瘦小,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女人突然扑向另一位年纪比她稍长的大妈怀里时,我看到了温馨而又感人的一幕。那位残疾女人在大妈怀里抽噎,而大妈则是轻轻拍着那女人的肩膀柔声安慰她。良久,残疾女人才抬起头,眼睛红红的,还残留着泪水。她用枯瘦如柴的手抹去泪水,然后恢复了平静。

我不知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唯一知道的是,那位残疾女人和这位大妈是一个村子里的人,经常到我们酒坊来买酒糟,年后有一段时间没来,听说她去了娘家。到底她在娘家经历了什么事,以至于见到大妈那一刻激动不已,全然不顾周围人立在一旁就扑向大妈怀里呢?我没有细细追问。

我可以肯定,那位大妈必定是这位残疾女人最值得信赖的人,或许有一肚子苦楚的残疾女人在突然间看到很久没见到的老朋友后。感觉如同见到久别的亲人,于是便有了本能的冲动,想在那温暖的怀抱逗留,以此褪去一身的疲惫。

这个残疾女人绝对是个苦命的女人,看她瘦骨嶙峋的模样,布满老茧的双手,就令人心酸,而这样一个生活在底层,卑微如同尘埃的女人,却也有另一个人用真心温暖了她饱经沧桑的心灵,于是,当她承受了太多苦累后,在思念中度过一段时日的她在见到那个她信赖的人后,才有了扑向怀抱的一刻。

我无意去打听太多,也不便于打听,毕竟他们和我存在语言上的差异,我一个外乡人,也不需要对本地人之间发生的某些事刨根问底。有些事,只要能看到美好的一面,就足以让我思绪万千......

看到残疾女人扑向大妈的怀里的那一刻,我想起了数年前的一幕,那时母亲还在世。

十九岁那年的八月,在广东打工的`我终于回到了阔别两年之久的故乡。我提着行李包独自往家里走去,因为事先没有电话通知,一切很突然,当我走到奶奶家的小院子里时,我见到了正在乘凉的母亲,而母亲也在见到我的那一刻激动不已,她飞快地朝我跑来,向我张开手臂,把我揽入怀中,泣不成声的她一个劲的喊我的小名,说着:崽啊,你也终于回来了!

而我,自然也是扑在母亲怀里,放声哭起来,把我对母亲的思念,把我在外受的种种委屈,全部融入到哭声中,然后让泪水冲刷掉一切。很久以后,母亲柔声对我说,不哭了,我们回家,我去弄吃的,肯定饿了吧?

在母亲怀里哭够了的我这才离开母亲的怀抱,和母亲朝自家屋里轻快地走去。

那年难忘的的一幕,从此就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每当我想起母亲见到我后,激动地把我揽入怀中,而我也在本能中扑向那温暖的怀抱,我就感觉心里好痛好痛!因为今生,再也不可能还有那么温暖的怀抱,让我在怀抱中久久依偎,去感受那人间挚爱真情,在怀抱中让疲倦的灵魂得到休憩,得到全所未有的满足!

父母去世后的这十多年里,我也终于从当初的不堪一击渐渐变得坚强,我不再在悲伤中自虐,也不寄希望于他人为我疗伤。更多时候,我习惯了和自己倾诉,不再渴求温暖的怀抱,因为这世上除了母亲,再也没有哪个人的怀抱会让我产生想要扑上去的冲动。

和母亲激动不已的相拥,成了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或许,今生再也不可能还和谁深情相拥,因为有些爱,再也不会回来。

温暖的拥抱,看似只是简单的肢体动作,但所有的简单动作,也必须有爱做铺垫。看到残疾女人扑向那位大妈的怀抱的那一刻,我在想,这也许就是对“心心相印”四个字的最形象的诠释吧。那位大妈,能让残疾女人扑入她的怀中,必定也给过温暖和爱。不然,谁会无缘无故扑入一个和自己无关的人的怀中呢?

写到这里,让我更加怀念和母亲的拥抱!

篇2:随笔怀念母亲

【随笔】怀念母亲

赵庙小学 张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每读起孟郊的这首《游子吟》,我便想起了您――九泉之下的我的母亲。是您教会了我勤劳,是您教会了我善良,是您教会了我勇敢坚强的面对生活……我不记得人生还有多少东西是您没有教过我的,我亲爱的母亲,我的生命来自于您,我的一切与您息息相关。母亲,如今您撒手人寰,让我如何不怀念……

母亲,虽然您已离世两年多了,但您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心间,是那般清晰,如在眼前。

还记得这一生您不止一次的讲起小时候的故事。赶上闹饥荒的.年代,兄妹六七个全靠红芋叶和野草填肚子。您为了不让全家人饿着,挖野菜总是首当其冲,挎起荆条筐,眼瞅四方,哪里有可以吃的野草,您心里明镜似的。不多时,便会满载而归,回到家,煮好野菜,不等开吃,您又像风一样冲到小河边――捉青蛙去了,那个年代青蛙被捉得寥寥无几,仅存的几只也不那么轻易得手,即使这样,它们也难逃您的手掌,因为您心里装着全家人,为了改善家人的伙食,您算是和井蛙较上了。趴在岸边的野草丛中,蹑手蹑脚地挪动身体,寻找青蛙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抓到了两只瘦弱的青蛙。您欣喜若狂,急忙拿回家,在锅灶的柴火里烧熟,捧给奄奄一息的外婆,可外婆就是不张嘴,他要把荤食留给儿女们,当时您急得直跺脚……

饥荒的年代过去,您的力量终究抵不过自然灾害,兄妹中有两位终因营养不良离世,这成了您的终天之痕,每每忆及,您总是哀伤不已。

桃李之年,您嫁给了父亲,初为人妻,初为人母,您没有片刻的清闲,医学落后的六七十年代,找不到医院做结育手术,两年一孕的现实,使您压力天大,六七个孩子嗷嗷待哺,您只能把我们扔进屋里,下田挣工分,即使这样,生活还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偏偏在个时候,姑姑家又祸不单行,您毫不犹豫的把两位表兄妹接到自家抚养。吃的、穿的先让他们,在顾及我们。为此,您没少挨邻居的嘲笑、爷爷奶奶的臭骂,可您不改初衷,依然“我行我素”。守得云开见月明,您终于把我们及表兄妹养大成人。

表兄妹成家后,对您的养育之恩念念不忘,逢年过节总是尽一片孝心。您去世后,表妹哭得几度昏迷,我知道那是对您的不舍,对您的思念,对您养育之恩无以回报的遗憾。

您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险象环生,好不容易最小的弟弟也已蹒跚学步,离开怀抱,本以为可以松口气了,可祸从天降,父亲突然患病,脸色蜡黄,身体消瘦,像风中的纸人,举步维艰。一家人的负担全落到您一人身上,您更是忙碌了,家里、家外、农田,全靠您一个人张罗,白天黑夜连轴转,另外,还要三天两头用板车拉着父亲到几十里外的镇上打针。一年四季,冬去春来,您遭受了多少次的风吹雨淋,烈日暴晒。但您没有退缩亦没有放弃,您的脚步那么坚定,您的信念那么执着――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坚持就有希望。如今想来,是不是苍天有眼,他看到您的身影,不忍心让您在人间再受折磨,所以让父亲的病痊愈了,久违的笑容重又回到母亲您的脸上。

……

母亲,您的一生有太多的苦难,您总是默默地面对,从无怨言。您对儿女的爱深沉、厚重,让我至今无法忘怀。母亲您的去世,隔断了我的来路,我的人生只剩归途,即使这样,我依然会昂首前行,不惧风雨,不惧泥泞,因为母亲永远在我心中!

篇3:怀念母亲的拥抱作文

怀念母亲的拥抱作文

曾经,我对母亲极其依赖。最爱她拥抱住我小小的身躯。小小的我,一直以为只有母亲的拥抱,才能给我足够的安全感。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与母亲之间似乎也开始有了隔阂。越长越高的男孩,不再需要母亲的拥抱。

年少无知的我总觉得自己足够强大,再也不需要软弱的关怀与安慰。

记得那是作文班的一次考试。

那天阴雨绵绵,母亲坚持把我送到考试地点。本以为她会借机唠叨一番,可母亲却只是默默地注视着我,没有多余的话,那目光似流水,似浮云,更似阳光。“好好考,相信你。”

考试成绩出来了。

又是一个阴雨天,我拒绝了母亲的相送,我要独自面对成绩。我心中满是忐忑,没有底气,害怕面对失败的难堪。

果然,失利了。榜纸那么大,那么长,却单单容不下“刘威麟”这三个字。我想哭,身体开始颤抖,似乎全世界都寂静了……

突然,我看见了母亲打着雨伞的身影。她还是来了。她只是远远地站在那里,远远地望着我,望着垂头丧气的我。

一股强大的力量驱散了黑暗,一股幸福的`暖流涌进了我的心窝,我跑向母亲……她张开了双臂,又一次拥抱住我。我感觉到母亲的拥抱不再是软弱的,而是热烈却充满柔情的。我似乎又回到了从前,贪婪地享受着她全部的爱。

原来,无论我多大,在母亲的心底我都是那个需要被拥抱的孩子;原来,无论我多壮,我都是如此需要母亲的怀抱!

母亲,永远是自己的妈;怀抱,永远是母亲的暖。

篇4:怀念母亲情感随笔

怀念母亲情感随笔

上了年纪,常想起小时候的事,常怀念我的文盲母亲。

祖母去世时我才三岁,对她老人家没有留下任何记忆。祖母去世后,我一直和祖父同床睡觉。冬天天刚亮,母亲就过来给我穿好衣服,把我抱到灶屋里玩,因为灶屋烧火,比较暖和;有时母亲把我抱到东屋里,看她在布机上织布,母亲一边有节奏地左右交叉不停地踩着布机踏板,一边灵活自如地将织梳左右推来推去。至今忆来,七十年前的情景历历犹在眼前,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布机发出“啪嗒啪嗒”的悦耳音响……

我家所有的被子、床单,大人小孩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用她织的土布做的。有一天母亲正在裁剪,我问:“姆妈,我长大了是不是做衣服很费布?”母亲说:“当然,人大了,做衣服用布就多呀。”我说:“那我就少吃点饭,不想长大,好节省点布料,姆妈纺纱织布太辛苦了。”母亲放下手中的活,把我抱起来亲着我的脸,动情地说:“乌小囝(崇明土话,“傻孩子”的.意思),姆妈巴不得你快点长大,好帮家里做生活啊!”

我五岁上初级小学,学校离家约两华里。有一天放学时突然下起暴雨,风又特大。同学们都滞留在学校里干着急。我母亲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给我送来油布雨伞和“钉鞋”(母亲做的一种涂上桐油的雨鞋,鞋底钉有防滑的大圆钉),还捎来邻居小伙伴的雨具。我和邻居小伙伴高高兴兴地跟着母亲回家,只见母亲浑身上下全都淋湿了。五年级要到离家很远的“高级颂平小学”上,中午无法回家吃饭,母亲每天总是早早起来给我做好午饭,煎一个我最喜欢吃的鸡蛋放在手提“饭锅”里。

舅舅每年总要走十几里路来看望母亲,母亲给舅舅做最好吃的饭菜招待。临别时,母亲送出舅舅很远很远,回来总是泪流满面。我问她为什么哭,她说你还小,不懂,长大了就晓得了。若干年后我才渐渐懂得了世间至亲的兄妹之情。我初中毕业偷偷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但由于当时家境极度困难,根本无钱继续就学。母亲哭着找舅舅求助,舅舅二话没说,当场应允承担我上高中的全部费用。舅舅,也就是母亲的亲哥,是我的大恩人,如果没有舅舅当年的慷慨资助,决没有我的今天!

大学期间我发表第一篇作品,所得稿费除用以制作一身“青年装”外,其余全部寄给乡下的母亲。病中的母亲收到后,逢人就高兴自豪地说:“我的二妮子(儿子)在上海赚到铜钿啦!”据说母亲的病立即不治而愈。

大学毕业我分配到北京工作,一年我回乡探亲,母亲一见就紧紧抱住我,说:“窝头啊,你总算转来了,姆妈日夜想你啊!”(“窝头”,崇明土语,“心肝宝贝”的意思;“转来”,即“回来”)。我说,我已经是国家干部了,你还叫我窝头,多难为情啊!母亲说,你当了再大的官,也是娘的窝头!

我今年七十四岁了,当年的小学和中学同学,年年都有离世的,这是谁也无法违抗的自然铁律。今年9月我借去上海开会之机,回崇明老家为母亲扫墓。我跪在墓前嚎啕大哭:“姆妈啊,我可能最后一次来看你了!”我是无神论者,但我离京前买了面值数十亿元的冥币,烧给了我最亲爱的母亲……

篇5:怀念母亲-日志随笔

怀念母亲-日志随笔

七天前的黄昏,母亲走了,带着深深的眷恋走了,她永远离开了我和我的家人。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我和家人办完了母亲的丧事,然而,母亲那慈祥的面容、真诚的目光和谆谆的教诲,却印一般刻在我心里。

母亲叫陈亚斐,享年76岁。50年代她就担任了临安县临目公社副主任,60年代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主动承担国家困难,要求下乡,落户到我父亲的出身地——临安县横畈公社泉坑大队(现在的白水涧村)。在村里担任二十年的妇女主任。九二年,我创办了天平驾校,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小楼,我把她和父亲接到了身边,朝夕相处近二十年。

母亲是个非常诚实的人。她办事公道,公私分明,从来不让子女占别人的便宜。记得15岁那年,生产队里分粮食(当时粮食是集体的,入仓后按户口分配),父亲在供销社上班,母亲在公社开会,哥哥也不在家,分粮食的任务自然落到我和姐姐身上。到生产队分粮食过秤的是小队长,平时和我家相处甚密,他有意多称了一斤粮食给我家。晚上母亲回家后,我把分粮的事向她说了,她不但不高兴,反而严肃的批评了我,要我把多分的粮食归还给生产队里。想起每月和哥哥姐姐们食不饱腹的窘境,我犹豫了。看着我不情愿的样子母亲用量衣服的木尺狠狠的打了我(母亲是个业余裁缝,“木尺”是她教训孩子的常用“刑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母亲的用意,使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母亲是个很慈善的人,,我怀着造福乡里的心情,到家乡开发了“白水涧”旅游景区,一时间,家乡变了个样,大巴川流不息,外地游客接踵而至。企业壮大了,效益也翻了几翻。于是,我母亲告诫我,企业兴旺了,村里一些老人生活还相当艰苦,有空应该去看看他们。打从听了母亲的话,我每年过年都去慰问村里的老人,礼物不多,但使老人们都感到了温暖。村里续《家谱》时,老人们一致要求把我造福乡里的故事写进《奚氏宗谱》,他们请人写了一首诗,《剑平先生赞》:事业有成惠社会,修桥铺路行善多,彰祖敬神方寸田,福泽乡俚传佳风。我想,这应该是母亲的功德。平时家里有点好吃的,总忘不了端一份给邻居;尽管后来搬到了城里居住,她也没忘记村里的父老乡亲,乡亲们遇到点难事,她总是吩咐我,要尽力帮助他们……她出殡那天,村里好多人来为她送行……母亲啊!虽然你与世长辞了,你不知道多少人为你心伤,你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你失声痛哭,但我想,你应该可以瞑目了!

在母亲眼里,我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每天傍晚,母亲总是站在窗户前,远远望着驾校的大门,一直要看到我的车开进大门,才放心的离开窗台。母亲生病前,我的饮食起居,都是她料理的。母亲中风后,自己生活都无法正常料理,她却念念不忘我,嘱咐我姐姐照料我的一日三餐,管着我的朝起晚宿。每天回到家里,母亲总是吩咐保姆,做点我喜欢吃的菜,连亲戚朋友送来的.水果,她都没有忘记要留一份给我。现在想起来,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浓浓亲情啊,可惜,这种幸福一去不复返了,这种亲情再也不能在我的生活中再现了!望着母亲的遗像,禁不住对母亲深深地怀念……

母亲,你是儿最亲近的人,也是儿最难舍弃的人,你为什么一点不念着儿,说走就走了呢?我多么想你身体能早日康复,多么想你能再多活几年几十年;儿还有许多心愿未能实现,甚至想带你坐一回飞机都未能如愿,你给儿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太多的内疚……

母亲,你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你没有留下什么,但你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你养育我长大成人,你教儿怎么做人,教儿怎么处事,儿将永远记住您的教诲,永远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安息吧,我的好母亲!

篇6:关于母亲的随笔:怀念母亲

怀念我的母亲

母亲这个字眼更多代表温暖、爱、幸福,可是为什么我听到母亲这个词就是无尽的悲伤和愧疚呢!

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十五和冬至这三天我都会去母亲的坟前烧纸钱,磕头,然后静默好久好久。

如果在路上遇见昔日长辈,他们只要提起,丫头,你妈是个好人,可惜走得太早~我就会流泪,只会流泪,悄无声息,旁若无人。直到心痛得无法呼吸,我才知道要控制好自己情绪,然后赶紧与长辈招呼,走人。

母亲走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陷入低迷情绪里,不能自拔。除了忙碌,其余沉寂的时间我都用来思念她老人家,她的好,她的委屈,她的辛劳,她的隐忍。每每思念得浑身冰凉,呼吸艰难,心痛异常,才罢休。

我试过看快乐大本营来驱赶这种压抑,谁知越看越压抑,越看越悲凉。没办法,最后我是看加勒比海盗以恐怖治悲凉,看了一遍又一遍。

我最终学会把思念埋在心底。

母亲是个好人,认识她的,熟悉她的人都如是说。

孝顺,贤惠,勤劳,善良,能干,通情达理。我穷尽形容女性那些美好词语都不足以用来夸赞我的母亲。

外表清秀,身形修长,二十岁左右嫁到我们刘家。当时刘家就有两个残疾,驼背的奶奶年岁已高,基本不能干活,大伯全瘫,终年躺在床上。两个姑姑已经出嫁。我爸常年远在江西工作,一年仅有一次二个月的探亲假。

我不明白外公是怎么相中这种家庭的,哪个父亲舍得亲闺女跳这样的火坑?母亲和父亲又不是自由恋爱!

何况身为长女的母亲在家还是外公的好帮手,因为外婆体弱多病,下面还有弟弟妹妹要她照顾。我想不通,大舅和阿姨他们也想不通,他们一直不原谅外公做这样的安排。母亲在江北有多委屈,有多艰难,舅舅他们就有多心疼,有多记恨。奈何木已成舟。

篇7:怀念母亲随笔感想

怀念母亲随笔感想

母亲离开有九个年头了。今天又是母亲节,我又想起母亲。

时间如一枝羽箭,九年恍如昨夕。

母亲的一生都在同家乡的那三亩旱地打交道。那是她衣食的来源,她全部的财产。母亲就是土地,土地也是母亲。

母亲在世时,我和小弟还不明事。那时家中经营很是惨澹。我至今记得,母亲终年早出晚归。早上温温隔了夜的饭菜,再用灌筒盒装上一碗左右的酸汤,算是她的午餐了。我那时还小,看到母亲过度劳累终于生病的时候,我就说:“妈妈,您中午回来吃呀,您不是常告诫我们吃冷饭容易患病吗?”母亲总是笑笑,她知道她的儿子还不能体会贫苦的无奈,身不由己的遭逢。母亲常说:“我的孩子,咱家的三亩地远很呀!若回来,半天的功夫就给误了,你们的小肚子可不能耽误哟。”

母亲是个苦命的人。母亲出生时,正值大饥荒。那时祖父害病,常咳出血。母亲不到两岁,祖父就撒手去了。母亲是幺儿,本应受父母特别怜爱的。可是,她没有这个好福气。母亲不到七岁就扛起了十几岁孩子才应担当的任务。她每天割猪草、马草,闲暇放牲口跑。薪没有了,自个儿还得背上比她还高的竹篾筐上山去砍。祖母劳作累了,母亲就负责生火做饭,饭后常为祖母揉腿捶背,陪祖母唠嗑。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她做着成年人才干的活儿。她比同龄人更早的成熟了。

母亲十九岁遇到了父亲。她希望可以遇上一个可以同她共度一生的男人。这是她童年最美丽的梦。母亲相信缘分,也信爱。父亲说:“我第一眼见到你母亲时,就下定下半生不能没有她了。”母亲从没有亲口说过多么的在乎父亲,可她也这么想。父亲和母亲是自由恋爱,他们不需要媒人牵线就走到了一起。他们搭起了一个幸福安稳的家。

一年后便有了大姐。父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他喜欢女儿,但绝不能没有儿子。这是旧时代的遗风,以为男子总比女子好。男子可以一生孝敬父母,女子出嫁了,就是泼出去的水。可是,父亲的心愿却久未实现。父亲的脾气开始古怪起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父亲以酒度日。喝多了,就趁性找母亲出气,埋怨母亲。母亲有一个耐苦耐劳的好性子,她以为,没有儿子,就是她的责任,是她的失职。无论父亲何等大发雷霆,母亲从不回拒一言。她只愿把所有的苦独自咽下。

后来为了躲“抓生”,父亲和母亲“逃”到了云南。在那边,父亲时常颓丧,母亲总不忘握紧他的手,希望他宽心,意思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年后,我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从那时起,父亲就像换了个人儿似地。为了更好的经营这个家,添补家里每月不小的开支,父亲在工地干起了体力活。日子虽苦,却是甜的。可是没过半年,上天却给了母亲一个天大的打击。父亲干活时,不慎从三层楼高的房子摔到了硬地上。父亲活了下来,却摔断了腿。医生说,父亲不能做重活了。我不知道母亲听到父亲受伤时是怎样的伤心,我不知道父亲安全活着母亲又是怎样的安慰。父亲说自己躺在床上时,母亲哭了几天几夜。

家中“坏事”接踵而至。没有两年,小弟匆匆降临了。父亲看到母亲日夕劳作,辛苦至极,便淌着泪对母亲说:“珍,把小仔送人吧,你太苦了。”母亲则极力反对,骂父亲狠心,哭着说:“若把我的小仔送了,我也不想活了。”父亲拗不过,只是满脸的泪。

往后的日子,母亲担起了全部的重担。

父亲在云南住不惯,母亲就拖着我们回河泉了。老家并无多大改观,依旧贫窭如洗。为了养家,母亲除了种那三亩地外,从薛家租了四亩。价钱倒是公道,就是太远了。离最近一处租地也足有三公里,且多半是榛莽丛生的山路。母亲拼命的劳作,家境终于有了些改观,举家不必再为饿肚子焦头烂额了。可是,无论怎么辛苦,各项支出非得掂斤播两,细细掐算。

母亲常说:“我苦日子过惯了,这是命。但我不能再让孩子重蹈我的覆辙。”母亲是个执着坚毅的人,决定了的事就要付出行动。在母亲的努力下,大姐二姐我和小弟都上过学。我则受到了过多的眷顾。母亲倾尽其力,供我读书。母亲实在太苦了。零二年的冬天,我对母亲说:“妈妈,我不要读了,你这么累呀!”母亲一口回绝了我的“无理”要求,她严肃的说:“你还想过我这样的'日子吗?一代穷就算了,还要穷下辈? 你这样说就是没出息,对自己不负责!我就是苦死累死,也要你们像个人,有作为的人。”

我不敢再提退学一事,只希望用优秀报答母亲。从小学到初二,母亲从没有休息过一日。母亲除了做大量的农活,还要照料几十个牲畜。她完成了三个男人才能做完的活。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十里同乡没有谁不佩服她。

过度的拼命的劳作夺走了母亲的青春,苍老了母亲的容颜,斑白了母亲的华发。

最后一年,母亲一下子老了十岁。

零四年四月十七日,母亲悄悄的走了。她离开了她最牵挂的丈夫,最挚爱的儿女。小弟说,母亲离去时,满脸是泪。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位伟大的母亲就这样走了。我真痛恨自己,为甚么选择读书。母亲病重时,还不时的嘱咐我要努力读书,踏实做人。叫我不要分心,家中一切安好。我就像一个机器,不会思考的机器。我不应该读书的,我应该为母亲分担苦痛。我真痛恨自己,连母亲最后一刻,我都不能赶到她身边。若母亲能见到我最后一面,该是多么的高兴啊!她心里这么盼,却缄默。人心是铁做的吗?若能换得母亲还世,我宁愿放弃十几年的学业。相比母爱,这只是微微毫末。我拿什么报答母亲对我的哺育和教诲,我想不出。母亲从没有想过要对自己好一点,她只希望她的儿女幸福。

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母亲离去时,才只有四十七呀!或许,她心里太苦太累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吧。

篇8:关于母亲的随笔:怀念母亲

我难以想象年轻的母亲初嫁到人生地不熟的刘家,连找个说体己话的人都没有,是如何度过那些漫漫长夜的,想必都是和着泪水相伴到天明吧。

后来陆续有了我们兄妹仨个,虽然有娃陪伴,但是负担更重了。

从小到大我就是母亲的跟屁虫。打小就记得母亲是如何伺候刘家老小。

冬天父亲回来休年假,每天早上母亲都要蒸三份鸡蛋,一份给奶奶,一份给大伯,一份给父亲,且送到床上给他们。

两个残疾毫无疑问应该照顾,父亲年轻时患有坐骨神经痛,在江西咬牙工作那是无奈,回家理应享受。

只是一家老小都要母亲照顾,不累吗?

还记得奶奶中风的那几年,她神智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清醒时会夸母亲比姑姑们孝顺,糊涂时则把母亲骂得想自杀。可母亲依然不回嘴,不回避,不放弃,抹掉眼泪,一如既往伺候奶奶。

母亲的隐忍可见一斑。

86年,母亲决定建房,虽然当时家里一没资金,二没人力支持。但是她在所有人不看好不支持的情况下愣是把三间新瓦房建好了!

其中的艰辛只有我知道,彼时已经读高一的我亲眼目睹母亲为凑钱、为解决邻里界址纠纷急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她之所以如此坚持,就是考虑到家里两个儿子,仅凭六间旧房子,实在不能保证大儿子能顺利成家。

事实证明,母亲是个相当有预见,有智慧的人。哥哥第二年就结婚了。

小时候特不理解母亲,家里偶尔烧个红烧肉,包顿饺子,我们几个早就饿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独吞。她倒好,门口来个乞丐,立马放下碗筷,赶紧盛饭还要夹肉,或者是馄饨,哪怕自己吃不成,也绝不让到门口的乞丐空碗走。

长大之后,我慢慢理解,那是善良,与生俱来。

母亲离开我们接近八年,这八年老人家最疼爱的孙子已经结婚,外孙女本科毕业又在读研,父亲身体还好,家里一切安好!

只是不知道母亲在那边是否一切安好?

生前母亲常说,父亲脾气不好,我们一定要包容他,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外面吃苦受累,不容易。他不善言辞,易怒,我们身为儿女应该体谅。

嗯,人到中年的我们再不懂事,也知道父亲老了需要我们偶尔陪伴左右,需要我们迁就他的固执己见,需要我们甚至像哄小孩一样低头弯腰。虽然有点困难,我们会努力的。

我们心里明白,没有父亲在外认真工作,勤俭节约,我们小时候不可能衣食无忧;没有父亲的默默奉献,甘于寂寞,我们就没有完整的家;不是他提前退休帮我们带小孔,我们当真会束手无策。

我和哥哥常忆起母亲对子女的疼爱,对家人的维护,对亲戚的热诚。母亲的善良体现在平时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里。坦率地讲,我们几个加起来都不及母亲的处世为人。

还记得四姨的儿子建军在我家读书的四年,我们和他处得就像亲手足一样,彼此没有芥蒂,没有排挤,没有嫉妒。表弟甚至对四姨说,姨妈家的红烧肉太香了,每次肉汤泡饭我们全干得光光的。

六年级的表弟猴精得天下无敌:周一到周五他在我家与我们抢肉吃,抢汤泡饭;一到周六周日就拔脚溜回去帮姨干活,知道心疼他妈,还说我家干活的人多呢。怪不得常听奶奶说母亲没有四姨精明。

其实就这个话题,母亲告诉过我,外公外婆共育有七个子女,除大舅在徐州发展,二姨三姨小姨小舅都在扬州生活,江北就母亲和四姨两姐妹,母亲是大姐,四姨腿从小就有点残疾,照顾自家妹子这是分内之事。因为义不容辞,所以母亲无怨无悔。

这也是母亲深得她的手足们敬爱的主要原因。他们言必称我大姐,字里行间都透出对母亲的心疼。

我印象最深的是,读小学时,大舅从部队一到我家,立马放下行李,就帮忙担水满缸,忙碌不息。火爆脾性的大舅对他大姐体现了他铁汉柔情的一面,因为手足情深。幼小的我那时特别希望大舅永远留在我家,那样母亲就不会太辛苦,有人依靠,有人保护。

永远忘不了母亲躺在灵柩里的九天,兄弟姐妹们都来了,四个姨,二个舅舅,还有姨夫。尤其是古稀之年的大舅,不顾才手术过的虚弱身体,在表哥的陪同下坚持从徐州赶来为母亲吊唁。大家不离不弃陪伴了母亲九天,只是这样的陪伴每天都是在泪水和悲痛中度过的。

我们都说如果是母亲大寿,大家像这样聚一起为母亲庆祝,那该有多好!

只可惜,只可惜没有如果!

作者:宣堡/刘云

公众号: 黄桥文学

篇9:怀念母亲

今天,我学完《怀念母亲》这篇季羡林老先生写的课文。让我知道季老身在异国他乡,可心却想着生身母亲与祖**亲,表达了他热爱祖国。

这篇课文说了:季老先生6岁离开生身母亲去城里住。在他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不幸去世。然而,季羡林就成了孤儿,他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后来,季羡林老先生到德国留学,不知道为什么,祖**亲也频来入梦,为了说明当时感情,他就在德国写了几篇日记:看到房东太太见儿子还没回家,那着急的样子,我就想起故国的母亲,故国的朋友。我真想回家,有时想得不能忍耐……

这时,我便想起我的母亲,她同其他母亲一样关爱我,一样担心我,一样教育我,跟其他母亲一样不顾疲劳为我赚钱,为我买学习用品,买衣服。可是,我却不为妈妈着想,有一次,妈妈让我帮她刻字,我正看着电影,说:“妈妈,这东西‘太难了’,我搞不出来!”说完,我又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电影。妈妈叹了一口气,就自己匆忙地刻字。看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后,我非常羞愧,因为太赖了!我下定决心,以后要孝敬母亲。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要向季羡林老先生学习。

篇10:怀念母亲

从很小的时候起,琳便认定母亲不爱她。虽然她的老师曾告诉她,天下没有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可她仍固执地认为母亲不爱她。

六岁那年,母亲教琳学滑冰。一次,琳不小心跌倒了,膝盖上渗出了鲜血。琳跪在地上哭闹着,等着母亲来扶她。可母亲却只丢下一句话:“你要自己站起来!”便头也不回地走了。于是,年幼的她的心里便开始恨母亲,恨她为什么丢下她。

上小学了,母亲替琳报了手风琴、竖笛、口琴……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可却从来不去接送琳——几乎每个来上培训班都有父母来接送。唯独琳每天都独自穿梭在家与学校的道路间。每当看到那些小孩在父母身上撒娇时,琳心里总会泛起一丝丝醋意。她曾在心里抱怨了母亲千万次——为什么不来接她?

琳渐渐长大了,却依旧恨着自己的母亲。

母亲慢慢老去了,渐渐感到自己不行了,她嘱咐琳自己做母亲时可一定要尽好做母亲的职责。之后,母亲便依依不舍地躺下了。

几年之后,琳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是那个滑冰场,琳的孩子也是这么一摔,终于,琳明白了母亲为什么不接送她的原因。

她在母亲的墓前一次又一次地磕头,泪水不住地从眼眶中滑落……

篇11:怀念母亲

前几天,我读了一篇课文——《怀念母亲》,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作者是一位重情重意的人,母亲的离去让他感到十分孤单,同时他又为没有在母亲身边多呆几天而感到终身遗恨。对祖**亲,他也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身居异国他乡的时候异常强烈。他经常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虽然我没有作者这种身在异国他乡的体会,但是我能感受到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人,是怎样的想念祖**亲。我相信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感受,因为我们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不管在哪儿我们都和祖国血脉相连,有一颗不变的中国心,我们是龙的传人!

怀念母亲的心情,我能理解,也能体会。因为我每次离家三四天,都会特别的想念爸爸、妈妈,想起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关心。因此,作者怀念母亲的情感我也能体会到。

怪不得古今中外,有那么多赞美母亲的文章和诗句,母亲的爱,只有付出,不求回报,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

篇12:怀念母亲

在我的生活中有两个母亲,一个是我的亲生母亲而那一个母亲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每天辛辛苦苦的备课,想让我们好好把握课堂老师所讲的每个重点,让我们有一个好成绩。

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是差的不能再差了,我现在就感到可耻,我每次考试都是60,70分妈妈对我的成绩十分的懊恼怕我以后在社会上没有一个好的地位,我也经常不写作业,都把老师给气疯了后来我们班的班主任徐老师担心我的学习,就每天人家放学就把我留在学校里,给我补习功课徐老师每天加班到7,8点给我补习。我认真的补习了一个星期,我上课会认真的听讲了,作业也能认真的完成的公公正正了。有一次我考试考了一个好成绩,我拿回家给妈妈看妈妈十分高兴,妈妈为了感谢徐老师就把一张购物卡给徐老师,但是徐老师没有拿下反而说:“你太客气了!我是应该做的”我回家妈妈说:“我今天龌龊的行为侮辱了一位高尚的老师,我感到羞愧,你有了一位高尚的老师你一定要好好的学习,你要不好好学习你对的起你的老师吗?你对的起你自己吗?”

于是我每天温习功课争取以个好的成绩。最后我考了一个好成绩徐老师对我说:“你不是笨你是懒的,你一定要克服你的缺点!”徐老师你是我的母亲,我永远永远……不会忘记!我的徐老师!我的母亲!

篇13:怀念母亲

今天,我们学习了季羡林爷爷写的《怀念母亲》,我感触很深。

季羡林爷爷六岁时就离开了生身母亲,到城里去住,偶尔几次回去,都只是去奔丧,并没有特意的去看望自己的母亲,而他的母亲在四十多岁时去世了。作者这么小就离开母亲,对于母亲,他应该不太了解,对于作者失去母亲的这种痛楚和悔恨,我能理解,也能体会。

我的妈妈长时间在外面奔波,我九岁时,被妈妈送回了杭州,让我在这儿读书,一年时间里面,只有三,四个月左右待在我身边,其余的时间,她都在外面。那年九岁,我第一次离开妈妈,妈妈离开时,我哭了,妈妈也哭了,但后来。我随着妈妈离开的次数增多了,便不再哭了,因为我已经习惯了。

今年我彻底脱离了大人的怀抱,由于舅妈的妈妈没空,只有一个大姐姐来照顾我,大伯伯一个星期内过来看我两三次。家里,我的衣服全由我自己洗,饭盒通常都是我洗的。遇到困难,只能自己面对。偶尔,不开心的时候,会想起妈妈那温暖的怀抱,便会不知不觉的哭起来,为了不让妈妈操心,我都会跟她说我很好,来隐藏内心的孤寂。我想,作者曾经也想起过母亲的怀抱,想起时,也都会落泪,因为,母亲的怀抱是最温暖的。

作者和我一样,母亲不在身边,想起她时,都会落泪,因为,天下的孩子都希望母亲一直陪在身边。

篇14:怀念母亲

公元2019年1月9日上午10时,母亲在亲人的陪伴下,静静地走了,尽管儿女们撕心裂肺地哭喊,也没能留住母亲去天堂的脚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永远地离开了她眷恋并为之奋斗过的这片热土。

母亲走了,她摆脱了病痛的折磨,去天堂享受幸福去了,然而,留给我们的却是痛苦的回忆和无尽的思念。

(一)

母亲的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母亲一生省吃俭用,勤俭持家,用老百姓的一句话说:“很过日子”。父亲于1975年去世,当时,我们姐弟几个年纪都很小,42岁的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了这个家,用微薄的收入,带领着我们姐弟4个艰难地前行。她精打细算地供养着我们,恨不得一分钱掰开花,每月供应的平价粮是不够用的,母亲就自己勒紧腰带省吃俭用,省下钱了再买点议价粮,粗细搭配着吃,想法让我们吃饱。

那时候我家吃不起牛羊肉,冬天就买点羊骨头啃一啃解解馋,骨头汤冻成坨当菜吃,然后把啃完了的骨头卖掉再添点钱买骨头。百分之四十的面粉,很少蒸馒头,每个礼拜吃次面汤算是改善了。在那个时期,母亲总是把馒头让给我们吃,自己则偷偷啃高粱饼子和窝窝头。母亲很少添新衣服,始终保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作风。孩子们给她买件衣服,老人家总是说自己老了不爱好了,让大家别破费。就是后来家庭条件好了,母亲还保持着经常吃自己腌制咸菜条的习惯。当我们问她什么最好吃时,她常常笑着说“我最爱喝黏粥”。苦命的妈妈呀,饭店里的各式各样的汤,哪一种不比粥好喝啊。

(二)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父亲去世后,母亲担当起了父亲和母亲两种责任。为了这个家,她没黑没白的默默地奉献奋斗着。母亲白天除了正常上班外,晚上回到家还要在15度灯光下,挑灯夜战,用缝纫机给人家加工衣服,用秋衣片加工棉纱,撕轮胎线,挣个加工费补贴家用。母亲的手经常磨出血泡,双手缠满了胶布,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过早地驼了背,可母亲在我们面前从不叫苦喊累。母亲在糖烟酒公司当会计时,听说单位送货来了,立马放下碗筷跑到公司与男职工们一起去卸货,为了挣每车几毛钱的装卸费,来补贴家里的生活。

母亲于1988年离休,按理说闺女出嫁了,儿子们也都长大成人娶上了媳妇,自己辛苦一辈子也应该休息休息享享清福了,然而,在离休后的几年中,母亲离休不离岗,还在原岗位工作,虽然每月只多给30块钱,但母亲仍乐此不疲地每天按时上下班。母亲是怕将来老了得了病给我们添负担,也为的是多挣一点钱给我们攒着应急用啊。

(三)

母亲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母亲一生高风亮节,忠厚耿直,坚持原则,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母亲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对一些腐败现象更是义愤填膺,深恶痛绝。母亲常说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义之财决不能要。母亲当过银行柜员、当过公司出纳、也曾当过仓库保管员,但母亲对公家的钱物从不动心,从不贪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母亲在煤炭公司当开票员时,煤炭实行定量供应,有亲朋好友找她想多开点平价煤,可她从不优亲厚友,坚持一视同仁。

母亲是离休干部,看病所花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但她平时从不买贵重的药品,更不买保健品。怕我们沾她的光,每次报销医药费都是她亲自去公司报销。母亲常常教导我们说:“不要吃人家托你办事的吃喝,也不要收人家托你办事送的东西,更不要贪占公家的东西”,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坚持原则耿直的人。母亲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留下了良好的家风,使我们受益匪浅。如今我们姐弟几家过得都很好,但无论干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遵纪守法,诚实待人,这些都与母亲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在我们的心目中,母亲就像大海的航标灯一样,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航向。

(四)

母亲的一生是乐善好施的一生。母亲一生虽然勤俭持家,但却乐善好施。母亲自己省吃俭用非常节俭,对自己“狠一点”,但是对待自己的家人和外人,却是慷慨大方,从不吝啬。我们姐弟几个买房子添家具、孩子上学娶媳妇、孙子孙女过生日,她老人家总是几百几千的给。舅舅和农村来的姨们来看她,临走时母亲就会塞给他们一点钱,挑几件穿过但不过时的衣服,让亲戚带上。母亲临终前嘱咐我们在她去世后,给老舅1万元钱,这件事我们已经照办了,请母亲放心。

母亲不仅对家人那样好,对外人也是如此。母亲有三间属于自己的平房,身体好的时候,谁家也不愿去住,她感觉到谁家去住都不方便,不如在自家随意。虽然我们死气摆列接家去,她在谁家也就住上几天,找个理由又搬回平房来住。母亲爱住平房,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平房出入方便,一些大姨就经常到母亲家串门唠嗑。每天母亲就早早地准备好香烟,沏上茶,摆上水果,把孩子们送来的一些好吃的,拿出来给这些大姨们分享。母亲戒烟已多年,但是家里始终不断香烟,为的就是给这些串门的大姨们用的。谁家有困难,母亲也会慷慨解囊。母亲爱扶贫济困,乐于助人,2019年汶川发生大地震,母亲听说后,一下子捐出去1千元。母亲80岁了,仍然没有退党,党费也没有一次欠交过。在75岁以前,身体壮实时,还过组织生活呢。

(五)

母亲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母亲一生遭受多次打击,一是精神上的打击,二是病魔的打击。1948年,母亲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期参加革命工作,入党时年仅16岁。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公社、银行、商业等部门工作。担任过银行柜员、公社秘书、妇女主任、公司会计等职务。1969年,母亲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精神打击,上面提出“我们都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号召,母亲被下放回了老家农村,我们姐弟4人也一起跟着“非转农”。父亲在外县工作,母亲下地干活挣工分。从小在家受外公外婆宠着的母亲,哪里干过农活,常常累得偷偷地哭,现在又由一位国家干部一下子变成了乡下农民,这个落差母亲很难接受,姐姐为了帮母亲带我们和减少家庭负担,在三年级就辍学了,这是母亲精神受到的第一次打击。直到1972年落实政策,母亲这才带着我们“农转非”,又回到了孟村县城。

母亲第一次精神创伤还未完全康复,第二次打击又接踵而来,那就是父亲的英年早逝。1975年,年仅45岁的父亲去世了。当听说父亲去世的噩耗后,如晴天霹雳,母亲精神再次受到打击,几次昏厥过去,她感觉如天塌了一般。在父亲去世的一段日子里,母亲曾一度陷入悲痛之中不能自拔,我们常常夜里被母亲的哭声惊醒。但是,母亲不愧是伟大的母亲,在失去丈夫的痛苦中,在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助、亲人的召唤下,终于走出了阴霾,坚强地站了起来。

母亲的坎坷人生还表现在晚年病魔一次次降临到她的身上,无情地摧残着她的身体。第一次是医院检查出母亲头部有一个脑膜瘤,已经压迫神经了,经常感到头疼,不得不到医院做了开颅手术。第二次是母亲经常感到胸闷喘不上气来,医院检查是严重的冠心病,于是给母亲一次上了五个支架。2019年11月26日这天是母亲因患上尿毒症住院离开家的日子,这是母亲得的第三次大病。由于几次大病的折磨,使母亲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六)

母亲的一生又是幸运的一生。一是母亲赶上了一个好社会,好年代,党的政策好。二是多年来,母亲得到了孟村县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特别是县委老干部局和烟草专卖局领导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得到了宽厚包容的孟村县父老乡亲的支持,还有邻里朋友的关心呵护,以及单位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三是孩子们都深知母亲的不容易,常怀感恩之心,都把感恩当成一种责任,多年来,采用不同方式来报答母亲比海深的大爱恩情,努力践行着自己的孝道,唯恐子欲养而亲不待,后悔晚矣。

母亲下葬那天,孟村人民自发的来送她老人家,有领导、有同事、有朋友;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整个街道挤满了人,送行的汽车排出去老远,人们都带着一个心愿,就是送一送这位把美好青春、毕生精力和满腔热血都奉献给孟村的外地干部、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一定是母亲的恩德和事迹也感动了真主和天地的缘故吧,送别母亲那天,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雾,道路上铺了一层洁白的霜雪,两旁的大树上挂满了雾凇,这霜雪是苍天流下的眼泪,那雾凇是大地献上的小白花,道路两旁挂满雾凇的大树,分明是真主派来的使者,伫立在道路两旁来迎接母亲去天堂。

(七)

母亲,您临终前半睁着双眼,我们读得懂您眼神里的含义,您是感觉撇下我们不放心。我们想要告诉您的是,请您放心吧,虽然您不在我们身边了,但是我们一奶同胞的手足之情是割舍不断的。俗话说,长兄如父,大嫂如母。我是大哥,我要担当起这个责任,平时多关心、多爱护、多体贴弟弟们,对姐姐像对您一样尊重她、关心她。我们几家一定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不让一家掉队。

母亲,您离开我们一年零四个多月了,我们大家都很想您,都感觉没有尽到孝心。您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曾惹您生过气,现在想起来很是后悔,恳请您原谅我们吧。在我们的心目中,您是世界上无以伦比的一位最伟大的母亲!妈妈,是您给了我们生命,是您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您虽然走了,却把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善良正直、坚强不屈的家风,留给了我们,请母亲放心,我们会薪火相传下去的。

又一夏的杂文随笔

关于母亲的随笔写作:母亲的心事

我们的母亲们情感随笔

想念那些人那些事随笔

教育随笔拥抱的作用

母亲的微笑随笔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杂文随笔

思念,是一种清净散文随笔

关于母亲的故事随笔:背着月亮的母亲

清明时节美文随笔

怀念母亲的拥抱随笔
《怀念母亲的拥抱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怀念母亲的拥抱随笔(合集14篇)】相关文章:

怀念奶奶的高中随笔:致我最亲的人2023-07-10

蝴蝶的记忆散文随笔2023-12-19

歌唱那幸福散文随笔2023-05-02

关于生活随笔散文之若,我的幸福是一株月季2023-05-12

初中毕业随笔2023-01-10

相聚和离别随笔2023-12-15

冬日瀛湖散文随笔2022-07-21

怀旧散文随笔2022-05-31

关于生活随笔散文之因为幸福2022-11-08

散文随笔阅读《母亲的禅心》202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