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与探索的选择-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建议

时间:2023-08-26 07:39:4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验证与探索的选择-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建议(通用9篇)由网友“伤心小马”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验证与探索的选择-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验证与探索的选择-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建议

篇1:验证与探索的选择-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建议

验证与探索的选择-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建议

“阿基米德原理”是教师开展公开课、比武课、研究课的热门课题.笔者有幸承担此课题的研究课,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我觉得新旧教材在实验的编排上都是以验证性实验的模式出现,比如:新教材第一句话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有多大呢?”(提出问题),紧接着推出实验(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相等),最后形成结论(阿基米德原理).笔者认为,如果不进行必要的阐述,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想到的等问题,而直接进行实验,对学生来说既显得突然又难于顺畅接受,这必将束缚学生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学中是让学生去被动验证还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选择的.结果无疑是变验证为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层层深入.让学生不但知道要如何做,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达到自然过渡到课本上实验的目的.

教学思路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且分析得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袱力・的・大・肖应・该・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大・肖来・进・行・比・较”.这一思路的理清是契机,最具关键.可以通过小挂图,小实验达到目的.

1.曹冲称象挂图一幅.要求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说出同一条船如载小象,船吃水深浅如何变化,并得出船吃水变浅(船排开水的体积少),船受浮力小.

2.排球一个,内盛适量水的玻璃水槽一个.让学生亲自体验,用手缓压排球入水,通过感知让学生说出排球浸入水中后,水槽中水的的体积“变大”(排球排开水的体积多),排球受到的浮力变大.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多,该体积的液体所受重力也越大,物体所受浮力也越大.因此,我们自然该想到是否把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大小进行比较(二力大小比较)来寻求其内在联系.

其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被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且“用什么办法才能把物体排开的液体有效地分离出来呢?”可以通过小故事、小实验达到目的.

1.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47页“阅读教材”中阿基米德的故事,要求学生说出当时阿基米德注意到什么?想到什么?

2.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缓慢压入乒乓球,让学生观察排开的水全部溢出杯外了,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正好与溢出水的体积相等.

总结现象得出:溢水杯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分离被排开的液体.

最后:要求学生看课本第143页的实验装置图,由此说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接着进行实验,得出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相等的结论(F浮=G排,其它过程略),就显得自然顺畅,水到渠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种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的教学尝试也受到

[1] [2]

篇2:对政治教学与复习的建议

对政治教学与复习的建议

全国普通高考政治试卷全卷难度为0.573,与近几年试卷基本持平,说明考生对于今年政治试卷的回答情况总体较好,但在不同题型上的表现略有差别。具体说来,在选择题方面回答情况令人满意,在简答题、辨析题上的回答情况基本正常,但今年的论述题得分情况不容乐观,特别反映出考生在系统阐述一个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欠缺。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仅供教学与复习参考。

全面把握《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与能力要求《考试说明》规定了“考查的知识范围”,这是政治高考考试内容的依据。目前,政治科《考试说明》已经修订完成,针对原考试说明中对于考查知识范围的说明太过笼统、不易于复习过程中实际把握的情况,本次修订将《说明》中的知识点逐条细化,将原有的二级标题形式扩充到了三级标题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考核知识点。此外,由于20普通高考的时间提前一个月进行,“人教基[]6号文件”明确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将删减部分“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相应地,年政治科高考试卷中也对这部分内容不作要求。

《考试说明》同时也规定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能力要求”是与一定的教育认知层次相关联的,“能力要求”第1、2、3、4条规定了考生学习政治课后应具备的、从“再认知识”到“综合认识和评价”的各层次的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层级”基本上是与考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相对应的。如果说,《考试说明》中“考查的知识范围”对考查内容的广度作了要求,那么“能力要求”规定的就是高考政治对于考试内容深度的要求。此外,“能力要求”的第5条“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不仅属于文科类考试的一条特殊要求,而且,从考生参加考试、回答试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回答问题的表述是考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考生在表述中所反映出来的专业性(使用术语情况)、条理性、逻辑性等,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考生的实际水平相一致的,因此高考政治考试也一直要求考生回答问题要“紧扣题意”,评分标准中在两道论述题设置的“综合评价分”,也有针对性地对考生回答的条理性、逻辑性作了要求。

切实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在记忆、领会概念、范畴、原理的基础上,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增强可持续性的、在高等学府继续发展的能力高中政治课的内容一方面强调它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强调它的学科知识和学科体系。目前在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中开设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都是有着丰富的学科内容和严密的学科体系的。今后考生进入到高等学府,会接受到更多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学的日常学习中夯实根基、打好基础,会为今后在更高阶段的持续性发展做好铺垫;同时,政治科高考在试卷中所强调的关注现实生活、发挥创新意识的要求也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学习课本基本知识与联系实际问题思考的辩证关系。所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对知识的认知不是最终目的,但离开一定的知识准备去思维与实践则容易导致盲目性。要处理好“学”与“思”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政治课教学引导学生对重点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热爱和体验现实生活,是在学生经过阶段性学习后分阶段、分步骤完成的。如果不切实际地、过高地要求中学生紧密联系过多的“实际”,则这种联系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的能力发挥和所谓的“创新”也只能是原地的重复。当然,考虑到中学生的实际,不可能要求学生熟知学科内的每一个细节。在中学学习阶段,主要以准确理解、掌握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主干知识作为要求。

加强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积累,注重多角度观察和研究事物,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和利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切实增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近些年来,高考政治命题的改革,一直致力于对“素质考查、创新精神”的探索,并为了这一思想的实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但归结到一点,就是使高考政治试题更加贴近和符合我们生活、学习的规律,比如试卷中对试题多样化的设计,就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存在多种渠道;再如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中对“酌情给分”、“酌情加分”、“综合评价分”的设置,正是基于社会评价标准的多维性;又如试卷中对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凸现,正是由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又有潜在的育人的功能。试卷中设置的.材料,也往往是对现实生活某个情节的模拟,当然,这种模拟不一定是直接的模拟,而是经过一定的提炼和加工。同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也需要经过一个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过程。

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要求我们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判断、分析、评价问题,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出现和对问题的研究并非孤立存在,而往往是多个问题相伴而生、互相交织在一起。在日常学习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之余,可以尝试选择以某个社会问题为主题,探讨其他问题与这一主题的相关度,研究这个主题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建构对该主题的总体认识,培养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在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训练了学生思维和表达的逻辑性和层次感。我们在阅卷中时常发现,有的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把能够想到的知识都罗列上去,虽然在表面上看回答的文字很多,但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层次凌乱、欠缺有机联系、欠缺逻辑性,最终不能获得满意的分数。这种现象反映了这些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抓不准问题的关键点,把握不住事物发展的主线,从而整理不出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良好的思维习惯。

篇3:对政治教学与复习的建议

对政治教学与复习的建议

20全国普通高考政治试卷全卷难度为0.573,与近几年试卷基本持平,说明考生对于今年政治试卷的回答情况总体较好,但在不同题型上的表现略有差别。具体说来,在选择题方面回答情况令人满意,在简答题、辨析题上的回答情况基本正常,但今年的论述题得分情况不容乐观,特别反映出考生在系统阐述一个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欠缺。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仅供教学与复习参考。

全面把握《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与能力要求《考试说明》规定了“考查的知识范围”,这是政治高考考试内容的依据。目前,2003年政治科《考试说明》已经修订完成,针对原考试说明中对于考查知识范围的说明太过笼统、不易于复习过程中实际把握的情况,本次修订将《说明》中的知识点逐条细化,将原有的二级标题形式扩充到了三级标题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考核知识点。此外,由于2003年普通高考的时间提前一个月进行,“人教基[2002]6号文件”明确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将删减部分“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相应地,2003年政治科高考试卷中也对这部分内容不作要求。

《考试说明》同时也规定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能力要求”是与一定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认知层次相关联的,“能力要求”第1、2、3、4条规定了考生学习政治课后应具备的、从“再认知识”到“综合认识和评价”的各层次的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层级”基本上是与考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相对应的。如果说,《考试说明》中“考查的知识范围”对考查内容的广度作了要求,那么“能力要求”规定的就是高考政治对于考试内容深度的要求。此外,“能力要求”的第5条“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不仅属于文科类考试的一条特殊要求,而且,从考生参加考试、回答试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回答问题的表述是考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考生在表述中所反映出来的专业性(使用术语情况)、条理性、逻辑性等,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考生的实际水平相一致的,因此高考政治考试也一直要求考生回答问题要“紧扣题意”,评分标准中在两道论述题设置的“综合评价分”,也有针对性地对考生回答的条理性、逻辑性作了要求。

切实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在记忆、领会概念、范畴、原理的基础上,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增强可持续性的、在高等学府继续发展的能力高中政治课的内容一方面强调它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强调它的学科知识和学科体系。目前在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中开设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都是有着丰富的学科内容和严密的学科体系的。今后考生进入到高等学府,会接受到更多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学的日常学习中夯实根基、打好基础,会为今后在更高阶段的持续性发展做好铺垫;同时,政治科高考在试卷中所强调的关注现实生活、发挥创新意识的要求也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学习课本基本知识与联系实际问题思考的辩证关系。所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对知识的认知不是最终目的,但离开一定的知识准备去思维与实践则容易导致盲目性。要处理好“学”与“思”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政治课教学引导学生对重点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热爱和体验现

[1] [2]

篇4:对“内环境与稳态”一节教学的几点建议

对“内环境与稳态”一节教学的几点建议

对“内环境与稳态”一节教学的几点建议

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生物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在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增加了“内环境与稳态”一节。内环境与稳态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稳态概念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已成为普遍使用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普遍存在于生命过程中的一个共同规律。增加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学生准备知识不足,难以充分理解稳态的本质内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供参考。

?1 增加“内环境与稳态”概念的发现史

?“内环境与稳态”概念的发现史,对于学生理解内环境与稳态概念的本质及意义有一定帮助。19世纪法国著名生理学家伯尔纳(Claude Bernard)发现,一切生命组织都有一个奇妙的共性,这就是它们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在外界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能够保持稳定不变。伯尔纳认为:“内环境恒定是机体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所有生命机制不论如何变化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在内环境中保持生命条件的稳定。”他的这些观点在50年后被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B.Cannon)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坎农认为:内环境并不是处于一种静止的、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一种可变的、可动的相对稳定状态,并且用稳态(homeostasis)这一术语概括。在教学中增加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稳态概念提出的前提条件,理解稳态概念的动态实质,在有所铺垫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涵,将有利于学生有意义学习。

2 降低知识难度,突出稳态的概念内涵

新教材中用缓冲物质对内环境pH值的调节作用来说明稳态现象,可结合高中化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缓冲物质的作用机理,但不必研究过细。由于课时有限,必须把重点放在对稳态概念内涵的理解上。其实,稳态概念内涵在于突出机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和机制。稳态现象是十分丰富的,新教材在前一节中所探讨的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状态和肝脏活动之间的动态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传统的生理学观点认为,稳态的形成机制是在神经系统和以内分泌系统为主的体液调节的共同协调作用下,通过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统一活动而达到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但现代生物学认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网络才是使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因此,笔者认为,突出机体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和网络调节作用,其意义更为重要。

3 在教学中渗透机体整体性、开放性以及系统观、信息观等现代生命科学思想

近几十年来,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成果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认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不断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使人们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上升到全新的高度。在稳态现象的机制问题上,现在已经证实,机体至少有三大调节系统参与到稳态调节中,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前两者的调节作用早已被公认,成为经典的'传统的生理学对稳态机制的解释,而后一种调节作用正是当今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神经免疫内分泌学的研究范畴。免疫系统通过游走的免疫细胞感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所不能感知的其他类型的刺激(比如异物或外来抗原之类的刺激),并且通过释放细胞因子(CK)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消除这一类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现代分子生物学揭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信息分子共享,这些信息分子除了体液因子之外,还有许多生物活性分子(比如多肽激素等等),它们参与机体稳态调节,各自发挥着自身特有的作用,各系统之间通过反馈调节协调一致,维持机体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一般系统论的创立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心理学家贝塔朗菲(Ludwigvon Bertalanffy)认为,生命是一种开放系统,是在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呈现出输入、输出,自身物质组分不断地形成和破坏的过程中存在和发展的系统。“生命的形式不是仅仅存在着,而是在发生着,它通过有机体的物质和能量的永恒流动而表现。”这个开放系统的重要特征就是稳态、自主和自组织性,它处处表现出有机体的自我调整。现代分子生

[1] [2]

篇5:对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论文

对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论文

我国的教育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形成了培养统一型人才的基本模式。使学生习惯于按常规办事,善长继承和模仿,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精神,不具备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探索一种崭新的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就愈发显得重要了。

一、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的思想准备

1.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学习环境、教学原则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有利于能力形成的新观点,为创新教学结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实践证明,构建崭新的教学模式,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在建构主义等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2,强化一个角色――教师的主导

我国传统教育几千年来一直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教师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讲得好多,学生主动学习得少。教师主导的问题,我们研究了多少年,但始终没有彻底解决。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之后,不但“口灌”而且采用了“电灌”,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出现了高分低能,因循守旧,不敢创新,也不会创新的现象。由此看来,创新的关键是必须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变“讲师”为“导师”。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体现了五个方面:第一,引导,帮助学生确认和协调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经过自身努力,达到学习目标。第二,指导: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选择学习策略。第三,诱导,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第四:辅导;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第五,教导:教师要以优秀的品质,完善的人格影响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健康的心理,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品质。总之,教师不仅仅是给学生真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现真理,探索真理。

3.巩固一种地位――学生的主体

一位教育科研工作者在一次讲话中提到:“我到国外去看的课与咱们的课相比较,感觉我们的课是非常精彩的表演,精心设计、精心实施,就是学生不象“活人”。就是学生没有表现出他们的个性特点,没有做到让课堂充满生机。”其实质是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而用统一的模式去培养同一类型的人。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动作,学生的语言都被教师牢牢地控制着.根本不可能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根本就不可能培养创新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解放学生的头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愿说,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能做。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课堂静昕、静观的沉闷局面。在电教媒体的参与下,创设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主体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实现主体性发展。

二、探索创新模式的物质基础

1.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品格的形成,视野的扩展,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空中资源,网上资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课内、课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丰富的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通过知识信息的物化展示,激励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就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做为软件支持条件。所以要通过多种渠道建设CAI、VCD、录像带、投影片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创设教学情境的需要。

三、探索创新教学结构的课堂操作

l 创设一处情境

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资源,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音、语言提出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兴趣的问题情境,设置疑难,提出悬念,激发学生的参与渴望,引导从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人手,观察分析,积极探索,发现新知。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是直接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用来验证教师的结论,也不是把结论性的情境合盘托出,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或有问题使人因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人胜;或有悬念引人深思。从而使学生思维活跃,在主动学习中,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2.营造二种氛围

(1)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

创设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有利于解除学生的各种精神压力和紧张气氛,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轻松,从而主动观察、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各抒已见。学生在不断肯定、修正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实现自我建构。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要求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言、争论。让他们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即使在发言中出现错误,教师也要耐心指正,不能因为他们说错了而终止他们的参与。要求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勇于接受他们的批评。对学生争论的焦点,教师要给予恰当的点评并及时归纳、总结和升华。使全体学生在民主的争论中,把握教学内容的精髓。

(2)协作学习的氛围

划分小组学习,学生以合作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相互启发,畅所欲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新的发现。

采用小组学习方式,同学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了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了协作精神。当然,协作学习氛围的营造,小组学习不是唯一的形式。但不管是班级学习还是小组学习,教师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尽量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尽情地在不断的思索中,争论中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创新教学课的评价

创新教学课的评价主要从是否在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适合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义建构教学结构模式;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否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营造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否认真进行了教学设计,实现了技能、智能、情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设计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见附表)

评价指标体系由六项主因素,十九项子因素组成,基本涵盖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活动程序、方式方法及内容等方面的评价。“教学目标”是在全面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按布鲁姆的理论和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及其分类并确立目标水平。评价时要看目标的确立是否全面和准确。“教学媒体”主要从准确地选择教学媒体、恰当地使用媒体,创设合乎心理、视觉卫生的媒体使用环境去评价。其中“媒体策略”主要看媒体的使用是否真正做到了从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参与”要看学生是否有主动参与的强烈意愿,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思考,主动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积极参加小组学习和班级交流;是否有创新精神。“自我调控”表现在能否自觉培养稳定的注意力、自制力,培养百折不挠的学习毅力。..参与评价”表现在能否积极评价别人的回答并且勇于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作用”主要从五个方面要求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素养”是对教学基本功的评价。“达标度”是要评价教学目标所能达到的程度。‘.参与度”是要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篇6:对中职会计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对中职会计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对中职会计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全文如下:

有效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具体含义为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付出最少的时间、精力与物力,获取最优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当今市场经济对人才规格和结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我们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来满足市场需求,并实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对此论题阐述几点想法和建议,以供各位同仁参考和借鉴。

一、更新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以往中职会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以自身为中心支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始终以“被动者”“接受者”的身份接受来自于教师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他们应有的主体地位被弱化,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配角、观众,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会计知识水平的拓展,又不利用学生整体思维的培养,所以,我们应对这种带有传统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所以,作为一名中职会计教师,我们也应及时地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自己则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指挥者,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比如,在学习《信用的主要形式》这节内容时,我们就可依据本节内容中所包含的六小节,如,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将班里学生分为六大组,每一组对应一个主题内容,然后对所对应的信用形式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和探索,如,含义、性质、特点、作用等。搜集完毕后,每一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性陈述。这样,我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一方面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另一方面使学生对信用的六种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实现中职会计的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学生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涣散,再加上《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材中所涉及的都是较为枯燥、乏味的理论性知识,若是我们依旧采用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中职学生难免会觉得乏味无趣,进而注意力不集中,开始走神、开小差。所以,我们应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中职会计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进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利息与利息率》这节内容时,若是我们直接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解有关利息与利息率的知识点,对于学习基础差、底子薄的中职学生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立即理解和领悟,也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我们就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当地银行中,去对这些知识进行实地调查,这样,我们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既为原本枯燥呆板的中职会计课堂增添了一丝生机和活力,又使学生对利息的本质、利息率及其种类、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以及利率的作用等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为中职会计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进行恰当的课堂提问,增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疑问是促使学生展开一切学习行为活动的源头和动力。有了疑问,学生通过及时分析和解决,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在中职会计教学课堂上,我们可在恰当时机向学生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对我们所讲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提问,也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强烈的探索动机。

比如,在学习《通货膨胀》这节内容时,我们就可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你觉得物价上涨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

(2)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调动着物价,你觉得这样说对吗?

(3)在物价飞涨时,人们会说“投资不如投机”“存钱不如存货”“生产不如囤积”,你对这些说法有什么认识?

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这样,我通过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课堂提问,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使学生对通货膨胀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中职会计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作为一名中职会计教师,我们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会计专业教学,使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既掌握专业的会计技术知识,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确保中职会计有效教学工作顺利展开,并得到真正落实和实现。当然,我也深知实现中职会计有效教学并非朝夕之功,我们需要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探索,我也愿意和广大同仁一起,为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丝绵薄之力。

篇7:对美术基础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探索教育论文

对美术基础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探索教育论文

首先是扩大招生与精英教育之间的关系。相比其他地区,内蒙古美术高等专业艺术院校的问题则更显突出。专业基础较好的地方考生更愿意报考艺术氛围和学习条件较好的知名院校,主要集中在全国知名的八大美院及名牌综合大学的美术专业,而内蒙古地区美术高等专业艺术院校则不得不被动地录取“剩余”的一些专业基础较弱的考生来完成当年的招生计划。再加上目前许多地方专业艺术院校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顺应时代的需求,新兴了许多专业如电脑美术、多媒体艺术、动画等专业,吸引了大量考生,将原有的(国、油、版、水彩)绘画专业推到了尴尬的地位,从而使得精英教育体制下的培养模式向培养宽口径、大框架的素质型美术人才转变。面对美术高考招生体制下衍生出的专业基础薄、文化素质普遍低的学生,怎样完成要求的美术基础教学任务,如何施教才能适应新时期美术现状的要求,是我们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首要问题。

其次是传统基础教学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关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85美术运动”、新古典、新写实、新表现等种种风格和潮流的演变,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中国的油画家们在近间几乎都是片断式地经受了来自西方传统和现当代艺术样式的冲击与洗礼。在目前的西方,由于艺术观、价值观、文化观的多元发展,传统的严密教学系统已被迫瓦解。而作为架上绘画的主流品种之一的油画首先面临现代艺术带来的挑战,在绘画的观念、形式、手段、材料等诸多方面与当下的艺术发生碰撞。在当今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背景和当代文化建设语境中,我国的艺术教学同样身处错综复杂的诸多问题之中。我国传统的基础教学注重造型能力的培养和表达的教学套路越来越多地受到冲击和质疑,传统基础教学体系仍然滞留在前苏联的现实主义教学体系下,传统的绘画模式与观念越来越得不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具有敏锐的思维和尖锐的感受力,接受和掌握新生事物快,而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缺乏经验,缺失适合抉择的基准点,/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但是同时他们所吸纳的信息量十数倍甚至几十倍于从前的学生,形成全新的多层面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当代人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越来越多地具有表达自我的愿望,要求按照精神和心理的原则去营造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当前,艺术观念和审美形态已经不再局限于前苏联的具象写实画风,西方现当代油画的各种流派和观念不断地冲击着教学的课堂――古典的写实油画技法,印象主义的写生技法,抽象绘画的表现性油画技法等等,这些都为高校的油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空间。面对林林总总的绘画风格,学生在油画写生和创作的基础训练当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参考和借鉴一些自己喜欢的大师及当代名家的作品,从构图、设色到形象处理,甚至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个人趣味,用前人已经运用得成熟的样式去套用自己的感受。更有些学生希望通过借鉴大师的图式来创立自己的语言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审美的惰性和思维的定势。本来学生在学习阶段选择一些优秀的`国内外画家,对其艺术规律的掌握和文化内涵的领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是想要借助他人的绘画风格来打造个性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这样会辖制人的思维和创造力。图像化时代的今天,各类现代艺术形式的影响已经使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敏锐细腻的色彩把握技艺不被认为是通向艺术目标的唯一途径。几乎所有想参与现代艺术潮流的学院毕业生们都会突然觉得,在走向社会之后,需要对在学院造就的思维模式进行重新的审视,接踵而来的是不断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营养的不足、能力的单一。多少年来对着物象写生养成的惰性,以及一贯“靠感觉”作画导致的理性思维迟钝,使他们很难找到自己在当代艺术世界中的合适位置。甚至不少人只能选择放弃,坚持着的人也必须“靠自己读书与朋友交流的方式”,从自学和业余的补课艰难地开始。

再次是传统教育模式和高科技教学体系之间的关系。信息化的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的影响就体现在多媒体教学。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图像网络形象方便快捷地传入我们的生活。现在许多院校已经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把自己的讲稿、讲义改成电子版,这样也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高科技教学体系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而地处远离文化中心的内蒙古美术高等艺术院校正在面临着资源和资讯贫乏的尴尬局面。传统的教学体系用一种模式训练学生,已经成为学生创造力的桎梏,采用老一套的课堂作业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反而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单一、创造力低下等弊端。只有利用大量的网络资讯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全面的艺术历史和现代艺术的现状,才能使他们清楚自己的当下处境,明确什么是前人已经做过的和现在的人正在做的,然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针对学生在大学时代正处于艺术人格发育急需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如何挖掘学生的艺术思维的闪光点和潜质,诱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艺术道路是教学当中的首要问题。通过高科技教学体系逐步实现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实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达到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认知和学习的途径,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是目前西部专业艺术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最后是传统技法教学与艺术理论教育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H?G?布洛克在其着作《现代艺术哲学》批判了艺术的“自治――他治理论”。他认为“艺术既非完全他治(因它还有自己的形式结构方面的价值),又非完全自治(因为任何艺术都与外部世界有联系)。“既承认艺术再现现实和人类情感,又承认它有自己独立的自主性”。这预示了艺术教育发展潜力的无限可能性;同时也决定了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所认定的艺术技法教育,它是人类开发智慧的一种复杂系统工程。换言之,美术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法传授课,更是一门开启学生智慧之光的人文学科教育。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长期受“重技术,轻理论”教学思想的影响,忽略理论思维的培养。突出表现是美术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技法教学不能有机结合,史论教学往往只给了学生一些常识和名词,没有从理性上指导绘画实践;只强调理论知识的罗列,忽略艺术分析和艺术批评的培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纵向性,而缺乏横向的对比。因此,加强人文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把理论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专业实践中,教会学生进行艺术思考,使学生在融合中外艺术理论的基础之上,逐渐养成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能力,我们只有使学生理解了艺术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掌握了创作的原理和形式语言的要素,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艺术创作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只会照抄对象的画匠。

总之,在当今这个数字和图像化的时代,传统的绘画理念和技艺已经不被认为是通向艺术目标的唯一路径,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代艺术中绘画的观念和语言及其手段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和丰富的实验性。我们的基础课的教学,需要更多地介绍跨学科的知识、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我们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现代艺术的新动态,使学生在全面了解当代艺术状况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在绘画理念、创作观念、思维方式上形成个性化的判断。可以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新的艺术教育模式将会更好更快地融入到现代教学体系中,为学生提供更大更好的艺术创作空间和环境。

篇8: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会计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操作性强、理论性强、保密性强的特点,所以会计实训教学工作非常重要。但是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实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效果,是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无法回避的课题。

一、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在会计专业建设过程中,笔者学校教师充分利用骨干教师国家培训、省级培训的机会,与兄弟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普遍认为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面临如下境况。

1.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单薄,而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会计职业教育必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并重,学生必须同时掌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这给会计专业教师带来很大压力。

2.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大多名不符实,只停留在浅层合作上

由于会计工作具有保密性强的特点,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开展会计方面的校企合作,专业教师和学生很难获得真实的会计职场体验,不利于开展会计专业实训教学。

3.缺少具有会计实务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是大学应届毕业生,虽然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但缺少会计职场体验,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涉税事务、细节性业务处理知之甚少,“双师”素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4.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

当前,会计职业是热门职业,很多职业院校开设有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会计类专业,会计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毕业生就业调研数据表明,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小微企业就业,就业岗位主要是会计、出纳、商务文秘、统计等,会计对口就业率不超过20%。因此亟须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兼顾非对口就业学生的技能训练。

5.选用的教材不尽如人意,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差距大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材料,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目前使用的会计教材带有明显的学科教材的`特征,教材体例、教材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脱节,制约了教师全面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很有必要补充实训辅助教材,或者直接编写有针对性的项目教材和任务教材。

6.实训设备设施不足,某些实训软件是鸡肋

很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条件差,实训岗位不够。有些学校买来的实训软件虽然内容丰富全面,但内容太多太难,没有配套的实训教材,实训项目与选用的教材不兼容,而教师又没有能力对实训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成为实训教学中的鸡肋。因此很有必要補充与实训软件配套的实训辅助教材,提供充足的诸如凭证、账簿、报表等实训耗材。

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

1.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优化课程体系,就是要通过调研确定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研究表明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企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五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至关重要,应将其作为核心专业课程,要排足够的学时。

改革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地把小微企业的常规业务内容和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强化货币资金业务、往来业务、存货进销存业务、涉税业务、财务成果业务、编制会计报表等核心内容的实训。

加强教材建设,就是对主干课程和重要的业务技能,开发编写相关的实训教材进行补充和强化。比如开发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进销存实训、纳税实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校本实训教材。

2.探索会计实训教学的“四段进阶实训”模式

第一段:随堂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理实相融,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师在技能操作演示的过程中讲解专业理论,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仿真操作任务过程中学习掌握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

第二段:核心专业课程实训周。对于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在当期授课教学结束前安排一周时间,其他课程停课,专门做一周该课程的实训教学。这个实训周既是对该课程的一个技能强化训练,也是对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复习,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至关重要。

第三段:综合模拟实训。安排在第四学期,模拟一个一般纳税人的小微工业企业一个月的全盘会计工作,实训内容包括:了解企业概况,明确选用会计政策如何衔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设置账户,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备查账;填制和传递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资金收付业务、往来业务、存货进销存业务、经营成果业务核算;编制纳税申报表和会计报表;整理装订会计档案。由于中职会计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常常只有一个会计,需要会计一人独当一面去处理。因此在设计实训内容时一定要突出小微企业的常规业务,包括货币资金核算、往来核算、存货进销存核算、成本与财务成果核算、涉税业务核算等。

第四段;顶岗实习。第三学年是顶岗实习的时间,由学校安排到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一定人文素养,熟悉财经法规,掌握会计核算知识和技能,具有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和会计软件运用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3.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场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务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选择适用的项目教材或者辅助实训教材,积极开发编写一些配套的校本实训教材。

4.实施以评价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技能成绩及理论学习成绩相结合,学生、教师、企业多元主体参与相结合。比如在专业课程学习成绩考评中,平时的实训、作业、学习态度等过程性评价成绩占30%,体现过程和结果性评价的技能实训成绩占3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

5.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用活用好數字化教学资源

要求教室和实训室都要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电脑机房配备必需的会计实训软件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现代教学手段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提高会计实训教学效果。

三、对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思考

1.面对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的现实,教师不要怨天尤人

学生文化基础差,教师要勇于面对现实,能做的就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认真开展教学改革,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训教学,使人才培养对接人才需求,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校企合作,为师生提供真实的职场体验

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多元评价模式的重要一环,是提高职业教育效果的重要外在条件。加强校企与合作,可以使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实践,开阔视野,促进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训教学能力,进而促进整体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3.教师要自觉提高“双师”素质,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不能一本书读到老,要将“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除了校企合作、“国培”“省培”进修培训、参与会计实训场室建设、参与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编写之外,教师还应虚心向会计实务工作者学习,熟练使用常用的会计机具和实训软件及设备,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追踪了解财经最新动态,特别是会计、税收方面的新政策,及时更新和充实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内容。

4.人才培养要准确定位,对接市场需求

学校要根据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群和主要就业于小微企业的特点,找准专业定位,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会计专业素养外,还要兼顾其他非对口就业学生,设置商务文秘、营销、仓管、自主创业等其他课程。通过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学以致用,尽可能减少学非所用的情况。

5.按照岗位需求,整合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

在整合教学内容时,要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出发,与其对征订教材内容进行修修补补,不如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笔者认为,学校要做好开发校本教材的统筹规划,通过行业专家研讨会,提炼重要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突出专业工作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这样会使专业实训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6.学校要不断充实实训设备设施,满足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有效开展会计专业实训,就要配备必要的仿真实训环境和实训耗材,建设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仿真手工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和综合模拟实训室,购置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纳税申报表等实训耗材。

参考文献:

[1]赵荣敏.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13).

[2]陈文雅.浅谈市场定位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J].广东教育(职教版),(5).

[3]张利.中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教育,(27).

篇9:万紫千红总是春--对新课程语文教学、复习的建议与采取的措施a href=

万紫千红总是春--对新课程语文教学、复习的建议与采取的措施a href=/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广东省普侨区中学 袁运成

2007年中考结束后,我们分析和总结了我区中考情况。虽然我区中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我市中考语文试卷暴露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建议我区中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知识基础的灵活运用。

语文基础知识必须夯实打牢。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音、形、义、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要严格要求和训练学生对这些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语言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交流工具,也是一门非常难学的社会科学。不要认为祖国的语言(母语)从小已开始学习就不要花多大的气力和功夫了,也不要认为语文这门课程不管什么人都能够教好的。只有注意了平时的积累和训练,才能够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真正的语文水平,考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最后复习阶段,教师要注意分块专题复习。语文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这块,教师要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有效的训练,对课外中外名著考察进行拉网式过关测试,语文综合实践应用要注重与从说和写的角度进行模拟训练。对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要注重对考试说明上明确要求的古文篇目进行逐课过关。从背诵到默写,从阅读到翻译,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色,从理解分析到归纳概括。尤其是古诗文这一块,考查的内容不多,只要教师训练和要求到位,学生练习和积累到家,是不难考出好的成绩的。

还要要求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规范书写的习惯。在这方面,我们教师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平时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也不是比登天还要难的。有了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获得语文书写的高分,而且对于学生将来的一辈子都受益无穷的。

2、狠抓阅读积累,努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今年,尽管我们的阅读人均分比去年有所提高,但是,这一块还是有一定上升空间的。目前,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设法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重视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量的积累。只有阅读的量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出现我们所希望的学生阅读质的飞跃。我们必须在具体文本的阅读中,在长期阅读的潜移默化中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语文素养真正提高了,才能夺得优秀的阅读考试成绩。在进行阅读训练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文本,注重对解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和训练,要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必须要掌握的解题步骤、解题规律、方法和技巧,要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试题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解题辅导。还要进行必要的正确与错误答案的比较、分析,找出答题错误的真正原因,从而帮助学生避免重蹈覆辙,引以为戒。在这方面,我们教师要多下点功夫,要不断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教学与复习的思路、策略和方法,还要善于根据试题的不断变化进行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要努力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阅读和解题的有力武器,切实提高语文阅读和解题的能力。

3、加强写作训练,切实提高作文水平。

今年作文试题考查的题型有了一点变化,即由过去的话题作文变成今年的命题作文。可以说,这是作文考试命题的传统回归。针对这个新的动向,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实践练习中,要注意不能只搞话题作文的单打一的训练,要进行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和材料作文等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在作文内容的选择训练上,教师要围绕学生与生活、学生与学校家庭、学生与社会,学生与理想人生等方面,进行重点组织写作训练。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审题、选材、立意、构思、定体和写作的方法,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作文语言的规范和创新,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让作文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获得高分。还要注意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作文量的训练,从而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为保障上述做法顺利进行与落实,还需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我们的具体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夯实基础

(一)早下手,抓反复。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问,靠短期强化往往毫无效果,况且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各科学业难度逐渐加深,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年级越高就越难在语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学生初一刚入学时就抓紧其语文的学习。

初一刚开学,我们就分发了一套文学、文化常识和古诗词名句名篇摘录的材料,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背诵。为了克服遗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定为每学期开学摸底测验的必考内容,让学生在反复不断的复习中加强记忆。

在文言文语法知识上,我们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学策略。即在初一一开始就让学生彻底弄清楚文言语法规则,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文中的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做虽然在一开始占用了较多课时,但几篇课文下来老师就再不必进行文言语法方面的教学,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便有了较快的初始速度,为后来的大量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用足教材,以“本”为本。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利用教材,按照H版教材的体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六册书的课内文言文我们几乎全部上过,总体上采取先慢后快、重点篇目慢非重点篇目快的原则,有变化有侧重地实施教学。

课内现代文中的必读篇目我们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对课文本身理解的结论,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并将这种思维过程中所用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文章的阅读中去。泛读课文则是选择某一侧面,以学生讨论为主,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解读文本。

(三)分步前进,学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没有一蹴而就,而是从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开始,逐步训练论点型议论文、论题型议论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先列并列式、层进式结构提纲,再连缀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认真批改,详细讲评,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步步提高起来。

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提高。

二、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一)教师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二)压缩课文的授课时间,一般课文用1--2课时来完成。为了压缩课文的授课时间,首先要简化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每一堂课只要求达到一个目的。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包罗万象,想面面俱到、毫无遗漏的教给学生,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没有可能。俗话说得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从教学效果来说,必要的舍弃是应该的。理想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从宏观进行,一学期、一学年的教学目标放在一起看,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但落实到每一节课,就必须有每一节课的目标和教学重点。其次,能够不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就尽量不放在课堂上讲,这也是压缩授课时间的.办法。课前预习工作要落到实处,每一节课所布置的预习任务都要有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便于老师检查的。粗读课文,疏通文义,分段归纳段意等一系列工作,完全可以在课前完成。字词以及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可以在开学初切块分给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由他们组织整理,上课前三分钟抄在黑板上,底稿上缴,一月整理一次。

(三)阶段学习过的句式变化、关联词用法、常用修辞手法以及其它语法知识,应该有机的切分到每一节课文当中,有计划的复习加深,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没有扎扎实实的知识的积累,是很难有能力的迁移的。

(四)向课外延伸的问题,把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外活动与正课有机的配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广泛拓展

(一)扩展阅读课外文言语段。这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仅初一阶段,我们就补充了一百段课外小语段,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励学生将有些故事作为论据写入作文,并配套自编测试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二)印发课文相关资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题材或体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导学生课外自读。

(三)坚持以剪报的形式扩大学生阅读量,把握时代脉搏。

(四)坚持写随笔,抽时间做评讲,优秀作文印发给全年级。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除了上面提到的课余活动以外,我设想在初二年级开展以下活动。

1、每天一首唐诗鉴赏;

2、每节三个成语介绍,并要求同学根据这些成语连串成一段话;

3、每周一节阅读课,课后要求同学们写一篇文章;

4、定期举行作文竞赛,择优汇编成优秀作文选集。

四、三级齐抓,一抓不放

我们要把初一初二的教学工作像初三一样对待。从初一开始抓质量,抓学法指导;初二要提前进入初三状态,及早启动包干组会议,制定中长期复习计划,做到三个年级一样的紧张有序,生机盎然。

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订阅《语文报》、《散文》、《读者》等优秀报刊。这些报刊杂志每一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除让学生广泛阅读外,每星期还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以上报刊杂志,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因为在短时间进行大量的名著泛读是不切合实际的。到初三时,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老师只启发和点拨即可。

三年来,我们一直步调一致,不仅进度相同,而且分工协作,资源共享。老带新,新促老,在统一的教学方案下,各具特色地开展各班的教学,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五、最后冲刺

(一)初三第一学期,我们没有急于进入复习,课堂时间全部用来上新课,家庭作业以复习前四册书的内容为主,然后分四次进行测试,检查复习效果,不合格者单独辅导。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做到了人人过关。

(二)专项复习。包括文言虚词、实词,古文化常识,诗词鉴赏等,每项复习结束都有自编配套试卷加以检测巩固。

在作文方面,抽出课堂时间写限时作文,提初学生临场作文能力。根据各班不同情况,从审题、结构、材料、语言等方面专项突破。

(三)时事话题讨论。近年来的初考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辩能力,为此我们常常将报刊中的社会讨论热点拿到课堂上加以讨论,并让学生在讨论后整理成文。初三阶段我们先后讨论了“揭阳城市精神”、“十六岁了,该不该自立”、“科学家和明星”、“新时代下雷锋精神”、“高科技带来的思考”等等。这种讨论看似与应试无关,占用了不少课堂时间,实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来程度较好的班级效果尤佳。

(四)适度训练综合性试卷。为避免重复操练,我们对众多综合性试卷作了挑选,选择难度不同的试卷,全年级统一测试,重在训练考生考试的感觉。

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语文教学的春天里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绚丽景象。

八年级下物理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下教案

初三物理课堂教案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教学课件

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

初二物理人教版教学设计

浮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浮力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版浮力教学设计

验证与探索的选择-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建议
《验证与探索的选择-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验证与探索的选择-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建议(通用9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023-06-05

浮力教案2024-01-28

浮力教学设计2023-01-24

初二物理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12-09

《物体的沉与浮》优秀教学反思2022-05-20

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论文2022-12-20

人教版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2022-04-29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反思2024-04-14

优化教学行为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024-02-06

初中物理 教学论文2023-08-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