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为题范文(精选16篇)由网友“冒失芋頭”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以人为本为题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领导者“以人为本”为中心
领导者“以人为本”为中心
近期,看了一些军事方面的书,发现中国军队的领导者在军人思想建设及团队建设方面确实有着其与众不同的优势与先进性,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方面远远不如国民党的情况下,取得解放战争的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基础的军队领导干部在带兵方面的一些理念与方法是非常值得企业管理者研究、学习、并在企业带“兵”时予以有效应用并发扬光大的。企业领导人带团队,如同军队将领带兵一样,也需要遵循一些带“兵”的核心理念,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人为本”,两个基本点就是“文化(即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现仅以“以人为本”为中心,论述如下:
也许有人会问,企业应该以经营为中心,为什么会是以人为本为中心呢?其实这非常好理解,企业的经营结果受人的因素影响最大,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解决了人的问题,也就解决了经营结果的问题。
那么该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要从人性角度出发,满足人的需求。毛泽东正是找到贫苦农民渴望满足吃饱饭的人的基本需求,号召广大民众打土壕分田地,取得了民心,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与跟从。企业管理者也应该合理应用人的需求理论,做到以人为本,有效地吸引、培育、使用和保留人才。
一.人的第一个基本需求是生存需求
首先要满足员工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就是说企业应提供给员工的物质回报(如工资、奖金等)应至少不低于或达到社会平均水平。
也许有的老板会说,增加员工工资,会增加公司运营成本,减少公司利润。但是事实说明,如果员工的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的话,员工会因为最基本的吃、穿、住、行问题而劳心,在社会上处于没有尊严的地位。心理上就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努力想办法改变现状,则会出现不正常的内部竞争(想尽各种手段挤压他人,达到升职加薪的目的.外部表现是企业人际关系繁杂,员工累心,心思都放在怎么讨好上级,不注重做好本职工作)或跳槽(内部无升职发展机会,则选择离开)现象;另一种是觉得老板给这样水平的工资,我就干这样水平的工作,因此工作不努力,能力不发展。而能力不发展的结果是员工得不到老板的赏识,经常挨批挨训,导致自信心受挫,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更加不求上进,几年工作下来,职位没升,薪酬没涨,一点成就感也没有,这对企业和个人两方面来讲,都是一种悲哀。
据翰威特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吸引人才的前三项因素分别是薪酬福利水平、职业发展机会、企业的品牌/声誉和发展前景,因此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水平,是企业市场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必要条件。
企业老板可能会觉得给员工有竞争力的工资,人力成本的负担过重.但是,事实证明,高工资能为企业带来高效率,因为高工资能吸引和保留高素质的人才,而这些人才能为企业创造高效率与高价值的结果回报。低工资的人工则会产生低效率与低价值的结果,如导致其他成本或费用(如市场营销、采购、生产、办公、管理等方面)的上升。当然高工资应该有个度,这个度就是人的能力和贡献度应与其工资水平相符。而人的能力发挥程度受企业领导力、文化、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等企业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大。这就涉及到如何用人的问题,下面会进行另行的阐述。
二.人的第二个需求是安全需求
体现在企业要提供给员工必须的社会福利保障(五险一金等),以保证员工生病或离退休时拥有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让员工有安全感。
同时企业必须建立最基本的岗位职责与工作规章流程制度,做到责、权、利的清晰描述。一个新进员工,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责、权、利与工作目标的情况下,肯定会出现不知所措、畏手畏脚或出现越位犯错等问题,而这可能导致对一个新人工作能力的判断失误。
因此领导者为员工建立做事的规则,为员工提前修路是他的管理职责,让员工不犯重复的错误,保持和增进员工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是领导者以人为本的体现。好的管理者一定是防患于未然,将未来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在制度或工作流程中予以规避,而不是出现问题了,付出血的代价时,才去制定或修补制度,这时为时已晚,损失已经造成。
管理规范的企业能给员工带来安全感,因为员工能看到公司比较清晰的发展目标,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知道自己如何努力才能与企业同成长、共进退。因为企业发展了,员工才能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三.人的第三个需求是社交需求
即员工渴望获得他人赞许、认可及参与团队交流的需求。作为管理者,对员工的基本尊重是必须的,有的老板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好让下面的员工能服从于他,往往不分场合地批评、指责乃至侮辱员工,其实这是老板不自信、不宽容的体现。这样的老板带出的员工,往往表现出自卑、创造力不足或逆反心理严重(表面不逆反,但实现上最易产生不良的员工关系,在员工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会做出抵损公司的事情)。
好的领导者一定是一位善于发现、欣赏和利用员工优点,经常表扬和赞许员工,建立良好的和众氛围的领导者,他们能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样的老板带出的员工是自信的,有创造力的,感恩于公司的。也许有人会问,员工做错事,不骂他,他怎么长记性?其实,领导者与员工建立和谐关系,并不是说不能对员工严格要求,好的领导者一定是一个从严的领导者,制定高标准的工作目标严格要求员工,如员工违反规则犯错,造成损失或不良后果,则应按事先规定的违规处罚条例去让员工承担相应的责任,应依法办事,而不是随意地惩罚或责骂员工,这是不职业的表现。
人是渴望团队交流的,企业领导者应搭建好内部沟通的渠道,让跨部门的团队成员相互交流思想、分享知识与经验。一个企业的管理效率取决于沟通的效果,包括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以及横向的信息交流。管理者应采取多种沟通方式(定期会议、周报、文化活动、培训、邮件、网络系统、走动管理、工作检查、调研等多种形式)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的快速相互传达,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沟通有风险,不沟通是更大的风险,不沟通的结果是企业决策效率慢、执行力低下、员工不团结、知识得不到有效分享。
四.人的.第四个需求是尊重需求
即员工渴望获得社会上的名誉认可、渴望获得工作成就感,渴望获得晋升与职业发展机会。这体现在领导者应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发展。
一个新进员工,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导致对操作流程或规则不清而犯错,这就如同让没有驾驶本的人上街开车一样,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最不以人为本的表现。
有的老板会认为我给员工提供工资来做事,他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来完成相应职责的工作,我没有义务给他培训。但是老板有没有想过,你不给员工做培训,其他公司在给员工做培训,企业的竞争是员工能力的竞争,员工能力不发展,企业竞争力也得不到发展。
还有的老板认为,培训会支付大量的成本(包括培训及人工成本),但是事实证明,不培训是公司更大的成本,不专业的员工,会做出不专业的事,不职业的员工,会做出不职业的事,而这些不专业与不职业的行为导致的经济、企业声誉或形象损失,与投入的培训成本相比,损失更大。
还有的老板认为,培训后,我的员工都跑到其他公司去了,这不是培训费白投了吗?其实,这是一种短视的思想,企业员工经过参加内、外部培训,心智模式、专业能力及职业化程度提高后,其对公司的认可度及工作绩效倍增,一方面导致企业经营目标的快速实现,另一方面导致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也倍增,这对公司吸引新的优秀人才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即便是员工因个人发展原因实现了职业跳高而跳槽,假如他(她)之前经过公司的培训,是一位合格的受训人(成为具有职业化特征的员工),他(她)肯定不会去竞争对手公司工作,他(她)也许会到同行业的合作伙伴公司或到其他行业发展,这对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不会产生多大影响,有时还会有促进作用。
因此,领导者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培训,身体力行地投身到培训工作当中,将企业建立成学习型组织,这是最以人为本的体现。那些不重视培训的公司,员工思维及能力多年都得不到开发,一旦企业出现危机,员工连新的工作机会都很难找到,因为他不专业,不具备市场竞争性,这是企业领导对员工最不负责的体现,这就好比父母对孩子不仅要“养”还要有“育”的责任,如果不给员工培训,相当于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权力。
五.人的第五个需求是自我实现需求
即员工渴望发挥创造力,渴望独立、渴望充分发展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首先要信任员工,同时在员工能力与意愿达到期望时,给员工充分的授权,给他独立决策与管理的权力,给他展示能力的机会,使员工通过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获得好的工作结果,获得他人的赏识与认可,获得成就感,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如何用好人?是用人为亲?用人为先?还是用人为贤?其实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要领导者转换不同的用人思想。在企业初步创业阶段,用人为亲可能比较合适,因为这样可以建立相互信任的环境,节省人力成本,同时比较利于控制公司风险;但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对于那些核心岗位,则要考虑用人为先和用人为贤。对于有人品、有发展潜质(具备较好的学习创新能力)且有工作意愿的岗位尽量安排内部晋升,实施用人为先;但对于专业化程度要求很高(经验积累要求高或创造性要求高)或社会关系背景要求很高的岗位,则可考虑用人为贤,但用人为贤的基础是价值观的认同,否则很难长期使用,同时对企业稳定发展影响很大。
用人所长,正向激励,是用好一个人的重要保障。每人都有其自身优势,提供员工展示优势能力的机会,是领导者用好人??重要。有时员工对于自己的优点或缺点,以及自身的潜能并不十分清楚,因此需要领导通过绩效管理不断地给其反馈,表扬优点、指出并帮助其改进不足,同时通过提供工作机会,帮助员工发现并展示自己的潜能,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同时,建立合理的有竞争性的物质与精神激励体系,以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能力的发挥。激励应以结果为导向,达到绩效目标,兑现先前承诺的奖励,未达到绩效目标,则也要按事先规定处罚员工。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不仅需要物质激励,更需要精神激励,如公开的表扬或宣传,给他特殊的办公环境、地位或权力、扩大工作职责、帮助员工树立行业影响力或知名度等等,都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措施。
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领导者以人为本的又一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领导者要想取得好的经营效果,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获得社会、股东及客户的认可,首先应该获得员工的心,而获得员工认可和跟从的关键就是“以人为本”为中心。
篇2:以人情为本 ≠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听多了,很容易让人习以为常,更容易让人产生思维麻痹,
不信,你问问那些强调“以人为本”的老板们,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答案一定会出乎意料,因为,其中有不少老板被自己的语言所麻痹了,深信自己一直在“以人为本”,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什么是“以人为本”。
当老板连什么是“以人为本”都没弄清楚的时候,怎么可能做出真正的“以人为本”?当然,不排除老板根本不提这个概念,而在实际操作中“以人为本”。
常常见到的情况是,企业用“以人情为本”替代了“以人为本”。
小企业用人,以“人情”为评估标准,大企业用人,以“背景”为评估标准。
小企业,尤其是那些家族特色的小企业,用人时优先考虑两个因素:了解和信任,其次才是能力。一个不被了解的人,谈不上信任,只有建立在了解基础上的人才会被信任,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才会被企业所用,具备了解、信任和能力的人才可能进入企业的核心层。如果缺少信任,再有能力的人也不会被重用,能力欠缺而被了解和信任的人很容易占据企业的核心位置。
了解和信任的背后是什么,是人情。用人唯亲的解读就是以亲情和感情作为用人的标准。
大企业,尤其是那些规范的大企业,用人时最优先考察两个因素:背景和能力,
看求职者的简历,进行职业背景调查,都是为了了解和证实背景。
实际上,大企业用人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是能力,因为所有的背景了解都是为了证明能力――在用一个人之前,无法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通过以前的经历和业绩来证明能力。
“以人为本”是以能力为本,而不是以人情为本。在大企业,很多核心高管是通过猎头公司加盟,在加盟之前与顶头上司素不相识,谈不上交情、感情和人情。
“以人为本”是以目标为导向,将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位置,达成企业既定的目标:“以人情为本”表面看是以目标为导向,其实是以“安全”为导向,宁可用安全的人,也不用能力强而缺乏信任的人,宁可用心腹也不会用强将。
那么,大企业就不顾及人才的安全性了吗?不是的。大企业通过健全的机制来互相约束,用制度安排将用人的风险降到最低,小企业缺乏健全的机制,只能通过人情来确保安全。
“以人为本”并不是不讲感情,古今中外,只要是人,都会讲究感情,两个同等能力、同等条件的候选者,有感情基础的那位一定会优先得到重用,这是无可置疑的。只是,“以人为本”不是将人情作为必要因素来考虑,而仅仅是作为附带因素来考虑。
“以人情为本”不等于“以人为本”,明白了这个区分,在用人的时候会增加更多的专业辨别能力,会得到更有价值的人才。
篇3:“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
“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
“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人们在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正在着力化解因各种人为因素和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交通拥堵矛盾。可是,在整治交通顽症和依法严管交通违规行为的过程中,会经常发生车与车、人与车、生命与金钱、速度与秩序、个体与整体的矛盾。其中,既有法治观念的问题,更有一些对社会秩序、社会规则认识的问题。归结起来,一个根本性的争论,就是对“以人为本”思想的不同认识。比如,在高架路上,车辆明明违章了,而司机却强词夺理:我有急事,所以才超车的,你们缠住我,限制我自由行动,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吗?在实际的交通行为中,持这种想法的交通行为人不在少数。有些人就是以此为理由,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进而肆意违章的。因此,实施交通排堵保畅,首先要对“以人为本”思想来一番“排堵保畅”,疏通人们思想上的“路障”。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对“以人为本”思想的认识正确了,障碍排除了,城市交通的排堵保畅才能顺利实现。首先,“以人为本”的“人”是一个“类”概念,是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应该说,从“以物为中心”、“以增长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转换,的确意味着个人自由的实质性发展,这一点无可置疑。因为,从理论上讲,“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扩展人们享有真实自由的过程,发展要实现人的“实质自由”。发展意味着消除贫困、人身束缚、各种歧视性压迫和缺乏法治权利与社会保障的状况。发展就是要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在科学发展观看来,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所有的物化过程只是人的发展的手段。发展要以人为中心,市场要为人而设计,资源的分配也要以人为中心。要从人的活动以及能力出发来研究发展的问题。个人的发展、个人的自由,是所有发展形式的主要动力之一。
然而,对于从人治社会走出来并不太久的当代中国社会,要建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治国家,“以人为本”还蕴涵着更多、更丰富的内涵。“以人为本”,本质上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更为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更高水平的`性别平等,更为理想和清洁的自然环境,更为公正的司法体系,更加广泛的公民政治参与,以及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所有这些合理合法的需求,都是社会整体发展所提出、也只有社会整体发展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以人为本”的第一要义,就是把个体与群体的统一看作人的“类”概念,而不是把个体与群体相对立。
其次,“以人为本”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但是,违法违规却不在尊重和保护之列。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曾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当前,我们所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又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所以,必须认识到,一切发展都必须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其中包括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的权利。因为只有人才是发展的主体,人既是发展的手段,更是发展的目的,特别应当重视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为目的。这就必须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又必须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以人为本”尊重的是人的合法权益,违法或错误的行为,从来称不上是基本人权,也不可能受到尊重和保护。如果容忍少数人的违法或错误的行为,就会损害大多数人的权益。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能抽象地谈“以人为本”。
第三,在排堵保畅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精神,还必须正确处理个体自由与公共秩序、个体权利与社会责任、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城市交通中,人人都希望得到充分的个体自由,然而个体的自由恰恰来自于个体之间的自主和谐和公共秩序。漠视公共秩序不会得到充分的个体自由。这个道理很明白。而个体的自由则来自于对于个体权利和社会责任的统一。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尽一定的责任自然会享有一定的权利,而享有权利则必须尽一定责任。只享有权利不负责任或只尽责任而没有权利,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所以,每一个公民都必须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勇于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有当每一社会个体都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整个社会发展才有可能实现持续发展。同时也只有整个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个体发展才具备更高一层次发展的条件。人与车、车与路的发展都体现了这样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篇4: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网友来稿)
以人为本,开拓创新
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第一册(上)
Jack
摘要: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英语第一册(上)》,是在1993年中英合作编写的高中英语教材(Senior English China)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其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教材应与时俱进,而教材评价有利于教材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人教版 教材 英语 评价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第一册上),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要求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在中英合作编写的高中英语(senior English for China)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该教材得到了有关专家和教师的高度评价,对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持。
一、教材改革的重点
(一)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
通过高中英语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即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方面的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内容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教材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内涵,坚持了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对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自然、资源、环境、战争与和平的关注;体现了现代意识:自强自主、关爱他人,合作竞争,锐意进取,积极参与,勇于体验,乐于探究等。
(三)教材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
该教材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即通过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发展。当然,这种发展不只是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提升,更应该包括具有学生自身特征的个性发展和自己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四)呈现方式有助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教材的呈现方式为了促使教师从采用灌输式教学转为采用启发式、创造性教学,使学生逐渐成为积极的自主学习者,该教材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呈现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材中的“Warming up”和“Pre--reading”中的问题主要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口语训练则改变了让学生听、读和背诵对话的方法,提供了主题、情景和语言功能项目,让学生说话、讨论、辩论、采访或报告等。“Integrating skills”和“Project”部分则设有许多“任务”,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观察、发现、探索、研究、动手实践,集体合作或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该教材在内容编排方式上还注重了重点语言现象的复现率,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和举一反三,并在语言运用中发现语言规律。这种探究和发现式的学习方式,能够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教材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渗透思想情感的教育,如“Cultural relics”中列举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英格兰的巨石群以及重笔描述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学生通过对这些及教师所拓展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既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又可以促使他们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既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注重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教材中所选的“Good friends” “Going Place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The silver screen” “The Olympic games”等有关友谊、名人、体育、语言、旅游、艺术、饮食文化等教学内容及活动的设计,既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中所讲的许多鲜活的人和事能够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
(三)该教材设计了不同层次和形式多样的“任务型”活动。教材每个单元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了听、说、读、写“任务型”的活动。如第1单元“Good friends”里共设计了四个“任务型”的活动:任务一:制定“好朋友”的标准(Standards of good friends),语言技能要求为写、说、听。任务二:介绍自己的一位好朋友(Introduction of your good friend),语言技能要求为写、说、听、读。任务三:发送电子邮件、交网友(Write an email to find an e-pal),语言技能要求为写、读、说、听。任务四:交朋友(make good friends with your new classmates, schoolmates, roommates, teammates, close neighbour or others.),语言技能要求为听、说、写。这些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任务型”活动,注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综合地应用所学语言完成一些任务,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某个项目。
(四)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教材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了系统的安排,循序渐进、循环反复,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教材遵循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不仅专门设置了“语言学习”(language study)部分,系统地介绍词汇和语法,而且每个单元的重点语言项目渗透在各个教学部分中,以保证高中学生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第1单元“Good friends”和第2单元“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介绍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互为转换的相关例句及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渗透于听、说、读、写各个教学部分中,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五)教材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其学习策略。教材的目录(contents)和各单元开始的“目标”(Goals)中较为详细地列出了本册书和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在学习用书各单元的“复习要点”(checkpoint)中列举了教学的主要语法和句型,提醒学生复习该单元的习惯用语。各单元的“建议”(Tips)用简单的英语向学生就如何学习语言知识、如何掌握语言技能、如何收集资料、如何与人交际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指导和帮助学生有效地采取各种策略提高学习的质量。
(六)教材的评价方法着重体现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它不仅考察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而且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对学生所采用的学习策略的评价;它既关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能够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肯定进步与成绩,找出问题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控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材的主要内容
该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它主要有“Talk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The ways to learn all the subjects”、“Make a plan for a trip”、“Talk about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等十二个话题,“Making apologies”、“Describing emotions”、“Giving advice & Make suggestions”等十六个功能项目,这些项目所涉及的句型都是学生生活中用得上的语言,能够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该书共涉及四个语法项目: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现在进行时、定语从句、被动语态,这些语法在九义教材中均已涉及,这套教材中再次出现主要是促使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记忆,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些知识。篇章理解是高中阶段学生需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该教材增加了大量的阅读篇章训练,其目的显而易见。总之,该教材涉及的语言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注重综合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促使学生透过语言学习,吸取到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化知识。
四、该教材的不足
(一)教材有一定弹性,能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学生,但是在内容的选取上还应进一步兼顾广大农村。
(二)教材中融入了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体现了最新的教学理念,为了让广大教师能够更好地使用该教材,人教社应出版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师培训用书、培训教材,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指导。
(三)教材内容丰富,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可选择性,但必讲内容没有标记,会导致教师舍本逐末。
(四)教材版本单一,价格太贵。教材应有不同的版本,供不同类型学生选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道义、罗少茜《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介绍(J),中小学外语教学,(8):11-14;
2、刘道义,新世纪中小学英语教材的改革(J),全国英语教学研讨会材料汇编;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英语第一册(上)(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5:以人为本 共同发展
以人为本 共同发展
深圳市沙井街道黄埔小学创办于1950年,是沙井街道107国道东侧唯一的一所公办学校.占地面积16848平方米,有18个教学班,教师53人,学生824人,班均人数45人.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南方论刊 英文刊名:NANFANG LUNK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篇6: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一、“人情”,倡导先做人后做事
企业与员工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企业为为员工提供工作岗位和生活保障,并根据实际贡献给予员工奖励,所以,企业和员工的合作基础是价值,员工个人价值是由老板来评价的。
而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两个核心主体:领导者和员工,其选择取向将直接决定企业经营的好坏。特别是企业领导者,要清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而作为员工,也要更加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
首先对于员工来讲,领导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爱岗敬业”。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做起来确实相当不容易的。具体来讲,要做到“爱岗敬业”,就必须好好落实“先做人,后做事”的不二法则。
对企业来讲,选人的标准是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问题。能力越强,就越有可能因为道德品质的问题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所以,企业在选人过程中,要先看重人品。人品好,能力强者为上等人才,可遇不可求。但是一旦发现,务必委以重任,发挥他的特长和优势;人品好,能力一般者,为中上人,可以通过加强能力培养在合适的时候予以适用,或者应对常识性工作,这类人将是企业人员构成的主体;人品好,能力差的,改造使用;人品不好,能力强的,限制性使用,从而防止他们在不该出现的岗位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当然,对于人品不好,能力不强的人,则根本不予考虑。
由上不难发现,“做事先做人”这句话的精髓所在。也要求了企业在选人、用人方面,知人善用才能保持稳定和谐的局面,才能不断进步。
二、“人心”,明确个人角色定位
我是谁?看到这三个字,相起了著名影星成龙演过的一部电影:描述成龙因失去记忆而流落到原始土著部落,忘却了原有的身份,真正的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土著部落的一份子。最后,因为某种事情回复记忆,怒杀坏人的故事。其寓意很深刻,旨在通过这样一个丰富的故事告诫人们,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其位谋其政,高层、中层、基层,不同岗位不同职位要各安本分,做好自己的工作。
首先,心术要正。企业领导者都希望自己的员工为人要直,做到“不贪、不拿、不占”的三不要。也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员工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其次,要有必胜的决心。企业领导者为得到最好的结果,都希望员工可以不畏困难,拥有必胜的决心,这样的气势保证了最佳结果的出现;
再次,要有持之以恒的恒心。无论是处于哪个岗位的员工,都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对待工作能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三、“人性”,发挥员工的长处
当然,作为企业领导者,做对员工了硬性要求和主观定义之后,还需要静下心来研究员工。研究员工需求什么,通过合适的手段,给予激励,予以解决,从而更好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1、用其长,避其短
在管理方面,领导者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一旦发现员工有某个方面的缺陷,就抓住不放要求员工要改正错误,不断变得完美。实际上呢,我们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一个人长时间养成的缺点和习惯是很难改变的,特别是在领导者的要求下,要去被动的改变。
这个时候,领导者其实最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招这个人过来这里,是帮他改正错误啊,还是利用的长处创造价值?我想答案不言而喻,自然是希望利用每位员工的长处,创造价值。明确了这个问题之后,就要把现有的员工好好排排队,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比较粗心,但是冲劲较大的人,就让他做业务开市场去,但是要有人监督;
心细但是不善言谈者,可以做财务工作;
原则性强不会变通的,就让他做好成本控制,可以做采购之类的工作;
理论强实战差的人,就让他做企划之类的工作,为企业经营进行谋划……
2、积极有效的员工激励
鉴于企业和员工以价值交换为核心的这种关系,如何做好员工的激励也是企业领导者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激励可以分为正负两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奖罚分明。对优秀员工一定要激励,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断为其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有错误、有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影响的员工,也要坚决的实施“负激励”,从而保证整个员工队伍的责任感。
对于员工激励,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确定激励的标准,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员工才会被激励,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或贡献才会被激励;
客观现实的了解员工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激励。特别是创造了价值做出了贡献的员工,企业领导者更不能想当然的给予一些这些员工认为无所谓的激励,这样吊不起员工的积极性。
明确了上面关于激励方面的叙述,也就清楚了为什么在很多企业当中,一到年底发年终奖,总会出现得到的人不满意,没得到的人怨声载道这样让领导者很无奈局面出现的原因了:评定标准的不统一以及没有按需满足。
篇7:剖析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四个字本身是缺乏主语的,它并没有明确说明,是谁以人为本,因为既可以说企业以人为本,也可以说老板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人为本,还可以说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人为本。
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企业恐怕都认为只有企业可以充当“以人为本”的主语,即企业是以人为本的。然而,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却让我们开了眼界,原来不光是企业可以以人为本,科技也可以以人为本。诺基亚的提法之所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明确地阐释了本企业是以科技立足的,即科技是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核心,是本企业的特色,从而不仅鲜明地亮出了高科技企业的形象,同时还界定了高科技服务于人的需要的内涵。显然,这一点比笼统地说企业以人为本要显得更为引人注目,也更有个性。
以谁为本?
“以人为本”中的“人”字也可以做不同的理解。一般的理解是,这里的“人”也就是企业的`员工,即企业对员工是尊重的,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企业是把员工作为人来看待,而不是将他们等同于机器设备来对待,因为管理中人性化的东西很多,很富有人情味。
然而,从诺基亚的提法中,我们却发现了另外一种“人”,这就是顾客。企业的高科技、企业的管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一切都是为了满足顾客或消费者的需要。当然,以人为本的科技并非只是以顾客为本,它同样要以企业中的人即企业员工为本,因为这些人是创造科技、运用科技的人,而顾客正是享用这些科技的人。
事实上,以人为本中的“人”还不仅仅限于企业的员工和顾客,还包括企业的其他所有利益相关群体,比如说企业的供应商、企业的求职者、企业所处的社区、企业的股东、以及企业的合作伙伴等各个方面的人。因为对人的尊重如果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已经深入企业的骨髓,成为企业的灵魂,那么,它就必然会渗透融合于企业的各种关系之中。
何为本?
对“以人为本”中的“本”字也需要做进一步的剖析。关于“本”,既可以解释为“根本”,也可以解释为“资本(人力资本)”,还可以解释为“原本”、“本性”。因此,以人为本并没有能够明确应当以人为何种“本”,是将人作为挣钱的根本,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人力资本,还是说企业的管理方式着眼于作为人的员工个人以及群体的本性需要?或者说是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作为满足人的根本需要之本?事实上,或许是出于误解,或许是出于实用主义的需要,不少企业一方面口口声声称以人为本,实践中却仅仅将员工作为赚钱的工具。
从本源上来讲,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人本主义”的一个命题,而“人本主义”又是针对“资本主义”而提出的。众所周知,早期的企业都是以资本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资本的不断积累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是企业谋利的最主要手段,再加上资本的相对稀缺和劳动力的相对剩余,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就必然是从属于资本的。与此相适应的管理也是以“资”为“本”的。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企业越来越清楚地认知到人对企业生产率以及利润目标的贡献,“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更是将企业中的人提升到比物质资本更为重要的地位上来。逐渐地,“人本主义”在企业管理理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于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人不仅仅具有生产性,同时还具有社会性,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了,其核心是:对企业中的人应当视为人之“本身”,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资源。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以人为本之“本”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本身”之意,它是一种从哲学高度产生的对企业自身性质的再认识。
作者:不详
篇8:以人为本 依法行政
以人为本 依法行政
以人为本 依法行政 推进××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近年来,区××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在区级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以“为民服务,努力改善巴州××质量”为宗旨,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坚持依法行政,文明、公开、公正执法,有力地推动了××区××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造依法治理×× 为了搞好依法治理工作,我局根据省、市、区的要求,制定出了《关于开展依法治理工作的决定》,把依法治理工作列入全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首先从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坚持依法治区为目标,以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为重点,逐步建立起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管理新体制,实现依法治局,推进全区××管理的依法治理。 其次在组织力量上,局里成立了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和分管宣教法规工作的副局长,局机关党委书记等同志为副组长,各科、室、队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宣教法规科,具体负责全局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工作,办公室配备有专职宣传骨干,加大宣传力度,并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从而使依法治理工作做到了“四专”,即专职领导分管,专门机构负责,专门地点办公,专业人员办事,有力地确保了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理论学习,夯实依法治理基础 建立集中学习制度。自起,我局就建立了集中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五的下午为学习时间,除特殊情况外任何人不得缺席,每个人都必须认真作好学习笔记;在集中学习时,由局内法律知识精通、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授课,同时,聘请法官和律师对一些难点问题和典型案例进行重点讲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一个阶段全面系统地学习一部法律或法规,从不间断。同时坚持专题学习的内容与当前工作重点紧密结合,有的放矢。专题学习活动结束后,实行考试或考核,并对学习效果较好的职工给予奖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建立学习登记卡制度,促进职工自学。从起,我局开始实行个人学习登记卡制度,即年初每人拟定出自己当年的学习计划交局登记,每人一卡,并将个人参加的各类短长期培训记录其中,作为职工个人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以促使职工积极主动地投身自学活动。 外派学习。凡是省、市、区组织的法律法规学习培训班,我局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执法工作新动向,都安排了人员参学参训。局领导在学习花费上从不吝啬,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学习经费,在全局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派出28人外出参加学习,占职工总数的90%,凡参加学习的人员必须向局领导班子汇报学习情况,并负责将所学内容或书面或口头传达给全局干部职工,形成知识共享,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三、深化政务公开,加快依法治理进程 为增强××执法的透明度,加强××保护工作的公开性与公众参与性,去年以来,我局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为切入点,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促进了全区××事业的发展。 ××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能否得到贯彻实施,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我们把推行政务公开作为××部门做好××执法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相关科室具体抓落实。一是在局机关院内设置了政务公开栏,对××局内设科室人员分布情况、科室及个人职能职责、工作任务分解、工作程序、行政审批事项等情况一一进行公示。二是设立××投诉热线电话,在办公室设立了举报电话,在电视、报纸、城区广告栏上发布公示,并在局机关大门口设立了举报投诉箱,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对排污费的收取情况经过核定之后,在电视、报纸、政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实行阳光收费,增加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四是对群众举报的××投诉的处理情况按时进行公示,接受利益当事人及广大群众的监督。五是对××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建设项目所在地或案发现场进行张榜公示,听取当地群众意见。六是将××执法与收费分开,所有收费统一在区政务中心集中缴纳。我局政务公开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宗旨,得到了省××局及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许多单位前来参观学习,管理对象及广大群众也都非常满意。 健全××执法工作制度。我局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执法工作制度和规章,凡是处罚案件都必须经过立案、调查之后才作出决定,处罚过程之中要经过调查人员、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宣教法规科、局长层层把关,对重大案件还必须经过局长办公会议讨论,才能作出决定,从而极大地防止了错案的发生,对带有普遍约束力或指导意义的文件,也要经过提出、拟稿、分管领导审查、宣教法规科审核、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修改、最后由局长签发的过程,以防止发出的文件产生法律性的错误和其它不实际的东西。 设置常年法律顾问,为行政决策提供法律咨询。从起,我局在市司法局聘请了有较高知名度的法律专家为常年法律顾问,凡重大、疑难案件和行政审批都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近一年来,法律顾问对我局的行政决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为提出了建议和意见12条,被采用和采纳的11条,到目前为止,我局未出现过一次复议撤消和行政败诉案件,也没有发生过行政赔偿。 邀请人民法院对××行政执法进行指导。人民法院的'法官具有较为丰富的公共法律知识和实际审判经验,同时,人民法院也是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最终裁决机关,为保证××保护行政处罚案件的合法性,我局领导和案件承办人员经常到区人民法院与法官一起商讨××案件,不定期的请区法院的法官到我局授课,从而提高了我局工作人员正确适用法律的能力。 尽力做好××执法工作的事前监督。凡重大案件我们都在《处罚决定书》作出之前主动向区法制局汇报,凡行政复议案件,我们都按照区法制局的要求和法律的规定及时提供答辩状和相关材料,这样既有利于执法的正确性,也获得了区法制局对我局工作的好评,取得了他们的支持。 四、严格执法标准,确保依法治理效果 ××事业是一项新兴的事业,××的影响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其损害的主要是公共利益,再加之我区群众的××意识相对较差,存在着对××保护工作的不关心、不理解,因此,我局在强化宣传教育的同时,严格执法,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宁静、洁净、优美的生活和工作××。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从《××法》到《环评法》和“三同时”制度到《建设项目××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一切可能对××产生不良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应当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经过几年的宣传和教育,大部分建设项目业主单位能自觉遵守,但仍有相当部分业主无视《××法》而乱修、乱建,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区的××污染在工业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已经存在严重的污染,在有些地方已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局对这类建设项目××违法行为一律作出了严肃的处理,如巴中中学未通过验收、渔溪中学未办理“环评”文件审批手续等数十起违法行为都受到了应有的处罚,有的被处以罚款,有的被责令停业生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所有生产性建设项目和较大民用建筑建设项目和较大服务业项目都主动自觉到我局办理了“环评”手续,自觉遵守“三同时”制度。 ××费征收公开、公平。以前,我局对收费科室实行的总额制,即只规定了年度排污费征收任务总额,不问征收过程,这种方式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不公平现象,××者对此很有意见,从20起,我局对收费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制定了××费征收程序和最低征收限额,凡超过1000元的情况都必须由局办公会议统一确定,一经确定,任何人不得改变,且每月排污费征收情况向局报告一次,同时对所有收费都在报纸和电视上实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这样不但提高了排污费征收总额,排污者也觉得公平合理。 坚决打击各项××违法行为。对不服从××管理的行为,如拒报排放污染物申报,不办理“环评”文件,不申请验收以及违法排污行为,不论是什么单位,不论是什么人,也不论其有什么背景,我们都按照法律的规定坚决予以处罚,该停产的停产,该关闭的就关闭,该没收的就没收,该罚款的就罚款,从20到20我局共处理各类××投诉820件次,共立案处理各类违法案件22件,处罚金17万余元;追缴排污费6.2万余元;对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16家单位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取缔了布局不合理的加油站1个、洗车场2个和生活用煤加工点各2个,为确保全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区城乡××质量不断改善。近年来,我局的依法行政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与依法治理的要求相比还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尽好职责,将工作做得更好。
篇9:谈谈以人为本
谈谈以人为本
本文主要谈了以人为本的条件、对象、以及要做到以人为本需要怎样的态度和学习,着重指出了在科技馆这种环境下怎样做到以人为本.
作 者:陈卫梅 作者单位:山东省科学技术宣传馆,山东,济南,250011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4) 分类号:B0 关键词:以人为本 服务 培养篇10:管理:以人为本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愈来愈要求管理的现代化.以人为本的管理,已逐渐成为现代管理的主要形式.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要突出以人为中心,尊重员工主人翁地位,发挥主人翁作用;完善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和品格;健全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创造力等.管理者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体系,这个体系主要包括:物质激励、情感激励、培训激励以及参与激励.
作 者:李旭燕 敖方言 作者单位:李旭燕(广西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广西,桂林,541001)敖方言(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社科部,广西,南宁,530007)
刊 名:广西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GU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xx “”(2) 分类号:B089.3 C93-02 关键词:管理 以人为本 思想 激励篇11:管理:以人为本
【摘要】“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思想是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本文分析了“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特点,阐述了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关爱人、理解信任人、完善发展人。
当前图书馆界普遍认为: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工占75%。由此可见,图书馆员工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文献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操作者,图书馆员工的创新精神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因此必须在新世纪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管理手段,鼓励其参与图书馆的管理,更充分地体现出员工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工作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笔者以为:“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凝聚力最强的手段之一。
1“以人为本”的诠释
图书馆史学家约翰逊(D・E・Johnson)在《西洋图书馆史》一书中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的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这里的“人”,既是指参与图书馆活动的读者,又指图书馆员。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需求,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存在,依靠的是图书馆员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因此,无论从哪方面看,“人”―读者、馆员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支点。
众所周知,早在1929年,陶述先先生就提出,“图书馆,其要素有三:书籍、馆员与读者。”由此可见,除了图书就是“人”这个要素。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被服务的主体,是图书的受益者。馆员是图书馆的主人,是服务的主体。若没有书籍,何谈读者、馆员。有书籍,有读者,无馆员,书籍也不可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书籍一馆员一读者三者构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的路径。馆员是书籍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大量资料显示:“以人为本”,既包括读者,又不能离开馆员。在馆员与读者构成的图书馆“人”的这个要素当中,馆员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联系馆藏与读者的媒介。图书馆的馆藏要发挥最佳效益,读者要得到最佳的服务都是靠馆员来实现的。“以人为本”的根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满足读者的需求。馆员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素养、创新理念、敬业精神越高,图书馆的建设、服务和发展就越持久。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人为本”就是以“馆员”为本,没有馆员高度的服务意识、精湛的业务水平、敏锐的创新意识和持久的进取理念,“一切为了读者”的提法只能是空谈。
2“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以人为本”管理的特点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软管理
软管理是相对于硬管理而言的。硬管理是指在一套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的指导下,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然后由管理者去监督执行,保障规章的宽松和谐的气氛,注重灵活的领导方式。“以人为本”由于是以“人”为中心,因而必然是软管理。在硬件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图书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软件因素的优越。
2.2重视人文资源
人是管理的资源。由于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而确切地说是人文资源。人文资源与人力资源不同,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和可塑性,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2.3管理手段兼容、协调
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来选择不同的管理手段。各种管理手段可能有关联,也可能毫不相关。而人本管理,由于强调集体的整合放大功能,因而各种管理手段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相互兼容的关系,以便使管理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达到优化效应。
3“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的实施途径
“以人为本”的管理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中那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着眼点的短视行为,更加注重图书馆的长远获益,因而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以人为本”既是图书馆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馆员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目前图书馆的现状来看,有效的实施途径为:
3.1用平等尊重人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图书馆发挥作用的程度,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以及各项功能的实现程度,都离不开图书馆的主体―馆员的直接参与。而渴望尊重是人类所有动机中最强烈的动机。美国商用机器公司前总裁小托马斯・森在《一家公司和它的信念》一书中说:“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条信念,就是对人的尊重。”尊重不应专属于图书馆的领导层,不论是默默无闻的一般馆员,还是业绩卓越的信息咨询专家,只要做出了业绩,都应该得到尊重。管理者应尊重馆员的根本权利,尊重馆员的个性、人格、才能、价值,在民主的氛围中把图书馆所追求的目标与馆员个人的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在一起。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科学地安排岗位,量才使用,发掘每个馆员的潜能,给他们以发展的空间来施展他们的才华,这样,既体现了个人价值,又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3.2用理解尊重人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这种需要,是属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持久的积极性。管理者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研究这种需要,激发这样正常的需要,多深入一线,了解馆员的所思所想,与他们多交流、多商量,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使他们觉得图书馆需要他们,图书馆工作离不开他们,他们才会以馆为家,才会发挥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才能具有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3用信任尊重人
管理者必须与全体馆员交朋友,对每一个人在工作上予以充分的信任,放手让他们尽情发挥各自的才能,相信他们的人格、人品,相信他们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和责任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同时,要懂得有效授权,授予馆员一定的权力,实现馆员自我管理;这样既可以增强馆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又能够激发其工作热情,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3.4用发展空间尊重人
图书馆管理者要通过各种渠道让馆员了解事业发展现状和工作计划,诸如,确立“馆训”作为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开展为图书馆献计献策活动促使他们参与决策,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关心馆员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需要等。由于每个馆员都希望在当前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和发展,因此,管理者应当根据每个馆员的才干、能力、需要和价值观等因素,确定其最合适的工作岗位,,采取扬长避短的措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并且真正关心其个人成长和培训,为其创造继续教育的机会,调动其兴趣,鼓励馆员制订个人事业发展计划,允许并提倡个体模式多样化的存在,鼓励尝试与探索,赞赏从失败中学习、总结经验,就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图书馆内建立络,使馆员的知识达到内部共享,协作创新;在外部吸收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活跃创性思维,从而把图书馆内外的显性知识和馆员的隐性知识结合起来,生成物质性和观念性产品,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基础。
3.5用严格的要求尊重人
馆员是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与纽带。馆员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和心态,对读者起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此,图书馆要想做好服务工作,管理者必须根据每个馆员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来安排与他的特点相匹配的工作责任和权力,给他们注入潜力,充入动力,加入压力,往往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对其工作完成情况要经常督促、检查,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决不姑息迁就,以保证规章制度的客观性、公正性。此外,在工作中引入竟争机制,使每个馆员都有危机感、紧迫感,达到能者上、平者下、庸者让的目的。
3.6用宽容尊重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管理者要用欣赏的眼光观察员工,充分了解馆员的优点和特长,对待馆员要有宽容之心,给馆员充分的信任,合理安排馆员工作,用其所长,让他们放开手脚自主地完成任务,发挥其优点长处,从而使每一个馆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馆员心情舒畅,精神偷快,以积极的心态待人处世,以高姿态处理个人得失,也就更有利于其缺点毛病的抑制。对管理者来说,你对馆员1%的忽视,就是100%的不尊重。只有以诚恳、宽容、理解、支持的态度对待馆员,才能减少上下级之间的隔阂,促进团结,增强凝聚力,形成一个和谐轻松偷快的人际关系环境。
综上所述,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并创造效益,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员工队伍。从现状分析,图书馆改革滞后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在管理观念上,没有充分认识员工的重要性。因此,“以人为本”管理思想是搞好图书馆管理改革、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莫其强.现代图书馆激励管理的新探索[J].图书馆论坛,20xx,(4):7-8.
[2]陈文爱.从“建馆藏书”到以人为本[J].图书馆,20xx,(6).
[3]徐诗涛.谈图书馆的人本管理[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2).
[4]王天祥.21世纪图书馆员工作的新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10).
篇12:管理:以人为本
摘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科学合理进行幼儿园管理的重要保障,也能够为日常良好教学工作秩序的构建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工作人员责任感的不断增强,有效避免产生一系列不必要的矛盾,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够在科学理念制度的引导下有序进行。
关键词:以人为本幼儿园管理工作
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开展各项幼儿园管理工作具有显著的时代意义,对此,各幼儿园应给予足够重视。给幼儿营造出更好的发展环境与空间,确保教育管理中的各项问题都能够得到拓展解决,为幼儿园活动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也能给幼儿园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加强幼儿园人文教育
幼儿园教育并非只是开展一些传统课程,还要注重人文渗透,在全面研究、把握幼儿心理变化、需求的前提下进行相应课程的安排,进一步拓展幼儿思考空间,全面开发其智力。为此,幼儿园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德育理念,在学习相关技能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德行教育方面,应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进一步提升审美意识的同时,也不断强化体育锻炼。这些人文教育内容的渗透,都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对自身言行举止做出进一步规范约束,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够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培养。比如,应教育孩子不在公共场所喧哗、不随手乱扔垃圾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为幼儿树立榜样,才能够给予其更正确的指导。
二、尊重与信任教师
教师是幼儿园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同伴之一,且其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幼儿教师每天不仅要负责相应的教学、园内其他活动,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竞赛等活动,经常会处于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给予教师充分尊重,认真关注教师在工作中的一些情绪变化,利用空闲时间多与其聊聊天,在其面对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时,应积极沟通疏导,尽可能帮助其解决各类困难。
传统的幼儿园管理模式通常都会将教师放在很被动的位置,使其一直都生活、工作在被管理、被领导的状态。但事实上,每位教师都是一个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鲜活的个体。因此,在管理制度、模式上,应给予教师足够的信任,真正服务于每位教师,让其真正认识、感受到自己是幼儿园的主人,并积极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应多给予教师一些关心,尽可能满足其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求,适当提升其各项福利待遇,以此来促进其归属感、自豪感的不断增强。在日常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上,也要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不论是授课内容、方式,还是各种新颖辅助手段的引用,都应该由教师来自主决定,即使其中存在一些不足,也应该善于采用建议性口吻来提出,并与其一共探讨学习。
三、真正善待人才
在日常管理中,幼儿园管理者应真正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专有所长。针对教师教学、学时水平的不同,以及个人所长,安排其负责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活动。比如,可以让在教学方面较为突出的教师负责示范观摩的任务;将双语教学任务交给拥有英语特长的教师;而对于在科研方面有一定优势的教师来讲,则可以开展各个级别的科研课题;等等。同时,为了将其工作积极性全面调动起来,还应注重其各项工作的科学安排,不断增强教师间的配合默契程度,以此来确保各项教学任务能够高效、有序完成。比如,在进行配班的安排时,不应仅将专业水平、经验等视为主要参考依据,还应从学识、特长与品质等方面做出全面分析,并对教师性格、兴趣与实际能力上的差距做出充分考虑,从而真正做到优势互补,也使得每位教师都可以获得默契的搭档。此外,对于青年教师来讲,应通过各种培训来让其迅速成长,为幼儿园今后的发展壮大注入新生力量,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构建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
幼儿园教师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往往都是最直接的,这就需要幼儿园管理者要更加严格地要求教师,首先,在选聘阶段就要给予更认真、严格的筛选,除了要对其文化水平层次做出一定考虑外,更要注重其道德品质、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考核,不断完善录用标准;其次,在录用后,幼儿园教师也并非是一劳永逸的,还应该结合日常工作需求,不断加强学习积累,不断制定新的学习、发展目标,以此来为幼儿园未来的创新发展积蓄力量。此外,还须制定科学完善的奖惩机制,以此来全面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应始终将人放在首位,注重人的天性、潜能的发展与挖掘,该理念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强调的是,各项工作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应紧紧围绕幼儿的身心成长需求与发展需要来进行,且还要考虑到教育工作者的未来发展锻炼,以此来真正实现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崔巍.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幼儿园管理策略探析[J].新课程・上旬,20xx(9):188.
[2]刘梦玲.浅谈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幼涸澳诓课镏驶肪彻芾[J].教育导刊(下半月),20xx(9):60-63.
[3]吴小平.论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xx(1):62-64.
篇13:管理: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管理概述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主题,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出发点,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首先,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管理理念和内在驱动力,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安全管理上的反映,企业健康的安全文化是建立在员工珍爱生命、热爱工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的,而企业安全文化的主题内容便是“以人为本”。其次,现代企业管理的企业环境观、人才发展观、价值实现观无不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也使企业在文化氛围、形象塑造、精神信念等方面对员工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员工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再者,现代企业员工普遍具有能力提升、精神满足等更高层次的价值需求,“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管理策略不仅可以给员工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而且可以为员工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平等的学习的平台和晋升空间,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和信任尊重,也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对企业的认同感。
2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突出“以人为本”
2.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价值观和安全预防意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的安全管理,一定要将安全预防意识放在首位,将安全隐患扼制在摇篮中。一方面,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安全价值观制约者企业员工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的目标和行为。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告诉员工倡导什么、尊重什么、为了什么,制止盲目蛮干的冒险行为。另一方面,企业要引导员工树立积极的安全预防意识,从源头上扼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原因和征兆的。增强对安全事故的预防意识,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员工这一实践主体的能动性,通过安全讲座、员工安全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责任感和规避风险的自觉性,使每个人都能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安全意识。只有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实现企业安全管理。
2.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安全管理保障体制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从制度上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规范化生产。首先,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生产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安全科技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安全科技设备不仅可以做到员工做不到的一些复杂工作,也可以替代员工做一些危险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培训,保证科技投入的比重,培养专业化的安全技术队伍,从而建立能够正常运行的企业安全科技保障系统。其次,企业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第一,管理人员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时要让员工参与,鼓励员工提出见解,体现员工的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被尊重感。最终让员工认识到制度约束性的目的就是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第二,管理人员通过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引发员工心灵共鸣,让员工不仅知道必须这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第三,管理人员在对待违章违纪员工时不能简单粗暴地斥责和经济处罚,而是要耐心细致地摆事实、讲道理,力求员工心服口服,不再重复违章,这是根本目的。最后,安全管理顺应了人性化管理,员工认为企业尊重人,爱护人,自身价值能得以体现,员工才会有荣誉感,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员工有了好的安全合理化建议,才会主动提出来;才会发挥潜能想方设法改善岗位的劳动条件,主动落实规章制度,把被动式安全管理转变为主动式安全管理;才会主动消除安全隐患,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
2.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员工培训和有效沟通
企业员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一方面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其中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的培训,也包括对员工业务素质、业务技能的培训。作为独立的个体,员工具有不稳定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员工的实践能力又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起着推动或制约的作用。只有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企业的安全管理离不开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管理者要将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等要求准确传达给员工,又要获得员工所需的信息和对要求的充分反馈。有效沟通的建立,有助于管理者安全管理决策的有效实施,也有助于员工之间的密切合作,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语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就是要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将“人”摆在核心地位上,从安全意识、保障机制、培训沟通等各方面突显“人”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作用,完善企业安全管理。
篇14:管理:以人为本
一、企业经济管理作用
企业经济管理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经济政策与目标地制定,另一方面是对财务开支与预算的管理。经济管理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前提,它可以将多个不相关的生产要素有机结合成实际的生产力,实现生产力的转变,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经济管理的推动企业进步发展的有效助力,是促进企业生产并使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的重要手段。企业只有提高了经济管理水平,形成一个科学的内部结构,才能使综合生产力得到提高,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相对提高。
二、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
1.全面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任何一项工作实施都是人,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管理者作为重要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其自身的操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水平,是决定工作效果和水平的最关键部分。所以,为了充发挥柔性管理的积极作用,应该加强现代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水平。首先,应该加强思想理念的教育,让管理者能从传统的管理思维中走出来,认识到柔性管理的优势,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因此,在日常实践中,应该提升管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意识,要求管理人员认清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注重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其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和深入实践,柔性管理要求管理工作深入基层,注重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所以,在实践工作中,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柔性管理的知识,并且还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提升员工主人翁的意识,让员工认识到柔性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在柔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应该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及时与各部门沟通交流,发挥各部门人员的智慧,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2.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在经济管理中实行民主、自由的管理方式,尊重员工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意愿和心理;其次,在促进企业合作团队进步的同时,促进个人的发展和协同进步;最后,在企业高管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要综合衡量员工的利益得失,兼顾员工的发展空间和思想感情。
3.处理好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之间的关系
柔性管理发挥着中药的作用,在实践工作中,应该注重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并重,二者兼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加强柔性管理时,应该精简企业管理层次,然后通过专业化的运作,按照“提高生产效率、精简机构、优化服务”的原则,实现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利用创新性的管理方法,实现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实施柔性管理需要以刚性管理制度为基准,约束行为的前提下,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实践活动。同时,还应该认清刚性和柔性之间的关系,在刚性管理中,需要灵活和随机应变。只有多变的方法才能及时跟进多变的市场,最终使企业经济产生和管理在制度的约束下,采取灵活的柔性管理方法,得到长久的发展,确保企业长久的生命力。
4.注重提高员工的素质
新时代,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要注重对员工素质的培养,不断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以提升员工的管理才能,丰富员工的管理知识,开阔员工的视野,形成企业内部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使员工在实现和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5.给予员工以自主权
企业给予员工以自主权,可以让员工减少工作压力,始终充满工作热情和活力。使员工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我发展,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给予员工较为自由的环境,能够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员工进行创造性发挥的过程中,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让企业在发展中能够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经济管理方法,是提升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人性化、民主化和透明化。从而提升整体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长远发展,而奠定坚持可靠的基础。
篇15:管理:以人为本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正加快实现传统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由传统的“以效率为本”逐步朝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不仅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价值,还顺应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
一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又被称为“人本管理”理念,其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真正得到应用是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推动了现代管理理念的发展与变革,强调通过科学的协调与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效率和作用,试图满足每个人的内在需求,实现整个管理系统的逐步优化。“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发展过程,实现了对人的本性、本质及价值认知的逐步深化与拓展,明确地提出了将“以人为本”作为未来社会文明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如今,这种理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有效地提高了管理组织的凝聚力,为管理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及关键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不仅顺应了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更推动了高校教育逐步由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及完善的基本需求。
1.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关注,作为知识的基本载体,个人的发展与努力是知识得以传承的基础。因此,这个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高校工作的重心即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此,高校管理工作必须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推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及跳跃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传统的“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为了顺应这一形势的发展,高校必须加快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全面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开放性、科学性的管理机制。针对扩招所造成的教育资源缺乏、教学质量降低等状况,应加快建立“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3.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必须加快推动高校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构建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自主性、开放性、个性化与数字化,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学生不仅仅是单纯的受教育者,还是高校教育的消费者,为此,高校教学管理必须注重并提高服务质量,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提供更为全面、周到的服务。
三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途径分析
当前,各大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加快推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
1.创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高校传统教学管理理念具有强制性特征,注重监督及惩罚,即高校管理者为了实现有效管理,对师生提出的强制性要求。传统管理理念极大地制约了我国高校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需求,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快创新教学管理工作。一方面,应注重“以学生为本”。学生乃高校生存之本,若无学生,高校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高校的使命即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将学生视为中心,处处为学生着想,除了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外,还应注重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应以“教师为本”。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关键。为此,高校必须注重发挥人本思想的效力,关心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尽可能地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确保其业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使其积极投身于高校教育工作中。
2.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暴露了不少问题,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互动性差,教学培养目标无法顺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模式单一,导致学生难以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激发其智慧与潜能,提高其创新与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新模式应以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为基础进行构建,在党的教育方针及国家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在高校、社会的共同参与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环境,通过各种运行机制的组合,实现高校教育目标。该模式主要包括以下要素:教学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培养途径、评价体系、管理机制等。该模式应以汲取知识为基础,将素质视为核心,将能力作为本位,坚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协调与发展,以学生为本构建一支适应新模式发展的教师队伍,结合社会需求及高校自身特点,构建知识、能力与素质模块。同时,加强实践锻炼,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吸纳社会行业人士及家长的广泛参与,最终构建一个立体化、信息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3.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必须加快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以便更好地规范、约束和引导师生的行为准则。现代教学管理体制必须将管理制度作为基础,管理体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序性及实效性,为此,必须确保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建立健全高效、公平的激励制度,以公平作为基本出发点,奖罚分明,适当拉大奖罚之间的差距,以提高激励效果。与此同时,应建立“人性化”教学管理规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构成教学及管理组织的个人视为最为关键的因素,力求做到满足每位教职工及管理人员的需求,实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等目标;力求满足每位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其成才提供各种必要条件,实现“人人进取、人人成才”等目标。一方面,应注重将教学管理权力予以下放,转变传统由教务处牵头的被动式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高校工作由行政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学为中心,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及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确保师生的监督权力获得保障,在加快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构建健全的民主审议制及监督制,将教学管理的监督权交给师生,从而有效落实监督、反馈及落实机制。
四 结束语
总之,高校作为我国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快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融入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注重加快创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以逐步提高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实效性。
篇16:管理:以人为本
1、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员工是是创新资源的载体,因此员工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优秀员工是知识社会竞争的核心生产要素。而对于优秀人才的培养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解放思想,并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才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符合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才能将员工的激情与活力调动起来,为建立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实现员工的积极全面的发展。此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企业的管理指明了方向,才能建立新时代的企业模式,才能建立一个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2、有利于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是我国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同样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大势所趋。企业的制度管理是指企业对现有的制度进行设计和完善,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是一个大集体,具有很多小要素,只有建立了统一的规章制度,各个要素才能共同发展,和谐生存。企业间的各个生产关系都是建立在统一的制度之上的,按照预先设定的合同来办事,使得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条不紊,这要求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此外,企业的制度是企业的指南针,各个部门都必须遵守企业所指定的统一的方针政策,为了共同的目标,朝着企业的发展蓝图努力奋斗,这需要根据人的发展特点而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足以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性。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发展以及壮大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企业是一个以产生经济效益为动力的组织,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管理理念是不可分割的,良好的完善的管理理念能够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较好地协调各个组织部门的业务往来,最终能够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出了人在企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人是企业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企业必须将自身迅速转变,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企业的科学水平,才能将其转变为生产力,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这无疑是需要掌握现金生产技术的人才。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可以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让企业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 以巨人为题的作文
【以人为本为题范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以高尚品质的人为题的作文2023-03-24
感恩的心为题的初中作文2023-07-31
我们的习惯Our Hobbies为题的英文作文2023-09-09
以带着希望出发为题的中考作文2023-04-07
给心爱的人为题的一封信2023-04-22
以带着希望出发为题的作文2022-07-05
以绿色出行为题的作文2022-09-28
以多面人为题目的优秀作文2024-01-07
以母爱伴我同行为题的作文2023-04-11
诚信为题的演讲稿700字左右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