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

时间:2023-09-18 08:11:4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锦集4篇)由网友“我不睡觉”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

篇1: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

⑴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_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_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⑵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⑤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

篇2: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6.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海洋资源

1.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2.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篇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

地质灾害

(一)主要地质灾害——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①震级大,破坏性大;②浅源地震;③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④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⑤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⑤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⑥加强国际合作等。

危害:①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地面裂缝,喷沙冒水,山石滚落崩塌;②诱发其他灾害,如水灾、火灾;毒害气体排放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③引发瘟疫。

(二)滑坡、泥石流

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现象。破坏或掩埋坡上坡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极强。泥浆石块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

我国多发地区:云南四川两省西部(即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分析:

自然原因:①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开挖山体,工程建设。

地质灾害的防御: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③实施一些预防措施;④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篇4: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2022

●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知识:生产活动与布局

1. 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

2.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3. 工业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①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原因:工业所用的原料范围越来越广,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

②交通运输: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布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相当发达,交通运输不再成为其考虑的主要因素)。

③通信网络通达性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④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

4. 工业集聚、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

5. 传统工业区形成的一般条件(以鲁尔区、辽中南工业区为例)

(1)能源条件:传统工业区的重工业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20世纪50年代以前,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导地位,因此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传统工业区形成的能源基础。

(2)资源状况:钢铁工业是传统工业区一个重要的工业部门,同时钢铁又是机械等重工业的原料,因此丰富的铁矿资源是重工业发展的保障。

(3)交通条件:重工业的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量很大,因此要求有便利的交通,以运进原料和燃料,运出产品。

(4)市场因素:广阔的消费市场促进了重工业的迅速发展。

(5)农业基础:较好的农业基础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6)水源、土地:重工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水,因而传统工业区发展要有充足的淡水供应,另外平坦广阔的土地有利于工业区的布局。

6. 新工业区形成的一般条件(以美国“硅谷”为例)

(1)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产品的运输和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2)环境因素:优美安静的环境,宜人的气候,有利于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3)科技条件:发达的科技、众多的高等院校为高科技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智力支持。

(4)交通状况:靠近航空港和高速公路,有利于新产品及时流向国际市场。

(5)政策因素:政府的大力支持,能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曼德拉家训要有平行意识。李光耀家训做人要有“逆商”。

7. 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区位因素分析

(2)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返回目录>>>

●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知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 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

2. 可持续发展

(1)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2)原则:公平性原则——侧重“权利”;共同性原则——侧重“义务”;持续性原则——侧重“发展”。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特点: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具体途径

①在工业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工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②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将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种植业与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只做对学习有用的事。尽最大的努力,留最小的遗憾。“收入”与“付出”常是相对的。当我们拿起一项的时候,往往也得放弃一些。

返回目录>>>

●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知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利用

1. 水土流失

(1)成因:自然原因有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植被稀少等,人为原因主要是破坏植被等。

(2)分布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丘陵、北方山地等。

(3)危害:当地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沟壑纵横,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会导致河流中下游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涝灾害加剧。

(4)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成因: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是破坏植被、不合理耕作、采矿等。对策: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生产率;扩大林草面积;合理放牧,加强管理;采矿区开展土地复垦;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2. 荒漠化

(1)成因: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大风天气多,地表多沙质沉积物,气候异常;人为原因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工矿开发等。

(2)分布: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如我国西北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等。

(3)措施:建立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的重要手段;在半干旱农垦区和牧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扩大林草地比重,解决生活能源问题等;在干旱区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营造乔灌防沙林等;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等。

3.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

(1)背景:流域内地形起伏较大;亚热带气候,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水系发达,大部分河段可通航,但较大的落差和不稳定的水量对航运不利;矿产资源丰富。

(2)问题:19世纪后期的掠夺式开发,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开发与治理: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对流域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

(4)措施:兴建水库,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发展航运;梯级开发水电;防治污染,保护水源涵养林,提高水质;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

4. 德国鲁尔区

(1)开发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

(2)早期生产结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电力、化工。

(3)存在问题:环境恶化;煤炭开采成本升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

(4)综合整治的措施: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5.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1)开发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水源不足。

(2)早期生产结构:以煤炭采掘业为主。

(3)问题:生产结构单一;煤炭外运能力不足;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能源开发使市场压力加大;煤炭开采成本上升,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环境问题突出。

(4)措施: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产业链,形成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化结构;保护和治理环境。

返回目录>>>

●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知识:区域可持续发展

1. 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1)条件:平原广阔,适合机械化作业;黑土和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森林、草原面积大;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小。

(2)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平原地区,商品粮基地,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3)问题: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不当;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

(4)措施: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开发土地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知道怎样计划,怎样调配,怎样守望,怎么积蓄,怎么循序渐进,是获得成功的必备因素。每一条路径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上去的前途也都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

(5)方向:平原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

2.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三角为例)

(1)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发展条件:发挥政策、侨乡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劳动力、地价优势。)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产业升级原因: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珠三角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2)主要问题及对策问题对策

3. 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原因)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区和调出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见下表: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区和资源调出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

以西气东输为例:

对调出地区: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实现西部能源消费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而产生的环境压力。

对调入地区:

①缓解能源短缺问题,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②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

③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水平;

④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的比例,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

4. 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①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②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③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家政策、原材料和土地价格、环境因素等。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返回目录>>>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学习计划

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计划怎么写

高三复习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地理班主任年终工作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计划指导

高考地理寒假复习计划

名师指导黑龙江高考第二轮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参阅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知识点(锦集4篇)】相关文章:

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2023-02-04

高三政治二轮教学工作计划2022-10-02

高三下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2022-05-06

高三地理复习方法指导2022-12-07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第二学期2023-11-27

高三地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2023-12-11

高三备课组教学计划2023-05-11

高三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23-10-01

高三地理教师工作总结以及计划2023-08-13

高三语文三轮复习计划2022-12-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