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青莲的诗句

时间:2023-09-24 07:34:2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描写青莲的诗句(精选9篇)由网友“陆雪照”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描写青莲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描写青莲的诗句

篇1:描写青莲的诗句

古今多少轮回,

最是缘来缘去,

仿佛我听见了,

那支伫立的青莲,

在呢喃细语,

不是花无情,

不是人无爱,

是自然的轮回,

抒写了情感,

抹去了爱恨,

铭刻了忠贞。

仿佛还说,

难说我无情,

难怪你伤心。

伤心总是难免的,

是善良,

回报了真情,

是真诚,

收获了圆满,

是自信,

彪炳了春秋,

是自爱,

抒写了芳华,

是自强,

在消沉中崛起。

让伤心抽成藕丝,

让过去成为过去,

让故事讲述着故事。

有情,

不可能挽回,

曾经的亲情,

爱情,人情,

友情;无情,

不可能遗忘,

曾经的痛苦,

快乐,

无忧,

眷恋。

情到深处人孤独,

否则,

不可能只有,

一支青莲,

不可能只有,

一池荷塘。

任凭风吹雨打,

花开花落无怨,

独自绽放,

把那份圣洁,

呕心沥血,

写成不变的诺言,

素描成远方的父母,

勾勒出俏丽的姐姐。

夜深人静的时候,

祈愿幻化成钟情的你。

青莲,

一支青莲,

花开不娇艳,

花落是平淡,

你如一菩提,

清静在人间。

思绪飘飘,

一阵凉风,

吹醒了,

我隔夜的沉醉,

一场游戏一场梦,

花自飘零水自流,

只有爱,

还在心底,

还在醒时,

还在梦里。

一支青莲……

篇2:描写青莲的诗句

你静静的露出水面,

缕缕清香带给人间,

春夏秋冬几番风雨,

你呀出淤泥不染

眺望着,

痴心不改的眷恋

一生一世,

默默无闻,

是青莲的品格, (请您阅读下一页)

是大山的儿女,

天生成就的品格,

是父亲母亲,

纯洁无暇的品格。

深深的,埋在淤泥之下,

沉寂了无数个春夏秋冬,

那怕没有阳光的照耀,

没有云淡风轻的景致,

仍然在心底深处,

在厚厚的淤泥中,

编织着希望,

畅想着明天。

岁月轮回,

不知道过了几世几劫,

痴痴的.期盼,

无限的遐想,

那一年的那一天,

时来运转,

经过了无数艰难险阻,

无声无息的,

你希望的嫩芽,

露出水面。

人间多么美好,

阳光如此灿烂,

看采莲女,

荡漾着小舟,

清唱在,

荷花摇曳的湖泊上,

笑靥如花,

载着秦砖汉瓦,

吟着唐诗宋词;

看白素贞和小青,

衣袂飘飘,

巧笑倩兮,

打着那把油纸伞,

游玩在,

江南的小雨中,

在风流倜傥的,

许仙回眸下。

一缕缕清香,

从远古的时空传来,

从朱自清荷塘月色的,

恬淡中传来。

抬头时,

天上一轮才捧出,

映照着静静的荷塘。

没有夜来香的妖娆,

没有牡丹的张扬,

没有百合的素雅,

只有清幽,

在人间不断传播。

篇3:青莲:青莲绝唱

袅袅檀香,一茗清茶,一轮婵娟,一捧黄菊,手边书卷半掩,演绎千年的墨香已成绝唱。我不禁再次为那个绝艳了半个盛唐的青莲扼腕叹息。

当千年的时光散尽,你可知道还有人陶醉在你那精灵般的吟唱中?

你曾经那样地意气风发过,贵妃捧墨,力士脱靴,御手调羹,泼墨挥笔,便勾勒出那盛世光景。那时候的青莲,豪放不羁,意气飞扬。你笑,直笑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方才罢休;你歌,直歌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才停歇;你醉,直醉到“饮尽天河方罢休,胜做人间一帝王”终才止住!

此时的青莲,如朗朗烈日,爽爽秋风,澹澹潮涌,一醉一歌,便是万丈光华!

这污浊的官场终究容不下你的清涟,这暗淡的凡尘终究留不住你的光华。于是,污泥汹涌,黑云滚滚,风雨呼啸,这黑暗的世间想将你毁灭!

你也曾经黯然神伤过。仕途艰险,官场碰壁,举步维艰,那对社稷的失望,刀劈斧削般铭刻在你的吟唱中,你!也有“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也发出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黯然,也摇头低语过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无奈和坎坷。

此时的青莲,宛如冷画银屏,啼语寒鸦,稀落星辰。一叹一惋,便赋予了万世愁肠!

但!青莲之心,高洁依旧,泰山压之色不变,东海淹之心不改!于是,你挥袖――“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于是乌云散尽,皎皎如月。你大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风消雨歇,歌声依旧!

你且歌且行,远离官场,摒弃了世俗功名。化之为风,化之为龙,遨游高山流水,笑傲清风明月,青莲一唱,便倾倒了半个盛唐!

依稀间,你向我走来,放浪不拘,一路高歌,一杯豪饮,一袖清辉,演绎千年墨香般的绝唱,再次响起……

篇4:张青莲简介

张青莲: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青莲,无机化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同位素化学造诣尤深,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过重要作用。晚年从事同位素质谱法测定原子量的研究,1991年测得的铟原子量114.818士0.003,已被国际采用为新标准。

张青莲于1908年7月31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支塘镇的一个小康家庭。14岁时考入苏州桃坞中学,即圣约翰大学附中,曾在校内中、英文竞赛中名列榜首。1926年高中毕业时因成绩优异,原可免费直升该大学,但由于1925年该校美籍校长侮辱我国国旗,爱国师生纷纷愤而离校并组建私立光华大学。这一爱国行动得到张青莲的支持,他放弃圣约翰免费入学的机会而考入光华大学。他考虑到化学系毕业后除可在中学谋职外,还可以搞小型化学工业,因而选择了化学。在光华大学他只用三年半的时间,就读完了所需的学分,毕业时以第一名获得银杯奖。

大学毕业后,张青莲曾在常熟孝友中学任教一年。1931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当时,他看到我国无机化学人才缺乏,遂选择了无机化学专业,在高崇熙教授指导下完成了研究稀有元素领域的论文三篇,分别为无机合成、分析鉴定和物化测量三个方面。最后以优异成绩获得庚款公费出国留学。鉴于美国早期的化学家中不少曾留学于德国,所以他决定到德国深造。1934年秋进入柏林大学物理化学系。由于他在国内大学已经读过13个学期的课程,按德国的规定只需注册学习3个学期。他师从无机化学家李森菲尔特(e.h.riesenfeld)。当时美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尤莱(h.c.urey)因发现重氢并制得重水,引起国际化学界很大震动。李森菲尔特根据张青莲已有的科研基础,建议他以重水的研究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他在购得挪威生产的第一批重水商品后,立即开始了重水临界温度的测定研究。当时用的是微量法,石英玻璃毛细管内径0.3毫米,恒温器温度要达645k,管内压力达20兆帕以上。封管时常会炸裂,实验难度较大。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夜以继日的奋力工作,于短期内完成了重水的临界温度的测定。但重水的凝固点和沸点都高于轻水,而所测得的重水临界温度却比轻水低2.7℃,这似乎是一种反常现象。这个结果于1935年春发表在德国物理化学杂志上,4年后为德国另一学者用精密的常量法所验证。

张青莲所完成的轻水、重水全温程的两相密度状态图发表后,被苏联布洛茨基《同位素化学》(1957)一书所引用。他曾精心设计了一个通过比较轻水、重水蒸气压差的实验,观察到蒸气压差有一个位于498k的转折点,并揭示了这反常现象的本质。这篇论文与美国实验室独立进行的类似研究工作同时发表,得到了相互验证。

要测量半重水和重氧水的蒸气压,须先建立同时分析这两种取代水的方法。他采用硫化氢使氘正常化,并用测量密度微差的浮沉子法,以测定正常化前后的密度值。这样测得的半重水和重氧水在100℃以下的数据,和重水蒸气压数据一起,后来为用蒸镏法生产重水时的重要科学依据。

1935年冬,张青莲收集了柏林和瑞典的雪水样品,首次测出其中半重水及重氧水的含量,观察到均低于普通水中的含量,且雪中的含量差大于雨中的含量差。在此基础上,通过查阅同位素取代水在河湖、海洋、动植矿物中的含量数据,他首次提出了氢氧同位素在地球各界中的分布理论,对后来的实验及理论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

张青莲在两年的重水研究中,共发表论文达10篇,与美国实验室同行的工作构成了早期重水性质研究的经典文献。在发表文章时,李森菲尔特与张青莲都表现出谦让作风,争着把对方的姓名放在自已的前面,体现了师生间在学术上的互相尊重。

1936年,李森菲尔特受到纳粹迫害,教职被撤销,但张青莲仍坚持跟他从事研究工作。那年6月,张青莲考得博士学位。李森菲尔特被迫离开德国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工作,张青莲随同去瑞典作访问学者,又共同工作了一年。他用气体混合物作为同位素混合气体的模拟物,通过膜壁进行扩散分离的研究。

在留学西欧的三年中,张青莲在做研究工作的同时,还从许多权威科学家,如化学动力学创始人博登斯坦(m.bodesntein)、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哈恩(o.hahn)等的讲学中得到不少教益。他在柏林聆听了来访的第一流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学术报告,并在瑞典听取获奖报告;还参观了赫尔兹(g.hertz)、斯维德贝格(t.svedberg)、西格班(k.m.siegbahn)三位获奖者的实验室以及著名的剑桥卡文迪什实验室和巴黎的居里镭学研究所。这些学术活动,对张青莲献身于科学事业不断做出成绩而成为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张青莲在瑞典时收到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庄长恭的电报,被聘为副研究员。这个聘任是庄长恭从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后决定的,对于一个素昧平生的青年人来说,在当时是很罕见的。由此可见,张青莲在早期的科研工作中已充分显露出他作为科学家的素质和才华。

1937年7月,张青莲取道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辗转回到上海,时值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化学所被迫停止工作。张青莲遂借用位于租界的光华大学的实验室,进行多种络合物合成的研究。次年应光华大学之聘而为该校教授。他指导两名四年级学生的毕业论文,一个做络合物合成,一个为用半微量法测定25℃下氯化钠在轻水、重水混合液中的溶解度,两个论文都得到很好的结果。

1939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的化学系由于两位教授先后离校,补聘张青莲为教授。他取道越南赴昆明就职。当时西南联大虽集中了国内众多知名学者,但条件却十分艰苦,科研工作难以开展。然而张青莲和化学系主任杨石先分配给他的两名中英庚款研究助理一起,用从国外带回的110克重水和一些石英玻璃仪器,完成了两篇重水性质的论文,其一是首次将测定重水密度时的温度提高到50℃,纠正了当时文献中靠近此温度之下密度有一最大值的假设。同时还完成了有关重水动力学效应的论文两篇。在采用乙醇铝水解法制取纯净的重乙醇时,因昆明海拔高而要测定其正常沸点,自制了一套恒压器。但当时纯试液只有1毫升,要在标准温度计读数恒定的一刹那间读取数据,要求熟练的技巧和有条不紊的操作步骤。他亲自完成了这一测定,首次精确地测得重乙醇的沸点和密度,此结果已被收入拜尔斯妲《有机化学手册》中。

1943年,在战争所造成的艰难困苦条件下,西南联大化学系的所有科研工作被迫停止。当负责中美学术交流的吴有训向张青莲征集论文时,他立即应允在三个月内交出一篇论文。他考虑到,25℃时碘在四氯化碳和水中的分配常数是教科书中引用的一项经典数据;若用重水代替轻水,研究此分配常数的同位素效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自装一套恒温槽,每两天做一次碘浓度的实验。其中一天准备器材,翌晨自煮一壶开水提到实验室,注入恒温槽中,使水温迅速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恒温后转动封管使达平衡,然后取出重水相2毫升,有机相1毫升,用标定过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测定两相中各自的碘浓度,得到轻水重水中分配常数的变异为85:103的结果,如期完成了他自已的许诺。

张青莲在西南联大工作期间,还指导光华大学一名助教,首次测定了重水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指导中央大学一名助教完成络合物合成一文。他综合了国内外所发表的重水论文撰写成《重水之研究》论文集一书,该书于1943年获得国民政府教育部学术二等奖。同时得此等级奖励的联大教授,还有王竹溪、闻一多等4人。

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北平复校,校内化学馆已被日本侵略军洗劫一空。张青莲在此情况下,仍然坚持科研工作。他和助教首次将重水密度的测量温程提高到95℃,并外延至100℃,所得到精密数据的论文,原按通讯稿投寄英国自然杂志,但编辑部却把它转入正文栏,表明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青莲的教学、科研活动得到了重视和支持,成果累累。

推进中国无机化学的发展

从1939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任教时起,张青莲讲授过高等无机化学、稀有元素、复合物化学等课程,为我国无机化学科研和教学人才的培养,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张青莲任教育部课程改革委员会化学组副组长。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试点设立无机化学教研室时,他任教研室主任,讲授无机化学课,组织了苏联湼克拉索夫所著《普通化学教程》一书的翻译和出版。1955年他又协助教育部组织并与戴安邦、严志弦、尹敬执合写了《无机化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这一部书是我国化学家自编的一本基础无机化学教材,该书取材新颖、内容翔实,凝集了几位编者多年从事无机化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宝贵经验,不仅为各高等学校所普遍采用,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也起过重要的作用。张青莲为培育无机化学人才,兢兢业业数十年辛勤耕耘在大学化学教育的岗位上。他多年讲授大学一年级的无机化学和普通化学课程,讲课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并重视课堂演示实验。他精湛的讲解和娴熟的实验技巧,曾激发了许多学生献身化学的兴趣。

1954年他主持了苏联专家为全国各高校无机化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后来又在北京大学陆续开设了稀有元素、无机合成和同位素化学等课程。1955年以后,培养了许多无机化学方面的研究生与进修教师,担任过教育部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他还撰写过有如“无机化学五十年来的进展”、“同位素与原子量”等综述文章,其精辟的观点和评论,使无机化学读者获益不小。

1978年张青莲担任《无机化学丛书》主编。该丛书分18卷,前10卷分论各族元素,后8卷属专题分支领域。他和张志尧、唐任寰合撰写其中的《锕系后元素》。全书于1993年初写齐,历时十余年。80年代后期,张青莲虽已属耄耋之年,仍然为了丛书的完成不遗余力,为我国无机化学界做了一件十分有益的基础工作。

热心参加社会活动

1950年张青莲任全国科联宣传委员会委员,次年参加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回国后在全国各地进行宣传汇报,历时5个月之久。他在这一伟大的政治运动中思想上受到深刻的锻炼。

1951年中国化学会恢复活动,他任常务理事,次年被选为《化学学报》主编(1952—1956年),建立了严格的审稿制度,经常亲自审阅和校对稿件,保证了刊物的出版水平。自《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创刊起,他长期担任编委。还曾任出版总署化学组审查委员,文教委员会物理化学组名词审查委员,现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次年被聘为物理化学组专门委员。1954年科学院成立学术秘书处,邀请张青莲担任学术秘书两年,参加组建数理化学部的工作。次年当选为数理化学部委员。在学部成立大会上,张青莲等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倍受鼓舞。1955年参加筹建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工作,后兼任该所研究员及学术委员。1956年参加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会议。1981年改任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兼常委、学部副主任,参加学部有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咨询工作。

1956年张青莲在原子能和平利用的宣传活动中,被评为积极分子。1959年,他应邀在中苏友协举办的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诞辰125周年纪念会上做报告。1960年参加广州科技工作会议。1972年参加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会议(兰州),提出峰顶区雪水中氢氧同位素分布的报告。1975年参加第一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学会议(贵阳),提出天然水中氢氧同位素分布及分析的报告。

张青莲积极推动我国质谱学的科研及应用工作,在1980年中国质谱学会成立时,当选为理事长(1980—1984年),后任名誉理事长。同年任国家科委稳定同位素专业分组组长,负责召集全国性会议,交流经验和信息并协调轻元素稳定同位素的生产任务。

张青莲对中学教育的也十分关心,他认为这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曾多次与中学教师座谈,为他们做报告,并审改中学化学教材。为了推动我国教学和科研的进展,还为《中国教育报》撰写了题为“我国高等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1984年6月2日)一文。

对国防现代化做出贡献

掌握重水和锂同位素的生产技术是我国独立自主地发展核工业的基础。张青莲受化工部委托,从1957年起多次赴有关单位主持或主讲重水生产方法的报告。在1960年讨论重水研制方案的会议上,他做了“重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报告。尔后参加现场会议,并提供工段分析用的落滴法。1963年他设计了用浮沉子检测成品的部颁标准方法,并提供了一种y5标准样品,后来发展为一系列标准样品,改用质谱测定法。在我国采用双温交换法后,他组织翻译出版了美国萨凡那和达那重水工厂双温交换法的工作手册,为中型重水工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测定了双温法工艺条件下氘在两相中的总分配常数,并提供了电解工段的电解分离系数的精密数据。为表彰张青莲对重水生产的功绩,化工部于1990年授予他全国国防化工先进工作者称号。

60年代初,因苏联撤走专家和不再提供技术资料,锂同位素分离工厂一度陷于瘫痪。张青莲应邀到了工厂,在了解该厂情况以后,提出了可行的措施,担任了工厂技术顾问。参加了锂同位素的研制任务,提供了工段分析中锂同位素丰度的晶体浮定快速分析方法。当他1965年冬参加氘化锂-6成品鉴定会时,看到微带蓝彩的无色透明立方晶体,心中泛起了无比的喜悦。不久我国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仅距原子弹两年零八个月时间,世界为之惊讶。在张青莲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的长子毅然任该厂工程师,鞠躬尽瘁,忠于职守。为表彰张青莲的突出成就,中国核学会于1990年授予他荣誉理事称号。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基础研究对提高新技术的作用,也看到了一位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祖国人民的需要密切结合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致力于国际学术交流

1957年张青莲赴莫斯科参加全苏同位素应用会议,提出“精密落滴法分析重水”的报告;1959年赴东德莱比锡参加同位素应用会议,作了“各种密度法分析重水”的报告,因而被编入1969年《原子科学名人录》(who's who in atoms)。

1979年作为中国化学会5人代表团的成员,张青莲赴赫尔辛基参加第二十七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学术大会,成功地维护了中国化学会在该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权。在会上做了题为“氢氧同位素丰度测定”的报告。1983年第三十二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代表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他以国家代表的资格参加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在会议上以渊博的知识和精辟的见解赢得好评,被选为衔称委员(titular member,1983—1989年),他是我国第一个获得此荣誉的化学家。这一学术活动引起了他对原子量质谱测定的兴趣,发展成为他晚期的研究领域。

1981年张青莲赴美国参加高尔登同位素学术讨论会,提出了两篇同位素丰度的墙报;同年又赴剑桥参加英国质谱学会第十届年会,提出了硼同位素质谱分析的墙报。1983年赴法国萨克莱原子核研究中心讲学。1984年任北京中日双边质谱学术会议的中方主持人,1987年起任北京国际仪器分析学术报告会顾问。张青莲还曾任法国《无机化学评论》的编辑,现任美国《质谱评论》的顾问编辑,并撰写了有关我国有机质谱学的新进展的论文。

丰硕的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是人类文明积累的基础,这是张青莲的信条,也构成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从1935年至今,他一直在进行着重水和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涉及氢、氧、碳、氮、锂、硼、硫、铟、锑、铈、铕、铱等十几种元素的同位素。50余年来,在同位素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同位素的动力学效应及同位素分离原理和方法、同位素标准样品的研制、同位素天然丰度及原子量测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硕果累累,发表有关论文百余篇。1985年他曾以题为“从事同位素化学研究工作五十年”的文章,对自已半个世纪以来的科研成就进行了总结。

重水25c密度值,不但是重水品位的检测标准(见美国astm),且为国际学者试图精测的竞争对象。为此须先用质谱法精密测定氢同位素和微浓氧同位素的丰度,难度较大。张青莲与他和助手以精湛的实验设计,测得精确值达7位有效数字,为国际1975~1985年间三项最佳测定之一。

1991年张青莲用同位素质谱法测得铟元素的精确原子量114.818±0.003为国际原子量表增加了一个新数字,这是国际上第一次采用中国测定的原子量数据作为标准数据。人们认为这不仅说明中国人的科学水平有国际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

张青莲在稀有元素领域也有不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1933年他所发表的5种硒酸盐新络合物的合成,是我国第一篇配位化学的论文。他还在诺伊斯(a.a.noyes)《稀有元素定性分析系统》(1927年)名著中增入了铼的检测。首先他做了系统实验以决定铼的位置在碲铜组中,然后在铱铑沉淀的滤液中,把铼沉淀为二硫化铼,并以铼酸铷的形式作鉴定。检测了各级铼含量及各种可能干扰的元素,本方法能检出0.02%铼。80年代张青莲合成了两种卤化锂的新络合物,均具有五配位锂的晶体结构,突破了锂只呈偶数配位的观点。

为表彰张青莲多方面丰硕的科研成果,中国化学会于1985年为他举行了从事化学工作五十年的祝贺会。卢嘉锡、柳大纲等多位化学家前往致词祝贺;中国科学院于1989年授予他“从事科学工作五十年”的荣誉奖状。

张青莲为人正直开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治学谨严,勇于探索。热爱祖国,忠诚于教育事业,工作勤奋,不计名利。他学识渊博,兴趣广泛,业余爱好遍及文学、艺术、园艺、书法、体育及旅游等方面。一生始终遵循他自已的信条,为人类文明的积累做贡献。

(作者:薛良琦)

简历

1908年7月31日 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

1930年 光华大学化学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30—1931年 任孝友中学教员。

1934年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毕业。

1936年 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6—1937年 任瑞典物理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1937—1938年 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38—1939年 任光华大学教授。

1939—1946年 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1952年 任清华大学教授。

1951—1956年 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63

1990年 当选为该会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

1952年 任北京大学教授,1978—1983年兼任化学系主任。

1954—1956年 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

1955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1—1992年任化学学部副主任。

1980—1984年 当选为中国质谱学会首届理事长。

1980—1985年 任国家科委稳定同位素分组组长。

1983—1989年 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衔称委员。

篇5:古青莲寺

古青莲寺在晋城市东南17公里寺南庄北侧硖石山腰。上距青莲寺里许,原与青莲寺合为一寺,宋代分作两寺,此寺时代较古,故名。北齐天保年间(550一559)高僧慧远在此创立道场,唐代重修。寺前有藏式佛塔一座,高约25米,明代所筑。寺内南殿和正殿两座,均经后世修补,唯殿内塑像和碑刻仍是唐、宋原物。南殿3间,内置彩塑12尊,中为释迦、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两侧有观音、罗汉、韦驮、胁侍、供养人等,造像风格与青莲寺宋代塑像如出一辙。殿内《硖石寺大陪远法师遗迹记》唐碑一通,宝历元年(825年)镌造,碑头线刻弥勒讲经图,山门、围廊、佛殿、讲坛莫不具备,是研究唐代建筑布局和形制的形象资料。正殿内佛坛宽大,上置彩塑7躯,释迦、文殊、普贤、二弟子及二供养菩萨,皆为唐制,面形丰满,肌肉健美,身式微屈,姿态自然。

目录简介寺院一览历史得道高僧收缩展开简介

古青莲寺一角古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位于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东观孚山,巨嶂横列,气势磅礴;南望珏山,双峰插天,秀丽挺拔。山脚丹水荡漾,像一条玉带从东北向西南飘然而去;回首硖石诸峰,峭壁伟岸,似鬼斧神工砍削而成。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分古寺、新寺两处,相距里许,分属净土宗、天台宗道场。新寺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御赐名为“福严禅院”,明复称青莲寺。青莲寺的修建,是与净土宗的创始人高僧慧远在这里的活动密不可分的。青莲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处的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为山西省境内著名的佛教寺庙。青莲寺分为古、新两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年(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西侧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新寺内,中大殿是全寺主体建筑,寺东一崖陡立,长宽各3米有余,面平如台,相传为高僧慧远禅师掷笔台。

寺院一览

青莲寺属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处的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为山西省境风著名的佛教寺庙。青莲寺分为古、新两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年(公元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西侧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新寺内,中大殿是全寺主体建筑,寺东一崖陡立,长宽各3米有余,面平如台,相传为高僧慧远禅师掷笔台。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分古寺、新寺两处,相距里许,分属净土宗、天台宗道场。两寺依山就势,殿宇楼阁,栉次鳞比;经堂僧舍,错落有致。院内古柏虬柯,银杏参天;院外林木葱茂,野草闲花,馥郁芬芳。正所谓山清水秀。古刹幽深,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自北齐创寺以来,该地即成为泽州的佛教文化中心和自然景观胜地,从而誉满上党,流芳千载。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砖砌藏式佛塔一座,高约25米;西侧有建于唐乾宁二年的惠峰石塔和宋代百法座主舍利塔。寺院东一崖陡立,长宽约3米余,面平如台,相传为高僧慧远禅师掷笔处,称“掷笔台”。台南端有款月亭,中秋之夜,登亭东望,皓月从珏山峰间冉冉升起,名为珏山吐月。可照出柱上题有崇宁、熙宁等年号,可证是宋代建筑。其他如唐经幢、窦乳泉等都为游人讲述一段清幽、神奇的故事。漫山遍野的松柏灌木,红墙绿树,与隔河相望的珏山一起,为游人提供了一个山水寺观浑然一体,俯拾古今,颐养性情的'林泉胜地。

历史

风景古寺初建于北齐天宝年间,是在慧远草创后,经北齐、北周隋、唐修建而成的,为佛教弥勒净土宗寺院。主要建筑有正殿、南殿。正殿内佛坛宽大,建筑除留有少量宋代遗构外,已被后人修补得面目全非、但殿内所存唐代彩塑6尊,是全国现存唐代寺观塑像三处70余尊中的一处6尊,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些塑像面容丰满,肌肉健美,身式微曲,姿态自然,皆与唐塑风格一致。尤其是释迦牟尼彩塑一尊,高约4米,雕塑精细,金光映人。其右手的处理自然妥贴,颇具重量感,与西方名画《蒙娜・莉莎》具有相通之处,艺术价值极高。南殿彩塑12尊,风格上沿袭唐风,注重写实,生动传情。唐碑《硖石寺大隋远法师遗迹记》碑首佛殿图一幅,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实物资料。南殿面阔三间,内置彩塑十二尊,其中佛坛前部五尊为宋塑。居中为结跏跌座于莲台的释迦佛,两侧为侍胁文殊、普贤二菩萨及迦叶、阿难两弟子,雕刻手法仍沿袭唐风。碑首线刻弥勒佛殿图(亦称弥勒讲经图);它所显示的佛殿,布局完整,山门、围廊、讲坛、佛殿莫不具备,是研究唐代寺院格局和形制的最好资料。北大殿有文殊、普贤、释迦等唐代塑像,为寺中珍品。新寺创建于隋代,原为慧远禅师说法道场,宋以后为天台宗道场。寺分三院,一院为藏经楼,二院为大佛殿,三院为大雄殿。寺院中天王殿、藏经楼、释迦殿、罗汉楼、地藏楼及经堂、僧舍、高低错落,左右对称,掩映在幽静雅洁的环境中。藏经楼五间,藏有从唐至元历代佛经700函5000余卷,惜经兵燹火灾,散落殆尽。二院大佛殿、罗汉楼、地藏楼有宋代彩塑37尊及500罗汉名号。大雄殿于日军入侵中国时烧毁,正在修复中。释迦殿古朴大方,雄伟壮观,悬檐歇山顶,头拱肥硕,飞檐腾空,当为宋代所建。殿内塑释迦佛本尊坐像及文殊、普贤二弟子,东西配殿上各塑广法天尊,十六罗汉和地藏王、十殿王像,个个威严肃穆,栩栩如生。虽然庙堂殿宇中有的局部破损,但仍不失为一处较完整的庙宇。新寺内宋代建筑的大殿古朴大方、壮丽雄伟,是标准的宋代建筑。寺内,石碑林立,唐、宋、元、明、清古碑达70通,分别矗立在中大殿,大雄宝殿附近。

得道高僧

慧远(523―592),俗姓李,祖籍敦煌,后迁居上党高都霍秀村(今泽州县霍秀村)。自幼丧父,与叔同居。13岁出家,16岁随湛律师赴邺学法,博读大小乘经论,后从大隐律师学《四分律》,学成后返回高都,在故里结室为庵,创立道场,讲经说法,注疏佛教经典,草创硖石寺,即今古青莲寺。周武帝灭北齐入邺废佛,慧远当众面斥,从此,隐居太行山中静修佛法。三年后,武帝崩,恢复佛法,慧远始出山住持嵩山少林寺。隋文帝开皇七年(587),被首选为统管天下僧民之事的六名德高望重者之一而入京,在大兴善寺主持法事,注疏佛经。后移居净影寺。开皇十二年(592),隋文帝敕其主译经文,刊定辞义。不久圆寂于净影寺,终年70岁。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大乘义章》、《大涅磐经义记》、《十地经论疏》等20部100余卷,为我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院内的子抱母古柏令游人感叹不已。母相周粗3米,高27米;子柏周粗1米,高24米。相传百余年前母柏枯槁,寺院主僧决定次日将其砍伐。当天夜里,一株幼柏攀着母相的躯干缠绕而上,紧紧将母相抱住,寺僧见之,以为神意。古柏前的两棵银杏树,东为雄树,周粗5米,高约25米;西为雌树,周粗4米,高与雄树同。每年夏秋两季,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以自己无可辩驳的神威,叙述着青莲寺的沉浮兴衰。

篇6:青莲太白作文

青莲太白作文

青莲太白

青莲太白

“李白斗酒数十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对李白才华、性格和爱好的描绘。李白才华横溢,唐玄宗闻其诗名,召他进宫陪伴饮酒作诗。李白生性浪漫不习惯宫廷生活,更不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久离开长安,重新流浪江湖,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李白与杜甫不同,他虽是杜甫的好友,却没有在他身上找出一点忧伤,一点讽刺。他在《戏赠杜甫》中高中优秀作文 原创分享 作文人网,更是表现出了他的豪放、浪漫、可爱。“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李白还在笑呵呵的与故友开玩笑,但杜甫早已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李白还是位超现代的人。在他身上能找出美洲人渴望自由的影子;能找到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穿着长衫,喜欢喝酒;也不难发现李白的'头脑于别人不同,他的比喻,他的托物言志,他的想象……他的大脑是中国古代文科版的“爱因斯坦”!他的文学版图,可以超过俄罗斯。在李白身上也有一种郦道元、徐霞客的韵味。他游遍大好河山,他虽然遭贬谪却依旧只顾游山玩水,他有《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历史名篇。他不是李白,而是“浓缩过的精华”,中国古诗文学的“魂”! 李白是一个“孩子”,一个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李白爱玩,哪个童真童稚童趣的孩子不爱玩?李白是一个少年,对古诗的痴狂,对自由的向往,难道不是少年那纯真之心中的理想、志向吗?李白是一个青年,健壮的青年,游山玩水的青年。他看到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是一个中年人,他看透了势力,他不爱权势,不爱功名利禄,独享自己的一片宁静。李白有一天,老了,他看破红尘,独享一份宁静,他隐居起来。“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夕阳隐隐约约,看李白失去的笑脸,我们永远铭记诗仙太白,它是一颗“诗坛恒星”。在夏季的星空,你望到他了吗?

--------------------------------------------------------------------------------

篇7: 一朵青莲散文

一朵青莲散文

不知从哪里来,不知往哪里去,她说。朝该来的地方来,往该去的地方去,我回应。接着是很长的沉默,点了棵烟。许久荧幕再次亮起她说:来生只我愿是佛前那一朵青莲。我说:那不人道。接着是一片死寂,最后是永久的分离。

在这之前我是喜欢莲花的,但从今天起我就开始讨厌它。

传说佛在降临预兆都是莲花,莲花状的他母亲的脸,池里大如车轮的莲花,最后刚出生的佛祖就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于是人世的一切都成了莲花,莲花指,莲花座,莲花坐一姿,把寺庙叫莲刹,把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称“莲邦”。因我不信佛,所以我觉得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狂话有点纳粹的味道,充其量他能统治的也就是一些善男信女,或者说他统治的天上天下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一个最大的幻象,又或者说那天下是真实的到如今也已经让耶稣给占去一大半了,想想这些我是会发笑的。如果把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称“莲邦”,那么一个清净不染且人人有德的国家是不是要叫“莲邦德国”?自然莲花是出淤泥不染的,印度也是个炎热之地,拿莲花来比喻佛教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不是因为她的话而讨厌莲花,我是因为她的虚伪而讨厌莲花。一个想爱又不能爱,想恨又没法恨的人是矛盾且盲目的,于是她连累了莲花。

佛教说的话没有错,人不应该有七情六欲,人不应该有非分之想,人不应该过分看重个人的感受,今生所要做的是和来生做个交易,今生所要做的就是围绕着香与烛焚香乞求,行一事小心翼翼,尽量完美,尽量和善,尽量耳根清净,尽量四大皆空,尽量在活与不死之间平衡。

她应该没有到做尼姑的修为。尼姑可不就是和尚的亲家,可不就是佛祖的嫡传。连和尚尼姑都觉得佛祖的话过时了呢。和尚吃肉,和尚结婚,和尚生子,和尚一搓一麻将,好一个和尚,我喜欢这样的和尚更喜欢前几天网络消息上那几个打CS的和尚,这样的和尚不孤寂,也不沉闷在信与不信之间,在短暂与精神的永恒之间找到了一条捷径,活得逍遥!

可她为什么这么神秘呢?没有姓名,没有背景,没有一点一滴她的故事。这让我很不自然,仿佛我脱一光了身体站在一个暗室里,四面都是墙壁密不透风,她却在墙壁的某一个洞孔中窥视我,我所能做的就是不自觉地颤一抖。

任谁对我说他想是佛前的一朵青莲我都会反击,但始终我没有机会去攻击她。都说青莲生在无忧河上,我大不以为然。青莲应该生在布满污垢与妄想的贪念河上,惟独这样的河上开出的青莲才符合佛家所说的意义。这样说是不会错的。若你可以是莲,莲可以是你,就当有思想。若你在这充斥着情一欲的人世寻找清净的解脱,必然也会在清净的天界寻找纷扰的人世的解脱。这是相对的解脱,相对的解脱是永远不可能解脱的解脱。所以为人无论在哪一个理想的.世界都没有解脱。

若没有解脱今生做的除了人性,道德我们又何必难为自己?无奈她已经不可能听见我说的话了。

人将今生无望的交与佛手,交与来生,又在今生强迫自己隐藏本性,那么今生与来世都将是一样的结果。这欲一望可能是情感的,可能是追求的。与其等一个没有结果或者一样的结果倒不如随了性子,在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去争取。

若是我倒更愿意是那任人踩踏的草可以自一由生活在人世里,何必受那幽禁的苦。出于浊世者该活出个浊世的风采。

我真不愿意她想自己是一朵佛前的青莲。说因为前世的亏欠而沦落至今日的苦难,又妄想用今生的苦难与幽禁来换取来生的重逢与解脱。

或许没有受过红尘的磨难那佛前的青莲算不得什么,或许没有经过佛界的幽禁红尘也算不得什么。我对谁说我不相信来生,却在无望的爱恋里轻易许下我的来生。我这样做是一种欺骗,而佛那样说也是一种欺骗,更或者说我在说这个话题的时候应该把佛远远地抛在脑后。

谁都不可以替谁主宰命运。哪怕我们认为青莲是出淤泥不染,哪怕我们相信来生的某个地方会有谁在等待着我们,但那都是痴心产生的妄想,是欺骗自己。只不过这样的欺骗在某一个特别需要被欺骗的时候显得那么真实。

我说没有面对无望的失落我需要一种寄托,面对不能接受的现实我需要一种发泄,但我决不把希望寄托在来生那么不理智的想法。

如果我所说的都错了,会有来生,那么我也不会愿意是那一朵青莲。如果真有佛我愿意让他贬我到最慌乱最迷惘的地方一如既往真真实实地活它一遭。

所以我不允许她说自己愿意是一朵佛前的青莲,因为那是在骗我,人活着的应该尊重本性,就如同青莲那样自然。

篇8:梦青莲名人故事

梦青莲名人故事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题记。

临黄鹤楼,遥望长江,慷慨激昂;至庐山巅,远观瀑布,挥挥洒洒;过西蜀关,轻聆猿啼,流觞曲水;游天姥山,飞度湖月,浅斟低唱。常于茂林修竹、名山大川之间,弹琴复长啸。

一千多年前,青莲乡内,一户寻常人家里,传出一声惊世骇俗的啼哭。谁料否?此婴竟成一代诗仙,而其文章永垂不朽、千古流传。五岁时,他立志发奋读书,能诵四书五经,十又五便已有诗赋多首,崭露头角。

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先后至巴蜀、扬州一带,游山玩水,饮酒作诗,超凡脱俗。想想在那个时代,他孤身一人,以步代车游遍万水千山,面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如何战胜内心的孤独和恐惧,至今已无法想象,只能从千古名句中体会到他的精神。“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显示出他的洒脱自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显示出他的不屈不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显示出他的耿直清廉。

官场沉浮,李白尝“误入尘网中,一去十三年”。正当才华横溢时,被玄宗所赞赏,召入宫内以伺候文墨,一时得宠。华清宫内,贵妃着舞衣翩翩起舞,他一时兴起,作下《清平调》,予贵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之美称。尔后他也厌倦纸醉金迷,终日饮酒作乐,一日,于醉后令高力士脱鞋,终被其所陷。不义而富且贵,于他如浮云。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躲避战乱,他逃往金陵,过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窘迫生活,寄人篱下,但他从未放弃精神上的`享受。一日赏月泛舟江上,贪恋月色,欲摘水中之月,竟跳入江中而溺亡。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他,乃诗仙李太白也,一个看破红尘,自命清高的才子,唐代的五柳先生。他具有梅花的高洁,“如富不可求,便从其所好”,从未求人而求己,从未落入红尘,亦从未摧眉折腰为权势,他活得坦坦荡荡;他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篇9:苦涩的青莲抒情散文

苦涩的青莲抒情散文

时光荏苒,岁月无痕,当我蓦然回首,发现赏莲已有几年,由于大脑愚钝,我的春天就来得迟,现在已是头发花白,人过半百了。春天才来到了我的心里,近几年通过赏莲而领悟人生,使我有了春天的气息,感受到了和煦的阳光。

我喜欢淡淡的青莲,这是因为青莲代表青春,表达一种活力,是莲花初现羞涩和淳朴的体现,如果褪去了青的颜色,显露出彩色的斑斓,那就张扬的让人眼花缭乱。

青莲淡淡的味道透着温柔,谦卑,雅静,简单,真实自然,清雅脱俗。我喜欢青莲的气韵,纵有荷的清香,总是婉约淡雅,安静从容,不浓不淡,从而美得脱俗。

可是,水天总是那么宽,春梦总是这么窄,时光在蓝天下飞逝,我迟钝的大脑总是慢了很多,春光还没抓牢,就有了瑟瑟秋风。

走在秋雨的塘边,看到满塘莲蓬和微黄打卷的荷叶,只有那些匆匆逝去的赏莲旧事,在时光隧道里流淌着,成了我永远的记忆和眷恋。

在沥沥的秋雨中,在别样的心情里,想着赏莲时节水面上亭亭而立的青莲。带着一丝忧伤的在一片翠绿中遗世而立,而现在你却不是我的青莲,变作满池的花瓣和褪去斑斓的莲蓬,微风将你的芬芳送到我的身边,我却牵不住你润滑的丝发,与你擦肩而过。满塘秋水再没有青莲,淡淡的青莲于我无缘。

我站在岸边心静如水面,在这涟漪中细细地打量着摇曳在风中的莲蓬—那曾经是青莲,用尽全部力气绽放你的生命,水面中你的倒影是那么疲倦。萧瑟中,你憔悴的飘晃着你的枝干向我诉说着亘古的格言:“问莲根,有丝多少,问莲子,心为谁苦”,我只欣赏到了你的清雅脱俗,其实心里的.苦才是你的真实。每一朵莲,都有无言的心事,孤单着自己的孤单,思念着自己的思念,从不抱怨。

微风佛过水面荡起圈圈涟漪,看到莲蓬在生命的气息飘落的那一刻也绝不愿被这浊世沾染点滴。我怜惜你的痴情,凝望你寂寞的身影,任凭心中浪涛奔涌,我泪流满面祈求留住春天、留住你的清香,不愿你凋零在我的凝望中,不愿你遗留于我疲惫的心湖。

此时我又记起在《莲的思念》里的描述:“那些无法割舍的情愫,就像花开花落,总能在岁月里发出嫩芽。”我心底藏着一朵青莲,花瓣把心思紧裹在里面,与你相遇一生珍惜。

思念的诗句——《北风行》

初中七年级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描写冬天的诗句——《北风行》

渡荆门送别注释及介绍

渡荆门送别教案

望天门山古诗

古诗望天门山教案设计

望天门山李白课件

望天门山的古诗

描写青莲的诗句
《描写青莲的诗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描写青莲的诗句(精选9篇)】相关文章:

望天门山课件2023-07-25

七年级下册语文《渡荆门送别》教案2022-12-09

峨眉山月歌思念的诗句2022-08-29

思念的诗句——《峨眉山月歌》2023-03-23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2022-05-23

《行吟阁遐想》阅读答案2024-04-20

关于描写李白的2022-11-16

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2022-08-17

思念的诗句——《北郭闲思》2022-12-02

静夜思古诗诗句赏析20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