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精选5篇)由网友“若会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
初二上册生物必备知识点
一、动物的类群: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平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5、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2)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3)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出肺。
(4)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
(5)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9、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10、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11、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肛门。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1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4、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15、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二、动物的运动:
16、高级动物的运动系统构成一般是骨、骨骼肌和骨连结。若将运动系统比作作杠杆,则骨相当于杠杆,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提供动力。
17、关节的构成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的特点有牢固性和灵活性。
18、人在完成曲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同时肱三头肌舒张,共同完成了这个运动。
19、运动的完成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三、动物的行为:
20、动物的行为按表现可分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贮食行为等。
21、动物的行为按来源可分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23、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举例,如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大猩猩摘香蕉、黑猩猩钓白蚁。
24、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有三个特征:有组织、有分工、有的有等级。
25、白蚁的群体中有四种蚁,即工蚁、雄蚁、后蚁和兵蚁。四种蚁是喂养其它三种蚁的是工蚁。
26、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声音、气味和动作三种。
四、动物的作用
27、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8、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9、目前,人们认为动物中最为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_生物反应器”。它的优点是少成本,少环节,少污染。
30、人们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创造各种仪器,这就是仿生。如据蝙蝠发明雷达,据长颈鹿发明宇航服,据乌龟的背甲发明薄壳。
五、细菌和真菌
31、区别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应该看大小、形态和颜色三方面。(具体见P55)
32、培养菌落的方法有四步:配制培养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3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
34、显微镜的发明人列文。虎克(荷),微生物学之父是法国的巴斯德,青霉的发现是弗莱明(英)。
35、细菌的形态有三种:球形、杆形和螺旋形,故细菌也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如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
36、细菌的结构类似于植物细胞,即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还有运动的鞭毛,起保护作用的荚膜,有的还有为抵抗不良环境的芽孢。
37、真菌的形态各异,原因是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毒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青霉和蘑菇。但结构都相似,即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故真菌也称真核生物(已有了真正的细胞核)。
38、用蘑菇制作孢子印时,要用玻璃杯扣住的目的是防孢子被风吹散。
39、细菌有的对人类有利,少数对人类有害。有利的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作味精要用棒状杆菌,根瘤菌能为豆类作物提供含氮的无机盐,大肠杆菌能为人和动物提供VB12和VK。有害的方面,有的能使为和动物患病,如痢疾、霍乱、破伤风、鼠疫都是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菌能使蔬菜变坏。
40、真菌同样如此,有的真菌对人类有利,如制作面包要用酵毒菌,酿酒、制作酱油、腐乳都要用到真菌,也有的对人类有害,如脚癣、甲癣是由寄生的真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等也是真菌引起的。
41、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是孢子生殖。
42、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营养方式主要是异养。此种营养方式又分三种类型,即寄生、腐生和共生。
43、区别寄生、共生和腐生
若寄居对象是死的,如枯枝败叶,即为腐生;是活是,即为后两种。后两种中,若对寄居对象有害,就是寄生,如痢疾杆菌、使患甲癣的真菌;若双方互利互惠,即为共生。
44、熟记几种共生的例子:
(1)豆类作物和根瘤菌:豆类作物为其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则提供含氮肥的无机盐。
(2)动物和大肠杆菌:动物为其提供有机物,大肠杆菌则提供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3)地衣:藻类植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则提供水和无机盐。
45、区别青霉和曲霉:一看孢子形态,扫帚状的为青霉,放射状状的为曲霉;二看颜色,青绿色的为青霉,其它颜色的为曲霉。
46、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47、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故防腐的主要原理就是杀死细菌或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据此有许多防腐的具体办法,如高温灭菌、腌制、渗透保存等。
48、污水处理时,一些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为甲烷。
六、生物的多样性
49、在被子植物中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50、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的单位是界。
51、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52、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见书)。
53、桃在分类上的地位是(见书)。
54、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的多样性。
55、我国是_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故有“_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
5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7、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现我国已建立1500多个,其中有保护大熊猫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系统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58、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滥砍乱伐、滥捕滥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60、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
生物冲刺有什么技巧
如果确定所有基础知识都搞定了,拿题去弥补,看看还哪里有问题没搞明白,然后再看书。做完综合题,如果没什么大问题了,可以把历年真题做几遍。
做高考题不要急于看答案的对错,还要认真分析都考了哪些知识点、哪些题型、都怎么考的,出题人设了哪些陷阱,什么地方容易出错等等。
生物不难,但学好生物需要花时间,你如果肯给生物多分配一点点时间,生物成绩一定会提高上来的。再就是有不会的题多问老师,或许他的一句话,比你想一个小时都有用。
生物复习计划
首先,要紧扣课本,要求教师认真钻研大纲、考纲,在此基础上回归课本,逐章梳理,避免拔苗助长。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某一部分教材的主要内容加以回顾,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比较、归纳、概括,把这些知识串成线、织成网。例如,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十大主题,突出了环境教育的地位,在内容标准的多数主题中,都渗透了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爱护一草一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和要求。在初中生物学课程的不同专题中,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教育内容。教师在理解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努力实现课程的目标。生物复习熟悉教材要做到细,理解教材要做到懂和清,掌握教材要做到准和活。
其次,要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
初中生物知识点多而杂,记忆量大,要强化记忆,将所学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也就是说要将所学的知识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将学生原有知识重新分解、消化、提炼、组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又能使知识融会贯通,解决问题得心应手。因此,在复习中应引导学生自己整理复习提纲,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具体运用模型的方法、类比的方法、等效方法、逆向思维等,通过吸取以往练习中的经验教训,使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一个层次。
第三,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归纳提炼,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中考中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和题型,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比如对科学探究题、实验题、推断题、综合计算题要做到特意训练,选题典型,切实有效地训练读题、析题、答题三个环节的基本功,增强表达的准确性,还应能够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四,要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对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注重学生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的培养。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力争拿到全分,对一些难题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另外,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中考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每一个阶段,学生要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恰当地提出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实现目标,使自己在付出努力之后能够不断地体会成功的喜悦。对于偶然的失误应准确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下一步中使复习具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不断调整心理状态,力求在中考期间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来展示辛勤努力的优异成果。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在复习过程中抓住考点,善于激趣,注重双基,讲练结合,考前减压,就会大力提高生物复习质量,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篇2:关于生物初二上册知识点
生物初二上册必备知识点
1腔肠动物
1.1腔肠动物的特征
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2水螅
运动:身体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辐射对称,利于捕食和防御
消化:内胚层围成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由口进出
防御:外胚层有刺细胞,藏有刺丝和毒液,是攻击和防御利器
生殖:长出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脱落,独立生活
1.3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海蜇,营养价值高
环保: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
2.1扁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2涡虫(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点感光)
运动:身体两侧对称,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更有效的运动、捕食、防御。
消化:腹面有口,口内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肠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无,生殖器官发达,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
3.线形动物
3.1线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2蛔虫
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保护:体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质成
消化:消化管简单,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吸食半消化的食糜,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生殖:生殖器官发达
3.3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蛔虫病威胁人体健康,蛔虫病的传染形式,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
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繁殖快,生活周期短,是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的实验动物
4.环节动物
4.1环节动物的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4.2蚯蚓
体形特征:长圆筒形,许多相似环节,身体前部有环带
运动:分节使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消化:肠壁有发达的肌肉,可以蠕动,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
繁殖:环带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蛋白质环在环带外面,有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体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小蚯蚓。
呼吸: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湿润,体壁有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黏液进入毛线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排出
4.3沙蚕
生活在海洋中,两侧有突起,突起有刚毛,这些突起称为疣足,用于爬行和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沟渠、池沼和潮湿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
4.5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蛭唾液含有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也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5.软体动物
5.1软体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身体柔软,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2双壳类:河蚌、文蛤、扇贝等
外形: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外有两片大小相似的石灰质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起保护作用
运动:足
摄食:吸水管吸水,并摄取水中食物颗粒
排泄:排水管排水,并排出食物残渣
呼吸:利用鳃与水流交换进行气体交换
5.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水产养殖、食用、药用、装饰
作为寄生虫的寄主传播疾病
6.节肢动物
6.1节肢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鼠妇、蝉、蝴蝶、蚊、蝇、虾械等
6.2昆虫的结构特征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
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
6.3蝗虫的结构特征
头部:一对触角——感觉
三个单眼(辨明暗),一个复眼(许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摄食
腹部:三对足——跳跃
两对翅——飞行
内脏器官
(触角和足是附肢,分节)
体表:气门——呼吸
外骨骼(几丁质,蛋白质),较硬——保护,防止水分蒸发(外骨骼限制生长,会定期蜕皮,直至发育为成虫)
6.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虾、蟹等作为其他动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传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为药材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蚊子叮咬传播疾病
7.鱼
7.1鱼的种类
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淡水鱼1000多种,海水鱼20_种
7.2鱼的主要特征
脊柱——支撑整个身体
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减小水中运动的阻力;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运动,通过尾部、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运动
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保护身体
鳃有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呼吸,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入,经过鳃丝,水中氧渗入毛细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渗出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7.3与人类的关系
鱼类养殖、捕捞
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鱼类面临着严重威胁
8.两栖动物
8.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8.2代表动物
青蛙、蝾螈、蟾蜍、大鲵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水中生活,
眼后有鼓膜——感知声波
头部前段鼻孔——呼吸时气体进入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跳跃、划水
肺结构简单,不发达——呼吸
皮肤裸露,分泌黏液,皮肤内布满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辅助呼吸
8.4与人类的关系
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农作物
环境污染,水域减少,它们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要保护环境,禁止乱捕乱杀
9.爬行动物
9.1爬行动物的特征
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肺呼吸,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外壳
9.2代表动物
蜥蜴、扬子鳄、蛇、龟、鳖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征
头部后有颈——灵活转动,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可贴地迅速爬行
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保护身体,减少水分蒸发
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受精卵较大——养料充足含水分
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在陆地环境发育成幼蜥
9.4与人类的关系
入药
捕食害虫
10.鸟
10.1鸟的主要特征
视觉发达——疾飞中捕食
有喙无齿——喙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作用旺盛(吸气时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里的气体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
产卵繁殖,卵有坚硬外壳,起保护作用
飞行特点: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有大型羽毛——翼搏击空气可平稳滑翔或振翅高飞
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
胸骨有龙骨突,(供动翼肌的作用)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10.2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鸟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10.3与人类的关系
捕食害虫
食物来源
观赏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八年级生物学习技巧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初中生物专项题解题技巧
分裂、复制图解法。
初中生物凡是涉及细胞分裂、复制的题目,都可以用一个方法——画图解决。在草稿纸上把细胞分裂过程或DNA复制过程画出来,或几个关键图形(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画出来,结果便一目了然。
实验设计题。
初中生物实验题是高考生物的重头戏,而实验题的灵魂是实验原理。所以要深入的理解实验原理,这样才能准确寻找到实验的单一变量,进而按照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准确设计实验。
例如:“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的实验中,光照就是单一变量,创设的条件就是有光、无光两组。其他条件如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植物种类、数量等都为等量。
这样,整个实验的框架就搭好了,而这种题的得分也必然会很高。
图像、图表题的一些技巧。
初中生物曲线图题可以用“读轴——看线——综合分析”三步进行分析,即先看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包括数量单位也要看清楚,是量还是率。
如:种群增长数量还是种群增长速率,然后分析曲线的走向,有没有转折,如:光合作用曲线中的限制因素问题。最后综合分析曲线含义。
篇3: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家族包括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
2.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
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吸、排尿等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寄生(如:蛔虫和人)、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
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北极熊的体色)、警戒色(如:毒箭蛙、胡蜂、夹竹桃)
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
8、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10、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第2章探索生命
1.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2.林奈――“分类学之父”
3.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单位由大到小,共同特征由少到多)
4.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物种起源
5.哈维(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血液循环
6.沃森和克里克(现代分子生物学奠基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7.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命现象
8.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9.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最重要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10.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11.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
12.1)实施实验并记录2)分析实验现象3)得出结论
篇4:生物知识点初二上册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
1腔肠动物
1.1腔肠动物的特征
身体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2水螅
运动:身体只有上下,不分左右,辐射对称,利于捕食和防御
消化:内胚层围成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和消化后的残渣都由口进出
防御:外胚层有刺细胞,藏有刺丝和毒液,是攻击和防御利器
生殖:长出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从母体脱落,独立生活
1.3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海蜇,营养价值高
环保: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
2.1扁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2涡虫(前端三角形,有黑色眼点感光)
运动:身体两侧对称,有前后、左右、背腹,感官集中于前端,能先感知外界刺激,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更有效的运动、捕食、防御。
消化:腹面有口,口内有咽,咽可伸出口外,捕食,食物肠内消化,残渣由口排出
2.3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消化器官简单,甚至无,生殖器官发达,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
3.线形动物
3.1线形动物的特征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2蛔虫
运动: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弯曲和伸展缓慢蠕动
保护:体表有密不透水的角质成
消化:消化管简单,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吸食半消化的食糜,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生殖:生殖器官发达
3.3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蛔虫病威胁人体健康,蛔虫病的传染形式,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管理好粪便
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繁殖快,生活周期短,是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的实验动物
4.环节动物
4.1环节动物的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4.2蚯蚓
体形特征:长圆筒形,许多相似环节,身体前部有环带
运动:分节使躯体运动灵活,体壁有发达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消化:肠壁有发达的肌肉,可以蠕动,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
繁殖:环带腺细胞分泌蛋白质和黏液,形成蛋白质环在环带外面,有1-3个受精卵,从蚯蚓身体脱落,形成卵茧,受精卵在卵茧内发育为小蚯蚓。
呼吸: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湿润,体壁有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黏液进入毛线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排出
4.3沙蚕
生活在海洋中,两侧有突起,突起有刚毛,这些突起称为疣足,用于爬行和游泳
4.4蛭
生活在水田、沟渠、池沼和潮湿的森林中,吸附在人蛙,家畜及人的皮肤上,吸食血液
4.5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蛭唾液含有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也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5.软体动物
5.1软体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身体柔软,外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2双壳类:河蚌、文蛤、扇贝等
外形: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外有两片大小相似的石灰质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起保护作用
运动:足
摄食:吸水管吸水,并摄取水中食物颗粒
排泄:排水管排水,并排出食物残渣
呼吸:利用鳃与水流交换进行气体交换
5.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水产养殖、食用、药用、装饰
作为寄生虫的寄主传播疾病
6.节肢动物
6.1节肢动物的特征(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鼠妇、蝉、蝴蝶、蚊、蝇、虾械等
6.2昆虫的结构特征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
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
6.3蝗虫的结构特征
头部:一对触角——感觉
三个单眼(辨明暗),一个复眼(许多小眼,主要作用)
口器——摄食
腹部:三对足——跳跃
两对翅——飞行
内脏器官
(触角和足是附肢,分节)
体表:气门——呼吸
外骨骼(几丁质,蛋白质),较硬——保护,防止水分蒸发(外骨骼限制生长,会定期蜕皮,直至发育为成虫)
6.4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虾、蟹等作为其他动物和人的食物
蜜蜂蝴蝶等传播花粉
蝎、蜈蚣等作为药材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蚊子叮咬传播疾病
7.鱼
7.1鱼的种类
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淡水鱼1000多种,海水鱼20_种
7.2鱼的主要特征
脊柱——支撑整个身体
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减小水中运动的阻力;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运动,通过尾部、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运动
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保护身体
鳃有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呼吸,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入,经过鳃丝,水中氧渗入毛细血管,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渗出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
7.3与人类的关系
鱼类养殖、捕捞
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鱼类面临着严重威胁
8.两栖动物
8.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8.2代表动物
青蛙、蝾螈、蟾蜍、大鲵等
8.3青蛙的主要特征
幼体蝌蚪,有尾,用鳃呼吸,水中生活,
眼后有鼓膜——感知声波
头部前段鼻孔——呼吸时气体进入
前肢短小——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跳跃、划水
肺结构简单,不发达——呼吸
皮肤裸露,分泌黏液,皮肤内布满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辅助呼吸
8.4与人类的关系
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农作物
环境污染,水域减少,它们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要保护环境,禁止乱捕乱杀
9.爬行动物
9.1爬行动物的特征
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肺呼吸,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硬外壳
9.2代表动物
蜥蜴、扬子鳄、蛇、龟、鳖等
9.3蜥蜴的主要特征
头部后有颈——灵活转动,寻找食物,发现敌害
四肢短小——不能跳跃,可贴地迅速爬行
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保护身体,减少水分蒸发
肺比青蛙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受精卵较大——养料充足含水分
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在陆地环境发育成幼蜥
9.4与人类的关系
入药
捕食害虫
10.鸟
10.1鸟的主要特征
视觉发达——疾飞中捕食
有喙无齿——喙啄取食物,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作用旺盛(吸气时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里的气体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
产卵繁殖,卵有坚硬外壳,起保护作用
飞行特点: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翼上有大型羽毛——翼搏击空气可平稳滑翔或振翅高飞
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
胸骨有龙骨突,(供动翼肌的作用)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10.2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鸟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10.3与人类的关系
捕食害虫
食物来源
观赏
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初二下册下册生物知识点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父 母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例1.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端开雄花,下部开雌花,纯种非甜玉米与纯种甜玉米间行种植,传粉如图,结果如下表,请据题意回答:
甜 非甜
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 (A) 有 有
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B) 无 有
(1)玉米在产生果实的过程中,必须的生理过程是 。
(2)甜性与非甜性两种性状哪种是显性性状 。
(3)如果用R表示显性性状,用r表示隐性性状,请写出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非甜玉米粒的基因组成是 ;如果把它种下去并控制条件让它自行授粉所结的玉米粒的基因组成将是 。
(4)玉米果穗上往往有缺粒现象,原因是 。
(5)我们平时吃的“玉米面”,主要是玉米种子的 部分。
例2.某班同学对人群中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其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第 组调查的结果可推测出控制 眼皮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2)如果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第3组所调查的家庭中,其母亲的基因组合是 ,其父亲的基因组合是 。
(3)如果第2组某家庭中的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后,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是 原因是
(4)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 ,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孩子眼睑的性状是 ,是单眼皮的可能性为
组别 父母性状 被调查家庭数 子女
父 母 双眼皮 单眼皮
1 双眼皮 双眼皮 80 70 36
2 单眼皮 单眼皮 60 0 64
3 双眼皮 单眼皮 120 85 50
4 单眼皮 双眼皮 100 56 48
3.某细胞种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图解正确的是( )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__)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__.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例1、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回答:
(1)a、b分别表示父母的体细胞 他们的染色体数均为 条。
(2)A表示父母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生殖细胞c、d分别
和 ,他们的染色体均为 条, 比a、b 减少了 。
(3)B过程为 ,形成的e细胞 叫 ,染 色体数为 对f细胞是女儿的体细胞,其染色体为 条 。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 ,一条来自 . 。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例1.培养试管婴儿的过程,正确的方式是
A.体内受精→胚胎移植→试管中发育B.体内受精→试管中发育→胚胎移植→母体中发育
C.体外受精→试管中发育D.体外受精→试管中发育→胚胎移植→母体中发育
2.子女长得像父母是因为
A.父母把全部基因都传给了孩子 B.父母把所有的性状都传给了孩子
C.父母分别把部分基因传给了孩子 D.父母和孩子吃住在一起
3.牛的体细胞内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30条,30对 B.30对,30条 C.30条,30条 D.30对,30对
4.已知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D表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d表示。有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那么,他们后代基因型为DD子女的概率是
A.100℅ B.50℅ C.25℅ D. 0℅
5.我国学者童第周等人从蝾螈内脏细胞中提取DNA注入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约有1℅的小金鱼在口后长有类似有尾两栖类的平衡器。这个实验证明DNA
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B.能够自我复制 C.能控制性状D.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6.白化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h)小明的父母都表现正常,而小明是白化病人,则小明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hh和hh B.Hh和hh C.Hh和Hh D.HH和hh
7.下列几种变异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
A.人类的皮肤:黑、黄、白 B.玉米粒的黄、白、红
C.A、O、B血型 D.生长在遮阴处的小麦秆细、穗小
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A.3∕4 B.1∕4 C.1∕2 D.1∕8
9.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A.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B.防止遗传病的传播C.减小遗传病发生的概率 D.缩小遗传病发生的范围
10、如图所示,通过转基因技术培养的老鼠比普通老鼠大许多,请回答:(6分)
⑴ 在转基因鼠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个体的 ,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 基因。
⑵ 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 ,
而不是 ⑶ 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是 决定 。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八年级生物学习技巧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篇5: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
动物的类群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平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5、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2)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3)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出肺。
(4)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
(5)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9、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10、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11、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肛门。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1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4、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15、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腔肠动物
(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P5图
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软体动物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扇贝、文蛤、缢蛏等)
1、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群。
2、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P12图
3、双壳类动物用足缓缓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软件动物的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软体动物对人类的价值与危害
二、节肢动物
代表动物:蝗虫,还有蝉、蟋蟀、蝴蝶、蜘蛛、蜈蚣、虾、蟹、蚊、蝇等。
1、节肢动物是的动物类群,目前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一分类
2、蝗虫身体分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胸部(前足、中足、后足、两对翅)、腹部(气门)三部分。P15图
3、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已,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4、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5、节肢动物因附肢分节而得名,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6、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 初中生物教学计划
【初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精选5篇)】相关文章:
初二生物教学计划2023-10-15
初中生物的教学计划2024-03-01
初中生物教学计划例子2022-09-15
初二生物会考试题2022-05-19
初二生物教学计划2023-04-26
八年级生物说课稿2022-08-02
初一年级政治上册第四章同步测试题2022-08-22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计划2022-08-09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的生物课件2022-09-30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