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的由来及习俗(精选6篇)由网友“忍寡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寒露节气的由来及习俗,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寒露节气的习俗由来
寒露由来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
寒露有什么民俗活动
1、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
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2、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
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在寒露这天,古人还要取井中的水用来浸造滋补五脏的丸药或药酒。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重阳时节插茱萸饮菊花酒,可使身体免受初寒所致的风邪。
3、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4、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古时登高源于“避祸”。
登高不仅可以怀古、陶冶情操,而且通过登高,人们可以借此抛开工作烦恼,通过与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放松自己,所以在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季节,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对抑制悲伤的情绪大有好处。
5、吃芝麻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芝麻分为白芝麻和黑芝麻。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好。白芝麻通常称为“二芝麻”,而黑芝麻的“黑”字是不能省略的,也不是多余的。谚语说:“嚼把黑芝麻,活到百岁无白发。”意思是说黑色芝麻养黑发。
6、观红叶
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秋风飒飒,黄护叶红。
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
7、南方较流行秋钓边
在江南地区,对喜欢垂钓的人来说,寒露之后的一段时间是不容错过的好时节。
进入“白露”后,天气已逐渐凉爽,水温也下降到鱼类喜爱的温度。此时,饱受盛夏苦日的鱼儿又活跃起来,四处游弋觅食。
尤其是在“寒露”之后、“霜降”之前的一段时间,向阳的浅水区域温度较高,浮游生物比较丰富,因此鱼儿们喜聚这样的地方觅食,此时钓鱼易上钩、易钓获,也就是钓谚所说的“秋钓边”。
在这段时间里,垂钓经验丰富的人一般选择水面小、水较浅的钓场。只有温度较高的晴好天气,鱼儿才会活泼爱寻食,因此一般选择在上午1O时到下午5时之间下竿,尤其是下午,效果更佳。
此外,为避免人影竿影对水中鱼儿的影响,最好使用长竿斜向垂钓,这样下钓点与垂钓者距离较远,钓点环境相对安静,鱼儿敢于大胆进窝和毫无顾忌地摄饵吞钩。
8、北京流行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据记载,斗蟋蟀儿始于唐朝天宝年间,南宋权相贾似道,“少时游博无行”,掌权后尤喜促织之戏,还专门写了一本书《促织经》。
明朝宣德皇帝也爱斗蟋蟀儿,致使一只好蟋蟀儿价至数十金,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北京人玩蟋蟀儿,大概也始于明朝吧。
篇2:关于寒露节气的由来及习俗
更多寒露相关内容推荐
寒露的由来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且带寒意,故名寒露。
寒露的习俗
一、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二、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三、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寒露是什么意思
每年的寒露,从10月8日或9日开始,到23日或24日结束。送走美好的九月,迎来金秋十月,我们从处暑、白露、秋分一路走来,一直在赞美着秋天,到了寒露时节,我们仍旧不会吝惜美好的语言。秋高气爽、日丽风清,星月交辉,依然是我国许多地区这一时期天气的主旋律。此时,南方的人们在开始享受凉爽的秋风之时,北方的人们已在领略深秋的凄美了。
寒露节气时,太阳的直射点已经离开了赤道,由南纬5°57′移至南纬11°32′,这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由大变小,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气温明显下降。全国大部分地区,甚至华南都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这时,许多人开始用“寒冷”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字面上看,寒露的“寒”就是寒冷,“露”则表示了近地面层水汽凝结成露水的现象。但从气象角度来看,寒露节气和白露、霜降这两个节气一样,所表示的热量变化意义比它的水分变化意义更为明显,应该说,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气温转变,季节转换的进程。
也许南方的朋友会有这样的问题,寒露时我们怎么没有见到露水。其实也好理解,因为二十四节气是出自黄河流域,此时,江南气温还偏高,出现露水的时间要比北方晚。
从寒露到它后面的节气霜降虽然只有短短的15天,但却是一年中气温降得比较快的一段时间,若是一场冷空气过后,日平均温度下降8℃、10℃很常见。因此这个时节是我国许多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篇3:寒露节气的由来以及习俗
更多寒露相关内容推荐
寒露的由来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且带寒意,故名寒露。
寒露的习俗
一、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二、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三、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寒露节气的特点
1、气温降得快更干燥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天气也变得更加干燥。据了解,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此时大雁南飞,菊花渐黄,相比一个月之前的“白露”,此时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
2、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3、冷空气频繁南下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进入“寒露”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频率和强度都会加大,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大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到10℃是常见的事。
4、天气降水稀少、雷暴几乎消失
寒露意味着一年中凉爽向寒冷的转折。随着寒露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转凉,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随之雨水渐少。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
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篇4:寒露节气的由来及习俗
寒露的由来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且带寒意,故名寒露。
寒露的习俗
一、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二、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三、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寒露节气的天气特点
气温降得快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篇5:寒露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于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了,且带寒意,故名寒露。
寒露的习俗
一、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二、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三、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24节气寒露的三候分别是什么
初候,鸿鴈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後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
三候,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篇6:寒露节气特点和习俗
更多寒露相关内容推荐
寒露节气的习俗
1.登高习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秋天是肺金主时令。中医讲“肺主升降”,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正常,才能把二氧化碳排出去,把氧气吸进来,把痰和废物咳出去,帮助心脏把气血津液散布于全身。
但是,秋天万物肃杀,人的阳气从表皮开始往内收,汗毛孔逐渐闭合,影响到肺的功能(肺主皮毛),人容易悲伤。在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与内脏的关系中,悲正是肺之志。因此,悲,伤的是肺,悲的情绪易影响到肺的宣发功能。再加上秋风肃杀,淫雨霏霏,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更容易使人们特别是老年人和在外游子触景生情引起凄凉、忧郁及悲愁伤感的心绪。
用什么方法可以化解悲秋呢?秋天登高,就是方法之一。我国素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在此时登高不仅可以怀古、陶冶情操,而且通过登高,人们可以借此抛开工作烦恼,通过与自然的接触,缓解压力,放松自己,所以在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季节,登高远眺,高喊几声呼出胸中浊气,对抑制悲伤的情绪大有好处。这就是火克金、喜胜悲的中医含义,这种登高活动有很好的宣肺作用。
2.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九月寒露天渐寒,整理土地莫消闲”。秋收过后,除播种小麦、采摘棉花、刨红薯外,还有翻地的农活要忙。除麦地、棉花地外,其他农田多闲置下来。此时温度在零度以上,土地没有冻结,易于使犁翻地,利用冬闲养养地。同时,翻地也可将埋于地下的越冬虫及虫卵晾到地表上,利用寒露以后温度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的特点,将害虫及其虫卵冻死,减少来年庄稼的病虫害,正所谓“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南方地区,进入寒露才算进入真正的秋季。此时适合种植油菜等耐寒作物;单季晚稻行将成熟,开始收割;双季晚稻则正处于灌浆期,需要间歇性灌水,以保持田间湿润。这一时期作物最怕“寒露风”的到来。江南一带有“人怕老来穷,禾伯寒露风”的说法。其实“寒露风”是寒露节出现的一种低温、干燥、风劲较强的冷空气,会使水稻灌浆受阻,空粒、黑粒增多,甚至出现“包颈穗”现象,降低结实率,或使稻株生长发育不良,导致水稻减产。人们可于“寒露风”来临前,采用施农家肥强壮株秆,加强田间灌溉,保持田间较高温度等方法,使水稻免受“寒露风”侵害。当然,抗风的灌水深度因时因地而异。若白天无阳光、风大或夜晚,灌水深些;白天有阳光就浅些,或仅保持湿润即可。风过后,须立即排水,避免沤黑禾根、造成株秆变软,降低抗风能力。
3.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寒露节气的特点
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北方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一些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南方也秋意渐浓。
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我国传统将寒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这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节气气候特征
气温降得快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寒露三候
菊有黄华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 霜降的教案
★ 霜降教案
【寒露节气的由来及习俗(精选6篇)】相关文章:
24节气冬至是什么意思2024-04-14
寒露养生注意事项2023-02-09
寒露时节可以种什么蔬菜2024-04-02
立春节气的特点是什么简写2022-09-20
小雪节气民间传统习俗介绍2022-05-17
介绍与白露节气的知识2022-07-08
寒露节气养生常识2023-11-21
秋分是什么意思?秋分气候介绍2023-11-19
二十四节气白露是什么意思2023-11-26
寒露时节的饮食习俗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