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二章)

时间:2023-10-10 07:49:1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二章)(锦集5篇)由网友“~minnie~”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二章),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二章)

篇1: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二章)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4.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6.耳聋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

1.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

高于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4.音调: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

5.响度: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响度的。

6.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三、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2.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3.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3)超声波测速器。(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分贝: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噪声的控制:

(1) 防止噪声的产生 或 消声 或 在声源处减弱;

(2) 阻断噪声的传播 或 吸声 或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或 隔声 或 在人耳处减弱。

焦耳定律的公式有哪些

焦耳定律公式为Q=I?Rt,Q=W=Pt,Q=UIt,Q=(U?/R)t。焦耳定律是定量说明传导电流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定律。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焦耳定律定义

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和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该定律是英国科学家焦耳于1841年发现的。焦耳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它可以对任何导体来适用,范围很广,所有的电路都能使用。遇到电流热效应的问题时,例如要计算电流通过某一电路时放出热量;比较某段电路或导体放出热量的多少,即从电流热效应角度考虑对电路的要求时,都可以使用焦耳定律。

怎样学好初二物理?

听课是非常重要的,这比你在课后复习记忆得来的知识印象更深。

1.“笨鸟先飞”。你可以在老师讲课之间先预习,看不懂的可以画下来,上课听听老师的讲解。还是不懂的话,可以找同学或老师探讨一下。

2。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抄下来,自己解答一遍,看看老师给的答案和思路,作对比,再总结。

3.学会归纳知识点。初中物理和其它的科目不同,它每一框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大,所以它的内容比较广泛,你应该做好每一框的斧子工作

4.弄清楚概念。例如,合力是什么?力的定义等等。这些都要靠记忆。

5.凹、凸透镜成像原理。这个一定要搞清楚,考试很经常考,但这不太难。多出于作图和选择题。

6.光的折射。这个或许比较复杂,但你弄清楚水中的折射、镜面的折射(好像还有个镜面成像什么的,忘了)的区别。

最后,我个人一个小小的习惯:抄书。开个笔记本,把书中的概念或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抄下来,闲来无事,就拿起来看看背背。初三总复习时也方便啊。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二章)

篇2:物理第二章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物理第二章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物理八年级学习方法

一、重视物理概念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能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

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能应用:能应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二、重视画图和识图

在初中物理课程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一类是属于作图类型题,例如,作光路图等,要力求符号标准、线条清晰、尺规作图。另一类属于识图,例如,识别机械运动部分的v-t图象、s-t图象,以及物态变化部分的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等,要记住讲过的最基本图象,明确图象中各部分所代表的物理含义。

物理八年级学习技巧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为这些同学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当他们学习物理时,他们倾向于有较强的物理对象意识,更广泛的思维,更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而进行正确的分析。比如,看到彩虹,不只是好奇她五颜六色的颜色,还要注意观察多少种颜色呢?你为什么有这些颜色?这些颜色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打开收音机,不只是听优美的音乐,还要看里面的元素?这些元件是怎样组和的?为什么你能通过这些组件听到无线电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一个目标,将消除恐惧的物理,物理真正感兴趣。

2、观察应针对性。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应该重视观察与学习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初中学习了 quot;压强 quot;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注意观察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象载重的;载重汽车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应该注意这些_常现象,并能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联系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一定积累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相关的物理知识。

3、观察还必须目的明确。俗说 quot;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quot;,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奇,而是应当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规律。例如:型的圆锥沿V形轨道向上滚。不应混淆其表面现象,斜轨下端的滚筒不会自动卷起。只要我们知道滚卷起,重心下降,滚子艰苦的真相将立即理解。另外,看到硬币浮在水面上,应该与液体的联系起来;看到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应该与广的干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观察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4、我们千万要忌讳对周围的一些现象漠不关心,不观察,不思考,这对学习物理是不利的。事实上,物理学的许多发现和伟大发明都是建立在观察之上的。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就是建立在仔细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基础上的。瓦特在开水的时候,观察到蒸汽的力量把盖子打开了,发明了蒸汽机等等。过去,一些学生进入中学后,常常感到物理越来越难,这与他们长期困在书本里,忽视观察周围的生活和现象,对什么都漠不关心有关。

篇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方法

1、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2、独立做题。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有一定的质量,有一定的难度。

3、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可以画草图,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4、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或尽量少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技巧

1、死记硬背: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2、独立做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篇4: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物理八年级学习方法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微元法

在研究某些物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像课本中提到利用计算摩擦变力做功、导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等都属于利用微元思想的应用。

物理八年级学习技巧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篇5: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1、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μ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

初二物理上册教案教学目标依据

初二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初二上册教学教学计划

初二物理上册新人教版第三章教案

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上册第一节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温度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二章苏教版教案

初二物理上册教师教学反思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二章)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二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二章)(锦集5篇)】相关文章:

初二物理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苏科版)2023-03-24

高二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反思作文2022-06-09

初二物理教学进度表是什么2022-12-25

初三上册物理教学计划2022-05-07

初三物理上册教学计划安排2022-11-17

物理上册教学计划2023-12-20

初二物理知识点2022-05-22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2023-01-10

人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2023-09-10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2023-04-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