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儋元锡》阅读题及赏析

时间:2022-05-07 11:40:3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寄李儋元锡》阅读题及赏析((共8篇))由网友“兰同学”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寄李儋元锡》阅读题及赏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寄李儋元锡》阅读题及赏析

篇1:《寄李儋元锡》阅读题及赏析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是作者的朋友。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1) 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2分)

(2)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4分)

(3)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末句。(4分)

答案

(1) 主人公有志而无奈,多病的自身困难加剧他的归隐之念,百姓流亡的疾苦唤回他的.济时之心,刻画了一位有志而无奈、甘窃位苟禄、进退两难的官员(诗人)形象。(意对即可)

(2)①感叹别后时光易逝、境况萧索;②感慨国家及个人的前途无法料想而忧愁,情绪低沉暗淡;③抒发一个清直官员有志无奈的的思想矛盾和苦闷;④感激友人的问候关念,亟盼他来访(意对即可)

(3)末句以景结情(以景作结)。“西楼望月”,望月怀人,借月光来传递相互关照之情,盼望对方来访;“几回”,说明盼友为时之久,心情之切;“几回圆”,用月轮的缺而复圆寄托盼望朋友团圆的拳拳之心。(意对即可)

引导语: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下面我们来做一下《寄李儋元锡》阅读题。

【赏析】

诗是寄赠好友 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 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 通,情况不明。

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 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 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

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 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篇2:《寄李儋元锡》阅读题及答案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1)请赏析首联中“又”字的妙处。(2分)

(2)这首诗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2.(8分)(1)“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了,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1分)花开花落,引起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感叹,渲染了孤独处境给他带来的伤感。(1分)

(2)①因身体多病有了回归田园的愿望;(2分)②但想到自己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因而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流露出进退两难的苦闷;(2分)③此时正巧友人要来造访,尾联表达了诗人盼望与友人相聚的迫切心情。(2分)

篇3:《寄李儋元锡》阅读训练及赏析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1)请赏析首联中“又”字的妙处。(2分)

(2)这首诗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2.(8分)(1)“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了,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1分)花开花落,引起作者对人事变迁的感叹,渲染了孤独处境给他带来的伤感。(1分)

(2)①因身体多病有了回归田园的愿望;(2分)②但想到自己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因而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流露出进退两难的苦闷;(2分)③此时正巧友人要来造访,尾联表达了诗人盼望与友人相聚的迫切心情。(2分)

【赏析】

诗是寄赠好友 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 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 通,情况不明。

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 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 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

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 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篇4:寄李儋元锡原文及赏析

寄李儋元锡原文及赏析

原文: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又是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春愁让人心中郁郁、孤枕难眠。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探望我,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注释

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

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问讯:探望。

赏析:

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

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

尾联则是说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觉得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篇5:《寄李儋元锡》唐诗赏析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诗中叙述了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这就是本诗的政治背景。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次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显然,“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三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末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篇6: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赏析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赏析

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寄李儋元锡⑴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⑵。

身多疾病思田里⑶,邑有流亡愧俸钱⑷。

闻道欲来相问讯⑸,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

⑴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

⑵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⑶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⑷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⑸问讯:探望。

【白话译文】

去年花开的时候与你分别,今日花开的时候已是一年。

世事变幻心茫茫难以意料,心情愁苦意昏昏春日独眠。

一身全是病想念故里田园,邑有灾民惭愧领朝廷俸钱。

听说你今年还要来看望我,我天天上西楼盼望你早还。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春天。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这就是此诗的政治背景。

【赏析】

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拓展阅读:韦应物著名诗句

1、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2、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

3、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韦应物 《滁州西涧》

4、 故人各在天一方,相望落落如晨星 ——韦应物

5、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6、 万物自生听 太空恒寂寥 还从静中起 却向静中消 ——韦应物

7、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 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8、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韦应物

9、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10、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韦应物 《夕次盱眙县》

篇7: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全文及赏析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全文及赏析

《寄李儋元锡》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 “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原文: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赏析:

李儋是作者的好友,也是一个诗人。作者和他酬唱的作品很多,在《寄别李儋》一诗中说:“宿昔同文翰,交分共绸缪。”可见彼此的友情很深。

唐德宗贞元初年,作者任苏州刺史,收到李儋的来信,说要来苏州看望他,他看了信很高兴,便写了这首七律来答复友人。

诗一开始,便用质朴的语言,亲切地叙说别离之情:“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从去年春天花开时节分别写起,说到今年又见花开,睹物思人,很自然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中间四句,转述自己的情况。“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这两句意思是说:宦海**多,升降浮沉,吉凶祸福,无法以自料。春色虽好,怎奈心情郁闷,只好独卧床榻,借睡眠以解忧。这两句反映了当时作者的处境不佳,内心烦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两句意思是说:自己年已衰老,身多疾病,因此思归田里。再说,自己身为一州之长,也没能替老百姓解除疾苦,使他们安居乐业,在自己的`辖区,尚有无衣无食四处逃荒的穷人。

徒拿俸钱,深感愧疚。从诗的结构上看,后一句是补充思归田里的原因,也是主要的原因。

最后两句:“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作者的心情既然如此愁苦,当然希望友人前来,相聚谈心,以慰思念之情。现在得知友人又有意前来,因此非常高兴;几个月来,一直计算着与友人相聚的日期,他登楼望月,月亮都圆了好几回了,还不见友人的到来。“西楼望月几回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盼望友人到来的迫切心情。

这首诗通过怀念友人,表达了作者未能为老百姓解除疾苦而自愧诉痛苦心情,反映了思归田里不愿为官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产生,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分不开的。诗人所处的时代,战争频仍,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人民生活无着,流离失所。他刚到苏州刺史任上,就接触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对他们的疾苦深感不安:“斯民本乐生,逃逝竟何为?”(《始至郡》)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他自己却无法有所作为,令他内心十分痛苦。他对统治阶级彻底失望了,于是就想到辞官归里。

在封建时代,象韦应物这样表露忧虑民生疾苦的诗不少, 但象他这样真诚地表示居官自愧的诗却不多见,无怪乎范仲淹读了“邑有流亡愧俸钱,”叹为“仁人之言”。

篇8:《寄李儋元锡》诗意赏析

《寄李儋元锡》诗意赏析

《寄李儋元锡》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

寄李儋元锡

作者: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白话译文

去年花开的时候与你分别,今日花开的时候已是一年。

世事变幻心茫茫难以意料,心情愁苦意昏昏春日独眠。

一身全是病想念故里田园,邑有灾民惭愧领朝廷俸钱。

听说你今年还要来看望我,我天天上西楼盼望你早还。

《寄李儋元锡》赏析

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阅读练习

1.有人说此诗前两句情景交融,对其颇为推崇赞美。但有人认为这种评论并不切实。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1)这种评论不切实,或前两句不属于情景交融。(观点明确1分)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花开而怀友,既是睹物思人,又暗含着时光易逝之伤感。(解说诗句2分)这两句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反衬),景美而情不欢。(辨析2分)因此不属于情景交融。(2)这两句属于情景交融。(观点明确1分)去年春花招展中分别,今年再见花开而怀友,既是睹物思人,又暗含着时光易逝之伤感。(解说诗句2分)这两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在春光烂漫中引发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思绪。(2分)(两种观点均可,学生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6分)(1)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1分) “世事茫茫”“难自料”是指国家的前途难以预料(背景),也包含个人的前途渺茫。(1分)他到任一年,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孤独寂寞,难以入眠,纵使美景也黯然无光。(1分)(2)颈联写自己的思想矛盾。(1分)因为多病使他想辞官归隐;但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又不能一走了事。作者处于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之中。(2分)

《寄李儋元锡》诗意赏析

《寄李儋元锡》注释与评析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寄别李儋》全文翻译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古诗带拼音版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韦应物 《采玉行》

春游南亭古诗词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阅读答案

《寄李儋元锡》阅读题及赏析
《《寄李儋元锡》阅读题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寄李儋元锡》阅读题及赏析(共8篇)】相关文章:

韦应物《春游南亭》阅读答案2023-09-02

韦应物诗词风格2022-09-25

韦应物登楼译文2023-07-28

秋暮与诸文士集宿姚端公所居,秋暮与诸文士集宿姚端公所居无可,秋暮与诸文士2022-06-09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闻雁2023-08-08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歌鉴赏2023-09-10

徐锡麟的经典诗词《出塞》赏析2022-05-07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译文及鉴赏2023-12-02

思乡情怀的诗句2023-11-11

写送别的古诗词2022-08-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