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上学?问题出在了哪?((整理8篇))由网友“charlie326”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上学?问题出在了哪?,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上学?问题出在了哪?
当你的孩子拒绝上学,可能是“家”生病了
01
在我的心理门诊当中遇到很多不愿意上学的孩子。
这是我几年前的个案。一个17岁的男孩,初一开始情绪低落,间断不上学、不出门。我暂且把他的名字化名为明明,看了很多医生,先后诊断为注意力不集中,双向情感障碍。后来他还被诊断过精神分裂症,服用过很多精神科的药物,来诊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好转。
其实,明明患上的是“学校恐惧症”。
这个病的临床表现是对学校产生强烈的恐惧,并且拒绝上学,属于儿童和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范畴。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当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在那些智商比较高的儿童和青少年当中更多见,大概占到儿童青少年以情绪障碍作为主要内容来就诊的人数10%左右。也就是说在10个情绪障碍儿童当中,大概有一个是学校恐惧。
严格地来说学校恐惧症至今都没有被列为国际疾病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的方案和诊断体系当中。但是它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
02
我的一个小病人就曾经以反复的咳嗽为主要症状,医生和家长都以为是肺炎,甚至在综合性的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发现不是肺炎,被诊断为神经性咳嗽,由呼吸科的医生转介给我们心理科。
初期有时候为了达到不上学的目的,孩子会借助头痛、腹痛、食欲不佳,全身无力的主诉获得父母更多的同情和关注。到后来父母要求他上学的时候,就出现紧张、哭泣、吵闹、焦虑不安,以及各种躯体的症状和精神方面的症状。
如果把这些孩子送到学校去,也常常会产生一些退缩的行为:比如说低头走到自己的位子上,不跟同学打招呼,上课的时候没办法专心,不敢正视老师,没有办法回答问题,等等。放学以后他会如释重负。
通常我们会通过以下几个标准来进行评估和诊断学校恐惧症:
o上学非常困难,常常缺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还有连续很长时间不上学的情况。
o面临上学问题的时候,出现严重的不安情绪。包括极度地恐惧,发脾气、或者是抱怨,躯体的各种不适,等等。
o跟那些逃学的孩子不一样,逃学的时候家长并不知道。而这一类学校恐惧症的孩子,他的症状家长是知道的,而且家长也知道他不能够去学校。
o没有很明显的反社会行为特征,比如说偷东西、说谎、破坏行为等等。
总而言之,学校恐惧症的孩子最突出的症状,就是拒绝上学。
学校恐惧症有三个高发的年龄:
o 4到7岁,也就是上小学、上幼儿园的时候,主要是跟分离性焦虑有关。
o 11、12岁的时候,主要是上中学,可能跟换了学校,换了环境,学业压力增大,功课增加,新的人际交往困难等等焦虑有关。
o 14岁左右,青春期的时候,可能跟第二性征的发育,他对于自身的体相焦虑有关。
03
文章开头提到的明明,他在妈妈的陪伴下接受家庭治疗。坐在治疗室里的他显得比较拘谨,身材很胖,外形看上去跟17岁的年龄很不一致。青春期男孩的特征他都没有。我的治疗室里有不同类型的沙发,他们母子俩人却选择双人沙发,紧紧坐在一起,俩人都挺胖的。
谈到儿童学校恐惧症的发病因素,跟遗传有关,还有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也有关系。但总归,这跟孩子要离开家,离开父母,独自面对世界有关系。
精神分析、行为理论、发展理论都对学校恐惧症给出了解释。我们今天主要从家庭治疗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
家庭治疗认为,个人的症状行为不仅仅属于个人,而是属于他所处在的整个家庭系统,尤其是当这个家庭系统出现功能障碍的时候,个人的行为问题,或者是症状就会出现了。
就孩子不上学这个症状而言,可能一方面孩子的不上学,代表了他所在的家庭系统出现了问题。另外一方面,有可能他不上学的症状,也维持了他家庭系统的某种平衡,也就是说孩子的不上学变成了维持家庭系统平衡的一种策略。
04
明明离家在外的时候总感觉到心神不定,浑身上下不自在。即便出门也是跟着妈妈出门。所以一天下来大概95%的时间都跟妈妈在一起。
明明发病是在5年前,那一年他家庭里面发生了很多事情。妈妈因为疾病误诊造成了生-殖器官的切除,提早病退。由于妈妈的疾病,夫妻关系也受到一些影响,从而夫妻分居,再加上婆媳矛盾,使得夫妻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了。这个时候明明就开始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继而开始断断续续地不上学。
他妈妈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照顾明明身上,夫妻互动也越来越少。由于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夫妻之间又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关系就更加紧张。
一年多前爸爸又出现了夜不归宿的情况,所以父母的婚姻就走到了破裂的边缘。这时候明明的症状就变得越来越严重,升级为精神疾患。
他需要跟妈妈在一张床上才可以入睡,吃饭、吃药、洗澡都需要妈妈的帮助。可想而知一个17岁的青春期少年变成了一个孩童。这样一个症状的演变也使得他妈妈没有办法顾及到其他,也使得爸爸不得不每天回家来张罗给孩子看病。
孩子生来就如同海绵,吸收父母的讯息。
即便父母心理最不被人察觉的忧虑也会成为孩子的不安,这是相互牵引的自动反应。也许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家人都没办法察觉,然而青春期的孩子离不开家总是有原因的。
在明明父母婚姻关系的天平上,他的内心偏向母亲。治疗过程当中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站在妈妈的立场上,所以他是爱着妈妈的爱,恨着妈妈的恨。
所以我视他为妈妈的武士,他为母亲而战。
潜意识里害怕离开妈妈,害怕爸爸和妈妈的直面冲突,进而他留在家里保护母亲,所以他没办法去学校,离不开家。
还有一部分是失去健康、失去婚姻、失去丈夫的母亲潜意识里也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留在家中。
明明是一个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子,他把父亲完全排除在他的内心之外,他的精神世界里也就少了一个亲近、好感、信任、模仿和认同的父亲形象,进而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地空虚、紧张和焦虑,所以更加地不敢跟外人接触,更加不敢面对外部的世界。
05
每个孩子都是忠诚于家庭的,当家庭出现问题的时候,尤其是父母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孩子总会想尽一切的办法来分担父母的痛苦,来表示他们的关心。
所有的孩子都很难拒绝这个诱惑,甚至会用父母最害怕的方式,也就是伤害自己的方式来生活。孩子也会扮演父母的照顾者角色来照顾父母,使得这种痛苦能够延续下去。
曾经有一个来访的家庭,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聪明可爱。但是她就是不肯去幼儿园。当我们探究她的家庭冲突的时候,她对我说:我们家最主要的问题是爸爸没有爸爸的尊严,妈妈没有妈妈的温柔,我们家爸爸、妈妈的角色颠倒。
虽然这个小朋友只有五岁,但是她对她家庭的理解如此深刻,她一语道破,击中要害,令得在座的父母目瞪口呆。
当然不是所有的父母、孩子都能够理解孩子不上学的问题。大多数家庭被不上学的症状所牵制、焦虑不安,甚至会发展出不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来使得不上学的症状被继续地维持下去。
在当今这样一个焦虑的社会当中,充满各种的不确定性。比如说家庭里面没有解决的哀悼,夫妻没有解决的婚姻冲突,焦虑的父母,害怕分离的孩子,混乱的家庭结构,卷入父母冲突而三角化的孩子,以及代际之间界限的破坏,家庭的投射和移情,以及和原生家庭的关系,等等,都会导致出现一个不上学的孩子。
06
再跟大家分享一个临床的案例,让我们大家一起去分析理解孩子为什么不上学。这个个案是今年上半年现场访谈的一个个案,前后见了他们两次,我给这个个案取个名字叫“有希望才能活下去”。
这个家庭是个外地来沪打工的家庭,爸爸本来在超市里面做保安,后来因为身体的原因,只能靠推车摆摊做早点来挣钱养家。妈妈是个钟点工,一家四口住在上海的郊区。这个家庭现阶段最大的困难:19岁的姐姐不上学。家里面还有一个弟弟,一家四口。
这个姐姐从小跟奶奶长大,和出门在外打工的父母关系很疏离,从记事开始,她眼里爸爸、妈妈整天吵架,父母不和。妈妈和奶奶、奶奶的家人也有很多纷争。所以她从小就立志要离家、上大学。
两年前她以全省前100名的好成绩考到了上海一所非常好的大学。在别人看起来非常了不起,但是大一下学期就病了,被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分别住院两次,而且休学在家。
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是爸爸、妈妈和姐姐三个人来的。一走进治疗室,爸爸就说:你帮帮我们吧,女儿不上学,整天在家里摔东西发脾气,因为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跟我们吵架。对我们家来说孩子读书是我们家支撑下去的唯一希望。
一个长大离家的孩子,为什么又退回到家里边去了呢?对我来讲是一个好奇,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我就问那个女儿:不是考上一个很好的大学了吗?为什么就不上了呢?
这个女儿就回答我说:对于其他的同学而言考到上海的大学是远走高飞,对我来讲不是,我不想离我的父母太近,也不想回到我们父母的手掌心被他们控制,因为跟他们在一起太痛苦了。
爸爸说:我20多年前就来上海打工了,吃了很多苦,不希望孩子走我们的老路,希望她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
我说为什么这么好的愿望,而女儿觉得是一种控制呢?女儿说:爸爸、妈妈的婚姻是包办的,感情不和,他们总是在家里吵架,相互指责。家里的家具几乎都在争吵的时候砸烂了,这个家根本不像一个家。所以能躲出去就躲出去,能逃多远就逃多远。
我说:你逃得出去吗?她说很难。
因为妈妈很敏感,冲突的时候她会觉得所有的人都站在爸爸那一边,她会觉得势单力薄,也总会发短信、打电话给女儿,就连家里的亲戚都会打长途电话让她回家去处理父母的矛盾。
那个妈妈赶紧补充说:上次大伯打电话让女儿回家是因为她爸爸要跟我离婚。
我又问女儿发病的时候家里还发生什么?发病前父亲生病住院需要手术,最后妈妈又被查出是患了肿瘤。爸爸说所有的坏事都在我们家里发生了,就算写电视剧本也不会是这样。
当我们了解这个情况以后,再来看看这个孩子为什么不上学。他一方面是自己到了长大、离家的年龄。她有一个走出家门、远走高飞的理想。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有一个纷争的家庭。父母病重缠身,所以孩子远行和忠诚发生了冲突。所以不难理解这个19岁的女孩子,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中所包含的内在意义。
家庭治疗大师Jay Haley在《离家》这本书里也写到:离不开家的孩子都是忠诚于家庭的孩子,离不开家的孩子,大多有让他们放心不下的父母。更何况这样一个争吵不休,多灾多难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面,父母觉得孩子读书是家庭继续下去的希望,可是父母不明白,父母稳定的婚姻关系也是孩子读下去、发展自己的希望。
有人说,人的所有问题都是停留在某一个阶段,或者是时空的。孩子长大是一个跟家庭、跟父母渐行渐远的正常离家过程。离家的本质是孩子心理上根本的独立,而家庭没有解决的冲突,则是孩子离家时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和难题。
拒学的孩子多半如此,所以我们家庭治疗的工作就是要和家庭一起去面对和解决这些未解决的冲突,帮助孩子走出困境,长大离家。
孩子真正的离家是指在心理上、工作上和经济上逐步取得独立的过程,既能区分出在原生家庭里面的自我,又能发展出同辈之间、家庭以外的亲密关系。既能和原生家庭保持必要的联系,又能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从家庭里面获得必要的支持。
对于大部分的孩子而言:守家不易,离家难。但愿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成功地跨出离家这关键的一步。无论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大学、走上社会,整个过程都是一个长大、离家的过程。
篇2:孩子的问题或许出在妈妈身上
孩子的问题或许出在妈妈身上
“考上重高的男生,休学在家看电视已经半年了”追踪
4月14日,本报曾报道过上虞一个高一男生,好不容易考上了重点高中,却在上了二十多天学后,突然不愿去上学,在家里做起了“宅男”,每天守在电视机前。在妈妈的眼里,儿子不像有心理问题,大多数时候还会做饭给她吃。但日前,心理咨询师与男孩交流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男孩的心理其实已非常压抑,在他的眼里,妈妈可能太过“沉重”。
心理咨询师王乐怡以一个有过类似经历的学生的母亲的身份,走进这位男孩的家,与他进行了沟通。聊天中发现,男孩表现出对妈妈很孝顺,但事实上心里对妈妈却颇有怨言,最主要的问题是,妈妈对他管得太多。
由于是单亲家庭,父亲一年只来看孩子一次,母亲则把儿子视作生活的全部。上班时和同事讨论孩子的成绩怎样,如何教育孩子。下班后对孩子的学习盯得很紧,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他身上。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是,我独自养你不容易,你要争气。
男孩说,妈妈的爱让他觉得很累。中考时他做了很大的努力,成绩刚上重高录取线,进了高中后一下子跟不上,觉得很灰心,索性放弃,不想再去读了。
回到家后,他内心的焦虑感依然很重,只是妈妈没有意识到。王乐怡注意到男孩头顶有一撮白头发,男孩说,那是回家后一周变白的。因为觉得对不起妈妈,所以会自己烧饭,会做饭给妈妈吃,以减轻妈妈的负担。
王乐怡建议男孩重新认识自己,树立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要看到青春期的犹豫、彷徨,对成长未必是坏事,它会帮助一个人整理思路,看清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么。王乐怡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妈妈的调整,她要学会建立自己的生活圈,给自己一个空间,也给儿子一个空间,这样大家才会轻松,活得更开心。
14日的这篇报道刊出后,记者又接到了不少家长的来电,都是反映初一或高一的孩子不肯上学,躲在家里看电视或玩电脑。细问之下会发现,对自己这种异于同龄人的“逃避”行为,孩子们内心其实都很难过、很焦虑,可为什么他们依然会作此选择呢?家长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说不定和这位上虞的男孩一样,问题还是出在教育方式上,父母对孩子学习期望值太高,平时管得太严太死,但并不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篇3:时间都去哪了为题目的作文
从盘古开天地直至宇宙坍塌,地球上一类顽强的物种——人类,从未放弃过对时间的探索。例如那些古代帝王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药、宇宙裂缝黑洞等。不过,这些都没有百分百的科学依据。
真正引起我对时间的好奇的契机是春晚上的一首歌,刚一出世便赚尽了人们的眼泪——《时间都去哪儿了》。“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树又开花……”朴实无华的歌词写出了对时间流逝的遗憾。一本画册中记录了一个女孩的成长过程: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依偎在父母身边的少女,从一位眉清目秀的大学生蜕变成了成熟的工作者,在她变化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父亲的转变,从一位帅气的小伙到佝偻的老头。照片记录的了那美好的瞬间,但却阻止不了时间消逝的脚步。父母把时间与爱倾注在我们的身上,那我们的时间溜到哪去玩耍了呢?
当我们熬夜打网游时,它从键盘声中溜走;当我们沉浸在漫画情节中时,它从你的视线中溜走;当我们躲在房间里偷偷抽烟时,它随着尼古丁的燃烧而溜走了;到我们在酒吧深夜买醉时,它从酒瓶的空缺中溜走……我们的时间经不起挥霍,它身为一种不可再生物,没有闹铃来提醒你去珍惜。
正当我苦思冥想时,顿时灵感涌现,跑到妈妈的面前,仔细端详起她,她正在洗衣服。头上的黑发呗时间那调皮的巫婆施了魔法,被一层层青丝包裹着,我的鼻子突然有些发酸。都说时间没痕迹,为什么妈妈的脸上布满了沧桑?“还不快去写作业!发什么呆啊,你这孩子,真是。”
我的时间有百分之八十在无意义中度过,妈妈的时间有百分之九十九在操劳、牵挂中度过。耳边不禁再次响起那首歌的旋律“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你眼睛就花了,生儿养女,一辈子……”
时间的面纱终有一天会揭开……
篇4:时间都去哪了为题目的作文
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之间的某一时间点里,总会幡然醒悟地问出一句:时间都去哪儿了?
可能越是美好热闹的光景,却越容易催生这种顿悟:兰亭集会上,王羲之在足以极视听之娱的盛会中忽生哀情“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张若虚对着春和景明的春江花月夜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的慨叹。今天的我们在日趋忙碌的快节奏生活中感受到“效率”与“速度”对时间的节省,反而仿佛成为团团转的陀螺,找不到自己的节奏,只得用哀歌抒发时光易逝的伤感。
然而,在许多人为大把的时间匆匆流失不知归向何处而感慨之时,也有不少未曾怨天尤人,不问过去的时间,只看今朝的典范。
李太白吟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否有一种不问前事,只活在当下,享受人生的洒脱?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留住时间,质问它为何流逝得如此之快,再为此伤心上一两个钟头,而是把握当下,享受活着,别等到“我欲享受人生乐趣却只剩三分钟可活”。
不管你在哪个人生阶段,要做的不是任由时间裹挟着你去往你无法把握的方向,而是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时间。
罗素曾经说过:参差多态乃是时间幸福本源。切莫还未认清自己,就盲从他人为你指引的方向,做些你本不适合做的事。不是每个人都因平静无波澜的生活而感到安宁,也不是每个人看了云冈石窟,有了文化苦旅之后便能大彻大悟。就整个世界来说,对“时间都去哪了”这个问题有70亿个看法才好,对个人来说,对自己的时间有自己安排的去向才好。
毕竟时间从未去别处,它隐藏在你眼角逐渐延展的皱纹里,隐藏在你日益稀疏的牙齿间。在你问出“时间都去哪儿了”时,别忘了永不泛黄的记忆,作为时间长河的入海口,流入了你广阔无垠的心灵之海。
篇5:时间都去哪了为题目的作文
雨过后,风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好美!咦,我以前怎么没停下来去欣赏它呢?我不禁自问:时间去哪了?
我独自走在寂寥的小路上,我的思绪被孤寂牵引着。周围好安静,但我的呼吸有点急促。怎么听不到鸟儿的叫声了?路边的小树怎么寂寞了?花开了又谢了,可我怎么错过了花期?他们都去哪了?是被时间带走了吗?怎么没有谁回答我。
什么时候我的脚步变得沉重了?我怎么没有儿时欢快的步伐了?什么时候我的微笑变得违心了?怎么失去了儿时的纯真?本天真快乐的我去哪了?怎么不容许我停下来去思考?又是时间带走了吗?
昔日的密友,什么时候我们之间少了许默契,多了些沉默?为什么最终事业成为了我们主要的话题?想想那时难分难舍的我们,想想那个各奔东西的夏日,我的心针刺了般疼。那亲密无间,小吵小闹的日子去哪了?是时间偷走了它们吗?怎么不让我停一小会?
什么时候,和家人吃的那顿饭,变成了他们的奢望?曾几次,我的一个电话,足以让他们几天乐得合不拢嘴。而我说的只是回家吃个饭!曾几次,我的爽约,饭菜凉了,他们又拿去温!曾几次,桌前的电视放到天亮!曾几次,他们在暗暗的流泪!可我,依然为了那所谓的事业,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和他们吃饭的机会。而今,饭菜已经凉了,桌前的电视依然开着,只是那份习惯性的期待已不再了。留下来的只有一杯一杯的浊酒,悔意从每根血管流过!他们都去哪了?怎么只留下我一个人?是时间把他们从我身边抢走了吗?不——我不要!我害怕,我在哭泣,我用力的摇头,我在挣扎着,不敢在想下去,我不要那样的自己!
我停在原点,抬头望着天空——那道彩虹还在!我深呼吸一口气,心中暗暗发誓——我不会轻易让他们从我身边流走,我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篇6:时间都去哪了为题作文议论文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后看看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告诉你吧,时间都藏在了我们的学习之中,正所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嘛!
当你呱呱坠地时,肯定会有父母陪伴你走过这段幸福的幼年时光。时间啊时间,你总是过得飞快,就像河水在流淌,一转眼间,我们的幼年时光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还记得,当初打开记忆的相册的瞬间,看着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让我情不自禁地响起了自己的童年。当时,我正在雪堆里玩雪,我堆了一个又白又胖的大雪人,肚子大大的,鼻子长长的,可爱极了!
现在,时间还停留在我们身边,有的人在浪费时间,这多么可惜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浪费时间的人都应该知道,也应该做到,不能浪费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
时间也是无情的,不是你我想让它停留它就停留的。有人说过,时间是不等人的,一去就不会复返,不会为你停留片刻。
我们要珍惜时间,把它当成珍宝一样来对待。我想说:“过去的时间,再见啦!现在的时间,你好!未来的时间,期待哦!”
篇7:时间都去哪了为题作文议论文
时间是什么?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还是有的。时间是公平公正的,是冷酷无情的,是一去不复返的……
小时候,还不太会说话,是谁浪费自己的时间教我;睡觉时,是谁日日夜夜陪伴我……是父母!匆匆岁月,我已十岁了,从一个两三岁的小毛孩长成了一个文明的少先队员。如今,父母脸上有了一道浅浅的皱纹,我得不到从前的爱了。现在的爱,太少太少,我也只能朦朦胧胧想到幼儿时的片段。我的快乐时光,消失在黎明前。
每次翻开记忆的相册,我看着那一张张有灰尘的照片,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童年。在童年的时光里,我感到快乐,天真无邪:我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我看到一个胖叔叔,会问父母,叔叔为什么会长这么胖呢?听到小鸟唱歌,一定会问小鸟为什么会这样?……
著名的丰子恺先生总充满了孩子的天真,因为他有孩子。丰子恺老先生喜欢童年,但时间过得太快,只能珍惜时光,保留一颗童心。
如果,时间定格在此时此刻,我会多看看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当然,吃喝玩乐也少不了,我要去游乐园,痛痛快快地玩乐一番(钱也不能忘给的)。
时间是无情的,也是一去不复返的,就算你是整个宇宙的主人,你对时间也是无能为力的,因为你没有办法把早晨变成下午。
篇8:时间都去哪了为题作文议论文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因为它永远不会等你,而是飞速地流逝。
我的时间都在我童年的欢声笑语中一分一秒地流逝。以前上幼儿园时,没有作业,无忧无虑,偶尔有作业也是家长动动笔写几句话,或者是让我们做做手工。可以在街上四处跑来跑去,想吃啥就吃啥,家长在晚上还会带你去超市,这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了。现在想想,上幼儿园真好。
我的时间,都在我写作业的沙沙声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作业犹如一座大山一样,我们得没日没夜的去搬。你可能会很疑惑,小学生做的作业有什么多的,不过是动动笔写写作业,顶多一个小时就完成任务。可是,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学生的作业量是全世界最多的。时间,就是你自己掌管的,只要你控制住自己的心魔,按照计划去写作业就能很好地去完成。哈哈哈,我够强大吧!
时间都在我期许的未来里。你的未来或许很贫穷,或许很富裕,也或许很普通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是只要抱有梦想,又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时间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分一秒都很宝贵,花再多的金钱也是买不来的。
★ 教育叙事故事集
★ 一无所有心情随笔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上学?问题出在了哪?(整理8篇)】相关文章:
思维与智慧摘抄句子语录2023-01-01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2023-09-08
黄河是怎么变化的教学设计2022-05-02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评课稿2023-12-22
四个太阳教案2023-09-25
协同教学课例《四个太阳》的教案2023-05-25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2022-09-10
励志正能量的故事汇集2023-11-06
教育叙事故事2023-09-28
3兰兰过桥(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学设计)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