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家长的学生(教师中心稿)

时间:2023-11-03 07:22:3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怕家长的学生(教师中心稿)(精选8篇)由网友“风中情”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怕家长的学生(教师中心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怕家长的学生(教师中心稿)

篇1:不怕家长的学生(教师中心稿)

不怕家长的学生(教师中心稿)

他是一位男生,有些调皮,常常违点纪,对学习的投入实在不太好,常找他谈,每次总是认识得很好的,可过不了两天,一切又是原样。

这不,又违纪了,打了低年级的同学。

唉,实在是他所犯的错误太多,只好请来家长。

下午,他和他的父母亲一同来到学校。走进办公室,明显是父母一脸的苦像,而他,虽然低着头,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他父母就是一小镇上的普通市民,我请他们坐下。他父亲可能是想给老师一个好一点的交待,厉声地对他说:“你过来,站在老师的跟前,好好承认错误。”并顺手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没有想到,他却是顺势一摆,摆脱了父亲的拉扯,并瞪了父亲一眼,虽是低声,可却是很有力度地说:“我晓得。”

我对他看了一眼,谢天谢地,他还是低下了头,没有再说什么,不知道他是不是认识到自己错了。

他父亲也就这样坐下了,声音缓和了许多,说:“好,好,好。你对老师说,为什么要打人家,你好好地承认错误。”

他母亲在一旁叹惜说:“唉,您们看,就这么个样子。怎么得了!”

可以看得出,父母亲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事情最后还是我说了几句,承认错误之类,保证今后不犯之类,也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制约手段。可以说,他父母的到来,没起丝毫的作用,反而增强了他在父母面前骄横的信心。

应当说,这位同学的表现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家长明显地缺乏对子女的教育手段和教育能力。更何况现在的农村很多家长都在外地打工,子女都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其它亲戚朋友以及应运而生的代管学生经营户。这些学生连自己的父母都无法管教,更何况其他人?所以,这些学生除了在学校外,基本上是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如果是性格好一点的就还好,否则,只要略有一点引诱,便很不好收拾。

可以这样说,现在农村的家庭教育就算是家长在家里或者难得见到一面的教训,也大都只是除了一点被现代经济扭曲了的传统道德观念和对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外,其他诸如生活的态度,为人基本准则等等之类人生必备的东西基本上是等于零的。不仅仅是如此,还有一些较为富裕的家庭反而还有一些过分的宠爱,在金钱的使用上毫无节制,有的甚至与其家庭收入极不相称,并且从不知道孩子的钱是怎么花掉了的。家长们很少来到学校与老师交流,绝大部分的家长自己的孩子在初中三年,除了报名时领着自己的孩子来报个名外,其他时间基本不来,而那些所谓还比较关心自己的孩子的家长要么不来,一来就是问一个问题: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其他一概不问。仿佛这个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另外,如果这个学生有什么问题,要么就是怪老师没有教好,好象这个对孩子的教育只是学校的事,他们认为一个学生只要老师一认真就教好了;要么就是怪学生不认真,不努力,不争气,不听话,不聪明,总之,他们是决不会怪自己的。反而振振有词地说:“他说要什么,我就给什么,他想买什么,我们家里就是借钱也要给他买。又没有少他的钱,又没有少他的吃。怎么就搞不好呢?”其实他的一个“好”字根本就没有标准,只是与别的.学生比一下成绩,考试成绩排在前列就是好,否则就是不好。一旦认为学生的成绩不好,大部分家长便心灰意冷,心中便只想着读个初中了事,更有的初中也不读完,便走上了打工之路。所以农村中学的缀学现象是非常严重的。

而真正比较有一点教育理念的家长实在是少得可怜。大部分家长的表现是在行为准则上是孩子的奴隶,孩子们说怎么样就怎么样,或者是平时不怎么管,一管起来便是强压硬打,可孩子并不服,久而久之,还是无可奈何,最终还是成了奴隶;而在孩子的收获上又成了他们的主人,巴不得在孩子们那种自由散慢的行为中创造出无比的奇迹。他们根本就认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而只是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学校的身上,拼命地找好学校,仿佛一所好学校就是一工厂,只要自己的孩子一进去,就可以造出整齐划一的产品来。真是天真得很。其实,我们也实在不能怪他们,他们也实在是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同时,现在学校教育也只是唯学生成绩第一,其他一概免谈,只要不出安全事故。

中国农村教育,一块伤心地。中国农村学生的家长绝大部分是端着的是一杯爱与恨的苦水,很少有一种和谐的现代文明意义下的家庭生活情态。

-6-14 (待续)

篇2:浅谈学生自我管理(教师中心稿)

浅谈学生自我管理(教师中心稿)

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众所周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已蔚为风气。如何使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觉主动的学习,以及实现其主体地位培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自立等自立性品质的个性,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教是为了不教”, 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刻的认识到:使学生从自省自知走向自导自控,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学习的关键所在。在当前素质教育形势下,这更显得迫在眉睫,尤为重要。

一、启发学生自省

中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心理状态起伏不定,烦杂浮躁,大多数学生不太善于反躬自身,不习惯于积极内省,更懒得排除干扰,整理内心。试想一个学生心里一团乱麻,浑浑噩噩,怎么能放下包袱,集中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呢?就比如一个乱七八糟,遍地狼藉的房间,如何能在其中进行这样那样的活动呢?老师可以利用自己兼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双重身份的优势,在启发学生自省、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互渗方面,新招迭出,做了积极探索。比如:{语文教师}可经常出一些“谈心里话”类型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敞开心扉,用笔来真实的倾诉自己的喜悦、困惑、烦恼,一方面可训练学生作文真情实感的表达,另一方面可启发学生认识自我、渲泄自我,检索自我,反省自我;再比如他让学生每天写一篇自我总结式的日记,对白天的生活做一番自我梳理,哪些事做的好,哪些事做错了,好的应该怎样继续坚持,错的应该怎样改进,这样一方面可训练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为作文积累素材,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一个心理渲泄和自我安慰的空间,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自省的良好思维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又比如学生犯了错误之后,老师可以让他们描写自我矛盾心理,写错误说明,可以使学生认真面对自己的错误,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冷静地分析自己犯错的原因,在否定自我的前提下,努力创造出新的自我。

二、促进学生自知

在传统教育下,一般情况是重教轻学。老师教什麽,学生学什麽,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人,而是学习的奴隶。既然是被动的,甚至是被迫的,学生也就对“学什么”、“自己怎么学”、“怎么学好”等问题懒得理会,把本该是自己主动明确的问题全推给了老师,由老师包办一切。而有些教师的教学则不是这样的:他们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以独立的主体地位,在促使学生自知上使了许多巧劲儿,下了很多真功夫。比如:他们为了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状态,在中年级时就专门组织学生找出自己每天学习中的无效劳动,师生热烈讨论,踊跃发言,有时竟能找出一百多条无效劳动来,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自己的学习活动中哪些劳动是有价值的、可行的;哪些劳动是无价值的,应尽量避免或尽可能减少的,就为下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比如:某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单元教学,画出涵盖整个单元知识点能力点的“知识树“,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可以使学生非常直观、整体的明确学习范围、把握学习重点,避免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眉毛胡子一把抓“、“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浑沌状态。又比如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自学语文的方法,像怎样读一套语文书,怎样读一册书,怎样读一类文章,怎样读一篇文章,和学生一起讨论、商量,总结出规律,研究出方法。找到了适合学生学习心理,特别是找到了适合自我个性的学习方法,学生自然像找到了打开童话中宝藏的金钥匙一样,大多数知识点便可无师自通,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辅助学生自导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清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似乎并不太难,难的是让学生保持住这种学习欲望、兴趣和热情。学生就生象火一样,点燃容易,让它一直保持旺盛的燃烧势头却很难,常常是一点就着,转眼就灭。在辅助学生自导方面,教师应该有超凡的大气,目光深远,高屋建瓴。在理论的引导下,按照系统论的原则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反馈系统,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学习活动运行机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个性化、制度化、系统化,保证了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的积极向上。教师不但要善于利用机制来对学生进行宏观管理,让学生自我引导,自我约束,而且还要特别注意系统、体制内部的细化、深化,比如帮学生制定计划,但不能流于形式,太笼统太空泛,如: 制订一个学期计划,一个学段计划就完了.这样不容易指导学生操作,而应该既登高望远,大处泼墨,帮学生制订出终生学习计划、十年学习计划,五年学习计划;又细处着眼,精打细算,帮学生拟定出一天、一节自习课的时间安排。可以说,让学生通过这样一个层次鲜明、严谨具体的计划体系,真正做到了对学习任务的心知肚明,真正做到了争分夺秒,认真过好每一分钟,真正做到了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指导。

四、监督学生自控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老师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带有较浓厚的封建色彩和家长制遗风。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老师说了算,"顺师者昌,逆师者亡"。搞得师生间仿佛打仗,极易产生敌意和逆反心理。而现代教育则应完全跳出传统教育的藩篱,不是去监督、控制学生,让学生唯自己马首是瞻,而是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自我监控,然后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进行宏观上的监督;不是“按我的要求去做,不按我的要求去做就算错“,而是“你给自己制订要求,你自己按自己的要求去做,我只是帮助你实现自己的要求。“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搞“知识病历“,自己对自己学习上出现的错误、问题自我分析、自我诊断、自我医治,就比老师给学生找错误、指病因、讲改正方法要高明得多。这样,一方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了师生之间的误解、猜忌和互不信任,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分析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自我批评意识、独立自主精神的形成。

当然,班会课与课堂教学一样,主体是学生,要改变班主任做报告,学生当听众的传统做法,尽量让学生充分活动,要达到培养锻炼干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总之,引导学生由自省自知到自导自控,这是一条符合时代要求、指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的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造性的结合各地各校各人的实际,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并积极探索实践,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定会有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素质教育也一定会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篇3:学生作文 (教师中心稿)

学生作文汇编 (教师中心稿)

海子

家乡的新变化

马湖,我可爱的家乡。这一声深情的呼唤,勾起了我无尽的思念使我沉浸在这如痴如迷的眷恋之中……

我拿起了我小时候在家门口照的一张照片陷入了沉思中……

家乡有山的刚毅、水的柔情,特有的风俗人情。我相信家乡的人民会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家乡建设为更加美丽.富饶的旅游胜地。

家乡新变化

.10 尹华富

我的家乡在黄琅,这里的变化如车轮飞驰。我的邻居车伯,在我孩提时,他就下岗了,迫于生计,他骑上自行车开始了他东奔西跑的“二轮”生活,后来买了一辆三轮车。我们那里离镇上远,老幼病残的上街搭个车也方便,车伯的生意还真是兴隆。

夏日的一个星期天,我和母亲搭车伯的三轮去镇上。烈日炎炎,我坐在阴凉的车篷里,清楚地看见车伯的汗珠一粒接着一粒往下滴,我忍不往对妈妈说:“下次咱别坐车伯的车了你看车伯累的。”我侧过头大声地对车伯说“车伯,你就不能换一辆不累的车吗?”听了我的话,车伯许久没有说话。

过了快有两年,也就是九十年代后期,车伯用一辆崭新的电三轮换下了破旧不堪的那辆人力三轮,车伯也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闲暇时爱坐在车里看阅书报,车伯不仅自己看书,还在车里备有几份报刊供乘客阅读。

今年正月,我和父母要去海口外公家拜年。到街上,有一辆中巴车停在街心花园旁。我们上车去等了半天还不开车,爸爸说:“像这样要等到什么时候,干脆我们去打个的走。”于是我们从中巴车上下来截住了一辆面的,司机竟是车伯。爸爸笑道:“现在应叫‘车面的’了”大家都笑了,车伯像有些不满似的说:“出租的多了,生意有些难啊……”

“出租车多了是好事啊,方便了顾客嘛。”

“那倒是,过去常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坐车,就是老百姓所祈盼的好日子吗?我们现在不都有了吗?……”车伯说道。

………

车内暖意融融,车外路旁的近树远山急速地往车后跑去,我感到车轮在飞驰,飞驰的是人们日渐幸福的生活。

评语:

全文抓住典型人物--车伯,以其生活经历不断向美好方面的变化发展,展示了家乡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着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全文选材精当,描写生动。更值得借鉴的成功之处在于:以小见大、以点代面(以一个人物的变化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显示出别有一番新意。                                   她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2004.10     高跃

岁月飞逝,转眼间两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可当我再一次站在故乡--贫瘠的土地上,两年前的一幕幕又让我魂飞绕。

在那贫穷的小山村,总能看见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清晨在村头的小沟边弯着腰打水。她那瘦削单薄的身影,我好熟悉。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像一个大病新愈的人,但他的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那满头的白发、脸上纵横交错的深沟浅豁般的皱纹和那双深邃的眼睛,我想她一定承受了生活中的许多的挫折和风雨。

从我记事起,我印象中的她是一位慈爱的老人,一个平凡却影响我一生的人。她是一个农村妇女,生活在贫穷的小山村,过着同别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她没有念过书,但她却意识到一定要让自己的每一个儿女们都 要去读书,而且还要读好书,让他们从这一片黄土地上走出去。但她担负的担子却更重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勤劳的爱将三个儿女拉扯成人。她却在儿女一天天的成长中渐渐地衰老,积劳成疾的她却在我们的关爱和依依不舍的留念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她走的那天,我大声地哭着、大声地呼喊着:“奶奶…奶奶……”在村子后的小山岗上,我呐喊着,大山在回荡我深情的呼唤、山鹰在天空低回翱翔。不!奶奶没走远,她的灵魂就在这深山之中, 她的声音就在这天地中回响。她离不开这片贫瘠但又热情的土地,她深深地眷念着这片她生活了一生的土地。

在这大山之中,我时时都能感受到奶奶对我的爱与呵护,仿佛还能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每天晨曦在村头的水沟边,弯着腰在打水……

评语:

生老病死,这是多么残酷而又真实的自然法则,却也是人生的一种无奈。只是,在经历中便铸就了平凡的人心以不平凡的经历 种感情。小作者以真挚的笔调展示对亲情的感悟--永远也割舍不掉的思念。选词用句精彩--字字念思,句句融情。

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2004.10 高毅

一提到“成功”这一耀眼的字眼儿,我的思绪便会放纵地飞扬起来……

那是在一次英语单元测验后,我以九七分的成绩再次获得全班第一,放学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她--我的好朋友那儿去,我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

“你考了多少分?”我笑着问她,她低着头沉默了好一阵,才很低沉的说道:“我考了一个很不理想的分数。”听了她的回答,看着她很忧伤的表情,我的心一下子被牵动了,我焦急地再次重复了那个问题。但她没有再回答我,只是痴痴地望着窗外、望着那空旷的天空,她的眼眶润润的,几滴泪珠顺着她那清秀的脸庞缓缓地淌了下来,她的忧郁让我的思绪澎湃万千,仿佛有了一缕缕愁丝锁住了我……

从那以后考试失利对她仿佛成了一种常规,一个曾经活泼开朗的她渐变得沉默寡言,她常常偷偷地独自一人躲在某处地方以泪洗面,一些同学对她是热嘲冷讽。

作为她最要好的朋友,我要帮她从阴影中走出来,重新点燃心中自信的火把。一天我给她写一这样一张纸条。“好朋友,我知道在你的身上压着一个沉重的包袱,但人生总有许多不如意,有许多失利,只要我们真诚地去生活,勇敢地去面对,在田畴里撒下我们辛勤的汗水,我们一定会找到人生的真谛。”这一次泪水再一次湿润了她的眼睛,但那眼中闪动的不是悲伤,而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正在她的眼睛中闪现,正是这种闪烁的眼光中有一种叫自信心的力量正在她的心中复苏。

慢慢地她从自卑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她又变成了原来那只活泼可爱的小百灵,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朋友。成功--这种如蜜如醇般的滋味,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因为我用真心挽救了一颗自卑的心、颗失落的心,更重要的是我更深深地明白了友谊的真谛。

朋友,也许你也曾考试失利,也许失败的阴影也与你如影随形。但,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风雨、有顺境、也有逆境,要知道风雨过后的太阳才会更加耀眼亮丽。

评语:

本文选材立意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当然,更主要的是从词句运用上展现了其文学与写作功底。

航海日志

在人生的大海“航行”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狂风和巨浪,但它总有“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会有时。”的那一天的。在我的“航海”旅程中,我有这样一本“航海日志”。第一页这样记到:

昨天,一晃三年过去了,我学涯的航程在雷波海峡翻了船。今天,我带着一颗执着的心卷土重来,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新航程。我有信心.有决心能够渡过雷波海峡,驶向那个美丽、辽阔、 充满了希望的一个属于我的大海彼岸。

昨天,我们的船上乘着17人,我们的船长是聂船长,聂船长是个好船长他带领着我们乘风破浪,而由于我们的“失职”船翻在了雷波海峡,虽然没人因此“死亡”却都受了“重伤”。今天,“2004.10”号船长下水已有一年多了,虽然在这段旅程中遇到了些风浪,但航船却没有因此而停泊,我们的“2004.10”将永远行驶在雷波海峡,我坚信“2004.10”在曹船长的领导和46名船员及7名大副的努力下,不会再重倒我们农中号的覆辙,一定会在雷波海峡留下我们青春生命的风采。

我的航海日志,还在继续,它的最后一页必将证明我们是一群优秀的船员。我们将用我们的毅力的恒心去航行完所有的未知海域,那怕前面是巨浪,或是险滩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走完这一段漫长却又短暂的人生旅程。

评语:

人,  人单纯的生物学角度看,最后的结局是相同的;但人生,从社会角度审视,其历程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每个人都在面对挫折与失败--本文以极富象征性的语言埸示了这一主题。

最值得借鉴的,池是那些象征性的、含义又深刻的语句。

最值得思考的,每睛位同学如何面对自己的航程 。如何面对承载自己的航船?如何面对导航自己的人?

有这样一个人

2004.10 周勤

当我轻轻翻开像册时,有一个高个,穿着军装,打着领带,昂首挺胸、英姿潇洒笑容满面的一个军人站在我的面前。他是我的叔叔。

我任眼泪轻轻地流淌,为叔叔那感人的英雄事迹而流泪。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春季的一天,刚从远方回来的叔叔,他带着我到河边去散步,漫山遍野的野花在黄昏的余晖里格外地耀眼、美丽和诱人。

“晴儿,快去把那边的那朵小黄花替我摘来。”

我哼着歌,跳着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摘下了那朵小黄花,递给了叔叔。叔叔拿起这朵小黄花仔细地端祥着,叔叔和他手中的那朵黄色的小花在落日的金光里,仿佛是一尊金色的雕像,格外地美丽。

我看见叔叔把花小心翼翼地夹进了他的日记本里。我天真地问他:“叔叔,你为什么要把这不起眼的花儿放在笔记本里呢?”叔叔笑着对我说:“因为我想把春天留往呀。”我更加好奇了,问道“春天,你怎么能把它留住呢?”叔叔望着夕阳沉默不语,没有回答我,只是我感觉到叔叔抱着我肩膀的那双手更加地有力了。

“叔叔,你为什么要去当兵呢?”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叔叔。

“这是我从小的梦想,小时候我特向往军营;但现在我更愿为我们的母亲而献身……”叔叔笑了,笑得非常灿烂,笑声不大,我能感觉到它却飘得很远,很远……

就在那年夏后的一天,一声晴空霹雳从天而降,叔叔所在的部队打来电报说,我的叔叔在抗洪抢险中牺牲了。当时仿佛有千刀万针在刺着我的心……在泪光中我仿佛又看到夕阳中叔叔手拿黄花凝视着远方。

几天过去了,我还沉浸在悲痛之中。回忆起春季和叔叔在河边散步的情景,叔叔对我说的话:“我要把春天留往。”也许是吧!春天是希望,是太阳……留往春天,难道不正是要求我好好地把握往我自己人生的春天吗?

叔叔是为国、为民而献出了他生命的春天。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却把生命的春天留给了祖国和人民。

评语:

这一篇作文的成功处在于:一、叙写手法独特,选材较精。(选取了最能表现人物闪光的截面来写)二、构思独特新颖,主题较有社会意义。三、语句优美,富有感情色彩。

他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10 高毅

不变的是什么?

是记忆。

开启记忆的闸门,一个曾经死于非命的男孩又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亲眼目睹了他的死。当时他的家人者在他身边。他那撕声力竭的痛苦的叫喊,让围观的人无不为此掉头而泣,在一旁的我,看着那张惨如白纸的脸,我只是傻傻的、呆呆的愣在那儿。小男孩在抢救医生的忙碌中,在围观者的拥挤里,停止了呼吸,他不再痛苦地挣扎了。他的亲人涌上前去抱着他,拉着他,呼天抢地,可男孩一动不动了。

“他是去了天堂了吗?”我自问。

我重复着那句话,傻愣愣地也不知是怎样从医院走回家的。回到家,我一头扎进了被子里,被子里黑乎乎的,我的心也乱乱的。我从小生长在医院,死人早就见多了,这样生离死别的场面已经历过无数次了,可这次却不一样,好像突然之间,我对生命这个词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在这之前,我对生命的认识是模糊的,生命到底是什么?

一直以来我好像都是在盲目的活着。我是在父母的呵护中度过了我童话般的童年时代,尽管家中子女多,但父母亲却十分地疼我,他们的关爱使我不知人间的苦难,使我只知道享受长辈的关爱。少年时的我除了学习的烦恼,也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痛苦,我从不去想自已要怎样为以后的人生做点什么,我更不懂得生命的意义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和神奇瑰丽。我不明白其实一个人在这世上不光只为自已而活着,他的存在还因为有他至亲至爱的亲人。

也不知是怎的,我感觉到脸上湿漉漉的,我流下了泪,是悔的泪? 是疚的哭?我想自己是为以前对生命的浪费而后悔;为自己不曾珍惜宝贵的生命而遗憾……

在我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中,我要做的还有很多,为自个儿、为爸爸、妈妈--我所有的至亲至爱而好好地活着;在漫漫的人生路上,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等我去演绎。

为了生命中的真谛,我将唤醒沉睡中的自己,带着我无悔的追求,顶风冒雪去寻觅自己生命的曙光!

评语:

本文虽嫌有些“文不对题”,但就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理解上也给我们许多思考。全文主题不够明晰且构思不精,但在语句运用上,也很值得观摩。

我最喜欢的人

2004.10 阿喜

是经过犹豫、徘徊的的希望能让生命之帆重新远扬?还是心灵深处对一种人格理想和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和梦想?

在经历了离家看病的那段日子后,我忽然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

当走进医院的大门,一切是那么的陌生,我打量着这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和周围一张张陌生而又痛苦的脸。父亲把我领进了一间没有人的房间,雪白的墙壁上贴着“住院须知”。一张脱了漆的茶机摆在床边,上面放了一把水壶。……

“你睡着,我去打水。”

这时进来一位“白衣天使”叫我伸出手臂,把一根细细的银光闪闪的钢针扎进了我手臂,一阵令人炫晕的痛楚,弥漫了我的全身……

父亲把水打来了,已经是五点半了。不知过了多久,我起床来到窗边。眼前是滚滚东流的滔滔长江水。父亲不知何时已站在了我的身后,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说:“人最宝贵的生命,如果这一生是充实地度过,你可以无悔地告诉未来,你没有白活……”

夕阳中,滔滔的长江水披上了金闪闪的彩缎。

第二天清晨,父亲那肥胖的背影又出现在拥挤的开水房门前。人很多,略现肥胖的父亲 却怎么也挤不进去,只在一边用焦急的眼光望着我。

“爸爸,不要了。医生说今天不用吃药的……”父亲却摇了摇头。

中午,要抽血化验,一走进化验室,我好像来到了无底的深渊,父亲在旁边用坚定的目光注视着我,从父亲的眼中我读到了什么是坚强。

夜晚,一点半。

我与父亲坐在露天坝里谈心。

“阿喜,你不要沉浸在悲伤中,一切都会好的……”

我哭了。

“爸爸,我知道我很自私,由于我的病,我从哥哥、三妹身边抢走了他们更多的东西,我连累了他们,也连累你和妈妈,但我有什么办法……”

父亲把头扭向了另一方,他用背来掩饰他内心的伤悲和苦痛……

“既然你这样懂事,你应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父亲的话含蓄而又深情。

父亲无言的牵挂,是我此生最刻骨铭心的真爱。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父亲用爱凝结成一生长长的无言的牵挂。

他在我记忆的深处

阿喜

听说有一种红红的灿若珊瑚珠似的豆叫“相思豆”,不知道它开花的季节,不知道它的滋味,只知道相思才是它永恒的象征。

他--总爱浅浅一笑,这笑里包含着自信、包含着坚毅和果敢。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他成了我的同桌。

在初一,由于“社会”的“黑暗”,“腐朽”的统治,大家的思想转了“180”度的弯。我与他成了“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互憎恶对方。可我的一朋友为了我的面子便叫了“老大”去威胁他,还揍了他。哦,天啦!我怎么去面对我的同桌。

“叮呤呤……”上课了。他沮丧着走进教室,我看到他的眼里含着涩涩的泪花。我无法面对他,把头埋得很低,我知道书虽能挡住我的脸却掩饰不了一切。

“啪”的一声很轻微,但我听得却特别地刺耳,是他伤楚的泪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坠落的声音。这一声我听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我无法用言语来安慰他,我只有用愧疚的眼光看了他一眼,他的脖子上有着非常刺眼的伤痕,很明显、很明显……顿时我的灵魂受到更沉重的撞击。

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了些天,我以为我们之间的仇恨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冲淡,但我想错了……

他每天用仇恨而忧郁的目光望着我,这目光中是否是想把他受到的委屈全部“还”给我呢?虽然我有问题有求于他时他还是对我讲解,但我们之间似乎是有了一层说不清的隔膜,已不像过去那样了。

在以后有笑有恨的日子里,我们还是同桌……后来我转学了。在我们的一次通信中他说:“回味是它的颜色、相思是它的滋味、死亡是它花开的季节。”我终不知这句话的意思,但我知道也许他还在记恨我罢了--在迷茫中、在失意中、在回味中。

记忆深处的他--真值得让人回味。

评语:

平淡的语句中透着真挚的感情,蕴含着极深的含义。总之,全文在选材、结构、主题、语言等方面都较优秀,特别是在语言与结构上,展示了较深的文学功底。

学走路给我的启示

2004.10 刘伯帝

侄儿在半岁多的时候,每天咿咿呀呀地闹个不停,两只小脚一蹬一蹬的,很想在地上走一走。

终于有一天,侄儿能站一两分钟,又过些时日,侄儿居然能离开大人走上一两步。侄儿的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以后 的几天里,我一有空就去逗他,让他练习走路。不到一个月,侄儿已能起十多步了,根据农村的习惯,嫂子拿出一把镰刀,在家人的注视下,把侄儿抱在院坝里,不要任何人帮忙,让侄儿在大家的笑声中迈步,每当他走一步,嫂子就用镰刀在后面割一下,说是割什么绊脚。我们看到侄儿那笨拙的样子,都开心的拍起来

就在这时候,侄儿摔倒了。也许是摔痛了吧!就大哭起来。我便跑过去,准备把侄儿扶起来。这时,奶奶说:“让他自己起来。”我当是时一颤:天啊!这是一个还没有一岁的孩子啊!怎么能这样无情。我不顾,把侄儿扶了起来。家人因此都闷闷不乐。

又一天,我上街,看见一个与侄儿差不多大的孩了其母亲的带领下学走路。小孩摔倒了,他的母亲在旁边像没有发生似的,一位老奶奶正要扶那个小孩起来,小孩的母亲却说“老人家,谢谢你,他能起来的。”我这才明白,我那天是一时的冲动。那小孩在他母亲的鼓励声中慢慢站了起来。

回家,我把这事告诉了奶奶,奶奶说“人生的路很长,与学走路一样。现在有人帮你,但以后不一定有人帮你。当你成家立业时遇到的困难还会有很多、很多的。”我低着头,没有说什么。奶奶又说:“你学习也是一样的。你没有考上高中,你爸爸他们让你去补习,给你帮助,只是给你创造一个学习的条件而已。你学到了多少知识,谁也帮不上你,全靠你自己和勤奋和努力。”

现在,我不断地自己说:“忘记过去,努力向前,向着目标奋斗。”我学习时,有人嘲笑我、讥讽我。但我却想说:“当我取得好成绩时,你还能嘲笑我吗?你还能蹊落我吗?”

我还要说:“人生,同学走路一样,那里会没有跌倒的时候呢?就看你自己如何去对待而已。跌倒了能起来就是强者。”

评语:

此文蕴含人生哲理,且作为应试作文,紧扣要求及命题。构思立意新颖精巧,较有深度。面对此文,我们不禁思索:路,该怎样走下去?

痛恨的那一幕

尹帮欢

在这世上,如果多一点爱,那棵已经歪歪斜斜的小树绝不会枯萎;如果多一点爱,那棵已经 结果的小树就不会落叶纷纷,现再多一点爱天空将会变得更加清新明快。

这天,我走在仄仄的街上,看见前面围着很多人,好奇心使我挤了进去。原是一位衣衫褴缕的小男孩,大约十岁光景。一定是好久没有洗脸、洗头了,他的头发间尽是一些脏东西。他的烂口袋里有一些一角、两角、一元、二元的钱,围看的人看的是分面前的“寻人启示”。他要找寻的是他的妈妈--一位因和男孩的父亲吵架而离家出走的妇女,这个小男孩风餐露宿来到我们这偏僻的山村,他的钱用光了,只能沿街乞讨,以期凑足回家的路费。

我愤然地往破口袋晨放下了五角钱,转身挤出了人群,我甚至不愿听到小孩忙不迭的道谢声。我很气愤!为那个不懂得心疼儿子的妇女,她的内心是自私的,她没有资格当母亲。一个软弱的人、一个中伤自己丈夫的人,她不爱惜自己,负气出走,不顾家人对她的牵挂,为了她,她的儿子竟流落异乡街头乞讨过活。然而,更多的人则赋予了爱心和同情之心,那口袋中的钱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如果人人都充满一点爱心,那妇女可能不会离家出走,她的孩子也不会流落异乡。如果人间充满了爱,世间会少了许多的愁苦和怨恨,而多了几分笑语和欢颜……

爱给我的启示

阿喜

因为平凡,生活才过的充实。因为充实,人们才变得如此平凡。

也许“天堂”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一间古拙而矮小的房屋,加上紧扣的锁。除了门前小河流水声悦耳动听之外,还有让你触目惊心的开满了一团一团花儿的树。

天空的雾还没有散开,雨就下了起来。我站在窗口凝望着、凝望着……雨随着瓦流了下来,像断了线的珠子;又像痛苦的泪滴。迷茫地“掉”在了这片“汪洋大海”中。这时,我听见外面有很杂的嚷嚷声,出去一看--原来是一个病人被拥挤在人群中,倦缩在地上。他因得了病,而且到了晚期,全家怕受到连累,把他从家中赶了出来。

天啦,竟会有这样的家人!

这时妈妈走了回来,对我说:“阿喜,给妈妈二元钱好吗?”

“怎么了,妈妈?”我不解地望着妈妈。妈妈把外面那个人的遭遇给我说了,我拿起二元递给了妈妈,和妈妈一起出了门。

那个人用怜悯的目光望着我们,嘴角嚅动着。他的眼神是那么忧郁.悲伤甚至绝望……妈妈轻轻地走到那人身边,慢慢弯下腰把钱轻轻地放在那人黑黑的手中,他的手在微微地颤抖,望着妈妈和我的那双眼睛湿润了眼角慢慢浸出二滴晶莹的泪珠,他的目光里充满感激。他一定嗅到香喷喷的饭菜香味了……

过了几天,我们那仄仄的街面,已经不见了他那单薄的身影和那双忧郁而又哀伤的眼光。我不知道他将飘向何方,去往那里?也许天堂才是他最好的归宿,天堂里饿不着、冷不着……

他眼角上那二滴晶莹的露珠成了我思念的寄托,他走了,也把好心人对他的思念带走了……

而他的妻子、儿女们却忍心抛开一个至亲的亲人,难道就因为他重病缠身吗?“有爱就有希望”如果这个世界连爱都不复存在了,人类还会有希望吗?幸好这个世上还是好人多哇!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有人提到了那个乞讨者,我的心为这一颤,我们因自已的繁杂和时间的流逝而冲淡了这个人和这件事。但我相信他过得很好。不信,你瞧天边那颗最小却最亮的星星,那是他灿烂的笑脸呢。是啊,天堂才真的是他的最好的归宿。

爱是无私的、永恒的。让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吧!他们怕冷、怕饿、怕黑啊?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追逐幸福的家园和生之希望!

这天夜里,天空出现了一颗又小又亮的星星。它四射的星光似乎刺痛了我的双眼……

评析:

篇4:让学生读起来(教师中心稿)

让学生读起来(教师中心稿)

让学生读起来,正在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公识。但要让学生真正读起来,在师生双方仍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从教师来讲,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不要认为学生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像溺爱孩子的母亲一样,恨不得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了,实际上许多事情孩子都能自己解决。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主次,做到“删繁就简”,明确给学生什么,要学生会什么,力求一课有一得。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伤其一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大胆地放开,才能给学生读的机会,读的时间。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的妙处,感受学习的乐趣,然后老师给以适当的点拨,必能受到事半功倍的好处,也真正达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境界。

从学生来说,首先要明确诵读的意义,确实做到愿读会读。应该说诵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经常诵读对于培养语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又是思维培养的重要一环,经常诵读,能使人口齿清楚,思维清晰。不仅如此,它还是强身健体的有效途径。诵读能使人精神贯注,充沛,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同学的肺活量,对于增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也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这些读的意义务必让广大同学明白,唯如此,才能让同学们乐读愿读。

在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明白“文章不厌百回读”,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增强自己的语言功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在具体诵读中,应强调以下几点:

一, 边读边思

诵读,不只要动口出声,更要动脑思考。思考的重点首先是词语的音形义。词语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点,脱离了词语学习,语文学习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词语学习绝对不是单纯的搬字典,词典,而是必须放在文本中去学习揣摩。为此,在诵读中,必须时时留心,为此,需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敏感,注意新接触的词语,常接触的词语的新含义,常接触但没有完全掌握,似懂而非的词语,多翻词典,提高个人的语言功底。

例如,“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赅”的读音是什么,言简意赅又是什么意思,便是阅读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若能够在诵读中有意识的培养这种意识,对于提高语文素质,增强语文能力,养成良好习惯自会起到不同寻常的作用。

掌握了词语的音形义之后,思考作者的用意,便又成为思考的重点。同样是上边的例句,言简意赅与言简意少之间 的对比,凝练厚重与平淡单薄 的对仗,都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词语的能力。

二, 边读边品

品,就是品味文章写法上的妙处。品文章写作的技巧,品作者文章的内在含义,品作者内在的情感。

例如,在阅读《宝玉挨打》中,仔细分析一下宝玉挨打的原因,的确可以感受到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先是宝玉因为金钏之死而意志消沉遭受贾政责骂,继而忠顺王府来找宝玉打探琪官消息,自然气的贾政喝令“别走”,而贾政在送王府中人时,又见到贾环乱窜,一加询问,却是金钏跳井由于宝玉强奸未遂。真正是屋漏偏遭连阴雨,怎能不招致一场暴风雨呢?而这三个事件,一件接着一件,紧锣密鼓,挨打这一场大戏也就要上演了。而作者在宝玉挨打这件事上,却只有简短的两个自然段,随后便又是挨打后众人的反映。若能体会到作者的用心所在,对提高同学们的鉴赏能力自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同时,在阅读时仔细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例如,在《诉肺腑》中,当湘云在谈到宝钗给袭人的首饰时,对宝钗的赞美,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宝钗的善施小惠,而对黛玉的批评,使我们对黛玉的率真、对爱情的追求又有新的认识。

三读出形象

以形象感人,是文学作品的突出特征。诵读,要借助想象让作者所描绘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嗅得到。

例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单是看到这个标题,就要在眼前展现出一幅大海的画面,眼前是一片大海,身后的山坡是满野的山花,自己的小屋就在山坡上,春风和煦的'吹拂着,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而这幅画面,便构成了作者的理想境界。

想象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将诵读者带进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在给诵读者以美的享受 的同时,也发展者读者的思维力。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无疑是想象力作用的结果。

四读出感情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感情的结晶。诵读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使自己和作者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产生读的不是别人的文章,而是自己的文章的感觉,和主人公共忧共乐。

例如,同样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我们读到“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时,那种美好的祝福,不仅是发自作者内心,仿佛也是发自我们内心。这是我们对每一个人真诚祝愿,也是我们对人类的美好祝愿。饱含感情得加以诵读,一方面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鉴赏水平,另一方面对于净化我们的心灵、纯洁我们的情操无疑也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最后,熟读成诵

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同学往往浅尝辄止,粗略看过一遍,便将书放到一旁,甚至看过以后读起来仍是嗑嗑碰碰,根本谈不上掌握。针对这种状况,必须教导学生树立熟读成诵的观念,懂得“文章不厌百回读”的道理,反复诵读,力求烂熟于胸,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能力。

读是积累,是吸收,而背诵则是最好的吸收,最好的积累。没有足够的吸收、积累,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很难提高。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几乎都是强调一个“熟读”。应该说众多的文章大家,学者都是熟读成诵的能手。

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乐读,愿读,会读是语文老师务必落实的一项教学任务,而每个学生只有在语文学习中愿读,会读,乐读,才能扎实自己的语文功底,切实提高个人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堂必须让学生读起来!

篇5:学生毕业典礼发言(教师中心稿)

学生毕业典礼发言(教师中心稿)

山东光远中学         王新伟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各位老师对同学们圆满完成初中学业表示热烈祝贺!

同学们,你们的初中生活已经结束了。在这三年的学习时光里,我们每位同学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老师们和同学们在光远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弥足珍贵。同学们的一点点病痛,一点点的退步,老师们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都是想方设法为同学们排忧解难,以确保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同学们取得的一点点进步,一次次成功,老师们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同学们,老师们舍小家顾大家在光远为你们勤恳工作不知疲惫的身影,你们不会忘记吧?老师们不厌其烦地跟你们促膝谈心的话语,你们不会忘记吧?老师们带着你们去医院看病时满脸焦灼的情形,你们不会忘记吧?老师们手把手给你们辅导功课的情景,你们不会忘记吧?但是,你们的老师们不会忘记,篮球比赛中你们曾汗流浃背的情形;老师们也不会忘记,拔河比赛中你们高声加油的呐喊助威声;老师们不会忘记,文艺汇演中,你们因那雄姿英发的风采而赢得的阵阵掌声;老师们更不会忘记,你们那为求知而努力拼搏的身影!在光远温暖的大家庭中,同学们享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很多的收获。这些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扩展和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人生观的树立。同学们在光远短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学会了怎样求知,学会了怎么做事,学会了怎样与别人共处,更为重要的是,同学们学会了怎样做人!

知不足,方才有追求;见贤思齐,才有追求的速度。是的,对于我们光远的中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时刻铭记我们光远中学的校训:眼光放长远,志当存高远。当你们扬帆奋进的时候,你们要记住追求就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地去走。是光远培育了大家,老师们为大家付出了很多,很多。老师们不图你们的那一声“谢谢”,老师们图的是你们能够通过好好的学习,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用自己所学的本领来为母校增光添彩啊!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时间的车轮不停的转动着,从昨天转到了今天,很快又将从今天转向明天。在这里,我想对同学们说:即将离校的.同学们,韶华不为少年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请你们努力奋斗吧!请竭尽全力地为光远人争光,让“热爱光远、关注光远”成为你们一生中永恒不变的话题!同时,我请同学们坚信,母校的老师们会永远关注着大家的成长,会永远支持你们,会为你们将来取得的成功而感到自豪的!同学们,请珍惜人生的寸寸光阴努力奋斗吧,因为,你们身后正有光远母亲在激励着你们扬帆起航!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同学们,你们无论走到哪里,母校的老师们会时时刻刻地牵挂着你们。无论在何时,你们的母校会永远向你们敞开她温暖的怀抱欢迎你的到来!

最后,我用李白的一句诗来表达我以及各位老师们对同学们的深深祝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同学们明天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篇6:教育学生策略浅谈(教师中心稿)

教育学生策略浅谈(教师中心稿)

唐晋彪

前不久的《德育报》刊登了全国特级教师唐承彬这样的一件小事:一堂公开课结束后,听课的教师鱼贯而出,走在最后的唐老师犹豫了一下又折回教室,径直走到一脸疑惑的于燕同学面前,真诚地说:“于燕同学,刚才的问题你回答得太好了。第一,你能在3分钟内找出文章的文眼,这对一个初一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容易的;第二,你给作文所找的例子很有个性。要知道,一篇有个性的文章就是一篇高分的作文。虽然你们王老师刚才也表扬了你,但我仍然想回来补上我的表扬,而且我很想在你的书上签名。”于是,唐老师郑重地拿出钢笔,写下了“锲而不舍--与于燕同学共勉”几个字①。

读完这段文字,我心里颇有感触。让我感动的不仅是唐老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高超的教育艺术,更是他那时刻不忘育人的高尚品德。一位教育家说过:“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唐老师表扬学生,没有用“很好”、“不错”等空泛的言语,而是用这种发自内心的夸奖,既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有具体实质性的内容。我想,许多年以后,于燕同学或许回忘记唐老师表扬的话,但唐老师的精神肯定会给她一生一世的激励。

教育学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面临的课题,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与正面教育中,而且体现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作为学生自然应该尊重老师的,因为老师曾传授给他们丰富的知识,给予他们无限的关怀,乃至富有尊严的灵魂,但是仍有许多老师勤勉工作却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许多学生对老师的谆谆教诲却置若罔闻,为什么呢?我认为关键还是老师不能接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我们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

要真正教育好学生,除了“以表扬为主”外,我认为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策略:

一、永记率先垂范是教师教育好学生的基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仅仅具备现代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情感以及以身作则的精神。我们一些班主任经常教育学生不要沉湎于网吧,冠冕堂皇地引导学生上健康网站,大谈特谈上网吧的危害性,而自己却在上班时间网上打牌、下棋等等,这种不以身作则的教育只能说是失败的教育,只能说是零的教育;同样,脏话连篇教师影响下的学生,其文明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特别珍惜被社会认同的特有的人格尊严,自觉提高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精神楷模。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包括一言一行,首先必须自己先做到。正如亚当斯所说:“教师的影响是永久的。教师决不能停止自我感化”。

二、巧妙利用机会因势利导地教育犯错误的学生。

正确地把握住教育的好时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说到教育学生的机会,我不由得想起前几天遇到的一件事,那天我正在高二(1)班想讲评语段《雨的随想》中的练习,忽然发现姓范的学生心不在焉,走到他面前仔细一看,原来他对这节课讲评的作业一动不动,问他原因,竟然说没有笔,并且还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当时我很生气,禁不住用重重的语气骂了几句。或许我平时上课不大对学生发怒,突然发现同学们都用惊愕的目光注视我,真后悔批评得太过火了。忽然看到语段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灵机一动,把话题自然一转,于是顺势而下,轻松地说:“今天老师来上课是满怀着激情的,其他同学也都十分专心,我们的心都是晴的,可是这位同学的小插曲,让我们大家的心情都变得雨淋般湿漉漉的。”我接着问这位同学:“今天老师‘下了雨’,发了脾气,过火地批评了你,使你没有了好心情,我也不对。”最后,我面向全体同学说:“同学们,那就干脆让我们直接进入《雨的随想》的境界,让我们看看作者对雨的独特感想吧!”

完全没想到!这一节课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三、教育屡犯错误的学生要常出新招,教育内容要富有新意。

当前,由于学生所处社会环境的复杂和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等诸多特点,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反复过程,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则易导致急功近利式的粗暴训斥甚至体罚,而许多惩罚教育的失败,往往并不在教育者缺乏严厉,而在于施教者往往一罚了之,未能及时巩固教育的效果。惩罚教育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学生重复犯错误是正常的,而我们教师对犯错误学生的教育就不可能一蹴而就,面临着长期和艰巨性。

寻找学生交流,尤其是批评犯有错误的学生,不能老生常谈,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更切忌一到办公室就把学生一顿臭骂。教育的方式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绚丽多彩的:或和风细雨,或暴风骤雨;或表扬鼓励,或批评痛斥;或集体谈心,或单独交流;或捕捉亮点,或揭示实质;或自己教育,或别人配合;或直截了当,或含蓄深沉。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教育的“路”要多,“意”要新,“招”要奇。

列夫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那么我们教育思想与方法的创新,难道不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最好培养吗?

四、要善于捕捉学生表现中的亮点。

我老是听到我们的一些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慨叹说:“现在的学生哪!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简直糟透了。”殊不知学生毕竟是学生,言行失之偏颇也是难免的。如果我们能够用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一切,去看待一切学生,就会觉得一切都很正常,也就不会老是发出“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的感叹了。我们要能够“宽容”学生所犯的过失,明确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教育者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我们的学生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将他同罪犯等同起来吧?

即使最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的时候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教育者是否善于发现他们身手的“闪光点”。

五、必要的“惩罚”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一位老师曾这样说:“教育孩子们时,关键是爱心+狠心。老师承担的是爱心付出,应当适当适度,过分了就成为溺爱,只会毁了孩子的前途。那么狠心呢?该批评时批评,绝不因为怕得罪学生,而一味宽容。学生现在不明白,在将来的某一天总会明白的。”②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在提倡对学生表扬、奖励和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产生一种责任感。要知道,一个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真正的现代人。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更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当然对学生的“惩罚”应是文明的,适度的,讲方式的:譬如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罚”他上讲台唱一首好听的歌,或者给同学讲一个动听的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可以“罚” 他打扫打扫卫生,维持维持纪律,或者 “罚”他端正地写一份200字左右的违纪心理报告,描述他当时的违纪心理,但要注意,心理报告书不是保证书,更不是检讨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

参考文献

①茅娟美《补上表扬》《德育报》 12月9日

②詹学伟《对付学生三招:爱心+理解+狠心》《中国青年报》  -12-13

篇7:紧扣课本,抓住学生(教师中心稿)

--我的作文教学

王红英

(河北平山古月中学胜伏分校  邮编:050400  联系电话:13180470390)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最烦恼的一个环节。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也是我们最困惑的一个问题。为此,我把自己的做法写下来,请方家指点。

第一,紧扣课本。

作文写作的好坏,命题是一个关键。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可以使学生心门大开,情感激荡,有话可说,写出的作文当然也会是佳作连连。我在教学生写作文的过程当中,为了使学生有话可写,并能掌握课文中所讲到的写作手法,采用了紧扣课本的方法。即,讲到什么样的课文,用到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就让学生练习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例如,我们在学习高二的第一单元时,讲到了《诗经三首》。在这篇文章当中描写人物时运用到了心理描写,于是,在这一单元的写作中我就要求学生改写《卫风氓》或《邶风静女》。因为是书上所有的,教师又是做了精心的讲解,所以,学生在写的时候都能围绕文章写出个一二三来。没有一个同学说自己不会写。再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孔雀东南飞》时,又讲到了描写人物时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所以,在这一单元的写作中我又要求学生写一个人并运用上语言描写当然还有前面所学的心理描写。并且在写作之前,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我自己写了一篇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修改。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不再为不会写而发愁。

第二,抓住学生

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也应该是改作文的主体。如果学生写的作文只让教师一个人去看,去修改,只能是把教师累个半死,学生闲得无聊。并且教师修改的作文,学生只是看看就塞到了课桌里,不再做进一步的工作。“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这话没错,重点是看谁去修改。我就要求学生的作文自批自改。具体做法如下:

(1)写作文之后的一两天内,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浏览一遍,找出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和普遍存的问题。

(2)再上作文课时,先给学生把问题讲清楚,让同桌互换批改作文,写出眉批和总批。(一节课完成)第二节课写新作文。下课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自批自改,在下周阅读课上教师检查学生的批改情况,不合格的监督其再次修改。

(3)对于好的作文,让本人自己再工整的抄写一遍,在班里张贴,既是对写作差的同学的一个鞭策,也是对学生本人的一个奖励。张贴作文这项任务由语文课代表完成。

(4)到了期中或期末,学生把自己写的作文装订成策,自己设计封面,写出小结。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每天我到班里辅导的时候都有学生问我自己的作文应该如何去改,检查学生的作文时,学生的作文纸上已经是密密麻麻的修改的痕迹。看到学生自己修改的密密麻麻的文字,我的心里也是一阵阵兴奋,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动手,才会有所收获。我期待着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篇8: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中心稿)

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中心稿)

有一位老师说过:在一次语文练习课上,他让学生给词语找家。一个学生把爸爸分到交通工具一栏。立刻引来其他同学的反驳:“爸爸不是交通工具。”我也很愕然。“爸爸怎么会是交通工具?”于是他让这位学生解释原因。“在家里或上街的时候,爸爸经常给我当马骑,他不就是交通工具吗?”

“爸爸是交通工具”多么荒谬的一句话呀!可当我们听了学生的解释后,这句话又变得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有创意。而这许多本可以成为自然而又富有创意的东西,却因为老师的固执,未能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未能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而变得荒谬。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认为这里还可加上“应尊重学生在生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多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就多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独特体验的机会。这独特经验犹如一个个奇异的景观,形成一条条美丽的风景线,丰富了整个课堂。而没给学生解释的机会,自然就错过了这美丽的风景线了。就如火车在行驶中,沿途有着许许多多的湖光山色,可你却没抬眼望窗外,那又怎能欣赏到呢?

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就多保护了一次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记得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一文教学即将结束时,我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思考讨论: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军峰同学说:我不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不适合当今社会,会被社会所淘汰。他不敢面对生活,采取逃避的方式来对待。我认为这是没有竞争意识,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我不喜欢。他的解释让我耳目一新。于是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军峰同学的想法非常不错,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点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我的话音刚落,林超同学也站了起来说:老师,我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五柳先生的名字中有一个“五”字,这“五”字是现在的世界足球明星的球衣号码。并不是我崇拜明星,也没有将他将作为我的偶像,但他那种在球场上敢于拼搏、敢于表现自己的精神却深深感染了我,我也因此记住了他的号码,此时,我又见到了这“五”字,倍感亲切,所以我喜欢五柳先生。他的回答更是让人出乎意料。全体同学先是哄堂大笑,而后报以极热烈的掌声。这时我有所感悟:每一个同学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你愿意去听,去细心地感受,多给他们说的机会和言论的自由,你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你也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给教师一次挑战,充实自我的机会。例如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在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小组讨论: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经过一番合作,同学们有了自己的答案。有一小组的同学认为:我们认为作者的学习态度在当代的中学生身上较少发现,但这种学习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的。不过我们小组不赞成作者从师尊师的方式。没错,老师是应该值得我们尊敬的,但我们不能唯师是从,应该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敢于向老师发问。同时作为老师,也应该放下师道尊严,应该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融洽在一起,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见人,和蔼可亲,使学生乐于和老师交往,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实践。听完这一席话,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原来学生需要的不再是孔子似的老师,而是朋友关系、伙伴关系似的老师,同时我们的学生在某一个层面,某一个向度的知识,体验其语言的丰富性,思维的独特性已越过了我们。当我们放下尊严,露出友善的笑脸,用天街小雨般的爱感化每一棵成长的幼苗;当我们走下“神坛”,坐在学生们中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滋养每一颗幼小的心,此时,班级就成为师生共同融筑的温馨的“家园”,教师就能够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制造了一种充满人性美的氛围,每一个学生也才可能敞开自己的心灵,把自己的真实的世界毕露出来,这样也有助于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新课程的教学。

我们的教育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人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与心灵的互动,心灵的相互启迪。我们所要培养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人。因而我们教师必须以自己的心灵教学,真正视学生为朋友,我相信,只要我们允许学生追求精神与思想的自由,追求独立完整的人格,追求心灵的丰富与滋润,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铁哥儿们"!

课改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他们的心声。

六一的主持稿

幼儿园开学主持稿

大学会议通讯稿范文

春季幼儿园开学典礼主持稿

六一晚会主持稿

优秀主持稿范文

元旦主持稿

庆六一儿童节活动主持稿

班会会议通讯稿范文

六一儿童节主持稿

不怕家长的学生(教师中心稿)
《不怕家长的学生(教师中心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不怕家长的学生(教师中心稿)(精选8篇)】相关文章:

春季开学典礼主持稿2022-11-07

秋季开学典礼主持稿2022-11-17

儿童节主持稿2022-11-29

大学开学典礼主持稿2023-10-28

元旦活动主持稿2022-07-29

培训会议通讯稿范文2022-05-02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山东光远中学 王新伟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10-17

六一通讯稿2023-07-16

幼儿园运动会主持稿2023-12-07

亲子运动会主持稿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