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重点问题(推荐7篇)由网友“beyond2799”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木兰诗重点问题,希望大家喜欢!
篇1:木兰诗重点问题
(1).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3).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几句属于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情感?
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5)、《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写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和思亲、辞官不就,团聚的欢乐等,都比较详细;对于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
理由:叙述的详略,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请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驰聘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从军缘由,辞官还家详写,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便几笔带过。
(6)、诗中两次写“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请你说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表达木兰怎样的心情?
1、借心理活动来写景,表现了木兰征途上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渲染了征途中的悲凉气氛。
2、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7)、“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对偶、对比。
2、木兰停机叹息,表现异常,设置悬念。
(8)、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几件事?
1、时间顺序
2、从军 恋亲 辞官 还家
(9)、一千多年来,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孝顺的优秀品质。
(10)、“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侧面描写
2、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的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非凡智慧和才能。
(1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作用?
对偶。 写出了战地环境的寒冷严酷,反衬出木兰的英勇坚强。
(12)、从木兰辞官回家这一情节看,你认为木兰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不贪图利禄的高尚品质。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通:贴;惊忙一作:惶;惶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篇2:木兰诗重点
木兰诗重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作者: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二、字词归类整理
(一)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火”通“伙”,伙伴。)
(二)古今异义
1、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强壮、强大等)
2、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3、卷卷有爷名(古义: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5、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6、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人家、门第。)
7、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今义:指因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8、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古义: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三)一词多义
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对镜帖花黄(通“贴”,动词)
2、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动词,买)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
(四)词类活用
1、问女何所思。(“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2、策勋十二转。(“策”名词作动词,登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4、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市”,名词用作动词,买)
(五)文中成语
1、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2、磨刀霍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六)特殊文言句式
1、倒装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何所思”即“所思何”,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所忆”同此。)
2、互文: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复沓: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顶真(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5.排比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6.比喻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夸张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8.设问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9.对偶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0.反问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内容及主旨
1、内容:《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2、主旨:本文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热情歌颂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不慕功名的高贵品质,与家人共享平民之乐的平民愿望。在木兰身上,集中的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美德。
3、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4、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5、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6、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中的“赴”和“度”两字用的极好,请品析它好在何处?
“赴”字写出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沙场,积极主动参加战斗的决心和热情。“度”用夸张的手法写木兰身跨战马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写出一位身经百战、转战南北的英姿飒爽的女英雄形象。
7、《木兰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度的几句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8、诗中既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有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9、木兰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是: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10、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篇3:《木兰诗》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学情分析 让学生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并掌握一定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教法与学法 诵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合作探究法:对诗内容的翻译、人物形象的理解采用独学、群学、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师适当点拨并进行小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
由同学们所熟悉的花木兰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同学们所掌握的文学常识的情况。
2.采取听写的方式检查同学们所掌握的生字新词的情况。
3.小结检查的结果。
三.熟读课文,读出神韵
具体要求:1.运用多媒体播放朗读(或老师示范读),学生圈出与自己读音不一样的字。
2.请同学按照语速和情感要求结合自己的体会大声读课文。
3.小组展示朗读,同学评价,教师点评。
4.全班在科代表的带领下高声朗读。
四.疏通诗意。
1.精品细读,疏通文意
具体要求:
①独学。学生自己结合课文下的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将疑难的词句划出。
②对学。对子相互交流指点(“你来问,我来答”翻译),将双方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
③通过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2.质难释疑,文意展示
1)各小组提出质疑。
2)按段分任务到小组,小组不同的形式展示翻译,其他小组补充。
3)指导学生背诵
五.小结
六.作业:积累本文重点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由抽查背诵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悟:
1.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2.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分小组后独学、群学后进行展示: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改装 --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二.合作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分小组后独学、群学后进行展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由学生进行归纳,教师进行点拨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三.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四.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五.总结存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可从重点的字词、人物形象以及她给人的启示、写作手法等去归纳。
教学总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篇4:木兰诗重点注释
木兰诗重点注释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离开,辞行。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旦:早晨。
但闻:只听见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愿意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郭:外城。
扶:扶持。将:助词,不译。
姊(zǐ):姐姐。
理:梳理。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扑腾。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行:读háng。
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篇5:木兰诗重点虚词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奔:
(1)急走,跑(屠乃奔倚其下)《狼》
(2)指飞奔的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比:
(1)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比较,较量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
已后矣)(《捕蛇者说》)
(3)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4)动词:靠,挨着(其两膝相比者)
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并:
(1)一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2)一共 (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3)全、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4)和,以及(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
C
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曾不盈寸)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称:
(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3)动词:著称(不以千里称也)
诚:
(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惩:
(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乘
(1)量词,读shèng(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2)坐,驾(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驰:
(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出:
(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次:
(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
所旁丛祠中)
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名家点评
谢榛:《木兰词》云:“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此乃信口道出,似不经意者,其古朴自然,繁而不乱。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绝似太白五言近体,但少结句尔。能于古调中突出几句,律调自不减文姬笔力。“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此结最着题,又出奇语。若缺此四句,使六朝诸公补之,未必能道此。(《四溟诗话》)
钟惺:英雄本色,却字字不离女儿情事。“问女何所思”四语,妙,妙!“昨夜见军帖……卷卷有爷名”:质得妙,似《焦仲卿妻》诗法。“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琐琐处分,是女郎暴出门行径。“朝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辞黄河与辞爷娘间句法变得妙。“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初似唐人《紫骝马》、《关山月》诸律语。“送儿还故乡”七句如见。“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写英雄处众中光景如见。(钟惺、谭元春《古诗归》)
谭元春:“昨夜见军帖……卷卷有爷名”:此等叙法不详不妙。“暮至黑水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琐琐路程中代写离家顾恋如诉。尤妙在语带香奁,无男子征戍气。“阿姊闻妹来”:补阿姊小弟关目始妙。“雄兔脚扑朔……安得辨我是雄雌。”四语倒在后咏叹一番。木兰机警英烈之气在纸上矣,未可以闲闲比喻读之。(钟惺、谭元春《古诗归》)
胡应麟:此歌中,古质有逼汉、魏处,非二代所及也,惟“朔气”、“寒光”,整丽流亮类梁陈。又云:《木兰诗》是晋人拟古乐府,故高者上逼汉、魏,平者下兆齐梁。如“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尚协东京遗响,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齐梁艳语宛然。又“出门见伙伴”等句,虽甚朴野,实自六朝声口,非两汉也。(《诗薮》内编卷三)
陈祚明:木兰诗甚古。当其淋漓,辄类汉魏,岂得以唐调疑之。此诗章法脱换,转掉自然。凡作长篇不可无章法,不可不知脱换之妙。此诗脱换又有陡然竟过处,无文字中,含蓄多语,弥见高老。(《采菽堂古诗选》)
沈德潜:事奇语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庆云见,为之快绝。(《古诗源》)
贺贻孙:叙事长篇动人啼笑处,全在点缀生活。如一本杂剧,插科打诨,皆在净丑。《木兰诗》有阿姊理妆,小弟磨刀一段,便不寂寞,而“出门见伙伴”,又是绝妙团圆剧本也。(《诗筏》)
篇6:木兰诗重点翻译
木兰诗重点翻译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
1.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2.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 惟:只。
5.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6.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8.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 辞:离开,辞行。
14.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 旦:早晨。
16. 但闻:只听见
17.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9.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0.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1.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2.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3.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5.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6.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7.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 不用:不愿意做。
29.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0.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1. 郭:外城。
32. 扶:扶持。 将:助词,不译。
33. 姊(zǐ):姐姐。
34 理:梳理。
3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6. 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7. 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38.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39.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0.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41.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43. 行:读háng。
44. 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篇7:木兰诗重点中心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的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沙场、胜利归来的故事,朔造出一个勤劳,淳朴、勇敢、刚毅、轻视功名利禄、热爱家乡的女英雄形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品德和愿望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贴 通:帖;惊忙 一作:惶)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 木兰诗的说课稿
★ 木兰诗优质教案
★ 木兰诗的教案范文
【木兰诗重点问题(推荐7篇)】相关文章:
《木兰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2023-12-06
《木兰诗》口头作文教学案例2022-10-16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反思2022-08-05
木兰诗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22-05-02
刘易《木兰诗》教学设计2023-11-28
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的作文2023-09-09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2022-04-30
木兰诗的教案2023-03-27
木兰诗课案设计2023-08-25
《木兰诗》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