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时间:2022-11-08 09:06: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木兰诗》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精选9篇)由网友“显明语言体验”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木兰诗》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希望大家喜欢!

《木兰诗》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1:《木兰诗》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力争熟读成诵。

2、分析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指导

1.初读,熟读课文:第一遍自读课文,标明段序,圈出字词,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看注释查字典,并在课本上注音或解释;第二遍同桌轮读课文,纠正字音;第三遍全班齐读课文。

2.再读,译读课文:首先,结合课下注释独立译读,标出不明白的词句。然后,同桌交流各自不明白的词句,同桌仍有不懂的可以请教邻桌。

(二)自学检测

1、常识填空:《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            》,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你不认识的字词,重点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可汗(     ) 朔气(     )鞍鞯(     )机杼(     ) 胡骑(     )阿姊(     ) 军帖(     )金柝(     ) 辔头(     )傍地(     )

3、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当户织(      )看火伴(     ) 旦辞爷娘去(          )对镜帖花黄(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整体内容

默读诗歌,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节诗的内容。请用四字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第1、2节,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第3节,写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节,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第5节,写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6节,写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节,用比喻作结。

(三)我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1.你喜欢木兰这个人物吗?请你用原文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我喜欢木兰,因为她___________ ,可以从“___________ ”这句话中读出来。

2.对于木兰征战沙场的描写为何一笔带过?

要求:

(1)根据提示速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你喜欢木兰的语句,并批注理由,不少于两处。

(2)小组内交流补充,做好笔记,准备展示。

(3)展示的同学要吐字清楚,声音响亮,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及时补充、评价。

三、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胡骑(      ) 金柝(      ) 军帖(       ) 可汗(         )

2.解释加点的词。 (2分)

木兰当户织(       ) 愿为市鞍马(               )

3.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2分)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填空。(2分)

①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从选文看,文章略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详写_______________,突出了木兰既有 ______________,又有 __________________ 的多重性格。(5分)

四、自我反思

李民

[《木兰诗》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2:《木兰诗》 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学习重点】

1、熟读成诵,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对偶、比喻、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预习提示】1、诵读全文 ,扫除字词障碍,查找资料了解乐府诗。

2、能够复述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内容。

3、细读资料助读和学海拾贝,自己勾画重点。

【文体感悟】

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属于叙事诗,又叫《木兰辞,》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文章主旨】

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 品质。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一、学海拾贝

(一)关于“修辞”

1、互文: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2、复沓:两句更换少数词语(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3、顶针:前一句末尾的词语与后一句开头的词语相同。

4、借代: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二)关于节拍

同样是五字句,节拍不同:“二一二”节拍;“二三” 节拍;“二二一” 节拍。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我朗读、我监督

【学习提示】在组内展开自由朗读,小组同学互相监督朗读全文。

2、展示朗读--我喜欢、我选择

【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最喜欢的语段来展示朗读,并说明理由。

我来理清每段内容:

3、美读修辞--我判断、我美读

【学习提示】在文中找出使用修辞方法的语句,美美地读。

第二课时

[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   )头   扑shuò(   )   雄 chí(   )  阿zǐ(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   )                 戎(   )                  傍(   )

折(   )                 戍(   )                  滂(   )

柝(   )                 戊(   )                  榜(   )

析(   )                 戌(   )                  谤(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        )(         )我是雌雄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4分)

①阿爷无大儿 古义:_                _,今义:_                _;

②双兔傍地走 古义:_                _,今义:_                _。

5.回答下列问题。(46分)

①.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4分)

⑴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⑵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⑶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⑷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②.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_____    ___和____     __。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7.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⑴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8写木兰辞官不就,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是

○9.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8.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9.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10.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准确( )(3分)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11.译句: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2.“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4分)

13.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4分)

1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6分)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意思是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意思是

15.对诗的开头四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这几句诗用“不闻……惟闻……”相对比的句子,写木兰在织布时不自觉地停下了工作,发出了叹息声,表现了木兰愁闷之深。

B、“唧唧”是叹息的声音。“唧唧复唧唧”表现木兰在连续地叹息。诗歌一开始这样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吸引读者。

C、诗的开头反复表现木兰的愁闷心情,表现木兰面对的问题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但她最终下定决心替父从军,更有利于塑造巾帼英雄的形象。

D、“木兰当户织”一句,通过木兰织布选择的地点表现她心情的郁闷,她正是借对着门织布来观赏外面的景象来排解心中的郁闷。

第三课时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 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 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4分)

17.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写出了 。

18.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 。

19.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第四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略写?

21.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2.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23.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5分)

24.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5分)

25.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5分)

[能力提升]

(一)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二)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        )       数(         )建奇功

3.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李克美

篇3:《木兰诗》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流利的背诵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掌握文言重点词的含义,并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特点。

4.学习排比、对偶等句式,并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

5.体会文章详写和略写的重要作用。

重点:准确的背诵及默写;古今异义的实词;互文句的翻译;木兰的人物形象;理解排比句式及其作用。

难点:准确的默写;古今异义的实词;互文句的翻译。

知识链接

1.题解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背景介绍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 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能够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导入: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导入

(一)首轮自学

1.自学文学常识内容。

2.学生自学,自学课文,画出你不认识的字和词,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不会的字和词小组商量。

3.教师设疑:给下列字注音

唧 杼 帖 鞯 辔 溅 燕 骑 啾 柝 转 霍

4.交流研讨:找10名学生在课堂上读课文,师生纠正读法上的错误,其他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练习背诵。

5.专项训练:学生齐读诗歌,能背的要背。

6.当堂检测(1)文学知识填空

《木兰诗》选自宋代__________编的《___ _______》,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它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鞍鞯(jiān) 溅溅(jiān) 啾啾(jiū)

B.红妆(zhuānɡ) 霍霍(huò) 可汗(hán)

C.唧唧(jī) 朔气(shuò) 燕山(yān)

D.胡骑(qí) 金柝(tuò) 赏赐(cì)

3、文章内容概括:本文讲了 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重点词的含义,并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难点:古今异义的实词;互文句的翻译。

学习过程:(一)首轮自学

1.自学指导:默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解释重点字并翻译句子。不明白的字词与不会翻译的诗句用红色“ ”标出来。孩子们,在做这项工作之前请你先用红笔把和课文不同的字改正过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

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

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交流研讨:小组内研讨不明白的字词与不会翻译的诗句,并交流所会的词句。

3.各组展讲,教师点拨,学生自己用红色笔补充记忆。

4.综合检测:写出下列语句的句式特点,并且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2)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排比、对偶等句式,并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

知识链接: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的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排比,由几个(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组成。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可以用这种修辞方法来加强语势,或表示逐层深入。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学生齐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的对偶句、排比句,或其它手法的的运用。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例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对偶、夸张、互文的手法)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2.体会文章详写和略写的重要作用。

重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难点:体会文章详写和略写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师生一齐背诵课文导入

(一)首轮自学

1.学生自学 自学指导:默读诗歌,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节诗的内容。请把你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写在下面。然后说说木兰的表现哪一个地方最能感动你,并说说感动你的理由。

一段:

二段:

三段:

四段:

五段:

六段:

七段:

我的欣赏:

2.展讲

3.总结木兰的精神品质

(二)二轮自学

1.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结合我们刚才概括的每一节诗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详写:

略写:

2.交流。

3.展讲

综合训练:

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形象,这个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哪些优秀品质?

第五课时 检测

[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 cí( ) 阿zǐ(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 ) 柝( ) 析( ) 折( )

戎( ) 戍( ) 戊( ) 戌(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 )( )我是雄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5.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能力提升]

(一)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二)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 ) 数( )建奇功

3.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更多《木兰诗》文章推荐阅读:

1.《木兰诗》名师教学案例

2.探究《木兰诗》的思想性

3.《木兰诗》全文意思

4.七年级语文《木兰诗》原文

5.品读《木兰诗》

6.《木兰诗》的拼音原文及译文

7.《木兰诗》原文及译文

8.《木兰诗》说课稿

9.《木兰诗》的木兰的形象

10.《木兰诗》思想倾向赏析

篇4:《木兰诗》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易错字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hán) 鞍鞯(ānjiān) 辔头(pèi) 燕山(Yān) 胡骑(jì) 鸣啾啾(jiū) 鸣溅溅(jiān) 赴戎机(róng) 传金柝(tuò) 阿姊(zǐ) 著我旧时裳(zhuó cháng) 磨刀霍霍(huò)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粘贴)

3.一词多义

策 强

4.古今异义

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窗户)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雌兔眼迷离(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5.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名词活用作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名词活用作动词,记)

6.文言句式

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应为“所思何”“所忆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文题解说】

木兰,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名字。这首诗写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木 兰 诗

一些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这个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学习《木兰诗》,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帮助学生学得古诗文鉴赏的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操。尽管学生已经进行了上册以及本册第一单元中古诗文的学习,但阅读理解古诗文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以丰富词汇;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养语感。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通过学习木兰为家分忧、为国担责的事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本课为2课时。

1.熟读并背诵全诗,能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

2.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3.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4.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

5.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1.诵读感悟法、创设情景法。

2.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的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1.从木兰的形象中感悟学习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美德。

2.学习花木兰勤劳朴实、勇敢机智的性格,善良淳朴、顾全大局、不慕名利的品德。

【重点】

1.熟读并背诵全诗,能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

2.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3.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难点】

1.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学习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

第课时

1.熟读课文,正确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全诗,了解故事大意。

3.初步认识木兰的英雄形象。

【重点】

1.背诵全诗,了解故事大意。

2.初步认识木兰的英雄形象。

【难点】

通过情节的分析,初步认识木兰的英雄形象。

导入朗读诗歌疏通文意积累词汇初读感知指导背诵

导入一:点题型

[设计意图] 由木兰的形象,直接点出课题,点明木兰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带着目标走进课堂,做到心中有数。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已流传到海外。这个故事最早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导入二:视频型

[设计意图] 播放视频片段,引发学生的观看兴趣,激发愿意阅读全诗的兴趣。

播放迪斯尼公司拍摄的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说一下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你对她有哪些了解。学生谈完后,教师总结引导: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而现在,花木兰可以说是天下闻名,连美国人都非常喜欢、佩服她,并制作了动画片。但是,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又不是真实的花木兰,是经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原汁原味的中国花木兰是什么样的?好,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木兰诗》,认识一下真实的花木兰。

导入三:音频型

[设计意图] 由教大家唱家喻户晓的豫剧片段开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兴趣阅读全诗。

听过这首曲目吗?大家唱一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由此引出课题。

一、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纠字音--辨节奏--学方法”等内容,指导学生顺读诗歌,做到节奏鲜明,顺读自然,情感充沛。

1.教师抽查学生的朗读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辨析字音。

机杼( ) 军帖(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 燕山( ) 胡骑( ) 鸣啾啾( ) 鸣溅溅( ) 赴戎机( ) 传金柝( ) 阿姊( ) 著我旧时裳( ) 磨刀霍霍( )

〔答案〕 zhù tiě kèhán ānjiān pèi Yān jì jiū jiān róng tuò zǐ zhuó cháng huò

【生快速辨认读音,组内互相检测,齐读两遍,巩固认识。】

2.辨析通假字。

帖花黄

〔明确〕 “帖”同“贴”,粘贴。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明确〕

(1)唧唧/复/唧唧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2)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4)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同样是五字句,(1)组为“二一二”节拍,(2)组为“二三”节拍,(3)组为“二二一”节拍。所以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意”的原则。】

4.学生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音韵美。然后齐读,指名读,教师纠错。

二、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结合注释自我翻译,培养学生自学自译的能力。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用工具书,自主翻译诗歌。

2.画出疑难词语和语句,组内交流,班内集中释疑。

3.班内交流翻译效果。【教师指名翻译,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人译。其他同学纠错。】

4.重点语句(特殊句式)翻译展示。

【师课件出示重点语句,生自主翻译,师讲解翻译方法。】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明确〕 (1)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2)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才得胜而归。(3)希望驰骋一匹好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4)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5)它们一起贴近地面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三、积累词汇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教师帮助归类,学生独立完成,并组内矫正等策略,协助学生梳理出本课的重点词汇,增加学生的文言词汇量。

(一)积累如下重点词语。【生独立完成词语的解释,加深对词语的印象。】

唯闻女叹息(只)

愿为市鞍马(买)

旦辞爷娘去(早晨)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只)

关山度若飞(过)

朔气传金柝(北方)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

策勋十二转(记功)

赏赐百千强(有余)

出郭相扶将(外城)

著我旧时裳(穿)

雄兔脚扑朔(动弹)

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

(二)教师梳理出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重点文言现象。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班内展示。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

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窗户)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3.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名词活用作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名词活用作动词,记下)

四、初读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上面环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概括出大意并梳理出每段的情节,培养学生的梳理归纳能力。

【生再次顺读课文,在读顺的基础上,组内讨论,了解故事大意,明确层次划分。】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 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木兰诗》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征程,十几年征战沙场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类比,赞美木兰。

五、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当堂背诵,提高其背诵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1.学生结合对每一段内容的概括,抓住每一段语句的规律,进行独立背诵。

2.组内开展背诵比赛,互相交流背诵方法。

3.班内展示背诵效果。【背诵不熟练的,可以作为课下作业。】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诗歌,对其又有了进一步了解,希望同学们再读一读、品一品这首乐府诗歌,更深入地领会它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 )头 扑shuò( ) 雄cí( ) 阿zǐ(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

3.填空。

《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 的巾帼英雄形象。

第课时

1.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学习花木兰勤劳朴实、勇敢机智的性格,善良淳朴、顾全大局、不慕名利的品德。

【重点】

1.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

【难点】

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明白本诗为什么如此安排详略。

前情回顾探究人物读透技法畅谈感悟拓展迁移

一、前情回顾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梳理上堂课的内容,帮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检验翻译诗文的效果,为本堂课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做好铺垫。

1.按要求用原句填空。

(1)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诗句是:

(3)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明确〕 (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翻译下列句子。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明确〕 (1)记最大的功勋,赏赐的财物成百上千。(2)打开我东阁和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3)雄雌两兔一起贴近地面跑,怎能分辨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疏通了文意,知道了故事的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详细研读课文,欣赏木兰这一形象美,欣赏本文组织情节的恰当美。】

二、再读课文,探究人物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研读课文细节、分析人物描写的能力。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生独立找寻相关语句。】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第五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6.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明确〕 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三、精读课文,读透技法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帮学生精读课文,理解本文详略得当和多种修辞手法并用的手法。培养学生挖掘文本,归纳发现的能力。

1.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

(1)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明确〕 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十几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其中代父从军、辞官与家人团聚是详写。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祖国和家乡的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2)再读第四段和第六段,思考作品详略安排的用意。

(3)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4)学生在全班展示。

〔明确〕 任何文章在剪裁上详略的处理都是以突出人物特征、充分表达主题为目的的。同样,《木兰诗》在刻画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同时,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这一核心构思,更突出了她的女儿情怀。诗歌泼墨如雨般地详写木兰战争前的忧思、孝顺、思亲,凯旋后归乡的迫切、团聚的欢乐、对闺房及女装的喜爱以及再见战友时的俏皮、娇媚。而对十多年的征战生活则寥寥数语、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种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把一位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普通少女、既有勇士的刚健又有女儿的娇美的形象刻画得极富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而这也正是这一形象一千多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

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1)仍以第三、六段为例,详写就是行文中大量运用铺陈、渲染、烘托等修辞手法来刻画人物。

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加以详写的?

(2)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共同示例归纳:

复沓:如“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八句。

排比:如“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六句。

互文:如“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以上修辞手法都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的效果。

(4)请学生齐读以上句子,再感受一下它们的表达作用。

(5)除了上述修辞手法以外,诗歌还运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请同学们举例并赏析。

顶真: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

对偶: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等。

〔明确〕 以上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语言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充分体现了民歌通俗上口、易于传诵的特点。

四、齐背课文,畅谈感悟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发表观点的能力。

1.齐背一遍。

2.思考: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 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报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几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3.思考:学完本诗,我们应该从木兰身上学习什么?

4.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5.学生展示,畅谈感想。

6.教师综合学生所谈,概括引导:木兰的勤劳勇敢、淳朴智慧、淡泊名利、爱家报国的优秀品质都是值得学习的,尤其是她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发扬光大。作为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享受着祖国发展带来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享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呵护与关爱,因而更应多一份责任感、多一份担当的精神: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对自己负责;体谅父母,分担家务--对家庭负责;关心集体,同学互助--对学校负责;遵规守纪,热心公益--对社会负责……只有有了这样的责任感,你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将来也才能成为一名有益于国家的好公民。--让我们努力!

五、悟读课文,拓展迁移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完成与木兰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借此巩固对本诗的学习。

我们在学习《木兰诗》时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在古今中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你以“花木兰”为话题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

1.请确定你的研究选题并围绕选题提出两个问题。

2.你建议人们通过哪些方式增加对花木兰这一形象的了解?

3.你准备如何向同学们介绍“花木兰”这一形象?

〔明确〕 1.花木兰的身世或花木兰的精神。 2.阅读文学作品;查阅史料,了解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风土人情,认识木兰替父从军行为的可行性。 3.花木兰,中国古代的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之敌而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军”。《木兰诗》这一北方民歌便是对其事迹的描述。

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北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繁简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情调美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慨然击股。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在新世纪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风采,装扮祖国,哪怕用自己的一丝绿,哪怕用自己的一点红。

以“学木兰,能担当”为题,结合老师的概括引导,将自己的学习感悟整理成不少于300字的一段话。

链接一:

乐府“双璧”

乐府“双璧”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喻称。《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2-1-c-n-j-y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叙事长诗之一,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长达三百余字。内容写少女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奔赴疆场、屡立战功而又不失劳动人民本色的女英雄形象。这种艺术形象,打破了“女不如男”的封建传统观念。它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篇。诗的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精妙工整的律句。句型或整或散、长短错落,排句的反复咏叹,譬喻的新颖出奇,都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诗名篇,因其首句为“孔雀东南飞”,故名。最早见于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全诗一千七百多字,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歌颂了兰芝夫妇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孔雀东南飞》艺术成就较高,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这些来表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全诗语言朴素流畅,叙事中兼有浓厚的抒情,描写上运用铺张排比,是当时五言叙事诗的代表作品。

这两首叙事长诗,以其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强烈的反抗精神,以及深广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成为我国诗歌宝库中一对放射奇光异彩的宝石,被称为乐府“双璧”,受到历代人民的喜爱。

链接二:

关于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作“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吟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养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予高度重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事迹,描绘她的传奇形象。它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摘自陈绪万、尚永亮主编《汉魏六朝乐府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链接三: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如何上好这一类的诗歌鉴赏课,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琢磨的。关键在于怎样让诗歌教学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欣赏古典文学、提升古典文学修养的途径,而不是上成简简单单的一节课。

1.探索诗歌教学,与课堂思路相结合。

这节课我主要考虑以朗读和分析木兰形象作为主线,体现诗歌教学的特点。因此,设计为“朗读诗篇--赏析诗歌--朗读诗篇--认识木兰--聆听豫剧--想象表演--构思练笔--赞颂木兰”这样一条主线贯串整节课教学,让语文的人文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这样设计也是立足于学生学习实际的,一直以来总是说学生不重视诗歌的鉴赏,但是教师平时又有几个重视对诗歌的鉴赏教学呢?鉴于此,我认为首先就是加强朗读教学,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味道、读出美感、读出意境。

2.抓住朗读教学,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力量。

在朗读中感悟形象,木兰这样一位千百年来备受喜爱的形象,如何准确解读?这不仅需要学生会借助文本解读也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才是重要的。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形成民主气氛。因为自己朗读并不是特别好,因此在看到网上有非常纯正的朗读时就决定用名家朗诵来营造一种氛围,再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走进文本之中真切感受木兰的伟大形象。在第一次讲的时候,按照这种思路进行,学生自己在下面读得很不错,然而当让他们主动站起来展示时,就有些扭扭捏捏,使课堂陷入一种沉闷氛围。究其原因其实不怪学生不主动,还是我们平时教学上训练得不够,尤其是朗读的训练比较缺失,没有还语文课真正的语文味,所以才使学生不敢站起来朗读。这启示我今后一定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不能使之成为一种形式而已。

再者,以读促写是落实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要想充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准确地写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在“写”这个环节上注重学生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尝试表演加写作,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一、〔参考答案〕 详写: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略写:出征前的准备、军旅征战生涯。内容: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作者所关注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这件罕见的事情,而不是表现战争本身。所以,表现主题的部分要详写。

二、〔参考答案〕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四句,也是排比句。

三、〔参考答案〕 勤劳善良,坚毅勇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英勇善战,建立功勋。竭尽爱国之忠心,又不慕高官厚禄,这正是千百年来这个传奇故事历久不衰的原因。

四、〔参考答案〕 1.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面临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五、〔参考答案〕 背诵这首诗。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汗(kèhán) 辔头(pèi) 鞍鞯(jiān)

B.啾啾(jiūjiū) 朔气(suò) 燕山(yān)

C.云鬓(bìn) 金柝(tuò) 铠甲(kǎi)

D.红妆(zhuāng) 著(zhuó) 傍地(bà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

B.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C.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做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偶手法的一项是 ( )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6.对第三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事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二、课内语段阅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www.21-cn-jy.com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多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是什么描写?表现了木兰的什么特点?

9.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类比,赞颂了什么?

10.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11.本诗是写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但为什么对多年的征战生活写得比较简略呢?请你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

12.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个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质?

三、课外类文阅读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皆次当行( )

(2)数建奇功( )

15.区别一词多义。

(1)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2)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17.“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两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18.“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意思相类似的句子是:

【答案与解析】

1.B(“朔”读“shuò”。)

2.C(A项“贴”为“帖”;B项“渡”为“度”;D项“辩”为“辨”。)

3.D(“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

4.D

5.C(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这句诗既是对边塞景物的描写,也是描写木兰英姿飒爽的形象。)

6.C

7.A(注意互文修辞的运用。)

8.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喜悦心情。

9.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0.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21*cnjy*com

11.因为全诗的重点不在于讴歌木兰驰骋沙场、克敌制胜的英雄行为,而在于讴歌她英勇献身、不贪图荣华富贵、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所以对多年军旅生活只做了高度的概括。

12.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等优秀品质。

13.D(“易”解释为“更换”。)

14.(1)háng (2)shuò

15.(1)因为 (2)因而(所以)

16.(1)木兰是古代一位民间的女子。(2)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17.C

1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附译文:

木兰是古时的一名民间女子,从小时就学习骑术,长大之后更加精通。正值可汗招兵,她的父亲被列入名册之中,(要求)与当地的青壮年一起去服役。(由于)她的父亲年事已高,身体有疾,不能去,于是木兰换上男装,到集市里购置了鞍马,替父亲去从军。渡过黄河,经过黑山,在战场上驱驰了共十多年,屡次立下奇功。啊,男子能够做的事情女子未尝不能够做到,我从木兰从军这个事迹,(因此)于是更加相信了。

李杰

[《木兰诗》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5:《木兰诗》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能够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预习自测】

1、题解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 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背景介绍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3、自学课文,画出你不认识的字和词,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

【合作探究】

4、文章内容概括:本文讲了                                  的故事。

5、交流研讨:找10名学生在课堂上读课文,师生纠正读法上的错误,其他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练习背诵。

6、专项训练:学生齐读诗歌,能背的要背。

【解难答疑】

7、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2)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

【反馈拓展】

8、下列句式有何特点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2)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

【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重点词的含义,并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详写和略写的重要作用。

【预习自测】

(1)文学 知识填空

《木兰诗》选自宋代_____ _____编的《___     _______》,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它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 误的一项是(     )

A.鞍鞯(jiān)           溅溅(jiān)         啾啾(jiū)

B.红妆(zhuānɡ)         霍霍(huò)       可汗(hán)

C.唧唧(jī)              朔气(shuò)        燕山(yān)

D.胡骑(qí)          金柝(tuò)          赏赐(cì)

【合作探究】

4.默读诗歌,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节诗的内容。请把你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写在下面。然后说说木兰的表现哪一个地方最能感动你,并说说感动你的理由。

5.总结木兰的精神品质

【解难答疑】

6.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结合我们刚才概括的每一节诗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详写:

略写:

【反馈拓展】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重点词的含义。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 cí(     )   阿zǐ(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   )              柝(   )            析(   )          折(   )

戎(   )              戍(   )            戊(   )          戌(   )

【合作探究】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

著我旧时裳(        )                 安能辨(        )(         )我是雄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 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 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解难答疑】

5.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反馈拓展】

6、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7、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反思】

雷真民

篇6:木兰诗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改装 --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拓展延伸:

①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②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③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3、课外探究:(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兴趣进行。)

①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②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③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④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⑤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⑥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 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 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 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 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 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 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 谨慎机警

--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孟佳佳

[木兰诗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课文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文言词汇积累;

2)品味诗歌的传奇美、形象美、语言美;

3)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刻领会木兰保家卫国的热情,领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

诗歌传奇美、形象美、语言美的探索。

教学理念:

以讲述、品味、朗读为主的板块教学模式。

教学步骤:

1、导语引入。

由穆桂英(有男子刚健的巾帼英雄)、西施(集娇美女儿于一身的美人)形象引入刚柔相济的女子——木兰。(板书课题)

2、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1)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点读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讲述传奇美。

1)默读课文。用4——8字完成每节大意:

第一、二节: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节:;

第四节:十年征战生活;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比喻作结,解答奥密。

(第三节:准备出征,奔赴战场,第五节:还朝辞官,第六节:还乡团聚)

2)主题探索。

讨论:下面对《木兰诗》主题的概括,你认同吗?

A赞颂劳动人民出生的妇女英雄;

B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C歌颂尚武精神。

3)繁简处理探索。

讨论:作者七节诗是否平均用笔,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

(备忘: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

板书:得当的详略处理(依据主题需要)

4)讲述传奇故事。要求:①理清文章脉络②体现主题③详略得当。

4、品味形象美。

1)根据提纲,找出诗歌原句或用自己的语言品味人物形象。

娇美女儿 勤劳善良

淳厚质朴

热爱亲人

巾帼英雄 坚毅勇敢

机敏活泼

报效祖国

2)小结板书:丰富的人物形象。

3)画木兰。

分组画女儿妆、巾帼妆的木兰。

5、朗读语言美。

1)品味下面诗句,说出句式特点,从诗中找出类似诗句。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复沓句)

②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排比句)

(备忘:①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②东市……,买长鞭。)

2)小结板书:独特的语言风格(民歌:反复咏叹、反复铺陈)

3)朗读品味。

6、迁移阅读。

孔雀东南飞(节选)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四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妒嫉嫌迟。非为织布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守节情不移( ) 妾不堪驱使( ) 便可白公姥( )

2)你认为诗中主人公的性格是怎样的?

3)按原文回答:

①描写主人聪明能干的句子是:

②描写主人自尊的句子是:

板书设计:

木兰诗

一、传奇美 1、得当的详略处理

二、形象美 2、丰富的人物形象

三、语言美 3、独特的语言风格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为了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进入情境,感受木兰的形象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把课堂活动分成三个版块──我能读准、我能读好、我能读懂。意图从三个层次出发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读准字音、知道词语释义,其次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最后是读懂木兰的形象,提高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层次分明的教学设计在帮助学生认识这节课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能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并最终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朗读的时间把握方面,我用了近20分钟时间让每个小组赛读整首诗,导致完成人物形象分析这个教学任务时时间比较紧迫,因此我认识到在赛读时可以分段进行,那么在时间的把握方面也就比较宽裕了。

其次是对于朗读的语调分析方面,我做了较细致的分析,其实这里只要对感情基调做一次整体的把握就足够了,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也许会更真切一些。

再次是在如何能让学体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其实,让每位同学都能提笔来写一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识到,在分析木兰形象这个环节中,我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上做一些旁批──你从哪些情节了解到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在旁边标注出来,这样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是在生字词的训练方面,某些同学回答错误,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

总之,诗歌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注重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训练,但这些在这堂课上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我没有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氛围中,彻底领会木兰这一爱国女英雄的形象。

篇8:木兰诗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知识目标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四.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好”字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曾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女子印象。回首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出现了许多巾帼英雄,如西汉王昭君戎装跃马抱琵琶出塞和亲,唐代文成公主进藏,秋瑾投身革命为国捐躯等等。当然还有花木兰, 一提起花木兰这个人物,我们心中都有既亲切又遥远的感觉。因为对于木兰,我们中国人真的太熟悉了,但她毕竟生活在千百年前,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又实在太遥远了一些。我们还是先来观看一段木兰的影片。

二、背景解题

1、《木兰诗》

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2、《乐府诗集》

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3、关于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 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

燕山yān  胡骑jì  戎机róng  朔气Shuò

金柝tuò  红妆zhuāng   著我旧时裳Zhuó  傍地走bàng

四、整体感悟,概括文章大意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五、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串译文章。

唧唧唧唧,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姑娘的叹息声。

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在回想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木兰没有思念什么,也没有回想什么。昨夜我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马鞍下的垫子,南市买驾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北市买驾牲口的鞭子。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怕万里征程的遥远,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木兰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边的阁楼门,坐坐西边内房的坐榻,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地说: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把兔子耳朵拎起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六、重点字词

1、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

2、古今异义字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意是只(副词)

今意是但是,可是(转折连词)

出郭相扶将郭:古意是外城

今意是仅用作姓氏

双兔傍地走走:古意是跑

今意是行走

3、一词多义

市:东市买骏马集市(名词)

愿为市鞍马买(动词)

4、数词运用

军书十二卷

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

同行十二年

这些数词均不表示具体数目,即表示虚数,言其多。

六、作业布置

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梳理诗歌展现的木兰的传奇经历,请用四字短语来概括。

第一部分(1--3.)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4)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还朝辞官,亲人团聚。

第四部分(6)比喻作答,赞美木兰。

本文叙述了木兰女拌男装,代父从军、万里转战、凯旋而归、不贪功名、解甲归乡、全家欢聚的故事,洋溢着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木兰在非常时期女拌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与才华,着实让人惊叹。所以故事具有传奇美。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④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⑤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2、概括木兰的形象

①她很孝顺。当自己的老父亲被征,就要上战场的时候,木兰挺身而出,代父出征。历来女子只能坐在闺房里面绣花,可是木兰却怜悯自己的老父,不顾传统的约束,乔装打扮,奔赴前线。这些都说明了木兰做到了忠孝两全。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忠孝不能两全,可是木兰一个柔弱女子却做到了,不能不叫人敬佩。

②木兰聪明机智。试想,一个女子要去沙场厮杀,又要不被同行的战友发现,需要克服多少生活上的难题,然而,木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荣立战功,骄傲地凯旋了!

③木兰功成身退,视功名为粪土,毫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多么淳朴的女孩,她一点也不看重做官,她挂念的是多年未见的亲人。诗歌至此写活了一个至情至性的奇女子。

④木兰美丽非凡。在木兰的眼里,女孩子的天性并没有泯灭。她并不是泼妇形象,也不是梁山好汉的形象,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女孩子。木兰一回家,就马上迫不及待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看,好一个俊俏的女孩子。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从军缘由――详写

出征前准备――详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四、领悟诗歌的语言美。

1、排比: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结构相同,由4个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排比句,用来渲染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

爷娘闻、、、、、、,阿姊闻、、、、、、,小弟闻、、、、、、(三个句子排列在一起,构成排比句,表现亲人相聚时的热烈气氛。)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用排比句看似不合情理,但却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

2、对偶: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上下句词性也一致,“对镜”与“当窗”“帖”与“理”,“花黄”与“云鬓”对称,写出木兰恢复女装的欢乐情绪。)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比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兔作喻,从侧面赞扬了木兰的机智、聪明。)

4、反问: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反问,巧妙地解答了木兰女拌男装的奥秘,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5、顶真:

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注意:使用这个方式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6、复沓句:

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现在一般叫叠句或重复。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展现征途遥远,行军神速,衬托木兰思乡之情。这些句子都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五、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二

韩三其

[木兰诗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9:七年级上《木兰诗》导学案

【课标要求】

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和体会。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教学重点)

2、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教学难点)

4、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

【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 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木兰诗》与《 》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给加点字注音:

机杼( ) 可汗( ) 鞍鞯( ) 辔( )头 胡骑( )

朔( )气 金柝( ) 铠( )甲 策勋( ) 云鬓( )

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只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需要老师点拔。这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自己已知的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新的内容。这就是“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①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读懂课文内容。

②用几句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这道题是引导学生紧扣文本,通过找重要句子、关键词来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然后进行筛选、分析,从而概括故事情节。可结合文中的插图内容来概括。本文主要写木兰的事迹,因此在概括情节时,当然要紧扣“木兰做什么”来概括,这样目标就明确了。

③读完全诗,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来表现的。当然人物是离不开事的,所以从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来分析概括人物的特点。学生可能不能全面地概括人物的形象,会很笼统。不过这是学生自学的结果,课堂可以再来分析和讨论。

【合作探究】

1、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这一题是针对具体段落进行精读、细读。学生思考肯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能回答一点就可以了,主要是小组内交流。有从修辞角度的,有从文学样式特点的,也有内容上等等。所以这里以小组合作讨论形式来学习、解决问题,是比较合理的。

2、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详写什么?

这一题是考查文章的选材知识。多件事写人的文章,要详略恰当。引导学生从把握文本主题的基础上来分析判断材料的详略安排。这里有个误区教师一定要指出来,就是不能以字数的多少来判断详略。

3、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

这一题是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出文本看背景,读懂文本意图,当然要理解题目要求。这道问题是比较难的,教师要点拔。在点拔之下,学生会理解的。

4、读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领悟到什么?

这一题是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学习情况。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所以每一个文字都是为写这个人物服务的。这也是问题的核心。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鞍鞯( ) 胡骑( ) 金柝( )策勋( ) 赏赐( ) 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 cí( ) 阿zǐ(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 ) 柝( ) 析( ) 折( )

戎( ) 戍( ) 戊( ) 戌( )

1和2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文中实词的掌握和巩固。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因此是扎实落实这一些内容。

3.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背诵默写,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是这一课的重点。这一题就是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和理解情况。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诗,要不要一字一句的翻译让人纠结。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教师一定要跳出这个框子。教学中,就要注重全方位地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那样,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旦学生突破了教材的封闭状态,置身于一种“开放、多元、生动”的环境中,学习才真正属于学生,学生也才会积极地参与学习。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更需要发动学生去参与讨论,去搜集信息。因此,不管我们手中拿的是哪种教材,只要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同样可以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木兰诗》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黄河颂》导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木兰诗》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年级语文下册写字第8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计划方案

写作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赛诗会 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下册

年终汇报主题

人教版初中礼记教案优秀

春季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木兰诗》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木兰诗》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精选9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2023-07-22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5-01

七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计划2023-09-30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2-12-08

初中语文上册说课稿2022-05-06

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活动“马的故事”(教师中心稿)2022-08-11

初中语文说课稿格式2023-10-2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2022-11-21

七年级语文下册《青铜葵花》教学反思2022-11-26

七年级下册地理提纲人教版20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