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决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16篇)由网友“大辉”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财政决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财政决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决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三】
同志们:
这次财政决算工作会议是年度一次的例会,参会人员有各县区财政部门负责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的同志,还有负责财政年终结算的同志,今天的会议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传达省厅决算工作会议精神。二是对20**年全市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对20**年全市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工作进行布臵;三是讨论20**年地方财政年终结算办法。希望各位同志集中精力,集思广益,共同把会议开好。下面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全省财政决算工作会议的有关情况
20**年全省财政决算工作会于11月9-11日在西安召开,国库处夏晓仲处长对20**年全省财政决算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做好决算工作的意见,并对各地市国库部门的后两月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一)关于做好20**年度决算布臵和编审工作的要求
第一,继续完善两套决算报表体系。在明确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职能定位的基础上,将财政总决算、预算外收支决算和部门决算三套报表体系,整合为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两套,初步形成了职责清晰、层次分明的新型决算报表体系,大大增强了决算报表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考虑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在即,在按照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计决算报表前,财政部按照“体系不变,格式微调”的原则,只对现行报表做进一步完善,体系不做大的调整。今年,财政总决算报表的变化,主要是取消了基本工资表,细化了基本数字表,删除了一些过时的经济指标,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补充了部分报表的内容。部门决算报表的变化,主要是加入反映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单位的相关栏目,增加了反映财政拨款结余的有关内容,修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相关报表。
第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做好20**年度决算编审工作。要充分认识决算编审工作的重要性,将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和汇报,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对决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要提前做好20**年决算编审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决算编审工作的时间表,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决算编审工作;还要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决算编审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
第三,加强培训和审核力度,确保决算数据质量。重点抓好前期培训和报表审核两个关键环节。认真参加部门决算培训,熟练掌握决算填报口径和要求,使每一位负责决算编制的工作人员都能熟悉和掌握新的报表体系
第四,加强分工和协作,齐心协力完成20**年度决算工作。合理分工、相互协作是顺利完成决算工作的前提。负责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的单位或人员要在明确各自分工的前提下加强协作,保证两套决算报表之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勾稽关系的准确性。决算工作综合性强、政策性强、技术性强,涉及面广,没有相关单位、相关科室的支持,我们不可能独自完成好这项工作。因此,负责牵头组织两套决算工作的人员,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义务,要多做协调工作,多听取业务部门意见,建立牵头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研究、共同布臵、共同审核的良性工作机制;协助完成决算工作的相关部门和人员,也要做好配合工作,主动支持相关科室做好决算工作。
(二)抓紧研究设计新的决算报表体系
根据目前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进展情况,财政部计划在20**年启用新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在实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之前,需要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的相关制度建设、实施程序等方面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现在部里相关司(局)已在进行配套制度的改进和修订工作。对于我们国库部门来说,如何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设计一套新的决算报表体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工作。
1.关于新决算报表体系的设计定位问题。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较为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创造有利条件。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新决算报表体系的设计至少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一是报表中数据指标的设计应与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相对应;二是能够准确完整地反映政府收支状况,以满足不同使用者(政府、人大、相关部门)的需要;三是具有一定的国际可比性,以满足国际比较的需要。
2.关于新决算报表体系的实用性和前瞻性问题。
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思路,决算报表应合并反映预算内、预算外、政府性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资产负债状况。但改革后的几年内,现行预算管理模式可能是“两个基本不变”,即现有预算管理模式基本不变,现有工作流程基本不变。也就是说,虽然政府收支科目统一了,政府会计还将分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预算外分别核算。因此,一方面要优先考虑实用性原则,设计出改革后短期内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决算报表体系,即“近期体系”。另一方面要有前瞻性考虑,留下拓展空间,以便将来根据预算管理改革以及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进程,逐步将“近期体系”修改、补充为更完善的决算报表体系,即“中长期体系”。
3.关于新旧预算执行、决算报表数据指标的可比性及对外提供问题。
国库部门负责财政统计相关工作,需要考虑政府收支科目改革后预算执行和决算相关数据同口径对外提供的问题。一是可考虑如何转换出月度和年度同口径执行数据,以保证月度执行分析同口径比较的需要;二是如何统一数据转换公式和规则,避免造成数据口径的混乱;三是由于同口径转换工作难度较大,如何建立数据转换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及财政内部的分工协作机制。
此外,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如新决算报表中如何同时按照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反映财政支出问题;新报表体系中,两套报表体系的衔接问题;政府债务在决算中是否反映和反映到何种程度的问题;总预算会计等相关制度的修订问题;决算软件进行相应修改升级的问题以及改进决算编报方法和程序等问题,都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究。
二、20**年全市财政决算编审工作总结
(一)20**年总决算与部门决算的总体情况
1、20**年全市财政决算收支平衡情况
20**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289755万元,加上划中央“两税”返还、所得税基数返还和出口退税基数返还补助84122万元,中省各项补助款123187万元,上年结余收入39388万元,调入资金3076万元,全市收入总计539528万元;20**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439131万元,加上解中省支出37297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600万元,支出总计47702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62500万元,减去结转下年的支出58051万元,全市年终累计净结余4449万元,其中:市级净结余1399万元,县区3050万元。
2. 20**年地方部门决算基本情况
20**年度全市部门决算报表共汇总独立核算机构5263个,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总人数128418人;财政预算负担人数126869人。20**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总收入(含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48930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439131万元。总支出479712万元。预算外资金总收入 24687万元,预算外资金总支出23537万元。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拥有资产370775万元。
(二)20**年财政决算编审工作的主要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0**年,全面接手部门决算对国库系统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国库部门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着手部门决算工作,政策、口径、工作流程和软件都不熟悉,压力非常大。加之部分基层财政部门相应机构的调整尚未到位,上下级之间协调也存在一定难度。各级国库部门从大局出发,勇挑重担,化压力为动力,在继续做好财政总决算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并掌握了部门决算业务,圆满完成了两套决算的布臵和编审工作
(1)20**年决算编审工作的主要情况
各级国库部门紧紧围绕“真实、准确、全面、及时”的方针,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相关科室密切配合,有力地保障了决算工作。财政决算编审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国库、预算、统评和主管业务科室等多个部门,只有领导重视,相关科室密切配合,才能作好决算工作。各县区对决算工作均高度重视,在决算前通过协调会的形式,统一分工协作,并将总决算和部门决算任务分解细化到各相关科室,明确对帐程序、报送时间、以及各项数字的口径、各科室各负其责,这些措施为决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继续发扬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保证了决算的准确和及时。决算作为一项大的系统工程,作为全年预算执行的总结,时间紧、任务重。从年终的大量对帐工作到决算的报送,克服了人员少经验欠缺等困难,兢兢业业,加班加点,较好地完成了决算编审工作,决算质量比上年有很大提高,这与平时扎实的基础工作是分不开的。
三是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决算水平。各县区的同志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思路,逐渐积累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大家可以互相交流,通过县区之间的交流,互相促进,保证决算质量的再上台阶。
(2)20**年决算编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这两年决算质量总体上讲还是有很大提高的,尤其是技术性错误逐年减少,但成绩并不能掩饰问题。对一些问题仍需要同志们注意:
一是决算分析工作有待加强。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决算管理,而决算的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决算分析工作上:第一,决算分析要从大局着眼,不能就财政论财政,就数字论数字。必须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紧密结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深入分析政府财政收支对资源配臵、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拓展决算分析的广度和深度;第二,通过决算分析,要善于发现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财政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方案;第三,要通过引入先进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加强定量分析,为预算编制提供有效参考;第四,要探索建立科学的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利用丰富的决算数据,对政府公共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效果进行衡量与评价,促使政府部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二是数据质量仍待提高。个别县区决算数据的准确性仍有所欠缺。财政决算数据量大且复杂,对关键性数字各县区把握都是很好的,但对一些非敏感性数字的准确性把握仍待提高。我们考虑在审核公式上对此加以设定,尽量避免出现这类问题。
三是与部门决算的衔接有待提高。每年问题大量出在502表和人员表上,相当多的时间用在对502的调整上,去年也不例外,即影响了决算质量又耽误决算时间。
四是对决算汇审会议的纪律要求必须严格遵守。个别县区报送时间滞后或汇审中不经同意擅自离开,造成无法更改表格,耽误决算汇总时间。
(3)20**年决算工作评奖情况
为鼓励先进,促进决算编审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真实、准确、全面、及时”的原则,经我们认真研究,总决算与部门决算分别评选出3个县区,具体获奖名单为总决算:一等奖:富县 二等奖:宜川 三等奖:吴起 ;部门决算:一等奖:黄陵 二等奖:安塞 三等奖:宝塔。需要强调的是,这几年各县区的决算质量一直是稳步提高,但由于奖励名额的限制,只能评出这几个县区,没有评上的县区也有许多好的工作方法值得学习,县区之间还要加强交流,互相促进,争取20**年的决算工作能够更上新台阶。
三、做好20**年财政决算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关于加强人员的培训问题。
随着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不少新同志加入了财政决算工作行列,为决算工作队伍补充了新的血液,增强了活力,但由于有些县的同志工作时间短,业务知识和经验尚欠缺,有些同志对报表体系和软件系统还不是特别熟悉,尤其是部门决算移交国库后,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国库部门对此还需要一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加强培训也是必须的。国库部门对财政总决算工作接手时间较长,人员相对稳定,业务比较熟悉,抓好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业务技能。这里我重点说一下部门决算工作队伍的建设问题。国库科虽然是第二年进行部门决算工作,但由于机构调整原因,人员变动较大,而且很多县级财政国库部门还未正式接手,在此特别强调各级财政部门需要在部门决算培养方面多做些工作,多组织决算培训和相关财会制度培训,顺利实现平稳有序的过渡。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
近年来总决算工作一直由财政牵头,国税、地税、人行协助共同完成,总体说配合还是很不错的,但今年是新体制运行的第一年,市上为年终决算对帐工作顺利进行已先后组织了两次对帐,希望各位回去后要将各自对出的问题加快纠正,不允许上报决算时再出现问题或将问题带上来,问题必须消化在基层,在决算前。部门决算从20**年起由国库科负责牵头,国库科要继续与其他业务科室加强协作,随时沟通,力争将问题处理在上报汇审前,县区也要继续加强统一组织和领导,保证今年决算编审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进一步提高决算编审质量和分析水平
要继续贯彻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八字方针,确保20**年决算质量。首先要严格审查各项收支,认真清理往来款项,从源头上保证决算数据的真实性;严把数据质量关,最大限度减少技术性失误;保证数据资料的完整,重视决算说明,全面深入分析一年来的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布臵工作要早动手,保证保送的及时。另外、不能局限于数字的统计汇总,要充分利用决算数据这一宝贵资源,对政府经济活动,财政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和预算执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充分发掘决算数据的价值,深入分析政府财政收支对资源配臵、收入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向各级领导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
四、20**年1-11月预算执行情况
1-11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6803万元,已完成了全年任务,占年度预算的105.2%,同口径增长69.8%,其中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5768万元,占年度预算的94.8%,同口径增长30.9%;
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1035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09.9%,同口径增长91.9%,全市13个县区中,有7个县已完成了全年任务,完成情况最好的县延长县已完成了全年任务的333.7%; 3个县完成了平均进度,延川、子长、甘泉县没有达到平均进度,希望在12月要加强与税务部门联系,认真研究影响全年收入任务的因素,确保全年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
1-11月份,全市财政支出完成362890万元,占年初预算的93.6%,比上年同期增长38.7%,其中市本级完成83618万元,占年初预算的72.5%,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县区完成27927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2.6%,比上年同期增长47.5%。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各县预算或国库的同志,回去后要对各自的收支进行一个准确的预测,根据近几年的支出情况,支出可能要达10多亿元,力争早筹钱,早支出,不要把问题放在最后一两天。
同志们,今天的大会内容较多,大家要集思广益,充分总结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多提好的意见和建议,为决算编审工作打好基础,今后的决算工作任务将非常繁重,希望大家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使20**年决算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2:财政决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一、20**年全市财政决算编审工作总结
财政决算既是年度预算执行的结果,也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是进一步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20**年和20**年,国库科先后接手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工作。几年来,各级财政国库部门根据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等改革进展情况,本着“科学、合理、简便、实用”的原则,逐步规范编审程序,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决算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
在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年财政决算工作圆满完成。2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72,90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31.6%,比上年增长51.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0,818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54.6%,比上年增长74.4%;上划中央“四税”收入541,199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18.2%,比上年增长38.3%;上划省级“七税”收入80,889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22.4%,比上年增长42.5%。20**年,全市财政支出563,59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75.8%,比上年增长144%。全市收入总计750,885万元,支出总计574,532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76,353万元,减去结转下年的支出169,246万元,全市年终累计净结余7107万元,其中:市级净结余1,743万元,县区净结余5364万元。
部门决算基本情况:20**年全市各级预算单位20**年度行政事业类总收入567,922万元,比上年增收54,903万元,增长11.2%。其中:财政拨款收入469,633万元,占总收入的86.2 %;预算外资金收入25,205万元,占总收入的4.6 %;事业收入30,810 万元,占总收入的5.7 %;全市行政事业类支出532,890万元,较上年增支52,305 万元,增长10.9%。20**年全市行政事业类年末结余为35,032 万元,其中:经常性结余8,799 万元,专项结余12,891 万元,事业单位未分配结余13,671万元,经营亏损330万元。全市各预算单位20**年年末行政事业类资产111,103万元,较上年末增长8.2 %。。
20**年各市区财政决算工作整体水平还不错。为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我们评选出20**年度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工作先进县区各3个。获得财政总决算工作一等奖的是宝塔区财政局,获得二等奖洛川县财政局,获得三等奖的是安塞县财政局。获得20**年度部门决算工作一等奖的是甘泉县财政局,获得二等奖的是富县财政局,获得三等奖的是延川县财政局。我代表市财政局对以上获奖县区表示热烈祝贺。
财政决算工作整体水平还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总决算方面一是个别县区决算审核把关不严,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两套决算的数据衔接有待加强。个别县区在两套决算数字对应关系上做得很不好,迟迟不调整,影响全市决算的汇总。今年,希望大家要重视,不要将这类问题带到全市汇总会上。二是资产负债表的有关数字与结算单的数字不一致,一定要按照我们规定的填报口径填报。在部门决算方面,一是各县区对部门决算的重视不够,重总决算、轻部门决算。二是一些县区非税收入管理不规范。三是部门决算20**年年末结余与20**年年初结余不一致。四是一些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账务处理行为不规范。以上这些问题,既有操作层面的,也有管理和制度层面的,既有预算编制方面的,也有预算执行和决算方面的,需要逐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近期工作安排
(一)1-11月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抓经济发展不放松,全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1-11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312,655万元,占年度预算的103.46%,比上年同期增长53.6%。其中:上划中央四税725,898亿元,占年度预算的111.4%(提前3个月完成了全年任务),比上年同期增长45.4%;上划省级七税115,534亿元,占年度预算的117.1%(提前3个月完成了全年任务),比上年同期增长56.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1,223亿元,占年度预算的90.9%,比上年同期增长53.6%,其中吴起县和洛川县已经完成了全年任务,分别完成了年初预算的121.3%和109.4%,还有4个县完成了平均进度。
1-11月全市财政支出完成485,272万元,占年初预算89.8%,比上年同期增长33.7%。
(二)关于后二十天的工作
1-11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收入增长高度依赖于石油行业,县区间的不平衡有加大的趋势;财政支出进度偏低,未达到平均进度,完成全年支出任务压力很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认真分析,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全年收支任务的圆满完成。在今后一个月我们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密切关注收入形势,确保全年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加强与税务的联系,结合经济形势,做好收入的分析和预测工作,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收入情况不好的县区应加大税收征收力度,严格依法征税,及时发现和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2、加强重点支出保障力度,加快支出执行进度。从1-11月份预算执行情况看,全市总支出完成了年初预算的89.8%,还没有达到平均进度。重点支出项目完成情况不够理想,有些支出甚至比上年同期数都有了很大的降低(社会保障支出仅完成了年初预算的少59.3%;农业支出完成了年初预算的50。1%;医疗卫生支出完成了年初预算的64.1%)。因此,组织好预算安排的各项支出,确保重点支出,是今后一个月主要的任务之一。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的指导,预算安排的支出力争在当年完成。。
3、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工作。
同志们,今年会议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不仅要布臵20**年决算编报和新旧科目数据转换工作,还要讨论新的财政决算报表体系。希望大家集中精力,认真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决算编审工作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今后一个时期决算工作任务将非常繁重,希望大家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共同努力,使我市20**年决算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谢谢大家!
篇3:财政决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财政决算是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也是编制预算、实施科学收支管理的基本依据。因此,认真做好决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我区20**年度的财政决算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年决算工作的简要回顾
20**年度的决算工作,经过各级财政部门和区直部门单位负责决算工作的同志,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加班加点,全面完成了决算工作。但由于20**年收支科目增多,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我区不是很快适应,决算总体水平,与其他县市区相比,考评结果不甚理想,总分和排名都比较靠后,希望大家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20**年度的决算工作,提高决算水平。 财政决算编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有的乡镇、单位上报数据不够及时,要多次催促才上报,个别单位上报的资料不完整,有缺报、漏报等现象,影响了全区财政决算汇总进度;二是表内、表间勾稽关系审核把关不严,没有按审核公式进行审核,差错较多;三是有的是对填报说明没有认真阅读和理解,在填报要求已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沿用老口径填报,导致数 据出错;四是有些单位单纯是为了使报表平衡,随意拼凑数据,没有按真实的数据填报;五是有的单位对报表的填报说明和决算分析不够重视,说明和分析都过于简单,甚至没有上报编报说明和决算分析报告,应付了事。六是对财政总决算、部门决算软件使用不够熟练,导致一些错误等等。
当然,在20**年度决算工作中,也有一些部门单位是做得不错的。决算工作结束后,我们对各乡镇和区直部门20**年度财政决算工作进行了考核评比。这次评比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部门决算与财政总决算相关财政性资金数据是否合理衔接;二是表内表间勾稽关系是否准确;三是决算分析是否全面并有一定深度;四是决算上报、调整上报是否及时;五是平时各种资料、数据的报送是否及时。通过考核,我们分别评选出了9个财政决算工作先进单位。获得20**年度财政决算工作一等奖的是:×××财政所、区人民法院;获得二等奖的是:×××财政所、×××财政所、区计生局;获得三等奖的是:×××财政所、×××财政所、港北区核算中心、区教育核算中心。希望获奖的单位再接再厉,继续做好决算工作,未获奖单位要认真向先进学习,争取在今后工作中取得好成绩。
二、做好20**年度决算工作的几点意见
在当前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稳步向前推进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决算报表体系,建立健全决算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决算管理水平。
(一)高度重视,及时开展工作。财政决算工作涉及财、税、库(人行)、预算单位以及财政部门内部有关股室,政策性强、技术性高、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因此,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决算工作,及时、有步骤地开展工作。要全面熟悉财政总决算、部门决算两套报表内容和填报方法,尽快熟悉应用财政决算软件。要认真总结以前年度决算工作的经验和存在问题,更好地改进工作。
(二)抓好基础工作,把握决算编审工作主动权。搞好决算工作不仅要在决算期间认真辛苦的工作,更要在日常预算管理上下功夫,把决算工作贯穿于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要认真进行“三清一对”工作,即:与上级部门清、与下级部门清、与同级行政事业单位清,财、税、库三家数字核对。要清理各项财政收支,做到应收尽收,加快财政支出进度。要认真清理往来款项,结合财力情况列支预算暂付款,防止不合理占压资金影响支出进度。要进一步完善对账制度,及时进行上下级财政往来、结算对账,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的指标、拨款对账以及财、税、库收支对账。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指导,结合决算编审工作的要求,重点是解决部分单位内部管理混乱,会计信息不真实的问题,为决算编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强数据核对和报表审核力度,提高决算质量。抓好数据核对和报表审核,也是提高数据质量和决算编审水平的关键环节。
一是做好基础数据的核对。数据核对的内容是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预算单位与财政部门进行的各项财政性资金收支数的核对;二是为了检查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的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数据核对;三是部门决算与财政总决算之间的数据核对;四是财政供养人数的核对,包括财政总决算与部门决算财政供养人数的核对衔接,本年供养人数与上年供养人数核对,以确保相关数据真实、准确和衔接一致。
二是认真做好报表审核工作。报表审核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主要是根据财政财务管理经验和决算软件设定的审核参数,对报表进行人工审核和计算机审核。报表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审核四个方面。每一种审核都有比较具体的方法,会上国库股的同志还要给大家详细讲解。我想说明的一点是,在座有不少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已总结了很多好的办法和经验,希望大家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决算审核工作水平。
(四)加强协作,明确职责,共同完成决算编审任务。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相互协作是顺利完成决算工作的前提。负责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的单位或人员要在明确各自分工的前提下加强协作,保证两套决算报表之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勾稽关系的准确性。负责决算特别是负责部门决算的人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没有相关单位、相关股室的支持,就很难完成好这项工作。因此,负责牵头组织总决算、部门决算工作的人员,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义务,要多做协调工作,多听取部门意见,研究建立牵头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研究、共同布臵、共同审核”的良性工作机制;承担有决算工作任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也要切实负起责任,共同完成决算工作任务。
(五)搞好分析,进一步提高决算分析水平。决算分析是决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算的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决算分析工作上,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地方的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数据汇总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深入进行决算分析,促进财政预算管理才是目的。要通过决算收支结构变化的分析,及时发现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情况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预决算的对比分析,考核和评价财政对公共部门的投入和产出效果,不断地促进政府部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断完善财政财务政策,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为预算编制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总之,“真实、准确、全面、及时”的八字方针,是我们在多年决算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做好财政决算编审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要遵循这一原则,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切实做好20**年的决算编审工作,共同把我区的决算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决算工作是一项很繁琐、很辛苦的工作,拜托大家,谢谢大家!
今天,我就讲这些,谢谢!
篇4: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参加这次全市财政工作会议,我感到非常振奋。这主要是去年的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特别突出的的成效。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6个亿,达到61518万元,一年净增2.5个亿,增幅70。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260万元,同比增长63.35;全年累计执行财政支出36088万元,增长28.3,增支7900万元,财政职能得到了较好发挥;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效果进一步显现,财政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这个成绩是在中央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形势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财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刚才,吴敏晓同志代表财政局党组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回顾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了财政工作,我完全同意。希望全市财政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20财政工作目标,下大力气,争先发展,再创新高。下面,我讲以下三点意见。
一、20财政工作成效显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刚刚过去的年,是我市经济建设和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突出主题,把握主线,抢抓机遇,争先发展,全市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出速度快、效益高、后劲足的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全市财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力拼搏,真抓实干,着力解决我市财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推动财政工作上质量上水平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财政收入方面,坚持“依法征税,据实征收,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和“依法治税,均衡入库”的税收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税收征管模式改革,大力改进征管手段,提高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保证了税收收入连续较大幅度的增长。去年的财政工作是高平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财政收入增幅最高、增量最多,全市财政总收入达61518万元,一年跨越4亿元、5亿元、6亿元三个大关,增收额相当于全年财政总收入(20财政总收入26063万元);在财政支出方面,进行了部门预算、会计集中结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等各项改革,财政预算调度力度进一步增强。全年累计执行财政支出36088万元,增长28.3,确保了全市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了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的正常支出,确保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力地支持了“三农”和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特别是财政供养的1.2万人员刚性支出三年增加近三亿元,现在每人每年比前几年多收入6000多元,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好处和实惠;在发挥财政职能方面,财政部门适时调整工作思路,主动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手段,进一步理顺税源和税种分配关系,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各类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支持了我市重点项目建设,调动了全市上下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财政监督方面,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税法、税收征管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高平市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规程》、《高平市财政性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纵横交错、严密科学的监督网,进一步加大了财政监督力度,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时效性。
纵观2004年财政工作,收入增长快,支出执行好,发挥职能强,监督力度大,我市财政状况从此告别了吃不饱饭的苦涩历史,开始步入预算内保运转、预算外搞建设的良性发展轨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财政部门的扎实努力工作,凝聚着财政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再一次向全市财政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不断探索做好财政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去年的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工作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市的税源结构仍然倚重于煤炭,全市资源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比重还比较大,利用系数水平不高,新的税收增长点特别是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率还较低,这给我市财政收入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二是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多项改革同步推进,教育、农业、科技、社保等法定支出和个人刚性支出不断增长,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年我市将全部取消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部分税种上划比例也将提高,各项国债、上级专项资金需要地方落实配套资金,教育、农业、城市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历史欠帐较多,特别是今年开始实施的医疗保险,集体一块需要财政增加支出860余万元,这些都需要增加大量的财政支出,财
政收支矛盾将十分突出。为此,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做好财政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一)做好财政工作首先必须把握大局。财政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要做好财政工作,首先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找准立足点和切入点,离开了这一点,财政工作就会失去目标和前进方向。我们必须跳出就财政论财政的圈子,更多地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调整思路,完善措施。既要算经济帐,还要算政治帐和社会帐。要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适时调整财政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及时研究一些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妥善解决财政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宏观调控职能,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及时有效的财政支持。
(二)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也是财政工作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途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创新就没有活力,这一点,在我们过去的财政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尽管我们在改革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有一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工作中还会出现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不断加以解决。要敢于打破过时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探索和实践,只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财政工作水平,有利于解决问题,都应该积极尝试。我们既要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心,又要注意策略和方法,尽可能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创造良好的氛围,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加快改革步伐,把改革推向前进。
(三)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理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财政政策的执行者和资金的管理者,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这不仅是依法治国在财政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财政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财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依法理财工作,提高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每一项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办理。
(四)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突出重点。财政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事关全市发展、改革、稳定大局的重要方面。要注意讲究工作方法,注重集中财力办大事,以良好的工作质量、实际的工作成效,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以点带面,整体推动财政工作上质量、上台阶。
三、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圆满完成2005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刚刚结束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全面分析我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今年的经济工作目标,要求今年财政要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达到8个亿,财政的保障作用和水平取得明显提高。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很繁重,难度也很大,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有一些不利因素。我们要认真分析财政工作形势,抓住宏观经济好转的有利时机,继续发扬过去的优良工作传统,再接再厉,开拓创新,确保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为“十五”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为“十一五”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具体工作敏晓同志已经作了安排,我这里再简单强调几点:
第一,要着力培植税源,做大财政“蛋糕”。要强化“经济发展看效益,效益提高看利税,利税增长看入库”的观念,以效益和市场为取向,加大地方财政支持经济,特别是税源经济的力度,把税源建设的这篇文章做好。一是要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骨干税源。通过多年努力,我市已形成煤炭、焦化、铸造、化工等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这些企业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也是我市税源建设的重点。财政部门要在技术创新、融资、盘活存量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强研究,落实措施,提供服务,想方设法促进企业规模做大,产业做强。二是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善于综合并灵活运用预算、税收、转移支付、补贴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拓宽生财聚财的渠道。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要深刻领会“税收政策不落实也是收过头税”的精神,既要狠抓收入不放松,又要落实政策不打折。三是要大力组织收入,壮大地方财政实力。雄厚的财政实力不仅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更是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年我市财政收入的目标任务已经确定,就是要确保增长20%以上,力争达到8个亿。完成这一目标是有可能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为此,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好“聚财”的各项措施,想方设法拓宽收入渠道,挖掘增收潜力,确保我市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要在税源管理上下功夫,坚持抓早、抓紧、抓实,抓好重点税源的监控,及时掌握入库情况,认真解决组织收入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财税法规宣传,提高全民纳税意识;强化税收征管,做到依法规范征收、应收尽收,防止税收流失;进一步加大税收稽查力度,维护税收秩序。
第二,要强化支出管理,确保重点支出。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努力解决好财政的“缺位”和“越位”问题。这是个难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必须有所突破。这就要求财政干部必须增强统筹发展的理念。要统筹地方财力,加大对预算内外资金的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强财政对所有政府财政性资金的统一管理,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从全局的高度出发,将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财政供给范围。对于促进“五个统筹”发展、关系我市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的大事,财政资金要重点予以保障,并结合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提出科学合理的财力支持计划。农业、科技、教育、社保、卫生等重点支出领域内部,也要牢记“两个务必”,切实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减轻财政负担。
第三,要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财政部门要坚持把推进财政改革作为提高财政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从实际出发,认真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一是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去年,我市8个部门实行“部门预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在此基础上,全面实行部门预算,把部门的各种收支纳入预算管理;二是稳步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一种做法,对加强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稳妥地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逐步将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帐户收付,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三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运作程序,完善监督机制。采购范围和规模,要从物品采购逐步扩展到服务采购。
第四,要加强财政监管,坚持依法理财。加强监督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规范财经秩序,堵住用钱上的漏洞,预防腐败的关键环节。对这个问题,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近些年来,财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各部门、各单位遵守财经法纪的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违法违规问题逐年减少。但同时也要看到,在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今后我们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加强对税法、会计法、预算法、预算外资金管理法规的学习教育,严格依法理财。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日常财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会计核算,提高理财水平。二是进一步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继续清理各单位银行帐户,严禁设立帐外帐,坚决取消“小金库”。各级政府、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逐步试行“收费统一监管、财务统一核算、会计统一管理、分配统一标准”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三是要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以财务收支监督为中心,突出对财政性资金收、支、管各个环节的跟踪监督,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五,要抓好财政队伍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能。财政管理与改革的成效如何,干部队伍是关键。随着形势的发展,对财政干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年要在全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体财政干部都要以此活动为契机,自觉、主动地在先进性教育中接受洗礼,真正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升华道德情操,在教育中锤炼意志品质、提高执政本领。要加强干部队伍财税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教育,切实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快财政局域网络建设,积极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建立以预算编制、审核管理为核心的财政业务管理系统,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要认真落实责任制度,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树立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今年全市财政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我们要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全市财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春节已过,借此机会,我给全市财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拜个晚年,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取得更大成绩!
篇5:财政厅长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厅长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2
同志们:
这次财政工作推进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上半年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上半年全市财政工作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下半年财政工作,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动员全体财政干部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加压奋进,努力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下面,我根据局党组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悉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导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认真组织财政收入,科学安排财政支出,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注重细化举措,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
上半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 全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 以上”的工作目标, 综合采取多项举措, 促进财政收入总量平稳增长。
一是 完善考核机制,发挥收入考核导向作用。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将全年收入目标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不断优化财政收入考核办法,将培植税源、促进增收、提高收入质量作为财政收入组织工作的硬指标,强化收入考核机制,将压力充分传递到位,调动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二是 深化综合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健全综合治税网络,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开展税收级次专项检查活动,严查扰乱税收秩序、混淆税收级次行为。落实部门协税责任,堵塞收入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突出税收征管重点,加大重点税源监控力度,特别关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主要税种的增减变动情况,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强化中小税种征管,坚持抓大不放小,做好小税源的征收管理工作,有效杜绝收入“跑、冒、滴、漏”现象。上半年,财税办共传递涉税信息1.4 万条, 实现税收1883万元。
三是 密切部门间配合,加强收入组织力度。紧紧围绕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目标,进一步加强国、地税之间的协作配合,调度国地税、各镇(街道)及园区收入进度,及时掌控收入动态,加强收入分析,每月及时组织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基金收入入库,力争达到收入序时进度。
四是 积极培植财源,夯实财政增收基础。上半年拨付园区资金2.38 亿元, 全力支持“一园一区一带”建设。设立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资金 万元,加大对镇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建设、平台载体建设和引进人才等方面支持力度,壮大镇域经济。 设立企业标杆管理专项资金2000 万元, 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增强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后劲 。加大总部经济招引力度,培育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上半年成功注册落户企业11 家,实现税收314 万元。设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资金1000 万元,发放电商扶持资金881.15 万元,扶持推动我市电商产业大繁荣。
五是 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向上对接,及时掌握上级政策调整动向,积极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上半年,共争取资金17 亿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今年上半年,经过各镇(街道)、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09亿元,同比增收2.51 亿元, 增长10.2 % ,高于年初人代会目标0.2 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在全省和苏北23 县市分列第22 位、第7 位,增幅在全省和苏北23 县分列第33 位、20 位;税占比达到82.1% ,在全省和苏北23 县分列第41 位、20 位。其中:镇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8.85 亿元,同比增收2.74 亿元,增长17 %;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0.96 亿元,同比增收0.1 亿元,增长12.1 %;工业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0.67 亿元,同比减收0.15 亿元,同比减少18.0 %。
(二)注重改善民生,财政支出更加科学合理
上半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强化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坚持量入为出,全力保工资、保运转、惠民生、促发展,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1-6 月份,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7.87 亿元,同比增支3.60 亿元,增长10.49 %。其中,用于教育、科技、文体、社保、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交通、住房保障等涉及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支出达到33.40 亿元,同比增长10.18 %,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8.19 %。
一是 在支出安排上,继续向民生倾斜。进一步从严控制一般支出,大力压缩“ 三公经费” 和行政运行经费,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教育、文体、医疗卫生、社保救助等方面的财政保障机制,切实满足民生支出和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上半年完成教育支出6.47 亿元。拨付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教育基建工程款6167.6 万元,统筹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安排200 万元用于教师进修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发放学生资助资金1213.47 万元,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及时有效资助。 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完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4 亿元,城市“三无”老人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735 元提高到810 元,月增75 元;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216元。 完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 完成医疗卫生支出2.58 亿元,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出台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实施细则,免费基本用药救助资金每人每年不低于600 元。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成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2.69 亿元,完善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社区环境卫生。 切实保障“三农”投入。 完成农林水支出5.99 亿元,支持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化解23 个新一轮扶贫开发经济薄弱村债务1003.44万元,及时发放农资综合补贴资金7040.48 万元、粮食直补资金705.13 万元,年初预算安排1000 万元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住房保障支出9633 万元,重点支持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
二是 在支出执行上,加快支出进度。 从严规范管理账户,确保各项支出资金及时拨付。 从严控制各级财政账户和市直预算单位账户设置,对现有存量财政账户进行进一步清理和规范,确保财政资金科学、有序、安全、高效、运转。 健全集中支付体系,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管理,加大集中支付力度,扩大直接支付范围,规范支付审核程序,优化工作流程,保障财政支出执行的及时性和均衡性,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20xx 年上半年支付中心共办理支付业务2.2 万笔,支出金额达13.8 亿元。 实行预算安排与预算执行、结余结转资金“双挂钩”机制 ,对无正当理由、截至当年11 月底未拨付的专项支出,原则上12 月份不再拨付,收回市财政统筹安排使用;对结转超过一年以上的本级专项资金,视情况收回平衡预算或重新安排使用;对连续结转两年及以上的上级专项资金,原则上收回市财政统筹安排;对资金结余较大的项目,核减下一年度预算规模。 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基本支出按序时拨付,优先保障工资、单位运转和民生支出需要;项目支出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进度拨付,重点做好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的资金保障工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1-6 月全市支出预算执行进度达到52.6%, 比上年同期提高2 个百分点,有力保障了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加快推进。
三是 在支出绩效上,进一步提升效益。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预算单位绩效意识和支出责任,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合理编制项目绩效预算, 完成20xx 年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审核工作 , 纳入编报审核的项目为我市20xx 年预算编制中财政预算支出100 万元以上项目,涉及31 个预算部门共计160 个项目,资金总额47.2 亿元,覆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交通、农业、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随年初预算批复下达预算部门。 启动20xx 年度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涉及市直24 家预算单位35 个项目,资金总额1.07 亿元,涵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交通、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推动财政资金管理由“重分配”向“重绩效”转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积极探索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选取市商务局作为试点部门,在省财政评价指标基础上,结合部门特点设定个性指标,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部门财政支出责任意识,促进部门从整体上提升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管理水平。 认真做好20xx 年度政法经费保障绩效考核工作 ,根据《江苏省政法经费保障绩效考核办法》要求,汇总形成全市政法经费保障绩效考核自评报告上报省财政厅,充分发挥政法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 实现政法经费保障工作规范化管理。
(三)注重制度建设,财政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上半年,全市财政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注重制度建设,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建立完善匹配新常态的财政体制机制。
一是 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积极推行中央、省、徐州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制定印发《新沂市机关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对适用范围、开支标准、报销管理和监督问责等内容作出详细规定,加强和规范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积极对非税收入收缴管理进行改革,6 月1 日启用非税收入新系统,加强票据源头管理,进一步规范单位的执收行为,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
二是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卓有成效。建立健全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制度,将结余结转资金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实行结余结转资金及暂付款、暂存款定期清理机制。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xx 〕15 号)等文件精神,对20xx 年底预算单位用款计划结余进行清理,经市政府审核批准,共收回预算单位计划结余资金3125 万元,统筹用于经济发展及民生支出,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对 年及以前年度财政专户暂存款进行清理,待报人大批准后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三是 积极推动PPP 合作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力量,不断拓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渠道,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上半年,根据省财政厅文件要求,广泛征求住建、交通、环保、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主管部门意见,根据项目全生命周期财政支出,充分考虑财政可承受能力和风险控制,经慎重研究并报市政府批准,筛选确定了综合管廊、阳光水岸绿洲C 地块棚户区改造、陶瓷厂地块棚户区改造、唐店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污水处理厂资产打包共5 个项目上报省财政厅,争取入选省级项目库。
四是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强政府存量债务管理,做好20xx 年第1 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工作,研究将政府存量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政府性债务管理规定,严控新增债务审批,规范债务用途,落实债务还款来源,使债务的“借、用、换”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防范债务风险。认真做好20xx 年度土地储备融资规模控制卡申报工作,已获省厅核发,批复我市20xx 年土地储备融资规模额度25.8 亿元。
五是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各国有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实行“一企一策”。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草拟完成了《新沂市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暂行办法》、《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新沂市市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
六是 推进网上商城政府采购交易平台建设工作。不断探索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降低政府采购成本,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依据《政府采购法》, 参照现代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充分考虑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率先在省内试行政府采购单位在线直购电商商品的全新模式,我市网上商城政府采购交易平台于6 月1 日上线试运行, 运行状态良好,并于7 月1 日正式上线运行, 目前已入住钟吾乐购、京东商城、国美在线、苏宁易购等供应商。
(四)注重依法理财,财政管理更加规范透明
上半年,全市财政工作继续以改革创新工程和争先创优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财政改革,促进科学依法理财,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 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快构建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完整规范的政府预算体系,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明确“四本预算”的收支范围,避免资金安排交叉重复。进一步厘清“四本预算”的功能定位,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将地方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等11 项政府性基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以部门预算为依据,政府采购预算涵盖部门所有购买性支出项目;切块下达政府采购资金,严格执行无预算不予采购有关规定,提高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科学性、严肃性。
二是 完善财政大监管格局。认真履行财政监督职能,创新监督检查机制和方式,将“三农”、社保、教育等民生保障资金使用情况作为财政监督重点,同时深入推进内部监督检查,对局机关内部各业务科室权力事项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预算执行、决算等内容及全市17 个镇(街道)财政所业务进行检查,推进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规范财政业务流程,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强对财政机关内部工作流程的监管,推进业务科室内部业务的联审互查。加强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力度,上半年完成重点工作督导423 次,较好促进了全局工作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基层财政所就近就地监管职能,确保资金按政策要求落到实处,上半年,我市镇级财政资金监管传递信息1975 条,监管资金5.40 亿元,抽查巡查达857 次,镇级信息建议反馈408 条。坚持政府采购“采管”分离,继续完善政府采购专家库,推进政府采购业务全程电子化操作,实现对政府采购活动全程的监督监管。
三是 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按照“方向明确、过程可控、易于监督”的原则,制定印发《新沂市市本级部门预决算公开实施方案》,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和表格,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努力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提升预决算公开的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水平。制定印发《20xx 年度市级部门决算核查工作方案》,认真开展20xx 年度市级部门决算核算工作,提高部门决算报表编制质量,保证部门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为决算公开工作做好准备。
四是 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进一步扩大“拨改投”范围,由“二产”向“一产”延伸,重点支持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和示范性好、带动性强的农业项目发展。自“拨改投”试点以来,先后注入汉菱生物1000 万元、凯达石英200万元、中腾石英300 万元和嘉年华鲜切花交易市场550 万元,今年向省财政厅申请股权投资资金1500 万元,已获批复500 万元。加强财政资金存放管理,完善财政资金银行存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在银行间的分配,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银行存放效益,有效实现财政资金的保值增值;运用财政资金存放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充分发挥金融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五是 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不断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合理使用专项资金。探索创新项目资金拨付方式,规范财政专项资金拨付程序,项目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填报“新沂市财政专项资金申请表”并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等支撑材料后,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专项资金,进一步提升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按照“谁分配、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严格公开公示,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升专项资金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二、下半年财政经济形势和当前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从全国情况看,经济下行压力还在持续加大,GDP 增速放缓,工业用电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消费缺乏新热点、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财政增收难度加大。
1-6 月份,全市财政收入增长整体较为稳定,但是收入质量有所下滑,收入增幅呈现下降趋势。1-6 月份,全市非税收入累计完成4.86 亿元,同比增收0.95 亿元,增长24.34% ,税收占比同比下降2 个百分点。1-6 月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增幅分别为14.51% 、12.07% 、13.11% 、11.05% 、12.8% 和10.2% ,呈下降趋势。
从我市来看,全市财政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二是 财政收支行为仍需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 财政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个别慵懒散等现象,财政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加以解决。
三、切实抓好下半年财政工作
下半年,全体财政干部要进一步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科学分析财政领域的趋势性变化,正确把握新的工作要求,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关键举措,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全力促进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增收入、蓄后劲,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切实 发挥好财政稳定器和逆周期调节器作用,解决好政府投资可持续和经济财政风险防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一是 加大收入组织力度,确保完成全年收入目标。继续加大收入组织力度,积极协调税务部门加强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进一步加强收入预测和执行分析,实行收入倒逼机制,加大考核力度,调动各镇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及时通报、反馈收入进度情况,分析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严格对收入质量的要求,在完成收入增长目标的同时,注重提高收入质量,以高质量的财政收入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培植优质财源。及时拨付项目资金,支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尽早发挥经济效益。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激发开发区发展活力,提升开发区收入总量和质量。加大总部经济招引力度,培育支柱型的财源大户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财政增收奠定基础,构建经济发展与财源建设良性互动的机制。
三是 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加强财政政策研究分析。 认真学习研究省政府《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支持全省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xx 〕72 号)文件精神,深度把握每一项政策的针对性和效用空间。加强对国家、省及当地经济、财政运行情况的把握,有效推动下半年各项工作与《若干政策措施》保持一致,与省级细化落实《若干政策措施》的部署保持一致,研究提出我市贯彻《若干政策措施》支持经济财政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上下协同,增强财政调控合力。
四是 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围绕“推进项目资金的统筹使用、推进重点科目资金的统筹使用、推进部门资金的统筹使用、推进政府预算体系的统筹协调、推进跨年度预算的统筹协调、推进规范各类收入及统筹使用、推进财政存量资金的统筹使用、推进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统筹协调、推进债务资金的统筹使用、推进转移支付资金的统筹使用”十条统筹使用具体措施,加大财政资金的统筹使用力度,盘活各领域“沉睡”的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 继续做好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及时将第一批分配下达的置换债券资金,按确定的项目予以还本,并按规定完善有关手续,将债券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认真总结经验,重新梳理到期债务,慎重确定置换项目,主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积极争取第二批置换债券额度,尽快发挥债券资金效能。
(二)优结构、突重点,切实保障民生福祉
充分考虑深化改革、结构调整、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等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 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 的要求,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一是 强化财政支出管理。履行财政基本保障职能,切实保证工资发放、社会保障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运转,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并轨改革工作。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等一系列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二是 支持办好民生实事。统筹调度好各类财政资金,做好20xx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82项重点项目的资金保障工作,保障“三重一大”、“为民办实事”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需要。
三是 支持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校安工程项目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硬件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妥善解决被辞民师待遇问题。全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努力探索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保障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加强优生优育服务保障,提高计生服务能力,做好计生家庭扶持奖励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真正落实“老有所养”;积极实施新一轮就业政策,使财政资金真正地发挥效用,做到“劳有所得”;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尽力落实“病有所医”。
四是 协调推进“三农”发展。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财政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财力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扎实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支持农业园区“一带八园”错位发展,支持培育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利保障水平。继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认真抓好“一事一议”项目、小农桥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村级科学发展“三增三强”工程,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繁荣。
(三)抓管理、促规范,不断规范财政理财行为
继续实施改革创新工程,注重完善制度,扎实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财政行政行为, 引导财政管理活动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一是 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研究。按照省财政统一部署,根据国家、省宏观调控政策及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会同各部门研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编制办法,对未来三年财政重大收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推进部门编制三年滚动规划,增强财政管理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 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指导做好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尝试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重大项目的绩效再评价,探索尝试通过第三方反馈评价结果。注重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项目评价结果向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汇报,作为政府决策和编制下一年度项目预算的重要参考。
三是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按照上级政策,充分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细化国有企业监管办法,研究引导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具体实施意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资产处置行为,研究出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及《公务仓管理办法》,促进资产有效利用,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效益。进一步细化国有企业监管办法,研究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具体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四是 构建PPP 推广运用长效机制。强化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PPP 项目规划指导、筛选、信息发布、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工作。规范操作方式,探索建立实行议事协调会议及联审制度,及时协调解决PPP 项目筛选、认证、评审阶段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我市实际的机制和办法,形成保障PPP 模式科学高效应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申报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推动申报项目实施。
五是 全面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向镇级财政延伸,将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与财政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在财政运行各个环节中落实依法行政要求,以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为标准规范提升各项业务水平,不断规范财政行政行为,全力促进全市财政系统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再上新台阶。
六是 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的覆盖面,积极推行镇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完善支付系统和支付流程,做好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管理。积极推进市本级公务卡制度改革,规范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继续在全市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发票强制审核认证工作,会同国税局、地税局、审计局等部门将按照各自职责,加强沟通配合,强化对各单位发票报销入账环节的监督管理。
(四)注活力、谋作为,扎实推进队伍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关于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论断,切实增强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新常态下财政干部的履职能力。
一是 进一步强化财经纪律约束。坚持把《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作为财政管理的行为准则,将财政收支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严格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和权限。每个财政干部都要深入学习年初省财政厅印发的《严肃财经纪律若干规定》,带头遵守并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增强财政干部敢于担当、履职尽责的责任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是 加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按需施教和“集中学习为主、个人自学为辅”的原则,采取集中学习、专业培训、辅导讲座、专题报告、科室领学等多种形式,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提升培训效果,从整体上提高全体财政干部职工素质。
三是 扎实开展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充分发挥窗口职能作用,认真做好全市会计人员服务工作。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强化全程协办制,强化追究问责,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效能,以支付中心争创徐州市“金牌服务岗”为抓手,全面推进局机关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建设,提升财政部门形象。
四是 切实提升作风效能。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徐州市委“十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切实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 字好干部”标准,注重财政干部培养和管理,增强财政部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是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紧密联系财政改革发展和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树立问题导向,围绕理想信念、敬业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剖析自身存在的“ 不严不实” 问题,准确把握“ 三严三实” 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开展“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的重要意义,推动“ 三严三实” 教育活动深入开展。
六是 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抓紧抓好。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引领全体财政干部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习惯在法制的轨道上用权。 结合财政改革发展和财政业务新形势、新变化,深入推进内控制度建设,加快建设动态、全程、可追溯的财政内控系统。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通过全方位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和财政管理,确保财政干部、财政资金“双安全”。
篇6:财政厅长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厅长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3
同志们:
今年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是在财政改革发展进程中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 20xx年全省财政运行情况,分析当前经济财政形势,部署安排省以下财政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 20xx 年全省财政工作任务。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春贤书记、周强省长等主要领导专门听取了财政工作汇报,对去年的财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做好今年的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周强省长、于来山常务副省长亲临财税会议,刚才的重要指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供大家讨论时参考。
一、20xx 年财政运行情况
20xx 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是我省近年来经济财政形势异常严峻、最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 “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 ” 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施为,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财政收入逐步走高,民生等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据快报反映,全省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 1504.58 亿元,比上年增长14.48 % ,较好地完成了财政预算收入任务目标。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844.96 亿元,增长 16.92 % ;上划中央 “ 两税 ” 538.23 亿元,增长 14.32 % ;上划中央所得税 121.39 亿元,增长 0.51 % 。全省财政总支出完成 2151.94 亿元,增长21.91 % ,其中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保护等民生重点支出共完成 1143.62 亿元,增长 20.35% ,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 53.14% 。 回顾总结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
(一)努力扩投资,保增长,经济财政企稳回升。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扩大投资,拉动消费,促进了经济财政企稳回升。一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去年全省共争取中央扩内需项目资金122.16 亿元,发行地方债券82 亿元,同时,积极发挥省县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融资管理中心等财政投融资平台作用,努力筹措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重点推进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铁路、公路、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二是大力支持企业发展。我们与有关部门一道,制定了《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若干意见》,推出了18 条具体政策措施。省财政新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金4000 万元,专项调度14 亿元,积极支持省及市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努力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能力;新增贷款贴息资金8000 万元,支持中小企业扩大了融资规模;对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奖励,大大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谋发展,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中的20 家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省财政安排有色储备资金2500 万元,帮助有色行业企稳向好;全省积极落实一系列减免税费政策,共减免160 亿元,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发展,全年共办理再生资源企业退税1726 户次,审查增值税退税12.33亿元,减轻了企业负担;省财政落实中央下放企业关闭破产补助资金7.49 亿元,筹措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9.79 亿元,推进了国企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三是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省财政安排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3 亿元,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发展;审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582 户,全年共享受所得税优惠达10 亿元;安排科技项目资金2.07 亿元,支持重大科技和基础项目研发;安排产学研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安排1.88 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筹集3.06 亿元,推动信息产业升级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各市县也相应安排产业发展资金,并积极运用政府采购、增值税转型等政策手段,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四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筹集资金14 亿元,积极推进了家电汽摩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工程,直接拉动消费近110 亿元,有效启动了我省消费市场,增加税收10多亿元。 省财政新增1 亿元扩大消费专项资金,着力支持全省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湘菜产业发展、商业促销活动、重点商品储备等;支持湖南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发放旅游消费券等旅游促销活动。通过上述措施,促进扩大了全省消费需求。五是努力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省财政积极争取国家出口退税、关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为我省相关企业降低进出口成本近9 亿元;新增5000 万元,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7000 万美元,共获得财政部减免我省世行贷款林业项目债务人民币2.05 亿元,有力推进了相关贷款项目建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推动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有力支持了我省稳定外贸出口,促进了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着力强基础,惠 “ 三农 ” ,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 我们坚持把支农惠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一是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省财政筹措 45.14 亿元支持农村道路建设,筹措 19.74 亿元支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安排 9.31 亿元支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安排 8.08 亿元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安排 1.6 亿元支持 18 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各市县也积极筹集资金,完善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二是落实农业生产补贴。全年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农业生产补贴共 78.56 亿元,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持续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资金 4.97亿元,引导银行和企业投入 30 多亿元,重点支持了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创新农业投入机制,整合支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县已扩大到 84 个,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四是支持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省财政落实 8545 万元,重点支持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安排1.21 亿元,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全省筹集财政保费补贴资金 9.36 亿元,积极推行农业保险,参保农户 2453 万户次,有效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五是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重点推进了 918 个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启动了乡镇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工程,完成了 47 亿元农村义务教育 “ 普九 ” 债务化解任务。积极支持推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了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省财政新增村级转移支付 2 亿元,提高了村干部基本报酬等保障标准,全省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达到村均 4 万元的目标。全省筹集资金约 7 亿元,积极开展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有效破解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题,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三)致力惠民生,促和谐,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我们大力促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全省共投入 39.7 亿元,提前实现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目标;安排国家奖、助学金 13.2 亿元,健全了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投入 2.37 亿元,落实了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工作;支持启动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二是积极支持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全省投入 30.08 亿元,大力促进积极就业政策实施; 筹措 88.6 亿元,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按月人均增加 110 元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支持发放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助;省财政及时拨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8226 万元,支持 14 个县市区开展新农保试点,在解决农村老有所养的问题上实现了突破;全省 筹集资金 44.6 亿元,确保了城乡低保对象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建立了城乡困难群众和低保边缘户临时救助制度;筹措 15 亿元,确保了优抚对象的抚恤和生活补助发放到位;省财政安排 9050 万元,推进了湖区专业捕捞渔民解困工作;落实 1.4 亿元,有效控制了甲型流感疫情的蔓延;全省安排 5.81 亿元,支持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省财政筹集 21.92 亿元,支持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工程;在市县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帮助 2.18 万户农村困难群众缓解住房困难问题; 中央和省财政投入 112.9 亿元,有力推进了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省投入 12.06 亿元,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 推动完善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三是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省投入补助资金 9509 万元,支持了第二批 60 多家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省财政安排 1.76 亿元资金,支持省级文化企业改制。省财政新增文化产业引导资金 5000 万元,支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四是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省财政筹集 11.99 亿元,推动了全省 119 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筹措资金 1 亿元,推动了全省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省财政筹集 4.55 亿元,支持全省淘汰落后产能项目 160 个,淘汰落后产能 1023 万吨;筹集 2.93 亿元,支持全省 95 个节能技改项目,节能 205 万吨标准煤,有力推进了我省节能减排。省财政安排环保专项资金 3.8 亿元,支持了全省 250 余个环保治理项目建设;筹集 6200 万元,推进了生态移民避险搬迁工程;安排资金 7500 万元,对 104 个农村环保项目实行了奖励;筹集 3 亿元,支持了农村沼气池和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各市县也相应安排资金,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有力促进了全省生态环境改善,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积极促改革,增活力,财政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大力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机制改革,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财政运行的活力和效率逐步提高。一是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市县基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行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方案》,已获省委省政府批准,今年实施。 全省全面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有2 177个乡镇实施“村账乡代理”,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二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将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一并纳入部门预算编制的范畴,加大了统筹安排的力度,增强了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推进项目预算滚动管理,加强了对市县部门预算改革的指导,有力推进了全省部门预算改革步伐。三是加快推进国库管理改革。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整体推进,改革的制度体系和技术支撑不断完善; 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提高了公务消费支出透明度;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化债和家电汽摩下乡补贴等 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实行直接支付, 提高了资金到位率和使用效益 。 四是实施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 按照中央提出的“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总体要求, 将各级政法机关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其中 中央和省财政投入资金23.07 亿元,确保了改革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政法经费保障能力 。五是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通过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管核查,全面实现了管采分离,提高了覆盖面, 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去年全省采购总额达165 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 ,节支率达12.15 % 。同时, 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支持采购省内产品,扶持了本省企业发展 。 六是推动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 支持取消养路费等交通六费,开征了成品油消费税, 一次性撤销全省141 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将普通公路建设与养护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畴,理顺了交通财政财务管理体制,促进了我省交通事业发展。 七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启动了我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中央和省财政安排21.07 亿元, 市县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基本兑现了全省68.5 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同时,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五)全力强监督,促管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各级财政全面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财政运行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财政法制建设。 认真清理规范性文件,制定了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财政行政审批工作规程和财政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规范了财政行政执法行为。 积极 开展“庆祝《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五周年”等财税政策法规主题宣传活动,普及了财税法律知识,推进了依法理财。二是规范和加强财政财务监管。积极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提高了财政监督效能; 对全省269 个中央投资新增项目开展重点检查,促进了扩内需资金落实到位; 实施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增强了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 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了使用效益; 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积极组织开展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检查,加强行业诚信建设,提高了会计执业机构社会公信力 。三是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完善征管模式,加大征管力度,挖掘征收潜力。去年非税收入完成680 亿元,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达276.71亿元,为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积极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严格按照中央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的政策要求,积极推进我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省共查处“小金库”680个,涉及资金 4 亿多元,整顿规范了财经秩序。五是扎实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 关于厉行节约的政策精神,积极引导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年初确定的压减指标基本完成,其中省直行政基建资金压减了15 % ,公务购车经费压减了30 % , 全省因公出国(境)人次比前三年平均数下降25 % ,有效节约了开支,降低了行政成本。六是认真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工作。全省全年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5482 个,评审金额达到 549.83 亿元,审减率为16.99 % ; 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重点对 年度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加大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力度 。七是加强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 统一支撑平台建设,基本完成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等系统以及财政厅门户网站的升级改造,连通了覆盖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的广域网,新建了全省财政公文传输和邮件系统,推进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建设,为提高财政管理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强业务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和财政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财政干部培训,狠抓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财政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财专申本取得重大进展,财政科研、宣传信息、内部管理、后勤保障、老龄事业等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绩,财信控股、发展集团、高新投、铁建投、公路投等公司经营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为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广大财务会计工作者和财政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省财政厅党组,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省财政干部职工和财务会计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财政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 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在于收入增速明显放缓,收支矛盾非常突出,财政平衡压力巨大,财政风险有所加大,财政改革有待纵深推进,财政管理精细化有待加强,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予以解决。
二、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财政形势
当前,全球经济已步入后危机时代,呈现出复苏但不稳定的特征。今年我国经济形势依然比较复杂,财政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预计,今年经济形势会好于去年,财政收入形势也应当好于去年,但支出压力更大,财政运行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从有利条件看 ,一是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复苏。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和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主要经济体经济出现好转迹象,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加快,预计 20xx 年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可能总体好于去年。二是我国经济明显企稳回升。 2008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产生了明显效果,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全年实现了保 8 的增长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20xx 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各方面信心明显增强,全国经济回升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预计将会延续去年稳步向上的惯性,保持较快的速度。三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为我省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国务院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一系列扶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中央赋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先试”的有关政策措施正逐步推开,这些将为我省科学跨越、富民强省注入强大动力。 四是 “ 一化三基 ” 积蓄的发展能量正逐步释放。近几年我省大力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实施,布局和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积蓄的发展能量正逐步释放,这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对接中央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创造了条件,赢得了先机。目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为今年我省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从不利因素看 ,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难下,私人消费依旧疲软,企业投资意愿较弱,实体经济回升面临较多困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从国内来看,外需萎缩,结构调整压力巨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深层次矛盾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加之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长的政策效应可能减弱,民间投资意愿还不够强,居民消费难有大幅增长,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依然不足。我省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农民增收等难度增大的挑战。
综合分析, 20xx 年我省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有所改善,科学跨越发展面临难得机遇。加之今年暂未新增重大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经济发展将直接推动财政收入增长。但今年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平衡难度很大。一是依靠强化征管增收空间不大。去年收入潜力已挖掘得比较充分,今年这些一次性、特殊性增收因素较少。二是通过支出结构调整缓解支出压力的空间不大。初步预计,新增支出需求高达 172 亿元,而且支出基数大、刚性强。三是 预计中央转移支付增加的空间不大。 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影响,预计中央转移支付增量难以有大的增加,对中央转移支付依赖度较高的我省来说影响显而易见 。
根据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级财政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要被困难吓倒,要提振信心,积极作为,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善于从多变的形势中把握发展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财政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三、坚定信心,全力以赴,确保完成 20xx 年财政工作任务
20xx 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为我省实现科学跨越、富民强省战略目标夯实基础的关键之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围绕促经济增长,抓财政增收,保民生增利,推改革增效,加快财政改革与发展,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行“省直管县”改革,积极组织税收和非税收入,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富民强省提供有力财政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及积极平衡理念,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按 12% 安排,达 1685.2 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933.3 亿元。支出要重点围绕“四增”予以积极安排。为顺利完成上述工作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扩内需促发展为主线 , 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各级财政要始终坚持经济决定财政及财政经济和谐发展的理念,牢记发展第一要务,把握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继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各级财政 要密切关注国家的政策动态,积极支持做好新增项目资金申报争取工作,支持新上一批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动力;大力支持项目库建设,开发和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后劲;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强化资金监管,力争尽早发挥经济效益。二是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围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 运用各种财税手段,大力支持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支持发展低碳经济;抢抓国家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支持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其打造成我省新的千亿支柱产业。同时积极支持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支持加快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大力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各级要积极筹措资金,继续推进国企改革。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认真落实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认真落实各项企业减税减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四是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家电、汽摩下乡等是财政部门主抓的促消费工作,去年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限价将进一步提高。各级财政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改进补贴资金的领取办法,加快发放进度。同时,要积极支持推进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加大政府采购本地产品力度,进一步加强农村流通市场建设,扩大消费需求,拉动我省经济增长。 五是着力提高财政筹融资能力。投资是经济内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目前我省仍处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历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 60% 以上。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财政筹融资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门仍然必须把千方百计加强筹融资作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要用好政府投融资平台,坚持财政工具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支持我省经济建设。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扫尾,避免“半拉子”工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既要积极作为,更要注意防范风险, 在着力筹集债务性资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同时,一定要规范和加强监督管理,做到“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促进财政投融资工作良性发展。要整合现有的政府融资平台,严格控制组建新的融资平台,严禁政府、财政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六是积极支持旅游产业发展。 要充 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着力支持重点景区景点建设,提升我省旅游产品综合配套水平;积极扶持开发和培育旅游品牌,打造旅游精品,增强我省旅游竞争力;大力支持旅游宣传促销,积极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七是着力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要 积极支持“上海世博会”、“台湾湖南周”、“湘商大会”等重点招商引资活动。加大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积极支持承接产业转移。支持重点外贸行业发展,促进我省外贸出口结构调整,努力促进提高我省经济外向度水平。
(二)以优化结构保民生为重点,确保民生持续增利。 我们要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努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与人均GDP 增幅基本保持同步,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一是积极支持“教育强省”战略实施。 我们 要 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附属设施建设,支持城市中小学扩容改造。支持职业教育发展, 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大力推进教育强省战略实施。
二是着力缓解就业矛盾。 各级 要 认真落实各项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和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的就业工作,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切实缓解就业压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积极 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支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研究探索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相衔接的有效形式,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 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大对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 抓好生态移民工程,着力缓解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继续做好 渔民解困工作。
四是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各级 要 积极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筹措医改资金, 确保省市县三级投入及时足额到位。着力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探索创新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方式。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建立补偿机制。完善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筹资机制,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偿水平, 不断提高城乡群众医疗保障能力。
五是积极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要 积极支持乡镇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支持动漫、广电、出版等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积极支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和文物保护等精品文化项目。支持全民健身项目建设,积极促进文化体育事业不断繁荣发展。
六是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各级 要 重点保障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和计划生育对象利益导向机制经费需要,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积极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
七是大力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 推进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重大节能减排工程;积极开展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改革试点;继续支持推进饮水安全、乡村清洁工程和农村沼气池建设。
(三)以增投入惠 “ 三农 ” 为着力点,不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能力。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 “ 三农 ” 投入力度,加长发展 “ 短板 ” ,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统筹城乡发展能力。要认真落实惠农补贴。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涉农补贴政策,加强补贴资金监管,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要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小农水建设支持力度,支持病险水库治理。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中低产田和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要 大力支持农村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支持农村科技研发、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病虫害防治、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农村基层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财政扶贫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扶持具有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升级,同时支持加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连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认真组织实施乡镇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工程,继续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完善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在严格控制新债的基础上,逐步化解农村公益性建设债务;积极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适时启动减轻农民用水负担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构建农民减负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以增收节支为重点,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历史经验表明,财政形势越是严峻,增收节支越是重要。 各级要切实加大开源节流的工作力度,全力增收,厉行节约,促进财政平稳运行。一是强化征管,全力增收, 让促进经济增长的成果及时充分地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 。一要通过加强协调促增收。要建立健全收入征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相关收入征管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税收和非税收入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二要通过强化征管措施促增收。 加强宏观税负分析,加强主体税源分类监管,加大非税收入以票管收、源头控管力度,整顿规范收入征管秩序,严禁随意减免税费,尽快研究制定关于推行非税收入执收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积极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增收空间。三要通过改进征管手段促增收。依托现代科技支撑,加强收入稽查和专项检查,遏制收入漏出。二是强化措施,大力节支,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建立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坚持机构编制与经费预算相衔接,严格依照定员定额等标准编制、核定单位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加强项目支出评估、审核论证,整合财政资源,防止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及办公信息化建设等支出,在去年压减的基础上实行零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省直行政基建在去年基础上再压减10 % ,严禁超面积、超标准建设;严格控制庆典论坛节会支出,对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无实质性意义的节庆论坛活动,一律不安排经费,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五)以促改革创新机制为切入点,进一步增强财政体制机制活力。 我们要 坚持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增活力、促管理,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创新和完善财政体制机制,提高财政运行效益。
1 、认真做好财政体制改革工作。 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是今年我省财政工作的头等大事。刚才,周强省长对改革作了动员部署,大家 一定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财政部门做好改革工作再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认真学习,把握政策。 各级财政要认真学习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的有关政策要求,吃透改革精神,严格按政策推进改革。要充分估量改革可能碰到的困难,正确认识对待改革涉及的职能调整与利益得失,及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二是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这次改革牵涉面广,利益调整关系复杂,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会后,各级财政要将改革精神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领导支持。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财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成立专门工作班子,配备精干力量,安排工作经费,确保改革及时落实到位。三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改革合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加强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各级财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配合,积极落实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求;省直有关部门,特别是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要积极与财政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按“ 省直管县 ” 要求将共管资金直接分配落实到市和县市;市县财政要加强配合,按改革要求尽快核定划转基数,继续发挥市财政对县市财政业务指导、协调服务、监督检查等管理职能作用,实现新老体制的平稳过渡。四是要迅速适应改革需要,改进工作方法。各级财政部门要适应新体制要求,改进工作方法,重点做到五个适应:资金分配方式要适应。今后省财政将增强市县对具体项目的确定权,尽可能采用因素法、公式法公开公平地切块分配资金。将更加重视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把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的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业务管理方法要适应。改革后,省财政管理幅度空前加大,信息量激增,工作量剧增,这就要求我们要提升业务素质,理清工作头绪,通过抓重点、抓关键、抓规范管理等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工作开展。机构人员配备要适应。省财政管理幅度加大,就需要加强财政监督力量、整合充实主要业务力量。市财政主要面向县市的职能科室也有一个调整适应的问题。管理手段要适应。今后要大力加强“金财工程”建设,更多地利用视频会议系统、网络通讯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工作。思想作风要适应。改革后,省财政管理半径增大,责任更重,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转变作风,更加注重调研,更加注重勤政廉政等等。总之,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一个适应新体制,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需要我们好好研究,尽快逐一逐项制定规范管理新办法,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五是要严肃改革纪律,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各级财政部门要讲政治,讲大局,守纪律, 严格遵守此次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不得通过变更收入科目等转移收入,不得弄虚作假、虚增基数 。省财政将加大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2 、深化预算管理机制改革。 围绕提高 预算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健全公用经费定额管理标准体系,完善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办法,强化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相互分离、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机制。研究逐步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财政预算体系。稳步推进非税收入年度预算编审工作,加快实行非税收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和统筹安排。
3 、完善国库管理制度。 要 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要求, 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 力争今年将全省所有预算单位的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改革范围,年内完成市县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 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 ,提高资金运行的透明度。 加强银行账户管理,进一步完善国库单一帐户体系。
4 、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大对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款、中央和省级补助专款、国债、农业开发以及其他部门专项资金实施政府采购的力度。
5 、稳步推进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按照 各级财政保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省级经费和装备向困难地区及基层工作一线倾斜;市县经常性投入比改革前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各地必须把上级安排的经费一分不少地落实到政法单位,不得以中央和省财政安排的经费抵顶本级财政应安排的支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6 、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启动我省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第二步工作,实施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推进奖励性补贴管理的规范化。
(六)以促规范重绩效为目标,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推动财政科学跨越发展,必须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 按照“依法依规依程序、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进依法理财,规范财政运行,提高财政工作绩效。一是完善财政法规制度。 加快推动 《湖南省国有产权交易管理办法》、《湖南省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办法》和《湖南省政府债务管理办法》等地方财政立法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在全省统一实施财政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要加强对各项财政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把关,继续做好财政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努力减少财政工作的法律风险。 二是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要按照专项治理工作要求,继续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 “小金库” 专项治理工作,有选择地对国有企业进行“ 小金库” 专项治理工作试点。按照“标本兼治、纠建 并举”的原则,积极探索构建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三是 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 强化财政大监督理念,继续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积极搭建财政监督信息平台,切实加强财政收支监管和会计监督,进一步提高监督检查成果利用水平。建立健全财政内部控制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创造良好环境,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注协、评协行业党建工作,积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四是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要理顺职能、完善制度,实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合理配置、有效使用、规范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浪费与流失。五是积极推行绩效评价。要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重点 做好中央拉动内需增加投资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教育、农业、社保等重点项目资金的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充分 运用评价的成果,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管理、安排预算以及实施行政问责制的重要依据; 进一步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积极拓宽评审工作领域,逐步将以财政性资金投入为主的水利、环保、市政工程、土地整理、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项目纳入财政投资评审范围。六是强化财政科技支撑。要 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强财政管理,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有效整合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等信息资源,进一步推进财政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将财政主体业务应用纳入一体化管理,逐步做到实时、全程、全面监控,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规范和有效。 七是认真编制我省财政“十二五”规划。 要认真总结财政“十一五”经验,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立足我省财政实际,认真编制好湖南财政“十二五”规划,促进财政科学发展。
(七)以强素质树形象为目标,切实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要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力提升全省财政干部综合素质,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完善人事制度。要积极推进财政机构改革,理顺和完善财政职能,建立健全运转有序、规范高效的财政行政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激发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进一步健全科学合理的财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体现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用人导向。完善竞争上岗制度,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调动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建设学习型财政部门为目标,推进干部培训工作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训为主转变,着力增强财政干部综合能力和素质。 继续开展好全省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 加强基层财政工作经验推介与交流,共同提高理财水平。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增强大局意识,想大事,谋大局,积极拓展战略思维,更好地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功能;要增强创新意识,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心系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察实情,出实招,切实增强财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增强责任意识,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不断改进财政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财政部门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坚持以党建带动群团组织建设,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焕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要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继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廉政教育,强化权力制衡与监督,加强对各级财政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财政工作重要环节和关键岗位权力行使的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社会各界的监督,努力构建财政廉政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完成好财政部门牵头的源头治理腐败工作任务。 五是 加强财政文化建设。 坚持以文化人,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大力建设以“依法、依规、依程序”为核心的财政行为文化;以“公开、公平、公正”为核心的财政制度文化;以“信心、善心、责任心,感恩、宽容、廉洁、忧患”为核心的财政精神文化;以慎思、慎独、慎微、慎权、慎行、慎友为核心的财政廉政文化,形成财政干部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严谨务实、勤政廉洁、团结和谐、依法理财的财政干部队伍。
同志们,今年的财政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确保圆满完成 20xx 年财政工作任务目标,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富民强省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看过财政厅长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人还看了:
篇7:财政厅长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财政厅长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1
同志们:
正值岁末年尾,大家工作都很忙,在这个时候把各地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请来,专门召开全省乡财工作会议,
充分体现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和厅党组对乡财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为什么要召开这么个会议,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财政 基础管理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以及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财政部召开会议后,省里作了部署,各地正在有序推进, 有的地方并已初见成效,但各县(市)重视程度不一,进展不平衡。二是各地正在开展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职能划转工作,部 分同志要随职能划转到地税部门。当务之急,各地要尽快充实力量,稳定队伍,确保乡财工作不断,人员思想不乱。因此,很 有必要召开这次会议,统一思想,促进工作。刚才有鄱阳、峡江、上饶县湖村乡、浮梁县蛟潭镇等四个地方作了经验介绍,讲 得都很好。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加强交流、共同提高。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省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财政法 制建设不断增强,政府预算体系框架初步建立,预算编制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预算执行管理继续强化,“两基”建设稳步推进, 实现了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县域财政提档加速,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较好地服务了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较 快增长,为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省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近年来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级乡财机构立足农村改革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和深化乡镇财政改革 ,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管理机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涉农资金监管、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村 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建立了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乡镇财政管理 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乡镇财政是财政部门的最基层单位,是落实各项财政政策的末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财政政策的执行和落实。近几 年,各地根据乡镇财政工作实际,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提高执行力为着力点,狠抓岗责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构建了覆盖乡镇财政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管理体系,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 人、按制度办事,夯实了管理基础,提升了管理水平。鄱阳县将基层财政工作制度分为管理、组织、服务和廉政等四大制度体 系,制定各类制度55项,为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上饶县湖村乡把精细化管理同细化岗位责任有机结合,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并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效能告诫、考核评价、过错追究等多项管理制度,使各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相互监督,实现了各工作环节的无缝对接。
(二)“一卡通”发放机制成效显著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确保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我省开拓性地创建了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 卡通”发放机制。经过三年多的运行,这项机制基本成熟,操作规范,运行平稳,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省纳入“一卡通”发放 的补贴项目共计21大项56小项,发放金额256亿元。为进一步完善发放机制,省里今年又实行了“一卡通”发放月报制度,将 每月发放情况通报至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同时,制定了“一卡通”发放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对各 地发放工作进行考核排名,充分调动了各地的工作积极性。实践证明,这项机制的建立,切实解决了财政部门在惠农补贴资金 管理缺位的问题,有效地规范了权力运行,避免了干部犯错误,有利于融洽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保障农民 权益,加强民主监督;有利于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我省的“一卡通”发 放工作,一直以来,走在全国前列,纳入的项目最多,全国影响力较大,多次在全国财政和纪检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不少 省份来我省参观学习。
(三)“两税”收入平稳较快增长
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征管工作,各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广大乡镇财政干部积极作为,在税收政策宣传、创新征管机制、规 范征收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两税征管形成了“以证控税、部门协税、窗口直征”的良好格局,收入实现了平稳 较快增长,已成为了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全省“两税”收入每年都保持了较高的增幅, 总额由20xx年的22.2亿元上升至20xx年的67.2亿元,三年翻了两番,“两税”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由7.3%提高至11.6%。今年1-11月,全省累计完成两税收入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1亿元,增长52.72%。其中,契税收入完成56.2亿元,同比增长 51.31%,耕地占用税收入完成27.8亿元,增长55.66%。实现了小税种变大税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乡镇财政所自身建设有所改观
加强乡镇财政所建设是推行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为适应新形势下服务政府、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经 济发展的需要,各地以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契机,狠抓财政所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 得以改观。各地按照“因地制宜、注重质量,逐步实施、分年改善”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峡江县积极筹 集资金,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对乡镇财政所进行了改建、扩建和新建,全县10个财政所全部拥有单独的庭院和办公 楼,庭院宽敞,绿树成荫,面貌焕然一新,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乡镇财政业务操作基本实现信息化。随着我省“金财工 程”的实施,信息化建设与财政业务管理进一步融合,为各地“乡财县代管”和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等财政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 。武宁县以“金财工程”为依托,改造更新了财政信息网络传输线,大大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同时,还开发了电子会计记帐软件,从20xx年起全面实行无纸化电子记账办公。安远县财政局投入50多万元为每个乡镇财政所配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 公自动化设备,实现了县乡联网,建立了县乡财政部门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乡镇财政信息化管理的质 量和水平。
(五)乡镇财政为民服务能力增强
为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公共服务职能,打造服务型财政,各级乡镇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心系群众、财政为民”的宗旨,以群众 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践行“八项服务承诺”,着力建设三个乡镇财政服务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一是以“乡财县代管”为载体的乡镇财政收支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改进和完善了对乡镇各单位财政收支的管理和服务。二是以乡镇服务大厅为载体的乡镇财政综合服务平台,将财政综合服务事项整合到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三是以“一卡通”为载体的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平台,确保了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到户,财政为民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总的来讲,对近年来的全省乡镇财政工作,财政厅党组是充分肯定的,全省广大乡财干部以踏实的工作作风,敬业的工作 精神,良好的工作表现也赢得了各方面的一致好评。借此机会,我代表厅党组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大家向辛勤工作 在乡镇财政工作第一线的广大乡镇财政干部致以亲切的问候!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乡镇财政 工作仍然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财政基础管理工作亟待强化,涉农资金监管方式有待改进和创新,科学化精细化 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二、加强“两基”建设,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管理基础工作涉及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覆盖财政管理的方方面面,是财政管理的基石。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重点在基础,关键在基层。县乡财政和财政部门内部基层单位是财政管理的重要责 任主体和载体,是财政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基础工 作和基层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全面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一)认真做好乡镇财政管理基础工作
乡镇财政管理基础工作是为实现财政管理目标提供基础资料、基础标准、基本手段等相关工作的统称,是推进乡镇财政科 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基层财政部门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全面掌握所属预算单位人员工资、资 产负债、收费标准等基础信息,建立和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提供可靠依据;要详细掌握 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对象的基础信息资料,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一卡通”资金发放的准确性;要认真开展债权债务清理, 加强对债权债务数据的动态分析,增强债务监控的主动性。二是加强财政所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在规范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建 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账户管理制度、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三是加 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将乡镇财政网络建设纳入财政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以“金财工程”为支撑,搭建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 为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要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将“乡财县管”、“一卡 通”发放系统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县乡财政部门内部及乡镇财政与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促使信 息化管理系统与财政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二)大力加强乡镇财政所建设
乡镇财政是沟通城乡经济的纽带和桥梁,是落实财政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大力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特别是乡镇财政所建设。我省现有乡镇财政所(包括街道财政所)1577个,部分乡镇财政所目 前办公条件还比较简陋,办公设备老化,规章制度也不够健全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财政职能的发挥。省厅将从20xx 年起,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力争用五年时间,使全省乡镇财政所逐步实现行为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工 作精细化、办公现代化,全面打造“温馨、高效”的乡镇财政新形象。在推进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中,要遵循统筹安排、分段 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科学规划、务求实效的原则,着力体现乡镇财政特色。各地要在全面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 基础上,制定方案,分类指导,分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省里将对标准化建设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地方予以表彰奖励。
(三)进一步强化涉农资金监管
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逐年增加,特别是涉农资金越来越多,如何确保这些涉农资金安全运行,怎样监管到位,我们在座的各位要认真思考,高度重视。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监管机制的作用。这几年,各级财政部 门在资金监管方面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建立了不少监管机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特 别
是在涉农资金监管方面,我们建立了“一卡通”发放机制,杜绝了资金体外循环,确保了资金封闭运行。鄱阳等二十多个县(市)创建了涉农专项资金“一个漏斗向下,一个闸门放水”的监管模式,由乡财局监控涉农资金的流向,在乡镇层面构建了专项资金 的防火墙。浮梁、上饶等县在乡镇财政所建立了项目资金跟踪问效机制,凡下拨到农村的财政资金,乡镇财政所全程参与跟踪 监管,做到事前把关,事中审核,事后检查。这些机制都很好,很有效,下一步各地要在集中支付体系框架内逐步完善。二是要 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就地就近监管的优势。乡镇财政所贴近农村、贴近基层、人员熟、情况明,具备就地就近监管的优势。县 级财政部门要把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下发的涉农资金文件、制度办法和具体要求等信息及时传递给乡镇财政所,便于其开展监 管工作。乡镇财政所要积极参与本地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对本级和上级财政下达的各类资金, 都要建档备案,全程参与监管,并及时将资金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信息向上级反馈。要全面了解惠农补助对象的基本信息,实行动态管理,防止财政资金被冒领、套取现象的发生。
(四)切实做好“乡财县代管”和“村账乡代理”工作
目前,全省乡镇财务都实现了“乡财县代管”。这项改革理顺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了乡镇支出管理,规范了乡镇行政 行为,管住了乡镇乱收费乱举债。“乡财县代管”工作已经成为全省乡财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县级乡财部门要切实抓紧抓好, 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深化。全省村级财务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税费改革后,省财政每年都安排了村级 组织运转经费。20xx年省级财政安排了9.3亿元,平均每个村5.4万元。各级乡财部门一定要加强对这块资金的监管,并正确 全面地在财政决算中反映收支。从目前情况来看,全省很多地方村级财务都实行了“村账乡代理”,但模式不统一,大多数地方 在乡镇财政所管理,少数地方在农经部门管理,还有的是乡镇财政所和农经部门共同管理。无论哪种管理模式,乡镇财政所都 有监管责任,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还没有实行“村账乡代理”的地方,要尽快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的管理。和“村账乡代理”工作的指导,不仅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管理办法,还要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各地的积极性。要 坚持村级财务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对发现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限期整改。
三、加强队伍建设,为乡财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坚持科学发展、发挥财政职能、构建和谐财政,对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日 益繁重的财政任务,如何以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破解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难题,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干部队伍的创新力和执行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清正廉洁 的乡财干部队伍是做好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理顺职能,稳定干部队伍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和省政府的决定,我省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职能由财政部门划转到地税部门,此项工 作省里已经召开了会议,作了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全省正在落实。各地要严格执行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文件规定,精心组 织,认真实施,确保平稳交接,顺利划转。省政府确定这次乡镇财政所“两税”征管人员不划转,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乡镇“两税”征管人员绝大多数是兼职从事“两税”征管工作,且“两税”征收任务在乡镇数量很小,大部分在县以上财政部门 征收;二是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乡镇财政所的工作任务很重,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而现有乡镇财政所人员大多数长期从事乡财工作,素质高、业务精,是财政队伍的生力军,是财政工作的坚强基石。如果乡镇财政所人员随“两税”职 能一并划转,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出现空缺,将严重影响我省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乡镇财政工作的正常开展。“两税”职能划 转后,乡财机构的职能要相应调整。各级财政部门要理顺乡财工作的职能,切实加强对乡镇财政工作的领导,根据“两基”建设 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充实和拓展乡财机构的职能。随着这次职能的划转,部分乡财干部要到地税部门工作,乡财机构的编制和人员相对减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和编制及人事部门反映,尽快增编增人,通过内部调 整和公开选拔录用等办法,充实乡财机构人员力量,确保机构正常运转,工作正常开展。
(二)理顺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
我省乡镇财政所成立至今已有20多年,可以说全省乡镇财政所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政事业的壮大,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公共财政进一步发展需要,乡镇财政所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当前,乡镇财政所面临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管理体 制问题。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乡镇财政所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实行县财政局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县财政局为主的管理方式,人员和编制上划县级。从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地方已上划到县财政局管理,但还有小部分县(市)没有上划。希 望人员编制还没有上划的地方,回去后尽快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采取切实措施,按照省政府规定做好上划工作。二是人员问 题。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财政所达不到省里规定的3到5人的标准,甚至有的财政所只有1人,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乡镇财政工作 的正常开展,而且容易引发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充实人员力量,确保每个财政所达 到3人以上,以适应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工作的需要。今后凡是财政所人员达不到3人的,一经发现,省厅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 通报。三是经费保障问题。这个问题各地多年来一直反映比较强烈,尽管这几年全省各级财政安排了一些乡镇财政建设经费, 但因财力所限,现有的乡财经费只能满足低水平的工作运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财政所经费短缺的状况。各地要切实加大对乡 镇财政所的资金投入,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将乡镇财政所建设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乡镇财 政工作的需要,适时逐年增加,为财政所自身建设提供经费保障,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乡镇财政所的经费,各级财 政部门在安排资金时,一定要向政府的领导汇报清楚,我们对国税、地税的经费保障得非常好,但对乡镇财政所的保障程度不 够,即使达不到国税、地税的保障标准,至少也不能一直低水平地运行,这样将来会出问题。省厅将结合“金财工程”建设,给 予财政所一定支持,但财政所正常的运转经费各地一定要切实加以保障。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财政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是事关财政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加强学习培训是提升乡镇财 政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几年来,各地紧紧围绕“抓培训、提素质、促工作”的目标,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和业务培训工 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初省财政厅制订出台了全省乡财干部培训计划,计划在全省开展分级分批培训,力争三年内对所 有乡镇财政干部轮训一次。按照培训计划,今年8月份和10月份,省厅在厦门、九江分别举办了县乡财局(科、股)长和乡 镇财政所长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近300人次。通过专家的讲解和学员相互之间的讨论,大家对全国财政改革与发展、我省 财政管理体制、乡镇财政管理、财政支农资金政策等财政理论、政策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感悟。我省的培训工作得到了财政 部的充分肯定,下一步,各地要结合实际,根据省厅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乡镇财政干部的培训力度,业务水平。
(四)开展廉政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近几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当地党委、纪委的领导下,切实加大了源头防治腐败力度,有力推动了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作为乡财干部,经常与资金打交道,手中多多少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总会有人求助于我们,的廉政教育,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一要抓好干部的教育、监督和廉洁自律, 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不断夯实廉洁理财的思想道德基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 道德防线。二要加强财政所内部制约制度建设,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针对重点岗位、重要环节,完善相关的内部监督 制约制度。三要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只要是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都要采取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特别是把群众最关心, 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作为公开重点。在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和公正 的原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注意两个安全,一个是资金安全, 一个是干部安全。资金安全有两方面,一是不要让资金跑掉了,在制度上出问题,另一个要保证执行的运转,现在一些地方把 资金用来搞城市建设,预算的正常支付都保证不了,大家一定要注意。对干部的安全,作为财政部门的领导这根弦永远不能松 懈。财政部门有资金,大家都来求你,把你作为目标,一定要警钟长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
同志们,今年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各地要抓紧做好年底财政收尾工作,力争圆满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明年是实施“十 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乡镇财政工作责任重大。全省广大乡镇财政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扎实工作, 着力抓好“两基”建设,进一步提升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全面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进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篇8:决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省财政厅关于决算工作会议精神并部署全市的决算工作,决算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总结,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反映,是财政财务收支计划实际执行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预算的编制和审核。决算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我们国库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在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决算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今年的全省决算工作会议上,我市的预算执行分析取得了全省第三名、财政总决算取得了全省三等奖的优良成绩,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对国库部门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志的辛勤工作,希望大家戒骄戒躁,努力工作,把今年的决算工作进一步做好做扎实,取得更大的成绩。
从05 年开始,我市成功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方式的现代财政国库制度。国库工作由此也掀开了新的一页,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财政财务工作,如何管财理财,如何防范财政资金风险、如何争取上级资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下面我就这几个问题谈四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如何做好财政财务工作
财政财务工作是对财政资金的收支所进行的财务活动,它的范围比较宽,在座各位大部分是财政财务工作的参与者,也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对财政财务工作是相当熟悉的,对如何做好财政财务工作有切身的体会。做好财政财务工作,首先要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我们财政财务工作的质量,国家和省都出台了相关的制度规定,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但我们在工作中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不断完善财务制度,不断规范财务行为,依法理财,整章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财政财务工作。其次,我们要重视财政财务队伍建设,要配齐人,配好人,特别是要配上人品好、素质高的同志。财政财务工作中制度是基础,人是关键,制度再完备,没有人去执行,也等于空谈。配齐人能保证各个环节都有人做并且能相互制衡,配好人,能使工作做的更好更扎实。第三,要做好基础工作,确保会计工作规范,账务完整、准确、及时。要强化内部管理,健全会计核算岗位责任制,完善内部稽核、内部制衡和相互纠错机制。加强印鉴和票据管理,做到分人分印保管,重要票据由专人管理、专人传递,并严格实行领用和核销制度,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在今年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省里提出在财政财务工作中要确保“资金安全,干部更安全”,要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际上,这是各级领导对我们财务、财政工作者第一位的要求,整天与钱打交道,必须身体立行,率先垂范,真真正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正人先正己。第四,要注重信息化建设,扩充、完善账务数据查询、报表查询系统功能,提高会计核算信息化管理水平。第五,要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财政财务工作头绪多,日常工作量很大,很辛苦,并且牵涉面广,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财政部门、各预算单位、银行等要加强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二、如何管财理财,给领导当好参谋助手
管财理财是财政和各部门财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如何管好财理好财是我们大家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要管财理财需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坚持财政资金使用不走样,每一笔财政资金的使用都有规定用途,如果违规使用,财政资金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而且容易滋生腐败现象。为了防范这种现象的发生,明年我们要逐步推广公务卡改革,希望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做好准备。公务卡的特点主要是方便、快捷、安全。目前改革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待时机成熟即可进行。大家可能知道,财政部已下发通知,明年中直部门全部推行,我省很多市已经推行。二是要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高昂的工作热情,严格按照限时办结制原则,处理国库相关业务,各个环节要密切衔接,保证对各预算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管好财理好财。三是要采取多种方式使财政资金保值增值,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财政资金不再沉淀在各预算单位账户,而是留在国库中,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使国库资金能保值增值,多研究研究国库现金管理等前瞻性的理论知识,为下一步财政资金更多地保值和增值打好理论基础,另外,对于财政专户资金,要细致分析,不断研究专户资金使用规律,多想办法使财政专户资金保值增值,特别是社会保险基金,要积极与相关机构沟通协调,采取多种方式使其保值增值,以达到管财理财的目的。四是作为部门财务科长、主管会计,一定要对本单位财务收支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各项工作了然于心、成竹在胸,在依法守规的基础上,配合相关业务科室多方争取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另外要学会依法办事,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当好部门领导和广大群众放心的“好管家”。
三、如何防范财政资金风险
国库部门是财政资金的总出口也是唯一出口,所有的财政资金都由国库部门管理,责任重大,同时也是风险聚集的地方,在全国一些地方曾经出现过一些问题,引起了部领导和省厅领导的高度重视,所以防范财政资金风险成为国库部门的重要任务。要做到防范风险,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切实加强财政资金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资金安全管理“一把手”负责制,将内部资金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化。同时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下级财政部门资金安全管理的检查指导。二是切实加强对财政专户的管理,规范财政专户的开户审批,防止财政专户过多、过滥,开户不规范的行为发生,消除财政专户资金支付管理的潜在风险。三是全面强化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财政部门内控管理机制。
四、如何争取上级资金,扩大我市及各部门可用财力
聊城是山东省的落后地区,财力有限,但需要办的事情却非常多,所以我们需要借助外力,需要向上争取资金,这是我们财政财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春天,原财政部长刘仲藜第一次来聊城,首先问我聊城有多少人,有多少财政供养人口,全年地方财政收入有多少,可用财力有多少,我回答完后,他说, 聊城人均财力不高,低于山东平均水平。所以,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必须想千方设百计做工作,多方争取资金,缓解我市困难。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一是要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各部门与财政对口业务科室要勤联系,勤沟通,多了解上级各类资金信息,我记得曾经在基层工作时,多方与农口部门座谈,每年都把上级各类专款情况拉成清单提供给他们,共同向上跑项目。我们要对口争取,靠上争取,要向上级部门充分反映我们工作中面临的资金困难,以诚感人,以诚服人,争取上级部门对我们有更大的资金倾斜。二是要积极研究政策,特别是国家出台的一些产业发展政策,结合我们聊城实际,配合相关部门,多立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多争取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资金。三是要落实争取上级资金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要加强争取上级资金的目标考核,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对各部门下达的争取资金任务。明后年我们可能还要面临新的增资政策,20** 年各项增支因素居高不下,收支矛盾仍然艰巨。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为聊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财政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我们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我们要用百倍的热情和努力,更加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同志们,20**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马上来到,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市财政局党组对广大财政、财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工作顺利,祝全市决算工作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篇9:决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十一五”时期全省粮食财会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20**年财会工作,分析粮食财务形势,交流财会工作和企业改革情况,研究谋划“十二五”和明年工作思路;布置20**年度国有粮食企业会计决算工作。会议期间将召开安徽省粮食会计学会五届八次常务理事会议。明天孙良龙局长还要做重要讲话。现在我代表省局财务处汇报四个方面工作。
一、“十一五”期间我省粮食财会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时期,按照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部署,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粮食财会部门紧紧围绕粮食中心工作,乘势而为,以服务大局、服务“三农”、服务基层为宗旨,充分发挥财会职能作用,坚持改革创新求发展、凝心聚力抓管理、夯实基础上水平的工作理念,为确保粮食宏观调控,促进全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创新改革思路,减轻了企业包袱。20**年以来,各级粮食财会部门始终以改革为动力,不懈探索我省粮食企业改革的有效形式,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企业债务包袱,在各级农发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充分利用农发行呆账核销政策,先后在霍邱(7月28日)、明光(11月9日)召开专题改革现场会,大力推广两县(市)“依法破产、核销债务”的成功经验,各地因地制宜,一县一策,主要采用依法破产、关闭注销重组和法院起诉等办法,有效化解了企业历史经营性挂账,并取得了重大成效。据统计,截止到目前,已累计核销化解经营性挂账33亿元,其中11.01亿元,09年16.05亿元,今年有望核销5亿元以上。省局为全力推进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在全省开展了“企业改革突破年”活动,努力盘活存量资产,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截止到11月底,全省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户数714户,比20**年底减少406户。其中购销企业11月底506户,比20**年底减少266户。全省已改制企业562户,改制面达80%,股份公司制244户,在职职工人数11月底29137人,比20**年减少15854人。应该说“十一五”期间产权制度改革目标基本完成。
二是协调落实政策,加快了产业发展。一是协调收购资金。各地粮食财会部门主动协调农发行,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支持企业搞好购销和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省农发行累计投放收购资金1004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1235亿斤,另外支持龙头加工企业贷款240亿元。二是积极协调财政、税务等部门,盘活企业资产。大力实施“退城进郊”战略,鼓励扶持省级储备库和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已建成产业园区99个,预计总投资119.34亿元,完成投资42.45亿元,80%都来源于资产存量的盘活,同时,千方百计筹措改革成本,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了国有资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是服务了产业化龙头企业。配合农发行打造企业诚信,2次审定了321个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国家粮食局和农发总行共同重点支持的企业。在粮食收储基地建设、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给予贷款支持。四是科学管理使用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和企业做大做优,集中财力办大事。以来,省局在争取支持省储库建设、园区建设、粮食物流、仓储维修、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财政支持资金达4亿多元,特别是去年以来,扶持的力度有大幅增加。同时在服务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中,“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2600多万元,惠及78个县,8.8万农户。五是 “十一五”时期,在为全省粮食行政服务上,也有新突破。“十一五”时期,省局在省储粮监管和质检体系建设、清仓查库经费、扭亏增盈、目标考核等方面,给予补助和奖励资金达3000万元以上。 六是协调财政、税务等部门,为基层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两次下发文件,落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房产税及土地使用税减免等相关政策,累计减免税达3亿元以上。
三是努力开拓经营,提升了企业效益。“十一五”期间,各级财会部门,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强化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千方百计培育企业的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先后开展“企业改革突破年”、“效益管理年”和“质量效益年”等活动,一手抓政策机遇,做好托市收购和政策性粮食经营,扩大了政策效应;一手抓市场购销,努力增加企业收入。同时加强了财务管理,降低费用支出,进一步巩固改革和扭亏增盈成果。全省实现了粮食行业财务状况的根本性好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资产结构优化。所有者权益大幅增加,由20**年底负资产到正资产,今年底预计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所有者权益达20亿元以上,为企业规模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效益逐年增加,20**年实现利润4085万元,实现利润9549万元,实现利润11363万元,年实现利润12259万元,今年尽管面临诸多困哪,预计实现盈利也在1亿元以上。继续保持盈利上升的势头。
四是强化财务监督,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十一五”期间,我们连续五年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粮食财务资金监督检查工作,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效果显著。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通过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了财务行为。基本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项目、管资金。二是加强资金监督检查,建立约束机制。“十一五”期间,在全省实施了财务资金监督检查、清仓查库、“小金库”专项治理,同时还把开展财务资金监督检查与治理商业贿赂结合起来,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了财务监督效应,预防并减少了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成效非常明显。三是规范会计核算,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针对粮食财会基础工作近年来有所弱化现象,一些市县结合实际,开展了会计基础工作检查,同时开展了内审工作和会计委派制,提高了核算质量,保证了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会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五是加大行业指导,稳定了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各级财会部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切实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一是强化财务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省局先后组织财会人员参加国家粮食局有关业务培训500多人次,省局举办会计电算化、执行新会计制度培训人员1300多人次,局直单位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40人次,提高了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组织财会知识竞赛活动,展示了财会人员的精神风貌。20**年省局举办了全省财会知识竞赛,参加人员达4000多人,在全国大赛上,我省代表队获得团体“三等奖”。充分展示了我省粮食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和精神风貌。
六是严格部门预算,保障了机关运转。“十一五”期间,财政部门预算执行力度越来越大,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实施范围也越来越广。全省各级财会人员,严格按照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及时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以及政府采购制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各级粮食行政机关正常运转。同时在部门预算中,主动协调,汇报争取项目资金,大力支持粮食企业发展。
综上所述,五年来,全省粮食财会工作,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经过全省上下财会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但是,当前新形势下粮食财会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有的地方改革滞后,出现新的历史遗留问题,基层企业基础设施差,市场占有率下降,主营业务经营萎缩,面对央企、民企、外企,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竞争力趋弱,企业资产质量不优,融资难等现象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制约和阻碍了粮食产业的发展,为此,各级财会人员一定要认清形势,迎难而上,顺势而为,迎接挑战。上述问题,只有通过坚持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工作思路来不断解决。
二、顺应形势,努力完成 20**年粮食财会工作
今年以来,各级粮食财会部门,以开展“质量效益年”为抓手,紧扣年初财会工作目标,强化措施,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认真落实各项金融、税务、财政政策,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全省国有粮食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化解企业历史债务。去年明光会议后,改革艰难的蚌埠、宣城、安庆等地粮食部门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新进展。截至11月底,全省上报待核销经营性挂账5.06亿元,其中:怀远县1.81亿元,固镇县0.59亿元,合肥市直0.54亿元,宣州区0.42亿元,枞阳县0.44亿元,郎溪县0.33亿元,广德县0.19亿元。到目前为止,全省除个别县外,企业经营性挂账处置工作目标基本完成。
二是抓扭亏增盈工作,企业效益持续增长。抓扭亏增盈,已成为各级粮食财会部门的常态化工作,各地非常重视,特别是今年受各种经济环境和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因素影响,我国粮食购销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粮油价格涨幅加大,行政干预加强,各级粮食部门积极应对,化解风险。一方面抓主业粮食购销,把握市场,买活经营,夯实赢利基础;另一方面强化内部管理,增收节支,降低费用支出,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到11月份,全省购销企业盈利4227万元,同比增盈441万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效益持续增长。17个市中11个实现盈利,过千万元的有阜阳、滁州两市。分县看,全省有62个县(市、区)实现盈利,盈利面为70%以上。但工作开展不平衡,仍有一些市县企业发生亏损,形势不乐观。
三是抓各项政策落实,着力改善企业经营环境。首先是协调落实收购资金。6月份省局与中储安徽分公司、省农发行联合发文,落实托市小麦收购资金。秋粮收购期间,主动协调农发行,分类指导,全省投放贷款30多亿元。今年前11个月,省农发行累计投放粮油收购贷款138.4亿元,没有出现卖粮难和打白条的现象。其次是稳妥处理遗留难题。8月份积极主动配合安徽专员办,先后对50多个县370个粮食购销企业20**-2009年四批跨省移库粮食费用进行了核实,累计核实费用2.4亿元,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第三是主动争取财政、税务部门支持。10月份省里已下发文件,全省落实了781个粮食购销企业享受有关国家对粮食储备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年可为企业减免税达5000万元以上。第四是协调财政,加大对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今年下拨各类财政项目资金达2亿多元,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主要有两次下拨修仓资金9858万元,省储库、中心库、物流项目资金3800万元,重点园区建设资金4088万元,产业化扶持资金1800万元,农户科学储粮仓工程700多万元,省直单位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等,有力的支持了我省粮食产业发展。
四是抓好监督,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重点是强化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管理。在资金管理方面,主要是结合“质量效益年”活动,扎实开展财务资金监督检查。各地都按照省局要求,做到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达到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企业行为的目的。在制度建设方面,各地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办法”、“费用开支管理办法”、“大额收支审核办法”、“经营目标考核办法”、“招待费管理办法”、“小车管理办法”,坚持按制度办事,有章可循。在会计核算方面,各地加强财会人员培训、会计基础工作检查,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力促进了全省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增收节支方面,各级财会部门都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坚持原则,带头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手大脚花钱现象有所好转。同时各地都把专项治理“小金库”工作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创新了全省财务工作思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遏制了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
五是抓财会人员学习培训,确保财会队伍稳定。抓好财会人员学习培训也是财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各地行政经费困难,今年我们还是分批组织了100多人参加了国家局举办的新业务、新知识学习培训班,一是学习了新知识,二是开拓了眼界,三是创新了工作思路。各地结合实际,也举办了多元化业务培训班,效果都非常好。今年由于市县机构改革,机关人员变动较大,但财会机构队伍还比较稳定,为我们开展财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体现了有为而有位,有位而更有为的新观念。
六是抓预算管理,促进粮食产业持续发展。随着财政预算管理向市县全面推进,各级财会人员:一是学习政策,转变工作方式;二是主动加强协调,研究政策,利用政策,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粮食产业发展;三是严格执行预算,确保财政资金使用不出任何问题;四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督检查,严禁挤占挪用,确保专款专用;五是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机关正常运转,切实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到该用的地方。
三、理清思路,切实做好“十二五”期间粮食财会工作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市场调控,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完善临时收储政策,健全储备制度等等,确保“十二五”期间粮食供应,保持市场价格的平稳运行。同时,还要继续支持粮食主产区的发展,加大对主产区的投入力度,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安徽作为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主产省,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不论是粮食流通政策方面,还是财税、金融政策方面,国家将会对我省给予关注和支持。因此,粮食财会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要求,跳出传统的粮食财会工作框框,学会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和创新的管理制度来迎接挑战,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好地为落实粮改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服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谋划和开展工作。
一要更新理论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当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粮食财会工作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粮食财会工作的知识面不断扩大,工作难度加大,对粮食财会人员工作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加强理论知识更新不仅是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粮食财会人员要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结合粮食流通实践,不断加快理论知识的更新。粮食财会人员不仅要钻研财会业务,还要广泛学习与粮食工作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财税、金融、法律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对财会理论、粮食政策的研究力度,特别是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宏观调控中重大问题的研究,搞好理论和政策储备,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更好地指导粮食财会工作,为粮食流通的发展服务。
二要创新服务观念,转变工作职能。当前,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粮食财会工作服务的对象、范围和重点也与以前有所不同,这些变化,客观要求粮食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切实创新服务观念,转变工作职能,更好地做好粮食财会指导工作。具体来说,一是要树立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服务的观念。要积极参与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来,研究完善和落实好有关财务政策,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二是要树立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的观念。要及时准确地做好粮食财会信息的汇总和分析,努力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准确数据。要根据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协调落实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政策,为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发挥重要作用。三是要树立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服务的观念。必须顺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积极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粮食财会部门要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为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服务。四是要树立为本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服务的观念。进一步加强部门财会管理,对本部门资金筹集、使用分配严格管理,规范开支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认真执行财会制度,切实维护财经纪律。
三要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新形势下的粮食财会工作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而是要适应粮食流通体制的新变化,把新方法、新手段和新的组织形式引入到粮食财会管理中,努力形成现代、科学的粮食财会管理方法。一是要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地粮食部门和企业在推进改革和发展中的有关情况和问题,为工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流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要及时总结粮食财会工作中的先进典型经验,通过典型引路,积极探索粮食财会指导工作的新途径。四是要掌握现代财会管理方法,以适应财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和信息网络系统,推动财务管理技术与服务手段的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四要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各级粮食财会部门要根据本部门实际需要,在现有粮食财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提高规章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用性。一是要做到制度健全、有章可循。通过制度约束,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服务。二是要严格岗位责任制,明确粮食财会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增强粮食财务人员的责任心。三是要严格按照财会制度办事,减少主观随意性。要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会制度规定,指导粮食企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防止财会管理中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明年的粮食财会主要工作任务
20**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头,非常重要。全省粮食财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粮食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为抓手,紧紧围绕粮食工作大局,坚持服务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努力培育一批资产质量好、经营机制活、盈利能力强的国有粮食骨干企业。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强经营管理,以确保全省粮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持续增长。
20**年粮食财会具体目标:一是全面完成经营性挂账核销任务;二是继续保持全行业盈利,力争做到市县盈利面达90%以上,省级储备库盈利面达100%;三是粮食经营不出现毛亏,全省费用水平下降2%。为了落实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财务政策落实,服务粮食宏观调控和产业发展。一是继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少数改革滞后的,并有经营性挂账的市县或企业,建立联系点制度,确保全省处置挂账目标任务完成。二是继续协调落实粮食减免税政策。按照税法粮食企业各项优惠政策20**年底要到期,20**年又要重新出台文件。因此,各地要了解掌握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新的企业减免税政策献计献策。三是继续落实国家局《关于加强合作 支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通知》,充分利用好政策性金融支持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一系列措施,通过改革重组、整合资源,优化企业机构,促进现代流通产业跨越发展。四是继续协调财政等部门,充分利用好主产省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所腾出的资金用于粮食事业发展。各地要争取国家新增产粮(油)大县奖励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流通环节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购销和仓储能力。
(二)协调拓宽资金渠道,支持粮食购销和发挥主渠道作用。目前基层国有购销企业贷款难问题已成普遍现象。我们要加强研究,积极协调农发行完善粮食收购资金信贷管理办法。支持国有购销企业收购粮食,方便农民售粮,不出现打白条和卖粮难。同时指导企业优化资产结构,形成规模效益,提高企业银行信用等级。督促企业加强收购资金管理,严禁挤占挪用,确保资金安全。指导企业创新购销机制,争取其他金融机构支持粮食购销业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对有信贷资格的骨干购销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协调农发行加大贷款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三)加强经营工作指导,确保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目前粮食市场形势错综复杂,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粮食价格波动加剧。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面临较大压力。各地要进一步增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指导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抓好粮食购销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全省粮食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粮食财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粮食购销企业统计和财务分析工作,继续实行经济效益通报制度和重点企业经营分析制度,建立一定的企业联系点,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指导企业准确把握市场,积极开展粮食购销,搞活经营,规避风险,巩固企业经营成果。督促和指导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财务核算,降低费用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四)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素质。机构变动,人员更新。各级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开展粮食财会人员学习培训。加强粮食财会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粮食财会人员政策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树立全局观、服务观,从管理角度去研究财务工作。加强对粮食财务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增强服务能力、保障能力。要加强省、市、县之间的联系沟通,形成系统合力的和谐工作氛围,服务于粮食各项工作。
(五)加强部门预算与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财会部门是综合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要主动协调财政,争取支持。在编制部门预算时,要研究财政政策的支持取向和粮食行业的特点,在保证机关运转和一般支出的前提下,多汇报多沟通,争取对项目资金投入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障重点粮食事业发展支出,如省储库、中心库、粮食物流、粮食产业化、园区建设、粮食质检体系建设、批发市场体系建设、仓库维修等等。同时要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对项目资金要加强监督,不准挤占挪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审计力度,保证财政预算资金安全;要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同志们:岁末年初,粮食财会部门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我们要振奋精神,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围绕粮食流通工作大局,继续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指导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紧紧树立创新工作观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促进我省粮食流通产业跨越发展做出新贡献。
最后感谢各位局长和财会各位同仁,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粮食财会工作和我本人的关心和支持。
谢谢大家
篇10:决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20**年是金融经济走势复杂多变的一年,是全省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系统上线的第一年,是常宁农商银行稳健运行的第一周年,也是我们协作拼搏,负重奋进的一年,大家辛苦了。
今年的会计决算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围绕年度业务经营目标,依托财务管理系统,规范会计核算行为,认真落实财经、金融、税收政策,依法筹划财务资源,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加强资本积累,不断提高等级与绩效,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现在,我就20**年年终决算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加强决算工作组织领导。决算工作直接关系到全年经营成果,影响全行员工个人工资收入,各支行(中心)、总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步调一致,通力配合,确保20**年年度会计决算工作如期如质完成。
成立20**年决算工作专班。总行要成立决算工作领导小组,董事长任组长,行长、监事长任副组长,副行长任成员。要明确决算工作职责和任务,把好会计决算数据关口。财务核算部要统筹兼顾,做好调度组织。特别是对基础薄弱、存在问题较多的支行,要及时给予政策和业务上的指导。信贷业务部、稽核审计部、科技网络部、电子银行部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各支行要做好决算工作前期准备,进行全面检查。各支行要相应成立20**年度会计决算工作领导小组,抓实分工协作。实行支行行长负责制,委派会计具体负责每项工作的落实。要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省农村信用社20**年度会计决算工作指导意见》、《常宁农商银行20**年度会计决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本着对常宁农商银行改革发展负责的态度,妥善处理好国家和地方财政与我们农商银行的利益,农商银行与股东及员工的利益。要严格按照会计法规执行会计决算,要遵循决算时点要求和操作流程,扎实做好各项会计决算工作。
做好决算保障服务工作。全行员工年前无大事不得请假,必须保证人员到位。决算工作需要的物资要准备到位。要对电子设备和用电线路进行全面的检修,包括发电机,以防停电,要备好决算工作需要的各种材料,确保决算工作正常进行万无一失。三是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优化决算工作组织体系。各部门要内外协调、上下沟通,加强横向联系,为做好决算工作扫清障碍。科技网络部要与联通、移动、电信等通讯网络营运商联系,随时确保网络畅通。电子银行部、后勤保障部、财务核算部要对全行的硬件设施进行检查,对电气线路、电子设备、电脑机房和柜台UPS等都要在决算前进行一次全面巡检和调试,为做好20**年会计决算工作全面提供组织保障体系。
把握时间节点,按时高质完成各项资料报送。今年是三个系统并行,各个决算参与者要严格按照省联社规定的时间做好结转,及时报送数据,不能遗漏,减少差错,这是对大家的业务能力的检验,对责任心的检验,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今年制定的报表质量考核办法考核到位。
二、科学筹划,真实完整反映经营成果。
要按照“铁账、铁款、铁规章”三铁标准,做实20**年度会计决算工作。严禁收息转本,严禁弄虚作假,严禁违规经营,不打埋伏,不涨洪水,不人为增加风险隐患,夯实持续经营基础。
要依法盘活政策资源。合理筹划财务资源,要用活用足国家给予我们农商银行的金融、财税优惠政策,切莫浪费政策资源,要结合应用政策资源,凝聚改革红利和员工福利,要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今年年底的各项补助有些项目做了合并,有些项目做了调增,总体补助较往年略有增加。
要密切关注今年科目的增设和变化。这些科目主要是为了农商行改革而设,有较强的针对性,各位会计要熟练掌握使用,20**年度的会计决算工作一定要遵循流程,规范操作,做好各项帐务清理核对,确保账务“五无、六相符”。
要全面整理财务基础数据。要遵循全省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系统上线运行机制,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认真采集和填报各类基础数据。要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各类财务收入与支出,严禁人为调整科目。对各类罚款和历史遗留款项要作好营业处收入,及时入账,不得再行挂账悬浮,对各类中间业务手续费、佣金必须全额入账,严禁挪用或少入账。要关注应收、应付利息的计提与入账准确性,发现错误及时报告、整改。要按照信贷五级分类管理要求,准确核算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等核心指标数据,确保经营成果真实反映。要实行派股制,测算和拟定分红方案,提振股东和员工信心。(一)要清理好账户。按照银行监管要求和省联社的规定,我们农商银行在其他银行的账户要清理减户,只保留个别结算账户。支行不允许在其他银行有账户。要核对内外部账务。对公存款账户、单位结算账户、同业存款账户、贷款账户进行全面对账工作,在决算前排查、消除相关风险隐患。(二)要清理现金和实物资产。要对低值易耗品、贷款抵(质)押物、各种有价证券和现钞要查库清点。对现有的和在支行的旧汽车,要统一收缴,统一拍卖处理。固定资产要全面盘查,按规定比例损溢计价进行账务清理,特别是荫田的房产要处理好,要防止扯皮。要对账据、重要空白凭证、票据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核对,并登记盘点清单备查,保证账实相符。支行行长和委派会计要坚持正常查库。要组织各支行委派会计对现金、凭证、账据、抵(质)押物进行交叉盘点核查。
三、坚定信心,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今年,省联社先后出台了行社等级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行社等级与绩效挂钩管理办法、班子淘汰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考核越来越精细,措施越来越严格,各支行要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特别是任务缺口较大的支行要深入研究、认真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利息、存款、不良、到期贷款这些主要指标要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完成。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贷款到期收回率98%是全行的红线,务必完成,各支行要根据《20**年利润分成预测表》摸清底,算好帐,准确预测各项指标进度情况,设定合理心理预期,调整工作重心,加油奋进最后几天,力争20**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确保各项收入稳中有升。主要指标要盯紧,年底冲刺要加力。
四、主动作为,认真筹划“开门红”工作。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实践证明,抓住了一季度开门红工作,就抓住了全年工作的主动权。我们要践行好11359理念,做实“三欣四新”和“农商银行日”工作,推进“同心同行同分享”文化建设。我们的企业文化本质在于“无需提醒的自觉”。做任何工作都要不等不靠,不抛不弃,靠前指挥,主动作为。在座的各位要抢抓机遇,认真谋划20**年“开门红”工作。一是开展春节感恩回馈活动。推行“新春送福,存钱有礼,体验有奖”服务。要走访联络,电话约定,统计上册,圈定客户群体。春节开展业务抽奖活动。对存量客户实行分层分级维护,要登门拜访。通过调整和改进营销策略,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二是走进“市场”拓市场,抓实客户授信。注重市场调查为经营管理服务,主动把脚步迈向市场,以“一路同行,五进问津”为主题,实施拉网式市场调查活动,走村上户,扫楼进店,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户、商户、社区居民、小微企业主经济信息档案,量体裁衣,实施有针对性服务,在新常态化环境中,探索产品营销、资金组织、“三行一通”推广等工作新模式。今后年初没有授信,年度不予受理业务,年中只做微调。三是打造服务品牌和美化行业形象。春节期间,全行要悬挂红灯笼、中国结、福字图等喜庆用品,要对所有的营业网点进行装饰打扮,营造节日氛围感染人,以文明服务和行业形象吸引人。针对业务量高峰期,要认真做好客户分流与引导工作,继续实施“赢在大堂”战略,每天安排人员但任大堂经理,对客户进行引导和答疑解惑,同时要求柜面员工着工装、戴工号牌,运用临柜五步法做实优质文明服务,树立农商银行品牌形象。
五、加强管理,全力做好内控案防工作。20**年的控案防险工作富有成效,但不能骄傲自满,案防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坚持最后“一公里”。20**年还有几天时间,拜托大家在这最后关头,更要咬紧牙关,扎实篱笆,绷紧内控案防这根弦,保持高度警惕,全力做好案防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四无”。对省联社在我行进行全面风险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我们以前的问题台帐,还有未整改落实的,必须整改落实到位。一是整改不彻底的问题一定要在12月30日前整改到位。二是对不能整改或无法整改的问题,各支行要在12月30日前向总行书面报告。三是对20**年度各项罚款,相关部门必须在12月30日前交帐。四是员工到逾期贷款,特别是省联社查证并强调清收的员工不良贷款,必须在年前清偿,否则借贷或用贷员工一律停岗。我们的相关人事、监督、风险、预警等部门绝不允许看似高压线,其实不带电,天天喊底线,其实都不管的现象发生,职能部门要守土有责,忠实履职。
同志们,20**年收官在即,绩效只等决算。我们要真抓实干,同心同行,执行政策,务实核算,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后,祝大家开心工作,幸福生活。
篇11:在财政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财政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省财政税务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全国财政税务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财政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全省的财税工作。我主要就全省财政税收工作形势以及如何做好财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审时度势,增强做好财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全省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确定的“一二三四五六”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同心同德,拼搏奋斗,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增长以上。全省境内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增长。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国税系统组织收入亿元,其中地方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地税系统组织收入亿元,其中地方收入亿元,同比增长;财政系统组织收入亿元,增长。全省财政支出完成亿元,增长。
全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事业兴旺、人心思上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是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奋力拼搏取得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财税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过去的一年,全省财税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围绕省委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发展和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等重大部署,加大了支持力度。全省共落实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多亿元,财政投入技术挖潜改造资金亿元,利用国债资金亿元,实现出口退税亿元,拨付出口扶持及奖励资金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发展。二是努力增收节支。各收入征管部门坚持依法组织收入,突出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改革发票管理办法,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社会综合治税,不断加大征管措施,收入征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均衡入库情况明显好于往年。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全省农业、教育、科技等重点支出均实现了较快增长。为各项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三是合理运筹资金,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重点问题。财税系统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工作首位。非典疫情发生后,全省共投入专项防治资金亿元,为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后,各级及时拨付防汛救灾资金亿元,为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提供了资金支持。全省抚恤救济和社会保障支出达亿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安排支出亿元。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直接减轻农民负担近亿元。为维护群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四是深化财税改革,依法规范财政管理。全省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全面展开,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继续扩大,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完善。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过去的一年是财税部门广大干部职工拼搏奋斗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财税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省财政收入与经济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非常明显。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收入差距在拉大。近几年来,我省财政收入尽管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先进省市比我省增长更快。年至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而苏、浙、粤三省年均分别增长、和。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低于广东,高于江、浙。到年,江苏已超过我省,浙江与我省差距进一步缩小。从省内地区间差距来看,年德州、滨州、聊城、菏泽、临沂的地方财政收入总和只有亿元,五个市加在一起赶不上一个青岛市。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超过亿元的县(市、区)只有个,而不足亿元的县则有个,其中不足亿元的有个。二是收入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税收收入比重偏低。年我省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是,全国平均,江苏是,浙江高达。况且我省税收收入的内部结构也不合理,农业类税收比重高,三产税收比重低。年全省农业四税达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西部地区有的地方农业四税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高达以上。我省二、三产业的税收收入比重明显偏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收入增长缓慢。三是人均占有水平低。从年财政收支总量上看,我省排在全国、位,但人均收支水平只列全国第位和位。人口总数多,财政供养人口也多,年财政供养万人,居全国第位。财政供养人口不仅数量大,而且增长快,年与年相比,财政供养人口增长,大大高于同期总人口的增幅,也明显快于江苏、浙江等省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各级的大部分财力不得不用在保“吃饭”上,有的地方甚至连保“吃饭”都很困难,用于发展方面的财政投入就更少了。四是地方财政包袱重。截止年底,全省各级政府直接债务余额累计达亿元。其中,清偿农村合作基金会、城市信用社、供销社股金会,向中央借款余额亿元;国债转贷资金余额亿元。据测算,近几年我省每年需还款约亿元。沉重的债务负担,加大了财政运行的压力和风险。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同志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下决心按照省委的部署把经济搞上去,建设经济大省、财政富省。
二、善于运用财税杠杆,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和优劣,不仅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档次,也直接决定着财政收入的好坏。前段时间,省财税、统计等部门从财政收入对比入手,将山东与江浙粤作了全面的定性、定量分析,搞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报告。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我省财政与江、浙、粤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我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抓财政增收必须从抓结构调整入手,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作为财源建设的重点。
(一)结构调整要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经济发展的“尺子”,是结构调整成果的“试金石”。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产业层次,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税收。目前,不少地方对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研究得还不够深入、不够明确,上了不少耗能高、污染重、产业链条短、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比较低的项目,不仅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对财政增收贡献也很小。我们抓结构调整,抓经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效益意识和增收意识,在确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具体项目时,不仅要看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拉动力,还要把实现财政增收作为重要取向和标准,把两者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通过结构调整增加财政收入。去年,省里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现代服务业等进行了专项部署,这些都是促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质量与效益的重要举措,各级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真正把调整结构的`成果体现到财政收入增长上来。
(二)结构调整要以财政体制和财税政策为导向。财政体制和财税政策作为调整上下级政府之间、国家与企业之间、国家与个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重要手段,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要使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就要深入研究有关财政体制和政策,把帐算明白,围绕着财政利益最大化作文章。各地在结构调整中,一定要努力做到“两个适应”。第一,要适应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要求。按现行分税制体制规定和我省情况计算,消费税每增加元,地方得元;增值税每增加元,地方得元;企业所得税每增加元,地方得元;营业税则全部归地方。由此分析,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这既是实现地方财政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我省产业层次和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第二,要适应财税政策的取向。财税政策是国家的分配政策,也体现着国家的产业政策。因此,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自觉服从国家财税政策的导向,看看哪些行业是国家财税政策支持的,哪些是限制的,据此做出正确的抉择,促进我省结构调整。下一步国家将对现行税制进行重大改革,生产型增值税将改为消费型增值税,这项改革有利于扩大社会投资,提高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引导企业加大投入,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如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有利于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这为我省进一步搞活国有企业、壮大民营企业带来了难得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经济等加快发展,促进我省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财税手段的调控作用。经济结构调整主要靠市场引导,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就财税政策看,关键是要发挥好“三个作用”。一是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通过财政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投资和消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对急需发展的高新技术项目,优先给予财政资助;对财政贡献大、发展势头好的重点企业,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方式适当予以返还奖励;支持建立高新技术投资风险担保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高新技术项目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发挥好国有资产的吸附和调控作用。要探索采取灵活措施,加快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有资产的控制力,争取以最小的国有资本控制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本,更好地体现政府宏观调控意图。三是发挥好财政政策的激励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加快发展。去年,我们就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充分注意发挥财政政策的激励作用。对个强县,以整合资源为突破口,进一步放权搞活,从财政体制上支持他们加快发展,努力把强县培育成区域性财政经济发展龙头;对个欠发达县,在实行收入增长返还的基础上,改进补助方式,使外力帮促与激活内部活力相统一,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通过财政政策调整,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优势互补、相互联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三、坚持依法治税,保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收入增长目标是,工作中要力争多收一些。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还有赖于财税部门不断加大组织收入的力度。
(一)要正确处理“取”与“予”的关系。所谓“取”就是增加财政收入,“予”就是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环境。只要有利于加快发展,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办法,都可以大胆试行;凡是外地行之有效的措施,都可以积极借鉴;凡是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在不违反国家法规政策前提下,都可以积极探索。同时,也要切实注意优惠政策不能过头,不能够不切实际,要把政策的成果充分体现出来。现在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越权出台税收优惠政策,表面上看招商引资搞得很红火,但税收都返还了,投资环境又没有多大改善,外资来了也留不住,外商在税收优惠期满后又跑到别的地方重新享受优惠去了,结果往往是外资空转,内资外流,政府得不偿失,这种状况一定要注意克服和杜绝。取之要有度,这个“度”,说得明确一点就是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现在有的地方经济发展与其财政状况不相适应,发展很快,总量很大,但税收很少。各地要认真分析这种现象,除了查找经济结构、经济质量、收入口径不可比等客观原因外,还应当多从工作上找原因、找差距。发达地区税源增加快、总量增加多,要坚持严格依法征收,把该收的都收上来,决不能有税不收。欠发达地区尽管财政比较困难,但不该收的税一分也不能多收。增收潜力大、税源充足的地区,要力争多超收,以增强财政调控和保障能力,充分反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成果。
(二)要在发展中不断改善财政收入结构。我省各级财政都比较紧,多数地方除了吃饭之外,很少有钱用于发展,限制了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深入分析,除了我们人头多、开支大,理财方式不够灵活等原因外,收入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我省财政紧张的一大症结。我省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所占比重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中央要求,今后要进一步减轻社会负担,如果把收费再砍一刀,我们的日子就会更难过。必须采取措施尽快改变我省非税收入比重高、增长快,而税收收入比重低、增长慢的状况。要不断调整优化收入结构,提高税收比重。一是要依法抓纳税大户,抓主体税种。一个地方的财政如果没有几个纳税大户、几项主体税种作支撑,收入增长就很难保证。现在多数大公司、大企业纳税意识比较强,税收征管比较正常。但也有些纳税大户存在偷漏税现象,不能只看它们交了多少税,关键要看它们应该交多少税。各级都应该深入分析一下,把税收征管工作做深、做细。要进一步抓好重点税种、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管,并根据每个税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征收措施,充分挖掘主体税种的增长潜力。二是要依法抓地方小税,抓零星收入。特别是目前一些地方还缺少骨干税源,如果再不重视小税征管,除了收费就没有多少增收的“门路”。不去加强小税的征管,财政收入从何而来?另外,我们强调依法治税,大税小税应当平等看待,只有实现了大小税种的严格依法征管,公平竞争和正常的财经秩序才能得以维护。三是要依法抓非税收入。今后,行政性收费将继续减少,该取消的一定要坚决取消,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但确需保留的收费,必须严格按规定收上来、管起来。对于其他一些非税收入,比如土地收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必须进一步加强征收管理,把该收的各种非税收入都收上来。
(三)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提高收入征管水平。提高收入征管效率和依法治税能力,解决收入征管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积极运用改革的手段,使征管机制、手段和方式适应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带来的税源变化情况。要在税源监控和收入稽查等方面探索新路子,强化责任、加强管理、提高征管质量。要进一步普及推广发票双奖、税控机等措施,不断加强税收信息网络化和征管现代化建设,用科学的手段支撑税收征管工作。要继续强化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等有效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组织收入工作。
四、集中财力办大事,切实解决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当前,各级财力都十分紧张,收支矛盾突出。一方面,政府财力不足;另一方面,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不高。在收入总量短期内不能实现较大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财力,用活、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是缓解供需矛盾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措施。各级不仅要在抓钱上多想办法,还要在用钱上多做文章。
(一)拓宽理财视野,把政府的各种财力统筹起来。去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政府基金收入,再加上党中央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专款补助,全省财政性资金规模是很大的。但我们在资金统筹运用上做得还不够,资金效益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要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切实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相结合。要通过扩大收支脱钩、编制综合预算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预算内外“两本帐”、“两张皮”的问题。目前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数量不小,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他们把资金投向政府急需的地方,发挥好这部分资金的效益。二是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相结合。要通过部分财政资金的市场化运作,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附更多的社会资金兴办事业。三是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相结合。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贴息、建立担保机制等,积极引导金融资金投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地方。
(二)整合各类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一是要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节约开支。当前,会议费、燃修费、通讯费、出国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浪费较多,节支潜力很大。各地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积极探索通讯费、接待费等职务消费实行货币化改革,努力降低公费支出。二是要严格控制零星支出,力戒分“小钱”、办“小事”。今后,对部门单位申请的项目,各级财政一定要把好关,可给可不给的要坚决不给,该压的要坚决压下来。花钱必须要有计划,预算定下来一律不得增加。三是要清理规范各项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清理、归并那些功能相近的财政专款,压减那些已经到期或效益不高的支出项目。做好这项工作,财政要带头,部门要支持。四是要优化支出存量结构,切实解决财政包揽过多的问题。逐步将经营性事业单位推向市场,把市场机制引入机关后勤管理,把花钱养人、自我服务变为向社会和市场购买服务,以减轻财政压力,更好地促进事业发展。
(三)集中资金力量,保证各项重点支出。各级财政在支出安排上,首先要保证工资的正常发放。工资问题事关干部职工的基本生活,一定要按时足额发放。其次,各级新增的财力、集中的资金,要向重点事业倾斜。要按照中央统筹经济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一是要保证社会保障支出的基本需要。这不仅是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关心群众疾苦、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各级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积极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要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财政加大投入的重中之重。各级财政支出都要向“三农”倾斜,积极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民科技培训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解决部分农村人畜吃水困难问题,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三是要保证教育、卫生、科技等重点支出的法定增长需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四是加大对环保的投入,特别要解决好各项调水工程的污水治理和荒山、荒坡的植树绿化,积极支持生态省建设。
同志们,财税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财税工作,切实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作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不懂财政就不可能真正做好一个地区的经济工作。各级领导同志要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对财税知识和财税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运用财税杠杆指导经济发展的水平。要注意听取财税部门的意见,积极支持财税部门做好工作,及时协调解决财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级财税部门要进一步提高理财水平,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效能的财税队伍。按照政府“提速”的要求,简化程序、强化责任,办实事、求实效,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要坚持“两个务必”,带头过紧日子,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努力建设阳光财政,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
同志们,做好明年的财税工作,任务艰巨而又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山东财税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做出更大贡献。
篇12:市长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春节刚过,首先借这次会议之机,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财政系统的干部职工拜个晚年。
刚才,**同志全面总结了去年的财政工作,并对今年的财政工作作了很具体的安排,我完全赞同。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去年财政工作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20xx年,面对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全市各级各部门抢抓机遇,克难攻坚,较好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各级财政部门的同志,紧紧围绕全市加快发展、赶超进位的工作大局,自我加压,奋发有为,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成绩。
一是财政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回顾总结去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令人鼓舞的亮点,就是我们全市的地方财政收入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一举实现28.25亿元,较上年增长32.24%,首次跃居全省第一,高出全省平均增幅8个百分点,不但完成了预算任务,而且超额完成了市政府的调整收入任务。同时,我们的财政支出也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40.24%,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1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新突破,标志着我们财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都有了较快的提升。
二是财政在保增长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去年经济工作的主题是保增长。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多方筹措项目前期经费3000万元,累计撬动和吸引金融资金、社会资金80多亿元,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贴息帮扶企业度过难关,优先保障民生工程投入,对保增长和全市经济回暖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三是争取资金迈上了新台阶。面对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尤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带来的机遇,各级财政部门的同志主动放弃节假休息,积极跑部进省衔接汇报,累计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33.6亿元,争取均衡性转移支付累计达到24.5亿元,增量均居全省各市区第一;争取激励性奖励补助资金1.95亿元,位于全省前列;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4.5亿元;争取20xx年“两权”价款资金4.41亿元。纵向比较,我们去年争取资金的种类和数量也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同时,经过努力,富平、蒲城两县,还被列入去年全省新增12个省管县改革试点范围,这也为扭转两县的财政困难奠定了基础。
四是民生投入力度进一步增大。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的落脚点在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去年,面对财政收支的突出矛盾,财政部门坚持把保民生放在首位,累计投入十大民生工程资金43.8亿元,其中财政资金就达到32.1亿元,较上年增长56%,这是财政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由于财政资金投入及时、到位,去年涉及干部群众加薪、补贴以及各类社会保障“新增、扩面、提标”的项目全部得到了落实,十大民生工程得到了顺利实施,老百姓看病、就业、上学等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与发展的实惠,脸上自然流露出更多的笑容,这其中就有财政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和劳累。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财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准确把握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总体来说,经济形势要好于去年。一方面,世界经济开始复苏,我国经济已经率先回暖,特别是中央还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为全市经济进一步向好提速提供了有力支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十年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相继实施,我市一大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强增长势头,新兴产业逐步壮大,势必增强我市经济发展的后劲。随着钼、煤、钢等资源类产品价格逐步走高,全市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将迎来十分宽松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时机。
当然,分析形势,更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市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煤、钼、钢等资源性产业仍是我们的主要税源,这种单一的税源局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财政增收的基础还不是十分牢固。二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我们的财政收入总量依然偏少,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4.3%。随着民生工程配套、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落实,今年的刚性支出将大幅度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不但不会消解,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三是化解政府债务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全市政府债务累计达到40多亿元,其中县级占80%,加之推进发展、企业改制仍需要财政兜底支持,所以,化解政府债务、解除财政风险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在发展中用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三、突出重点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
一是坚持把抓收入放在首位。我们确定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计划为17%以上,较全省16%的增幅高出1个百分点,较全国6%的增幅高出11个百分点。做出这样的安排,既考虑了支出的需要,也考虑了完成的可能,既考虑了各种有利条件,又考虑了各种减收因素。应当说是比较积极的,也是有一定压力、但经过努力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各县市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既定的目标任务,确定好各自今年的财政增长目标。全市各级国税、地税、银行、财政部门要通力合作,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征管,应收尽收,均衡入库。一定要切实保证收入质量,防止收入出现大起大落,坚决不收“过头税”,既要保任务,又要保质量。同时,要加强与中省有关部委、厅局的联系、沟通、衔接,做好项目谋划,尽量争取更多中省资金的支持。
二是继续落实保增长措施。从近几年生产总值的增速看,我市经济正处在持续加快的增长阶段。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经济企稳向好趋势十分明显,且恢复性增长要比全国全省来的更早更快。这既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更是我们不折不扣落实保增长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刺激经济增长的结果。今年,虽然国家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随着货币政策调整和收紧,保增长面临的压力将会有所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财政支持力度减弱,必然对正在回升向好的全市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实行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政策,支持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扶持支柱产业发展。要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促进消费结构调整,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通过增加地方财政预算、盘活存量资产、加强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三是坚持把保民生作为重中之重。保民生就是保增长、保稳定。从经济层面看,民生一头挑着投资,一头挑着消费。对渭南而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主要还是投资和消费的“双轮驱动”。十大民生工程的实施以及落实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保障性住房、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措施,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民生搞好了,群众的心理预期就可以增强,就敢消费、敢投资。去年我市经济增长之所以能达到15.3%,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将近20%,其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民生就是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执政的重要目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谁在民生这个问题上走在前头,谁就能在发展上赢得先机。民生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民生工作搞好了,民心就安了,民怨就少了,我们的发展环境也就更好了。因此,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一定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紧紧抓住“十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夯实责任、落实资金、加快进度。县级是推动民生工作的责任主体,是资金配套的责任主体,也是项目实施和监管的责任主体,必须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责任。尤其在安排预算时,一定要优先考虑民生,对涉及民生的所有项目资金都要打足打够,切实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已纳入规划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中省已明确的“提标、扩面、新增项目”的资金需求,确保与民生相关的各项改革资金的需求,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是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管好资金、用好资金,让财政资金发挥好效益,已经成为财政部门面对的重要课题。今年,要围绕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全面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第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增长很快,可用财力不断增加,但由于我们要办的事情越来越多,各方面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财政资金的数量仍然是有限的,必须加强资金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从近年来我们实行的支农资金整合、扶贫开发板块推进试点来看,财政资金整合,整与不整,效果大不一样;力度大与力度小,结果大不一样。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加法”,更要学会做“乘法”,还要探索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扶持资金整合的办法。今后,对分配到市级部门的各类专项资金,原则上都要在系统内部整合使用,跨部门的同类资金,也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安排使用,把财政资金整合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第二、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发展资金短缺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最大困难。解决资金问题,仅仅依靠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眼睛向外,学会在市场中找钱。今后,对财政的生产性投入,都必须走市场化的路子,必须与金融资本相结合,逐步建立以贴息、担保、参股和风险投资为主的投入机制,形成财政资金跟着信贷资金走、信贷资金跟着项目资金走的良性循环。同时,要积极发挥创投基金融资平台的作用,发挥各级担保机构融资担保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三、要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财政的钱都是纳税人的血汗,我们有责任花好、用好、管好。目前,财政支出的特点有了新的变化,点越来越多、量越来越大、面越来越广、线越来越长,支出从临时的、分散使用转变为系统的、常态化制度安排,这给加强财政监督带来了新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监督就必须不断创新方式,建立制约机制,真正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把好资金分配关、预算执行关、监督检查关,凡是涉及民生、教育、三农等资金,财政、审计部门都要进行跟踪检查,并要主动接受人大、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第四、要强化制度约束,坚持厉行节约。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部门预算,坚决卡住预算外资金,科学、公平、合理编制预算,坚持有保有压;要完善制度,加强人、车、会等管理,严格落实中省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努力把浪费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把有限的钱用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上。
篇13:市长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财政工作既是经济运行效益的综合反映,也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抓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强化财政职能作用,对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实现“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大台阶”奋斗目标,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同志和××副市长作了很好的发言,对去年财政工作的总结很全面、很客观,对今年工作的部署很明确、很具体,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概括起来,就三句话: 第一句话:成绩喜人,大家务必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下滑的严峻形势和止滑提速的紧迫任务,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信念不动摇,坚持实现新跨越、建设新××的目标不折腾,坚持改善民生、为民谋利的宗旨不懈怠,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爬坡实干,化危为机,有效遏止了经济下滑态势,以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好于年初预期的发展势头,顺利实现巩固上行、加快发展。全市GDP达到560.88亿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2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4765元,增长8.2%。在历史罕见的挑战和困难面前,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其中凝聚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同样也离不开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全市财政部门干部职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主动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实现了支持发展与财政增收的良性互动,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总结起来,去年全市财政工作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财政收入规模再上台阶。面对异常严峻的增收形势,各级财政部门强化工作措施,狠抓收入征管,确保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6.7亿元,增长10.8%;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0.0亿元;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6.18亿元,同口径增长23.4%,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二是向上争取资金成效显著。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抢抓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机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千方百计促进各类专项资金和补助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20xx年,全市共争取到各类补助资金58.5亿元,比20xx年多争取10.4亿元,增长21.7%,极大地扩充了我市的可用财力。三是财政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实现74.4亿元,增长21.7%。各级财政部门加强支出管理,积极调整工作思路,主动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提高保障能力,厉行节约保重点,认真落实“四压三停”和大力压缩行政成本性支出,着力保发展、保运转、保民生、保信誉,市级财政支持重点项目建设资金近4亿元,偿还到期债务、兑付工程欠款2亿元。四是财政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推进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进程,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国库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非税收入管理等重点改革,规范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各项财政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初步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检查体系,财政资金规范性、安全性监督得到强化。五是干部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的方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狠抓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着力提高广大财政于部的综合业务素质;狠抓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狠抓制度建设,切实规范财政干部的执法行为和管理行为,为全面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障。
总之,过去一年的财政工作异常艰辛,各级财政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委、市政府非常满意。成绩的取得,是全市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财政干部和财务会计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亲切的问候!
第二句话:形势逼人,大家务必抢抓机遇、迎难而上
经济发展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们发展面临的外部和宏观形势总体向好。从全国来看,国家继续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投资合理规模,更加注重调结构、保民生,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建设,为我们保持投资持续增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经济总量提供了有利机遇。从全省来看,省委明确指出,“全省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期、重大工作处于攻坚期、积蓄的发展动能处于释放期、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处于奠基期”,基于对发展走势的科学审视,省委提出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基调是“巩固回升,加快发展”,全省经济增长的着力点是“投资拉动,产业支撑”,要求我们要有击鼓奋进的士气、跳起摸高的勇气、顺势而为的锐气和崛起危难的虎虎生气,加快发展的动力有增无减。从我市来看,我们正面临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灾后重建和成渝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五大机遇,特别是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一极一轴一区”的发展意见,××正处于成内渝发展轴,处于环渝腹地区块之间,只要用好了这些机遇,××经济的迅速崛起指日可待。再者,我市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发展后劲有力,投资消费拉动增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内生动力逐步增大。这些发展机遇和发展基础,为××经济再上台阶积蓄了力量,也为做好全市财政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看到这些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更应清楚地看到财政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今年财政工作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大家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财政有句老话叫“增收节支”,但我们今年却面临着“减收”和“增支”双重叠加的影响。“减收”方面:长期以来,我市财源基础薄弱,财政收入规模偏小,目前新兴财源仍处于培育壮大过程中,骨干税源支撑有限。同时,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状况虽然呈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有利于财政收入增长,但经济回升和全面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持续上行压力仍然很大。基于发展不足的现实问题,我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今年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政策力度减弱,可能影响经济发展后劲,从而直接影响到财政增收。此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去年以来中央实施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近期中央又将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势必给税收增长带来压力,影响财政增收。“增支”方面:××是个穷财政,人均财力连续多年居全省较低水平,这种形势短时间难以改变。一方面,难以保障基本运转是我市财政面临的首要问题。去年,公务员津补贴实现全额兑现,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实施,村社区干部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进行了提标,这些在今年都将转化为基本支出基数,财政保运转的压力在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今年国家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要求地方财政配套的范围在逐步扩大,新增支出将大幅增加。同时,今年还将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也将造成较大增支,给全市财政平衡带来巨大压力。此外,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城市,我市国有企业改制转制面临的遗留问题较多,改制资金筹集异常困难,随着时间推移,改制成本和维稳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市本级由于刚性增支压力巨大,大量的运转、维稳和发展性支出无法纳入财力安排,今年市级财力安排方案之外的支出缺口高达4.8亿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缺口2.1亿元,项目建设资金缺口2.2亿元,财政压力非常大。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充分准备,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第三句话:成事在人,大家务必突出重点、开拓进取
针对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大家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和超前意识,加强对财政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在重点和难点上求突破、闯新路,努力确保财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当前,重点要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好如何壮大财政总体实力的问题。收入是财政事业的基础,近年来××财政工作取得的各项成绩,归根到底离不开财政实力的增强。尽管近年来我市财政实力在不断增强,20xx年-20xx年,全市财政收入从4.6亿元增长16.18亿元,增长了
2.6倍;财政支出从10.9亿元增加到74.4亿元,增长了近6倍,但横向比较,无论收入总量还是支出总量,××在全省各市州都处于落后水平。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坚持把增强财政实力放在财政工作最基础最重要的地位,大力培植财源,科学经营资产,依法加强征管,提高收入质量,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税收收入为主体、非税收入为补充的收入格局,着力提高可用财力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实现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尤其要在财源培植上狠下功夫,立足增加税收为宗旨,积极好重点工程项目,着力发展优势产业、龙头产业,对前景好、税收多、贡献大的企业,实行重点服务、重点扶持,拉动经济发展,夯实财源基础。
二是解决好财政如何支持经济发展的问题。要改变发展不足的现状,除了加快发展,我们没有别的路可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加压奋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启动建设,加快大城市建设步伐,这都需要财政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和保障。而当前××这个穷财政,特别是市本级财政相当困难,能拿出来支持发展建设的钱非常有限,财政保发展面临的压力很大。因此,大家务必在这方面加强研究,树立财政支持发展的新观念,探索新方式、闯出新路子。要按照“财政资金保运转、融资筹资促发展”的原则,坚持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在财政投入上,不仅要注重资金投入量的问题,更应该把重点放在转变投入方式上来,注重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放大作用,发挥财政对经济的导向和调控作用。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有效整合预算内外资金、上级资金与自有财力,整合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形成一个“拳头”,集中财力办大事,解难事。要积极研究如何充分运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如何用好财政杠杆,去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在扩大项目融资、促进企业发展、引导个人消费中发挥政策引导功能;如何通过建立完善担保体系,引导信贷资金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加以研究。
三是解决好如何优化支出结构的问题。支出管理的问题是财政面临的最大考验,支出管理的水平是财政工作水平的集中体现,支出的效果是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财政评价的最终依据。当前,全市财政支出规模虽然逐年扩大,但远远无法满足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因此研究支出结构优化问题显得十分必要。具体来讲,就是要对有限的财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使之用到最关键的地方、发挥最关键的作用。支出结构是否优化合理,要看财政是否妥善处理好了保障运转、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关系,要看财政资金的安排是否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地情况虽有差异,支出重点不尽相同,但都必须要把财政职能发挥好,在保障运转和稳定的基础上,使民生、发展与改革协调推进。要结合××实际,研究探索既与发展现状相适应,又要有利于促进未来发展的财政支出结构。
四是解决好如何加强财政绩效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问题。近年来,我市各级财政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财政管理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与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还有差距,财政工作还要在绩效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上下功夫。要加强对预算支出绩效评估的研究,探索开展财政绩效评价试点,逐步扩大评价范围,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把评价结果作为政府决策、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着力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社会效应。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改革、财政投资评审等一系列财政改革,围绕预算管理、增收节支、财政监督、绩效评价、预算信息公开以及信息化管理等,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的创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五是解决好如何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的问题。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加大融资工作力度,在筹集资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保障了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推动了××的发展建设。但同时也要看到,投融资平台资金主要投向基础性、公益性项目,项目自身盈利能力不强,风险具有隐蔽性,而大部分融资都由财政承诺归还或担保,增加了财政负担和风险。目前全市政府性债务及融资平台负债高达76亿元,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给地方财政造成极大的风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防范政府负债和投融资平台可能带来的财政风险,在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发展实际和偿付能力,坚决制止盲目负债和不规范举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偿债机制,提前做好研究,加强防范,防止投融资平台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进行探索和思考,特别是要结合××财政工作实际,运用好研究成果,力争使全市财政管理能力和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同志们,财政工作地位重要、任务繁重。希望全市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牢记职责,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奋进,为确保实现“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大台阶”,圆满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作出更大的贡献!新年刚过,借此机会,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安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看过市长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人还看了:
篇14:市长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1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建设**亚中心城市之际,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今天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市长对20xx年的财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
大会隆重表彰了20xx年度财政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希望获奖单位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希望全市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刚才,**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同志发表了真挚的离别感言,我提议,让我们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欧阳局长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迎难而上、负重奋进,财政工作实现逆势上扬
20xx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财政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三保一弘扬”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攻坚克难,负重拼搏,仍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财政总收入56.6亿元,增长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03亿元,增长26.6%。实现了财政收入逆势增长,为拉动投资、优化结构、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增收节支、提升效能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2.7%的增幅,是我市财政总收入连续6年实现30%以上增长之后回落到个位数之内。但是,面对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充满挑战的一年。这个成绩是在危中求机、危中求进下取得的,加上各项减免税费保企业、改善民生促稳定等因素,这一成绩的取得十分不易。
一是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十分不易。20xx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变化、政策性减收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加强预测分析,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超收奖励办法,完善建设项目税收属地征管,及时调整商品房契税政策,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实现逆势增长,地财政收入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从收入结构来看,税收占总收入比重达到省政府要求的82%、不收“过头税”的年度工作目标;从分级完成情况来看,除了经济开发区由于受经济危机冲击产生严重影响之外,其他县(区)财政总收入全部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尤以仰天岗实现71.69%的强劲增长为亮点。
二是财政支出总量首次超过收入十分不易。继20xx年、20xx年、20xx年我市财政支出连续突破20亿元、30亿元、40亿元之后,20xx年,我市克服复杂经济形势影响,财政支出突破50亿元,达58.7亿元,比上年增加14.1亿元,增长31.5%,超过全省平均增长27.8%的水平,支出总额首次超过收入总额,支持企业发展、社会保障、三农支出、社会事业、社会稳定支出均显著增长,其中: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幅分别达到60.72%、89.24%和89.89%,这是全市财政部门积极贯彻国家、省、市关于支持发展、拉动内需、倾注民生、确保稳定的实际行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的结果。
三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十分不易。过去的一年,虽然我市面临着建市以来最严峻的经济财政形势挑战,但是全年的财政收支平衡实现了新突破,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6.6亿元,支出完成58.7亿元,实现了市委、市政府要求的最大程度争取上级转移的要求。我们为确保全市财政收支平衡,一是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手段,强化税收征管,努力多实现超收收入;二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转移支付资金,用一般性转移支付弥补我市收入不足状况;三是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财政性资金,使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更具科学性和统筹性;四是完善财政支出审核手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增强预算约束力;五是科学编制债务预算,提前安排偿债资金,防止债务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冲击正常预算执行。
四是保障民生工程财力十分不易。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财政收支的深度影响,我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坚决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坚持新增财力“四个倾斜”的原则,千方百计做到民生投入只加大不减弱,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只提高不降低,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只扩大不缩小。全市用于教育、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达25.4亿元,新增投入5.3亿元,增长26.5%,占财政总支出的43.3%,其中:省市各项为民实事圆满完成,财政累计安排资金7.2亿元。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全覆盖,多项工作在全省都名列前茅。
同时,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做到“压一般、保重点”,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低于财政支出平均增幅11.99个百分点;在“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中,对732个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自查和重点检查,查处“小金库”35个,涉及资金2571万元,得到省治理办的充分肯定。
五是继续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十分不易。按照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继续深化和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完善专项资金预算和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计划编制办法。为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根据国家现行的财政制度,我局将公安、教育支出下划渝水区财政局,确保县级财力增长。积极配合做好“省直管县“试点改革,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的通知》(赣府发20xx6号)文件精神,分宜县列入试点名单。
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思路,加快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将我市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全面推进县区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0xx年我市启动县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分宜县、渝水区于1月1日全面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目前,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全市国库集中支付金额22.1亿元,其中,预算内资金20.3亿元,预算外资金1.8亿元。
加快推进公务卡改革试点,20xx年,市本级共发行公务卡1070张,其中,注销10张,发生业务1557笔,办理公务支出503万元。下一步,我市将在市本级试点基础上扩点试面,并积极督导县区启动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
此外,加强城建资金管理,加大土地出让金催缴力度。加强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健全责任制、检查机制、奖惩机制;加强乡镇财税征收管理,逐步将乡镇财政收入指导性任务调整为指导性计划,首批取消农业、无资源、无企业乡镇任务,联合税务、国库部门定期的检查,发现引税等通过体制全部上收市财政。
今年我市财政工作在困境中奋进,呈现出收入逆势增长,支出执行良好,发挥职能强,监督力度大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支持了我市各项事业的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市各级各部门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财政部门的同志们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财政系统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二、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奋力推动全市财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切实把握好以下要求。
㈠要统一思想、把握方向,深刻领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全国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指导原则和重大措施,尤其是提出了“一个保持、五个更加注重、六个结合”。“一个保持”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六个结合”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刚刚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总结了一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紧密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省情,对明年全省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求真务实、强化措施,深刻领会全省财税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全省财税工作会议对明年我省的财税工作出了具体部署,着重强调全面落实财税工作的目标要求,关键是要做到“三个坚持”,出色完成“三项重大任务”,即:坚持依法征管,出色完成组织年度收入的重大任务;坚持项目带动,出色完成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的重大任务;坚持“四个倾斜”,出色完成民生工程财力保障的重大任务。刚刚结束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总结了一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紧密结合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市情,对明年全市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明确提出: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创造了在全省影响深远的“**现象”。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市经济发展暴露出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我们不仅要看到不利因素,保持清醒头脑,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和潜在机遇,增强危中求机、危中求进的敏锐性,着眼于逆势发展、跨越赶超、争先进位,着眼于上水平、增后劲,力争在这轮经济波动中发展得更好更快,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在全省领先。
(三)认清形势、立足市情,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全球经济出现转好迹象,但是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今年的经济财政将仍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同时也有不少有利条件。从国际情况来看,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和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主要经济体发展呈现向好趋势,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加快。从国内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但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但同时需要强调,20xx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不少有利条件,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我国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各方面信心明显增强,以内需增长弥补外需不足还有一定空间,保持较快增长具有较好基础。从我市情况来看,困难和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工业主导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企业效益显著下降、工业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多数企业资金困难、部分重点项目未能如期推进;外贸进出口大幅度下降、财政收入低速增长、经济发展企稳回升的势头还不稳固。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是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在我市的客观反映,也与我们自身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紧密相关: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不足是我市相当长时期的主要矛盾;二是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三产发展依然滞后;三是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万元p综合能耗过高,科技创新任务艰巨;四是经济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办事效率须进一步提高;五是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仍然存在。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我市最大的实情就是**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城市,经济外向度达70%,钢铁、光伏等主要产品直接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价格回升态势不明显。
因此,面对20xx年的财政经济财政形势,既要充分估计困难和挑战,又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强信心,就我市来看,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具备以下几大利好因素:一是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央提出,明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特别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我省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其中重要成员,为今后更多地争取国家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投资等创造了新的重要机遇,这些都将有利于我们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为我市经济发展产生持续推动力。二是有三大产业的支撑。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链日臻完善。新钢300万吨薄板工程投产,产能大幅度增加,钢铁产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金融危机是暂时的,能源危机是永恒的。全球光伏市场正在加速回暖,欧洲和亚洲各国光伏市场大幅扩容,国内光伏市场与应用也在迅速发展,光伏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向好。我市被授予“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这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三是有较强的发展后劲。目前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就有20多个,其中工业项目12个,实际累计完成投资277.5亿元,形成了近900亿元的产能。这些项目的投产见效,必将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增添后劲。随着经济形势的回暖和政府投资效应的逐步显现,也将进一步带动社会投资热情。四是有一支干事创业的队伍。大多数干部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经验,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强,想干事、能干事,并且能干成事,这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五是有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项目调度机制、“六个一”落实机制、现场办公机制等,都是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经验,必须继续坚持并完善。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赶超意识,既千方百计保增长,更谋划超常举措求进位,就一定能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四)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根据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明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为目标,进一步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加大固定资产投入不动摇、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不动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不动摇,调优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破解资金难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推进“两个率先一个努力”和跻身全省经济发展“第一梯队序列”的步伐,为把**建设成为**亚中心和世界光伏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力争我市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前移。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今年全市经济财政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5%,力争15%。财政总收入增长16.8%,力争23.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6%,力争10%。全市财政系统要完成今年的工作目标,必须勇挑重担,奋力拼搏,要紧紧围绕实现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地主攻工业,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广开财路,放水养鱼,千方百计培植财源,不断壮大财政蛋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是要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方针政策与**的实际结合起来,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提升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二是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提升科学发展的水平;三是要把加大投入与促进消费结合起来,着力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四是要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建设新能源科技城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要把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结合起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六是要把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七是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三、强化手段、深化改革,确保完成全市财政工作任务
(一)加强征管
围绕总体任务,全市财政部门既要营造宽松环境,又要确保平稳增收;既要扩大收入总量,又要优化收入结构,不断增强财税收入增长的稳定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夯实加快崛础,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
一要加强收入分析。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企业经营业绩和财税政策的调整变化,不断提高财税分析预测水平,准确把握收入增减情况和发展趋势,及时研究应对措施;建立分行业、分规模、分税种、分区域的财源分类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采集纳税人涉税信息数据,构建基础数据库,整合涉税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加强涉税信息的分析应用,及时消除存在的税收风险隐患;完善财税执行情况反馈机制,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确保重大财税政策顺利实施;加强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协作机制,合力调度,均衡入库,决不能人为调节收入进度,更不准搞“空转”、搞“垫税”、搞“引税”。
二要提升征管效能。加强中小户型和零散税源管理,实行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征管,做到既抱“西瓜”又捡“芝麻”。要多层次、多角度搭建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管理机制,形成以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以税务稽查促进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的工作机制。要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推进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严厉打击利用假发票等手段偷骗税违法活动,以查促管、以查促收。
三要依法减免税费。不折不扣地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落实各项未到期的税费减免政策,认真研究取消到期的税收减免政策,严格新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审批管理,既要坚决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费,又要坚决防止盲目追求财政收入增长而加重企业、居民负担的行为。
(二)整合资金效益
虽然近几年我市经济财政发展较快,但是相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财力仍显得薄弱,在加大财政支出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存量资金,通过合理整合财政资金,促进存量资金与增量资金互动,才能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保障。为此,急需加大财政资金的整合,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一要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积极整合资金,扶持有市场、能形成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对支持技术创新、扶持高新技术的企业,在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的企业所得税实行减免、调降税率、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新产品,给予适当奖励;对符合条件的市级新产品,及时列入市本级政府采购目录。
二要大力扶持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实行“六个一”项目落实机制,重点扶持光伏材料、风能与核能、清洁汽车及动力电池、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等十大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低碳与生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坚持重点项目建设调度制度,形成各方协同推进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强化项目进度,对所有重点项目,列出时间节点,确保在谈项目尽早落地、新建项目尽早开工、续建项目尽早竣工、竣工项目尽早投产、投产项目尽早达标。加强项目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合同要求,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项目实行问责。
三要大力扶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完善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支持打造特色工业园,促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继续安排资金扶持园区内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的配套项目,支持园区引进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效应大、抗风险能力强的重大项目;继续安排资金鼓励生态工业园建设。
(三)深化财政改革
财政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工作。财政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我市进入全省经济第一梯队序列目标的实现。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强大的财力保障。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不断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一要抓好财政综合改革。一是改革预算管理制度,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行为。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法制化、程序化、科学化的原则,采取了“一次核定、全年执行、超支不补、节约留用”的办法,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程序,将预算细化到部门、单位和具体支出明细项目,实行细化预算、部门预算。同时,财政部门坚持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分离,严格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执行,对属于直接支付的资金通过国库直接支付,对不属于直接支付范围的资金通过授权会计站支付,强化预算约束。二是实施财政监督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规范财经秩序。各级、各部门要重视财政监督工作,按照依法理财的要求,不断规范则政管理,加强对经济运行、财政收支等领域的监管。要通过加强财政监督,维护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完整,保障财政资金的正确运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要充分认识依法监督的重要性,运用好《会计法》、《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财经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各项财政监督职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财政财务行为。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必须严肃追究。三是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加强采购资金支出管理。一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建立现代化的政府采购中心,开通政府采购网站尝试网上招标采购,吸引部分社会资金进场采购,形成规范的政府采购有形市场。二是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政府采购的招投标,社会中介机构进入政府采购领域,实现政府采购的“管办分离”。三是将政府采购计划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采购资金在实施采购时,经财政资金监督委员会进行事前稽核审批后,通过国库直接支付给政府采购供应商,会计按照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度的规定进行严格把关,对要求实行政府采购的但没进行政府采购,一律不予报销。
二要抓好财政节支。近年来,尽管我市财政增长较快,但财政支出也较大,项目建设、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都需要财政支撑。因此,我们还要勒紧裤带过紧日子,要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一定要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正确处理有限的财力与构建和谐需求的关系,正确处理财力保障与发展的关系。财政支出重点要保障民生工程的开展,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医疗、义务教育和重点项目的必要开支,以及工资改革政策的兑现。财政节支重点要强化预算约束,用预算来规范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要坚持政府编制预算、人大批准预算、财政按预算管理监督、单位按预算执行、审计部门按预算审计、最终由人大监督批准预算的程序。要靠制度来约束,用制度来管钱、管权、管物;要靠阳光运行来约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把“过紧日子”的思想贯穿财政工作的始终,严格控制编制和机构,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无序增长,有效地纠正和制止铺张浪费。要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特别是要坚决刹住违规修建楼堂馆所的风气。适当压缩公务费用,特别是招待费、购置费、学习考察费等。要把节约贯穿始终,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相适应。
三要严格资金绩效管理。全面提升财会监督水平,积极推进绩效考评等工作,逐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资金使用新模式。一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逐步建立整合使用政府资金的协调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创新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方式,对大宗资金的下达落实,要明确时限,实行责任制;三是建立资金使用监督绩效评估机制,并将支出绩效与资金分配相挂钩,对资金管理好、使用效率高的,下年就要增加,否则下年就要减少。
同志们,今年财税工作任务特别重,要求特别高,责任特别大。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工作,乘势而上,圆满完成全年财政工作目标任务,为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努力”、“建设**亚中心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春节快到了,借此机会拜个早年,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新春愉快!
篇15:常务副县长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常务副县长)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在新一届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以来最辉煌的成就,平利首次被评为100个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县市之一。同时,在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财税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财政工作同样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财政收入突破4000万元大关,“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一个低保”工作得到很好落实,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证,确保了政府运转,维护了社会稳定。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20财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财政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今天,召开全县财政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年工作,安排部署20工作,刚才,时群同志对2003年的工作进行了客观总结,并就年的各项工作全面作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正确把握形势,坚定做好财政工作的信心
今年,按照县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全县财政收入要增长12%,达到4500万元。完成这一目标,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客观来讲,也有很多有利因素。一是全县的财源基础更加坚实。去年以来,在生态立县战略的指引下,全县下上按照“稳定农业基础财源、壮大工业骨干财源、培植生态旅游后续财源”的财源建设思路,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绿色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的提升;工业经济迅猛增长,一大批外来客商纷纷落户平利投资兴办企业,天宝制药、众鑫缫丝、金海化工等一批重点企业在今年相继投产达效,规模以上工业去年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今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势;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日趋繁荣。所有这些都为今年的财税收入奠定了坚实的税源基础。二是各级各部门对财政工作更加重视。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且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项目、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县委、县政府对财政工作高度重视,把财政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加大督办考核力度,为做好财政工作强化了组织保障。三是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循环轨道。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完善,县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不断规范,政府采购和“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全面启动运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加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维护了良好的财政工作秩序,规范了财政支出行为,严肃了财经纪律,使县乡财政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并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形势,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今年财政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二、强化工作措施,奋力实现全年收入目标
2004年,我县财税征管任务非常艰巨。希望各征收部门和乡镇,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夯实收入基础,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征管力度,千方百计组织收入,保证4500万元收入任务足额入库。
㈠加强财源建设,夯实收入基础。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在于发展经济,壮大财源实力。只有夯实财源基础,才是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正确处理好完成任务与保护发展的关系,切实把财源建设作为各乡镇和各部门的首要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2004年,我们要按照建设陕西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 ,继续坚持“稳定农业基础财源、壮大工业骨干财源、培育生态旅游后续财源”的财源建设思路,工作重点,一是加强管理,培养大户,发展龙头企业,提升绿色产业效益;二是大力招高引资,适度扩张规模工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三是培植生态旅游业,壮大三产总量,提升服务业总体水平。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大对重点财源建设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奖补资金,改变扶持奖补方式,把扶持重点调整到乡镇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上来,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和财政增长问题。
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奖惩。今天,县政府要把收入任务分解到征管部门、协管单位和各乡镇,并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夯实任务。会议结束后,希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迅速研究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将任务细化到人头,把税额落实到点上,排出进度单子,按进度入库,确保不欠帐。财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奖惩措施,加强督查检查,按月考核,按月通报,兑现奖惩。
㈢依法治税,加强征管。各乡镇和税收征管部门,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要加强对重点税源的控管,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逃、漏税行为,严禁在县内买税卖税和挖税。大力挖掘财源潜力,加强对建筑安装和装饰行业的.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农村税改配套措施,健全征管网络,确保“农业四税”足额按时入库。加大非税收入的组织力度,强化综合预算。坚持收入目标责任制和财税联席会议制,共同促进全县税收征管工作。
三、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县乡财政健康运行
㈠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要切实加强预算管理,按项目,按标准编制好2004年财政预算,严控一般性支出的增长,合理调度资金,千方百计确保工资、社保资金的发放,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各乡镇要把工资发放作为确保稳定的重点工程来抓,哪个乡镇挪用工资,就要追究哪个乡镇长的责任。在这里,再申明一条纪律,凡拖欠干部、教师工资的乡镇,一律不准购置小汽车、修建办公楼,财政部门一定要把好这个关。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所有纳入预算的单位,其支出都必须严格控制在预算指标以内;财政部门要严格按进度、按项目拨款,严禁擅自调整支出项目和支出标准。要严格控制“人、车、会、话、水电”等费用支出,切实把公务消费控制在财力可支撑的范围内,严禁搞铺张浪费,大手大脚。
㈡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管。一是积极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今年,中央决定取消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这是一项政策性强,量大面广的工作,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从现在起,就要做好调查研究,测算摸底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农村税费改革不出问题,不留后遗症,真正使农民减负增收。二是积极开展公务消费改革。规范会议结算、公务用车、政府采购、公务接待工作,大力压缩公务消费支出。三是强化财政监管改革。全面推行报帐制和财务总监监督制,规范县、乡、村会计集中核算管理,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制定明确的支出标准,规范乡村两级财务报帐办法;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逐步推行“直通车”的资金拨付方式,确保专款专用。
篇16:常务副县长在去年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常务副县长)在去年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某年,在新一届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以来最辉煌的成就,平利首次被评为个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县市之一。本网,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fwsir.com同时,在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财税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财政工作同样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财政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一个低保”工作得到很好落实,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证,确保了政府运转,维护了社会稳定。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某年财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工作在财政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今天,召开全县财政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某年工作,安排部署去年工作,刚才,时群同志对某年的工作进行了客观总结,并就去年的各项工作全面作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正确把握形势,坚定做好财政工作的信心
今年,按照县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全县财政收入要增长,达到万元。完成这一目标,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客观来讲,也有很多有利因素。一是全县的财源基础更加坚实。去年以来,在生态立县战略的指引下,全县下上按照“稳定农业基础财源、壮大工业骨干财源、培植生态旅游后续财源”的财源建设思路,农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绿色产业实现规模扩张和效益的提升;工业经济迅猛增长,一大批外来客商纷纷落户平利投资兴办企业,天宝制药、众鑫缫丝、金海化工等一批重点企业在今年相继投产达效,规模以上工业去年增速位列全市第一,今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势;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日趋繁荣。所有这些都为今年的财税收入奠定了坚实的税源基础。二是各级各部门对财政工作更加重视。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且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项目、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县委、县政府对财政工作高度重视,把财政工作列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加大督办考核力度,为做好财政工作强化了组织保障。三是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工作逐步走向良性循环轨道。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完善,县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不断规范,政府采购和“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全面启动运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加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维护了良好的财政工作秩序,规范了财政支出行为,严肃了财经纪律,使县乡财政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并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形势,振奋精神,强化措施,知难而进,扎实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今年财政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二、强化工作措施,奋力实现全年收入目标
去年,我县财税征管任务非常艰巨。希望各征收部门和乡镇,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夯实收入基础,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征管力度,千方百计组织收入,保证万元收入任务足额入库。
㈠加强财源建设,夯实收入基础。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在于发展经济,壮大财源实力。只有夯实财源基础,才是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正确处理好完成任务与保护发展的关系,切实把财源建设作为各乡镇和各部门的首要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去年,我们要按照建设陕西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继续坚持“稳定农业基础财源、壮大工业骨干财源、培育生态旅游后续财源”的财源建设思路,工作重点,一是加强管理,培养大户,发展龙头企业,提升绿色产业效益;二是大力招高引资,适度扩张规模工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三是培植生态旅游业,壮大三产总量,提升服务业总体水平。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大对重点财源建设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奖补资金,改变扶持奖补方式,把扶持重点调整到乡镇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上来,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和财政增长问题。
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奖惩。今天,县政府要把收入任务分解到征管部门、协管单位和各乡镇,并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夯实任务。会议结束后,希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迅速研究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将任务细化到人头,把税额落实到点上,排出进度单子,按进度入库,确保不欠帐。财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奖惩措施,加强督查检查,按月考核,按月通报,兑现奖惩。
㈢依法治税,加强征管。各乡镇和税收征管部门,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要加强对重点税源的控管,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逃、漏税行为,严禁在县内买税卖税和挖税。大力挖掘财源潜力,加强对建筑安装和装饰行业的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农村税改配套措施,健全征管网络,确保“农业四税”足额按时入库。加大非税收入的组织力度,强化综合预算。坚持收入目标责任制和财税联席会议制,共同促进全县税收征管工作。
三、强化监督管理,确保
县乡财政健康运行
㈠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要切实加强预算管理,按项目,按标准编制好去年财政预算,严控一般性支出的增长,合理调度资金,千方百计确保工资、社保资金的发放,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各乡镇要把工资发放作为确保稳定的重点工程来抓,哪个乡镇挪用工资,就要追究哪个乡镇长的责任。在这里,再申明一条纪律,凡拖欠干部、教师工资的乡镇,一律不准购置小汽车、修建办公楼,财政部门一定要把好这个关。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所有纳入预算的单位,其支出都必须严格控制在预算指标以内;财政部门要严格按进度、按项目拨款,严禁擅自调整支出项目和支出标准。要严格控制“人、车、会、话、水电”等费用支出,切实把公务消费控制在财力可支撑的范围内,严禁搞铺张浪费,大手大脚。
㈡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管。一是积极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今年,中央决定取消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这是一项政策性强,量大面广的工作,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从现在起,就要做好调查研究,测算摸底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农村税费改革不出问题,不留后遗症,真正使农民减负增收。二是积极开展公务消费改革。规范会议结算、公务用车、政府采购、公务接待工作,大力压缩公务消费支出。三是强化财政监管改革。全面推行报帐制和财务总监监督制,规范县、乡、村会计集中核算管理,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制定明确的支出标准,规范乡村两级财务报帐办法;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逐步推行“直通车”的资金拨付方式,确保专款专用。
㈢积极化解不良债务,维护良好的财政秩序。乡村两级负债过多,破坏了良好的财政秩序,形成恶性循环财政状况。长此以往,不能保证政府正常运转,损害了政府形象,也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把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作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各乡镇都要认真搞好财务清理,盘清债权债务,规范各级财务秩序。对历史上形成的遗留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化解措施,提出偿还计划,逐步消化。乡镇财政部门,要切实当好政府的管家,合理调度资金,把保工资作为乡镇财政的第一任务。在不影响工资发放的情况下,量入为出的安排其他支出,严禁出现新的债务和赤字,逐步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财政体系,维护良好的财政和金融秩序。
㈣严明财经纪律,加强廉政建设。财政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行业风气和干部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政府形象。广大财政干部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需要。要切实加强财政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严明财经纪律,教育每一位财政干部都要正确行使手中的职权,不以权谋私,损公肥已;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作风,真正为纳税人搞好服务,为部门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财政干部形象。
同志们,关于去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已明确,责任已落实,县委、县政府对你们寄予了厚望,希望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振奋精神,再添措施,再鼓干劲,在新的一年里做出更大的成绩。
县乡财政健康运行
㈠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要切实加强预算管理,按项目,按标准编制好去年财政预算,严控一般性支出的增长,合理调度资金,千方百计确保工资、社保资金的发放,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各乡镇要把工资发放作为确保稳定的重点工程来抓,哪个乡镇挪用工资,就要追究哪个乡镇长的`责任。在这里,再申明一条纪律,凡拖欠干部、教师工资的乡镇,一律不准购置小汽车、修建办公楼,财政部门一定要把好这个关。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所有纳入预算的单位,其支出都必须严格控制在预算指标以内;财政部门要严格按进度、按项目拨款,严禁擅自调整支出项目和支出标准。要严格控制“人、车、会、话、水电”等费用支出,切实把公务消费控制在财力可支撑的范围内,严禁搞铺张浪费,大手大脚。
㈡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管。一是积极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今年,中央决定取消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这是一项政策性强,量大面广的工作,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从现在起,就要做好调查研究,测算摸底等基础性工作,确保农村税费改革不出问题,不留后遗症,真正使农民减负增收。二是积极开展公务消费改革。规范会议结算、公务用车、政府采购、公务接待工作,大力压缩公务消费支出。三是强化财政监管改革。全面推行报帐制和财务总监监督制,规范县、乡、村会计集中核算管理,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制定明确的支出标准,规范乡村两级财务报帐办法;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逐步推行“直通车”的资金拨付方式,确保专款专用。
㈢积极化解不良债务,维护良好的财政秩序。乡村两级负债过多,破坏了良好的财政秩序,形成恶性循环财政状况。长此以往,不能保证政府正常运转,损害了政府形象,也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把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作为当前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各乡镇都要认真搞好财务清理,盘清债权债务,规范各级财务秩序。对历史上形成的遗留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化解措施,提出偿还计划,逐步消化。乡镇财政部门,要切实当好政府的管家,合理调度资金,把保工资作为乡镇财政的第一任务。在不影响工资发放的情况下,量入为出的安排其他支出,严禁出现新的债务和赤字,逐步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财政体系,维护良好的财政和金融秩序。
㈣严明财经纪律,加强廉政建设。财政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其行业风气和干部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政府形象。广大财政干部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需要。要切实加强财政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严明财经纪律,教育每一位财政干部都要正确行使手中的职权,不以权谋私,损公肥已;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作风,真正为纳税人搞好服务,为部门搞好服务,树立良好的财政干部形象。
同志们,关于去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已明确,责任已落实,县委、县政府对你们寄予了厚望,希望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振奋精神,再添措施,再鼓干劲,在新的一年里做出更大的成绩。
★ 财务决算报告
★ 财务工作讲话稿
★ 部门会议领导讲话
【财政决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审计局职责2022-06-05
县审计局组织生活会工作方案2022-05-07
区财政局政务公开工作计划2023-03-11
审查报告2024-02-23
关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年终总结2023-11-08
财务科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2022-06-27
财政局长工作总结2023-08-13
养猪专业合作社成立致辞2023-04-23
人事财务科年度工作总结2022-05-07
县审计局审计工作总结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