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

时间:2023-12-02 08:21:2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学习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精选8篇)由网友“yumiko85”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学习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供大家阅读参考。

学习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

篇1:学习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

学习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

红安一中  陈和器

〖内容提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教材,同老教材相比,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适合教学,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一是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在工具性之外, 还体现了语文科基础性、实践性尤其是人文性的特点。二是突出了语文教学的能力要求,在完整的能力体系中凸现了口语交际能力、 文学鉴赏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更新了课程内容的编写体系:将阅读和口语、 写作交际分开编排,形成既相互独立又彼此渗透的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知能体系, 实现阅读和口语、写作交际的远距离结合;将课本和读本分开处理, 有助于课内外结合,增加学生阅读量,加强积累感悟和熏陶; 栏目设置科学合理,以方便学习为目的,操作性较强。 四是开辟了语文能力提高的新渠道,体现了能力立意的意图,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方面, 开辟了许多新的途径。十分注重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美感; 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立足于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因应教材体系的变化,教学中实行课文教学、读本处理、写作训练、课外活动和专题学五位一体、多头并进。要大胆革新教育观念, 突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依据新大纲编写的一种新教材, 该教材自小范围的试用编排方式、全新的版本面貌获得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一致好评。 同老教材相比,这套教材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适合教学, 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现就结合新版教材第一册来谈谈这套教材的特点:

一是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

长期以来, 语文学界一直存在“工具论”“人文论”的学科特性之争。叶圣陶等语文界前辈普遍认同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观点, 叶老曾说过:“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 ”

①老教材更多的是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将语文单一视作重要的交际工具。重字、

词、句、篇、语、修、逻、文的教学传授, 忽视语文课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基本事实,在技术层次上作琐碎的传授和肢解的训练,强调所谓“双基落实”,使语文教学逐渐与自然学科趋同, 丧失其应有的乐趣,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 用韩军老师的话说就是“科学主义的泛滥,人文精神的丧失”②新教材注意吸取这一教训, 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这一观点出发,在工具性之外, 还体现了语文科基础性、实践性尤其是人文性的特点。

所谓基础性,是指教材注意依据学生学习和应用的客观需要, 传授最基本的知识,训练最基本的技能,以便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 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确立最基本的内容,将“学得了,用得上,离不开”作为编选内容的重要原则。 如

高中第一册关于阅读,就明确了“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把握文意,质疑解难”等基本要求,关于写作, 也提出了“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善于想象和联想, 再现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情意,自由写作”等几项要求, 这些都是阅读和写作的基本功。

所谓实践性就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强调知识的实际运用, 要求熟练掌握交际工具,从事语言实践。以高一为例, 口语交际训练板块教材就安排了即席发言、演讲、辩论等最基本的训练形式, 要求完成口语练习这是老教材中很少见的。    所谓人文性是指将课文视作文化媒介和人文载体, 借助语文教学达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 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目的。新教材编写过程中, 课本尤其是读本的选文特别注重文章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一些文化气息浓厚、 人文底蕴丰盈的文章或作品纷纷遴选入围,使教材真正能够发挥传播文明、陶冶情操的作用。 第一册《语文读本》中余秋雨的《老屋窗口》、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 季羡林的《法门寺》、王力的《请客》等都是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较高、 能够给学生思想启迪和美感熏陶的好作品。

二是突出了语文教学的能力要求

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要求是,培养学生具有:

①现代文阅读能力。

②写作能力。

③口语交际能力。

④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⑤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能力。

⑥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

新教材的编写完美地体现了大纲的这些能力要求, 尤其在完整的能力体系中凸现了口语交际能力、文学鉴赏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着“读写为主,听说跟上”的原则,新教材专门安排了口语的训练内容, 这是前所未有的。新教材文学作品占全部课文的60%, 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质,文学教育受到应有的重视。 “创新能力”的提出更是革命性的变化,新教材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首先教材超前的编写理念、科学合理的编排体例、 新颖考究的版本样式就是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 其次课前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题的设计中着力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自主领悟理解,鼓励学生独辟蹊径,有一得之见。 写作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随时随地地把学习、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有个性,能创新。 如《杜鹃枝上杜鹃啼》一课“自读提示”中只说“本文文短意长,要言不烦;笔底含情,涉笔成趣。 阅读本文要注意体味作者的感情,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文后“练习一”要求“通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东扯西拉’,貌似纯知识介绍中, 含蓄婉转地表达的感情”,这些提示和练习不提供画地为牢的现成结论, 只

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指示思考方向,放手让学生质疑解难, 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

三.更新了课程内容的编写体系。

新教材的编写,突破传统,大胆革新, 形式和内容都作了相当的调整,面目为之一变。

(一)将阅读和口语、写作交际分开编排, 形成既相互独立又彼此渗透的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知能体系,实现阅读和口语、 写作交际的远距离结合。

1.阅读版块,现代文按照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实际情况组织单元,文言文按语言的难易程度、结合年代顺序组织单元, 都突破过去以文体组织单元的形式,将阅读所要达到的基本能力要求, 通过最能反映这些要求的课文的集中编排体现出来。 如第一册第一单元四课在思想内容的整体性和语言的独特风格上都具有鲜明特点,整体把握、 揣摩语言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如此一单元一得,渐次深入, 必能形成完整的知能体系。

2.写作板块按照学生认识和反映生活思想的先后顺序, 按写作过程进行写作能力的分解训练,体现了感性到理性、客观到主观、 模态写作到自由创作的渐进趋势,符合写作能力提高的基本规律。

3.口语板块主要培养学生日常交际的能力,学习即席发言、演讲、采访、讨论、表演(对白)、辩论等几种形式, 体现了由日常交际口语到专门交际口语,由单一技巧向综合口语技巧过渡的顺序特征。

4.阅读和写作分开编排,既便于形成各自不同训练序列, 不致于使口语、写作交际地位式微,仅仅成为阅读的附庸,又便于挖掘读、写、说的共同资源因素,实现远距离的读写结合,使二者都得以兼顾。 如第一册第四单元《战国策》的两篇文章,从阅读的角度,对比阅读、 辨析异同可明确文章的思想内涵, 了解《战国策》的史书性质和基本内容。从口语写作交际的角度, 如再联系《语文读本》中的《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则邹忌、触龙、 唐雎超人的说辩才能可为口语训练提供范本和启示。作文训练“要善于想象和联想”同样可从阅读中选材, 如读《烛之武退秦师》后扩写“夜缒而出,见秦伯。 ”读《触龙说赵太后》后续写“那日,长安君听到太后让他到齐国做人质的消息,......”

(二)将课本和读本分开处理,有助于课内外结合,增加学生阅读量加强积累感悟和熏陶。

1.课本将教读课和自读课分开标示,提出不同的知能要求, 便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①教读课集中地体现单元教学的要求, 教师应紧紧围绕这一要求作    ②自读课由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自学, 亦可分组讨论或全班交流,重在运用和迁移。

2.读本选文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延伸扩展型, 是课文内容的巩固和迁移,如读谢冕《永远的校园》一文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北大传统,巩固课内学习的江泽民同志的《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学习胡  青和舒乙写的《老舍和朋友们》,可和唐  的《琐忆》

相参照,能帮助体会通过典型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此类文章可作为比较阅读材料。二是鉴赏型的,纯为文学作品, 旨在通过阅读增加文学修养,丰富情感体验,如读本第一册中38─46课的诗和48─52 课的`小说,此类文章宜于精读甚至背诵。三是知识型的, 重在介绍读写常识、科技动态、思维方法等,可作为泛读材料。 如《浅易文言文界说》《科学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

(三)栏目设置科学合理,以方便学习为目的,操作性较强。

新教材除课文外,还设置了下列栏目:

1.提示

提示分单元重点提示和课前提示两种形式, 课前提示又因教读课和自读课不同,分别以“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形式出现。 提示文字非常简约,与老教材不同的是,它一般不提供现成结论,不作分析讲解,不搞先入为主,限制学生思维。仅提供学习训练目标, 提示思考方向,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启发性。

2.练习

习题2─5个,拟设时紧扣单元及课文教学目标,知能并重, 思练结合,主观形式,点拔发问。除必要的字词句的训练外, 题目的重点均涉及课文内容理解,艺术技巧体悟。 如《烛之武退秦师》“练习一”提出4个问题:①秦晋两国为什么要进攻郑国? ②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

的?③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④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这些问题涵盖全文,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问题答案明确, 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用心思考,找到答案所在并进而理解文章内容都是不难的。

3.资料卡片

资料卡片选材精要,目的性强, 它一般介绍文章相关的背景资料、重难提示、文化常识等,或帮助理解,或延伸内容。 如第一册第四单元对《左传》《国语》《战国策》的介绍, 《季氏将伐颛臾》文后对“孔子的‘仁’”的解说、 《胡同文化》一文中“‘胡同’一词的来源”的说明等。

4.知识短文

与老教材“知识短文”不同的是, 新教材不求知识的系统完善和解说的详备细致,它一般只稍加点拨,举例精省, 把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介绍上。如《怎样学习文言文》《怎样学习通假字》。

5.注释

新教材注释有两个特点,一是规范了,很少有注音释义错误, 也几乎没有重复注释现象,二是注释比较充分, 如文言课文中重要的词语、文化常识都能加注,极大地方便学生自学。

四.开辟了语文能力提高的新渠道。

新教材编写体现能力立意的意图, 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方面,开辟了许多新的途径。

(一)十分注重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美感。 课本中一些文质兼美的名篇佳构有明确的熟读和背诵要求,一般文学作品练习题中的思考题,注意创设情景,问题有张力, 能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内部体会文学的意境美、形象美、构思美、语言美,在读中悟,悟中思,思中有得。 避免纯技术性、操作性的驾空分析,分割肢解,搞繁琐、机械、 单调的基本训练。

(二)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立足于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④。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新教材从栏目设置、 提示的安排、习题的创设等方面都涉身处地地站在学习者的角度, 从他们的

实际需要出发,设疑提问,辨难指津,始终把培养自学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作为目的之一。文言文课后练习题先要求熟读课文, 从文中寻找原句答疑,后逐渐过渡到自己组织语言回答问题, 使学生能够在训练中提高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文言语言知识的学习中重在介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分类整理,总结规律,使学生能够不断总结积累, 举一反三。

针对语文教材的新变化,为真正发挥语文教材的功能作用,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必要在教学观念、教法和要求上有一个新的变化, 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为此,我们准备采取这样一些措施。    (一)因应教材体系的变化,教学中实行课文教学、读本处理、 写作训练、课外活动和专题教学五位一体、多头并进。    以第一册为例。    1.课本六单元按现代文、文言文穿插交错模式, 成一四二五三六顺序依次上完,讲读课由各教师独立钻研,个人备课,实行个性化教学,自读课集体备课,指定中心发言人组织统一的备课和训练材料, 备课组研讨,实行导读法──联锁模式教学。

2.每周安排一个早自习、一节语文课处理读本, 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泛读和精读,每节课指定三至五名学生读后谈感受体会, 作释疑点评,重难点问题由教师适时点拨。

3.口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穿插进行,相互渗透,读写结合, 形成由浅到深、口头作文和书面表达并重的训练序列。 全期大作文不少于6篇,命题限时,小作文30篇,自由写作,定期交流。学期结束, 各班选10篇优秀作文交备课组精选,编一本优秀学生习作辑评。

4.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挖掘语文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外活动,形成必要的氛围,促进课堂教学并让语文特长生脱颖而出。 各班均要订阅一份报低,要开展图书角活动,要充分利用声像设备和网络, 组织收听收看与语文学习相关的节目, 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经常开展课外阅读、即席发言、演讲、辩论、作文竞赛、背书竞赛、 自办报刊等课外活动,优化学生语文学习环境,多渠道、多途径地提高语文素质。课表安排每周一节课到阅览室进行课外阅读。

5.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形成特长, 备课组将以兴趣小组形式利用节假日时间定期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主讲。 高一上拟设两个专题,一是书法,二是工具书的使用。

(二)大胆革新教育观念,突破旧的教学模式, 借鉴汲收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每个老师上一节多媒体教学观摩课, 与信息技术老师合作制作一个课件,力图尽快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形势,丰富教学手段。

2.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拟定于第一册第五单元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组织教学。 教师先花两节课时间让学生熟悉课文,疏通字句, 然后布置若干道研究性课题(亦可自拟),让学生用四节课时间围绕课题进行阅读、准备资料、 探究归纳、撰写研究报告,然后用两节课交流小结。 全班交流材料用展板

形式发表,特别优秀的全年级交流。

研究性课题参考题目

1.诸子散文的形成和发展

2.诸子散文与“百家争鸣”

3.“仁”与“道”

4.先秦儒家比较研究

5.诸子散文风格漫议

6.儒道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7.儒家文化利弊谈

8.道家文化利弊谈

9.诸子哲学观点之比较

10.诸子散文与成语

.10.12

注:①  吕叔湘《〈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

②  韩军《限制科学主义,弘扬人文精神》--《语文学习》 1993

年第1期

③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④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P152

篇2:熟悉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熟悉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浅谈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本的使用

(马文海 江汉油田教研室)

人教社“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是在总结了近四十年的地理教材编写经验和教训,研究了美、英 、日、前苏联、德及港台的地理教科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同以前的教材相比,新教材不论内容、结构体 系,编排方式、装帧设计都进行了改革。它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师生面前,受到普遍赞许。

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地理学是研究人 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中学生对于人与地的关系应有一个 基本的了解。过去的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教学,以自然地理为重点,以区域地理为主要教学内容,侧重于 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的传授,而人文地理,人地关系方面的内容不足。旧教材中概念多,地理材料多,知识点多 ,不能很好地反映人类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重大问题,学生也难以理解,难以记忆。新教材注意克 服上述缺点。改为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组织教材。例如,新教材的世界地理部分,打破了“总 论──分论──总论”的旧体系和以大洲为单元的框框,分为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球、世界的陆地和 海洋、世界的气候、自然带)、世界上的自然资源、世界上的人类以及自然、资源、人类三结合的分区地理( 如西亚和北非为一区)等几个大单元。这样,使形成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一主线。

二、减少层次,降低难度。过去的'教科书往往从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出发。因此,篇幅长,分量多, 内容偏深偏难,脱离学生实际,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新教材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深入浅出地介绍 新的地理学科理论、观点、方法和问题的同时,删繁就简,适当降低难度,对于一些难点。或者舍去,或者改 为选讲。例如,世界地理内容结构由原来的四个层次减化为三个层次,讲授国家由40多个改为10余个,地名、数据也大大减少。这样,学生不必在有限的时间内花费过多的精力去记忆地理材料,而有较充足的时间学习地 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注重能力培养,加强技能训练。以前的大纲中虽然提出了能力、技能方面的要求,但不具体,由于教 材的关系,很难达到目的。义务教育大纲对各部分内容都提出了知识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和思想教育要求。为了达到把技能训练要求落实到各部分 教学内容中去的目的,新教材设立三个小栏目,分别为“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重 在思考、启迪。其中的问题,有的是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有的是为联系实际而设立的。通过“想一想”, 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做一做”重在实践、运用,其中的内容,主要是动手操作的小实验、小制作,以及 一些读图、计算练习。“读一读”重在拓宽知识、激发兴趣,选择的文章多为与课文密切配合、短小精悍的短 文。

四、图象的改进和创新。地理教材中的图象能够直观形象地显示地理景观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在帮助 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原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旧教材中的各类图象(彩色、黑色照片、素描画等) 有的配置重复,有的选图不当。有的描述文字与图象搭配欠佳。例如,世界地理讲述日本时,配置了一幅日本 富士山素描图,并配有文字描述,而课本封面也有一幅富士山的彩色图片,并且与课文中的素描图一样。图象 的重复出现,影响了文字与图象配合的效果。新教材注意了图象的改进和创新。首先,新教材体现了图象应有 的地位。图象在旧教材中被称为插图、附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教材不仅用图象来说明文字,而且把它 们作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有许多教学内容就是通过读图、提问让学生掌握。其次,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 图象量大大增加,仅第一册就有图300余幅,彩色图50余幅;同时图的质量也有提高,图画简洁清晰,信息量多 ,重点突出。其三,图象形式多样。为了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配以地图;为了反映地理事物的面目,配以素 描图;为了增强直观感受,每册课文前配有大量彩色照片;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封面配以卫星照片图;一些形 象幽默的漫画,使课文更加生动活泼。

旧教材八股式的结构体系和呆板的文字,于教于学都不利。上课念课文、作业抄课文、考试背课文的现象 时有所见,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技能的培养。教材更新后,必然要求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随之更新。只 有这样,才能发挥新教材的教育功能。使用新教材,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兴趣。旧教材地理事实材料偏多,有些内容又较深,超过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因 而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义务教材针对学生的生理、心 理特征,在内容上加以选择,讲求实效,既考虑到科学性,又注意到趣味性。例如,小明和小强关于“我们生 活在地球上还是天上”的争论,麦哲伦环球旅行的故事,漫画“苦难母亲”等等,生动有趣。具有培养学生情 感、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在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应注意收集地理趣闻、图画、小故事等资料,适时适当渗透于课堂教学,以利于学习兴趣的 培养。

2、教给学习方法。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区域性都很强的学科,地理空间广大,地理知识浩繁。对于初中学 生来讲,重要的不是记忆大量的地理材料,而是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懂得地图的运用和简易图表的绘制,培 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新教材在开篇中就提出了“怎样学好地理”的问题。首先要多动脑筋,养成勤思好问 的习惯。对于所学的对象、地名、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以及地理事物同人类的关系等问题,都要认真“想一 想”,问一问“为什么”。二是学会阅读地图、绘制地理图表,以及初步形成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地 图不仅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学习地理必须“左图右书”,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三 是参加课外活动,注意从课外读物、影视、广播中增加地理知识,拓宽知识面。

3、用好直观教具。地理教具是传授地理知识的重要媒体,是获取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具可分 为图象、影视片、模型、标本等。新教材中大量的地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与课文配合紧密,相得益彰, 是即手可得的好教具,应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学挂图、模型、标本均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增加感性知识。影视片、幻灯投影片、录像等电教手段,形象生动,具有增大知识容量、信息反馈迅速的特点 ,向来为学生喜闻乐见。坚持利用直观教具进行地理教学,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开展实践活动。传统地理教学多偏重于传授知识,闭门施教,忽视学生技能培养和地理知识的运用。新 教材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地理教师切切不可忽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要创造条件建立地理室(或地理园),成立地理学习小组,阅读地理书籍,收集地理资料,开展气象、地震观 测、天气预报,举办地理板报、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游戏等校内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地质博 物馆、科技馆、经济建设展览、动植物园)、地理调查(地形、河流、资源、环境状况、工农业生产),撰写 地理小论文。这样,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是有用的。

同其他新事物一样,新教材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教学中,都要认真学习新大纲,熟悉新教材,结 合实际,用好新教材。

篇3:熟悉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熟悉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浅谈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本的使用

(马文海 江汉油田教研室)

人教社“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是在总结了近四十年的地理教材编写经验和教训,研究了美、英 、日、前苏联、德及港台的地理教科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同以前的教材相比,新教材不论内容、结构体 系,编排方式、装帧设计都进行了改革。它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师生面前,受到普遍赞许。

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地理学是研究人 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中学生对于人与地的关系应有一个 基本的了解。过去的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教学,以自然地理为重点,以区域地理为主要教学内容,侧重于 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的传授,而人文地理,人地关系方面的内容不足。旧教材中概念多,地理材料多,知识点多 ,不能很好地反映人类当前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重大问题,学生也难以理解,难以记忆。新教材注意克 服上述缺点。改为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组织教材。例如,新教材的`世界地理部分,打破了“总 论──分论──总论”的旧体系和以大洲为单元的框框,分为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球、世界的陆地和 海洋、世界的气候、自然带)、世界上的自然资源、世界上的人类以及自然、资源、人类三结合的分区地理( 如西亚和北非为一区)等几个大单元。这样,使形成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一主线。

二、减少层次,降低难度。过去的教科书往往从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出发。因此,篇幅长,分量多, 内容偏深偏难,脱离学生实际,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新教材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深入浅出地介绍 新的地理学科理论、观点、方法和问题的同时,删繁就简,适当降低难度,对于一些难点。或者舍去,或者改 为选讲。例如,世界地理内容结构由原来的四个层次减化为三个层次,讲授国家由40多个改为10余个,地名、数据也大大减少。这样,学生不必在有限的时间内花费过多的精力去记忆地理材料,而有较充足的时间学习地 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注重能力培养,加强技能训练。以前的大纲中虽然提出了能力、技能方面的要求,但不具体,由于教 材的关系,很难达到目的。义务教育大纲对各部分内容都提出了知识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和思想教育要求。为了达到把技能训练要求落实到各部分 教学内容中去的目的,新教材设立三个小栏目,分别为“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重 在思考、启迪。其中的问题,有的是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有的是为联系实际而设立的。通过“想一想”, 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做一做”重在实践、运用,其中的内容,主要是动手操作的小实验、小制作,以及 一些读图、计算练习。“读一读”重在拓宽知识、激发兴趣,选择的文章多为与课文密切配合、短小精悍的短 文。

四、图象的改进和创新。地理教材中的图象能够直观形象地显示地理景观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在帮助 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原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旧教材中的各类图象(彩色、黑色照片、素描画等) 有的配置重复,有的选图不当。有的描述文字与图象搭配欠佳。例如,世界地理讲述日本时,配置了一幅日本 富士山素描图,并配有文字描述,而课本封面也有一幅富士山的彩色图片,并且与课文中的素描图一样。图象 的重复出现,影响了文字与图象配合的效果。新教材注意了图象的改进和创新。首先,新教材体现了图象应有 的地位。图象在旧教材中被称为插图、附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教材不仅用图象来说明文字,而且把它 们作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有许多教学内容就是通过读图、提问让学生掌握。其次,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 图象量大大增加,仅第一册就有图300余幅,彩色图50余幅;同时图的质量也有提高,图画简洁清晰,信息量多 ,重点突出。其三,图象形式多样。为了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配以地图;为了反映地

[1] [2]

篇4:如何用好初中语文新教材(教师中心稿)

如何用好初中语文新教材(教师中心稿)

安徽省当涂县第二中学  汪茂吾  邮编:243100

笔者已使用了两学年(共4册)初中语文新教材,对新教材的体制和使用有一些体验,在此想把它写出来,供大家在使有新教材时参考。

纵观初语1-4册,无一例外分为6单元5大块。在这6个单元中,又无一例外地分成3个白话文单元和2个文言文单元。所谓5大块指的是每册均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和“附录”编排。不难看出,比起老教材,文言文的份量增加了一个单元。当然,笔者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因为要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就非得增加文言文的份量不可。否则何以体现呢?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上好这6单元4大块,是否一定要按照教材的编排次序按部就班地进行。笔者和我校的几位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均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而是有跳跃有选择。理由是:4个白话文单元在体裁上有重复。拿第1册教材来说,4个单元中第一单元是消息和通讯,第二单元是散文,第三单元又是散文,第四单元是童话和寓言。显然,如果把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连在一起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的做法是:第二单元上完后稍加整理和复习就进入第五单元的文言文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消化吸收文言知识,特别是有较充分的时间完成背诵。因为初中教材所选文言文大都是古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散文,均为名人名篇,教材后面的练习也大都要求学生会背诵。而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检查督促学生完成背诵,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这样师生的味口也调节了,效果也不错。而如果按部就班地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则一方面学生口味得不到调节,他们势别对长时间地上同一体裁的文体感到乏味,而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给他们对学习后面的文言文造成时间上的压力--因为那时离期终考试已经不远了。他们就会感到时间紧,任务重,从而有可能使他们畏惧文言文,结果使学生学不深吃不透背不熟。顺代说一句,这种枯燥乏味的编排尤其体现在第4册语文教材,因为它的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均为说明文。大家知道,说明文本身就枯燥乏味,如果长时间地上这一文体,不仅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无激情去教。我校的几位教师对此都有同感。如果新教材在编排上能更多地考虑到师生的兴趣、热情和心理,在编排上加以交错就更好了。另外文言文和白话文为什么不能在同一单元中交叉进行编排呢?

关于“写作口语交际”这一块,其宗旨是要求学生结合每一单元的文体题材进行写作(口语实际上也是一种写作,因为对初中生来说,口语前可能要打草稿)。针对这一块,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当堂完成,尤其是作文,不让学生养成懒散和拖拉的习惯。

关于“语文实践活动”完全可以不在课堂上进行。拿第1册教材来说,“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是:看谁写得好(写字)、看谁查得快(查字典)、看谁接得上(词语和成语比赛),不难看出,这些都属于学生的基本功,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当然课上可适时点拨、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汉语知识”这一块,我的'做法是单独拿出来在课堂上讲解,如第2册12种“词性”和两种修辞--反问和排比。集中几课时,一气呵成。这样的做好处是:系统、易于学生比较吸收,也有利于教师检查测试。

最后谈一下“附录”,可不要轻视它,有的则必须在课堂上讲,而且要讲深讲透。如1-4册后面附录中的应用文。根据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形势,毫无疑问有讲深讲透的必要,当然最后还要落实到学生的写作实践中。

以上仅是笔者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供广大同仁参考斧正。(注:这里的新教材指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国统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编著。)

篇5: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

这个寒假我学习了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网络培训,学习了二年级下册教材总说明,下册教材分单元介绍,观看了两节视频课,《数据收集整理》和《有余数除法》。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教材总体内容的变动、编排的特点以及各单元教材分析等等,在这次的学习中,刘丽教师对二年级下册教材的介绍让我收获很多,一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首先,从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进行了分析,让我体会到编者的意图,理解新教材,使我对教材的编撰理念、框架结构等各方面有了全面的认识,明确了课程课标改革的方向。聆听了刘老师对教材的解析,我懂得了只有真正理解好教学目标的含义,才能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

全套教材的知识通过讲解我能感受到教材每单元的内在联系。知道了每单元的知识串串相接,环环紧扣,哪一个环节做不好,下一环节就难以实现,所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抓好衔接,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其次,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多多动脑,多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的快乐”。

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教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

这次培训学习,让我了解了本册教材增加了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有余数除法,有的单元也降低一些难度,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第一单元让学生学习调查的方法,并记录下来,第三单元不让学生画轴对称图形了。通过学习我感觉到比原来懂得多了,看得远了。

作为我们教师平时要善于总结反思,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篇6: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强大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职业生涯。下面谈谈我对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情感的培养

1.用激情调动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满怀激情地把音乐作品内在情感从传神的眉目间,喜悦的笑脸中,生动的手势里表达出来,如演唱优美而抒怀的歌曲《故乡的亲人》,教师生动而美丽的笑脸,流露在眉间、眼神中、嘴角间的赞叹,把学生的情感带进那童年生活的美好意境中,使他们自然而然的从心底深处萌动了一股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的激情,会感染学生,带动着学生,把自己的情感通过甜蜜的歌声、体态、动作及丰富的面部表情表现出来。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

在低段学生的唱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情绪,我经常引进各类音乐游戏如:《我是快乐小司机》、《小田鸡跳跳跳》等结合歌曲,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从而生动形象的理解加深对歌曲情绪的熟悉。

3.深刻理解音乐作品内容是情感教育的关键

教给学生唱一首歌,欣赏一首乐曲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作品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欣赏中,心灵受到滋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分析它的情感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如采用启发示的提问:“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动作和表情能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理解和预备,课堂上要善于启发和引导与学生一起通过深挖掘、细处理,把歌曲蕴含的情感揭示出来。

二、从爱好进手,保持学生心态

1.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爱好

教师不要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并向家长、学校领导发邀请函,让他们来观摩,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奇、学生轻松、参与积极。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思维,让他们大胆往动、往唱、往跳,真正成为课堂主角。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2.给每个人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

新音乐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是让所有儿童都能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各种音乐能力的培养,感受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自身的情感。

三、评价形式灵活多样

我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夸大阶段学习的重要性,期末考试学生可自选一种方式进行,考试菜单有演唱、演奏、欣赏、表演、音乐常识等,可单选也可多眩欣赏音乐常识作为笔试,其他项目考试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进行,学生可在笔试中写上自我评价,教师再参照学生综合能力,用正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手段,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挥的空间,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可以在各种文艺表演中展现自己的才能,没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可以在平时音乐学习当中积极参与,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参与音乐创编,我想这种评价方式既尊重了学生个体性,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篇7:学习新教材 感受新理念

武穴市龙坪镇朝阳小学 彭朝光

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已于新世纪第一年正式颁布,取代了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新教材随之取代了旧教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也强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教师能否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理念,把握新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成了顺利实施新课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研究和学习,我认为新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新教材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现实,更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新教材在安排每章、节的时候,都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出新知识。例如,第三章《估算与近似数》的第二节“近似数”,为了让学生理解近似数,该节通过小亮用不同的测量器(其中一个测量器部分刻度磨损,另一是新测量)测量身高,引出近似数往往是不可能精确或没必要精确的数。

再如:“估算”一节中,选取的问题是估算学校修建围墙大约要用多少块砖。教材设计了多种方案,其中选取的方法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这一问题中,既要考虑齐全各种因素,又要选择最恰当的方案和算法,使计算更符合实际。从中让学生感知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为了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的.从事数学学习,教科书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他们的表现方式,以使得学生对于阅读教材没有枯燥 、恐惧感,而产生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书中以图片与启发性问题相结合、图形与必要的文字相结合、计算与推理相结合、数与形相结合等,充分发挥了图形直观的作用,是教材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性。教材在内容上多以“观察与思考”、“一起探究”,“大家谈谈”、“试着做做”、“做一做”为主,通过这些灵活的栏目,把原来的“教学内容”改为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自我发现、总结规律,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设计。

以往的初中数学教材都分为代数、几何两本书,并按各自的体系进行编排,而新教材则采取“混编”方式。这样编排能够体现数学各分支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统一性的认识,避免因代数、几何人为分册造成学生思想上的不相容。另外,新教材更注重了内容的开放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用平面截几何体”中,同一几何体采用不同的截法能得到不同的截面。再如,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等。这些开放的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新教材更注重过程教学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过程教学即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如新教材中出现的大量数学概念,如对顶角、代数式等等,都是一些描述性的说法,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强调更多的是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重在让学生根据问题真正理解概念,并会初步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淡化该定义的识记,不要求学生背诵定义,只要求能通过具体问题识别和判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与形成过程。

四、新教材体现了对学生新的评价方式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是全新的评价的理念。

1.教材恰当的评价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以往对数学知识的测验主要集中评价学生是否记住一个概念的定义,或者在几个概念之间区别符合条件的某个概念。但是对概念真正的理解意味着学生能够自己举出一定数量的有关定概念的正例与反例,能够在几个概念从文字表达转换成符号的、图像或口头表述。

例:使用右图形,尽可能表示各种,为了使每一种表示清晰。

你可以复制这一图形。对于每一种表示,解释你是如何表示的阴影部分是的。以往常常志在都是借助他馅饼或分圆蛋糕的情景来评价学生是否理解分数概念的,但是,如果要考察学生是否获得对分数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应用这一概念,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表示出各种分数。

2.新教材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先设置一个如同现实生活的情境,用促进较高层次思维和词语来提问,使用“渐进”式问题,在问题的后面补充跟踪问题等等。

3.评价理念更新,评价方式出要多样化,教师应在实践中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在课堂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继承与革新并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幻想有人会直接告诉我们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法,我们只能从中获得理念的更新,然后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取经验,不断进步。

篇8: 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了解新课程理念,增强学科核心素养意识

新课程对学科的理念进行了新的调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注重运用活动课程,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训过程中,专家和一线教师,通过精神准备和深入挖掘新课程标准,结合新教材对课程李暖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要想教好新教材必须认真体会和把握新课程标准,认真揣摩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进行认真精心备课,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通过教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进行铸魂育人。立足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整体规划,准确定位。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提高。

二、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教程内容

思想政治教学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同时要准确把握教材,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教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认真分析了高中新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既有理论高度,有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展示,有助于我们熟悉教材内容,理清教材编写思路,系统把握教材内容,从宏观层面去理解了把握教材,从而有助于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应该熟知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知识脉络,系统把握教材,知道教材知识内在联系,形成教材知识网络。只有熟练把握教程内容,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成绩。

三、掌握教学方法,灵活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线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应该结合新要求不断研究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本轮新课程培训,我也学习了不少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我更好的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注重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要求,注意坚持课程内容或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在平时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弊端,引入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通过采用灵活教学设计,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形成合理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

熟悉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研组计划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高一英语个人教学计划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的品德教学计划

学习《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

学习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
《学习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学习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精选8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2023-01-04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2022-05-23

常州朝阳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2024-03-01

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2-04-30

疫情下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2022-08-03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022-07-29

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最新2023-11-27

音乐室管理工作总结2023-03-21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24-04-28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2023-02-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