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

时间:2023-12-05 07:50:5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共6篇)由网友“fian642694”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

篇1: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

1.W有:与工作目的相关的功

2.W总:动力所做的功

3.机械效率总小于1,且无单位,结果使用百分数表示 三类常考机械效率问题: 1.斜面:??

注意:1、做功:W=Fs 正确理解物理学中“功”的意义(做功的必要条件,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2、知道功的原理是一切机械都遵守的普遍规律。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是对所有机

械都普遍适用的原理。(理想情况:所有方式做功均相等,实际用机械做功都比直接做功多)

3、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

(1)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性能优劣的主要标志之一,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对总功的利用率就越高,机械的性能就越好。

(2)在计算机械效率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名称所表示的意义。

(3)因为有用功只占总功的一部分,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4.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P=W/t=Fv)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跟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并由它们的比值决定。

5. 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的区别

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功率大的机器不一定效率高。

篇2: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

1.物理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机械效率、炉子效率等效率问题,所谓效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占总体中的比值。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做功的装置,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2.由于燃气的内能一部分被排出的废气带走,一部分由于机器散热而损失,还有一部分用来克服摩擦等机械损失,用于做有用功的部分在总体中的比例不可能达到 IO0%,一般情况下:蒸汽机效率 6%~15%,汽油机的效率 20~30%,柴油机的效率 30%~45%。

3.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人们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减小各种损耗,提高效率。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对这部分余热的利用是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热电站就是利用发电厂废气余热来供热,既供电,又供热,使燃料的各种利用率大大提高。

核心知识

热机效率比较低,说明热机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比较少,即热机工作过程中损失的能量比较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原因:

第一,燃料并未完全燃烧,使一部分能量白白损失掉,例如从汽车排出的气体中我们可以嗅到汽油的味道,这说明汽油机中的汽油未完全燃烧;

第二,热机工作的排气冲程要将废气排出,而排出的气体中还具有内能,另外气缸壁等也会传走一部分内能;

第三,由于热机的各部分零件之间有摩擦,需要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部分能量;

第四,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也未完全用来对外做功,而有一部分传给飞轮以维持其继续转动,这部分虽然是机械能,但不能称之为有用功。

据上所述,热机中能量损失的原因这么多,所以热机效率一般都比较低。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根据前面所归纳的损失能量的几个原因,我们只要有针对性地将各种损失的部分尽可能减小,便可使效率提高。

(1)改善燃烧环境,调节油、气比例等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

(2)减小各部分之间的摩擦以减小磨擦生热的损耗;

(3)充分利用废气的能量,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如利用热电站废气来供热。这种既供电又供热的热电站,比起一般火电站,燃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方法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微元法

在研究某些物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像课本中提到利用计算摩擦变力做功、导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等都属于利用微元思想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技巧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篇3: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案

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②掌握机械效率的意义、计算、测量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和分析,理解功和机械效率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各种因素,并且最终能够从理论走向生活和生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实践相结合,主动探究寻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

难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区分功、功率、机械效率等容易混淆的概念

教具准备: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钩码、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使用机械时,对完成工作任务有用的功叫做_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对人们无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___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总功。

3、人们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对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_____功,对水做的功是_______功。

4、大小为20N竖直向上的拉力F通过一个动滑轮把重30N的物体向上提升了5m,在这个过程中,有用功为______J,额外功为______J,总功为______J。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效率。其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

7、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有用功总是______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______1

二、合作探究

㈠   有用功与额外功

[实验]    利用动滑轮是否省功(参照课本进行)

1.提出问题:使用动滑轮省功吗?

2.设计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提升一定高度,再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计算拉力做的功

3.进行实验,并将结果填入表格

实验分析:Gh与Fs相等吗?如不等,哪个大?为什么?

使用机械时,对完成工作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用W有表示。

对于额外负担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额表示。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叫总功,用W总表示。即W总=W有+W额。

㈡  机械效率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η)。公式_________

机械效率总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一台起重机将1800N的物体提高2m,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如果额外功是4800J,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

[实验]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次实验中测得的机械效率一样吗?分析你的测量结果,看看影响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  减少额外功(使用较好机械)

(2) 在额外功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有用功(增加物重)

三、巩固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水做的'功是总功

B、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提一桶水和提半桶水做的有用功相等

C、水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把水桶捞上来的时候,对水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D、水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把水桶捞上来时,水桶里带了一些水,对水桶和水做的功是有用功

2、用图示滑轮组把重G=12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绳端的拉力为F=50N,则:绳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m,有用功W有用=______J,总功W总=______J,额外功W额外= ______,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______。

3、如上右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在5s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6m,则泥桶上升_____m,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N,拉力的功率为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

4、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     B.机械效率总小于1

C.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D.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

5、通过测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B.减少提升重物重力,减小拉力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

四、拓展延伸

1、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机械效率大小与功率大小有关

C.机械效率越低的机械,做的功就越少

D.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

2、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3、如图,小冯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l,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

A.Wl=W2  l=η2          B.W1=W2 ηl<η2

C. W1η2        D.W1>W2 ηl<η2

4、甲乙两台机器,甲的机械效率是85%,乙的机械效率是60%,则( )

A.相等的时间内,甲机器所做的功多     B.做同样多的功,甲机器花的时间少

C.甲机器比乙机器省力                D.上述说法都不对

5、要提高某机械的机械效率,应该                  (    )

A.减小外力所移动的距离           B.减小额外功占总功的百分比

C.减小总功                           D.减小外力

6、工人师傅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车厢底板高度h=1.5m,斜面长度s=3m,用力F沿着斜面把G=18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若不计摩擦,拉力F为多少?若实际拉力F′=1200N,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7、用滑轮匀速提升360 N的物体,假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 N,考虑既省力又方便,问:此滑轮组应由几个定滑轮几个动滑轮组成?实际拉绳的力多大?

篇4: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简单机械及功的有关内容后展开对本节的学习,由于机械效率概念涉及到“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等概念,而功的概念本身又比较抽象,因而要区分并理解这些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能轻松自如地解决有关机械效率的问题,关键是真正弄清有关概念,并能正确地加以区分,所以本教学设计以及实际教学中在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理解上花的时间比较多。同时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途径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中本设计通过小组实验及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

利用不同方式把沙送到三楼的情景图片,让学生在感性的环境中分析有用的与无用的事件为下面有用功、无用功及总功的得出及理解做好铺垫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习任务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引方向使自主学习有的放矢。

在实验设计阶段不同的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展示,并对自己设计的不当之处进行了矫正,许多实验中的细节问题得以体现与解决,对如何提高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机械效率等问题亦有了更好的理解,明确了机械效率在实际中的意义。

篇5: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讲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与机械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和功的基本概念以及功的原理,而引入这些物理概念的目的就在于研究机械做功与机械效率的问题。初学“机械效率”,往往对这些概念陌生难懂,思维不通、前后矛盾,甚至分析实际问题中把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弄混淆。想要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含义以及计算机械效率,就必须使学生分清楚那部分功是有用功,那部分功是额外功,或者那个力做的功是有用功,那个力做的功是额外功,那个力做的功是总功。所以本教学设计以及实际教学中在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理解上花的时间比较多。

机械做功以及机械效率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应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例分析揭示问题的本质,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应当注重更多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机械的使用就是为了代替人力做功,鼓励学生认真了解和认识身边的机械,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机器,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设计注意体现物理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教与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

篇6: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的教案设计

知识和技能目标

三次实验中测得的机械效率一样吗?分析你的测量结果,看看影响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 减少额外功(使用较好机械)

(2) 在额外功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有用功(增加物重)

一、巩固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水做的功是总功

B、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提一桶水和提半桶水做的有用功相等

C、水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把水桶捞上来的时候,对水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D、水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把水桶捞上来时,水桶里带了一些水,对水桶和水做的功是有用功

2、用图示滑轮组把重G=120N的物体匀速提升1,绳端的拉力为F=50N,则:绳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有用功W有用=______,总功W总=______,额外功W额外= ______,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______。

3、如上右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若工人在5s内将绳子匀速向上拉6,则泥桶上升_____,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N,拉力的功率为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

4、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 B.机械效率总小于1

C.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D.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

5、通过测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B.减少提升重物重力,减小拉力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

二、拓展延伸

1、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机械效率大小与功率大小有关

C.机械效率越低的机械,做的功就越少

D.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小于1

2、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3、如图,小冯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l,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

A.Wl=W2 l=η2 B.W1=W2 ηl<η2

C. W1η2 D.W1>W2 ηl<η2

4、甲乙两台机器,甲的机械效率是85%,乙的机械效率是60%,则( )

A.相等的时间内,甲机器所做的功多 B.做同样多的功,甲机器花的时间少

C.甲机器比乙机器省力 D.上述说法都不对

5、要提高某机械的机械效率,应该 ( )

A.减小外力所移动的距离 B.减小额外功占总功的百分比

C.减小总功 D.减小外力

6、工人师傅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车厢底板高度h=1.5,斜面长度s=3,用力F沿着斜面把G=18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若不计摩擦,拉力F为多少?若实际拉力F′=1200N,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7、用滑轮匀速提升360 N的物体,假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 N,考虑既省力又方便,问:此滑轮组应由几个定滑轮几个动滑轮组成?实际拉绳的力多大?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年度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磁场》的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效率知识点(共6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023-11-18

八年级物理下册《滑轮》教案2023-10-31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2023-02-05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2023-04-25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物体的质量》教学反思2022-10-19

新人教版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2023-05-24

初二下册教学计划2023-09-20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总结2023-01-3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2023-06-02

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课件2022-06-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