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读书笔记(精选13篇)由网友“gdant”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读书笔记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大家庭衰败的故事,也是旧的社会制度和新的社会制度一交一替冲突中,一群青年挣脱枷锁,奋起抗争的故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些年轻人成为了这个斗争的牺牲品,但是另外一群年轻人和这种“吃人制度”抗争,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幸福。文学是救国的,也是治病的。当我一口气连续读完《家》、《春》、《秋》以后,心中留下的无限的感慨!感叹故事中的悲欢离合;感叹当时不满30岁的巴金,为后世留下了一部文学巨作。
悲痛
“悲痛”似乎是这部作品的主旋律,大家都在黑暗中前行无法找到光明的彼岸,压抑的气氛让人窒息!故事在主人公们一个一个离世中展开,这种离世视乎又是这样的顺理成章!
梅、惠、瑞钰的离世是源于封建婚姻制度和旧礼教,她们只能成为婚姻的牺牲品,她们无法抗争,他们的离世留给了人们更多同情的眼泪,而这种悲痛也只能成为亲人回忆中某种酸楚;鸣凤、倩儿的死,是因为阶级社会的歧视和压迫,她们曾竭力地抗争,但是这种抗争的力量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显得非常苍白,而她们注定只是这个社会的小插曲,当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自然不再记起;海臣、枚表弟的离世一方面是因为生产力的落后,科技水平的不发达,但最终也是因为人们的愚昧和守旧。应该说他们的死都和当时的社会制度有关,所以小说从头到尾控诉着这个吃人的社会和制度。
抗争
“不在沉默中爆发,只有在沉默中死亡”,黑暗是因为黎明来临。对于命运的抗争是这部作品的另外一条主线。觉慧成为了这个家里第一个举起抗争大旗的人物,他放弃了“三少爷”养尊处优的生活,冲破了旧思想和制度的束缚,远走他乡,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接着淑英在哥哥姐姐们的激励和帮助下,通过抗争也挣脱了束缚,投奔了觉慧;觉民为了自己的爱情、自一由和旧家庭作出了顽强的斗争,最终和琴得到了自己幸福;而承担着家庭重任的觉新,一辈子被封建孝道束缚,逆来顺受,无抵抗主义……虽然他的命运注定是悲剧,但是最后也走上了和父辈抗争之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抗争这不合理的思想,不合理的社会,不合理的制度,最终迎来一温一暖的春天。
这部书让我深深震撼。在“五四”运动前后,我们的社会经历了社会的变革。而先哲曾说过变革总是会经历流血牺牲,觉新们用自己的“流血牺牲”为我们换来了文明、协和的社会,让我们无须再重复他们的悲痛!
每个时代赋予人们不同的责任,我们的责任也是追求自己的理想,通过我们不懈地努力,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灿烂的痕迹。
篇2: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读书笔记
读《家》、《春》、《秋》让你的内心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尔倍受折磨,时儿又满怀信心,不过腐败的事物总归是要消失的。总会有更好的来代替。在困境中一定要坚信美好的事物会到来,一定要满怀信心奋斗到底。
读《家》真的让人感到特气愤,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受旧礼教的毒害就这样离我们而去,然而没有人加以阻止,反抗,只知道愚昧的顺从,只信命,认为人的命是上天安排好的,真让人气愤,梅表姐、瑞玉等人相机死后,属于新主义的觉慧终于气愤的离家出走,开始追寻社会主义,这也是整篇小说光明的开始。
《家》中好多人已经意识到旧礼教的腐败,开始明显的反抗。和觉民一起的那些学生们可是反抗的主力军,他们发表稿子,各类文章唤醒那些愚昧的人,总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在她们的帮助下,淑英逃离了那条黑暗的道路,没有走旧礼教为他准备的路,三爸对她们也是毫无办法,说明他们是正确的,这也为新主义一定能打败旧礼教做了暗示。
在《秋》里面一味信奉“作揖主义”的觉新也在慢慢的改变,也有了走反抗意识的那条路,旧礼教中的大家庭是他非常失望,这些现象也是他不能改变的,那些人是非常自私的,他没有能力扭转这样的局面,是啊!制度该改变了。
这三本书的情节紧紧相扣,表达的思想也越来越高昂,从顺从到反抗,也让我们走了这么长的心理历程,让我们更加了解那时的生活现象,也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一种制度越来越落后,那么一定会有新的更完善的制度来替代,不要愚昧的拥护已经跟不上时代的事物,要不断改变自己是自己永远都适应新的事物、观念。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满怀信心。相信正确的思想、观念一定会被别人认同的。
篇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读书笔记
翻开旧社会的古籍,历史的烟云又舒展在我的眼前,悲泣的芳魂已逝,悲瘁的芳华宛在,一曲曲悲歌在岁月的烈火中涅盘。
这,是一条路,一条浸淫着无数女性血和泪的路,一条满是冤屈的路。
《激流三部曲》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旧社会的摧残下消逝,她们有些就像一朵花苞,还未盛开在最美的芳华中就已凋零。淑贞,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女孩,在父母的打骂和制度的束缚下选择用一口深不见底的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究竟藏着多少哀愁,在跳井的那一刹,那到底有几分愤怒,几分幻灭在她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心,在瞬间轰然坍塌。古代的女子们让三寸金莲剥夺了自由的权利,让愚昧的思想成了限制思想的枷锁,更是被制度摧残了原本能生活在沃土雨露中的芳华。
一个个女子重蹈覆辙,一缕缕芳魂随风而逝。
愿天堂,是你们的一方净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青年们睁开了自己蒙蔽的双眼,尽一己之力推动历史的车轮,迎接早春的来临。书中梅的时代即将泯灭,取而代之的是琴的时代,是许倩如的时代。
惊鸿照影的窈窕身姿只是她的附属,而渊博的才学在她的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那一颗早已埋下的种子,在她心灵的沃土上逐渐萌芽:不顾周围人的冷嘲热讽,选择和男学生们一起读书;加入周报社,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畅所欲言;与周围的人齐心协力,共同把即将面临泯灭的淑英于水深火热之中及时拉出,将她送入了光明的春天。在琴的身上,映入眼帘的是她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她的未来必然一片光明!
悲泣的芳魂在孤寂的乱葬岗哭诉着自己命运的不公;燃烧的芳华长久地炙烤着华夏儿女的心扉。如今,世界已走向平等,但制度的余烬还未彻底的毁灭,梅和蕙的经历给世人敲响了警钟,在新的时代,就让我们用智慧的`泉源去浇灌梦想的种子,用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光芒,照亮世界上黑暗的角落吧!
篇4: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读书笔记
一百多万字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看完了,很有写些文字的冲动。近来却诸事缠身,一直未曾动笔。
昨晚与一朋友通电话,她把自己比作《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一个人物。巴金的这三本小说源于他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也曾多次遇到亲人对号入座的烦恼。其实,我现在想来,这也怪不得他那些亲人们。在读《激流三部曲》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找寻我自己的影子。
我更象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呢?觉新?肯定不是。我无法分清我更象故事中的觉慧还是觉民。
我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而心潮澎湃,或兴奋,或揪心,或愤怒。我为他们向命运的奋力抗争而欢欣鼓舞,为他们的命运担忧,为他们所受的不平愤慨。也许,在那样黑暗的时代,更能激起热血青年的抗争。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在当代的大背景下,在忙忙碌碌之中,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自己内心的理想?有多少人在现实中将斗志消磨殆尽?
__十年前的中国,妇女还没有上学的权利。一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所处的困境已比__十年之前小的多了。如此想来,我们是否该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在深夜中,沉浸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风风雨雨之中,真的有种“心游万仞”的畅快感觉。
我不是一个豪气冲天的人,或许我更象故事中的觉民,追求一步步扎扎实实的进步。我相信,只要有向前的加速度,不论大小,总有一天会达到成功的顶峰。
篇5: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一百多万字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看完了,很有写些文字的冲动。近来却诸事缠身,一直未曾动笔。昨晚与一朋友通电话,她把自己比作《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一个人物。巴金的这三本小说源于他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也曾多次遇到亲人对号入座的烦恼。其实,我现在想来,这也怪不得他那些亲人们。在读《激流三部曲》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找寻我自己的影子。
我更象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呢?觉新?肯定不是。我无法分清我更象故事中的觉慧还是觉民。
我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而心潮澎湃,或兴奋,或揪心,或愤怒。我为他们向命运的奋力抗争而欢欣鼓舞,为他们的命运担忧,为他们所受的.不平愤慨。也许,在那样黑暗的时代,更能激起热血青年的抗争。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在当代的大背景下,在忙忙碌碌之中,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自己内心的理想?有多少人在现实中将斗志消磨殆尽?
八九十年前的中国,妇女还没有上学的权利。一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所处的困境已比八九十年之前小的多了。如此想来,我们是否该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在深夜中,沉浸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风风雨雨之中,真的有种“心游万仞”的畅快感觉。
我不是一个豪气冲天的人,或许我更象故事中的觉民,追求一步步扎扎实实的进步。我相信,只要有向前的加速度,不论大小,总有一天会达到成功的顶峰。
篇6: 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心得体会
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心得体会
在大学期间在新华书店购买一套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就在本月的读书专题月,我再次把他们从书柜里拿出来读时,似乎这一次解读得到了升华。就像当时读《水浒传》一样,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三本书,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个旧时代,那吃人的礼教,同时还有新时代的光明。
读巴金的这三部小说,就完全没有读书的那种感觉,那种封建和新文化交替的斗争和矛盾,都有如亲身经历,我感觉自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正与封建势力做斗争,为了争取人的自由!也许,只有巴金能把读者的心整个地拴住,忘了自己,忘了这个年代。
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
小说中的每一个突出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一类人的鲜明的典型。高家老太爷是封建势力的代表,高老太爷的儿子中的克定、克安代表了当时靠祖上家财而挥霍无度的公子类人物。而书中的梅、珏、蕙、淑贞和枚少爷代表了当时在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觉民、觉慧则是当时的革命人士代表,他们有的是新的思想;而琴这样的女子代表的是当时渴望革命的女革命先驱。对于那些旧势力的代表,有时真的会恨得咬牙切齿!觉慧和淑英的逃跑让他们觉得“丢脸”,淑华与觉民和他们的对抗,也每每使我觉得无比痛快!他们都是反抗恶势力的新人类。
书中,最痛苦的是觉新。我个人认为觉新是《激流三部曲》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人物。很多人都认为觉新是个懦弱的人,因为他的软弱他的逆来顺受,让身边的'妻子儿子以及几个知己间接地死去。他也被称作“无抵抗主义者”、“作揖主义者”。但对于他的行为我们必须给予理解和同情。由于他受到封建的家族式的思想毒害太深,使他成为一个被封建思想和革命思想相互斗争的牺牲品。
但我们还看到了新时代的希望!觉慧和丫头鸣凤的爱情虽称不上轰轰烈烈,却也是对封建制度的挑战。即使他们没能拥有好的结果,但那也是值得我们尊重的爱情!觉民和琴,他们俩在旧势力面前毫无畏惧,共同走过的风风的大胆和奋斗让我不由自主地为她们拍手叫好!
其实,我们生在今天是很幸福的,起码自己的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说现在社会竞争很大,但是我觉得,只要自己懂得知足,懂得珍惜,幸福其实是很容易得到的。
篇7:《激流三部曲》的读书笔记
时隔一个暑假后,终于下决心又陆续从书店把《春》《秋》带回了家。捧着那书,心里好激动埃终于在学校忙里偷闲花了2个星期看完了,意犹未尽埃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喜欢“家,春,秋”,同学都说不怎么感兴趣,当我很激动地跟他们讲书中情节的时候,他们听得云里雾里的。真想让他们都去看一下啊,当然我极力推荐了,呵呵。下面就回归正题吧。
本以为对觉慧的印象应该是最深的,可没想到到头来却是觉新。或许悲剧人物比较可以抓住读者的心。
总感觉对觉慧的印象自“家”以后就慢慢淡下去了,只是怀有一种欣赏,一种敬佩。大概是因为后来的“春”“秋”里面觉慧不大出现了,或者只是从几封信里面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所以注意力就渐渐地被觉新和觉民引过去了。还有后来出现较多的淑英和淑华。
不明白觉新为什么一直那么懦弱,因为他的懦弱,他又一次失去了心中所爱。慧表姐和梅表姐一样,一样成了封建的牺牲品。明明那么鲜活的一个的生命,转眼就成了烟云。如果觉新可以说出口,如果觉新可以用行动来阻止慧表姐那场悲哀的婚姻,也许慧不会死的那么悲惨,也会有很幸福的生活。我这样讲可能太片面了,我也知道把责任都归给觉新是不对的,毕竟他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事实上就连觉民也没有伸出援助之手,更何况是觉新呢。可是真的好气愤,气他的没用,气他没有行动,气他的妥协,同时也为他感到悲哀。尤其是看到海臣突然发病的那一章,我看的心都纠起来了。(本来,我以为海臣会是高家最后的希望,会是觉新最后的依靠,毕竟海臣那么聪明,那么懂事...我甚至读到那儿都不敢往后翻了,就怕看到说海臣死了,可就算再怎么不愿意,还是会看到。看到一个我不想看到的结果——海臣死了。说实话,我很难过,甚至眼泪都在打转了。那时我就在想,为什么巴金先生要这么残忍呢,既然塑造了这么可爱的一个海臣,为什么还要让他死去呢,还那么突然。)觉新一直是那么矛盾的一个人,气愤之余,更多的是同情吧。作为封建家族的长房长子,他的担子本来就比别人重,正如他说的,觉慧和觉民闯祸了,有麻烦的是他。他只会逆来顺受,以至习惯成自然。“习惯成自然”在我看来是很恐怖的,尤其放在觉新身上看,更是如此。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是可怜的;一个有思想而不能坚持的人,是可悲的。而觉新,两者皆有。谁能拯救他呢,也许只有他自己和自己挣扎了。
一直盼望着他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当看到最后翠环与他在一起的时候,有一点点的欣慰吧。虽然翠环以前只是一个丫鬟,可至少有这样一个人真心关心他也是好的,至少他以后不会再是一个人,而且,破除封建,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两个人,根本不存在身份的差别。关于觉新的将来,书中有这样一句他自己的话“我的上进之心并未死去”。也许是可以期待的吧。(前不久看到巴金先生在书中提到,觉新的原型——他的表哥,其实是在要把家春秋给他看之前就自杀死了,很悲惨地死去了。他还提到如果他的表哥能看到这三部书,或许不会那么早的死去......还是很庆幸书中的觉新有一个不算很好的好的结局。)
谈到觉民,应该是羡慕吧,因为他活得那么自由,那么精彩。当然也有为觉新的不平。因为有时候,觉民并不了解他的大哥。而且也因为有觉新,觉民才可以更加的自如。他一直以为自己了解觉新,其实不然。每个人对弱者都会带有一定的同情,但对于亲友之间,仅仅是同情是不够的。为什么觉民不可以再尽一点力呢,或许可以早点把觉新从封建的沼泽中拉出来,不至于看他越陷越深。(也许是带有一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吧)。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很像觉民。当努力后没有成效的时候,就想要放弃了,不想再执着了,因为觉得就算再怎么努力都不会有什么收获的,还不如花时间去做别的事。人之常情吧!觉民曾很惋惜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哥,你有这种牺牲精神,为什么不用来做点正经事情”。是觉新的悲哀吧,旧家庭的空气已经把他薰得不像一个正常人了。
收起我的个人情感,正视觉民,毋庸置疑,他依旧有很多闪光点。他,有太多幸运了。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拥有心心相印的红颜,拥有充实意义的人生…他比觉新清醒,比觉慧冷静,或许在这三兄弟中,很多人都看好他。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觉民是个有思想的人,所以才不至于在封建旧势力的压迫下屈服。至理名言,“我思,故我在”。一个会思考的人,并能够坚持自我,,崇尚真理,即是一个成功的人。这是他与觉新最大的不同吧。觉民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子,但在行动上,他讲究策略,更重行为结果。这即是他与觉慧最大的不同。有人说,在“家”中,他也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是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的一个物。(例如,觉慧临走之前请求他关注报社,觉民却犹豫不决,在觉慧的再三请求下才答应。)如果说在“家”中觉民的反抗思想是受觉慧的影响,那么在“春》秋”中,他的思想已经被彻底激发了,少了犹豫,多了果敢。或许也是有觉慧在激励着他吧。
读完“家”的跟同学争论了好久,对于书中觉慧这个人物,我们的意见不一。我同学认为,书中所描写的觉慧不如觉民。觉民勇于争取自己的幸福,而他却让鸣凤最终投湖自荆也许只要他能够坚持,鸣凤就不会死,然而我认为在那一个夜晚,如果觉慧知道鸣凤即将被-迫出嫁,绝对不会让悲剧发生。也许注定要错过,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也只能是遗憾。而且毕竟是在那样一个家庭,独自一人承担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觉慧作为新青年,不可能只顾着自己的儿女情长,他的责任不是只有鸣凤一人。而且,在当时那样的情景下,可以说鸣凤的死是必然的。鸣凤一死,才可以彻底的把觉慧心中反封建的思想全都激发出来,并且没有什么可以顾虑了。文中隐约透露,觉慧曾对琴表姐有所好感,可最终没有向她表露。这一点也是我那同学所批判的。可我觉得也许这才是觉慧明理之处。毋庸置疑,琴是一个出色女性,所以,觉慧对之有所好感也是正常的现象。他明白觉民与之才是一对,所以也努力地为他们俩的事而奔波。自己已经有了遗憾,他不想自己的哥哥也和他一样。
觉慧是属于激进派的吧。好多读者都认为觉慧是一个大胆而幼稚的人。大胆之于他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是投进高家这个死气沉沉大家庭的`一颗活种,他对封建势力的反抗毫不顾忌、毫不害怕、毫不妥协。幼稚之于他对周围的一切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认为旧家庭里的一切就是一个复杂的“结” ,没有办法把它解开。不管怎样,觉慧始终是我们的榜样。在现在的社会,或许我们也很需要有像觉慧这样的人才。收起几分激进,大胆做自己想做之事,坚持真理。
很高兴在这激流三部曲中可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女性。在书中书所描写的环境下,她们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比如琴,淑英,淑珍,程鉴冰….同时也告诉我们幸福真的要靠自己争龋尤其欣赏的是琴。她是觉民的红颜,和觉民一样,她也有自己的思想。在对待觉新问题上,她比觉民多了一份女性特有的温柔,更多的体谅。
回想“家”“春”“秋”里面,似乎每部中都有人死去,“家”里面印象最深的是鸣凤,梅表姐,“春”里面是海臣,慧表姐,其次还有剑云(值得好好说一下);“秋”里面是淑珍,枚.......每次看到有人死去,就感觉特别的压抑,特别的愤恨封建。吃人的礼教,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耗失殆尽了。很庆幸现在的环境,相比之下,我们幸福太多了。时而提醒自己应该珍惜,只有懂得珍惜,才能有更加完美的人生。不让自己在遗憾,眼泪中渡过。
其实这本书还有许多值得好好谈谈的人物,比如淑英,剑云等等。现在的我,阅历不丰的我,谈这个感想肯定有许多幼稚的地方,许多不足的地方,而且带有很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等到许多年以后,我再来重温这激流三部曲,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不一样的体会。相信时间会让我的思想变得成熟。《家》《春》《秋》真的很值得一看!!!
篇8:《激流三部曲》的读书笔记
巴金的小说非常重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系列,尤其以不合理制度下的牺牲者和叛逆者最为出色。在读完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深深感受到觉新、梅等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的同时,又完美地塑造了觉慧、觉民淑英姐妹等一系列青年叛逆者形象,却又有不同的性格特征。
巴金在写《家》时不断指出“要控诉”,他说他要为一个垂死的制度写一首挽歌,甚至后来的《春》、《秋》也不断揭露封建旧家庭、旧礼教的血腥罪恶。但是从作品看,巴金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控诉层面上。因为时代毕竟不同了。
20世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猛烈冲击,打开了高宫管紧闭的大门。高家年轻一代不甘专制统治者的重压,蔑视封建家长在大家庭中淫威,勇敢地喊出了“应当给自己把幸福拿过来”的响亮呼声,纷纷投入了反封建专制的斗争。作品便塑造了这样一组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形象。这组人物都是在“五四”新思潮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勇敢地向封建专制制度挑战,代表的是民主主义思想对整个封建制度的对抗。他们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叛逆性,具有反抗意识。
觉慧作为高家走出的第一个觉醒者,他的反叛仿佛是一把燃烧的火炬,在黑沉沉的家里发射出耀眼的光亮,成为封建家庭内部瓦解过程中一股最直接的冲击力量。
最后,他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与旧家庭决裂,离家出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与社会上的民主革命斗争合流。他的行动反映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荡和旧家庭内部新力量的成长,并为当时的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
作者巴金出生于一个官僚封建地主家庭。五四的爆发,使巴金接触了更多的新思想,他开始憎恨那个封建大家庭对青春和生命的摧残,开始把封建家庭的存在与罪恶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其性格的反叛倾向,为觉慧、琴等叛逆者形象的塑造提供了生活原型。叛逆者形象作为一种人物类型,作为巴金人格结构的投影,表现出了巴金性格的复杂性,使巴金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融合,有着现实的生活基础,个个栩栩如生,我认为《激流三部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篇9:《激流三部曲》的读书笔记
暑期中,我一口气读完了巴金爷爷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我感受到了其中描写的美,其中描写的丑。
《激流三部曲》分别为《家》、《春》、《秋》,虽然题名非常温馨,但是它却是讽刺当时封建社会的一把利刃,在字里行间,你将会读出一份哀叹,一份义愤,一份希望。
在书中,作者主要描写了高家的上一代人封建、阴险、口是心非、斤斤计较的丑恶嘴脸,与年轻一辈阳光、热爱祖国、批评抨击旧制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最欣赏的人物是高觉民,他正直,善良,不像他哥哥那样一味的“作揖主义”,也不像他弟弟那样冲动,而是平时做得规规矩矩,不给人留下话柄,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会义正词严的站出来,痛斥他所不能容忍的行为,哪怕是强横的陈姨太也会灰溜溜的逃跑;他痛恨旧社会,与好友一起办出《利群日报》,呼吁广大的学生支持新革命,打击旧社会……真是好样的。
遨游在美词佳句中,我也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残忍,什么父母之命,什么媒灼之言,根本不考虑当事人真正的想法;什么当代大儒,根本不看看他们所做的可耻行径;什么长辈就是对的,看看许多所谓的长辈给他们的孩子树立的榜样。
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旧的体制、旧的传统(部分),所以,十月革命覆灭了沙皇,辛亥革命击倒了50的帝制。
我非常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崭新的社会中,不受压迫、不受束缚,虽然如今的法律法规并不十分完美,但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更加健全,更加完善,使我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篇10:《激流三部曲》的读书笔记
终于看完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家》,《春》,《 秋》,我发现自己都快要融进巴金笔下的封建大家庭了,在看的过程中,我的心随着故事里面情节变化而变化,有感动,有悲愤,有喜悦,有忧愁。有感动是因为看到觉民,觉慧他们为了推翻旧制度,为了和旧制度反抗到底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我为他们的勇气而感动,因为在一个有浓厚封建气味的大家庭里能够不惜一切地进行斗争是多么的不容易。
有悲愤是因为我看到许多年轻有活力的生命被白白地断送了,我悲愤那腐朽的旧制度,我恨不得自己就是生活在那时,然后我会毫不犹豫地与其进行斗争,把它推翻。我有忧愁,是因为我看到许多渴望得到帮助而又得不到帮助的人被折磨而死。像鸣凤,梅,惠,倩儿还有淑?和枚少爷,他们都是旧制度给害死的。
我有喜悦时因为看到觉民他们一步一步的取得胜利,而旧制度一天一天地被腐化。我好赞成琴说过的一句话:秋天不会永远存在,秋天来了,不久就是春天。是的,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证明。突然之间我感到好幸福,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都拥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篇11:《激流三部曲》的读书笔记
虽已读完了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我只是略知其一二而已,然而感触颇深,甚是感叹青年朋友们为从族权、神权中解脱出来曲折的诉求和斗争。
小说描述了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合史,结尾孕育了希望,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它是以二十世纪初期四川成都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矛盾和爱情为线索,通过梅、鸣凤、瑞钰、海儿、慧、枚诸如此类的年轻生命的血泪悲剧沉痛的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美好事物的摧残,深刻揭露了它的罪恶和没落,同时歌颂了年轻生命的觉醒与斗争。
读罢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首先不得不想起《红楼梦》,时常感叹为何封建大家庭外边看起来富丽堂皇,内在的可怜的人们去受着封建压迫、不得安宁。深入了解便知一二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以封建统治为基础的,自身便同样要以封建思想为准绳,以此也就造就了一个个血泪悲剧。在内容上,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更为直接、强烈、尖锐的指出封建的罪恶,结构上,两者出入并不大,都围绕爱情从一个封建大家庭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站在历史的尾巴上,我们应翘首以望的是那些鲜活的生命是何等的高贵、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换来了今天的自由、民主与平等,是他们拯救了整个民族!
在巴金先生的作品中,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最想谈的是觉慧,很许多人一样,通过对作者自身的一些了解,觉慧这一任务形象的确是以作者自身为原型塑造的,他们同样激进、爱恨分明、纯洁刚烈。只不过觉慧更敢于已死抗议封建专制,作者自身却有一些矛盾了,他的矛盾在于并非那么的肯定无政府主义,这也是迫于现实的压力吧。觉慧大部分故事出现在《家》中,脍炙人口,然而《春》《秋》中却及少出现了,作为逃离出封建家庭的他,已经暗示了青年的成功。
提及觉慧不由得想起了鸣凤,这个清新、单纯的女孩被封建制度无情的吞噬了,多么青春、多么有生命力、多么美好的事物……,对鸣凤与觉慧的爱情想必不需要细谈了吧,这却又让我想起了觉新、梅、瑞钰、枚、惠等等等等,真是那罪恶的“门当户对”“父母指婚”葬送了多少青春生命,归根结底,还是那可恶的封建制度在作梗,然而,今天,可悲的是今天!这种罪恶的源头延续下来了、那部分人,那部分亵渎爱情的人呢,醒醒吧,不要再去把这罪恶延续下去了,什么“门当户对”“父母指婚”,那是把束缚子女的枷锁。
在整个任务形象的塑造中,最让我难以忘却的要数觉新了,觉新所具有的性格的二重性甚至多重性,使他不得不在新旧势力间徘徊,作者对他的描写极具性格复杂度和深度。在看完《家》《春》后,总觉得他是最不幸的人,最让我恨不起来爱不起来的,最终剩下的也就只有同情了,一方面因父亲替他作决定,便把青春浪费在了操守家务和理财上;因继母原因他的爱情又没能顺利,逆来顺受,他也就没有了反抗的意志。另一方面他虽是接受了“五四”新思潮,具有了自由、民主的意识,能够同情帮助姐妹们逃离封建制度的魔爪,但他最大的弱点也是致命的弱点是却反反抗意识,只是一味的忍受,以“孝”为先,被绑在封建制度之上。在读到《秋》中他的儿子海儿死时,再也禁不住留下眼泪,那么聪明、可爱、懂事的孩子完全就是他的命根,到这儿,我原以为觉新这一人物要销声匿迹了,他已完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他的忍让、怯懦、自我牺牲只是助长了封建势力的火焰。作为高家长孙,他还不得不去维持这个必然崩溃的结局,海儿死后消沉了好长一段时间,不知他是凭着什么毅力挺过来的,但当看到他为觉民与克安、克定反驳时,我眼前一亮,觉新终于可以反抗了,终于想从封建专制束缚中解脱出来了,我觉得在很的程度上时海儿的死刺激到他了,他意识到了如此下去不会有出路了,很是为他的觉醒感动,一直到最终他能够与翠环结婚,让我恨激动。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封建家庭及其文化对年轻人的一种戕害,是一种灵魂的戕害,在现实面前,妥协与退让只会让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行尸走肉,我们应该做的是奋起反抗,将它一点点扼杀。
不想过多的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是一种象征,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描述整个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以及必然走向灭亡服务的。
高家的分裂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高度发展直至顶峰,同时却也揭示了在封建专制制度人所遭受的戕害之大,揭露了它的必然崩溃。
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最为让人瞻仰的是他的故事情节的设定,对各种矛盾的斗争、反抗很是激烈。
读罢他的作品,梦里时常成为书中人,不知自己从何来,又要归何处,却总是目睹一个个凄惨的场面,很是心痛,看着那些年轻的生命岌岌可危,却无从救赎,由此深入看到了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对青春生命犯下的滔天罪行。瞻望当代的民主、平等、自由,来之不易呀,相比较而言,我们还抱怨什么?
文人是为人民服务的,敢于吐真言反映现时的不幸才不愧于当下的文人,巴金先生做到了,他不仅揭露了现时的罪恶,孕育了希望,还教育了我们后代人要珍惜今天的人权,面对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篇12:《激流三部曲》的优秀读书笔记
读完巴金的激流三步曲《家》、《春》、《秋》,我感受最深的是封建旧体制对人们的毒害是那么深重,但另一方面让我庆幸的是,仍然有拥有挚着的新思想的人,如小说中的觉慧、觉明等。
旧的封建礼教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刀,它杀人于无声无形中,死在它下面的人不计其数,小说中的鸣凤就是这样的。她为了维护自己的那份真爱,在求救无援的情况下跳湖自杀,为的只是不愿嫁到冯家做姨太太。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可是她的死根本就动摇不了那庞大的、腐朽的封建礼教的根基,它仍然昂着它那颗吞食过成千上万的生命的头。
爱情在任何小说中都不会缺席,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在旧的封建社会中,自由恋爱根本想都不能想,可是它还是在觉明和琴那里存在了。在小说中,他们都是拥有新思想的人,他们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拒绝接受封建家庭那种愚蠢的包办婚姻的制度,勇敢的寻找自己的真爱。其实,在我看来,觉明和琴的结合,更甚至他们成为拥有新思想的人,都得益于觉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从以下四点阐述一下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第一点,觉慧学的是英文,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学英文的人在别人眼中都是另类,可觉慧不管,他和觉明一起都学。高老太爷根本就不赞成他们学英文,不过也没有明确地反对过。当然,这一点不足以说明觉慧要比觉明“新”,因为觉明也学英文,但至少可以说明觉慧是个拥有新思想的人。
第二点,觉慧对下人很尊重,他很不看好那些对下人呼来唤去的人。如他听到他的妹妹训斥丫鬟鸣凤,他就十分不满。这并不是因为他对鸣凤有爱慕之情,因为那是在这之前发生的。而对于这一点,觉明并没有任何察觉,他似乎已经习惯了。
第三点,觉慧是帮助觉明成功逃婚的人。要做到这一步是多么的不容易,因为这不仅需要勇气和胆量,还需要周密的策划,而觉慧做到了。他叫觉明不要忍气吞声的接受长辈们的安排,不要再做第二个向他们的大哥觉新那样的牺牲者,当然,觉明自己也是不愿意的,可是他并没有想过要逃婚,是觉慧鼓励着他,使他付出了实际行动。我认为这一点足以说明觉慧要比觉明“新”。
第四点,觉慧是第一个离开家,脱离封建大家庭到外面寻求新时代的人。他虽然身在远方,但却不望把外面的世界用信的方式告诉给家里的那几个兄弟姐妹们,他在无形中向他们传播新思想,使他们开始在封建大家庭中站起来。
觉慧在《家》中走后,在后来的《春》和《秋》中就很少提到了。觉明开始代替觉慧,成为了高家大宅院的新思想的游说者。的确,他功不可没。他让他的妹妹淑英、淑华在旧的封建大家庭中站了起来。淑英和淑华本来只能在大宅院里跟着一个老教书先生学那一套成旧的伦理道德,可是她们在觉明、琴和觉慧的影响和鼓励下,开始学英文,开始去学堂,后来淑英还去了觉慧那里。更值得高兴的是,他们对长辈的不满开始用嘴说出来了,不再只是埋在心里或在背后发牢骚。如觉明和淑华配合默契地对陈姨太和四太太进行“教训”,把她们骂地真是太痛快了,让我十分欣赏。我真是感谢巴金,因为他要小说中出现了一个伶牙利齿、豪气冲天、不“中规中矩”的淑华!
琴是小说中唯一幸运、幸福的女子。因为她不仅拥有自己的爱情,而且也有体谅自己的母亲,不像淑真那么命苦,淑真就是不能再忍受母亲的打骂挑井自尽的。她也不像淑英和惠那样,不用忍受家庭带来的压力,也不用忍受那一套套成旧的发霉了的旧礼节。她可以大大方方地去学堂上课,虽然是女子学堂,但她毕竟迈出了封建礼教约束女子的大门。在觉明的鼓励下,她又担任了报社的工作,她和觉明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他们还一同努力帮淑英度过了难关等等。
而小说中悲苦的女子也不少,像惠、梅、大嫂瑞玉等等。可恶的封建礼教!愚蠢的那些满口伦理道德的人!
觉新是小说中让我又恨又怜悯的人,恨他是因为他做封建礼教的奴隶,怜悯他是因为他是个被封建礼教毒害的人。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男人,作为一个拥有高学识的年轻人,他竟然毫无怨言地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接受祖父安排的婚姻娶了一个自己根本不认识的女人,过着毫无生气的日子。但老天也并不变本加厉,他娶的那个女人心肠十分好,是个很好的女人,可是她最后还是死在封建礼教的刀下。而觉新并不幸运,他的两个儿子都夭折了,这也许是对他屈从于礼教束缚的惩罚。作为一个有高学识的人,他应当有反抗的细胞,应当有追求自己人生的渴望,可是,他老是说自己这一辈子完了,整天过着颓废的生活像在为他人而活。梅是他喜欢的第一个女人,可是他并没有保护到她,她死了;他的妻子瑞玉是他喜欢的第二个女人,他也没有保护到她,她也死了;惠是他喜欢的第三个女人,他仍然没有保护到她,她同样死了。翠环是他喜欢的最后一个女人,翠环是幸运的,因为小说结尾的时候,他们成了亲,觉新并发誓要为自己而活了。我想他们应该是幸福的。
高家大宅院最后被卖掉了,又是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典例。这不是悲剧,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它的分散,不正预示着封建社会也要瓦解,新时代的曙光将要到来吗?
小说的结尾是很圆满的,虽然有人喜有人忧,但该喜的人还是喜了,该忧的人就要他们去忧吧。
篇13:《激流三部曲》的优秀读书笔记
高中时忙里偷闲读过了巴金的《家》和《春》,书中的人物时常浮现在脑海中。最近,偶尔翻到了《秋》,“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对其中的人物有许多感慨。
书中描绘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衰亡,将那吃人的礼教血淋淋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看着那些被摧残的生命,让人惋惜,更让人心痛!
从黑压压的乌云中,闪出一丝光亮(巴金总是给出希望,尽管还有些渺茫),那就是热血青年的激情和反抗。他们为了理想,为了光明,甘愿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带着坚定的目光向腐朽的封建制度发出挑战。
觉慧,觉民和琴就是这样青年的代表。他们的言行,也就是旧礼教中的叛逆,往往给人巨大的感召力,让读者的心与他们的一同跳动,特别是青年。在家庭束缚下,他们毫无惧色,并且相信那不过是一层“纸老虎”罢了。他们怀着崇高的信仰,从事着高尚的事业。对他们,我只有敬佩。觉慧到上海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绝不受家族中任何人的摆布;觉民留在家中,他从不向旧势力低头,也不惧怕任何人,牢牢把握住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梦想;琴和觉民还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经营着报社,宣传新思想。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青年应有的“叛逆”,胆识和激情,也看到了觉民和琴之间那纯洁的爱情。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青年——觉新。觉新是个“老好人”,他总是一味的谦让,一味的向礼教低头,幻想着通过个人的牺牲能换来大家的“和睦”,看着至爱的人一个一个的离他而去,只有在寂寞中品尝着由“作揖主义”酿造的苦水。本应该充满活力的青春,内心却一片干涸。他那悲惨的遭遇让人怜悯,但他的软弱又让人气愤!
有时候联想到自己,联想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似的。心里压着一股劲不知道怎样释放,看着书中同样是青年的觉民和觉慧挥洒青春,真是羡慕。读到觉慧和觉民的慷慨激昂的言论时,经常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羞愧。步入大学已经将近一年了,回想一下自己大一的生活,真是太平淡了,与开始预期的大相径庭。
从小学到高中一路走来,为了分数而努力,我们浪费了多少美好的时光,现在终于换来了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正是为我们的将来真正积蓄力量的时候,我们应该充满激情的度过每一天!
拒绝堕落,过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
★ 巴金爱情三部曲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读书笔记(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家》读书心得体会字2023-09-24
家的读后感2022-08-28
家 读后感2022-12-04
家读后感2024-01-30
巴金作品家的读后感2023-04-20
春的散文巴金2022-10-22
《繁星》阅读指导教学设计2023-10-08
巴金《繁星》读书笔记2023-08-29
寒假读巴金《家》读后感800字2024-04-20
读《激流三部曲》有感作文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