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辞职创业故事

时间:2022-05-07 12:35:57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学生辞职创业故事((精选18篇))由网友“朴成训狗达人”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大学生辞职创业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辞职创业故事

篇1:大学生辞职创业故事

大学生辞职创业故事

辞职学艺 大学生开起火锅店

位于兰州市武都路的这家火锅店,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三年二班”。推开门,里面讲台、课桌、黑板、红领巾、光荣榜、奖状一应俱全。乍一看,这是一间小学教室,不同的是,这间“教室”的课桌上,摆放的不是课本,而是火锅餐具。

夏日的午后,“教室”里的客人不多,几位戴着红领巾的年轻人正在用餐。“教室”的广播里,一首耳熟能详的童歌传来:“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讲台后面的黑板上,是一组反映童趣的粉笔漫画。讲台后的墙上,有8个红色的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您好,三年级二班欢迎您,我是班长聂丹丹,聂小倩的‘聂’,山丹丹花开的‘丹’……”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女孩迎上来。

聂丹丹生于1990年,来自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是这家火锅店的负责人。6月,聂丹丹从江西一所大学毕业后,选择在成都的一家公司上班。那年夏天,这个酷爱吃火锅的小姑娘,几乎跑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吃遍了大大小小的火锅”。

“要是能有一家自己的火锅店该多好啊!”聂丹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她的两位发小:杨雪萍、吴凡。

“雪萍当时上大二,吴凡刚刚上大学。我刚一说,她俩都表示支持。”从20秋天开始,三位“90后”小姑娘通过电话、网络,筹划着她们未来的火锅店。

“讨论最多的是关于火锅店的主题和定位,开什么样的火锅店,开多大规模。”期间,一本饮食杂志上推荐的广东一家以家庭氛围为主题的火锅店引起了聂丹丹的注意。

“不能一味地模仿,我们需要创新、变通。”聂丹丹想到了她刚刚离开的校园、课堂,也想起了周杰伦创作、演唱的《三年二班》:“眼睛你要擦亮,记住我的模样,表情不用太紧张,我是三年二班……”

“就叫‘三年二班’吧!”三人一拍即合。

让三位女大学生感到困惑的是:火锅店怎么经营,底料该怎么制作?

年11月,聂丹丹从公司辞职,走进了成都的一家小火锅店,做起了服务员。在这里,聂丹丹既是服务员,又是配菜员,一段时间下来,她便和厨师混熟了。厨师炒火锅料的时候,她悄悄地站在边上。老板和厨师没有想到,这个勤快的小女孩竟是一位“学艺者”。

40天后,聂丹丹从火锅店辞职,回到了徽县老家,与放寒假回来的杨雪萍、吴凡一起筹集启动资金。

“父母刚开始坚决反对,后来还是禁不住我们的死缠硬磨。”聂丹丹说,起初,她们准备在离家较近的成县开店,但最终决定在省城闯荡一番,“因为兰州的市场更大。”

开业一年 “聂班长”没挣多少钱

20xx年春节后,吴凡和杨雪萍返校上学,把开店的事交给了聂丹丹。4月,聂丹丹在兰州市武都路的一家网吧旁边,找到了一处120平方米的场所,“店面大小合适,但房租、转让费贵得要命”。

“贵就贵,只要生意好,肯定能赚回来。”杨雪萍和吴凡在电话中的鼓励,增加了聂丹丹的信心。

交完房租、转让费,紧接着就是装修。为了营造“课堂”氛围,聂丹丹装修用料一点也不含糊,课桌专门从徽县老家的传统木匠家里定做,就连黑板、讲台全部按照正规的教室设施设计、制作。为了找一些旧书、旧课本,她专门去了一家废品回收站,在垃圾堆里翻腾。

装修完毕,聂丹丹一算账,被吓了一跳:前期的各种投资已达45万元之多。

20xx年6月,“三年二班”火锅店正式开张营业。然而,生意并没有她们想象中的那么火爆。每天只有几桌客人,营业额不到一千元。

为了营造“课堂”氛围,聂丹丹在每张椅子上配了一条红领巾,客人落座后,她便上前提醒客人系上,“有些客人感到新鲜,有的却不愿意系”。“教室”的窗台上,除了旧课本、旧书,聂丹丹还摆放了沙包、跳绳、魔方等玩具。有时,客人们吃到一半,会情不自禁地玩上一会儿。

为了让客人们真正“回归”到小学课堂,聂丹丹还以班长的身份组织客人们玩一些小游戏,奖励一些简单的菜品。但很多时候,这样的活动会因为客人的参与度不高而冷场,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一段时间后,店里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回头客也多了。“起初是一些年轻人,后来一些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也来了。”很多人除了吃饭,更多的想在“聂班长”的“三年二班”里体味曾经的童年生活。

7月,聂丹丹通过朋友介绍,在店里给兰州一所高校某班的大学生组织了一场毕业离别聚会。为了办好此次活动,她提前着手,找来了许多老照片,制作成PPT。还设计了许多互动游戏,将同学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大大提升了“三年二班”的人气,很多人慕名而来。

生意好了,聂丹丹更忙了。每天早上10时开门,一直要忙到第二天凌晨。为了节省费用,她只在后堂雇了3个人,自己既是老板,又是服务员,还要炒火锅底料,帮忙配菜,“脚下跟安了陀螺一般”。

很快,半年时间过去了。聂丹丹一算账,发现每个月除去房租和人员工资,挣的钱所剩无几。“不要灰心,坚持就是胜利。”在聂丹丹灰心无望的时候,杨雪萍和吴凡又打来电话给她鼓劲。

忙碌依旧 只能坚持才有希望

转眼,“三年二班”即将迎来开业一周年,聂丹丹除了一如既往地忙碌,心里一点也感觉不到轻松。

“生意比去年好些,但房租也跟着涨了,利润还是少得可怜。”聂丹丹说,她现在有些后悔在兰州开店,“如果开在成县,压力也许没有现在这么大”。

通过这一年的打拼,聂丹丹深深感悟到,创业不能靠一腔热血,不能靠纸上谈兵,更要懂得市场,分析市场。“显然,我们起初低估了市场风险。”聂丹丹说,当初,她们“一个猛子扎进了兰州最繁华的商圈”,却没有料到,她们的周围,大大小小的火锅店有数十家之多。跟这些经营多年的老板们相比,她们显然“稚嫩”了许多。

“吴凡和雪萍说的对,我们只能坚持,才能有希望。”聂丹丹说完这句话,又偷偷地伸了一下舌头,补充说:“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大学生辞职创业故事]

篇2:80后大学生辞职返乡创业故事

80后大学生从大城市回到小县城,带领学弟学妹创办公司开始自主创业,曾受到周围人的一片质疑,六年过去了,他拥有了一家横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农业发展、创业孵化、培训等领域的综合企业集团,全公司年营业产值达到万元。回顾他的创业历程,他说,这一切源于他心中拥有一个不曾褪色的梦想。

高校大学生辞职返乡创业

出生于1984年的郭春河,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后,在西安一建集团专业对口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年薪待遇都很不错。,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他却毅然选择辞职。开公司创事业是他上高中就拥有的梦想,他的想法得到父母的大力支持,郭春河干事业的信心更足了。

要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必须要有志同道合的同伴。郭春河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授业老师,老师为他积极推荐了几位专业相符的师弟师妹。“是共同的梦想,让我们走在一起,共同坚持下来,拥有了今天的成绩。”

209月,郭春河成立了华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定边分公司。在不足50平米的三间小房内,除了几台用来办公的电脑和桌子外,剩下的就是5名怀揣梦想,满怀激情的80后大学生,他们有的来自陕南,有的来自关中等地。公司的启动资金只有三万多,郭春河用自己在西安工作的积蓄作为公司的启动资金,他的母亲掏出了一万多元,帮他租用了三间办公用房。

一家由毛头小伙成立的小公司能拿下项目吗?公司成立初,周围一篇质疑声,“‘打仗还需自身硬’,公司要运转,就要一边练技术,一边跑项目。”郭春河告诉笔者,在起初的困难面前,一群80后大学生的心志没有动摇,5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业务赢得了公司创办以来的“第一桶金”,这两万元的收入为这个团队增加了实现更大梦想的信心。

不忘初衷 心系三农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郭春河,深刻感受到了传统型农业和农民面临的窘境,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往往没有销售渠道,卖不上好价格。将电子商务和农产品有效结合,不仅适应市场化发展,还能帮助农民切实提高收益。

在萌生这些想法之后,5月,以郭春河为带头的创业团队在定边注册成立了春禾绿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农业项目策划、农业项目科研和农业电子商务。8月,春禾绿科“我家农超”020电子商务启动,公司在县城成立了首家线下体验店。我家农超电子商务平台涵盖了电商交易平台、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

“有想法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迈进,企业将不断拓展农业领域的业务。”在参观春禾绿科“我家农超”体验店时,郭春河笑着说。

企业的成长需要一步步不断地探索,逐步走向规范化、市场化。随着“第二桶金”、“第三桶金”接踵而至,为了有效促进企业长期健康有序发展,增强企业凝心力和战斗力,通过不断地向外“讨经”,公司进行了系列改革和完善,公司逐步实行了人员薪酬改革,公司开始实行岗位晋级及股权激励制度,“让每人发挥最大热量,让多劳者多得,大家才会将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底,企业建立三大系统,组织系统、营销系统和财务系统,公司管理更趋于规范化和专业化,截止20公司由定边发展到靖边、吴起、志丹、榆林、延安、西安,由创业初期的五人,发展到180多人,公司已发展成为省域内管理先进,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创业型企业,全公司年营业产值达到2000万元,创业五年累计产值达到6000万元。

共同创业致富才是终极目标

“企业发展到现在,更多的是创建平台,让更多的创业者参与进来,大家共享资源,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也许正是带着这样的初衷,年初,榆林青年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致力于服务定边青年创业为核心的社会服务性企业,企业成立后积极打造了“青年创业广场”项目,目前,青年创业广场已经有十五家企业入驻。

创业路上,他们不曾忘却那些正艰难求学和正在待业的大学生们,在团县委“构筑未来”青年企业家助学活动中,公司资助了三名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并每年接纳县上待就业的几十名大学生,公司被列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

郭春河,这位身高一米八,思维敏锐超前,做事干脆利落的80后“领头羊”,浑身散发着开拓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2013年就已荣获第八届陕西省“优秀青年创业奖”的殊荣,近年来,也多次被团县委评委“定边县青年文明号”、“定边县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榆林市先进团干部”和“榆林市青年文明号标兵”。 2015年12月27日,在陕西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丝路青年志 共筑中国梦”杰出青年企业家评选盛典上,郭春河获得“陕西省十大新锐青年企业家”殊荣。

创业需要注意的事项

(1)做自己拿手的

首先,创业要做自己熟悉的事情,这点非常重要,任何创业项目任何创业行业都不是三天两天可以摸透的,不要将创业想得太简单,相关的行业经验非常重要,如果你对某个领域并不熟悉,那么,无论别人赚多少钱都不要去跟风,跟风就是做别人的垫脚石。

(2)客观评价自己

不要盲目自信,也不要妄自菲薄,弄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不要一味地觉得自己可以,似乎什么都懂,其实一个人的优势和特长是有限的。客观评价自己,让别人来告诉你你的性格。

(3)选择相对成熟的行业

不要做高新技术和市场不成熟的行业选择创业,这些行业往往看似暴利,实际门槛也高,小本创业没有雄厚资金支持很难坚持等到成功。

(4)决定是否寻找合作伙伴

小本创业最好不要合伙,理论上讲团队精神也好,合作也好,都是听起来有道理,小本创业无须合作,最好是自己单独做,否则,你的很多精力都会花在业务之外的地方。这点听起来似乎是错的,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确实正确的。

(5)认真执行计划

创业点子及策划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之后就是毫无生趣地执行阶段,这个阶段根本不是你想象中的充满乐趣和挑战的事情,相反,是非常繁琐的,需要你坚持不懈的做。

篇3:有关大学生创业故事

靳美娇和李建峰:大四学生开炒米粉店两张半桌月入10万

“来什么调料的,鸡肉的还是牛肉的?”靳美娇一边飞快地在本子上记录,一边娴熟地和回头客们打招呼。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雍和宫一条深巷的一个16平方米的门面里,北京理工大学的大四学生、22岁的辽宁妹子靳美娇和北京印刷学院的大四学生、23岁的新疆小伙李建峰守护着他们的创业之作,一家炒米粉店。两张半桌子、一个小厨房,两个在外界看来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淘金之路。

小吃店已经被黄焖鸡米饭、兰州拉面、沙县小吃承包,而至今没有一家正宗的新疆炒米粉后,小两口决定从米粉下手。20,两人回到李建峰的老家新疆,向最正宗的米粉店拜师学艺。

靳美娇性格外向,李建峰更稳重谨慎。一个善于经营,一个善于做“苦力”。两人是的桂林阳朔旅行时邂逅的。“当时是他追的我。”美娇很直率地告诉记者。建峰很不情愿地说:“谁说的?”记者被俩人的对话逗乐了。

两人之所以一开始选在深巷里,主要原因是觉得一来店面租金不多,在两人能承受的范围内。二来,小店面是初创人最好的试验田。虽然两人对创业这个事情确定了,但是起初两人对决定从事哪个行业还是很不确定的。“有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看到北京的小吃店已经被黄焖鸡米饭、兰州拉面、沙县小吃承包,而至今没有一家正宗的新疆炒米粉后,小两口决定从米粉下手。年,两人回到李建峰的老家新疆,向最正宗的米粉店拜师学艺。

“做出一碗地道且特别的新疆炒米粉,这个想法简单粗暴。我们在新疆老家好不容易拿到了一个看似不错的秘方,结果试后发现味道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美娇告诉记者,为了找到想要的那个味道,两个人跑去批发市场买回来30多种调料,没日没夜地调配了34天,终于调出了像样得味道。辣酱对于炒米粉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味调料。“现在锅太小,每次只能炒80份的料,基本每两天要炒一次。”李建峰这样告诉记者。

2014年底,两人租下了这件仅有16平米的小店。从第一碗“米粉Alpha版”发布,到后来的“米粉Beta1.0版”,以及“米粉3.0版”、“椒麻鸡2.0版”等等,虽然两人的米粉已经获得了众多食客的肯定,但是两人还是每天对自己的成品反复品尝,不断升级。

“产品是最重要的”是两个人从创业一开始就达成的共识。因为只有两个人干活,每天销量太多的话就超出了能力范围。“今天就是因为贪多,米粉泡得不太好。”李建峰言语间像个犯错误的小孩,“没办法只能倒掉,看到远道而来的顾客,我的内心很自责。” 靳美娇说:因为开店,自己认识了很多的朋友。许多食客都成了回头客。小店也成了附近许多新疆人聚餐的不二之选。

其实,两人都在家中是独生子女。原来不进厨房的斯文大男孩变成了掌勺大厨,娇滴的90后女孩变成了美厨娘。“美娇在性格上更适合和客人们打交道,而且一天40多份的炒粉、炒酱,对于一个女孩来说还是太辛苦了。”厨房里面的工作,男孩从来不用女孩操心。

“他在认识我之前从来没下过厨,为了我第一次下厨。”美娇告诉记者,话语间掩饰不住的骄傲。

两人平时话不多,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也是90后夫妻少有的成熟。两人每天的工作被排得满满的:收床、买芹菜、熬骨汤、买泡菜、摆桌椅、分装粉、盛酸奶。中午要赶在客人来前吃饭,这一忙就要到晚上9点才能关店。关店后泡粉要用1个半小时、炒酱3个小时、定凉皮、倒垃圾,不出意外的话,凌晨3点才能睡觉。

美娇是个敢想敢干的女孩,靳美娇说,之前自己有很多梦想:当外交官、国际双语主持人。曾经为了练习自己的英语口语,她办了英语协会。她说:“自己性格有利有弊。她和性格谨慎稳重的老公正好平和了性格上的冲劲。”

“他虽然在我面前没有说过甜言蜜语,但是我认定他了,就心甘情愿地跟随他一生。” 2014年12月29日是两人的特殊日子,这一天是李建峰年满合法结婚年龄22周岁的第二天,两人携手来到民政局,完成了两个人一生最大的决定:他们结婚了。

不过,领证的决定是他们自己做的,他们没有告诉双方父母的原因不是因为叛逆不成熟,也不是不愿意收到家人的祝福。而是怕父母不同意两人的一起创业的决定。毕竟裸婚对于家长还是难以接受的。但是领证的事情还是没能瞒天过海。向辅导员提交申请时,事情还是暴露了。接到妈妈电话的美娇对妈妈撒娇说:“建峰22周岁生日,希望收到妈妈的礼物就是‘同意’。”

妈妈第一反应是开心,但又有些担忧,毕竟对于女孩,父母希望还是稳定些为好。但是妈妈最终还是尊重了女儿的想法。因为在妈妈看来,建峰是个很有想法,也很有潜质的男生。妈妈在担心犹豫的同时又非常佩服两个孩子的勇气。

小夫妻两人的床,铺开来后地上基本就没有落脚的地方了。小夫妻晚上睡在1.5*1.8米充气床上,“记得有次,充气床漏气了,早上醒来后,我们两人发现平躺在地上。”这些生活中的小点滴,在他们看来都是两个人创业路上的甜蜜小荆棘。靳美娇在描述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是90后女孩的娇嗔,而是对现在生活的享受。

两张半的桌子,平均每月10万块钱的营业额,创业之初,男孩向父母借来的创业初始资金,现在两个月就全部收回了。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两人出现了一些矛盾。美娇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投资人愿意为他们进行投资,摆在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快速扩张,但是投资人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二是投资人入股,当家的还是他们两人。

在房子选址、模式选择方面两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另外,靳美娇表示,创业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些心理问题的。心理有时也会有不平衡。有时会找不到存在感。美娇说:“想象着踩着恨天高,走在宽敞的写字楼。这才是自己应该有的生活。”但是,她也知道扫地、擦桌、为创业愁死苦想也是她创业必经的过程。人一直吃苦是不对的,但是一开始还是要吃苦的。“我们打算吃两年苦,因为一心一意吃苦才能享福。”美娇告诉记者,“人一辈子最怕的是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虽然现在苦点儿、累点儿,但是即便失败,自己也不会后悔。”

1.有关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

2.有关起家的创业故事

3.有关草根的创业故事

4.有关潘石屹的创业故事

5.与翡翠有关的创业故事

6.女大学生的创业故事

7.大学生创业故事

8.大学生如何创业故事

9.大学生真实的创业故事

10.大学生小本创业故事

篇4:大学生创业故事

李正森喜欢看书,27岁了还没有女朋友,父母常为此发愁,他总说把公司打理好了再谈。20xx年,李正森荣获柞水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明星”、“科普示范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李正森并不在意,他打算开辟更大的创业天地。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还鼓励农业规模化种植,这更加坚定了李正森圆梦的希望,他加大了经营规模,全力打造一个集农家采摘体验园、食用菌深加工、稀有食用菌研究室等为一体的现代化食用菌工厂。今年他又购进原材料500吨,设备20余台,预计产值达1500万元,年可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00万元,户均收入达2万元左右。“我就想,利用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知识,把公司建成农村留守群体、孤残老人共同致富的温馨家园,希望我的未来不是梦。”

篇5:大学生创业故事

近日,在四川宜宾高县罗场镇陈村一农场看到,一串串葡萄挂在葡萄藤上,粉色的、绿色的、黑色的`、黄色的……各种颜色的葡萄交织在一起,如七彩玛瑙般璀璨,各种香味迎面扑来,络绎不绝的游客穿梭在葡萄园里采摘葡萄。游客邓飞说:“自己到地里来摘葡萄,味道好既新鲜,又有乐趣。”

代林佳是四川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20xx年大学毕业,毅然拒绝一家大型企业的高薪聘请,回到罗场镇三台村,利用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对土壤分析和农业创新技术,开办起了农场,种植四季水果蔬菜并开办了农家乐,农场坚持“互联网+生态观光体验式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和 “线上宣传,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O2O电子商务模式,每年游客爆满,农产品供不应求。昨日,代林佳告诉笔者,他会继续扩大农场规模,从买进800株葡萄苗开始,建起了两亩地的葡萄园,并指导周边的村民一起种水果,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大学生种地,周围邻里投来怀疑和嘲笑的眼光,家里人强烈反对,但代林佳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经常头顶烈日在田间劳动,手臂晒得由红到黑再脱皮;为了赶时间,早饭和午饭都是家里人端到地里来吃。

到今年,代林佳把农场发展到了20亩,葡萄品种三十余个,有草莓味、玫瑰味、茉莉花香味、水蜜桃味、荔枝味、蜂蜜味等多种口味,草莓品种五个,优质桃品种三个,西瓜品种两个,每亩效益在2万元以上,大大超过传统种植的收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质量。要种出客人看起舒心、吃起放心的水果,必须依靠科技。”代林佳告诉记者。他把农大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等测土配方技术手段,得出了一套适合自家园子的施肥技术;通过葡萄生长中各部分器官的状况,调整施肥结构。

为了让水果达到健康标准,坚持不用增甜剂、催红素等对人体有害的药物,让水果实现无公害。游客李波说:“小代种的果子品质好又放心,我们甘愿跑很远过来买。”

果实种出来了,销售成了首要问题。对于这点,代林佳自有妙招,他告诉笔者,市场不缺水果但是缺好水果,好水果市场很大但是必须走品牌化路线才会被人认可,几年来他坚持品质的同时,通过线上宣传,线下体验,品尝对比等营销方式和来园采摘,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等销售方式让陈村开心农场这块金字招牌深入人心,所有水果均不进入批发市场,只走自主采摘和礼品盒路线,确保消费者买到的“放心水果”货真价实。

篇6:大学生创业故事

网上点一点,半小时后一盒新鲜水果拼盘就被放到办公桌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法,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学生彭浩,在校内开的一家水果店,日均卖出500多斤水果,月营业额超过7万元。

今年3月,彭浩得知校内一家水果店要转让,一直想创业的他,便和另外两名同学一起租下小店,当起了老板。“早晨不到5点起床,匆忙赶往水果批发市场,精挑细选优质水果,上货下货,7点再赶回去上早自习。”谈到创业历程,彭浩称,既当“老板”,又当学生,远没有想象中容易。

“进水果也是一件难事,光看外形还不够,形状、色泽、敲起来的声响,挑选水果有很多诀窍,我们刚开始吃了很多亏。”另一位“小老板”陈龙笑道,为摸清“门道”,三人曾专程到合伙人文炎的父母开的水果店取经。

“我们95后也有优势。”彭浩说,为吸引顾客,他们开了微店,学校师生通过网上一键预约,即可享受送货上门。为满足不同口味需求,他们还想出做水果拼盘。“经过3个月运营,水果店已走上正轨,除去进货成本、租金等,每月可赚2万元。”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信息学院辅导员向胜涛介绍,三人在班级成绩都名列前茅,尤其彭浩还是学生会干部,积极参加班级各种公益活动。他们在创业同时,并未耽误自己的学业,一些老师们听说他们的创业故事后,都很照顾他们的生意,为他们打气加油。

篇7:大学生创业故事精选

大学生创业故事大全精选1:大学生种菜赚取百万家产

在田头村,说到吉家体,那真是个名人。1995年,海南师范大学政法系毕业后的他,本来在城里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由于家庭需要和个人志趣的原因,1年后,他毅然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回到家乡种植反季节瓜菜。从简单的露天种植开始,经过10多年的打拼,如今他已经发展到拥有114亩铁架大棚,身家上百万元的瓜菜种植大户。说到小洋楼,吉家体说那是在种瓜菜赚了钱后,自己于花费48万元建造的。

吉家体介绍:他的一整片地,有114亩,全部为钢筋大棚,主要用来种植哈密瓜,是他去年花费200多万元修建的。今年是建成后第一年投产,目前第一造已经全部销售完毕,净收益达到了100多万元,差不多已经收回成本的一半了。按照目前的行情,预计随着目前这一造的投产,就可以完全收回成本,利润和效益非常可观,

最开始的时候,他也和村里其他的瓜菜种植户一样,是以露天种植为主,收益低。后来他就开始逐步过渡到简易大棚种植,效益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大棚每年都要更换,十分麻烦,而且最终的成本也不低,因此,经过慎重考虑,从去年开始,他就一次性投入200多万元,对这片瓜菜基地进行了钢架大棚改造。

目前,工地的固定工人就有20多人。他说,钢架大棚虽然相对投资较大,但收益高且稳定,大棚的使用寿命可达6—10年,一般情况下,1—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后面就是净收益了。

大学毕业放弃城市稳定的工作,回乡创业,10多年后,成了身家上百万、远近闻名的瓜菜种植大户。吉家体的成功,为我们现在日益庞大的就业大军,提供了新的启示。

我国的农村地区,是一个十分广阔的天地。但受“跳出农门”的思想认识,以及城市生活环境相对优越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广阔天地,被不少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所忽视。当前,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留给大学生们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出现了供求失衡、甚至一职难求的情况。

这一现实客观要求知识青年去开辟新的就业天地。而广大的农村,不失为他们一展才华的好地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出台优惠政策,号召和鼓励广大知识青年回乡创业。在新的形势下,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而这些都依赖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的融入。

吉家体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他有文化、有知识,懂科学,掌握技术,对推动农村地区生产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他的新思想、新观点,都对激发农村地区的活力,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期待更多的青年像吉家体一样在农村开创一片新天地。

大学生创业故事大全精选2: 大学生创业租赁单车 3000元起步的创业“神话”

郭敬佩出生于河北衡水一个商人之家,父亲开了一家当地最大的面粉厂。从小耳濡目染,郭敬佩一直心怀创业梦,跨入大学校园,他暗暗给自己定下 了目标:首先要顺利毕业,其次是在大学里开家公司,毕业前开上一辆比亚迪“F0”。这款车当时的售价是2.99万元,“不想依靠家里,为了凑足这笔钱我总 得干点什么”。

学习艺术设计的郭敬佩最早也动过开家广告公司或装修公司的念头,但思前想后,“有太多类似的公司了,打开市场太不容易”。

对创业的关注让他把握了先机。大一到安徽黄山写生时,喜欢户外骑行的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当地提供自行车租赁的店很少,而且租金很高。回到武 汉,郭敬佩开始在学校周边转悠,“高校密集的武汉有广阔的自行车租赁市场,却缺少好的租车服务公司”,他为自己的发现欣喜不已。

“我们开一家租车行吧。”郭敬佩在寝室“卧谈会”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室友们纷纷叫好,可最后敢于筹钱实干的只有郭敬佩一个人。他从家里借 了3000元,买了10辆普通自行车,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店面,通过张贴小广告吸引顾客前来,每辆车每天租金15元。最初,他每天早上6点钟就匆忙赶去 车行,晚上小店关门再回宿舍往往已经到了门禁时间。就这样,仅仅一个月时间,他就把3000元的本金全部挣了回来。

“这个生意可做!”摸到门道的郭敬佩开始雇同学帮忙,除去工资和房租,他把其他的钱全部用来扩大车行规模。处于上升期的市场给了郭敬佩一个成长的空间。自行车数量从20辆到100辆,再到300辆,档次也从最初的一两百元一辆提高到后来几千元一辆的都有。

自行车被盗的现象在高校校园里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几千元一辆的高档自行车。“再好的防盗措施也挡不住偷车贼的惦记。”郭敬佩想到了一个两全 其美的方法,“我把所有自行车的锁都下掉了,这样做不仅节约了给自行车安防盗锁的成本,而且因为没有锁,租车人就会做到车不离人,也防止了被盗现象。”从 此,郭敬佩再也没有丢过一辆车。

为了提高租车行的知名度,郭敬佩积极和各高校的社团开展合作,为社团的户外活动免费提供自行车。郭敬佩的业务渐渐越做越大,还增添了露营设 备租赁等业务,除去人力成本和车辆维修清洗费用等,他不仅还清了家里支持的费用,还拥有了一批固定资产。在谭蔚老师眼中,这是校园里一位难得的“眼界开阔 者”,“他和其他学生创业者不同的是,他不是为了玩玩票,赚点零花钱换个苹果手机,是把创业当作事业在做。”

单纯的租车盈利模式的脆弱性逐渐显露,易被复制的租车模式让郭敬佩开始思考后续的发展。后来,他尝试向更专业的户外骑行业务发展,提供帐篷等露营设备租赁,把盈利重心放到专业爱好者的身上。

大三那年,郭敬佩已拥有了150辆山地车,附带出租的帐篷等露营设备达30套,在武昌、洪山等10余所高校设立了租车点,租赁业务带来的销售收入超过30万元。

大学生创业故事大全精选3:北大硕士毕业后干装修 两年内上海买房

从小孙俊峰一直很听话,考上大学时,家人把录取通知书拿给村里很多人看,当时在他家乡是个新闻,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给家里长脸了”。寒来暑往,几年后孙俊峰硕士毕业面临分配,获得来自好几个省市不同公务员岗位的选调机会。这次,家人希望他进机关当公务员。觉得这样才配得上北大学历。

“从小就听家里的,但这次有点叛逆,因为自己性格不适应体制,想进社会扑腾一下,但不知道能干嘛,做装修是基于两方面,一是身边有人愿意带我,二是觉得做手艺人自由,那时有点理想化,想入行以后开家诚信的装修公司!“尽管如此,只有想法的孙俊峰依然得先从力工做起。家人当然不同意,争执到最后,孙爸爸气的只留下一句话:你自己做主,我不管你了!

做工开始也很难,还出过笑话,工长当众说孙俊峰太干净,不像个干活的,于是他每天偷偷把工服踩脏再去工作。大半年后,了解多了,孙俊峰就开始想办法找人一起承包工程,后来自己也成了工长。

“没过几年我就自己带人做了,“家装还可以,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室外装修就不行了,冬天的时候,我们也得在工地上干活,手冻得全都裂了。”面对镜头,孙俊峰向记者展示手上的伤疤和老茧,现在的他带着工人熟练地搅拌水泥,打孔,批腻子,俨然一副行家把式。只有从厚眼镜中,能看出他当年的学子情怀。

“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现在人买房子不容易,装修时一定要保质保量,把每个家当作自己的新家来装修,一点也不能马虎。“ 每接到一个新单子,孙俊峰都会这样和工人说。

现在孙俊峰的队伍与人装修合作,每月能拿下二十多个工地,营业额超过百万,但偶尔,他还需面对他人的不理解。“北大硕士出来干装修工,多没出息,家里钱都白花了。”对此,孙俊峰也只是憨笑,表情混合了坦承与戏谑,想要质疑他的人要么一时语塞,要么满意地离开了。唯一让他高兴的是,家里对他的选择已经渐渐认可了。

“要不是做装修,我连房子都买不起。” 孙俊峰私下对记者说,用装修赚来的辛苦钱,他帮家里改善了居住环境,还置了东西,装修工人对他而言,只是当初创业的起步, “哈下腰来做大事,不必在乎旁人看法!” 面对镜头,这个曾经的北大才子,偶尔显露出一点当年的意气。

篇8:大学生创业故事

刚读大学时,从农村来的刘小梅看到身边的女同学打扮得一个比一个漂亮,很是羡慕。一次,她靠发传单赚了300元钱,欣喜之余就想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

在一家商场,刘小梅看中了一件衣服,可130元的价格让她有些犹豫。就在她要离开的时候,一位顾客掏出一份报纸,服务员看后,竟以100元的价格把那件衣服卖给了那位顾客。刘小梅很纳闷儿,便上前和服务员聊了起来。

原来,这家商场在星期六搞活动,顾客可以凭报纸上的广告,在限定的人数内享受优惠。凭一份报纸广告就能优惠30元?兴奋的刘小梅在第二个星期六早早买了一份报纸,又早早赶到商场,用100元钱买下了那件喜欢的衣服。

同宿舍的人得知后,也都异常兴奋。有两位室友马上赶去那家商场,可晚了一步,限额顾客满了。没买到衣服的室友遗憾地开玩笑说:“小梅,你以后给姐妹们当打折信息员好了,我们付你信息费!”虽然只是句玩笑话,但刘小梅想:如果我把这些收集到的信息当商品卖,挣点钱也不错呀。

此后,刘小梅就多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买两份报纸。接连几天,刘小梅把自己买来的报纸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并没发现有用的打折信息。直到星期六,报上的折扣信息才多了起来。她连忙根据舍友的购买能力,挑选了三条信息:一条是某商场新开业,里面商品优惠;一条是某条商业街拆迁,商品大处理;一条是某品牌专卖店3周年店庆,服装优惠。

最后,舍友一致决定去专卖店,每人各买了一件品牌服装,共节省了近300元。刘小梅也从中得到150元的信息费。之后,刘小梅每当收集到一些适合宿舍姐妹们的“打折”信息时,就卖给大家。

她卖“打折”信息的事儿传开了,找她买信息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个月下来,刘小梅靠出售“打折”信息挣了700多元钱。

不久,一些人开始效仿,也做起了打折信息员。刘小梅感到了压力,决定另辟门路。

很快暑假到了。放假第一天,刘小梅早早起床买了报纸,把搜集出来的商品“打折”信息带在身上,来到大学生常去购物的“好友多”商场。可半天下来,刘小梅的“打折”信息一个也没卖出去。

回去的路上,刘小梅接到了一份健身馆的传单,上面写道:凡来本健身房锻炼,凭此券优惠30元。刘小梅看了一下日期,正好是星期六,于是,她又上前向发传单的女孩多要了几份,随后按照传单上的地址找到了健身馆。

在与收银员的攀谈中,刘小梅了解到,这是一家新开张的健身馆,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这个馆在最近一个月里每天都在对外发放传单。

得知这个消息,刘小梅递上学生证说:“我想免费为你们发传单,你能给我介绍一下你们这儿的负责人吗?”在收银员的帮助下,刘小梅见到了健身馆的负责人。对方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要免费给我们发传单呢?”刘小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传单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如果有人来健身房健身,刘小梅就凭折扣券提成。负责人马上同意了。

一个星期下来,刘小梅发放了近3000张宣传单,仅靠折扣券就拿到了近1200元的提成。

但是刘小梅想到健身馆不可能长期搞折扣券活动,于是,每当发送完宣传单后,她就回到健身馆,见到持自己发放的单子来健身馆的人,就主动上前聊天,取得别人信任,得到对方的联系方式,为自己储存一些潜在客源。

那个暑假,刘小梅在摸索中建立了一套自己收集“折扣”信息的渠道,找到了一批稳定的客源。后来,刘小梅不仅靠出售“打折”信息挣足老学费和生活费,还攒下了一笔钱。

毕业后,她招聘了两名大学生做兼职,成立了收集“折扣”信息三人组,月纯利润达到5000元。

篇9:大学生创业故事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一直以来就是一对“孪生”话题。统计显示,我国、、三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分别只有1.2%、1.5%、1.6%,而欧美这一比例在20%至30%左右。 记者在采访了兰州各高校后发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自觉投入到创业大潮当中,勇敢地迈出人生第一步。同时,记者也了解到,这些缺乏工作经验和资金的大学生,还需要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完善。

大四就当“总经理”

还在西北师范大学读大四的侯永青,另一个身份是兰州向阳花软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3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安宁大学生创意创业孵化基地D206室时,他正忙着发送邮件。

创业,说起来难做起来更难。这是侯永青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感受。

侯永青大学期间获得的各种奖学金加起来总共有2万元左右。他组建的团队当中,有人拿出3000元的奖学金,有人拿出5000元的奖学金,就这样,几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摩拳擦掌开始创业之路。

“第一桶金”赚得不算多,但让侯永青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在榆中县恩玲中学实习时,对一些高中生做了一个心理测试,结果发现17%的高中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侯永青开始和恩玲中学的校长联系,打算帮助恩林中学建立一个心理咨询系统,帮助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咨询辅导缺位问题。

“这是第一笔生意,我们自主开发的软件,市场价1.8万元,但为学校是免费提供,而硬件设备只按成本计算,再收一些运费。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运作,总营销额大概有10万元,盈利应该达到5万元。可实际操作下来,我们只盈利1720元钱,但很快乐。”

虽然做成了第一笔生意,但团队的创业之路依然充满未知。侯永青说,创业最大的困难是资金、设备以及人才。没有资金,公司没办法运作,包括员工的工资都没办法支付,更别说进一步开拓市场,打造品牌,招揽人才。“如果有一个能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平台,它打破了时空界限,实现线上、线下结合,为有创业梦想的高校学子们提供一定的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创业就像拔萝卜,用的力气越大,收获就越大。谈到以后的发展,侯永青说,今年主要是让自己的产品成型,努力打出品牌,没想过要盈利。他的目标是到,公司预计实现营利,到拓展市场营销渠道上争取走向成熟。目前,公司开发的心理测评软件市场价1.8万元,做网站可以获取一部分收入,他的团队还在研发手机安卓系统心理咨询测评和游戏软件。

在孵化基地挂着两条标语,一条是“梦想在心中点燃,创业在脚下实现”,另一条是“投身创业大舞台,开启人生新境界”侯永青说:“我每天来都会看这两行字,激励自己,创业不仅要有梦想,梦想还要点燃。创业有很大的舞台,我愿意尽情舞蹈。”

磨出来的创业路

一间3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几个年轻小伙子正在电脑桌前,全神贯注地讨论着。他们在剪辑一部大四毕业班的宣传片。这几个小伙子是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学生,除了上课,他们其余的时间基本都在拍摄和剪辑中度过。

李斐是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级广播电视编导1班的学生,在他的倡导下,去年几名同学合伙成立了兰州尚域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经过一年的坚持、磨砺,公司已经基本步入正轨,有了稳定的合作对象和业务。

公司刚成立时,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历练,在跑业务的时候总会遭到质疑,但李斐和他的伙伴们没有放弃,面对各种不信任,他们一直努力,一有时间就去各个学校和传媒公司跑,寻找业务和合作伙伴。

“刚开始我们只能帮一些传媒公司的人剪片子,他们付给我们很少的酬劳,同时我们也帮认识的同学低价拍摄宣传片。第一个月,我们赚了一千多块钱,后来,合作方对我们的工作也比较满意,愿意与我们继续合作。久而久之,经过同学们的宣传,我们的业务也从师大本校扩展到兰州市各高校。”李斐说。

去年6月,西北师范大学给李斐的团队提供了一间3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并且还有3万元的无息贷款。“学校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如今公司已经基本解决了资金日常运转问题,这几天,正忙着筹备一笔七八万元的大订单呢。”李斐笑着说。

以前因没有业务发愁,现在的李斐却因没有时间发愁,学业和创业的矛盾,成了他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而且,他还计划考研,一方面充实自己,另一方面可以继续拓宽自己的交际渠道,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时间成了他最宝贵的东西。

李斐说,大学生创业现在不是什么新鲜事,有人想在就业之前积累工作经验,也有人想通过创业就业。“周围有代理快递的,开咖啡店、酸奶寿司店的,自己制作售卖小饰品的,也有专门为学生做素质拓展训练的。”

“创业就是就业的一条出路。”李斐说。

大学生创业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人因为没有经验等原因而导致失败,那么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创业的过程中都需要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今天呢,小编为大家送上大学生创业六大“秘籍”!

篇10:大学生创业故事

第一招

自信

听过太多“昙花一现”的大学生创业失败的经历,如今的毕业生有创业想法的多,但实践的少。在上海各高校大学生的JA商业策划决赛中,选手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但即便是一等奖获得者也表示自己的计划是“空想”,近几年不会考虑创业。而评委则认为他的作品是所有参赛者中最具操作性的。但因缺乏天使投资人,VC创业指导、培训等软硬件条件,他们的创业终无果。

第二招

创新

谈及创业,创新是必可少的要素。在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决定了创业成功与否。这其中包括技术创新和思维创新。对于想利用技术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来说,福事多认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该发明创造可转化为市场产品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可寻求高校创客机构的支持)。

第三招

务实

大学生们受社会整体认识的影响,一提到创业想到的就是高科技产业相关的,这固然很好,但创业不一定全是开大公司做大买卖,哪怕是传统行业中一项具有革新意义的技术创新、哪怕是开个小店,这也是创业。关键就在于毕业生们有没有从小做起、从实际做起的勇气,对行业进行深度审视,对社会和大众消费有一个深刻了解,不盲目,能从自身能力出发。

第四招

知识积累

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创意,还需要创业者具有较高的多维素质,主要体现在知识储备、行业经验、资源整合、社会人际网络建设、管理能力等方面。然而,“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提高各项能力、增长见识的最佳途径。因此,大学生除了积极参与现有的创客机构提供的各类活动外,还需要自主发起一些创意活动进行团队之间的分享、协作。

第五招

艰苦奋斗

也许有人看到这个标题会笑,但从福事多统计的创业者中,没有一个不强调,创业不是风花雪夜,其中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工作到凌晨3点休息,没有周末,没有娱乐,同样的事情必须比别人做得更好!”并且在公司没有赢利之前,不要指望别人会愿意给你风险投资。

第六招

获取风险投资的重要能力

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这里特别提出这一点,是因为商业计划书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行的关键要素———资金。如何将自己的创意写成商业计划书,能够说服风险投资者投入资金,就是一个让创业者极为头痛的问题。在经过的狂热和的网络泡沫之后,风险投资者也更加理性,甚至可以说是更加苛刻。专家建议:1、把自己的创新项目展示于创客平台(创客实验室lab.haier.com/#/是教育部发起的高校大学生创业平台),以此吸引天使投资者的眼球;2、参加创客机构组织的创业大赛,让自己的项目脱颖而出,以此获得创客项目路演活动,二者均是获取风险投资的有效途径。

篇11:大学生简短创业故事

不做白领,来校园内卖盒饭

一个厨师,一个切菜的阿姨,还有几个做兼职的学生,这学期一开学,在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门外的小吃街上,王露和她的大学同学周莹的外卖盒饭店就开张了。在此之前,刚毕业半年的王露,已经换了3份办公室的工作。

“在办公室工作看起来很体面,但我做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太过安逸,感觉是在浪费青春。我就问自己,为什么不趁着年轻的时候,出去多闯闯呢?”王露说,她虽然早就动过创业的心思,但苦于不知道做什么,迟迟没有行动。

去年年底,她得知在武汉读大学的表弟正跟同学合伙做餐饮。于是她去武汉找表弟取经,在他的店子里帮忙了一阵后,她就回来自己开店了。

如今,王露的外卖店已经开张一个星期了,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谈起创业的感受,王露感叹不已:“我们每天早上7点就起床买菜,回去后还要洗菜,有时请的兼职没上班,自己还要出去送外卖,晚上回来记账、商量第二天做什么菜,每天都要变着花样做。直到凌晨零点多才能躺到床上,并还在想明天该如何做到更好。做生意之后才知道,操心的事儿太多,比上班累多了。”

连开三家体育用品店,最高月营业收入5万

比起刚创业的王露,刚从三峡大学毕业的李浩然则是“老生意人”了。他从大三开始在学校开体育用品店,如今已经开了三个分店了。

李浩然是内蒙古赤峰人,大学读的是网球专业,“我的性格偏内向,上大学后就想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己。参加过很多社团,做过不少兼职,也摆过地摊,这让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李浩然说,他发现学校并没有体育用品专卖店,一般篮球、足球都是在超市里买的,体育系的他在这里看到了一丝商机。

5月,正读大三的李浩然,拿着做兼职赚得的一笔钱,又找哥哥和朋友借了点钱,在三峡大学沁苑开起了第一家体育用品店。“当时是跟人合租的店面,总共20多平米,我们一人一半。租金分三次交齐的。”李浩然回忆,刚开张时生意挺好的,经营5个月之后基本回本了。半年后,他又在学校sogo小吃街盘下了第二家店面。

凭着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李浩然店子的生意越来越好,回头客越来越多。去年6月,他的第三家店子在西苑开张,这个55平米店子的样式更多,种类更齐全。去年9月,这个店的营业额达到5万元,创下他的最高纪录。

虽然生意做的红火,但李浩然的压力也不小,“店子不断扩大规模,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周转不灵;此外,我的家人都是上班族,他们老觉得做生意没有保障,劝我还是找份工作做,今年下半年我可能去找找看吧,希望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兼顾我的店子。”

过来人谈经验,人脉和信誉最重要

谈起成功的经验,李浩然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经:信誉和人脉最重要。李浩然告诉记者,由于是体育专业出身,他会根据客人的特点,为他们推荐适合的产品,同时还做好售后。

“我店子里的东西,是质量问题我都会换新的,虽然自己吃点亏,但赢得了信誉,下次进货也会更小心。”李浩然说,他在学校的人缘不错,老师们知道他开的店子,都为他推荐,不少学生都是经过老师推荐慕名而来的。“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是要量力而行,事前也要做好策划,保持平常心。”

在校园内开店子,也不是每家都生意红火。湖北民族学院的大四学生刘蒙、廖健雄就初尝了碰壁的滋味。他们在三峡大学西苑小吃街旁新开了一家奶茶店,刚开业一周生意冷淡。

刘蒙告诉记者,他本准备找工作,但找了一圈没有合适的,以前在学校看到奶茶店生意都挺好的,也有同学做的不错,于是就想尝试一下。他和同寝室的2个同学合伙凑了点钱,在三峡大学附近开了家奶茶店。

“我们共投资了差不多9万元,都是找家人拿的钱,这几天生意不太好,如果做不下去的话,就只能再找工作了。”刘蒙苦笑着说,投资有风险,还是积累点工作与社会经验后再做生意比较好。

专家建议:结合自己的专业考虑创业方向

为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校园内创业?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三峡大学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徐纯表示,选择创业这条路要谨慎,先要考虑自己是否能承担失败的风险。

“与大学生外卖盒饭、开奶茶店相比,我个人建议大学生要结合专业知识,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的创新来自主创业。”徐纯说,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就业观念的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大学生一毕业就立即创业,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所以积累工作经验及各种资源,深入了解行业领域是非常必要的。

“在校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课程学习,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同时,对自己感兴趣的行业领域,先了解相关资讯,积累工作经验。毕业生则应对自身创业条件和商业环境进行谨慎思考和评估,考虑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创业、经济风险的承受能力如何等。”

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赵军表示,创业是没有空间限制的,校内和校外都可以是创业者的摇篮,学校也有必要为学生创业提供氛围和条件。“想创业的学生,可以去听一些创业相关的讲座,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修养,早点练摊,积累经验,同时也切记不可偏废专业。”

[大学生简短创业故事]

篇12:大学生创业故事

——郑大美院大三学生创办文化传播公司,一年营业额破百万

初见邹伟,身穿一件白色打底T恤、灰色V领开衫,围着一条黑色毛绒围巾,在胸前整齐地打了个“十字结”,微卷的头发,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言谈举止成熟稳健,透着艺术家气派,像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家,其实他还只是一名郑州大学美术学院大三学生。

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邹伟大一就开始从事各种创业相关活动,做电商、干销售、跑遍大半个中国。大二创办了河南画饰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画世界”)。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公司就从郑州扩展到安徽等六个校区,并在多地举办艺术画展,完成多笔艺术品交易,创造了年营业额破百万的营业成绩。

做电商挣得“第一桶金”

三岁学画画、一年级画素描、六年级人像速写画已相当成熟、高二在培训机构代课、高考艺考报考院校全部通过。用邹伟的话来说,他天生就具有“艺术细胞”,而“艺术美”是他毕生的追求。

刚上大学那会,他并没有创业的想法,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学生,按部就班上课、作画、看书,希望有朝一日成为一名画家。

他是油画专业,每天都需要完成大量作业,然而大家用心创作的作品绝大多数都会被堆在楼道里,像垃圾一样堆叠如山,积满灰尘,最后被清洁人员清理走。

“每幅作品都倾注了画者的感情,画作的灵感都难能可贵,只要把这些作品装裱起来,都可以成为绝佳的艺术品。”邹伟转念一想,何不把这些作品利用起来,为青年艺术工作者打造一个专属平台,于是他有了创业的想法。

开公司需要启动资金,但他没有选择向家里要钱,也没有申贷款、找投资,决心用自己挣得的“第一桶金”办公司。

3个月他接了5份兼职,开淘宝店、做代购,创办了“购物天堂”电子商务平台,跑遍半个中国,和直销厂家谈合作,用一年时间挣得的11万元作为“画世界”的启动资金。

谈到做电商的这段经历时他感慨:“这年让我学习了许多电商运营的专业知识,B2C到O2O相关专业书看过不少,跑业务的过程丰富了我的阅历、积累了一部分人脉,为后期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邹伟忙碌的身影

“创业达人”也学霸

从4月他亲自装修的第二个美术教育培训校区落成,之后的四个校区,他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其中安徽的两个校区,他利用今年暑假的两个月时间办了起来。

邹伟用“难过”一词表达了自己创业伊始的感受,“创业很难过,是的,很难,但一定会过去。”

公司注册成立之后,邹伟不得不上学、公司两兼顾。晚上他掐着门禁点回寝室,没课的时间都泡在画室公司。大学三年,他没有在凌晨三点前睡过觉。

邹伟的同学魏兴隆说:“只要第二天有课,邹伟肯定回寝室,回来就是画作业忙到凌晨,一般就是在课上能见到他,不知道他哪来的精神头。”

由于经常通宵熬夜,邹伟的抵抗力严重下降,大二下学期有一个月的时间,邹伟都是带病学习工作。

他在校医院租了一个床位,窗下堆了两大箱医生开的药品,白天上课工作,晚上在医院输液,一整个月,把手臂、胳膊、脚背扎了个遍,针孔清晰可见。

“袖子遮住的时候我们看不到,但他拿起画笔挽起袖子的时候,手背、胳膊都是紫青一片,我们看得是真心疼,也打心眼里佩服他 的拼劲。”邹伟的学生李凯歌说。

在李凯歌心里,自己的老师邹伟是他的榜样——作为创业者,他没有拿一分投资、没有问家里要一分钱,凭借自己的能力攒足了创业资金,现在的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作为学生,大一专业第一,大二年级前五名,几乎没有出现不交作业的情况,还曾担任年级干部。

创业法宝——“走心”

一年时间,“画世界”的业绩斗升,成功发展了“艺术品的加工与展销”、“二次元动漫工作室”、“第二课堂”、“美术培训与指导”四个项目。其中艺术定制平台包含了装饰画、油画、国画、瓷版画、墙绘、服装图案设计、手绘肖像等。

美术教育培训扩增为六个校区、200余名学生、近20位专业教师,艺术产品的销售次数达次,邹伟正式创业的第一年就获得了132万的营业额。

而这一切离不开邹伟的创业理念。大一做电商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了人脉、服务、品牌的重要性。在学校多家电商互相竞争的环境里,他以精美的产品包装和贴心的上门服务占据优势。他说他的创业法宝只有两个字“走心”。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风吹日晒,我们都会以客户的需求为重,把产品以最好的姿态、最快的速度送到客户手中,”遇到学生讨价还价的情况邹伟并不计较,“我以成本价给他们都可以,能和大家成为朋友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所以在那个时候,邹伟就培养了一大批“死忠粉”。

创办“画世界”后,他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但他坚持对每个人都“走心”,他的口头禅就是“有什么能帮上您的吗?”

他希望力所能及帮到他人,比如“画室”在他眼里不仅是进行美术教学的地方,也是一个供大家休整停歇的“驿站”。他还在每个校区都建了宿舍,为师生提供食宿,如果学生结束作画时间较晚,就可以直接在学校住下来。平常他还经常带大家出去休闲,唱歌、烧烤、旅游,让大家学美术的同时注意劳逸结合。

邹伟要求每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生走心,“学生几点结束,老师就几点结束。”这也是邹伟自从高二做老师开始一直坚持的。在邹伟的老师韩杰的记忆中,邹伟做学生的时候就经常帮同学改画,有的时候比老师走的还晚,一定尽心帮同学把画改好才离开。

今年的教师节,邹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学生们自己做的晚餐,“他们都是高中生,平常哪有时间学做饭,这些家常菜论味道虽比不上饭店,但这却是我吃到的最‘美丽’的一顿饭。”

画世界 画出创业梦

同事董烨评价邹伟是个“重情义的人”、“有情怀的人”,是个“做企业家的料”,做事不求回报,对同事坦诚相待,对学生尽职尽责,“每一笔艺术品交易,邹伟都给画手60%的收益,对艺术创作者非常尊重,从来不在钱方面难为大家。”

邹伟说成立自己的品牌“画世界”,就是要从现在开始就建立属于自己的画派——“冥想画派”,主推新生代艺术作品和画世界特色作品,同时也是完成他的创业梦想的第一步,未来也将通过画世界来搭建更多的艺术品生态圈,让每一位画家都能被熟知,被认可。

而这些宏伟蓝图都被他白纸黑字记录下来,看着桌子上的公司企划书,邹伟说:“说起网购,大家想起阿里巴巴、马云;说到英语教育,大家想起新东方、俞敏洪;我希望有一天大家说起美术,能想到画世界,想到我,邹伟。”

篇13:大学生创业故事

——学霸为何放弃百万年薪专心“做农民”

爱上农业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不平凡

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的嘉禾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朱海洋,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曾就职于奔驰(中国)内蒙古从事销售工作,个人为奔驰年度销售冠军,曾带领小组团队创造一年销售额2.45亿的团队销售纪录,年薪过百万的他,却在事业辉煌的时刻放弃了高薪选择了创业,从世界五百强走向乡村,选择回到家乡跟伙伴一起创业,除了一份使命,更多的还是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情怀。

朱海洋说:“现在农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因为种地根本不挣钱,更多的农村人选择了去城市工作,但是地总归是要有人来种的,那么谁来种地?看到更多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将自家的土地交给了专业的种地的,了解到国家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我们也萌发了做职业农民的念头。”

当上职业农民之后,他们也走过一些弯路。种地是一个技术活,如果还是走靠天吃饭的老路,带给他们的注定是失败。经过将近5年的深刻探索和实践,让他们丰富了农业经营的经验,促使他们从青涩走向了成熟,更加坚定了他们农田工业化生产推行者、倡导者的角色,也让他们下定决心立足农业,帮助农民“投入更少,收获更多”,走智慧农业的道路。

坚持农业 因为成长和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智慧农业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创业的成功和成长,更是家乡人民的富足和快乐。“我们现在已经和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每个合作社都有1000多亩土地,其中一家就托管了5000多亩。这种方式是合作社提供基地、我们提供技术,将农业物联网系统应用到合作社的经营当中,实现更精准的种田,使种地更轻松,让农民收获更多,投入更少。”

发展农业 智慧农业是来造福社会

“对于真正的科学技术来说,我们目前所想、所做的还不算是先进,只能算是皮毛。但我们相信凭借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打造安全食品的决心,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朱海洋的这种自信不仅来自于专业和技术,更来自于他对市场的判断和分析。

朱海洋坦言:“打工和创业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职业意味着身份的转变。创业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创业者在最艰难的时候要坚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懂得用左手去温暖右手。我们希望创造一个真正属于中国人创办的令全世界都翘首称赞的农业企业,这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

篇14:大学生创业故事

——90后大学生汪杰:创业月入6000多元 却被勒令退学

大一刚进校不久就选择开手机店,销售手机及配件创业,创业一年多来,平均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由于忙于经营“事业”,上个学期期末考试9门功课“挂科”险些被学校勒令退学。这学期,在大学期间创业小有名气的汪杰不得不放下手头的生意,重返课堂。

从卖鸡汤到卖手机

月收入有6000多元

今年20岁的汪杰,是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大二学生。他的父母在武汉市新洲区开了一家鸡汤店,上高中时,汪杰就开始帮助家里卖鸡汤、送外卖。

进入大学校园后,汪杰发现卖手机的商机很大,于是向家里借了3万元,10月,他在广埠屯的一个手机市场租赁了一个柜台,做起了手机生意。

为了打开销路,除了实体经营,他在各个大学的贴吧和论坛里发帖,公布自己的学生身份及学校名称、寝室号码,甚至一部手机赚多少钱也明明白白写出来,通过打“诚信牌”来吸引顾客,月收入就达到了6000多元,靠着良好的服务和口碑,越来越多的顾客成为了回头客。

尝到了创业甜头的汪杰几乎全身心地扑在了自己的手机店里,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6点,他都会守在柜台前招徕生意,还常到深圳等沿海城市进货,很少住在学校寝室。

逃课成了“家常便饭”

列入“勒令退学”名单

汪杰的辅导员郭老师表示,汪杰是班里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平时在校园里很难看到他的身影。为了督促汪杰回校上课,他还发动班里的同学轮番“劝服”,但是几乎没什么效果。

“除了很少在班里露面,汪杰在其他方面还是挺不错的。班级集体秋游时,性格豪爽的他常常请同学们喝水、吃饭。有些同学要买手机时,他也热心推荐、帮忙。”汪杰所在班级的班长黄同学说。

为了打点生意,逃课成为了汪杰的“家常便饭”,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他有9门功课不及格,甚至有一些科目连考试都没有参加。根据学校的管理规定,他被列入了“勒令退学”的名单。

得知汪杰的情况后,电信工程系主任赵继红向学校说情。“大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应该提倡,对学业和‘事业’没能兼顾的学生,学校应该加以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处理。”赵继红表示,由于自己的坚持,学校同意暂缓对汪杰的予以“勒令退学”的决定。

得知事态的严重性后,汪杰自己也开始着急了。这学期开学后,他把手机店的生意委托给几个朋友,自己重返课堂。汪杰说,创业虽然潇洒,但是自己毕竟还是学生,所学的专业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汪杰最担心的是如果因为“挂科”太多不能顺利毕业,交的学费“打了水漂”不说,也无法向父母交代。

创业不能只钻“钱眼”

最好做到学以致用

在校大学生如何平衡学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

武汉市“十佳创业导师”、武汉青年创业培训中心主任张福宏表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校期间创业,不能完全以赚钱为目的,创业的项目最好是应该结合自身兴趣,把创业当做拓宽视野,丰富人生经历的社会实践。

“创业在人生各个阶段都可以进行,但在大学里学习的只有这一次,应该好好珍惜大学时光。”张福宏认为,汪杰“重返”课堂的举措是明智的,把学业补上,拿到大学毕业证后,再继续手机生意也不迟。创业不能以荒废学业为代价。

“武汉市出台了‘黄金十条’后,不少大学都鼓励师生创业,为创业的学生提供了政策支持。”张福宏表示,如果创业项目的内容和时机确实难得,放弃或延缓比较可惜,可以考虑通过与学校协商进行“休学创业”。

七成大学生想创业

付诸实践的不到一成

近日,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董志汉历时半年对该校750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66%的大学生表示有创业的意愿,但只有9%的学生将创业的想法付诸实践,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往往成为“纸上谈兵”。

“我们曾经在武汉某高校举办了创业比赛,当时报名的项目有100多个,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3个。”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梅志罡说。

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时,一定要有明确的创业方向,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要拥有激情、勇气和信心。大学生创业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所以大学生是否自信、能否在挫折和失败中重新振作,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篇15:白领辞职返乡创业故事

一张简易的长木桌、一面灰色砖墙,墙上挂着几串干玉米和干辣椒加以点缀。这是80后小伙高玉楼的家——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荣将镇。两边围起来的竹栅栏,是高玉楼的妻子王娇砍竹子制作的。

4月,夫妻两人开始在这个简单搭建起来的拍摄区制作短视频,之后在“快手”上发布。他们给自己的账号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叫“乡野丽江娇子”。王娇负责出镜,高玉楼负责拍摄及后期制作,内容主要以家乡风景、乡野美食为主,有时还会在视频中销售农特产品。视频发布不久就吸引了大量粉丝,如今涨到200多万。

现在,他们一个月卖农特产品能有3万多元的销售额,其中通过“快手”拍视频售卖的农特产占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同时也带动了村里数十户村民增收。

在此之前,这对小夫妻是城市打拼的上班族。从公司白领到返乡创业青年,其实内心经历了不少挣扎。

从公司白领到返乡创业青年

他们经历了什么?

王娇今年30岁,来自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而丈夫高玉楼今年31岁,来自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荣将镇。

,两人都在昆明上同一所大学,高玉楼的专业是建筑景观设计,王娇和他一个系,学的是数字媒体设计。身为宣传部长的高玉楼经常组织社团成员开展活动,王娇则是其中一员。两人对彼此印象都不错,很快这对年轻人开始热恋。

,大学毕业后,王娇进入一家设计公司,做了一名3D动画师,月薪5000元左右。而高玉楼在一家装修公司,做设计师的他,月薪最多的时候有七八千元。对于生活节俭的王娇和高玉楼来说,这样的工资水平足够他们过“小资生活”,每个月还能存不少钱。

,高玉楼和王娇结婚,和大多数上班族一样,两人过着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直到有一天,高玉楼在一款视频类的手机软件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位水果商户正在直播卖樱桃,直播间很多人都在问如何购买。高玉楼陷入了沉思:家乡的芒果那么好,是不是也可以试试以这种方式推销?高玉楼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当王娇知道自己的丈夫想放下在昆明已打拼好的一切、回到家乡用视频直播卖芒果时,她坚决反对。王娇说,让她最焦虑的是对未知的担忧,作为返乡做“吃螃蟹的第一人”去直播卖水果,没法预测这背后要承担的风险。

高玉楼的家乡是素有“晚熟芒果之乡”美称的丽江市华坪县。之前高玉楼就曾有过返乡卖芒果陪家人、用所学知识建设家乡的想法,所以当看到这通过直播来销售的方式时,高玉楼心里返乡创业的愿望就更加强烈。

王娇开始不断劝丈夫放弃返乡创业的想法,两人也曾为这件事争吵过好几次。高玉楼理解妻子的担忧,他决定先回乡尝试一下,证明给妻子看。

在离开昆明之前,高玉楼和几位朋友一起设计了装芒果的纸箱,回乡后开始到华坪县各个芒果园实地考察、记录拍照,收集资料。7月份正是芒果成熟的季节,高玉楼开始尝试第一次视频直播。他在自家的芒果园里,一边向收看直播的观众介绍芒果的品种、口感,一边从树上摘新鲜的芒果放到纸箱。

“当时直播间有很多人问这些芒果的产地、价格、购买方式,我一边回复他们的问题,一边加对方微信填订购信息。”高玉楼说让他没想到的是,20分钟就销售出三箱芒果,与以往花费人力、物力到小镇市场上销售的方式相比,效率提高了很多,高玉楼特别开心,直播结束后立刻给对方发货。高玉楼通过直播方式销售芒果,20销售额达20多万元。

,高玉楼和嫂子一起又开始直播销售芒果,这次比上一年的成绩好,3个月就达到40多万元的销售额。除此以外,高玉楼还帮助周边63户果农扩展销路,其中有23户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通过两年时间,王娇看到高玉楼的努力和成绩。王娇认为丈夫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和能力,也抓住了互联网的机遇,于是20,王娇同意和丈夫一起返乡创业,同年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小名叫“小豆芽”。

种芒果、拍美食

淳朴的小镇生活吸粉百万

两人辞职返乡创业,身边的朋友有支持,也有反对。返乡后,王娇和高玉楼确实遭遇到不少困难。

高玉楼打算经营一个“快手”短视频账号,拍摄视频增加粉丝,同时销售芒果来增加收入。但第一个引起关注的视频却是女儿带来的。

“当时我在做一道青椒鱼的菜,我一岁多的女儿小豆芽知道我在做饭,就帮我把鱼端了过来。”说到第一个在“快手”这个短视频平台上引起关注的热门视频,王娇说她也没想到女儿的无意入镜,会引起来大量粉丝关注,并且当天这个视频的播放量就高达96万。

20芒果收获的季节,他们拍摄了一个为女儿制作芒果酱面包的视频,视频的结尾还增加了一个简短广告,如果想买芒果就加主页上的微信。没想到的是,这次尝试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和购买者。剪刀面、汤猪脚、龙猫饼干……王娇做了很多制作美食的视频,因为她有美术功底,所以在美食的色彩搭配上也很擅长,很多粉丝留言夸赞王娇的厨艺,也有粉丝想知道高玉楼的拍摄技巧。

接着,两人差不多每隔两天就会发布一个美食视频,粉丝从最初的几十到如今的百万。随着粉丝的日益壮大,两人也受到家乡很多人的关注。慢慢地,镇上很多年轻人开始向高玉楼夫妇学习,平时大家聚集在一起交流,请教视频拍摄的制作方式。

拍视频的同时,还要种植芒果,高玉楼家的芒果园一共有棵果树,大约20亩左右。高玉楼有种植芒果的经验,但王娇没有。“种植芒果要做很多繁琐的工作,而且天气非常炎热,从做设计跨行到种植,真的感觉很辛苦。”王娇说。但是芒果上市时,王娇又会觉得特别有收获。对于现在的她来说,之前在大城市时,没有看到这个地方的优点,当真正的融入这个氛围,发现这里的生活环境很轻松,人情味也很浓。

发展自身之外帮助贫困户脱贫

未来准备开一家食品公司

每年7到10月芒果成熟,夫妻俩就通过视频卖芒果,剩下时间就卖其他的水果、农特产品。这几天,他们在筹备帮隔壁村的一家贫困户卖蜂蜜。这家贫困夫妻都已经50多岁,男主人叫张兴文,他的妻子有精神障碍,女儿正在上高中,全家的经济来源全靠他一个人。他有30多年的养蜂经验,但是没时间去销售蜂蜜,囤积了大量蜂蜜放在家里,每个月都入不敷出。高玉楼夫妇目前正在筹备的就是帮张兴文卖蜂蜜,帮助他增加收入。

说到未来再远一点的规划,王娇说将来和丈夫想开一个无添加的食品公司,让更多的人吃到健康美味的家乡美食,同时也宣传物产资源丰富的家乡。“从小在家乡的一花一木陪伴之下成长,离开家乡后会经常牵挂着。就想回乡创业,争取为家乡做出贡献,推动家乡发展。”

创业的注意事项

一、谨慎选择合伙人

选择与自己一起创业的伙伴时,必须要选择一些在同一个单位共事过一年以上的时间的工作伙伴。因为只有共事过才能更加了解你身边的他是否是你最好的合伙人,这是创业的重中之重哦。

二、时刻掌握主动权

如果你没有合适的合伙人那么千万不要轻易合伙,即使合伙也要时时刻刻掌握公司某些方面的主动权,如人事、财务、客户资料等核心资源。避免在出现问题自己没有办法去处理,更是能够防止与合伙人互相扯皮的现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企业的伤害。

三、股东要签订竞业及商业保密协议

对于公司的一些高层人员必须签订商业保密协议,要求他们合作期间和合作结束两年内不得从事同行业和高相关度的行业,这样不仅可以防止企业私密外泄,还可以稳固人心。

四、合理对待能人

公司发展需要很多的能干的人,假如你发现有些人能力非常好,那么我们不妨可以提供他们的一些薪金等待遇,以求达到留下人才。

五、处理冲突时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假如股东与股东间出现分歧,那么自己在处理冲突的时候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要学会以比较平和的心态理性的去解决事情,要本着不伤和气、好聚好散前提处理事情。

篇16:大学生网上创业故事

大学生网上分享创业故事

网络视点

今天,创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开网店,开公司,甚至摆地摊,怀揣梦想的大学生们激情上路。先行者的成功故事鼓舞着他们,而失败者的教训,也是他们的宝贵食粮。在网上,一个个创业故事广为流传,大学生们分享经验和喜悦,并相互鼓励。

“有一天,我能服务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

“开托管所一年多,自我反思中。”最近,网友“shallycat”在论坛里介绍自己开托管所的经验。作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研究生毕业的她偶然发现婴幼儿市场的巨大潜力,便决定自己创业,与此同时,她也在论坛里发帖,记录自己的创业历程,并与网友分享经验。

“我去报了个高级育婴师的班,深入了解这一行业。学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太适合干这个行业了,一是我本身就喜欢小孩子,二是我喜欢那种面对面的服务工作。”找场地、做广告、买设施、招员工……很快,她的托管所便按部就班地建了起来。跟所有创业者一样,在事业发展中,网友“shallycat”也碰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问题的逐个解决,她的托管所一天天走向正轨,并发展壮大。而她从一个个失败走向成功的经验,也成为许多网友的营养。

“楼主你所托管的孩子都是在一个学校的'吗?如果不是怎么接法?雇人接薪水怎么算?晚上是家长来接孩还是送过去?”网友“langegevev”也有意开个亲子班,她向网友“shallycat”讨教经验。面对网友的咨询,网友“shallycat”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

堂堂研究生,毕业后却开了个小小托管所,面对网友质疑自己“不务正业”,网友“shallycat”显得十分坦然,“我没觉得研究生毕业就一定要从事一些高端领域的职业,老公总说我满脑子‘个体户’意识,我却觉得‘个体户’咋啦,‘个体户’同样能施惠于人。因为我是在服务别人,如果有一天,我能服务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那我的成绩一定远比他们要大。”网友“shallycat”的创业之路还在继续,她掷地有声的话语,鼓舞着准备创业的大学生。

“找不到工作不如自己做份小事业”

“为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这是大学校园里的流行语,很好的描述了目前大学生们的就业心态。创业,已经成为很多学生毕业后的首选,更有大学生尚未毕业,便已投身创业大军追逐梦想。大学生们在网上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相互交流。他们选择的创业方向,既富有创意,也顺应现实。

“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能不能找到工作还不好说,我做了几手准备。”网友“不回避”和另外两名同学合伙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店铺,主营女士长袜。“我们还是学生,也没有什么钱,本钱还是大家日常节省下来的生活费,不过现在是网络时代,做生意不必再租门面站柜台,一切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成本很低,几千元钱甚至几百元钱都可以创业。”她说,3人把平时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凑在一起,凭着6000元钱就开起了这家网店。因为3个人都是追赶潮流的时尚女生,在穿衣搭配方面十分在行,尽管经营的不是什么大品牌,但是由于款式新潮,价格合理,她们的小店很受买家欢迎。

22岁女孩“xiaohan4326”称自己是“鼓足勇气开成人用品店的女孩。”她在大学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却选择了开一家成人用品店。尽管这样的决定让很多人不解,她却有自己的想法,“其实我有自己的小算盘,现在每年的招聘会……打破头都找不到工作,与其替别人打工,不如自己投资做份小事业,何况爸妈也全力支持我做事业。”

因为担心父母不理解,她没有告诉父母自己具体做什么,“虽然跟我的专业不太符合但是我想好了,我也可以通过网络去联系外国的客户做外贸,价格公道的话,没准又是一大笔收入。”经历过创业初期的生涩,借助网络和实体店销售她的生意越来越好。她在网上连载的开店经历,也成为网上回帖最多的创业故事之一。

2007年,一个名为“大学毕业,我在深圳摆地摊”的帖子感动了许多人。在当时,大学生摆地摊还让很多人难以理解。而随着观念的转变,“摆地摊”已经成为不少大学生的就业选项。在网上,分享摆地摊经历的网友越来越多,其中不少都是大学毕业生或在校生。在他们看来,摆地摊不但能赚钱,还能积累人生经验。在就业问题上,大学生们已将传统的面子观念抛之脑后。

网友“liuyang”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老家养猪,现在事业蒸蒸日上;网友“祥中”选择跟同学合作开网游公司;而网友“白天很白”发展出自己的连锁健身房事业……越来越多大学生做起了老板,并走向成功,成为对后来者的激励。

只要努力奋斗,肯定会有回报

日前,一家报纸发布了“2009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上榜的大学生创业富豪有100人。榜单显示,上榜者财富合计近26亿元,近半创业富豪身价过千万,人均财富近2600万元。一项网上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中,96.4%有创业的冲动,有近7%的学生已着手开始了创业。显然,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然而,在有过创业经历的网友看来,大学生创业,真刀实枪的创业,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非纸上谈兵那么简单。有调查显示,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资金”、“社会经验”,“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依次成为大学生自认的三个缺失。

网友“梧桐风”提醒大学生,不要盲目创业,创业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有没有正确对自己进行定位。“我觉得目前大学生创业最缺乏的不是热情,也不是创意,而是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还有就是缺乏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投资风险的认识。”

“创业办公司,一是要学会如何管理,二是要视野开阔。加入社团或者自己创办一个社团与创立一个公司有很多的相同点,大学生想要创业,可以在社团活动中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同时开阔自己的视野。”网友“白天很白”提醒大学生。

谈起自主创业,网友“存在的下午”以亲身经历告诫学弟学妹,“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寻找知识的转化点,积累经验。创业必须保持激情,但不可急功近利。同时,大学生创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风险性和复杂性,要做好充分准备。”

“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为2%-3%。”网友“夏日百合”用数字提醒想创业的大学生。“如今的创业就像是宽进严出的大学门槛,入门容易但毕业很难。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生创业光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

网友“不回避”正在艰苦创业,在他眼里,创业有着更为丰富的含义。“创业有可能是一种化学反应。一个人的性格、态度、做事方式都在暗中释放着某种元素,它们又与外界的支持、环境、机会等相互作用,产生综合反应。很难说最终结果,但只要努力奋斗,肯定会有回报。”

篇17: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

在校大学生创业故事

他曾是一名贫困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而申请缓交学费,为了学费他当起了“倒爷”,却发现了更大的商机,成为校园经济的开拓者,作为一名大三学生,他拥有了一家注册资金50万元的公司,不仅替父母偿还了所有债务,而且还实现了自己创业的理想。

两件事情,改变最初想法

1980年,钱俊冬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赫店镇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从小就立志要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改变家庭贫困的生活。

,父母做生意借来的8万元钱被人骗走,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家庭经济拮据,钱俊冬随父母来到天津大港。靠着父亲做卤菜的手艺,全家人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租住下来,省吃俭用,挣钱还借款。

刚到天津时,钱俊冬特别向往大学生活,所以,一有空闲他就去附近的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转悠,并结交了一些大学生朋友。通过与大学生的交往,他知道了大学生毕业后将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于是,他就有了上大学后一定要自己挣钱的想法。

钱俊冬把自己整天关在屋里,除了复习功课,数百本从旧书摊上购来的杂志被他一页一页地翻过,大量成功人物的创业故事刺激着钱俊冬活跃的大脑,特别是那些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改变自己命运的文章,让他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单靠找一份好工作是实现不了的,必须从底层做起,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开学一周,掘得第一桶金

,钱俊冬考上了陕西长安大学。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父母既欣喜又发愁,生意的失败使他们债务缠身,已经没有能力支付儿子上学所需的费用。最后,全家人东借西凑好不容易才弄到多元钱。

开学报到的那天,钱俊冬攥着2000元现金,在报名的长队里他一次一次退到最后面。后来他鼓起勇气找到辅导员,终于争取到了缓交学费的机会。安定下来后,钱俊冬的心中萌发出一种坚定的信念:越是日子困窘,越要咬紧牙关,想办法去改变命运。

开学 第三天的下午,钱俊冬正独自在寝室里翻阅新课本,一位师兄推门进来推销随身听。正在这时,几位室友也回到了寝室。结果,这位师兄没费多少口舌,4部随身听以每部80元的价钱被室友买下。这件事情使钱俊冬隐约地觉得一种商机和一个比较大的消费群就在自己身旁。后来,他从同学那里打听到在西安东郊有两处小商品批发市场。第一个周末,他逛遍了这两个小商品批发市场,仔细对比了各种随身听的性能和价格后,他以15元的批发价购买了6部师兄推销的那种款式的随身听,一倒手净赚了300元。这是他掘得的第一桶金。之后,当同学们刚习惯用卡式电话时,他以低廉的价格从IC卡经销商那里购进话卡,然后以比市场低的价格出让给同学,在赚得一点辛苦费的同时,让同学们也得了一些实惠。后来,像上游泳课穿的游泳衣,考研用的.复习资料、英语磁带,他都找到了低于校外价格的供应渠道。一年后,他便成了校园里小有名气的“生意精”。

底层做起,为创业做准备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钱俊冬除了学习好专业课外,还不时去学校图书馆看一些法律、心理学、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书籍。他认为,搞推销和倒卖纯属个人行为,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要创业最好还是先融入企业,到企业中去体验,懂得如何把学到的知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课余在企业打工,钱俊冬不但做推销,做策划,还为许多公司做市场调查。在西安大红蜂生物科技公司担任销售总监时,他的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进行业务谈判时,言谈举止要大方得体;在进行产品推广时,不要总夸质量好,还要帮助对方分析市场需求;在管理企业时,要有团队精神……”钱俊冬说,这是他在打工时一位企业管理者传授给他的经验。

,钱俊冬受同学的邀约来到重庆大学,在他们吃饭的夜市摊位上,经营米线生意的竟然是几位重庆大学在读的研究生。出于好奇,钱俊冬问这些学长为什么出来卖米线,几位研究生坦然地告诉钱俊冬,未来社会竞争将非常激烈,我们 都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适应一切变化。听了这些,钱俊冬酝酿已久的想法开始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回到西安,钱俊冬找到同学崔蕾和马光伟一起讨论,当谈到对校园市场的开发设想时,三个人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一个校园信息服务中心,中心定名“三人行”,以校园和学生需求为市场,经营范围为介绍家教、校园活动策划、产品展示和市场调查,以及小网站建设等业务。

抓住商机,完成原始积累

209月,在迎接级新生的时候,钱俊冬发现,新生宿舍里的电话接线上都没有配电话机,很多新生打电话只能去宿舍外的电话亭。他以校园信息服务中心的名义与学校相关部门联系,给所有的新生宿舍都装上了电话机,并小赚了一笔。接着,他们又把业务扩展到了周围的几所大学。这样,“三人行”成了同学们羡慕的小富翁,业务也越来越多。

一次偶然的机会,钱俊冬从电视新闻里看到上海APEC峰会上各国元首都穿着唐装,心想,西安是盛唐故都,有着千年的文化积淀,今后这里毫无疑问会流行起唐装。说干就干。钱俊冬带着大家走访西安大大小小的服装厂和服装批发点,以便得到更准确的市场信息。但是,经过调研后他们发现,唐装制作需要的成本较高、工序较复杂,而相对来说,丝绸是缝制唐装的最好面料,它一定会因为唐装的流行而洛阳纸贵。考虑成熟后,钱俊冬立即赴无锡、常州购进了一批丝绸,没想到原料还在路上,订单早已签完,这一笔就赚了近10万元。

,钱俊冬的“三人行”相继代理了移动校园卡、诺基亚手机等推广业务,为钱俊冬“三人行”创业团队的迅速壮大注入了活力。仅上半年,就办理移动校园卡等电讯卡13万张,直接收益接近30万元。

创办公司,实现更大理想

208月,钱俊冬的“三人行”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支持下,注册成立了第一家在校本科生全资创业公司——西安三人行信息通讯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50万元,钱俊冬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公司立足校 园,致力于开发校园市场,是一个集校园活动策划、产品代理、销售、展示、派送、推广、市场调研、网站建设为一体的综合类企业。截至目前,“三人行”旗下已有正式员工12人,兼职员工38人,并拥有4家主营通讯电子产品的店面,销售网络遍布西安22所高校,还同全国26所高校的社团、协会签订了正式的合作协议。

7月1日,钱俊冬大学毕业。“占领西安市校园市场,组建中国高校市场开发联盟,20实现利润40万元,100万元……”这就是钱俊冬当时的目标。展望未来,他相信自己定会打拼出更为广阔的天空。

篇18:大学生创业新闻故事精选

大家好,我是黄盛杰!很荣幸能讲述我的创业故事和创业历程。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我和你们 一样在毕业的那一刻领到了自己的期待已久的毕业证。但是,在走出校门的时候,我和很多人不一样,我选择了创业。其实,确确的说应该在学校就已经选择这么做了。创业是一条令人挑战的路,险恶的路,是一条遥远的路,一条美好的路。我们在创业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是适合创业还是适合工作,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创业。所以,在做选择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在选择之后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

入学之路

2009年,我进入广西财经学院学习,和其他孩子一样,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一大梦想---大学梦!但是,我跟别人有所不同,因为我刚进校门的时候没有学费因此选择了绿色通道,就是助学贷款读书!当时我深深体会到,天无绝人之路!有一种绝处逢生的感觉。从那时开始,我渐渐意识到了什么。

进校没多久,我争取到了学校的贫困生名额及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我在大一的时候的岗位职责是每天早上5:50分起床去开教室的铁门和一楼的教室门。这事令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起得比别人早,因为我开的是学习之门,成长之门,捏在我手里的是一把把智慧的钥匙。

艰苦卖甘蔗

入学那年10月份,南宁部分校园发现禽流感患者,我们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和做好疫情防御工作,给在校的学生放了两个星期的假期,要求学生不能留校。而此时,我突发奇想,要不去外面打工自己赚钱怎么样?反正还有几个朋友也不回家干脆带他们一起去。于是我真的这么做了,我带领几个朋友从学校出来来到郊区我们6个人凑够了160元租了一间即将拆掉的房屋。6个人就是这样挤在这不到7平方的小屋里,虽然很挤,但觉得很踏实。

白天我们卖甘蔗。 “我们首先要把房屋的租金解决了,这段时间的生活费也要有保证。”我对自己说。我认真计算了一下,当时每捆甘蔗的成本在20元左右,可以卖到70元左右,利润在40到50元,6个人要吃饭每天大概花60元,就是每人每天2碗粉。那么一天至少要卖2捆甘蔗才有饭吃有钱赚。于是我们每天从五里亭市场采购两捆甘蔗,背着甘蔗就到附近街道上销售,那段时间每天都可以卖去两捆以上,晚上回到住处时已是1点多,浑身疲惫。我们没有车,去五里亭都是走路的,至少30分钟,然后大家一起扛着甘蔗出来找地方卖,连公车都不敢坐。就这样两天过去了,突然有三人嫌累嫌脏要求退出。结果,最后只有和其中一位同学坚持了下来。我们两个就这样坚持完了这个14天的假期,每天都如此。回到学校后我们感到很自豪,我们感觉到自己比别人迈出了一大步,比别人走了更多的路。之后的日子,只要课余时间充足,我就会出去卖甘蔗。

三轮车敲开创业门

卖甘蔗可让我自给自足的同时还有一点点盈余,就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我利用节省下来的一些钱和向朋友借的一共3000元钱买了辆电动三轮车。终于从无车族变成有车族,开始骑着三轮车独自到市场进货再到农院路、火炬路、秀灵路一带等地方销售水果,开始了路边三轮卖水果的生活。

“五里亭市场的水果普遍没有江南区那边的海吉星市场水果新鲜且价格会贵一点。虽然去海吉星比较远,但是至少可以买得到更加新鲜成本更低的水果。” 我很看重水果的新鲜程度和价格。那时候,我的三轮车上主要是卖单一的砂糖橘、苹果或者脐橙、雪梨等,每车水果成本一两百元,卖得好的话一天下来也能赚到近百来块钱。那时候被城管赶过好多次,还被当场抓住过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西大里面卖西瓜的时候被保安抓了。开三轮车在外面销售的那段日子是十分艰辛的,每天都是一下课后就出去进货,到晚上将近凌晨才收摊回到学校。

大学生创业新闻故事精选篇3:卢启辉:放弃20万年薪回乡卖果蔬包子开20家包子店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80后长沙伢子卢启辉放弃年薪20万的麦当劳中高管职位,回到长沙创业卖包子,一群90后大学生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加入到他的创业团队。如今,卢启辉的果蔬包子店在全国开出了20多家连锁店,被称为“创业传奇”。

事业高峰期却辞职创业

1981年,卢启辉出生于长沙县江北镇,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贫困。

卢启辉从小懂事的他成绩非常好,2000年一举考入南华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在校期间,为了赚取生活费,他做过家教、发过传单,也当过保险业务员,还参与学校洗衣房的勤工俭学,“每天我都去各大寝室收同学们的衣服,分类洗好后,再准确送回去,每趟自己可以赚5块钱。”卢启辉告诉记者,虽然运送的过程很辛苦,但这培养了我较强的服务意识,也为今后进入餐饮行业打下了基础。

2004年卢启辉大学毕业,虽然很想自主创业,但刚出校门什么也不懂,还是选择先积累工作经验。于是他南下深圳,在麦当劳南山分店当一名见习经理。由于从小能吃苦耐劳,进入餐饮行业后,他都是主动参与打扫卫生、炸薯条、裹鸡翅等工作,加上为人亲和,工作能力强,很快他与基层员工打成一片。

工作之余,卢启辉一直不忘给自己充电,他积极参与麦当劳餐饮管理的课程学习,去过北京、上海、香港等多地进修,并能每次在结业考评中获得优秀奖项。十年的时间里,他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从一名小小的见习经理升为副店长、店长、再到麦当劳南区总部的运营经理,管理的店面也扩大到十几家,年薪更是高达20多万。

去年初,就在自己的事业处于“顺风顺水”时,卢启辉却作出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举动——放弃年薪20万的职位,选择回长沙创业。回长沙后,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在市区开了一家咖啡店,半年后,因亏损只得关门歇业。

创业失败的卢启辉没有气馁,决定重启炉灶卖包子。“要从包子‘蛋糕’中分一块,必须得创新,推出符合现代人健康饮食的新型包点。”于是,卢启辉与清华大学·英纽林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研究中心合作,开始了果蔬包点的研发。

果蔬包子换来市场认可

为改变传统包点原材料单一、油脂偏重、营养欠均衡的现状,卢启辉尝试将传统包点工艺与现代果蔬原粉相结合,搭配出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粗纤维+适量脂肪组成的健康、合理的膳食结构。卢启辉表示,自己是农村伢子,对于农村有特色的情节,在包子里他创新性地融入蔬菜瓜果粉进行深加工,推出全国首款果蔬包点。

“每推出一款新包点,我们就请一批人品尝,如果还有一个人说口感不好或不认可,我们就进行重新配比。”卢启辉在1年的不断尝试中越来越充满信心,直到今年5月,名为御凤凰的果蔬包点最终以其良好的口感和观感,一致被各品尝者得到认可并叫好,这些彩色包点的销售悄然呈火爆之势。

一年的潜心蛰伏,让卢启辉领略到了创业过程之艰辛,但他对自己的选择从来都不觉得后悔。“与安逸的生活相比,我更愿意去尝试挑战,如果不试一试,也许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极限。”

今年5月,卢启辉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的果蔬包点“出笼”。为改变传统包点原材料单一、油脂偏重、营养欠均衡的现状,果蔬包点将传统包点工艺与现代果蔬原粉和益生元相结合,以此调节肠胃、降低热量。

如今,共有13名食品、营销、网络等专业毕业的90后大学生参与到了他的创业团队卖包子。卢启辉告诉记者,仅麓谷果蔬包子店平均每天就可卖出3000多个包子,单日营业额达到4500多元。“到9月底,果蔬包子连锁店在全国开了20多家,计划未来三年在全国开设2000家连锁加盟店。”

餐饮加盟创业要考虑的四个问题

简单个人原因辞职申请书

个人原因辞职申请书简单

个人原因辞职申请书500字

带有个人原因的辞职申请书

辞职申请书(个人发展原因)

辞职个人原因怎么写

宣传型自我介绍范文

高中团委书记辞职报告两篇

关于纯粹的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大学生辞职创业故事
《大学生辞职创业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学生辞职创业故事(精选18篇)】相关文章:

草根创业故事会2024-01-22

毕业返校演讲稿2023-03-14

领导干部日志范文2022-10-20

辞职的原因有什么2022-05-06

微信创业故事2023-05-18

网络创业成功的故事2024-01-26

80后创业成功几率占多少随笔2022-04-30

谁来告诉我是否该辞职?2022-08-23

读马云成功的故事有感2022-07-07

有关政府辞职信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