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必修一语文同步测试?第二单元(精选9篇)由网友“李嘉敖11”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新课标必修一语文同步测试?第二单元,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新课标必修一语文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新课标必修一语文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第I卷(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窈窕(yǎo)举酒属客(zhǔ)嫠妇(lí)横槊赋诗(sù)
B.饭讫(qì)吠声如豹(fèi)青皋(gāo)多思曩昔(nǎng)
C.癸丑(guǐ)流觞曲水(shāng)激湍(tuǎn)游目骋怀(chěng)
D.褒禅(bāo)夫夷以近(yí)瑰怪(guǐ)所罕至焉(hǎn)
2.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D.长乐王回深父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举匏樽以相属
A.B.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属予作文以记之
山中人王维白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D.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伯乐相马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往、到)正襟危(端正)坐而问客曰
B.足下方(正在)温经斯(这)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C.足以极视听之娱,信(的确)可乐也
情随事迁,感慨系(附着)之矣
D.所以兴怀,其致(情趣)一也
后世之谬(谬论)其传而莫能名者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B.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6.“之”、“其”一般作为第三人称代词,但它们经常活用为第一人称。下列句中加点词指代第一人称的一组是()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⑥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⑦倚歌而和之⑧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A.①⑤⑥B.①③⑧C.②⑤⑦D.①④⑧
7.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圣心备焉
A.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C.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于是余有叹焉
D.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顺流而东也”中的“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译:足以用来极尽视听的乐趣。
B.凌万顷之茫然。译: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因为他探求思索得深入并且无处不在地实践。
D.其孰能讥之乎?译: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它是附着在正文前来对正文进行介绍、评价和陈述写作宗旨或记读后感的文章。
B.王安石的作品主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中,这部集子是以他的籍贯命名的。《游褒禅山记》是其中的名篇,本文不是一般的游记,而是一篇在记游的基础说理的说理散文。
C.王维,字摩诘,唐代边塞诗人,有作品集《王右丞集》。
D.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黄苏”;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自创“苏体”。
二、(9分,每小题3分)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
何其芳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
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
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
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
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
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得使你忧愁的日子,
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A.诗人努力采用意象叙事。全诗用了八个意象绘出少女三个层次的性格美,而不作任何说明性或直抒性的传达。
B.此诗一反常情,竟说这个少女的夭亡是“美丽”的。这是因为作者觉得,要在这严酷的生活里,假如一定要永葆小玲玲的美丽,只有一条路:夭亡。
C.本诗形式上以节为单位,视觉上可能感到参差不齐,但读来和谐动听。
D.这首诗的三节,分别写了小玲玲美丽的三个层次:纯洁、爱幻想、善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1―12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这首小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疾愈后,与为他医好病的庞常年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
12.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序中“寺临兰溪”句中的“临”字,与“郦元以为下临深潭”的“临”意思相同,是“从上面往下看”的意思,词中的“萧萧”指风声。
B.“短浸溪”的意思是兰草的嫩芽浸在溪水里。唯其短才嫩。
C.“门前”句中“尚能西”的“西”是方位名词用为动词,“向西流”的意思。
D.“休将”句中的“白发”、“黄鸡”原本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人生容易衰老。这里,词人反其意用之。
1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前小序点明了游览地点,突出了富有特色的景物,为借景抒情议论张本。
B.上阕三句,写清清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表现了词人爱悦自然,执着生活的情怀。
C.“谁道”两句,以反诂唤起,以借喻回答,一反古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的说法。
D.全词表现了词人对人生、对未来的热烈向往和追求,但也隐约流露出自伤衰老、感伤贬谪的低沉之调。
三、(21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4.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夫人之相与”的“夫”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A.天子有后,有夫人B.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C.夫战,勇气也D.子见夫子乎
1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A.以子之矛陷子之盾B.楚人伐宋以救郑
C.孙膑以此名显天下D.皆以美于徐公
1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已为陈迹”的“为”词性、意义相同的是()
A.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B.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D.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7―20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1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有穴(xuè)窈(yǎo)然,入之甚寒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āng)之,亦不能至也
C.曰:“不出,火且尽。”遂(suí)与之俱出。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shú)能讥之乎?
1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④于是余有叹焉。
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⑧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A.①③⑤⑧B.①③⑥⑦C.②④⑥⑦D.②③⑤⑦
1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削平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观:观赏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
2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A.
其下乎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B.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C.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
D.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第Ⅱ卷(共90分)
四、(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1一26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岁数,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强复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①五万人,彀者②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牲畜,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媛杀剧辛③。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百金之士:《管子》有“能破敌擒将者赏五百金”之说,这里指骁勇善战的将士。②彀(gòu)者:射手。彀:拉满弓。③庞媛(xuān)杀剧辛:庞媛,赵将;本赵人,后为燕将。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悉勒习战勒:统率,整饬
B.不得田畜田畜:土地和牲畜。
C.辄入收保保:通“堡”,营垒边。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暗中伺探。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李牧至,如故约――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其后十余岁――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斯人,吾谁与归
D.王翦因急击赵――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3.对下列各句所省略的主语的认定,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辄入收保(赵军)辄入收保
B.复请李牧(大臣及李牧旧部)复请李牧
C.终以为怯(人们)终以为怯
D.佯北不胜(李牧指挥的军队)佯北不胜
24.翻译下列语句(5分)
(1)①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2分)
(2)②大纵畜牧,人民满野。③以数千人委之。(3分)
2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李牧用兵得法、戍边有道的一组是(3分)()
①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②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③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④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⑤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
2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牧驻守赵国边陲,采取以固定防御为主的战略,阻止了匈奴的入侵,维护了赵国的利益。
B.李牧为国家利益忍辱负重抗拒干扰,常受命于危难之际击溃强敌,展现出一代名将的风采。
C.李牧纵有回天之力也无法挽救昏君治国的局面,最后因谗言被杀;赵王自毁长城令人叹惋。
D.李牧用兵有道,不违心媚上,惹赵王不悦,功高盖世招来佞臣妒忌,于是终为秦反间之计所害。
五、(12分)
27.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12分)
(1)是日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4)夫夷以近,;,。
六(8分)
28.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快乐”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4分)
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
(不超过30字)
29.下面一段话中,删去重复的和可有可无的词句,使行文筒沽明确连贯。(不超过40个字)(4分)
怎样使压力锅降压呢?明确的说,可以有三种办法。一种办法是在常温下让它自然冷却,第二种是采用淋冷水的强制冷却的办法使之降压,再有一种办法,就是适度提动降压阀,这样就可以排气降压。
七、作文(50分)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当中全面临着许多问题,诸如机会、选择、困难、金钱、死亡……这其中或喜或悲,有人物、有故事、更有思考。你能将你所经历的、所知道的、所想到的写下来吗?
要求:
1.将作文题目补足完整,可以从材料中选择一个方面,也可以另选某个方面进行写作。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题目:面临。
参考答案
一、1、B2、C3、A4、D5、D6、B7、D8、A9、C10、C
二、11、A12、A13、D
三、14、C15、C16、D17、D18、A19、A20、D
四、21、B22、D23、B
24、(1)戍边的将士每天都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盼着与匈奴交战。
(2)大量放牧牲畜,到处都是放牧的人。
(3)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
25、C26、D
五、(12分)
27.(1)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2)齐彭殇为妄作
(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等仙
(4)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六、28、快乐是暴风骤雨之后的那一抹彩虹,悲伤正是刚刚逝去的电闪雷鸣。
29、怎样使压力锅降压呢?有三种办法:让它自然冷却;淋冷水;适度提动降压阀,排气降压。
七、30、(略)
篇2: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蚯蚓秋老虎裘皮服装挥斥方遒
B.佝偻狗腿子勾心斗角苟延残喘
C.末了没奈何莫名其妙含情脉脉
D.踟蹰脂肪酸知书达理执迷不悟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B.王回深父C.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D.而卒莫消长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故:缘故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合。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深巷寒犬,吠声如豹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5.下列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余之所得也
B.不能喻之于怀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二、精段选读(15分,每小题3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因:因为。
B.虽世殊事异。殊:不同。
C.临文嗟悼。临:面对。
D.录其所述。录:记下。
7.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放浪形骸之外
B.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夫人之相与
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8.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其所之既倦。②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④引以为流觞曲水。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
(译文)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为)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0.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三、延伸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5题。(18分)
(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欹(qī,倾斜的意思)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的人),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歇(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乃石名,归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流庶(众多)峰,皆可以斯(这,指“石钟”)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李渤《辨石钟山记》)
(乙)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彭侍郎玉麟于钟山之顶建立昭忠祠。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郦氏、苏氏所言,皆非事实也。选自曾国藩(《石钟山名考异》)
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有幽栖者,寻纶东湖幽栖者:隐居的人B.次于南隅次:临时住宿
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重浊而模糊D.聊刊前谬刊:刻印
12.甲文中的“幽栖者”“白鹿先生”与李渤三者是什么关系?(4分)
13.写出《石钟山记》中与甲段文字意思相应的句子。(4分)
①与“枹止响腾余歇”相应的句子是
②与“如善长之论”相应的句子是
14.按下列问题要求用有关原文回答。(5分)
①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1分)
②李渤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何态度,在甲文中他是怎样表明这种态度的?(2分)
③曾国藩关于石钟山命名原因的观点是什么?他的根据是什么?(2分)
答:观点是
根据是
1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认识?请就此问题分小组讨论。(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2分)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①。”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②,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荆,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③。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桡:弱。②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③政廷:执法官。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动必缘义,行必诚义诚:同“成”
B.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辞:拒绝
C.阿有罪,废国法阿:阿附
D.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私:私欲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
B.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今诚利,将军何死
夫子何哂由也
D.以父行法,不忍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18.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的一组是()(3分)
A.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正法枉必死
B.①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②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C.①遂伏剑而死
②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
D.①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
②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公很欣赏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把廪丘赠送给孔子,但是孔子认为景公不是很了解自己,就没有接受。
B.子囊认为擅自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就赐他一具桐木棺材,来表示歉疚之意。
C.石渚迫于忠孝不能两全而“伏斧锧”请死,按封建伦理来论,可以说是古代既忠且孝的楷模。
D.本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表现儒家“廉耻”、“忠孝”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与我们今天的法治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20.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复于王而遁。(3分)
译文:
(2)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4分)
译文:
(3)正法枉必死。(3分)
译文:
四、(50分)
21、自然,是崇高而有博大的。面对自然美景,王安石、苏轼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王维则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其实,自然中的很多东西,不仅令我们深思,还常常使我们感动。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尽量要以记叙文的形式,写出自己独有的经历和独到的感受来。题目自拟,立意自定,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1.C(C都读“mò”;A“蚯”“秋”读“qiū”,“裘”“遒”读“qiú”;B“佝”“勾”读“gōu”,“狗”“苟”读“gǒu”;D“踟”读“chí”,“脂”“知”读“zhī”,“执”读“zhí”。)2.D(A“属”通“瞩”,B“父”通“甫”,C“由”通“犹”,D没有通假字。)3.D(适:享用。)4.C(A十分之一/数字,B读书人,治学的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白茫茫的水汽/二十四节气之一。)5.A(判断句,其它状语后置)
二、6.A(依靠,凭借。)7.C(夫,句首发语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8.D(之:①往,到达;②代词。③因为;④把,将,介词。)9.B(总是在读古人的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10.D(“旷达”之说显然是错误的,因而“逸趣”的说法也无从说起。)
三、(一)11.D(刊:修订)12.三者同属一个人。“幽栖者”是李渤的自称,“白鹿先生”是李渤的号。13.①桴止响腾,余韵徐歇。②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14.①李渤的结论是“山乃石名。”②持否定态度;“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③观点是:“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根据是:“形如覆钟”。15.苏轼的这种说法应该是正确的。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此观点仅供参考,你能有新的认识,只要合情合理亦可。)
(二)16.A(B辞:辞别;C阿:偏袒;D私:钟爱、偏袒)
17.B(A均表反问,相当于“难道”。B前一个“若”是连词,“如果”之意;后一个“若”是代词,意为“你”。C均为疑问副词,意为“为什么”。D均是介词,可译为“拿”)
18.C(A②是作者的观点。B①D②是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19.C(A景公并不是很欣赏,因为景公并没有听从孔子的劝导。B荆王并不追悔,也无歉疚之意,只是对子囊将军非常赞赏。D两者并不一致)
20.(1)没有向荆王请示就撤兵了。
(2)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却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却不知道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的危险多次出现的原因。
(3)立法者枉法一定被处死。
四、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败,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做。”他没有向荆王请示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对国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求处死刑呢?”子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那么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于是用剑自杀。荆王说:“成全将军的义节。”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一柄斧锧。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的危险多次出现的原因。荆国自建国已经有四十二世了,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昭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直无私,昭王任命他为执法官。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杀人的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这是人臣应恪守的义理。”于是伏在斧锧上,请昭王下令处死。昭王说:“追捕罪犯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吧。”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的父母,不能称作孝子。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的仁惠。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石渚不离斧锧,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执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免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
篇3:-学年高一语文必修3单元第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单元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吁剑xū) 石栈(zhàn) 秦塞(sài) 抚膺(yīn溃
B. f岩(chán) 吮血(shǔn) 鱼凫(fú) 崔嵬(wéi)
C. 江渚(zhǔ) 颔联(hàn) 潦倒(liáo) 颈联(jǐn溃
D. 万壑(hè) 飞湍(tuǎn) 萦回(yín溃 喧Y(huī)
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义愤填膺 扪心自问 曲折莹回 楹联
B. 一夫挡关 豺狼之心 磨牙吮血 崔嵬
C. 峥嵘岁月 面目狰狞 开门缉盗 湍急
D. 敷衍塞责 气魄宏伟 闻名遐迩 咨询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
B.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前途迷茫的样子。
C. 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息:屏住呼吸。
D. 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感叹。
对画线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险也如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 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
C.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D. 所守或匪亲 或:副词,倘若。
下列不符合对联要求的一项是( )
A.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B.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C.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D. 人影独立不随桥边流水去 孤眠枕上梦魂回到故乡来
对《琵琶行》诗句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 “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下列对《琵琶行(并序)》选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 开头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选择秋风中的枫叶和荻花为意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B. 三四两句以凄凉景写寂寞情,“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
C. 五六两句中提到江月,这是全诗第一次提到,进一步渲染了沉郁感伤的心情。
D. 末两句琵琶弹奏的声音使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正面衬托了音乐的美妙动人。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商隐传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椽曹,令典片戈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爸丈怼5芤遨牛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所业文干之 干:求取
B. 令与诸子游 游:结交
C. 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累:多
D. 为当涂者所薄 当涂:糊涂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商隐仕途不如意的一组是
①调补弘农尉 ②又以书判拔萃 ③久之不调
④亦贬循州刺史 ⑤累为宾佐 ⑥商隐屡启陈情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③④⑥
D. 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受惠于令狐楚,却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故而陷入党争之中,仕途坎坷就在所难免了。
B. 李商隐先后在天平、汴州、长安、弘农、岭南、徐州一带为官,一生郁郁不得志。
C. 令狐楚父子先前与李商隐关系十分友好,后来鄙薄李商隐的为人,不愿意举荐他为官。
D. 李商隐在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都有成就,但在文思方面,却不及温庭筠的清雅秀丽。
4.把第三题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2)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3)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三、文言文阅读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烟雨桃花潭
陈所巨
一个暮春的雨天。雨是江南独有的,似雨似雾,丝丝缕缕;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在青弋江上,在蒙烟细雨和莽莽苍苍的历史之中。穿过水东翟村,出踏歌岸阁。面前是墨青色无声的青弋江,背后是青青的生满益母草的踏歌古岸。我知道,在另外的时空,在另外一个桃花盛开的暮春,李白立在船头,就是那种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他的眼睛里有一滴雨一样亮的泪水。汪伦在岸上,踏着江南特有的节奏,唱一首据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别歌。在他们身边,江水悠悠地流淌,桃花灿烂地盛开,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李白再也忍不住了,那首《赠汪伦》的诗就顺口流出来,而且就那样平平仄仄脍炙人口地流传千载。 不见有潭,只有联袂而来,一版墨青的江水,原来春夏水涨,将对岸那潭与青弋江连为一体了。桃花依然像古代那样地开着,在岸边,在水里,在那种烟雨迷蒙的意境之中,静静的濡染着生命的嫣红。我突然想起,江水和桃花和谐组合的桃花潭,似乎是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是等待我呢,还是大唐的李白?
李白当时住在宣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但他忽然收到汪伦顺着青弋江漂来的书信。信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就欣然溯江而来。到翟村一看,并不似信中所言。汪伦说他的信没错。离此十里有个桃花渡,岂非“十里桃花”?对岸的万村有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莫不是“万家酒店”?李白大笑,不仅笑中国文字机巧无穷,也笑江南人的机智和诙谐。
细雨霏霏,如小猫舌头凉凉地舔着面颊。江水墨青地静,偶尔贴一朵无声的小旋涡。江南的蒙烟细雨最是缠缠绵绵地难以招架。那古意盎盎的水村山廓和许多心绪,也都湿漉漉让人难以招架了罢!上游百米处,三两牧童骑在水牛背上,悠悠地由江水驮过江去,水面只剩一弯盘角的牛头和戴小斗笠的牧童的上半身。那情景,似在李可染水墨画中见过。歌声悦耳,牧歌呢,踏歌呢?
雨丝密密的,漫天撒下轻丝罗帐。翟村、万村和不远处的魁星阁都成了淡淡的影子,那雨莫不真个就是江南的情,江南的韵?此时,汪伦和李白都隐进乳白色的厚厚的帘幕,只有那潮湿的渡船苍黑着,在原来的地方,静静地,静静地若有所思。
乘船渡过江,渡口叫万村渡。传说翟村曾与万村争渡口的名字。但万村人说,“桃花潭水深千尺。”千尺者,万寸(村)也。这又是一例江南人的机智和诙谐。上岸,于那一截老街中寻万家酒店,不见当日那酒垆,和飘摇招展的牙边小酒旗,就寻在细雨之中飘逸千年的诗酒气氛吧。酒能酣畅肝胆,亦可消解愁闷。在长安城大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在山水灵秀、春雨霏霏的江南,是不是依然那样狂醉?然而,此时的李白老矣,他胸中的激情,已经化作更多的忧郁,他的人生或许已经短缺了许多诗意的东西了。他是那样的认真,那样地感恩,那样地脚踏实地地感受着真实的人间烟火。所以他才真实地体味了桃花潭和汪伦对于他的'比桃花潭水更深的真情。我总以为,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就像迥然有异的石头和水。岁月太能改变一个人,而且是从外到里深刻的改变。有谁能风流倜傥一辈子?有谁能不像李白那样,在采石矶头,最终将黄铜古月和那条来自家乡的大江看透,看穿呢?“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毕竟不比长安,人到老年的李白毕竟也不比年轻气盛的李白啊!
蒙蒙烟雨依然无声无息,无声无息地编织着暮春的江南。风有酒的气味,雨有酒的气味,青弋江有酒的气味,桃花潭那墨黑色嶙峋的崖岸有酒的气味。江水不倦地流,小旋涡似一朵朵水青色的小莲花,开在多少有些禅意的墨青色的江面上。似乎有一叶小舟,倏地滑进烟雨,滑进迷蒙中的别离,从古到今,由远而近,招招手、惜别古人,惜别那诗意的陈年旧事。逝者如斯,而烟雨中的桃花潭却留住了永远的小舟,和在踏歌的节奏中濡润出生命嫣红的桃花。
是谁在吟咏那首古诗呢?我听见水面上有些声音,平平仄仄,殷殷切切……
1.试根据文中描写江南雨景的片段,从文中找出表现江南雨特点的词语,并分析作者反复描写烟雨江南的作用。
2.文中描写了翟村曾与万村争渡口这一故事,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3.文中说“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试结合文意对比分析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到底有哪些不同。
4.画线的句子和前面的哪句话相呼应?这种呼应有什么作用?
五、情景默写
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长恨歌》是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叙事诗。
白居易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的作者。
诗人含蓄地批判其政治之腐败并极力讴歌其爱情之忠诚。
(1)以《长恨歌》为主语:
(2)以白居易为主语:
六、现代文阅读
仿照下面的例句,为杜甫或李商隐写一句话。
李白:潇洒而飘逸,在蜀道、飞瀑、美酒、明月之间情寄山水,他的诗是仰天长啸的一柄长剑。
七、语言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鞋匠,鞋匠,晚上作,白天游荡。”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对着鞋匠塞缪尔德鲁大喊大叫,因为德鲁常常工作到很晚,以弥补讨论政治花掉的时间。“难道你没有追上那个男孩把他揍一顿吗?”后来德鲁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时,一个朋友这样问道。“没有,没有,对我来讲,这孩子的大声喊叫来得正是时候。我通过反省,从中学到了今日事今日毕,在应该干某事时就全力干好,省得以后再费力弥补的道理。”
德鲁改变了白天闲聊、晚上加班的习惯,成了一个有名的生意人。
请以“反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篇4: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二知识点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供给、供应。读gōng)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6、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喜欢。)
7、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8、请辞决矣 (“决”,通“诀”,告别,辞别)
9、荆轲奉樊于期头函(“奉”,同“捧”。奉,两手捧着。)
10、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通“震”,害怕)
11、图穷而匕见 (“见”,通“现”,出现,显露出来)
12、秦王还柱走 (“还”,通“环”,绕)
1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通“猝”,突然)
14、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15、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16、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17、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18、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19、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20、置之坐上(“坐”通“座”)
2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7、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北地区。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地区。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
古义:敬酒。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地讲述。
16、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篇5: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矣)2、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6、若不阙秦(缺)
二、古今异义(古/今)
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
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二)名词作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三)动词作名词
1、君亦无所害(害处)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四)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五)形容词作动词
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六)一般动词的使动
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9、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三、词类活用现象:
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3、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4、其人居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
5、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6、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7、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8、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9、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四、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欲与(之)俱(往)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文言固定句式: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
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不者(“不”通“否”,否则。)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二、偏义复词
1、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是偏义复词,偏“入”)
2、孰与君少长?(“少长”是偏义复词,偏“长”)
三、成语典故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劳苦功高)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副词)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4、沛公……约为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婚事)
5、亡去不义(古:离开;今:往,前往)
6、所以谴关守将者……(古:……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
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沛公);今:现在的人)
8、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在夜间,连夜。)2、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3、头发上指(向上。)4、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膀一样。)
5、道芷阳间行(从小路、抄小路。)6、间至军中(从小路、抄小路。)
7、持剑盾步走(步行、徒步。)
(二)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
3、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4、道芷阳间行(取道。)
5、刑人如恐不胜(施刑。)6、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讲义气、合于义/告诉、说。)
7、若入前为寿(走上前、上前。)8、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9、秦地可尽王也(称王。)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名词使动用法。另说意动)
(三)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4、常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四)动词作名词
此王秦之续耳(后继者、老路、覆辙。
(五)形容词作名词
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情、老交情。)2、此其志不在小(小事。)
3、大行不顾细谨(细枝末节。)
(六)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六、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亚父者,范增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4、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7、此天子气也8、此亡秦之续耳
9、此其志不在小10、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2、客何为者?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1、籍何以至此?2、今日之事何如?
3、客何为者?4、沛公安在?
5、大王来何操?6、何辞为?
(2)定语后置句
玉斗一双,白璧一双
(3)状语后置句
1、具告以事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3、得复见将军于此4、因击沛公于坐
5、长于臣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三)省略句
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2、若入前为(之)寿
3、为(之)击破沛公军4、急击(之)勿失(时机)
5、则与(之)斗卮酒6、则与(之)一生彘肩
7、竖子不足与(之)谋8、具告(之)以事
9、交戟之士欲止(之)不内10、毋从(其)俱死也
11、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12、加彘肩(于其)上
13、沛公军(于)霸上14、沛公居(于)山东时
15、置之(于)坐上16、置之(于)地
17、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18、卫士仆(于)地
19、沛公欲王(于)关中20、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四)被动句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若属今为之虏矣
(五)固定句式:
1、孰与君少长?(与…相比,哪一个…)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的)
3、军中无以为乐(没有用来…的)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表反问,的呢?)
篇6: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247
A.夜缒而出(zhuì)阙秦(qué)惊愕(è)玉玦(jué)
B.切齿拊心(fū)濡缕(rú)彘肩(zhì)斗卮酒(zhī)
C.秦军氾南(fán)忤视(wǔ)刀俎(zǔ)创伤(chuānɡ)
D.皆为戮(lù)没不悖(bèi)参乘(shènɡ)瞋目(zhēn)
【答案】C(A项,“阙”应读“quē”。B项,“拊”应读“fǔ”。D项,“瞋”应读“chēn”。)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248()
A.吾其还也以其无礼于晋
B.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嘉为先言于秦王良曰:“长于臣”
【答案】C(C项,“所以”表示原因。A项,“其”,前为“还是”,表祈使语气;后为代词,指郑国。B项,“微”,前为“低微”;后为“无,没有”。D项,“于”,前者为“对”;后者为“比”。)
3.下列加点字与“函封之”中的“函”用法不同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249()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答案】B(“函封之”的“函”,是“用函(匣子)”的意思,名词作状语。而B项的“盟”,是名词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250()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答案】A(《左传》是编年体著作)
二、(9分)
阅读《鸿门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导学号89950251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5.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B.樊哙侧其盾以(之)撞
C.则与(之)斗卮酒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
【答案】D(A、B、C三项中补出的“之”分别作动词“止”、介词“以”、动词“与”的宾语,而D项中“为”(认为)的宾语是“大王不取”,其间不应加“之”。)
6.下面对选文内容所作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是指樊哙面向东而立。
B.“客何为者”一句是“客为何者”的宾语前置形式。
C.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王,并予以斥责。到此,《鸿门宴》一文情节发展到了潮,紧张气氛到达了极点。
D.樊哙在鸿门宴上说的话,其实只是对前文中刘邦对项王说的一番话的重复和补充,只不过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而已。
【答案】A(“西向”即“面向西”。)
7.樊哙闯帐,面斥项王,在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斗争中起的作用是()
A.使刘邦一方变劣势为优势
B.使刘邦一方摆脱了被动的处境
C.使项王决定放弃杀害刘邦的念头
D.使项、刘双方的斗争更加扑朔迷离
【答案】B(联系全文事件发展脉络及情节间的关系。)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导学号89950252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答案】D(“谢”:认错,道歉,谢罪)
9.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项是()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B.②③⑤
C.②④⑤D.③④⑥
【答案】B(①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恳奉养父母,属于品行端正。④刘备痛惜流涕是因为庞统为国捐躯,英年早逝)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弱冠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答案】C(“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错,原意是曾多次写信劝刘璋打发刘备回荆州)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2)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3)刘备认为他的中策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参考译文: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他年少时老实憨钝,没有人了解他。颍川人司马徽高雅,有能鉴定人才的名声,庞统成年的时候前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之首,从此渐渐出名。
后来南州郡任命他为功曹。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奋奉养父母。庞统后来担任南郡太守。刘备会见了他并和他长谈,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对他的待遇仅次于诸葛亮,最后他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随刘备进入蜀地。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陵会面,庞统献策说:“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刘备说:“刚来到别人境内,还没有恩信,不能这样做。”刘璋回到成都后,刘备要替刘璋北征汉中,庞统又劝他说:“暗地选拔精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不会打仗,平时又没有防备,我们的大军突然来到,一举就能拿下益州,这是上计。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各自凭借精兵,镇守关头,听说多次写信劝刘璋,让刘璋打发您回荆州。您还没到成都的时候,派人告诉他,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假扮打点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去的意向;杨怀、高沛二人既佩服您的英名,又因为您的回去而高兴,估计必定会带少量骑兵来见您,您因此把他们拿住,进而收降他们的军队,进军成都,这是中计。撤退到白帝城,和荆州连成一线,慢慢地谋划攻打他,这是下计。如果犹豫不决,就会带来大祸,不能长期这样。”刘备觉得他的中计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在涪陵集会,置酒作乐,(刘备)对庞统说:“今天的集会,真是高兴啊。”庞统说:“征伐别人的国家却很高兴,这不是仁义之人的军队。”刘备喝醉了,大怒说:“武王伐纣,有歌有舞,他不是仁者吗?你的话不对,赶紧出去!”于是庞统起身告退。刘备不久就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他的酒席,一点也不谢罪,喝酒吃饭依然如故。刘备对他说:“刚才的话,是谁不对?”庞统回答说:“我们君臣两个都有不对。”刘备大笑,酒宴又回到原来的欢乐气氛。
刘备进军围攻雒县,庞统率部队攻城,被飞箭射中,死了,享年三十六岁。刘备非常悲痛惋惜,一说起来就流泪。封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又升任谏议大夫。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号叫做靖侯。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导学号89950253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两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恨”的真正原因是“青鸟不传云外信”。由此联系“丁香”在唐宋诗词中多喻指因思念恋人而郁思难解,可知“恨”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因得不到恋人的音信而生难解的相思之愁。
(2)这两句词以景结情,以景衬情,更增愁情;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尤见凄迷。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同时也是人物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的物化形象;愁如不尽之水,何其伤也。
13.按要求默写原文。(5分)导学号89950254
(1)写出含有成语“秋毫无犯”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含有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含有成语“劳苦功高”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劳苦而功高如此。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7题。导学号89950255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立武王布为淮南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fàn)水之阳。
高祖置酒雒(luò)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壁:军营,营垒
B.项羽之卒可十万可:可能
C.淮阴先合,不利,却却:退
D.示鲁父老项羽头示:给……看
【答案】B(可:大约)
15.下列句子能表明刘邦得天下原因的一组是(4分)()
①(汉王)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
②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③与天下同利也。
④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⑤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⑥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A.①②⑤B.③④⑥
C.①③⑤D.②③⑥
【答案】C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
A.项羽撤兵东走后,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违约进兵追赶项羽,结果反被项羽打得大败。
B.汉五年,刘邦与各路诸侯一齐进军,与项羽决战于垓下。结果项羽被韩信的军队打得大败。
C.项羽的士兵夜间听着刘邦的军队都唱楚地歌谣,以为楚都被刘邦占领了,所以项羽才溃败逃走,楚兵才不可收拾。
D.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在总结自己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时说,项羽虽然为人宽厚,但妒贤嫉能,不会用人;而自己能把张良、萧何、韩信这样的人杰都重用起来,这是他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的主要原因。
【答案】D(“项羽虽然为人宽厚,但妒贤嫉能”不是刘邦说的。)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8分)
(1)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汉王又进入营垒,深挖壕沟而坚守营垒。
(2)鲁地替项羽坚守不肯投降,汉王刘邦带领诸侯的军队向北进兵到鲁地,给鲁地父老看项羽的头,鲁地才投降。
参考译文:
项羽撤兵东走后,刘邦也想撤兵西回,后来采纳了张良、陈平的计谋,遂背约进兵追击项羽,一直追到阳夏南才停下来。刘邦本来是和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等一起约定好共同进击项羽的,结果等刘邦到达固陵时,韩信、彭越等各路兵马都未到。项羽回头迎击刘邦,刘邦被打得大败。刘邦躲进营盘,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后来采用张良的计谋,才把韩信、彭越等都叫了过来。在此以前刘贾已经率军进入楚地,包围了寿春,刘邦在固陵失败后,派人去游说项羽的大司马周殷,让他带着九江的兵力去迎接淮南王黥布。他们中途屠灭了城父县,而后跟着刘贾和齐梁地的诸侯们一起会师于垓下。刘邦封原九江王黥布为淮南王。
汉五年,刘邦与各路诸侯一齐进军,与项羽决战于垓下。韩信率领着三十万人马正面对着项羽,孔将军在左翼,费将军在右翼。刘邦在韩信的后面,周勃、柴武在刘邦的后面。这时项羽的军队大约有十万人。韩信在正面先对项羽开战,作出不敌的样子,向后撤退,而孔将军、费将军在两翼向前进兵,项羽的形势不利了。这时韩信正面的军队又转身杀了回来,大破楚军于垓下。项羽的士兵夜间听着刘邦的军队都唱楚地歌谣,以为楚地都被刘邦占领了,所以项羽才溃败逃走,楚兵才不可收拾。随后刘邦又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于东城。整个战役杀死楚兵八万人,楚地遂告平定。这时只有曲阜还在为项羽坚守。刘邦带着各路大军北抵曲阜,拿着项羽的人头给曲阜的人们看,人们这才投降了刘邦。因为项羽曾被怀王封为鲁公,所以就以鲁公的名号把项羽葬在了谷城。当刘邦等回到定陶时,突然闯入韩信的兵营,夺了韩信的兵权。
这年的正月,各路诸侯与刘邦的将相们一同请刘邦即位为皇帝。刘邦说:“我听说只有大贤才能称帝,徒有虚名的人是不能享有它的,我不能坐这个位置。”大臣们说:“您出身平民,讨伐残暴,平定四海,谁有战功您就划地盘封他为王侯。今天您如果不作皇帝,那人们就都会疑虑不安,因此我们到死也得坚持。”刘邦又推让了好几回,不得已才说:“既然你们认为我作皇帝对国家有好处,那就这么办吧。”于是在二月初三,刘邦即位于氾水之北。
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刘邦说:“各位诸侯将领不要隐瞒,都说真话,你们说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为什么丢了天下?”高起、王陵回答道:“虽然您傲慢爱侮辱人,项羽为人宽厚,但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谁获得了什么,您就顺势赏给他,这叫‘与人同利’。而项羽则妒贤嫉能,谁有功他就恨谁,谁有本事他怀疑谁,打了胜仗的他不奖励,得了地盘的他不赏赐,这就是他丢失天下的原因。”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要讲镇守后方,安抚百姓,给前方运粮草,保证供应不断,我不如萧何。要讲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所以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所以他最后被我收拾。”
六、(15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在文后的横线上。(4分)导学号89950256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②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
③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
④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
⑤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⑥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④⑥①③⑤
19.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5分)导学号8995025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散客或团队,可以预定后入住宾馆,也可未经预定而直接入住。入住宾馆后,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住地消费,结账完毕方可离开宾馆。
20.读下面这段文字,揣摩内容,仿照“没有……,可以……”的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6分)导学号89950258
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没有一次地震,可以摧毁心灵宏伟的建筑;没有一场风雪,可以冻结心灵喷涌的温泉。
七、(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刘心武曾经坦言自己有嫉妒等心灵“灰色”阴影。或许基于此吧,他发明了一套心灵保健操。1.列表解嘲操。依照严重程度列出烦心事,逐一化解。2.自寻自乐操。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做。3.回忆美景操。回忆美妙时光。4.无损害宣泄操。用无害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5.自嘲操。人在自嘲中失去的是虚荣,获得的是清醒。6.走向混沌操。以一种潇洒和“混沌”的姿态与生活对话。这一套心灵保健操,折射出了一个睿智与成熟的心灵。是啊,我们都十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有没有关心过自己的灵魂是否健康坦荡呢?
请以“走进心灵”或“呵护心灵”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文体、立意自定。不得抄袭。
【佳作赏读】
走进孤独的心灵
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往往开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最险峻的山岭往往坐落在最荒芜的莽原,最清澈的泉水往往流淌在最深邃的密林中,最伟大的真理也往往掌握在最孤独的人手中。走进孤独的心灵吧,你会懂得孤独、高尚的灵魂所在。
——题记
我漫步于云端,搜寻着孤独者的灵魂。
濮水之滨。那个倔强孤傲的钓鱼翁是谁?为什么宁愿守着孤独而不去做官?大王派来的两个使者失望地走了,只留下一个孤单的身影映在清澈的溪水里。望着溪中的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想起了自己的梦——一个变成蝴蝶的梦。他是蝴蝶变的,还是蝴蝶是他变的?一切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他相信自己是只快乐飞翔、翩翩起舞的蝴蝶,孤独与他同在。他就是孤独的心灵的祖先——庄子。
康桥上。仰望天上的白云,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清新,潺潺的流水勾起了他的无限思绪。“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可是,孤独!孤独?干脆去寻梦吧!“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寻找着自己孤独的心灵所在。他叹息着,离开吧,“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就是孤独的天才——徐志摩。
大海边。孤独者通常与大海为伴。两人都是伫立在大海边,可两人的心情却是大相径庭。一个是“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另一个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是两人同时又都是与孤独为伴、为友、为亲的。一个孤独的心灵中装满了大海,把它的海湾、它的闪光、它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而另一个孤独的心灵只愿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两个孤独的心灵一个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另一个则是海子。
古来圣贤皆寂寞。走进孤独的心灵,你会理解更多。亡国之君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孤独,爱国诗人屈原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李白也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孤独。可以说,没有孤独,李煜成不了“词帝”,屈原著不成《离骚》,李白也做不成“诗仙”。
让我们走进孤独的心灵吧!
【点评】美在审题精当,立意高远。这是一曲“孤独者”之歌。小作者用三个不同场景连缀了四个伟大的灵魂。语言优美,富有意蕴。三幅画面,四个人物,虽是用粗笔勾勒,却也引人入胜。文章结尾升华拓展,抚慰一切伟大的灵魂。文章层次清晰,立意由浅入深。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文章卓越不凡。
篇7: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作文:
虽然她的黑发不长,但排列得很整齐。她的眼镜是她的标志,她的眼睛是她的语言。她博学多才。我最喜欢听她的课。她总是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知识,了解很多生活中的真相,并逐渐理解写作的“奥秘”。
她是我的班主任,赵老师。
虽然她平时很安静,但她说起《论语》和《诗经》时却像个著名的演说家。例如,当她告诉我们“孔子问孝”,她首先读给我们听。也许她深深陶醉在其中。她的声音越来越高。读完之后,她一遍又一遍地读了第二遍——“孔子说:今天的孝道是能够支撑的”我们喝醉了。这时,老师的声音突然停止了。她停止了朗读,给我们讲了一些小故事,比如乌鸦反哺和羔羊跪奶。她表情丰富,生动地告诉了我们。我们聚精会神地听。偶尔,一个调皮的同学没有仔细听故事。她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微笑地看着他。我们知道她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说任何话。老师说:“乌鸦和小羊,这些小动物都知道如何感恩。此外,我们仍然是人类。这些基本的事情可以为小动物做。如果我们只做这些事情,人类和他们有什么区别呢?”说到这里,她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看着我们,好像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思考。起初,几个学生在窃窃私语,然后看着老师严肃的表情,每个人都很自然地安静了下来。
然后,她接着说下一句:“不敬,你为什么不呢?”这次,老师没有单独告诉我们。在讨论它的意义之前,她让我们读了几遍。最后,她得出结论,人类孝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尊重”这个词。尊重就是孝顺,尊重也是恐惧。拥有“尊重”之心才是真正的“孝道”。看到我们都明白了,她让我们再背诵和PK一遍。赵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我们争着回答问题,激烈地讨论着。最后,她像往常一样补充道:“回家时别忘了做笔记!”
说到做笔记,值得一提的是她总是喜欢教我们积累好的单词和句子。她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记得更多的时候,我们才能像蚕一样吐丝。赵先生还经常带领我们总结归纳要点,积累好的词句,教会我们从身边的小事中提炼人生哲理。从她一遍又一遍的解释中,我明白了“向过去学习,向新的学习可以成为一名教师”。从《三顾茅庐》开始,我明白了“尊重有价值的文人,走向世界”。从《第一次抱母亲》开始,我明白了“服务父母要互相规劝几次,拒绝服从他们的意愿,互相尊重,不抱怨任何工作”的原则。赵小姐就是这种情况,她不仅教书,还到处教育人。
这是我的老师,最好的老师。你说,有这么好的老师,我们怎么会对学习和写作没有浓厚的兴趣呢?
篇8:初一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
初一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词注音全对的是( )(3分)
A. 时辰(ch?ng) 狡猾(jiǎo) 搓捻(cuō niǎn) 感慨万分(kài) .....
B. 惭愧(chán) 安妮(ní) 争执(zēn) 混为一谈(hǔn) ....
C. 尴尬(gān) 绰号(chu) 威慑(sha) 美不胜收(shang) ....
D. 呆板(dāi) 喉咙(lóng) 倾向(qǐng) 须臾(yú) ....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纠纷 叛逆 哄堂大笑 独具会眼
B. 呆板 遗憾 得意洋洋 不求胜解
C. 承蒙 处境 轮翻上阵 持之以衡
D. 察觉 唯恐 博学笃志 恍然大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
A.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进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
B.台上的主持人说:“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结果,请大家洗耳恭听。” ....
C.机敏的办案警察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破案线索。 ....
D.她演讲的时候,整个大厅鸦雀无声,她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 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年的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但是她却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并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
B.丘吉尔是英国政治家、演说家、作家,曾两度担任英国首相,并因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表现而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
C.我们在刻画人物时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从而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D.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其中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阅读古文,完成下列题目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曲肱而枕之 D、学而不思则罔
7、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超过 ..
C、人不堪其忧 可以,能够 D、不舍昼夜 舍弃 ..
8、下面对各段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第二则中“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
B、第七则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知之、好之、乐之,道出了学习的三重境界。
C、第八则和第六则一样,都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为物质的享受而四处奔忙,粗茶淡饭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
D、第十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敢于做统帅的想法。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0、《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有很多成语沿用至今,请至少写出三个来(3分)
11、选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重点强调了什么?试举例具体说明一下。(3分)
12、古诗文默写(16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子曰:“ , ,仁在其中矣。”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
(4)君问归期未有期, 。 ,却话巴山夜雨时。
13、(4分)(1)请默写一句你积累的有关读书的格言:
(2)请默写一句你喜欢的有关品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我的老师(节选)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
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4、选文中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3分)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15、一般来说,孩子是期盼假期的,为什么“我”会觉得暑假“漫长”?(3分)
16、选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4分)
17、“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通篇用第三人称,这里却改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又什么不同?(4分)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⒒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⒓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8、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
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 —— ——母亲捞起螃蟹——
19、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分)
20、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1、品味第⑨段划线句子:“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说说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4分)
22、文章 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4分)
22. 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有些像是板起面孔在教训人,而有些却是温情脉脉,体现人文关怀,试将下面相关内容连连线。(4分)
请勿乱扔垃圾!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请勿喧哗! (希望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的眼泪!)
请节约用水! (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献血光荣!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shān
23.对联艺术。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请你一试身手,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3分)
上联: ,弃之可惜;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提示:可以根据《悯农》中的句子来填写)
24、手机新风景——短信。一声问候、一个愿望、一串祝福,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手机中,带给我们无尽的温馨和快乐。例如:
(1)国庆节短信:幸福像点点繁星越多越叫人陶醉;真情像淡淡花香越久越叫人沉醉;累积点点幸福,珍藏滴滴真情,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心醉!
(2)中秋节短信:999个祝福,888声平安,777句如意,666个顺利,555个快乐,333个挂念,222声健康,111句幸福,中秋快乐,一切吉祥!
①请你为某位亲人或同学的生日设计一条祝福短信。(30-50字)(6分)
②请以“想要说声谢谢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A、要注意审题——想要说声谢谢你,究竟说出口了没有呢?
B、写人叙事中要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使文章更生动。
C、注意在开头、结尾与标题相照应,叙述中也要使用一些表达情感的语句,这样才能扣住题目,也才能让叙写的事件蕴含丰富的情感或具有一定的深度。
篇9: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卷参考
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卷参考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的误的一组是( )
A.骸(hái )骨 生机盎(àng)然 万卉(huì)争荣 峨冠(guān)博带
B.纰缪(pī) 隽(juàn)秀 茕茕(qióng)孑立 命运多舛(chuǎn)
C.徇私(xùn) 婀娜(nuó) 文采斐然( fěi) 责无旁贷(dài)
D.肖(xiào)像 发酵(jiào) 越俎代庖(páo) 吃里扒外(p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松弛 观摩 蓬头垢面 顾名思意
B.拖沓 狼藉 省吃减用 未雨绸缪
C.矜持 宣泄 连篇累牍 莫衷一是
D.遒劲 黯淡 瑕不掩瑜 计日程功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克服懒惰松散的习惯?这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
B.“我的伞。”他厉声说道:“把它还给我。”
C.她的父、母亲都是文艺工作者,从小就对她进行教育和培养。
D.有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5克铜,求有多少克氢气参加了反应,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氢气的密度是0.09克/升)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走进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________公众专注的阅读。
②经过半个小时的苦战,儿童得救了,他却高烧不退,_________不清。
③陶弘景知识渊博,_________懂得炼丹技术,_________对其他许多学科也有研究。
A.妨害 神志 不仅/甚至
B.妨碍 神智 不但/而且
C.妨害 神智 不仅/甚至
D.妨碍 神志 不但/而且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勤奋和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B.他在敦煌学研究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C.这块石头简直就是个天造地设的瞭望台,在这里安个岗哨是再合适没有了。
D.APEC会议期间,一位三年前曾到过上海的外国游客感慨地说:“今天的上海真令人 刮目相看。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本来是为社会捕捉热点、剖析焦点的大众传媒,由于竞相改革,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B.王鹏除被责令作出检讨外,还给予他留用查看半年,扣发当月奖金的处分。
C.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
D.他俩表演的节目,总是想让观众滴几滴感动的泪水,人们看得多了,不免产生煽情之嫌。
二、(21分)
(一)阅读《祖国山川颂》选段,回答问题。(8分)
①我曾躺在扬子江边的大堤上静听江涛拍岸的声音。我想起了赤壁之战、采石矶之战,想起了长发军攻下岳州时的壮烈场面,想起了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的汀泗桥之役。
②面对着巨流滚滚的扬子江,我想起了它的发展的历程。
③最先它不过是雪山冰岩下面滴沥的小泉,逐渐才变成苍苔滑石间的细流,然后是深谷里跳跃着喜悦的白色浪花的溪涧。以后它又逐渐发展,一时它是澄澈的清溪萦回在牛群牧草之间,一时它又是沸腾咆哮、素气云浮的瀑布,一时它是波平如镜、静静地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泊,一时它又是飞流急湍、奔腾在崇山狭谷之间的险滩。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起伏,最后它才容纳了许多清的和浊的支流而形成了茫若无涯的、浩浩荡荡的大江。
④我没有到过龙门壶口,没有看到过雁荡龙湫,但也看过黄果树的瀑布和许多偏僻地方的大瀑布。
⑤远离瀑布还好几里,就先听到丘壑雷鸣,先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水冲到潭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旅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⑥看了瀑布使人感到有一股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云蒸霞蔚的氛围,它虽然没有具体说出什么,但它的冲劲的确使人振奋。
⑦小溪流唱着愉快的歌流走了,它将冲击着一切涯岸流向大海。静静的群山,则仍留在原来的地方,目送那盈盈的水波远去。
⑧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望故乡。
7、在第①段中,是什么促使“我想起了赤壁之战、采石矶之战,想起了长发军攻下岳州时的壮烈场面,想起了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的汀泗桥之役”?为什么要写这些战役?(2分)
答:
8、第②段和③段写了扬子江的发展历程,说说这样写的目的。(2分)
答:
9、第④、⑤、⑥段为什么写了黄果树的瀑布和许多偏僻地方的大瀑布?(2分)
答:
10、怎样理解第⑧的“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望故乡”? (2分)
答:
(二)阅读《肖邦故园》选段,回答问题。(7分)
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精华的朴素小屋。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嫩的翅膀。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花园的树木变成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如今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有无边的静寂。一切都成为往事了。
只有他还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11、第一段说“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精华的朴素小屋”,“我们”为什么带着这样的感情望着肖邦的小屋呢?(3分)
答:
12、以春天为例,说说花园是怎样地与肖邦的音乐般配的。(2分)
答:
13、为什么说“这里最美的是冬天”?(2分)
答:
(三)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段,回答问题。(6分)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膀
——祖国啊!
14、概括这段诗歌的大意。(2分)
答:
15、这段诗歌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答:
16、说说“淤滩上的驳船”暗示着什么。(2分)
答:
三、(22分)
阅读闻一多的《一句话》,回答下面问题。(5分)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17、“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你对这句诗是如何理解的。(2分)
18、“发抖,伸舌头,顿脚”指的是哪类人?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情?(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7分)
大地山河
茅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像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郡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欺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南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普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江”呀,要大得多罢?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年汤汤,可以行舟的罢?有一个朋友曾到开封,那时正值冬季,他站在堤上,却还不知道他脚下所站的,就是有名的黄河堤岸;他向下视,只见有几股细水,在淤黄泥沙中流着,他还问“黄河在哪里?”却不知这几股细水,就是黄河!原来黄河在水浅季节,就是几股细水!
大凡在地图上有名有目的西北的河,到了冬季水浅,就是和江南的沟渠一样的东西,摆几块石头在浅处,是可以徒涉的。
乌鲁木齐河,那也是鼎鼎大名的;然而当我看见马车涉河而过的时候,我惊讶于这就是乌鲁木齐河!学生们卷起裤管,就徒涉了延水的事,如果不是亲见,也觉得可惊,因为延水在地图上也是有名有目的呀!
但是当夏季涨水的当儿,这些河却也实在威风。延水一次上流涨水,把“女大①”用以系住浮桥的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远。
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但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
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也是和你脚下的“平地”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像的。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②。自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爆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我曾在戈壁中远远看见一片白,颇惊讶于五月有雪,后来才知道这是盐池!
1941年8月19日
【注】①女大:即延安中国女子大学。②《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尔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即东晋政治家谢安,“谢家的哥哥”指其侄谢胡儿,“他的妹妹”指谢安的侄女、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19﹑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4分)
答:
20﹑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4分)
答:
21﹑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5分)
答: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与《白杨礼赞》在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上一脉相承,都是借景抒情,讴歌陕北解放区的新气象,讴歌北方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B.作者对江南水乡风貌和西北地区河流在浅水季节的形态的渲染铺陈,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夏季涨水时的气势,以秀美涓细来反衬壮阔雄浑。
C.作者对延水夏季涨水将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十多丈远的描写,虽只有短短两行,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真实地写出了西北河流的威风。
D.作者巧用古代名句,善造意境。意境的营造和名句的妙用自然和谐、相得益彰,使人读后能获得“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美感,韵味无穷。
E.本文叙述明晰而善于变化,文字凝练而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一反委婉含蓄的手法,以浓郁的情思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来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四、(15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短语句式协调一致,匀称整齐。(4分)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在这个辽阔的土地上,有广大的沃野,有河流的众多,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有山脉的纵横,还有丰富的矿藏,有茂密的森林。
答:
24、将下面的句子按照合理的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句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 ,像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去迎接朝阳和大海。
①各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②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③小溪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玉④时隐时现,游向远方⑤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25、杨利伟首航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4分)
上联: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
下联:
26、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3分)
答:
五、(5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为国忘家,那曾有后公先私?——清?张彝宣《倒精忠?刺字》
人与祖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和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结合本专题的文章,谈谈你在和平时代对爱国主义的看法。
请以“祖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隽jùn秀)
2、D(A意—义;B减—简;C连—联)
3、D(A.问号改为逗号;B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冒号改为逗号;C去掉顿号)
4、D(“妨害”是有害于,“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影响;“神志”侧重于知觉和理智,“神智”指精神智慧)
5、B(“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6、A(B暗中更换主语,应为“他还受到处分”;C赘余,去掉“不可”D“产生煽情之嫌”是谁,有歧义)
7、是扬子江的江水声,因为这些战役与扬子江有关;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在这里曾经是战场,是历史的见证,这里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灿烂的文化。
8、意在说明“巨流滚滚的扬子江”是在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起伏,容纳了许多清的和浊的支流而形成了现在的茫若无涯的、浩浩荡荡的规模。美丽的祖国何尝不是如此呢,她是经历了许多战争、贫穷之后,才形成现在的大好河山。
9、瀑布使人感到有一股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它的冲劲的确使人振奋,意在说明美丽的祖国变得强大、雄壮了,充满力量了。
10、小溪流入大海,流水化做羽云,这些都带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对祖国热爱的真情流露。
11、带着“惊讶”是因为这代表波兰精华的小屋竟然是如此的朴素;带着“柔情”是因为这里的一切与肖邦的音乐非常般配,令人景仰。
12、春天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13、因为,这里的冬天,一切如梦,给人的感觉只有肖邦和他的音乐长存。
14、写祖国数百年来的落后状况。
15、比喻和象征。
16、它暗示了我们民族的航船在历史的进程里搁浅了。
17、“就是祸”和“点得着火”都是针对黑暗现实来说的,说出这句真话对统治者来说“就是祸”,而对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就能点得着他们心中的“火”。
18、是指那些统治者。表达了统治者面对火山爆发时的无比声威,不知所措的惶恐。
19、通过作者的观感和想像把三幅画面有机地连接起来,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构成行文的线索。
20既要有宏观的把握,也要有身临其境的体察。既要从空中飞过,也要从地上走过,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在空中你可以得到一个概括的印象,在地上走过你才能切实地明白高原之所以为高原。对西北高原的了解不是凭空可以想像的。
21、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22、A、E
23、有广大的沃野,有众多的河流,有纵横的山脉,有丰富的矿藏,有茂密的森林,自然条件非常优越。
24、③⑤①②④?
25、佳音传神州,世界震惊;梦想越环宇,神州沸腾;功德圆天外,人间欢舞。(既要注意形式的基本一致,也要注重语意的整体吻合)
26、问号,就像人躬身自问一辈子,因为人生最大的困惑来自我们自身。
27、略。
★ 一语下教学总结
★ 高一英语教研计划
★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新课标必修一语文同步测试?第二单元(精选9篇)】相关文章:
高二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2022-06-11
备课组工作总结2022-11-09
地理组教研工作计划2022-05-25
高中英语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2022-06-04
教师的教学计划2023-01-16
高一英语教学工作总结2023-02-23
高二历史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2023-10-30
心理备课组工作计划2023-12-22
高二数学上学期教学总结2024-02-06
高二教学计划202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