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来历与传说

时间:2024-01-28 07:23:1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寒食节的来历与传说(推荐9篇)由网友“英俊的射手”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寒食节的来历与传说,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寒食节的来历与传说

篇1:寒食节的来历与传说

关于寒食节的来历与传说

寒食源于重耳辜负介之推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现在,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本来就不是一码事。

清明节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时节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说的是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寒食节吃冷食

清明时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大好时光,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把个清明节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因时间上和清明节接近,并受其影响,因此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重耳辜负介之推

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割肉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派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文公见烧死了救命爱臣,疼痛不已,就把介之推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寒食节从春秋起,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还要早358年。虽经东汉周举、三国曹操、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却屡禁屡兴,蔓延全国。

唐玄宗顺应民意,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开元礼》中,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

篇2:关于寒食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寒食源于重耳辜负介之推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现在,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本来就不是一码事。

清明节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时节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说的是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篇3:关于寒食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寒食节吃冷食

清明时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大好时光,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把个清明节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因时间上和清明节接近,并受其影响,因此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篇4:关于寒食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重耳辜负介之推

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割肉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派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文公见烧死了救命爱臣,疼痛不已,就把介之推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寒食节从春秋起,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还要早358年。虽经东汉周举、三国曹操、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却屡禁屡兴,蔓延全国。

唐玄宗顺应民意,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开元礼》中,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

寒食节简介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区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一天过。

然而,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篇5:寒食节的来历故事传说

介子推追随后来的春秋霸主晋文公重耳在外流浪十九年,辅佐他当上了晋国君主之后,却在山里奉养母亲不肯出来做官。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就放了一把火,结果介子推宁死不从,被烧死在山里。晋文公为了纪念他,就下令在他死的那天不许点火,人们都要吃寒食,所以有了寒食节。

其实寒食节从古就有,甚至不只是中国有,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宗教都有类似的节日,在这期间人们禁火、吃寒食、吃素食,有的是几天,有的是一个月,有的叫禁火节,有的叫斋月节,总之都差不多。那么,人们是为了纪念谁呢?

传说古时候,人间并不知道用火把食物烧熟了再吃,不论是瓜果蔬菜,还是肉蛋米粮,都是直接统统扔进嘴巴硬嚼硬咽。这样的饮食方式不仅牙齿坏得快,肚子也是受不了的,人们的身体寿命都受很大影响。

虽然偶尔有因为山火、闪电把树林烧着了,人们能得到一些熟食,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人们也试着自己保存火种,但火这种东西像有灵性一样,脾气特别不好,不是悄悄地熄灭,就是把周遭的一切都烧毁,根本没办法控制。

原来这世上金木水火土天生五行是掌管在天神手里的,人间没有权利增减一分,更不能随意掌握。天神见到人间试图保存火种,就背地里使手段,想让人间断了取火的念头。

这一年,人间忽然起了瘟疫,生病的人们上吐下泻,很快蔓延开。有一位叫祝融的天神听到人间哀声遍野,就从天界来到人间查看情形。

祝融变成一位老人的样子,在人间走访,路上遇到一个青年正在埋葬他的亲人。那青年面无血色,用手挖着泥土,挖两下就要喘息一会儿,然后继续挖,不一会儿就满头都是汗。汗水混着泥土,把青年弄得像个泥人一样。

祝融看着青年把人埋葬好、磕完头,就拄着拐杖走过去,问:“孩子啊,这里埋的是你什么人呀?”

青年见是一位老人询问自己,连忙站起来,把手在身上抹了抹,作揖回答说:“老人家,你怎么一个人在这荒郊野外呀!这里是我的父母,都是害了瘟疫。哎……”

祝融看青年恭恭敬敬的样子,就接着说:“是呀!这该死的瘟疫也把我的家人都带走了,我们一家就剩下我这个孤老头子了。”

青年听了,红红的眼眶又流出来泪水,他抹抹眼泪说:“老人家,我看你和我父亲母亲差不多年纪,你要是不嫌弃,就跟我回家吧!如今四处都是瘟疫,去哪里都一样。况且这野外还有毒虫猛兽,在家里还安全些。”

说着,青年就上前搀扶住了祝融。

“孩子啊!你真是个好人呐!咱们头一回见面,我给你添累赘了!”祝融扶着青年的手说。

“老人家你别多想,咱们将心比心,你跟我回家,我还有个伴呢。我那两间破茅草屋子,多个人更暖和。”说着,青年就搀着祝融慢慢往家走。

一路上零零散散遇到几个人,却都是抬着人去埋的。人们你帮我、我帮你,虽然脸上都挂着悲伤,但也都透出来一股暖洋洋的人情味。祝融见了,心里感觉很难受。

到了青年家里,青年打来一瓦罐水给祝融喝,然后又去找来些野菜根、野兔肉递给祝融吃。祝融喝了几口凉水,又嚼了几根野菜根,就再也不动嘴了。青年见了说:“老人家,吃点肉吧,只吃菜根一会儿就饿了,身体受不了的。”

祝融摇摇头,说:“不行,老了,咬不动了。这生菜、生肉的,吃不消的。”

青年听了点点头,说:“是啊!我小的时候,父亲从着了火的树林捡过机会烧过的兔肉,又香又软,那才好吃呢!”

祝融听了眼睛一亮,接着问:“是吗?那怎么不弄些火种保存起来,留着烧肉吃多好。”

青年叹口气说:“老人家,别提留火种的事了。父亲和我试过好多办法,不是火熄了,就是把房子烧了,那火怪的很。就连这次瘟疫,听说都是因为人们想留火种,才得罪了天神。天神不愿意让人们用火,人们非得要留,天神就在水里、风里、吃的里头都撒上了瘟疫种子,来惩罚人们的。”

祝融听了不再作声,没一会儿就和青年一起睡下了。

到了半夜,祝融悄悄的走出茅草屋,把周边的河水湖水、野草野果都检查了一遍,又悄悄地观察了一些病人和已经去世的人。他发现果然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毒虫藏在水里,连青年给自己喝的水里也有。祝融见了怒火攻心,就要上天去找那些天神算账,可是转念一想,自己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万一回来晚了,人间都死光了,岂不是白忙一场?

祝融思来想去,还是得先找个法子把瘟疫除掉才行。他在青年的茅草屋里踱来踱去,心里十分焦急。正在发愁的时候,祝融忽然觉得脚面上一烫。原来是他一直端着青年盛水的瓦罐,不知不觉中因为心里焦急搓出火来,瓦罐里的水被他手上冒出的三昧真火煮开了溅到脚面上。

“哎呀!原来这毛病都在天上呀!”祝融发现,煮开了的水里面,毒虫都被杀死了。他又试了试草根、兔肉,只要经过火烧、水煮,都能把毒虫杀灭,人们再吃这样的食物,就不会得瘟疫了!

不让人们用火、又下瘟疫毒杀人们,真不知道是哪个浑蛋天神干的这种事!普普通通的一个人类青年都知道将心比心、人们自己都在互相帮助,这些高高在上的天神怎么会这么冷酷!

祝融把青年叫醒,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告诉他杀灭瘟疫的办法,又教给他几种取火的办法,就辞别青年回了天上。临走前告诉青年,以后放心的使用火种,只要不是有天神把自己的头拎了来,就不用怕。但是要注意防火,尤其是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要看好了火种,不让那些坏天神趁机捣乱,烧了粮食饿死人们。

从此,人们学会了取火用火的办法,不再吃生食,瘟疫很快就消灭了。

再说祝融,他回到天上直奔天神大殿,把惊神鼓敲得山响,聚来了所有的天神。

祝融怒目圆瞪,朝着天神们喊道:“为什么不让人间取火?是谁下的瘟疫?你们给我站出来!”

祝融怒火冲天的样子,把所有的天神都吓到了,谁也不敢出声。

祝融接着喊道:“金木水火土,都是天生的,谁说就得掌握在我们手里!就因为我们是天神?别忘了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凡人都知道将心比心的道理,都知道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我们这些脱胎成神的,连凡人都比不上了吗?”

祝融的话越说越难听,有一个青脸的天神不由得冷哼了一声。

祝融转脸一看,认出来那些瘟疫毒虫就是他放的,不由分说,冲过去把那个天神一把火烧得灰飞烟灭。

这一下可把众多天神都给吓着了,天生一下子就乱了套。有的说祝融为了凡人杀天生,太过分了。有的说祝融有道理,那个天神下毒害人是罪有应得。眼看着一场大战就要爆发。

“众位!都听我说!”祝融用最大的声音喊了一句,“事情因我而起,人间杀人偿命,我今天杀了天神,也愿意领罪。不过咱们约定好了,其他的我先不管,这人间用火的事,以后谁再干涉,下场就跟他一样!我祝融今天就散了形神抵罪,但赌咒已经发了,不信的就试试吧!”

说完祝融自己双手一摊,一道巨大的火焰从他身上冲天而起,然后蔓延开来,一层金光布满了天空。从那以后,天神们都知道祝融在时刻盯着自己在人间的一举一动,再也没有人因为人间取火用火来降灾怪罪。

祝融去了天上再也没回来,人们虽然不再吃生食,但心里都紧记着祝融交代的话。为了以防万一,同时也是为了感谢祝融的恩德,仲春天气最藻的时候人们干脆就不生火、吃冷食。

寒食节祭祖

寒食节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千年的文化节日,在这个文化里面,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它跟祭祀之类的活动非常相关。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篇6:寒食节的来历故事传说有哪些

寒食节的由来故事

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据说这个节日是春秋时期晋文公设立的。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喜蜜滋算命)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寒食节时间的变革

古代的寒食节也曾叫“禁烟节”,每年到这一时节,要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周举初在并州作刺史时,当地的士民尊介子推为乡神,大家怕冬季神灵不高兴见火,于是每年冬天有一个月要禁烟冷食。北方隆冬一个月不见火的后果自然不堪设想,许多老弱病残者就在此期间被断送了性命。周举为革除这一陋俗,真可谓费尽心机,后来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求神告庙之策。周举作一长长的吊书,挂在介子推庙前祭悼,吊书中说:老百姓盛冬去火冷食,残损民命,这原本不应该是神灵所希望之举。寒冬时冷食一个月实在有点不近情理,念神灵能体谅生民,从此一月寒食改为三日即可。其实,寒食俗持续下来的很重要原因是迎合了古人讲的“与时楷行”、“唯变所适”的道理:官府说一月冷食时间长,那就改为三天或更短一点时间。官府说“北方隆冬迈寒,将有不堪之患”,那就推迟一段时间,到春暖花开时再过节。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已基本上确定在了清明节令期间。

寒食节的历史

隋唐时期寒食节的主要活动项目已逐渐演变为事关干家万户的祭祖扫墓,但这一时期国人对禁烟冷食仍不敢掉以轻心。唐宋时期反映寒食节禁烟冷食的作品依然比比皆是。从唐代诗人韩拥《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宋代诗人宋白《宫词百首》“寒食宫中也禁烟,郁金堂北画秋千”等诗作中不难看出,唐宋时期寒食节连皇宫内也得受到禁烟约束,甚至帝王与他的近臣们都只能干些别出心裁偷点蜡烛的勾当。

宋代以后,寒食禁烟之俗在一些地方依然不衰。介休绵山为介子推封田所在地,这里的回蛮寺有北宋咸平五年(1002)建立的“每节清明,大地禁火”警示碑。汾州府南0.5公里处则建一处禁火台,专供里人在寒食节祭把介子推。宋词人周密在其《癸辛杂识》中还记有当时官家查处百姓寒食节禁火的一段故事。文中说,由绵上引发的寒食禁火,升平时禁七日(宋代规定寒食节七天假日),丧乱之年则禁三日。在规定禁火日,乡里的长辈要挨家挨户用鸡毛查拨各家的灶灰,鸡毛焦卷,说明这家没禁火,就得罚香纸钱。

元代,南方一些城市仍保留“过禁烟”习俗。届时,有街市男女踏青拈香,斗鸡赋鞠,梭门秋千,画船游湖,尽情享受禁烟节之乐趣。元代僧人圆至《寒食》诗曰:“清明院落无灯火,独绕回廊体夜香。”这里显然告诉人们,在元代,僧人居住的古庙院落中还保留着名副其实的禁烟之俗。

明清以后,曾让昔日先民们尝够了忧愁和欢乐的寒食禁烟节俗逐渐被淡化,一些文籍中虽然偶然也对此项活动有所叙及,但真正意义上的寒食禁烟已成为有其说而无其事。“寒食几曾烟果断,尾闾愁说海堪填。”清代鸦片战争时期著名诗人魏源,正是利用了当时寒食禁烟仅有其说来喻讽清政府禁鸦片不力,一语双关,写出了讽刺忧愤的政治抒情名诗。

篇7:寒食节的由来简介_关于寒食节的来历传说故事

寒食节源于周代的禁火旧制。当时有逢季改火的习惯。春末出火,在这之前告戒人们禁止生火,要吃冷食。旧时寒食节主要吃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

另外还有“桃花粥”,这是唐代汉族寒食节的食物,流行于河南洛阳地区。《广群芳谱》中说:当地民间在寒食节,采摘鲜桃花,配上好米煮成粥,味道鲜美,富于营养。这个风俗一直流行到明末。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一出就有这样的唱词:“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

寒食节的习俗

禁烟冷食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着,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拜扫祭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寒食饮食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寒食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寒食踏青

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篇8:圣诞节来历与传说

第一种由来

一八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在奥地利萨尔札赫河畔的奥本村里,有一只老鼠大胆地溜进村里古老的圣尼哥拉斯教堂风琴楼厢里。这只饥寒交迫的小东西东跑西窜,到处咬噬,终于干下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导致了一曲脍炙人口的圣诞赞美诗的诞生。因为故事比较长,在此概括为格鲁伯和莫尔的故事。

第二种由来

奥地利靠阿尔卑斯山的地区,出了不少的乡村诗人,加上奥地利人,本是爱好音乐的民族。他们大部分的人民,信仰耶稣基督。所以每到圣诞节,在这崇山峻岭的一些小镇和乡村里,许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不断的把圣诞歌的词句和乐曲,加以改进或创新。

第三种由来

圣诞节的前夕就是平安夜了,传说耶稣是在12月24日晚上出生的,耶稣的降生也有一种平安顺遂的意思,所以这一天就被称为平安夜,年轻人喜欢在平安夜这天互赠礼物、吃平安果,跟中国人的除夕夜意义有点相同。

迪士尼欢迎你

第四种由来

人们在平安夜这天向心爱的人送出苹果,预示着平平安安,正式如此,平安夜也成为了情侣之间表达爱意的节日,在迎接圣诞的前夕平平安安,迎来新的一年。

篇9:圣诞节来历与传说

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

圣诞节本是宗教节日。十九世纪,随着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使圣诞节开始渐渐流行起来。

圣诞节传播到亚洲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改革开放后,圣诞节在中国传播地尤为突出,至二十一世纪初,圣诞节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当地习俗,发展日趋成熟。吃苹果、带圣诞帽、寄送圣诞贺卡,参加圣诞派对,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不管圣诞节源自哪里,今天的圣诞节已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也让我们一同来了解有关圣诞的来历,和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共同分享圣诞的快乐。

关于圣诞节的传说故事:圣诞老人的传说

传说中的圣诞老人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面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

圣诞老人的原名叫尼各老(Nicolaus),大约在三世纪末期,出生在小亚细亚地方,他品行端正,又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后,他便入修道院后来成为一名神父。不久他的父母去世了,他便把全部家产都变卖了,施舍给穷人。当时有一贫穷人家,家中有三个女儿,长女20岁、次女18岁、小女16岁;只有次女身体健壮,生的又聪明美丽,另两个女儿体弱多病。于是父亲想把次女卖掉来维持生活,圣尼各老得知后,就来安慰他们。到夜里,尼各老就偷偷装了三袜子金子,悄悄地分别放在三个女孩的床头;第二天,三姐妹发现了金子,都喜出望外,不但还清了债务,生活也无忧无虑了,后来知道金子是尼各老送的,那天正值圣诞节,就请他到家中表示感谢。

以后每逢圣诞节,人们就讲述这故事,孩子们听了,都很羡慕,希望圣诞老人也给他们送来礼物。于是就有了上述的传说。(圣诞袜的传说也由此而来,后来,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有了悬挂圣诞袜的习俗。)

后来尼各老升为主教,他竭力传扬圣教,于公元359年逝世,葬于圣殿。死后灵迹甚多,特别墓旁常流香液,可使百病痊愈。

西方圣诞节吃什么食物

1、烤火鸡

在传统的圣诞餐桌上,烤火鸡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亚洲国家,或许每年只有圣诞节这一天才吃火鸡,以庆祝佳节;但在欧美,尤其是美洲大陆,火鸡却是很普通的一种肉食,而且在感恩节和圣诞节这两个大日子,火鸡更是传统的食品。

为什么要在圣诞节吃火鸡呢?据说在1620年的圣诞节,大批来自英国的移民抵达美洲的朴里毛斯山,由于当时这里除了满山遍野随处可见的火鸡外,几乎没有别的食物,于是便只好烤火鸡过节。火鸡体大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胆固醇含量又低,因此受到西方人的青睐。圣诞节吃火鸡便从此延续下来,成为一种传统。

2、熏火腿

熏火腿应该算是圣诞大餐中最传统的正菜了。不仅方便食用,还能满足节日用餐人多的需求,甚至就算剩下了也不怕。烟熏烤火腿往往会在表面涂抹上含有甜味的酱汁,如蜂蜜或者樱桃石榴酱。

利用这些甜味酱可以与红酒成为搭配熏火腿食用的完美组合,因此就需要选择果味稍浓口感丰富一些的红酒来配合烟熏火腿外层上甜腻的味道。

3、圣诞三文鱼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团聚,共进节日大餐,火鸡是必备的美食,烟熏火腿、圣诞三文鱼、圣诞布丁等美味也都会搬上餐桌。三文鱼是一种流行的食品,亦是一种甚为健康的食品。鱼肉含有高蛋白质及OMEGA-3脂肪酸,但脂肪含量却较低。鱼肉呈橙色,是红肉的鱼类,但有少量白肉的野生品种。

三文鱼的食法有多种,欧洲及美国人则会以热或冷烟熏方式制作烟熏三文鱼,熏好的鱼片一般会加上黄油,配着新鲜的柠檬汁一起享用。

4、圣诞布丁

圣诞布丁是在圣诞节吃的一种应节食品。今日的圣诞布丁源于传统圣诞食物牛奶麦粥及干果布丁,因此圣诞布丁的成分虽没有梅子,但也称为干果布丁,成为圣诞菜式的新成员。传统上,圣诞来临时,每位家庭成员都要共同制造一个圣诞布丁,象征团结和谐,且各人在搅拌一下面团时,都会默默许下一个愿望,最后还会在面团里藏一个硬币。

在丹麦,当圣诞晚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如果谁能吃到那枚唯一完整的杏仁,谁将是来年运气最好的一个人,通常大人们会将这枚杏仁放在最小的孩子的碗里让他们高兴。

5、姜饼

德国最着名的传统圣诞食品是姜饼。姜饼的英文有两种一种是Gingersnap,从字面就很好理解姜+薄而脆的饼;而另一种说法来自德语,叫Lebkuchen。总之姜饼就是圣诞节时吃的小酥饼,通常用蜂蜜、红糖、杏仁、蜜饯果皮及香辛料制成。

姜饼的故乡虽然在德国,但欧陆人也习惯在圣诞期间吃姜饼。芬兰人会一边享用姜饼,一边喝glogi酒,它是一种掺入杏仁与葡萄干的酒,味道既辣且香。荷兰人甚至会把圣诞礼物藏在布丁或羊肠里呢!至于波兰人则分为两派,一派喜在圣诞前夕吃大餐,另一派却整日斋戒祈祷!

6、圣诞蛋糕

蛋糕是平时与节庆不可缺少的食品,圣诞节更是不可错过,巧克力口味即是圣诞蛋糕主要的口味之一,此刻几乎每一家都会制作以巧克力为主的蛋糕。人们常常把圣诞蛋糕做得新奇漂亮。上面用奶油或果酱浇“圣诞快乐”的字样,四周插上特制的圣诞蜡烛。

蜡烛形状小巧,只有三四寸长,但用料精致,五颜六色,有的还做成螺旋形。点燃之后,由主人次熄,然后大家分吃蛋糕。人们有时还在蛋糕里放进三粒豆子,以此代表圣经故事中的三个东方贤土,谁吃着豆子谁就当上了“三王”,令人感到十分有趣。

7、红酒

这一传统形成的理由是:肉象征着耶酥基督的肉身,红酒代表他的血。耶稣替人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血肉之苦,是应该被纪念的。

圣诞红酒有特殊的喝法:在酒中加入红糖、橘子皮、肉桔、桔仁、葡萄干等作料,然后在火上一边加温一边搅拌(注意不可开锅),最后淋上一点伏特加,起锅之后,一杯下肚,真是又香又暖。

有关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介绍

清明节的来历:寒食传说

寒食节的来历介绍

关于清明节来历的作文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素材

平安夜来历的传说的作文

寒食节的来历风俗诗词

2022古代寒食节的来历

清明节的来历日记800字

清明来历和节令食品介绍2022

寒食节的来历与传说
《寒食节的来历与传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寒食节的来历与传说(推荐9篇)】相关文章:

清明节的来历日记400字2023-05-13

清明节来历日记2022-08-03

五一劳动节的来历及习俗介绍2023-08-22

平安夜作文800字:圣诞树的来历2023-05-18

汉字的来历作文200字2024-02-14

清明节来历和节日风俗2022-07-30

寒食节的传说故事解析2022-11-09

清明节吃清明饼的传说故事2022-12-26

寒食节的风俗介绍2023-12-08

24节气清明的来历和风俗2022-09-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