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吃清明饼的传说故事(通用8篇)由网友“hjll”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清明节吃清明饼的传说故事,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清明节吃清明饼的传说故事
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_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吃清明饼的传说故事
清明饼的来历一: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清明饼的来历二:
据说这种清明寒食的传统糕点,始创于宋代,当时俗称为“粉团”,到明清时期,才正式盛行于江浙地区。但民间制作时,倡导宜素不宜荤,排斥肥肉,以便从精神意念上与清明节挂钩。至于拿什么植物来体现绿色,倒也不大讲究,倘若清明草欠缺的话,弄些蔬菜叶子鼓捣一下也未尝不可,虽说有些弄虚作假的嫌疑,但毕竟还是健康的绿色。而从中医的角度讲,无论棉菜、艾草或雀麦草什么的,几乎都具备药用功能。尤其是艾草,其特殊的香味不仅可以驱蚊,更是古人悬挂于门的避邪之物。其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且被“本草纲目”所肯定。
全国各地清明节的习俗
福建清明节的习俗
福州人过清明节,都从家里走出来,来到郊区踏青旅游,大多数人采回野菜煮成矐,称为煮菜矐。惠安人扫墓时放纸莺,吹麦箫。泉州人清明节吃“润饼”、制“脚目棵”,这是一种球状的点心。据说清明节吃了脚目粿,可以增加脚力。十岁以下的孩子也在清明节糊彩色的小旗为戏。
山西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模,大模的中间夹有核桃、红枣、豆子之类作为点缀,称为“子福”。取意为子孙多福,一切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成薄块灌上汤食用。铲回萎蕤草,坐在各家的炕席上搓拉,叫做驱蝎。晋东南地区,每逢清明节,人人头上都插着柳枝枯叶。妇女们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耳朵两边。晋北地区,人们习惯吃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做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的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陕西清明节的习俗
兴平县人过清明节,姻亲之间用纸钱相互馈赠,并且互相拜墓。富平县每户人家在清明节这天请名山之泉源水,供膜拜神仙。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下柳枝插在门上,并且用纸钱贴在树干上,据说这种做法可以防虫蚁。洛川县清明节以蒸馍为食,馍四周用鸟蛇的形状来装饰。据说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四川清明节的习俗
川东重庆、万县等地,旧时有野游的习俗。清明节前后,三两个女子结伴而行,拿着酒水和食物来到郊外野餐。不论男子是否相识都可以入席同吃同乐。什郁等地,妇女们则用荞菜花蘸油后投入水里,看水面的花纹以占卜吉凶,称为“油卜”。成都一带则以卖炒米团为主,炒米团上点染彩色的图案,并用线串好,称为“欢喜团”。
篇2:2022年清明节吃清明饼来历
据说这种清明寒食的传统糕点,始创于宋代,当时俗称为“粉团”,到明清时期,才正式盛行于江浙地区。但民间制作时,倡导宜素不宜荤,排斥肥肉,以便从精神意念上与清明节挂钩。至于拿什么植物来体现绿色,倒也不大讲究,倘若清明草欠缺的话,弄些蔬菜叶子鼓捣一下也未尝不可,虽说有些弄虚作假的嫌疑,但毕竟还是健康的绿色。而从中医的角度讲,无论棉菜、艾草或雀麦草什么的,几乎都具备药用功能。尤其是艾草,其特殊的香味不仅可以驱蚊,更是古人悬挂于门的避邪之物。其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且被“本草纲目”所肯定。
古代清明节是哪天
清明节固定在公历的4月4到6日,农历上没有固定在那一天。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的意义
1、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2、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
3、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4、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起源于什么朝代:周代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篇3:2022年清明节吃清明饼来历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篇4:清明节传说故事
在我的家乡对清明节有这样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太子为了躲避祸害,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都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跟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太子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太子,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他吃了。十九年后,太子回国做了君主。就就是后来传说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向想起了旧事,心中有愧,晋文公亲自去请。可就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山里。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山搜索,没有找到。于就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想让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第二年清明节这天,晋文公率众臣到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就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山踏青。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就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就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优习网,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篇5:清明节传说故事
在我的家乡对传统清明节有这样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太子为了躲避祸害,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都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跟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太子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太子,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他吃了。十九年后,太子回国做了君主。就是后来传说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向想起了旧事,心中有愧,晋文公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躲进了山里。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想让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第二年传统清明节这天,晋文公率众臣到山下的介庙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烧林山坡上的被烧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以为柳树是介子推转化,他便赐柳树为清明柳。要求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扫墓栽柳,上山踏青。
篇6:清明节传说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谚语
NO1、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满立夏,寒死老郎爸。
NO2、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
NO3、清明有霜梅雨少(苏)
NO4、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NO5、清明冷,好年景。
NO6、清明刮坟土,庄稼汉真受苦。
NO7、清明螺,抵只鹅。
NO8、清明要雨,谷雨要淋。
NO9、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
NO10、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NO11、清明冷,好年景。
NO12、雨下清明节,天旱四五月。
NO13、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
NO14、清明要晴,谷雨要雨。
NO15、清明前挂金钱,清明后挂铜钱。
NO16、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NO17、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NO18、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
NO19、清明有雨麦苗肥,谷雨有雨好种棉。
NO20、清明下雨雨绵绵。
NO21、清明冷,好年景(辽、冀)
NO22、清明种瓜,立夏开花。
NO23、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NO24、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NO25、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NO26、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NO27、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NO28、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NO29、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NO30、三月里来是清明,一场雨来一场风。
NO31、清明不拆絮,到老没成器。
NO32、春雨落清明,明年好年景。
NO33、清明响雷头个梅(浙)
NO34、清明暖,寒露寒。
NO35、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NO36、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NO37、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NO38、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
NO39、清明宜晴,谷雨宜雨(赣)
NO40、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
NO41、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NO42、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NO43、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NO44、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NO45、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
NO46、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NO47、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NO48、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
NO49、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NO50、清明暖,寒露寒(湘)
NO51、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NO52、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NO53、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NO54、水涨清明节,洪水涨一年。
NO55、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NO56、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
NO57、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
NO58、清明暖,寒露寒。
篇7:清明节传说故事
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清明节。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了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个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问:“这是哪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我日后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与重心长的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亲躲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去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母亲坐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传统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晋文公的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十分怀念。每逢传统清明节,大家都要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的,传统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传统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祭祀、扫墓。
篇8:清明节为什么要吃清明饼
清明饼的来历一: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清明饼的来历二:
据说这种清明寒食的传统糕点,始创于宋代,当时俗称为“粉团”,到明清时期,才正式盛行于江浙地区。但民间制作时,倡导宜素不宜荤,排斥肥肉,以便从精神意念上与清明节挂钩。至于拿什么植物来体现绿色,倒也不大讲究,倘若清明草欠缺的话,弄些蔬菜叶子鼓捣一下也未尝不可,虽说有些弄虚作假的嫌疑,但毕竟还是健康的绿色。而从中医的角度讲,无论棉菜、艾草或雀麦草什么的,几乎都具备药用功能。尤其是艾草,其特殊的香味不仅可以驱蚊,更是古人悬挂于门的避邪之物。其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且被“本草纲目”所肯定。
清明饼的介绍:
在清明节前,温州城乡家家磨糯米粉做饼,馅以猪肉、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俗称“清明饼”。在山区,则采清明草作饼。清明草,即绵菜,也叫“米菜”。学名叫“鼠曲草”,一年生草木。清明季节,会萌生出绵绵白毛细叶,人们采摘叶顶,洗净捣烂,和之糯米粉,以鲜笋、芥菜、肉丁为馅,制饼蒸熟而食。有的人家,从田间采来绵菜、马兰头、苎麻嫩脑等野菜或青草后,先炊熟晒干,磨细作为饼馅,和上米面或面粉制饼,用两片香泡叶包裹,然后,在饭锅中或蒸笼中蒸熟即成,俗称“蒿饼”。在泰顺,先一日,以绵菜叶或蓬蒿和米粉,馅糖阿日馒头,谓之“蒸糍”。绵菜,色青具有韧性,不但好吃,且贮藏得久,有暖胃作用。清明日这天不举火,以冷食为果腹之物,这即古代为纪念介子推焚绵山取寒食之遗意。
清明节到了,用清明饼儿来祭祀的功能早已淡化,去糕饼店里买来包装精美的青团馈赠亲友反倒常见。这差不多就跟松糕与棕子一样,在岁月的交替中,渐渐演变为一种时尚美食,可以三百六十五天尝新。咬一口那时尚的青团,口感尽管不错,只是少了早年那种清淡的青草味道。
★ 节日民俗的读后感
★ 节日民俗作文
★ 节日的由来
★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清明节吃清明饼的传说故事(通用8篇)】相关文章:
节日由来2022-12-30
清明节高速免费从几号开始2023-02-06
关于家乡节日风俗的作文600字2023-09-11
12月大雪的民间传统食物2023-06-16
小学作文美丽的课堂2023-10-31
立春吃春饼祝福语2023-06-24
乌镇导游词开头2022-12-27
初中中秋节传统习俗作文2023-06-24
清明随笔:清明粑2023-06-28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