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时间:2024-02-12 07:18:5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锦集6篇)由网友“youku001”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篇1: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流落征南将⑵,曾驱十万师⑶。

罢归无旧业⑷,老去恋明时⑸。

独立三边静⑹,轻生一剑知⑺。

茫茫江汉上⑻,日暮欲何之⑼。

【注释】

⑴李中丞:生平不详。中丞:官职名,御史中丞的简称,唐时为宰相以下的要职。

⑵流落:漂泊失所。征南将:指李中丞。

⑶师:军队。

⑷旧业:在家乡的产业。

⑸明时:对当时朝代的美称。

⑹三边:指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此处泛指边疆。

⑺轻生:不畏死亡。

⑻江汉:指汉阳,汉水注入长江之处。

⑼日暮:天晚,语意双关,暗指朝廷不公。何之:何往,何处去。

【白话译文】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创作背景】

《送李中丞之襄州》,又作《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大致为安史之乱平息不久后,刘长卿为李中丞被斥退罢归的不幸遭遇所感而作。

【赏析】

此诗抒发作者对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纽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襄州”,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拓展阅读:刘长卿的读音

不少人将刘长卿名中的“长”读成“cháng”,“常青”听起来也蛮顺耳的。不过,好听归好听,事实上刘长卿的“长”正确的读音是“zhǎng”。

一方面,古代敬羡历代的先贤,有用古人的名或字给自己孩子起名的风俗。要讲刘长卿的名,这要先从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和西汉的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谈起。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云:“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蔺相如是赵惠文王之相,而相又是百官之长,故司马相如又取字为长卿。 “百官之长”的“长”毫无疑问读“zhǎng”。

另一方面,从古人的字也能旁证其名。刘长卿字文房,《梁书·江革传》载,建安王为雍州刺史,以江革、江观兄弟二人为记室参军,掌文书。当时著名诗人任昉于是写信对江革说:“此段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麒麟于千里。”《北史·柳庆传》亦载:“尚书苏绰谓柳庆曰:‘……相公柄人轨物,君职典文房,宜制此表,以革前弊’。”后世遂以“文房”喻称掌管皇帝制诰敕诏或是负责帮助高级官员起草命令文书之官职。刘长卿以字“文房”对应名“长卿”。

当了解了刘长卿之名和字的由来时,刘长卿之“长”字的读音应该就可以确定为“zhǎng”了,如我们不加辨别地读成“cháng”,那就抹杀了刘长卿名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篇2:《送李中丞之襄州》刘长卿

作者:唐·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⑵,曾驱十万师⑶。

罢归无旧业⑷,老去恋明时⑸。

独立三边静⑹,轻生一剑知⑺。

茫茫江汉上⑻,日暮欲何之⑼。

【注释】

⑴李中丞:生平不详。中丞:官职名,御史中丞的简称,唐时为宰相以下的要职。

⑵流落:漂泊失所。征南将:指李中丞。

⑶师:军队。

⑷旧业:在家乡的产业。

⑸明时:对当时朝代的.美称。

⑹三边:指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此处泛指边疆。

⑺轻生:不畏死亡。

⑻江汉:指汉阳,汉水注入长江之处。

⑼日暮:天晚,语意双关,暗指朝廷不公。何之:何往,何处去。

【作品译文】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讲解】

《送李中丞之襄州》,又题作《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大致为安史之乱平息不久的诗作。诗人为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不幸遭遇所感,抒发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

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纽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襄州”,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拓展阅读:《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刘长卿

雨中过员稷巴陵山居赠别

作者:唐·刘长卿

怜君洞庭上,白发向人垂。

积雨悲幽独,长江对别离。

牛羊归故道,猿鸟聚寒枝。

明发遥相望,云山不可知。

【注释】

①巴陵:岳阳古称巴陵,是荆楚文化的摇篮。千百年来,巴陵大地群贤辈出,文人墨客熙来攘往,文化底蕴博大精深。

篇3: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赏析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赏析

《送李中丞之襄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以深挚的感情颂扬了李将军的英雄气概、忠勇精神和卓著功,分享了《送李中丞之襄州》赏析,欢迎同学们来学习!

送李中丞之襄州

作者: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白话译文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送李中丞之襄州》赏析

此诗抒发作者对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纽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襄州”,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阅读练习

1.诗中主人公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6分)

(1)忠诚英勇,视死如归。“轻生一剑知”即看淡生死,效命疆场,忠心可鉴。(2)戎马一生,屡树战功。曾独镇“三边”,令敌寇生畏,使关塞晏然。(3)困顿坎坷,眷恋朝廷。“归无旧业”,家徒四壁,但仍眷恋朝廷。(4)凄凉流落,老而无依。“欲何之”道出老将军前途茫茫,不知所归。(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

2.(5分)

对比(或虚实结合)(2分)。将将军曾经的叱咤疆场、立下赫赫战功与眼前老而罢归、无所归依的境遇进行对比(2分),表达了作者对将军的惋惜和同情(1分)。(答“感慨之情”或“对朝廷的不满”也可)

篇4: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阅读答案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1.诗中主人公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6分)

(1)忠诚英勇,视死如归。“轻生一剑知”即看淡生死,效命疆场,忠心可鉴。(2)戎马一生,屡树战功。曾独镇“三边”,令敌寇生畏,使关塞晏然。(3)困顿坎坷,眷恋朝廷。“归无旧业”,家徒四壁,但仍眷恋朝廷。(4)凄凉流落,老而无依。“欲何之”道出老将军前途茫茫,不知所归。(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

2.(5分)

对比(或虚实结合)(2分)。将将军曾经的叱咤疆场、立下赫赫战功与眼前老而罢归、无所归依的境遇进行对比(2分),表达了作者对将军的惋惜和同情(1分)。(答“感慨之情”或“对朝廷的不满”也可)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简析尾联中的“茫茫”二字及最后一句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①表现了对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的赞美。②对他老来受朝廷冷遇一事的强烈不满。③对即将分手的老友的关爱。(3分,每点1分)

(2)尾联中“茫茫”既点出送别地点,又描写了江水的浩渺,更表现了送别时茫然若失的感觉。(2分)最后一句除了点明送别时间,渲染气氛,更直接抒发了对老友的暮年生活前景难卜的担忧之情。(2分)(4分,每点2分)

篇5: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阅读训练及赏析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阅读训练及赏析

送李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百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阅读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3)简析尾联中的“茫茫”二字及最后一句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①表现了对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的赞美。

②对他老来受朝廷冷遇一事的强烈不满。

③对即将分手的老友的关爱。(3分,每点1分)

(2)尾联中“茫茫”既点出送别地点,又描写了江水的浩渺,更表现了送别时茫然若失的感觉。(2分)

最后一句除了点明送别时间,渲染气氛,更直接抒发了对老友的暮年生活前景难卜的担忧之情。(2分)(4分,每点2分)

赏析

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扭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汉阳别业”,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篇6: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全诗翻译赏析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①独立:超凡拔俗,与众不同,无所畏惧。

②三边:指边塞地方。唐时指幽、并、凉三州。

③轻生:为国杀敌,奋不顾身。

译文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赏析

《送李中丞之襄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此诗以深挚的感情颂扬了李将军的英雄气概、忠勇精神和卓著功绩,对老将晚年罢归流落的遭遇表示了无限的同情。诗的前六句,都是刻划老将形象的,用语豪壮,老将舍身为国、英勇奋战的神威形象表现得非常突出有力。结尾一联,寓情于景,以景衬情,含蓄地表现老将日暮途穷的不幸遭遇。全诗情调悲怆,感人至深。

此诗抒发作者对主人公被斥退罢归的`惋惜不满与感慨之情。起句以浩叹发出,“征南将”点明归者以前身份,就是这位南征北战的将军,如今却被朝廷罢斥遣归,投老江头,萧条南归,恓惶而去。“流落”二字融注情感,突发领起,总冒全首,含裹通体,撞心触眼,是为一篇主意所在,一起手即与别者连缀纽结,开出下文若大天地。此句从眼前事写起,次句叙其人先前军职显要,重兵在握。“驱”意为统率,下得有力。“十万师”而能驱遣自如,表现其叱咤风云的才干,足见其人的不凡。不过这些都成为过去,一个“曾”字,深深地荡入雄壮的岁月,饱含唏嘘惋叹。首联今昔对比,叙其身世处境,感慨难以名状。

颔联写友人困顿坎坷,仍眷恋朝廷。“罢归”“老去”指出将军“流落”之因,“归无旧业”说明题目的“襄州”,仅家徒四壁而已。也暗示其人一心戎马,为国征战不解营生。在“古木苍苍离乱后,几家同住一孤城”(《新息道中作》)的时代,老去投归,景况可想。两句上二下三,前后转折,意义上中间含个“而”字在,顿挫而沉郁,有杜诗风神。所谓“明时”,实则为作者对时局的微词。戎马一生、屡树战功的将军,却被罢斥,足见朝廷之“不明”。两句为对文,作互文看更有慨触。次句语由直寻,羌无故实,但“老去”犹“恋”,则使人不能不想起廉颇老矣还希重用的史实,而同情这位被迫退职的军人。

颈联两句又荡回过去,承“曾驱”来,追忆将军昔日独镇“三边”(泛指边防),敌寇生畏,关塞晏然,有功于国。次句为“一剑知轻生”的倒句。“一剑知”,意谓奔勇沙场,忠心可鉴,此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也只有随身伙伴——佩剑知道。有感于时局不明,焉得逢人而语,这是感慨系之的话。两句字斟句酌,句凝字稳。谓语“静”“知”殿在句后,以示其人的功业与赤心。独静三边,为国轻生,以示“罢归”,尚非其时。

以上六句都可视为挥手别后所思,尾联“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结到眼前,以实景束住,念及其故居旧业无存,因此有“欲何之”的忧问。既罢归而无所可去,伤其恓惶流落,老而不遇。这末尾回首一问,既关合“罢归”句,又与起手“流落”语意连成一片。日暮苍苍,汉水茫茫,老将白发,归去何方。沉沉暮色吞去了一片孤帆,茫茫汉江也似乎吞没了诗人关照的疑问,“欲何之”的关注之情,也使人思绪波荡,触动读者深切的寻思和悬念。

《送李中丞之襄州》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唐诗鉴赏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送李丞归汉阳别业阅读附答案

《送杨中丞和番》阅读题及答案

楚州韦中丞箜篌,楚州韦中丞箜篌张祜,楚州韦中丞箜篌的意思,楚州韦中丞箜篌

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蜀道难中想象之境赏析

无情别离诗句

关于送别诗句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锦集6篇)】相关文章:

送别的伤感诗句2023-01-12

送别的著名诗句2022-05-07

明月的送别诗句2023-06-01

全唐诗卷一十一古诗2023-06-24

朋友暂时别离的诗句2022-08-16

写送别的古诗词2022-08-30

描写长江的好句2023-10-24

送别诗句有哪些?2022-12-03

送上人,送上人刘长卿,送上人的意思,送上人赏析2022-09-15

《送方外上人》原文及译文2023-05-1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