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中传递正能量的文章

时间:2022-05-07 13:41:0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关于工作中传递正能量的文章((共9篇))由网友“史莱姆”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关于工作中传递正能量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大家!

关于工作中传递正能量的文章

篇1:关于工作中传递正能量的文章

公司里的销售总监王兵是位不到三十岁的帅哥,刚到这家公司时,我就大胆地做了一下推理:这么年轻,坐这么高的位置,不是富二代就是靠裙带关系吧?

切,才不是呢!同事知道我的想法后,很不屑地白了我一眼。人家跟你我一样,都是没靠山的打工族,目前还没有女朋友,所以,我的猜测,全部被PK掉。

时间久了,慢慢了解到他更多的事情,比如,他是如何当上销售总监的?

刚进公司时,他也只是个普通的销售员,因为业绩好,被提拔为总监助理。有次,面对国外的一个大客户,公司是重视又重视,一拨又一拨的人陪着客户喝酒唱歌,钱花了不少,时间精力也搭进去很多,但客户就是不提签合同的事,好像,人家就是来观光旅游的。

当第N次陪客户吃完饭,又第N次提到合同而被客户不置可否后,王兵助理终于忍无可忍地发了脾气,站起来,很不客气地对客户说:“如果你们想诚心合作,就坐下来好好谈合作的事,如果不想合作,恕不奉陪,我们不是旅游公司,不负责当导游!”说完,扔下大客户就气呼呼地走了。

领导得知此事,恨铁不成钢地对王兵又批评又教育,你这样不是把客户往外赶吗?可王兵并不低头乖乖认错,反而和领导据理力争,没原则地惯着客户,会惯出一大堆麻烦的。

本来,大家都以为这个客户肯定被王兵给骂跑了,想不到,事情峰回路转,几天后,客户主动联系王兵,要求签合同。点头哈腰百般献媚没搞定的大单,就这样被几句狠话给拿下了,王兵一下子成了部门里的功臣。

功高震主,销售总监有了危机感,就想利用职权,把王兵调到别的部门,但王兵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主儿,直接到老板那里据理力争,把销售人才往别的部门调,这不是打压是什么?如果公司不能做到人尽其才,那我一定选择离开。

老板当然不想失去这个销售精英,于是,重新成立了一个小组,让王兵来带,这既是妥协,也是考验。结果,王兵顺利通过考验,用事实证明,自己不但是销售精英,也是带团队精英。

于是,他顺理成章地坐上了总监的位置。

真正让我见识他的脾气,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人事情做得不好,犯了低级错误,他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指责,语气之严厉,常常让一些女同事掉眼泪,但哭也没用,工作不相信眼泪,王兵也不相信,训斥会因此变本加厉。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员工的销售业绩越来越好,错误也越来越少,看到自己的进步,又拿到越来越多的奖金,同事们自然喜形于色,被骂的那点事儿都跑到九霄云外了。

对于公司其他部门,王兵也是敢说敢骂,他要的人没有招到,没有按客户要求生产产品,他都会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语气严厉地要求对方改正,甚至有时还会毫不顾惜同事之情,在公司会议上点名批评。

虽然这些人对他恨得牙痒痒,但他交待的事,任何人都不敢马虎,总是高效完成。良好的配合,让他的部门走得越来越顺,业绩越来越好,而他自己,也成为公司里最有价值的员工。

职场中,很多人都努力压抑自己的脾气,生怕脾气恣意流淌,会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其实,你的脾气传递着你的态度,一个有脾气的人,别人反而不敢轻视,更不敢轻易得罪。

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能力,不然,一切脾气都是花架子。

篇2:传递正能量文章

传递正能量文章:锻炼勇气,做你害怕做的事

当你遇上害怕做的事情时,只要敢试一试,就会觉得并没有什么,也没有你原先想象的那么可怕。

怕了一辈子鬼的人,一辈子也没见过鬼,恐惧的原因是自己吓唬自己。世上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让人恐惧,恐惧只不过是人心中的一种无形障碍罢了。不少人碰到棘手的问题时,习惯设想出许多莫须有的困难,这自然就产生了恐惧感,遇事你只要大着胆子去干时,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

有人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扑过去,它失败了,但它毫不气馁,接着又使劲向小鱼扑过去,不但没有咬到小鱼,反而头部受了重伤。食鱼的欲望促使它发动了第三次、第四次进攻……多次的进攻都失败了,它便失去了信心,就不再进攻了。这个时候再将玻璃挡板拿开,可是鳄鱼仍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后活活地饿死了。

鳄鱼受习惯的影响,死于成见。被称为高级动物的人,也同样会犯鳄鱼所犯的错误。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竭尽全力地企图避开那些妨碍自己前进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却常常顽固地存留在我们自己的头脑中,并且其中有不少是我们自己所想象的产物。

有时候,我们不敢学外语、不敢学小提琴、不敢下水学游泳、不敢在课堂上提问、不敢上台讲演,明知这件事不对也不敢说个“不”字,等等。这种种不敢,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下的无形障碍罢了!也正是这种无中生有的无形障碍,使我们裹足不前,错过了许多我们本来应该去做,而且能够做好的事。

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小时候刚学会走路,一次又一次地跌倒,但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最终学会了走路。可是渐渐长大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受到外界的影响,常常认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更为重要。如果做错点事,父母老师或亲朋好友会劝告说:“做事要谨慎小心。”“不要做没把握的事情。”“你没这个金刚钻,就别揽那个瓷器活!”这些人虽然出于好心,但你如果相信了这些话,这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发出一种下意识的命令,阻止你去碰眼前的这些事。

有位年轻的姑娘,20xx年前被车撞倒,江湖医生说她瘫痪了。她相信了江湖医生的话,于是感到头脑呆滞,双腿麻木,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坐在轮椅上,肌肉渐渐萎缩,变成了瘫痪人。

转机发生在第二次车祸。5年后的某一天,当她连人带车被一辆三轮车撞出人行道时,她突然觉得疼痛难忍。家里人不相信她会疼痛,送她到一家大医院,医院外科专家确诊她根本没有瘫痪。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治疗,她很快就能站立起来行走了。当她站起来时,除了深感幸运外,还深感遗憾,别人说自己瘫痪了,自己就信以为真,当初为什么不去试试呢!是的,她如果试一试,就不会被他人的话所控制。可见心理上这种无形障碍,会使人情绪萎靡,自信心丧失,肌体功能失调,久而久之,人会变得这也不敢干,那也不敢做,无形中就把自己归类到那些“注定”不会成功的人里边去了。

很多时候,成功就像攀爬铁索,失败的原因不是智商的低下,也不是力量的单薄,而是威慑于自己的无形障碍,被铁索周围的外在现象吓破了胆。如果我们敢于做自己害怕的事,害怕就必然消失。

有人问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为什么你讲话那么有吸引力?”萧伯纳答道:“试出来的,就像学滑冰一样,开始时,笨头笨脑,像个大傻瓜,后来试的次数多了,就熟练了。”

萧伯纳年轻时,胆子很小,不敢大声讲话,更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言,每当要敲别人的门时,至少要在门外徘徊20分钟,才硬着头皮去冒那个险。他说:“很少有人像我那样深受害羞和胆怯之苦。”后来,他下决心要变弱为强,从试一试开始,于是参加了辩论协会,出席伦敦各种公开讨论会,逮住机会就发言,终于跨越了自己的无形障碍,成为20世纪最有自信和最杰出的讲演者之一。

一个人遇上害怕的事,只要敢于试一试,就会觉得并没有什么,也没有你原先想象的那么可怕。每当你发现自己总是在回避你害怕做的事时,你还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我真的去试一谁选择谁受益/谁拥有谁成功试这些怕做的事,最坏的结果会是怎样?”最坏的结果,决不会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传递正能量文章:成长,就是不断的挣扎与折腾

十年前你是谁,一年前你是谁,甚至昨天你是谁,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谁,以及明天你将成为谁。

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

人生是很累的,你现在不累,以后就会更累;

人生是很苦的,你现在不苦,以后就会更苦。

万物相生相克,无下则无上,无低则无高,无苦则无甜。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

趁着年轻,大胆地走出去,去迎接风霜雨雪的洗礼,练就一颗忍耐、豁达、睿智的心,幸福才会来。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就算帮也是暂时的。

很多人应该都吃过“茶叶蛋”,蛋壳破裂最多的,才是最入味。

同样,人生经历愈丰富,挫折愈多,愈有味道。苦难可以帮助一个人成长,而之后的快乐是你想象不到的。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有人看到一只蝴蝶挣扎着想从蛹里脱离出来,他出于好心地帮蝴蝶剪开了蛹。但没想到蝴蝶出来以后,翅膀却张不开,最后死了。

挣扎的过程正是蝴蝶需要的成长过程,你让它当时舒服了,可是未来它却没有力量去面对生命中更多的挑战。

如果你希望能化身成蝶,那你就得忍受在蛹里挣扎的痛苦过程,这样才能展翅高飞。

这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跌倒最多的人;最勇敢的人,是每次跌倒都能站起来的人;最成功的人,是那些每次跌倒,不单能站起来,还能够坚持走下去的人。

一生中,你能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

你能信任多少人,就有多少人信任你!

你能让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帮助你成功!

传递正能量文章:对不起,你还过不起安逸人生

至今日,入职新公司刚好半个月。意味着,已经持续加班半个月。白天跟着同事各种烧脑想文案,晚上独自一人拖着疲惫身躯回到住处,周末暴走于大街小巷,奔波找房折腾搬家。生活单调到似乎只剩一种色彩。

好友几次心疼又无奈:你真是活活把自己作死。好好的国企不待,安逸的日子不过,偏偏选择这么苦的生活。

这个梗还得从三月底说起。那时,手握俩offer,一边是稳定安逸每天上班8小时的国企,一边是被冠以“加班狂魔”的互联网公司;一边是包住包午餐,一边食宿自行解决。选择前者,至少可以让我省去一大波奔波折腾;后者,则无疑会是脑细胞极度透支、劳心劳肺的结局。

也有过纠结。问了亲朋好友,说法如出一辙:“你一个姑娘家,别想着做什么女强人,选择国企,名声好听,想找个人也容易。”连续几天,一个人躲在房间思考这个问题。选择国企,能遇见的是一帆风顺的未来:或许不会有太多升职加薪的机会,但日子会就此平顺。互联网,必定会是一路艰险,充满挑战,但随之而来的会是更快速的成长,更多专业技能的提升。

这世上,很多东西可以蒙混过关,唯独内心的声音无法欺骗、无从逃避。“我才二十几岁,如果从现在开始就一直追求安逸,那剩下几十年的人生该怎么过?”怕极了每天行走在看得见未来的路上,怕一不小心被社会淘汰,怕日复一日没有惊喜地麻木过活,最后毅然选择了更辛苦的互联网公司。

昨晚11点半下班,一个人在小区内行走,周围一片寂静,头发晕,全身无力,心里却有股说不出的满足与踏实。累吗?很累。快乐吗?非常快乐。

工作与生活,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烦恼的事情有很多,可是想要守住内心愉悦,只要一个理由就够了。因为热爱,是这世上超乎一切美好事物的存在。

“我是有做少奶奶的命,可我不要。”小艺啃着鸡腿,两片油得发亮的嘴唇巴拉巴拉不停歇:“每天在家里围着柴米油盐转悠,成天为小孩的吃喝拉撒烦恼,那种日子,真没意思。”

小艺有个人见人羡、爱他到死去活来的男朋友。男孩家境殷实,又温暖体贴。他会在空闲时间,系上围裙,为她煮一桌热菜热汤。这还不够,双方父母均已见面,对这桩亲事都非常满意。按男朋友的话说:“宝贝,你啥时候想扯证了,说一声,我随时待命。”

她也是一作到死的女生,明明可以选择嫁人当少奶奶,却偏偏要在外面做“拼命三娘”。白天上班,把自己当汉子使,晚上回去还要到街舞社教人习舞。这之间,她受到的质疑堆起来足以淹没整颗心脏。许多人都质疑她的真心,认为她不结婚,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你这样折腾,不怕有天男朋友变心了?”一次健身路上,我问她。

“一份真诚,坚持三个月或许很简单,可如果坚持了近4年,就真的是爱了。”没有直接回应,只是婉转回答。她顿了顿,加了一句:“因为他喜欢的,是个性独立、富有思想的我。如果连这点都丢失了,怕会灭了他很多小惊喜,然后就不爱了吧。”

也曾怀疑她的真心。在我眼里,真爱一个人的最好证明就是嫁给他,为她生娃顾家。可看她眼神发亮、满满幸福的那一瞬间,我对爱有了新的定义:她只是想在最美的年华,拼尽全力去努力,证明自己的优秀,然后把最好的自己放心交给最爱的他。

其实,安逸的人生,谁不想拥有。只是,这种安逸,应该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而不应是年轻时逃避进入狗血人生的理由;是在经历年轻时期的奔波岁月后,内心的愉悦富足。它无关爱情,无关生活,而是内心对未知未来的一种渴望。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在拥有大把精力与机会去奋斗的年纪,本就该有奋力折腾的胆量,以此积累安逸的资本。如果此时就选择安逸,过上50岁的人生,年老后回顾,该会是怎样的痛心疾首。

可能会有不少朋友出来反驳:在稳定安逸的公司工作怎么了?在家里安心当全职家庭主妇怎么了?想说,所谓安逸,是指“拼搏勇气”的丧失,是太容易就安于现状,没了承担意外风险的勇气。它与你当下所处的职业无关,与你在社会扮演的角色也没有关系。只是想说,在还能做梦的年纪,请不要轻易选择妥协。

工作稳定轻松,就选择在业余时间培养一份独属自己的爱好吧。它或许是你年少时曾一直渴望,却因为经济,因为学业等外界力量而无法企及的梦想。它或许会是写文章,是舞蹈,是音乐,甚至于溜冰。只要它是你喜欢的,能让你变得更美好、能提高你幸福指数的,都该被支持。

做一位有梦的漂亮主妇又何尝不可?你总能第一时间了解家居信息,把小窝打扮得温馨又时尚。你一边带小孩,一边不忘关注教育与知识,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也变成更知书达理的自己。你虽然身居家中,却能通过网络等渠道尽知天下事。你还有自己的爱好与梦想,是写文,是微商,或是其他的什么能让你财务独立的方式。

为什么我拒绝拥有所谓的安逸人生?因为害怕“身还在,心先死”的悲剧。每天重复着单调,年轻的大脑成为一台腐朽机器,无欲无求,冠以“淡然”之名,还满脸自豪:我这是心态好。不!这样的人生,跟行尸走肉有何本质区别?

为什么我拒绝拥有所谓的安逸人生?因为想在还有力气用力折腾的年纪,攒下年老后真正安逸的资本。因为,你的未来只能自己买单。

为什么我拒绝拥有所谓的安逸人生?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短暂且独一无二。不想在哪天离开时,遗憾满满,不愿瞑目。我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属于自己的无限价值,一步步满足内心对世界的好奇,在生命尽头安然离去。那些能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生命意义的,能令我身心愉悦的东西,都想在最好的年华用力尝试一遍,哪怕遍体鳞伤,那又怎样。

在还能做梦的年纪,那么轻易就选择放弃,难道真的不会觉得惋惜?

篇3:工作中的正能量文章

我有位朋友,工作能力很强,年纪轻轻就去了一家公司做经理。那大概是前的事情吧,那时候,我还在做主管呢,那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我们因为曾经同事过很长一段时间,工作交情和私人友谊都比较深厚,因此,虽然他进入了另外一个层次,但我们之间仍然保持了较好的沟通和交流,定期会聚上一聚。

他因为工作出色,前途顺利,每次见面,都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每次谈起未来,他都两眼发亮,声音宏亮,充满了信心。当时,他工作的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他也水涨船高,步步高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到了副总,薪水加红利让我垂涎欲滴。那些年,我内心深处还是真没少拿他做过榜样,每当在职场上发展不顺,挺不住的时候,就默默回想他意气风发的样子来给自己鼓劲。

后来,我去另外一个城市工作,而他仍旧留在原公司,虽然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我们的沟通并没有减少。有段时间,很多同行工厂想挖他,希望他复制原公司的成功模式。在电话里聊起,我劝他应该考虑一下。他说,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件事。

我问为什么?他说,三个原因:一,他认为在一个公司工作忠诚度很重要,他不愿意背弃培养他成长的公司;二,在工厂工作了五六年了,就得心应手,公司发展前景又好,前途光明,未来可期,犯不着跑到那些前途难测,一团迷雾,完全看不清未来的公司去;三,老板对自己很好,承诺未来给自己股份,一起将公司做上市,打工打成老板,这是多么幸福的事。

确实,后来的几年里,每次打电话给他,或者他打电话来,带来的消息,不是出国开拓业绩,就是在国内发布新产品,不时还会参加公开的座谈会与演讲,接受采访,风光如意,不可一世,反正我看到的他,简直就是坐着直升机,一飞冲天的样子。

前段时间,他突然打电话来,向我打听有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什么?我一听就跳起来了,那么好的公司你不做,想干啥?细聊下来,才知道,发生了两件事,让他开始产生了想离职的想法。

第一件,是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一些人员似乎开始跟不上公司的发展了。对此,他的观点是,多加大培训,送这些管理人员们出去学习和进修,请咨询公司来公司辅导。但老板坚决不同意。老板的原话是:“跟不上就让他们走人!”原本老板对他管理的几个部门是不怎么过问的,现在却频频插手,并要求调整几个重要岗位上的主管。

这让他产生了深深的疑惑。他去这家公司的时候,是单枪匹马一个人去的,并没有带所谓的自己的人,而现在主要岗位上的这些主管,也是他从原来的团队里发掘并慢慢培养起来的。他一心一意,就想为公司培养人才梯队,真心希望这些人们能成长起来,即便有一天来接替自己的职位也好。但现在老板居然拿他当外人,还拿他用心给公司里培养起来的主管也当外人,这让他格外伤心。“他并没有当我们是公司的人才,而是当我们是耗材。现在价值没那么大了,想弃掉我们。”他口中的他,指的是老板。

第二件事,是老板并没有兑现给他的股份承诺。虽然每次老板都说的很动听,但每当他提起具体的事情的时候,老板就搪塞过去,所以说了近十年,也没有给过他一毛钱股份。他说,前几天,他执意要老板表态,明确清楚股份的事,结果老板就说,股份可以给,但要自己出钱买,给出来的价格高的离谱,根本就没法弄。“我在这家公司打拼了10年,牺牲掉家庭生活,奉献出青春岁月,到头来得到的,不过是一纸空文。想不到,我摊到的,竟然是这样的结局!他说是要我买股份,其实是在赶我走。”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怨恨。

朋友这件事给我的冲击蛮大。使得我认真思考了一番工作思路与方法的问题。

篇4:工作中的正能量文章

工作是一种态度,它决定了我们快乐与否,也决定了我们的成就,同样在雕塑石像,如果你问他们:“你在这里做什么?”他们中的一个人可能就会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凿石头,凿完这个我就可以回家了。”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惩罚,在他嘴里最常吐的一个字就是“累”。

另一个人可能会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劳很高。毕竟我有太太和四个孩子,他们需要温饱。”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负担,在他嘴里经常吐出的一句话就是“养家糊口”。

第三个人可能会放下锤子,骄傲地指着石雕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一件艺术品”。这种人永远以工作为荣,工作为乐,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句话是“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天堂与地狱都由自己建造。如果你赋予工作意义,不论工作大小,你都会感到快乐,如果你不喜欢做的话,任何简单的事都会变得困难、无趣,当你叫喊着这个工作很累人时,即使你不卖力气,你也会感到精疲力竭。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篇5:关于传递正能量励志文章

我发现自己是个很消极的人,是从健身时候开始的。

每当教练让我做一个稍微有点难度的动作或者器械,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我做不了”,但每次在教练的威逼利诱下其实都还完成的不错。教练说我应该对健身有热爱的心态,要求我做20次,我应该有做40次的激情,尽管可能并不会让我做40次。而其实我挺热爱的,但是遇到困难的,可能要很痛苦的是奇怪,就会自动的感觉不可能,我做不到的,久而久之,我就变成了很消极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感觉自己是在哭号中被动的完成。

仔细想想,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是这样。每当遇到不怎么好的事情,第一时间在想怎么办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把所有最极端的坏处都想到了。比如怀疑出门没锁门,就会想被偷了,家里损失惨重;怀疑没有关灯,就会想电路爆炸,家被烧了。但实际上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是病,得治。

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问题已经影响到我的日常生活了。社会纷繁,压力越来越大,每当出问题的时候,我总会觉得生活很绝望,放佛进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里。但我又不爱抱怨,于是就闷在心理,我的生活就被蒙上了一层乌云。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成为某段时间最重要的事。

真正下决心改变一下,是因为我的先生。每次发生不同的事情,他总像没事儿人一样,在他的心里,问题什么时候都会有,为什么不想的积极乐观一些,明天的困难明天再发愁,今天着急什么。我仔细分析了自己的消极心理,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是否会变得不一样呢?

比如工作上遇到困难,以前我会觉得自己陷入了工作的绝境,分分钟想要辞职。但现在我会想,这是考验我的一个好机会。都快三十岁的人了,一帆风顺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早一点遇到一些困难,等明年的此时回过头去看今天,一定会觉得简直就是小儿科。这样一想,便会觉得自己会因此成长很多,战胜困难的勇气便滚滚而来。再比如说最近股票大涨的时候,我们卖股票卖的早了,以前会觉得很后悔,感觉丢掉了很多钱,但现在尝试想想,赚的那些就是老天爷让我赚的,剩下的继续大涨而可能赢得的钱都不应该是我的,人要有节制。而股票大跌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是锻炼承担风险的能力的好时候,虽然投入的不多,但也很心疼钱,但同样是锻炼自己放长线钓大鱼的长远眼光的时候。这样一想,股票的大涨和大跌,自己心态便会平衡了不少。

当思想改变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生活里笑容多了一些,也没那么多的焦虑和绝望了。其实很多生活里的事儿都不是什么大事儿,越是一个人消极的想,越容易走近死胡同。特别是进入社会越久,个人担负的关系能力责任愈加复杂,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加容易混乱,以及想的很严重,但事实上,除了死,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很多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事儿,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再去健身房的时候,虽然还是没有表现的有病一样的热爱和积极,但在做每个动作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告诉自己“试试看”,而不再是“我做不了”,这样想,整堂课的参与感更强了,锻炼效果也更加明显了。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慢慢改变自己消极的想法,做一个凡是积极乐观的人。这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改变生活里阳光的方向,从变换一个思考角度开始。

传递正能量励志文章:一定是那些艰难的时刻成就了我们

朋友问我最近一次哭是什么时候。我想了一下,能想起来的有两次。

一次是中秋假期结束回青岛,火车一路晚点,原本八点就该抵达却硬生生地拖到了十点半。行李太多太重却打不上车,又找不到直达家门口的公交车站牌,荒芜的夜色里走了很久才上了另一辆公交车,下车后还要走半个小时才能到家。小路上空无一人,手掌被勒得生疼,满身汗水。两只手都提着东西,以至于天空突降骤雨时根本腾不出手来打伞。爸爸发短信问我到了没,我停下来回短信:“早就到了,都吃过晚饭啦。”

租的房子在五楼,楼道里的灯忽闪忽灭。是躺在了自己熟悉的床单上之后,被雨水打湿的头发找到了枕头之后,我才终于放声大哭了起来——为这一程黑漆漆的长路,为那一路上黯淡的星光。

也是在放声大哭的几分钟里,我竟放下了心里那些一直纠结着的爱而不得的人事,无声地跟自己说:“从这一秒开始,我要好好爱自己,才能对得起独自一人时的颠沛流离。”而那些我从前固执付出却一无所获的东西,且让他们都随风吧。

另一次哭就在上周末。截稿日临近,因为出差一周,只好将要修改的书稿存进U盘里带在路上。那一周工作量突飞猛进,不仅修改完了旧稿,还写了一万多字的新文章。周末出差结束回家,还没来得及将U盘里的内容复制到电脑上,结果在逛街回来之后轰然发现,U盘和零钱包一起不翼而飞了!

我沿路返回,确定自己再也找不回来时,坐在路边的椅子上痛哭流涕,丝毫不顾自己的形象。可哭过之后,还是要回家,冲个热水澡,然后凭着模糊的记忆将那一万多字重新写出来。

你看我们都曾将最柔软缱绻的内心交给最动荡不安的未来。它晴天里一个雷霆,你能听到心底的某个部分被“滋拉”烧焦了一块。它一阵疾风骤雨,有一团跳跃的火焰瞬间便被浇熄了。一盏灯灭,心里便暗了一块。

我反问这个朋友最近一次哭的经历,她说起了好几年前的一件往事。

那时她刚工作没多久,因业绩突出破格晋升,没想到之前视之为好朋友的同事为之愤怒不平。有一次开会,她像往常一样坐在了那个同事身边。还没坐稳,却只见同事狠狠地在桌子上摔了文件夹之后换到了别的位置,周围其他同事诧异地。

篇6:关于传递正能量励志文章

亚马逊CEO贝索斯撰写的《善良比聪明更重要》。这篇文章对聪明人来说,是很值得一看的。

我们的人生将为一系列的选择所填满,正像贝索斯的祖父曾经告诉过他的一样——善良比聪明更难。

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的夏天总是在德州祖父母的农场中度过。我帮忙修理风车,为牛接种疫苗,也做其它家务。每天下午,我们都会看肥皂剧,尤其是《我们的岁月》。我的祖父母参加了一个房车俱乐部,那是一群驾驶拖挂型房车的人们,他们结伴遍游美国和加拿大。每隔几个夏天,我也会加入他们。我们把房车挂在祖父的小汽车后面,然后加入300余名探险者们组成的浩荡队伍。

我爱我的祖父母,我崇敬他们,也真心期盼这些旅程。那是一次我大概十岁时的旅行,我照例坐在后座的长椅上,祖父开着车,祖母坐在他旁边,吸着烟。我讨厌烟味。

在那样的年纪,我会找任何借口做些估测或者小算术。我会计算油耗还有杂货花销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听过一个有关吸烟的广告。我记不得细节了,但是广告大意是说,每吸一口香烟会减少几分钟的寿命,大概是两分钟。无论如何,我决定为祖母做个算术。我估测了祖母每天要吸几支香烟,每支香烟要吸几口等等,然后心满意足地得出了一个合理的数字。接着,我捅了捅坐在前面的祖母的头,又拍了拍她的肩膀,然后骄傲地宣称,“每天吸两分钟的烟,你就少活九年!”

我清晰地记得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而那是我意料之外的。我本期待着小聪明和算术技巧能赢得掌声,但那并没有发生。相反,我的祖母哭泣起来。我的祖父之前一直在默默开车,把车停在了路边,走下车来,打开了我的车门,等着我跟他下车。我惹麻烦了吗?我的祖父是一个智慧而安静的人。他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严厉的话,难道这会是第一次?还是他会让我回到车上跟祖母道歉?我以前从未遇到过这种状况,因而也无从知晓会有什么后果发生。我们在房车旁停下来。祖父注视着我,沉默片刻,然后轻轻地、平静地说:“杰夫,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

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今天我想对你们说的是,天赋和选择不同。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天赋得来很容易——毕竟它们与生俱来。而选择则颇为不易。如果一不小心,你可能被天赋所诱惑,这可能会损害到你做出的选择。

在座各位都拥有许多天赋。我确信你们的天赋之一就是拥有精明能干的头脑。之所以如此确信,是因为入学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你们不能表现出聪明智慧,便没有资格进入这所学校。

你们的聪明才智必定会派上用场,因为你们将在一片充满奇迹的土地上行进。我们人类,尽管跬步前行,却终将令自己大吃一惊。我们能够想方设法制造清洁能源,也能够一个原子一个原子地组装微型机械,使之穿过细胞壁,然后修复细胞。这个月,有一个异常而不可避免的事情发生了——人类终于合成了生命。在未来几年,我们不仅会合成生命,还会按说明书驱动它们。我相信你们甚至会看到我们理解人类的大脑,儒勒·凡尔纳,马克·吐温,伽利略,牛顿——所有那些充满好奇之心的人都希望能够活到现在。作为文明人,我们会拥有如此之多的天赋,就像是坐在我面前的你们,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拥有许多独特的天赋。

你们要如何运用这些天赋呢?你们会为自己的天赋感到骄傲,还是会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

追随自己内心的热情

前,我萌生了创办亚马逊的想法。彼时我面对的现实是互联网使用量以每年2300%的速度增长,我从未看到或听说过任何增长如此快速的东西。创建涵盖几百万种书籍的网上书店的想法令我兴奋异常,因为这个东西在物理世界里根本无法存在。那时我刚刚30岁,结婚才一年。

我告诉妻子MacKenzie想辞去工作,然后去做这件疯狂的事情,很可能会失败,因为大部分创业公司都是如此,而且我不确定那之后会发生什么。MacKenzie告诉我,我应该放手一搏。在我还是一个男孩儿的时候,我是车库发明家。我曾用水泥填充的轮胎、雨伞和锡箔以及报警器制作了一个自动关门器。我一直想做一个发明家,MacKenzie支持我追随内心的热情。

我当时在纽约一家金融公司工作,同事是一群非常聪明的人,我的老板也很有智慧,我很羡慕他。我告诉我的老板我想开办一家在网上卖书的公司。他带我在中央公园漫步良久,认真地听我讲完,最后说:“听起来真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但是对那些目前没有谋到一份好工作的人来说,这个主意会更好。”

这一逻辑对我而言颇有道理,他说服我在最终作出决定之前再考虑48小时。那样想来,这个决定确实很艰难,但是最终,我决定拼一次。我认为自己不会为尝试过后的失败而遗憾,倒是有所决定但完全不付诸行动会一直煎熬着我。在深思熟虑之后,我选择了那条不安全的道路,去追随我内心的热情。我为那个决定感到骄傲。

明天,非常现实地说,你们从零塑造自己人生的时代即将开启。

你们会如何运用自己的天赋?你们又会作出怎样的抉择?

你们是被惯性所引导,还是追随自己内心的热情?

你们会墨守陈规,还是勇于创新?

你们会选择安逸的生活,还是选择一个奉献与冒险的人生?

你们会屈从于批评,还是会坚守信念?

你们会掩饰错误,还是会坦诚道歉?

你们会因害怕拒绝而掩饰内心,还是会在面对爱情时勇往直前?

你们想要波澜不惊,还是想要搏击风浪?

你们会在严峻的现实之下选择放弃,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前行?

你们要做愤世嫉俗者,还是踏实的建设者?

你们要不计一切代价地展示聪明,还是选择善良?

我要做一个预测:在你们80岁时某个追忆往昔的时刻,只有你一个人静静对内心诉说着你的人生故事,其中最为充实、最有意义的那段讲述,会被你们作出的一系列决定所填满。最后,是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为你自己塑造一个伟大的人生故事。

篇7:关于传递正能量励志文章

励志文章1:你不甘堕落,却又不思进取

01

记得当年宿舍里,几个姑娘立志考研,约定好早上六点一起去图书馆占座,李莹的动作总比我们慢十分钟,我们都准备要出门了,她才舍得从床上爬起来穿衣洗漱。

每天早上她自己订的闹钟都会重复播放无数遍,我们几个也会轮番喊她的名字,试图把她喊醒。可她就是无动于衷,上一秒嘴里吆喝着“又起晚了”,下一秒迅速回到梦中。

有些时候,她还会埋怨我们不把她叫醒,或者会责怪我们几个拉帮结派,让她自己一个人。听到这些话,我和其他几个舍友总是相视而笑,并不回应。

其实当一个人决定好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分一秒都不会去耽搁,执行力这件事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这群旁观者并不是什么救世主,想要别人的监督来让自己有进步的动力,但不论别人如何鞭策,却始终待在原地不动,任谁也帮不了你。

所以录取结果公布那天,我和其他几个舍友,约定好去学校门外的饭馆儿好好搓一顿,唯有李莹不愿出席。

从我们开始起早贪黑每天三点一线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看到了每个人的未来。每个人的结果都在意料之中,但李莹一直不甘心的认为,自己只是缺了那么一点的好运气。

直到现在我都记得,她用两只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眨盯着我们几个看来看去的样子,嘴里也一直念念有词“真羡慕你们啊”,语气里好像也带着那么一点的妒忌。

她说自己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就比她在自修室待的时间久了那么一点儿,就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呢。

我们几个人依然沉默,不知该如何向她阐述备考这一年里的生活。

寒冬腊月的早上,我们会排半个小时的队去自修室占位置,早上冻得脸颊通红,只能不断地哈气来让自己感受到一点温暖,而她那个时候一定正走在路上磨磨唧唧准备去吃早饭。

当我们待到晚上十点准备回宿舍的时候,她的电视剧已经看完了两集。

我们回去开着台灯刷题背书的时候,她已经敷完面膜准备睡觉了。她几乎每天都在不停的对自己质疑,担心考不上,也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也从未想过去争取,并为此竭尽全力。

也许她不懂,付出和回报永远都是等价的。

如果认为自己得到的不够多,那只能说明,做的还是太少啊。

02

因为有些不甘心,她说自己想试一次,于是一头扎进二战的浑水中。

我们时常会给她传授一些经验,想让她少走一些弯路,并且天真的以为她会发愤图强。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她依然无所作为,不思进取。

她的朋友圈每天都在刷屏,内容无非是关于哪个明星离婚了,某某餐厅在打折,自己又买了什么样的新衣服。有一次忍不住给她评论,劝她收收心。她回我:这次肯定也考不上了。

那一刻我突然知道,扶不起的阿斗原来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啊。

我没有再继续关心她的二战有没有一个好的结果,舍友之间的聚会,她也一次都没有参加。

其实她给我打过一次电话,告诉我她压力大,时常焦虑觉得迷茫,不想安于现状但又无力摆脱。言语中无一不在羡慕我们几个终于离开了囚笼,过得舒坦又自在。

我也费劲口舌给她开导了半个小时,把所有听过的正能量的话都告诉她,让她了解自己现在的生活,想让她燃起为之努力的动力,但遗憾的是,当一个人堕落起来,是根本听不进去别人讲话的。

那天挂掉电话之前,她说自己追的剧马上要更新了。

我不禁感慨起来,懒惰是一种奇妙的东西,起先只是在心里撒下了种子,然后再慢慢的在你身体中生根发芽,你上了瘾,中了毒,觉得惶恐,觉得焦虑,觉得不安,却不肯狠下心来付出一点努力,百无聊赖的去生活,却好似也乐在其中。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够真正拯救你的生活,如果你想从生活的泥潭中挣脱出来,靠的也只能是你自己。

03

不得不提的是,即使你和一个人处在相同的环境中,依然会拥有与之截然不同的人生,比如说,当年和李莹是上下铺的王瑜。

她就读的研究生学校是985、211,没有毕业之前,就已经和一家上市公司签了合同,工资待遇都不错。在那个工作她干了半年左右时间后,她告诉我自己准备参加国考,冲一次公务员。

我当时特别不理解,因为在我看来,那份工作可以带给她很多普通小女生望而远之的东西。

我就问她:为什么?

她说:我想要再拼一次,现在的状态,还完全不是我想要的。

备考的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都泡在自修室,一直待到保安来催要关灯了,才会拿着书本回到宿舍,通宵达旦是那个阶段中的常态。好在几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如愿以偿去了自己喜欢的岗位。

有时候我觉得她就像个小太阳,自带光芒,让人看见她就感到神清气爽。有一次我对她表达对她的崇拜之情的时候,她对我说:喂喂喂,你也可以啊。

只下定决心迈出第一步,不论经历多少打压都不选择放弃,向着自己心里的目标用力的跑过去,大不了摔倒了就爬起来,到达终点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原来想象中的简单其实荆棘丛生,但走过的那些坎坷和困苦,都会让你日后去感激。

是啊,她说的很对啊,我们眼里的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好像都具备不服输的特质,只要有一个心心念想要去实现的事,他们就拼尽全力的去争取,即使一路上再困难也要往前跑。

就像村上春树的说的那样: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也许,不负光阴就是最好的努力,而努力就是最好的自己。

04

很多人对现状都有着千万种的不满意,但有喜欢拿“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来安慰自己,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

但却不知,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与其对当下的生活满腹牢骚,不如努力的去改变。

也许你也曾把身边的某个人当做是奋斗的目标,试图踮起脚尖,去触碰他所处的高度,因为自己的平庸,所以会去羡慕那些走到哪儿都带着光的人,欣赏他们的为人处世,行事作风,感慨他们在生活中的处事不惊,行走的游刃有余。

在我们眼里好像他们的人生只有绿灯,可以一路直行,没有所谓的阻碍和磕碰,但却不知光鲜亮丽的背后,其实是汗与泪的相处。

于是你在一次次的踮脚伸手中感到了疲惫不堪,即使你心中对他的位置依然向往,却也最终选择了放弃,因为贪图安逸还有懒惰成性。

但你不知道的是,其实只要自己用力起跳,是有可能碰到金字塔的顶端,更加有可能看见别样的风景。

励志文章2:你已经到了可以重塑自己的年纪

朋友送我一本书,她在扉页上抄写书中的一句话:

“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

深有所感。其实这个世界上存在很多不可思议,只不过奇妙的事情并不常常发生,不然就太没劲了。

梦想实现的前提是,你想去做,无关强迫,无关刻意,甚至要带着点虔诚,真真实实地出自内心。

1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自己感到失望,因为一直以来活得太“乖”了。换句话说,就像《七月与安生》里的七月站在学校各种社团的招新海报前忽然变得无所适从:“我忽然发现,自己是个很没趣的人。”

初中的时候,每日学校和家两点一线,没有太多课余活动,没有太多兴趣爱好。同班同学叫我去露营,我觉得晚就拒绝;大家叫我去吃饭,我觉得人多太吵也拒绝;有男同学偷偷塞情书,我面无表情地撕个粉碎。听到别人讲笑话时会笑得很开心,但我永远是坐在一边傻笑的那个。轮到我讲笑话的时候,空气都变得冷起来,拼命想让场面看起来滑稽一些,却习惯性地端着掖着,怎么都和幽默无关。过于乖巧,反而失去了一个豆蔻年华女孩子应有的生动和不安。

如今的我好像不是这样子的。每当听到有人评价“和你在一起好有趣”或者“你好有意思哦”的时候,我会感动,会在内心偷笑。

虽然仍旧说不上幽默,至少,我慢慢从过去的自己中脱离出来。那些棱角与温润,都是自己帮自己打磨上色。

2

学校里常常有文艺演出,每次看到那些弹唱的同学专注的身影,手指灵活地在弦上翻飞,除了陶醉,还会止不住地羡慕。我曾经在半夜哭着问妈妈,为什么小时候不让我学一门乐器,这样我现在就可以多一项技能了。

我爸是英语翻译,按理说从小应该就有双语环境,但在我的记忆中,他很少和我说英文。我上小学和初中那几年,是他工作最忙的时候,有时候忙到碰不着面。需要家长签字,就把作业放在桌上,我睡了,他很晚回来给我签好字,第二天早上他走了,我把签好字的作业收进书包里。

小学六年级时的一堂英文课,老师让我们即兴用英文说一下自己周末做了些什么。我眼神飘忽,低着头,却还是倒霉地被点了起来。支支吾吾了半天,头脑一片空白,站了几分钟,最后结结巴巴地挤出了一句话。老师的一句“你下去吧”,让我的自尊心粉碎。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把自己的无趣、没有出众的技能,怪罪到我的家庭上,埋怨父母没有为我的人生安排详实的计划,就那么让我自顾自待着,一不小心就长到这么大了。

因为咽不下那口气,初中的一个假期,我厚着脸皮跑到桂林中心广场的英语角。桂林是个旅游城市,有很多外国人选择在这里居住养老,于是每周五晚上都会有老外在那里喝啤酒聊天。我和很多高中的哥哥姐姐一起,跟那些带着各种口音的老外交朋友。

就是在人堆里结结巴巴,把脸丢完了,然后慢慢进步,把自信又捡了回来。

很多东西,先决条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天自己给自己创造的条件。你现在的样子,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过去的自己塑造出来的。

3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观点,“你要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花点钱。”在你能够赚钱的基础上,每个月抽出5%用于投资你的未来,虽然看起来没有多少钱,但你永远都预料不到,那点投入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回报。

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每个月若只能剩下100块,又该怎么投资自己的未来呢?举几个例子吧: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审美上有欠缺,怎么打扮都很土,那就订阅几本服装杂志学习一下常规配色和服装搭配,学习一下化妆和基本礼仪。一年下来,至少会让你在买衣服这件事上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你觉得自己头脑很空,出口无章,那就去办一张借书卡或者每个月给自己买几本书吧。认真读,仔细分析并有文字产出,还可以积极与人分享所得。一年下来,你的眼界会比之前宽广不少。

如果在十几岁时,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家庭的影响,那么到了二十几岁,能决定我们变成什么样的,是我们自己。

4

常常有人提到蔡康永的那段话:15岁觉得学游泳难,放弃学游泳,到了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学英文很难,放弃学英文,28岁出现了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心动的人和事,错过风景。

天赋这件事情,本身就因人而异,从不会有绝对的公平。出身贫穷或富贵,也都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可是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平等的权利,到了二十多岁,是可以给自己创造机会去改变现状的。

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再小的阻碍也成为了理由。

不要光顾着羡慕,却无动于衷。

高中的时候,对未来满怀憧憬,毕业留言里也爱写“愿你成为想成为的人”之类矫情又鸡汤的话。那个时候,只是简单的说说而已,如今却已经到了一个可以重新塑造自己的年纪,和过去说拜拜的年纪。我知道,你们的内心都有一个展翅欲飞的、隐隐而动的自己,他就藏在你的身体里,需要你打破这副驱壳,才能翩跹自由。

要记得,成为想成为的人,不要只是说说而已。

励志文章3:决定你前途的,不是起点

曾有两个同事A和B,来自同一所大学,同届同系。

在一个单位,这算挺近的关系了,按说该结为死党才是,然而他们并没有。

因为A骨子里有点瞧不上B。

A是本市人,家境不错,大学刚毕业就车房齐备,人也比较清高,不屑与常人为伍。而B来自外省农村,住单位宿舍,每个月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汇一半给读大专的妹妹。

可能因为出身不同,B压力比较大,工作特别卖力,连着两年都是单位的优秀员工,领导给的评语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而A则热衷于喝酒约炮玩游戏,常因为喝大了不来上班,周末若遇临时加班,也是百般推脱。

一般聚会或者打车,都是B跟我们抢着付钱,A的常态就是坐在那里岿然不动冷眼旁观。

后来B考上研究生,A也借母亲的关系,去了更好的单位,俩人一起辞了职。

当时有位同事私下感慨说,真是同人不同命啊,B那么努力地考研,毕业也未必进得了A的单位,而A不费吹灰之力就已经站上了B的终点。

我们领导就摇头,说不对,从他们的能力、心气、为人看,A现在是到顶了,但B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B的人生,起点低,上限高。

果然,现在十年过去,A还在那个单位原地踏步,而B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

这个社会流行“起点论”。

人们特别喜欢说,看啊,那个谁,他爸是谁他妈是谁,所以他现在活成了谁。没错,一个人的起点很重要,如果能从一个高度上起飞,飞得高的几率自然要大很多。

但是有很多人,有父母加持,有亲友相助,天生就站上了高起点,可惜他的能力、心气不足,自打上了路,就在一直一直往下滑,那个起飞点,可能就是他的最高点。

也有很多人,比如马云刘强东,农村的泥坑里长大的,起点低到不能再低,但他们够聪明够努力,一路拓展人生的上限,于是能够扶摇直上,越飞越高。

雄鹰从谷底起飞,一样可以冲天。而母鸡就算在云端起步,也只能步步滑落。

其实,我们很少会仅仅因为一个孩子出身差起点低,就断定他必然没出息。但如果一个年轻人整天热衷于喝酒约炮玩游戏,视工作为浮云,那么就算他的出身再优越,我们可能也会暗叹此人烂泥糊不上墙。

所以,一个人有没有前途,关键真不在于起点,而在于他有没有上升空间——也就是他的上限有多高。起点是加分项,而上限是决定因素。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上限呢?

其实有很多方面。比如智商、情商、人品、上进心、努力程度等等。

你的智商高人一筹,人生的上限就要高出一截。

你善于为人处世,上限又要高一截。

你肯吃苦,也给上限加分。读书多、学历高,加分。眼界广、境界高,加分。抗压能力强,加分。有一技之长,加分。广交朋友,加分。有情有义,加分。

反之,目光短浅、贪玩懒惰、小肚鸡肠、自私冷漠、不学无术,都是减分项,都会拉低你人生的上限,收窄你的上升空间,使你抬头便是天花板。

人是多维度的,你的每一个优点都是发动机,推动你向上拉升,而每一个短处,都是包袱,拽着你向下滑落。这两者的合力,决定了你最后的高度。

前几天有读者给我留言,说:月亮姐,你相信努力就能成功吗?我以前特别信,现在不信了。我在一个酒店做了三年厨师,一直很努力,基本每天都是最晚吃饭最晚睡觉的,这次厨师长辞职,我本以为会让我干,但昨天经理说要让一个才来俩月的人做厨师长(他是总经理的亲戚),还说我没学历,不会管理,干不了。

我真的很受打击,这社会,农村孩子真是没前途没出路,努力有什么用呢,人家随便一个借口就把你打发了。

我给这个读者讲了A和B的故事。我说,其实并不是农村孩子没出路,只是我们要付出更多辛苦才能找到那条路,你从山底起步,而那个总经理的亲戚从山腰出发,今天你可能拼不过他。但是你继续努力,五年八年以后,局面就会不同。

你努力修炼厨艺,每道菜都比别人做的好吃,你的前途就比别人光明一点。

你学历不高、不会管理,这可能确实是你的短板,那么,多读点书,多向人学习管理经验、处世技巧,你的前途又会光明一些。

当你把拖累自己的短板尽量补齐,把推动自己的长板尽力拉长,你的前途就广阔了。

我不相信努力一定成功,但我相信努力一定有用。它的用处就是:拓展你人生的上限,让你的未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有更多更好的可能性。

一个人从哪里起步是命里注定的,我们无法选择。而人生的上限,却可以经由努力不断拓展。

起点低是天然弱势,但抱怨没有任何意义,倒不如趁着年轻,多想想自己上升的动力在哪里,如何使它更强劲,再想想自己的短板是什么,要怎么摆脱,不被它拖住。

这世界有阶级分化,有与生俱来的不平等,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决定你飞得高不高的,是你的能力和努力,而不是那个最初的出发点。

有的人十六岁就到达了人生的顶峰,而有的人六十岁还在有条不紊地进步。

好的人生,上不封顶。

励志文章4:为什么说绝大多数人都是“低品质勤奋者”

1

一个普通“勤奋者”的模糊肖像

如果你足够勤奋,你多半会按照被这个时代所鼓励的方式去生活——热爱学习,拥抱变化,走在快速成长的风口上——或者至少你是这么认为的。

首先,你会耳濡目染相当数量的缺乏实现路径的励志故事,相信天道必然酬勤,在地铁上也不忘用一本《创业维艰》或者《穷爸爸富爸爸》来配合自己的定位;

然后,你对潮流的走向也相当敏锐,罗辑思维的语音一天不落,忙于穿梭于各互联网创业训练营,一言不合就用微信来扫一扫,自以为与各种大咖建立了连接;

当然,作为崛起的中产阶级一份子,你对于旅游也持有支持的态度,说走就走的事情也不是没干过,体验不同的生活固然是一个很文艺的说辞。

然而下面往往才是重点——用美颜相机精心地采集好你“生活在别处”的证据,通过朋友圈被选择性地展示出来,并满怀期待地等待32个zan。

可是问题是:你做完了以上所有事,你会如愿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吗?或者你有认真考虑过结果吗?

是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讨论的绝不是“勤奋的姿势”,而是“勤奋所带来的结果”。

2

表演“勤奋”,还是想把事情搞定?

大概很少人会拒绝“成功来自勤奋”这种说法。

就像大多数人拥有梦想的人一样,说不定凌晨四点,你就踏上了一天的征途,去迎接一整天的忙忙碌碌和东奔西走,好不容易处理好一天的工作,顾不上身体被掏空,又赶着最后一班地铁回家。

我相信,你这么一复一日地努力,无非想结果更好一些,离成功更近一点,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时间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舍昼夜地消逝。

不经意间小半年过去了,接着一年又没了,直到你盘点收获时,才尴尬地发现以下事实:

1.之前计划好的雅思没有准备好,只得弃考或者硬着头皮裸考,导致无法出国;

2.一直想提高的演讲和写作技能也没大长进,所以那次难得的公众表达机会就这么白白溜走;

3.甚至你一直期待的“减肥成功后,自信满满地向女神大胆表白”这样的美好画面也没有出现,原因想必大家都了解。

这所有的一切,都与你制定目标时的雄心壮志相去甚远,压迫着你的神经,以至于你会显得忿忿不平:我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却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实在是不公平!

事实上你只是在表演勤奋而已,这种看似勤奋的行为实质上是一个人“思维懒惰”的保护色。

用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来概括:这根本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还是结合文章开头的场景来谈:

你听完罗辑思维的语音后,一时心血来潮地下单了很多书,却从来不看——不难理解,毕竟买书的行为容易,看书则要困难得多;

而更加困难的是,你完全没有思考过你应该系统地读哪些书来更好地解决你的实际问题,哪些书对你的帮助最大。

你下了血本,花了大几千块去听风头正劲的某大咖演讲,哪怕他标价¥38的书里所阐述的思想完全一样——这也好理解,毕竟听演讲这个行为有逼格又轻松,况且还可以勾搭上大咖;

而相对让人不那么愉悦的还是埋头看书这件事了,至于能否勾搭上大咖,我认为唯一靠谱的判断标准就是你的咖是不是够大,但是思维懒惰者总会有自欺欺人的理由。

至于“旅游去体验生活”这件事,我很认同其价值,不过我认为其美好特质依然与思维懒惰者无缘。

我问过好多朋友:你旅行的目的是什么?令我吃惊的是,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是好像没几个人能真正说出一个让他们自己满意的答案。

当然,有一个女生想得比较清楚,她认为“旅行是一种让自己从例行公事般日常脱离,去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机会”。

也许正是她的这种认真思考所带来的对于旅行的认同感,让她分外珍惜每次旅行的机会——往返机票和住宿的预订、装备行李的配置,以及记录心情的旅行札记——无一例外的精心规划。

我几乎能想象出这种积极的准备态度会让她拥有怎样高品质的旅行经历。

以上行为的价值有高有低,但毫无例外,你很有可能就选择了价值更低的那种。

在此声明,虽然我用的代词是“你”,实际上也是“我”,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倾向。事实上,一旦我们选择了“思维懒惰”,我们也就选择了做一名“低品质勤奋者”,同时也就选择了低价值的行为和由此而来的低价值结果。

到这里,我有了这么个初步结论:“思维懒惰”所带来的“低认知水平”才是“低品质勤奋者”产生的原因。

不过依然困扰着我的是:费这么大劲,苦也没少吃,福却没多享,从经济学角度看,“低品质勤奋者”的勤奋行为性价比极低,完全不具备投资价值,那为什么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么多人还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

3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愣了半天,我想如果你初次看到这句话,并且足够走心,多半也会被震撼到。

这句话的力量在于它放弃了自我欺骗,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任何寻找借口的可能。所以,经济学上解释不通的事情,就这样在心理学上找到了突破口。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在进化史上绝对长的时间内,人类都没有被赋予过多深度思考的任务,原因很简单,光是应激反应就足以解决掉过去95%以上的问题了。

但是让基因万万没想到的是,人类的进化速度竟然是如此之快!

让我们从远古穿越到现在,那么目力所及,现在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变化,急剧的变化,非常急剧的变化!

事实上,变化早已经成为了我们彼此心知肚明的共识,这种越来越快的变化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信息的指数级发展,从信息的承载方式上亦可见一斑——从甲骨、竹简、羊皮卷、印刷纸,一直到理论上无限大的虚拟存储空间。

对于这种信息疯狂蔓延所引发的知识洪荒,每个人可怜的认知能力显得是那样微不足道,认知能力取代了知识信息储备成为了更为稀缺的资源,构建起人与人之间新的壁垒。

如果此时还顺从顽固不化的基因,继续思维懒惰下去,避免反人性的深度思考,会导致什么结果?

我想结果大概也很容易预测——我们将无法享受到知识增长和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好处,至多维持目前水平的生活质量,甚至被淹死在信息的洪荒之中,焦虑无助、不知所措。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想得到与过去不同的结果,就必须做一些与过去不同的事情,而这些不一样首先要体现在认知层面。

4

“深度思考”才能带来“认知升级”,从而成为“高品质勤奋者”

谈到“深度思考”,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

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死生亦大矣,这段话用事关生死的极端描述强调了“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很有说服力。

我们都知道《孙子兵法》,在这部被誉为“兵学圣典”一书的“军行篇”中有这么一句: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意思是说,在两军短兵相接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努力收集一切渠道的信息,充分评估当下态势,殚精竭虑地质问己方一切的隐患和可能发生的问题,然后在脑海里推测、模拟战争可能的走势,利用现存资源来精心筹划出解决方案。

等到这所有工作都就绪,双方真正踏上战场的时候,才能将一切了然于心而胸有成竹,这仗才会有胜算。

由此可见,对于精心准备的一方,战争的大部分工作在战前就在深度思考的头脑里完成了,上战场打仗只不过是一个例行公事般的存在,胜负的天平早已倾斜。

写到这里,我基本上也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勤奋很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优秀结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那么如何让它变得充分必要?我给出的答案是——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而至于如何深度思考,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

希望每一位真正勤奋的人都能撕掉“低品质”的标签,过上配得上你努力程度的高品质生活。

励志文章5:只有努力成为更好的人,才有资格任性

众人皆知,我和我老大素来“不和”。这种不和更多不是关系上的,而是思想上的。当初刚进公司的时候我就发现,我与他对运营的理解就有偏差,理念也不一致。

我思想更激进,更前卫;他则有些保守,不太敢突破。

因为我接触新媒体比较早,喜欢玩病毒营销,想靠用户主动分享去传播,然后再从大量用户中培养相关受众;他则更倾向于一开始就从目标受众做起,一点一点慢慢积累,一点一点稳步扩大。

当然我能理解他,因为传统的教育行业转型很慢,并没有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他稳扎稳打一步步走来,做得也很不错;很多时候他可以用经历来压人,我却无话可说。

而在他眼里,我可能也是冒失的,癫狂的,这我也清楚。

于是,我俩在会议室里吵架是常有的事。因为意见相左,或者态度不对,爆粗口也时常发生。

比如我说:产品就这屎样子,不投那么多钱,要那么多量,还想怎么推?

他回:一点一点推。

我驳:大哥,咱们是有KPI的。

他反击:靠,产品就是屎,好的运营也能卖出去!

我讥讽:行,您说的对。可就算是屎,咱怎么也得包装一下吧,玩个概念,换个口味吧?

他坚持:再怎么换,产品的本质也不能变!营销的口味不能太浓!

我无奈:我就不信了,还真有爱吃屎的人!

……

我很少用感叹号,但我们对话的语气,除了这个标点我想不出其他的。每次我们基本总是在同一个观点上争执,来来回回就那几句话。

争执时常是好事,说明彼此重视。可时间久了,的确心烦意乱,没有心情做事。时间久了,我自然表现得有些消极。

不久,就被老大发现,于是又被拉出来单练。

“最近怎么不跟我吵了?”他瞄了我一眼,试探性地随口一说。

“吵有什么用?吵了也不被重视。”我顺着话茬,想要借气发气。

“没用就不吵了么,你的价值呢?”他反问。

“如果是你呢?你的意见不被采纳,你怎么做?”他反问,我也反问。

“我会继续坚持。因为我必须在团队里体现价值。”他这么说,其实我早有预见,促进员工积极向上嘛,谁不会?我心里暗自不服。

“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的反感。我又不是没在你这职位上呆过。”还没等我的逆反心理酝酿彻底,他则当头一棒:“我跟你一样,上头也有人盯着,我的绩效跟你差不多。我的策略其实常常也是上头的策略,我有时也想尝试一下你的想法,但常常上头决策说不冒这个风险,那我有什么办法?”

他看了看我,突然语气又平和下来:“你以为咱这个钱是这么轻松挣的么?我们都不是决策者,所以实话告诉你,你挣得这些钱里,公司买的不单单是你的能力,还有你的忍气吞声。”

我憋了一肚子的火想要发泄,心想你要再跟我吵,我直接不干了。没想到老大直截了当的两句话,让我立马熄火,无力反驳。

嗯,嗯,我频频点头。我知道有些话是在安抚民心,不能全信;但他的这些,的确是亲身感悟,戳人肺腑。

原来我们都是一枚棋子,不是那下棋的人,更不是观棋的人。

许多道理我们可能平时也懂,但这种“懂”只停留在认知的层面,尚未通透。

这两天我不断思考这句话,越想越觉得他这句话说得太对。我以往自信满满,觉得公司选我,无非是看重个人能力,想要通过我的能力为他们获利。所以我才敢吵架,敢任性:是啊,我牛逼你能把我怎么样呢?

可单凭我一人,真的有力挽狂澜的本领么?

没有,除非你是决策者。

那么企业找你来做什么?

做事,而且按照企业想要的方式去做事。

Bingo!企业是靠流水作业生存的,越大的企业越是,每个人更像是一枚小小螺丝钉,所以在他们看来,只要你保证运转正常,不怠工,不生锈,也就够了。

而能力嘛,呵呵,匹配即可。溢出来的部分,更多是为你自身增姿添色,体现你的个人价值,对于公司的整体运转,波动不大。

我曾待过的某家公司,整个营销团队内乱,三十多人的团队基本上只剩三五人做事。

当初商量好一齐跳槽的人,都以为集体的负能量至少可以撼动集团。可到头来呢,不出一个礼拜,公司又引进一个新的团队进来,虽然整个月的业绩受到了影响,但整个季度的利润却丝毫没变。

后面才知道,早在这次“内乱”之前,人力就已经准备“换血”了。

当然我不是说能力不行,只是你个人的能力,的确有太多的局限性。最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太容易高估能力,而忽略其他。这种过于自我的优越感一旦形成,便容易偏激,容易傲慢,最终误了自己的前程。

能力是基础,但相比于能力,很多公司更看重的是员工的执行力。这一点,小公司不明显,越大的公司越是看重。

而说到执行,这里面必然夹杂了太多的不情愿。包括工作量爆表,包括任务分配不均,包括生活、情感因素,包括老板的做事方式与态度,也包括上文所提到的,你的意见与上级领导的相左。

等等这些,你所承受的苦与累,劳与怨,仇与恨,都应该算你工资的一部分。这部分薪水,就是要你去克服你的负面情绪,往白了说,就是花钱买你心情。

这很现实。上周我去见某出版公司的编辑,她也做了一些知名的畅销书,但让她头疼的却是,她目前所在的出版公司,只对重量级的作者费心思宣传,却不会给未成名的作者太多资源,包括广告包括营销,有些书即便加印了,也不可能因此获得更大力度的推广。

在她看来,这种对于新人的不器重,便是她一直不能接受的事实,她一直认为,大红大紫的作者的书卖得好,并不能证明她自身的实力,把一个新作者做成红人,才算本事。

可如果你是决策者,那些知名作者或许会给公司,都带来足够的收益,无论品牌还是利润。

两者矛盾明显,各有苦衷。

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她并不会走,原因很简单,接连跳槽于她发展不利。

那么这份工资里,除了她的能力以外,一定还有许多的隐忍和不情愿。

是啊,我们可以有骨气,但不必故意跟钱过不去。

好了,与你们说道了一番,劝解的同时,也是希望自己可以变得忍耐一些,理解一些。至少我现在的能力,还没有到达说走就走、走后无悔的地步。

我脑后一块反骨,生性不受约束,唯有寄托给岁月和见识,一点点去磨砺去安抚。

其实教人妥协的我,是一个极其偏执任性的顽童。

因为任性,我吃过太多的亏,我深知倔强害人之深,所以才不想让你们如我一般,不着待见。

老总监一句话至今记得:你这种人,生来骄傲,是别人眼中的刺;但你也有你的路,只不过一定要比别人更拼更卖命才行。

如今的隐忍,是为了将来游刃有余的改变。一个人只有努力成为更好的人,才有资格任性,才有理由放肆,才有资本去选择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一个敢做敢言的人,也不会轻易被环境左右,他相信的不是运气,而是自己的实力。

鸟儿的安全感,不是它有枝可栖,而是它知道就算树枝断裂它还可以飞翔。人也一样,或许你有很好的家境,有朋友依赖,有金钱支撑,但这都不是你的安全感,这是你的幸运。唯有自己内心愈发沉稳,身怀的本事才能够支撑你的整个人生吶。

篇8:传递青春正能量文章精选

有人说,青春是人生中最绚丽的一篇乐章,演绎出的是人生中最精彩,最激情的一段时光;也有人说,青春是人生中最壮丽的一幅巨作,勾勒出的是人生中最壮美,也最难忘的一段年华。是的,在坐的你们,我们,还有他们正在谱写这篇乐章,描绘着这幅巨作。因为我们正值青春,因为我们能量满身。

人的一生,在一直追求光明和希望,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青春,没有你理想中的那么完美,但也没有你眼中的那么不如意,这个过程中也许会存在各种坎坷,挑战,但总会有一种力量将你摇摇欲坠的心扶起,这种力量,就是我们的青春正能量。

想起革命时代,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织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之图。林则徐用虎门销烟的实际行动响应了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用犀利而有正能量的文字发出的狂人的呐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写下来的壮丽诗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周恩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阐释了什么是青春中的正能量。矢志不渝,追求真理,这就是那个时代,青春中的正能量。

现如今,大批“8090”后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在质疑声未落时,涌现一批“道德8090后”群体:,我们学校校园十大感动人物,母亲早逝,父亲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他于是带着父亲上大学,靠与父亲一起捡破烂维持生计。这样一个身处逆境的少年,他的身上却体现出自立自强、乐于助人,以及阳光般的开朗的性格。他的爱心、孝心、恒心感动了整个中国....8090们,我们立志要做“靠谱”的新一代,用爱拥抱世界,用行动证明青春,用我们的正能量温暖社会。

,是与众不同的一年,我们迎来了我党十八大的胜利召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这个富有特色而有鲜明的主题,引起了我们广泛的学习与讨论,我们在思考着,正值青春的我们,沐浴在十八大的春风中,到底能做些什么,怎么做,才能把我们青春的正能量释放出来,传递党的温暖。

这一天,在我们班级团支部的精心策划与准备后,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养老院,以“沐浴十八大春风,传递党的温暖”为主题,进行了一次慰问演出。当我看到每个寝室都拿出了精心准备的节目时,但我看到同学们为老人们热心的按摩时,当我看到同学们为老人戴上一幅幅精心准备的手套时,我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我感受到了我们班学生的热情,团结,无私,我感受到了他们释放出的青春能量,我也看到老人们那已经挤不出笑容的脸上露出的那一丝丝微笑。

传递青春正能量文章:青春进行时,传递正能量

经历这些时光的时候,并没有觉得青春有多么珍贵——每一段青春都应是发光体。但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却深深感受到“37.8℃的青春”才是青春所散发的热度。

“你觉得孤单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是让你发现光芒的机会;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知道谁是你的贵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出自于刘同的文章。相信跟我一样看了这本书的人一样跟我感触很多吧。如果,你和我一样看到这篇文章还是会有很多的思考,还是会回忆着自己曾经过往的成长与青春的话那么恭喜你同时也谢谢你你的青春从现在开始起步并且你还没有放弃你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无关完美,只是,我们现在能开始努力至极,将不完美变成完美,化缺点为优点,总结出一个你认为最完美的自己,然后趁现在我们都还年轻再战一回。

“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致青春》出自于陈孝正的经典台词。这是当下最流行的话题也是最流行的电影,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多少都会勾起我们对青春的记忆。曾经我们都义无反顾的为了追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而抉择过。现在得到的却是对当年那一份遗失的美好追悔莫及;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许是成功的,但是我们失去的也是心灵的救赎。年轻人有梦想就要勇于去追求,不管走多远都要记住不因生活的压力,琐事的烦杂,将我们变得麻木,冷漠,行色匆匆中,其实青春就是努力,倔强,不服输。现实总是很残酷,但是希望在未来的日子,我们不为了生活而忘了梦想,不为了老练而丢弃冲动,不为了成熟而失去格调。记住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厚度。

无论时代发展到何种地步,有三样东西永不褪色,那就是:感恩、信用、期盼。崇高真挚的品德用眼睛看不到,却可以用心灵去感受,当我们受到恩惠时,只要怀着感恩的心,就可以走进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在爱的词典,没有重量,负担,危险,有的只是奉献,无私,同样在感恩的词典里,也只有无限颗感恩的心。每个人都需要爱,因为有爱,生活才充满希望:因为被爱,生命才能懂得付出和回报。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吧,因为感恩可以收获善良与感恩。我们的青春因为有了感恩的色彩,所以五彩斑斓。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有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将来;你嘲笑我的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在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我为自己代言。伸出双手就能拥抱全世界。世界其实不大,只要你愿意踏出第一步,世界就在你脚下。当你站在那个夏天的海岸线,其实我都知道我们还是心里面那个狂热的少年。

我不想错过青春,更不想虚度青春。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亲爱的我们青春没有彩排,我们的青春正在进行时。现在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准备好了吗”?

篇9:传递正能量的文章

励志文章1:人要逼着自己去成长

昨天和朋友柚子逛街,聊到她目前的一些困扰。

柚子是一个不大善于沟通的人。工作上,她很少主动和带自己的法官沟通,每次都只是默默完成交代的任务,再无交流;进修上,她去参加讲座,她有问题想问,都已经在脑海里组织好语言了,现场人也不多,她却就是没勇气开口。

柚子的困扰,让我想起一位前辈,张小姐。

张小姐是某公司的经理,四十不到,财务自由,玩得一手好基金,房地产买到美帝去。在几百人的剧场做分享,她谈笑风生,从容自得,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

她对我们说:“无论在何时何地,你都要想办法让别人记住你,而且最好永远忘不掉你。”

我被这句话触动到——当时,我一直在寻求提高存在感的办法。尽管那时候我都不太敢举手,却还是强迫自己向她发问:“有一些人天生不善于表现自己,该怎么办呢?”

张小姐闻言,给我们讲了她的故事。

其实,她也不是天生爱表现的人,性格比较内向。在工作的前几年,她不爱出风头,一想到被众人目光聚焦的感觉,心里就七上八下、紧张不已。她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存在感极低。

有一次,她和同行小柯因为业务上的关系结识了。

她和小柯提起:“其实,我们一年前就一起参加过一门培训。”

小柯一脸迷茫,努力回忆了一下,还是坦诚地表示不记得了。

张小姐心里有点失落。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工作两三年来,一直在原地踏步,正是因为她从来不“逼”自己去当众表现——你从不表达观点,别人就不会知道你的看法;你从不发言提问,别人就会忽略你的存在。

没有人会注意你,没有人会赞扬你,没有人会羡慕你——没有人会注意到你。

你就这样被忘了,即使已经工作了两三年,在大家眼里也不过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透明人。

张小姐所在的企业是一家跨国公司,时常要开远程会议。以前每次开会,她从不过多的发言。通常是总部代表讲完后,问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其他七个国家的代表依次提问。最后总部问,中国人有没有什么意见?

这时候,问题差不多都被其他人问完,张小姐只能说“没有没有”。

不甘心永远这样沉默下去,张小姐下定决心,逼自己改变。

她暗暗给自己定下任务——每次视频会议,一定要抢在第一个提问,哪怕只是问“刚才讲到的XXX能再解释一下吗”。

从一开始的头皮发麻,到后来越来越自然流畅,张小姐渐渐喜欢上了积极表达的感觉。

起初,她很担心自己的提问会没水平、被别人笑话。但后来她发现,如果逼着自己提问,就会下意识地更认真地去倾听和思考,最后问出来的问题,往往是很有质量的。

因为逼着自己去表达,她在同事的眼里,逐渐从“啊我想想,她人还不错吧”的小透明,成长成了“很有想法”“很有见解”的业务骨干。

有时候,人要逼着自己去成长。

张小姐对年轻人的奉劝是:永远选择不安定的一方。对人生方向犹豫不决的话,就往变化激烈的一方走。逼着自己离开舒适区,你才能快速成长。

说到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张小姐甚至开玩笑说:“千万别选爸妈让你选的工作。”

譬如,她就没有听爸妈的话,在当地谋一份铁饭碗,做一成不变而毫无挑战性的工作,而是选择了进入竞争激烈的外企,逼着自己每天快速学习、边学边用,每天都在逼自己迎接挑战,每天都在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一天天成长起来。

某品牌亚太区总经理董先生,也有着类似的心得。

董先生的人生转折点,发生在34岁那一年。

在此之前,他只是庞大集团的一颗小小螺丝钉,薪水勉强能供给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孩子。

2000年时,公司想要外派总部员工开拓中东、非洲等空白市场。当时,候选人除了董先生外,还有几个和他资历相仿的同事。

包括董先生在内的几位候选人都犹豫着,外派虽然是升职加薪的跳板,可也意味着要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国度东奔西走,还时时顶着单枪匹马开拓市场的巨大压力。

其他几个人最终选择了放弃这个机会,而董先生决定逼自己一把,把自己推出舒适区,踏上了外派之路。

当时,公司没给他一兵一卒,他只身上任,一个人拿着行李就去了阿拉伯。

七年外派,他飞来飞去,以至于一早上醒来会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他在印度做行销,办road show,租了三台卡车,让使用者到卡车上体验产品,如果觉得好就用卡车把他们载到附近店里去买。以这样的方式,他亲自跟着卡车,跑了印度整整八十一个城市。

这七年时间里,他帮公司打开了阿联酋、伊朗、以色列、哈萨克、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市场。

外派回国,他成为了公司的亚太区总经理,为人信服。

在贫穷落后的印度、在纸醉金迷的迪拜,在各种巨大的文化差异下,他经历过艰难,忍受过孤独。也是有过退却之心的,但他“逼迫”着自己坚持下去,继续披荆斩棘、开疆辟土。

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你有多优秀;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能。

很多“优秀”,就是这么逼出来的。逼自己不要懒惰、不能胆怯、不准退缩,逼自己从舒适圈里走出,让自己在一场场硬战中日趋成熟。

面对人生抉择时,退一步,并不会海阔天空。你一次次退让,其实是在拱手交出对生活的选择权。你不逼迫自己,到了最后,就只能为生活所迫,被动地束手就擒。

我也问过自己:总是逼着自己,那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前段时间,我采访了几个瘦身成功的妹子。其中一位,三个月瘦了三十斤,骨骼肌从22.5kg上涨至24kg,胸部从C-CUP升到了D-CUP。

减肥的那三个月里,她逼着自己每天下班后,七点赶到健身房,拉伸到八点,有氧四十五分钟,再拉伸到九点。回到家,已经是十点。有的时候要加班,她就约一大早七点的课。

公司发蛋糕,她把蛋糕分给所有人,自己不敢吃,眼巴巴地问同事好不好吃。

加班时叫外卖,同事们点了麦当劳,她就只敢点一份土豆泥,用水泡过后再吃。

她说:“我想试试看,这么多年来,我究竟能不能坚持下来一件事。”

逼自己坚持三个月,当然不容易啊。可是瘦下来以后,就可以穿腰身尽显的好看裙子,就可以在自拍时不用拼命找角度,就可以不经意晒晒锁骨和人鱼线……

你现在逼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是为了将来能尽情地做想做的事。

现在的你,逼着自己去成长、去变成更好的样子,把握人生的主动权,将来才不会为形势所迫,被驱使着艰难前行。我们逼迫着自己努力,是在为将来争取随时任性的权利。

有时候,人要逼着自己去成长——别偷懒、别胆怯、别退却。“进”一步,才能看到海阔天空。

励志文章2:你真的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我曾经真的很害怕有人不喜欢我。

年幼的时候,我主动承担班级里中午吃完饭洗碗的工作,然后一个一个帮他们放在名字对应的位置;我会帮每一个同学擦完桌子,然后再离开教室;在一起合影的时候,看到边上没有入镜大哭的同学,就主动让出空位,还笑着和老师说:没关系,我不拍也无妨。

我并不计较每一次评优的时候,最后都落选,我好像更介意的是,老师和同学能不能喜欢我。

我会拿着那个没有洗干净的碗,帮同学再洗一遍,说一声抱歉;擦得不干净的桌子,就再擦一遍;同学嫌我站在旁边挡住了他们拍摄的光,我就走得远一些。

我真的不介意,只要他们高兴就好。

一直到某个儿童节,班里分奖品,分到我的时候,正好是一个铅笔盒,可老师却给我换了一根铅笔,顺带着和另一个老师说:没事,她不会闹的。

我就这样目送着自己喜欢的铅笔盒走到了另一个同学的手中,却还笑着应付老师投来的不屑的笑容。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做一个想让所有人喜欢的孩子,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我承认这件事对我的改变是巨大的。父母从小教育我的“只要努力,最终会让所有人都喜欢你”的谎言,突然像破碎的琉璃,在我面前洒了一地,洒掉的还有我对于付出与获得的幻想。

然后,我终于明白,所有的周全只是让自己成为了一个软弱无能的人,自己苦心经营的期待最后落成了别人眼中永远的无所谓。而事实上,他们喜欢的只是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从来不是你本身。

我该庆幸,自己幼年做的傻事,提早经历了这一切,所有需要痛悟出的道理,或许真的越早经历越好。

前些日子,有一个旧友在平台后面给我留言。他的大意是:你不要总是写一些朋友的故事,写生活的琐事,你写点历史人物可不可以,你讲点国家大事可不可以,你发表点有价值的评论可不可以!他结尾说的一句话是:你这样的人,注定只是一个平凡人,注定一生没成就,写点文字混饭吃,谈点风月装格调。

我惊讶于他如何找到我,事实上,他告诉我他的名字的时候,我几乎想不起他的模样,只记得好像是一头的卷毛,年少的时候,路过我的身边也是侧目。对了,以前小时候,他还喜欢抢我的作文书,然后碰到喜欢的那一页就撕走。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他的话,一点都没觉得生气。

这些年里,遇到了两件事,让我觉得,许多时候你以为的十全十美,并不是别人眼中的完美无缺的。

第一件事是来自于我的一个朋友。她是属于那种永远不会说“不”的人。她大学的时候,和我离得很近。然后我每天就看到她帮班上的同学拎热水壶,带便当,买夜宵,寝室同学在外打工,她就帮他们查好资料,有时还代为作业。她成为了那个“有求必应”的人。我觉得她俨然就是年幼时的我的翻版。可是,我不敢告诉她。因为许多时候,真相不是只有一个,或许她比我幸运。结果是,在班级评选优秀毕业生的时候,她只得了一票,而那一票也是她自己写给自己的。

第二件事是,我工作之后的一点小小心得。那就是,你眼前所看到的这个你以为什么都好的人,总会被别人吐出许多的缺点,你可以认为他们是带有情绪化的,但你发现,任何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都是可以挑出任何一个人的不是的。

这样,就更加坚定了我的:我的生活只给喜欢我的人看,而我的文字也只给欣赏我的人读。

在一个足够幸运的时代,俨然已经能够与自己的读者最近距离的沟通想法,又哪有时间去理会他所说的一切。

而我,碌碌无为也好,一事无成也罢,是我今天所有选择的结果。走自己想走的路,读自己想读的书,看自己想看的风景,人生能够成功是幸运,不能成功也是正常,活得泰然而舒心,就足够好。

我给他的回复是:如果你不喜欢我,真的可以取消关注。

于我的私心,生命这袭华美的袍,我是绝对不允许它沾满任何不相干的虱子。

我真的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我。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

拿我年少时候学画来说,我有幸接触了一些西方画派的笔墨,我发现每一个画派都有它自己的天性,而每一个画派都有它喜欢的群体。喜欢人文主义、对现实更有期待的人,会对威尼斯画派更加动情;而喜好色觉的人对喷薄而出的印象画派就欲罢不能了;如果天生爱想象,那么会喜欢抽象画派多一点。

每一个人对每一种事物的感觉是不同的,你不必太寻着所有人的喜好走。你首先关心的该是你自己的喜欢,其次是你喜欢人的喜欢,至于其他,一切随缘就好。就像村上春树所说的一样: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那么由此,你也不会活得太辛苦。

我昨天再读张爱玲的《流言》,里面有一段话是: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颠的绿叶。

我很喜欢这段话,因为,你发现,在千丝万缕的日子里,要让最多自己喜欢的一切来到身边,那么至于别人到底是不是喜欢你,你会发现好像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六尺之下》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是:像你们这个年纪都会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因为你们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自己而不懈努力,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眼中最好的自己。

励志文章3:人生不是百米跑,别太在乎起跑线

01

前几日,导师六十大寿,师兄弟们前来祝寿,加上我正好十人,凑成一桌。席间,大家先是互道寒暄,彼此了解一下工作情况,接着又聊到了家庭和孩子。

最长的师兄Z大我八届,现在已经是一个设计院的副院长了。按理说,日子应该过得挺潇洒的。可是他一脸愁容,说日子难过。我们不解。

他解释道,他小孩快六岁了,马上要升小学,为了能让他读上条件很好的学校,年前他一狠心,在那所小学附近的楼盘买了套价格颇贵的房子。其实他和老婆的工作单位都离他现在住的小区比较近,但是为了孩子,不得不舍近求远。

后来,我们才知道,Z师兄在他小孩读幼儿园期间,也没少花钱,那所幼儿园光学费就是三万起。我们问,何必要这样,小区里的幼儿园按理说应该足够了。Z师兄叹了口气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

这时,沉默了许久的A师兄突然开口道:“人这一辈子,又不是百米冲刺,起跑线哪那么重要?路长着呢。”

02

A师兄出生在一个十分偏远的小山村,据说现在出入那里也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他家祖上N代务农,终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这样一个贫困又相对闭塞的村子里,谁都没有想过会有一个大学生横空出世。

A师兄说,他直到来长沙读大学时才知道,原来还有上幼儿园这一说。在他们那儿,顶多就是读一年学前班,就直升一年级,而且那学前班也是可上可不上的。在城里小孩子上幼儿园,接受双语教育或者特长培训的时候,他们还在那儿玩泥巴堆石子呢。

他的小学老师是个“全才”,从一年级将他们一直带到六年级,并且兼任所有课程的任课老师。不过说所有,其实也只有四门课,语文、数学、自然和思想品德。所以在他们读小学的时候,从来不会将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分得这么清楚,他们只有一个统称,就是班主任。

后来,到了镇上初中的时候,由于他从来没学过英语,所以第一次英语考试考得一塌糊涂。他说,那是他第一次因为学习上的事情大哭了一场。

后来,他像开了挂似的,吃饭的时候在学英语,睡前在读英语,就连上个厕所也在默记单词。那时候也没有所谓的课外辅导书,所有的学习全凭那本教材,到最后,A师兄说他几乎可以将整本书背下来。

从此,A师兄一路高歌猛进,在初中、高中这六年里,他在学校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高考后,他考入了当时所在大学最好的专业,土木工程。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他一如既往地努力着,毕业后,去了一家还不错的施工单位,最近听说,他马上要升任总工的职位。

A师兄说,有时候,他老爹喝了酒,就会拉着他感慨:“要是你生在一个有钱的人家,让你读书的条件好一点,你肯定能进清华,现在的生活也就更好咯。”

每每这时,A师兄就会笑着说:“那谁知道呢,搞不好,就光图享受去了,考不考得上大学还是个问题了。”

是啊,出身富贵,不见得就一定能成功,同样,出身贫寒,也不会注定一败涂地。是英雄,就不惧自己的出身,努力了,坚持了,上天总会给予相应的馈赠,一切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03

偶尔听到有人抱怨:“我家里就这个条件,要钱没钱,要关系没关系,我能怎么办?”可是,谁说家庭条件不好,输在了起跑线上,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一路输下去?遇到不顺和失败,就将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于家庭背景?

别那么天真好么?都是成年人了,要知道,起跑线输了,从来都不是中途不能发力的借口,要是自甘堕落,甭管起跑线多么靠前,亦是枉然。

人的一生最终还是得自己走完的,靠强大的父母是能走得相对轻松一些,但同时也会在轻松中失去一些个人成长中重要的能力。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的,在艰难的时刻,父母可以帮你一把,但不能时时都指望着父母,我们想要的,最终还是必须由自己去争取。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到底谁用得最多?其实细细一想,无非两个行业,房地产和培训机构。再细细一想,感觉所有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可能所有的选手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也不见得站在最前面的,就一定能赢得比赛。

我们选择不了出身,也选择不了阻碍在我们前进路上的现实困境。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前进的方式,是跑?是走?是爬?还是原地不动?但不管怎样,请不要随意对自己说,我的人生就到这里了。

人生就像是一场远行,或许我们前半段的道路泥泞不堪,但也请风雨兼程。相比于那些顺风顺水的人,我们无非是走得累些。最多是在登上顶峰之后,我们精疲力竭,但我们确信看到了世间最美的风景。

传递正能量励志演讲稿

每人都来传递正能量阅读理解及答案

传递正能量演讲稿

以心传递作文

高中我身边的正能量演讲稿1500字

传递正能量的初中作文

以弘扬正能量话题作文

传递正能量小学作文

以传递正能量优秀作文

以具有正能量中考优秀作文

关于工作中传递正能量的文章
《关于工作中传递正能量的文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关于工作中传递正能量的文章(共9篇)】相关文章:

关于弘扬正能量的作文素材2022-08-18

以传递为话题的作文2023-12-02

传递正能量高一作文500字2023-07-06

关于传递正能量的作文范文2022-10-06

传递正能量的英文故事2022-04-30

传递正能量的话题高二作文2023-04-03

积蓄正能量塑造美心灵优秀征文选登2022-10-16

网络文明心得体会2023-03-12

传递正能量的励志故事2022-11-22

校园传递正能量范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