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强烈感染力”试解

时间:2022-05-07 13:42:0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强烈感染力”试解((共9篇))由网友“阡语陌路”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强烈感染力”试解,欢迎阅读与借鉴。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强烈感染力”试解

篇1:《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强烈感染力”试解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强烈感染力”试解

福建师大文学院 赖瑞云

每一部艺术作品都有它的独特价值。《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长诗所表达的情感――对养育自己的苦难的底层劳苦大众的深情,在今天这个时代已不如过去风靡,更不如发表当年轰动,但是很奇怪――人们阅读这首诗,总会被其感染,甚至是强烈感染。该诗情感的强烈感染力从何而来,必须作出回答。

读者被感染,首先是被这种情感所集中表现的对象,即大堰河的身份所感染。第一,她是诗中“我”的保姆(指奶妈、养母),但对“我”的爱却远胜过生母;第二,她地位低下,是乡村中的赤贫,而“我”的亲生父母是财主,但“我”的感情却在无权无势的一方;第三,她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用生她的村庄之名作人名,这本已奇特,而这村庄之名“大堰河”(堰、河为容水之所,饮水思源也,冠之以“大”,无量也)所连带出的“宽广胸怀”、“博爱”、“感恩”意味,则更为独特。

上述“特别之处”,一般读者和解读都会注意到,但也一般不会从感染的角度解析其重要性。我们试着从这一角度解读。

按照文学创作论,文学形象是情感(或称主观情思)特征、生活(或称客观对象)特征、形式特征三维组合的产物。①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情感特征即李白在遭流放途中被大赦,心情无比愉快兴奋;生活特征即选取了三峡湍急直下的轻快行舟,甚至借助《水经注》记载的在夏季洪水期,水流特别急速,且在“王命急宣”的特定情况下,乃至可以船行千里的传说,以“千里江陵一日还”之“客观”景象寄托他这种特别愉快轻松的心情:形式特征即运用了比律诗自由的绝句,且是绝句中最自由的四句全为流水句式(不对仗,前后句意相连)来表达他重获自由后特别轻快奔放的心绪。

篇2:《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强烈感染力”试解

其情感特征即为对苦难的善良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同情、敬爱和感恩。并非所有的情感都给读者以同等程度的感染效果。如《早发白帝城》,李白的愉快情绪,给予读者的主要是“知悉(知道作者有这么一种愉悦状态)”和“思索(思考作者何以如此,思考类似的人生、社会问题)”。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给予读者的感染效果则强于《早发白帝城》,因为它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身之外的国家、社会、百姓遭罹苦难以及苦难结束后的喜怒哀乐的心情。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情感感染强度又超过上举杜诗:不仅因为它是现代作品,更靠近今人的心境,而且在于它的情感中包含着的感恩良知、对弱者尤其是最底层人群的同情、对“小人物”的优秀品质的敬仰,这是具有人道主义情怀和普世价值的。所以,其情感不仅在革命年代,即使在今天也能强烈感染普通读者。其人道主义情怀是情感特征方面至今还感染读者的“奥秘”,但这并非该诗感染人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生活特征的选取更重要,文学是通过感性画面表现它的情感、思想的,即使同样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感恩、敬仰等人道情怀,也因选取的生活特征不同而产生着不同的结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生活特征的总形态就是本节一开头介绍的“很特别”、很感人的大堰河。这“很特别”是人们的感性印象,包括紧接着说的三点,也仍然是感性感觉。现在从理性上作两点更重要的分析:

第一,这个“很特别”主要是它的代表性、单纯性,或者称为某一方面的“全面性”,它把此类“保姆现象”有关的方方面面――奶妈一贫如洗、地位低下、无名无姓,用地名称呼她,恰好其谐音又可变为寄寓养育之恩的“名字”,亲生父母是财主,奶妈的恩爱远胜生身父母,“我”的感情也全在奶妈一边,等等――全部集中到了一个对象身上,因此很感人。而这些条件几乎全部集中于某一对象在现实中是少见的,部分具备乃至大部分具备,在保姆现象中则并不罕见,《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就具备了上述条件中的大多数,几乎与大堰河类似,但仍不如大堰河“十足”和“单纯”。为什么“十足”和“单纯”那么重要?因为是小说是写“实”的,散文的生活特征、客观景象特征是具体的、个别的、“这一个”的,而诗歌的生活特征、客观景象特征是概括的,这才能适应诗歌集中抒发一种情思(情感、思想)的需要,也才能适应诗歌因音乐性的固有特点而必然要求的语言精炼、表达分行的形式制约。

第二,这个“很特别”还在于它很强的自传性。诗中的基本内容,包括“关云长画一事”都源于艾青自己经历的故事,这方面的有关研究资料很多。这里就“强烈感染力”角度,强调和补充两点:其一,如前所述,其感染力强在于诗歌集中了“最全”的引入同情、敬爱、感恩的保姆现象,如全凭想象、虚构得出,还真不容易,而源于自传,既入手易得,又真实感强。作者在狱中创作时,几乎是喷薄而出,当时就激起了无数进步青年的强烈共鸣。其二,任何自传性的文学名篇都绝非照相式实录,都经过了文学的加工、想象、虚构。这方面,许多教参资料太少论及,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其成功全在于是自传,在于亲历。其实,其想象、虚构之加工几乎一样重要。比如,艾青出生时,是难产,算命先生说他是父母的“克星”,父母听信此说,从小就不喜欢他,并把他送到穷人家寄养;也就是说艾青与父母间的生分,还事出有因。又如,艾青五岁回到父母家后,父母把他养大成人,供他上学,应艾青所求送他到巴黎求学深造,虽然据艾青所言,父亲是出于要他子承父业之意图,但毕竟这是养育之恩。如把这些都如实提炼进诗里,那诗中一边倒于弱者大堰河的如上所述的“纯粹”保姆现象就不会出现了,对弱者的同情、敬爱、感恩(或如革命年代说的阶级情感)就不可能那么集中、强烈,其感染力度就必然打折扣了。再如,大堰河的原名是“大叶荷”,据作者所言,自小误记为“大堰河”(谐音),但这误记得好,也可以说这是作者对其乳母怀有的美好想象,写进诗中则更好,如要像纪实作品那样订正回“大叶荷”,岂不太可惜,乃至大煞风景!还有,能像《阿长与《山海经《那样也如实说说大堰河的缺点(这是必然存在的)吗?显然,这会使问题复杂,使诗中的生活特征不单纯。――不同的艺术形式所要求的生活特征的展现是不一样的,这就涉及后文将谈到的最重要的形式特征了。②

其形式特征是使该诗产生强烈感染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以下分两个方面(没人或少人论及、有人论及但未说到位)试析其艺术形式的奥秘所在。

没人或少人论及的主要是下述三点:

1,这是一篇抒情长诗,又有很强的叙事成分③,妙就妙在将叙事之散文变为抒情之诗行,感染就强化了。

如关于“大堰河”的来历,用散文句式表述,即课本中的注释:“大堰河,即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叶荷’的谐音。艾青的奶妈是大叶荷村人,她是童养媳,没有自己的名字,当地人因此就叫她‘大叶荷’。”这是几乎不带感情的中性叙述。变为诗句即为该诗第一节: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第一,即使没有最后一句的反复,仅前三句,读来就跳出感情了。一是诗行的分行,使你不由自主会按诗的形式有停顿、有强调、有节奏、有韵味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像唱歌般抒情地“唱”出,甚至夸张地“喊”出,感情就出来了。而人们平时是不这样说话的。这就是童庆炳在《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中说的:

诗歌中的叙事,不同于小说中的叙事,其根本不同在于小说在“讲”故事,而诗歌在“歌唱”故事,而“歌唱”则必须有韵律、有节奏,从语体表层看,有韵律有节奏(按:并必须分行,见后文所引童庆炳言论)的语体就是抒情语体。④二是诗歌语言与同素材的散文句式比,必定更干净更精粹,非重点信息更少,它要突出重点信息,一突出,一强调,感染力度自然增强。对比这三行诗句与“大堰河来历”的注释,哪个干净精粹,哪个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第二,加上最后一句的反复句子,抒情性和感染力随即增强。这就涉及童庆炳说的诗歌形式的深层特征,即童庆炳言:“抒情语体除了有节奏,有韵律,分行等表层特征之外,还有什么深层的特征呢?”⑤接着,童先生在书中花了一万多字的长篇幅阐述了抒情语体的深层特征,其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讲的就是种种强化抒情、感染效果的修辞手法。仅仅这第一节的四行诗句就至少用了三种有关的修辞手段。一是用第一人称“我”取代注释中的第三人称“艾青”,将“艾青的保姆”换为“我的保姆”。――“我的”,一般总是带着亲切的情感,而“艾青的保姆”就没有这种情感色彩了。二是,因而就有了第四句与第一句重复的反复句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以此对“我的”加以强调、渲染,情感性和感染力就更强了;而一般的散文叙述,也不这样表达的(如在散文句段中出现如此反复手法,就有诗味了)。三是,押韵也出现了,即第四句和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姆”。

再如第二节: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陈述的客观事实就是:大堰河为养育她的家而成了“我”的奶妈,“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大堰河的乳儿。但它同样因有节奏有韵律的分行的诗歌形式使人读之生情。又因它比第一节运用了更多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反复(“吃了大堰河的奶”、“养育”,与第一节间隔反复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如产生亲切效果的第二人称(你的)、呼告(大堰河啊),以及变“乳儿”为“儿子”的主观化表述,使情感性、感染性进一步强化。

其余有叙事成分的各节莫不如此,只是情形更为复杂罢了。

以上本是多余的话――这本是基本常识,诗歌形式与散文形式的基本区别。不过恰恰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叙事成分过强,不少人把它当做叙事诗,甚至当做叙事散文来讲,比如大讲、主讲,甚至只讲大堰河的形象,如何勤劳,如何凄苦,如何高尚,如何有爱心,忘记了或者不知道其本质是抒情长诗,不讲或者不懂讲其强烈感染力从何而来这一更重要的问题。所以,这又不是多余的话,正是这抒情、叙事两种成分的强烈呈现、混淆交融,需要我们细加辨析,揭示其隐藏的艺术奥秘。

2,使用了人们不常用的一些增强情感效果的修辞手法。如第四节: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修辞学上,这是一个复杂的修辞结构。所运用的常见手法有三种:一是最后一句与第一句的反复(间隔反复);二是中间八句“在你……之后”的排比:三是一连串的第二人称“你”。不常见的手法,至少运用了“呼应”、“分述”、“共用”三种,这是更重要的,由此才把这十句话统整了起来,产生了抒情、感染的强烈的整体效应。具体情况如下:

其一,“呼应”,即接说一句,但后者详于前者,起补充作用,此处即最后一句的“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是接说第一句同样的话语的,但加了八句“在你……之后”,起详细的补充作用,以说明奶妈时时刻刻对“我”的爱抚以及“我”对此印象深刻,细节栩栩如生,永志难忘。

其二,“分述”,即第一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说完后,用八句“在你……之后”,分别与最后一句组合,成为“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等八组相同组合,分别叙述在何种情况下“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又可看成:这八句分别与第一句组合,状语“在你……之后”后置,即“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以突出何种情况下抱我,抚摸我,总之,此手法突出了奶妈的辛苦和对“我”的时时刻刻的关爱。

其三,“共用”,这八句“在你……之后”共用一个中心词突出了这一怀抱、这一抚摸的重要,这一无比温暖感、安全感给予幼时“我”的无处不在的深刻印象。

――为简便并为便于中学教学起见,可以把上述三种不常见手法的综合运用临时命名为“统分”手法。这一“统分”手法(以及包含其中的八句“在你……之后”的排比句式)充分展现了“我”的劳作辛苦的奶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照,表现了她一有空就抱“我”,抚摸“我”,表现了“我”对奶妈的一片深情。显然,仅用常见的那三种手法去解释,无法达到如上所述的既浑然一体又精微细致的品读。

重要的,不在于能否用上述修辞学作出解释,而在于能实际关注、体会到它的好处。陈日亮先生说,我们可以试着用两种朗读法体会其好处。第一种按“统”,即照原文语句顺序朗读。第二种按“分”,即先朗读第一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然后,八句“在你……之后”分别与最后一句组合接着朗读,即:“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显然,第二种朗读法比之第一种平常的读法,骤然加重了抒情、感染的效果。仿照陈先生这种处理,实际还有第三种读法,即先朗读第一句分别与各“在你……之后”(此状语置后)的组合,即读成: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一直读到: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再接着朗读最后一句,并因此时情感强度的累积,宜按古人的读法,在最后一句中加些衬字,以与前面分读时形成的重章叠句所带来的强化情感相衬,如读成: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啊,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啊抚摸我……(此句之变读,同样可以运用到第二种读法的最后一句。)

如此朗读(并无需作修辞学的分析),一样能体味到这种绝妙手法所产生的回环荡漾、绵延不绝、不断强化的深情,也就是自动接受这种深情的强烈感染。

用了这种“统分”手法的还有第三节(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和第六节(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只不过不如第四节典型。

3,前置形容词和附加语的使用。如第三节: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中间四句如进行压缩,就成为“你的坟墓”、“你的'瓦菲”、“你的园地”、“你的石椅”,加上了那么多“前置形容词和附加语”,就如诗评家叶橹在《艾青论》中所言:“整个画面呈现出如此凄清的一幅惨淡的景色。”⑥营造如此的情景氛围,无疑与诗人要表达的对大堰河的同情、感恩、敬仰的情感密切相关。我们知道,这一节是作者创作该诗的生发点,即艾青在一天早晨,从监狱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起了我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⑦。过去许多评论,包括中学教学都会把这一节,把这个创作触因作为分析和教学的“话头”。但又正如叶橹所言,过去大多评价着眼于对大堰河的生活命运所体现的“历史内涵”,着眼于传统的“触景生情”的诗歌观念评说;他认为,从它的“发生学”的角度这极具合理性,但更重要的当从其“美学内涵”入手,认为“它的真正艺术魅力却是那种艺术氛围的营造”。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这“前置形容词和附加语”手法的使用,为增强抒情性和感染力营造了浓郁的氛围。――这正是我们要特别提醒这一手法的第一点原因,希望教学这一创作触因“下雪”节时,能把重点放在营造艺术氛围、强化抒情性和感染力的角度上。其实,该诗全篇多处运用了这一“前置形容词和附加语”手法,而实际教学中更少人对此作出解读。比如第六节中的“红漆雕花的”等等用语。再如第十节的“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第十二节的“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等等,莫不如此营造了某种情调和氛围,强化了抒情性,增强了感染力。

教学中有论及,有探讨,但不甚到位的有三点:

1,大量运用抒情和感染效果很强的反复、排比、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呼告等手法,这方面人们比较熟悉,教学中也多有体现;只是不少教师未着重指出:这几种常见修辞手法在该诗中运用得比较丰富、复杂、特别,因而在阅读的直观感觉上,至今给人表现形式的某种独异感、新鲜感,这是此诗一直有强烈感染力的原因之一。

一是多数情况是各种手法(包括人们不常用的手法)交错运用、混合使用、综合运用,使抒情和感染力度明显增强。前文举例时涉及的几节都是这种情况,简单一点的如第一节,涉及反复和第一人称两种;复杂一点的如第六节,涉及反复、排比、第二人称三种(再加上不常用的呼应、分述、共用三种,共六种);如果加上间隔反复手法的运用,那么修辞手法交混运用的情况就更加复杂。

二是间隔反复手法特别突出。其中之一是绝大多数节的头尾都以重复语句互相呼应,如第一节头尾的“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其中之二是出现了大量的一句一句紧相连的密集型的多则八九句少则四五句的间隔反复(或可视为部分语句相同、部分不同的复沓式反复),如“你的……你的……你的……”““在你……在你……在你……”,“我……我……我……”,“她含着笑……她含着笑……”,“大堰河……大堰河……”,“她死时……她死时……”,“同着……同着……”,“呈给你……呈给你……”等等。此类间隔反复句,又几乎同时是排比句,有的头尾提示语比较明显,如第四节的“在你……之后”:有的提示语较隐秘,结尾又无提示语,情形较复杂,如第六节的“我……着……的……”。无论是间隔反复、头尾呼应、复沓反复、复杂排比,都形成一种绵延不绝的情感、情绪、情调,包围着你,感染着你,使你挥之不去,萦绕耳际,印象深刻。

2,对比手法,这在诗中显而易见,一般教学都会注意,不过诗中主要的三处对比,其中有一处往往被忽视,还有一处恐怕是带来该诗最明显情感效果、感染效果的,不少教学却未在此着力。

第一处是第六节(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与前面五节,尤其是第二、四节的对保姆的深情对比;此处对比,一般人都能注意到。

第二处是第五节与第七节的对比,一者是哭,一者是笑,前者因乳儿离开自己而哭,后者因能天天看到乳儿而笑。此处对比比较含蓄,往往被忽视,原因是第七节没有直接点明“她含着笑”是因为能见到乳儿。教参把此节中大堰河的笑解读为乐观及穷苦人的要求不高,能挣饭吃就满足了,固然可以作此理解,但作为抒情诗所要集中表现的情感,仅作此解读显然是不够的。如解读为因能天天看到乳儿而笑,与第五节的哭构成对比,不仅与全诗集中表现的情感相统一,而且从第五节至第九节都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这一结构安排相协调。为什么可以作此解读呢?诗中有一句“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这应是到“我”的父母家当佣工(前面二节已交代,“我”已回到父母家)。艾青的弟弟蒋海涛的文章解释“她含着笑”时,就是拿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家当帮工“有了笑影”作比的,并说:“穷苦人家要谋生,哪能哭丧着脸去惹东家或旁人的不愉快呢?”可见,这一节讲的是大堰河去别人家当佣工(包括前面的乐观及易于满足说,也表明是当佣工),那么,“洗着我们的衣服”理解为在“我”家当佣工是合理的,因此能见到自己的乳儿而天天含着笑更是合情合理的,与紧接着的第八、九节大讲特讲的“深爱着她的乳儿”更是构成了内在的一致,与第五节因乳儿离去而哭形成对比,就简直是相当完美的艺术构思了。

第三处是第八节和第九节最强烈、最复杂的对比。先是第八节中,大堰河做了一个梦,梦见参加了乳儿的婚礼,乳儿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是她最幸福的时刻;然而这又是痛苦,她只能在梦中想象这种事,而且这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不仅因为自己身份不配,而且因为她深爱乳儿,不能使乳儿丢脸,这强烈的对比反差使人动容。接着是第九节中,她死时,五个亲生儿子都在她身旁,而她深爱的乳儿偏偏不在她身旁,她最希望乳儿此时在身旁再叫她一声“妈”,她呼喊着乳儿的名字,但只是轻轻地呼喊,她觉得这只是奢望,她暗暗的最希望的事却痛苦地不能实现,这是又一个强烈对比、强烈反差。而第八节与第九节又构成对比,最幸福的梦与最痛苦的现实,构成了最强烈的、最使人动容、戚然的对比。

――最幸福的事只能在梦中“实现”,而最痛苦的事却偏偏在现实中出现。至此,我们不仅为诗人对弱者的无限同情,对底层人民的朴质无私之爱的歌唱所感动,更为诗人创造的“对比”艺术所营造出的情感氛围所强烈感染。

3,思想升华强化了该诗的感染力。亚里士多德说,诗是最接近哲学的。孙绍振说,最好的诗是有智性、有思想的。也许,《大堰河――我的保姆》不如《雨巷》、《再别康桥》、《沁园春・长沙》那么接近哲学,那么具有或迷人或醉人或启迪人的智性、哲性,但它一样是有思想的。并且这思想性并不仅仅表现在最后几节出现的升华,而是在前面各节的情感抒发中,已渗透着对于那苦难质朴、充满爱心的下层弱者的敬重:诗人最后喊出的“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以及整个第十二节对于那“紫色的灵魂”的礼赞,只是一道道理性的光芒,更照亮了全诗的情感,更有力地感染了读者。

从修辞的最基本定义――选择最恰当的语言形式来加强表达效果出发,上述思想性也是重要的修辞手段。教学中存在的缺憾,往往是两张皮,思想归思想讲,并不与感染效果发生联系。

该诗的整个教学都应防止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现象。如前所述,好的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既丰富又统一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上述种种特征、种种修辞手段就统一在它强烈的感染力这一基本特点上。我们的分析和教学应集中于此。注释①参见孙绍振《文学创作论》,海峡文艺出版社版。②艾青传记不少,本节涉及自传性的材料引自人教版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即教参)和徐刚《艾青传――诗坛圣火》(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 ③除了极少数意见(如《语文教学与研究》第1期中崔雁文)外,几乎一边倒认为它是抒情诗而不是叙事诗,包括艾青自己,包括茅盾等等许多名家的意见,人教版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所收录的全部资料亦持此说。我们的阅读感觉亦如是。简单地讲,就是其抒情性强于叙事性,其叙事主要是为抒情服务的;复杂地讲,需另文讨论。 ④⑤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0页。 ⑥转引自叶橹“瘦西湖畔”个人博客(新浪网),10月14日所载叶橹《艾青论》。后文凡叶橹言,出处同。 ⑦转引自人教版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所载该诗参考资料中艾青《创作回忆》一文。

篇3: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重点难点:

1、.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

2、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示标(略)

二、检查预习

1、艾青简介:原名蒋海澄,1910生于浙江金华现代著名诗人,《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礁石》《我爱这土地》。

他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所说: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1932年被捕,在冰冷监狱里,看见晓雪飞舞,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这首悼念讴歌之作。

2、解释词语

典押,典当。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三、有感情地全诗。

注意抒情基调,感激与怀念,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四、理清文章的抒情结构:

篇4:大堰河,我的保姆

五、“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

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等于作者,但由于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有作者的影子,或者说,往往就是诗人自己。

六、布置预习: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

第2课时学习目标:

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

1、学生讨论回答

2、明确:

A、通过精细描写大堰河怎样在地狱般的环境里,默默进行无休无止的各种劳动;°劳作之后,体现对诗人慈母般的爱,在流尽乳法后,又到地主家承担各种繁重的劳动;排比句式,像特写镜头,写出她的勤劳、纯朴和善良的品质,她劳作时含笑,说明她为了自己一家而活着,不计较劳累、辛苦,深爱自己的'乳儿,一种宽厚品格跃然纸上。在表现她蒙蒙善良宽厚性格的同时,渗透着对其命运的深切同情(指导研读4.7小节。)

B、不仅如此,还着力描写她丰富美丽的内心世界:疼爱乳儿,一往情深(作者也带着深情记叙)研读8小节

C、诗人对大堰河的歌颂,也是对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嫂嫂品德的歌颂,揭示她们的悲惨命运(12小节),

二、通过这一形象,要表达的主题。

通过描述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抒发了对其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牢房阴冷,晓雪飞舞);同时,在叙述悲惨一生的同时,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旧世界。

三、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四、与《词二首》比较:

在抒情上的不同特点:

1、《词二首》: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大堰河》:间接、直接抒情,借事抒情。

2、表现手法:前者,想象联想,借助神话来抒情;

后者,排比、对比、反复来抒发强烈情感

大堰河,我的保姆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突破

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

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导入课文

1、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资料

2、字词练习

2、完成字词练习

3、范读并引导学生感受文意

3、初步感受文意,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特色

4、指导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4.反复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了解创作背景(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当代诗人――艾青的名作。有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作者艾青的资料?抽学生简述作者的生平。

2、师:大家回答得不错,艾青的主要作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海岬上》等。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1、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艾青其人做基本简介。

生:艾青,原名蒋海澄,19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1935年10月出狱,次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受到文坛重视。

2、倾听,作好相应记录。

3、师: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中,诗人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物思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

板书课题。

3、听取老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原由,以便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字词练习(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师:大家在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必须要先掌握了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意。

导人随堂练习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随堂练习,掌握文中生字词。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范读诗歌。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奏,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感情的朗读。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

师: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赞美的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情。

1、听教师范读,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初步探悉作者感情。

2、畅谈对这首诗的印象。

生: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诗人的乳母,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的劳动妇女,她勤劳、纯朴、善良,但生活一直很贫困、艰难。

四、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归纳诗歌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师: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

3、师: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歌的前四段,它主要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

点拨:诗歌第4段,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运用想像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引出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4、师:第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

5、师:回答得很正确,诗歌的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实则控诉了社会现实的黑暗,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

6、师:诗歌的第四分部讲了什么?

将上述内容梗概板书。(见课末板书)

1、按老师要求反复朗读课文,就自己的理解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意。

2、生:分为四个部分。

3、生: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在教师点拨下细细体会作者在该部分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生:第二部分是从第5段到第8段,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眷恋与尊敬。

5、生:第10段写大堰河的殡葬。用生前“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与死后“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相对比,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6、生:第四部分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地怀念和由衷地赞美之情。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第一层(1~4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5~8段):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9~1l段):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同情与控诉

第四层(12、13段):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讴歌与赞美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1、细读诗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2、深入理解

2、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

3、指导品析《给乌兰诺娃》

3、品析名篇,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一、分析探讨写作手法(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诗歌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其形式不仅具有特殊性,更会采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内容,抒发情感。本文除了多处运用联想、想像和对比以外,还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另外,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1、生:本诗通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堰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请学生找出并朗读诗歌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句段,并分析其作用。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3、师:从构思看,全诗前4个诗段从“今天”写起,“睹雪思人”;最后两个诗段又回到“今天”,来赞美大堰河。

第4诗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12诗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2、仔细阅读诗歌,找出采用各种修辞手法的段落语句,并就自己的理解分析其作用。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3、第4段中“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由狱中看到雪,联想到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坟墓,勾起对乳母的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难,默默奉献的一生。第12段“大堰河,今天,你的儿子是在狱里”中的“今天”与第4段中的“今天”相呼应,从回忆转入现实,使时间线索更加清晰。

二、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前边我们对整首诗进行了阅读分析,现在我们选取几个重点章节来研读,有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第7、8段?

2、师:第7段中用诗人自家优越的条件,与大堰河的贫困条件相对比,但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中,我的心情却是忸怩不安的。“忸怩不安”一词表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说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

请在诗句中找出一句相同的话来证明,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什么?

3、师:诗歌第8段写道“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手臂劳动了”。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1.深情地朗读诗歌第7、8段。

2、跟随教师讲解理解重点段落,试着分析并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生:“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却说成是“新客”,表明了对大堰河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对自己亲生父母的陌生。

3、生: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像第5段那样为自家干活,而是到地主家(“我”的家)干活,从而取得报酬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繁重而多样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这表明了她的什么品质?

4、师:联系第6段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第8段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请问是什么含义?

4、生:表明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

这是真正的母爱!是超越了一切功利关系的爱。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及该诗的艺术特色。

五、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诗段,说说有什么作用。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词注音释义,并用它们造句。

典押、忸怩、冰屑、悉索、凌侮、叱骂、漂泊

2、阅读诗歌《给乌兰诺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芭蕾舞姿的比喻句。

(2)说说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和好处。

(3)诗的语言是形象的,试分析头两句把演员翩翩的舞姿用自然界的云、风比喻的艺术效果。

(4)诗中“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诗人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个性练习设计

试着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身边劳动者的形象。

教学探讨与反思

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篇6: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感情

(2)揣摩诗歌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

(3)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应作为学习的重点;

(2) 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想想母亲每天都为你和一家人做了哪些事情,一年到头都为家里做着什么。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大叶荷(大堰河)的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介绍作者与背景资料

艾青:(1910-)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代表性作品除了这首诗之外,还有《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自己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一些爱国活动被国民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这首诗是一首什么诗?

――A 抒情诗 B 叙事诗 C 哲理诗D叙事抒情诗

――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就这首诗的总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有关大堰河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他利用这些片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所以这首诗是抒情诗,不是叙事诗。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3节)怀念与痛悼。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8节)眷念与感激。回忆大堰河辛劳又悲苦的一身,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的眷念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与控诉。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与赞美。这部分是诗人呈现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

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四、分部分研读课文,鉴赏诗歌。

㈠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诵1―3节。

2、 先看第一节,大堰河是不是一条河的名字?――不是,是我的保姆的名字。(注解1)

她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这说明了什么呢?

――她地位低下,身份卑微。

3、从这三节中,我们还还能知道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谁能说说什么叫童养媳?――从小被卖到别人家做媳妇的人。

做童养媳的日子好不好过?――不好过,和做牛做马差不多。

4、是啊,大堰河就是这样一位身世凄惨的劳动妇女。诗人对这样一位妇女有怎样的感情呢?我们看到第二节。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人说他是大堰河的儿子,他是吗?

――不是,也是。大堰河只是诗人的保姆,所以不是;诗人把大堰河当作母亲,所以是。

5、第三节描绘了一些什么样的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

――被雪压着草盖着的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门前的长满了青苔的石椅,全是冷色调的。这些镜头描绘了一种荒凉、寂寞的惨淡景象,暗示大堰河生前的贫困和死后的寂寞,浸透着诗人的伤痛、怀念之情。

㈡学习第二部分。

1、诗歌的第二部分概括了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候,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哪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哪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4节,7节)

2、朗读第四节。同学们看看大堰河干了多少活呀,像一架劳动的机器,没有一刻空闲的时间。大堰河做了这么多事情,诗人是用什么句式把这些连接在一起的呢?――排比。

3、如此劳碌,如此辛苦,但大堰河每每干完一些活之后,她有没有休息呢? ――没有。

她不休息在干什么呢?――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大堰河一直在忙,她一停下活就去抱着诗人艾青,说明她对诗人??――疼爱。好!无时无刻都关爱着艾青,无微不至的关心着艾青。

4、“大堰河用她厚大的手掌??”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呢?请你想象、描述一下大堰河的手。

――粗糙的,有力的,比较黑,骨节粗大,很温暖。

5、是的,这双勤劳慈爱的手,使一个贫穷的家充满温馨,使这个被地主家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母爱的补偿。这双手,就成了母爱的象征。请同学们联想一下自己,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是怎样的?描述一个细节。

――说得很好!母爱是真挚的、博大的,同学们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堰河。“我”在大堰河家里得到的就是这样细致周到的爱。

6、我们再往后看,“我”回家了,我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富足、豪华、富裕、锦衣玉食??

但是我的心情却是什么样的?从诗歌中找一个词。为什么?

――忸怩不安。――因为这里只有丰富的物质,没有爱。

7、“我做了生了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这句话里有两个名词性的字,十分矛盾,是哪两个?

――“家”和“客”。

对!大家有谁在自己的家像做客吗?

――没有。“家”和“客”本是对立的,谁在自己家里做客呀,能做客的地方不是家。诗人在这里正是抓住了“家”与“客“的一对矛盾,才表达出一种复杂的辛酸。

8、往下看,仍然在这一节里,还能不能找出类似的矛盾的写法?

――“我呆呆地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这句矛盾。 既然是妹妹,就应该熟识,可是作者却不熟识。 本是骨肉,却同陌路。

――“我不认识”与“天伦叙乐”矛盾,不认识怎么能读出来呢? 我们可以换句话说,艾青长大后也认识这四个字理解这四个字了,可是他却?? 从来没有品尝过四个字的感情。 艾青从小没有感觉到那几个字。也可以这样说:“上面挂着‘天伦叙乐’”,下面却根本没有“天伦叙乐”;虽认识“天伦叙乐”,却没有感受过“天伦叙乐”,这是强烈的对比的写法!家庭里所发生的事情,却根本不讲天伦,根本没有叙乐!

9、大堰河家贫穷,但充满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想起这些,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大堰河的什么样的感情?――感激

对。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汁后,又开始劳动,流她的血汗,同学们自读第7节。 10、6个句子都是以含着笑开头的,这几个句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大堰河干的活又苦又脏又累,她为什么“含着笑”?

――为能挣钱养家,高兴。同时,也表现了大堰河纯朴宽厚的性格,她生活沉重,却非常乐观;她命运悲惨,但容易满足,靠双手吃饭,并无多求。诗人对大堰河是既赞美,又同情。

11、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她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期盼乳儿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幸福美满,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不是一个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吗?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㈢学习第三部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只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而直到她死,世界

给予她的,是什么呢?同学们齐读9―10节。

1、大堰河得到了什么?

――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

2、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组数量词的对比之中。

3、大堰河生前付出的何其多,死后得到的何其少啊!是谁造成了她的悲剧?ァ―不公道的社会!

对。齐读11节。把诗人的憎恨之情读进去!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

4、我们总结一下大堰河的形象。

――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大堰河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她还是博大的,她能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她又是悲苦的,贫苦的,劳累的。多年的贫苦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健康,年仅40多岁就含泪地去了。

5、这就是大堰河。让我们一起欣赏诗人呈给大堰河的颂歌。同学们齐读最后两节。

㈣学习第四部分。

1、这首热烈、深沉的颂歌,仅仅呈给大堰河吗?

――还呈给他的儿子们,呈给干千万万的大堰河,也是呈给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可见诗人的感情升华了,扩大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却把心中最深情的颂歌唱给了千千万万的大堰河,扑向劳动人民的怀抱,这在30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㈤颜色――紫色的灵魂

1、“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 这个“紫色”到底指什么?(讨论)

――紫色是一种痛苦的、压抑的颜色,紫色给人的感觉非常压抑,不痛快。――紫色是一种高贵颜色,比如有的足球队穿的球衣就是紫色的。古代的官服也是紫色的。

――是指苦涩。我曾看过诗人的访谈录,他在谈到这首诗时说过'紫色'是一种冷色调,引起的人的心理反映是苦涩的。

――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红色表示大堰河活着时非常有热情,像火一样,温暖世界,是尊贵的,而蓝色表示她死后非常安详。(你的思路非常独特。并且真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不能单纯强调紫色只代表一方面,紫色实际上是两种意义的综合。)

2、补充一点学术界的观点:艾青诗中用了大量颜色,艾青用颜色的规律一般是,

用暖色调代表光明、温暖、信念,用冷色调代表苦难、大地、忧郁等等。紫色是一种冷色调,所以不能仅仅理解为高贵。

3、我综合一下大家的意见。刚才大家的全部意见,无非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强调尊贵、圣洁、热烈的方面,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一方面强调是苦涩、忧郁、压抑的方面,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同学们深思一下,这两种意见矛盾吗?

――不矛盾。

可以从痛苦角度去理解,体会一下全诗吧,似乎字字句句都在强调大堰河一生所承受的痛苦,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也可以从高贵的角度去理解,想想呀,一个人的灵魂,由于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凌侮、太多太多的折磨,那么,这个人的灵魂会是怎么样的呢?

――高贵。

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对“紫色”的理解,这句话的格式是,灵魂因__而___!(板书: 灵魂因__而___!) ――灵魂因“痛苦”而“高贵”。 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非常精彩!同学们,大家看看,这个结论是谁得出呢?不是老师得出的,老师只不过是大家意见的概括者。结论是大家自己共同讨论、研讨、集思广益得出的。在学术界,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悬案,没有一个定于一的结论。今天大家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成为众多学术观点之一。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呀!

4、深入一步,我问大家,大家知道艾青在写诗之前是学什么的吗?

――是学画画的。 所以他对色彩非常敏感。大家数一数,看看全诗中艾青用了多少颜色词语,找出来。

――“长满了青苔的石椅”“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大红大绿的关 云长”“辉煌的结彩的堂上”“紫色的灵魂”“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共有多少处用了颜色词语? 说说各自的意义。

――8处。

“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种荒凉、败落。

“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显出大堰河家的生活十分穷困。

“红漆雕花的家具”“'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显示艾青父母家里非常富有豪华。“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表现艾青的少年的特点。

“辉煌的结彩的堂上”,显示大堰河梦中的艾青婚礼隆重。

“泥黑的温柔的脸颜”,显示大堰河的作为劳动人民劳作辛苦。

五、艺术特色。

㈠形式上的自由。

1、“什么是‘自由诗’?简单说,这种诗体,有一句占一行的,有一句占两行的;每行没有一定音节,每段没有一定行数;也有整首诗不分段的。‘自由诗’有押韵的,有不押韵的。‘自由诗’没有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形式上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在奔放与约束意见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

篇7:《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该诗歌是艾青的成名作,通过回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来表达对保姆深深当然怀念和感激之情。该诗歌是一篇传统诗歌,具有永久的魅力和价值,通过该诗歌的学习,可以陶冶同学们的性情,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二、说学情

由于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离现实较远。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已经习惯接受“恩赐”,、对父母的疼爱视为理所当然,因而对体会和理解作者对保姆的感激之情有一个的难度。再加上该诗是一首长篇诗歌,高一的同学对长诗的语言和内容的掌握具有一定得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标在阅读鉴赏中要求学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根据这一要求,结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整首诗进行分段、概括,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结构和主题,从中把握大堰河的形象

2、通过分部分研读课文,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仔细琢磨诗中的关键词句的内涵,品味其中的语言,能够使用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3、通过学生自己搜索作者简介及该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说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的“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以及学生的当前情况,我将重难点定为

1、把握诗人的感情,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切的怀念、同情、感激、赞美之情;

2、品味该诗的语言,能够使用对比、排比、反复等手法。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学情,为突破重点,直击难点,我将以“教室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鉴赏在于反复的朗读的基础之上,同时在这过程体会作者的感情。

2、情景教学法:御用多媒体展示大堰河突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母爱,感悟感恩。

3、讨论探究法:一问题为引点,引导学生讨论,因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结构和思路。

4、合作探究法:根据新课标探究的“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独有的感受,在集体中学会新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1、学前准备

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艾青的简介和该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该诗和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上课做准备。另一个方面,让学生听配乐朗诵,带感情朗读课文,从而对诗歌具有一个的了解。

2、导入新课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有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共鸣。在上课之初,我会这个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自己的母亲吗?你们想过自己的母亲每天、每年做的事情吗?歌颂母亲,历来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但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歌颂的却是自己的保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课文”这样的导入,先让同学们在心中激起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为下文的讲解做铺垫。同时这个问题的提出,将为下面的学习,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做好铺垫。

3、检查预习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跟着导入的引子,我将请同学上来讲解自己收集的关于作者的简介及写作背景。根据语文新课标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这将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再次基础上,讲解课文字词,加深对课文的基本了解。

4、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诗歌史情感的艺术,多诵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了解作者的感情,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因而接下来,我将以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为主,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在同学们自由朗读之后,将指明同学起来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将对其朗读的节奏、语调、轻重、快慢加以引导。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喜欢的也将不同,外婆讲尊重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下文的教学做准备。

4、分段落研读鉴赏诗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掌握人物形象

(1)通过反复诵读,对诗歌有一个了解的基础之上,对诗歌进行分段概括。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我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通过联想和想象,抓住文中的词语来谈谈自己心中的大堰河,从而来了解和认识大堰河的形象。

(2)根据新课标的课程目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的要求,我将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段落的分析,以及我在每个段落提出的问题,品味诗歌其中的语言,从而体会诗人对保姆的感情。

5、探究修辞,体会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该诗设立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的特点,我将让学生找出诗中的修辞方法,并让其说出其中的表达效果,在这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写句子,进一步加深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的理解。

6、拓展训练

1《大堰河、我的保姆》和《沁园春、长沙》相比,有什么不同。

2、在课后找艾青的相关诗歌反复朗读。

篇8:《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27页一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

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

性。

教学突破

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弗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  课文    1.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资料2.字词练习    2.完成字词练习3.范读并引导学生感受文意    3.初步感受文意,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特色4.指导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4.反复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了解创作背景(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

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

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今天

我们要欣赏的是当代诗人――艾青

[4] [5] [6] [7] [8] [9] [10]  ...  >>

篇9:大堰河我的保姆读书笔记

在本诗中,他毫无掩饰的把自己的心灵坦露给读者。他勇敢的坦露自己的心声,真切的描写了在父母家风景点的忸怩不安和对大堰河的深切的爱与怀念,对大堰河悲惨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世界的愤怒与诅咒,也是直抒胸襟,表达了自己真切的情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的心情感觉很激动,仿佛看到了旧时社会的黑暗。仿佛感觉到了作者对他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爱和他乳母所给予他的最纯洁无私的爱,仿佛诗中的场景在脑海中像电影一样放映。

这篇文章中洋溢着的爱使我联想到了自己,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家人给我的爱让我感觉很温暖,虽然有时他们会批评我,会指出我的错误,但我知道这也是他们爱我的一种方式,我还有一个最好的朋友,从小一起长大,她总是在我伤心的时候陪我哭,总是凶凶的骂我,总是根我对着干,总是和我一起疯笑,总是让我感受到爱。我感觉到了我身边的人在对我的爱犹如艾青的乳母对他般的纯洁无私的爱一样,让我在被爱包围中快乐中成长。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高一必修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下册 大堰河--我的保姆? 示例之一

《大堰河我的保姆》测试题

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的保姆练习题

高一语文同步课程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强烈感染力”试解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强烈感染力”试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强烈感染力”试解(共9篇)】相关文章:

试论艾青的诗歌特色2023-08-13

艾青的诗歌2023-09-15

艾青诗选每一章读后感作文2022-05-06

艾青诗选读后感优秀作文2022-06-22

艾青诗歌2022-10-05

高中语文精选教案2022-10-20

艾青诗选好词好句摘抄精选2023-09-17

韩军:教鲁迅的《药》2022-08-07

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2023-05-14

初中生艾青诗选读后感2024-02-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