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扬子江文天祥

时间:2024-04-02 07:33:3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渡扬子江文天祥(精选10篇)由网友“婳諾”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渡扬子江文天祥,供大家阅读参考。

渡扬子江文天祥

篇1:渡扬子江文天祥

渡扬子江文天祥

扬子江,指从江苏省扬州以下至入海口的长江下游河段的旧称。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天祥的《扬子江》。

《扬子江》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

1、北海:这里指北方。按《指南录后序》,应为北方的海(渤海、黄海)。

2、回从:回到。前两句说,前些日子被元人扣押,被迫在北方漫游一段;今天,终于回到扬子江的大江里来了

3、扬子江:指从江苏省扬州以下至入海口的长江下游河段的旧称。

4、磁针石一一指南针。

5、南方——宋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这里的南方指南宋王朝,代表当时的国家。

【解说】

前些日子被元人扣押,被迫在北方漫游一段;今天,终于回到扬子江的大江里来了。我对南宋的忠心,如同那指南针永远指着南方一样,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不恢复南宋王朝,我死也不肯甘休。

【赏析】

南宋德祜年间,元兵南下,占领了长不中下游地区,度宗庶子益王赵退守福建一带,不久改元景炎(1276),赵在福州即位,史称端宗。

元兵入侵时, 文天祥曾赴元营谈判,被元丞相拘禁,后逃脱。这首诗是他向南宋的首都投奔途中所写。此时文天祥从南通搭船到浙东转往福建。诗中“南方”指南宋朝廷。“磁针石”即指南针。诗人以指南针比喻自己的一片忠忱,既通俗又恰切。

文天祥曾自编诗集,以出使元营,被扣押北行,中途脱险,流离颠沛到福州南宋朝廷为顺序,取名《指南录》。本诗即为点题之作。其《指南录后序》曰:“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辗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记载了艰苦的经历,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对祖国的爱正像指南针一样,从未改变。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lǚ)善,号文山,吉州庐陵(lín)(今江西吉安)人, 南宋末年的大臣,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元兵入侵时,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对南宋王朝的忠心至死不变而被害。

【鉴赏】

文天祥曾自编诗集,以出使元营,被扣押北行,中途脱险,流离颠沛到福州南宋朝廷为顺序,取名《指南录》。本诗即为点题之作。其《指南录后序》曰:“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辗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记载了艰苦的经历,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对祖国的爱正像指南针一样,从未改变。

篇2:文天祥: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作者】:

文天祥(1236-1282),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历知瑞、赣等州。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东下,他在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脱逃到温州。端宗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败退广东。次年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拒绝元将诱降,于次年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编《指南录》,作《正气歌》,大义凛然,终在柴市被害。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译文】:

多少天,一直在北海随风飘流,如今绕道渡过扬子江头。我的心就像那指南针,不指着南方就不肯罢休。

【评论】:

今·钱钟书:“在《指南录》、《吟啸集》里,大多是直书胸臆,不讲究修辞,然而有极沉痛的好作品。”(《宋诗选注》第311页)

【鉴赏】:

文天祥曾自编诗集,以出使元营,被扣押北行,中途脱险,流离颠沛到福州南宋朝廷为顺序,取名《指南录》。本诗即为点题之作。其《指南录后序》曰:“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辗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记载了艰苦的经历,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对祖国的爱正像指南针一样,从未改变。

篇3:文天祥 扬子江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译文】

被元兵扣留数日(相当随风去北海游玩过),

终于脱险回到南方。

臣的心好似一块磁铁,

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创作背景】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不屈被害。

【鉴赏】

文天祥曾自编诗集,以出使元营,被扣押北行,中途脱险,流离颠沛到福州南宋朝廷为顺序,取名《指南录》。本诗即为点题之作。其《指南录后序》曰:“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辗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记载了艰苦的经历,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对祖国的爱正像指南针一样,从未改变。

篇4:《扬子江》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作者介绍]文天祥(公元1236年-1282年),字履善,一定宋瑞,号文山,宋代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是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二十岁中进士第一名,历任刑部郎官,知瑞、赣州,官至右丞相。元兵南下时,他代表南宋和元谈判,被扣,后逃出,起兵抵抗,兵败被俘,最后英勇就义。后人在他被囚的兵马司狱故址建文丞相祠,以资纪念。他于所遭险维及平生战友事迹,都作有诗歌,题名《指南录》,可称诗史。在大都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后世所传诵。有《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扬子江:长江的别称。北海:这里指北方。回从:回到。前两句说,前些日子被元人扣押,被迫在北方漫游一段;今天,终于回到扬子江的大江里来了。磁针石:即指南针。南方:这里指南宋王朝。这两句说,我对南宋的忠心,如同那指南针永远指着南方一样,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不恢复南宋王朝,我死也不肯甘休。

【译文】:多少天,一直在北海随风飘流,如今绕道渡过扬子江头。我的`心就像那指南针,不指着南方就不肯罢休。

[鉴赏]《尧典》中说:“诗言志,歌咏言。”诗,一向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志向的。此诗,是文天祥从元军中逃脱出来,奔向福州(当时端宗越显在福州即位)时在途中所作。诗人运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抒写自己心向南宋,不到南方暂不罢休的坚强信念,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坚贞和热爱。首句“凡日”、“随风”、“北海游”几个字,用轻松的语气写出被元人扣押时的生活。二句“回从”、“扬子大江头”,则是一种亲切的语调。三四两句,“臣心”,用“南方”来比“南宋”,最后“不肯休”作结,自见文天祥对南宋的忠贞了。

篇5:《渡扬子江》阅读答案

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⑴诗以“渡”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4分)

⑵颔联“开”“出”二字颇为传神,请简要赏析。(3分)

⑶末句“淅沥度秋声”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⑴①前三联写“渡”中所“望”之景:首联总写,颔联、颈联分承。 ②尾联写“渡”中所“闻”之声:听闻江边枫叶飒飒飘落,暗示船近江南。

⑵化静为动,赋予驿站、高山以动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渡江所见之景。

⑶尾联传达了诗人淡淡的羁旅秋思。化虚为实。

赏析

这是诗人从长江北岸的扬子驿坐船渡江到南岸的感怀之作。此诗写的是秋景:船儿随波漂流,晚秋的天空与水都很清净,扬子驿在树林中闪现出来,润州坐卧在起伏的山冈之中,海边和江边都是寒意浓浓,枫树叶落,传来淅沥之声。从江北的“林开扬子驿”到江南的“山出润州城”,读者似乎看见一条渡船正由北向南开来,还分明见到了诗人立在船头前后眺望的形象。末二句写船近江南,秋声淅沥,用一“度”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岸上落叶声飘过江面,送进船上诗人耳中的'情景。全诗以“望”字贯通全篇,情文并茂,画面清新,构思巧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全诗写秋景、秋声,都从船上人的视觉、听觉的感受入手,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秋景诗的地方。

篇6:渡扬子江原文及赏析

渡扬子江原文及赏析

原文:

桂楫中流望,京江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译文一

船行到江心的时候抬头远望,只见两岸的景色清晰地映照在辽阔的水面上。

扬子驿盖在树林的开阔处,而对面的润州城则矗立在群山中。

海的尽头岸边上阴暗幽静,江面上来自北方的秋风吹起了阵阵的寒意。

在枫叶掉落的淅沥声中,带来了秋天的讯息。

译文二

船行到扬子江中心四面张望,江面风平浪静,两岸景物历历在目。

船向前行,树木从视线中移开,出现了扬子江畔的驿站;山峰渐渐退去后,显现出润州城。

江的尽头入海口平静安谧;秋深江水生寒有如北风生。

更听到枫叶萧萧而落下的声音,这就是淅淅沥沥的秋声。

注释

扬子江:流经扬州、镇江一带的长江称扬子江。因有扬子津渡口,所以从隋炀帝时起,南京以下长江水域,即称为扬子江。近代则通称长江为扬子江。

桂楫:用桂木做成的船桨。指船只。中流:渡水过半。指江心。

空波:广大宽阔的水面。明:清晰。

扬子驿:即扬子津渡口边上的驿站,在长江北岸。属江苏省江都县。

润州城:在长江南岸,与扬子津渡口隔江相望。属江苏省镇江县。

边阴静:指海边阴暗幽静。阴静:平静、安谧。

朔吹:指北风。吹读第四声,原作合奏的声音解,此处指北风的呼呼声。

淅沥:指落叶的声音。度:传过来。

赏析:

这是诗人从长江北岸的扬子驿坐船渡江到南岸的感怀之作。此诗写的是秋景:船儿随波漂流,晚秋的天空与水都很清净,扬子驿在树林中闪现出来,润州坐卧在起伏的山冈之中,海边和江边都是寒意浓浓,枫树叶落,传来淅沥之声。从江北的“林开扬子驿”到江南的“山出润州城”,读者似乎看见一条渡船正由北向南开来,还分明见到了诗人立在船头前后眺望的形象。末二句写船近江南,秋声淅沥,用一“度”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岸上落叶声飘过江面,送进船上诗人耳中的情景。全诗以“望”字贯通全篇,情文并茂,画面清新,构思巧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当年曹操在广陵(今扬州市)看到长江水面辽阔,水势汹涌,直呼为“天堑”,是“天之所以限南北也”。宋朝以前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一带,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尚少开发,所以常被视为边陲地区,对做官的人来说,派赴江南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诗人也不例外。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还算平稳,没有情绪上的反应,但是到了后四句情绪就开始波动了。他到了南岸,发现江边是荒凉阴暗的,江风带有寒气,再加上落叶淅沥的枫树林,诗人突然感受到萧瑟的秋天来了。其实秋天是由北而南的,诗人在扬子驿的时候没有察觉,而到了对岸就感受到这股秋意,这是有原因的。说起来他不是害怕节气上的秋天,而是担心前程上的寒意,因此触景伤情,兴起无名的烦恼,这是受到“得失心”的影响。

篇7:文天祥《扬子江》古诗赏析

文天祥《扬子江》古诗赏析

《扬子江》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

扬子江:长江的别称。北海:这里指北方。回从:回到。前两句说,前些日子被元人扣押,被迫在北方漫游一段;今天,终于回到扬子江的大江里来了。磁针石:即指南针。南方:这里指南宋王朝。这两句说,我对南宋的忠心,如同那指南针永远指着南方一样,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不恢复南宋王朝,我死也不肯甘休。

[译文]

多少天,一直在北海随风飘流,如今绕道渡过扬子江头。我的心就像那指南针,不指着南方就不肯罢休。

[浅析]

《尧典》中说:“诗言志,歌咏言。”诗,一向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志向的。此诗,是文天祥从元军中逃脱出来,奔向福州(当时端宗越显在福州即位)时在途中所作。诗人运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抒写自己心向南宋,不到南方暂不罢休的坚强信念,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坚贞和热爱。首句“凡日”、“随风”、“北海游”几个字,用轻松的语气写出被元人扣押时的生活。二句“回从”、“扬子大江头”,则是一种亲切的语调。三四两句,“臣心”,用“南方”来比“南宋”,最后“不肯休”作结,自见文天祥对南宋的忠贞了。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汉族杰出的民族英雄,生活在一个汉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洋历13世纪初,蒙古诸部在塞外强大起来,部落首领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蒙古铁骑席卷欧亚,攻城略地,基本统一了欧亚大陆。次子窝阔台继位后,相继灭掉金国,随即挥鞭南指,完虐南宋。从西元1235-1279年,南宋顽抗了40多年,君臣军民蹈海殉天下。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壮烈的民族存亡抗击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被载入历史的爱国将领和著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击蒙古铁骑。战败被俘后,他义正辞严,痛斥汉奸和蒙古汗国,慷慨殉国。文天祥于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日(洋历1236年6月6日)诞生在江西吉州庐陵县(今江西青原)富田。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乡镇,镇旁不远处正是有丘壑林泉之胜的文山。他的先辈是地地道道的庶民,从未做过官,所以文天祥一再说自己是「起身白屋」。但因为祖辈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在乡间略有名望,被称为「君子长者」。这对文天祥的汉族士者风骨产生深远的影响。

德祐二年(公元前1276)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南宋末期抗元明暗两统帅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汇合,南宋形势大为好转。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比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陈宜中、杨亮节、曾渊子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成为抗蒙行动的一大障碍。景炎元年(1276)10月,战斗失利。在蒙元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福州)失去屏障。福安府陷落,南宋从此成为海上的流亡政府。

景炎二年1277初,元寇进逼汀州,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经过整顿,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打响了收复江西的战役。景炎二年八月,蒙古铁骑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文天祥被朝庭外派南剑州开督府时,并奏请杨太后及宋端宗下旨让江氏子弟去军择地隐居。因此,文天祥所募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元军铁骑猛烈的冲击下,文臣武将或死或降,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

崖山战役后,文天祥被俘并押到广州。张弘范对他说:“南宋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元,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文天祥在一种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状态下抵达元大都燕京。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异族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蒙元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建一支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篇8:扬子江,扬子江文天祥,扬子江的意思,扬子江赏析

扬子江,扬子江文天祥,扬子江的意思,扬子江赏析 -诗词大全

扬子江

作者:文天祥  朝代:南宋  体裁:七绝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篇9:文天祥在扬子江一诗中

文天祥在扬子江一诗中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扬子江》一诗中著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句,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

扬子江

宋代: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译文

被元兵扣留数日(相当随风去北海游玩过),终于脱险回到南方。

臣的心好似一块磁铁,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创作背景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1276),他在从南通往福州拥立端宗以力图恢复的'途中,作《扬子江》一诗述志。景炎三年(1278),他因兵败被俘,坚持了四年的狱中斗争,终以不屈被害。

【评论】

今·钱钟书:“在《指南录》、《吟啸集》里,大多是直书胸臆,不讲究修辞,然而有极沉痛的好作品。”(《宋诗选注》第311页)

【鉴赏】

文天祥曾自编诗集,以出使元营,被扣押北行,中途脱险,流离颠沛到福州南宋朝廷为顺序,取名《指南录》。本诗即为点题之作。其《指南录后序》曰:“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辗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记载了艰苦的经历,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对祖国的爱正像指南针一样,从未改变。

【作者】

文天祥(1236-1282),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历知瑞、赣等州。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东下,他在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脱逃到温州。端宗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败退广东。次年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拒绝元将诱降,于次年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屡经威逼利诱,誓死不屈。编《指南录》,作《正气歌》,大义凛然,终在柴市被害。有《文山先生全集》。

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德祐元年(1275年)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8年被俘,后来被押送到大都(今北京),在监狱关了三年。元军屡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了。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最终失败。1276年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秋,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1279年被俘,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文山先生集》《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九死一生,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垂千古,光耀史册!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时年四十七。作品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篇10:渡扬子江,渡扬子江孟浩然,渡扬子江的意思,渡扬子江赏析

渡扬子江,渡扬子江孟浩然,渡扬子江的意思,渡扬子江赏析 -诗词大全

渡扬子江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桂楫中流望,京江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去镇江第五十八,去镇江第五十八文天祥,去镇江第五十八的意思,去镇江第五十

爱国主义的诗句

《肖邦故园》《指南录后序》说课稿

表示爱国情怀的古诗句

爱国的诗句古诗介绍

体现爱国的古诗句

古人爱国诗词名句

爱国古诗句

形容爱国的古诗句

热爱祖国的诗句有哪些

渡扬子江文天祥
《渡扬子江文天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渡扬子江文天祥(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文天祥的经典诗2023-05-21

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词名句2023-01-30

爱国的经典古诗句2023-06-06

反映离别的诗句2023-08-21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代诗句2022-05-08

国庆节爱国古诗句2022-10-09

表现爱国主义的诗句2023-04-27

励志古诗词整首2024-02-22

爱国诗词名句2023-01-23

小学爱国的优美诗句摘抄2023-12-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