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居士翻译范文((精选15篇))由网友“研研麻麻”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东坡居士翻译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东坡居士诗词
东坡居士诗词
1.《南歌子·欲执河梁手》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欲执河梁手,还升月旦堂。酒阑人散月侵廊。北客明朝归去、雁南翔。
窈窕高明玉,风流郑季庄。一时分散水云乡。惟有落花芳草、断人肠。
2.《踏莎行·这个秃奴》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这个秃奴,修行忒煞。云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
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3.《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露寒烟冷蒹葭老,天外征鸿寥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4.《洞仙歌·江南腊尽》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江南腊尽,
早梅花开后,
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
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
尽日无人,
谁见金丝弄晴画?
断肠是飞絮时,
绿叶成阴,
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
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5.《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扰,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
6.《好事近·红粉莫悲啼》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红粉莫悲啼,俯仰半年离别。看取雪堂坡下,老农夫凄切。
明年春水漾桃花,柳岸隘舟楫。从此满城歌吹,看黄州阗咽。
篇2:我眼中的东坡居士作文800字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题记
自从故宫见到东坡的《寒食帖》与堪为奇观的“东坡肉形石”,我的心就为这宋朝首席文学家而占据。
且看这一家,父亲苏洵,儿子苏轼与苏辙,谁在当时不是名扬天下?各领风骚,只是儿子风头太大,成就太高,让父与弟都望其尘而莫能及。这种情形,很像早他们七百年的曹操一家,或许是前世与今生?不知道。总归是他们家族基因太好,哪一家都比不上。
宋从唐的手中接过文脉的接力棒,进入另一个鼎盛的时代,却是不兴诗,而兴词了。
苏轼自然是一位极其优秀的词人,那一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水调歌头》,让无数步后尘者望其头叹,同时它推倒了一切前代的的名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最著名的写“月”诗词,进而为历代传颂。当然,苏轼也是一位自成高格的书法大家,《寒食帖》笔法苍劲,似无意之作却又是有意布置,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无愧于“天下第三行书”的名号。
很显然,文脉的接力棒传到苏轼是极其正确的,他引领文脉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或许之前的“李杜”可与之比肩,除此之外,别无他人。
可是,在文学方面登峰造极的人,在仕途上都不怎么顺利,甚至有“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的出现,历史在我们这位东坡居士身上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
他一贬再贬,看似毫无希望,可他仍在心中抱有一份信念。但终于在“乌台诗案”后两相放逐了:政治放逐了他,他也放逐了政治。这个转变,使他一下子高于后来的王安石、司马光、陆游、辛弃疾。说他“突围”,不仅是他突破政坛小人的围攻,更重要的是突破了他自己沉溺已久的官场价值体系。因此,他的突围,也是文化本体的突围。
东坡的贡献,是为中国文脉留下了一个快乐而可爱的人格形象。
宋代出了一个那么有体温、有表情的苏东坡。不管是久远的历史,辽阔的天宇、个人的苦恼,到他的笔下都有一种美好的诚实。他不仅可爱,而且可亲,成了人人心中的兄长、老友,这在文学史上几乎绝无仅有。
因此,苏东坡是真罕的奇迹。
篇3:致东坡居士的一封信作文600字
致东坡居士的一封信作文600字
敬爱的东坡居士:
汝现安乎?
吾是汝一敬生,闻汝词之曼妙,心怀敬意,但只知其一二,却不曾深入明晰,喜读罢,后细品慢芳赏,才知汝生而悲凄,方知汝过为何等见矣,知若此。
就读于瞬,星点繁环,纵横曼妙,久而不释,品汝词,欲品茶相与一等,所兴然矣,却不若一点哀思自裳。瞬二耳忽觉众响纷杂,于此辨识。只因纷乱而困,于此谛听,乃人生之乐事一等,沉醉不已也。终,此将为一曲,腾涌彼说。
此吾念汝应,征尘飞扬,奔扑于世,吾意沿汝迹,所寻定坚颜之源,亮目也。汝挽弓欲射天狼,已然至不感此时,却壮志满怀,渴步沙场,悲舞壮烈,却非乱舞,与谁相连?汝之豪放,汝显辉扬,马蹄乱步,不绝于耳,又见牵黄擎苍,恢汝今激,情欲试其,拭无儿女情长,归去来兮?只与孤高自诩方配汝,才见。
思初时,皓月当空,月色相逢,薄纱映窗棂,淡雅花香飘,袅罔琴音奏,幽串碧水流,波波方适舟,谁料孤生?
汝博识睿思,皆清世醒,月无行程,积淀情于心,佳句翩浮然适此,以笔又忽而不飘存,又转实虚,若隐才见,横亘于向间,柔潺之间,山色空鳌4嗣烙钟诤峄感逵诿妫致次攀高,致次贬谪,生乐抽坎谓超风,以去静所音时,些许同愿谓听。
一袭青衣翩然云间,站致于文坛上马,并翘首远瞻,定居力宦沉浮风浪,予独觉而逐已,年少成名,初露锋芒,技惊四座,中数坎坷,远至随近,容轻挥手,似旱春一迎春,而多人所佩,谪兰仙挥,毫厘不忍,洒脱世间,于汝佳溢全美,天地然起,鬼斧身丘,所至为余礼之章,所切全然,皆因小流汇于江聚,方汝也!
敬祝
承蒙见教,所学甚于
汝之敬慕者:xxx
20xx年x月xx日
篇4:次韵东坡原文翻译
寄言天上,石麒麟、化作人间英物。醉拥诗兵驱笔阵,百万词锋退壁。世事空花,赏心泥絮,一点红炉雪。识时务者,当今惟有俊杰。
我本浩气天成,才逢知己,便又清狂发。富贵于我如浮云,且看云生云灭。羊石论交,鹅湖惜别,别恨多于发。共君千里,登楼何患无月。
篇5:次韵东坡原文翻译
凭陵岁月固难堪,食蘖多来味却甘。
时雨才闻遍中外,卧龙相继起东南。
天边鹤驾瞻仙袂,云里诗牋带海岚。
重见门生应不识,雪髯霜鬓两毵毵。
篇6:次韵东坡原文翻译
李之仪于元丰年间(1078-1085)登进士第以后近三十年,跟随苏轼于定州幕府。元符年间(1098-1100)监内香药库,又因曾从苏轼征辟而被勒令停职。他与苏轼不仅有师生之谊,而且同受党争之害,所以彼此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这首七律将作者听闻苏轼从岭南归还时悲喜交集的心情和重瞻苏轼风神的渴望融化在浪漫的.想象和苦涩的感叹中,深情地赞美了苏轼身处逆境而能保持达观的开朗胸怀。
首联概括苏轼流放生涯中的甘苦,语似慰解而意极酸苦。“凭陵”有逼压之意,写苏轼在政治斗争中所遭到的凌逼以及在艰难岁月中所承受的精神压力,颇为精切。蘗即黄檗,落叶乔木,果实及茎内皮皆黄,可入药,味苦,古人常以黄粟比苦心。虽然物极必反,但决无苦多反而味甘之理,这两句是反话正说,犹如人愤极无泪唯有苦笑,实是以反常的甘味来表现极度的苦味。另一方面,从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来看,这两句也写出了他在贬谪岭南的逆境中安之若素、甘之如饴的精神。
颔联写苏轼遇赦归来的背景。宋徽宗即位,例行大赦,这时执掌军国事,打击变法派,原来被变法派流放到岭外的元佑党人纷纷迁移,相继复职。在他们看来,是雨露恩泽遍及朝廷内外。以“才闻”和“相继”对仗,可见出旧党起复之迅速,以“卧龙”为喻和“时雨”相对,赞美元佑党人的政略才能,反映出作者的政治倾向,也形象地写出了旧党得赦之后枯而复苏的政治气候,交代了苏轼得以还自岭南的原因。
颈联借颔联卧龙腾起之势,描写苏轼从天外归来的风采:鹤驾清风,仙袂飘飘,云里诗笺还带着海边潮湿的雾气。李之仪好将气清澈骨的人比作仙人凤鸾(如《题张湛然兄弟所居壁时谒之不见》),此处不仅是赞美苏轼贬谪之中依然保持着旷达的胸襟和旺盛的创作力,而且把他历尽磨难而依然清旷飘逸的形象升华到谪仙人的高度。在阔别苏轼的日子里,作者是这样魂牵梦萦地怀念着他的老师:“几度惊回窗下梦,新来添得雨中寒。伤心不见东坡老,纵有鹅溪下笔难。”(《和储子胥桩竹》)苏轼的归来对他来说是喜从天降。所以这一联是将作者平时的梦境与苏轼潇洒的风神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浪漫想象,苏轼从天而降的形象又是将他喜从天降的心情夸大并加以具象化的结果。
尾联从浪漫的想象跃回现实,“应”字表现出,苏轼容颜变老,归来后重见门生不相识的情景实为作者的揣想。“两毵毵”既指鬓、髯皆白,又包括两人须发皆白的意思在内。连门生都已如此衰老,则苏轼历尽坎坷之后的老态更可想而知。事实上,苏轼归来这一年已经六十六岁,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这一联真切地写出了与宗师同命运的门生历尽苦难之后的深沉感慨,对苏轼在贬谪中耗尽余生的不幸,流露了无限的同情。
此诗中间两联意奇境阔,首尾两联情悲语酸,却并无不协调之感,主要是诗中所写苏轼洒脱豪放的风神和受尽磨难的悲慨正与这两种格调相适应。前人称李之仪诗取径险峭而有浑浩雄深之气,从这首诗能将飘逸和苦涩相统一的风格来着,有着近似苏轼之处。
篇7:游东坡原文翻译
游东坡原文翻译
游东坡原文翻译
原文: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译文:
十九日早晨,在东坡游玩。从州门向东,冈垄高低,到苏东坡则地势平旷开朗。东起一块高地很高,有三间屋子。一处垄头昂起,称为“居士亭”,亭下面向南一间屋子很雄伟,四壁都画雪。堂中有苏东坡像,戴着黑帽穿着紫皮大衣,横按竹杖,这就是雪堂。堂屋东面有一棵大柳树,传说认为是东坡亲手种植。正南面有座桥,上面写“小桥”,因“莫忘小桥流水”的句子命名。其下最初没有渠道,遇到下雨就有涓涓的细流淌出。原来只是一块石头放在它上面,最近就增加修了一座木桥,上面盖了一所屋子,很有些衰败感觉。东面有一口井,称为“暗井”,出自苏东坡诗中“走报暗井出”的'句子。泉水冰凉使牙齿感到寒冷,只是不很甜。又有一座“四望亭”,正与雪堂相对。在高山上,纵观山河,是一郡中(风景)最好的地方。
篇8:东坡诗文文言文翻译
东坡诗文文言文翻译
东坡诗文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
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
⑥不韵:不雅。
1.欧阳公:指欧阳修。
2.谓:说。
3.尝:曾经
4.虽:即使
译文一: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颂我的名声了!”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贯,但是禁得更严密 传送更多,经常凭借(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没有熟读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而且有的人会说士大夫不雅。
译文二: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每当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一天欧阳修与儿子欧阳棐谈论文章,说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道:“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东坡被贬海南所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朝廷即使曾经禁止,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流传的诗文越多,人们经常凭借收集到的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没有诵读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韵律。
篇9:东坡苏轼翻译赏析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东坡注释】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篇10:东坡苏轼翻译赏析
《东坡》是由苏轼创作,通过对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它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诗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同一时期,作者有《定**》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读,颇为有趣。
诗的第一段,通过景物描写,突出当时的静。说明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篇11:月光下的东坡居士小学生获奖作文
月光下的东坡居士小学生获奖作文
你最终选择了与山水为伴,与字画为舞。这一天你出现在黄州,虽然说是被贬,但是你面容依然微笑,依然坦然,亳无任何不平之气。
你愿隐居山水坐享自然风景,静观庭前花开花落,不愿再度臣服于那昏君膝下,与那唯利是图的佞臣共处一个朝堂。尽管你有兼济天下之志,但是你依然选择了寄情黄州山水,一蓑烟雨任平生。
你的选择是明智的,既然能匆匆地来,为何不能匆匆地走呢?即使你远离京师,你的心也依然和朝政百姓紧紧地连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待遇,不公的议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造就了一个清幽脱俗的你;沉沦的历史中熠熠发光的,只有你那一颗坎坷而又旷达的心。
这一天的.夜幕时分我又看见了你,你依然是那样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历经沧桑的面颊上仍有那一份微笑,“不合时宜,独弹古调”想必是对你这一生最好的诠释。
夜,如同一块丝布罩住了整个世界,一缕月光照在你的门庭,正准备解衣欲睡的你,蓦然发现月色不邀而至,叩门探访,你像如获至宝般欣然起行。
可惜的是:只有月光相伴,却少了可以谈心的知己,心里的不快只能往肚子里咽。远处寺庙的一声钟鸣触动了你的情思,你疾步奔向承天封,暗想怀民兄此刻一定也了无睡意吧!来到承天封,怀民房间的灯火依稀摇曳,雕花的窗户上,依稀可见朋友那走来晃去的身影。
伴着月光,你们漫步在幽谷小径中,驻足于密竹古柏树下。月华似水,整个庭院似乎被灌注得满当当、水汪汪的,水中的荇藻纵横交错,乍一看,原来是松柏的倒影啊,呵呵!
景色太美了,宦海沉浮算得了什么?功名利禄又算得了什么?或许被贬黄州、逐放岭海只是时代对你的一次考验。而你又以淡泊名利的胸襟、自得其乐的心态成功地度过你人生中的一次次的坎儿。
空灵的月光,柔和地洒洒满你一生。
篇12:《东坡画扇》原文及翻译
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拖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肯偿还。先生于是把那人召来询问,(欠钱者)说:“我家是以制扇为职业的,正赶上我父亲去世,而又从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寒冷,做好的.扇子卖不出去,不是故意欠他钱。”先生仔细地看了他很久,说:“暂且拿你做的扇子来,我来帮你开张。”一会儿扇子送到,先生拿了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用的笔书写行书、草书,画上枯木竹石,片刻就完了。就把写画好的扇子交给那人说:“去外面快卖了还钱。”那人抱着扇边流泪答谢边往外走。刚出了府门,就有喜欢诗画的人争着来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来得晚的人想买也买不到,甚至到了非常懊悔地离开的地步。卖扇子的人于是全部还清了欠款。整个杭州郡的人都称赞感叹(这件事),甚至有感动得流泪的人。
篇13:《东坡画扇》原文及翻译
1、先生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在杭州任职时。(苏轼曾两次在杭州任职,第一次是熙宁四年(公元1071)任通判;第二次是元佑四年(公元1089)任杭州太守。此事应发生在任通判(掌管诉讼)之时。)
2、陈诉:状告。
3、负:拖欠
4、偿:偿还
5、某:我。
6、适:适值,恰好碰上。
7、而:却
8、不售:卖不出去。
9、姑:姑且,暂且。
10、发市:开张。谓做生意来了顾客。
11、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就用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12、草圣:草书。
13、逾:走出。
14、好事者:喜欢某种事业的人。
15、去:离开。
16、尽:全部
17、逋(bū):拖欠。
18、嗟(jiē):慨叹,叹息。
篇14:东坡还宅原文及翻译
东坡还宅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东坡还宅
(宋 费衮《梁溪漫志》)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①,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一宅,为缗②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③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东坡还宅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
译文
苏轼从儋州(今海南儋州)回来,居住在阳羡(今江苏宜兴).阳羡的官员因为害怕而不敢与东坡交往。只有士人邵民瞻(人名),从东坡那里学习。东坡也喜欢这个人,经常教他权策,过长桥。以游玩山水为乐
邵民瞻(人名)为他买了一座房子,花了500缗(成串的铜钱),东坡掏光所有积蓄,也只能勉强应付而已。后来(苏轼)选了一个好日子搬入新居。有一次,与邵民瞻月下散步,偶然到达一个村落,听到有(一个)妇人哭得很哀伤,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呢?难道有甚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令她这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一个老妇人见到东坡依然自顾自哭泣。东坡问她(哭泣的)原因,老妇人说:“我有一间房子,已家传百年,但是我儿子没出息,(把它)卖给别人了。”(于是东坡)问她原来的房子在什么地方,竟然是东坡买的那座房子。东坡再三地安慰她,说:“你的老房子是我买的,不要太过悲伤,现在我就把它还给你。”于是让人取来房契当着老妇人的面(把房契)烧了,(并且)叫老妇人的儿子过来,命令他第二天把母亲接回老房子,最终也没有索要(买房子的)钱。
篇15:欧阳修论东坡诗文翻译
欧阳修论东坡诗文翻译
文言文《欧阳修论东坡诗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阳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注释】
1 欧阳公:指欧阳修。
2 类:像
3 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4 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5 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6 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7 是:这。
8 夸:夸赞
9 士大夫:读书人。
10 气索:气短。
11 不韵:不雅。
【翻译】
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写成)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就一整天都为此高兴,一直都像这样。一天(欧阳修)与欧阳棐(欧阳修的儿子)谈论文章 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宋徽宗时,苏轼被贬南海时所作的诗很盛行,年轻的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这时候 朝廷虽然曾经禁止(海外诗),并且赏赐的钱增加到80万,但是禁得越严密就传诵得越多,经常凭借(海外诗)多相互夸赞。士大夫(意可为读书人)不能诵读东坡的诗,就自己觉得神气委靡,但有的人却说东坡的诗没有韵律。
★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东坡居士翻译范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023-01-07
《记承天寺夜游》的课堂实录2022-09-16
方山子传教案2022-05-08
《蚂蚁居士》高三散文阅读题及答案2023-08-30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2024-03-23
课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023-02-11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2023-02-04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原文、译文与赏析2023-07-08
六州歌头张孝祥翻译赏析与阅读答案2023-09-10
苏轼《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鉴赏及译文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