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复习资料(整理3篇)由网友“甲级防火门把手”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生物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有哪些
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2、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收集和分析资料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
生物会考知识点(四)
1、使用显微镜
1)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3)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4)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5)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光学显微镜下看不清,作用是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2)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细胞壁——支持和保护细胞作用。
2)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液泡——细胞液,如西瓜甘甜是因为液泡的细胞液有糖分。
4、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
(6)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全部染上碘液。(7)先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5、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保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篇2: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生物体的组成)
1.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2.细胞分裂的过程:
(1)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
(2)染色体排列于细胞中央
(3)每条染色体从着丝粒一分为二,并向细胞两端移动
(4)细胞两端的两组染色体分别结旋松散成染色质,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5)在细胞中部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3.细胞生长的过程: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很小,随着从外界吸收的物质不断积累,许多小液泡逐渐长 大,合并为一个大液泡,细胞就由小长大。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生长,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 大液泡。
4.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生物体细胞的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 体积的增大是细胞生长的结果。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5.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6.组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
7.植物体的主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基本组织、分生组织
保护组织:分布在叶片与果实的表皮,具有保护功能。
输导组织:分布在根茎叶中的导管、筛管和叶脉,花柄与果柄,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基本组织:分布在子叶、胚乳、叶肉、果肉等,贮存营养。
分生组织:分布在芽、根尖的分生区、木本植物茎的分生层,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他组织。
8.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分布在皮肤表层、口腔黏膜与消化道黏膜等,功能保护、吸收。
肌肉组织:分布在骨骼肌与平滑肌,运动功能。
结缔组织:分布在血液、淋巴、脂肪、骨骼等,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功能。
神经组织:分布在脑、脊髓和全身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功能。
9.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10.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1.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12.系统——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叫做系统。(人体有八 套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一系列的器官组成,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
13.人体的各个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4.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15.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16.单细胞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中
17.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18.草履虫的形态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
基本结构:表膜(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此外还有食物泡、伸缩泡等结构
生活环境:有机质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和污水沟中
形态特征:体长150~300微米,像倒转的草鞋,全身布满纤毛
运动方式: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主要食物:细菌和单细胞藻类。有净化污水的作用。
生殖方式:细胞分裂
19.单细胞生物也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草履虫对食盐、冰块等有害刺激会作出逃避反应,对于肉汁等有 利刺激会作出趋向反应,对光线刺激不敏感。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物圈——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环境的总称
2.绿色植物参与能量传递与物质循环
3.人类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动物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人类的能量来源 :阳光→植物→(草食动物)→人
草食动物的能量来源:阳光→植物→草食动物
肉食动物的能量来源:阳光→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杂食动物的能量来源:阳光→植物→(草食动物)→杂食动物
4.世界主要食用作物的前三位:小麦、玉米、水稻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影响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使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对平衡
6.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7.蒸腾作用:绿色植物根部吸收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8.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重要意义:
(1)促进根对水的吸收及运输
(2)促进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
(3)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因强光照射而灼伤
9.水循环的动力是光能
10.森林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1)森林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2)森林参与氧循环和水循环
(3)森林美化环境有利健康
11.森林与动物生存的关系:森林为动物提供栖息地与食物来源
12.植树节——3月12日(1979)
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红细胞:最多、中间(大小)、圆饼状、无核(成熟)、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血细胞白细胞:较少、最大、有核、防御和保护、能吞噬病菌
血小板:中间(数量)、最小、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血型:ABO血型系统,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2.输血与血型输血: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第二节 血液循环1.循环系统
(1)心脏:结构:左心房——肺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静脉(左心室的心壁最厚)、房室瓣和动脉瓣
功能:血液运输的动力 心率: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同人的脉搏
动 脉:从心脏送往全身,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快
(2)血管静 脉:从全身送回心脏,壁薄、弹性大、管腔小、血流慢
毛细血管:从最小的动脉到最小的静脉,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血液循环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第三节 人体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
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1)呼吸道作用:气体进出的通道,并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组成:大量肺泡
(2)肺
作用: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吸气:肋间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气体进入肺
2.呼吸运动
呼气:肋间肌舒张、胸廓容积减小、肺回缩、气体出肺(详见P54)
3.肺活量: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测定肺活量取最大值
第四节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氧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过程:肺泡 毛细血管
(1)肺泡内气体交换二氧化碳
血液变化: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组织内气体交换氧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静脉血
篇3: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苏教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初中生物复习资料(整理3篇)】相关文章:
初中教师生物知识点总结2023-12-16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2023-12-16
初中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2022-09-22
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方法2023-05-14
初中生物教学心得2023-12-08
初中生物老师教学工作总结2023-04-20
初中生物老师教学总结2023-05-21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计划2022-08-09
初中生物教学计划例子2022-09-15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总结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