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2-05-08 13:11:3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译文及赏析(精选11篇)由网友“七柚”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译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译文及赏析

篇1: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赏析

古诗原文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译文翻译

宇宙中日月行走,不停地转动,人世间万物也不断地发生不断地消亡。您看屋檐外的江水,滚滚向东流去。我已经退隐,半夜在瓢泉听风观雨,春天在雪楼看草赏花。年纪大了,可没有什么大毛病,赋闲之后,躬耕田亩,自食其力。

您外出宦游,一定会十分思乡念归。您回到家里,会吃黄鸡,饮白酒,到村社祭祀土地神,生活自在安详充满情趣。祖国西北的土地沦陷金人之手,抗战壮士手握长剑欲杀敌报国却不被起用,而投降派执政者只是清谈空论,不想收复失地。希望您为抗金复国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后再退隐。

注释解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杨民瞻:作者友人,其生平事迹不详。

“日月”句:古人把天比喻为磨盘,把太阳和月亮比喻为磨盘上的蚂蚁,日夜不停地运行。

浮:流动不固定,喻生。休:休息,喻消亡。《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君看”二句:以江水滚滚东流,喻时光消逝,不因我留。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煜《虞美人》:“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次韵前篇》:“长江衮衮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

瓢泉:在今江西铅山境内。此时稼轩在瓢泉附近,当有便居,以供览胜小憩。稼轩小筑新居,始于绍熙五年(1194),而徙居瓢泉,则在庆元二年(1196)。

雪楼:稼轩带湖居所的楼名。

菟(tù)裘:春秋时鲁地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鲁隐公曾命人在菟裘建宅,以便隐退后居住。后人遂以此称隐退之所。《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太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注:“菟裘,鲁邑,在泰山梁父县南。不欲复居鲁朝,故别营外邑。”

岁晚:指人生晚年。问无恙: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安好。

橘千头:《襄阳·耆旧传》:“李衡为丹阳太守,遣人往武陵氾洲上作宅,种橘千株。临死,敕儿曰:‘吾州有千头木奴,不责汝食,岁上匹绢,亦当足用耳。’”

梦连环:韩愈《送张道士》:“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魏怀忠注引孙汝德曰:“持连环以示还意。”黄庭坚《次韵斌老冬至书怀示子舟篇末见及之作因以赠》诗:“昨宵连环梦,秣马待明发。”梦连环:梦中还家。“环”与“还”谐音。

歌弹铗:用冯谖弹铗而歌事,《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赋登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曾登城作《登楼赋》,述其进退畏惧之情。

黄鸡白酒:语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长剑倚天:此喻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威武的英雄气概。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夷甫“二句:典出《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寮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此事“句:典出《晋书·山涛传》:“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

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创作背景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此词约作于淳熙绍熙之间(1189—1190)作者闲居带湖时。杨民瞻是作者友人,其遭际与辛弃疾略同,两人交往甚久,并常有词章往来。此时杨民瞻即将返乡(一说出山宦游),辛弃疾有感而作此词相赠。

诗文赏析

此词先从日月旋转,万物消长,大江东去等大处落笔,旨在说明宇宙无穷,流光飞逝,时不我待,隐寄壮志难酬的身世之慨。开首几句的风格以及作者的心绪较以往风格为之一变,给人一种淡然、伤怀的平静,丝毫不见其豪放、洒脱、坚毅、心怀天下的气概。“磨蚁”一词借用古意把日月交替的时光变换比作在磨盘上昼夜不停转动的蚂蚁,平添一种无聊重复之感。“浮休”二字从《庄子·刻意篇》“其声若浮,其死若休”转化而来,平淡地概括了万事万物,颇具庄老之气,淡而化之。“君看”一句呈现这样一个画面:危亭高楼旷远,槛外江水自流,一人单手拂须,当风而立,举目远望,眼光似远忽近,心留物外,超尘离世。让人不觉心生游离尘世之外,淡然人生的空寂之感。接着拍归自身,风雨瓢泉,花草雪楼,寓悲愤于闲适。表面上看全然平淡、超脱,其实心有不甘,惨淡哀愁,潦倒自嘲。结处设问自答,将此种情绪又推进一层。上阕最末两句继续前句风格,连用两个典故,平静地表达出了自己辞官归隐的心迹。

上阕从整体来看,笼在一层超然之气,可是又并非真正的心游物外,弃绝尘世,总是觉得这种淡然之中还隐有惨淡愁绪,一切似乎是作者在故作潇洒的自嘲解笑,透露着自己的牢骚不满之气。

下阕由己及友,命意用笔,略见变化。前五句对友人的现实处境深表同情。过拍便直接与杨民瞻展开对话。“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一口气连用三个典故,气势连贯的道出杨民瞻的抑郁不得志,同时更是自己的借机发怨。“歌弹铗”三字笑中藏泪,本来应该用来战场杀敌为国的长剑,却被用来弹击和歌,吟唱风月。天大的`玩笑,英雄的悲鸣,表现得深沉有力,挠人心魄。冯谖弹铗、王粲登楼般的遭遇,正是友人梦乡思归的缘由。“黄鸡白酒”,想见归隐乡里,古朴纯真之乐。但“长剑”以下,情意陡转,怒斥群小误国,以致志士投闲。结拍勉励友人应以国事为重,不妨效法当年范蠡,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功成而后身退。

辛弃疾终归还是辛弃疾。在这首词一开始便极力含势收蓄平静到怡然平淡之后,作者将他的肺腑感慨毫不保留地喷薄而出,迅猛豪壮。“长剑倚天谁问?”英雄失意的抑郁在这一刻被作者厉声吼出,悲壮而又豪气干云。“夷甫诸人堪笑”步步进逼,进一步道出了对屈辱求和的当权者的激愤和拷问。后句“西北有神州”,使得辛弃疾更显大丈夫。无论当权者怎样昏聩,委屈求和,都无须理会,因为只要为国为民,是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不是为几个胆小无耻的昏聩之人卖命,因为江山是天下百姓的,所以虽然对群小怨愤生气,但是为了百姓、为了山河还是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西北有神州”,还要为了它继续奋斗。全词豪气奔放,潇洒怡然。

辛弃疾的离别词别开一家,情感真切,豪迈旷达,心系天下。此词充满丈夫之气,豪放之称,确实是当之无愧。

篇2: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辛弃疾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注释:

①约作于淳熙末或绍熙初(1189或1190),时稼轩闲居带湖。杨民瞻:生平事迹不详。 送友之作。上片言己。宇宙无穷,人生有限,流光飞逝,时不我待,隐寄壮志难酬之慨。“风雨”以下,谓无奈惟隐退而已。下片由己及友,正面切题。既同情其怀才不遇、怀乡思归,复以国事相勉,希其功成始退。

②“日月”两句:言日月旋转,时光流逝,世间事物有生有灭,是自然常规。日月如磨蚁:《晋书·天文志》载,有人以磨盘喻宇宙,以磨盘上的蚂蚁喻日月,磨盘飞快地向左旋转,蚂蚁虽向右爬去,但仍然不得不随着磨盘向左运行。浮休:喻生、灭。《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③“君看”两句:以江水滚滚东流,喻时光消逝,不因我留。

④瓢泉:在江西铅山境内。详见前《水龙吟》(“稼轩何必长贫”)注①。按:此时稼轩在瓢泉附近,当有便居,以供览胜小憩。稼轩小筑新居,始于绍熙五年(1194),而徙居瓢泉,则在庆元二年(1196)。雪楼:稼轩带湖居所的楼名。菟(tù吐)裘:春秋时鲁地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鲁隐公曾命人在菟裘建宅,以便隐退后居住(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后人遂以此称隐退之所。

⑤岁晚:指人生晚年。问无恙: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安好。桔千头:见前《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注⑨。

⑥“梦连环”三句:说杨民瞻如冯谖、王粲,怀才不遇,所以日夜思念返回家乡。梦连环:梦中还家。“环”与“还”谐音。歌弹铗:用冯谖弹铗而歌事,见前《满江红》(“汉水东流”)注⑥。赋登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依附刘表,在荆州登江陵城楼,作《登楼赋》,写其壮志难伸、怀乡思归的心情。

⑦“黄鸡”两句:想象杨民瞻返乡后鸡酒秋社的.欢乐情景。村社:农村社日,祭礼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祀。此指秋社。

⑧“长剑”三句:执政者清谈误国,爱国志士请缨无门。长剑倚天:宋玉《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此喻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威武的英雄气概。

⑨“此事”两句:希望友人完成复国伟业后,再去退隐。千古一扁舟:用范蠡助越灭吴后泛舟五湖事。见前《摸鱼儿》(“望飞来半空鸥鹭”)注⑨。

篇3:水调歌头·送杨民瞻原文及赏析

原文: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

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

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

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译文

宇宙中日月行走,不停地转动,人世间万物滚不断地发生不断地消亡。您看屋檐外的江水,滚滚向东流去。我已经退隐,半夜在瓢泉听风观雨,春天在雪楼看草赏花。#纪大了,可没有什么大毛病,赋闲之后,躬耕田亩,自食论力。

您外出宦游,一定会十分思乡念归。您回到家里,会吃黄鸡,饮白酒,到村社祭祀土地神,生活自在安详充满情趣。祖国西北的土地沦陷金人之手,抗战壮士手握长剑欲杀敌报国却不被起用,而投降派执政者只是清谈空论,不想收复失地。希望您为抗金复国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后再退隐。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滚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固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杨民瞻:作者友人,论生平事迹不详。

“日月”句:古人把天比喻为磨盘,把太阳和月亮比喻为磨盘上的蚂蚁,日夜不停地运行。

浮:流动不固定,喻生。休:休息,喻消亡。《庄子·刻意》篇:“论生若浮,论死若休。”

“君看”二句:以江水滚滚东流,喻时光消逝,不因我留。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煜《虞美人》:“问君都有则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次韵前篇》:“长江衮衮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

瓢泉:在今江西铅山境内。此时稼轩在瓢泉附近,当有便居,以供览胜小憩。稼轩小筑新居,始于绍熙五#(1194),而徙居瓢泉,则在庆元二#(1196)。

雪楼:稼轩带湖居所的楼名。

菟(tù)裘:春秋时鲁地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鲁隐公曾命人在菟裘建宅,以便隐退后居住。后人遂以此称隐退之所。《左固·隐公十一#》:“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太宰,公曰:‘为论少故滚。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注:“菟裘,鲁邑,在泰山梁父县南。不欲复居鲁朝,故别营外邑。”

岁晚:指人生晚#。问无恙: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安好。

橘千头:《襄阳·耆旧固》:“李衡为丹阳太守,遣人往武陵氾洲上作宅,种橘千株。临死,敕儿曰:‘吾州有千头木奴,不责汝食,岁上匹绢,亦当足用耳。’”

梦连环:韩愈《送张道士》:“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魏怀忠注引孙汝德曰:“持连环以示还意。”黄庭坚《次韵斌老冬至书怀示子舟篇末见及之作因以赠》诗:“昨宵连环梦,秣马待明发。”梦连环:梦中还家。“环”与“还”谐音。

歌弹铗:用冯谖弹铗而歌事,《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滚。’曰:‘客何能?’曰:‘客无能滚。’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居有顷,倚柱弹论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赋登楼:东汉末#,天下大乱。“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曾登城作《登楼赋》,述论进退畏惧之情。

黄鸡白酒:语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长剑倚天:此喻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威武的英雄气概。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夷甫“二句:典出《晋书·桓温固》:“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寮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论责!’”

”此事“句:典出《晋书·山涛固》:“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

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为杨民瞻送行时所作。开首几句咋读起来自己颇为一惊,词的风格以及作者的心绪较以往风格为之一变,给人一种淡然、伤怀的平静,丝毫不见其豪放、洒脱、坚毅、心怀天下的气概。“磨蚁”一词借用古意把日月交替的时光变换比作在磨盘上昼夜不停转动的蚂蚁,平添一种无聊重复之感。“浮休”二字从《庄子·刻意篇》“其声若浮,其死若休”转化而来,平淡的概括了万事万物,颇具庄老之气,淡而化之。“君看”一句读来不觉让人脑海中呈现这样一个画面:危亭高楼旷远,槛外江水自流,一人单手拂须,当风而立,举目远望,眼光似远忽近,心留物外,超尘离世。让人不觉心生游离尘世之外,淡然人生的空寂之感。上阕最末两句继续前句风格,连用两个典故,平静的表达出了自己辞官归隐的心迹,“风雨夜半花草春,岁晚无恙橘千头”全然平淡、超脱,而又心有不甘,惨淡哀愁,潦倒自嘲。整体来看,上阕笼在一层超然之气,可是给人感觉却又并非真正的心游物外,弃绝尘世,总是觉得这种淡然之中还隐有惨淡愁绪,一切似乎是作者在故作潇洒的自嘲解笑,透露着自己的牢骚不满之气。弃绝尘世,超然物外从一方面上我个人认为那也是一种无根的漂泊,浮动的失重感。

下阕一开始,便直接与杨民瞻展开对话。“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一口气连用三个典故,气势连贯的道出杨民瞻的抑郁不得志,同时更是自己的借机发怨。“歌弹铗”三字笑中藏泪,本来应该用来战场杀敌为国的长剑,却被用来弹击和歌,吟唱风月。天大的玩笑,英雄的悲鸣,表现的深沉有力,挠人心魄。之后,作者又将友人归家后其乐融融的想象表现了出来,看似好像在用这种怡然的乐趣故意劝导友人归家,悠然平静。

辛弃疾终归还是辛弃疾。在这首词一开始便极力含势收蓄平静到怡然平淡之后,作者将他的肺腑感慨毫不保留的喷薄而出,迅猛豪壮。“长剑倚天谁问?”英雄失意的抑郁在这一刻被作者厉声吼出,悲壮而又豪气干云。“夷甫诸人堪笑”步步进逼,进一步道出了对屈辱求和的当权者的激愤和拷问。后句“西北有神州”,使得辛弃疾更显大丈夫。因为我国每每山河破碎之时,为收复失地穷尽一生,捐躯国难的忠勇之士不乏其人,“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岳飞更是不必多言。可是细细想来历代将士除在战场英勇杀敌,保家卫国之外大都有一个共同点:愚忠。在他们那里爱国即是忠君,忠君便是爱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们的爱国、英勇都是在以服从君主的前提下进行的,岳飞在手握兵权,夺得破敌良机的时候,还是被用十二道金牌给招了回去,遗憾千古。可是辛弃疾却突破了这一点,在前面几首词里他对当权者的不满和愤恨已经使这种思想微显端倪。而在这首词中,在发出“夷甫诸人堪笑”的愤恨之后,他便将当权者抛诸脑后,“西北有神州”。无论你当权者怎样昏聩,委屈求和,可是我都无须理会,因为我辛弃疾是为国为民,是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不是为你几个胆小无耻的昏聩之人卖命,因为江山是天下百姓的,所以虽然对你们怨愤生气,但是为了百姓、为了山河我还是要做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西北有神州”,我还要为了它继续奋斗。豪气奔放、潇洒怡然,古今帅气第一人也。

最后一句“此时君自了,千古一扁舟”。再次将自己的抱负和心志加以述说,等把中原失地收复,所有的什么当权富贵都视为粪土。一叶扁舟自悠悠。

辛弃疾的离别词别开一家,情感真切,豪迈旷达,心系天下。丈夫之气读来扑面而至,让人不禁热血沸腾,豪放之称,确实是当之无愧。

篇4:水调歌头·送杨民瞻原文及赏析

[宋代]辛弃疾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译文

宇宙中日月行走,不停地转动,人世间万物也不断地发生不断地消亡。您看屋檐外的江水,滚滚向东流去。我已经退隐,半夜在瓢泉听风观雨,春天在雪楼看草赏花。年纪大了,可没有什么大毛病,赋闲之后,躬耕田亩,自食其力。

您外出宦游,一定会十分思乡念归。您回到家里,会吃黄鸡,饮白酒,到村社祭祀土地神,生活自在安详充满情趣。祖国西北的土地沦陷金人之手,抗战壮士手握长剑欲杀敌报国却不被起用,而投降派执政者只是清谈空论,不想收复失地。希望您为抗金复国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后再退隐。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杨民瞻:作者友人,其生平事迹不详。

“日月”句:古人把天比喻为磨盘,把太阳和月亮比喻为磨盘上的蚂蚁,日夜不停地运行。

浮:流动不固定,喻生。休:休息,喻消亡。《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君看”二句:以江水滚滚东流,喻时光消逝,不因我留。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煜《虞美人》:“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次韵前篇》:“长江衮衮空自流,白发纷纷宁少借。”

瓢泉:在今江西铅山境内。此时稼轩在瓢泉附近,当有便居,以供览胜小憩。稼轩小筑新居,始于绍熙五年(1194),而徙居瓢泉,则在庆元二年(1196)。

雪楼:稼轩带湖居所的楼名。

菟(tù)裘:春秋时鲁地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鲁隐公曾命人在菟裘建宅,以便隐退后居住。后人遂以此称隐退之所。《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太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注:“菟裘,鲁邑,在泰山梁父县南。不欲复居鲁朝,故别营外邑。”

岁晚:指人生晚年。问无恙: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安好。

橘千头:《襄阳·耆旧传》:“李衡为丹阳太守,遣人往武陵氾洲上作宅,种橘千株。临死,敕儿曰:‘吾州有千头木奴,不责汝食,岁上匹绢,亦当足用耳。’”

梦连环:韩愈《送张道士》:“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魏怀忠注引孙汝德曰:“持连环以示还意。”黄庭坚《次韵斌老冬至书怀示子舟篇末见及之作因以赠》诗:“昨宵连环梦,秣马待明发。”梦连环:梦中还家。“环”与“还”谐音。

歌弹铗:用冯谖弹铗而歌事,《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赋登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曾登城作《登楼赋》,述其进退畏惧之情。

黄鸡白酒:语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长剑倚天:此喻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威武的英雄气概。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夷甫“二句:典出《晋书·桓温传》:“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寮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此事“句:典出《晋书·山涛传》:“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

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赏析:

此词先从日月旋转,万物消长,大江东去等大处落笔,旨在说明宇宙无穷,流光飞逝,时不我待,隐寄壮志难酬的身世之慨。开首几句的风格以及作者的心绪较以往风格为之一变,给人一种淡然、伤怀的平静,丝毫不见其豪放、洒脱、坚毅、心怀天下的气概。“磨蚁”一词借用古意把日月交替的时光变换比作在磨盘上昼夜不停转动的蚂蚁,平添一种无聊重复之感。“浮休”二字从《庄子·刻意篇》“其声若浮,其死若休”转化而来,平淡地概括了万事万物,颇具庄老之气,淡而化之。“君看”一句呈现这样一个画面:危亭高楼旷远,槛外江水自流,一人单手拂须,当风而立,举目远望,眼光似远忽近,心留物外,超尘离世。让人不觉心生游离尘世之外,淡然人生的空寂之感。接着拍归自身,风雨瓢泉,花草雪楼,寓悲愤于闲适。表面上看全然平淡、超脱,其实心有不甘,惨淡哀愁,潦倒自嘲。结处设问自答,将此种情绪又推进一层。上阕最末两句继续前句风格,连用两个典故,平静地表达出了自己辞官归隐的心迹。

上阕从整体来看,笼在一层超然之气,可是又并非真正的心游物外,弃绝尘世,总是觉得这种淡然之中还隐有惨淡愁绪,一切似乎是作者在故作潇洒的自嘲解笑,透露着自己的牢骚不满之气。

下阕由己及友,命意用笔,略见变化。前五句对友人的现实处境深表同情。过拍便直接与杨民瞻展开对话。“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一口气连用三个典故,气势连贯的道出杨民瞻的抑郁不得志,同时更是自己的借机发怨。“歌弹铗”三字笑中藏泪,本来应该用来战场杀敌为国的长剑,却被用来弹击和歌,吟唱风月。天大的玩笑,英雄的悲鸣,表现得深沉有力,挠人心魄。冯谖弹铗、王粲登楼般的遭遇,正是友人梦乡思归的`缘由。“黄鸡白酒”,想见归隐乡里,古朴纯真之乐。但“长剑”以下,情意陡转,怒斥群小误国,以致志士投闲。结拍勉励友人应以国事为重,不妨效法当年范蠡,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功成而后身退。

辛弃疾终归还是辛弃疾。在这首词一开始便极力含势收蓄平静到怡然平淡之后,作者将他的肺腑感慨毫不保留地喷薄而出,迅勐豪壮。“长剑倚天谁问?”英雄失意的抑郁在这一刻被作者厉声吼出,悲壮而又豪气干云。“夷甫诸人堪笑”步步进逼,进一步道出了对屈辱求和的当权者的激愤和拷问。后句“西北有神州”,使得辛弃疾更显大丈夫。无论当权者怎样昏聩,委屈求和,都无须理会,因为只要为国为民,是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不是为几个胆小无耻的昏聩之人卖命,因为江山是天下百姓的,所以虽然对群小怨愤生气,但是为了百姓、为了山河还是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西北有神州”,还要为了它继续奋斗。全词豪气奔放,潇洒怡然。

辛弃疾的离别词别开一家,情感真切,豪迈旷达,心系天下。此词充满丈夫之气,豪放之称,确实是当之无愧。

篇5:《水调歌头·送杨民瞻》原文及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注释

①约作于淳熙末或绍熙初(1189或1190),时稼轩闲居带湖。杨民瞻:生平事迹不详。 送友之作。上片言己。宇宙无穷,人生有限,流光飞逝,时不我待,隐寄壮志难酬之慨。“风雨”以下,谓无奈惟隐退而已。下片由己及友,正面切题。既同情其怀才不遇、怀乡思归,复以国事相勉,希其功成始退。

②“日月”两句:言日月旋转,时光流逝,世间事物有生有灭,是自然常规。日月如磨蚁:《晋书·天文志》载,有人以磨盘喻宇宙,以磨盘上的蚂蚁喻日月,磨盘飞快地向左旋转,蚂蚁虽向右爬去,但仍然不得不随着磨盘向左运行。浮休:喻生、灭。《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③“君看”两句:以江水滚滚东流,喻时光消逝,不因我留。

④瓢泉:在江西铅山境内。按:此时稼轩在瓢泉附近,当有便居,以供览胜小憩。稼轩小筑新居,始于绍熙五年(1194),而徙居瓢泉,则在庆元二年(1196)。雪楼:稼轩带湖居所的楼名。菟(tù吐)裘:春秋时鲁地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鲁隐公曾命人在菟裘建宅,以便隐退后居住(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后人遂以此称隐退之所。

⑤岁晚:指人生晚年。问无恙: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安好。。

⑥“梦连环”三句:说杨民瞻如冯谖、王粲,怀才不遇,所以日夜思念返回家乡。梦连环:梦中还家。“环”与“还”谐音。歌弹铗:用冯谖弹铗而歌事,见前《满江红》(“汉水东流”)注⑥。赋登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依附刘表,在荆州登江陵城楼,作《登楼赋》,写其壮志难伸、怀乡思归的心情。

⑦“黄鸡”两句:想象杨民瞻返乡后鸡酒秋社的欢乐情景。村社:农村社日,祭礼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祀。此指秋社。

⑧“长剑”三句:执政者清谈误国,爱国志士请缨无门。长剑倚天:宋玉《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此喻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威武的英雄气概。

⑨“此事”两句:希望友人完成复国伟业后,再去退隐。千古一扁舟:用范蠡助越灭吴后泛舟五湖事。。

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为杨民瞻送行时所作。开首几句咋读起来自己颇为一惊,词的风格以及作者的心绪较以往风格为之一变,给人一种淡然、伤怀的平静,丝毫不见其豪放、洒脱、坚毅、心怀天下的气概。“磨蚁”一词借用古意把日月交替的时光变换比作在磨盘上昼夜不停转动的蚂蚁,平添一种无聊重复之感。“浮休”二字从《庄子·刻意篇》“其声若浮,其死若休”转化而来,平淡的概括了万事万物,颇具庄老之气,淡而化之。“君看”一句读来不觉让人脑海中呈现这样一个画面:危亭高楼旷远,槛外江水自流,一人单手拂须,当风而立,举目远望,眼光似远忽近,心留物外,超尘离世。让人不觉心生游离尘世之外,淡然人生的空寂之感。上阕最末两句继续前句风格,连用两个典故,平静的表达出了自己辞官归隐的心迹,“风雨夜半花草春,岁晚无恙橘千头”全然平淡、超脱,而又心有不甘,惨淡哀愁,潦倒自嘲。整体来看,上阕笼在一层超然之气,可是给人感觉却又并非真正的心游物外,弃绝尘世,总是觉得这种淡然之中还隐有惨淡愁绪,一切似乎是作者在故作潇洒的`自嘲解笑,透露着自己的牢骚不满之气。弃绝尘世,超然物外从一方面上我个人认为那也是一种无根的漂泊,浮动的失重感。

下阕一开始,便直接与杨民瞻展开对话。“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一口气连用三个典故,气势连贯的道出杨民瞻的抑郁不得志,同时更是自己的借机发怨。“歌弹铗”三字笑中藏泪,本来应该用来战场杀敌为国的长剑,却被用来弹击和歌,吟唱风月。天大的玩笑,英雄的悲鸣,表现的深沉有力,挠人心魄。之后,作者又将友人归家后其乐融融的想象表现了出来,看似好像在用这种怡然的乐趣故意劝导友人归家,悠然平静。

辛弃疾终归还是辛弃疾。在这首词一开始便极力含势收蓄平静到怡然平淡之后,作者将他的肺腑感慨毫不保留的喷薄而出,迅猛豪壮。“长剑倚天谁问?”英雄失意的抑郁在这一刻被作者厉声吼出,悲壮而又豪气干云。“夷甫诸人堪笑”步步进逼,进一步道出了对屈辱求和的当权者的激愤和拷问。后句“西北有神州”,使得辛弃疾更显大丈夫。因为我国每每山河破碎之时,为收复失地穷尽一生,捐躯国难的忠勇之士不乏其人,“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岳飞更是不必多言。可是细细想来历代将士除在战场英勇杀敌,保家卫国之外大都有一个共同点:愚忠。在他们那里爱国即是忠君,忠君便是爱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们的爱国、英勇都是在以服从君主的前提下进行的,岳飞在手握兵权,夺得破敌良机的时候,还是被用十二道金牌给招了回去,遗憾千古。可是辛弃疾却突破了这一点,在前面几首词里他对当权者的不满和愤恨已经使这种思想微显端倪。而在这首词中,在发出“夷甫诸人堪笑”的愤恨之后,他便将当权者抛诸脑后,“西北有神州”。无论你当权者怎样昏聩,委屈求和,可是我都无须理会,因为我辛弃疾是为国为民,是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不是为你几个胆小无耻的昏聩之人卖命,因为江山是天下百姓的,所以虽然对你们怨愤生气,但是为了百姓、为了山河我还是要做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西北有神州”,我还要为了它继续奋斗。豪气奔放、潇洒怡然,古今帅气第一人也。

最后一句“此时君自了,千古一扁舟”。再次将自己的抱负和心志加以述说,等把中原失地收复,所有的什么当权富贵都视为粪土。一叶扁舟自悠悠。

辛弃疾的离别词别开一家,情感真切,豪迈旷达,心系天下。丈夫之气读来扑面而至,让人不禁热血沸腾,豪放之称,确实是当之无愧。

篇6: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鉴赏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鉴赏

这首词是作者为杨民瞻送行时所作。开首几句咋读起来自己颇为一惊,词的风格以及作者的心绪较以往风格为之一变,给人一种淡然、伤怀的平静,丝毫不见其豪放、洒脱、坚毅、心怀天下的气概。“磨蚁”一词借用古意把日月交替的时光变换比作在磨盘上昼夜不停转动的蚂蚁,平添一种无聊重复之感。“浮休”二字从《庄子·刻意篇》“其声若浮,其死若休”转化而来,平淡的概括了万事万物,颇具庄老之气,淡而化之。“君看”一句读来不觉让人脑海中呈现这样一个画面:危亭高楼旷远,槛外江水自流,一人单手拂须,当风而立,举目远望,眼光似远忽近,心留物外,超尘离世。让人不觉心生游离尘世之外,淡然人生的空寂之感。上阕最末两句继续前句风格,连用两个典故,平静的表达出了自己辞官归隐的心迹,“风雨夜半花草春,岁晚无恙橘千头”全然平淡、超脱,而又心有不甘,惨淡哀愁,潦倒自嘲。整体来看,上阕笼在一层超然之气,可是给人感觉却又并非真正的心游物外,弃绝尘世,总是觉得这种淡然之中还隐有惨淡愁绪,一切似乎是作者在故作潇洒的自嘲解笑,透露着自己的牢骚不满之气。弃绝尘世,超然物外从一方面上我个人认为那也是一种无根的漂泊,浮动的失重感。

下阕一开始,便直接与杨民瞻展开对话。“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一口气连用三个典故,气势连贯的道出杨民瞻的抑郁不得志,同时更是自己的借机发怨。“歌弹铗”三字笑中藏泪,本来应该用来战场杀敌为国的长剑,却被用来弹击和歌,吟唱风月。天大的玩笑,英雄的悲鸣,表现的深沉有力,挠人心魄。之后,作者又将友人归家后其乐融融的想象表现了出来,看似好像在用这种怡然的乐趣故意劝导友人归家,悠然平静。

辛弃疾终归还是辛弃疾。在这首词一开始便极力含势收蓄平静到怡然平淡之后,作者将他的肺腑感慨毫不保留的喷薄而出,迅猛豪壮。“长剑倚天谁问?”英雄失意的抑郁在这一刻被作者厉声吼出,悲壮而又豪气干云。“夷甫诸人堪笑”步步进逼,进一步道出了对屈辱求和的当权者的激愤和拷问。后句“西北有神州”,使得辛弃疾更显大丈夫。因为我国每每山河破碎之时,为收复失地穷尽一生,捐躯国难的忠勇之士不乏其人,“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岳飞更是不必多言。可是细细想来历代将士除在战场英勇杀敌,保家卫国之外大都有一个共同点:愚忠。在他们那里爱国即是忠君,忠君便是爱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们的.爱国、英勇都是在以服从君主的前提下进行的,岳飞在手握兵权,夺得破敌良机的时候,还是被用十二道金牌给招了回去,遗憾千古。可是辛弃疾却突破了这一点,在前面几首词里他对当权者的不满和愤恨已经使这种思想微显端倪。而在这首词中,在发出“夷甫诸人堪笑”的愤恨之后,他便将当权者抛诸脑后,“西北有神州”。无论你当权者怎样昏聩,委屈求和,可是我都无须理会,因为我辛弃疾是为国为民,是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不是为你几个胆小无耻的昏聩之人卖命,因为江山是天下百姓的,所以虽然对你们怨愤生气,但是为了百姓、为了山河我还是要做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西北有神州”,我还要为了它继续奋斗。豪气奔放、潇洒怡然,古今帅气第一人也。

最后一句“此时君自了,千古一扁舟”。再次将自己的抱负和心志加以述说,等把中原失地收复,所有的什么当权富贵都视为粪土。一叶扁舟自悠悠。

辛弃疾的离别词别开一家,情感真切,豪迈旷达,心系天下。丈夫之气读来扑面而至,让人不禁热血沸腾,豪放之称,确实是当之无愧。

篇7:《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诗词鉴赏

宋朝:辛弃疾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篇8:《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诗词鉴赏

①约作于淳熙末或绍熙初(1189或1190),时稼轩闲居带湖。杨民瞻:生平事迹不详。 送友之作。上片言己。宇宙无穷,人生有限,流光飞逝,时不我待,隐寄壮志难酬之慨。“风雨”以下,谓无奈惟隐退而已。下片由己及友,正面切题。既同情其怀才不遇、怀乡思归,复以国事相勉,希其功成始退。

②“日月”两句:言日月旋转,时光流逝,世间事物有生有灭,是自然常规。日月如磨蚁:《晋书·天文志》载,有人以磨盘喻宇宙,以磨盘上的蚂蚁喻日月,磨盘飞快地向左旋转,蚂蚁虽向右爬去,但仍然不得不随着磨盘向左运行。浮休:喻生、灭。《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③“君看”两句:以江水滚滚东流,喻时光消逝,不因我留。

④瓢泉:在江西铅山境内。按:此时稼轩在瓢泉附近,当有便居,以供览胜小憩。稼轩小筑新居,始于绍熙五年(1194),而徙居瓢泉,则在庆元二年(1196)。雪楼:稼轩带湖居所的楼名。菟(tù吐)裘:春秋时鲁地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鲁隐公曾命人在菟裘建宅,以便隐退后居住(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后人遂以此称隐退之所。

⑤岁晚:指人生晚年。问无恙: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安好。

⑥“梦连环”三句:说杨民瞻如冯谖、王粲,怀才不遇,所以日夜思念返回家乡。梦连环:梦中还家。“环”与“还”谐音。歌弹铗:用冯谖弹铗而歌事,见前《满江红》(“汉水东流”)注⑥。赋登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依附刘表,在荆州登江陵城楼,作《登楼赋》,写其壮志难伸、怀乡思归的心情。

⑦“黄鸡”两句:想象杨民瞻返乡后鸡酒秋社的欢乐情景。村社:农村社日,祭礼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祀。此指秋社。

⑧“长剑”三句:执政者清谈误国,爱国志士请缨无门。长剑倚天:宋玉《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此喻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威武的英雄气概。

⑨“此事”两句:希望友人完成复国伟业后,再去退隐。千古一扁舟:用范蠡助越灭吴后泛舟五湖事。

篇9: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辛弃疾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辛弃疾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 送杨民瞻

辛弃疾 宋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注释】

①约作于淳熙末或绍熙初(1189或1190),时稼轩闲居带湖。杨民瞻:生平事迹不详。 送友之作。上片言己。宇宙无穷,人生有限,流光飞逝,时不我待,隐寄壮志难酬之慨。“风雨”以下,谓无奈惟隐退而已。下片由己及友,正面切题。既同情其怀才不遇、怀乡思归,复以国事相勉,希其功成始退。

②“日月”两句:言日月旋转,时光流逝,世间事物有生有灭,是自然常规。日月如磨蚁:《晋书·天文志》载,有人以磨盘喻宇宙,以磨盘上的蚂蚁喻日月,磨盘飞快地向左旋转,蚂蚁虽向右爬去,但仍然不得不随着磨盘向左运行。浮休:喻生、灭。《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③“君看”两句:以江水滚滚东流,喻时光消逝,不因我留。

④瓢泉:在江西铅山境内。详见前《水龙吟》(“稼轩何必长贫”)注①。按:此时稼轩在瓢泉附近,当有便居,以供览胜小憩。稼轩小筑新居,始于绍熙五年(1194),而徙居瓢泉,则在庆元二年(1196)。雪楼:稼轩带湖居所的楼名。菟(tù吐)裘:春秋时鲁地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鲁隐公曾命人在菟裘建宅,以便隐退后居住(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后人遂以此称隐退之所。

⑤岁晚:指人生晚年。问无恙: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安好。桔千头:见前《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注⑨。

⑥“梦连环”三句:说杨民瞻如冯谖、王粲,怀才不遇,所以日夜思念返回家乡。梦连环:梦中还家。“环”与“还”谐音。歌弹铗:用冯谖弹铗而歌事,见前《满江红》(“汉水东流”)注⑥。赋登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依附刘表,在荆州登江陵城楼,作《登楼赋》,写其壮志难伸、怀乡思归的心情。

⑦“黄鸡”两句:想象杨民瞻返乡后鸡酒秋社的'欢乐情景。村社:农村社日,祭礼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祀。此指秋社。

⑧“长剑”三句:执政者清谈误国,爱国志士请缨无门。长剑倚天:宋玉《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此喻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威武的英雄气概。

⑨“此事”两句:希望友人完成复国伟业后,再去退隐。千古一扁舟:用范蠡助越灭吴后泛舟五湖事。见前《摸鱼儿》(“望飞来半空鸥鹭”)注⑨。

篇10:《水调歌头》译文和赏析

《水调歌头》译文和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但:只。

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篇11: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赏析及译文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水调歌头·游览》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瑶草:仙草。

武陵溪:指代幽美清净、远离尘嚣的地方。武陵:郡名,大致相当于今湖南常德。桃源的典故在后代诗词中又常和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传说混杂在一起。

枝:一作“花”。

倚:依。一作“欹”。

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谪仙:谪居人间的仙人。

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而成的酒杯。

灵芝:菌类植物。古人以为灵芝有驻颜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称仙草。

《水调歌头·游览》鉴赏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词人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据此看来,此词大约写于词人被贬谪时期。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水调歌头·游览》创作背景

此词为黄庭坚春行纪游之作。黄庭坚曾参加编写《神宗实录》,以文字讥笑神宗的治水措施,后来又被诬告为“幸灾谤国”,因此他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此诗大约写于作者晚年被贬谪时期。

《水调歌头·游览》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辛弃疾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离别的诗句赏析

水调歌头辛弃疾及其赏析

反映离别的诗句

古诗山的诗句

离别的诗句内容及翻译

爱国古诗句

形容爱国的古诗句

爱国的经典古诗句

体现爱国的古诗句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译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译文及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译文及赏析(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古代端午节的古诗句2022-09-03

国庆节爱国古诗句2022-10-09

江景三年级作文2023-03-18

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吕胜己,八声甘州的意思,八声甘州赏析2023-09-23

八声甘州,八声甘州李曾伯,八声甘州的意思,八声甘州赏析2022-09-07

《水调歌头》试题2022-06-07

水调歌头简介2022-05-06

辛弃疾的代表作2023-10-24

水调歌头教案设计2023-02-15

描写离别的诗句有哪些2023-05-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