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义的读书笔记600字(推荐16篇)由网友“迷航”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命意义的读书笔记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生命意义的读书笔记600字
《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通过写飞蛾在指中求生,瓜苗在砖缝中茁壮生长,用医生的听诊器听自己的心跳,作者从中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并从中明白了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的道理。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在于:
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这就要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天的学习或工作,不浪费一分一秒时间。今天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完成,不要放在明天去做,不要只讲不做。
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要像雷锋叔叔讲的话那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要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更有活力,要学会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在快乐中学习,要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
这篇文章对我确实很有启发。我在从中明白了这样的道理: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
篇2:生命意义的读书笔记600字
顽强的生命,有趣的灵魂
——致敬伟大而可爱的霍金
这学期,我学了《生命,生命》的课文,被里面“飞蛾”、“香瓜子”和“静听心跳”的故事深深打动。生命,拥有多么顽强的力量啊!但生命的力量不仅仅是冲破阻碍、活下去,更是要活出光彩、活出意义,带给世界欢乐、思考和希望。斯蒂芬·威廉·霍金就是这样的人。
霍金是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霍金的生平非常富有传奇性,因为患有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从21岁起,他被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到后期,全身只有右眼下的一小块肌肉可以活动。但他身残志不残,克服了种种困难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级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融汇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探索宇宙之谜。
他的代表作《时间简史》,撰写于1988年。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书中描写的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那么神奇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40种语言。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他兴趣盎然地参与了各种有趣的活动。1992年,霍金在电影《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献上自己的荧屏“处女秀”,之后又在美国美剧《生活大爆炸》第5季第21集中客串;,他乘坐热气球旅行,度过自己的六十岁生日;4月26日傍晚,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空间物理学家霍金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乘坐一架民用飞机体验了梦寐以求的太空失重;为英国BBC录制纪录片《探索新地球》。
霍金经常出现在大学校园,和年轻人交流。大胆地追求美好的爱情,也会陪妻子和孩子去听歌剧。虽然不能说话,但他用电脑打出的每一句话,都让人意外,充满智慧的幽默。
身体的残疾没有困住他,反而给他隐形的翅膀去饱览人世间有趣的风景。不难推断,他的有趣来自于常年与病痛作斗争。对抗病痛是他活着的意义,而在战斗中探寻宇宙是他生命的价值。也许,对于大众而言,霍金研究的那些科学太过高深,而他乐观可爱的心态,却是任谁都可以学习的。
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全人类以他一贯的态度来悼念他,各种幽默又深情的文字成为了互联网上最美的风景。一个生命即使在消失时,带给世界的仍是希望而非沉重,这就是生命能展现出的最神奇的力量吧!
篇3:生命意义的读书笔记600字
第一次读《生命 生命》时,我想,文章主题为什么要重复呢?反复读了文章后,我深刻体会到了:那是杏林子赞美生命的强烈感情。
这篇课文描写了昆虫.植物和人三方面的事例,引出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只要不懈努力,我们就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现在的我们常常在不在意地踩死一只虫子,对墙缝里的小苗,我们视若无睹。而杏林子却从一只飞蛾飞蛾的挣扎中感到震惊。
感受到生命的抗争,从墙缝中的一粒小瓜苗感受到生命的不屈向上。蚂蚁,一个卑微却又伟大的小生命。你知道,当熊熊烈火将它们包围的时候,它们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包成黑团,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外面的蚂蚁义不容辞地牺牲自己。它们虽然渺小,却因齐心协力而坚强如铁,它们虽然被轻视,可热爱生命的精神却在我们心中回荡。
飞蛾和小蚂蚁那种为了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我感动;瓜苗种子为了生命而生长的勇气使我感叹;卑微的蚂蚁舍己救人的行为更令我震撼。
《生命 生命》给了我深深的启迪,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也是顽强不屈的,生命的价值是无限的,热爱自己的生命,让它们发挥出自己的辉煌吧!
篇4:《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一、《生命的意义》是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一本重要著作。
又名《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他认为自卑感是人的行为的原始的决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动力。
每个人都不是完整无缺的,有缺陷(包括身体缺陷)就会产生自卑。
而自卑能摧毁—个人,使人自暴自弃或发生精神疾病;另一方面它能够使人发愤图强,振作精神迎头赶上,如此解决原始缺陷和追求优越之间的矛盾。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1、书的章节内容:
2、以一个人的生长为序,梳理的内容脉络。
婴儿时期:母亲(或扮演母亲角色的人)给予其“优越感”(或者说特殊照顾,让其觉得自己与其他世界上的东西不同),同时婴儿也对母亲产生“兴趣”。
幼儿时期(到6岁之前):人生早期的四五年,是性格基本成型的阶段,就是“早期的记忆”。作者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一种“生活方式”,并且会据此而形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孩子开始有“梦”,同时接触到更多的家庭成员,例如父亲和兄弟姐妹,并且开始产生比较明显“自卑感”与“优越感”。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家庭,那么这个孩子应该开始接触其他人,并产生对其他人的“兴趣”,这将是极好的。
有生理缺陷、娇生惯养和受到忽视的孩子,都会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人生意义;而这种情形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则几乎无一例外,往往都需要获得帮助,才能纠正他们应对问题的方式。他们必须获得帮助,来形成一种更好的人生观。
童年时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接触同辈人和老师,和上一时期类似。
青少年:靠近真实社会生活的前线,于是一些隐藏起来的问题开始暴露。这个时期的孩子问题很多,这并不是因为性格在转型,而是以前没暴露出来的问题,在生活和学习等的压力下开始暴露。所以,早期记忆很关键。
成年:直接面对最关键的,也是本书最着重解答的三个问题:社会问题、职业问题、爱情和婚姻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对优越的追求,则是所有人的共性。要想超越自卑,关键就在于正确面对这三大问题,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
3、本书的关键词
自卑感(自卑情结):当人们不能妥善的处理自己所面对的问题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自卑的表现有千万种,并不一定表现成自卑,有时候会伪装成狂妄自大来掩饰自己的无能,例如懦弱者叫嚣着要使用暴力。
优越感:是个体在追求目标时候表现出来的,对目标的特殊兴趣背后所具有的共同性格特征。
其实是个体在追求目标时,无法通过正常手段达到目的情况下,为了对抗自卑感而产生的通性,这样描述似乎更符合书中关于优越感的病态描述。
优越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追求永恒。
兴趣:这在书中也是很关键的一个词,它和通常我们口中的兴趣意义差不多。要说的话,可以定义成,能长时间引导个体对于对象的关注与行动的特性。
早期记忆:书中指人生最初四五年的记忆,这段时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
早期记忆是会被认为过滤的,所以,每个人如何汲取、并看待这个时期的记忆,是更具有意义的。
梦:是一种潜意识的认知。它可以让人调整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可以通过无规则的事物隐喻个体的真实感受和态度。
3、主要观点
(1)协作。生命的意义在于协作。
培养孩童的关键在于培养他对他人的兴趣与协作意识等等,作者还举出了许多案例加以佐证。
所有出问题的孩子或成人,都是不懂得很好地与人协作而造成的。而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就意味着承担起一种用协作的方式来解决人生三大问题的责任。
我们对一个人的所有要求,和能够给予的最高荣誉,就是他应当是一个善良的同事,是其他人的朋友,是爱情和婚姻当中一位真正的伴侣,这样才是一位人类同胞。
(2)关于生命的意义。
作者给出了如下说明:
属于私人的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存在的可能。它们是共同的意义——它们是别人能够分享的意义,也是被被人认为有效的意义,能够解决生活问题的优良方法,能够为别人解决相似的问题。“作者说的生活的意义并不是要求人们奉献,而是要求人们磨砺自己,对他人有益,而非单纯追求自我的目标。
(3)生活的意义所指向的'三个问题:职业、社会生活、亲密关系(家庭)。
这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前提:
1、我们必须生活在贫瘠的地球上,无处可逃;
2、我们必须和他人接触,否则难以存活;
3、我们必须作为男性或女性去面对社会和婚姻家庭。
只有当我们处于困难之中才会去思考意义,而我们所面对的生活的三个问题,则影响着我们对于生活的意义的取向。
三、读书的个人收获
1、生命的意义。
本书,并没有给出真正的答案。正如作者所说,千万个人有千万种不同的生活意义。而我对意义的追求,大概也只是遇到困境而追求优越感而不得吧。
但,透过对本书的学习和阅读,我认为:生命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学会与他人的协作,这个他人,包括同事、朋友、伴侣、家人和陌生人。
我们也只有在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中,才能够超越自卑、追求卓越。
2、一切问题都可以回归到作者的那三个问题与三个条件。
在这里,作者教给了我们如何去处理自身性格思想等方面问题的方法:
谨记自卑感与优越感,利用对回忆态度和梦隐喻去直面自己的真实想法(潜意识)。
3、作者对于教育与婚姻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些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
教育的关键在于引起孩子对于他人的兴趣并培养与他人合作,而非带有对抗的竞争。
婚姻的关键在于对另一边的兴趣,承认另一边的平等地位并努力维护这一平等。
四、个人感觉的不足点
1、作者把很多问题的行为和解决方式都归于协作。事实上,有很多事情和社会现象,作者的协作理论无法解释,甚至相违背。
2、书中过于强调意识的重要性,这可能导致不正确的治疗方式。要知道很多问题并不单单是认知的问题(所谓思想问题),许多生理因素对行为和认知的影响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证实(可能是本书所处年代太早所致)。
3、作者把很多问题的本质归结于对优越感的不正当追求方式,并把优越感作为人的行为的最大驱动力,这无疑是很值得商榷的。关于人的需求和人的驱动力,有很多,单纯的归于优越感,显然有些草率。
五、经典句子摘录:
这本书花了我很长时间,算是一字一句认真读过,一篇一章努力去理解过的了。而且,我也完整地收录在了我个人的喜马拉雅平台上了。没事的时候,自己也可以播放再听一听。这本书,也值得没事的时候经常翻翻。最后选几句经典句子放在这里。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2、我们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优越感,它取决于我们赋予生命的意义。
3、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重要、有价值,但如若不能搞懂个人的成就建立在对他人做出贡献的基础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人的理想和行为,同样遵从这一原则:对于他人有意义的,才能算是意义。
4、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我们必须超越自卑。
5、当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结。
6、在行为上表现得不可一世的人,内心深处都隐藏着自卑感。就像矮个子的人走路要踮起脚尖一样,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高一点。相反,当一个人表现得安静、柔弱、淡定并不能说明TA有自卑感。
7、被娇惯的孩子: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所有事情都由父母解决的孩子来说,成年人所要担负的责任就是一种特有的束缚。
8、婚姻就是一种伙伴关系,没有一方应该高人一等。
9、婚姻幸福前提:让对方感觉到TA是最有价值的、最优秀的、最被需要的、是你最好的伴侣和朋友;这种感觉,需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
10、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完善自己,绝不能放弃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
篇5:《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尼采
当长期处于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的所有价值都被摧毁,时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这时人们的心理会在高压下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种痛苦无望的生活还有任何意义吗?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以二战集中营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自传体的书中,讲述了那种极端环境,给普通囚徒的心理状态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囚徒们为了自己和朋友能活下去,而进行的残酷的生存斗争。作为一名敏锐的观察者和亲历者,他进一步从这些惨痛真实的经历中,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在集中营中,囚徒的所有财产和权利都被剥夺,不仅饥寒交迫,而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体弱有病的囚徒很快会进毒气室,在这里,生命显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据弗兰克尔观察,身体不那么强壮,却有丰富的精神活动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来,他本人就是实例。对妻子的思念和爱,让他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与她生动有趣地谈笑。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
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有过的微小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可曾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留在了这些回忆中,弥补和滋润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空虚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来的希望:将来,我们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从死者身上“交换”衣物,调换转移到其它集中营的名单(这更像是命运的赌博),冷漠地注视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一位囚徒冲了进来,招呼我们去操场观看精彩的日落,
站在外面,我们看见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从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然后,在几分钟的寂静后,一位囚徒对另一位囚徒说:‘世界多美啊!’”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吧!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反过来,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一个人被剥夺到只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他仍然有自由选择用怎样的态度面对环境,是积极地艰难地利用每一个条件活下去,还是放弃生的欲望,向命运低头。态度的选择,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严和意义。对妻子的爱以及完成这本书愿望就是支撑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是在最悲惨的境遇中,生命始终具有其潜在意义。
弗兰克尔把人的`主观意志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种方法去帮助病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弗兰克尔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他将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总结成了三点:创造和工作,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以及受苦。我想他说得很对。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每个人都会有沮丧失意的时候,也不必为此感到羞耻。学会把自己从悲观的情绪中拯救出来,自信自尊得去面对,真的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正如集中营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种使命的人,他们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会是一个充实的人。我自己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尔会产生的悲观的情绪,的确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不枉在这个世界来辛苦地走一遭。因为至少,我们的存在并不会因其短暂而失去意义。
当我把这本书一气读完,掩卷沉思: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想,是拥有并珍惜所有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勇气和力量的美好事物,是对过去生活的甜美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是对伴侣和家人深深的爱,是对自己将发展成长为怎样一个人的好奇。无论任何职业、地位、财富和种族,当一个人有所担负、认真投入地生活着,并给其他人带去了幸福时,他自己也会感受到充实满足,此时,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
篇6: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噱头――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著名的20世纪心理治疗大师,犹太人,经历了二战集中营炼狱,开创心理治疗体系中的“意义疗派”。
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会有答案。很多人会说为父母活,为子女活;那我认为这样的理由更没有意义,生命的本身不能是因为另一个生命而有意义。没有人没思考过这个问题,无论何种境遇,怎样的文化程度。也许因为一时的收获而感慨――活着值得;也许是在困顿烦劳的绝境中疑虑生命的意义。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思考或潜意识问着:“我活着有什么意义?”
“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这其中当然包括“痛苦”,当你正视“痛苦”时,它就失去了威力。弗兰克尔尤其讲述了“痛苦”的意义,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每个人的独特任务;而快乐是一种附加品,如果以追求附加品为目标,这必定会让人失望。哪怕在二战最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时,痛苦也是有意义的,人在什么时候都有选择,即便是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死亡。永远不要低估生命的坚韧。
“苦难也不总是病理现象,苦难非但不是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反而可能是个人进步的表现,如果苦难是由存在之挫折引致,就更是如此。我坚决否认人对其存在意义的追求(或对其存在意义的怀疑)是源于或者会导致任何疾病。”当我看到这段话时,仿佛大脑中的暗影突然迸发出万丈光芒,冲破一切云雾,我发现宝藏一样的仔细斟酌,存在之意义的追寻并不是任何疾病,不是抑郁症,不是精神障碍,有大量数据论证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真的不是一座孤岛,这带来了无限力量。
弗兰克尔最终没有给出问题的结论,生命的意义本就不是一个固定的答案,是随着环境和外在的影响而可能时常改变的,它也许不会具体物化成某件事,也许追求生命意义的本身就是这份意义的答案。当我们看透这个问题的时候,便不会再问,更多的思考或质问应该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要行动起来去追寻那个让我们幸福的理由,那不是结果,也不是目标。
当我看这本书的时候,经常被书中的说法所触动,好像到处都是重点;当我看完的那一刻,我已经很难记起书中具体的各种论点,但我却找到了我的生命之意义――这个困扰我十几年的大问题。我希望更多的人能阅读这本书,不止是找到问题的答案,也让每一个人更加热爱生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感谢弗兰克尔!
篇7: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这本书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探寻生命的意义。作者带着我们层层推进,并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的意义都是独一无二的。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意义疗法的要义之一:人主要关注的不是活的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
这些独一无二的意义和使命构成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
所以“对于意义的认识在我看来最实在不过,就是意识到了现实背景下的某种可能性,或者通俗地说,意识到在给定情境下,‘能够做些什么’。”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尽人事”呢?
“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
“意义疗法认为,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那自由呢?责任和自由如何取舍呢?
“光说人有自由还不够。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真理的一面。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读到自由与责任,我不禁会想到沉迷游戏的大学生和出轨的男女,他们为了心中的自由了放下了读书的责任,放下了家庭的责任,那自由便堕落为放任。
我又想起前段时间热映的文青电影《七十七天》,男主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穿越羌塘,放下一切走进了无人区。影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男主的结局,但从片尾文字记述三位穿越者的事迹看,凶多吉少。我一直在想,影片究竟在传递给观众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呢?亦或只是在用一个影片在向这些“壮士”致敬?自由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意义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如何找到自由和意义(责任)的平衡点,也许只能问自己的内心了。找到了这个内心的平衡点也许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五百年前王阳明在龙场悟到的所谓“心即理”“遵从自己的内心”是不是也是异曲同工呢?
抛开形而上的东西,进一步想,追求生命的意义究竟该怎么做呢?作者这样引导我们。
“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第一种就是成功;第二种就是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即爱某个人。”第三种需要详细讲,我专门在“面对痛苦”一篇中总结。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通常,人们只想到短暂性本身,而不去想它之前有过的丰富果实,他曾经历的快乐和痛苦,曾经做过的许多事情。那一切都不会被否定,也不会被忘却。我应该说,‘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
读到“曾经存在”,我自己的脑子里两个小人吵了起来。如果两位武林高手在华山之巅进行了一场巅峰对决后都死去了,如《神雕侠侣》中的洪七公和欧阳锋一般,他们的武学成就也跟着他们一起消失了。这个世界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增加,什么也没有减少。那曾经是否存在似乎便无所谓。
而另一个声音说,难道你忘了杨过了吗?他们尽管没有把所有的武学保留下来,至少影响了一些人,比如杨过,这些影响是真实发生的,而且是不可逆的,似乎这么说‘曾经存在’才是确定的一种存在。这么看来,和世界产生联系和相互作用,是保证过往存在确定性的先决条件。进一步讲,想要增加我们自身的价值――改变世界的价值――就要让我们与这个世界产生尽可能多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不仅可以通过交朋友,也可以用创造畅销书、好故事,或是好产品等方式。
最后让我们放眼到整个人生,我们整个人生的意义该如何去考量呢?弗兰克尔把人生和电影作了个类比。
“当我们在理解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意义和整个生命的意义时,不妨做个类比,让我们看一场电影:他由成千上万个镜头组成,每个镜头都有其含义和意义,但是在看完最后一个镜头之前,整个电影的意义是不能确知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每个镜头的意义,那么对整个电影的意义也就无法把握。生命的终极意义难道不也是这样?只有在濒死之时人们才能揭示生命的全部意义,而这种终极意义也有赖于生命过程中尽其所能地实现每个单一情境的潜在意义。”
小结一下,作者认为生命意义在于责任,在责任限制下的自由是有价值的自由,用每时每刻的责任规划自己的人生,遵从自己的内心,尽人事。很务实、很入世。似乎和儒家告诫我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长之路遥相呼应。在成长的初期,修身就是我们的责任,当能力增强后就应该担当起与能力相称的责任,从“齐家”开始,随着能力的增长最后成为能“平天下”的人。至于最后能不能达到“平天下”的境界,就看自己的能力是否配得上这份责任。
篇8: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在看集中营那段生活时,简直不敢想像,在那个环境下,疾病,痛苦,死亡是每日必须面对的课题,心中没有光的人,看到到窗外那棵树,看不到希望,只有苟且,偶尔蹲在某个角落想以疾病的名义多活几日外,无其他活着的意义。而那些心中有光的人,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不管遭遇怎么难以忍受的痛苦,仍然坚信生活的美好,仍然对未来抱着希望,仍然努力让自己帮助他人,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刻过得有意义。
昨潘打电话来,是因为某事触及她的一个坎,让她情绪不稳,号啕大哭,我只能倾听,没能给她任何建议,多么希望自己是个心理学专家,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及时将他们从泥塘深处解救出来。我有个小小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将来,能帮助他人。我想今日也试试,如果任何事情都等到将来,那么我就会给自己找借口而延迟行动,不,不能等待,立刻行动。
篇9: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是作者对集中营生活的记录,分为三个阶段:收容-恐惧,适应-冷漠,解放-人性的暴露。
1、集中营里最痛的不是肉体,而是不公正和不可理喻对心理造成的伤害。
2、作者不愿意叫醒做噩梦的室友,因为现实更恐怖。
3、在这里,对妻子的思念让他领悟到爱是追求的最高目标。
3、幽默是生存的艺术,就像苦难是毒气被灌入毒气室,均匀弥漫,大小是相对的。
4、无法夺取的自由,是人选择态度和行为的自由。
5、“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二部分是作者对意义疗法的总结和思考。
1、追寻意义会导致内心紧张,这有助于精神健康。
2、必须通过对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3、发现意义的方式:事业成就,体验某事或人,对苦难采取态度
4、矛盾意向法对抗焦虑,反应消除法对抗过度反应
5、自由-责任缺一不可。
篇10: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寥寥十万字,却是我读过的篇幅最短却最有力量的一本书。朋友推荐我读时,听到书名,以为只是一碗鸡汤。按照自己的读书习惯先看了前言、自序、目录、后记,了解作者的履历情况之后,便没舍得放下一个通宵读完了。本书的结构很简单,前部分写的是作者作为一名犹太人活着走出集中营的经历,以自己为研究样本;后半部分写的是“意义疗法“让自己走出困境和虚无。作为一名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这本书并没有功利的阐述,也没有任何说教和目的,只是一种自然的呈现与流露。我个人认为意义疗法是对一切心理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曾经因为某种意义而让自己努力磨砺地越来越优秀,曾经又因为某种意义的丢失而让自己一度迷茫感伤,曾经更是因为重新获得某种意义而执着了这么多年,后来又是因为某种意义的突然坍塌而陷入迷失。抑郁是一个很深很泥泞的黑洞,有的人因为长年累月的消耗,有的人是突发事件的打击,而一旦陷进去并非他们不想走出来,而是纵有万千种方法可以尝试,意义的支撑绝对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
拥有某种意义而让我们即便苦难缠身而感觉美好、即便看不清未来而坚定当下、即便困顿迷茫而不迷失、即便屡屡挫败而依旧自信满满。这种意义就像是一轮不落的太阳,驱赶了一切的寒凉与悲伤;还像午夜的启明星,抚慰着所有的孤独与不安。这种意义就是一个不离不弃的陪伴,是一个柔软的拥抱、一个温暖的问候,让我们安全感爆棚地幸福着。这么重要而美好的意义何处找寻?作者与我不谋而合吧,书中介绍了三种找寻意义的方法:一是从某项事业中取得成功。如果我们直接追求“成功”这个结果,是不会带来幸福的,成功和幸福,是在你投身事业之后自然获得的,是一种副产品,你越想要得到反而会适得其反。正确追求生命意义的方法,应该是去追求这个过程。二是忍受不可避免的痛苦。我们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痛苦,而面对这些痛苦的方法就是为这些痛苦找到意义。作者说:“所有这些苦难、死亡到底有没有意义?如果没有,那么压根儿就不该忍受。基于这种偶然之上的生命――不论你是否逃跑――压根儿就不值得活下去。”这句话的逻辑是: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痛苦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痛苦没有意义,那么就代表生命没有意义。所以每一段痛苦都是有意义的。人们只有在面对挫折和痛苦时才能升华,每一次痛苦都是难得的考验机会。面对痛苦是选择怨天尤人,将责任推给命运还是选择提炼痛苦的价值,超越自己,都在一念之间,人们一直拥有自我选择的自由,是选择抛弃生命,还是把苦难当成磨刀石,把忍受痛苦,转化成对内在力量的考验,不同的选择,使人生具有了不同的意义。三是去爱某个人。作者在集中营中领悟了这个道理,在他坚持不下去,将要面临死亡时,他想到的是他的妻子,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爱一个人胜过爱一切,想着她、为了她努力度过每一个难关,支撑着我们走出泥潭。但这三种方法也都有死穴:做事业逆境是常态,忍受痛苦需要我们能够麻痹自己,而爱一个人需要那个人真的欣赏你、真的在等你。否则,只能自欺欺人,而自欺获得的意义,只能让我们丢掉了自己。总之,这本书可以堪称经典,但于我而言,所述方法都尝试过了,也都触及了死穴。还是推荐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在你人生的某个时期,一定能读懂它的珍贵;在你生命的某个阶段,一定用得到。感激维克多・弗兰克,虽然你并没想过这本书要发表,并且会让那么多人受益。
篇11: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经典之书是应当反复阅读。
我之反复诚不如上。书读到一半时,恨不能一气读完,约五分之一的内容时,却又迟迟不能拿起,读两页,置几日,再读时对之前的内容有了恍惚,于是在一二章间重复,或是短暂的阅读过程里,心思抛锚,书之后半部,是心理学中意义疗法的治疗理念,诚是不能以二用之心理解,于是再读。拖拖拉拉到今日,终于读完。
本书作者弗兰克尔是一名精神科医生,19出生,去世。1942年9月他和全家遭逮捕,之后的3年,先后被关押在奥斯维辛、达豪等四个集中营,期间,他怀孕的妻子、父母,弟弟均因疾病和饥饿惨死于集中营。被关押之前,他有过申领美国签证出逃奥地利的机会,因为家人和自己的患者而放弃。
关于集中营,我印象有三,一是高中课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二是影片《美丽人生》,三则是弗兰克尔在此书中的描述。清晰地记得书中的一段描述:集中营的床是上下铺,光木板,每层要容9个人,要侧身躺下,共用两条毯子,某天晚上一个狱友身处噩梦之中,睡不着的弗兰克尔想伸手拍醒他,却又不忍让那个狱友醒来在比噩梦更可怕的现实中。作者对集中营经历的描述,使我对那部名为《美丽人生》的电影有了更为立体的感触。
弗兰克尔是一位天资聪慧,智慧过人的圣者,面对人生中用苦难都不足以形容的经历,他让我见到如佛陀般圣者的光芒。
首先是圣雄甘地心怀山海般的仁爱,当他从图尔克海姆营获救后,知道了他妻子惨死的消息,过去的3年,他能在人间炼狱般的集中营里生存下来,对妻子的爱是强大的心理支撑,他在集中营里送走了自己的父亲,失去了母亲和弟弟。即便如此,他仍然能做到“忘不了别人给过我的恩惠,不抱怨别人对我做过的坏事”,帮助那些战后需要恢复的精神病患者,且这些人中有当年参与迫害自己的人。
其次是对人的存在的意义的探究,尤其是精神健康与人类繁荣的问题,他对于自己所感兴趣领域孜孜不断地研究,完美诠释了活着的意义,他认为,不可治愈的精神病患者也许没用,但他拥有人的尊严,否则安乐死就被合法化;而人也不是简单地活着的,魔鬼般的人物也会转化为圣人,人的内心里,两种可能都有,人是有人性光芒的,不该简单地被视作是机器一样的存在,他活着的意义在于帮他人找到生命的意义。
最后便是他的意义疗法,这类似于孔子说的“求仁得仁”,或者是《老人与海》里的那段经典台词: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或者是《人生十二法则》中的龙虾理论:昂首阔步蟹螯高举的龙虾才是不敢被轻易下手的龙虾。想起不知是哪本书里的话,得意忘形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失意忘形。
以弗兰克尔“悲剧性乐观主义”理论作为结尾:“世界的状况不妙,但除非我们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否则一切会越变越糟”。人想成为哪一种,是内心的选择,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篇12: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如果人生就像一部电影,那么每一天就像电影的一个画面,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这一帧一帧的画面所组成,故事会经历跌宕起伏,有高潮,有低谷;有幸福,有痛苦;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有沮丧,最终都会有一个结局,无论这个结局是悲是喜甚或平淡无奇,我们终将都会走完这一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是自己这部人生电影的导演兼主角,如何演绎人生这部电影,不仅是为了呈现给世界观赏、品评、思考,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要拥有自己的价值。
阅读美国弗兰克尔医师所著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通过他在纳粹集中营炼狱般的亲身经历,不得直视人的尊严被撕碎,情感被麻木,人性被泯灭,死神时刻都准备着掳走你的亲人和朋友的生命,饥寒交迫,鞭打奴役,疾病瘟疫,毒气室,焚尸炉,只有编号的囚徒在最贫瘠的环境中选择求生或放弃。在这恐怖的集中营里,人的生命价值不被承认,意志无处安放,仅是被消灭的对象,这种重压之下,活下去的勇气成了最昂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集中营囚徒之一的弗兰克尔医师,每天同样在重负劳役之下,看着被拖走同伴的尸体,思考着如何在这种灭绝人寰的环境中活下去,寻找生命的希望,走出集中营。他在无助的时候,思念妻子是他最大的慰籍,梦中和妻子对话抚平了内心的伤痕,这让他理解到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感情,甚至是活下去的勇气;他全身心投入人类生命意义的研究,却帮助他实现了自我救赎,这让他明白成功不过是全力付出的副产品。
“人,能够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而活,甚至为此付出生命。”
“人越是在绝境之地,越需要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你无需将自己的命运与任何其他人进行比较,即使你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同时,你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看到希望、健康、家庭幸福、职业能力、财富、社会地位――所有这一切都有可能重新获得或者恢复原状。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我们的生命不可能重复,你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找到自己的使命,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
弗兰克尔医师通过意义疗法,告诉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第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和从事某种事业。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总是指向某种事物或某人(他自己以外的'某人)。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和面对某个人。
通过体验某种事情――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只有通过爱才能使你所爱的人实现他的全部潜能,通过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所能和应为,它就会实现自己的潜能。
第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的某种态度。
忍受苦难使人能够将灾难转化为胜利,将个人的厄运转化为人类之成就。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现实时,比如患了不可治愈的癌症,我们就面临着自我转变的挑战。
在生活中,你可以成为一位悲观主义者也可以成为一位乐观主义者,关键在于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选择。悲观主义者面对墙上每天都被撕掉一张的挂历,他会觉得生命越变越薄;而积极乐观的人,会把每一张撕掉的挂历整整齐齐的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下自己的故事,他可以自豪而快乐的回忆所有经历的时光,即便他意识到自己老了,也依然会感到生活的充实,因为他爱过了,哭过了,努力了,付出了,成就了,甚至勇敢地承受过苦难。
弗兰克尔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在美国发行了73版,超过900万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帮助千千万万人找到了他们生命的意义。我们每一个人作为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也需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我作为萌想视觉文化传媒的创始人,我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有梦想、肯奋斗、愿意改变自己的人找到实现梦想的途径。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挖掘出自己生命的意义,让自己的生命活的有价值,才不会在临终的时候感到虚度或碌碌无为。(文/郝萌)
篇13: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你经历过最绝望的时刻是什么?考试考砸了,失恋了或者让最好的朋友背叛了……天哪,怎么我这么倒霉,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谁来拯救我吧,我不活了……有没有这么想过?如果有的话,那么恭喜你,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而是千千万万倒霉蛋中的一个。在你想着怎么死,还能更利索,更舒服以前(等等,死还能舒服吗,这个我可不知道),我郑重推荐你看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看书名就知道它讲的是什么,没错,它就是鼓励你活下去,甚至还能活的更有意义一些。书的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一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幸存者,在这场灾难中,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父母,妻子还有孩子。书的第一部分就是讲述这段惨剧的,别人在讲这段历史的时候,可能是祥林嫂,但是他很少谈及自己在集中营里忍受的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苦难与摧残,而是更多地谈论那些让人坚强地活下去的勇气。第二部分浓缩了第一部分的精华,提出了意义疗法,理念是通过引导灵魂找到生活的意义而治愈心灵创伤,特别适合于因各种原因而出现抑郁、空虚、迷惘、绝望的人群。
篇14: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本书是关于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的自传,从他个人的角度讲述了他的传奇的一生。他是奥地利大学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是存在――分析学说的领袖,言语疗法的奠基者,他独创的“意义治疗方法”,被心理学界称为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他的理论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他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要理解生存的目的与意义,揭示自己生存的秘密,他把这种动机称作“探求意义的意愿”。而我从这本书中受到启发的并不仅仅是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而是他在历经纳粹集中营惨绝人寰的磨难后还能重新站起来,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真正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几点感悟
一、父母和儿童时代对人的影响巨大。弗兰克尔的父亲是个虔诚的犹太教徒,极具责任感和正义感,在任何时候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他母亲出生于贵族世家,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对他的关爱无微不至。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对于弗兰克尔来说是幸运而且幸福的,他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他在自传中说他的性格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体,特别像他父亲。这也从他个人的优秀品质中反映出来:“即使做很小的事,也要像处理大事一样用心;即使做很大的事,也要像对待小事一样冷静。做任何事都尽可能提早完成,绝不会拖到最后一刻,而且要把麻烦的事放到前面去做。”作为初为人父的我,看了也觉得自己压力很大,能不能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人格的榜样,让他们能够有一个优秀的目标去追寻、去模仿,给他带来正面的示范效应,现在的我真的不敢保证。但我一定会努力持续地学习,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
二、追求真理而不屈从于权威。弗兰克尔说在他4岁时就开始思考人的死亡和生命的意义,这真的是让我很惊讶,这么小的小屁孩会有这么深刻的思考?(看来对小孩头脑里不时冒出的想法真的值得我好好去提前准备答案了。)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生的探索,得出了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死亡本身让生命变得有意义。生命的短暂并不会抹杀它自身的意义,因为过去的事情并不意味着永久的消失,而是被保存起来。在求学的过程中,他先后接触了心理学的大师级人物,也是在追随他们开创的学派中的过程中不断独立思考,敢于置疑权威。他明白一点:“知识就是力量,由于我们掌握了某种知识,而其他人却并未掌握,因此在这样一种由知识形成的秩序里,我们便拥有了左右他们的力量。”最终由于他的非传统观点挑战了前辈们的理论,先后被开除了精神分析学会和个体心理学学会。此后他在心理学的群山中独自攀登,最终开创出其独特的心理学体系,即意义心理学。
三、主动帮助别人终会有意想不到的福报。弗兰克尔从小立志当一名医生,而有这样想法的人其内心大都是善良的,他说自己总是记住别人的好处而忘记别人的坏处,他认同约翰`拉斯金的名言:“只有一种权力,那就是拯救的权力;只有一种荣誉,那就是救助的荣誉。”而这种仁慈的心让他也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在即将被纳粹分子召集派遣时,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一名党卫队成员克服广场恐惧症,而这一举动让他和家人推迟了一年被遣送。在集中营期间,他给了其中一个人一支烟,而对方也诚恳地在劝说他克服悲观情绪,防止他放弃求生的欲望。
四、强烈的求生欲望会拯救一个人。弗兰克尔说,在经受生活中的各种伤害和责难时,他一直在祷告上天,在以后的岁月中不会再遇到比这更糟糕的事情。可能就是这样的想法支撑着他熬过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痛苦岁月。而且他还在即将受到死亡威胁时抓住扭转命运的的机会,让他躲过一次又一次的劫难。比如当门格勒医生在奥斯维辛火车站对犹太人进行淘汰选择时,他本来被指向死亡的左边,而他在这样的时刻突然生出勇气绕过医生走到了右边,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五、试着将遭受的痛苦转化为生活的养分。“我们不应该主动问别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主体,我们自己就是要去回答生命所提出问题的那个人,而我们必须要为自己的存在负责。”他以自己一生最痛苦的经历为材料,不断地深入分析和思考,得出人的本性在于探求意义,由于“探求意义的意愿”是人的主要动机,因此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内在的欲求受到阻碍,就会引起人的心理障碍。“意义疗法”的核心就是启发患者去发现生命的意义,让患者自己承担起判断的责任。发现意义的途径有:(1)创造、工作;(2)体认价值:经由体验某个事件和人物,如工作的本质或文化、爱情等来发现生命的意义;(3)受苦:因为痛苦被发现有意义时,便不再痛苦了,通过认识人生的悲剧性和克服困境,促使人深思、寻找自我,最终发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超越。
篇15: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该如何度过,最近在周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维克多・弗兰克尔讲述了自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非常”遭遇。在历经了炼狱般的痛苦后,他选择了在绝境中抓住毫无生还可能的希望,并将此总结为“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第二部分是理论(存在主义分析治疗)。作者将自己在集中营中真实的经历、内心的感悟结合心理学专业丰富了“意义疗法”.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他留下的不是伤痛的情感和困扰他日夜的噩梦,反而强化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核心理念:“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对生活赋予的磨难,我们孤独而独特,但我们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中。”诚如尼采所说:“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因此,在读了这本书后,大家意识到维克多・弗兰克尔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在读这本书,我心里一直在想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记得高中语文课本中学习过史铁生的一篇文章《我与地坛》,里面作者谈到自己面临的生与死的问题,后来作者说既然出生了,就不在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意义来,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我们要赋予它一个意义,同时在这本书中,维克多・弗兰克尔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人的生命都不会没有意义,而且生命的无限意义就包含着困难、剥夺和死亡,尤其是当人能在生命的绝境甚至死亡中延展出生命的意义来,那么他内心的强大可想而知。在我们整个的人生长河中,我们必须也必然会经受太多的苦难,这是无法逃避的任务。因此,要直面所有的苦难,不能软弱,眼泪是无用的,但也不必讳言眼泪,因为眼泪见证了人们承受痛苦的巨大勇气。
其实作为一位小学老师,既然从事了这门工作,那我就在心里想着让我的人生活的更加有价值一些,让自己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更多的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尽量多学会点知识以及更过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为将来的人生打好一个基础。由于时间紧迫,这本书还没有看完,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我还会继续研读这本书,获得更多的营养。
篇16: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探寻生命的意义是永恒的话题,这本书的观点鲜明且积极,不管是处于任何境地的人都会有启发,因为任何人都会有烦恼,都会有低潮,但是这种负面的情绪可能会激发我们更大的潜能,让我们的生命上升到一个更好的层次。就像我们古人所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待苦难的态度,而且这种态度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最近听一首毛不易的歌《感觉自己是巨星》,虽然生活不易,但每个人都要活出巨星风采,因为你不知道还有许多人羡慕你的生活,把你当成巨星,成为你的粉丝。
今天下午,接单一个通报,兄弟单位的一个和我们同龄的战友,自缢身亡,主要是婚姻不顺,走了极端,老母亲本来身有重病,一下卧床不起,眼看就要垮了,真不知天堂相见,这个年轻人会是什么感觉。如果,他能早些看到这本书估计就不会轻易解决自己的生命,毕竟我们经历的这些琐事和那些真正的厄运相比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生命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 读书笔记600字
【生命意义的读书笔记600字(推荐16篇)】相关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600字初中2023-06-14
读堂吉诃德的读书笔记600字2022-11-23
皮囊读书笔记600字2023-09-01
高中水浒传的读书笔记600字2023-01-26
围城读书笔记600字怎么写2023-02-16
高尔基《我的大学》读书笔记600字2023-09-30
假期阅读简爱读书笔记600字2022-11-23
600字简爱的读书笔记2022-09-25
读书笔记简爱600字2023-12-31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600字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