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的教改尝试(共8篇)由网友“人在退化”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复习课的教改尝试,希望大家喜欢!
篇1:复习课的教改尝试
复习课的教改尝试
复习课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然而,教师为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节约时间,往往采用“容器灌注”的方法,既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时间,也把学生置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我尝试变换课的结构,力争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复习课真正形成巩固、提高、拓展、创新的崭新局面。1学主课前演讲进行复习导入
复习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甚至认为已全部掌握,因而往往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对知识的进一步渴求。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每堂课开始5min,我留给学生上讲台讲解和复述基本知识点,上台学生讲解不当之处,其余学生可随时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然后我利用投影仪将上节课所需复习的基本知识点放出,让学生明确疏漏和不足之处,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又可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随着这一活动的举行,学生上台讲解的系统性越来越强,不仅能够较系统地复述基本知识,而且还能做些归纳,深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短短5min,能使学生于课外刻苦钻研,网罗信息,勇于实践,积极为开课上讲台演说准备素材;能激活学生思维,为一节课的开端造就一个“学生为主体”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设立问题情景,让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问题解决,从而较好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1提出问题与创设情景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而思维只是指向解决某个问题的`。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掌握和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就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且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进入问题情景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同时也对学生复习起了定向作用。如:复习“生长素发现”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①长时间放在窗台上的植物为什么向室外倾斜生长?
②将植物用不透光的纸盒罩住会怎样?
③去掉尖端后植物还生长吗?
④用什么方法证实尖端能产生某种物质并与现象①有关?
⑤你还能举几个与现象①相同原理的例子?
这一系列问题的创设及提出顿时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表现出少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
2.2组织讨论与解决问题
问题通过争辩就会迅速明晰,并越来越接近问题的彻底解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争论反驳以形成信息的多面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思维活跃的讨论和争鸣,问题明晰了,条理清晰了,结论明确了,学生较快地进入到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上。
2.3启发点拨与归纳问题
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请部分学生代表就有关问题作答,其不足与错误之处可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订正,教师结合巡视时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启发、点拨、补充与修正,将讨论所得向广度和深度进行引导,并根据实际需要归纳总结,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学生参与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趋向成熟时,我又尝试了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参与提出相关问题。这不仅能够根据
[1] [2]
篇2:生物复习课的教改尝试
,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又可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随着这一活动的举行,学生上台讲解的系统性越来越强,不仅能够较系统地复述基本知识,而且还能做些归纳,深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短短5min,能使学生于课外刻苦钻研,网罗信息,勇于实践,积极为开课上讲台演说准备素材;能激活学生思维,为一节课的开端造就一个“学生为主体”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设立问题情景,让学生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问题解决,从而较好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1提出问题与创设情景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而思维只是指向解决某个问题的。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掌握和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就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且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进入问题情景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同时也对学生复习起了定向作用。如:复习“生长素发现”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①长时间放在窗台上的植物为什么向室外倾斜生长?
②将植物用不透光的纸盒罩住会怎样?
③去掉尖端后植物还生长吗?
④用什么方法证实尖端能产生某种物质并与现象①有关?
⑤你还能举几个与现象①相同原理的例子?
这一系列问题的创设及提出顿时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表现出少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
2.2组织讨论与解决问题
问题通过争辩就会迅速明晰,并越来越接近问题的彻底解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争论反驳以形成信息的多面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思维活跃的讨论和争鸣,问题明晰了,条理清晰了,结论明确了,学生较快地进入到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上。
2.3启发点拨与归纳问题
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请部分学生代表就有关问题作答,其不足与错误之处可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订正,教师结合巡视时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启发、点拨、补充与修正,将讨论所得向广度和深度进行引导,并根据实际需要归纳总结,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学生参与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趋向成熟时,我又尝试了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参与提出相关问题。这不仅能够根据高考考点,扩展思路,加深学生对考查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大大增加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容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一个新途径。几次实践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大大减少了基础较差学生的“低头率”之外,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我的思路,将问题扩展、对比、归纳,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归纳重点
篇3:和复习课
整理和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三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①圆柱、圆锥的模型各一个;②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投影片;③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锥的投影片;④分别画有圆柱、圆锥立体图形(标有各部分名称)的投影片;⑤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教师: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知道了它们 的特征、学会了如何求出它们的体积等知识。现在我们就来整理、复习一下这些知识,以便加深认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
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1题的上半题。
让学生将圆柱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指出“举例”一栏要填写在日常生活中形状是圆柱的实物。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
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十两个底面的面积)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2题的第(1)、(2)小题,第3题上半题求圆柱表面积部分。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3.圆柱的体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柱体的投影片。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
计算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3题的上半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二、复习圆锥
1.圆锥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锥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锥。)
圆锥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教师: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简单的测量方法,学生说完以后,教师加以概括,并举起一个圆锥模型,提醒学生不要把母线当做高。(教师不说母线的名称,只在圆锥模型上指出来。)
(2)做第55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3)小题。
让学生格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
2.圆锥的体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锥体的投影片。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
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 SH 。)
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3题的下半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此时,在黑板上已经形成了本单元所学圆柱、圆锥知识要点的板书。教师可根据 这些要点进行小结。(略)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
读题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通风管有没有上、下底?(没有。)
这道题的第一步是求什么?(是求一个底面周长是34厘米、高是80厘米的圆柱的侧面积。)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2题。
读题后。指名让学生回答: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看清题目后括号里的要求。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3题。
篇4:复习课
复习课.教案
基础知识15分
现代阅读:
文言文20分
默写10分
作文50分
默写检测记录
篇目3班 4班
《梅岭三章》 √ √
《敕勒歌》 √ √
《秋浦歌》 √ √
《石壕吏》 √ √(张楠)
√ √
《木兰诗》 √ √
首先
(1)对原文要认真品味,透彻理解,对原作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等要了然于胸。
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对原作内容作适当的取舍和剪裁。但改写不同于一般的创作,不能脱离原作的主要情节而随意杜撰,或者节外生枝地编造情节。
其次,在驾驭了原作的材料以后,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当然,原作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应当加以吸收运用,但这种吸收运用,也不是盲目的摘抄或简单拼凑,而是将原作的语言经过消化,与自己的语言相融合,自然的加以运用。
第八单元复习要点
一.背诵默写
《梅岭三章》
《木兰诗》
《古代诗歌五首》
二.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出处
2.诗歌分类
3.课下注释――字词
三.训练内容
①七八单元基础知识训练题
②《海淀金牌》(一)(二)
③调研题
第一讲(周三)
完成以下两项内容:
一.结束《古诗五首》中的最后一首的教学。
二.指导语言复习的`重点及思路。
1.以期中以后的五、六、七、八单元为复习重点;
篇5:复习课
①以单元为单位一一落实单元训练要点;
②顺序是从第八单元开始往前复习;
③复习路线有三条:
A.基础知识训练,每两单元出一套训练题,年组统一命题;
B.阅读理解训练:五、六、七、八单元各出一套训练题,年组统一命题。
C.以《海淀金牌》《训练指导》《迁移训练》和《调研题》八套为选做内容,进行补充训练。
3.余下的时间背诵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二讲(周四)
复习内容:
一.讲解第八单元复习要点
1.背诵默写
《梅岭三章》
《木兰诗》
《古代诗歌五首》
2.文学常识
①作家、作品、出处
②诗歌分类
③课下注释
3.理解分析。
以《梅岭三章》、《木兰诗》、《石壕吏》为重点。
二.复习内容
3班:讲解《训练指导》中29~33课的疑难问题。余下时间背诵默写《木兰诗》第1、2、3、4节,并画对偶句。
4班:讲解“《梅岭三章》、《弈喻》检测题”,学生熟记第八单元注释,及第七单元字词,晚自习测试“七、八单元基础知识训练”
第三讲(周五)
复习内容:
1.为巩固第八单元基础知识,领学生做《海淀金牌》第八单元习题(一)、(二)。
2.背诵默写《石壕吏》。
第四讲(周一)
复习内容:
1.对第八单元进行综合训练。
做“单元调研题八”
(2.重难点问题分析、讲解)
补充:第一节讲“第八单元基础知识小测”(3班)
(4班)检测“第八单元基础知识小测”第一题、第四题。
讲评“七八单元基础知识训练”
第二节测试“第八单元调研题”
第五讲(周二)
第一节:
讲评“单元调研题(八)”
第二节复习第七单元
一.复习要点:本单元是议/论文单元。有一篇记叙文,三篇议/论文,学习这个单元重点掌握记叙中的议论,理解它的作用:为揭示事件的内涵及人物的精神品质,同时注意议/论文中记叙成分的特点和作用。有的列举事例是为了证明论点,或观点如《谈骨气》《失败是个未知数》;有的是在叙事中隐含着观点,最后归纳出结论,如《起点之美》;有的是把一件事作为评论对象,引出事理,如《弈喻》,虽然记叙成分在不同 篇章中作用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议论以议论为主,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
二.重点 篇章:《谈骨气》《弈喻》背诵默写,另两篇重点掌握注释中的词语。
三.测试:“第七单元阅读理解训练”
复习课教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6:初中语文教改的尝试与思考
初中语文教改的尝试与思考
初中语文教改的尝试与思考
长岛砣矶学校 梁春梅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改 范文阅读教学 效益 创新
主要内容:初中语文教改应当把“范文教学效益最大化”作为当前课改的中心任务。当前语文课改存在四大战略性失误:重战略,轻战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重“无定法”,轻“有定法”;重创新,轻继承。而“范文教学效益最大化”是解决张略性失误问题的有效途径。一、在一线课堂上大力推行使范文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方式、方法,打一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的歼灭战,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多的目标。二、搁置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采用迂回的办法从教会教师用相同的时间达到更好的效果或用更少的时间达到更综合的效果,把新课程的理念通过实实在在的方法研究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三、给一线教师更多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最好是教材教法,让教师在使用中体会,在比较中选优,在模仿中创新,才是加速推行新课标的根本途径。四、激发创新兴趣,启迪创新思维;改革课堂教学,渗透创新教育;开拓多种渠道,培养创新能力。
正文:
初中语文课改三年了,现状如何呢?我的感觉是一冷一热。冷的一头是大量教师依然满堂灌、题海战;热的一头则是部分窗口学校、窗口教师热心花架子,整天搞多媒体、游戏、表演,甚至出现了请音乐教师、物理教师、历史教师一起上语文课的现象。两种现象同样让人忧心,因为其共同点在于都让正常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异化,并没有带来语文教学效能的提升,都会最终危及语文课改目标的实现。
为了使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不至于以失败告终,我认为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工作者,都应该把研究“范文教学效益最大化”作为当前课改的中心任务。
这是为什么呢?这应该要从分析当前语文课改的几大战略性失误说起。
第一大失误是重战略,轻战术。
作为宣传发动阶段,搞谈意义、定目标、转观念等等战略部署确实很有必要,但是到了大力推行、打攻坚战的阶段,却必须要讲求战术运用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只有争取关键战役的胜利,才能取得全面胜利。
当前语文课改的关键战役是什么呢?我认为,毫无疑问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心又无疑是“研究范文教学的效益最大化”。其中的道理,每个对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所了解的人都能明白。一是语文学习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读书,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各种语文教学目标主要靠“教学生读书”的过程来实现。课外阅读、作文教学等必须以有效的范文阅读教学为基础。二是语文课改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的读书过程不再是一个单纯为了追求考试成绩的过程,而是成为一个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奠定终身发展基础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更多的目标,这就是一个研究范文教学效益最大化的问题。
如果能够上下一心,集中职能官员、中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等有生力量,大力研究(包括采集整理)、并真正在一线课堂上大力推行使范文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方式、方法,打一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的歼灭战,绝对要比不停地喊口号,或天天创造新理论有效千万倍。
第二大失误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素质教育的短处、应试教育的长处是“考试成绩好”。
搞课改的人们为其所累,成天想着通过评价体系、考试方式、考试内容等等的变革来使素质教育在与应试教育的战斗中处于有利地位。殊不知,按中国的社会现状,在上百年甚至更远的未来,一张书面考卷仍将是教育质量评价最经济、最公平的方式。君不见什么体育考试充斥腐败,艺术能力考试、实验操作考试流于形式的现状吗?况且这种做法看似以考促教,其实是在强化着怎么考就怎么教的异化的教育理念,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语文考试的改革只能在一张试卷里打转转,虽确有改良的必要,但想因此改变语文教育现状,却是先天缺钙。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素质教育之长、应试教育之短是“效能”。应试教育的致命之处在于其目标指向、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带来的综合效能低下。但是,它却靠着侵占学生的其他学习、生活时间来达到考试科目成绩的最大化。
可以不客气的说,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之初就靠行政命令强行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的做法,不仅治标不治本,而且一开始就把素质教育置于不公平竞争地位,使搞课改的老师处于两难的境地--要搞课改就不能加班加点,加班加点就会被指责为应试教育;不加班加点就有可能(甚至是必然)成绩考不过搞应试教育的老师,搞课改就没有了说服力。这可以用一个象征性的数据来说明:应试教育用1小时实现90分,每分钟只有1.5分;素质教育用40分钟完成84分,每分钟就有2.1分,如果算上40分钟的素质教育所追求的考试成绩之外的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效能和给学生省出的20分钟所能给学生带来的其它效能,谁优谁劣就不言自明了。可惜的是,现实的比较是只看90>84这一点。教育主管部门改革评价机制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自家长、当地社会,也包括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形无形的压力迫使校长们“勇敢地顶风作案”,并通过越来越严厉的奖惩措施(包括下岗)转嫁到一线教师头上。
指责校长、教师们没有什么什么精神是残忍的。要真正让校长们重视课改、支持课改,让普通教师勇于课改、热心课改,我觉得,当前需要搁置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采用迂回的办法从教会教师用相同的时间达到更好的效果或用更少的时间达到更综合的效果,把新课程的理念通过实实在在的方法研究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即使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能减少,那至少可以让他们在45分钟的课堂里学得主动一点、愉悦一点、聪慧一点吧。
第三大失误是重“无定法”,轻“有定法”。
“教有定法,又无定法”,这本来是一句非常辨证的话。曾几何时,只剩下了“教无定法”这断章取义的半吊子话。三年来,参加各种新课程培训,可以听到很多专家在异口同声地宣讲着这句话。我有理由把这看作是新课程标准施行的又一个战略性失误。
说得客观点,专家们在民主、自由、开放、创新等等思潮大肆流行的今天,既有要求一线教师用创造性的劳动投身课改,从而出现百花齐放的课改新局面的美好愿望,又有怕研究教法会被人斥为没有理论水平或用经验主义束缚人民群众创造精神的担心。但是,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师资水平的现实呀!说得严重点,除了固有的、数量可观的习惯了满堂灌的老先生,和被满堂灌的老先生灌出来的只会满堂灌的新先生之外,近年来又大量增加了几乎没有学过教育教学理论的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据我所知,即使是近年的师范类毕业生也几乎对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一无所知)。而且他们正被越来越多的俗事困扰着,或没有兴趣、或没有精力、或没有胆量来搞教改。他们必须是也可以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力军,但真的不能寄希望于他们都成为创造性地把新课标理念化为科学有效的方法的研究型教师,否则结局将是危险的。
首先要有定法才行。
一部《孙子兵法》可以造就多少良将,不是说掌握着最先进军事科技的美国兵也在学习研究《孙子兵法》吗?那么多世界名著,又有多少不合文学创作基本技巧的作品?可能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设计方法、推行方法可能远比搬一点理论,搞几个讲座要劳神费力得多,也容易被人找出问题来。要想让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在千千万万的课堂里,非拿出点大责任感、大智慧、大勇气不可,给一线教师更多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最好是教材教法,让教师在使用中体会,在比较中选优,在模仿中创新,才是加速推行新课标的根本途径。
目前,许多地区存在“教科研”机构与“教研”机构并存的现象,我觉得负面影响非常明显。最大的负面影响是使最符合一线教师需求的教学研究从务实的“现场”研究变成了务虚的“书面”研究。强烈建议有关部门至少合并区县以下的教科研机构和教研机构。任何教研都必须以科研为指导,任何科研成果必须通过教研扩大效应,它们本身应该是一家人。而在名称上,还是用“教研”的名义更有利于深入课堂,更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适度扩大教研员队伍,专门设立教材教法研究员或明确教材教法研究任务,使区县教研室把向本地教师推广优秀的教材教法和采集本地优秀的教材教法向外交流作为中心工作。
第四大失误是重创新,轻继承。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拿来冷静思考,谁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然而可能是知识大爆炸理论惹的祸,逼着人们不停追逐新潮流,急冲冲一不小心就忘了来路。
就拿开头讲的那些语文课堂新现象来说,就明显带有只研究创新,不研究继承的痕迹,所以也才容易出现把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读书性质异化为看电视、听音乐、做游戏的毛病。
那么,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改革之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呢?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粗略看法。
一、激发创新兴趣,启迪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动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可见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去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心理过程,体验教学美,并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过程。
1、营造宽松的学习空间。马克思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广阔的自由天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他们的主体精神,敢于并善于打破常规,注重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此,应十分注重营造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氛围,确立“大语文”观。在教室的布置中,可将文学性与艺术性熔为一体,板报、专栏相映成趣。课间,让学生读书、看看报,点评佳作妙句。课外,激励学生留意广告、宣传条幅等,注意语言的准确精炼。总之,要力求让学生置于浓厚的优秀的语言文字的文化氛围中,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面地关注语文,感悟语文,启迪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2、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而且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表扬,让学生始终处于成功的喜悦之中,从而更加热爱语文,乐于创新。在教学中,一次绝妙的问题解答,一篇优秀的学生作文,一个小小的闪光点等,教师都要善用慧眼去捕捉,都应把它们当成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的契机,使学生不断进步、成功。
3、挖掘教学非语文因素。美国传播学家雷蒙德・罗斯曾说:“当你面对面地同某个人说话时,他可以从你的音语之外的其他形式中接受65%的信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调、情绪、手势、表情等,均对学生的听课产生影响,和蔼的态度、亲切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得体的衣着,常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融洽课堂气氛,从而有利于高效快捷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改革课堂教学,渗透创新教育
1、改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是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薄薄的教本,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参为准,课堂上教师成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义务,这样教师时时处处都控制着学生思维,总拘泥于框框架架中,那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渠道、全方位获取信息,让一言堂成为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发现。
2、创设语文情境。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理性而呈现文字的静态,以致于学生学习常感枯燥乏味。而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生活情思,学生常会感到新奇有趣,活力倍增。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课前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如七年级上册《生命 生命》这课可以这样导入:(轻微播放音乐《命运》)同学们,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曾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了身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作者杏林子,他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 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用心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认识生命的真谛。”这个导语,感染了学生,增强了学生对生命真谛的领悟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3、改革教学方式。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注重满堂灌,学生是收容器,只能雾里看花,临考大搞题海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抹杀了学生应有的创新能力。无论是两千年前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还是今天众多名师总结出的“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要留一层窗户纸让学生去捅穿”的经验,无不告诉我们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注意启发式教学,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日臻完美,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鼓励大胆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应干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海阔天空,“胡思乱想”。一堂课,虽然有时多花几分钟或让学生多“缠”几分钟,但会让学生收益非浅,既提高了听说能力,又发展了智力。如在课堂中,可把握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并时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已有定论进行逆向思维,提出悖逆性的新见解,启发学生寻找新奇角度,提出问题,打破思维定势。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在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同时,可指导学生逆向思维,大胆质疑,提出“愚公必须搬家”,“新时代的愚公更应开发山区”的新观点。还可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如在教学《灰姑娘的时钟》时,要求学生就《滥竽充数》的故事,任选一个角度,概括出某种道理。这个故事家喻户晓,留于一般人脑中的是对南郭先生充数的谴责和嘲讽,批评他缺少真才实学,缺少新见。经过多角度思考,还可探究齐宣王的过错,进而推及对体制不合理的批评,告诫人们不要吃大锅饭;还可对齐⊥跽庋一个改革者进行颂扬,启示人们:新时代更需要有齐⊥跽庋开拓创新的改革者、领导者。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各种疑难,还能培养其创造力。
5、注重学法指导。“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习方法。”陶行知的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只有经过教师的引导、点拨,才能推陈出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如在教学七年级《生命 生命》“研读与赏析”时,教师可如下导学:“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之外,更重要地是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更好地领会,从而更贴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接着用大屏幕出示问题:“这篇文章共写了几个事例?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味,体悟文章的内涵……”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再接着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对以上问题,认真阅读大屏幕投影。”并教会学生自读和自学方法,投影出示朗读方法:“朗读时要注重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写作意图,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中解决思考题。”最后,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这样,学生逐步掌握了自学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开拓多种渠道,培养创新能力
1、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指导。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现代阅读观念: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有创造性的指导:①明确任务。精读25万字,每学期3~4本书。②讨论书目,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可一期一订,尽可能细化目标,并随时针对实情进行微调,确保计划切实可行。③准备书籍。为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最大限度发挥阅读功效,可就近组合,四人为一组,配备一套读本,进行小组内交流。④实施阅读。指导学生获得阅读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以达到开卷有益;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由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⑤阅读后写出体会、心得,及时交流。⑥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进行统计测试。通过以上措施进行创新阅读,并达到取得良好效果的目的。
2、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应以这次课改为契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方法,因为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还培养了学生交往、倾听、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多挤出些时间,与学生一起开展探究活动。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学习了《理想》,可组织《理想是灯》的诗朗诵;学习了《短文两篇》,可组织《行道树之歌》课本剧表演;学习了《人生寓言》,可组织《白兔与王子的故事》的童话小剧表演;学习了《我的信念》,可组织《“镭”的信念》的话剧片段独白;学习了《<论语>十则》,可组织《俗语大搜索》,并可组织《校园语文大会诊》单元语文活动。
3、创造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写一篇文章的过程是观察--思维--表达的过程,它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创造思维的训练点。写作过程中最重要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写作训练。例如仿写训练。学生的模仿性强,学生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写作水平是有益的。任何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平时结合课文内容的仿写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语文创新训练方法。如学习了散文名篇《春》,可让学生按结构方式仿写《秋》、《冬》,以此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仿可以多方面进行,或模仿词语的精确运用,或模仿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的句子,或进行段落、片段模仿,或进行整篇模仿,或模仿内容,或模仿写法等。又如续写训练,如让学生给《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写续篇。再如可结合所学内容适时进行写作训练。如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的《蜡烛》,可把你设想的老妇人的心理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学习了《老王》,可展开想象,以老王为第一人称,尽可能突出心理描写,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烟、鸡蛋部分。这样的训练,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给学生开辟了一块自由发散的思维阵地,使学生的创造才能与其知识、智力、体力、品德等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承载着极其重大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学中需要创新精神为它添活力,显生机,让它正确、健康、文明地向前发展。同时,创新教育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两者巧妙地融合,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迎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
参考文献:
许序修:《知识经济与语文素质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99.6P45
曹勇军:《对“读写结合”的冷思考》,《语文教学通迅》99.6P13
许序修:《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八个价值目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98.3P8
《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出版社、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论》(华师大出版社)
王坦、张志勇编《现代教育科研》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施良方、郭允淳《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和研究》 华师大出版社
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
东北师大出版社 冯中--主编《语文教学专题研究》
篇7:教改课改经验心得体会
今年3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澄迈县教育局组织的小学英语课改学习,认真听取了陈力老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散论》,使我对新编英语教材内容及编写思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把握了教法.同时观看优秀录像课并参与研讨,学习人家的优点,我体会颇深,感触颇多。为了共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觉得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同时关注情感、策略、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课堂气氛融洽,教师不批评、讽刺、讥讽不会的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上课时能够创设奖励激志,以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是一朵小红花鼓励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爱好.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二、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把“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由于小学英语的目标是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处于生长发展过程中的儿童,他们的主体意识、主动作用于客体的能力都相对于成人较弱,应该说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待进一步开发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需要培养、提高和引导的,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着力点,在英语课教学这一主渠道,促学生主体性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应课前认真备课,课上采取形式多样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增加每个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也能够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特点,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点”“面”关系,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学习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其天赋答应的范围内有所发展和提高.
三、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明确
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遵循发展性原则,分步骤、分阶段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处于能够达到,但又必须经历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状态.其次,正确熟悉和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善于充当“指挥”和“导演”的角色,让学生成为每堂课的主要角色,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体会到主动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注重结合儿童好动、善于模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养成敢说、爱说的良好习惯;并不断发展其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爱好长久不衰. 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的“授之于鱼”要重要的多,对学生也有用的多。
四、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虽能理解英语基础知识,但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离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在营造英语氛围上和运用创新上,在师生互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上还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而且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建设.
总之通过教学中的这些尝试,英语课堂气氛必定会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作为教师,我们也才能切身体会到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
篇8:教改课改经验心得
(一)新课改与教师、学生一起成长
整理完课堂教学改革心得,喝口水,抬头望窗,夜不算深,有些明净,宛如我此时的心情,轻松而明快。
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未等大家做好接准备就已汹涌而来,似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通过学习杜郎口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感受到课堂教学改革将是一场艰苦的,但却是势在必行的革命.“改革如同潮水一样既能推波,又能覆舟,谁抓住了这一机遇,谁就适应了发展”。在去年潍坊市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一教育专家的这些话语激起了我蕴藏在心底的豪情,同时也勾起我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憧憬。
在参加了多次关于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后,把大脑彻底的洗刷了一遍,人教版美术新教材的编者胡知凡教授过说“换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鲜的:排了几十年的的课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圆周会议”形的,千篇 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闷了,教室布置要有个性化,课堂是学生的……。全市的校长教师在一起,听讲座、提问题,激昂的转变观念、互动、自主学习、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的,没有丝毫怀疑的,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条就要重新审视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诠释了。许多新鲜的词句“自主、快乐、高效”如急风骤雨,容不得你半点犹豫就劈头盖脸而来,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来,我的压力骤然而升: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
容不得半点犹豫,带着“自主、快乐、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课堂实践,让孩子们自主,让孩子们快乐,让孩子在自主快乐中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几节课下来,看着孩子们乱哄哄,孩子们自主快乐了,一节课下来,体会只有一个字:乱!刚刚涌起的一点激情也逐渐冷却下来。难道新课改就是乱,乱就是新课改?我疑惑了:难道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不,课改决不是这样!是不是哪里做不到位呢。通过实践,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对课改的理解逐渐拨云见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为将课改想得过于神秘而无法企及;之所以感觉乱,是自己的思维还定格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从心理上还没有彻底的接受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其实,课堂教学改革只是一次契机,它就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从未间断过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学识的人将它完整的归纳并积极推广的教育理念。它并不清高,也不象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乐、高效的!
★ 教师教研教改总结
★ 初中教研教改计划
【复习课的教改尝试(共8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组教学工作计划2022-04-30
1000字的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2024-02-07
秋期数学六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2023-01-16
二年级教研组工作计划2024-03-10
地理初中教学总结2022-08-18
数学教学科组总结2023-06-11
初中语文组教研工作计划2022-05-07
教学教改总结2022-09-17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2023-06-08
初中地理教学总结202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