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3-06-26 07:40:12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共14篇)由网友“zipplyn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欢迎大家分享。

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篇1: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兖 州 一 中

□课变:这里的学生管老师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

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

如果说杜郎口解决的是“课上”高效的难题,那么兖州一中是在借鉴杜郎口的基础上,“踩着杜郎口的肩膀摘星星”,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高效的难题。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循环大课堂的基本教学原理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发实现拓展。循环大课堂的核心是“变被动为主动”,循环大课堂关注课堂“两率”,即降低精力流失率,增加高效学习率。

循环大课堂的价值在于,真正实现了课上、课下的两个高效,因而有人说,兖州一中把杜郎口的课改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中国教师报》曾以“课变”为题报道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从此兖州一中和杜郎口一样,被教育界广泛关注,现在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同行络绎不绝。

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先生评价说: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的建构,是对集体授课制弊端的“矫正”;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评价说:兖州一中的课改是一场“彻底的课堂教学变革”,其在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四个转变,一是“彻底”转变了教的方式;二是“彻底”转变了学的方法;三是“彻底”转变了评价方式;四是“彻底”转变了师生的发展方式。新华社以“师生换角色,课堂效率高”为题,报道了兖州一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所构建起来的“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在兖州一中,谁的权利最大?答案是学生,因为这里的学生管老师,不仅管老师还管学校的各个处室领导甚至校长,学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学管会——学生学校管理委员会。他们每周任命一个学生校长,每个学生校长再分别组阁,任命副校长、教务主任、后勤主任、德育主任……学管会还创办了自己的“机关媒体”,创意设计自己的活动等等。兖州一中真正做到了凡事由“学生自治”。

兖州一中现在已成为山东省教育厅命名的山东省素质教育50所联系校之一,山东省素质教育十大课题牵头校之一,是山东省课改示范高中,校长杜金山是省教育厅授予的十佳创新校长、“齐鲁名校长”,并多次入选中国教育创新人物候选。

□“循环大课堂”

1.描述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

具体解读:一课分两截,前半段占35分钟“展示”,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展示。每节课的后段占10分钟“预习”,即教师要围绕“导学案”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

循环大课堂每节课的起点其实不是在课前,而是每一节课的后10分钟。形象地说,就是揪住每节课后十分钟的“小尾巴”,把课下时间绕进来,一直延伸到第二天的新课,然后与新课的前35分钟完成对接,这样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

循环大课堂的“课堂”和传统概念上的“课堂”有所不同,它其实是超越了课上45分钟的一个“大课堂”概念。既包括传统的45分钟这个“课上”(也称为课中),还包括课前和课后,即课前+课中+课后=循环大课堂。

课上45分钟又分为教师导学、预习合作、展示交流三步,三步由六段组成,六段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概括起来,准确地说,循环大课堂是“一课分两截(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一课分六段”, 因而循环大课堂又称为“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

2.两个前置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前35分钟的课堂展示内容是上节课的后10分钟加课下自主预习的成果,而预习的内容正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循环大课堂的“展示+预习”与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因而循环大课堂具有两大特点:问题前置、学习前置。

3.导学案

教师不讲,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

导学案是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学步车。

导学案的功能重在“导”、核心在“学”、而“案”是指教师课前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课堂教学互动方案。导学案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导学案重在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导学案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导学案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导学案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4.对教师的要求

循环大课堂要求教师首先要做“激励者”,教师要尽量可能多使用诸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激励性语言。

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点拨”上,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要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第三,教师既要关注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成长,这些体现在课堂上即变成对学生表情、语音语调、形体动作的关注。

5.意义

循环大课堂注重课上的高效益、高效率和高效能,在山东高中阶段率先实现了“零作业”,从而真正把学生从时间+汗水的应试教育中解救了出来,把时间、权利、发展、灵性还给了学生。

循环大课堂的课变,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实现了四个统一:两种高效学习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育人功能的统一。

篇2:构建社会教学模式,优化课堂

构建社会教学模式,优化课堂

小学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小学社会教学大纲规定: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和世界的社会常识;培养学生正确地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重视社会课的教学,切实抓好社会课的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捷径。我们的任课教师,一定要把社会课的开设,提到素质教育高度来认识。这样,才能深刻领会小学社会教学大纲精神,刻苦钻研教材,认真设计课堂教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很好地完成社会课教学任务。而如何实施新开设学科的课堂教学,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以此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鉴于此,我们对社会课四种课型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并构建了与之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必将是一个有力的保证。

一、社会课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依据

从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可以看出,社会课担负着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方面的任务,这三个方面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宗旨的。这是设计教学模式最基本的出发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完善的智育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的结构以及课的所有组织因素教育因素,都应当与教材教学目的和教育相适应,与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根据社会课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教育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教学应始终立足于这个基点,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促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生动协调地发展。

社会课自身的个性和特殊性,是教学模式设计构建的第二个重要依据。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主要包括社会生活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和法律常识四个部分内容。在了解、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大目标下,担负着各自不同的任务。社会生活常识教学,它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促进和实现儿童个性社会化。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社会常识,而且能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提高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并能担当起自己所扮演的在校是学生,在家是子女,在社会是小主人这一社会角色的社会责任,勤奋学习,尊敬长辈,文明礼貌,为今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课中地理历史常识教学,从教材编排上已打破了单纯按时间先后讲述事件和人物,按空间分布讲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原学科体系,而是从认识社会的角度去组织教材内容的。如认识祖国部分,主要讲述了我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名山大川,灿烂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成就等。对于这两部分内容的新的特点,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原来的史地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社会课框架体系去上好这两部分内容。社会课中的法律常识部分主要是向学生讲述国家的基本的法律常识,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等,以加强对学生的法制观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不同的社会教学内容,突出社会教学模式的特色。

二、社会课型及构建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针对社会课的四种课型,经过我们的不断探索实践,构建了与之适应的教学模式。

1.小学社会“社会生活”课型。

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先通过教师灵活多样的讲解,而后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教学,将课本上的知识升华,真正使学生达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目的。这样,既适应了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很好地兼顾了社会常识课本身的'特点。其操作程序为:导语激趣―启发讲授―扩展升华―课堂小结。

2.小学社会“地理常识”课型。

这种课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带问题阅读,在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下,师生语言交流,教师精讲点拨,并组织学生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生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通过这种课型教学,一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二是适应社会对实用人才的需求,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技能,挖掘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其操作程序为:问题―阅读―评议―练习。

3.小学社会“历史常识”课型。

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创设历史意境,提出问题后学生自学,鼓励学生以创造精神探索知识,然后教师进行讲评概括。教师要把握好精讲原则,通过教师的小结帮学生抓住“牛鼻子”,弄清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注意加深对课文重点、难点和脉络的理解和记忆,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对已有的知识深化和提高。其操作程序为:以故事导入―依问题讨论自学―靠讲评理解深入―以小结立言导行―靠练习记忆巩固。

4.小学社会“法律常识”课型。

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学生先按教师出示的导向题目进行认真阅读,在学生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及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进行点拨。为巩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课堂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做定时定量的练习,并通过有关法律知识材料的辨析,培养小学生根据所学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树立民主法制意识,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模式起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相互转化的桥梁(中介)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教学模式中的很多策略原则和方法结构都是从有效的实践中通过提炼后概括而成的,它可以为教学理论的不断充实和发展提供各种已经加工的素材,因此是特殊经验转化为一般理论的中间环节;另一方面,教学模式总是某种教学理论的简化表现形式。它为某一主题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而且还具有一套实施的策略原则和操作程序。因此它可以使比较抽象的教学理论转化为一般教师易于掌握的实施方案。

社会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缺乏教学的实践经验。社会课教学模式的提出,对他们尽快地熟悉本学科教学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克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也克服了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容易存在的定势,不再拘泥于自己过去采用的某一学科教学活动方式,因而有利于不断改进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精益求精,更加丰富、充实。

社会课教学模式的构建,实现了依靠普通教师教好普通学生的愿望,达到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3:构建社会教学模式,优化课堂

构建社会教学模式,优化课堂

小学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小学社会教学大纲规定: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和世界的社会常识;培养学生正确地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重视社会课的教学,切实抓好社会课的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捷径。我们的任课教师,一定要把社会课的开设,提到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高度来认识。这样,才能深刻领会小学社会教学大纲精神,刻苦钻研教材,认真设计课堂教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很好地完成社会课教学任务。而如何实施新开设学科的课堂教学,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以此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鉴于此,我们对社会课四种课型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并构建了与之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必将是一个有力的保证。

一、社会课教学模式设计的基本依据

从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可以看出,社会课担负着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三方面的任务,这三个方面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宗旨的。这是设计教学模式最基本的`出发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完善的智育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的结构以及课的所有组织因素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因素,都应当与教材教学目的和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相适应,与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根据社会课在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的特殊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教学应始终立足于这个基点,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促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生动协调地发展。

社会课自身的个性和特殊性,是教学模式设计构建的第二个重要依据。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它主要包括社会生活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和法律常识四个部分内容。在了解、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大目标下,担负着各自不同的任务。社会生活常识教学,它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促进和实现儿童个性社会化。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社会常识,而且能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提高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并能担当起自己所扮演的在校是学生,在家是子女,在社会是小主人这一社会角色的社会责任,勤奋学习,尊敬长辈,文明礼貌,为今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课中地理历史常识教学,从教材编排上已打破了单纯按时间先后讲述事件和人物,按空间分布讲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原学科体系,而是从认识社会的角度去组织教材内容的。如认识祖国部分,主要讲述了我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名山大川,灿烂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成就等。对于这两部分内容的新的特点,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原来的史地学科体系的束缚,按社会课框架体系去上好这两部分内容。社会课中的法律常识部分主要是向学生讲述国家的基本的法律常识,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等,以加强对学生的法制观念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不同的社会教学内容,突出社会教学模式的特色。

二、社会课型及构建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针对社会课的四种课型,经过我们的不断探索实践,构建了与之适应的教学模式。

1.小学社会“社会生活”课型。

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先通过教师灵活多样的讲解,而后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教学,将课本上的知识升华,真正使学生达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

[1] [2]

篇4: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工作汇报

全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启动培训会结束后,麟游县文教局和教研室立即行动起来,按照市教育局和教研室要求,做了一下几项具体工作:

一、学习宣传 提高认识

1、在 10月28日全县中小学校长会上教研室主任董海发传达了全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启动培训会议精神。并将会议精神整理,通过麟游教研网向全县中小学让广大教师进行了学习宣传。

2、10月30日、11月6日、12月4日董主任利用分片教研活动机会向全县教师介绍了我市开展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模式。

二、成立机构 制定计划

在全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启动培训会结束后,董主任及时向文教局领导进行了汇报、协商,成立了麟游县“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岳西乾(文教局主管教育的副局长),副组长董海发(教研室主任),成员有高崇会(教育股长)、闫存哲(中教组长)、马克农(小教组长)、闫福胜(综合组长)。指导小组组长董海发,成员有闫存哲、马克农、闫世强、闫福胜、郭志强。并确定在“职业中学(初中部)的七年级(1)班、西街小学的五年级(2)班语文科率先试行教改项目实验。会后根据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启动培训会议精神和李局长的`讲话精神,制定了麟游县“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第一阶段推进计划。

三、现场培训 积极探索

1、11月5日、9日董主任带领指导小组成员及推介员深入两个实验校传达市教改项目启动会议精神,并做了专场场辅导。结合韩教授“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县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充分发挥新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的主体作用。

2、组织西街小学的领导、教研组长、实验教师12月中旬前往岐山麦禾营小学观摩学习。

3、为了使这项教改项目在我县顺利启动和实施,参加市级培训人员在10月29日、11月8日对所有教研员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学习、研讨。

四、创造条件 大胆实践

1、县教研室分别到两个实验校召开了实验推进工作会议,具体研究了教改项目实施中的教师工作量、经费及设备问题。

2、建立了教研员包抓制度。职业中学由中教组负责,西街小学由小教组负责。

3、两位实验教师从11月25日开始在所带的班级进行实验,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听课、研讨。

4、12月17日、18日,县教研室将在职业中学、西街小学举行“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篇5:“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学生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效。

“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其核心在于体现“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统一,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快乐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一中心”:即以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中心。

2、“两条线”:学生:预习定标→自主探究→合作达标→展示交流→巩固训练→整合提高

教师:激趣导入→目标确认→引导探究→互动展示→小结强化→反馈矫正

3、“三为主”:即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赛为主”的原则。

4、“六个环节”:即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六个主要环节:激趣导入→预习定标→合作达标→互动展示→小结强化→反馈矫正。

(二)、“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

1、激趣导入: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情绪。

2、预习定标:在教师创设的情境目标的指引下,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确定本节学习目标,较复杂的课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认目标。

3、合作达标: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尚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共同提高。

4、互动展示: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分工,把小组合作研究的问题利用各种方式向全班展示,教师随时进行引导、点拨、强调、提升,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此过程中,应及时对学生及小组的表现加以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5、小结强化: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对一节课所学知识概括总结,形成知识框架,强化学习目标。

6、反馈矫正:教师针对当堂所学内容和目标设置巩固性练习题,由学生独立的完成,然后可采取小组成员互批、教师抽批等方式,将竞赛机制应用其中,并尽量做到当堂完成,当堂反馈。

(三)课堂教学要体现快乐,要有活跃的气氛,具备以下要求:

1、给学生课堂上充足的活动时间,做到时间上保证,反言之,教师必须精讲,切实贯彻“三讲三不讲”原则。

2、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尽量多的鼓励或激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有效的措施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3、安排环节设计问题,要有趣味性。

一要做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有较强的针对性。二要使设计的题目有较强的趣味性,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作为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4、备课提倡备精案;

各任课教师认真抓好教学质量关,团结整个年级的力量,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建立学困生、优秀生档案。1、备课精心:注意强化意识、深化改革、依托标准、质量为本、实事求是、便利教学,教案学案相结合,详案简案相结合(青年教师以详案为主),各类形式相结合,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相结合,传统型备课与创新型备课相结合。备课围绕“三看”,一看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二看教学设计是否依托师生探究、合作学习,三看教后小记是否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备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上好课,为上课服务。

5、对于作业的布置与评价要体现层次性,鼓励性语言要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各科作业尽量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篇6:构建“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申请书

构建“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申请书

构建“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申请书

主持人:李清波

一、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的具体问题:

1.“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生活导入”环节中,问题设计的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能力。

2.“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环节中,问题设计的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能力。

3.“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点拨释疑”环节中,问题设计的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能力。

4.“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合作探究”环节中,问题设计的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能力。

5.“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巩固提高”环节中,问题设计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能力。

6.“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点拨释疑”环节中,点拨疑难问题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能力。

7.“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巩固提高”环节中,教师讲评的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能力。

(二)选题的意义

深刻理解“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质,对“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理念进行诠释,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切实达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开展“发展性”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的研究。提升教师问题设计能力和讲评的能力,切实构建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的遵循的原则、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三)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1)。完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理论。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赋予时代性,实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使“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完成由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形成完整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理论。

(3)。使“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理论适合本校实际,使其与我校30多年的校园文化底蕴相融合,具有本校特色。为特色学校的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践价值

(1)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乐学”,由“乐学”变成了“好学”。

(2)学生在课堂的“合作探究”中,真正实现了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助于学生将来融入社会。

(3)通过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的研究,教师的问题设计和讲评方面得到训练,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出专家型教师。

(4)通过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升学校教研有效性,以实现教研促进教学,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5)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四)概念界定:

所谓“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从“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出发,以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性训练为核心,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学习为基础,以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讲评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核心是教师先精心备课,深入了解学情,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问题和巩固提高中训练题,同时对学生自学有问题的地方适当点拨和讲解。它的实质是围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扎实进行恰当训练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和训练题出现的知识点全面把握,以达到课堂的有效性的教学模式。

(五)研究目标:

1.学生在“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扩大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权威,进行创新,()进行思维的移植和重新组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以最高的热情来探究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提高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性。

2.学生在“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精心讲评,凸显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历经思考过程。通过练习积累解题思维,达到思维迁移的能力。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实效性。

3.培养教师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发展。在“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材内容,优化问题设计,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和精心的讲评,使课堂成为教师专业训练的舞台。

(六)。研究内容:

1.构建“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内在理念。

2.对“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价值取向的研究。通过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对现代新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明确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价值对教学活动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下,精心讲评在各学科教学中具体实施方法研究。

4.“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研究。

(七)主要观点:

1.问题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因此,问题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能较好启迪学生的心智,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能有效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2.精心讲评能反映教师的智慧和学科底蕴。在讲评中力求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呈现出来,引起学生注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重塑,提高学生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八)创新与突破之处:

1.在问题设计和讲评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具有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有人文关怀,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有活动空间、表现机会和成功体验。讲评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弥补不足。

2 .问题设计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是有差距的,各班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因而,教师在“生活导入” “自主学习” “点拨释疑” “合作探究” “巩固提高”五大环节中设计问题时,必须根据各班情况,具体设计,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

(九)研究思路:

立足我校学生实际,在“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改变备课形式,实行教研组共同探讨问题设计,听课后,根据学生课堂反映,及时更改问题设计,在此基础上,整理形成本学科和本年级专门的包括教学环节的“习题集”。通过骨干教师的“点拨释疑”环节中,点拨疑难问题创造的原则、方法展示。以及“巩固提高”环节中,教师讲评的创造的原则、方法展示,研究形成本学科在这两个环节中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十)研究方法

在创建过程中,我校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收集文献法、实践法与课例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开展“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重要性的理论学习,采用的是教育经验总结法、收集文献法。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大庆二十五中学“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各学科研究本学科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遵循的原则和方法。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实践法、课例研究法。先以语文、数学、英语为先导进行三大学科实践,然后,进行课例研究、分析。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标准课、习题课、复习课。

第三阶段:学校和学科组织教师开展课例研究。针对学生和教学效果进行研究和反思,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全体教师熟练运用和高效开展实践,并使问题设计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精心讲评体现教师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在讲评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在研究过程中,重视过程、关注方法、科学实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十一)具体实施步骤

1.创建阶段(.4----2011.9)

(1)成立领导小组及各种职能小组,制定《大庆二十五中学“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实验方案》。

(2)通过会议、发放材料等进行广泛宣传,完成教师观念转变。

(3)开展教师培训,为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遵循的原则、方法制定奠定基础。

(4)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扩大教师视野。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加以融合、内化和吸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5)  信息技术培训、白板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尝试阶段(2011.9----.9)

(1)尝试先制定初一语文、数学和英语课堂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遵循的原则、方法,选年级进行实践。(2011.9---2012.3)

(2)。领导小组成员、骨干教师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及时指出不足,加以不断完善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遵循的原则、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3)。经过阶段性实践,推广到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制定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遵循的原则、方法。(2012.3---2012.9)

3.实施阶段(2012.9---.9)

(1)通过“展示课”,起引领作用。

(2)开经验交流会,过关教师总结经验,以起到指导作用。

(3)通过“过关课”检查各学科教师落实情况,领导、学科组长负责评课,指出缺点、不足,帮助教师成长。

(4)“过关课”的“展示课”进一步明确“问题设计和精心总结”的原则、方法。

4.总结阶段(2013.9----.3)

(1)把实践年级学生的“导学案”选出订成册。

(2)探索出习题课等课堂模式。

(3)总结经验,形成文字材料,整理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案例。

二、课题可行性论证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1.理论基础: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A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B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C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 D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E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F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G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H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3)人本主义理论:

A、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发展。人本主义认为人是环境的主体,人有理想、有意志、有个性,人能够改造环境,决定自己的命运。同样,在教育中学生也不是被动的。所以,教育要培养学生个人的独特性和个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选择能力。

B、人本主义重视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每个人都有充分的发展自身能力和倾向。人通过创造性劳动能够使自己达到完善的境界,达到自我实现。所以,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格,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

C、认为人是认知与情意相统一的整体。学生也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存在。学生的学习是以内部动机为基础的,所以人本主义主张教学要以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目的。除了要发展学生智力以外,还要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自尊心、兴趣、需要等非智力的方面,以达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D、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马斯洛把教育划分为外在教育和内在教育。马斯洛认为,外在教育仅仅注重向学生传播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所以,只有内在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帮助是学生达到自我实现。

2.实践基础:

洋思中学独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杂志等刊物作过长篇报道。洋思中学的教育特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科研资源和雄厚的事实依据。我校在此基础上完成胃了“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

(二)前期认识或已有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1.“十一五”期间,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课堂教学实现了七大转变:

(1)教师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教学理念。(2)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转变授课模式。(3)注重多边互动交流,转变师生合作方式。(4)注重学生实际,转变教学切入角度。(5)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转变创新思维能力。(6)注重课堂实际效果,转变教学工具手段。(7)注重专业合作引领,转变教师备课方式。

2.“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导学案缺乏精心的研究和设计,导致“生活导入”环节问题引入缺乏更好的针对性。“自主学习”环节问题设计太简单,学生很快解决,对教材缺乏足够的学习。“合作探究”环节问题设计过于简单,不能起到小组共同探讨的目的,过于疑难,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也无法解决一部分,造成学生对自己和同学能力的怀疑。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成果的有效性。

(三)研究资料:

关于洋思中学已有的教学模式的书籍《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网上大量的“先学后教,当堂练习”教学模式论文和研究资料。先后去洋思中学考察回来的教师、领导撰写的大量笔记、观后感等。

(四)研究经费:

学校在经费预算中将筹集研究经费设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的研究基金,用于考察学习、资料搜集、专题研讨、成果汇总,聘请专家来我校担任顾问,定期来我校指导工作。

(五)研究时间:

3月-----3月。

(六)单位条件:

我校现有16个教学班,500余名学生,一线教师62人。其中高级教师31人,中级教师25人,中心兼职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学校践行“让每个人都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教学设施齐全,有新改造的理化生实验室、教师备课室、微机市、语音室、阶梯会议室、白板教室、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学科网站。学校实现了宽带连接、信息畅通,教育设施初步实现现代化。

(七)科研保障:

1。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组织,保证教科研的落实。建立教科研领导组织和全员参与的教科执行机构。各个环节责任清、任务明。以陈长艳校长为组长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定向;以教研主任张建敏为指挥负责具体实施;以各学科组长为主具体定位。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利用学校一切资源,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保证了学校科研工作的落实。

2。开展好“五个”常规教研活动

(1)初期制定研究和教科研工作规划。(2)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组隔周一次教研活动。(3)听评课活动:教师互相听课,共同探讨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要求普通教师每周不少于2节。(4)课题组成员每每学期围绕课题上一节公开课。(5)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总结、教科研总结和论文,并积极向刊物投稿。

(八)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能力:

我校对课摸的研究非常重视,教研组长亲指挥,各学科组长参加,其中11名高级教师,3名中级教师,均是大学学历。且参加过“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心兼职教师5人,市骨干教师5人,省骨干教师2人。其中王金英参加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究》、张建敏、王海燕参加过《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的研究。王金玲在《发展性基础教育学校评估研究》子课题研究中获得一等奖。郭丽华、李清波、沈清获得二等奖。参加者年龄结构合理,有多年教学经验,教研开发经验丰富。特别是他们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教研室对课摸的发展方向及内容有明确要求,选择在此方面有专长的教师成立核心小组。

全面负责我校课模的组织领导、管理、检查、指导、评估等工作。每周一次进行研究交流活动,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我校80%的教师参加了国家级课题《初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科研促进教研,教研指导课堂,三位一体,整体推进。

篇7: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论文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论文

一、与课程改革相关的几个概念

1.课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2.课程标准

通俗的理解,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3.课程改革

由于时代的挑战,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现行的诸如教学观念落后,教育内容比较陈旧,方法单一,学习方式被动,学生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评价目标、内容、方式手段单一;过于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过程等教育状况已经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4.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把课堂还给学生,解放教师,教师尽可能的少讲或不讲,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5.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作为活动框架和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比较熟悉的几种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陕西横水一中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6.讲学稿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从起就尝试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新生之路,讲学稿源于新的备课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准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7.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种方式既能发掘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合作的精神。

二、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初步收获

1.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犹豫中有所动摇,在动摇中有所转变

通过学校组织的几次观摩、参观、学习和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已成为一些教师的自觉行动。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体现新课改所要求的角色意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实现了教师由传统讲授到点拨引导的转变,“生进师退”的理念得到初步体现。

2.师生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通过高效课堂改革,教师在教学中,讽刺挖苦的少了,激励评价的多了;“填鸭式满堂灌”的少了,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多了。师生之间初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式学习共同体,课堂上激情和快乐、尊重与理解、民主与和谐的气氛逐渐浓厚了。

3.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逐渐活了起来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会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尤其是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得到充分提高,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展演的指导、教学语言表达等都得到了细化训练,师生的潜能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很好的释放,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教学状态、课堂氛围、课堂秩序均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三、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几点思考

由于我校是课改的实验阶段,部分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及执行方面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

1.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更重要的是改变其教学观念

让教师改变其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是几次活动就能完成的,学校不仅要有坚强的领导、健全的管理、评价机制,而且要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来培训、指导教师进行课改,很多教师有课改的热情,却迷茫于不知从何去做、怎样去做。

2.尽快形成与高效课堂改革相配套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尽管各部门都能够努力积极探究,学校也采取了一些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但一系列的评价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完善,新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相对滞后,影响了教师开展课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要尽快探索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

不论哪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程序性和可操作性,成熟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我校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为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储蓄有生力量尤其重要。要让教师理解我们教学模式的内涵,较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积极稳步推进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

4.影响教改工作推进的一些苗头性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1)部分教师在外观摩、学习后,不深入学习和钻研,没有抓住其教改实验的精髓。(2)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认识不足,因而参与积极性不高。(3)全校上下关注、支持“高效课堂”改革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加之课改实验不是整校推进,下一年度是否在这个班级任课还不一定,因此,部分班主任、科任教师在课改的相关工作落实上不够积极。(4)少数基础较好、智商较高、反应较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争取了更多的展示机会,从而也能得到更多的锻炼,但一些反应较慢、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就很少有展示和锻炼的机会,这样一来,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苗头。

篇8:论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模式体系构建论文

论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模式体系构建论文

【 摘 要】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法是指日常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每节课的听、说、读、写教学活动循环进行的方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迅速转化为技能,进而使学生尽快具备听说读写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一种英语教学方法。建构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法的理论体系和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素质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

一、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法的提出

听、说、读、写是统一的整体。从语言学习的过程看,这四种技能的关系表现在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互相转换的关系上。听和读的过程是从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转换,也就是领会和吸收的过程;说和写的过程是从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也就是表达和复用的过程。领会和吸收是基础,表达和复用是提高。即: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提高。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承。因此,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应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分离、更有结合,既有阶段侧重、更有综合统一。这样,才能使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法是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每节课的听、说、读、写教学活动循环进行的方式,促使学生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迅速转化为技能,进而使学生尽快具备听说读写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一种英语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每节课围绕一个题材,通过进行包含了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多次循环训练,使语言材料得到多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循环反复,知识和能力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法的理论体系

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四项教学活动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反复循环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迅速转化为技能,进而形成能力。这种循环是多层次的。每个单元分为听、说、读、写四个课时,每个课时又都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步骤。每节课,尽管听、说、读、写所占比重不同,各有侧重,但都互相包容,互相依存,构成一个循环周期。每周期(单元)围绕同一个语言项目或同一个文化内容及一定的词汇、语法、句型,在同一范围的语言情景下,开展听、说、读、写训练,反复循环,多层次操练。也就是说:“听”中有说、读、写,“说”中有听、读、写,“读”中有听、说、写,“写”中有听、说、读。这样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循环体,而且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使同一语言材料得到多次不同形式的实践。在增加语言的实践量的'同时,又可避免因练习形式单一而影响练习效果的弊端。它有益于语言知识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化为应用语言的技能。它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听和读是吸收过程,说和写是表达过程。只有大量地吸收语言,才能为表达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正如世界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L.G.Alexander所言:Nothing should be spoken before it has been heard.Nothing should be read before it has been spoken.Nothing should be written before it has been read.因此,循环各个周期中的听、说、读、写所占比重不应完全相等,应有所侧重。早期应以听说为主,随着学年的增长,逐步过渡到以侧重读写为主。而且,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听和读的比重始终要大于说和写的比例。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任何一方不可偏废。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在汉语环境里学习英语语言的中国学生来说,应该让有声语言的学习同书面语言的学习同步进行。这有利于克服本族语言的干扰,有利于英语机制的形成。

三、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法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听说读写循环教学法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贯穿于一身,各有侧重,相辅相承。一般来说,每种课型的课堂教学均分为四步进行,又包含听、说、读、写四项循环。其具体教学模式如下:

第一步:复习旧课(导入)。学习新课前,先复习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采用对话、讲故事等形式把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通过表演的方式温习一遍。同时就表演的内容问一、两个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训练学生们的听说能力。第二步:讲授新知。从复习旧知识入手,教师采用精讲巧练、讲练结合的方式处理新内容。要求学生们适当作笔记,为下一步语言实践活动做好准备。第三步:语言操练,一听说读写的循环实践活动。教师事先选编好与课文配套的同步练习材料,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使刚刚讲授的新知识通过不同形式的操练、不同感官的参与、不同情境的使用,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化为应用语言的技能。这一步是本教学法中听说读写循环的具体体现。第四步:巩固练习。通过前两步的精讲和操练,教学材料学习的知识障碍基本清除了,教学材料成为学生们直接进行操练的语言材料。这一步体现这一课时的特点。比如这一课是听力课,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视听训练,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录音机、挂图、幻灯,让学生边看边听,还可以边听边写,如完形填空、补全对话、填表、填图、画线等形式的练习;如果这一课是口语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口语的训练:可以表演对话、短剧、演讲、采访、访谈、面试、会晤、辩论等。听、说、读、写,既对立又统一,既相辅相承、又各有侧重。

实践证明,英语听说读写循环式教学法是切实可行的、科学的、高效的。它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适应我国的国情,符合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它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可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保证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学习掌握较多的英语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有益于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的建立。这种教学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篇9: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模式构建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模式构建论文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模式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文章就对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探究出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模式的有效构建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提问模式;构建策略

课堂提问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流程中一个必要的环节,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的模式,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启发学生的思维。下文就对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为一线教师实施课堂问题模式提供一定指导。

一、创建开放性教学环境,调动学生情绪

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模式构建,需要教师实际创建开放性教学环境,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保证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提问活动,打破传统课堂上沉闷、压抑的氛围。要知道,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具备愉悦的精神状况,这样就能积极应对学习中的困难,促使学生乐于学习生物。教师创建开放性的教学课堂环境,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创设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证明,在精心准备下,创设出来的适宜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质,继而引发学生的良好意识倾向,使得学生较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一些体验与感知,提出一些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相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实现生物教学有效性。比如,在“人与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也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像“人什么会发胖?”“怎么解决肥胖问题?”等,这些开放式的问题能十分高效的实施课堂导入,荡起学生思维上的涟漪,激发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思考。

通过这样的思考活动,学生能进行积极思考,实现新课的良好导入,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与交流,增强学生的生物意识。经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学生能更加有效的验证自己与他人的观点,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够好的,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结合事实进行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知识概念的学习与理解。就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些创设性的实际问题还是比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提问模式时,应当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在开放性教学环境中进行问题的积极思考,最终得出来的结论能更加深刻地印在学生心中,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强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模式的构建,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课堂提问模式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提问模式的施加构建中,可以结合比较法进行提问模式,经过相关内容比较,学生才能更好地鉴别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得学生准确掌握生物相关知识内容。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秉持开放性教学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诱导提问的方式,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主导性的生物教学活动,将学生当作是发展的个体,让学生当自己的引领者,积极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开放性的教学活动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相关疑点进行有效辩论,增强观点之间碰撞,并使得解题思路变得更加清晰,达到教学活动的实施目的,以及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之间联系,建构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引导学生思维进行纵向延伸,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问题的深度与难度,唤醒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适当控制问题的难度,避免问题的过于抽象与笼统,阻碍学生的思维,产生适得其反的不良效果。就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来说,概念的学习十分重要,应当积极适应相互之间的重难点问题,增强问题的设计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问题回答的积极性,开放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比如,在“等位基因与相同基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出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理解,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知。像“等位基因与相同基因的概念是什么?”“具有一堆等位基因个体与具有同一对相同基因个体形成的配子类型是一样多的吗?”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找出问题的答案,并相互交流与分析,经过这两个问题解决和分析,学生对等位基因与相同基因知识内容的理解就能变得更加深刻,准确把握两个概念的内容,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增强生物教学的效果,以此来达到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

三、优化提问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模式构建中,要优化提问教学手段,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放学生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进行独立深刻的探究。

一直以来,都比较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问题的提出,并进行实验验证,将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站在学习的舞台上进行自我表达,明确实验操作的步骤,尽可能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变填鸭式学习为提问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学生的开放性问题思考,能有效增强提问的效果,实现提问的最大化,由此教师要熟知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准确把握教学的难点。当然,在实施课堂提问模式时,要可控制好问题的数量,提升问题的质量,避免低效问题的出现。只有高质量的问题,才能启发学生学的思维,反馈学生教学效果,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尽量对相关问题进行设计,只需要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设计,确保问题的质量,保持学生的配合积极性。比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到生态危机的相关问题,由这一问题再进行节约能源、自然灾害等问题的探究。

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状况,引导学生观察与捕捉现实问题,增强实际教学效果,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与提问的质量,确保提问的效果。又如,在“免疫调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设计,像“机体在初次受到抗原的刺激之后,为何要在一段时间后才产生抗体呢?”“在第二次接触同一抗原后,为何在短时间内还会产生更大量抗体?”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探究,建构出知识内容的脉络,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核心知识。一个好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学生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泼。通过提问的方式,十分利于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此课堂提问模式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模式的构建,有助于调动学生情绪,增强教学效果,启发学生思维,一线教师要积极探究课堂提问模式的最佳实施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模式的有效实施,增强高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实现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春莲.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424):246-247+250.

[2]赵卓,董思琦.探讨多元互动提问模式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10):78-80.

[3]林青.高中生物课堂针对生物学核心概念提问的有效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3):93-95.

篇10:信息技术条件下“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践

信息技术条件下“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践

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    侯礼鑫

摘要: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是现代教学的理论支撑,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的制高点与突破口。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师生地位的正确定位,师生的新关系及信息技术的参与使课堂教学产生新风貌。教师、学生、信息(教学中可以传送的一切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视频,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互动课堂”教学的基本三要素。

素质教育的深入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方法、方式、手段产生冲击,并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巨变。信息技术参与教学使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成为现实。

在实践中逐步构建了“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摸索出了“互动课堂”教学的原则和“互动课堂”教学的特点,初步构建了“互动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关键词:信息技术    互动课堂    构建与实践

应作者要求,本文已删除,请到来源站点查看该文:

www.jxjyzy.com/WebPortal/Article/ArticleLists.aspx?ClassID=229

篇11: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体会论文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体会论文

开展课改一个多月了,现在的课堂相较以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室布局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新的面貌。现在的课堂活了,生动了,热闹了。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求知中成长,课堂学习因为孩子们的思维碰撞而变得更加精彩。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在近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以期与其他同仁切磋,研讨。

一、关于小组的合作学习。

此次教改最大的亮点在于把全班学生按小组划分,各小组命名一名学科长,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根据“大雁飞翔效应”,让小组成员在学科长的带领下,在老师设置的问题框架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之间发挥好带差,好帮差的作用。彻底改变过去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以优势学生带动劣势学生,最后促进全体成长。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几点要注意:

1、组员的分配。

在小组划分时,一定要做到好中差搭配,每一个梯度的孩子数量各组要大致相等,这样在合作学习中力量会比较均衡,避免出现个别组强个别组弱的长短腿现象,组与组之间竞争起来劲头也足。

2、学科长的组织。

学科长的认定很重要,不光自身学习好,理解能力强,更关键的是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在学员内部要有威信和号召力。学科长一定要在小组内扮演好小老师的角色。学科长的表现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学科长在组织讨论时要学会说一些模式性的语言,如开场白时可说“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学习,谁来把这个问题念一遍,谁来回答?谁有补充?谁反对?……”在答题之前,学科长要要求学员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讨论时可以就此问题自己先谈谈看法,为其他学员做一个问题引领,抛砖引玉,激发其他学员的探究热情。讨论中要兼顾不同学习水平学员的学习,可安排组内学困生回答简单问题,将理解难度大的问题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重点突破,要让所有要表达观点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学科长对于每一个发言的同学都要给予肯定,鼓励。一个问题讨论结束后,学科长要组织学员完成生成单,这中间要注意学员学习习惯,纪律习惯的培养。单子写完后还可以安排学员读读与问题有关的课文段落。小组有人汇报时,学科长可以带领其他学员看着本组的答案查找问题,随时给汇报员补充;也可以观看别的小组的不同意见再进行讨论,将自己的答案进一步完善;如果答案一致不需要补充了就带领学员在生成单上记录。如果大多数学员都记录完了,也可以提前进入下一问题讨论,或者带领学员读读课文,读读答案,也可和临组同学联合赛读,交流看法。组内纪律要由管理者很好控制,组员不能大声喊叫,随便下座位,组内交流可以热烈但必须有序。

二、关于课堂的多元化展示。

1、对于汇报者的要求。

汇报者的表现直接影响着本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所以对汇报者的培训要重视。汇报者的书写、仪态、声音等方面都要有要求。汇报者汇报书写时字要写大、写整齐,要让教室里任何一个角落的同学都能看清。书写要快速,不能浪费时间,拖泥带水。如果答案特别长,可以挑重点词语书写,汇报时能连词成句汇报清楚即可。汇报过程中要面向全体,不遮挡黑板,脸带微笑,举手投足姿态美观,体现礼仪修养。汇报开始时要先读题,交代清楚回答的是哪一个问题再做回答。表达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句完整,意思清楚。汇报结束后要和其他同学交流,这中间要注意礼貌用语和手势的运用。待其他同学补充完毕后,汇报人要礼貌回复,或接受或反对,可以就他人补充再提出自己的见解,若自己不能解答,可以找本组亲友团或全班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最后汇报人将大家的意见做简单总结后完成此次汇报。

2、对于其他同学的要求。

“倾听是一种美德”,当汇报人汇报时,其他学员要面向汇报人认真听,听清楚,听明白,同时要有质疑,会补充,能更正,提要求,这些质疑、补充、更正、要求,提出时吐字要清晰,表述要清楚,对问题解答要有帮助、有意义,不能只是为了图热闹或存心戏耍某同学。此时任何一个学员如果觉得该问题汇报员仍没讲清也可以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请老师讲解或总结等,这也是将老师引入课堂讨论的重要途径。同学提完要求后,汇报人要及时总结评价。

三、关于“三单”的开发。

1、问题导读单。

导读单要以字、词训练为主,通过完成导读单扫清字词障碍,为学习课文做准备。设计一道涉及课文主要内容和文章结构的问题,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资料收集放在导读单里也很必要,可以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问题生成单。

生成单是一节课导引的主线,所以在备生成单时,所提问题的含金量一定要高,这些问题一定是统领全文难点、重点的问题,问题的提法要明确,直白,要让学生一看就能明白往哪个方向思考,在题目中尽量不要出现“理解、体会”这样目的性不强,不容易讨论回答的提法,否则既耗费时间效果又不佳。生成单上的问题不宜过多,抓住主要难点突破就行,否则大量的问题设置会极大影响教学进度。另外,可以在生成单中设计朗读训练,将过去朗读教学的好经验继续保持下来,达到增强语文课堂美感的目的。

在生成单的问题讨论下放前,教师要充分考虑题目的数量、难易程度,或者由学生自主决定汇报哪个问题,或者按序号确定回答哪个问题,再或者老师指定各小组回答哪个问题,总之,在汇报交流前要有意识平均学生力量,不要使多数学生讨论时都集中某一问题上,而别的问题没人讨论,影响教学进度。

3、问题拓展单。

拓展单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围绕本课内容设计问题回顾练习,可以是字词训练,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理解训练;另一块安排课外习题,结合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可以是基础知识训练,可以是课外阅读练习,还可以安排缩写,仿写等小练笔。拓展单的设计每课要有侧重,题型多样新颖,对学生要有吸引力。例如,我在执教《一双手》时,在拓展单里我安排了这样一道题--“如果张迎善被选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请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写一段颁奖词。 ”这道题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更好地回顾了课文内容,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题目贴合电视栏目,对学生有吸引力。

四、关于课堂上的呼号问题。

我们这次教改的一个亮点就是各个小组都有不同的组名,组训,整个班级还有班级口号。在学习过程中什么时候呼号,怎么呼,呼几次,都要参考班级情况灵活而定。呼号内容要积极向上,朗朗上口,要让呼号对学员学习起到鼓舞,激励,振奋精神的作用。讨论之前喊口号起到提振士气的作用,讨论结束喊口号给老师一个讨论结束的信息,便于老师安排教学进程。不能让口号仅仅成为新课改的一个标志而已。

新课改下的课堂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切实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让每一堂课都要因为学生的出色表现而更加精彩!

篇12:构建自主学习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论文

构建自主学习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论文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乃是知识经济的两大特征。新世纪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最显着、最根本的特征。这要求我们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学生做为发现者和探索者,充分发掘自己的最大潜力。为此,我们提出在历史教学中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所谓教学模式,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来制定的教学基本策略及其实施步骤的样式,是指导教师组织教学过程的范型,其实是思考课堂教学的一种工具。它是用一组主要的变量来解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活动。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乔依斯和韦尔的经典教学研究,把教学结构(教学活动的阶段顺序)、社会系统(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以及相互关系)、反应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辅助系统(教学模式的辅助条件),作为教学模式的四大变量,或者称支撑模式的支柱。

下面我们谈谈与自主学习模式有关的几个策略。

问题导引的策略。教师把教学内容根据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与行为,这样教师备课的重点应转到备问题上来。

为认知而活动的策略。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是促进学生为认知而展开自主学习的活动,如查阅有关背景材料、比较分析、紧张思考等,都是自主学习中常见的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与教师讲授为辅的策略。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排斥教师的精心讲析,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接纳所有的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或认知策略陷于困境时,教师就必须给以讲解点拨。但教师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来说只是起铺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个人思考与同伴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策略。个人思考探索是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的基础,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认知,还为了培养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学习信息及时反馈的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必要的.辅导点拨,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系统。

上述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就构成了该模式的教学结构序列。以《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一节教学为例:导入新课后,揭示教学目标,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1)20世纪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哪些危机?(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联和美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说明其原因。问题的设计统揽全节内容,既有对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难易适当,因而能诱使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同伴合作,组织小组讨论,这是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模式的重要策略。这一阶段,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和在阅读中发现的新问题是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如罗斯福新政的“新”在何处?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影响?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纠错改误,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团结协作攻关的精神。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质疑、释疑阶段是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师生平等民主讨论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阅读阶段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拓宽思路。对小组代表提出的质疑,教师可让其他小组的代表解答、补充,在全班学生的讨论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仍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一课为例,有学生提问: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对这一质疑,我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启发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美国的国情(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及民主传统),以及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等方面进行讨论。经过共同努力,使问题得到圆满解答。

在学生阅读讨论、质疑问难、师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总结归纳概括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为板书提纲,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有序的认识,形成知识点――知识链(线)――知识板块(面)。

至于检测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力求题型多样,难易适度,即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应是:揭示教学目标、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究――小组讨论、同伴合作――师生质疑、释疑――检测评价――总结概括、构建知识板块。

自主学习为主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应认同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并内化为较为规范程序化的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破除教师中心论,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许会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我们认为教师主导作用的最终结果就是体现在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上,换言之,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就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的师生双方才能进入“谐振”状态。

其次,要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如此,就需要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要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对学习困难者则备加关心,适时加以启发点拨,而不能损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完全平等的,这也是这一模式反应原则的内涵所在。

再次,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畅所欲言。学生提出问题,开始往往是肤浅的,甚至幼稚可笑,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状态,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解答问题。这样做不仅对学生理解教材开拓了思路,而且为学生明天走向社会,研究新情况,发现、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这是实施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首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主要是教会学生“粗读、细读、精读”教材。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抓住章节子目,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对教材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时间、人物、地点等历史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背景、影响等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通过阅读思考,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

掌握历史知识结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知识结构就从整体上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线索,学习起来就会驾轻就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历史学科同样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结构教学,展示教材结构,勾勒教材线索,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识,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也是自主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和归宿。

篇13:三段五步论文: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三段五步论文: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三段五步论文: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作者/王艳萍

我校在大庆油田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参加了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的研究工作,近一年的研究,证明了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是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的多元智能很难开发。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探求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我们创立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就是这一尝试的结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关系,促进教学活动优化。近些年来,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当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教学理论及其模式对国内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诸如:布鲁纳的模式、斯金纳的模式、奥苏贝尔的模式、加涅的模式、布卢姆的模式、罗杰斯的模式、巴班斯基的模式等等。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陆续提出了各种教学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到1986年公诸报刊的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已达30多种,其中有的是教学经验的升华和系统化,有的则是国外教学模式的“中国化”,还有的是上述两种模式的合金。

我们必须看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课程的实施,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素质和进行创新智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十一五”的新课题《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以落实党和国家“自主创新”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我校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说是学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的进一步落实,是启动学校发展内部动力的迫切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各自在哪个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迄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学工作谈论最多的话题,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个体智能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此,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1.教学模式研究本身不仅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就含有一种方法论的意义。因此,它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切入口,是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2.教学模式研究是教学工作和教学行为理性化、概念化的重要途径,是经验型教师向更高层面发展的重要中介。

3.教学模式研究有利于教师的实践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过程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和探讨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又有利于指导教学改革实验,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

4.构建教学模式,给学生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智能特点,促进其潜能的发展。教师在全面完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正如乔以斯和威尔所说:“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他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它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

1.理论依据

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⑵多元智能理论。承认一个人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强调教师必须给儿童均等的发展观念。(教学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产品(精神的/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发展的积极评价观。

⑶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一种人文性极强的理论,它不仅告诉实践者何以如此这般教学的理由,而且指导和告诫实践者应当如此这般地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即是趋向善的教学(使人的生活质量、知识能力、道德水平、情感意志、独立人格向理想境界跃升的教学)。教学实践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及现实的教学条件,把教学理论中所提出的事实和价值判断的应用原则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探讨在一种全新的智力培养观指导下的创新教学,改变以往创新教学研究中重形式创新(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手段创新等)、轻实质创新的弊病,真正将创新教学落到实处,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而服务。

⑷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究的认知工具。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应当重视“过程”,即提出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揭示隐含于其中的教学本质的东西,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为“参与而参与”,搞“花架子”。

2.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⑴整体发展原则。教学管理过程整体设计,师生强化过程意识,力求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大成,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

⑵情感激励原则。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活动,特别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进步,让他们经常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⑶活动性原则。要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主动参与教学,从事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就必须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只有依靠学生自己的积极的活动和奋力以求,才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才能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⑷合作性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⑸客观性原则。实验研究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教育教学科学规律。

四、“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构建

美国学者乔伊斯等人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作的`界定:“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注重课堂教学过程,忽略了其他教学环节,我们研究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突出学生课前实践活动,课后反馈能力。教师的引导作用,包括师生课前、课上、课后的实践活动,它以自主创新为指导,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精神,设计适合小学各学科教学的结构模式。又根据系统理论,把教学视为一个整体,从这个意义上看,对深化教学领域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有一定意义。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框架是“三段五步”式,体现在教师整个教学活动中,它的操作程序具有可变性,教师可以有选择并且有效地运用教学模式,改革既有的教学模式并创造出更适合自身教学的新模式,不同学科要具体设计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经过一年的实践而建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三段,一段指师生课前的双边活动,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备课预设问题;二是学生预习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引导学生按照“五读预习法”预习课文,即:一读课文,画出生字并组词,标出自然段;二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读课文,解决书后题;四读课文,找资料,解决疑难;五读课文,质疑。教师准备预案、制作课件、查找资料。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以设问组织课堂教学,也不是站在问题面前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求教师把课前备课中的问题提出来,由教师在课前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教学方法突出实效性、灵活性、创新性。

二段指课堂教学活动,按照五模式进行教学。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主要采用探究法、发现法、质疑法。

三段指课后,包括验证学习收获、知识拓展、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两方面,在解决问题中构建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工作,以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从图可知,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活动,即教与学的相互积极影响,双边合作的协同活动,自始至终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于激活学生乐学情感,唤醒学生课前主动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焕发主体能动力量,主动投入、自觉操作、参与学习活动,在初步了解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

学生的自主活动贯串在教学活动全过程,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发挥,还要以优化教与学的互动为主轴,着力优化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每个阶段都要认真贯彻本法的“四项基本理论”和“五项原则”,都要为全面高效地培养创新潜能服务。

五、模式界定

“模式”是某种标准形式或标准样式,它具有固定性和不变性。可是,我们教材的具体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运用固定模式上课,就会造成“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现象。因此,我们遵循叶圣陶的“教无定法,但要得法”,来探讨适合各类课型、学科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学规律,适合学生创新智能的开发,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意味着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但是,整齐划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我们将“三段五步”模式划分为:

①激活兴趣、潜能开发、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五步”教学模式:情境――发现――协作――体验――创新

②学习新知、问题研讨、人文情怀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谈话――问题――协作――创新――提升

③挖掘教材、主导探究、反馈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情境――品读――引导――探究――延伸

④大胆探索、启迪思维、交互合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激趣――体验――协作――共享――迁移

⑤材料交流、分工合作、主动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交流――展示――评价――完善――提升

⑥体现写法、学来得法、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谈话――领悟――尝试――应用――实践

⑦略读课文、选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看导读――读课文――找问题――研问题――谈感受

⑧综合性学习应体现的教学模式:尝试――合作――探究――展示――收获这些教学模式由五种互相联系的教学方法组成:①探索法;②发现法;③搜集并分析整理资料方法;④演绎法;⑤归纳法;⑥引导法。

多元智能的教学观强调,由于学生智力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技术,与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和喜好的学习与发展偏向吻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六、实验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功能目标,或者说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功能目标而设计创立的。如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其功能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中选出来的示范性材料,能举一反三,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合作教学的功能目标则是使学生具有民主精神独立人格和创造才能等。功能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人们对教学目标认识的发展,往往又作为一种反馈信息,帮助人们调整或重组结构程序使教学模式日臻完善。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训练、死记硬背、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乐于探究、主动创新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投入,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中多元智能得到发展。

2.教师教学模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3.实验教师要确定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上要着力于促进学生智力获得相对完整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统合起来,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力领域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4.培养一批具有科研型、实验型的教师队伍。

5.搜集并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强化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识,形成一支具有专业水准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管理队伍。

6.创新点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包括教学预案,教学流程,课后反思。学科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是本课题突破之处。即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教学应采用丰富多样的、适应性的、有广泛选择性的教学框架。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

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培养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儿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种子,是苹果有苹果的色彩、滋味、营养价值,是葡萄有葡萄的滋味、色彩、营养价值。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教育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上帝给每个人一张入场卷,关健是每个人都要找到相应的位置。愿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探索,照亮每个人多彩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南京市夫子庙小学课题组:《小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3.徐崇文主编:《学习指导研究》,.1-3合刊

4.温恒福著:《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实施新课程的新理念与新技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作者单位:163311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教育中心兰德学校)

篇14:语文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阶段性总结-学科论文

语文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阶段性总结-学科论文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是以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主持的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为依托,以“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坚持运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进行的一次彻底性的教学改革实践活动。我校语文教研组按照《实施方案》,平稳有序的开展了一系列教改实验工作,经过近两个月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该项工作回顾总结如下:

一、实验基本情况

立足本校实际,把七、八年级定为实验年级,精心挑选年轻教师承担本次实验任务。对实验教师进行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核心理论培训,并组织他们去岐山县北郭中学进行课堂教学观摩。

二、实验操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韩立福的教育理论及《宝鸡市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手册》,使教改实验老师基本掌握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实质,从理论上为教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根据学生实际建立学习小组,做到优、中、差结合;精心选择有一定组织能力、学习上有一定特色的学生担任学科长;并为小组选择有启发性、鼓励性的命名,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组织参与教改的老师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去岐山县北郭中学进行实验成功课观摩,使教改老师及时掌握了课堂实践模式与教学方法。

4、为了使教改科目的评价单能及时的设计打印,学校配备了专用复印机和速印机,为课改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实施阶段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课改教师坚持认真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利用空闲时间不断学习相关教育刊物,深入学习成功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周二的教研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2、课改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案三单”,力争体现“先学后导”的主题。

3、课改教师每周进行教学总结,集体讨论交流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及时进行整改,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坚持认真细致的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三)成果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评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增强。

2、“三单”习题和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

3、小组合作给学生搭建了认识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的自信心普遍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大幅度提高。

4、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团队精神得到培养,积极参与讨论,自主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意识得到培养,对老师的'依赖性减弱了,学习兴趣明显浓厚了。

5、班级内开展小组评比活动,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后进生普遍自觉地参与到合作集体之中,自信心增强了,成绩得到提高。

6、实验教师基本掌握了“先学后导、问题训练”的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带动了其他教师,自发的参与教改实验,体验“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对教学的促进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时间预设与生成有时不一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度不够,尤其在展示课中,展示内容与准备程度不一致,有时会耽误时间,使课堂任务不能正常完成。

2、检查指导不到位。课堂上布置任务时比较精心,而在执行过程中检查不够严格,指导还不到位。做到了“善始”却忽视了“善终”,使有的任务完成时没有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二)整改办法

1、针对以上问题,后半期要坚持备课组教师共同研究,认真思考问题,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2、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深入备课,经常进行同事沟通,及时学习好的经验。

3、加强学生管理,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全体同学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4、对骨干教师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鼓励他们加强个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在课程改革中迈上一大步,更上一层楼。

初中高效课堂模式有哪些

创业课堂心得体会

抢占语文高效课堂致高点个人改革的实施方案

营销员的九大忌讳用语解读

高中政治教师个人年度总结

体育教研部工作计划

爱心活动领导经典大气的致辞精选5p篇

高中教学教学工作计划

简报工作

高中的教学工作计划

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共14篇)】相关文章: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教学反思2023-01-19

高中数学教师新课程培训总结2023-07-06

徐州城市的宣传口号2022-04-29

工作信息简报范文2022-06-11

88商户节简报范文2023-03-22

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教师工作总结2023-09-16

山东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名2022-05-08

介绍山东岱庙的导游词2023-07-29

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22-11-06

登兖州城楼阅读答案与翻译2023-01-3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