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时间:2022-05-30 03:22:4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的原文及作者介绍(共20篇)由网友“所以呢”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的原文及作者介绍,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篇1:《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作者:唐·孟浩然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

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注释

①新安:唐河南府有新安县。又,唐睦州清溪县,隋时曰新安县。全诗校:“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

②岭:全诗校:“一作望。”按,秦岭在关中;秦望山在今浙江余杭县南。秦川:主要指关中地区。

③仲月:旧历春二月。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篇2:孟浩然《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孟浩然《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

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古诗《登鹿门山怀古》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初识,浦树遥莫辨。

渐到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养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作品赏析

① 鹿门山:今湖北襄樊市东南,旧名苏领山。

② 江岘:指汉江沿岸的岘山。

③ 庞德公:东汉襄阳隐士,《三国演义》中曾提到此人。

④ 芝术:泛指草药。石床:指庞德公隐居时常偃卧、休息的平石。

⑤ 结缆:停船。

⑥ 丹桂:桂树之一种,以皮赤而得名。偃蹇:高貌。

⑦ 艇:一作“舻”。

篇3: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孟浩然,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的意思,

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孟浩然,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的意思,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赏析 -诗词大全

越中送张少府归秦中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

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篇4:《送丘员外归山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丘员外归山居》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丘员外归山居》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丘员外归山居

作者:唐·韦应物

郡阁始嘉宴,青山忆旧居。

为君量革履,且愿住蓝舆。

注释

①丘丹有答诗《奉酬韦苏州使君》。

②郡阁:郡斋的楼阁。旧居:指丘丹所隐之地,在临平山。

③革履:皮制鞋子。

④住:停。蓝舆:竹轿,同“篮舆”。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60送丘員外歸山居韋應物

郡閣始嘉宴,青山憶舊居。

為君量革履,且願住藍輿。

篇5:《送姚司法归吴》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姚司法归吴

作者:唐·王昌龄

吴掾留觞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门阴。

但令意远扁舟近,不道沧江百丈深。

篇6:《送姚司法归吴》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①司法:即司法参军事,州刺史之佐吏。

②吴掾:指姚司法。姚吴人,又位州郡属官,故以“吴掾”称之。

③海门:指吴地之江河入海口。

④近:全诗校:“一作送。”

篇7:《送姚司法归吴》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送姚司法归吴》繁体对照

卷143_64送姚司法歸吳王昌齡

吳掾留觴楚郡心,洞庭秋雨海門陰。

但令意遠扁舟近,不道滄江百丈深。

篇8:《送阿龟归华》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送阿龟归华》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送阿龟归华

作者:唐·李商隐

草堂归意背烟萝,黄绶垂腰不奈何。

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

注释

①阿龟:当是作者子侄小名。华:华州,今陕西华县。

②背烟萝:犹言与烟萝久违。

③《汉书,百官公卿表》:“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唐时用为县丞、县尉故事。不奈何:无可奈何。指官职在身不得归。

④华阳:华山之阳。

⑤茯苓:药物名。华州土贡茯苓,见《新唐书·地理志》。《唐本草):“茯苓第一出华山。”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篇9:《送席大》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席大》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席大》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0卷第52首。

原文

送席大

作者:唐·孟浩然

惜尔怀其宝,迷邦倦客游。

江山历全楚,河洛越成周。

道路疲千里,乡园老一丘。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

注释

①《论语·阳货》:“(阳货)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日:‘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邢昺疏:“宝喻道德,言孔子不仕,是怀藏其道德也。知国不治而不为政,是使迷乱其国也。”此指席大未仕。

②此句犹言“越成周之河洛”。成周:古城名,周成王时周公所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③丘:丘山,隐者居处。

④命不偶:犹言“数奇”,命运不好。

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_52送席大孟浩然

惜爾懷其寶,迷邦倦客遊。

江山曆全楚,河洛越成周。

道路疲千裏,鄉園老壹丘。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憂。

篇10:《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者:唐·刘长卿

三苗馀古地,五稼满秋田。

来问周公税,归输汉俸钱。

江城寒背日,湓水暮连天。

南楚凋残后,疲民赖尔怜。

篇11:《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繁体对照

卷148_69送青苗鄭判官歸江西劉長卿

三苗馀古地,五稼滿秋田。

來問周公稅,歸輸漢俸錢。

江城寒背日,盆水暮連天。

南楚凋殘後,疲民賴爾憐。

篇12:《送青苗郑判官归江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①青苗:大历元年五月,收青苗税充百官律钱,差使征之。

②三苗:唐江南西道古时为三苗地。《史记·五帝纪》正义引吴起语:“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

③五稼:统称谷物。《宋书·礼志》:“四时和,五稼成。”

④公税:《诗·魏风·园有桃》笺:“魏君薄公税,省国用,不取于民。”

⑤湓水:在江州德化县,北流入江。见《寰宇记》一一一。

⑥南楚:《史记·货殖传》:“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此南楚也。”

篇13:《走笔送杜十三归京》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4卷。

原文

走笔送杜十三归京

作者:唐·杜牧

烟鸿上汉声声远,逸骥寻云步步高。

应笑内兄年六十,郡城闲坐养霜毛。

注释

①此诗非杜牧作。冯集梧《樊川诗集注》引胡震亨云:“牧之卒年五十,此云六十,或非牧诗也。”并按云:“杜十三即牧之,此是送杜之诗,内兄年六十,作者自谓也。”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繁体对照

卷524_70走筆送杜十三歸京杜牧

煙鴻上漢聲聲遠,逸驥尋雲步步高。

應笑內兄年六十,郡城閑坐養霜毛。

篇14:《赠张籍》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赠张籍》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赠张籍》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0卷。

原文

赠张籍

作者:唐·韩愈

吾老著读书,馀事不挂眼。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

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惧其无所知,见则先愧赧。

昨因有缘事,上马插手版。留君住厅食,使立侍盘盏。

薄暮归见君,迎我笑而莞。指渠相贺言,此是万金产。

吾爱其风骨,粹美无可拣。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丳。

开祛露毫末,自得高蹇嵼。我身蹈丘轲,爵位不早绾。

固宜长有人,文章绍编刬。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

召令吐所记,解摘了瑟僴。顾视窗壁间,亲戚竞觇矕。

喜气排寒冬,逼耳鸣睍睆。如今更谁恨,便可耕灞浐。

注释

1、著:爱好。全诗校:“一作嗜。”

2、踉蹡:同“踉跄”,行走不稳的样子。门限:门槛。

3、缘事:官府相牵连之事。

4、手版:古代官吏上朝或渴见上司时所持的笏。

5、“角戋”:同“盏”,酒器。

6、莞:微笑的样子。

7、渠:他。指韩愈之子韩昶。

8、万金产:比喻贵子。

9、拣:挑剔。

10、丳:烤肉时串肉的.签子。

11、开祛:启蒙去惑。祛,通“祛”,除去。蔡邕《郭有道碑》:“童蒙赖焉,用祛其蔽。”

12、高骞嵼:山高而屈曲。

13、我:疑当作“君”,指韩愈。丘轲:孔丘、孟轲。指儒道。

14、绾:掌握。

15、绍:继承。编剗:编辑删削。

16、朽栈:腐朽之车。表示惊恐的意思。

17、解摘:谓摘取数句,问之而能解答。瑟僩:庄严宽大貌。《诗·邶风·凯奥》:“瑟兮垣兮,赫兮僩兮。”

18、觇 :窥视。

19、睍睆:声音美好貌。《诗·邺风·凯风》:“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20、谁:何。

21、灞浐:长安二水名,均出蓝田。灞水西北人渭,浐水北流至霸陵入灞。此言有子如此,可谋归耕也。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繁体对照

卷340_18贈張籍韓愈

吾老著讀書,餘事不掛眼。有兒雖甚憐,教示不免簡。

君來好呼出,踉蹌越門限。懼其無所知,見則先愧赧。

昨因有緣事,上馬插手版。留君住廳食,使立侍盤盞。

薄暮歸見君,迎我笑而莞。指渠相賀言,此是萬金產。

吾愛其風骨,粹美無可揀。試將詩義授,如以肉貫丳。

開祛露毫末,自得高蹇嵼。我身蹈丘軻,爵位不早綰。

固宜長有人,文章紹編刬。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棧。

召令吐所記,解摘了瑟僴。顧視窗壁間,親戚競覘矕。

喜氣排寒冬,逼耳鳴睍睆。如今更誰恨,便可耕灞產。

篇15:《送王卿》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送王卿》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王卿》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送王卿

作者:唐·韦应物

别酌春林啼鸟稀,双旌背日晚风吹。

却忆回来花已尽,东郊立马望城池。

注释

①别酌:别离酒宴。

②酌:饮酒。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韦应物的诗全集栏目。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篇16:《送顾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顾长》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顾长》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8卷第62首。

原文

送顾长

作者:唐·刘长卿

由来山水客,复道向新安。

半是乘槎便,全非行路难。

晨装林月在,野饭浦沙寒。

严子千年后,何人钓旧滩。

注释

①此诗重见皇甫冉集,题作《送顾苌往新安》。顾苌,顾况从兄。顾苌居云阳(即丹阳),与皇甫冉为邻里。《文苑英华》二七二、《唐百家诗选》九俱作冉诗。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繁体对照

卷148_62送顧長劉長卿

由來山水客,複道向新安。

半是乘差便,全非行路難。

晨裝林月在,野飯浦沙寒。

嚴子千年後,何人釣舊灘。

篇17:《送李儋》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送李儋》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李儋》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李儋

作者:唐·韦应物

别离何从生,乃在亲爱中。

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东。

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

行游非所乐,端忧道未通。

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

芳时坐离散,世事谁可同。

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

注释

①反念:转念。行路子:出行的人。

②拂衣:提衣,振衣。

③日昃:太阳开始偏西。

④严车:整备车马。崇墉:高城。墉,城墙。

⑤端忧:愁绪,优愁。道未通:意谓不得志。

⑥芳时:指春天。

⑦重关:犹重门。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20送李儋韋應物

別離何從生,乃在親愛中。

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東。

日昃不留宴,嚴車出崇墉。

行遊非所樂,端憂道未通。

春野百卉發,清川思無窮。

芳時坐離散,世事誰可同。

歸當掩重關,默默想音容。

篇18:《送端东行》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送端东行》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作品介绍

《送端东行》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9卷。

原文

送端东行

作者:唐·韦应物

世承清白遗,躬服古人言。

从官俱守道,归来共闭门。

驱车何处去,暮雪满平原。

注释

①端:韦端,应物堂弟。

②“世承”句:世代继承清白的遗风。此句全诗校:“一作世事留清白。”

③躬服:犹躬行。

④从官:为官。守道:格守道义。

⑤闭门:指隐居。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公元791年(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作其品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繁体对照

卷189_40送端東行韋應物

世承清白遺,躬服古人言。

從官俱守道,歸來共閉門。

驅車何處去,暮雪滿平原。

篇19:《送赵侍御归上都》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作者:唐·岑参

骢马五花毛,青云归处高。

霜随驱夏暑,风逐振江涛。

执简皆推直,勤王岂告劳。

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注释

①大历二年(767)夏作于成都。上都:长安。《新唐书·地理志》:“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曰西京……肃宗元年(762)曰上都。”

②五花:马鬣剪成五瓣式样。

③霜、风:比喻御史的峻厉、威严。

④“执简”句:《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齐崔杼杀其君,“大史书曰:‘崔杼拭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杜注:“传言齐有直史,崔杼之罪所以闻。”此指御史外出巡察,持简记事。

⑤动:引发。离骚:离忧,别愁。《史记·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7—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篇2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介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

此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27岁,确实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他。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其实王勃此次受打击,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鸡》而触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后,便去游蜀,与杨炯等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讲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总之王勃两次遭受打击,都与他的才华超人有关。

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峙因儿子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时遇难不幸而死,还是自杀,无从查考,总归是怀着一腔愁愤离开人世的。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对此事,《唐摭言》所记最详。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原文及赏析

孟浩然的诗初秋赏析

酬?县李廓少府见寄,酬?县李廓少府见寄贾岛,酬?县李廓少府见寄的意思,酬

含夏字的唐诗佳句及赏析

雪的古诗中的名句

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对照翻译

《章邯》阅读习题及答案

送营城李少府,送营城李少府韩?,送营城李少府的意思,送营城李少府赏析

唐诗七夕简单赏析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的原文及作者介绍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的原文及作者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的原文及作者介绍(共20篇)】相关文章:

唐诗《池上》赏析2022-05-22

唐诗赏析2024-05-1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详细介绍2023-01-01

唐诗摘选赏析2023-07-27

《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文言文翻译2023-08-22

高二语文文学常识2022-11-10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评价2023-06-22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后感2022-04-30

小妇吟,小妇吟卢仝,小妇吟的意思,小妇吟赏析2023-03-03

王维描写秋天的古诗2024-01-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