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张定宇事迹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17 07:56:05 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民英雄张定宇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4篇)由网友“柒月渔火”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民英雄张定宇事迹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借鉴。

人民英雄张定宇事迹心得体会

篇1:人民英雄张定宇事迹心得体会

12月29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进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大的传染病医院,专门收治转诊的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

晚上9点,57岁的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的手机铃声响起,又有病人已到医院门口。

“莫急莫急,我马上安排人出来接。”张定宇立即回答。

一会儿,他就接了6个电话。

张定宇的双腿上下楼艰难。每每有人问他,腿怎么了?他都大手一挥,搪塞说,我膝关节不好。全院没有一个人知道,他那高低不平的脚步,是由于渐冻症的折磨。

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无药可治。早期,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无力、肉跳、容易疲劳。渐渐地,就会进展为全身肌肉萎缩和吞咽困难,直至产生呼吸衰竭。但他从来不说,因为不想影响同事。他说:“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

现在,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在逐渐失去知觉,他决心跑得更快,跑赢时间,从病毒手里抢救更多的病人。”

常常,张定宇凌晨2点刚刚睡下,4点钟又被电话叫起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而这时,同为医务人员的他的妻子,却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十几公里外的四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1月24日,除夕夜,20点时。张定宇接到武汉市卫健委的电话:解放军海陆空三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上海、重庆、西安三地乘军机驰援武汉,将于当晚23时44分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其中,陆军军医大学的150人医疗队将与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并肩战斗。晚10时许,张定宇又接到电话,上海医疗队136名医护人员,也将进驻金银潭医院,凌晨2时抵达。

张定宇受到极大鼓舞。近一个月来,医院600多名医护人员,日夜辛劳,人人身体严重透支,增大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现在解放军来了,那可真是救兵啊!

张定宇安顿两个医疗队住下后,已是凌晨3点多。日历已悄然翻到1月25日,大年初一。年节,他就是这样度过的。

1月26日,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接管该院两个病区,第一批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20名患者转入。上海医疗队接手武汉金银潭医院老病房两个病区约80张床位。当天,金银潭医院接收53名转诊患者,累计收治患者657人。夜里还有70多名病人要转过来,南楼、北楼和综合楼,21个病区,彻夜灯火通明。张定宇,48小时兵不卸甲、马不停蹄。

全院240多名共产党员在这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勇担使命,坚决顶上去!全部挺在急难险重岗位。

截至2月2日10时,医院在院病人达581人,其中重症157人,病危108人。

面对新的病毒,目前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该院医护人员发现,他们以往用于抗艾滋病的药物克力芝,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疗效。很快,这种药便在金银潭医院率先用于治疗。

王立伟(化名)是华南海鲜市场的经营户,首批7名感染者之一。他的妻子和姨妹,也在这次疫情中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王立伟的妻子来到金银潭医院,坚持要住院。张定宇看了她的肺部CT后,认为虽有阴影,但症状较轻,建议她配合药物,居家隔离疗养。两周后,她的血象在免疫力和药物帮助下,恢复了正常,肺炎自愈了。

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四医院看妻子一眼。

1月15日凌晨一点多,在下班赶往四医院的路上,张定宇的脸上止不住地泪水往下淌。他感到内疚,觉得自己虽然是个好医生,却不是好丈夫。结婚28年了,感情很深,他害怕她身体扛不过去,他害怕失去她!

很幸运,他的爱人虽然感染了病毒,但给她用了抗毒药之后,有效果,情况良好,后来终于出院。好人有好报啊!

张定宇有着光辉的历史:

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就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在重灾区什邡市,全力抢救伤员。

11月,张定宇曾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

除夕,张定宇作为湖北第一位“无国界医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医院,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中国年。那天凌晨,他被一阵电话铃声唤醒:一名产妇子宫破裂出血,需紧急抢救。他匆匆赶到手术室,做麻醉,稳定病人血液循环,不到30分钟,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紧接着,第二台剖腹产病人转到手术台,张定宇紧急给产妇侧卧位做腰麻。麻醉完成,快速输液,20多分钟,一个新生命诞生。看看表,已是凌晨4时15分。换下工作服,又有一位产妇胎盘早剥、出血,需要紧急剖腹产。输液、给氧、麻醉,手术……胎儿终于出来了,却没有心跳。心脏按压、吸引、气管插管、给氧,一阵忙碌后,手术室里又响起了婴儿的啼哭声。

……

而眼下,他要与命运叫板,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一起,托起信心与希望,托起无数人的生命与健康。

金银潭医院,是这次疫情阻击战中众人皆知的标志性地点,因为这是战斗最先打响的地方,也是“离炮火最近的地方”。院长张定宇是一个战斗者,是一个指挥员,是全院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定心丸,是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篇2:“人民英雄”张定宇先进事迹

额尔齐斯河

——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张定宇先生

我国的西北有一条神奇的河,他是额尔齐斯河。

在长江黄河的指引下,千千万万条河流都自西向东流入大海,涌入太平洋母亲的胸怀一一那里宽广、舒畅、还有无数的朋友伙伴。但有一条河他偏不,他偏要逆流而行。他很清楚,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他将面对的不仅仅是狂风骤雨的鞭打与九曲回环的折磨,还有终极考验''北冰洋''。在那里他将瑟缩,渐冻,凝固以致死亡。但他仍然那么做了,因为他相信自己能开辟出一条与死神抗争的道路,即便是自己倒下了,在这条崭新的道路上,仍会有千千万万的河水奔腾不息。但唯一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渐渐不再是孤身一人,库尔丘姆河、乌里巴河以及克孜勒苏河……千千万万无数的、大的、小的支流都加入到他的队伍中来。于是,这条河流所经之地,万物生长,生机盎然。他孕育出了白杨、胡杨、青杨和黑杨。不仅如此,他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给草木提供水源,加强的沙尘的防治效果……

终于,他感到到四肢冰冷无力,他的呼吸变得急促,困难——这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已走到尽头。但他不感到悲伤,用最后一点力气向前涌动,他正用他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

篇3:人民英雄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张定宇常说,自己“太急了”。他的急迫感,来自于自己逐渐萎缩的运动神经元细胞,也来自于肆虐武汉城的新型冠状病毒,他想从死神手中抢夺回更多的生命。

张定宇很急。国家电视台拍摄他那天,他从门诊大厅、病房、值班室、会议厅、CT室疾速走过,脚步有些踉跄。与医生护士们交谈时,语速极快。一名护士采痰的操作有误,可能会影响样本的病毒检测结果,他当众发了火。

近一两年来,金银潭医院的医生护士们都知道,院长的脾气越来越急躁,腿脚也变得不太利索。感染科主任文丹宁回忆,张定宇走路时脚步高低不平,上下楼梯总是抓紧扶手,行动困难。她问过许多次,他只说“膝关节动过手术”。

等到这次疫情,张定宇不得已才坦白了病情,他患上了“渐冻症”,腿部肌肉正在逐渐萎缩、坏死。

新冠肺炎到来,急性子院长就更急了。“全院都知道,我性子急,嗓门大。”从医34年,张定宇已经是武汉传染病界的权威。

12月29日,金银潭医院收治了首批7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医护人员为病人做咽拭子检测,发现检测结果是阴性,肺部CT却显示异常,肺部斑点加大,病人病情持续加重。他们怀疑病毒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泡,咽喉检查根本不起作用。

第二天一早,张定宇紧急决策:加强消毒防护,腾退隔离病房,转移其他病人,调配院内医疗资源。同时带领医护人员采集7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往中科院病毒研究所进行检测。

4天后,金银潭医院开辟了针对不明肺炎病例的隔离病区。

张定宇的雷厉风行一度给同事们带来不少压力。他们回忆:张定宇常常比换班的同事来得更早,追问当天收治病人的细节:当天收治的病人数、转走的病人数。一位医生给院长打电话反映新开的病区缺少人手,张定宇即刻带着护理部、后勤科室来现场协调。南三病区主任张丽总结说,“(这次)任务布置急、要求高,事无巨细,骂起人来都不留情面。”

篇4:人民英雄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疫情期间,党员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张定宇展示出一张照片,照片上,几名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正在救治一位新冠肺炎患者。这是首批入院的七位新冠肺炎患者之一。为了采取标本进行检测,需要医护人员为患者做气管镜肺泡灌洗。“我来!”在首次为患者做气管镜肺泡灌洗的医护人员里,无一例外,都是共产党员。

讲课中,张定宇还分享了两个暖心的故事。南五病区主任夏家安是最早一批火线入党的,在疫情初期,他带头做家属的思想工作,为后期遗体解剖和病理分析创造了条件。党员余婷是南四楼副主任,在他负责的病区里,有一位盲人患者,也是一名党员。在治疗过程中,余婷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照顾。“我跟你一样也是党员,你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好干部,虽然我看不到你的样子,但你一走进来,我就能听得出你的脚步声。”盲人患者不止一次表达感谢。还有一位火线入党的90后年轻护士,她的爷爷感染后就住在自己的护理病区,她的爷爷因基础疾病多不幸去世后,她仍然克服困难坚守岗位。

“疫情期间,我们先后有11名医护人员火线入党。”张定宇说,截至目前,金银潭医院共有276名党员,占全体医护人员的30%。“疫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但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张定宇说。

活动现场,古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彭香蓉、古南社区党委书记王丽、社区志愿者代表王成林也分享了自己的战疫故事和感悟体会。“在这场疫情当中,我们体会到了党组织的强大、医护人员的伟大,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不平凡。”古田街工作人员熊嘉希说,听了这堂党课,自己更加感动。“我们站立、坚守的地方,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赢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长江日报-长江网 记者王静文 通讯员詹鸥 穆卡达斯)

篇5:学习人民英雄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我们为的到来欢呼雀跃的时候,新冠病毒就像一个重磅炸弹袭击了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毫无防备也不知所措。其中武汉的疫情成为了全国的焦点。在我们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我们通过了各大平台网站的新闻报道了解到了武汉最实时的情况。这不是武汉一个省份的战斗,而是全国人民的战斗。在此次疫情背后,我们也了解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了解到了那些最美丽的逆行者的故事。就是这些美丽的逆行者,迎难而上,保卫了我们这片国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疫情如火,逆行者迎难而上。今天我要说的就是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一个战斗者,一个指挥者,也是一颗定心丸。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

由于身患渐冻症,他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坚实的阵地。抗疫一线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着病体坚守在抗疫一线30多天,甚至忙得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生命的守护,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时间何曾给他们特别的眷顾?疫情又何曾让他们有片刻的喘息?他们不能停下,他们要跑得更快,来不及想一下自己,也来不及回头看一眼自己的家。

他有着平凡的事业,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生,但是他有一颗不平凡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心怀所有的感染者,却没有顾及到自己的健康,无怨无悔地燃烧了自己,点亮了他人的生命,他是我们的人民英雄。在此向张定宇院长致以最尊重的感谢和最沉痛的哀悼。我们也会带着张定宇院长的声音一起共渡此次难关,此外还有无数在一线奋斗的医务工作者,愿你们平安回家。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篇6:学习人民英雄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今天的文章送给所有在疫情里奋战的白衣天使,感谢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所付出的努力。

20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新年的喜庆气氛,疫情的快速蔓延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疫情初步得到控制。

在这场疫情中许多人选择远离疫情高发区或者是待在家里,但是有那么一群人,在疫情发生后义无反顾的冲向了第一线,这些人被我们亲切的称为“白衣天使”,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也正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就是——张定宇。

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男人就是张定宇,正是这名普通的男人在疫情来临之时舍弃小家勇敢的在病毒面前为人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墙,也正是有了这样千千万万的白衣天使,中国的疫情才得以这么快速的走向稳定,他们当之无愧那一声——“白衣天使”。

我们都知道,这场疫情给中国带来了不少的经济支出,而转眼间,耳旁吹过的微风开始燥热,地表的温度也开始升高,如今已是夏季,而中国这场疫情也终于在这入夏时节开始慢慢消失,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凝聚的国家,每一个国民都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这一点在此次疫情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随着各地奔赴武汉的医生搭上回家的班车,我们终于可以说我们初步赢得了这场疫情的胜利,而我们也相信中国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迅速的恢复以往的繁华。

篇7:学习人民英雄张定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拼渐冻生命 与疫魔竞速

4月11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ICU病区的最后14名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部转阴,病区危重症患者实现清零。伴随着这个好消息,金银潭医院最后一支外援医疗队——江苏医疗队,也返程回家了。最后一支离开的队伍离别时,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向他们鞠躬致谢。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抗疫”大战中,“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湖北,湖北看武汉,武汉看金银潭。”金银潭医院作为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累计收治了2220名确诊患者,在疫情最紧张、最危险的初期接收了大批危重症患者。

从第一例患者入院开始,张定宇就拖着蹒跚的脚步,日夜鏖战在一线不眠不休。这位脾气爆,性子急,训起人来不留情面的铁汉子强忍疼痛,拖着双腿在病房之间奔走。金银潭医院的医护工作者都知道,他们的院长“性子急,嗓门大”、“雷厉风行”、“风风火火”,常常能在走廊里听见他大声打电话的声音:“搞快点,搞快点,这个事情一哈都等不得,马上就搞!”大家急如星火地穿梭奔忙,发现张定宇的嗓门越来越大,但脚步却越来越迟缓,双腿僵硬很不灵便。

上楼时,他必须双手紧握栏杆往上拉,甚至走着走着居然趴倒在地,好久站不起来。有同事上前询问,他却摆手不言。这位走路一瘸一拐的院长特别珍惜每一点时间、每一刻时间、每一会儿,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体会到生命的力量。“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他沉默了一会儿,平静地提起那个埋在心里的秘密:“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这个病的名字真的很形象,上下楼梯的时候,腿真的跟冻住了一样。”张定宇说,他从来不说,是因为不想影响同事,他生来乐观,不喜欢叫苦。

,张定宇随武汉市卫健委赴外地出差,被专家发现腿有异样。10月,渐冻症确诊。他微笑着把身体蜷缩在椅子里说:“你看我现在长得五大三粗,慢慢地,我会像这样缩成小小的一团。每个渐冻病人,都是看着自己,一点一点消逝的。”“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

12月29日下午,湖北省疾控中心来电,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出现7名奇怪的发烧患者,所述病状和同济医院那名患者类似。张定宇心头一阵惊雷,他隐约意识到,一场残酷的战斗就要来临了。箭在弦上,张定宇只有把悲痛放在心里,拼命地与时间赛跑,把一切准备到位:他身后,从一个病区,到一栋楼,到三栋楼;护士从2小时交接班一次,延长到四五个小时一次;医生更是恨不得把一个人掰成两个人来用。

当首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转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后,张定宇当机立断组建隔离病区,采集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送检,为实验室确认病毒赢得了时间。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以来,坚持吃住在医院,全身心投入患者救治工作,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确保医院有序高效运转。精心做好驻院援鄂医疗队的服务工作,有效保障救治资源。金银潭医院紧张的空气混合着浓浓的消毒水味道,就像战场上的硝烟。从最初发现新型病毒感染者到第一批医疗队除夕团圆星夜驰援,张定宇在有限的防治条件下没有一瞬间的放松,然而妻子和挚友先后感染新冠肺炎,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但当他转身面对医患家属,他又是最坚定的依靠:“我们要胆大心细!有什么责任有我担着。”

共产党员、院长、医生,是张定宇的三重身份。“无论哪个身份,在这非常时期、危急时刻,都没理由退半步,必须坚决顶上去!”张定宇说。在身患重疾的情况下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夜以继日战斗在抗击疫病最前沿,始终坚守在急难险重岗位上,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像张定宇这样的党员干部,始终冲在最前线,让大家都感觉特别有主心骨。”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艰难,我们之中,总有那么一群最勇敢最担当的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人的脊梁,在最崎岖艰险处接过时代的纤绳,民族的火炬。

篇8:张定宇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湖北省委作出《关于授予张定宇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张定宇同志学习,学习张定宇同志不忘初心、“舍小我、顾大我”的精神,以更大的担当,更坚定的信心,冲锋在前,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全部力量。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疫情突袭,张定宇在身患绝症、双腿萎缩的情况下,日以继夜地坚守阵地一个多月,他每天都处在极限的状态下工作,妻子感染隔离,他也无暇照顾。因为生命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用“渐冻”的生命,冲锋在前、争分夺秒抢救病患。大疫当前,“张定宇精神”启示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如何践行初心使命,如何勇于担当。

冲锋在前,彰显的是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的政治本色。“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党章的规定,也是共产党员的行动遵循。革命年代,为了拯救处下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用自己的生命“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不断地战胜艰难困苦,建立了新中国。当前,疫情成了我们的“敌人”,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消灭它。战“疫”打响后,张定宇置生死与度外,勇敢地向病毒发起了冲锋。他用极限的状态,与病毒抢时间、抢生命。他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在疫情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担当。

冲锋在前,提振的是共产党人带领群众共克时限的信心。这场疫情突发,充满了许多未知的风险,而张定宇的“渐冻”病早有,却给了他明确的时限。这种病罕见,无药可救,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就像被慢慢冻住一样,最后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张定宇拼命忘我工作的精神,极大震撼和感动了广大党员干部。武汉、湖北,以及全国各地党员干部都积极行动起来了,他们像张定宇那样,争分夺秒工作。火神、雷神山医院仅用10天就全部建成,创造了“中国速度”就是最好的例子。广大党员干部就像一道光,照亮了黑幕,传递了信心,激发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此前,新华社、人民日报、《面对面》等多家中央媒体,对张定宇的“极限人生”作了报道。在采访中,很多记者都担心张定宇的身体。但张定宇轻松表示,如果身体允许,我依然相信我能够带领这个医院向前冲锋。带着武汉人特有的乐观与豁达,张定宇曾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肌肉在萎缩,但我的思想并没有残疾。”他对抗疫充满信心的同时,也表示对妻子的担心。他说的很轻松,可是我们却感到心里很沉重。

我们无法想象,当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无多时,需要用多大的意志,才能战胜内心的恐惧。一边是感染病毒的妻子,一边是等待抢救的病人,他需要多强的精神,才能作出艰难的选择。张定宇并不是金钢之身,更不是无情之人,如果没有一种精神作支柱,没有使命作牵引,恐怕早就倒下了。从张定宇身上我们应该懂得,在生命的紧要关口,真正强硬的并不是身体,而是顽强的精神。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在疫情战斗紧迫而残酷的时刻,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学习“张定宇精神”,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勇敢冲锋在前,能够站得出来、豁得出去。

众志成城,才能共克时艰。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疫“最强攻略”,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讲党性、讲大局、讲奉献,敬畏生命、恪尽职守、敢于担当。在各自坚守的岗位上,争当像张定宇那样冲锋在前的“战士”,把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疫战场上。

荆楚同心,共修“防疫大堤”,军民携手,同筑“抗疫铜墙”。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一定会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篇9:张定宇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12月27日晚7时。

像往常一样,张定宇滞留办公室。

每个傍晚,都是属于他的黄金时间。大家都下班了,再没有人来人往,再没有电话喧闹,整个楼层,像空山一样静谧。沏上一杯茶,静心地处理文件、细心地翻阅报纸、安心地回复微信,既处理了当天事务,又避开了堵车高峰。晚上7时半,大街空敞了,开车回家,回归自己的小生活。那里,是妻子热腾腾的饭菜和甜蜜蜜的微笑。

秋冬交替之后,是呼吸道疾病和常见传染病高发期,可今年格外稀少。虽是好事,却也有些不正常。因为暖冬?还是别的原因?张定宇的心里隐隐有一丝不安。今天,他邀了业务副院长黄朝林留下,想聊一聊。

两人刚刚打开话题,手机响了,本市同济医院的一位专家。

对方语气急迫,有一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肺部呈磨玻璃状,疑似一种新型传染病。对方还说,第三方基因检测公司已在病例样本中检测出冠状病毒RNA,但该结论并未在检测报告中正式提及。鉴于这种情况,询问是否可以将病人转诊过来。

心底,一道闪电掠过。

张定宇所在单位是武汉市唯一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相关法律规定,传染病要定点集中治疗。

“你们做好准备,我马上通知值班医生,带车接人!”

可,一会儿后,对方又打来电话,病人不愿转院。

又是这样,总有患者因忌讳“传染病”三个字,对金银潭医院避忌有加。

他叹息一声:“那就做好隔离,密切观察吧。”

虽然患者没有过来,但张定宇的内心,已经风起浪涌。

当即联系那家第三方检测公司。反复沟通,由对方将未曾公开的相关基因检测数据发送本院合作单位——中科院武汉___研究所,进行验证。

几个小时后,初步基因比对结果提示:一种类似SARS的冠状病毒!

12月29日下午,湖北省疾控中心来电,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出现7名奇怪的发烧患者,所述病状与同济医院的那名患者类似。

心头,一阵惊雷震响。

张定宇马上安排黄朝林副院长亲自带队,前往会诊,并叮嘱务必做好二级防护,出动专用负压救护车。最后,又严正强调:每名患者单独接送,一人一车,不要怕麻烦!

就这样,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直到深夜12时左右,才把患者陆陆续续接入金银潭医院南七楼重症病区。

他的双腿,禁不住颤抖起来。

他隐隐约约意识到,考验来临了。

这是一场战役,一场新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抗疫战斗。

篇10:张定宇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张定宇,1963年12月出生于武汉市汉正街。小时候,他跟着哥哥,跑遍了那里的每一条街巷,体味着老汉口的繁华。1981年,他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系。

大学期间,最亲爱的哥哥患病而亡。凶手,是一种名叫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病。

这,是他生命中永远的痛。

医学院毕业,张定宇进入武汉市第四医院,成为一名麻醉科医生。

个头不高、浓眉大眼、身材清瘦、医术精湛,说话办事风风火火,严肃认真从不服输,这是他留给所有人的印象。

出色的表现,使他成为组织重点培养对象,从医生、副主任、主任、院长助理,直到副院长。

在这里,他还邂逅了爱情。妻子程琳,武汉卫校毕业,本院护士。贤惠的妻子,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他和全家人。父亲病故后,母亲跟随他生活。婆媳亲好,宛若母女。

12月,张定宇调任金银潭医院院长。

金银潭医院,几年前由本市三家具有传染病业务的医疗单位合并而成。相比许多综合型医院,业务比较单调。

虽然如此,他却没有灰心。

别人不知道,因为当年哥哥的早逝,他与传染病,一直较着劲呢。

针对医院的不景气状况,他开始尝试各种探索、多方突破。

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创伤中心?肝移植技术?后来,思路逐渐清晰:还是立足传染病业务,这才是正路。

于是,下定决心,在原有基础上加强管理、全面提升、重点突破。

第一个突破点,便是把艾滋病防控工作争取回来。法律规定,法定传染病由各地传染病医院负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原来这方面业务大都挂靠在别的部门,颇不顺畅。张定宇多方努力,终于捋顺关系,进一步确立了金银潭医院在区域传染病界的影响和地位。

同时,针对传染病治疗的关键难点,引进一系列先进设备,全面提高治疗水平,吸引广大患者。

最精妙一步,是费尽千辛万苦,建立GCP平台。

什么是GCP呢?

简言之,就是新药试验平台,即在国家支持下,对所有预上市新药进行系统且缜密的试验确证。这是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团队和设备,还有结构合理、人数众多的志愿者队伍。当然,在整个过程中,如果表现良好,自有经费补贴。而他们打造的平台,在全国评比中,名列第二。

年近六十。就这样再干几年,光荣退休,享受生活,无悔无憾,此生足矣。

他万万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生活……

篇11:张定宇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1月3日,金银潭医院新开两个病区,转入5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

同时,紧急采购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体外除颤和心肺复苏设备。每个楼层,大致准备25台呼吸机和25个输液泵。

1月5日,患者已达100余位。

查房时,张定宇猛然发现一个问题:病人自费用餐,非但标准不高、营养不全,而且任由剩饭剩菜裸放床头。保洁员束手无策,不便清理。

这是一个巨大隐患。

他马上下令,即日起,所有病员餐饮费用由本院负担,标准与本院干部职工相同。且全部统一送餐,统一保洁!

有人表示不解,这会额外增加医院的经济压力。

张定宇说,特殊时期,不算小账!

形势越来越紧张。

正在这时,金银潭医院的50多名保洁员不辞而别。

怎么办?

护士和行政人员顶上!

第二天,18名保安也全部离岗。

怎么办?

生死关头,不能回头!

所有党员、后勤人员,全部上前线!送餐、保洁、保卫……

在此期间,张定宇紧急招聘多家外部工程队,聚合院内所有人力物力,日夜苦战,用最快速度将全院21个病区全部改造完毕、消毒完毕、布置完毕。

大战之前,这是多么艰巨的工程!

事后证明,这是多么及时的工程!

关键时刻,张定宇身边两位最重要人物,先后感染。

妻子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门诊部负责接诊,虽然小心注意,还是感染了。听到确诊消息,张定宇眼前一黑,瘫倒在地。

他已经好多天没有回家了,现在更是分身无术,不能前往探视。

仅仅几天之后,他在工作上最倚重的战友——业务副院长黄朝林,也不幸感染,且是重症。

无奈的张定宇,愤怒的张定宇,疲惫已极的张定宇,眼泪夺眶而出。

此中悲痛,此中心焦,如坐针毡,如火焚烧!

别无选择,别无选择,只有拼命地工作,拼命地工作,把所有的措施补防到位,把所有的预案准备到位。

每天晚上,他都要闭眼、面壁,单腿直立半小时。

是在祈祷吗?

当然不是!

篇12:张定宇个人事迹

作为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身患绝症的张定宇同志忠诚履职、勇于担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阻击战中,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学习张定宇同志面对疫情冲锋在前、挺身而出的精神,学习他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学习他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坚守平凡岗位,干好本职工作,做爱岗敬业的典范。

要学习张定宇同志面对疫情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的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张定宇同志虽患绝症却仍不下火线,也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他用因患渐冻症而一瘸一拐的腿,夜以继日地奋力与病毒赛跑着。疫情发生以来,张定宇同志一直坚守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带领全院医护人员连续奋战30多天。他曾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以张定宇同志为榜样,见贤思齐、自觉内化和完善自身品德,身先士卒做表率,不忘育人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时刻不忘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做教书育人的表率。

要学习张定宇同志关键时刻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共产党员、院长、医生,这是张定宇同志的三重身份。张定宇同志从医33年,他曾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四川汶川地震第三天,他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在重灾区什邡市;除夕,他以“无国界医生”身份出现在巴基斯坦的蒂默加拉医院;今天,他又战斗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前线……他和同事们的身影,总是会出现在重大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现场。张定宇同志曾说:“无论哪个身份,在这非常时期、危急时刻,都没理由退半步,必须坚决顶上去!”

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是党员的基本政治品格和素质要求。作为党员教师,要勇于担当,全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在疫情防控面前,我们也应迅速行动、科学应对。不仅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起好带头作用,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疫情防控,也要做好宣传教育,丰富人们的疫情防控知识,引导科学地进行疫情防控,同时还要保持应有的清醒和冷静,成为谣言的止者,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树立优良的学风,科学施教,勇于创新,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信念作为指引和支撑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支撑,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要学习张定宇同志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张定宇同志在自己身患绝症、妻子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情况下,仍坚守抗击疫情最前线30余天,他的感人事迹赢得社会各方人士点赞。当有公益基金人员联系张定宇,表示将向他和他家人捐赠100万救助金时,却被张定宇婉言谢绝。张定宇心中,只有急需帮助的医护人员和病患者,希望把捐助款捐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医务工作者和广大患者。作为党员教师,我们要学习张定宇同志作为医护人员的“无我”初心,学习他舍身忘我、无私无畏的爱民情怀,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培养新时代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天职,把学生的进步当做对我们最大的回报,坚守平凡岗位,把自己的智慧和爱心无私地奉献给我们的学生,做爱岗敬业的典范。

篇13:获人民英雄称号张定宇事迹学习心得

获得这至高无上的国家荣誉,这一刻,用渐冻之躯,在疫情风暴中托起无数人信心与希望的张定宇,在想些什么?

“我很激动,也很平静。”电话那头,他那熟悉的声音依旧和缓,低沉有力。在他心中,“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这枚勋章并不是授予他个人,而是授予抗击疫情最前线,所有向着炮火前进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共产党员,是对他们的集体褒奖。

今年4月履职省卫健委副主任、党组成员以来,张定宇并没有脱下他的白大褂。他依然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依然拖着他渐冻的双腿,奔忙在医院收治境外输入病例的隔离病区。同时,他还在为秋冬季的疫情防控,做着默默的准备。

“我最近身体挺好的。”张定宇乐观而豁达地说。但身边的亲人和同事看在眼里的是:疫情之前,张定宇行走的时候,尚能努力让脚抬离地面。而现在,哪怕很用力去抬腿,脚还是在地上摩擦,抬不起来。他明白,他的肌肉力量,正在一天天减弱、萎缩。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献身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去。”他说,我是一个能够看到生命尽头的人,生命很脆弱,又有那么多无常,但初心和使命让我们坚强。这个荣誉,意味着更大的鞭策和激励。

历经疫情的生死之战,张定宇对“生命”二字,也有了不一样的感触。他感慨,生命虽然无常,但却把全国人民牢牢地、紧密团结在一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靠我们一点一点去做的,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的初心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现在,我对这句话感受格外深刻。”

张定宇的微信头像,是刚刚跃出地平线的一轮太阳,掩映着漫天霞光。天空红彤彤的,能看到近处静静的小河,远方林立的村落与铁塔。迎着朝霞,一群和平鸽向阳飞去,一往无前。

篇14:获人民英雄称号张定宇事迹学习心得

8月11日,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这几位群众敬仰的“抗疫英雄”被授予下列人士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钟南山“共和国勋章”。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网民沸腾了:“钟南山是专家组的代表,张伯礼是中医的代表,张定宇是一线医护人员代表,陈薇是科研组代表”“就是要有这种环境,做了对人民有益的事,就该被尊重被爱戴”“李兰娟院士,她是提名国家最高科技奖了,大家不用再问了”“方方哭晕在厕所,无法要求张伯礼道歉了吧”“实至名归,希望张院长早日战胜病魔,愿奇迹能降临在张院长身上,这么好的人应该得到福报!”这里网民们提到了几件事,方方要求张伯礼道歉、张院长战胜病魔都是怎么回事?小编马上解析!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授予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国家荣誉称号授予在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道德品质高尚、群众公认的杰出人士。国家荣誉称号的名称冠以“人民”,如“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艺术家”“人民英雄”等,也可以使用其他名称,具体名称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决定授予时确定。

人们关注的“张院长的病情”是指张定宇,他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去年底,首批七名新冠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后,张定宇身先士卒,带领医院的600多名医护人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奋战了30多天,每天休息不到3个小时。在此期间,张定宇隐瞒了自己身患渐冻症的病情,也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2月4日凌晨,张定宇前往方舱医院,他说:“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不能因为你是个病人就退缩。”

2020年2月13日,张定宇向全国发出呼吁:“患者康复后体内含有大量综合抗体,能够对抗病毒,恳请康复后的患者积极来到金银潭医院,伸出你的胳膊,捐献你宝贵的血浆,共同救治还在与病魔作斗争的病人。”次日,在与白岩松连线时,张定宇对捐献血浆作了较详细的解释。张定宇说,“考虑到捐献者是刚刚康复的病人,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可捐赠200至400毫升。捐献者年龄遵循无偿献血年龄规定,无偿献血年龄是18到55岁,可以适当放宽到60岁。”几天之后,张定宇的妻子程琳女士来到医院,捐献了400毫升血浆。她的捐献量,正是张定宇所说的捐献上限。

2020年5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抗疫第一课”主题报告会上,痛批方方、梁艳萍、许可馨等人。张院士说:“我们发现有一些人背道而驰,这些人,大家也看到了,以方方日记为代表,特别有些高校的教师、教授、学生们,在疫情之下暴露出了他们扭曲的价值观、被歪曲的灵魂。”方方怒了,立刻在社交账号发文:“我记录在此。等着张先生的道歉。或许近期他不会,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如果他尚有基本的常识、判断以及良知的话。我不知道张先生有什么伟业,但是这张图将会是他一生的污点,唯有道歉可以洗去这个污点。”

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抗疫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心得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楷模观后学习心得

艾宏宇事迹心得体会

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精选

学习抗疫英雄先进事迹个人心得精选

学习先进人物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

学习抗疫先进事迹精神心得体会

抗疫英雄的感人先进事迹精选

小学生感动中国观后感400~500字作文

人民英雄张定宇事迹心得体会
《人民英雄张定宇事迹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民英雄张定宇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4篇)】相关文章:

抗击疫情先锋事迹心得2022-10-27

节目《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2023-04-01

感动中国观后感500字作文2022-10-07

感动中国节目颁奖典礼观后感2022-04-29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2023-03-31

央视感动中国优秀观后感2023-02-09

抗疫先进事迹材料2023-02-21

感动中国2022十大人物观后感2023-07-09

202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2022-12-18

典型先进人物事迹演讲稿2022-11-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