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课程培训心得(精选7篇)由网友“大脑袋男孩”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单片机原理》课程培训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单片机原理》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在《单片机原理》精品课程培训中,张教授与杨教授的学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独特见解与认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单片机课程的建设思路、教学理念方面,对于本人冲击很大。以下就单片机课程建设,谈谈本人的心得体会:
本人所在的黄山学院是一所省属地方院校,培养电子学科本科人才的目标是:学生具备必要的电子信息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成为能够解决实践工程问题的现场工程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单片机原理》是一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实践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张教授在培训中提出单片机课程教学以芯片为基础、以接口为主线、以系统设计为目的。该理念非常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单片机课程的特点。
《单片机原理》是常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典型应用,要让学生很好掌握该课程,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有电子技术知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微处理器结构与原理、测控技术、通信技术与数据处理等知识。
在我校的电子专业课程设置中,以上所提课程都已经包含在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科学优化显得很重要。这里就对微机原理课程与单片机课程的衔接安排提一些看法。目前,我校是先上《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后上《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学生在接触单片机课程时,基本上感觉两门课程比较相似。有的'老师也提出在课程体系中删除《微机原理》,本人觉得不能进行简单的删除,而是要科学合理对《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原理》衔接处理。微机原理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基础原理及结构,熟悉8086/8088CPU原理、熟悉汇编编程及应用。微机原理课程的价值在于深入了解微处理器结构与原理,接口技术、汇编程序编程。这些对于学生学习单片机课程非常有效。也因此《单片机原理》的授课应强调单片机的结构,尤其是接口的结构与应用、内部模块资源的应用,要强化应用。两门课程改革兼顾压缩学时,保证51单片机的熟练应用,了解8086计算机体系结构,学习微机接口技术的目的,改革解决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验脱节、实际应用及技术发展脱节的问题。
在培训中,杨教授多次提出单片机程序设计言语的汇编与C言语的处理问题。单片机的编程与其他软件程序最大的不同是要求对单片机硬件很熟,用软件编程实现对硬件的控制。汇编言语是直接面对硬件的,目标代码质量高,执行效率高。如编写延时程序,使用汇编程序实现更精确。而C言语更加简洁,有助于学生编程思维的培养。毕业生从事单片机工作,主要编程也以C言语编程较多,当然汇编言语也常常用到。本人的教学与单片机应用中的体会是,汇编言语与C言语两者都要在课堂上讲授,由于《微机原理》已经有汇编程序编程章节,所以在单片机课程中可以压缩汇编程序部分,重点讲授单片机留出时间讲授C程序设计部分。两者的教学时间安排要与各个学校的课程教学学时相协调。
由于《单片机原理》的实践应用强的特点,实践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目前单片机课程实践教学大都包含课程配套实验与课程设计环节。我校目前单片机课程配套实验是在周立功试验箱上做的,主要是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从教学效果来看,不够理想: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学生往往就是做些验证性的重复工作。因此,除了保证正常的实验教学外,实验室还应该在业余时间开放,给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实验场所和必要的设备及材料。通过开放实验室的做法可以使学生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使得自主性的实验变成可能。
单片机课程设计在黄山学院已经开展了三年,由于师资力量以及硬件等原因,存在的问题是设计题目不够丰富;指导的力量不足;软件仿真还不够普及。通过这次培训,从张教授与杨教授的授课以及与参加培训的同行交流,获得了不少宝贵意见。
培训中张教授积极推荐应用proteus仿真软件,在单片机中,所有的硬件电路设计、对应软件其实都可以在keil及proteus平台上进行。keil完成单片机软件设计调试, proteus完成硬件设计及系统运行结果查看。用它来做单片机的仿真分析、设计无疑是很方便的。它极大地开拓了单片机学习的空间,降低了单片机的学习成本,提高了学习效果。
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黄山学院着力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各高校积极参与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黄山学院也已经参与进来,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单片机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小车大赛,机器人比赛以及校级的学生科研立项。以这些比赛都与单片机课程紧密相关,在各项竞赛引导下,单片机课程加快引进新技术,进行相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学改革,完善开放实验室、虚拟实验室以及学生创新实验室建设,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以上是本人对于《单片机原理》课程建设的一些看法以及教学实践体会,以后还要在教学中加强自身学习与交流,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积极引入EDA技术,使单片机课程教学跟上电子信息学科的发展。
篇2:《单片机原理》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3月4日和3月5日,我在安徽省网络培训中心参加了《单片机原理》的精品课程培训,认真聆听了张毅刚教授和杨青勇副教授对单片机原理知识的全面解析和教学教法的深刻分析,收益颇丰,主要有以下二点心得体会:
一、单片机原理课程特点与定位
单片机原理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我院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单片机原理课程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它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电类的专业课程中经常要用到单片机知识。单片机知识在电类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一般测控系统和智能仪器仪表的实现都离不开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在各种电子设计竞赛以及毕业设计中都会用到单片机,它是学生就业和攻读硕士学位的必备要求。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是现代电气信息类等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术。
合肥学院是一所应用型的本科院校,20xx年又被教育部列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建设单位”,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过去的传统单片机课程的“重理论,轻应用,理论与实践不能紧密结合”的教学特点,我们必须重新定位《单片机原理》课程的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应用型人才。
二、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
传统的单片机原理课程注重知识导向型,教学思路是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单片机硬件基础知识,再讲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编程,最后讲接口技术和一个单片机应用实例。学生只有在课程学习的最后才接触到单片机的'实际应用系统,而在此之前的学习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会感到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因而学习的兴趣不高。
我们需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构建新的实践化课程内容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建立完善“以芯片为基础,以接口设计为主线,以系统设计为目的”的课程体系,以典型项目实例分解模块,可以考虑以一个简单的“智能电子钟(LCD显示)”项目实例引入,将实例分解得到相应的知识模块,将分解出来的知识模块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别放在芯片和接口设计部分中进行讲解,以各个模块构建知识,前后连贯,层层递进。最后,再将前述内容以系统设计应用来统领全局,进行综合,达到以“应用”为主线连接所学知识内容的目的。用典型的项目实例统领整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反复性的思维训练,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增强了学生对单片机应用性的熟悉和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于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让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践教学一体化,打破实验室和教室的界限,打破课堂理论教学与验证式实验教学的界限,教师讲解和实物演示(或Proteus仿真演示)同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而达到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
总之,这次网络培训学习,对我的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会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非常感谢二位教授的精彩报告和网络培训中心!
篇3:单片机原理课程作业题及答案
单片机原理课程作业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内打√或×):
1. 单片机根据数据总线宽度的不同,可以分为4位机、8位机、16位机、32位机。(√ )
2. MCS-51系列单片机分为三大字系列:51子系列、52子系列和53子系列。(× )
3. 一般在计算机中,对于正数,最高位规定为“0”;对于负数,最高位规定为“1”。( √ )
4. MCS-51的特殊功能寄存器分布在60H~80H地址范围内。 ( × )
5. P2口既可以作为I/O使用,又可以作地址/数据复用口使用。( √ )
6. 按指令执行时间分,可分为1周期、2周期、3周期指令。( × )
7. 定时/计数器共有5种工作方式,由TMOD中M1M0的状态决定。( × )
8. 异步通信的数据或字符是分为一帧一帧地传送,用一个起始位表示字符的开始,用停止位表示字符的结束。(√)
9. MOV 20H , R1 (√ )
10. SUB A,R2 ( × )
二、单选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中)
1. 所谓CPU是指(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C)输入输出设备 (B)运算器和存储器 (D)控制器和存储器
2. 10101.101B转换成十进制数是( D )。
(A)46.625 (B)23.625 (C) 23.62 (D) 21.625
3. 能够用紫外光擦除ROM中程序的只读存储器称为( C )。
(A)掩膜ROM (B)PROM (C)EPROM (D)EEPROM
4. 若某存储器芯片地址线为12根,那么它的存储容量为( B )。
(A)1KB (B) 2KB (C)4KB (D)8KB
5. PC中存放的是( A )。
(A)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D)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
6. 8031单片机的( D )口的引脚,还具有外中断、串行通信等第二功能。
(A)P0 (B)P1 (C) P2 (D) P3
7. 8031单片机中既可位寻址又可字节寻址的单元是( A )。
(A)20H (B)30H (C) 00H (D) 70H
8. 寻址空间为外部数据存储器所用的指令是:( A )
(A) MOVX (B)MOV (C) MOVC (D) ADDC
9. 下列指令中不影响标志位CY的指令有( D )。
(A)ADD A,20H (B)CLR (C) RRC A (D) INC A
10. MCS-51单片机在同一优先级的中断源同时申请中断时,CPU首先响应( A )。
(A)外部中断0 (B)外部中断1 (C)定时器0中断 (D)定时器1中断
三、简答题
1. 简述单片机的主要特点。
答:单片机是将微型计算机的运算部件和逻辑控制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集成电路,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面对的是测控对象,突出的是控制功能,它的特点是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化,使用方便,性价比高
2. 从功能上、工艺上、程序存储器的配置上看,MCS-51单片机有哪些种类? 答:MCS-51系列单片机分为51系列及52系列,51系列是基本型产品,52系列是增强型产品,片内RAM,计数器数量及中断数量由于51系列,这两个系列又按片内是否包含ROM,ROM的类型,制作工艺的不同各分有多个型号。
3. 简述累加器的.ACC的作用。
答:累加器Acc是80C51系列单片机中最常用的寄存器,所有的运算类指令都要使用它。累加器在指令中的助记符为A,自身带有全零标志Z,该标志常用作程序分支转移的判断条件。
4. 什么叫堆栈?堆栈指示器SP的作用是什么?
答: 所谓堆栈是指用户在单片机的内RAM中构造出的一个区域,用于暂存一些特殊数据,这个
区域存放数据需符合“先进后出,后进先出”的原则。利用堆栈可以简化数据读写的操作,SP在存放数据时会先自动加1,取出数据后会自动减1,SP始终指向堆栈最顶部的数据地址。
5. MCS-51单片机的P0~P3口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答:MCS-51单片机的P0~P3口都包含锁存器结构,P0,P2包含多路开关MUX。P1,P3不包含MUX。P0包含两个场效应管V1,V2 。P1,P2,P3只有一个场效应管V1,场 效 应管V2改成了上拉电阻R,P3口的每个脚通过与,非门的结构都具备第二功能。P0口的驱动能力是8个LSTTL门电路,其它3口的驱动能力是4个LSTTL门电路。
6. 简述下列基本概念:指令、指令系统、程序、汇编语言指令。
答:指令:指示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 指令系统:指一台计算机所具有的全部指令的集合。程序:各种指令的有序组合。汇编语言指令:用助记符形式书写的指令,汇编语言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
7. MCS-51单片机有哪几种寻址方式?
答:MCS-5单片机有寻址方式有七种,分别是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寄存器相对寻址,基址加变址寻址,相对基址加变址寻址。
8. 简述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及其寻址范围。
答:寄存器中存放的是操作数的地址,即操作数的地址通过寄存器得到,MCS-51单片机规定工作寄存器的R0、R1、DPTR、SP作为间接寻址寄存器,它的寻址范围是片内RAM低128字节,片外RAM。
9.MCS-51的中断系统有几个中断源?几个中断优先级?中断优先级是如何控制的?在出现同级中断申请时,CPU按什么顺序响应(按由高级到低级的顺序写出各个中断源)?
答:MCS51单片机有5个中断源,2个中断优先级,中断优先级由特殊功能寄存器IP控制,在出现同级中断申请时,CPU按如下顺序响应各个中断源的请求:INT0、T0、INT1、T1、串口。
10. 并行数据通信与串行数据通信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基本的通信方式有两种:a.并行方式,数据的各位同时传送;b.串行方式,数据一位一位顺序传送, 并行通信通过并行输入/输出接口进行,数据有多少位就要有同样数量的传送线。并行通信的优点是处理速度快,缺点是传输线多。因此并行传输适用于近距离传输、处理速度快的场合。串行通信借助于串行输入/输出接口实现,只要一条传输线。故串行通信节省传送线,特别是当位数多和长距离传送时,这个优点就更为突出。
篇4:基于PROTIEUS的《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应用
基于PROTIEUS的《单片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应用
根据国内高校目前单片杌原理教学的现状,本文提出利用PROTEUS(工程设计仿真软件)的仿真环境对单片机原理课程中的实验进行设计、仿真,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作 者:鲁刚强 作者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分院,成都,61113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5) 分类号:G421 关键词:PROTEUS 单片机原理 设计 仿真篇5:培训课程心得
首先感谢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我们这些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一个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方法和能力的机会,使得我们学习到更好的方法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经过本次培训之后,我个人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1、认清编译原理,明确学习意义,激发学生的热情
帮助学生认清编译原理的作用和地位。给学生介绍清楚可以通过编译原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定位和解决在程序编译、测试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兴趣。编译原理中的原理除了可以用于分析编译器以外,还对诸如人工智能、并行处理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本门课程学习对其它课程的学习和今后很多领域的理论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如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人工智能系统的机器学习领域、并行处理技术等领域。
2、优化教学内容,搞好课堂教学
可以采用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对编译原理课程的兴趣提高,能主动学习,理解、体会前辈们在解决相应问题时是如何考虑的,同学们自己又是如何考虑的。
编译系统中的一些概念很抽象,学生无法理解,就只会死记硬背,当然更无兴趣可言。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学生最熟悉的一些实例,通过类比使抽象的概念更容易被理解。我本人觉着对于工学学科的同学来说,不用在数学定义上花费太多时间,因为他们对数学符号不敏感,而应该尽量多安排例子,使得同学们能把数学符号代表的含义通过例子理解清楚,以及知道如何使用。
有效地利用教学辅助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本课程涉及形式语言、有穷自动机等抽象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起来较困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将教学过程中一些需要教师在黑板上动态演示的过程做成CAI课件,既可在课堂上演示,也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观摩,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可在课堂上和习题中,多准备了一些从实际程序的编译和运行时碰到的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例子,供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理解、并加以解决。通过采用这种实例教学方式,既能够对前期课程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又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本课程的实际价值,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编译原理和技术的积极性。
3、选取合适的教材
把理论知识具体化、通俗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对老师教的过程很重要,同时在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时也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可以选择蒋宗礼教授编写的编译原理教材来达到我们的目标。
4、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编译原理课程对实践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巩固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能达到好的实验效果,极大地促进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可以通过认真设计合适的实验内容、采用适当的实验形式以及教师的耐心指导等途径。
篇6:培训课程心得
在商贸公司的积极倡导与组织下。参加了三天的时代光华管理课程培训,此次学习的主要提高单位职工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管理素质,以及员工之间的凝聚力,重视企业文化的创建,让商贸公司可以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让广大职工得到较好的素质提升。对于此次培训感触较多。
作为柳钢宾馆一个支部的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管理部门人员及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无论是哪种工作内容,都离不开沟通。此次培训也对沟通做出了知识扩展。包括有效沟通的六个建设。与员工沟通的技巧,与上级沟通的技巧,面对不同性格人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等等方面,都是结合实际情况来讲解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对实际工作开展十分有用。
在沟通过程中,管理者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并且要在信任的平台上进行沟通,才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作为管理者需要理性的思维面对自己的职位以及自己的团队。面对不同的人员,比如我们的面对上级时,我们需要升位思考,作为责任更大的上级领导他们的立场是什么,他们所顾虑的是什么。面对下属员工需要进行降位思考,弄清楚站在员工的角度他们能考虑到哪个方面,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换位的思考就会让你更了解需要沟通对象,从而有侧重的、有方法的进行沟通。通过换位之后,在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倾听,沟通不是我们站在主导位置进行陈述,倾听也非常重要。倾听包括单纯的听、边听边问、体验式听。但最好的方式是用综合的感觉去倾听。理解对方说什么、使用目光的接触、并对一些观点给予一定的反映。面对不同的人员选择不同的沟通模式。一个有效的沟通,每个方面都需要做到位,才能够达到期望的效果。
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要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先听为主,不急于表态。不说长短,免伤士气,更要做到态度和蔼,语气亲切。而沟通过程中,管理者要注意语言模式的匹配,否则会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导致话题中断。而在沟通互动过程中的体态语言主要表现在表情、姿态、服饰和沟通的距离等方面。
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经过这次培训虽然学习到了很多方式方法,但是还是纸上谈兵的阶段,需要经过实际工作的运用才能够真正成为自己技能。通过培训后,自身做好总结,并结合实际运用知识,使自己的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篇7:培训课程心得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我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重点学习了媒体与资源利用、探导型教学设计、探究性学习的设计、教学实施计划设计、信息技术与整合探讨等内容。这次培训学习,我无论在教育教学水平还是在信息技术操作上,都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
在培训中,我学会了如何更好的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在学习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训操作中,我学会了的辅助教学的计算机软件以及应用;学会了如何收集和处理对课程有利的教学资源,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加深了跟众位老师的学习和交流,加深了我对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进一步理解。我也感受到王玉龙老师对教学事业的热情和专业水平,也要求自己要不断学习和拓展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升自身教学教育能力与专业水平。
课堂是灵活的,教学模式是多变的。在整个培训中,我理解了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还要懂得如何利用和挖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一切技术手段,去成就一堂精彩的课。教育技术是为教学而服务,它不仅局限在音像、多媒体技术上,还应充分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重视教育过程的研究与开发,重视教学设计和评价。作为一名新老师,更应懂得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用什么方法教;应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用于课堂教学,用于个性化学习,用于课外活动,用于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
过去,我曾认为只要懂得word、excel、powerpoint、flash、抓图工具、视频剪辑工具等软件就可以把课程上好,认为老师只要教给学生课堂知识就够了。但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懂得了信息技术对新课程的支持作用,更深刻的理解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并学会了进行课程单元的教学设计,学会了综合应用各种技术资源创设高效学习环境,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教育能力水平的高低将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今后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和钻研教程,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 教学实验心得体会
★ 实验课心得体会
★ 计算机实验总结

【《单片机原理》课程培训心得(精选7篇)】相关文章:
课设心得体会2022-12-10
学生做实验心得精选2023-01-07
漫谈如何学习操作系统原理2023-02-23
嵌入式实习总结2023-02-11
单片机实习报告总结2023-10-22
实验心得体会2024-01-25
单片机实习总结及体会2022-05-06
实验室管理心得体会2022-06-12
实验总结2023-03-21
嵌入式系统的实习报告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