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

时间:2024-01-02 08:04:27 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精选18篇)由网友“owner159”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

篇1:《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

近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署名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众所周知,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这口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提出“补短板”,时代意义重大、历史地位高大、人民意义伟大。

物理学有一个“水桶”效应,如果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存在这样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质量和效益。因此笔者认为,“补短板”要清楚为什么补、补什么、怎么补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补齐短板,更加要让“补”出来的“短板”再皮实一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基层“小康”了、老百姓的生活“小康”了就达到了预期效果。在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严峻的形势下,补齐短板才能确保“装得够多”,是人民至上的体现,也是党的建设在基层健康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思想要正,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不断补足精神之钙,让理论清醒,培植为民情怀,指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忠,抓住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所在,走好群众路线,把群众的事办好。另一方面要补齐动作上的“短板”,在行动上更加坚决,充分认清为民务实和个人得失的问题。立足本职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树立“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在补短板的实际行动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

篇2:《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

文章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作出这个重要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国际社会普遍赞赏我国发展成就。

文章指出,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

文章指出,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一是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三是要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四是要健全社保兜底机制。

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各地发展水平有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工作也应各有侧重。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客观真实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形成良好预期,坚定发展信心。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对于宿迁而言,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我们必须担负的历史使命。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严峻形势,强化政治担当,瞄准短板弱项,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

决胜全面小康补短板、强弱项,必须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建成“繁荣富足”的小康。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宿迁作为全省后发地区,建市晚、底子薄、欠账多,要想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坚持发展不动摇。要抓项目促发展,深入推进四化同步,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扩投资,坚定不移上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要抓产业促发展,围绕实现千亿级产业“零”突破目标,大力实施千百亿级产业培育计划,立足“中国酒都建设”,助推食品饮料产业早日突破千亿能级。要抓创新促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双百双千”工程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决胜全面小康补短板、强弱项,必须打好重点战役,努力建成“成色十足”的小康。当前我市尚未达标的指标,都是“硬骨头,都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我们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明确主攻方向,精准攻坚突破。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持续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聚力攻克“三保障”堡垒,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坚决打好农房改善主动战,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全力加快工作节奏,一体推进功能配套,让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铁腕治理突出污染问题,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让生态好真正成为宿迁亮丽名片;坚决打好公共服务阵地战,围绕教育事业、医疗卫生、饮水安全等方面,聚焦群众最想解决的问题,用功发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决胜全面小康补短板、强弱项,必须坚持实干苦干,努力建成“群众认可”的小康。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只有一年零一个季度时间,时间紧迫。我们必须以决战决胜的奋斗姿态和不胜不休的坚韧毅力,保持定力不折腾,务实推进不浮躁,稳扎稳打向前走。要强化系统思维,正确处理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补短板强弱项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更加注重将“全面性”“广覆盖”“高质量”目标要求贯穿始终。要聚焦覆盖领域、人口、区域,全力冲刺滞后指标,盯紧工作计划抓具体,对照任务清单具体抓,逐条逐项“过筛子”, 不达目标决不收兵。要力求高质量,坚持高标准、追求高水平,既“量”上达标,“质”上也要过硬,既有数字“高度”,更要有老百姓感受的“温度”。

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弘扬“三真”精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关键措施,切实凝聚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合力!

篇3:《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要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发起总攻的战鼓已经擂响,决战决胜的号角催人奋进,面对硬任务,比得是信念、信心和干劲,拼的是责任、作风和状态,惟有“硬碰硬”,坚定信心不动摇、扛起责任不松劲、聚焦目标不懈怠、转变作风不放松,努力交出让党中央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扭住“解放思想”,为决战决胜凝神聚气。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脱贫攻坚战打到现在,正是处于“将成功之时”,面对的都是“硬骨头”、硬任务,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精准的方法应对,解决好“最后一公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俗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脱贫路上办法多。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主动挣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迅速准确地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把准“病灶”、找到“穷根”。在此基础上,还要切实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在“精准”二字上下足功夫,紧扣贫困群众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从根源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坚决防止“头痛医脚、脚痛医头”的无用功,实现有形帮扶到有效帮扶的转变,推动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心”上。

聚焦“作风转变”,为决战决胜蓄能攒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这场大战中,党员干部的作风好坏,关乎最终成败。实践一再证明,越是吃劲阶段,越需要推动作风转变,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焕发出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的良好精气神,切实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党员干部要坚守党的性质宗旨,自觉立起不忘初心的标尺,扛起牢记使命的责任,坚持人民至上、深深植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在工作中注重倾听人民群众意见、探访群众疾苦,从群众的话语中找到决战决胜的“金钥匙”。要大力发扬和践行“钉钉子”精神,拿出“不破楼兰誓不还”的韧劲,朝着既定目标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钉牢钉实。要发挥好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以脱贫攻坚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

突出“补齐短板”,为决战决胜保驾护航。木桶的最大容量,取决于组成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

工作的最终成效,取决于工作中最薄弱的那个环节。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以保证脱贫攻坚的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说到底短板就是问题,补齐短板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始终着眼于老弱病残等重点人群、“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以及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发力点,集中优势力量予以化解。要培养长远的战略眼光,在常态长效上求突破,将补短板与虑长远有机结合起来,从教育引导入手,帮助极少数贫困群众扭转“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同时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让他们既能富口袋、更能富脑袋,确保脱贫攻坚的成果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篇4: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

区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大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摆在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由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也很突出。

东部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增长,而中、西部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还很滞后,在生态环境和民生等方面也存在很大挑战。这些客观存在的区域发展难题都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从实际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论述对于解决区域发展难题,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更加重视发展的协调性和共享性,以公平、协调和共享为核心。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重视人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一定促进作用。

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重要论述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区域发展中把协调作为核心内容,有助于解决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们各方面的正常需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我国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通过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我国东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和层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部地区稳步发展,基础设计建设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西部地区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共同的福社。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坚持绿色发展,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边疆地区和偏远山区等贫困地区的发展,大力支持这些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帮助发展区域优势产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提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有利于实现经济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倡导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推动解决我国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问题,有效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进程。

篇5: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和发力点。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抓住转型发展重点、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强化社会建设弱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这不仅要求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更要坚持长远、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小康路上,不能有一个掉队者。摘穷帽、拔穷根、断穷源,这既是民生夙愿,也是群众祈盼,只有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日子才能红火起来,百姓掌上也才能响起来。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定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全力抓好各项扶贫工作落实,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交出冬奥会筹办和本地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一要完善方案措施,统筹协调推进。认真学习、准确把握上级政策和要求,熟练掌握并用好用活帮扶政策,真正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二要强化精准帮扶,做到四个精准。要强化精准理念,把精准扶贫的理念贯穿到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强化精准发力。深入分析研究贫困对象的现实状况、致贫原因、脱贫出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攻坚突破;要强化精准施策,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根据资源禀赋、发展条件、致贫原因等差异,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帮扶策略,对不同贫困户实施不同的帮扶措施;要强化精准管理。

三要突出帮扶重点,增强帮扶效果。主抓有利于当地的扶贫产业;加快推进贫困村屯道路、水利、电力、信息网络、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强化金融服务精准帮扶;

四要讲究方式方法,力争事半功倍。要强化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覆盖,要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定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群众多沟通、多商量,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力和治理能力强,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在现实工作中,当前,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工作,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党员干部要对照党和人民的期望,对照肩负的职责任务,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素质来一次大摸底大排查,查查自己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以及能力弱项,努力学习自己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成为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

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上升,叠加这次疫情的影响,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对党员干部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在勤学苦干、多思善悟中尽快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做好工作的能力,练就担当作为硬本领。

篇6: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提出,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并强调在工作中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为此,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王玉强研究员接受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专访,从五个维度对如何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

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看。王玉强表示,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曾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王玉强解释,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风物长宜放眼量。只有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绝不是一时一地的小康,而是可持续、能长久的小康。这是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有利于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之间的关系。”王玉强说。

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看。王玉强认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赋予了“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王玉强对记者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因此,我们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把握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

从制定实施“十三五”规划看。王玉强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可以说,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任务,也就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十三五”规划提出,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

王玉强告诉记者,“十三五”时期的任务和措施有很多,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层面:一是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到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翻一番,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所有市县、所有人届时都要翻番,更不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届时都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对此,我们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要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思考设计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铢施两较、该花的钱也不花,也不好高骛远、寅吃卯粮、口惠而实不至。”王玉强说。

从因地制宜、精准攻坚看。王玉强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要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不能只算地方账、部门账、眼前账,更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利益、为了暂时利益损害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各地发展水平有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工作也应各有侧重。”因此,王玉强认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要继续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中西部发展水平相对好些的地区,要按照既定部署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增强可持续性。东部一些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要在目前发展基础上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力,同时持续做好东西协作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有利于在整体目标统领下规划个体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突出短板实施精准攻坚,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健全社保兜底机制。

从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看。王玉强对记者说,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我们既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又要客观真实反映短板和不足,科学合理引导预期,防止不切实际吊高胃口,避免盲目攀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一刀切’‘一风吹’‘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聚焦老百姓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玉强指出。

篇7: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将发表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作出这个重要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国际社会普遍赞赏我国发展成就。

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二是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小康短板在农村,在贫困地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效果。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虽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问题依然突出,依然是制约脱贫攻坚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是硬任务,也是势在必行之举。

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提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等举措;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近日,发表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补短板是硬任务。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老弱病残群体帮扶力度,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疑难问题,重点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势在必行。通过中央到地方强化安排部署,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上用心用力,采取一系列有效可行的措施,以补短板的实际举措确保我国脱贫攻坚定任务顺利完成,确保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当前,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结合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部署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篇8: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读后感心得体会

小康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党的十九大明确,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目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已经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我们要聚焦短板弱项,提高发展质量,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一、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小康目标内涵不断丰富,小康社会建设持续加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经济实力大幅跃升。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物质基础。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稳健前行。20,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76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增强,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居世界首位。—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接近30%,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二是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全国上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呈现新面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达到41.2万亿元。2013—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为60.5%。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9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4.4%,比提高5.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9%,提高8.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联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落实。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60.60%。

三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惠民生增后劲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国基础设施规模继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持续显现。交通建设突飞猛进。2019年末,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突破3.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里程2/3以上;高速公路里程达15.0万公里,比20末增长55.5%。通信水平全面提升,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基本建成。2019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4928万户,比年末增长1.6倍;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1220亿GB。能源水利基础保障作用增强。2019年,能源生产总量比2012年增长13.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0亿亩。

四是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到9191.4万名,党的基层组织共468.1万个。人民群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越性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宪法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

五是创新引领作用凸显。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动力。全国上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大力发展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不竭动力。研发投入持续扩大。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2012年增长1.1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19%,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茁壮成长。—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0.4%。2019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0.7%。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创新指数上升到世界第十四位。教育科技发展硕果累累,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大飞机制造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的10.2年提高至的10.6年,教育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六是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2019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博物馆5119个,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120个、2050个。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48%,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健身日益普及,2019年有近4亿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竞技体育成绩斐然,2013—2019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808个世界冠军。“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年(节)”等文化品牌活动遍及全球,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

七是基本公共服务持续加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民生保障能力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健康中国建设扎实推进。2019年末,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数比2012年末增长52.1%。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的74.8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2013—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支持73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19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9.8、48.9平方米。

八是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气象。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所在。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宜居生态,绿色发展进程加快。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2年下降24.6%。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2.0%;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74.9%,比20提高8.9个百分点。生态保护修复全面加强。2019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2019年,完成造林面积739万公顷,比2012年增长25.3%;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2.96%。

九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标志。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积极扩就业增收入促消费,14亿中国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脱贫攻坚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末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0.6%。2013—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1%,快于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28.2%;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35.3辆,比增长1.1倍。

二、攻坚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须加快补短板

行百里者半九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若干领域还需要啃一些“硬骨头”,一些地方还有“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

一是剩余贫困人口攻坚任务艰巨。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尚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看不上病看不起病、贫困家庭孩子失学辍学、部分贫困人口仍住危房等问题突出。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客观存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均位于中西部,贫困人口较为集中,是“短板中的短板”。2019年末,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测算,超过90%的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仍落后于东部地区。2019年,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东部地区的66.0%、60.8%、69.4%。

三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犹存。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少数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土壤污染防治压力大。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每千人口医生数仅为2人,低于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贫困地区水电路讯等状况较差。

四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还面临一些难题。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4,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低收入群体人数仍然较多。一些领域风险隐患有待进一步防控和化解。市场经济秩序仍需规范,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五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问题新考验。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工作带来新挑战。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就业压力明显上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减少,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应当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总体可控,有基础也有条件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我们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力稳就业保民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篇9: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短板,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的文章既高屋建瓴指明问题短板所在,又提供了跑好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的方法遵行。当前,唯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万众一心加油干”的劲头,只争朝夕抓落实。

在正确方向上抓落实。在处理三对关系中,处理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在皿想上要统一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不是平均主义,我国发展不平衡,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要处理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在责任担当中抓落实。在找准补短板的方向后,我们要围绕以下三个维度,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紧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重点发力,从看病、上学、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区域”的维度来看,要紧盯深度贫困地区,返贫风险较大的地区,精准施策,补齐“短板中的短板”。从“领域”这一维度看,要紧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在慎终如始中抓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现在也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补短板必须抓住重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始终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克服焦燥情绪,懈怠心理,越是成就骄人,越不能有麻痹厌、侥幸懈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若寒来”,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我们只有补齐短板,加油干,只争朝夕抓落实,才能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锦上添花”。

篇10: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改革开放后“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完美收官,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辉煌起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扎实建立起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充实的小康社会。

中国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小康的内涵在不断丰富。这丰富的背后,是我们党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回应人民呼声的自觉与担当。毫无疑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之下,单兵突进的方法论需要调整,“一美遮百丑”的心态也需要调整。脱贫攻坚只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部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都达标,才能真正算是全面小康。如果在总量和速度上达标,但人民群众关心的污染、民生等短板问题没有解决好,就不能说真正实现了目标。

“手长脚短,或是脚长手短”都不是“全面”的“健康”状态。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着力补齐全面小康的短板,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奋斗,不折不扣完成好目标任务,全面小康的含金量就会更高,我们走在复兴征程上的步伐必将更加铿锵。

篇11: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我们还要清醒地意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许多短板、弱项需要补强。

要在处理三对关系中,找准补短板的方向。坚持正确的方向,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落实好补短板这项硬任务,需要我们在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中,找准工作方向。

要在把握三个维度中,明晰补短板的任务。明确任务有助于压实责任,在找准补短板的方向后,我们要围绕以下三个维度,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

要在贯彻四项要求中,抓住补短板的重点。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要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育幼养老等方面投入;要健全社保兜底机制,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

时光不负奋斗者,岁月眷顾追梦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努力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篇12: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总书记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短板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持续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动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特别是住房、饮水安全问题。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加强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动态监测,扎实开展动态调整,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扎实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行动。健全社保兜底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综合运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救助措施,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解决好因病致贫问题。

(二)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消除医疗服务空白点。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经办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鼓励送文化下乡。

(三)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立足荣昌资源禀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城郊农业,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全面落实“粮安工程”,确保“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充足稳定。加快恢复生猪生产,适度发展大型养殖企业,引导散户向龙头企业集中,提高工厂化养殖水平,提高对重大疫病防控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确保20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进一步落实扶持外出返乡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在用地保障、税费减免、项目资金奖补和水电气“三通”等方面予建立一套扶持政策体系。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解决乡村创业资金。健全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增加农民土地收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三变”改革,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和改革红利,增强幸福感、获得感。

(四)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解决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篇13: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在《求是》杂志刊发。文章从取得的成就再到现实难题,从着眼于当下再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补短板、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补短板之策出自“木桶理论”。意思是说整体水平取决于具体能力中最弱的一项,就如同一只木桶,装水的容量取决于达到所有挡板中最短那块的高度。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要肩负起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的历史使命,助力完美收官。

补短板要找准问题,集中发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就是要发现工作中的存在问题,知道工作存在的短板,然后针对问题短板有的放矢。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梳理问题所在,建立问题清单,把问题按照难易程度、轻重缓急区分对待。短期必须整改问题立马上手行动,在行动中继续发现问题;长期需要谋划的工作提前深入调研,形成工作有侧重、事态有缓急的良好局面,避免是事都来干的一阵风,或者是事都推后的拖延症,要切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找准病症,聚焦短板。

补短板要明确思路,抓好落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也要明确工作思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民,我们的思路就是如何把这个目标落在实处。只有把群众呼声和诉求摆在首位,我们才能知道今后工作该朝着哪个方向前进;只有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我们才知道这样做该不该、值不值。要避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候搞“花架子”项目、“面子”工程,而要真正扑下身子,多抓“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尽快完善涉及群众利益和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认认真真做为人民服务,主动把工作落实在行动上,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今天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政坚是第一步,也是继往开来的关键一步,前进之路充满荆棘和坎坷,让我们保持战斗姿态,补齐短板再冲锋,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

篇14: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党员心得体会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为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当前,脱贫攻坚距离决战决胜、全面收官只剩半年多时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集中优势兵力啃下最后“硬骨头”,以威武之师、胜利之师,坚决打赢这场决胜之战、必胜之战,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调遣锐不可当的“前军”,“剑锋指霄汉”。前军是一支军队的先锋,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近年来,我国集中力量支援深度贫困地区,全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最终决战带来了新的挑战。截至目前,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总量不大,但都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面对这些最硬的“壁垒”、最后的“城池”,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必胜信念,持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一鼓作气、连续作战的劲头,坚决攻克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要持续担当作为,把村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尖兵”作用发挥出来,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落实攻坚方案、克服疫情影响、巩固既得成果、保持政策稳定,确保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锻就磐石砥柱的“中军”,“士气涌云间”。中军是一支军队的统率,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作为这场战役的“统率”,要把准总体“战略”,深刻认识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坚持目标标准、精准方略,坚决避免浮躁情绪和厌战心理,以高度的定力和超强的耐力,更加坚定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要适时调整“战术”,根据脱贫攻坚“后半程”特点,有步骤把扶贫工作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屏障,并结合脱贫工作实际,创新制定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机制,做到既“帮到底”,又“出长效”;既“扶上马”,又“送一程”。

打造坚强有力的“后军”,“长驱静铁关”。后军是一支军队的保障,须“粮辎充足供给,军纪严肃清明”。脱贫攻坚能否取得最后胜利,取决于工作的实绩,取决于干部的作风,这就要求“后军”充分发挥职能,推动攻坚大军义无反顾、奋勇战斗。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克服“数字”脱贫、“指标”脱贫等问题,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掉队,并强化督查考核,通过“组织评”“群众评”“网上评”等途径,考准考实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确保作风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要关心爱护扶贫干部,采取“一线培土”“前线墩苗”“火线选拔”等方式,强化扶贫干部能力锻炼,拓宽村干部选任渠道,并千方百计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方面的服务保障,让扶贫干部心无旁骛、集中精力投入到这场决战中来。

“三军一心,则令可使无敌”。集中优势兵力,尽锐出战、精准攻坚,宜将剩勇追穷寇,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就一定能够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篇15:《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观后感心得体会

,已到了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愿景即将梦圆。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

面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短板问题,排查出的问题稍微用心就可避免,目前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问题整改任务重,要认真过细的再梳理、再排查、再整改、再落实。同时必须做到头脑清醒,解决方法要精准得当;必须做到思路清晰,聚焦难点、巩固成果、跟踪到底、提升群众满意度,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整改工作;必须做到责任清楚,履职尽责再紧再实、督查指导再严再细、作风改进再好再优,不能当甩手掌柜,要亲力亲为,不忘初心大意、心存侥幸,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到位,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清零工作,以全优的标准,交出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各级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针对各地的发展水平差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阶段的工作也应各有侧重。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客观真实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形成良好预期,坚定发展信心。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的路程,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篇16:《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观后感心得体会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全面小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短板效应”理论已经被广泛用于解释全面小康的关键难题和重点任务,“补短板”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全面小康的“全面性”进行科学阐释。他指出,“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覆盖的领域要全面,主要是沿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展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揭示了全面小康的主体内容,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全面小康社会的五条最重要的边板。其中,边板的长度会因为地区等差异而出现差异,通常相对较短的边板被称为短板。因此,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标“高水平”,找准找对自身短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所有地区、所有人口的热情支持、深度参与,构成了全面小康的最为宽广厚实的基础,只有以此为支撑,我们的全面小康才能够行稳致远,才能够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此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要关注协调发展,深化改革,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任务。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治理机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稳定、安全的内外环境。

篇17:《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观后感心得体会

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三个关系,并从人群、区域、领域等方面查找弱项和短板,为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补短板之策最初来源于“木桶效应”。补短板的意思是说整体水平取决于具体能力中最弱的一项,就像一只木桶,装水的容量最多只能达到所有挡板中最短那块的高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条路上,如果遇上“木桶效应”,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打赢脱贫攻坚的质量。因此,补短板是硬道理,是势在必行的。

从人群看,补短板就补齐“老弱病残贫困人口”这块短板。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中,老弱病残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其中因病致贫占40.7%,因残致贫占20.2%,65岁以上贫困老人占18.5%。老弱病残贫困人口多数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因此,要重点解决看不上病,看不起病、孩子辍学、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制度,必须统筹安排财力,解决这块短板。

从区域看,补短板就补齐“深度贫困地区”这块短板。深度贫困地区是指“三区三州”以及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和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村,这些地方往往是交通、资源、公共设施等最薄弱,且经济发展最难。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是短板中的短板,特别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要补齐这个短板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解决这块“硬骨头”,就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实行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主要是加强水、电、路等基本设施和农村危房改造,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同时要加强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和兜底保障工作。

从领域看,补短板就补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这块短板。主要聚焦的问题是大气污染、城市黑臭水体、农村环境脏乱差、教育不均衡、部分群众“看病难”等问题。因此,要攻克这块“短板”,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贯穿发展的全过程,优先解决重点环境污染突出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的方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短板”是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的关卡,如果不打通补平,势必会影响全面小康的成效。为跑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补短板问题势在必行!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篇18: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精选

2020年第11期《求是》杂志刊发了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强调,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作为一名教师,读过此文章后,将自己的所感总结如下:

文中所谈,扶贫攻坚,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民心工程;它是一种责任,更是检验作风担当的一把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成效有目共睹。一个地区的贫困,往往由自然环境、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等诸多因素交织而成。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巩固成效,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需要各级觉要和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谱写美丽 篇章。

人常说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高的木板有多高,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有多短。毫无疑问,在脱贫攻坚的整个进程中,“木桶定律”同样适用。自从陕西省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实施以来,我也帮扶了一名贫困幼儿。由于所帮扶的孩子家中只剩下老人,父母不在身边,对孩子的教育根本谈不上,所以教师要承担的责任非常艰巨和重要,这也考验我的责任心和耐心。因为孩子是一个家的未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更要有好的政策去指导,更合理的教育环境提升孩子的整体质。不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农村孩子,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离开故土,背井离乡,靠苦力、手艺生存,而是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让自己的家乡真正走向小康!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员心得体会精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荣光心得体会作文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精选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感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师心得体会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全面小康的心得体会

形式与政策论文

弘扬工匠精神心得和启示通用

弘扬工匠精神青年心得和启示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精选18篇)】相关文章:

决胜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主题征文2023-12-16

十四五规划心得体会2023-12-14

寻访小康路争当小先锋征文作文2022-05-08

全面小康心得体会500字精选2024-03-10

决胜全面小康共襄复兴伟业作文800字优秀2023-07-01

统筹部年终总结2023-09-12

学习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凝心聚力打赢脱平攻坚2022-04-30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三期心得感想观后感合集2022-11-07

《关于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2022-10-07

《走村直播看脱贫》心得体会观后感精选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