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难问题自查报告

时间:2023-07-10 08:15:39 自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难问题自查报告(整理14篇)由网友“风轻月”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三难问题自查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三难问题自查报告

篇1:三难问题自查报告

根据《中共县委常委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中共县委常委会深入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办事效率,我镇认真全面开展了“三难”问题的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三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1、干部服务不主动、不热情。一些干部履职不够认真,服务意识不强,办事不主动、服务不热情。有时候提供了服务,给群众造成“事难办”的印象,群众难以满意。

2、部分干部关门办公。有些干部为了求安静处理问题,集中精神起草文稿等等,有时会关门办公;也有一些办公室因为日照在中午、正午导致室内炎热的原因,也会关门办公,这些都给一些群众以“门难进”的印象。

3、由于便民服务中心有两个大门有损坏,导致开启不正常,群众有时以为没有开门办公。

4、部分干部对待办事群众态度生硬、语言冷淡的问题。一些干部不够耐心,工作时间长了容易显露出不耐烦的情绪,以致态度变得生硬、语言趋于冷淡。

5、部分干部服务技能不熟练、业务不精、服务效率底的问题。对于新考入镇政府的工作人员,有一个适应和学习,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的过程。部分干部工作年限长,但不主动、不善于学习,工作能力不强,和刚刚入职的工作人员都存在业务不熟不精的问题,在群众看来也是“事难办”的表现。

6、小部分干部纪律散漫,上下班不守时,上班分心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的问题。一些干部自律不严,纪律意识不强,作风散漫,迟到早退现象不时存在。有些干部上班期间容易分心,不能专心工作,溜岗、玩游戏、逛淘宝、炒股等等。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与培训。坚持好干部例会学习制度,增强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政策制度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2、强化服务宗旨意识,提高责任意识。强化干部业务能力,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明确岗位人员与职责,方便群众办事;增加服务群众实质内容,切忌形式走过场;增强责任心,加强团结协作。

3、完善便民服务制度,规范便民服务中心运转。圩日上班期间要求所有便民服务窗口都要有工作人员服务群众,如办事群众比较多,合理安排好工作人员,必要时增加工作人员;节假日也要求有工作人员值班。尽快解决便民服务中心大门开启不正常的`问题,方面群众办事。

4、建立领导干部倾听群众诉求制度,采用多种方式倾听群众呼声,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各服务窗口、各办公室在面对群众的时候要求做到耐心细致,认真解答,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有群众到农房办询问如何办理大病救助的手续,或者到党政办问如何补办身份证的事情,我们都要加以引导,分别告诉对方到民政所和派出所办理,并且告知相关所站的位置。在和群众交流的过程中让群众感到他们的事情没有被忽视,政府重视并且可以解决好他们的问题。

5、完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调整不适应形势要求的制度,出台完善科学合理的制度。严格执行打卡及值班制度,对于迟到早退、值班不到位的情况由镇纪检监察室进行督查,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6、建立工作激励机制,激励干部积极担当工作任务,勇于挑战,迎难而上,形成快速推动各项工作的良好局面。让干部热爱本职工作,在工作中收获荣誉感、归属感和成就感。

篇2:三难问题自查报告

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市直机关党工委在机关中扎实开展以“守纪律、塑形象,强作风、促发展”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查找和破解机关在服务群众、基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机关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以“五查五看”为重点的自查剖析活动:一查政令是否畅通,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及“中梗阻”等问题;二查工作效率,看是否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等问题;三查机关纪律,看是否存在“四岗”(脱岗、离岗、串岗、私岗)现象、“三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问题;四查依法行政,看是否存在违法违规问题;五查执行制度、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看是否存在不执行、不到位、不落实等问题。

市直机关党工委继续开展以“转变机关作风”为重点的“五评机关”活动,上半年重点抓好市发改委等21个与基层、企业、群众联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的评议工作,下半年对市直和驻泉省部属68个单位,在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质量、协同配合、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评议,促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此外,在各单位广泛开展“创新机关党建、服务科学发展”、“倡导协同协作、提速提质提效”、“学惠女、树典型”、“学廉政准则、做遵纪模范”、“践行宗旨、真诚服务”、“建海西我先行、优服务立新功”等主题活动,深化“破解熟人经济、提升服务水平”专题教育活动,推动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篇3:王安石三难苏东坡

王安石三难苏东坡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出自《三言两拍》

宋神宗时期,宰相王安石有一个徒弟,是苏轼。苏轼才高八斗,风华正茂,年轻气盛,有时不给王安石面子,终于有一天,王安石要敲打敲打他了。

这天王安石正在写《字说》这本书,要把每个字的字形字义都分析出来。 分析到“坡”字时,王安石觉得这字简单,有“土”有“皮”,“坡”就是“土的皮”。 苏轼一听这个解释:照您这么说,“滑”字就是“水里有骨头”呗? 王安石:少贫嘴,叫声像婴儿的鱼叫“鲵”,四匹马拉的车叫“驷”,能上天的虫子叫“蚕”,古人造字都是有含义滴~ 苏轼:也对,那“鸠”您知道什么意思吗? 王安石:不知道。 苏轼:《毛诗》里说“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树上一对布谷鸟,养了七只小鸟,加起来正好九个。 王安石不吱声了。

没多久,苏轼收到任免通知:降级!去当地方官吧!

3年后,任期已满的苏轼回京城作报告,想起当年得罪王安石的事,便先赶到宰相府,希望“一笑泯恩仇”。 不巧,赶上了王安石午睡,苏轼就来到东书房,一边等一边在屋内瞅来瞅去。 哎?桌上怎么有张叠起来的纸? 苏轼打开纸一看,是一首只写了两句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心想,前几年老先生还能一口气写几千字的文章,现在居然一首诗都写不下来了,而且这诗写得什么玩意儿! 苏轼的理由如下: 首先,四季的'风各自有名,不能乱用——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或者西风),冬天为朔风。诗中第一句说“西风”,那就是秋天。 然而第二句又说“吹落黄花”,黄花就是菊花,菊花开于深秋,“敢与秋霜鏖战,并不落瓣”。 想到这,苏轼自信地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诗,苏轼也不想再等,和门官打了声招呼就走了。 不一会,相府里的人看到王安石手持诗稿,四处问这诗谁给我续的? “是苏学士。” 这臭小子,孤陋寡闻还敢笑话我! 原来,王安石写的是“黄州菊花”,一到秋天就落瓣。 第二天,苏轼又收到人事任免令:降级!去黄州当团练副使!

捅完刀,王安石还要请苏轼吃饭,套路用到底。 王安石:降级调任都是上面的意思,你可别怪我啊~ 苏轼:不敢不敢。 王安石:你呀,还是要学习一个。到了黄州也别忘了继续涨姿势。 吃完饭,王安石又给苏轼一个任务。 王安石:太医说老夫有“痰火之症”,需要用“瞿塘中峡水”泡阳羡茶喝才能去根,现在阳羡茶我有了,没水。黄州离瞿塘峡近,你有空替我捞点水送来。 苏轼嘴上答应,心里老大不乐意,贬我官还让我跑腿,没门! 于是,苏轼在黄州逍遥了一年,彻底忘了王安石的嘱咐。直到第二年秋天去朋友家赏菊,一进花园门,苏轼傻了。

还真有秋天落瓣的菊花! 受到这一刺激,苏轼想起了到瞿塘峡打水的事。当时苏轼的夫人身体不好,想回家乡调养。苏轼便请假送夫人回家,计划返程时走水路,正好打水。 前半段一切顺利,然而在返程的船上,苏轼睡着了…… 一觉醒来,船已漂过上峡(西陵峡)、中峡(巫峡),到了下峡(下峡又叫归峡,三峡合称瞿塘峡,与今天不同)。 苏轼忙让船夫调头,船夫却说调头后是逆流而上,没十天半个月到不了中峡。 苏轼就近上了岸,找到一个看起来很有人生经验的老头,问他三峡中哪一峡的水最好? 老头说,下峡的水从中峡来,中峡的水从上峡来,差不多~ 苏轼一想也是,王安石又没来过三峡,为什么非要中峡的水?老顽固…… 于是他灌了一瓮下峡的水,封好了带回。等到冬至,地方官都要给中央发贺表,苏轼借着机会就去了京城。

王安石知道消息后吩咐门官,不要把苏轼带到大堂,我还在东书房见他。 苏轼明白,这是王安石故意摆架子。一进书房苏轼立即表态,晚辈罪该万死啊~ 王安石:在黄州看见菊花了吧。 苏轼:是呗。 王安石:不知者不怪,我让你取的水带来没有? 苏轼:带了。 王安石当场用水烹了撮阳羡茶,茶刚烹好,王安石脸又长了:“这不是中峡水,你这个骗子!” 苏轼一惊:“当地人说三峡的水都一样啊……” “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 苏轼服了——晚辈罪该万死啊~

苏轼不想说什么了,然而王安石还没玩完。 “今年闰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立春,我出个对联吧!”

一岁二春双三月 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大脑死机,憋得满脸通红。 王安石:那换一个吧,苏州、润州你都去过吧? 王安石:苏州金阊门到虎丘这段路叫山塘,约有七里,走一半的话叫“半塘”。我给苏州出个上联: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润州古名铁瓮城,有金山、银山、玉山三座山,每座都有佛殿僧房,润州的上联就是:

铁翁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苏轼想了大半天,还是对不出来,于是告辞。

至此,王安石用菊花、峡水、对对联,让苏轼心服口服,便上奏皇帝,恢复了苏轼的翰林职位。

可见,虽然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有时候,姜还是老的辣啊。

篇4:难报三春晖

八上第一课第三框教学设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90团中学 秦桂莲

回味导入:

上节课教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做完该作业的同学举手。(教师对做的同学表扬,没有做的要求下接课前一定要做)。

问:给爸爸或妈妈洗脚,你有什么感受?你的爸爸或妈妈呢?(让学生谈感受,抓住学生情感变化进行引导,学生的感触是很深的。)。

新授课:

布置课堂自学内容。

快速阅读教材第12-17页,勾画出文中你认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面对下列情形,你平时是如何做的?

考卷发下来,成绩不理想,可父母看重这次考试。

我想买双运动鞋,妈妈说家里有点困难。

过年了,家里买了大虾,爸爸、妈妈和我都爱吃。

漫画赏析《爱的回报》。

思考:在生活中你们是如何面对这种关爱的?

学生自学反馈。

学生阅读教材大概 7分钟左右。在阅读中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然后再让学生将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汇报。教师要把重难点的地方按层次写在黑板上。如:“孝敬父母,是子女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尊敬、侍奉、赡养”区别和联系,“孝敬父母是子女的天职”,“孝敬父母要付出代价,但收获的是甜蜜”,“愚孝”。教师在讲解中,将全文紧密衔接,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这三道是生活题,每一题都要多让几个学生说,每一个人的做法是不同的。教师不要给出判断,让学生们在比较和产生结果中,自己感悟,然后去实践。

现在独生子女多了,漫画里的情景随处可见。孩子对家人的态度,越来越不可礼遇。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的行为,认识他们的不足。在生活中,试着和父母、爷奶沟通,献上一片爱心。

教师小结:一定要按照黑板上的重难点,层层小结。

看视频《感动中国——田世国》,做作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XX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教师读颁奖词)

看完视频,要求学生课后做以下作业。

田世国的事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3、面对终日替我们操劳的父母,你应该怎样做?

篇5:难报三春晖

难报三春晖

《难报三寸晖》教学设计(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不孝敬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长辈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能力目标――能辨证分析孝敬父母长辈好处和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二、课前准备:查找有关母亲节和父亲节的来历;你身边的孝顺故事等。三、教学过程:1.感受真情――播放《天下父母心》的flash,让学生在音乐和画面中体会父母心。(活动一)你知道母亲节和父亲节吗?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2.出示主题:难报三寸晖。(活动二)播放孟郊的诗《游子吟》,并请学生说说对此诗的理解。小结:唐朝孟郊的这首诗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它从母亲为即将离家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行动中,透露出母亲的无限慈爱。3.感恩之心――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活动三)父母给予我们关爱与温暖,每年的生日都记得并隆重地过了,那你是否知道你的生日就是你妈妈受难的日子,你是否也记得父母的生日?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我们养育长大。孝敬亲长理应是我们的天职。4.【经典回放】:“阳光学子的感人故事两则”5.感谢亲情:出示古代孝顺故事―郯子的故事,也可说说李逵、芥子推等故事。(活动四)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是怎么做的?6。温馨提示:针对中学生中出现的误区――作为儿女,不应指出父母不道德或违法的事。提示: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7.心情小语:请学生朗读――有一种胸怀如大海,有一种爱叫期待。父母的爱博大无私,不图回报。殷殷之情,拳拳爱心,都寄予了儿女们的身上,且与日俱增。让我们铭记父母之爱,这是人生一笔无尽的财富,也将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美的忆念!让我们以最朴实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欣赏歌曲《念亲恩》8.【倡议】:我们为爸爸妈妈只是做了一点点的小事情,可他们却十分的感动。为此,我想对全体同学提出几条倡议:第一: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在他们不舒服的时候。第二:早上走时对长辈说“再见”,回到家是主动打招呼,尤其是不对自己的长辈乱发脾气。第三: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我相信,在父母、长辈爱的渲染下,我们也一定会把爱回报。四、教学反思:这堂课重在体现学生的感悟,让学生在诗、歌曲和散文诗中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爱。最后的倡议,让学生能切实地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从而能真正地做到孝亲敬长。附材料:葛晓岚(理649分,考上浙江大学):小时候父母都身染重病,母亲一直瘫痪在床,父亲患了肝炎,但我们一家三口还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母亲去世。母亲的去世给父亲很大的打击,他拖了几年,也离开了我。现在我和外公一起生活,冬天的晚上,我经常听到外公的咳嗽声,好像要将他身体里的东西都吐出来。我很心痛很害怕,害怕外公也像父母一样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一颗敏感脆弱的心就这样长大了,我告诉自己,不能生活在阴影中,我还拥有很多珍贵的东西,比如意志、勇气、乐观和自信。我很少买新衣服,更没有零用钱;炎夏的午后,一碗自己做的冰绿豆汤就能让我拥有一天的好心情。盛锋锋(理678分,考上复旦大学):我出生在新昌山区,很小的时候,父亲常在外地打工,母亲既要做农活,又要照顾我们姐弟俩,每天就一左一右两个箩筐挑着我们上山,直到天黑才回家。每逢春节,别人家都开开心心地过新年,父亲还要四处奔走,为我和姐姐的学费奔波。生活的艰辛,我深有体会。上高中时,我参加了许多兴趣小组,让我开阔了思维,使我克服了烦躁心理和单调的学习带来的乏味。今年我考上了复旦大学,我们家是山村里惟一的一户有两个大学生的家庭。

篇6: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摘要: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的和谐与人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大学生就业难对于社会稳定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就业;职业发展规划

在人类思想史上,“和谐”的构想由来已久。从孔子的“和为贵”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则赋予了和谐社会新的时代内涵,并使之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

一个社会和谐与否,是与人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孟子曾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而如今的社会,民生问题相当多的集中在“就业”进而“乐业”的层面上。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职业安身立命,那和谐社会就缺失了应有之义。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之因

1.人才政策不健全

社会普遍存在的狭隘的人才观阻碍了大学生的合理流动,减少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一些地方为了留住人才,对大学生到本地以外的地方就业进行限制。而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门槛,不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盲目要求高学历、高职称。尤其近两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严重,高学历毕业生就业难,有的单位更是不顾实际的喊出这是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最佳时机。高校扩招,毕业学生总量增多,社会却没有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造成了人才闲置现象。

2.高校易进而出口不畅

普遍的就业压力与相对“和谐”的招生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即一方面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普遍遭遇“就业难”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的管理模式,还是延续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管理体制,大学只管学制内的教育过程,不考虑毕业生以后怎么办。学校管理部门主要时间精力还是集中在三年或四年教育过程当中,对就业环节相对轻视。在对百余名大学生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发现近79%的同学对所谓的“职业规划”概念比较模糊,这体现出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不少高校不根据社会需求办学,忽视市场走向。高校设置的专业和社会需求之间有一定程度的脱节,专业教育的周期性和惯性调节比较滞后。

3.学生心理失衡

由于传统“精英化”择业观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过高,都希望做“金领”、“白领”,不愿做“蓝领”、“灰领”,脱离实际的追求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在现实中“养尊处优”的大学生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坎坷”,想法单纯,只希望能够一蹴而就,顺利就业,却常常无法面对失败。整天游走在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之间的莘莘学子不善于适应社会变化,对身边的压力不知所措,似乎离开了校园便完全陷入了迷茫,无法正确完成自己的人生定位。

二、解决措施

1.社会开放,兼容并包

将大学生就业纳入社会就业体系,提供更多就业工作平台,如增加社会职业中介机构,专门从事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工作。争取使职业中介机构达到分布广、数量多、信息渠道通畅、就业优势明显的有利状态,打破大学生就业招聘会挑大梁的局面。同时,在工作过程中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再学习、再深造的机会。

2.高校联系社会,加强就业指导

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应充分做好社会调查,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还要做好就业指导。可以必修或选修的方式开设“就业指导课”,在内容上,可以是“就业政策宣传”、“择业技巧指导”、“就业信息发布”等等。面向的对象也不必拘泥于毕业生或者是高年级学生,鼓励更多低年级新生参与,尽早规划未来人生,才能有动力。

3.毕业生要找准自己的职业坐标

以前的大学生就业非要到国家机关,到外资机构,这种好高骛远的观念应该转变,还要彻底改变那种不愿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的旧思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加强“心理能力”锻炼,学会自我调节,遇到困难,主动与他人沟通,克服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另外一方面,积极进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设计。

大学生毕业后踏入的社会,一个合适的就业岗位便是最基础也是最可靠的保障。而只有在社会与学校之间搭起坚实而沉稳的支柱,天之骄子们才能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篇7: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都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现状,很多的人认为,自己在毕业之后根本就难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有很多的人会觉得,自己对于事业和未来的期望值,根本就和我们的预期相互背离的。大学生对于职业的要求高,很多人都会表现出好高骛远的心态,这种心态反而会让我们难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的确,其实找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要懂得摆正自己的心态,只有在将心态摆正之后,才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我们在摆正了心态之后,就不会一味的去追求那些高薪而又轻松的工作了,毕竟这种工作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找到的,很多企业并不喜欢聘用那种毕业之后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所以作为大学生的你,首先应该要找一个地方先干着,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本文信息来源于wWW.yjSJl.ORg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这样做可以帮助你改变那种浮躁的精神状态,其实作为一个真正找工作的大学生,最大的禁忌应该就是浮躁了。

求职也会涉及到个人简历制作的问题,现在的人都喜欢在网络上找工作,因为这种找工作的方式比较的方便,你只是需要在求职网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再为自己制作一份简单的求职简历就可以了,让后你就可以选择批量投递简历的方式,如果你觉得这个工作好,就投递一份自己的简历,很快就能够看到回应了。

篇8: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在我国总体人力资本水平不高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本应不成问题。然而,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却日趋严峻。一方面,政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多数大学生的求职心态已相当务实,认同先就业后择业的价值观,薪酬预期一降再降。那么,为何大学生就业还这么难呢?

金融危机加重大学生就业难度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连续上升。

20xx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为115万,20xx年为145万,20xx年为212万,20xx年为280万,20xx年达到338万,20xx年为413万,20xx年为495万,20xx年为558万,20xx年为610万。据教育部统计,20xx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为34万人,20xx年增至79万人,20xx年与20xx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如果20xx年与20xx年的未就业学生与20xx年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起竞争工作,这个数字将高达860万。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20xx年9月以来,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它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外市场业务的缩减,二是国内市场需求受影响。这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数量矛盾更加突出。金融危机导致出现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一般而言,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创造一百万个就业岗位。20xx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保八,也就是说,20xx年我国可依靠经济增长为社会创造800万个就业岗位,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是,相对2400万劳动供给数量而言,劳动力市场仍然要面对严重供大于求的现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还存在一个滞后期。这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可能会表现为由沿海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由外向型企业转向各类企业、由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转向规模以上企业、由农民工转向城镇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劳动供给数量与劳动需求数量上不平衡可能进一步扩大。在此背景下,大学生作为职场新人显然更易受冲击,从而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凸显出来。

重视总量失衡背后的结构性因素

时下有一种看法,将大学生就业压力推责于大学扩招。其实不然,扩招虽然带来大学生就业压力,但扩招后的大学生即使不读大学,一样要就业。目前,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与我国13亿的人口总量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大学生数量远远没有过剩。西欧国家适龄青年高校入学率都在35%以上,而且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就业难问题。那么,为什么我国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学生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

与大学生就业难相对应的,是技校生职场的走俏。但技校、职校不可能替代大学教育,当大学毕业生纷纷回潮读技校寻找就业出路时,拷问的则不是教育体制,更深层次折射出的是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目前,我国一些重要产业仍停留在资本与劳动双密集阶段,世界加工厂吸纳的劳动力是蓝领工人,对大学生的需求有限。相应的是,社会上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的白领岗位需求不足。这个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完善,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造成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只占到全部GDP的36%-38%,而一般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该比例达到60%甚至70%。我国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需要的只是生产工人和技术工人,且这些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不强,所以,金融危机给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从长远来看,只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才能解决更多大学生就业,当生产和消费达到了均衡,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便都能提供就业机会。当我国产业不再高度依赖于外向型,而形成自己完整的产业链时,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就可能得到缓解。

就业市场中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经常是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抱怨招不到满意的人才。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就业难说明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但在我国,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从制度层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既是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市场上供求双方的行为所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还较为落后,社会对高等教育有强烈需求,大学生占适龄人口比例不高;另一方面,由于配置不合理,本来不足的高等教育供给又出现了大量资源被浪费。现在,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矛盾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不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不适应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用人单位要求不一致。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关注就业难派生的新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会派生出不少新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首先,容易形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转变,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将大学毕业生推向了市场。大学毕业生成为了一种资源―――人力资源,在就业市场上也要受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影响,要通过使用价值和价值来判断,与供求关系紧密相连。就业状况的变化,对培养大学生、实施高等教育的高等学府提出了新要求,也对社会应对措施提出了新考验。

当前,即使将大学生失业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绝对数量上依然会有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流入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根据达伦多夫的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冲突是随着准群体转化为显群体而最终爆发的。原来的失业大学生可以说是社会冲突形成过程中的准群体,他们把失业主要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没有共同的利益认知,整个群体处于一个松散的聚合状态;而现在,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把失业的原因集中认知为社会因素,并且开始有了共同利益的认识。大学生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具有明确的利益要求,年龄又不大,容易冲动。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保障问题,是值得高度关注和认真思考的。

其次,扩大教育差距甚至社会差距。在我国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大学毕业生从事一般性工作的几率开始增加,这与传统的就业观相背离。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对于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绝对是高投资。一些家长认为,好不容易把孩子供出来,就是为了将来能找到好的工作,有好的待遇,这才对得起多年的苦读和家庭的投入。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并不是因为原来经济条件不好,就更容易接受或暂时接受不理想的工作,相反,一定程度上他们会更多地考虑到读书的高成本要求必然的高回报。因此,他们面对的社会压力与心理压力更大。根据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一个行动的发生,是行动者通过交换的方式对资源进行调配,最终去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因此,如果投资没有产生回报,势必影响人们对教育的投入,一些青少年将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甚至基础教育。这不仅对我国社会的总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会拉大社会差距。

总的来说,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更多地依托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政策来加以实现。一是,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发展高端产业和第三产业;二是,提高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使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求得平衡。此外,要强调的是,进一步减小对社会成员流动性的限制,不仅会促进大学毕业生择业的自主性、能动性,而且会使就业的空间变得更加广阔。

篇9: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研究背景

究竟是哪些大学生就业难?“民工荒“又荒在哪?孙静静和彭平平(20xx)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仅指一般地方综合高校的知识型大学生并不包括成人教育及职业大学的专科生,也不包括著名一流高校的'大学生;在一些劳动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端服务业以及有一些有专业技术含量的职业存在着民工荒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原因分析

(三)人口层面。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加大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在生育率不断下降和人口寿命不断延长的双重作用下,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速度仍不断加快。而我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使得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加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从事密集型生产事业的人数越来越少,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个人层面。一方面,价值观、择业观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更追求幸福感,单调、乏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在是他们所追求的工作岗位。此外,目前的大学生中仍存在自我定位不准确等错误价值观念,就业岗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下,大学阶段的学习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的自我约束和学习能力,相对而言专业所学质量有所下降,很难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建议与不足

(二)不足。本文由于篇幅等原因没有对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并存问题的原因做深入全面的探讨。另外,数据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篇10: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部分大学生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及日后的发展空间,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身。

攀比心理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小王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她在班上成绩拔尖,一直希望自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本来在年后的“双选会”上,已经有单位看上了她,她也觉得还不错,但是,当她听说同班小李找了一家外资公司,待遇好,发展空间大,她觉得小李平时什么都不如自己,自己一定能找到比她更好的,于是,她毅然拒绝了那家单位,可后来,她高不成低不就,再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盲目求高心理

部分大学生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及日后的发展空间,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身。小宋平时在班里表现平平,但是,她一向心高气傲,认为自己这所学校还不错,用人单位一定会抢着要自己的,所以挑三拣四,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哪座山也没爬上去。

不平衡心理

部分大学生或因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或因时机把握不准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这些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找出症结所在,反而怨天尤人,认为老天对自己不公,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

自卑心理

小刘因所学专业不景气;并且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再加上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发展到害怕求职,不敢面对招聘者,这样,更无法找到工作了。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的长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

自负心理

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因所学专业紧俏,或因就读学校为名牌学府,或因自己无论专业知识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筹,或因被不少用人单位垂青,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从而错过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

依赖心理

有部分应届大学毕业生,虽然接受了四年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在择业就业时,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

当你想找工作时应该抱着一个良好的心态,当你求职失败时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是抱着以上六个心态去的。如果有这些心态,应该去调整,因为这些心态是影响着你就业的最大因素。如果一直有着这些心理去找工作,那么想找一个好工作是很不容易的。

篇11: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佳是事实。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每年夏天各地媒体都会纷纷报出大学生签约率低的消息,并将每一个毕业季热炒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但之所以说大学生就业难是伪命题,是因为面临就业难题的不仅仅是高校毕业生,各行各业、各类人群都面临着相同的难题。尤其是随着经济增速趋缓,企业提高用工标准成为符合市场规律的必然行为,就业难的情况更为突出,甚至是已就业人口也面临着失业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特意强调大学生就业难,颇有拿大学生说事儿的感觉,这其中深层次原因是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大学生群体仍被贴着“天之骄子”的标签。一方面谆谆教诲大学生放下身段、调整心态去适应就业形势,一方面又期待高校毕业生交出不寻常的就业成绩单,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一、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二、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三、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四、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

五、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xx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3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六、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七、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八、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篇12: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总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1、主观原因

(1)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通过调查,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1)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3)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有些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

(2)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择业期望值普遍过高,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而并未考虑自身是否具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实力;过分看中单位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外企上。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干起的精神。 “高不成,低不就”,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原因。

(3)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局限性。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孔雀东南飞”的现象,造成我国某些地方就业紧张,某些地方却求贤若渴的“奇怪”景象。

2、客观原因

(1)高校大学生扩招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直观地可以从上面的数据看出,自从20xx年我国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走向社会以来,每年的大学毕业人数呈高速上涨。而20xx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各地区经济衰退,各用人单位人才招聘数目减少,甚至有些企业开始裁员。由此造成供求数目上的不平衡,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

(2)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滞后于社会发展。虽然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高校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但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制度等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重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能力等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全面素质不足,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主动调整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造成了供求结构上的不平衡。此外,很多高校连续扩招后,教师工作量加大,整天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时间补充新知识,缺乏职业生涯指导的专业研究。

(3)就业过程存在着不足。首先,就业信息的双向不畅通,毕业大学生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完备信息,同样,用人单位也由于信息不完善无法找寻到最合适的人才。再者,就业环境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男女就业不公平,文理就业不公平以及面试中的暗箱操作,都使得大学生就业的趋势更加严峻。

(4)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在找工作的大学生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国家就业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不很完善。用人指标、户口、档案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放弃既有机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应对策略

1、政府方面

(1)国家政策引导,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一方面,必须取消限制人才流动的各种限制,各地取消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以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另外,需要将城市里部分大学生转移之稀少地区。应当加强思想引导,认识到下基层对个人、国家的多重效益。多给与精神赞扬,适当增加物质待遇。同时,政府应该正视毕业生有家不能回的现象。可以这样说,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是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盛行各种“潜规则”,严重存在裙带关系,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依然缺乏一套公开、透明、有效的程序,因此建立新型的用人唯贤的制度尤为重要。

(2)政府要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增强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鼓励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完

善有关人才及劳动法规,使用人单位、高校、大学毕业生都在能人力资本交易中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2、高校方面

(1)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应时之需。

(2)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高校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一方面,高校应根据整个经济环境来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合理调整专业结构,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在教学方面,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从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轨道上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从学生入学时起,高校就应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职业课程的指导,逐步进行职业规划,并在大三、大四加大指导力度。

3、个人方面

(1)大学生应转变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就业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要树立创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灵活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等新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将去那些不发达地区就业作为就业的选择之一。就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毕业生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迎接选择就业中的种种挑战。不可为达到就业的目的,而做违背做人基本原则的事。

(2)提高自身素质。对很多企业来说,这些年越来越难招到优秀毕业生。所以,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根本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应成为“T”型人才,“竖”代表专业基础知识,而“横”则要求大学生通览各方面的知识。一个人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善待金贵的大学时光,使自己各方面有一个提升。虽然大学扩招,学生总量变大了,但真正优秀的毕业生增加却不明显,很多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滞后。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更新就业观念,变“我想做怎么样的工作”为“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寇杨。浅谈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xx(1)。

[3]万茗,刘淑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xx(5)。

[4]胡学勤,秦姓方。 《劳动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

[5]胡鞍钢,陈永宏,杨韵新。 《扩大就业,挑战失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年版。

[6]穆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择业与就业,20xx(4)。

[7]邵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xx(14):14—15。

[8]陈永昌。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和对策[J]。北方经贸,20xx(9)。

篇1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需要从学生自身、高校培育机制和社会等方面寻求解决对策。首先,应该努力引导大学生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理念;其次,要创立健全的高校就业信息渠道和平台;再次,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才队伍。还需要从社会、政府等方面共同努力解决这个社会性难题。

(一)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普遍具有职业意识薄弱、求职能力差、求职过程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缺乏与职业共同发展的能力,整体的职业成熟度不够。所以,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应该从入学教育开始实施,由辅导员进行爱国爱校等入学教育的同时,请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进行职业规划专题教育。由专业化指导队伍分析大的社会就业形势,对高校各专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价值取向,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在进行择业就业时,应该更多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四年的学习中,要不断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的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升学出国进行指导,积极引导大学生拓宽就业视野,使大学生能够利用四年时间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实现自我人生定位,完成择业就业。

(二)健全高校就业信息渠道和平台

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传统的就业信息渠道和平台已经不能够适应毕业生就业的需要。积极利用现代化设备,打造就业平台,把大学生、就业单位相关信息放到共享到平台。同时,建立联合实践基地,大学生在学习过程空余时间到用人单位进行相关学习和见习等。高校应该建立市场需求预测和需求调研,积极联合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进行以高校培养为主,用人单位提供培养意见为辅的培养模式。

此外,高校就业平台搭建应该追求开放性和多样化,开展宣讲会、毕业就业生经验交流会、网络人力资源培训、模拟招聘会、模拟就业大赛等多种形式的就业平台。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信息后,结合本校的专业进行分析,找出专业设置不合理性所在,提出能够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科学性课程和培训体系。

(三)建立就业指导专业化人才队伍

高校和社会都应该建立专业化、标准化就业服务团队,应该努力向学科化、职业化发展。尤其是高校,应该从多层次进行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不应该仅仅把就业工作交给就业指导中心或辅导员。应该把任课教师、导师,甚至是学生干部,都纳入就业创业培训和指导队伍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任课教师和导师也了解就业形势,在授课和指导时有具体的针对性。学生干部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在组织活动中有所侧重。应吸收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加入到就业指导队伍中。

对一线的就业指导队伍组成人员进行持续的专业化、标准化培训,同时与相关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使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流和沟通,把自己学校相关专业和优势传介给用人单位,同时从用人单位了解到岗位需求。

(四)积极发挥社会和政府的作用

社会用人单位应该主动了解毕业生整体状况,更新用人观念,不故意设置招聘条件,给毕业生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时间。从政府层面来讲,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市场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同时,应该保持经济稳步持续增长,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关键还要努力缩小城乡、地区经济收入差异和生活水平,出台更多政策,协调人才就业的确性不平衡和结构性失调状况,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持续扩大就业。国家要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化,协调东西部教育,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扩大人才交流范围和深度。

21世纪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政府和企业应该参与到大学生就业培养过程,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交流中心,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需求改革力度,给大学生就业提供便捷的就业渠道和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

篇14:“三整顿”自查报告

“三整顿”自查报告

按照段和段党委《关于在全段范围内开展工作质量、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整顿的通知》要求,我认真学习“三整顿”活动的内容,领悟“三整顿”活动的内涵,深层次发掘并开展自我整顿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查找了自身在工作质量、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的问题和不足,深刻剖析了问题的存在的原因,并制定了整改措施。现将问题、原因及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整顿作风中存在的问题:

1、学风方面

集体学习不够,学习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较呆板,学习的要求和动力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强;二是学习的钻劲不够;三是学习重点不清。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

2、工作作风方面工作作风有时不够扎实,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是工作不够踏实。平常对自已要求不严,说话随便,不注意小节。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效果不佳,有的甚至留有尾巴,在处理时不是十分果断。二是工作标准和要求定的不高,欠主动,缺乏新思路。没有很好地沉下去,解剖麻雀,抓点带面,工作满足于一般抓法,新思路出的少,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力度。

3、观念滞后,创新意识不够。有时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只能满足干上级交办的工作完成,习惯用老办法、老经验来处理工作,不能开拓性的开展工作,缺乏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勇于打破老框框、老套路,胆子不够大。思维方式、工作作风还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创新意识不足,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思路不够开阔。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够强。具体到自己身上,就应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地做好所负责的工作,并以上访群众满意作为改进、提高自己工作的标准。但是自己的这种观念树立的并不牢靠,在工作上、学习上、作风上不能高标准、严要求,提高和改进自我工作的紧迫感、责任心还不够强,离科内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存在的主要原因

1、统筹创新能力比较缺乏,自身积累还需增强。工作上的创新,需要有熟悉的业务能力,对信息有快速的反应和整合能力,对题目的判定有前瞻性,综合性。通过认真分析自己,感觉到:一方面,对于本部分的业务能力还比较缺乏,一年来,对于自己分管的工作已经逐步了解和熟悉,但是,对于整体工作而言,自己所理解和把握的还很有限。并且,平时处理日常性、事务性的`工作已经比较繁忙,较少有时间了解宏观信息,作一些理性思考,特别缺乏全局性的思维,要实现工作创新,还需要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

2、工作作风的精神不够,还需加强。作为新时期新青年的意识的还不够牢,不够强。认真分析原因,一方面,自己主观上还存在依靠思想;另一方面,在平时工作中,以为只要把本部分分管的工作做好,做出成绩,就是尽职的表现,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拼搏精神不够。

3、无私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作风还需务实。由于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的题目很多,但是依靠本身很难解决,致使自己经常感觉很矛盾,很多问题靠我们自身是无法解决,经常会产生畏难情绪,急躁心理。这段时间,通过不断学习后,感到在工作的敬业精神,务实作风方面,自己还有很大差距。

三、整改措施:

1、坚持敬业奉献,勇于开拓创新。

我将把这次自查作为一个新的出发点,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进步工作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立足本职,敬业奉献;二是刻苦钻研,进步业务能力,使自己能够更加正确地把握社保工作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找准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思路,自觉地超越过往、超越自我,开创工作新局面。

2、坚持务实作风,强化宗旨观念。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来创造业绩。一是脚踏实地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尽心尽力完成社保的各项工作;二是树立务实形象。在工作作风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矫正思想偏差,把工作作为乐趣看待,不断充实工作内容,重在敬业、奉献、求实、开拓、创新,充分发挥社保职能作用。

3、坚持廉洁奉公,进步自身修养。

一要始终坚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循科内工作的标准,时刻反省自己,勇于重视错误,真正做到自我价值升华;二要树立廉政观念,严格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从小节做起,严于律己,自觉保持廉洁情操,做到干干净净办事。继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更严格的要求,更投进的精神,更踏实的作风取信于人。三要加强道德修养,进步自身素质,树立新时期新青年的良好形象。

街道办双拥工作述职报告

双拥工作述职报告

双拥述职报告格式

卫生局双拥工作述职报告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副主任述职报告

双拥述职报告

民政工作自查报告

消防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心得体会

城乡规划工作总结

三难问题自查报告
《三难问题自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难问题自查报告(整理14篇)】相关文章:

企业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监督检查结果的报告2022-05-19

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心得体会学校校长-2023-07-12

八一建军节主题活动方案,军民鱼水情,爱情进军营2023-07-03

切实规范专项资金运行管理2023-05-22

规划局上半年双拥的工作总结2023-08-26

民政工作个人总结2022-04-30

台账不健全整改报告2022-10-24

县民政局工作成绩年终的工作报告2023-03-22

残联自查报告范文2022-11-19

表扬性批示2023-06-24